2023年英英学古诗课文(优秀1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一
《英英学古诗》教学一瞥
师:这首诗的题目“静夜思”是什么意思?“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自己读读、想想。
尹浩源:“静”,表示安静,“夜”是夜晚,“思”是思念故乡。就是在安静的夜晚思念故乡。
夏佳宁:“静”表示安静,宁静,说明诗人旁边没有亲人。“夜”是指在夜晚,月亮很明亮。“思”是指诗人思念故乡,思念亲人。就是在夜晚,诗人一个人看着天上那明亮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思念起故乡的亲人。
张辉:诗人他一个人在外面,到了晚上,就非常想念家中的亲人。
罗玲玲:诗人一个人在外面,离家很远,看到别人家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饭,就也想起家中的亲人来。
师:我发现我们班上的小朋友越来越会动脑筋,已经学会用脑来思考问题了,能从文字中看到作者心里在想什么了!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并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让对话的过程焕发智慧的光彩!
童话剧 发表于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二
英英学古诗》是典型的“文包诗”课文,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故事《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这类课文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把古诗的意思也一块理解了。
学生对古诗《静夜思》的内容已经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我并没有直接按课文的程序来上。我让同学们先观察图中的月亮与我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有什么不同?这大概是什么时候的月亮?你家是如何过中秋节的?假如你一个人在他乡,看着那圆圆的月亮,你会想些什么呢?而同学们也畅所欲言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进入了我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中来了。于是,自然而然的引出了古诗《静夜思》,让同学们了解李白在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后能更好的理解这首古诗。同时再让学生想象一李白低头“思”什么?也充分迎合了他们富于想象的这一心理特点。在引导想象的过程中,开拓诗的意境,再现诗人感受。
这样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的课文。
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刚学的古诗《静夜思》的诗句意思及其作者。教材有意为我们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一老一少乐呵呵地对话,使古诗教学变得鲜活、有趣。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教学时,可以利用这幅图创设对话情境,当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诗意后,让他们分角色表演祖孙俩对话的场景。刚开始表演时,可以师生配合表演,然后可让学生同桌练习。课文最后的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根据这幅图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插图和文本创设的情境缩短了古诗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我想,这篇课文除了激发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外,还向我们传授着语文学习的方法——在生活中学习。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三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理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作主站起来。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也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就结合《英英学古诗》一课的教学案例作初浅的剖析和反思。
[教例] 二年级《英英学古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一.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英英学古诗》,指名读题。正音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想了解的吗?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学的是哪首古诗?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的,她学得怎么样?
生:我还想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
[评析] 教学刚始,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旨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又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质疑解难,优化学法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在交流的基础上投影出示《静夜思》)
师:这首诗的意思你懂吗?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自读古诗,边读边在诗中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不懂的地方。
生:老师,我不懂“霜”的意思?
生:“疑是地上霜”的“疑”是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举头望明月”这句诗的意思?
……
师: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考虑片刻后说可以通过自己读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
师:恩,下面就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读懂?
(生交流,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评析]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课文《英英学古诗》中的《静夜思》一诗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古诗的基础上 ,然后让学生自读古诗,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分别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么意思以及个别诗句的意思。老师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先让学生在座位上自己读诗句看能不能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若不行再在四人小组里商量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解疑,又要懂得如何正确去评价学生。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可以使教师思维暴露在学生思维最恰当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力。这样的学习,用时少,负担轻,效益高,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三.诵读感悟,体味诗情
师:(指实物投影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一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才会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元宵节的时候。
生:中秋节的时候月儿最圆。
师:是呀,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最圆了,那样的晚上我们都与家人在一起过节呢。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月饼,很开心啊!
生:元宵节的晚上我会与爸爸妈妈一起到街上去逛街,看兔子灯,到商店里去猜谜语,好热闹!
生:中秋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回到乡下,与爷爷奶奶一起吃晚饭,看月亮吃月饼,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不知有多高兴呢。
师:月圆之时是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假如此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生:我会非常想念家里的爸爸妈妈,想他们在干什么。
生:我会很难过的,别人都与亲人在一起,而我只有孤单一人。
生:我会怀念以前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说不定我会忍不住哭的。
师:是呀,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很难受。(指图)想一想,说一说,此时的诗人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生讨论交流)
生:他会想到家乡,想念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不知道此时他们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想着远在他乡的我。
生:李白会想:以前这个时候我与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多开心啊!而今天只有我一人,没有人与我说话。
生:他会想:月儿这么圆,可我却只有孤单一人在赏月,多冷清啊!想着想着,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师:说得多好哪,这个时候的诗人望着明月,他会更加想念他的家乡,想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谁来试着当一回李白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生举手愿意朗读诗句)
师:老师也想做一回李白读一读这首诗,想听吗?
生:想!
(师配上音乐《良宵》,通过范读引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
[评析] 此环节的教学片段着重在于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观察,想象人物心情,体会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角色的转换,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层层深入地体会了诗人的思乡感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到古诗朗读上,这样就很容易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的要求。
四.创设情境 体验角色
师: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
(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师:老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
(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而后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
师: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生可以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师引导)
[评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课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作保障,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有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时使训练不到位,流于形式。因此,要设法创设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条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落实。在这一环节教师能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利用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创设表演对话的场景,扎扎实实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个体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当学生已能熟读课文,理解诗意之后,让他们分角色来演一演,进行一场祖孙俩的对话。在组织方式上,还由师生先扮演角色示范引路,再让同桌互相练习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很好地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另外在组织说话的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多运用激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并能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活动中来,作为导演一起评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来评。同学们演得认真,评得也像模像样的。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头至尾都保持着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丰富多彩。以上的语文学习过程也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它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四
案例背景: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写了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教学片断:
师:请小朋友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在学习课文之前,老师想问小朋友一个问题,看谁能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个会思考的大脑?
生:好啊!(很有兴趣的样子)
师: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生:这篇课文中有一首古诗!
师:不,我们以前也有学过有古诗的课文。
生:这篇课文中古诗的意思已经告诉我们了。
师: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生:记得。
生:这篇课文写的是奶奶和英英两个人在说话。
师:是呀,两个人在说话叫做什么呢?
生:对话!
师:对啦!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不一样,它是以奶奶和英英两个人之间对话的形式出现的。我们以前也练习过分角色对话朗读,现在请小朋友同桌练习分角色对话,好吗?
生:好!
师: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
(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师: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生:你想问什么呢?
师:奶奶年纪大啦,英英说话一长串一长串的可听不懂。慢慢说,奶奶才能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
师: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生:因为秋天的月亮很亮。
师: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生:秋天,有一个中秋节。
师:中秋节又怎么样呢?
生:中秋节吃月饼!
师:净想着吃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月亮最大最圆。
生:中秋节是全家团圆的日子。
师:哦,原来是这样啊,奶奶明白了。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远离家乡的人……
师:谁远离家乡了?
生: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写这首诗的人。
师:哦,这下,奶奶才真正听懂了,谢谢你,我的好孩子!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课文是用对话的形式来写的。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效果却好得多!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课文在写意思时,又是整首诗一起解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得一句一句来。我就把自己变成课文中的奶奶,装作弄不明白的样子,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在此过程中,这个难题“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们的认真思考下解决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真实而有效了。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五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第三篇课文《英英学古诗》。
一.说教材
这篇文章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教材有意创设具体生活情境,既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感悟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一举而数得。
课文还配有两幅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使教学更加直观、富有趣味;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 :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四、说教法学法
整堂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图文结合、诗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我重点指导朗读,让孩子们以读感悟诗句的深刻涵义。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我在注重老师主导地位作用的同时,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作用。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思考,学生以读为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从而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指名读。本环节注意关注学困生。
2.评读课文
(1)指名读,大家评。(整体读得怎么样?哪儿读得很好?哪儿读得还不够,应该怎样读?)
(2)全班对半读,先互评后教师点评。
(二)学习课文
1、初读,了解课文的大概内容 !
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课文的大概内容,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英英学了故事《静夜思》、作者是李白等。
2、再读,分清课文叙述的层次 ^
通过指导学生各自朗读、分组朗读、分角色朗读等,让学生知道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三次对话。第一次引出了古诗《静夜思》的诗句;第二次说出了诗句的含义;第三次告诉奶奶古诗的作者是李白。这一环节我以读为主,以理解、讲解为辅,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熟悉课文内容,读出课文的叙述层次。
3、细读课文,背诵诗句,体味诗情
突出诵读古诗的重点,采取“在情境中朗读”的方法,利用题头插图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分角色练读,充分朗读第二次对话内容。在读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学生理解“疑”、“霜”、“举头”等词语的意思。可以让学生读一句古诗,再读一句英英解释诗句的意思,两相对照,懂得诗意。
(三)写字指导
10个生字分散教学,随读书过程相机进行子音的认读、字形的识记和字意的理解。“英、教、静”三个字要认真指导学生按笔画顺序描红。“教”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等宽。“静”字要注意偏旁“青”的变化,“月”字的撇要改为竖。“静”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四)创设情境,体验角色
1.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2.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
3.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其余做导演。
4.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
(我会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
(五)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感受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巩固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六
作者:延陵中心小学 潘新华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9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六
课题
3、英英学古诗
总课时
3
备课人
潘新华
教材
分析
《英英学古诗》这篇课文以生动自然的对话形式,介绍了《静夜思》。课文有意创设的生活情景既有利于学生学习对话的语言表达,又蕴籍古诗教学的内涵,深入浅出,激发学习兴趣。课文还配有两副精美插图。课题右边一幅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可以利用它创设对话情境,更有利于增添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文后下面一幅是与《静夜思》相配的插图,可以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人物抬头的动作、沉思的神态,并展开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诗句的思想感情。
《静夜思》这首诗学生耳熟能详,背诵、理解诗意学生都能较轻松地完成。但本课有10个生字且笔画较多较复杂,正确掌握10个生字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本课的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学
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 激发学生学习古诗 兴趣。
4. 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重点
难点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难点: 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第一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3.基本理清课文的层次,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
手段
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你们以前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一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讲一个小朋友在学校里学了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
板书课题,齐读。
解题
二.初读指导
1. 看图。
图上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英英正在说什么?奶奶听了会说什么?
2. 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2).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故乡 明亮 意思 不由得 家乡 月光 唐代
3. 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正音。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 通读课文。
(4).分角色读对话。
4. 理清脉络。
(1).这篇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2).英英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第三次说了什么?
(3).奶奶第一次说了什么?第二次说了什么?
5. 小结。
作业
设计
板书
设计
教后感
第二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手段
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一. 学习《静夜思》
1. 板书诗题,解释诗题。
2. 看图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 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a. 指名读。
b. 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c. 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呢?
第二句
a. 指名读。
b. “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c. 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时有些什么感受?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这首诗。
4. 朗读指导。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作业
设计
1. 抄写字词。
2. 比一比,再组词。
古( ) 自( ) 代( )
故( ) 首( ) 袋( )
3.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心( )( )( )( ) 艹( )( )( )( )
讠( )( )( )( )
板书
设计
3 英英学古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教后感
第三课时
课时教学目标
1、指导背诵古诗。
2、指导写字。
教学
手段
视频、图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调整
一. 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的形式,引出一首小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学习这篇课文后,对古诗学习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 听录音欣赏。
2. 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 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4. 同桌交互背。
四.写字指导。
作业
设计
请你把古诗补充完整,再填空。
静夜思
,疑 霜。
, 。
1.”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朝诗人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的感情。
板书
设计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 】
延陵中心小学 潘新华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七
3、英英学古诗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一个偏旁。能正确美观的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结合画面的意境,联系上下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乡的情感。
三、教具准备:
课件一套 游戏卡片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激发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三课《英英学古诗》。你们还记得那个可爱的小英英给奶奶背了那首古诗吗?那首诗又是谁写的?【出示课件:静夜思 唐代 李白】
2、你们想知道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吗?(想)那好,陶老师就和小朋友一同来学习它。咱们好好地读一读,细细的品味一番,你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二)、练读古诗,质疑讨论:
1、学生打开书,自己读古诗,要求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
与此同时,【出示课件:诗的四句】
2、请学生读,点评。
3、看课件齐读古诗。
4、再读古诗,看看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咱们小朋友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解决呢?其实,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书上,只要我们联系上下文,就能解决这些疑问了。
5、同学们分小小组,一人读诗句,一人读后面的诗意,想想刚刚我们的疑问能不能读懂?
6、学生讨论。
同学们说得真好。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三)、诵读感悟,体味诗情:
1、【出示课件:古诗城堡中的这首诗】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个安静的夜晚,咱们的诗人李白在欣赏窗外的一轮明月。你们知道什么时候月亮才会这么园,这么亮呢?
生:元宵节的时候最圆。
生:中秋节的时候月儿最圆。
师:是呀,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最圆了,那样的晚上我们都与家人在一起过节呢。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月饼,很开心啊!
生:元宵节的晚上我会与爸爸妈妈一起到街上去逛街,看兔子灯,到商店里去猜谜语,好热闹!
生:中秋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回到乡下,与爷爷奶奶一起吃晚饭,看月亮吃月饼,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不知有多高兴呢。
师:月圆之时是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假如此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生:我会非常想念家里的爸爸妈妈,想他们在干什么。
生:我会很难过的,别人都与亲人在一起,而我只有孤单一人。
生:我会怀念以前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说不定我会忍不住哭的。
师:是呀,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很难受。(指图)想一想,说一说,此时的诗人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生讨论交流)
生:他会想到家乡,想念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不知道此时他们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想着远在他乡的我。
生:李白会想:以前这个时候我与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多开心啊!而今天只有我一人,没有人与我说话。
生:他会想:月儿这么圆,可我却只有孤单一人在赏月,多冷清啊!想着想着,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2、师:说得多好哪,这个时候的诗人望着明月,他会更加想念他的家乡,想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谁来试着当一回李白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生举手愿意朗读诗句)
老师也想做一回李白读一读这首诗,想听吗?【师配上音乐《良宵》,通过范读引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
3、指导学生诵读。
(1)同学们,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阿。20个字就像我们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不愧是一位唐代的大诗人。
(2)其实读古诗和我们平时读课文有一定的区别:速度要放慢,要注意停顿,要把自己当作是诗人。
(3)【出示课件:分好停顿的诗句】学生练读。个别读。配乐读。
4、背诵古诗。
(四)、拓展练习,训练古诗:
同学们,其实我们班上的同学请过去年一年的学习,已经会背很多首古诗了,想不想见一见他们阿?【出示古诗标题】。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给自己一点掌声。
1、在这么多的诗中,有哪些是写了思念家乡或亲人的呢?找出来背一背。
2、在这么多的诗中,有哪些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呢?找出来背一背。
3、游戏:古诗大擂台【小组合作】
一、春回大地。
1、( )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2、好雨知时节,当( )乃发生。
二、五彩缤纷。
1、日照香炉生( )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2、日出江花( )胜火,春来江水( )如( )。
三、数字天地。
1、解落( )秋叶,能开( )月花。
2、草长莺飞( )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四、动物世界。
1、( ),( ),( ),曲项向天歌。
2、两个( )( )鸣翠柳,一行( )( )上青天。
4、这样吧,看样子同学们诗读得还不过瘾,咱们就上来一人哪一首来吟诵一番吧,共同来感受古诗的乐趣。
(五)、写字指导:
静、思、李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八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77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三
第一课时教
课时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认知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3、能力目标:学习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小朋友们,我们暑假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背诵古诗。(板书:古诗)
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你可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你会背《赠汪伦》吗?作者是谁?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要懂得古诗的大概意思,了解作者)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3.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补充完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4.读课题。
5.要求认真听,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解决发现
1.听录音范读
2.交流:
(1)这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是谁和谁在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形式其实我们已经在练习一的学用字词句当中见过了,老师和新新就是通过对话来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让学生知道这是一篇对话。)
a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对话。
b提示语。【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 】
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3.像录音示范一样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
4.看见小朋友读得这么认真,老师非常高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老师要求你们再读一遍,读完以后,看看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
5.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三)诗文整合
1.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英英学的是《静夜思》
(1)读好诗题。
(2)引导读好。
(3)夜晚的安静读出来了!你还读出了一种思念的感情呢!
2、出示诗:(点出红字,诗里藏着这些生字宝宝,谁来读读)
(1)读准字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这首古诗有几句?(2句)指名分句读。指名2人朗读,学生评价
指读整个诗。指读,评议。*读通诗句。
恩,小朋友读得真好,你们像英英一样都读准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奶奶想知道,朱老师也想知道。你们能在课文里找到吗?快速看看,找到了举手。
*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读意思。正音。(出示意思。点红生字)多指几个。读句子。(齐读)
(4)难读加大了,现在老师读诗句,请小朋友来读对应的意思。
(5)出示意思。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6)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也来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7)学生提问。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远离家乡的人”指的是谁呢?
(8)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文本(读好唐代,李白介绍诗人。)
*引导他们知道作者是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四)引导体会
1.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幅土上画的呀,就是李白,他在干什么呢?
你们瞧,这时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大、圆)
师:对呀,这时正好是中秋之夜,在我们中国,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2.小朋友,你们想想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
4.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没有电视。中秋佳节,朋友们、亲人们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吃月饼,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李白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看图说说李白站在窗前,他看到了什么?又想些什么呢?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白霜,多么冷清啊!(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读出他的思念之情?
(1)指名读,评议。
(2)生加上动作试读。
(五)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
2.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3.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九
师:读了古诗的题目〈静夜思〉,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从“夜”上知道了古诗中的事情发生在夜晚。
师: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呢?
生:很安静的夜晚!
师:你真能发现!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生:他好象在想什么事情。
生:作者也可能在思念什么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瞧,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啊,才三个字的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读了这首诗的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我想知道这个诗人到底在想什么?
生:这是哪一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么安静?
生:为什么作者要在安静的夜晚想呢?
师: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么多问题去读一读古诗吧!
(生自由朗读)
师: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晚上的月光很明亮,照在床前就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
师:你把古诗前一句的话的意思说明白了。真不错!
(出示挂图)
师:看!这么圆的月亮,这么亮的月光,你觉得这是哪一天的晚上?
生(齐声):中秋节!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和谁在一起?做了些什么事情?
生:我和爸爸妈妈在院子里吃月饼,还讲了嫦娥的故事。
生:我和妈妈去看望外婆,还给外婆带了水果和月饼。
生:我和弟弟一起画了一副月饼的画,还唱了月亮的歌。
师:是啊,中秋节是和家人团聚的日子,是个快乐又热闹的节日!可为什么作者的中秋夜是安静的呢?
生:我想他一定是一个人,不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团聚,所以晚上特别安静。
生:诗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身边没有家人和朋友,很冷清。
生:作者在心里默默地想念自己的亲人,所以很安静。
师: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老师觉得你们是这图上的诗人了!现在你们知道在这安静的夜晚,他在想些什么吗?
生:他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的身体好不好。
生:在他的家乡有很多的老朋友,他很想念以前一起游玩时的快乐!
生:也许他还在想念家里的孩子,他的孩子也在想念自己的爸爸。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在这个安静的月圆之夜,远在他乡的诗人多么想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啊!谁愿意来当一回诗人,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
(学生积极举手朗读)
评点:
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体会到〈静夜思〉一诗中的思乡之情,是有一定难度的,在本案例中,教师抓住了诗题中的三个字:静、夜、思,通过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走进“静夜”的情境中,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情感,思诗人之思,品诗中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十
巧设情景朗读 为课堂注入活力——《英英学古诗》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68
巧设情景朗读 为课堂注入活力——《英英学古诗》
今天第一节课是语文,这节课学的是《英英学古诗》一课。这一课时苏教版特有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这类课文,这节课又是进行的第一课时,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对于第一课时的上法基本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无非就是倒入新课、读读课文、认认生字、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把课文读通顺。总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了,所以也就信心十足地开始了这一节课的学习。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即欢快又平静。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小溪停止了流淌:有些孩子停止了读书,开始了小动作;还在读的也是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怎么回事?我有些疑惑。仔细想一想,我明白了。这篇课文既不是描写了优美神奇的景色,也不是讲的活泼有趣的故事,所以学生们不是那么感兴趣。再加上第一课时的模式他们都很熟悉了,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进行下去的话,孩子对课文失去了兴趣,对课堂失去了热情,那么就不可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不可能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怎么样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用简单命令的方式:打起精神来,认真读书,大声点!肯定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入手。正在这时,我看到了课文中的插图,图的内容是英英正在和奶奶对话。这让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这篇课文的特点正好整篇都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这些孩子平时最喜欢分角色朗读。我何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激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呢?虽然在一般的情况下,分角色朗读都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会进行,但是,这次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发挥它新的作用。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在脑中形成了。
“同学们,课文都读好了吗?”我问同学们。“读好了。”他们响亮地回答我。“那好,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我当奶奶,你们当英英。”果然他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坐直了身子,端好了书。奶奶的话只有两句,课文的主要内容都在英英的部分,这样一来他们就把课文的主要部分练读了一遍。很快一遍读完了,大家一起读读得很好,字音正确、句子通顺、声音响亮。可是单独读的话怎么样呢?我要进行我的第二步了,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具有评价的功能。
以往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都是分段读课文,然后学生再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尽管要求学生在评价的时候要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老师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尽量不打击学生,但是,听到别人指出问题,提出批评,总是会感觉到不舒服,有些孩子就会很紧张不安。这次我要尝试一下新的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别人的评价,改进自己的朗读。
我对同学们说:“谁想来当英英和老师合作读一读?”“我、我、我”下面小手林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喊道。我特意找了一个平时读书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到前面来。我对他说:“现在你就是英英我就是奶奶了。”我一边说,一边搬了个凳子往讲台上一放,把嘴一瘪,眼睛一眯,手上做拿着针做针线活的样子。(只恨没有提前准备一幅大眼镜)同学们一看都笑了,那个到前面读书的学生也笑了。一开始,他的声音很小。我一听就一手放在耳朵边上,用奶奶的腔调对他说:“什么?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大好,你可得大声点。”下面又是一阵笑声,那个读书的同学也笑了。接下来他的声音明显响亮了。可是读的过程中他又出现了读不通顺的情况。我早就预料到他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又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明白的表情对他说:“奶奶没有听明白,你能再给奶奶说一遍吗?”底下又是一阵轻轻的笑声,他又读了一遍,这次比上次好多了,我满意地点着头,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奶奶这下可明白了。”他也高兴得笑了,一点也没有平时让他再读一遍的紧张和不安。接着又上来几个同学和我合作,读得好的,我像奶奶那样夸一夸,抱一抱,不太好的就像刚才那样再让他读一读。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很高兴,就像跟自己的奶奶说话一样,一点也不紧张。同学们都争着要读,于是我就让同桌两个来分角色朗读。他们马上高兴的读了起来,一会儿这个当奶奶,一会儿那个当英英,整个课堂沸腾了起来,读书声一直持续到了下课。
下课了,我对这节课上的突发奇想不禁有些得意。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在第一课时运用分角色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的兴趣,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并且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反思以往的教学,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模式化的倾向。致使课堂慢慢趋于僵化,没有了生气,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才能保持课堂的活力,才能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 】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阅读、积累古诗的习惯。
教学准备:课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看图(插图1)
根据昨天的学习,你能看图说一段话吗?学生看图说话。
3、英英和奶奶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讲了什么?
4、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二、诗文整合
1.第一层:
1)指名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
出示诗,学生齐读。
教师:你读懂了什么?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交流,在诗句上标出节奏记号,学生反复诵读诗句。
2)还有不明白的吗?(质疑: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层:
不明白的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
指名读第二层。
逐句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再同桌对应读:一人读诗一人读诗意。
现在都理解了吗?真了不起,反复的阅读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呢。齐读诗意。
3、第三层齐读对话说说明白了什么
1)师生介绍李白,诵读李白的诗。
2)感悟诗句
4、出示插图
1)什么时候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满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圆)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样过的?
学生: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我家吃糖芋头;我家吃月饼、做韭菜饼……
教师:为什么要吃这些事物呢?(饼像月亮,象征着团团圆圆)
是呀,放烟火、吃月饼、说笑,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着节日。诗人李白远在他乡,那时没电话没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圆。
2)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诗。看着明月他想些什么?(学生:他想儿子现在长什么样了,学习好不好?妈妈身体健康吗?……)背后2句诗。
谁来当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评价。
三、情境体验
文中英英古诗学得多好呀?让我们也像英英一样认真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人听。表演评价。
四、学习生字
意 照 层 代
认读交流如何写好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新学2首李白的诗。
板书: 3、英英学古诗
第一次 诗句
第二次 诗意
第三次 作者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十二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 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十三
《3、英英学古诗》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o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
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
1.(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2.边说边书写两个生字。
3.齐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出示投影片)图上有什么人?他们正在干什么?
小结:英英正在和奶奶说话,两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叫对话。
2.学习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和他所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力隔开。(板书:冒号:)齐读“冒号”两遍。请你找一找,文章中说话的人是谁?她说话内容是什么?
3.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小节号和生字词。
4.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5.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①自己读读词语。
②你在字音上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英”、“静”、“层”:是读后鼻音,不读前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s川,要读准翘舌音。
“思”:是整体认读音节si,要读准平舌音。
“首”、“照”:是翘舌音,不能读成平舌音。
“层”:是平舌音,不能读成翘舌音。
“背”:是个多音字,既可读“ ”,也可读“ ”。用这两个字音分别造句。
③个别读,开火车读,齐读。
④去掉拼音后,齐读生字词。
⑤给生字找朋友。(即给生字组词)
(2)(出示二类词语即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词)
①自读,齐读。
②去掉拼音后再次齐读词语。
6.同学们把这些生字词带人课文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自读,同座位互读。
(2)指名读,师生共同指导、纠正。
7.同学们既然喜欢读,下面两人自由组合来分角色朗读课文。
(1)两人互相读。
(2)指名读,男女生对读,分两个大组对读。
四、初步理解课文
1.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呢?
3.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五、指导写字
1.书读得好,字也能写得好。
2.出示打乱顺序的词。指读,齐读。
3.看笔顺表里的生字,自学后描红。
4.反馈检查。
5.有什么字觉得比较难写?教师指导。
静:左边是青字旁,跟读两遍。
“月”字的撤要改为竖。整个宇要写得左窄右宽。
教:左右同宽,左部件上大下小,右部件上紧下松。
意:上中下紧凑,“立”最后一笔横要写长,中间扁日横落在竖中线上。
诗:右部分的三横间隔距离相等,中间横最长,两笔竖不在同一条竖线上,竖钩偏右。
6.学生描红、仿写、临写,教师巡视指导。(放轻音乐)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指导用“思念”说一句话。
教具准备:
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过渡:诗人会思念什么?
2.(出示挂图或投影片)图上画的是谁?
(1)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2)此时他正在干什么呢?
(李白正在静静的夜里思念家乡的亲人)
3.学诗句。
(1)指名读诗句。
(2)诗共有几句呢?下面我们通过英英的话来理解诗句。
第一句:
①自己读读英英的话,想一想这一句诗句是什么意思?
②“疑”是什么意思?(好像、如同、就像)
看,这里的想像是多么奇特!独特的想像就是李白诗句特有的风格。
③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诗句。
第二句,
①还是自己来读读英英的话,说说第二句诗句的意思。
②(指着图)此时,李白看见的就是这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③在中秋节里,你们是怎样度过的呢?
④是啊,中秋夜正是家家户户团圆的时候,可是假如你此时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
⑤是啊,(教师指着图)此时此刻,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孤单单一个人,想想,他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
⑥同学们说得真好,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勾起了远在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无限思念。
⑦现在,谁愿意来当李白,有感情朗读第二句诗句呢?
(3)同学们可以看图,来当诗人边表演边吟诵诗句。
自读,指名读诗句。
(4)朗读指导。
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光”、“霜”、“乡”读时要清晰些,停顿时间长一些。
(5)指名上来演吟诵诗句。
(6)指导背诵。
二、巩固诗意
1.谁愿意来当一回英荚、奶奶,把她们之间的对话演一遍呢?
要把诗句解释清楚哦!自由组合表演。
2.分角色表演课文。
三、指导用“思念”造句
1.谁在什么情况下思念谁呢?
2.就连小动物之间也可以用“思念”呢
3.指名造句,师生共同纠正。
四、小结课文
1.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同学们,学过课文后,你们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十四
作者:许叶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05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四
课 题
3、英英学古诗
备课者
许叶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偏旁“青”,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课堂资源
投影片、词语片卡、小黑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给生字“英”和“诗”注音)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一年级学过哪些古诗?(生:我们学过的古诗有《鹅》、《锄禾》、《华山》)
谁能把这几首诗背给大家听听?(学生背)
背得好!你们在家里学过的古诗背给长辈们听吗?
二、解释课题,教学有关生字词。
1. 这一题目告诉我们谁学古诗?(英英)对,英英是一位小朋友的名字。
2. 我们用什么办法来记住题目中的“英”和“诗”?
3. 要求学生进行书空练习,记住“英”和“诗”。
4. 再读课题。
三、初读指导
1. 看图。
(1) 课题右面的这一幅插图,画了哪两个人?(英英和奶奶)她们在做什么?(说话——谈古诗)
(2) 小结: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从课题上我们可以知道她们谈的话题是有关学习古诗方面的。
(3) 第二幅插图上画的是什么?(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上,大诗人李白在窗前望着明月,正在思考着什么)
2. 自学课文。
(1) 教者问:这篇课文和以往学的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2) 分步揭示自学要求
(3) 教学生字词。
四、朗读全文
五、课堂作业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静夜思》的意思。
2. 课后练习3。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
1.听写词语:英英 一首 意思 古诗 静夜思
“静”的偏旁是什么?(青)出示词卡订正。
2.《英英学古诗》这篇文章里,英英说了几次后?各讲的什么内容?
3. 指名两人读课文,一人读英英说的话,一人读奶奶的话。(评议)
二、精读训练
1. 学生轻轻地读《静夜思》教者板书或用投影仪出示《静夜思》全文。
2. 理解“静夜思”的意思:“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想念地意思。
3. 诗中哪些诗句的意思你已经懂了?你是怎么弄懂的?
4. 这首诗的意思,实际上大家已经基本理解了,有不少小朋友是通过联系下文弄懂的。这很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英英是怎么讲的吧。
5. 提问:《静夜思》的作者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6. 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为句中停顿)
(2)“疑是”、“低头”读时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一步步发展。
三、课堂作业
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导语
上两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静夜思》,并且弄撞了它的意思。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插图图画了些什么。
这个人是谁?(唐代大诗人李白)
你们能够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吗?
二、想象与说话训练
1.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再把课文轻轻两遍,想象当时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
2. 提示:想一想:李白这时在哪里?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
3. 各自练习说,同桌互相试说,提出补充和修改意见。
4. 指名当众口述。
三、背诵《静夜思》
1. 《静夜思》的第一句写什么?(景色)谁能把它背出来?
2. 第二句写了诗人的哪两个动作?(举头望、低头思)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思乡之情)
3. 指名用自己的话讲解全诗的意思。
4. 指名朗读《静夜思》。
5. 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四、总结谈话
小朋友们,连同今天学的《静夜思》,我们已经学过好几首古诗了。你们觉得古诗怎么样?
五、写字指导
1. 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2. 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六、课堂练习
1. 描红练习。
2. 背诵《静夜思》。
附:板书
英英 学古诗
背内容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讲意思
说作者 唐代大诗人 李白
转载自常州市西横街小学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 】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十五
一、课前预习
1、借助拼音,朗读课文三遍,并圈出生字词。
2、把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做上记号。
3、读一读,在正确的读音下面划“ ”
古诗(sī shī) 安静(jìn jìnɡ) 英英(yinɡ yīnɡ)
一首(sǒu shǒu) 一层(cénɡ chénɡ) 背诗(bēi bèi)
二、课堂巩固
1、读拼音,写词语。
yì sī ɡù xiānɡ yīnɡ mínɡ jiāo shū
yì shǒu ān jìnɡ zhào liànɡ yì cénɡ
二、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再组词。
央 ( ) 争 ( ) 云 ( )
寺 ( ) 昭 ( ) 子 ( )
田 ( ) 孝 ( ) 音 ( )
三、选字填空。
教 交 ( )通 ( )书 ( )歌 ( )往
手 首 ( )都 ( )先 ( )心 ( )中
四、给下面的多音字加上拼音并组词。
( )
教
( )
( )
背
( )
( )
铺
( )
五、根据意思把相关的诗句写下来。
1、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 。
2、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 。
三、课后拓展
1、你还会背李白写的其他的诗吗?选一首写下来。
英英学古诗课文篇十六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 一首 故乡 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 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