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热门19篇)
丰富的词汇量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我们需要勤于查阅词典。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案例或实例,使总结更具说服力和可行性。总结范文中的亮点和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帮助我们写出更好的总结。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一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的背诵古诗《静夜思》,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会默写《静夜思》,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词。
意思故乡举头怀疑一首古诗。
思念唐代听懂背书一层白霜。
二、讲授新课。
1、背古诗。
师:《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习的呢?我们来读课文。找出英英所说的话,来揣摩一下。
英英说了几次话?谁找出来,请举手。(挑三个学生来读)。
师:我们来读英英第一次所说的话(齐读)找出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出示古诗,我们也像英英那样,把古诗的内容先来试着背一背吧(板书:背内容)。
2、讲意思。
(1)、(个别字的意思)。
师:其实古诗呀,很好理解。如果你把关键几个字的意思弄懂了,那这首古诗的意思你也就明白了。我们来读一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看看这几个字的意思你能不能读明白。(静、思、疑、霜、举头、明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2)、整首诗的意思。
接下来,我们来理解诗的意思吧。学生结合课本来叙述。
我们也像英英一样会讲古诗的.意思了。让我们带着诗人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3)、诵古诗。
教师出示插图,学生叙述画面的意境。教师渲染,创设情境学生再次朗诵《静夜思》。
4、说作者。
从英英的第三次话里,你明白了什么?
学生回答,师板书(说作者)。
多媒体出示,李白的简介,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古朗月行》。
师:学习古诗就是这么简单,(指着黑板)背古诗懂诗意知作者。
5、默写古诗。
练习册13页第2题。
三、整体感知。
分角色读课文。
教后反思:备课时,我针对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么把学生带到那里?你如何如确定把学生带到了那里?的教学思想而备了此课。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只要学生会背诵和默写古诗即可。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和学生相处时间不长,对学生的理解不够。虽然目标达到的还行,但教学过程不那么流畅,甚至个别学生还没有达到目标。针对这种现象,我做了深刻的反思,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课堂气氛不活跃。没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2、每一个环节设置的还可以,但教学的有些浅。如果再扎实一些,可能每个孩子都会背会写了。例如在读古诗时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读,就能达到熟读背诵的结果。在默写古诗时可以指导个别字的书写,加深古诗中难写的字的印象。3、学习作者时,应当回忆或拓展与李白相关的诗,加深学生对李白的了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以三个问题为主导思想,学生为中心,提高每一堂课的学习效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二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境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3、学会四个生字“意、照、层、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4、培养阅读、积累古诗的习惯。
课文挂图。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指名认读。
2、看图(插图1)。
根据昨天的学习,你能看图说一段话吗?学生看图说话。
3、英英和奶奶一共说了几次话?每次讲了什么?
4、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二、诗文整合。
1.第一层:
1)指名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
出示诗,学生齐读。
教师:你读懂了什么?请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吧。
学生交流,在诗句上标出节奏记号,学生反复诵读诗句。
2)还有不明白的吗?(质疑: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
2.第二层:
不明白的我们通过读课文来解决。
指名读第二层。
逐句找出与其对应的诗句,再同桌对应读:一人读诗一人读诗意。
现在都理解了吗?真了不起,反复的阅读能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呢。齐读诗意。
3、第三层齐读对话说说明白了什么。
1)师生介绍李白,诵读李白的诗。
2)感悟诗句。
4、出示插图。
1)什么时候的月亮这么圆、这么亮?(每月的月半是满月,一年中有十二次的月圆)。
元宵、中秋你家是怎样过的?
学生:我家来了许多客人;我家吃糖芋头;我家吃月饼、做韭菜饼……。
教师:为什么要吃这些事物呢?(饼像月亮,象征着团团圆圆)。
是呀,放烟火、吃月饼、说笑,我们一家人热热闹闹地过着节日。诗人李白远在他乡,那时没电话没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团圆。
2)诗人站在窗前看到了什么?背前2句诗。看着明月他想些什么?(学生:他想儿子现在长什么样了,学习好不好?妈妈身体健康吗?……)背后2句诗。
谁来当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评价。
三、情境体验。
文中英英古诗学得多好呀?让我们也像英英一样认真学习,并能把学到的知识说给家人听。表演评价。
四、学习生字。
意照层代。
认读交流如何写好生字。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仿写。
五、作业。
1、完成习字册。
2、新学2首李白的诗。
板书:
第一次诗句。
第二次诗意。
第三次作者。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三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静夜思》这首诗绝大部分同学早就都能背诵,但却并不真正理解诗的意思。对于对话这种形式也没见过,更不会读对话。因而我把教学目标定为:
1、让学生理解唐诗《静夜思》的意思,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能读出课文对话的特点。
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范读引路,以读促悟,利用插图,创设情境的做法,取得了很不错的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我还注意到了教学的层次性,在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时,先进行范读,让孩子们体会出节奏,读出节奏。接着利用插图,创设情境,再进行范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韵味。这样,孩子们易于接受,学得轻松。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对话特点时:先进行师生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体会对话的特点,然后再指导读自然、流利,要像平时说话一样。
在课前,我还进行了问题预设,如李白在万家团聚的日子,仰望明月会想到谁?学生可能会说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妻子儿女……想到这里时,我考虑李白当时是不是有孩子,有几个孩子?此时李白离家多久了?经过上网查资料我了解到,此时李白虽已26岁,并且离家两年了,但还没有结婚,他是在27岁时结的婚。所以,如果有学生提到他在想念他的孩子,要及时纠正。另外,通过查资料我还了解到,“床前明月光”句中的“床”在当时其实指的是座位,唐朝的床叫“榻”。虽然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牵扯到,但因为了解的清楚,透彻,使我觉得上课很有底气,很自信。
这节课板书虽总共只有十几个字,当年头一天放学后我在教室练了将近一个小时,力求把最完美的一面展示给学生。
我想,这节课能收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
有人说,课堂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在这节课上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教学语言不够简练,太过随意。
其次,自己范读的次数有些多,应多给学生们机会。
第三,对于古诗意思的理解处理的有些不到位,应该引导学生把意思背一背。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从这节课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精心研究教材教法,精心组织课堂语言,争取让自己的课堂遗憾愈来愈少,亮点越来越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四
一、教学片断:
师:读了古诗的题目《静夜思》,你知道了些什么?
生:我知道是在夜晚。
师:那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夜晚呢?
生:安静的夜晚。
生:静悄悄的夜晚。
师:你们真能发现。再读读题目,你知道诗人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生:诗人好像在想事情。
生:诗人可能在思念什么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古代的诗人多有才学啊,才三个字的题目就告诉我们这么多丰富的内容。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吧!
师:读了古诗,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就像在地上铺了一层白霜。
师:真不错!你把古诗中的前一句话的意思说明白了。
出示挂图。
师:看: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么圆圆的,亮亮的?
生(齐声):中秋节!
师:是的。谁来说说,中秋节的晚上你们是怎么过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一起吃晚饭。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看月亮,可开心啦!
生:晚上,桌子上放着许多水果和月饼,我一边吃,一边听妈妈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
生:我感到孤零零的。
生:我会想念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
生:我心里很难过,好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生:他在想念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知道他们的身体好不好。
生:他在思念家乡的朋友和他一起游玩时的快乐!
生:他还在想念家里的孩子,他的孩子学习成绩怎么样?
指名读,齐读。
一、评析: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去解释,但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等手段,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让学生找到共鸣,找到切入点。在这一片断中,抓住了诗眼“思”字,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想象,转换角色,层层深入,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思诗人之思,品诗中之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诗人的思乡之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五
《英英学古诗》是一篇“文包诗”课文,写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诗句的意思及作者。
《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在一年级时就已经能背诵了,但“古诗”的诗意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还不明白。因此在教学时,我把重点放在了理解古诗上。
首先,我出示了月圆图,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孩子们,你看到了什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是的,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就是这样圆这样亮,回忆一下中秋节晚上你们全家是怎么庆祝的?…月圆之夜正是家人团圆的时候,所以,每当这时候,我们相聚在一起玩一玩,乐一乐,多幸福啊!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父母都不在身边,看着别人都团圆在一起,而你却孤单一人,无人相伴,你会怎么想呢?……以此引出诗人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图上的诗人此时正孤独一人望着明月,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学生都能感同深受。在此基础上再来体会诗人的孤独心境就不难了。
接着我让小朋友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关于这首诗意思的句子,并用波浪线划下来,读一读。再诗文对照,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就简单多了。
这样引导学生看图想像,转换角色,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读懂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投影胶片。
教学过程: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七
:初步感知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掌握生字词。
:投影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谁能背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一个小学生把在校学习的一首古诗背给奶奶听的。
三、初读课文。
1、看图出示投影片。
学生说图意。
小结画面上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
两个人有说有应,这叫对话。
2、自学课文。
(1)教师讲述对话的书面形式。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会读本课生字,识记字形。
(4)理解下列词语。
故乡明亮意思不由得家乡唐代。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字词。
教一首故乡静意思。
(2)指名读准每个带点的字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故乡唐代不由得。
4、通读课文。
轻声读课文,指名读,齐读,分角色对话。
指出:文中人物名只默记心中,不读出来。
5、理清脉络。
课文中英英和奶奶各说了几次?
(英英三次,奶奶二次)。
每次各人都说了些什么?
小结:英英和奶奶的对话里有说有应,有问有答。内容完整,层次清楚。
我们平时和人对话也要注意互相对应,把话说清楚。
过渡:英英学习的是哪首古诗,我们下节课再认真学一学。
:理解课文内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2、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读懂诗的意思。
小黑板、投影胶片。
一、学习《静夜思》。
1、板书课题,解释诗题。
静夜意思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说静夜思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的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那里看出来的?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习。
第一句。
(1)指名读。
(2)这句诗,英英是怎样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
(3)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
理解霜、疑是。
第二句。
(1)指名读。
(2)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举头?
(3)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明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当他想念故乡时,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用/画出句中的停顿。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要读得清晰。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1、指导背诵。
2、生字书写。
1、学会本课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小黑板。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小朋友们,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以后,对学习古诗有什么认识,可以谈谈。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1、按笔顺描红的生字。代英举。
2、其它要描红的生字。诗意。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波()代()。
披()袋()。
3、背诵课文。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八
1、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2、认知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3、能力目标:学习文中的部分生字,并指导书写。
教学重点、难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意思,能分清人物各自的话语,并能读通、读好。
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片。
(一)导入激趣。
1.小朋友们,我们暑假时布置了一项作业——背诵古诗。(板书:古诗)。
你学会了哪些古诗?你最喜欢哪一首?向大家介绍介绍(或者背一背古诗)。
*你可知道这首诗的意思?
*你会背《赠汪伦》吗?作者是谁?
(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要懂得古诗的大概意思,了解作者)。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新同学,她叫——“英英”。
(出示卡片,指名读准后鼻音)我们一起来写写(书空)她的名字。
3.英英今天在学校里新学了一首古诗,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补充完板书课题“英英学古诗”。
4.读课题。
5.要求认真听,一边听一边仔细看看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二)解决发现。
1.听录音范读。
2.交流:
(1)这。
篇课文和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同?课文是谁和谁在对话?你是怎么知道的?这样的'形式其实我们已经在练习一的学用字词句当中见过了,老师和新新就是通过对话来学习汉语拼音字母表的。(让学生知道这是一。
篇对话。)。
a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对话。
b提示语。
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3.像录音示范一样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通顺。比一比,谁读得最认真。
5.把你的收获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三)诗文整合。
1.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生:英英学的是《静夜思》。
(1)读好诗题。
(2)引。
(3)夜晚的安静读出来了!你还读出了一种思念的感情呢!
2、出示诗:(点出红字,诗里藏着这些生字宝宝,谁来读读)。
(1)读准字音。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2)这首古诗有几句?(2句)指名分句读。指名2人朗读,学生。
评价。
指读整个诗。指读,评议。
*读通诗句。
恩,小朋友读得真好,你们像英英一样都读准了。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奶奶想知道,朱老师也想知道。你们能在课文里找到吗?快速看看,找到了举手。
*学生交流;
(3)指名学生读意思。正音。(出示意思。点红生字)多指几个。读句子。(齐读)。
(4)难读加大了,现在老师读诗句,请小朋友来读对应的意思。
(5)出示意思。
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
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6)现在请同桌的小朋友也来分读诗句与诗意,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
(7)学生提问。
*师: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远离家乡的人”指的是谁呢?
(8)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出示文本(读好唐代,李白介绍诗人。)。
*引导他们知道作者是是唐代的大诗人李白。
(四)引导体会。
1.出示图片,大家看,这幅土上画的呀,就是李白,他在干什么呢?
你们瞧,这时候的月亮是什么样子的?(大、圆)。
师:对呀,这时正好是中秋之夜,在我们。
中国,这是一个团圆的日子。
2.小朋友,你们想想每年中秋节的晚上是怎样度过的?
……。
3.假如这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
5.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白霜,多么冷清啊!(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光,让诗人李白想起了家乡、想起了亲人。(引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6.谁愿意当一回李白来朗读这首诗?读出他的思念之情?
(1)指名读,评议。
(2)生加上动作试读。
(五)识字写字。
1.重点出示下列生字:英诗。
2.自己想想好办法记一记这些字形。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需要注意的:
(1)“英”字下面的“央”一撇要出头。
(2)书写“教”字要左右等宽,右半部分四笔完成。
(3)“首”的本义是头、脑袋的意思,记住是自己身上最重要的部分,所以。
下面是“自”。(“首”字的记忆方法纯属个人意见。)“首”还可以扩词:首长、首领、首次、自首、一首诗等。
(4)“静”引导学生观察“月”的变化,强调撇改为竖。这个字是左右结构,但要写得左窄右宽。
(5)“思”是内心的情感,所以用心字底。口头扩词。
3.教师范写或学生上黑板,学生临写。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九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入情入味地背诵古诗《静夜思》。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熟悉课文内容,感悟诗句意思,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难点:借助课文正确理解诗意,并达到朗读是内心的表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师:你还会背其它的古诗吗?
解题。
师:齐读《静夜思》读了古诗的题目,你知道了些什么?
师:对,“静”就是安静的意思。(板书:安静)。
师:再读读题目,你知道作者在这个安静的夜晚干什么?
师:听了朗读,你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二、初读古诗。
师:如果我们要读出古诗的节奏,还要注意停顿呢?(师生共同划分古诗奏)。
师:同桌试着带节奏读读古诗。
师:全班小朋友一起试试。
二、看图感悟,体味诗情。
一)学习一、二行。
师:月光和霜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古诗的第一、第二行描写的就是这幅图。
生:读课文,找句子。
师:这句话中哪一个词告诉我们“疑”字的意思?
生:好像。
生:感情朗读 。
一边读,一边想象古诗的意境。
师:这一轮孤独的明月,给诗人带来的是特别寂寞的夜晚。谁再来读?
生:感情朗读。
二)学三、四行。
师:看看,在这样一个安静的夜晚,诗人在干什么?
师:什么时候的月亮是这样圆圆的,亮亮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诗人李白是怎么过中秋节的?
师:你们说得真好啊!这就是诗人写的——。
生:齐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课件10古诗三、四句)。
师:能用动作告诉我什么是“举头”吗?
生上台表演“举头”动作。
生:感情朗读。
师:我们在读低头的时候,语速还可以慢一些,这样可以体现诗人在沉思。
生:感情朗读。
生:全班感情朗读.
三、诵读全诗。
师: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这首古诗好吗?(课件12全诗+音乐 音乐一直放)。
师引读:今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铺了一层白霜。这就是——。
生: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远离家乡的人望着那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这就是——。
生: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打开书把英英对奶奶说的这首古诗意思的句子读一读。
生秋天的夜晚——。
生:边做动作边背诵古诗。(课件13全诗+音乐)。
生:读古诗。
师:今天,我们不仅静静地走进了诗人李白的心灵深处,深深地体会到了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思,感受诗文的意境美,很有收获。课后请同学们把古诗《静夜思》背诵给亲人听,并讲一讲古诗的意思,还可以收集有关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一读,读给同学听。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
复习理念:
小学语文复习是以巩固学生所学语文知识与基本技能,提高学生迁移应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因此,在设计本节复习课时,我充分利用六年级下册的古诗教材,并通过回顾与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使学生习有所得,自觉养成自读自悟古诗,自我复习、积累古诗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技能和方法水平。我还严格遵循了以下三个复习原则:复习过程要简约,复习方法要整合,复习内容要全面。另外,为了避免复习课枯燥无味,消除学生对复习课的抵触心理,改变沉闷局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设计过程中还力求强调知识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氛围中知诗人、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记诗句、用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目标:
1.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帮助学生整合归类古诗。
2.重温读诗句、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并学以致用。
3.学会灵活积累、运用古诗,养成自觉阅读与积累古诗的良好习惯。
4.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复习重、难点。
1.学会整合归类小学阶段所学过的古诗。
2.吟诵古诗,想象意境,理解诗意,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复习准备。
教师准备:1.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进行整合归类。2.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1.重温六年级下册所学过的古诗。2.回顾以前所积累的古诗,并加以整理,编成目录。
课时安排: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古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千百年来传诵不衰,深受人们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漫步古诗园,领略古诗的魅力。(板书课题:漫步古诗园)。
二、交流方法,灵活积累。
1.过渡:我们小学阶段学过的古诗不计其数,犹如一个繁花似锦的百花园,如何又准又快地记忆所有的古诗呢?相信同学们一定有自己的绝招,谁愿意把你的绝招说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板书:记忆古诗的方法)。
2.学生交流记忆古诗的方法,师随机板书:归类列表法、熟读成诵法、古诗吟唱法、理解记忆法等。
3.重点交流归类列表法。
(1)回顾古诗分类的依据。(可以按诗人分,可以按内容分,可以按题材分,也可以按朝代分等。)。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根据诗人和朝代对古诗进行归类。
(3)小组汇报交流,展示成果。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朝代诗人所写的诗篇(4)组织学生根据题材对古诗进行归类。(提示学生可参考六年级下册的回顾?拓展二和《古诗词背诵》板块。)。
(5)教师作适当补充,并出示课件。(表格内容略)。
三、重温学法,品读古诗1.指名背诵唐代诗人杜甫写的《江畔独步寻花》。
2.出示诗内容。
3.回顾五言诗和七言诗的诵读方法。
4.指名朗读《江畔独步寻花》,随机点评。
5.回忆交流理解诗意,感悟诗境的方法。师板书:晓诗意、悟诗境的方法:结合注释,读中理解,联系插图,发挥想象等。
6.出示《江畔独步寻花》诗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画面,通过想象来感悟诗境,理解诗意。
7.入情入境地诵读《江畔独步寻花》。
8.巩固练习:根据出示的诗意图,背出相应的古诗,并感悟其诗境,理解其诗意。
9.总结学法。
四、快乐闯关,加深记忆。
1.过渡: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古诗的记忆,老师还准备了系列闯关练习,希望同学们在闯关过程中能大显身手。预祝你们闯关成功!
2.出示课件。
第一关:吟诗对对。
(1)乡村四月闲人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
(3)桃花潭水深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潭面无风镜未磨。
(5)两岸青山相对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______,笛弄晚风三四声。
第二关:诗献四季。
把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献给最喜欢的季节。
第三关:百家争鸣。
思念家乡时,我们吟——感谢母爱时,我们吟——依依惜别时,我们吟——赞美柳树时,我们吟——喜迎春节时,我们吟——观赏瀑布时,我们吟——第四关:金睛火眼。
(2)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
(4)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迁移运用,促进提高。
1.过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来也会偷。”如果我们在说话、习作时能恰当运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请看下列情境,你想到了哪些诗句?2.出示情境题,指名回答。
(1)一位慈母在子女外出前,借着油灯的微光为子女缝补衣服,此情景真可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爸爸刮胡子,过两天又长出来。小明幽默地说:“_______________。”
(3)湖边,那株丰姿的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也不逊色,低眉顺眼,柔柔软软、缠缠绵绵,似风姿绰约的美人。让人情不自禁想起:“___________________。”
(4)中秋佳节,手捧着香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远在大连的表弟,心里默默祈祷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英雄被敌人抓住了,敌人对他说:“只要你肯说出八路军在哪,我就放过你!”可小英雄昂着头说:“我要像石灰一样:“_________________。”小英雄被敌人杀害了,可他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3.在日常说话、习作中,你们巧妙地运用过哪些诗句?(指名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仅在于其掌握知识的多少,更在于能否学以致用。设计情境题,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够将自己所积累的古诗运用到平时生活和习作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提高。】六、交流收获,总结提升1.组织学生交流复习收获。
2.总结:今天的复习课,同学们表现非常积极,不但复习了学过的内容,还领悟了不少的复习方法。但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只不过是古诗园的一角,要想对古诗有更多的了解,我们还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功夫。我相信,只要同学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大有收获。
七、布置作业,凸显个性。
1.继续漫步古诗园,丰富古诗积累,并整理归类,资源共享。
2.自主编制古诗练习,与同学互相交换进行考查。
3.选做题: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搜集一些回环诗进行吟诵,也可以自己当“小诗人”,创编古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一
1.学会本课7个生字,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够用自己的笔触描写诗中画面,体会诗中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词的意思。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大家听说过“八仙过海”的故事吗?吕洞宾到底是不是神仙我们不知道,但历史上确实有吕洞宾其人,他原名叫做“吕岩”,是唐代人。吕岩考过科举,做过县令。后来唐代暴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洞宾就带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大家想不想了解这个人呢?就和老师一起走进这首传言是吕洞宾写的诗中吧。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牧童》。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
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
(教师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
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5.出示问题: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吗?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
7.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8.全班齐读此诗。
(三)深入研读。
1.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
2.学生反馈,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
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
5.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四)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诗,带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感情朗读。
2.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教师适当点拨抑扬顿挫)。
3.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
(五)小结。
同学们学习了《牧童》这首诗,说说牧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以随机点名的方式请学生做出总结。
(六)作业。
1、预习剩下的两首诗。
2、搜集八仙过海的故事,下节课来讲一讲。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习本课5个生字。
2.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1.了解诗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游园不值》,理解诗句,体会诗歌描写的意境。
赏析《游园不值》中“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写法,以小见大,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遐想。
(一)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指名朗读三首古诗。(读出诗的节奏,读准确)
注意这些字的读音:屐齿扣潋滟亦抹
3.简要交流三首古诗的作者资料。
(三)指导学习《游园不值》
1.指名读课文。(读准、读熟)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划出不理解的问题。
3.在小组里讨论,解决质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春天美好风光的赞美和喜爱)
5.反复吟诵。(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背诵古诗。
提问:诗人向我们描述园子里的景象了吗?为什么?
让学生品读:“一枝红杏出墙来”体会着画龙点睛之笔,这比那一览无余、面面俱到描写春天景象,不知要高妙多少倍。因而能发挥读者的形象,使诗句委婉含蓄,耐人咀嚼。
6.开拓联想,激发创作。
我们已经充分感悟古诗所描述的意境的了,同学们愿意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绘画,自由创作。
(四)作业
你还能背一背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吗?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三
1、复习古诗;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灵活积累、运用古诗。
3、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的古诗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教学将小学阶段重点古诗词整合归类;制成cai课件。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古诗词就我国古代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以“快乐大闯关”的形式走进古诗大观园(出示课件一)。
我们要一起闯六关,在闯关过程中,同一组的每一个同学都要积极参与,为本组争荣誉,其中一个同学没答出,另一个同学马上接着帮他答出。记住我们的口号是“我行,我们一定能行!”我还要请两名助手,来协助我。现在,我们开始进入第一关。(出示课件二)。
(第一关:我能行。要求:抽签作答。听提示,用诗句按序号作答。)。
3、当你在公园里散步,看到满池荷花,你会吟诵什么?
6、人们赞美小草,赞美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他们常常引用白居易的哪一句诗呢?
(第二关:我是小法官。要求:不仅会判断,还要能说出理由。形式:抢答。)。
1、《出塞》是宋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他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
2、“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长歌行》的形式就是“行”。()。
3、“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一句中“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阴山”指阴山山脉,在现在有内蒙古境内。()。
4、《七步诗》诗人以萁豆相煎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兄弟的残酷迫害。()。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也就是说是他一生中写得最快的一首诗。()。
6、“报得三春晖”意为报答母亲之恩,“三春”指三个春天。()。
老师小结。接着我们进入第三关。(出示课件四)。
(第三关:诗句对对碰。每一组都有四句诗,全对才能得分。)。
第一组:
世事洞明皆学问,————。欲穷千里目,————。
秦时明白汉时关,————。停车坐爱枫林晚,————。
第二组:
落红不是无情物,————。大漠沙如雪,———。
少壮不努力,————。问渠哪得清如许————,
第三组:
谁知盘中餐,————。谁言寸草心,————。
山穷水复疑无路,————。劝君更进一杯酒,————。
第四组:
春色满园关不住,————。孤帆远影碧空尽,————。
黄中娘家花满蹊,————。飞流直下三千尺,————。
第五组:
不知细叶谁裁出,————。粉骨碎身全不怕,————。
欲穷千里目————。不识庐山真面目,————。
第六组:
千磨万击还坚劲,————。纸上得来方觉浅,————。
墙角数枝梅,—————。海内存知己,————。
老师小结。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关:古诗大荟萃(出示课件五)。
(第四关:古诗大荟萃。抽签选题,再依次作答。)。
第一组:根据下面四组成语猜出四位诗人。
a、百步穿杨万古长青一日千里。
b、光怪陆离釜底游鱼。
c、一穷二白居高临下易如反掌。
d、张冠李戴白驹过隙。
第二组:下面四句古诗含有四种花,你能说出来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村。
3、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向日开。
4、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第三组:用“春”、“夏”、“秋”、“冬”分别说出一句诗。
第四组:说出“描写山水、反映边疆将士、送别、珍惜时间”的诗句各一句。
第五组:用“日、月、雨、鸟”分别说出一句诗来。
第六组:分别用“红、绿、黄、白、青、紫、蓝”各说一句诗。
(出示课件六)。
(第五关:走近诗人。小学阶段我们学习了70首古诗,。这些古诗以唐诗为主,宋词次之,“杜甫、李白、孟郊、陆游、王安石、王昌龄”都是我们熟悉的诗人,请从中选一位你们最喜欢的诗人,作答。)。
(出示课件七)。
(出示课件八)。
2、陆游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至死也不忘记祖国的统一,他的绝笔诗叫什么?请你背诵全诗。全诗通过一个什么字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写诗人遗嘱的诗句是什么?(出示课件九)。
3、“钟灵敏秀、山摇地动、只争朝夕、隔墙有耳、数不胜数、重见天日、山清水秀”,这七个成语中藏着一句王安石的一句诗,这句古诗是什么?它的题目又是什么?诗中“绿”字传说作者先作过“过”、“到”、“入”、“荡”,为什么他最后用的是“绿”?(出示课件十)。
4、王昌龄是一位著名的边塞诗人,“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人度阴山”选自他的哪一首诗?请你背诵全诗,这首诗表达诗人许多心愿,你能说出几种吗?(出示课件十一)。
5、送别诗在我国古诗中占重要地位,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李白的《赠汪伦》等等,请你先背你所选诗人的送别诗。再说说你最喜欢诗中的哪个句子,为什么?(出示课件十二)。
6、歌颂母爱是个永恒的主题,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让人至今难忘,请你先背背这首诗,其中哪一句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哪一句最能表现儿女想报答母亲的恩情?再说说你有何感想?(出示课件十三)。
老师小结。下面我们走进最后一关。(出示课件十四)。
(第六关:摘取桂冠上的明珠。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首回环诗,你会读吗?可以任意先一首.)。
1、松苍浴日晚随风塑雪红。
2、明山映月照泉亭晓雾轻。
老师总结。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四
1、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认识13个生字,会写6个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结合插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古诗。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古诗。
: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古诗,感受优美的春景,能说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
课时目标:
1、认识13个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学了前面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怎样?(指名说)。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今天我们将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3、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4、下面我们学习第一首古诗,谁能读一读?
二、初读感知。
1、老师感悟。
2、学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4、谁能勇敢地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
三、再读感悟。
1、课文插图。
你看到了什么?诗中哪里讲了鸟?读给大家听听?哪里讲了花?用诗句来告诉我们。
2、这么美丽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眼前浮现出了什么?
2、指导背诵。
五、扩展活动:
这么美丽的画面,拿出你们手中七彩的笔,画出七彩的春天吧。
课时目标:能背诵古诗。
一、猜谜游戏。
1、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
面。
2、这是什么?
3、大家经常放风筝吗?觉得有趣吗?
二、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2、诗人高鼎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中,我们来读一读。
3、板书课题,读准“村”。
三、初读感悟。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四、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2、全班齐读。
3、看看图中的景物怎样?
4、诗中是怎样写的呢?
5、小伙伴在这么美的风景下放风筝,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诗人写成了一首富有情趣的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师配乐朗诵,小朋友闭上眼睛,再说说刚才仿佛看见了什么?
2、看图背诵,全班齐背。
六、扩展活动。
有条件的同学可小组合作制作风筝,开展放风筝活动。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五
《蜂》《悯农》《赤日炎炎》三首古代诗歌选自教科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十课,紧紧围绕“同情弱者”的单元主题,鞭挞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蜂》是唐代诗人罗隐写的七言绝句,赞美了蜜蜂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的奉献精神。《悯农》是宋代大诗人杨万里写的七言绝句,全诗渗透出诗人对农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赤日炎炎》是宋元时代的一首民歌,摘自《水浒传》,诗歌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愁苦与辛劳,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不公平与不合理的制度。
先引导学生整体悟诗情,指导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学法,导学结合。抓住古诗中的重点词,自读古诗,展开想象,边读边悟,掌握自主学习古诗的方法。
1.正确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
2.通过阅读三首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4.认识“限、闰”这两个生字,会写“限、悯”等7个生子。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吟咏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理解诗意,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课时。
一、引入诗境,感知诗味。
农民终日忙碌却常被剥削;农民常年辛勤劳动到头来却只能忍饥挨饿;农夫与贵族统治阶级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这是怎样的情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三首去探个究竟吧!
二、整体感知,初悟诗情。
1.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诗,大家订正,相互欣赏。
3.领读:师带领学生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蜂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
悯农。
稻云/不雨//不/多黄,。
荞麦/空花//早/着霜。
已分/忍饥//度/残岁,。
更堪/岁里//闰/添长。
日炎炎。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三、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一)回顾学法,导学结合。
1.了解诗题和作者。
2.抓重点词,明诗意。
3.透佳句,悟情感。
4.想象画面,朗读品悟。
(二)师生合作试学《蜂》这首古诗。
1.我们先来看诗题《蜂》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蜜蜂的印象,教师随机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蜜蜂采蜜的情形,师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2.利用课下注释或工具书了解诗的大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质疑。
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词或诗句先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对不理解的地方重点指导。
重点词:无限、占、尽、甜。
预设需要指导的诗句:。
无限风光尽被占:凡是景致美的地方都有蜜蜂奔忙的身影。
为谁辛苦为谁甜:到底蜜蜂为谁辛苦忙碌,为谁奉献甜蜜呢?
4.透过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让学生谈谈体会。
5.小结。
四.想象画面,悟诗情。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图文结合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诵诗,悟诗。
(1)多媒体课件播放蜜蜂采蜜那忙碌的身影和场主甩蜜的情形。
(2)从这两组画面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3)配乐诵读。
(4)练习背诵。
五.总结方法,自主解读。
1.总结学习《蜂》的学习方法:了解诗题和作者、抓重点词、画面联想、朗读品悟。
2.运用刚才所学的方法,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悯农》《赤日炎炎》。
3.交流汇报。
4.指导朗读、背诵。
5.小结。
一、回归整体,读中悟情。
1.有感情的诵读三首古诗。(达到熟读成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播放音乐,让学生自由试背三首古诗。
3.在品读的基础上,比较三首古诗的异同,思考三首古诗所反映的社会现状。
二.积累内化。
1.认字写字。
(1)认读2个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课后由生字构成的词,开火车读。
(3)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悯、堪、焦”的写法。
(4)练写生字,注意笔顺。
2.独立完成自选佳句。
三.拓展延伸。
1.课内阅读拓展。
(2)读后交流。
2.课外阅读拓展。
(1)推荐课外阅读李绅的《悯农》。
(2)用自己的话把其中一首古诗改写成一篇叙事小短文。
(3)收集描写古代劳动人民的诗词和文章,再和大家交流。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六
本组课文都记叙了漂泊在外的人们,怀着一颗眷恋家乡的赤子之心,怀念和赞美故乡。古诗词三首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张籍的《秋思》和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都通过诗词的形式展示了离别家乡人的思念情感。这情感在春风又绿中,在临发又开封里,更在故园无此声里。《梅花魂》借外祖父珍爱梅花,展示了老华侨内心深处对中华民族深深的爱,梅花是国之魂,是融入到每个炎黄子孙血脉中的。《桂花雨》,似春雨把对家乡热爱的思想植入孩子心中。母亲的话语以及作者回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这阵阵桂花雨,无不是家乡思念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作者热爱家乡在我爱我的老家,那是我出生的地方。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这样直接的倾诉中,在优美的风景中,在平淡的叙事中。围绕一个情字,一枝一叶总让人难忘,总流露出这份思乡情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并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3.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4.继续深入把握同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学会把握单元学习的方法。
1.理解关键词语表达的思想情感。
2.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一、谈话导入。
谈一谈你的家乡好吗?假如有一天当你离开你的家乡,你会想念这个地方吗?你又会怎样回忆你在家乡度过的生活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离家的游子感受他们对家乡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收获,提练研讨问题。
1.检查朗读课文。
(1)《古诗词三首》。
(2)《梅花魂》3.13段。
(3)《桂花雨》2.5段。
(4)《小桥流水人家》1.5段。
2.检查课文内容了解情况。
本单元课文所讲的离家的人分别是谁?快速找一找。学生汇报:王安石、张籍、纳兰性德、外祖父、我等。
3.他们通过文章表达着对家乡怎样的情感?又是通过哪些内容表现出来的?请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
三、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重点研读。
1.《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中的一水、数重离家之近、又绿、何时离家之久来表现(景-明月),《秋思》中意万重之心事重重、又开封之无限话语来表现(行-秋风),《长相思》从山一程、水一程之路途之远、风一更、雪一更前行之难来表现。重点引导学生想象绿的美好景象、万重语言里、碎的无眠中,培养想象表达能力。
2.《梅花魂》重点引导学生作者借梅花之爱,抒热爱民族之情,对民族热爱表现在吟诵诗文的悲伤中、在对墨梅图的爱惜中、在不能回国的痛哭中、对莺儿的深刻教诲中、在送梅花手绢的泪眼中,深刻领会内心的眷恋中。培养理解人物语言、动作、神情的刻画了解。
3.《桂花雨》重点引导学生借理解母亲的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体会家乡给作者带来的无限快乐回忆,深刻把握母亲话语的深刻意思。
4.《小桥流水人家》中直接提示学生通过句子出示明确作者通过景物的描写、通过事情的叙述、通过直接的表白,展现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总结拓展。
1.出示《日积月累》中诗句,深入领会思乡之情。
2.布置作业:
(1)抄一抄:把本课描写人物、景色精彩的句子摘抄下来。
(2)写一写:围绕家乡让你难忘的一景一物,表现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3)唱一唱:课下搜集有关思念家乡的歌曲,练习唱一唱。
(4)读一读:课下找一些表达思乡情感的文章看一看是如何描写的。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理解、背诵《静夜思》。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生字只识不写。读准一个多音字,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背诵《静夜思》,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教学时间:两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教学过程:
二、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三、
讨论。
怎样学:师讲解:对话学得怎样:生评价并说出理由(会背、能理解)。
四、再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大概意思,不会的准备质疑。故乡:家乡,一般指自己出生的地区。
唐代:唐朝,古时一个朝代的名称,距今一千多年。不由得:禁不住。
五、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新词。
2、指名读、开火车读、学生领读。
3、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是如何记住的?
4、巩固:反义词:前---低头---近义词:故乡--思--望---扩词:思。
代
1.多音字:背(beibei)。
5、齐读。
六、再读课文,了解大概意思。
1、轻声读。
2、说说通过朗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诗的内容诗的作者及年代。
你能让诗意与原诗句一一对应(考察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3、齐读《静夜思》。
4、练习背诵。
七、作业笔顺书空:奶习字册描红。
熟读课文,学英英把《静夜思》讲给家人听。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八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英英学古诗》。
计划学时。
2
学习内容分析。
《英英学古诗》是苏教版第三册的第三课。这篇课文用了和以往课文不一样的形式——“对话”来表现的。这篇课文些了英英和奶奶的一段对话,对话中英英生动而自然地介绍了古诗《静夜思》的作者及诗句的意思,让学生在饶有兴味地朗读祖孙对话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进入古诗的意境。
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他们对于古诗《静夜诗》已很熟悉,有部分学生在课前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古诗”这种语言材料是一种结晶体,蕴藏着很深的智慧和哲理。通过调查发现,他们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连诗中的一些字还不认识,字音读不准,字形不清楚,对于诗意及蕴含的道理还不明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读准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前六个生字,读准一个多音字。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古诗《静夜思》。
过程与方法:
在理解字意和诗句的基础上,读好、背好这首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六个生字词。
解决措施:创设好读书和交流的情境。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如何理清文章的层次;正确书写生字。
解决措施: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引导相结合。
媒体内容与形式。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设计意图。
直奔主题。
1、在课前,小朋友都读过第三课了吧?请问,课文的题目是什么?
2、请你跟着老师一起写课题。(师板书课题)。
3、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谁能像英英那样背给大家听听?
(指名)。
2、生书空。
3、背诵。
3
提出问题,激起兴趣。
2、看看这篇课文,和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
3、上学期学过的《咏华山》在课文中也有意思的,还记得吗?
1、回答。
2、交流。
3、交流。
4、感情朗读课文。
12。
在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我抛出一个问题,让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发现。虽然花掉了一点时间,但孩子们自己发现的答案,比起老师简单的“告诉”,我却认为很值得!
角色问答,深入理解。
1、现在我来做“奶奶”,你们做“英英”,一起来读读这篇课文。(师生分角色读课文)。
2、如果我是奶奶,我还会问英英一些问题呢!
4、那奶奶更不懂了,为什么非得说“秋天的夜晚”呢?
5、是呀,秋天天高气爽,云淡风清,所以感觉秋天的月亮特别亮。
6、那下一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又是什么意思呢?(师引导)。
1、分角色读课文。
2、交流。
3、交流。
4、交流。
5、交流。
20。
虽然《静夜思》这首古诗孩子们早就会背了,但是他们的背诵只属于机械记忆,对于诗意及蕴涵的道理都不太明白。而课文在写意思时,又是整首诗一起解释,为了让孩子们真正弄懂这首诗的意思,还是得一句一句来。我就把自己变成课文中的奶奶,装作弄不明白的样子,让孩子们一句一句地解释给我听。在此过程中,这个难题“秋天的夜晚”,也在孩子们的认真思考下解决了。我想,只有把教材内容中的静态知识转变为学生思维活动中的动态作用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有了热情和兴趣,学习,也就变得真实而有效了。
第二课时 。
检查复习。
1、指名朗读课文。
2、背诵《静夜思》。
1、朗读课文。
2、指名背诵,齐背。
6
写字指导。
1、须按笔顺描红的生字。
乡、英、举、教。
2、其他要描红的生字。
古、诗、故、首、意。
按要求在语文书上描红,在课堂练习本上练习写字。
18。
巩固练习。
1、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2、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
完成练习。
11。
板书设计。
背明月光———霜 听。
(讲) 静夜思 懂。
望 思乡。
奶奶。
英英学古诗教学设计篇十九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关键。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
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图片。
一、导入。
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5.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的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
二、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3.注意平舌音:赠残。
4.指导写字。
枝记刘。
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学生分组讨论后教师点拨。
(1)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2)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3)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看图)。
橙黄橘绿。对,这才是秋天最美的时候,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朗读诗歌。
(1)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
(2)这么快乐、这么幸福的秋天该怎样读?
(3)齐读诗歌。
注意重读以下词语:
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
6.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再被一、二首写秋天的诗)。
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1.会认4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背诵其他写秋的古诗。
教具准备。
一、复习导入。
1.背诵《赠刘景文》。
2.导语:丰收的秋天令人欣喜,秋天的山林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4.讲枫林美(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
5.诗人是怎样描绘这美景的呢?
6.自由读诗《山行》。
7.找出生字。
二、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2.组词认读。
3.摘苹果游戏。
4.指导书写:于首枫。
三、学习诗歌。
1.自由读,注意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节奏。
3.自由读诗,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略知诗意。
(1)课件演示山路弯弯曲曲伸向深山的情况。
(2)提问:秋天的山里有什么呢?(看图)。
(3)诗人登上寒冷的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
(4)引导:能否读出诗人爱看枫林的诗句:
(5)出示春花与枫叶比较图。
(6)了解“二月”之意:二月即春天。
(7)教师在学生讲后归纳总结。
(8)出示平时的枫叶与经霜的枫叶进行对比。认识霜叶红的原因。
5.朗读诗歌。
(1)这时候的枫林像什么?
(2)这么美的枫林该怎么读?
6.齐诵诗歌。
7.背诵诗歌。
四、拓展学习。
背诵课外搜集的写秋的诗。
五、作业。
背诵古诗。
荷尽。
菊残。
赠刘景文好景。
橙黄。
橘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