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实用20篇)
在解决问题时,要积极思考和倾听他人的建议,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在写总结时,可以参考相关资料和范文,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方法。总结范文对于提升我们的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人认识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瞧,是谁来了,你们喜欢机器人吗?(机器人导入)机器人皮皮觉得同学们都非常棒,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他们是什么呢?开火车分别说出是什么物体,那这些物体又分别是哪些形状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揭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形成表象,体验特征1.视频展现立体图形。
(1)动画播放立体图形的自我介绍2.游戏“看谁摸得准”,感知物体形状特征。
(2)学生闭眼摸出四种图形。(教师说图形,学生摸。)3.看谁举的对。
(1)教师说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物体;教师举物体,学生说名称。
四、闯关练习。
第一关:做一做1题。
第二关: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
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认识新的朋友(机器人由哪些形状物体组成)。
五、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二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体会"面"在"体"上。
三、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第2页/共6页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学生汇报,交流。生1:我准备用印泥……生2:我用水彩笔……。
生3:我用纸把它盖住折出边角痕。2、搬一搬。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张纸,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把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搬到纸上,生动手操作。(师巡视,巡视时注意观察学生的作品。)汇报:
师:我想请几个同学把你的作品给大家展示一下,生1请你说说你是从哪个物体的哪个地方搬下这个图形的?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这个面搬下这个图形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我们一起来观察这些平面图形,你知道他们是叫什么名字吗?
同桌合作给信封袋里的图形分类,分完后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分类的。2、摆一摆。
同桌合作用小棒摆出这些平面图形(学生摆的同时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演示)。
汇报;你摆出的是什么图形?你是用几根小棒摆出来的?生:……。
第4页/共6页师:有一个图形大家都没摆出来,是什么?生:圆。
师:为什么圆没法摆出来?
生:圆没有角,小棒是直的,所以……3、认一认。
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学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动手拼图。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什么知识?(认识图形)认识了哪些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那你能不能用这些图形拼出一幅美丽的图案呢?请大家用信封袋里的图形拼一拼,拼完后说一说你拼了什么图形?你拼的这个图形用了几个长方形、几个正方形、几个三角形、几个圆?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第5页/共6页“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生动手拼,拼后展示。
第6页/共6页。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联想和想象在写作中的作用。
2、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3、提高联想与想象的能力。
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将联想和想象的方法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教学难点:提高联想与想象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创设一个良好的读写氛围,更好的激发学生表达欲望和写作激情,我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交流法、示范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互动交流法。
四、课时:1课时。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一直秉承的做法是:不能让学生从零起点进入,课堂之前,教师的指导学习尤为关键.阅读课是这样,写作课也同样如此,为此在课前我们有“课前准备”:观看一幅长相奇特的水果蔬菜图,观看之后学生就会从不同形状的蔬菜水果中领悟出“联想”这一思维方式。
为了完成作文指导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按以下六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景,明确概念。
通过课前的图片观察,已将学生引到了“联想”概念上来了,教师顺势明确:联想就是由此物想到与此相关的另一物。并强调两个事物都是存在的。
板书:联想。
内涵神韵)。
学生对“联想”这一概念明确之后,教师接下来转为对“想象”概念的梳理,适时区分联想与想象的异同:想象是由一种事物创造出另一种事物,并且创造出的那种事物是不存在的。
(二)多角度联想与想象训练。
视觉训练:
2、展示郭沫若经典诗篇《天上的街市》,让学生齐读后找出诗中哪些地方在联想,哪些地方在想象?经过问题的明确,可以进一步巩固“联想”与“想象”的概念,以及在写作中应如何运用。
视听转换训练:
听觉训练:
播放音乐《赛马》,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聆听,听后说说头脑中将会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生展示后,出示配有文字的赛马图片,并让学生读。
(三)课堂练笔。
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学生边听边写。时间为8分钟,写完后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
以爱因斯坦名言作结,强调想象与联想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写一篇想象类的作文,文体不限。
联想与想象。
观察生活。
联想善用修辞。
外形内涵。
神韵。
想象贴切。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四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能力,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审美情趣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最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好奇好动的特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征,我采用了:
教师活动:创境设疑——协作指导——拓展延伸
学生活动:体验感悟——自主探究——应用创新
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设置了教学流程的三大环节。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把操作与思考探究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而学生在大量的动手操作中,通过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从初步认识,到头脑中建立模型,最后到解释与应用创新的一次知识的飞跃。
(一)创境设疑,体验感悟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学生分别指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这几种图形。
接着,我抓住学生爱交朋友的心理,问:“你们愿意和这些图形交朋友吗?”在学生兴致高昂的气氛中,我导入本节课的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图形”。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级学生对漂亮的动画片特别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采用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城堡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与图形交朋友又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索的情感,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自主探究,协作指导
1.新朋友的家——面从体来。
同学们,这些新朋友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互相指一指,赶快行动吧!
课前,我让学生事先准备了一些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实物学具。学生在物体上找到图形后,指给小组内的同学看一看,摸一摸,说说自己的感觉。学生可能会说:“我在牙膏盒上找到了正方形”也可能会说:“我在饼干盒上找到了长方形,长方形摸起来很平”
学生通过在实际物体上找平面图形,初步体会了面在体上,通过摸平面图形,对平面有个初步的感知。在这一系列小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给新朋友照相——体上有面。
同学们,想不想给这些新朋友照张相,把他们留在纸上,在学生兴趣高昂地回答了“想”后,让学生到组长那儿找几个自己最喜欢的朋友,把它描下来,并激励学生“比赛看看谁先描完,谁描的朋友最漂亮”。
给先朋友照相,这一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亲自动手,充分给学生“做”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思维。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面”从“体”来,从而突破本课难点。
学生可能会用描的办法,也可能会用印的。在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到各小组巡视。对先完成的同学,我会鼓励他“你还能想到其他的办法吗”充分体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对于一些有困难的同学,我会请其他的小朋友帮助,使这些学生感受到集体的爱,增进同学间的情感。
3.介绍新朋友——平面图形的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怎么把新朋友介绍给爸爸、妈妈呢?
我先给学生示范:妈妈,今天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它长得长长的,平平的,它不像长方体,因为它不能装东西,它是谁呢?然后,学生小组内互相介绍。
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时候,有可能都会说:“方方的,平平的。”这时,我问:“长方体和正方体一样吗?”经过学生的再次观察,再次描述,引导学生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不同。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父母面前的表现欲望很强,可是由于他们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不够,也怕出错。而此处介绍新朋友的活动提供他们说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表达意愿和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巩固了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的认识,使用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把握更准确,也使学生的思维更深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图形的介绍会慢慢说得更清楚,更有条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五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看视频和生活中的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从生活中的实物抽象出来的几何图形;能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并能对几何图形进行分类;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实物找出相对应的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对应实物,培养提高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与态度:经历从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激发学习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等几何模型和教学幻灯片。
重点:识别常见的几何图形。
难点: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
4.1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1。学生观看国庆阅兵视频,通过观看视频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激情;利用视频截图让学生找出一些熟悉的几何图形。学生观看视频后,指出图片中出现的几何图形,例如: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等,并在教具中找到相对应的几何图形。
2、教师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图形”。学生思考后回答自己所熟悉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等。通过以上活动,让学生知道几何图形来源于生活中的实物,引出几何图形的概念。
活动2【活动】新课学习。
1、学习几何图形的'概念:我们把从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2、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思考、讨论怎样对几何图形进行简单的分类,并由学生上台展示分类的结果。教师总结归纳:几何图形可分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两大类。
3、引导学生识别棱柱和棱锥,并对常见的立体图形进行分类。
4、小组活动:小组合作,把各小组的立体图形按柱体、锥体、球体分开,并将它们粘在纸板上,然后各组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通过此项活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识别常见的立体图形,并能对它们进行分类。
活动3【活动】实践探究。
1、探究一:图1中实物的形状对应哪些立体图形?把相应的实物与图形用线连起来。
教师提问:你还能再举出一些与上面的立体图形的形状相对应的实物吗?
学生举出很多生活中与上述图形相对应的实物,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与肯定和鼓励。
2、探究二:图2中包含哪些简单的平面图形?请再举出一些平面图形的例子。
通过上面的两个探究,使学生们更好的把理论和实际应用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体会几何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1、如图3,你能看到哪些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考考你的眼力。
如图4,你能发现哪些你熟悉的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请指出它们的位置和名称。
学生活动:小组成员经过交流、讨论,找到图中的与实物相对应的几何图形,并展示讨论结果。
活动5【活动】拓展创新。
探究三:图5中各立体图形的表面中包含哪些平面图形?试指出这些平面图形在立体图形中的位置。
教师总结归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是互相联系的,立体图形中某些部分是平面图形。
活动6【活动】课堂小结。
你有哪些收获?
几何图形: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棱柱、棱锥、球等。
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圆等。
常见立体图形的分类:柱体、锥体、球体。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活动7【作业】布置作业。
习题4.1第1题。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六
课本p68例2及练习十五中相应的练习。
1、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2、 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 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培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感受对称图形的美。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图片、纸和剪刀等。
一、欣赏图片,建立表象。
1、 师生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些美丽的图案吧。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关于对称的表象,便于形成概念。
二、小组合作,探究对称。
刚才小朋友看到的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那么这些图形中你发现都有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学生交流。
2、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谁愿意来把你们组的发现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汇报的时候教师尽量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一些不准确的表达无须过分强求,不必刻意纠正。)。
3、教学“对称”
小朋友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发现了这些各式各样的图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他们的左右两边都是完全一样的。这种现象在数学上称为——对称,这些图形就是对称图形。教师揭示课题。
4、组织活动——剪一剪。
在剪之前先想一想怎样剪才能剪出对称的图形,然后动手试一试。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剪一剪。
5、组织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对称图形进行展示并汇报各自的剪法。
要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可以先把纸张进行对折然后再剪,最后沿对折的地方打开,这就形成了一个对称图形。
7、引导学生认识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请学生用铅笔画出你们剪出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学生认识对称轴,画出对称轴。
8、找一找生活中的对称轴。
学生找、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
[设计意图]:学生从大量的对称图形中寻找其共同点,以把握对称的本质特点。并通过动手实践操作进一步加深对对称图形的特征的理解和把握。拓展对称图形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p68的做一做。
2、 拓展性学习。(补充练习)。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七
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第一课时。
2、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3、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4、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赶快行动吧!(2)汇报交流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充分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陈述操作过程,表达亲身感受,培养语言的条理性,促进思维的逻辑性。)(通过这种“做中学”,让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过程,亲身体验面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建立平面图形的空间观念,突破本课难点。实现数学学习的亲历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现教与学方式的变革,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价值观。)。
3、小结我们从长方体上找到了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圆柱上找到了圆形。我们还发现,这些图形的面都是平的,并且只有一个面,所以,就把这些图形叫做平面图形。
4、游戏:我说你想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通过让学生闭眼想象所学的图形,培养空间想象力,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将图形与名字连线(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找朋友(进一步体验“面”由“体”得。)。
4、数一数数一数每个图形分别是由哪些平面图形组成的?
5、拼一拼今天这节课小朋友学得很好,胡老师要奖励给每个小组一份礼物。请打开礼品袋(袋内装有平面图形若干),用里面的图形拼出你最喜欢的东西。(1)小组合作(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八
1、引导幼儿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培养初步的想象力与发展思维能力。
3、让幼儿尽可能的说出与图形想象的物体,初步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思维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感受图形组合创新的乐趣。
活动重点、难点。
让幼儿找出与图形相象的物体,学习从一点向多点发散的创新思维方法。
活动准备:
幼儿准备:请家长多让幼儿见识一些带有明显特征的物品,了解图形特征。
老师准备:收集不同形状的物体若干,制作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情景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闻到了什么香味?(一间食品超市、一间面包房、一家点心店),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什么好吃的美味食品吧!
(二)扩散思维活动。
师:说一说你们手中拿的都是什么食品?什么形状?(互相说、个别说)你们看老师手中拿的面包是什么形状的?展示几种食品,引导幼儿说出不同形状的图形特征。
(三)想一想。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物品?(幼儿互相争着说)。
(四)分类整理活动。
(出示多种形状的物品)。
师:咱们生活中有很多形状的物品,如果不小心把这些物品混在一起,那可怎么办?
(引导幼儿区分整理物品,并提示幼儿用贴标签的形式记录自己的劳动成果,并验收区分整理的物品对不对。)。
(五)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
1、师:刚才我们认识了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物品,你还能说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吗?(个别幼儿回答)。
2、课件展示。
师:图形在地上打了个滚变成圆圆的皮球,还会变成什么?(课件演示圆形又变成了自行车的车轮,又变成了圆圆的小汽车,依次利用课件展示长方形的信封变成电话机,又变成了长方形的手机,三角形的风筝变成降落伞,又变成航模飞机。)引导幼儿想象还有什么物品是根据自身的特征变化一下就能应用于人们生活中的。
3、教师继续提问,师:你还想在未来发明创造什么形状的。
物品,他对人们生活有什么好处?
随着疑问的设置,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充分激发幼儿的创新想象力。
(六)操作活动。
师:小朋友们,图形娃娃很喜欢和你们一起玩,现在请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吧!鼓励幼儿自由添画、拼贴、剪纸、捏泥,体验创作的乐趣。
(七)结束活动。
展示幼儿作品,肯定幼儿的表现,在评价中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八)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下课后,到区角把自己想象到的在未来会发明的物体画下来。
活动反思:
老师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示活动,以层层递进的设问形式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在活动中,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围绕“有趣的图形”开展创新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活动,亦能积极调动幼儿的兴趣,使之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老师只以一名引导者、支持者、参与活动,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从中体验到发散思维的乐趣。
对于《创新智慧游戏》活动,我是第一次组织,这一次尝试的成功,使我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但再完美的教学设计活动也有不足。今后,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使用正确的引导性语言,不要在一些与主题内容无关的问题上多纠缠,环节设计应少而精,突出活动的重点、难点部分,做更深入细致的引导,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内容分析。
《有趣的图形联想》是《幼儿创新智慧游戏》课程中班上学期的活动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不论是美味的食品,好玩的玩具,生活的日用品,我们随处可见,这些物品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有的是三角形和正方形,而这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在孩子们眼中都是有趣的,也正因如此才引发他们的好奇心,他们会因突然发现一种好玩的东西争相看一看、玩一玩、议一议。
创新源于感性知识的积累和生活经验的丰富,围绕各种各样的图形展开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将会使孩子们在生活经验原有的基础上感受创新思维的乐趣,培养幼儿良好的创新思维习惯。
创新智慧游戏活动内容应注重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以符合孩子们年龄特点和创新思维为基础,精心选择生活中的内容为教育内容。
幼儿分析。
中班幼儿以4周岁居多,知识经验偏少,创新思维能力也相对偏低,语言表达和概括能力差,所以在选择中班幼儿的活动内容时,不仅要符合幼儿年龄心理发展特点,更要贴近生活,使之容易接受。
设计思路。
自由活动时,孩子们有的玩皮球,有的玩呼啦圈,有的在单脚跳石块,孩子们高声惊呼:“我的皮球滚得真快,我都追不上了!”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孩子们的议论,于是,我便设计了:有趣的图形这一活动,活动的开展份额和中板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在活动中注意体现创新思维的多种方法:扩散思维,有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创新想象与操作活动等,是幼儿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中充分体验和感受创新思维活动的乐趣。
具体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
1、情境导入:
以师幼“开车”户外玩耍,忽闻到路边食品超市、面包房、点心店等传来的香味,美味吸引了幼儿,由此引发幼儿的活动情趣,从而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2、扩散思维活动。
引导幼儿想象这些好吃的食品是什么?“像什么图形”的问题,引导幼儿从表象认知了各种各样的图形,使他们乐于想象,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动。
3、想一想。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说出日常生活中所见过的各种图形的物体,有的是美味的食品,有的是好玩的玩具,有的是日常生活用品、、、、、、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4、探索活动(分类整理)。
引导幼儿自由整理,区分多种物体,是各种形状的物体有序的整理、区分开。如圆形的物品放在圆盒里,长方形的物品放在长方形盒里,三角形物品放在三角形盒里,并用手背贴上标签的形式累积自己的劳动成果,引导幼儿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5、有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活动。
本环节是活动的重点、难点部分,分三个层次进行。
(1)你们还知道哪种物体是什么图形的吗?
先让幼儿想象除了刚才见到的这些物品,还见过什么形状的物品?给幼儿充分的想象空间,结合幼儿生活经验,有层次的设置疑问,激发幼儿的思维兴趣。本环节主要引导幼儿想象,有哪些物品是人们利用一些图形的特征而发明创造出来的。
(2)因为皮球能咕噜咕噜飞快地跑,而长方形、三角形却。
不能像圆形那样任意滚动,你觉得还有什么物体能像皮球一样跑得快?
类此这样的提问,引导幼儿发散思维,让幼儿想象人们根据这些圆形的特征,会发明创造什么物体?老师引导幼儿从圆形特征这一方面扩展思维,逐步加深发散思维的难度。
6、你还想发明设计什么形状的物品?
继续加深发散思维的难度,让幼儿想象自己想要发明什么?引导幼儿大胆设想,并用语言简略的讲述,此环节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放映课件,如图:
三角形风筝-----降落伞------飞机。
圆形皮球-------自行车------汽车。
长方形信封------电话-------手机。
再结合讲解说明,这样分层次逐步加深提问的难度,更充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的展示,是本活动的高潮。
7、操作活动。
动静结合是活动不可缺少的,在操作活动中为了引导幼儿进一步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幼儿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操作活动组,自由添画、图形拼贴、手工剪纸、捏橡皮泥。这样不仅能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作,更适合不同孩子的发展。
8、赞赏激励。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体验到创新想象成功的喜悦,在评价中提高想象力,使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升华。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九
课件出示:喜洋洋和全班的小朋友打招呼,然后表演有关各种图形的魔术。
3﹑师:下面我们也来变魔术,老师带来了一些积木你能用这些积木画出不同的图形吗?看谁画得又多又好。
在交流中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4、师:小朋友们画得这帮,今天这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我们刚刚画出来的新朋友。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对称图.。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口算。
(一)出示图片:树叶、蜻蜓、天平。
(二)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三)学生汇报。
图形左右部分一样。
(四)出示图片:实验。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图形?
(五)小结: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六)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一)。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二)。
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三)。
(七)分组实验.。
1.出示图片:几何图形。
2.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五)。
2.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出示图片:练习六)。
3.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四)。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一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
2、过程与方法:在图形联想的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的创造力。
:运用图形进行联想,创意。学会应用线条的形式概括表现所要表达的事物。
:通过图形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探究学习法,尝试法
导入:在黑板上画一个o并且提问:同学们,你们看这个图形让你们想到什么?
那么我们把它变化一下呢?
引入课题
为什么由圆形我们可以想到这么多的图形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程《图形的联想》。
什么是联想?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应。
联想的几种方式:
1、相似联想:是指一个事物的外部形状、形态和构造与另一事物的类同近似,从而引发想像的延伸,也就是从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
2、相关联想:指一事物与另一事物有密切的邻近关系和必然的组合关系,从紧密的关系上,可以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例如,看到香烟就想到烟灰缸。
3、相反联想:相反联想是寻找与一事物相对立的或是相反的另一事物,它包含了逆反思维,可以启发我们完全异于常规的思考问题。如:大和小,黑和白,男和女,坚硬和柔软,危险和安全,郁闷与开朗。
4、因果联想: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着逻辑上的因果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可以从事物联想到它的结果,必然是另一个事物。如,由乱砍乱伐树木会导致对自然环境的破换,战争会有死亡,酒后检车会导致车祸等。
图形的联想示例,条形码的联想,铅笔的联想
作业:设计关于联想的图片。从o到方形的转化。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你的感受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首先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联想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今后能够用你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建设的更加美好。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二
1、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2、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思维导图。
2、开发性学习包。
寻找生活中这些形状的物体。
亲自动手摸一摸各种物体,感受它们的特征。
3、拓展性学习包。
趣味拼摆中运用图形摆成各种物品。
魔方课程中的魔方。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把我学会了吗放到第一课时中进行补充。分积木是对分类、区分图形的一种补充。
2、学科间整合:把美术中的趣味拼摆在本单元中加入,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各种物体的特征。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校本课程中的魔方课程应用正方体魔方进行活动,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
4、体验式活动:动手摸一摸感受各种物体的特征。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第六单元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
教学目标:
1、通过实物操作,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体有初步的认识,能分辨它们的形状。
2、学生在观察和触摸中,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表象,培养初步空间观念。
3、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简单的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准备各种各样的纸盒、易拉罐、球,鼓励学生收集的这样的生活物品越多越好。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一袋装有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的物品的袋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你想用这些东西干什么?
师:下面我们就比一比,谁的手儿巧?(出示课题:谁的手儿巧)学生活动。
1、分小组合作搭积木,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2、各小组反馈搭积木的情况。
3、教师组织大家来欣赏每个小组的作品。
三、合作交流。
2、师:你能把用的积木按他们的形状分分吗?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汇报分类情况。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分。
(3)教师小结,统一意见。
(4)起名字。
根据大家分类的情况,鼓励学生给他们起个名字。学生有可能在幼儿园已经认识他们的名字,教师要给予鼓励。
四、猜一猜。
教师:“我们认识的这四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先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猜一猜哪种形状的物体滚得最快?”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小组汇报结果。
五、拓展延伸。
六、课后作业:
请你在家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并说给爸爸妈妈听。
注:寻找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物体,亲自动手摸一摸各种物体,感受它们的特征。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三
1.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从多角度展开图形的联想(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训练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性。
2.引导幼儿游戏分类,培养操作能力和精密思维能力。
二、活动准备
道具;小路,小河,各种图形联想事物卡若干。
字卡:猫妈妈、兔姐姐各1张,小猫18张。
设置情景,激发联想思维的积极性、发散性。
(1)情景表演:
猫妈妈(老师扮):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钓鱼好吗?(猫妈妈和小猫一起走到小路旁)
兔姐姐(一大班幼儿扮迎面而来):猫妈妈你们去哪儿呀?
小猫:我们去钓鱼。
兔姐姐;我也去。(说完先走到小路上做摔跤和叫的动作)
猫妈妈(扶起兔姐姐)兔姐姐你怎么了?
兔姐姐:路上有许多坑,我摔跤了。
老师:路上有这么坑,小猫们想什么办法让路没有坑呢?你们发现都是什么形状的呢?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四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体会“面”在“体”上。6、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二.教法学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带我们来到了一座漂亮的城堡,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学生尝试说说认识的图形名字。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从常见的物体出发,再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平面图形,丰富学生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察操作。
说一说:你在什么物体上找到了什么图形?再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体的每个面都是平的。)(3)引导发现。
(课件演示“面”在“体”上的分离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发现,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上。
(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这一要求既有挑战性,也有探索性,同时具有操作性。)。
(2)小组合作完成(3)汇报、交流不同的方法。
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试试你掌握的本领。老师说一个图形的名字,请你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样子,一边想一边用手指画一画。同桌之间可进行互动练习。
(变式图形的呈现,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获得的性质特征概括到同类对象中去,使学生在概括中获得对图形进一步的理解。)。
2、找一找:生活中,你在哪里还见过这样的图形?(教师先引导学生看看教室里哪些物体上有这样的图形,可离开座位去找、去指、去摸,再把发现告诉大家。)师:其实,在我们回家的路上也能看到这些图形,现在,我们一起去马路上看看吧!
说一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
(课件演示: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将数学课上认识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借助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交流展示。说一说,你拼的是什么?用了哪些图形?(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满足学生的创造欲,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学会自我欣赏和互相欣赏,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五
1.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通过有趣的活动和游戏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几种几何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
2.培养学生初步观察、想象和表达的能力。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探讨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认识物体,培养学生观察、探索的能力。
区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实物演示法、讨论交流法等。
1、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学具及实物。
2、多媒体。
一、激趣导入,初步掌握认识物体的方法。
师:今天教室有许多神奇的口袋,你想知道袋子里有什么吗?
(找学生上台摸口袋里的物体,形容后,大家猜。)。
二、活动探究。
1、学生活动:练习分类。
——4人一组,每组一个口袋,装着各种物体。
——学生分类后反馈分类方法:
方法一:按颜色分方法二:按材质分方法三:按大小分……。
——教师予以肯定,并着重肯定第四种方法:按图形分。
2、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1)通过学生的图形分法,整体感知。
(2)识记几何形体名称。
3、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特点。
活动:
摸一摸、滚一滚、说一说。
(1)摸:
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相同;正方体六个平面都相同(就像“六胞胎”);圆柱两边是平平的圆面,中间像柱子,上下一般粗;球没有平面,只有一个曲面。
(2)滚:
学生通过滚的实验得出结论:长方体、正方体不容易滚动,圆柱、球会滚。
4、猜谜语。
——巩固四个几何图形的特点。如:圆圆鼓鼓小淘气,滚动起来不费力。(谜底:球)。
三、巩固训练。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片。
——小组合作,给物体分类,集体反馈。
四、回顾总结,综合评价。
1、本节课你认识了哪几位好“朋友”?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2、自我评价,师生评价。
五、布置作业。
师:请大家下去以后,用我们认识的基本图形搭建一组自己喜欢的,有特色的图形。
板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六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1课时)。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板书(场地)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及预期达成目标一.课前活动。
比眼力。
(出示两幅图)。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二.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七
一年级数学教科书32页、33页做一做,练习五第2题。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
2.图形卡片。
3.课件、投影片。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相机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投影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足球”、“茶叶桶”、“魔方”等实物,抽象出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辩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拿出相应的实物。
(2)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学生闭眼按教师要求拿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教师给出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让学生进行辩认。
3.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转,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搭一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八
我今天讲的是冀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的第四课图形与联想,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图形与联想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联想的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为以后创新练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
在图形联想创意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知道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法,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
通过创意联想活动,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1、采用演示法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十九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掌握图形联想常见的一些方式学会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2、过程与方法:在图形联想过程中,体会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个性与共性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造型与表现,设计与应用,欣赏与评述为一体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运用图形进行联想、创意。学会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导入:
联想图片“从方形经联想出若干事物最终回到方形”的例子师生共同探讨事物间联想的过程。依次出示图片方形、魔方??要求学生说出每个联想过程和事物之间的联系。学生按小组进行抢答,教师给予肯定和补充。从方形到魔方,是因为它们的外形的相似得到的。手玩魔方,这是通过它们间的因果关系得到的??分析完之后由学生尝试总结联想的定义。
教师展示小黑板完整的联想定义:联想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种事物的心理过程,是现实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在人脑中的反映。
用接力画的形式,学生尝试练习联想训练。
1、出示两块小黑板分别由两组派代表以一个基本图形三角形开始产生联想,并画出来。
2、中间环节越多越好,不要重复。
3、用线条的形式概括的表现事物。
4、在规定的。
5、分钟里看哪组的联想的事物最多,哪组就是优胜组。
1、欣赏《女贵族莫洛卓娃》,由学生观察这幅油画,教师简介本幅油画。并出示小黑板中的问题:
(1)画面上的人物很多,你都看到他们什么表情了吗?
(2)乌鸦和女贵族之间有什么联系呢?“都在雪地上”“都穿黑衣服”“冬天鸟没食,可怜;坏人带她走,也很可怜”我补充“看似可怜,实际不可怜,大家仔细观察看她的表情,她向坏人屈服了吗?”“没有,从她的动作和眼神可看出,她很坚定,相信自己会有新的出路,所以日后当我们遭遇困境时,一定要怎样?”“不屈服,镇静,坚定!”
2、欣赏橙汁的连环联想图片由学生解释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3、简单介绍有关联想的科学发明,体会联想的重要性。我国有一位创造发明家叫做鲁班由齿状的野草联想到据。由鸟联想到飞机。
就如橙汁的联想一样,我们从一个基本图形三角形开始,经过若干环节再回到三角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创意较好的一组就是获胜组。对获胜组进行语言鼓励。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都学了哪些内容,你的感受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首先肯定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联想的重要性,希望你们今后能够用你们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建设的更加美好!
图形与联想教学设计篇二十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解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2、从桌面上拿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说说它们的的形状。
3、摸一摸手中的物体,有什么感受?与同学交流想法。
4、引导学生说出有些物体的一面或几面是平平的,揭示课题。
1、认识长方形。让学生动手找出长方形的面(生可以用摸、描、印),认识长方形并出示图形。(电脑出示:从长方体中取下长方形。)用自己的办法把图形从物体中“印”下来。
2、能不能找到长方形呢?
3、汇报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用摸、描、印认识正方形、三角形、圆。(电脑演示)。
4、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今天我们认识的图形和过去认识的物体(长方体等有什么不同?
5、汇报交流,说一说图形形的样子。
1、出示教材中的交通标志图让学生辨认,渗透交通安全教育,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图形》一年级数学教案》。
2、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呢?请同组的同学相互说说。
2、下面请同学们小组互相合作,利用老师给你们的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漂亮的图画,要尽量和淘气的不一样。
1、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想今天认识的图形。
学生回答。
学生回答。
互相说一说。
学生说。
摸一摸,说说感觉,看一看形状,
在纸上印出来。
说一说长方形的样子。
学生独立找、小组内找、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讨论,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
学生说一说。涂一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