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万能(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万能篇一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需要有较好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科学问题的能力等。
思与问有成效,取决于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不断寻找答案:
(1)要认识学生个体。学生是小大人,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独特的内心世界和感受,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方式去要求和约束学生。
(2)要有高尚的师德。教师要热爱学生,用心去认识、理解、关怀学生,做到一言一行总关情。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出发,才能达到心的深处。”
(3)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渊博的知识,多方面的才能。
(4)要赏识学生,用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学生的天性。
(5)要有幽默的性格,用风趣的课堂语言诠释着学科知识。
思与问有成效,也要学生“动”起来。所谓“动”,指的是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举手发言,不像过去那样只会听课,不会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能“动”,而且能“动”好呢?通过听别人的课,通过自己的实践,也通过对一些教学理论的学习,我有以下几点体会:老师要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明确师生互动好处,明确课改的目的意义。课堂气氛一定要融洽,师生感情一定要和谐。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大脑中"听教师讲、被动学"的思维习惯还蒂固根深。注重学用结合。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万能篇二
本课是对于空气性质的继续研讨而展开的,空气由于它比较特殊的状态,即看不见也摸不着,那么它是否会像固体,液体那样也会占据空间呢,是同学在生活中非常想去了解的问题。因此这堂课正好可以协助同学解决心中的疑问,整堂课同学都表示出了比较大的热情,课堂气氛比较的活跃,每个同学都能开动脑筋,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
整堂课中有两个重要的结论:
1.空气是会占据空间的。
2.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会变化的。为了使同学更好的理解和接受这些观点,让同学通过自身亲手实验来验证。
前一个实验是在老师的慢慢引导下完成的,老师应作到循循善诱,从同学的原有思维动身,一步一步的去启发同学的思维,最终使同学探索到正确的实验方法。老师的职责和使命是做一个摆渡者,使同学的思维有所前进和跨跃,从不懂到懂,从不明白到明白。
第二个实验要求同学自身来探究,如何设计实验,如何操作整个过程,以和会得出怎样的结论,让同学慢慢脱离老师的指导,学会独立的探究和实验。使同学明白科学探究必需要注重过程,注重同学的“体验”,同学只有在参与探究过程中去深刻体验胜利,体验失败,体验合作,体验质疑,体验挑战,才干真正探究了科学,即使自身的探索失败了,对同学来说,也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使他们懂得了探究的过程是漫长和艰苦的,使同学体会到“原来任何科学结论的得出都要经历很多失败,科学的探索是永无止境的。”
最后一个环节是让同学考虑“压缩空气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这局部内容有助于培养同学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让同学懂得举一反三,学会如何灵活的运用知识。学会将所学的知识与自身的生活紧密的联系起来,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使同学更好的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增强了学习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也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
在整个上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我比较精心的设计了每一个细节,甚至同学会有怎样的回答我都试图预设,希望同学依照我设计的思维模式开展学习。上完课后我才发现,其实,课堂上同学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有很多奇特的想法,有些是老师无法预料到的。老师的作用应该是如何指导同学从内心深处迸发出思维的火花,而不是用老师的思维模式去框住同学的思想。我也体会到小朋友的思维是活跃的,无拘无束的,当我们给他们提供适宜的条件,就会迸发出绚丽的火花,我们教师应该是助燃剂,所以肯定要求老师自身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才干使课堂成为生长智慧、施展才气的沃土。所以课堂中同学应自主探究,亲历整个科学的过程,只有这样,整个课堂才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才干看见小朋友们最精彩的智慧之花。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万能篇三
《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理科课程,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理的有关知识,内容多,知识面广,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内容的整合和联系,要从自然界整体性的存在和变化过程中看待每一个知识内容,从而理解科学原理的统一性和普遍性。那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引导、激发和深化学生活动的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三种角色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的,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支架,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并在活动中支持他们的各种尝试。
问题情景的形成是整个探究活动的起因,问题得出的好坏与否,将决定着探究活动的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它将决定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因此,问题的提出是课堂探究能否顺利完成的前提。由教师引导,创设问题情境,可以直接切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一种探究的动力,支持他们不遗余力地自已去探索。如:在讲解“物质溶解性”时,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在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增加蔗糖,蔗糖是否都能溶解呢 又如:把两个鸡蛋分别放进装有水和醋的杯子中,鸡蛋会下沉还是上浮呢 学生一般都会回答下沉,然后教师做演示,发现鸡蛋在水中是下沉的,而在醋里的鸡蛋先是下沉,蛋壳表面产生大量的气泡,然后会慢慢上升,最后浮在液面上。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奇怪,产生了探究的欲望,心里就想要了解两者的区别。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实验现象可以引发很多问题。如:在讲解“物质变化’’时,事先准备好澄清的石灰水,然后让学生用嘴通过玻璃管向里面吹气,学生发现‘‘水”变得白色浑浊不清,学生看到明显的颜色变化会产生极大的兴趣,想要问明白其中的道理。要留意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细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观察、思考身边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自觉地提出疑问,激发探究的兴趣。
这就说明学生没有真真地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步骤,更重要的是把解题过程中大脑是如何进行思考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学生了解教师解题过程中是怎样思考的。如:思考什么?思考的方向对不对?如果不对,怎样调整方向等一系列思维的方法。把教师内隐的思维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学生解题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时刻记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思”与“问”相结合的好习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充分指出了学与思的密切辨证关系。告诫大家在学习中要重视积极思考,才会有收获。科学课程并不象有的课程那样,记住几个概念,几条结论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仅仅靠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科学不是看懂的,也不是听懂的,是想懂的。科学内容来源于自然现象及生活实践,是研究自然规律的,光靠死记硬背没有多大用处的,必须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规律的来龙去脉。
总之,科学课是一门全新的综合性学科,我们不能仅仅把学习科学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唯一内涵,更重要的是要全面地把科学课理解为一种特殊的探究自然的活动,这也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学素养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去尝试、去体验,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和应用能力。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万能篇四
学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一个总结经验、捕捉问题、反思实践的过程。但繁忙的日常工作和各自的狭隘经验,极大地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理论视野,使教学成为开始时承袭他人、后来重复自己的一种机械运动。如何走出这一怪圈?教学反思犹如一位向导,引领教师走出机械运动,走向专业发展。而找准教学反思的十个“着力点”,是教学反思成败的关键。
1、反思成功预设
课前教师精心预设,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资料、备练习、备可能出现的意外等为课中有效生成。反思成功预设就是将达到预设目的、引起教学共振的做法,如巧妙的新课导入、形象贴切的比喻、合理的时间分配、机智灵活的回答、典型新颖的案例、默契的合作交流、精辟的归纳概括、完美的.课堂小结等精彩片断回放、记录,以备后用、改进提高。
2、反思失败之处
课堂教学复杂多变,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设,教师也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每堂课不出一点失误:预设目标脱离学生实际,不成功的演示实验,处理不当的重点难点,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某种原因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讲到某问题时被卡住,教具准备不充分,表达不清、令人费解,举例不当等。而我们就要反思这样的失误,引以为戒。
3、反思教学方法
讲授、演示、探究、体验、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客观上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教师选用是否恰当之别。选用什么样的教法、怎样指导学法,取决于教师的理解、领悟、驾驭、实施能力,因师、因生、因时、因教学内容有很大的不同。教师可以不断探究、反思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
4、反思教学机智
课前预设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学生思维活跃,不可能总被老师牵着走,冷不丁冒出一个你怎么都想不到的问题、突然间闹个恶作剧等,都需要教学机智。不回避又合理巧妙地解决问题,教育影响往往更大。
5、反思学生表现
个性迥异的学生带着各自独特的知识和经验走进课堂,常常会有令人拍案叫绝的见解,拓宽教师思路。另外,学生的失误、偏差、疑问、困惑,是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了构建知识过程的障碍。教师应从课堂发言、提问、讨论、练习、作业、检测、考试等过程中,寻找学生表现出困难的蛛丝马迹,整理记录,对症下药。
6、反思教学细节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对教学细节的处置,蕴含、折射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文化底蕴、教育策略和人格魅力。提出问题指向不明,“误导”学生;认为“拖堂”是无足轻重的“小事”;教师“是不是,对不对,就是说,什么”等简单、低层次问题,看似活跃的课堂,其实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还有“啊、啊,嗯、嗯”等口头禅,频频看表,摸鼻尖、摸嘴唇等小动作,教师的“美丽”因此而打“折”……这是师生共同的遗憾。
7、反思媒体运用
成功的多媒体运用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将原来说不明白的问题说明白,难以观察、体验的知识或现象让学生直观感受,将静态的对象变为动态发展的对象,并留给学生探究和交流的机会。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媒体运用都能做到恰到好处的。
8、反思板书设计
运用书面语言、画图、记录表等形式将教材内容分类、编码、重组,提纲挈领地展示给学生,便于理解、掌握。板书不是教材内容简单的缩写摘录,而需要对教材内容高度精炼和浓缩,根据知识间的内在逻辑层次、因果关系,短小精悍地呈现出来。
9、反思习题设计
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训练。但大量机械、单一的常规练习,学生学会的只是“复印”知识,高分低能。新课程强调训练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常规练习要适量,问题设计应有开放性,富有新意、真实生活气息的问题应更多进入课堂。
10、反思再教设想
经过上述全面回顾、反思,找到实际与预设的差距,最后进行必要归纳取舍,对原预设修改完善、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使课堂教学走上高效循环之路。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万能篇五
初中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科学难学”的印象可能会使不少学生望而却步。所以从初二的科学教学开始,首先要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顺利打开初中科学的大门,其次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然后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拔高。
首先,三维教学目标的全面落实。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分析要细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所以教师要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科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地内部条件,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学目标中一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如果已经非常明确,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并不是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们要随时获取学生反馈的信息,调整教学方式和思路,准确流畅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达到共识。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班级授课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能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的因“班”施教,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习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科学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科学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要注重科学探究,多让学生参与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获得探究结论的喜悦。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科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科学实验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学生如果对科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科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科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科学的能力。
第一,解题要规范。对新生一开始就要特别强调并逐渐养成解题的规范性,其次再是正确率,规范性养成了,正确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训练贯穿教育全过程,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我们的教学思路应该由原来的覆盖题型、重复不断的模仿练习转到以问题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渗透物理学的思想方法。目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成为一种潮流,就是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能在参与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体验,产生感悟,学到方法,从而有效的发展能力。我们应该从中受到启发,并在教学实践中注意运用和改进。
第三,训练扎实,具有基础性、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层次性。
第四,作业要布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讲评、讲评了必订正,做到反馈全面,校正及时。要求学生解题过程要做到多反思、归纳和总结。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科学是有着严密逻辑性的学科,首先不能讲错,推导流畅,过度自然。其次,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同时老师也要练就一些作图的基本功,学会画直线,画圆,画各种姿势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使用轻车熟路、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或是操作错误。
总之,我们作为引路者,有意识的降低初中科学学习的门槛,先将学生引进门,哪怕先是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好学”的假象,我们都是成功的。只要我们善于引导,学生的智慧就会在玩与错中碰撞出火花,会在玩与错中逐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 初中科学教学反思万能篇六
新课改中推行的“科学课”,是由以前初中阶段的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等学科内容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此项改革旨在超越学科界限,强调各学科领域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帮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素养,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倡导学生自主、协作、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和情感体验。
我校从20xx年9月开始在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开设《科学课》,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参与科学课教学实验的老师们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亲身体验到了课堂教学氛围的变化,感受到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高涨的学生热情。与此同时,老师们在备课与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和困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知识结构的变化带来的冲击
参加过新教材实验的教师普遍反映,科学课是最难教的课!科学课的最大特点是综合,因此,在知识结构上与原来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的学科体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科学课对各分科知识的整合也不是简单的分科综合,而是通过对内容的整合“让学生从整体上的认识自然,从基本科学观念上理解科学内容”(《科学课程标准》)。知识的整合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开放的知识结构,而且其学习能力也将得到发展,但是,把相关学科的“部分”内容重组于“整体”的学习主题之中,科学课本身就构建了超学科内容的知识结构,这就给原本分科授课的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任务,也对他们的教学观念带来极大冲击。我校科学课教师坚持每周集体备课,互相交流,业余还抽出大量的时间去自学相对陌生的非本专业学科知识,并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可还是觉得知识不够用。
二、思维方式的变化带来的不适应
原先的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涉及到的基本上是因果关系,思维方式主要是逻辑思维,学生学习的基本理论通常是公认的定律或定论,实验方式也基本上是验证性的实验。在科学课里,展现给学生的多是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和一个个千变万化的自然景象,有着许多不确定性的问题。在学习的方式上更强调对自然社会的观察,对科学过程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实践。因此,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更注重指导学生科学思考与猜想,敢于怀疑,主动观察与动手实践等等。例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试验方案——收集证据——验证假设——得出结论——评价交流”的学习方法。
目前任教的绝大部分初中科学课教师在自己的学习生涯中还没有经历过这样的学习体验,不容易认识到课程思维方式的这种改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难以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例如,教师在实验教学和探究教学前,经常会把学生在实验或者探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向学生交代清楚,而恰恰是这样“面面俱到”的教学行为扼杀了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
三、教学资源的缺乏带来的困难
科学课的教材目前还处于实验阶段,仓促而成的教材错漏难免。虽然课程标准只有一个,但是现行的华东师大版、上海版及浙江版等三套教材的侧重点、难易程度、综合程度差别较大,这直接影响一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课程标准的把握与落实。目前的科学课教学资源严重不足,主要体现在软件上,无论是图书资源(包括配套练习),还是多媒体资源都有待一线实验教师自己去开发。科学课教师的教学负担普遍过重,教材涉及到的各个学科的活动,也需要准备大量的实验材料,其备课量已经超过了中、英、数这些传统的“核心课程”,不少教师已感到力不从心。老师们都在尽力去挖掘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还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学生、家长对此也颇有微词,如果不尽早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影响教学质量,教师课改的积极性也会因此而受挫。
四、评价方式的不确定带来的压力
据调查,科学课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但由于目前我市对科学课如何评价还不确定,学生家长对这门课在升学考试中的“地位”不清楚,对这门课的态度也不明朗,这就给科学课教师带来较大的思想压力。在实际工作中,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也会直接影响教师对科学课程的改革行为。
据了解,在我国其他地方对科学课的评价方式也不确定,有的是“平时综合地学,考试分科去考”,有的是在中考中单独命题或在一张试卷中出一部分综合性试题,还有的地方则干脆将综合性科学课又划分到各科教师分科去教。听说有的学校由于在初一、初二时将科学视作“副科”对待,现在要参加中考了,于是很多学校不得不在晚上和周六、周日补课,“像对付中、英、数一样对待科学课中考!”
如果不改革考试评价方式,老师们就很难完全改变思维观念,放开手脚去探索去实践,因为谁也不敢因尝试改革使学生在升学考试中吃亏。
针对科学课教师遇到的以上困难和困惑,我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开设“科学实践活动”校本课程。纵观科学课的探索与实践,我认为,要使学生在科学课中有更多的动脑、动手和参与实践体验的机会,有必要在开设科学课的同时,研究开发 “科学实践活动课” 校本课程。我校开设了多门科学实践活动选修课,就很受学生欢迎。
第二,完善科学课师资培训机制。教育部门在培训教师时,既要关注教师教学观念改革、对课程标准的把握、对教学评价的探索和教学方法指导,也要重视对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训。师范院校里也应该开设科学专业解决中学科学课师资缺乏的问题。
第三,建立科学课教师的学习交流和资源共享平台。一线教师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积累起来的教学资源是非常宝贵的,建立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增加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机会,必将有效地减轻教师的压力与负担,更有利于科学课的顺利推进。建议每所学校建立一个科学学科网站(或网页),收集教师的优秀备课教案、课件、教学反思和教学论文,在学校范围内共享。市教育部门建立一个大型的全市性的综合性的科学学科网站,收集全市优秀的科学课课程资源,并且给科学课教师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空间(例如bbs),从而使全市教师在实践同进步,并由此推动深圳市的科学课教改实验走在全国的前列。
第四,认真总结南山区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定工作的经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市初中毕业生科学课的评价标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