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优尼玛扎西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心得体会是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得到的经验和感悟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改进自己的表现。写心得体会需要我们系统性地梳理和总结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借鉴和参考的思路。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一
尼玛扎西是我在一次旅行中意外结识的一位藏族老人。当我来到西藏时,他是我在一个古老寺庙里遇见的,他的温和和智慧吸引了我的注意。通过和他的交谈,我发现他是一位深入了解藏传佛教和西藏文化的人,对他的人生哲学和忍耐力深感钦佩。
段落二:尼玛扎西的人生哲学
尼玛扎西以他的人生哲学给了我很多启发。他告诉我,人们应该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善良,不被外界的困扰和诱惑所左右。他认为人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有通过坚定的信仰和积极的态度,我们才能超越这些困难并找到内心的安宁。他教我要放下对物质的执着,学会珍惜当下的每一刻,并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和事。
段落三:尼玛扎西的忍耐力
尼玛扎西以他惊人的忍耐力给了我深刻的教益。他告诉我,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我们不能让他们打败我们。相反,我们应该像河水一样,包容和适应一切,永远向前流淌。他的忍耐力不仅体现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还体现在他对自己身体疾病的接受和处理上。他告诉我,忍耐力是一种强大的品质,它可以让我们在困境中找到力量并保持平衡。
段落四:对尼玛扎西的感激和感受
我深深感激尼玛扎西与我分享了他的智慧和人生经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真正的智者和慈父的形象。他用温和和谦逊的态度对待他人,教会我要学会包容和尊重他人的差异。他教会了我忍耐力的重要性,并鼓励我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通过与他在一起的时间,我受益匪浅,并且发现自己在心灵上得到了成长和启迪。
段落五:延续尼玛扎西的智慧,并与他保持联系
对尼玛扎西的了解和接触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我决定要延续他的智慧,将他的教导融入到我的日常生活中。我学会了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不轻易被琐事所困扰,更加注重内在的发展,并且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情感。此外,我决定要与尼玛扎西保持联系,继续向他学习和获得他的指导。我深信,通过遵循他的教诲,我能够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取得在人生中更大的成就和满足。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二
在西藏,有一位被誉为“青稞王子”的育种专家,他选育的新品种“藏青”成为西藏青稞主推品种,占青稞种植总面积的一半以上,带动几十万农牧民脱贫增收,他就是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尼玛扎西。不幸的是,9月5日,在做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途中,54岁的尼玛扎西突遇车祸,猝然离世。“青稞王子”尼玛扎西虽已离去,但他埋下的“青稞种子”已经扎根高原,必将生生不息。
“青稞王子”尼玛扎西始终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这一价值追求。万年的寒冰、峭峻的山岩、荒芜的戈壁……在自然条件及生存环境极为恶劣的西藏,粮草双高、更具有复制和推广意义的青稞新品种一直是尼玛扎西科研道路上不懈的追求。自1989年起,他就潜心青稞的良种研究和推广,切实把西藏各族群众的期待变成自己的具体行动,一开始对品种不熟悉,他只能下苦功夫。他对西藏1500多个农家品种进行详细观察,配制不同的杂交组合。经过无数次试验,历时,尼玛扎西带领团队培育出“藏青2000”品种。随着“藏青2000”全面推广,西藏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基本实现粮食自给。至此,“青稞王子”尼玛扎西不负厚望,把西藏各族群众的希望变成了现实。
“青稞王子”尼玛扎西把自己一生奉献给了雪域高原,“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已经成为他这一生的真实写照他。他也曾这样教导科研团队里的年轻人:“我希望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吃得起苦。丰富的积累才能为日后的创新提供准备。”近段时间以来,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用各种方式纪念他、学习他,对于我们广大西藏干部而言,当以“青稞王子”尼玛扎西为榜样,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像他一样有用的人,为建设好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积极贡献。
“青稞王子”尼玛扎西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仰崇敬,但敬仰崇敬他更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于,其精神能够激发起我们在新征程上奋进的磅礴力量,引领越来越多的干部群众特别是西藏干部群众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我们在把“青稞王子”尼玛扎西的感人事迹镌刻于心的同时,亦需要将“青稞王子”尼玛扎西的精神落实到新征程上的干事创业中去,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青稞王子”尼玛扎西的感人事迹与奉献精神,必将被西藏广大党员、干部永远铭记。事实上这也是在呼唤每一名西藏党员干部要把西藏各族人民的殷切期待变成自己的具体行动,把西藏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青稞王子”尼玛扎西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他三十一年如一日真正做到了。如今,他就是衡量我们每一名西藏党员干部做得好不好的一把重要标尺,而我们做得好不好、实不实,西藏各族群众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们没有理由不以“青稞王子”尼玛扎西为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行百里者半九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西藏要同全国一道砥砺奋进伟大新征程,新征程上的每一步也都不会那么轻松容易。越是如此,越需要我们每一名西藏干部以“青稞王子”尼玛扎西为榜样,几十年如一日发扬“老西藏精神”,努力做到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在工作中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善始善终、善作善成。在扎根雪域高原成就自我、成就事业、成就梦想的伟大新征程上,“青稞王子”尼玛扎西的精神必将永远与我们同在!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三
尼玛扎西是一个让人敬佩的人物,他的坚韧、智慧和勇气给予了我深刻的启示。在与他的交往中,我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同时也对他的形象和品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通过观察、思考和与他的对话,我不仅认识到了尼玛扎西的不凡才能,还体会到了他所传递的富有哲理的真理。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我的个人经历和对尼玛扎西的心得体会,探讨他对我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第一段,我首先会描述我第一次遇见尼玛扎西的情景,并简要介绍他的背景和个人特质。我会提到他勇敢面对困境的决心和毅力,以及他对人们的帮助和关爱。通过这些描述,我将展示尼玛扎西为人的真诚和善良,同时引出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二段,我将详述我与尼玛扎西的交往过程中学到的许多宝贵的人生经验。例如,他关于勇敢面对困难和追求梦想的故事和见解,以及他如何用智慧和耐心解决问题。通过这些例子,我将分享我对尼玛扎西智慧和勇气的深刻认识,以及他给我带来的启示。
第三段,我将探讨尼玛扎西对我个人生活的影响。他的故事和品质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弦,激发了我对自己潜力的思考和探索。我将描述他如何启发我勇敢面对自己的困境,并追求自己的梦想。通过这些描述,我将分享我对尼玛扎西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以及他给予我的成长和改变。
第四段,我将从社会的角度来探讨尼玛扎西对社会的影响。他的行动和品质不仅影响了我个人,也激励着周围的其他人。我会举例说明尼玛扎西如何通过他的勇气和智慧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传播正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等。通过这些描述,我将强调尼玛扎西的社会价值和他对社会的贡献。
第五段,我将总结我对尼玛扎西的心得体会,并呼吁读者效仿他的榜样。我将强调他的故事和品质的重要性,鼓励读者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勇敢和智慧。通过这个总结,我希望能够激励读者认识到自己的潜力,并积极地追求他们的梦想。
尼玛扎西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他的勇气、智慧和善良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通过与他的交往和学习,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勇敢面对困难和追求梦想的宝贵经验。在我个人生活和社会中,尼玛扎西的故事和品质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希望通过分享我的经历和心得体会,能够激励更多的人选择勇敢和智慧,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四
这是尼玛扎西回乡的第一个冬天。他身着藏袍、腰佩匕首,一路从拉萨缓步行至家乡,行进了两个多月,身心俱疲。抵达家乡后,尼玛扎西欣喜地看到村庄已经焕然一新,青蓝色的墙壁反射着阳光,各家各户都挂着五彩缤纷的藏式锦旗。然而,这个冬天对尼玛扎西而言不仅意味着安宁,而且也是他追寻自我、体味人生的过程。尼玛扎西深深体会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心怀善意,坚持前行,人生就会变得越发充实和美好。
首先,尼玛扎西体会到了家乡的人们对他的深深关怀和温暖。在寒风凛冽之中,他的母亲亲手做了一盘热腾腾的酥油茶,他的好友们纷纷前来道贺。酥油茶的香味、好友们的祝福,让尼玛扎西感到无比温暖。他意识到,家乡的亲人朋友们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这份支持和鼓励使他有力量继续追寻自己的梦想。尼玛扎西深深体会到,有亲人和朋友的关爱,是一种无声的力量,能够让人变得勇敢坚持。
其次,尼玛扎西在这个冬天体会到了辛勤劳动的美妙。寒冷的冬天,村民们齐心合力修建房屋、挖掘渠道、采摘果实。尼玛扎西也积极参与其中,他与他们肩并肩地辛勤耕耘,体味着土地的滋养和劳动的快乐。在这个过程中,尼玛扎西体会到了生活的真谛,劳动不仅能带来收获和物质的满足,更能培养坚韧与毅力,并在艰难困苦中逐渐成长。
第三,冬天的到来也让尼玛扎西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人生的课题。村庄的宁静让他彻底放下了社会繁杂的琐事,反思自己的人生轨迹与追求。他静下心来,回顾了往事,发现自己曾经的迷茫与困惑都源于内心的空虚和不安。于是,他开始从内心寻找答案,探寻到了心灵的深处。在冬天的日子里,尼玛扎西经历了内心的洗礼和自我教育,慢慢明白了追求内心的安宁与知足的重要性。
最后,尼玛扎西认识到,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为他人付出和奉献。他在家乡办起了义教学校,为家乡的孩子们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他看着孩子们在操场上快乐的嬉戏,看着他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心中充满了满足感与喜悦。他深深体会到,只有将自己的成功与成就与他人的快乐相结合,人生才能变得有意义。
在这个冬天,尼玛扎西经历了痛苦和艰辛,但也收获了成长和启迪。他体会到了亲人朋友的关怀、劳动的欢乐、内心的宁静和为人付出的快乐,他的人生被赋予了更加深刻的内涵。他深信,只要保持善意与坚持,无论何时何地,人生都会变得充实和美好。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五
在外,尼玛扎西是备受众人爱戴的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院长;在家里,对于拉琼来说,他纯粹、执着,是自己从初中起就相识,到后来相恋、结婚的丈夫。
拉琼相信,他们会相守终生,如果没有这场意外,如果……
9月4日晚上,像往常一样,拉琼和正出差在外准备休息的尼玛扎西通了一次电话,问他什么时候回来。尼玛扎西回复她说:“这次比较忙,可能要10号左右回来,但打不了包票。”
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次简单的“弄完就回来”,怕干扰他工作,拉琼便也没有再多跟丈夫联系。但谁成想,他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了,这通电话也成了两个人的诀别。
9月5日,在进行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出差途中,尼玛扎西不幸遭遇车祸,撒手尘寰。
当天下午,拉琼正在厨房里打算为尼玛扎西包些他爱吃的饺子,家里突然来了电话,他的同事问了尼玛扎西的身份证,之后沉默了好一会。拉琼心里咯噔了一下,有种不祥的预感,几乎带着哭腔说,“你不能欺骗我,是什么就直接说。”
听到噩耗,拉琼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这些日子里,拉琼每次看到尼玛扎西的同事,都会避开,大家也沉默连招呼都不敢打,也不敢问什么,怕她会想起尼玛扎西,怕她会哭。
“没想到他就这么走了,到现在我都不相信。”拉琼声泪俱下。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她每天都睁着眼睡不着觉,还想着丈夫会回来。
“弄完就回来了”
“弄完就回来了”,这是拉琼从尼玛扎西那里听到最多的解释。
工作日的早晨,尼玛扎西起床以后会先出去转一圈,然后回来匆匆吃个早饭,便上班去了。忙碌的一天,要么他在办公室整理材料准备报告,要么就下乡到田里去观察青稞。
工作所需,经常奔波在路上,尼玛扎西很少能够在正点吃上午餐、晚饭,经常到了晚上10点以后才能回到家。
等到丈夫回家,做好的饭菜早就凉了,拉琼不得不将饭菜重新加热。有时他回来特别晚的话,一顿饭要热上两三次,热出来的菜叶都有些发黄了。
但拉琼也只是默默地等着,就是为了陪丈夫一起吃个晚饭。这是他们长年感情中形成的一种默契——“以前恋爱的时候,我生病不想吃饭,他也不吃,等到我愿意吃饭了他才吃。”
“那个时候他对我特别好,放在现在都不相信的那种。”拉琼的回忆夹杂着甜蜜和悲伤,思绪似乎飘得很远。
她也是从学生时代开始就知道,尼玛扎西是一个很拼的人,工作了以后,他更是如此。
有时候晚饭时间,实在等得着急,拉琼会打电话“质问”他:“你们农科院那些人都跑哪里去了,怎么还不回来?”他连声安抚妻子:“弄完就回来了”。
每天尼玛扎西起早贪黑,奔波在外,吃饭时间不规律,晚上还要喝特别苦的速溶咖啡提神,把工作做完才回家。
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弄完就回来了。
拉琼有些生气,“他每天在办公室、在下乡途中或者在外出差的时间,比在家的时间要多得多。”
但她也懂他——他这么忘我地工作,都是为了给青藏高原的老百姓培育出一个个优质的青稞品种。
“心甘情愿支持他”
在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尼玛扎西是维系整个单位高效运转的“大脑”;在妻子和儿子面前,他是这个家的主心骨和支柱。
每一边都需要他。每当事业和家庭冲撞在一起时,尼玛扎西很难做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抉择。
有一年,尼玛扎西好不容易安排了轮休,想借着去北京开会的机会,和拉琼一起去看看在北京延庆区工作的儿子。周一到北京后,尼玛扎西把拉琼送到儿子身边,然后动身去开会。
原本说周三开完会就过来,但会后尼玛扎西又说有些材料要看,就拖到了周五。好不容易一家人周五团聚了,周日院里又打来电话,说下周一有工作必须要他参加。
“我只好跟他回去了,假也没休成。”拉琼没好气地说,“早知道这样,我还浪费路费跟他一起过来干什么。”
因为长年在外,尼玛扎西只好把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务交给妻子打理。每次出完差回来,他都是把行李往家里一放,就跑到办公室继续忙工作去了。
今年7月26日,是儿子阿旺次仁的生日。父亲尼玛扎西刚好出差到北京,那天晚上他突然想起儿子的生日,第二天他们就在宾馆附近简单吃了一顿饭,父子俩录了一个视频发给拉琼。
这是少有的一次。一家三口这么多年来几乎没怎么过一次正式的生日。拉琼退休之前跟尼玛扎西在同一个单位工作,以往不是丈夫下乡,就是自己下乡,儿子的生日都是保姆陪他过的。
这一次,拉琼想起了,给在北京出差的尼玛扎西打电话,提醒他儿子的生日到了。“他很热爱自己的工作和事业,平时很忙,但他的心里……”阿旺次仁哽咽了,没有再继续说下去,这是他跟父亲最后一次见面。
“但他的心里一直都装着我们。”拉琼明白儿子想说什么,失去丈夫后,在儿子面前,她时而显得坚强,时而又如同一株枯树那般脆弱。
在尼玛扎西心里,他是觉得对家人有所亏欠的。有时难得和妻子一起出去吃饭,他会故意讨拉琼开心,“我拒绝了那么多人,你想吃什么我都依着你,只要你高兴,我也就开心。”
每次出差,尼玛扎西都会给拉琼买点礼物,制造小惊喜。有时拉琼喜欢一样东西,但觉得贵舍不得买,尼玛扎西从其他亲朋好友那里听到后,会默默记在心里,要是有机会看到,他就会悄悄买下来送给她。
“上次情人节,他还给我发了个块钱的红包,说是‘我爱你一生’这样子。”即使年过半百,拉琼还是会偶尔听到丈夫的情话,开心得像个少女一样。
这些小心意,拉琼都记在了心里,“他非常爱我,我也爱他,所以我也是心甘情愿支持他的。”
每次吵架都是担心他的身体
两口子结婚多年,几乎没吵过架,每次拉琼生气的理由就只有一个:他太不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了。
有一回冬天,尼玛扎西去广东出差,突然接到科技部的通知,他立马赶往北京,什么冬天衣服都没带,也顾不上买。他得了重感冒,在北京、成都先后输液治疗。
尼玛扎西身体本来就不好,以前得过黄疸性肝炎,还做过胆结石切除手术,现在又患上了糖尿病,不得不每天用药。但就连拿药这件事,都得由拉琼代劳。
“这些年的药都是我帮他取的。”尼玛扎西的糖尿病药物注射针头和注射液是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开的,拉琼要到成都去给他拿药。作为一种慢性病,长年的药物开支对患者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华西医院告诉她这个可以申请特殊病种,能够减去四分之三的医药费,但需要本人到场办理。
就连这个事,尼玛扎西一次时间都抽不出来。最后还是拉琼苦苦哀求医院,“他是农业科技工作者,要经常下乡,实在来不了,麻烦通融一下”。医院这才给办上。
要事缠身,工作压力大时,尼玛扎西每晚只入睡2、3个小时。为了不让妻子担心,他经常装作打呼噜睡着。
看着丈夫这么不重视自己的身体,拉琼有时忍不住想要说他几句,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她知道丈夫不听劝的。
“你多保重”。她将焦虑埋在心底,换成对他默默的挂念与支持。
尼玛扎西曾答应过妻子,等他干到60岁退休了,以后陪她好好过日子。
距离退休还有五年,尼玛扎西没能兑现他的承诺,永远地离开了。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六
10月23日,是西藏自治区农科院院长尼玛扎西去世的第50天,拉萨已经进入深秋。
位于他家旁边的西藏农科院3号青稞试验地,一片金黄。以前吃过早饭,尼玛扎西总是来这里转转。他拿着记录本,先在田埂上望一眼,发现长势好的青稞苗,再走下去,一排一排细细地看。
年轻时起,他就立志从事青稞育种事业。在这条道路上的35个春秋,他先后主持选育出了20多个青稞新品种,为西藏自治区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万吨作出了贡献。
他原本将带着团队继续突破,却最终倒在了岗位上。9月5日,在做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途中,55岁的尼玛扎西突遇车祸,猝然离世。
“他是自治区第一位藏族农学博士、农作物育种首席科学家,是我们西藏科技界的精神和标杆。”西藏自治区科技厅厅长赤列旺杰说,“他的去世,使得我们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少了一位非常优秀的少数民族科技工作者。他一生从事青稞的育种,前后育出了多种青稞新品种,仅是藏青,就给农牧民增收7个亿。”
农牧科学院的网站首页设置成了黑白色,讣告上写道:尼玛扎西的一生,是“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户家”的一生。
从小立志从事青稞增产事业
农科院的人们都知道,尼玛扎西院长对青稞的感情。
青稞是青藏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西藏民众赖以生存的口粮。上世纪60年代,西藏农民种植的青稞大多是普通的地方品种,平均亩产量只有400斤左右。
尼玛扎西曾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回溯了青稞育种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青稞从上世纪50年代开展选育品种的科研,到现在先后经过3次大面积品种更换。“第一次是五六十年代老一辈科学家选育出来品种取代了当地农家的品种,然后到了我老师那一辈,杂交育成了藏青320。”
1993年,尼玛扎西开始选育新品种“藏青2000”,直到通过品种审定,他的团队历经了之久。
过程是枯燥且繁复的:制定育种目标,选择亲本、杂交、分离和稳定性状、品种观察试验、品种产量比较试验,再到品种区域试验、生产示范等。“光记录性状,最少也有十几万个科研数据。”农科院的老同事禹代林说。
禹代林一直记得这样的场景:,在日喀则市白朗县的青稞试验田,尼玛扎西捧起“藏青2000”青稞苗,充满信心地说道,它是理想的品种,株高、产量高、产草多、籽粒白、抗倒伏。
尼玛扎西曾说,他的愿望就是让青稞增产,农民增收,解决全区农牧民的温饱问题。
尼玛扎西四弟阿尼次仁说,从事青稞增产事业是哥哥从小就立下的志向。
1966年4月,尼玛扎西出生在西藏扎囊县杂玉村一个贫寒的家庭,排行第三。幼时,他深刻地体会过饥饿。杂玉村土地少而贫瘠,种出来的青稞秆矮,穗粒也瘪,亩产只有75公斤,大半只能喂牲口。因为收成不够,哥哥辍学在家后,用陶器到邻县换粮食,一走十几天,扛回二三十袋青稞,维持全家的温饱。
尼玛扎西希望青稞长得好,产量高,这样哥哥就不用四处奔走。长大之后,尼玛扎西成为全村唯一的大学生,走向青稞科研之路。
1985年7月,19岁的尼玛扎西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系毕业,分配到西藏农业研究所工作。1992年,他在加拿大萨斯科春恩大学深造一年,之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得理学博士学位,他也成为西藏自治区农牧科技界的第一位藏族博士。
大学期间,每隔两个月,哥哥给他邮寄50块钱。同学欧珠回忆,尼玛扎西是个热心肠,经常帮同学补课,起初他成绩不好,但勤奋刻苦。“整日捧着书,床头贴满了英语单词和定理公式,早出晚归,没有假期,最后考了班里的第一名。”
彼时,他们班有35名同学,全部来自西藏,属于国家培养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专业较早的一批人才。毕业后,尼玛扎西分配到西藏农科院农业研究所工作,一年后,他被调到青稞研究室,开始从事青稞研究。
在农民当中管用的技术,才是好技术
底,自治区农科院在白朗县成立了青稞培育的试验站,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青稞新品种的推广。高原之巅,炙热的阳光烘烤着金色的青稞田,试验站被包围在连绵山峦之中,边缘是一排平房,是试验站的厨房和宿舍。
禹代林回忆,试验站建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没有电视和网络,有时电话也打不通。白天,尼玛扎西走村串户,询问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和品种,晚上来不及赶回县里,就在试验站过夜,饿了吃面条和糌粑。
夜里寂静。一个人的时候,尼玛扎西习惯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一边思索,他和科研人员们说,“在农民当中管用的技术,才是好技术;农民生产上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才是我们课题的立项。”
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村支书普琼记得,204月上旬,他第一次见到了尼玛扎西,瘦瘦高高、皮肤黝黑、嘴唇上留着胡须、谦和热情。
“支部书记,我给你提供一个新型的青稞种子,每亩能增产25公斤。你有信心把它种好吗?”尼玛扎西用藏语问他,然后拿出了“藏青2000”的种子。
在村里试种后,尼玛扎西蹲点了13个昼夜,每天在田间地头走来走去,指导农民如何适时播种、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农民给他递根烟,他自然地接过来,一边抽一边比画,有时几个小时下来连口水都顾不上喝。
30岁的村民多杰还记得这位黑瘦朴实的小老头。“来我家里两次,指导我怎么种地,一起喝酥油茶,不像领导。”
普琼说,尼玛扎西再三婉拒留下吃饭的邀请,坚持回乡食堂吃10元的工作餐。要是恰巧赶上村里的丰收节,他就和农民一起唱祝酒歌,农民围着他跳锅庄舞。
“他与农民的感情深厚融洽,农民都信任、敬重他。他说,我们要把农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农民的土地当成自家的土地来经营。”禹代林回忆。这一年,为了推广“藏青2000”,尼玛扎西到白朗县下乡有十几次。
起初,“藏青2000”的推广并不顺利。很多农民适应了之前的品种,有了相对固定的种植习惯,突然让他们去种另外的品种,很难接受,甚至有些抵触情绪。为了让村民尽快接受“藏青2000”,尼玛扎西带大家在试验站进行了试种,邀请村民们到试验田里去参观,实地介绍“藏青2000”的优势。
第一年,试种的“藏青2000”,迟迟没出苗,邻县其它品种的青稞已经出了苗,农民着急得围住他,担心今年没了收成。为了消除顾虑,尼玛扎西用手将土一块一块挖开,指着已经发芽的种子,“再过一个星期,它肯定出苗。”
苗长出来了,最后产量翻了倍。据统计,年,“藏青2000”在西藏推广种植逾10万亩,为西藏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万吨,发挥了重大作用。
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在路上
尼玛扎西办公室前有一个门牌,上面分别会显示“工作中”、“休息中”、“出差中”。同事们说,只要院长不在单位,他就是出差下乡了。
农科院统计,尼玛扎西每年下乡100余天,行程2万多公里。
同事唐亚伟说,每年尼玛扎西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下乡。最艰苦的时候,住在一个简陋的酒店。狭窄的房间里放着一张低矮的双人床,天气很冷,没有空调,提了一桶水,次日里面全是冰块。
禹代林说,尼玛扎西经常对他们说,要去享受工作,带着情绪下乡很累,但如果你把下乡看成一次旅游,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看看大自然,就会觉得这样的工作一点都不苦。
尼玛扎西的微信头像,是他的一幅素描,穿西服,戴眼镜,唇边一绺很浓的八字胡。下乡的时候,他喜欢在朋友圈不时记录几句感受。
“翻越东达拉山,越过觉巴拉山,穿越红拉山口,昨晚到达藏东第一大县芒。”
“去往边坝县的路上,昨晚终于下了一场大雪,还在下,上山了。”他又发了张行走在雪山上的照片,“拉定拉山口的雪景。”
还有一次,从边坝到左贡,过拉定拉山,越八里拉山,翻莫攀山,踏雪地、过草地、穿河流,经十二个小时,一天路程。他不禁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都在路上。”有时看着漫天大雪,他仍然想着,“雪对草地作物返青利好,但望尽快阳光普照以免雪灾。”
开春,他来到墨脱背崩乡,这里依山傍水,雅江冲蚀整个墨脱沟,留下一小块平地,成为墨脱“粮仓”。坝地上的水田已经插秧,一个缓坡地上集中种植了柠檬,是六年前科技富民强县项目支持的,另一个坡地上种植了茶树。
他由此赞叹,这个茶园是方圆几百公里内没有被雾霾和云雾缭绕的环境,林间小溪浇灌,没有任何化学成分投入,生态有机,面积仅1000亩。
这些经历给了他无穷的科研视野。他感到自己更加热爱西藏的这片土地。“怒江边的青稞与桃花、峡谷与高山、蓝天与白云、民宅与村貌;多姿多彩的画境,多变多样的天空,美轮美奂的家乡。”
跟了他十几年的司机明久说,尼玛扎西常常显得很疲惫,有时在车上突然就睡着了,冬天时,他总是穿着那件黑色的长羽绒服,裤腿上全是灰。有时在地里用手挖开土示范,他手上的指甲里都是泥,有时,突然接到电话,要从乡里直接赶去参加学术会议,尼玛扎西就下车拍拍裤脚,用水管冲掉鞋上的泥巴。
他是图钉中间凸起来的那个钉头
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业所所长杨勇记忆里,尼玛扎西身上总是充满干工作的激情。尼玛扎西好像不会谈什么大的理想抱负,就是扎扎实实做具体的事情。他会通过比较,发现西藏的差距在哪儿。西藏农业缺什么,他就想做什么。
杨勇说,尼玛扎西的想法是超前的,“西藏的农业科技战线一直处在比较弱势的地位,很多新的领域没人做,他感觉这些工作不做,我们会更落后,所以他试着去鼓励和发动大家。”
另一方面,尼玛扎西是孤立无援的。杨勇回忆,当时,他们面临很多困难,资金不足、引不进人才梯队等。他明显感到尼玛扎西肩上的压力重,周围人和他的差距大,跟不上节奏,只能靠他一个人往前顶,“农科院好像一根图钉,他是中间凸起来的那个钉头。”
也正因此,尼玛扎西渴望人才。
尼玛扎西的办公室是没有门槛的。全院的科技人员都能直接来跟他说想法。他的办公室门外,总是排着很长的队。
他爱惜和心疼这些人才,“专家为本,成果为王,有什么问题,我们一定要及时为他们解决。他们才是真正做事的一批人。”
院长助理刘秀群是内地派遣援藏的干部。刘秀群有时去高海拔地区下乡,尼玛扎西反复嘱咐与他同行的人,“氧气要备足了,要是他不舒服,立马告诉我。”
尼玛扎西跟刘秀群谈过自己对人才的渴望与忧虑。西藏缺人才,但对外来人才的吸引力也的确有限。他曾跟刘秀群说,要是农科院每个所都能来个博士就好了。
,大学生达瓦顿珠拿到了南京农业大学的硕士录取通知书,囿于学费的坚涩,他给时任西藏农牧科学院副院长尼玛扎西写了一封邮件。
邮件的措辞简单,就是希望农科院能资助他完成学业。达瓦顿珠说,他当时并不认识尼玛扎西,只是听学姐讲过,尼玛扎西是很传奇的人,资助过西藏贫穷的学生。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写了邮件。
几天后,达瓦顿珠收到了回信。尼玛扎西答应了他的求助,还表示,不光是学费,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他。
达瓦顿珠顺利完成了三年学业。后来的一次偶然机会,他才知道,每年6000多元的学费,都是尼玛扎西个人资助的。
7月,达瓦顿珠带着毕业论文,来到了西藏农科院。“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坐在办公室,很有风度、帅气,语气高兴又充满尊重,他说,你将来可以做点事情。”
20,达瓦顿珠从中国农科院博士毕业。他准备在农科院继续博士阶段的课题——冬青稞改良。“我想的很简单,给我安排几个人,一起把研究计划做起来。”他没想到的是,尼玛扎西却安排他下乡调研。“你博士刚毕业,不能飘起来,要去接触老百姓,去下乡。”
“我一开始确实有点抵触情绪,后来才明白了老师的苦心。做科研,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久久为功。”
达瓦顿珠说,院长曾跟院里的同事反复讲,做“三农”工作,要热爱农民,把农民当自己的亲人,把土地当自己的土地。
在他的记忆中,这几年,老师越来越忙。有时去办公室找他,尼玛扎西会说他,“电话能说清楚的工作,你还站在这里讲了半个小时,浪费双方的时间。”
我就想当个专家,做青稞,一直做到退休
12月,省部共建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批准依托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建设,是西藏第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尼玛扎西担任实验室主任。不下乡的时候,他就事无巨细地操心实验室的项目申报。
“他执拗地像教小学生一样,改提纲、大纲、小标题……他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有时我劝他,你作为院长,办公室写完了材料,你批一下,把握宏观的方向就行了,他不愿意。”农科院青稞遗传育种研究员曾兴权回忆。
工作以来,曾兴权几乎没有双休日,要么和尼玛扎西讨论项目,要么陪他下乡。他注意到,尼玛扎西办公室桌上的烟灰缸总是黑黑的。
曾兴权劝他,少抽点烟,多注意下身体。作为厅级领导,很多事不必亲力亲为,别人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你偏要自己全部扛在肩上。
这几年,尼玛扎西眼睛花得厉害,愈发看不清电脑上的字。
于是,他在办公室添置了一台投影屏幕,修改项目申报书或者科研计划的时候,他把相关的专家叫在一起探讨,自己逐字逐句对着屏幕念。
“给实验室申报项目,他没日没夜地熬。但个人的荣誉材料,他只花了一个下午改。”科管处处长德吉曲珍记得,他申报院士和自治区科技杰出贡献奖,都是急匆匆弄的。次日要下乡,尼玛扎西就让同事帮忙,把他的论文汇总在一起。
尼玛扎西没吭声。他从来不在同事们面前,谈论自己的病情。
同事唐亚伟回忆,8月,尼玛扎西患胆结石做了胆切除手术,后来又得了糖尿病。每天早晨和晚上,尼玛扎西都要注射胰岛素。
德吉曲珍记得,这两年下乡,院长腰疼得特别厉害,一直用手扶着腰,却不肯承认自己不舒服。有时候,一连十几天,顾不上给自己打胰岛素,晕得受不了,便问他们,“有没有点心或者饼干吃?”
杨勇也注意到,他再也不是上世纪90年代,刚见面时,留学归来、意气风发的“加哥”。他枕着安全带睡去,神情苍老。可一到调研的村里,又像换了一个人,精神抖擞。
尼玛扎西曾告诉曾兴权,自己实在太累了。他年底想把院长的职务辞掉,这样就能专心做科研。
这样的话,唐亚伟也听过。“他告诉我想卸下院长的职务,踏踏实实去做青稞育种。”
尼玛扎西告诉唐亚伟,过去农科院的很多领域没人可以做,没人具备掌控的能力,所以他才不得已成了杂家。“我就想当个专家,做青稞,一直做到退休,这样才有成就感。”
“我的思路很多,担心再也做不了了”
对于尼玛扎西来说,育种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8月13日,尼玛扎西再次来到了白朗县巴扎乡金嘎村,观察5171青稞的长势情况。看完又去了隔壁的村子,回到县里已经是晚上9点,匆匆吃了一碗面条。
为了这个新品系青稞,从前年开始,尼玛扎西已经来过金嘎村20多次。巴扎乡乡长滕斌告诉记者,该品种比藏青2000的抗倒伏性更好,粮食产量更高,他们已经推广种植了2285亩,亩产达到1030多斤。
这次,尼玛扎西在日喀则呆了6天,还调研了拉孜、江孜、南木林等好几个县。他特意嘱咐日喀则农科所的书记拉吉,别安排任何干部陪同。
一天晚上8点,他还在地里忙活,突然对身边的唐亚伟说,“给我拍张照片吧。”唐亚伟有点奇怪,在他身边20多年来,他从未提出这样的要求。
尼玛扎西的手机里,拍的是各种各样的青稞穗子,从苗期到成熟期。哪怕下乡再苦再累,也没拍过自己的工作照。那天,他却格外地高兴,端着照片欣赏了一会儿,又发到院里的工作群。唐亚伟笑他,“你也会炫耀了。”
十八年来,唐亚伟一直陪着尼玛扎西到处争取项目。两人到北京,去科技部、农业部,门口的保安和他们混熟了,一见面就认出来了,“哎呀,那俩西藏来的!”
唐亚伟是真敬佩尼玛扎西,“你的思维、想法和执行能力都和别人不一样。”
尼玛扎西听到后,只是叹气说,“我感觉有很多事,有很多思路,但总也发挥不了。”几天后,在一个百人参加的报告会上,他又重复了这句话,“我的想法很多,但我担心我再也做不了了。”
有时,唐亚伟会从监控里看农科院试验地的情况。那几天,他看到尼玛扎西好几次一个人去了地里,背影很瘦,还有点孤独。
西藏科技厅厅长赤列旺杰和尼玛扎西是20多年的老友。赤列旺杰说,在他的印象里,尼玛扎西就是个工作狂。上班是院长,下班是科技工作者。要么在科研一线,要么在加班的岗位上,要么在下乡的田间地头。
“有时我说他,你那么忙,科研和管理任务这么重,事无巨细,你一个院长管签字干什么。他说,只能我去做这些工作。他有压力和焦虑,主要是因为他有很多对西藏农牧科技工作的想法,担心不能如期的完成。他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把农科院带到更好的发展路径上。”
“这是我和老师永远的距离”
7月26日,阿旺次仁最后一次见到了父亲。阿旺次仁研究生毕业后,考上了北京的公务员。尼玛扎西来北京出差,父子俩一起吃了顿饭。当天是阿旺次仁生日。尼玛扎西用手机拍了一段视频,“阿旺,happybirthday。”阿旺次仁注意到,父亲的鬓角全白了。
这样共处的时间,并不多。小时候父母经常去内地出差学习,家里的亲戚开玩笑说你的父亲是“飞行员”,阿旺次仁还当了真,后面才明白过来。
在阿旺次仁的心里,留过洋的父亲才华横溢,英语讲得流利。父亲喜欢穿白衬衣、牛仔裤,戴一顶椭圆的帽子,像极了西部牛仔。他爱喝咖啡,一天能喝十几包;爱干净,碗筷烫了几遍才用。
妻子拉琼记得,丈夫每次出差下乡回来,把箱子扔在家里,就跑到办公室写材料,“他无怨无悔、真心实意地工作。除了工作,好像想不起其他的事情。”
8月30日,尼玛扎西陪同北京来的专家,赴西藏那曲、日喀则、阿里等地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工作。按计划,调研预计十多天的时间。
在日喀则岗巴县的一个边境村,种着4750米极高海拔的半亩青稞。尼玛扎西非常高兴,“在这样的极端气候,青稞竟能长得这么好。”
那片褐色的山峦上,挂着“祖国万岁“几个大字。随行的草原所副所长多吉顿珠回忆,尼玛扎西有点激动,接连给好几个同事发了照片,又说道,“将来在‘祖国万岁’的下面写一排‘西藏极高海拔边境地区农业综合试验站’,为守护好神圣国土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多吉顿珠说,他们在调研时,还意外发现了非常珍贵的野生红景天植株。
拉琼说,下乡的时候,丈夫会带着一个小行李箱,装着电脑、咖啡、烟和药。隔几天我就给他打个电话,聊得很简短。他会说,今天挺好的,已经休息了,让我放心。我也不多问,怕影响他。9月4号那天,我打他电话,问他何时回来,他说10号。他当时在工作,我不敢多打扰,就连声说好,挂了电话。那是我们最后一次通话。
9月5日下午,在那曲到阿里的国道上,尼玛扎西所乘车辆突然遭遇车祸。多吉顿珠回忆,车祸时,他们的车跟在后面,只看见前面都是尘土。停下车,他立刻冲了过去,尼玛扎西仰面躺在路边的农田,平静地合着眼。17时57分,这位一直奔波在路上的青稞专家,永远停止了奔走。
陪同调研的西藏农科院草业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秦爱琼也于同日去世。
距离尼玛扎西去世一个小时后,正在昌都出差的达瓦顿珠接到电话,“我们的老师没了。”
在达瓦顿珠手机里,保存着一张当时的截图,那是事发后,他点开的地图定位,昌都距阿里,1700多公里。“这就是我和我老师的距离了。永远的距离。”
院长办公室的指示牌,一直停留在“出差”状态。助理刘秀峰每次经过他的办公室,总觉得院长有一天还会出差回来,在房门里招呼他,“小刘,这个问题我们再探讨一下。”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七
扎西加布是一个富有乡土特色的村庄,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我有幸在暑假期间前往扎西加布旅行,亲身体验了这个美丽村庄的魅力。在这次旅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扎西加布的独特魅力,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自然环境醉人
扎西加布坐落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四周群山环抱,青翠欲滴。在清晨,我醒来时阳光照射在我的脸上,让人感到无比温暖。我走出旅馆,望着远处的山脉,眼前展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村庄的绿树成荫,花草竞相开放,远处的山川连接天空,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我沉浸在这美好的自然环境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宁静和舒适。扎西加布的自然环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
第二段:民俗文化丰富多彩
扎西加布的民俗文化也是其吸引人之处。在我逛村庄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当地人正在举行传统的活动。有的人在广场上跳舞,有的人在唱歌,有的人在表演传统的舞蹈。他们身上穿着传统的藏族服装,携带着传统的乐器,充满了浓厚的民族气息。我参与了这些活动,和当地人一起载歌载舞,感受到了他们热情的民族风情。扎西加布的民俗文化是独一无二的,让我对西藏的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欣赏。
第三段:深入了解藏族生活
在扎西加布的旅行中,我进一步了解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村庄里的家庭十分团结,在我参观了一户藏族人家后,才明白了这一点。他们生活简朴,但是乐观向上,他们乐于助人,乐于与人分享他们的生活。一群女子正在一起洗衣,聊天。她们邀请我一起参与,我快速地掌握了洗衣的技巧。在她们的帮助下,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藏族人民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团结友好的态度。我也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是我在教室中无法学到的。
第四段: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扎西加布的旅行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在这里,人们尊重大自然,保护好了环境。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面临的环境问题,大自然的资源正在逐渐消耗,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我们应该像扎西加布的人们一样,学会保护环境,保护我们的家园。我决心回到城市后,也要从自己做起,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保护我们的地球。
第五段:传承和发扬文化
在扎西加布的旅行中,我深感到了传承和发扬文化的重要性。扎西加布的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数百年的历史和智慧。我们要像扎西加布的人们一样,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不论我们来自哪个地方,都应该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热爱,传承我们的文化和智慧,让它们继续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扎西加布之旅使我受益匪浅,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心得体会。我深深地爱上了这个美丽村庄,爱上了这里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民俗文化。同时,我也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传承和发扬文化的责任。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这些宝贵的心得体会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八
威信扎西,这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我有幸在一个夏天参加了一个志愿服务活动,与他共事了一个月。在与他接触和观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卓越的领导能力、广博的知识和聪明才智。很荣幸能够与他合作,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以下是我对威信扎西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
威信扎西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有着非凡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他给每个人分配了具体的任务,并且给出了清晰的工作指导。他了解每个人的特长和能力,并将他们放在最适合的位置。他经常与我们开会,调整和改进工作计划,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进行。他始终保持乐观和冷静的态度,面对困难时,他总能给出正确的指导和建议。
第二段:
威信扎西的知识广博,渊博的学问深深地影响了我。在与他的交流和学习中,我发现他对各种领域都有深入的了解。他不仅精通管理学和心理学,还对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从事过各种不同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使他在解决问题和决策方面变得独具一格。他提倡多元化和开放的思维方式,鼓励我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寻求创新的解决方案。
第三段:
威信扎西的聪明才智令人惊叹,他总能迅速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但威信扎西总是能够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他能够理智地权衡利弊并做出明智的决策。在他的领导下,我们的团队始终能够克服困难,顺利完成任务。他教会了我们如何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来解决问题,并告诉我们没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
第四段:
与威信扎西共事的一个月,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他的谦逊和善良。他总是以身作则,永远保持微笑和和善的态度。他耐心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和想法,尊重并珍视每一个团队成员。他鼓励我们相互合作,共同成长。在他的帮助下,我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团队关系,相互支持和鼓励。这种谦逊和善良的品质让他赢得了每一个人的尊敬和喜爱。
第五段:
在与威信扎西的共事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他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的卓越的领导能力和广博的知识让我受益匪浅。他的聪明才智和谦逊善良的品质更是令人敬佩。与他共事的这一个月,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我将永远铭记威信扎西对我的帮助和影响,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也会发扬他的精神,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有价值的人。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九
扎西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中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党历史上的一次里程碑事件。参加这次会议,我深感荣幸和激动。通过这次会议,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以及我个人的成长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段:参会的初衷和热切期待
作为一名党员,我被邀请参加这次扎西会议,我深感荣幸和责任重大。身为新一代的党员,我深知扎西会议的重要性和意义,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情参会。我期待通过与其他党员的交流和学习,深刻理解祖国发展的历史进程,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段:扎西会议对历史的全面梳理
在扎西会议上,我听到了一系列关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事实和故事,使我对党的历史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党的创建到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再到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这些历史的回顾使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同时也增强了我作为一名党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第三段:对人民的无私奉献的鲜明感受
在参加扎西会议过程中,我对中国共产党所做出的无私奉献有了更加鲜明的认识。党的初心始终如一,为人民谋福祉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回顾党的历史,我深刻领悟到党的力量来源于人民,而党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这让我意识到,作为党员,我应该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将人民的需求放在首位,将自己的成长和进步紧密结合于人民的利益。
第四段:加强理论学习和自身素质提高的迫切需求
在扎西会议上,党的领导者强调了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理论学习和自身素质提高的意见和要求。我深感自身的不足,因此,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成为我参加扎西会议后的首要任务。我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我要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党和人民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段: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坚定决心
通过参加扎西会议,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对中国梦的意义和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作为一名党员,我深知实现中国梦不仅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继续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学习,积极投身国家建设,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扎西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历史会议,对我个人的成长和党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会议,我不仅对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体会,也对自己的责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我愿意将参加扎西会议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体会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前进!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十
扎西会址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重要的考古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城南的雅丹地貌区。该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化遗址之一。我有幸参观了扎西会址,深深被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所吸引。
第二段:充满历史的谜团
扎西会址上的文化遗迹显示了该地区距今约4500年前的城市化痕迹。这座城市规模宏大,面积达到1500多平方米,城墙高约3米,宛如一座小型王朝的都城。然而,尽管已经有了许多考古数据,但关于扎西会址的起源、发展和消亡仍然是一个谜团。在我参观时,一位导游正在讲解着蓄水池的用途和城市布局,但关于这些古老文明的具体目的和实际作用仍然无从知晓。这使我更加对这个古老城市的神秘感兴趣。
第三段:扎西会址的独特魅力
除了其神秘的历史,扎西会址还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吸引着游客。首先是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扎西会址位于临夏盆地中心地带,四周环绕着五光十色的雅丹地貌,形成了宛如仙境的景色。其次是建筑风格的特色。扎西会址的建筑采用了特殊的风格,结合了当地回族文化和其他西部少数民族的建筑特点,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建筑艺术。最后是遗址的保护完整性。尽管扎西会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但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以及政府和专家的努力,遗址保护得非常完好,游客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古老城市的风貌。
第四段:对古老文明的思考
第五段:激发内心的向往
扎西会址的参观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了解和思考,更是对内心的一次洗涤与激发。古老文明所带来的庄严和智慧让我对生活和世界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体验。我开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和对世界的责任,以及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人类的文明。同时,扎西会址也使我对探索未知与寻找神秘有了更深的渴望。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十一
作为一名藏族学生,我一直骄傲地宣告我的名字是扎西。扎西在藏语中的意思是“幸运”,但对于我来说,它远不止于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积累,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名字并不只是一个标识符,更是一个标志和代表着一个人的品格和人生态度。在以下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一些心得和体会,谈谈我是如何在我的名字上承载我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的。
第一段:一个名字的寓意
扎西这个名字,在藏族社会中是非常常见的,它意味着幸运,在对生命和命运的抉择中,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在现代传媒还是经典文学作品中,这个名字都是常见的。 相对于一些“高大上”的名字,扎西这个名字可以说是非常朴实的,但却承载着无数美好的期待。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逐渐理解了这个名字背后的含义,感悟了其中的宝贵内涵。
第二段:继承父辈的品质
我的名字是由我的父母取的。在我的家族历史中,我的祖辈们非常注重品德和人间友情。我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善良和正直的人,他的名字也是以此开头的。我希望在我的人生之路上,我能够不断继承父辈的品德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用我的实际行动去彰显出扎西这个名字寄托的价值。
第三段:在生命中扮演角色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同的阶段和角色,我们的名字则代表着我们扮演着这些角色时应有的自我标识和内蕴。 我出生于一个藏族家庭,受家庭和教育的熏陶之下,我的个性充满了自信和乐观,同时也富有从容和谦逊的特质。我觉得这些都是我名字的象征,它们和我的个性相互交融,带领我度过了许多人生的挑战和困难。
第四段: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固然离不开名字的含义和象征,同时,它们更加强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我的名字是我与其他人之间的一个纽带和桥梁。当我与他人之间的对话开始时,我的名字就已经引导着他们对我的印象,同时与我一起分享着这 segment 的时间。我希望我能够不断活出扎西这个名字的品格,成功展现出其代表的意义。
第五段:让名字成为人生的动力
在我看来,我这个名字无疑是我人生中的一股强大动力,它推动着我不断前行。它是我的座右铭,是我的信仰,也是我的一种民族文化背景。它让我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自信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我希望我的名字能够不仅是我的个人象征,还代表着我的家庭、我的藏族文化和民族心理,同时也能成为我努力前进的力量源泉。
上述这些对我的名字扎西的理解,代表了我对它的感悟和价值的认同。相信在我人生的道路上,我的名字将继续激发着我对于生活和事业的热情,带给我更多的动力和支持。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十二
段落一:威信扎西的背景和特点(200字)
威信扎西是一位西藏的素食主义者和环保倡导者,他通过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信仰相结合,致力于维护自然环境和和谐共处的理念。他是一位富有慈悲心和正义感的人,关心动物福利和生态保护,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成为众多人们学习的榜样。
段落二:威信扎西的素食理念和实践(200字)
威信扎西是一位坚定的素食主义者。他认为,保护动物生命是一种道德上的责任。他始终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减少动物的痛苦,并促进植物为人类提供充足的食物。为了实践自己的理念,威信扎西经常参与有关环保与气候变化的活动,并积极宣传植物饮食的好处。他相信,通过选择素食,人们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保护地球环境。
段落三:威信扎西的环保倡导与实践(200字)
威信扎西一直致力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他通过参与各种环保行动和创业项目,积极推动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他提倡减少使用塑料和其他不可降解材料,鼓励回收和再利用。此外,他还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和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力求保护地球的生态平衡。
段落四:威信扎西的慈悲心和正义感(200字)
威信扎西具有慈悲心和正义感,他关心动物的福利,并积极参与救助和保护工作。他经常参与动物福利组织的活动,为弱势动物提供帮助和声援。他认为,动物和人类一样都是地球上的生命,都应该享有尊重和关怀。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响应了对正义和人性的呼唤,赢得了众多人们的尊敬和支持。
段落五:威信扎西的影响和启示(200字)
威信扎西通过自己的行为,鼓舞了无数人努力追求环保和和谐共处的目标。他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即我们要关注和保护自然环境,不要滥用动植物资源。同时,他通过积极的宣传和参与行动,加深了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认识,并推动了社会的环保意识提升。他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只要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就能够共同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总结(100字)
威信扎西是一位以自己的行动为世人树立榜样的人,他的素食主义、环保倡导和慈悲心为我们树立了追求和谐共处的目标。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去保护自然环境,为弱势群体发声。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为地球的未来做出贡献。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十三
第一段:介绍扎西教育意义和背景(大约200字)
扎西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法,源自于西藏。它强调人的内心修养和智慧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身心健康、情感智慧和社会责任感。自实施以来,扎西教育在西藏和其他地区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其中。本文将结合个人经历,分享自己对扎西教育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关于扎西教育的学习方法和体验(大约300字)
在扎西教育中,学生是主体,他们参与决策和规划学习的过程。我曾在一个扎西教育学校担任志愿者,看到了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展现出的极大潜力。在这个学校,学生们不仅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也学习生活技能和社会责任感。学生们有机会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这样他们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段:扎西教育对个人的影响(大约300字)
在我参与扎西教育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它对个人的积极影响。首先,扎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内心修养和情感智慧。通过冥想和思维训练,我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并增强自己的心理弹性。其次,扎西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时,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需求,并愿意主动为他人提供帮助。最后,扎西教育还培养了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我学会了与自然和谐共处,并认识到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第四段:扎西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大约200字)
扎西教育不仅对个人有积极的影响,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扎西教育培养了一批拥有优秀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青年人。这些年轻人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扎西教育倡导和平与和谐,并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这样的教育理念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和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扎西教育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实践案例。
第五段:对扎西教育的展望和思考(大约200字)
扎西教育已经在西藏和其他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进一步宣传和推广扎西教育的理念和方法,让更多的人能够受益。另外,我们还应不断完善扎西教育的课程和教材,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培养更多的扎西教育的教师和培训师,以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扎西教育会为我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总结:扎西教育是一种注重人的内心修养和智慧培养的教育方式,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智慧和社会责任感。扎西教育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积极的影响,能够培养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并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我们应当进一步推广扎西教育,并不断完善教育的质量和教育者的培养,以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十四
尼玛同志是一位出色的青年领袖,他的自我牺牲和坚定意志深深地打动了我。在与他的接触中,我学到了许多有关领导力、团结合作和自我超越的重要经验。通过尼玛同志的榜样,我也开始逐步认识到自己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职责,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需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以下是我对尼玛同志的心得和体会:
一、尼玛同志的为人处世思想使我受益匪浅。他坚持以人为本,对待每一个人都严格按照公正的标准行事,不人云亦云,更不偏听偏信。他善于发现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的机会,让所有的人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尊重。自尊心强烈的人难以成为团队的一员,然而尼玛同志却能以自己的智慧和亲和力改变这个现象,他的过人处事能力运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无比舒心。
二、尼玛同志教会我们真正的领导力应当是为团队所有人服务。他不只是一位领导者,更是一位团队带头人。他给予所有成员的关心、指导和鼓励,不会因为自己高于其他人而自命不凡,而是把团队内每一个成员的生命力都给发扬出来,互相协作,共同成长。他让每一个人都能在他的身上看到一面光鲜的镜子,从而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他知道如何平衡权衡每个成员的优缺点,让团队成员指向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赢得胜利。
三、尼玛同志助人为乐,已经成为我们团队中每个人要遵循和模仿的榜样。他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并且没有因为得到较为显赫的身份而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他始终在支持他人、维系和谐团队、推动事业发展的道路上坚定前行。他充分呈现了一个优秀领导的典范,在他的影响下,很多人找到了成长的方向和动力。
四、尼玛同志能够面对失败及挑战,这体现出他的胆略。作为领导者并不代表一切都能一帆风顺,年轻的尼玛同志也曾经历过挫折。但他总是在失败后再次站起来,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足,并去寻找解决途径,鼓舞自己与团队再战!他可以化挫折为动力,爆发自己中的巨大能量,盼望在速度的自我超越中帮助到更多的人。
五、尼玛同志所拥有的多样化职责和资格让我们更加认识到自己也有许多需要创造的机会并且在这些机会下自己也能够成长和建设。作为一位领袖,他不仅能够为这个团队带来前所未有的飞跃,而且仍然在努力探求新的空间和更高的因素。
总之,我收获深刻,并不断努力着在人生某个阶段也能发挥出与尼玛同志致力于实现的事业相同的力量和价值。愿意为更多人创造繁华的团队和追求良好社会生活贡献自己的努力。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十五
尼玛同志是一个优秀的党员,他的事迹振聋发聩,深受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敬佩。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成为一名标杆式的好干部。今天,我们来谈谈尼玛同志在工作生活中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同心协力
尼玛同志坚信“团结就是力量”,积极参与同志之间的相互帮助和互相支持。在工作中,他尽一切努力与同事之间共同合作,不断推动工作的进展和发展。尼玛同志认为自己的成功是团队的成功,他鼓励团队成员之间开展多方面的合作和交流,一起迎接挑战和处理复杂问题,形成牢不可破的团队力量。
第三段:辛勤付出
尼玛同志乐于付出,他的工作态度一直都非常认真负责。他想尽一切办法有效地解决问题,绝不敷衍和推卸责任。他时常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只有辛勤的付出和不断的反思才能让工作更加完美,让人生变得更加光彩照人。
第四段:不断学习
尼玛同志常常说,“学习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习惯。”他始终认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才能更好地服务人民。因此,他推崇学习的重要性,努力学习新技能、新知识和新理念,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第五段:领导力
尼玛同志勇于担当,他在领导层面不断探索方法和做法,有效带动团队成员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个人意见和观点。他常说,“忠诚与责任永远不会过时”,他坚定地践行自己的理念和信仰。在他的带领下,团队精神更加蓬勃,工作效率更加高效,屡创优异的业绩。
总结:
尼玛同志永远不敷衍和推托工作责任。他始终表现出高度的领导力、勇气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成为全国人民都愿意信赖的公仆。尼玛同志的事迹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启示。他告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只有不断地学习、深入探索、勇于担当、敢于付出,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的好公民。让我们从尼玛同志身上汲取力量,积极探索,在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担任各种职位时取得更高的贡献和成就,让梦想更加美好。
尼玛扎西心得体会篇十六
扎西是一个美丽的藏族小众旅游城市,她之所以美丽,因为她有壮观的自然景色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我的游览当中,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也留下了很多不可否认的收获和体会。
第一段:扎西是一座独特的城市
扎西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的城市。这里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纳木错等景点都是著名的天下第一神地,被誉为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整个中国文化和藏文化的浓缩。这里的藏民以彩色的服饰、传统的住房和特有的风俗,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文化精神;而这里的美景,则让人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仿佛置身于史诗般的梦境之中,又仿佛在人世间寻找到了心灵的净土。
第二段:扎西让人心醉的景色
扎西的景色是惊人的,景点也是个个别致华美。纳木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盆地湖泊,也是扎西最有名的风景区之一,其水色波光粼粼、山清水秀,美不胜收。香海森林公园,是一个集大自然景观和现代建筑之大成的公园。公园内古树悬崖、飞流直下,以及奇峰挺立,是摄影和游玩爱好者的绝佳选择。而兜九更则是扎西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它戏谑自然风景,是万象皆投射在兜之上,被誉为上天放下来的完美一份礼物,也是扎西城市最值得一去的地点。
第三段:走访扎西的文化遗迹
扎西不仅有着宏伟壮观的景色,也留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等名胜古迹都是不错的去处,这里包含着许多佛教传奇故事和文化精神,要体验淳朴、真实的藏民生活,就可以去扎西西藏文化村和扎西市人民广场,这里则沉浸于藏民的日常生活、民俗文化和传统手工工艺艺术。这里有各色各样的藏式涂饰和创意文化艺术,也是最好的购物去处之一。
第四段:神秘而独特的藏族文化
扎西是富有神秘色彩的文化瑰宝。藏族舞蹈、藏族文学、藏族语言等都是著名的文化珍品,而这里的民居、藏族服装、藏族民俗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游览扎西,不仅可以看到独特的宗教信仰、淳朴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心灵永不凋零的精神力量。每一次经历,都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仙境,也让我对这片土地以及藏族民俗文化有了深入的认识。
第五段:游走扎西,感触良多
在扎西一日的游览中,我尽情的欣赏着城中苍山绿水和藏式建筑,也汲取着这里的文化养份,一份份美好的记忆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底。在我看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我没有因为多了解点背景知识而更加融入这座城市,不禁回想起要多去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当一切都准备就绪的时候,我会再回到这里,重新感受一切,体会更多好玩的、好吃的、好玩的扎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