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取消高考加分的省 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通用七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取消高考加分的省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篇一
导读:距离2017年高考还有一个多月时间。据了解,北京、山东、河南、新疆等省份将合并部分录取批次,其中,多地正式取消“三本”。具体内容请看如下信息,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考试网!
4月20日,安徽省招生考试院公布2017年安徽高招方案,根据安徽省印发的《2017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自2017年起,合并普通文理科本科二批、本科三批。文理科录取分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高职(专科)批,共5个批次。
当前,合并本科录取批次已是大势所趋。此前,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创造条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录取批次,2015年起在有条件的省份开展录取批次改革试点。
在改革录取批次上,许多省份均率先从合并本科第二和第三批次实施起。2017年高考,除了安徽,包括北京、河南、江苏、新疆等省份也将合并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
截至目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根据公开报道,除上述省份外,全国已有浙江、福建、四川、湖北、广东等十余省份取消“三本”。
在合并录取批次成趋势的大背景下,许多省份均率先取消“三本”。与此同时,一些省份则更进一步,对第一、第二招生批次进行合并。
其中,上海市从2016年高考起,合并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并按照学生的高考总分和院校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继上海之后,2017年高考,山东将合并录取本科第一、第二招生批次。
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2017年起,山东夏季高考合并本科一批、二批录取批次。于是,山东夏季高考录取工作分为5个批次:本科提前批、自主招生批、本科普通批、专科提前批、专科(高职)普通批。这也意味着,继上海之后,山东也将实行本科同一批次录取。
为何需要取消录取批次,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此前,之所以人为设立一、二、三批次的录取批次,其主要是为了方便录取工作,而随着高校数量增多,大批民办院校、独立学院成立并招生,今天的分批录取格局逐渐形成。
“但与此同时,本科一批院校录取分数线往往比二、三批次院校高,一本学校也比二、三本好,这种‘刻板印象’随之产生。”储朝晖说。
取消录取批次有何影响?有评论指出,对考生而言,解除了心理上一本、二本、三本的`界限和障碍,选择余地更宽了,更容易凭兴趣选专业;对高校而言,原来的一本、二本高校不再能“高枕无忧”,而有专业特色的院校则有望在招生大战中赢得主动。
也有观点认为,到2015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到202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50%,按照国际标准,中国高等教育将进入普及化时代。如果只关注“最顶端”的优质高等教育,则不利于高等教育的普及化。
对于完全取消录取批次,各方态度不一。
有部分人乐见其成。山东大学学生简冰洋就向记者表示,未来录取批次的取消有利于高校的竞争,在更加扁平化的结构里,高校会更加注重口碑打造和实力提升,一些无所作为的学校慢慢地便会消失。
湖南大学学生马丽娜也力挺,认为把学校划分等级,实际上,就是把人划分等级。如果因高考没考好,没上好学校,就把人分了等级,这种等级一直延续到工作及以后,是很可怕的。
但也有人担忧,福建一名高中家长林女士告诉记者,以后要是不再划分一、二、三本院校,学生间的素质水平该如何区分是个问题。
长期以来,“三本”院校作为“末流院校”的代名词,在考生、家长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加上不少企事业单位,将“民办院校”毕业生挡在招聘人员之外,无形中继续将公办、民办院校分个三六九等。如果后续工作和配套措施跟不上,取消“三本”则是有名无实。
总之,取消“三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改变人们对民办院校的认识,提高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引导高校回归办学实力的竞争……这些改革措施,一样也不能少,一样不能放松。
取消高考加分的省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篇二
在两会教育界别联组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目前高考还不能取消,“完全取消了谁占便宜?当官的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新京报》3月8日)
把高考改革认为是取消高考,这是近年来不少公众的认识。而对于取消高考,很多人担心这会制造新的不公,进而反对高考改革。有意思的是,教育部门也利用了公众对此的认识,迟迟不启动高考改革,并称是为了保障公平,即便推进“改革”,也要在保持现有高考制度基本框架之下进行。
这个道理并不难明白,可公众担心:如果考试取消了,农村、贫困生这仅剩的机会也没有了。不得不说,这是不愿意推进真正的高考改革者放出的烟雾弹。首先,真正的高考改革,不是取消统一考试,而是打破集中录取。简单说,应把目前的高考功能从选拔变为评价,学生照样参加高考,只是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功能发生改变——以前是用高考成绩填报志愿,接受学校录取,改革后是学生以高考成绩去申请大学,同时可申请若干所大学,学校独立录取,考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这就是“统一高考+自主招生”。在这种考试录取方式中,统一高考保障了基本的公平(考试部门可以划出基本的分数要求,每所学校会自主提出申请成绩门槛),而大学可结合统一高考成绩、学生中学学业成绩、大学面试考查进行综合录取。这既扩大了学生的选择权,也实现了学校自主招生,有利于促进多元评价体系的建设。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考试的方式、内容都可以进行调整,包括一年多次考。
其次,实行真正的高考改革,不但不会侵占穷人的机会,反而会扩大机会。其一,“统一高考+自主招生”将打破以前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将不再享有高考指标特权,全国各地平等竞争。
其二,“统一高考+自主招生”给予政府、学校校正招生公平更大的空间。政府可以要求全国大学招收的农村生比例不低于某个比例(比如30%),学校也可在评价指标中设置多元化指标,对来自不发达地区、贫困家庭的学生实行多元化评价。美国大学在招生中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校正公平的(我国在过去高考中,也用少数民族地区加分等方式来校正公平,但校正的作用有限,而且也由于分数是单一的录取指标,加分权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从而出现了加分腐败问题)。
其三,“统一高考+自主招生”完全改变了学校和学生的关系,在传统高考中,学生被学校选择,而在自主招生体系中,学校和学生双向选择,一名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大学录取通知书后再选择大学,这会迫使大学重视受教育者权益,由此启动学校的全面改革。很难想像,如果北京大学发出100张录取通知书,只有五六十人去报到,北大还会漠视受教育者的权益吗?而在当下,很多学校是靠制度保护,即使声誉不佳、质量下滑,也不影响国内招生——在与国外高校的竞争中,这些学校已处于劣势,但毕竟由于海外招生规模有限,单从招生数量上来说还构不成对这些学校的冲击。
过去10年中,我国也推行了自主招生改革,但自主招生还与集中录取制度嫁接在一起,学生的选择权没有任何增加。如此自主招生,就演变为学校抢生源的手段,学生的考试负担加重,家庭和社会的焦虑情绪也增加。
分析我国的高考改革,很少在录取制度上做改革,而都是在考试上做文章(包括自主招生,也是高考录取加分优惠),这样改革只是折腾,有关部门却从中“受益”:“改革”也没有好效果,还不如不改,而不改就意味着把原来的权力(考试评价权、招生计划审批权、投档权)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不是从教育的未来发展考虑,而只是从部门权力考虑。
高考改革变为了只有考试改革,根源在于打破集中录取需要放权——政府部门放权给高校自主招生,学校把选择权交给学生,而考试改革却不需要放权——还是把权力掌握在政府部门,甚至可增加行政部门的权力。这样高考不断在改,但却不触及实质问题,包括多年前的春考,说是给学生多一次机会,却把这界定为落榜生的考试,不冲击秋季高考;教育部前不久提出英语一年多次考,也是考试改革,但集中录取制度纹丝不动,要把这多次考的分数用于一次集中录取。
对于高考改革,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已经指明高考改革的方向——“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就应该告诉大家正确的高考改革理念,并按这一理念去推进改革。建立新的改革机制,推进教育行政部门放权,是改革的当务之急。
(/gaokao 本站高考频道)取消高考加分的省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篇三
教育部:取消体育特长生和省级优秀学生等5项加分项目
2018年全面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奥赛等高考加分项目
2018高考特殊类型考试招生作弊 取消当年高考报名和录取资格
多省份高考加分“瘦身” 高考加分项该不该彻底取消?
2018内蒙古高考取消5个加分项目
2018内蒙古高考:5个加分项目取消
2018福建高考加分政策有变化 取消部分加分项目
取消高考加分的省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篇四
八省区公布的新高考方案,将从2022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开始实行,2025年首次按新方案进行高考,采用“3+1+2”考试模式,其中3是语文、数学、外语为统考科目,1是考生必须从物理和历史两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考一门,2是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四个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两门,计入高考总成绩。各地方案还对中学综合素质评价纳入招生参考依据和职业院校进行分类考试招生等改革进行了细化规定。
四川省教育厅副厅长戴作安:“改革启动后,从根本上实现从过去“考什么、教什么”向“教什么、考什么”的转变。结合学校实际,合理安排三年学科课程,要开足开齐国家课程,建立特色校本课程,建成“多元化、可选择、有特色、高质量”的学校课程体系。”
从2014年至今,全国已有五批共29个省市自治区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这也意味着以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为主要方向的新高考体系基本形成。
根据各地实际,目前新高考有“3+3”和“3+1+2”两种选考模式,按照从起始年级开始的原则,各地新高考方案的启动都是从当年秋季入学高一年级开始实施,三年后进行第一次新高考模式的考试和录取。
取消高考加分的省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篇五
高考加分政策是高考中的特长生加分政策,主要为了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缺陷而制定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22高考加分项取消项目(最新),欢迎大家来阅读。
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在介绍中表示,2015年、2019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促进公平、规范管理、科学精准”的原则,先后开展了两轮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工作,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等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指导各地减少地方性加分项目,进一步降低加分分值。目前,已取消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逐步取消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
“3+1+2”模式
“3+1+2”模式包括国家统一高考语文(汉语)、数学、外语(含笔试和听力)3门科目,及考生自主选择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3门科目。其中,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6门科目,考生首先在历史、物理2门科目中自主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然后在化学、生物学、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自主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
据了解,统一高考科目试题由教育部命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试题由各省份自主命制。
此外,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每门满分150分,均按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
在实行新一轮高考改革之前,全国的高考模式只有一种:3+综合。这个综合包括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文科综合包括政史地三科,理科综合包括理化生组合,这种高考模式就是分成了文科和理科两大阵营。
对考生来说,要么选择文科,要么选择理科,没有中间状态。
很多人现在觉得还是这种高考模式好,二选一,清清楚楚,简简单单,容易操作,并且不会给学校教学带来更多的繁琐。
但是,这种高考模式也存在弊端,非东即西,非黑即白。说句实在话,人的大脑是复杂的神经系统,人的思维模式并不是简单粗暴地分成文科思维和理科思维两种。
有些学生可能整体喜欢理科中的化学和生物,但是不喜欢物理,在理科中物理是瘸腿科;同时她喜欢文科中的地理。如果在“3+综合”模式的高考中,这名学生只能少数服从多数,选择理科,但是瘸腿科的物理会让她飞不起来的。
如果这名学生出生在实行“3+3”新高考模式的省份,她就可以选择“化学+生物+地理”这个组合了。
也就是说,实行新高考“3+3”“3+1+2”的模式,就是为了打破文理科的壁垒,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更多一些。
取消高考加分的省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篇六
由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女子数学奥林匹克9日上午在广东实验中学高中部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208名高中女生将在历时两天的比赛中一决高下。
对于广东即将在2014年取消奥数高考加分这一政策,有主办方专家指出,目前广东的奥数热热在小学,而非高中,取消高考奥数加分,给奥数热降温的效果并不明显。
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内地的40支代表队和来自香港、澳门、台湾、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2支代表队参加。
据了解,比赛共进行两天,每天4个小时做4道题目,分代数、几何、组合、数论四大类型。所有题目都是在比赛前一天才由出题专家出好,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题目绝对保密,专家们会被隔离在酒店里,没有手机,没有网络,就连客房电话也被禁止使用, 比赛主试委员会主任、中国数学学会副理事长朱华伟教授介绍说。
女子数学奥赛当然得有女生特点,第一天的试卷是粉红色的,第二天的试卷是黄色的,比赛之余还进行健美操比赛。而省实则根据自身学校特点组织了多米诺骨牌创意比赛和环保嘉年华。
为何会单独组织女子数学奥赛?朱华伟介绍说,从1995年至2002年的7年时间里,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选拔的队员中,一直没有特别优秀的.女生,所以这项面向女生的数学奥赛便应运而生,该项比赛的前12名将直接进入国家数学奥林匹克集训队。2008年和2010年已有2名通过该项比赛选拔出来的女生在国际数学奥赛中获得金牌。
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时发现,多数选手从小学就开始学奥数,能够坚持学到高中的基本都是因为兴趣。山西代表队的一位带队老师告诉记者,这些选手学奥数一开始大多也是盲从,看到别人在学也跟着学,觉得自己适合学习的才坚持了下来,一些觉得不适合的就中途放弃了。其实孩子们学的时候没想太多,参赛只是为了丰富经历,没什么目的。
记者采访发现,每个省份的高考奥数加分政策各有不同,有的最高加20分,有的只有3分,有的则一分不加。记者采访的选手中,只有一位坦言自己是为高考加分而来的,今年是参加比赛获奖可获得保送的最后一年,想抓住这个机会。
而来自吉林的陈同学在被问到是否为了高考加分而来时,她吃惊地转头问身边的同学可以加分的吗?而她的同学也都表示不清楚。陈同学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奥数,当时看同学们都报名学习,自己也报了。牺牲了很多课余时间,升入高中后,课业忙一度想放弃。学了这么多年,参加比赛是为了检测学习成果。
很多选手都表示,学习奥数会占用大量的个人时间,但收获也不小。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文同学说,如果不是学了奥数,还可以学点钢琴之类,每次看到同学上台演出,自己都很向往。而来自山西代表队的王同学则认为,很多人觉得浪费时间,我觉得没什么,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对于提升数学成绩很有帮助,看一般的题觉得它们很简单。
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自2011年入学(2014年参加高考)的高中生开始,参加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获得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一定的高考加分,但不能获得保送资格;获得全国一等奖并被遴选为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队集训的学生,才能获得保送资格。
朱华伟认为高考加分政策的改革,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奥数的热情,但真正喜欢奥数的学生不会为此放弃。取消高考奥数加分,并没有真正打中奥数热的七寸。其实奥数热并不在高中,一个规模大一点的学校,一个年级有100人学都算多的。真正热的是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初中是不用考试的,奥数本来也没有选拔人才的功能。但是现在一些民办学校初中选拔人才,考书本上的知识没有区分度,本该用作健脑的奥数被异化成了选拔工具。
朱华伟指出,取消奥数高考加分,其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同时学习奥数的学生人数很可能会下降,就像乒乓球,在中国再多人打也不会有人质疑,这是一项可以健身的体育运动,而奥数应该算是脑力体操,可以提高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适当学习可以更好地应对高中、大学阶段的数学课程。
取消高考加分的省高考取消加分政策意义篇七
陕西省招办日前公布了《2014年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实施办法》。与往年不同的是,陕西今年高考将取消原来高中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等五类考生的加分照顾政策,改为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实施办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生,与其他考生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或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或“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或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一、二等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在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或国际环境科研项目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者;高级中等教育阶段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
一年一度的高考即将到来,此时有关高考的各种消息格外引人关注。据媒体报道,从今年起,全国正式执行高考加分项目调整方案,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不再有保送资格,奥赛、体育加分将不超过20分。与此同时,各地的高考加分政策也明显收紧,高考加分项目明显减少,所加分值有所下调。这一看似只是针对部分学生的政策调整,实际关乎所有学生的利益,也直接影响高考的公平公正,因此对于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我们理应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
高考加分“瘦身”,是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现实需要。应当看到,高考加分政策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信息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高考毕竟是一种公平程度相对较高的选拔性考试,如果中间夹杂过多人为操控环节,难免会对高考的公平公正造成一定冲击。事实上,一直以来各地对高考加分政策的调整从未间断,但大多还是小修小补,加分项目过多,所加分值过大,审核把关不严的状况并未从根本上得以解决,为获取加分的资格或身份而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现象时有发生,让执行多年的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从深化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切实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角度看,亟需对现行的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
高考加分“瘦身”,是引领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和中考改革的现实需要。义务教育招生制度改革、高中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和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改革系统,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需要整体推进。在这其中,高考改革无疑是一个核心环节,高考的改革取向对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和中考改革的传导效应非常明显。可以想象,随着高考中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不再有保送资格,奥赛、体育加分将不超过20分,这些政策的调整势必会对当前各地推进的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和中考改革产生直接影响,也会为义务教育招生和中考与奥赛脱钩,逐步减少招收特长生等项改革举措的实施提供支持。反之,如果高考对于奥赛、体育等加分政策不做调整,只是单一地在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和中考改革实施类似举措,效果则会大打折扣。从这个意义上看,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调整,也是引领义务教育招生改革和中考改革的.现实需要。
高考加分“瘦身”,是回归特殊才能培养初衷的现实需要。注重对学科和体育等方面特殊才能的培养,本身无可指责。而当前的主要问题在于,由于过分强化高考加分,而且所加分值过高,使得培养学科和体育等方面的特殊才能,逐渐演化为一种追逐高考加分的工具。很多学生并未真正从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出发,更多地只是看重高考加分这一功利目的,虽然学得千辛万苦、拼得死去活来,真正能够获得加分机会的可能也只是少数学生。应当说,如果学科和体育等方面特殊才能培养的目的过于功利,势必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从现实看,由于奥赛获奖不再是保送生的敲门砖,部分奥赛加分政策被取消,眼下不少中学生参加奥赛培训的热情已经有所降温。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兴趣特长的培养不可过于功利,更不应单纯地将其视作升学的“敲门砖”。调整高考加分政策,实质就是要让特殊才能的培养回归其初衷和本意,让学生不再为追求加分而“被特长”。
同时应当看到,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特别是对奥赛、体育类加分政策的调整,并不意味着对奥林匹克竞赛获奖学生和体育类特长生的轻视。在今后的高校招生录取中,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仍然需要给予关注,只是这种关注并不一定要通过高考加分的方式来体现。我们也有理由相信,随着招录制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原先这种由政府职能部门主导的高考加分政策,将会逐步被以学校为主导,并立足于学校特色发展需求而制定的招录条件和标准所代替。
调整高考加分政策,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工作,而且这种调整还会持续推进,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为高考加分政策调整赢得更多的外部支持。对于目前仍然保留的一些高考加分项目,加强审核把关至关重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公安、民族、体育、科协等部门加强对申报高考加分考生及其项目的联合审查,确保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