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外交流心得(通用16篇)
运动是一种锻炼身体、调节心情的方法,我喜欢跑步、游泳等各种运动方式。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了解优秀总结的特点和结构。接下来就是一些精选的实例,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
中外交流心得篇一
近年来,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国和世界的交流合作,在9月13日至15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中外交流研讨会。在会上,来自不同国家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们进行了交流和讨论。通过多方交流与学习,我深刻认识到了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如何在这种差异中实现有效的交流和合作。
第二段:交流中文化差异
在会上,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会者交流时,我难免会发现不同的文化差异。例如,中国人在表达意见和建议时倾向于使用含蓄而委婉的措辞,然而来自西方国家的参会者通常会更直接并直截了当地表达观点。但是,这些差异在实际交流中不应成为障碍,而应该以开放的态度去理解别人的文化背景,并为实现交流与合作而着手解决差异问题。
第三段: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方式
解决跨文化差异问题是实现有效交流与合作的关键,因为不同文化意味着不同的价值观、信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探索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以满足各方参与者的需求和期望。例如,在会议期间,我们进行了小组研讨,一起思考解决交流与合作面临的困难,并通过集思广益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案。我们尝试了新的思维方式和交流方法,以包容不同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性,这也为我们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流合作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
第四段:中外交流的重要性
中外交流是推进全球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局面之一,它有助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中外交流可以加深了解和学习不同文化的知识和见解,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工作方式。交流还可以给企业家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投资合作机会,从而推动更多的经济发展。
第五段:总结
在这次中外交流研讨会上,我明确认识到,只有通过开放、包容和创造性的交流和合作才能实现中外文化的相互理解与发展。我们要致力于构建更加开放的交流平台,学习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引入现代科技,以加强对于全球化决策的参与力。我们都要为推动中外文化之间的交流合作,互相学习、借鉴,创造出更美好的未来努力。
中外交流心得篇二
中外文化交流一直都是一个十分热门的话题,随着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往来也越来越频繁,中外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重要。在学校中,也会有一些中外文化交流课程,这些课程也是让我们学习中外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的平台。
第二段:课程的设想和设计
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跨文化交际并建立跨文化沟通意识,在课程设计上,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 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性:通过介绍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的文化,学生能够更深刻地了解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了解好客之邦和礼仪之邦的传统。
2. 学习外语交流技巧:外语交流毕竟不同于学术英语,正确的语调、文化背景和口音都影响着语言交流的效果,因此在课程中,我们应该听、说、读、写全面入手。
3. 通过文化活动加深理解:通过文化活动,例如文化节等等,可以更好地了解文化之间的异同,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敬畏之心。
第三段:课程的实现和方法
除了课堂教学之外,我们还推进了许多实践性的方法,例如:
1. 文化讲座:引进一些戏曲艺术、茶艺、烹饪、书法、绘画等文化领域的人才,为孩子们做专题讲座,增强了孩子们的文化兴趣,帮助他们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
2. 语言交流活动:我们也组织了一些语言交流活动,例如英语角、语言竞赛等等,让孩子们在真实场景中实践,在交流中学习和掌握语言。通过交流,不仅问答题考不倒他们,就连口音也可以越来越纯正。
3. 跨文化体验:我们还组织了一些国内外游学、文化交流等活动,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向社会,亲身感受不同的文化和民族风情。
第四段:学生反馈和收获
这个中外文化交流课程包含了许多新奇且有趣的教学设计,收获在于许多学生获得了跨文化思维能力和交际技巧方面的提升,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到了中外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和美妙性,下面是某位学生的个人反馈:
“在这门叫‘跨文化交际的课里,我学到了很多以前没有接触过的知识,让我对看似很遥远的国家和文化又产生了更多的追求和好奇,同时也锤炼了我的交际能力。”
第五段:结论
在中外文化交流课程的体验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通过这课程的搭建,让我们眼界开阔,懂得了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将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交流和沟通深化,让这个领域的技巧能够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挥,让文化之间的差异成为我们互相学习的动力。
中外交流心得篇三
艺术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象征。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中外文化艺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在这场跨国的交流中,我们看到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家们的创造和互相理解。在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在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交流的意义
文化艺术交流贯穿于世界各国,推动着思想、技术、信仰的交流。中外艺术文化交流有很多意义,首先是打破各国之间的文化隔阂,促进互相了解,增进友谊,其次是丰富个人内心的艺术世界,扩展人们的视野和想象力,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对于各国的艺术文化交流和促进其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艺术方面,我们可以学习和吸取不同艺术家的经验,探究不同艺术手法的流派、特点和发展历程,进一步促进艺术文化的繁荣。
第三段:中外艺术文化交流的例子
随着中外交流的深入,很多艺术文化交流的例子相继出现。例如,中法艺术家熊猫云梦和法国画家夏尔·阿伦在中国杂志社主办了一次画展,他们的作品以各自的文化为蓝本,融合着中法文化的艺术特色。另外,像徐悲鸿、林风眠、陈寅恪、柯南·道尔、杨红樱、巩金红等许多艺术家都受到了各国的艺术创作启发。在这样的交流中,中外艺术家共同提升了自己的艺术素养,创造了一系列新的艺术形式和流派。
第四段:中外艺术文化交流中的挑战
但同时,在跨国的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也会遭遇到各种挑战,例如语言、文化、习惯、理解等方面的隔阂,这都会制约交流的顺利进行。另外,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宗教、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影响到艺术文化交流的深度和广度。为此,我们需要在跨国交流中保持谦虚、包容和理解,以及重视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共同保障文化交流的成功和稳定性。
第五段:结论
中外艺术文化交流的历程中,我们抱有着开放、包容、理解的态度,尝试接受不同的文化,领悟和学习它们的艺术形式、意义和创造力,努力消除中外之间的文化隔阂和差异,让世界各国在文化艺术上携手共进。相信在这个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收获更多的文化认知,不断提高艺术创作的技巧和水平,在跨文化交流中继续为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合作做出贡献。
中外交流心得篇四
第一段:引言(100字)
中外文化交流课程是一种宝贵的学习机会,它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环境和资源,我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很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的课堂体验和收获。
第二段:课程的内容及价值(200字)
在这个课程中,我学习了许多有关中外文化差异的知识。我们探讨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不同之处,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世界经济与全球化的影响,学习了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交流和共事。这些课程教给我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互相尊重,并从中获得价值。课程的最大价值在于它鼓励我们将不同文化看作是宝贵的资源而不是威胁。
第三段:教学方法及课程计划(300字)
课程使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演示。其中,小组讨论是我觉得最有用的一个。我们被分成小组,一起讨论和分析一些中外文化差异的案例,通过这样的活动,我获得了更多的观点,了解了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学习到了如何有效地与不同文化的人交流。课程计划非常紧凑、有序,而不是瞎搞。我们每节课都有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按计划完成。
第四段:课程中的难点及我的解决方法(300字)
虽然这个课程对我来说很有意义,但我也面临了一些挑战。首先,课程有很多的阅读材料,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和理解。我采取了一些方法,比如阅读前快速浏览、注重重点、在第二次阅读时记笔记等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其次,在小组讨论中,由于不同文化的差异,我感到有些困难,但是通过与小组同学的沟通和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尊重不同文化的意见和价值观。
第五段:总结及展望(200字)
中外文化交流课程为我提供了一个开阔视野的平台,让我了解到更多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未来的学习和社交生活中,这个课程对我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这个课程,我也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共事。因此,我希望我可以在未来更好地应用并贯彻这些经验和知识,不断地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合作。
中外交流心得篇五
中外文化交流是近年来日益热门的话题。许多人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课程,探索和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语言。我也有幸参加了一个中外文化交流培训课程,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体会。
第一段:引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背景
中外文化交流是增进国际友谊,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途径。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接触和交流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了解和欣赏其他国家的文化不仅可以拓宽视野,还能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因此,中外文化交流培训课程由此应运而生。
第二段:中外文化交流培训的目的和内容
中外文化交流培训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参与者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从而培养跨文化沟通的能力。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不同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礼仪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各国语言的基本交际技巧和常用表达方式。通过这些培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并与他们建立更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第三段:中外文化交流培训的影响和收获
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课程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我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其他国家的历史、风俗和习惯的知识。这些知识让我对其他国家的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客观的认识。其次,我提高了我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同学和老师交流,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们沟通和交流。这对我以后的国际事务和跨国合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四段:中外文化交流培训的挑战和解决办法
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课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语言障碍可能是一个挑战。毕竟,掌握一门外语并不容易,更别说用它进行日常交流了。然而,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练习,我逐渐克服了这个障碍。其次,文化差异也可能导致沟通困难。不同国家的人有不同的行为准则和习惯,这可能导致误解和误会。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尊重和理解对方的文化,学会相互包容和适应。
第五段:总结我的中外文化交流培训心得体会
中外文化交流培训培训课程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从中学到了很多。通过这个培训,我不仅深入了解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语言,还提高了我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虽然参加培训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努力和适应,我克服了这些困难。我相信中外文化交流对我个人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会继续学习和探索其他国家的文化,为我与他人的跨文化交流提供更好的基础。
中外交流心得篇六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中外交流研讨会,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接触这样的活动,我受益匪浅。会议汇聚了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理解和见解,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和启发。此次活动,不仅让我认识到了现代社会中中西文化的融合,也为我开启了更多的智慧与视野。在这篇文章中,我会分享我的心得体会以及我所看到的中外交流的更多的展望。
第二部分:对于文化交流和互学的看法
文化交流与互学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正如本次研讨会所得出的结论,不同的文化是彼此丰富,也是发展的核心,因此,交流和互学是非常必要的。并且,它们也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倾听和理解的体现。在这次会议中,有来自西方国家的诸多专家,他们非常认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并在会上强调了文化共享的必要性。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布和推广。
第三部分:对于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体会
在研讨会上,我们认识到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键共同点是将文化传承开展到全新的层面。传承意味着接受和理解现有的文化,并保留其核心价值和传统精神。但是,创新也是必要的,因为世界正在不断变化,我们也应该不断地适应新的情况和需求。因此,要想实现文化共同体所需要的包容与理解,我们需要保持心态开放和创新精神。这也对于文化教育在全球化的时代中的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提高青年人的参与度和接受国际文化的倡导也变得更加重要。
第四部分:对于跨文化理解和沟通的看法
在跨文化理解和沟通方面,研讨会强调了跨文化沟通的必要性,也就是说,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时,我们需要关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殊异。其中,语言、习俗、信仰、眼光等都是需要重视的因素。此外,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进行表达,并尝试着理解对方的思想和想法。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将能够更好地促进相互了解和沟通。
第五部分:对于继续加强文化侨领和青年交流的意义
此次研讨会对于文化侨领和青年交流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们看到已经有更多的年轻人对于文化侨领和国际交流感兴趣,而这些年轻人正是社会发展的未来。此外,这些年轻人在接受教育时,也应该注重语言和文化学习,并积极参与国际交流。这将有助于培养青年人的心态开放和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促进文化交流和互学。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为这些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到更多的文化交流和互学活动中去。
结论
总体而言,此次研讨会为我打开了新的视野,让我了解到了文化交流与互学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事项,并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未来的时代中,继续加强文化侨领和青年交流的活动,将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人才,并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学。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开放和乐观的心态,坚定地朝着交流和互学的目标前进。
中外交流心得篇七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地适应这一趋势,许多人选择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项目来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样的培训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增进国际间的互信和友情,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将与大家分享。
段二:培训能够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带来的益处
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我学到了许多关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知识,拓宽了自己的眼界。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习俗,这些知识使我更加包容和理解他人。同时,培训也提高了我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我能够更好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合作和沟通。这对于我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有帮助,因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工作,我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和文化。
段三:培训对于中外友好关系的促进作用
中外文化交流培训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益处,也对于中外友好关系的促进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培训,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增进对彼此的理解和认知。这种互相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中外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会更加顺利和有效。培训的受益者们可以成为促进中外友好关系的使者和桥梁,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搭建更多的平台和机会。
段四:培训对于国际间的和谐与发展的积极影响
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不仅对于个人和中外友好关系有积极影响,也对于国际间的和谐与发展具备重要意义。通过培训,我们可以实现更广泛的国际互通,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这样的交流不仅可以推动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发展,也有助于解决全球性问题,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完善。因此,中外文化交流培训在促进国际间的和谐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段五:总结培训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中外文化交流培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深化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了解。培训不仅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益处,也为中外友好关系和国际的和谐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我认为中外文化交流培训是非常宝贵和重要的,我会继续在未来的日子里努力学习和参与相关的交流项目,为促进中外友好关系和全球的和谐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的来说,中外文化交流培训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个人、中外友好关系和国际的和谐与发展都有积极影响。通过这样的培训,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增进互信和友情,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该继续努力学习和参与中外文化交流培训,为推动和平、发展和友好合作而努力。
中外交流心得篇八
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为了更好地了解外国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我参加了学校举办的中外文化交流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意识到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同时也收获了不少的心得体会。
一、走近文化多元性
在中外文化交流课程中,我第一次意识到了文化多元性的存在。这个世界不仅仅有中国文化,还有其他国家的文化。我们常说的“思想信仰的不同”、“文化差异”等等,其实就是由文化多元性所导致的。而在这门课程中,我们借鉴了对外汉语教学的优秀经验,用听、说、读、写等方式来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从而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不同之处。
二、扩展语言视野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课程中,我不仅学习了语言,还学习了外国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等。通过交流,我逐渐熟悉了其他国家的发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听说读写能力。除此之外,我也学会了如何在交流中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心情和态度等等,这对于以后的交际与沟通非常有帮助。
三、了解外国文化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包含了一整套的价值观、思想观、行为规范等等。在中外文化交流课程中,我们从语言、音乐、绘画、舞蹈等多个角度来了解外国的文化,比如我们学习了法国酒、意大利烹饪、日本茶道等等。这些都是这些国家文化的体现,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国的不同文化和背景,这也让我更加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文化的独特性。
四、增强自信心
通过参加这门课程,我不仅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还能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的环境,反映和接受外来文化,并且在学习交流中树立起自信心来。我们的交流是相互的,对方对我们的中文也充满好奇,而我们对外国文化的知识与感悟也能让外国友人感到惊喜和赞叹。这种互动不仅是对我们个人的挑战,也是增加自信心和鼓励个人自我表达的重要机会。
五、形成综合素质
中外文化交流课程不仅仅是围绕语言学习的,它还包括了很多其他方面,比如人际交往、跨文化交流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体察他人的感受、如何礼貌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如何热情地接待其他国家的朋友。这些社交技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实属必要之物,为我们的未来人格、职业和人生开展做好了铺垫。
总之,中外文化交流课程给我带来了诸多收获。它不仅让我看到了更多的世界,增长了自身的知识面,还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会更加自信、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温和地接待世界。
中外交流心得篇九
近年来,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和中外交流的加强,人文交流成为了各国之间最重要、最热门的话题之一。为了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发展,我非常荣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外人文交流的讲座,并从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这场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人文交流对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和民间交往都是人文交流的重要形式。通过人文交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还能够学习到其他国家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促进各国之间的和谐发展。
其次,这场讲座提醒我了解决中外文化差异的重要性。中外文化差异在人文交流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因为如此,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学习和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以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误解甚至冲突。例如,在与外国友人交往时,我们需要注意不同国家的礼节和习俗,尊重对方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只有充分理解并尊重对方的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人文交流和友好关系。
第三,这场讲座让我意识到语言是人文交流的媒介和桥梁。在中外人文交流中,语言是沟通的基础。不同国家有不同的语言和方言,如果我们只会本国的语言,便无法与外国友人有效交流。因此,我们需要多学习一门外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外国朋友交流。同时,在交流过程中理解和尊重对方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也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双向沟通。
此外,这场讲座还启发了我对人文交流的未来发展的思考。讲座中提到了通过科技手段促进人文交流的新型途径。例如,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在线学习等渠道,人们可以随时随地与其他国家的人进行交流和交流想法。这种虚拟的人文交流将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将进一步加强国家之间的联系,并促进文化和艺术的跨国交流。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警惕虚拟交流的局限性,尽量保持线下实际交流的机会,以充分体会到面对面交流的真挚和亲近感。
最后,这场讲座对我而言是一次深刻的人文启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人文交流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人文交流,我们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的文化、风俗、艺术等,扩大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人文交流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因此,我将更加积极地参与各种人文交流活动,不断拓展自己的交流圈,以期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外交流心得篇十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中外人文交流愈发频繁。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中外人文交流的认识,我参加了一场主题为“中外人文交流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深刻地体会到人文交流的重要性,并对如何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有了更多的思考。
首先,在讲座中,我了解到中外人文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非常重要。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已成为一种趋势。通过人文交流,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深化对彼此的认知,消除拥有偏见和误解,为两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讲座中提到了如何促进中外人文交流的方法和策略。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方可以主动向外推广自己的文化,增加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学习和借鉴西方的文化成果,发展自己的实力,使中国的文化有更大的影响力。而外国政府和社会组织也应当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让更多的中国人了解和体验外国文化,加强中外人文交流。
再次,我受益良多的是这次讲座中介绍的一些具体的中外人文交流项目和活动。例如,双边文化交流使团可以组织中外艺术家举办跨国展览和演出,让两国人民欣赏到各自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中外音乐交流交响乐团可以组织中外音乐家齐聚一堂演奏交响乐,传达不同国家的音乐风格和情感;国际青年夏令营则可以邀请外国学生来中国体验中国的文化和教育,促进中外青年的交流与合作。这些项目和活动都是中外人文交流的具体载体和桥梁,不仅能让人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还能增进彼此间的情感和友谊。
最后,我认识到中外人文交流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要加大对人文交流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资源和环境。学校和教育机构要加强中外文化教育,培养更多的跨文化交流人才。社会组织和个人也要积极参与,推动中外人文交流的深入发展。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多元化和交流互鉴。
通过参加这场中外人文交流讲座,我对中外人文交流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我深信,只有通过中外人文交流,不断增进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才能在全球化的时代中实现文化共荣和共赢。我将以这次讲座为契机,积极参与中外人文交流,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外交流心得篇十一
“make different a different”
——理学院数学系团学联
与国际交流学院学生交流活动
上海大学是一所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于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已经有来自107个国家的12000多名留学生在上海大学学习深造。如今的上海大学,已经全面向国际化迈进了。前任校长钱伟长就提出学校各个院系经常“串门”,互相交流的的办学准则,这不仅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并对学生视野开拓极有帮助。在我们学校,各个院系间的交流已成为家常便饭,同学们也深感交流的好处。然而,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留学生进入我校,中国学生和国际交流生的互动甚少。
同时,作为现代的大学生,社会对我们的阅历和知识面、英语能力、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成了一个大难题。
和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宗旨在于通过与其他国家学生的交流,到双方成为定期交流的朋友。而交流的过程不仅仅是双方的聊天,表演节目,讲述自己国家的风俗,社会情况,还加入了团队合作的趣味比赛,并不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是旨在让双方在活跃的气氛下通过单独表演,团队合作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所长,促进感情,形成默契,另外一定程度上提升做家务的能力。建议中国学生可以与自己不熟的同学搭档,广结好友。
对于活动双方来说,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活动后,数学系团学联又增加了国际交流学院学生这一活动对象,增加今后工作的广度。
而对于外国学生,他们一直对于和我国学生交流方面的活动很感兴趣,相信这次活动能给他们一次美好的回忆。同时加强与外国学生的交流,可以让国际交流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中文口语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深入中国文化,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感受到更为浓厚的友谊。
第六周周末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308,南区食堂二楼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团学联
1.参与者招募
中国学生:班上通知或星火飞信
外国学生:联系国交学院负责老师,学生联合会
2.场地:南区308,南区食堂二楼。
3.活动所需部分果蔬、一次性大餐盘、水果签子、铭牌、饺子皮、馅(无猪肉)、气球、彩带及其它需要物品的采购(筷子什么的最好可以食堂提供)
参与活动的学生每人自带爱吃的一些喜欢的水果(有条件的话可带些各自家乡的特产)
4.活动前对中外学生的召集
1)大致介绍活动内容,征询留学生的意见,可以对活动本身进行适当修改。通
知他们准备一些打算与对方讨论或打算介绍给对方的话题便于交流。给每个人编号并发一张铭牌,让大家将名字(及昵称、编号)写在铭牌上,到时候佩戴在胸前。每人或每几人准备一首歌曲。
2)选出小于40名(暂定)参加活动的中国学生,大致介绍活动内容,并通知他
们每个人需要准备的东西(给外国学生一对一赠送小礼物:最好体现中国特色或自己心意的,自我介绍,聊天话题,基本的和外国人交流要注意的礼节等)。每人或每几人准备一首歌曲。
3)可能的话让双方准备一点小节目便于当天表演,强调注意事项;留下所有外国参与者的邮箱,以便活动后分享照片。
5.活动前了解参加的外国学生的国籍,宗教信仰,查阅资料,了解他们文化的忌讳。
6.南区308,食堂活动准备
1)分别选定一个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讲较流利的英语)担当主持人,将活动内容、游戏规则等预先告知他们,使得活动过程中两边学生都能明白活动环节、游戏规则等。
2)编写双方熟悉流程,比赛流程,游戏内容。
3)租借场地。最重要的是与食堂方面的沟通,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
4)准备很多现场要用的音乐!
*工作人员在早上8:30到场,将场地布置好(把多余椅子整齐地往后拉,其余椅子排成半圆状,用气球、彩带等将场地布置一下--气球可以在活动中用到)。
1)集合:早上10:00在南区门口集合(注意提醒双方准时到场,绝对不迟到),南区门口设置2个英语较好、大方健谈的工作人员问候、整队,10:05统一带到南区308。
2)进场:
a、工作人员排成人字形两列站在门内,当队伍到南区308时,两人将门打开,在一个人的带头下喊:welcome to our party!然后一个人在他们进来时打开喷花,表示欢迎,其他人鼓掌欢呼。开始放比较欢快的英文流行歌曲。请大家入座,要求间隔开来坐。然后工作人员分散开来各就各位,主持人宣布今天的party开始。
b、第一轮:(熟悉环节)工作人员分发铭牌以及签字笔,并由主持人讲解铭牌作用,请大家制作铭牌,同时主持人讲解第一轮游戏规则(即下面的介绍环节游戏)。待大家都制作好铭牌后,开始分成3个组游戏。
介绍形式:
方案2:神枪手游戏。规则:20个人随机坐下,每人身上
贴上用黑色签字笔写的铭牌(要易辨认),然后一定要记住身边2个同学名字,当主持人喊一个人的名字时,他要蹲下,他身边的两个人相互做出向对方开枪的手势,并喊出pong! 反应慢的人输,出列,介绍自己,并由主持人或者大家提出相应的惩罚。(注:可以玩2或3轮集体惩罚,这样惩罚形式更多样。)玩3次换一下位子(这样算一轮)。 (ps:一共玩3~4轮。这样每人就差不多可以把所有人的名字记一遍。最后结束的时候请没有介绍过的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c、分组:根据上一轮游戏熟悉情况,所有同学分成6~8个组(视实际到场人数定),每组必须两方学生人数相当。便于进行接下来的环节。
d、第二轮:(才艺大比拼)预先告知同学们准备一些双方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活动中会用到。
规则: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大家听得比较多的音乐,每次派两组同学上来进行大比拼(一共进行3~4轮,看组数定)。音乐响起,看那一组的同学先抢答出歌名以及歌手的名字(答错受惩罚--脸上贴乌龟,不计分),一共5首歌,看哪一组得分多即为获胜。输掉的一方要唱一首歌,并要组员伴舞,直到获得观众热烈掌声为止。
e.第三轮:(一起来跳舞吧!)准备一些或劲爆或抒情的歌(适合跳交谊舞或其他各种舞蹈的)请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结对子,由外国学生教国外学生跳舞。(该环节可以考虑放到后面)
1)中式比拼——包饺子大赛,速度花样比拼。
00个饺子皮,以防包坏的损失,多准备点馅,当午饭的一大部分)。看哪个组的饺子包的又好看又有效率(可以包的有创意一点,换造型,水果馅都可以),请老师评出优胜组。奖励一个给他们惩罚其他组组员的机会,可以是小恶搞,并拍照记录下来。
注:1.比赛结束后请食堂阿姨帮忙加工(最好是在水果拼盘结束快的时候,以防饺子冷了不好吃),酱料什么的由工作人员事先准备,筷子勺子借用食堂。(事先和食堂打个招呼,一定要说动食堂方面,并可以请阿姨当指导老师、观众、评委,在我们娱乐学习的同时给阿姨们带来一些乐趣。)
2.注意该环节的时间不能定在食堂人流量很大的时候,最好是在下午阿姨们 忙完的时候。
2)西式比拼——水果拼盘大赛。
规则:利用现有的水果在规定时间内制作水果拼盘,要求造型有新意、美观,口味也要搭配合理。最后依旧由食堂阿姨、老师、工作人员投票评出优胜组,奖励一个给他们惩罚其他组组员的机会。
3)开吃,吃完后整理打扫,并对食堂阿姨表示感谢。
注:部分工作人员要将南区308打扫一下再来食堂!
1)交流。分组坐开,每组各自聊天,交流,交换联系方式、礼物,拍照留念等。
2)(若之前不跳舞,可以把该环节放到这里)
3)拍个集体照。主持人宣布party结束。
1.招募时强调中,外国学生需英语较流利或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
2.我们的主要目的应该设定为初步和他们进行沟通,选择和自己合得来的同学互相留联系方式达到长期交流,成为朋友,不能很功利。
1)饺子皮600张,饺子馅若干(咨询家长)。
2)醋、辣酱、酱油、盐等调料(最好是能从家里带,节省费用,若无,
则买小包装的);
3)10个一次性的非常大的盘子(水果拼盘用),牙签2包。(水果拼盘用)
4)各种水果蔬菜:生菜,番茄,色拉,其他水果等(可以请每个人自带一些必要的水果——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但是之前不能告诉他们水果的用处)。然后我们自己准备一些。
5)饮料。
6)铭牌,签字笔。
食材+餐具总计600元左右(具体价格有待去菜场超时考察)
1. 请拍照&视频的宣传部成员上传照片&视频,并发给外国学生。
2. 指定同学负责新闻稿。
3. 3.为日后交流考虑。
中外交流心得篇十二
第一段:引言(100字)
读书是获取知识、拓宽视野、丰富人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加深对所阅读书籍的理解和交流,许多读书爱好者参加读书交流会。最近,我也参加了一场读书交流会,获得了许多有益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分享阅读心得(300字)
在读书交流会上,我了解到许多书籍的细节和背后的故事。与其他读者分享心得,我收获了许多宝贵的观点和信息。特别是在与大家互动时,我不仅能够学到更多关于书中主题的事实,还可以借助其他读者的洞察力来再次思考自己对书籍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我对书中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一种对不同观点的包容心态。
第三段:思维的碰撞与激发(300字)
在读书交流会上,我体验到了思维的碰撞与激发。与其他读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往往会引发思考的火花。通过与他人的交流,我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点,这促使我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每次与他人的讨论都使我思维更加活跃,能够挖掘出自己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观点和见解。这样的碰撞和激发有助于提高我的思维深度和逻辑能力。
第四段:拓宽视野与知识的获取(300字)
读书交流会为我拓宽了视野,让我接触到了更多不同领域的书籍和观点。不同背景的读者带来了各自的阅读经验和喜好,这使我有机会了解到不同文化和领域的书籍。与其他读者花费时间深入讨论书籍,我不仅能够获取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知识,还能够了解到他们对书中内容的观点和解读。这种交流拓宽了我的知识面,开阔了我的思维。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200字)
通过参与读书交流会,我认识到交流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书籍,拓宽视野和知识获取的同时,还能够激发思维,并与不同背景的读者进行深入讨论。读书交流会成为我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我认为它不仅是一个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思想碰撞和灵感激发的平台。从现在开始,我将积极参与更多的读书交流会,与更多的读者分享我对书籍的理解,共同进步。
中外交流心得篇十三
上海大学是一所对外开放的综合性大学,是首批获得国家教育部批准招收留学生的高校之一。学校于1976年开始招收留学生,至今已经有来自107个国家的12000多名留学生在上海大学学习深造。如今的上海大学,已经全面向国际化迈进了。前任校长钱伟长就提出学校各个院系经常“串门”,互相交流的的办学准则,这不仅适应国际发展潮流,并对学生视野开拓极有帮助。在我们学校,各个院系间的交流已成为家常便饭,同学们也深感交流的好处。然而,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留学生进入我校,中国学生和国际交流生的互动甚少。
同时,作为现代的'大学生,社会对我们的阅历和知识面、英语能力、交际能力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越来越高,如何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成了一个大难题。
和中外学生交流活动,宗旨在于通过与其他国家学生的交流,到双方成为定期交流的朋友。而交流的过程不仅仅是双方的聊天,表演节目,讲述自己国家的风俗,社会情况,还加入了团队合作的趣味比赛,并不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是旨在让双方在活跃的气氛下通过单独表演,团队合作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所长,促进感情,形成默契,另外一定程度上提升做家务的能力。建议中国学生可以与自己不熟的同学搭档,广结好友。
对于活动双方来说,都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对于我们中国学生,首先,许多学生都要面临着出国的机会,无论是学习还是今后工作的需要,我们能够提前通过这些外国同学的真实介绍,开拓自己的视野,了解一下国外的生活,社会信息与文化,也对出国有着更为周密的打算;其次,通过和外国学生活动当天互相的交流甚至建立友好关系之后私下的联系沟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们中国学生较为薄弱的英语口语能力,这对于爱好英语的同学,准备出国深造的同学以及需要考取一些口译证书的同学都是有利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和举止更为活跃,大方的外国学生相比,我们中国的学生相对腼腆,有些无法自信的站在别人面前大胆发言,有些不那么善于与人交流,特别害怕和外国人交流。这次交流的对象都是陌生的外国同学,相信可以让我们中国学生与人交流的胆子放开,锻炼社交能力,通过集体活分组的比赛活动也更加懂得如何快速融入一个陌生的团体,增进“团结就是力量”的思想意识。同时也为希望结交但却不敢结交外国同伴的中国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机会。
这次活动后,数学系团学联又增加了国际交流学院学生这一活动对象,增加今后工作的广度。
而对于外国学生,他们一直对于和我国学生交流方面的活动很感兴趣,相信这次活动能给他们一次美好的回忆。同时加强与外国学生的交流,可以让国际交流生一定程度上提高中文口语能力,更好地适应生活,深入中国文化,让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感受到更为浓厚的友谊。
第六周周末
上海大学社区学院308,南区食堂二楼
上海大学理学院数学系团学联
5—6名数学系实践部成员,小于40名中国学生,小于20名外国学生,1—2名英语老师或英语口语相对较出色的同学充当翻译,1名拍照同学。
1、参与者招募
中国学生:班上通知或星火飞信
外国学生:联系国交学院负责老师,学生联合会
2、场地:南区308,南区食堂二楼。
3、活动所需部分果蔬、一次性大餐盘、水果签子、铭牌、饺子皮、馅(无猪肉)、气球、彩带及其它需要物品的采购。(筷子什么的最好可以食堂提供)
参与活动的学生每人自带爱吃的一些喜欢的水果。(有条件的话可带些各自家乡的特产)
4、活动前对中外学生的召集
1)大致介绍活动内容,征询留学生的意见,可以对活动本身进行适当修改。通知他们准备一些打算与对方讨论或打算介绍给对方的话题便于交流。给每个人编号并发一张铭牌,让大家将名字(及昵称、编号)写在铭牌上,到时候佩戴在胸前。每人或每几人准备一首歌曲。
2)选出小于40名(暂定)参加活动的中国学生,大致介绍活动内容,并通知他们每个人需要准备的东西(给外国学生一对一赠送小礼物:最好体现中国特色或自己心意的,自我介绍,聊天话题,基本的和外国人交流要注意的礼节等)。每人或每几人准备一首歌曲。
3)可能的话让双方准备一点小节目便于当天表演,强调注意事项;留下所有外国参与者的邮箱,以便活动后分享照片。
5、活动前了解参加的外国学生的国籍,宗教信仰,查阅资料,了解他们文化的忌讳。
6、南区308,食堂活动准备
1)分别选定一个中国学生和外国学生(讲较流利的英语)担当主持人,将活动内容、游戏规则等预先告知他们,使得活动过程中两边学生都能明白活动环节、游戏规则等。
2)编写双方熟悉流程,比赛流程,游戏内容。
3)租借场地。最重要的是与食堂方面的沟通,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
4)准备很多现场要用的音乐!
1、南区308活动
工作人员在早上8:30到场,将场地布置好(把多余椅子整齐地往后拉,其余椅子排成半圆状,用气球、彩带等将场地布置一下——气球可以在活动中用到)。
1)集合:
早上10:00在南区门口集合(注意提醒双方准时到场,绝对不迟到),南区门口设置2个英语较好、大方健谈的工作人员问候、整队,10:05统一带到南区308。
2)进场:
a、工作人员排成人字形两列站在门内,当队伍到南区308时,两人将门打开,在一个人的带头下喊:welcometoourparty,然后一个人在他们进来时打开喷花,表示欢迎,其他人鼓掌欢呼。开始放比较欢快的英文流行歌曲。请大家入座,要求间隔开来坐。然后工作人员分散开来各就各位,主持人宣布今天的party开始。
b、第一轮:(熟悉环节)工作人员分发铭牌以及签字笔,并由主持人讲解铭牌作用,请大家制作铭牌,同时主持人讲解第一轮游戏规则(即下面的介绍环节游戏)。待大家都制作好铭牌后,开始分成3个组游戏。
介绍形式:
方案2:神枪手游戏。规则:20个人随机坐下,每人身上贴上用黑色签字笔写的铭牌(要易辨认),然后一定要记住身边2个同学名字,当主持人喊一个人的名字时,他要蹲下,他身边的两个人相互做出向对方开枪的手势,并喊出pong!反应慢的人输,出列,介绍自己,并由主持人或者大家提出相应的惩罚。(注:可以玩2或3轮集体惩罚,这样惩罚形式更多样。)玩3次换一下位子(这样算一轮)。(ps:一共玩3~4轮。这样每人就差不多可以把所有人的名字记一遍。最后结束的时候请没有介绍过的同学自我介绍一下。)
c、分组:根据上一轮游戏熟悉情况,所有同学分成6~8个组(视实际到场人数定),每组必须两方学生人数相当。便于进行接下来的环节。
d、第二轮:(才艺大比拼)预先告知同学们准备一些双方都比较熟悉的歌曲,活动中会用到。
规则:首先我们要准备一些大家听得比较多的音乐,每次派两组同学上来进行大比拼(一共进行3~4轮,看组数定)。音乐响起,看那一组的同学先抢答出歌名以及歌手的名字(答错受惩罚——脸上贴乌龟,不计分),一共5首歌,看哪一组得分多即为获胜。输掉的一方要唱一首歌,并要组员伴舞,直到获得观众热烈掌声为止。
e、第三轮:(一起来跳舞吧!)准备一些或劲爆或抒情的歌(适合跳交谊舞或其他各种舞蹈的)请外国学生和中国学生结对子,由外国学生教国外学生跳舞。(该环节可以考虑放到后面)
2、南区食堂二楼活动
1)中式比拼——包饺子大赛,速度花样比拼。
规则:按照刚才的分组进行。先由会包饺子的一个同学给大家示范(实在不行实践部成员学一下),并大致教一下怎么包。然后开始比赛,每组包70只饺子,5种不同品种馅料(大概要买600个饺子皮,以防包坏的损失,多准备点馅,当午饭的一大部分)。看哪个组的饺子包的又好看又有效率(可以包的有创意一点,换造型,水果馅都可以),请老师评出优胜组。奖励一个给他们惩罚其他组组员的机会,可以是小恶搞,并拍照记录下来。
注:
1、比赛结束后请食堂阿姨帮忙加工(最好是在水果拼盘结束快的时候,以防饺子冷了不好吃),酱料什么的由工作人员事先准备,筷子勺子借用食堂。(事先和食堂打个招呼,一定要说动食堂方面,并可以请阿姨当指导老师、观众、评委,在我们娱乐学习的同时给阿姨们带来一些乐趣。)
2、注意该环节的时间不能定在食堂人流量很大的时候,最好是在下午阿姨们忙完的时候。
2)西式比拼——水果拼盘大赛。
规则:利用现有的水果在规定时间内制作水果拼盘,要求造型有新意、美观,口味也要搭配合理。最后依旧由食堂阿姨、老师、工作人员投票评出优胜组,奖励一个给他们惩罚其他组组员的机会。
3)开吃,吃完后整理打扫,并对食堂阿姨表示感谢。
注:部分工作人员要将南区308打扫一下再来食堂!
3、回到南区308
1)交流。分组坐开,每组各自聊天,交流,交换联系方式、礼物,拍照留念等。
2)(若之前不跳舞,可以把该环节放到这里)
3)拍个集体照。主持人宣布party结束。
1、招募时强调中,外国学生需英语较流利或能用中文进行日常交流。
2、我们的主要目的应该设定为初步和他们进行沟通,选择和自己合得来的同学互相留联系方式达到长期交流,成为朋友,不能很功利。
1)饺子皮600张,饺子馅若干(咨询家长)。
2)醋、辣酱、酱油、盐等调料(最好是能从家里带,节省费用,若无,则买小包装的);
3)10个一次性的非常大的盘子(水果拼盘用),牙签2包。(水果拼盘用)
4)各种水果蔬菜:生菜,番茄,色拉,其他水果等(可以请每个人自带一些必要的水果——可以统一也可以不统一,但是之前不能告诉他们水果的用处)。然后我们自己准备一些。
5)饮料。
6)铭牌,签字笔。食材+餐具总计600元左右(具体价格有待去菜场超时考察)
1、请拍照视频的宣传部成员上传照片视频,并发给外国学生。
2、指定同学负责新闻稿。
3、为日后交流考虑。
中外交流心得篇十四
中外合拍的纪录片《孔子》于元旦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这部具有国际范儿的长达90分钟的纪录片,不仅是献给亿万电视观众的精神大餐,也是思想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值得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和思考。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郭卫民在发布会上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英国,将促进中英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新时期。在这个历史时刻,纪录片《孔子》正式在全球上线开播具有重要意义。这部纪录片既富有鲜明的中国元素和浓郁的中国风格,也体现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世界表达。
是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都创造出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为人类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纪录片《孔子》既为中外观众奉献了一部值得长久记忆的经典作品,也探索出一条中英合作拍摄历史题材纪录片的新模式。进一步深化中英两国文化交流,对于推动持久、开放、共赢的中英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期待两国相关方面继续合作,创作更多的文化精品。
孔子,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二千多年来,褒贬不一,从汉代独尊儒术直到晚清,孔子及其儒家思想与帝制的亲密关系是传统的主流,然而正如该纪录片所描述的,二十世纪的批孔批儒浪潮,尤其是文革破四旧运动对孔子的极端否定,使得孔子的地位降到历史最低谷。中国近几十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新尊孔,并且再次认可其伦理道德价值。纪录片《孔子》在此历史与时代背景下,从国际视野寻找孔子的灵魂与终极意义,传播孔子与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作用巨大!
该片的第一大亮点是人物采访。国际上著名的汉学家,比如悉尼大学教授王安国、耶鲁大学教授金安平、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戴梅可、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清华大学教授贝淡宁,他们向世界观众解释孔子的内涵,很有说服力。同时,采用北京外国语大学田辰山博士的外语同期声,消除西方人士的语言接受障碍,可谓事半功倍。
故事化讲述,使得抽象理念具象化。这是该片的第二大亮点。不仅讲孔子的传奇故事,还通过今天的典型事例讲述孔子思想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通过山东一个名叫北东野村的礼教缩影,说明《弟子规》儒家教化的作用;通过春节团聚的真实纪录,阐述家庭、孝道的凝聚力与人情味;通过京博石化集团运用儒家文化管理企业,证明传统价值观对当代经济运行的效果;通过四海孔子书院的教育实践,给素质教育提供新的启迪。这些活生生的事实,告诉人们,孔子的.灵魂已经深入世俗生活,绝不是空洞的说教。
提炼关键词,为观众找到理解孔子思想的钥匙。是该片的又一亮点。礼、君子、孝、仁、六艺,这些内涵丰富的汉字词汇,是儒家经典的精华。比如,君子,不仅是精英领导者的楷模,也是一般人学习的榜样。做人,就是要做具有君子人格的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今天,我们看看拜金主义对道德的损害,就更加理解义的重要性。曾经有过一种观点,认为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轻视商业利益,导致社会发展迟缓。而事实证明,唯利是图也绝不是市场经济的唯一选择,普通人做人也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会丧失道德底线。人们呼唤儒商,崇尚义利平衡,特别是主流价值观提倡为官、发财两分开,已经说明君子的德行毕竟是真正的正能量。纪录片《孔子》重新让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对于世道人心大有裨益。
此外,该片在叙事结构上采取经纬交织、时空转换的方式,避免了枯燥乏味,能够激荡人的思想。情景再现与影视资料的丰富运用,增加了可视性和感染力。精美的片花穿插,消除了观众的收视疲劳。显然,主创团队具有国际化的业务素质,体现了追求精品力作的实力。
国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表示,在习近平主席访问英国期间,中英两国机构推出《孔子》纪录片有着很特殊的意义。孔子作为中华文明最具象征性的文化符号,已经成全世界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途径,孔子的智慧也已经跨越时空和国界。
据了解,该片是迄今为止首部以孔子为题材中外合作拍摄的纪录片,90分钟时长客观呈现了孔子的生命历程、思想体系及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中外交流心得篇十五
此次活动希望能为中国学生与外国留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加深双方对彼此文化的了解。
内容介绍包括节日,服饰,著名建筑,文化习俗,少数民族,省份特色。
主持人:2人(何文涛张玉婷)
主讲人:6人(中国学生3人,留学生3人),分为3组(一名中学生一名留学生一组)
每个人用大约5分钟的时间简单介绍本国文化的一方面(以ppt形式)
中国学生唱歌《康定情歌》
1、第一组学生进行文化介绍(普马,张晗)10分钟
2、书法展示10分钟
3、游戏:两人抢玩具
两人背对背站着,中间地上放一个玩具,放音乐,两人随着音乐自由活动,音乐停止时,迅速抢玩具,抢到者获胜。
4、第二组学生进行文化介绍(陆特福,于菲)10分钟
5、猜词游戏20分钟
一名中国学生和一名留学生一组,一个描述另一个猜,在规定时间内猜对最多的组获胜。(动物,体育项目,日用品,中西方节日等等)
6、中国手工艺展示(如剪纸,折纸)10分钟
7、游戏:筷子夹花生米
规定时间内用筷子夹的最多的获胜15分钟。
8、第三组学生进行文化介绍(豹子北,何文涛)10分钟
9、游戏:踢毽子,颠兵乓球15分钟
规定时间内踢的最多和颠球最多者获胜。
10、集体跳简单的舞蹈20分钟
11、给各位参加者发放中国特色纪念品(明信片,生肖挂饰),拍照留念。
中外交流心得篇十六
有交流才能有发展,有发展必然会变异。所以,在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中,固有的中国文化不可能不面临新的挑战。挑战之一是如何处理中国文化的现代性和传承性。
这是几千年特别是1840年以来中外文化交流中遇到的一个老问题,也是今后中外文化交流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新问题。近一个半世纪以来,为使中国的新文化既包容现代性,又接纳好的传统,提出过各种各样的模式。如“主以中学,辅以西学”;“新学为体,旧学为用”;“建设以中国文化为本位的新文化”;“中国文化的充分现代化”;“全盘西化”,等等。这些模式都试图在中国新文化的建设中找到一个科学而带有永恒色彩的不变的框架,但皆含有很强的主观因素。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新文化涌动,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也就是说无法去事先设定一个人为的范式。当强调“中学为体”的时候,往往会限制去吸收外来文化;当呼唤“全盘西化”的时候,又会忘掉了中国文化的传统。其实,中外文化的交流是一种自由的选择。能够交流的东西,自然可以融合在一起;还不具备融合在一起的文化,人为地去促进,也见不了多少成效。孙中山在辛亥革命时期从西方引进的共和国理论、多党政治等,费力可谓多矣,但中国不具有实行的社会条件,仍然以失败而告终。况且,文化是具有自由意志的人来创造的,也是由人去自由交流和选择的,让众多的民众去按一个范式去进行文化的交流和选择,只能是异想天开。因此,只有充分把握文化交流中的自由特征,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交流。以广阔的开放的胸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洋为中用,才合乎文化交流的一般规律。划主次、定比例的方法,是根本不可能的,必然是一种误导。在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国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必然会以开放的姿态去迎接未来文化;而随着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文化也会逐步现代化。在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自然要去处理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自然要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价值判断去重新解析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传承顺理成章地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得以实现。所以解决现代性与传承性的问题,应该以现代驾驭传承,最后以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为归宿。然而,真正科学地做到以开放促交流,以交流促现代化,以现代化促传承,非常困难。往往讲现代化时,就忽略了继承传统;弘扬民族传统时,又和文化的现代化对立起来。忽略了传统的继承,会导致对外来文化的不准确的选择;忘记了现代化,又可能出现对外来文化的`排斥。因而,在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明确提出注意处理现代性和传承性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值得进行长期研究的。
挑战之二是如何处理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世界性与民族性。
所谓文化的“世界性”,就是指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性。具体来讲,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文化要保持先进地位,跟上世界前进的步伐,始终维持一种高势能的文化。这种世界性,没有文化的交流是无法实现和保持的,特别在世界已成为“地球村”的21世纪更是如此。所以,21世纪的中国文化,只有充分的世界性,才能具有时代性。从目前看,其中最主要的是处理好中西文化的关系。在解决这个问题上,明清以来已经走过了近500年的路程,但仍然没有处理好。五四运动时期,不少高水平的思想家致力于中西文化关系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解决方案。但多数人试图在中西文化上找到一个简单的公式,即西方文化是什么,中国文化又如何,然后取长补短,自然就使两种文化结合在了一起,中国文化在这种结合中自然就具有了时代性。这种思维模式使他们苦思冥想,妄图用几个字或一两句话概括中西文化。如李大钊曾明确指出:“东西文明有根本不同之点,即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是也。”“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创造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1]这样的区分,似乎有道理,但只要仔细去推敲,则会发现许多漏洞,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进入了简单化的误区。因为,无论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宏大而驳杂,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了的。东方文化中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证明其是积极的,而非消极的;西方文化也能够找到很多实例,指出其消极的成分,说明其并非全是积极的。正确的思维应该是认真而全面地去研究东西方文化,以博大的胸怀去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在碰撞与融合中创造新文化。李大钊在《新青年》的一篇文章中讲得好:东西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于进化有益。”[2]中外文化在交流中新陈代谢,才可以使中国文化具备世界性。但实际运作起来相当困难。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突起的时候,知识界又在重复五四时期的旧思维,又花大力气去讨论东西文化的优劣所在,试图用几个字或几句话来讲清楚两种文化的差异。这当然无法如愿。所以,在中西文化的研究和交流中想简单一些或省力一些,都是不现实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刻苦而持久地进行中外文化的研究,同时持久不懈地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才能使中国新文化和世界接轨,才可以具备文化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当然,也不能忽略文化的民族性。外来文化在中国真正扎根,必须具备了中国的民族特点,才有可能变为现实。利玛窦等西方的传教士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几千年的中外文化交流也证明了这一点。民族性是外来文化存在的必备的形式。相反,文化的民族性,只有具备了时代性或先进性之后,才可以传播、发展。文化的先进性或时代性是内核,文化的民族性是形式。时代性必须依赖于民族性才能生存;民族性只有寄托于时代性才可以保持。二者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挑战之三是国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大家常讲的国民性的改造问题。
任何美妙的设计,任何精心制定的方针政策,最终都要人来具体实施,都要由人来完成。何况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的交流,新文化的建设,就更和人的水平、人的特性、人的素质密不可分地联系在了一起。以往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的素质决定着文化交流的风貌。21世纪的中外文化交流还将继续证明这一点。有鉴于此,历来的有识之士都注重民族素质的提高和国民性的改造。梁启超一生呼吁开发民智,鲁迅毕生去解剖国民性,致力于国民性的改造。在今后的中外文化交流中,中华民族能否立于不败之地,能否通过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的现代化,归根到底要看民族素质的高低。但是,提高民族素质,改造国民性格,是相当难的一件事情。俗话讲,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国民性的改造要多种因素去综合运作,还必须在创造文化的过程中去实现人的本能的提高。那种为改造人而“改造”人的做法,靠“灵魂深处闹革命”的办法,不但提高不了人的素质,反而会更糟。一个民族国民性的变迁,只能随着人民的富裕和社会的进步而变迁。在当前,就是随着现代化的步伐而逐步发展。现代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而且,随着人的素质的提高,又反过来推进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和人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人的素质和中外文化交流也是这样的辩证关系。民族文化素质高了,既可以放眼全球,将高水平的文化引进到中国,又可以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种高素质、高水平的文化交流还会造成一大批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将中外文化的研究推向新的境界。归根到底一句话,21世纪中外文化交流的面貌主要是由中国人的素质来决定的。
【参考文献】
[1]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言治[j],北京,1918,(3).
[2]李大钊:新的!旧的!,新青年[j],北京,第4卷,第5期.
[3]李喜所主编:五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