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范文(13篇)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难题,但我们要学会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并不断成长。在总结过程中,我们可以回顾整个过程或阶段的重要事件和关键环节,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经验。提供写作指导的典型范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片断:
师:读了古诗的题目《静夜思》,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是在夜晚。
师: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呢?
生:安静的夜晚。
生:静悄悄的夜晚。
师:你们真能发现。再读读题目,你知道诗人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生:诗人好像在想事情。
生:诗人可能在思念什么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啊,才三个字的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师: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就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
师:真不错!你把古诗中的前一句话的意思说明白了。
出示挂图。
师:看: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么圆圆的,亮亮的?
生(齐声):中秋节!
师:是的。谁来说说,中秋节的晚上你们是怎么过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吃晚饭。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看月亮,可开心啦!
生:晚上,桌子上放着许多水果和月饼,我一边吃,一边听妈妈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我感到孤零零的。
生:我会想念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
生:我心里很难过,好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生:他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的身体好不好。
生:他在思念家乡的朋友和他一起游玩时的快乐!
生:他还在想念家里的孩子,他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
指名读,齐读。
一、评析: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学生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思”字,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思诗人之思,品诗中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二
今天第一节课是语文,这节课学的是《英英学古诗》一课。这一课时苏教版特有的“文包诗”形式的课文,以前学生也接触过这类课文,这节课又是进行的第一课时,经过几年的课改实验,对于第一课时的上法基本有了一个固定的模式,无非就是倒入新课、读读课文、认认生字、检查课文朗读情况、把课文读通顺。总觉得已经驾轻就熟了,所以也就信心十足地开始了这一节课的学习。
一切都按部就班的进行着,就像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即欢快又平静。但是,慢慢的我发现,小溪停止了流淌:有些孩子停止了读书,开始了小动作;还在读的也是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怎么回事?我有些疑惑。仔细想一想,我明白了。这篇课文既不是描写了优美神奇的景色,也不是讲的活泼有趣的故事,所以学生们不是那么感兴趣。再加上第一课时的模式他们都很熟悉了,也就没有什么新鲜感了,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出现这种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但是如果任由这种情况进行下去的话,孩子对课文失去了兴趣,对课堂失去了热情,那么就不可能投入到学习中去,也就不可能去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怎么样才能把学生的积极性激发起来,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呢?用简单命令的方式:打起精神来,认真读书,大声点!肯定是治标不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得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入手。正在这时,我看到了课文中的插图,图的内容是英英正在和奶奶对话。这让我眼前一亮,有了主意。这篇课文的特点正好整篇都是英英和奶奶的对话,这些孩子平时最喜欢分角色朗读。我何不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激起他们读书的兴趣呢?虽然在一般的情况下,分角色朗读都是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才会进行,但是,这次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发挥它新的作用。一个新的教学环节在脑中形成了。
“同学们,课文都读好了吗?”我问同学们。“读好了。”他们响亮地回答我。“那好,我们来合作读一读。我当奶奶,你们当英英。”果然他们一听都来了精神,一个个坐直了身子,端好了书。奶奶的话只有两句,课文的主要内容都在英英的部分,这样一来他们就把课文的主要部分练读了一遍。很快一遍读完了,大家一起读读得很好,字音正确、句子通顺、声音响亮。可是单独读的话怎么样呢?我要进行我的第二步了,我要让分角色朗读具有评价的功能。
以往检查课文的`朗读情况都是分段读课文,然后学生再对读的情况进行评价。尽管要求学生在评价的时候要先说优点再说缺点,老师也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注意尽量不打击学生,但是,听到别人指出问题,提出批评,总是会感觉到不舒服,有些孩子就会很紧张不安。这次我要尝试一下新的办法,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别人的评价,改进自己的朗读。
我对同学们说:“谁想来当英英和老师合作读一读?”“我、我、我”下面小手林立,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喊道。我特意找了一个平时读书能力不是很强的孩子到前面来。我对他说:“现在你就是英英我就是奶奶了。”我一边说,一边搬了个凳子往讲台上一放,把嘴一瘪,眼睛一眯,手上做拿着针做针线活的样子。(只恨没有提前准备一幅大眼镜)同学们一看都笑了,那个到前面读书的学生也笑了。一开始,他的声音很小。我一听就一手放在耳朵边上,用奶奶的腔调对他说:“什么?奶奶年纪大了,耳朵不大好,你可得大声点。”下面又是一阵笑声,那个读书的同学也笑了。接下来他的声音明显响亮了。可是读的过程中他又出现了读不通顺的情况。我早就预料到他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又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明白的表情对他说:“奶奶没有听明白,你能再给奶奶说一遍吗?”底下又是一阵轻轻的笑声,他又读了一遍,这次比上次好多了,我满意地点着头,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奶奶这下可明白了。”他也高兴得笑了,一点也没有平时让他再读一遍的紧张和不安。接着又上来几个同学和我合作,读得好的,我像奶奶那样夸一夸,抱一抱,不太好的就像刚才那样再让他读一读。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很高兴,就像跟自己的奶奶说话一样,一点也不紧张。同学们都争着要读,于是我就让同桌两个来分角色朗读。他们马上高兴的读了起来,一会儿这个当奶奶,一会儿那个当英英,整个课堂沸腾了起来,读书声一直持续到了下课。
下课了,我对这节课上的突发奇想不禁有些得意。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在第一课时运用分角色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的兴趣,而且,还给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还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发展,并且还融洽了师生关系,可以说是一箭三雕。反思以往的教学,作为引导者和组织者,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的不同的特点设计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着一定模式化的倾向。致使课堂慢慢趋于僵化,没有了生气,学生也就失去了兴趣。只有在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中才能保持课堂的活力,才能把学生吸引在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兴趣,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阅读、积累古诗的习惯。
课文挂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看图(插图1)。
根据昨天的学习,你能看图说一段话吗?学生看图说话。
3、英英和奶奶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讲了什么?
4、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二、诗文整合。
1.第一层:
1)指名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
出示诗,学生齐读。
教师:你读懂了什么?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交流,在诗句上标出节奏记号,学生反复诵读诗句。
2)还有不明白的吗?(质疑: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层:
不明白的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
指名读第二层。
逐句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再同桌对应读:一人读诗一人读诗意。
现在都理解了吗?真了不起,反复的阅读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呢。齐读诗意。
3、第三层齐读对话说说明白了什么。
1)师生介绍李白,诵读李白的诗。
2)感悟诗句。
4、出示插图。
1)什么时候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满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圆)。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样过的?
学生: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我家吃糖芋头;我家吃月饼、做韭菜饼……。
教师:为什么要吃这些事物呢?(饼像月亮,象征着团团圆圆)。
是呀,放烟火、吃月饼、说笑,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着节日。诗人李白远在他乡,那时没电话没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圆。
2)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诗。看着明月他想些什么?(学生:他想儿子现在长什么样了,学习好不好?妈妈身体健康吗?……)背后2句诗。
谁来当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评价。
三、情境体验。
文中英英古诗学得多好呀?让我们也像英英一样认真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人听。表演评价。
四、学习生字。
意照层代。
认读交流如何写好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新学2首李白的诗。
板书: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五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并了解古诗意思。
2.学习“英、诗”两个字。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质疑。
今天我们学习《英英学古诗》,板题,指导“英”和“诗”的写法。生描红。
读完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古诗的意思是什么?英英是怎么学的?)。
二、播放课件,听课文朗读。
三、初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一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你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所学课文有什么不同?(以对话形式出现)。
2.同桌互换角色读课文两遍。
3.抽生朗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师生表演读。背诵《静夜思》。
4.交流读完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四、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插图。教师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理解诗意。
2.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你想起哪句?---引出床前明月光)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引出疑是地上霜)。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尝试背诵。抽生背。
4.这首诗的作者是李白,唐代有名的诗人,你还知道他的哪些诗?课件出示《望庐山瀑布》师领读一遍。
五、积累运用。
六、总结全文。
学古诗就要像英英这样不光是背古诗,还要了解古诗的作者和诗意。
课后反思。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去年的《开心国学》中出现过,全班学生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所以,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这方面的学情,结合低年级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进一步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在指导朗读时,为孩子们标出了诗的节奏,教孩子们读诗要“平长仄短”。自己亲身示范,孩子们很快就找到读诗的感觉。理解诗意时,图文结合,既指导了说话,又巩固了诗意,无形之中学生能根据每句诗说出诗的意思,同时,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中秋节传统风俗有哪些,看到天上明月,不禁会吟诵……教育学生可把诗句运用到写作之中。本节课充分的时间给了学生,让他们在快乐朗读中积累并内化。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六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七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够用自己的笔触描写诗中画面,体会诗中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人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这首传言是吕洞宾写的诗中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童》。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教师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7.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齐读此诗。
(三)深入研读。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五)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牧童》这首诗,说说牧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请学生做出总结。
(六)作业。
1、预习剩下的两首诗。
2、搜集八仙过海的故事,下节课来讲一讲。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八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老师感悟。
2、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一、猜谜游戏。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这是什么?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2、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你还会背其它的古诗吗?
解题。
师:齐读《静夜思》读了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对,“静”就是安静的意思。(板书:安静)。
师: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师:听了朗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
师:如果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还要注意停顿呢?(师生共同划分古诗奏)。
师:同桌试着带节奏读读古诗。
师:全班小朋友一起试试。
二、看图感悟,体味诗情。
一)学习一、二行。
师: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古诗的第一、第二行描写的就是这幅图。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生:感情朗读 。
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这一轮孤独的明月,给诗人带来的是特别寂寞的夜晚。谁再来读?
生:感情朗读。
二)学三、四行。
师: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诗人李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这就是诗人写的——。
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课件10古诗三、四句)。
师:能用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举头”吗?
生上台表演“举头”动作。
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在读低头的时候,语速还可以慢一些,这样可以体现诗人在沉思。
生:感情朗读。
生:全班感情朗读.
三、诵读全诗。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好吗?(课件12全诗+音乐 音乐一直放)。
师引读: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这就是——。
生: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
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打开书把英英对奶奶说的这首古诗意思的句子读一读。
生秋天的夜晚——。
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古诗。(课件13全诗+音乐)。
生:读古诗。
师:今天,我们不仅静静地走进了诗人李白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很有收获。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静夜思》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读给同学听。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2、学习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你们已经会背好多古诗了,请你选一首最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好吗?
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
诗:是整体认读音节,读翘舌音。
4、读题。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认真看。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检查生字的字音。
(2)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3、读了课文,你们有没有发现今天学的课文同以前有什么不同?
(1)这是一篇人物对话的课文。
(2)出现了哪两个人?她们说了什么话,你们能分清楚吗?
(3)说话人的名字和说的话之间必须用冒号(:)隔开。
4.我们现在再读课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我们已经看懂了对话的形式了。
5.再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
6.检查自学效果。
二、初步理解课文。
(1)、再次自读课文,回答问题。
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英英和奶奶共有几次对话?
小结:英英和奶奶有问有答,话说得多么清楚!以后我们说话也要这样。
(2)、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英、层、思、首、意。
2、说说如何记住。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家乡的情感。
3、学会剩下的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指读生字新词。
二、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题意。“静夜”是什么意思?(静静的夜晚)。
2.“思”是什么意思?(思念)谁来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3.从课前的预习中,你对李白有什么了解?
4.教师在学生说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1、看图一,图上画的是什么意思?
2、英英是怎么背古诗的,她在背诗前对奶奶说了什么?
(1)、指读英英的话。
(2)、出示静夜思(奶奶听了还夸奖英英背得好,小朋友能把这首古诗背好吗?
a、指读古诗。
b、理解:疑举头 思。
3、情景设置,让学生充当“英英”把古诗背给老师听。
4、小朋友背古诗真好,那么这首古诗是什么意思呢?你们能从英英的话中找到吗?
(1)、指读英英的第二次话。
(2)、小朋友你们能否把诗句和诗意对应起来呢?(找好朋友讨论)。
(3)、分句说说意思。
(4)、男女说意思。
5、情景设置:奶奶和英英对话(第二次)。
(1)、师:是谁写的呀?
(2)、生:李白写的。
6、李白在什么情况下写的?他为什么要写这首诗?我们来看图。
(八月十五中秋节,元宵节的晚上。
(5)、想到这里,诗人更加觉得——。
冷清 孤单。
会更加想念亲人和朋友。
(6)、(深情地)是啊!同样是月亮,同样是月光,勾起了这远在他乡的诗人对亲人的无限思念,真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谁愿意来当一回李白,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7)、学生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古诗《静夜思》。
2、学习生字,完成练习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古诗。
2、说说这首古诗的意思。
二、实践活动,练习表演。
1、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的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比最佳表演奖。
5、老师这里也有两首思乡的故事。(投影出示)、
泊船瓜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宋)王安石 (唐)王维。
京口瓜洲一水间, 独在异乡为异客, 。
钟山只隔数重山。 每逢佳节倍思亲。
春风又绿江南岸, 遥知兄弟登高处,
明月何时照我还?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教师范读古诗。
学生熟读古诗。
教师简介两首古诗的背景及诗意。
有感情地练读古诗。
三、学习生字,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册。
2、批改,订正。
四、实践活动。
1.你可以选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找一个同学合作,仿照本课对话形式,把这首古诗的意思、作者说出来。
2.两人一组练习对话。
3.指名表演。
4.评选最佳。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一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谈一谈你的家乡好吗?假如有一天当你离开你的家乡,你会想念这个地方吗?你又会怎样回忆你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离家的游子感受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收获,提练研讨问题。
1.检查朗读课文。
(1)《古诗词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桥流水人家》1.5段。
2.检查课文内容了解情况。
本单元课文所讲的离家的人分别是谁?快速找一找。学生汇报: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们通过文章表达着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三、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重点研读。
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数重离家之近、又绿、何时离家之久来表现(景-明月),《秋思》中意万重之心事重重、又开封之无限话语来表现(行-秋风),《长相思》从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远、风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难来表现。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绿的美好景象、万重语言里、碎的无眠中,培养想象表达能力。
2.《梅花魂》重点引导学生作者借梅花之爱,抒热爱民族之情,对民族热爱表现在吟诵诗文的悲伤中、在对墨梅图的爱惜中、在不能回国的痛哭中、对莺儿的深刻教诲中、在送梅花手绢的泪眼中,深刻领会内心的眷恋中。培养理解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了解。
3.《桂花雨》重点引导学生借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家乡给作者带来的无限快乐回忆,深刻把握母亲话语的深刻意思。
4.《小桥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学生通过句子出示明确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事情的叙述、通过直接的表白,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
1.出示《日积月累》中诗句,深入领会思乡之情。
2.布置作业:
(1)抄一抄:把本课描写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写一写:围绕家乡让你难忘的一景一物,表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唱一唱:课下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练习唱一唱。
(4)读一读:课下找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写的。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二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英英学古诗》。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解决措施:创设好读书和交流的情境。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解决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直奔主题。
1、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2、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3、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
2、生书空。
3、背诵。
3
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2、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1、回答。
2、交流。
3、交流。
4、感情朗读课文。
12。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我却认为很值得!
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1、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2、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4、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5、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6、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引导)。
1、分角色读课文。
2、交流。
3、交流。
4、交流。
5、交流。
20。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课文在写意思时,又是整首诗一起解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得一句一句来。我就把自己变成课文中的奶奶,装作弄不明白的样子,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在此过程中,这个难题“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们的认真思考下解决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真实而有效了。
第二课时 。
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背诵《静夜思》。
1、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齐背。
6
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按要求在语文书上描红,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写字。
18。
巩固练习。
1、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完成练习。
11。
板书设计。
背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三
1、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词整合归类;制成cai课件。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出示课件一)。
我们要一起闯六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其中一个同学没答出,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帮他答出。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我行,我们一定能行!”我还要请两名助手,来协助我。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出示课件二)。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抽签作答。听提示,用诗句按序号作答。)。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什么?
6、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个春天。()。
老师小结。接着我们进入第三关。(出示课件四)。
(第三关:诗句对对碰。每一组都有四句诗,全对才能得分。)。
第一组:
世事洞明皆学问,————。欲穷千里目,————。
秦时明白汉时关,————。停车坐爱枫林晚,————。
第二组:
落红不是无情物,————。大漠沙如雪,———。
少壮不努力,————。问渠哪得清如许————,
第三组:
谁知盘中餐,————。谁言寸草心,————。
山穷水复疑无路,————。劝君更进一杯酒,————。
第四组:
春色满园关不住,————。孤帆远影碧空尽,————。
黄中娘家花满蹊,————。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五组:
不知细叶谁裁出,————。粉骨碎身全不怕,————。
欲穷千里目————。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六组:
千磨万击还坚劲,————。纸上得来方觉浅,————。
墙角数枝梅,—————。海内存知己,————。
老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关:古诗大荟萃(出示课件五)。
(第四关:古诗大荟萃。抽签选题,再依次作答。)。
第一组:根据下面四组成语猜出四位诗人。
a、百步穿杨万古长青一日千里。
b、光怪陆离釜底游鱼。
c、一穷二白居高临下易如反掌。
d、张冠李戴白驹过隙。
第二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向日开。
4、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三组:用“春”、“夏”、“秋”、“冬”分别说出一句诗。
第四组:说出“描写山水、反映边疆将士、送别、珍惜时间”的诗句各一句。
第五组:用“日、月、雨、鸟”分别说出一句诗来。
第六组:分别用“红、绿、黄、白、青、紫、蓝”各说一句诗。
(出示课件六)。
(第五关:走近诗人。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70首古诗,。这些古诗以唐诗为主,宋词次之,“杜甫、李白、孟郊、陆游、王安石、王昌龄”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请从中选一位你们最喜欢的诗人,作答。)。
(出示课件七)。
(出示课件八)。
2、陆游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至死也不忘记祖国的统一,他的绝笔诗叫什么?请你背诵全诗。全诗通过一个什么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写诗人遗嘱的诗句是什么?(出示课件九)。
3、“钟灵敏秀、山摇地动、只争朝夕、隔墙有耳、数不胜数、重见天日、山清水秀”,这七个成语中藏着一句王安石的一句诗,这句古诗是什么?它的题目又是什么?诗中“绿”字传说作者先作过“过”、“到”、“入”、“荡”,为什么他最后用的是“绿”?(出示课件十)。
4、王昌龄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人度阴山”选自他的哪一首诗?请你背诵全诗,这首诗表达诗人许多心愿,你能说出几种吗?(出示课件十一)。
5、送别诗在我国古诗中占重要地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等等,请你先背你所选诗人的送别诗。再说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出示课件十二)。
6、歌颂母爱是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人至今难忘,请你先背背这首诗,其中哪一句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哪一句最能表现儿女想报答母亲的恩情?再说说你有何感想?(出示课件十三)。
老师小结。下面我们走进最后一关。(出示课件十四)。
(第六关:摘取桂冠上的明珠。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首回环诗,你会读吗?可以任意先一首.)。
1、松苍浴日晚随风塑雪红。
2、明山映月照泉亭晓雾轻。
老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