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幼儿园(六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幼儿园篇一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海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课时安排、说教学过程、说作业布置、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这九个方面向各位展示本节课教学。
1、文本的特点和地位:
《海燕》是高尔基的一首著名的散文诗,是俄罗斯文学的开山之作。本文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工人运动不断高涨,动摇着沙皇统治的根基。来自社会底层、深谙人民疾苦的高尔基,触摸到刚刚开始跳动的新时代的脉搏,以敏锐的艺术感悟力创造出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来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也是中学语文教材的必选篇目。据此,我以感悟“海燕”形象的精神内涵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兴趣,深入文章内容。
《海燕》安排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因为它的文体是散文诗,适宜于本单元教学要求:强调朗读,注重联想与想象,了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抒情性语言。自然这也是顺应新课程标准“阅读”部分的要求。
2、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维度,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及本文特点,我把本文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把握作品艺术形象及主题;学习本文使用的典型写作手法;培养朗读及鉴赏散文诗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分析认识海燕的艺术形象;品析用词的准确性;训练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海燕的战斗精神, 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1)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文中艺术形象的象征意义;学习本文典型的写作技巧。
(2)教学难点: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结合实际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
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文字浅显,但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手段,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表现欲望,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增强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认识。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所以拟采用如下方法完成教学任务。
1、加强诵读感知。对于初中生来说,要切实领悟本文主旨内涵,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用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强化学生感知文本。
2、设疑合作探究。通过精心设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把握艺术形象,并理解其精神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3、电化器材教学。根据教学需要,使用多媒体,将课堂涉及的重要问题与知识点制成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将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老师要教给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所以本课的教学就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具体的学法如下:
1、读书入境法。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入境,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培养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勾画圈点法:勾画出课文描写海燕生命之美的词语和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强化理解。
3、合作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掌握字词。课文阅读教学拟一课时完成。
(一)情境导入
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海燕搏击长空的视频,然后师生共同点评,引导学生在感受海燕雄壮美的同时,进入到《海燕》散文诗的学习,激发他们去寻找发现《海燕》的美。
(二)多样诵读
《海燕》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教学中要抓好朗读这一环节。
一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 师生共同探讨本文感情基调,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
二读:学生自读。要求学生按照前面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理出文中的艺术形象及描述的画面。然后讨论归纳文中塑造了哪几个艺术形象,描述了哪几幅画面并简要阐述分析。
三读:集体诵读。要求学生放声动情诵读,读出诗情、诗意、诗味,并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艺术形象的特征。
(三)揣摩品味
《海燕》是篇意蕴丰富的文章,必须深入研读。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结合教学目标,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以下两步:
第一步:自主学习: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文本,用勾画圈点法找出描写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并进行自主品析,进而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点,体会本文用词的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有的放矢,适时点拨。
如:准确的用词(“飞翔”、“飞舞”、“穿过”、“掠起”等)、恰当的修辞(比喻、拟人、反复等)、性格特点(勇猛矫健,英勇无畏,充满自信等),从而完成对语言的品析、对海燕性格的归纳。
此环节为重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进而领会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战斗精神,从而完成对海燕形象的分析、主题的挖掘、象征手法的理解等重难点的突破。
第二步:合作探究:
拟采用合作讨论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题,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再明确答案。
探究题如下:
1、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有何变化?这是什么描写?作用何在?
2、文章为什么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
3、文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对不同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请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联系课下注释中时代背景的介绍,想想它们各象征了什么?
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
(四)拓展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三个课堂练习:
练习一、想一想:引导学生由海燕形象联想到海燕精神及相关的人和事,进而让学生抛开时代背景,赋予“海燕”新时期新的象征意义。
练习二、说一说:请学生从语言风格、形象塑造、写作技法三方面用“《海燕》美在? ”说一句话。(提示:准确生动的用词、灵活多变的句式、圆熟精湛的技巧、搏击风浪、勇敢无畏、乐观自信……)
练习三、写一写: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片段,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方法技巧进行描写。(提示:可以抓住动物的姿态、动作等进行直接刻画,也可以从侧面进行描写。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写”的环节时间可灵活掌握,课堂时间不足,可让学生在在观看完影片后,课后作为小练笔写作。
(五)总结归纳
教师归纳指出,《海燕》虽然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海燕”这个艺术形象有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在新时期“海燕”仍能给我们生活带来有益的启示。因为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的考验。那么面临生活的“暴风雨”,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从勇敢的海燕身上找到答案。我们应该学习海燕精神,在生活中做一只搏击长空,英勇无畏的“海燕”。
1、课外阅读郑振铎的《海燕》,比较赏析两文在海燕形象的内涵、立意、写法方面的不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运用象征手法自选意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海燕 海鸥、海鸭、企鹅
( 正面描写) 对比 ( 侧面描写)
突出海燕英勇乐观之美
赞 扬 —— 讽 刺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力求让学生更多地接触文本,还学生大量的课堂活动时间,通过开展多样诵读、圈点批注、小组讨论、说话写作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体验、感悟权利交给学生。同时借助实践活动来带动教学流程的步步推进,并在读、说、写的层进训练中一一落实了教学目标,最终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幼儿园篇二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它是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黄河那不可阻挡的磅礴气势及羊皮筏子在奔腾咆哮的黄河上鼓浪前进的壮观场景,赞颂了黄河艄公机智勇敢、战胜艰难险阻的伟大精神。纵观全篇课文,条理清晰,结构严谨,层层渲染、中心突出,是培养学生感悟文字、积累语言,提高语言修养的佳篇。
因为学生没有真正感受过黄河那波浪滔天的气势,更无法目睹艄公那精湛的驾船技术,所以透过文本感悟“黄河主人”的机智勇敢及与大自然抗衡的不屈精神有一定的难度。针对以上学情,结合四年级教材的特点及新课程理念,我初步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通过对课文的品读,读懂课文内容。
2、以学定教,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评价能力。通过看录像,感受黄河的磅礴气势。
3、在朗读中感受黄河风浪的险恶和艄公的勇敢、沉着和智慧。进而体会人类征服自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本质力量。
则成为本文的重点。而帮助学生弄清课文各部分和中心句之间的有机联系则为教学难点。
我预设用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我打算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首先,出示古代描写黄河的诗句,引出交流的话题,进而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了解,初步感受黄河的特点。而后引导学生根据题目进行质疑、梳理,以几个关键的问题做为学生自读的主线,在检查自学情况对鼓励学生读懂生字。对重点字词如“艄、油、整”等翘舌音及“凭”等后鼻音进行正音。联系具体语境理解“浊浪排空”“如履平地”等词语的含义。并在交流评读中理清文章脉络。课后我为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找到文中能够表现艄公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词句,抄写下来,也可适当写写自己的感受,为下节课进一步品读课文打下基础。
下面我将重点谈谈第二课时的设计
这课时的教学我设想通过整体感知—自读自悟—读写结合等方式带领学生品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初步感受黄河那磅礴的气势。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对黄河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让学生脑海中的资料变成直观的画面,我将播放黄河万马奔腾滚滚东流的录像,届时教师相机配以解说词。让学生感受黄河的磅礴宏伟。这时顺势让学生浏览课文,看哪一段最能体现黄河这一恢弘的画面。学生借助第一自然段中的“浊浪排空”“胆战心惊”等词语将画面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下文艄公的出现作以铺垫。
二、自读自悟。体会黄河主人的勇敢、智慧、镇静、沉着。
(一)寻找中心句,确定突破点
为了让学生入情入境,我借助刚才的录象清想象这样一个画面:黄河以“排山倒海”之垫,冲天而来,让人看了“胆战心惊”,有人竟然能够驾驭它。那就是就是—艄公。由此,引发学生心中的疑问:艄公到底凭借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继而启发学生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并动笔画一画。学生通过默读,很快就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句:“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让这一中心句则成为突破、掌握难点的一条主线。
(二)以情感变化为切入点感受勇敢和智慧
围绕这一中心句,我首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而后让学生细细地品读2—4自然段,边读边把有感想的地方划出来,写写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各抒己见。在交流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的情感变化边读边想象,适时点拨“作者初观湍急黄河为之一惊,远望鼓浪的羊皮筏子为之更惊,细看到筏子上有人更为惊讶”的观察思路和认识思路,并鼓励学生用朗读来展现作者看到羊皮筏子由远及近时的心情是提心吊胆、惊讶、激动、兴奋、吃惊。例如,我抓住了“啊”、“哩”两个语气词、动词“贴”及“一、二、三、四、五、六”几个数量词进行多元解读,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进入角色,通过评读、赛读、范读等方式让学生明白才能怎样读出作者的惊奇、读出作者不可思议的感觉,使学生从侧面感受到艄公的勇敢和智慧。
(三)在对比中感受艄公高超的技艺
在学生交流第五自然段时,我将指导学生抓住“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与五位乘客一位艄公及两只装满的麻袋”进行对比,让学生继续采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感受到正是由于艄公高超的技艺,所以他才会这样胸有成竹、无所畏惧。
(四)抓住关键句,深入感受主人形象
在品读课文第六、七自然段时,我将以“皮筏上的乘客凭什么能风生?”为切入点,创造一个现场采访的情境:学生们此时就是那些乘坐皮筏的乘客,就是那专心致志的艄公,而我则以采访者的形式让学生设身处地体会游客们当时谈笑风生、从容不迫的样子,放心自在悠闲的心态,游客的第一次乘筏的勇气和胆量,感受到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及他那高超的驾筏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此时读文章的最后一段,赞美之情自然发自肺腑。
三、延伸拓展、升华主题
面对黄河“波涛汹涌、”“浊浪排空”的气势,领略黄河主人勇敢、镇定的风采。此时学生心中都有许多话想要倾诉,而此时的小练笔更能突出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一版块中,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多项选择的机会。
如:黄河我想对你说……
艄公我想对你说……
我想对自己说……
学生在对不同的角色的选择与对话中更好地诠释了自己对课文,对生活的理解。课后,我将给学生布置这样的几个多项选择的作业: 1、在人与外界的各种挑战中,除了课文中介绍的羊皮筏子上的艄公以外,你最敬佩哪一种人,请你收集一些介绍他们的有关资料,在了解的基础上仿照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写法赞一赞他。 2、搜集有关“勇敢、智慧”的名言背下来。
以上内容仅仅是我的初步设计,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一步的提高和修改。
板书设计:
艄公 沉着 镇静
黄河的主人 战胜困难
乘客 谈笑风生 从容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幼儿园篇三
课件演示(以下简写成p): 8×5 2×a a×2 c×1 3×5×t
师:算式中的乘号能省略吗?如果能,请写出省略后的算式。
生说答案,同时演示答案。
师:2×a=2a和a×2=2a,为什么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生:因为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所以两题的答案都一样。
1、p:乘法算式:4×4,6.5×6.5,8.7×8.7
师:观察这三题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两个因数都相同。
师:当两个因数相同时,我们可以写成平方数的形式,例如:4×4=42,读作4的平方,表示2个4相乘。4表示相同的因数是4,右上角的小“2”表示因数的个数有2个。(课件同时演示)
生:后两个乘法算式也可以改写成平方数。6.5×6.5==6.52,读作6.5的平方,表示2个6.5相乘。8.7×8.7==8.72,读作8.7的平方,表示2个8.7相乘。
2、p:a×a,s×s,y×y×4
师:这一组算式你会改写吗?
生:会,a×a==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s×s==s2, 读作s的平方,表示2个s相乘。y×y×4==4y2,读作4y的平方,表示2个y相乘再乘4。(课件同时演示)
师:你真棒!我们要记住:两个相同字母相乘要写成平方数的形式。
1、p:0.12 = 0.32 = 82 = 202=
师:这些平方数你会算出结果吗?
生:0.12=0.1×0.1=0.01 0.32 =0.3×0.3=0.09
82 =8×8=64 202= 20×20=400
师:你在做题的过程中觉得哪题最容易出错呢?
生:0.32 最容易算成0.9 和202最容易算成40,真的要细心啊!
2、p:把结果相同的两个式子连起来。
a2 2.5×2.5 x×x 62
x2 6×2 2.52 a×2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连线题吧,提醒一下你们,不是每个算式都有好朋友跟它相连的。
生: 2.5×2.5与2.52 相连,x×x 与x2 相连。
师:那为什么剩下的四个不相连呢?
生:因为a2 表示2个a相乘,而 a×2 是表示2个a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不连。同样的.,因为62 表示2个6相乘,而 6×2 是表示2个6相加,意义不同,所以也不连。
师:说得很对,同学们只要牢牢记住,平方数指的是两个相同的数相乘,这样就能掌握好平方数这个概念了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幼儿园篇四
一、说教材
1.地位、内容和作用
我的说课内容是岭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五单元《遥远的星空》,课型是综合·探索。本课以“人与自然科学”结合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前几节的“太阳、月亮、雪花”的探秘活动转向星空的探索学习,从关注故事、神话的无限遐想转向天宫的奇景探索。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知地球、银河系、宇宙的大概关系,感受数以亿计的星星、数以千计的星云和数以百计的星团的壮美,同时结合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和马蒂斯的《圣诞夜》,让学生感受大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星星的不同形态,自由地表达自己对星空的感受,抒发对生活美的追求,达到最终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像力的目的。
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所欣赏的星空与大师的画;
b.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星空和设计星星美化自己与生活。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阅读与欣赏,了解一些星空的科学知识,同时感受宇宙之美;
b.在观察与比较中,体验大师表现星空的不同情趣;
c.在参与创作、设计活动中,体验合作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乐趣。
(3)情感目标:产生探索星空的兴趣和向大师学习,热爱生活,大胆设计与表现。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设计与表现各种形状的星星、星座。
(2)难点: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大师的作品和运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表现美丽的星座。
二、说学情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做游戏,利用生动具体的感性活动诱发他们的学习探索愿望。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利用“看星空,感受宇宙的壮美--画星星,展示自然的优美--演童话,创造生活的甜美”三课时分步教学。力图从多维度、多角度满足学生观察与好奇的认知特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与审美的规律观察与表现星空,培养学生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表现星空以及大胆想像的创造能力。为此,本课将采取“比较观察法、探究体验法、尝试表现法”等教学方法。
2.学法
学生的活动方式有:探秘活动、绘画添加游戏、童话表演。
四、说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激发探秘欲望
持一彩色大信封,上面印有蓝猫的动画形象走进教室,让同学们猜一猜,谁给老师来信了?肯定有学生说蓝猫,(这封信跟你们有关呢,想不想听一听内容)老师以蓝猫的口气说出引言:(蓝猫是大多数儿童都认识的动画明星,从蓝猫来信作引,一开始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引向浩瀚的星空。)
欣赏《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画中的“宇宙探秘”部分。通过蓝猫的行程路线,让学生观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与色彩以及其它九大行星的大体轨道与色彩。通过动画演示,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宇宙的关系以及各种天体照片中那五光十色的色彩,顺便让学生看
一下北半球3月能看到的星图,这幅星图上以动物命名的星座非常多,如大熊座、天猫座、狮子座、巨蟹座、长蛇座等,学生比较感兴趣去记一下,为以后的创作埋下伏笔。让学生学习用科学的眼光看宇宙的壮美,对星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欣赏范画,感受大师笔下的星空。
投影凡·高的《星月夜》,请学生说一说:画上哪些是星星?还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色彩?你认为画家是用点还是用线或面表现星星的?
出示《圣诞夜》,这张画上的星星跟《星月夜》里的星星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画法的星星,为什么?
1.通过游戏学知识
在此环节中,我安排摘星星游戏。(老师提前张贴或板书在黑板上)具体操作如下: 老师扮演宇宙爷爷,身上披一块粘有奖励用的小星星的蓝布,学生举手后按组按顺序上来,用“宇宙真什么”或“银河真什么”开头,结尾“我来摘什么颜色或什么名字的星”说一句话。说过的内容不能重复,老师打上记号。说得好的同学,老师让他摘走一颗星星。
(星星的色彩:红、黄、蓝、绿、白、黑、橙、紫。为了不重复,可以在这些颜色前可加“粉”、“浅”或“深”字。星星的名字:太阳、月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牵牛星、织女星、启明星、北斗星、北极星、慧星、流星------)
挑选没有举手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老师说的星座的名字表演动作,表演好的也可以摘走一颗星星。
(星座的名字:大熊座、天鹅座、小狮座、巨蟹座、长蛇座、仙女座、飞马座、鲸鱼座、天鹰座)
2.创新设计:画星星,展示自然的优美
接力画星星,表现自己眼中的星空。
具体操作如下:全班按48人分成4个大组,分别命名为“太阳组”、“月亮组”、“星星组”、“地球组”,将课桌摆成4个大圆形。每一大组又分4个小组,每一小组发1张对开大白纸,3 人一张纸合作。以“美丽的星空”为题,四个大组分别用蜡笔、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作画。以《闪烁的小星》为背景音乐,每隔五分钟,音乐停10秒,同一大组的4个小组将画纸移动一组位置后接着画。
3. 完善提高
巡视并实时指导各小组,提出完善建议。
(三)评价赏析
选出最好的一幅作品。学生在作品边缘签上自己的名字,张贴在教室后面黑板报部位。以让全班同学都能享受成就感。并时时体会与比较不同工具所带来的不同的审美趣味。
(学生画星星被安排在游戏中,造型时的趣味性对掌握本课的重点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学生在移动与接力中,在摹仿与创造中,体会与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各种形状的星星,并尝试体验全班集体合作的乐趣)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幼儿园篇五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的内容是陕教版7年级下册第11课第一目:社会有序靠规则。
本册书以我与社会和我与国家的关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中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第三单元是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在纷繁复杂而又井然有序的社会中的作用,增强规则意识。第11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为落脚点。本节课是第11课的第一目,学生在第10课认识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后面的第二目和第三目要具体讲述法律规则以及依法治国。本节课要让学生感受社会有序运行需要各种规则,维护社会有序的规则有道德、纪律、章程、法律等,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遵守规则的观念,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过程与方法:通过组织游戏、设置情境、故事启迪、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
知识与技能:知道道德、纪律、法律等行为规范共同保证社会的有序进行。其中法律是最重要的行为规范。
社会是纷繁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要想井然有序就需要各种规则,没有规则就会带来混乱和各种伤害。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对学校的纪律、规章等比较熟悉,但对于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其他社会角色以及要遵守的道德、法律等规则往往是模糊的感受,认识不够深刻,所以,社会的有序运行靠规则维护也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组织游戏、设置情境、故事启迪、讨论交流
多媒体
依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按照知、性、行相统一的原则,我将本课教学分为四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走近规则,感受规则,透视规则,践行规则。
[走近规则]本节要讲的内容是社会有序靠规则,学生心中的第一个疑问就是什么是规则,规则有哪些?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环节是走近规则,向学生展示法律、道德、纪律、章程等规则,先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
[感受规则]这些规则在社会中起着怎样的作用呢?我设置了一个“身临其境”的环节,通过具体生动的情境、故事,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此环节以涛涛一天的生活经历为主线.
情境一:规则在路上
首先,早晨涛涛去上学,路上两个见闻,一起不遵守交通规则而引发的惨剧,一个是挤公交车引发的冲突(这是教材中提供的一个事例,我把枯燥的文字编成了这样一个小小短剧,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注意)。然后,让学生思考:涛涛上学路上的见闻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哪些规则?是什么力量让小伙子的脸红了,不好意思的到后面排队去了?此时的涛涛在想什么?此环节从社会生活的事例入手,让学生感受交通规则、公共场所规则以及道德规则对生活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自身的感悟促进其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情境二:规则在校园
涛涛到学校了,(课件)思考:学校生活为什么如此井然有序?维护学习秩序的规则有哪些?这一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纪律规则、法律规则的重要作用.
情境三:规则在市场
涛涛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个菜市场,这段奇遇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组织讨论,对情节加以想象,让学生从情节中感悟到维护市场秩序要靠规章、道德、法律等各种规则。
到此,涛涛一天的生活经历结束,通过他的所见所闻带动同学们的所感,让同学们感受到生活处处有规则,社会有序靠规则。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实际,形式亲切,保持了学生思维的连贯性,有利于学生的情感参与、思维参与,有助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透视规则]在现实生活中,规则往往是与某种利益相关的,有时,坚守规则就意味着牺牲某种利益。于是,就有了规则和利益的较量。下一环节,透视规则,揭示现实生活中因违反规则而引发的矛盾和冲突,我选择了不同的侧面:胡师傅其实是“糊师傅”的无烟锅,在产品质量上的违规直接影响的是百姓的生命健康;宣称“三天抹平大肚子”,郭德刚代言的藏秘排油,竟然是欺骗消费者的虚假广告,其行为损害的何止是个人形象?550万天价医药费暴露出来利益面前的违规管理、医德问题;违法违规惨绝人寰的山西黑砖窑事件,让国人心痛,也让世界震惊,道德底线、法律尊严、国际形象,警钟郑重敲响;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类肆意违规破坏环境,遭到的是自然规则的惩罚;比赛场上,“假球”“黑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公平竞赛”的规则被无情的践踏……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观这些现象, 评说其危害,想象其后果,在讨论交流中更深刻的认识到规则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起自觉遵守规则的热情.
[践行规则]分三个环节:
1、反思自我。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虽然认识到规则重要,但当看到别人不守规则时自己往往“随大流”的现象,开展“实说实话”活动。此环节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身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突出实效性。
2、遵守规则,我先行。为帮助同学们成为遵守规则的小公民,组织每位同学针对自身实际制定自己的循规蹈矩计划,或者为自己设计一条自勉格言。
3、唱响规则之歌。在本节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师生同唱包含了本课的知识的规则拍手歌,在欢快的节奏和规则的节拍中既完成了本课知识的总结,又实现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升华。此环节突出主体性、实践性,体现开放性,为学生参与、合作和师生互动搭建平台。
本课教学用活泼多样的连续的方式呈现了各种规则的情境,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相联系,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感悟、探究、实践,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幼儿园篇六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的加减法》。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同分母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分数的乘除法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的分析以及同学的认知经验,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同学经历探索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同学经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认识到将旧知识转成新知识的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同学现有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是重点是熟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同学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加减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
1、情境教学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二)学法
同时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思维不能依照单存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也给予了同学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交流、去总结。
下面我将详细地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要分为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我将要出示两道有关求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复习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接下来的新课环节做铺垫,唤醒同学的旧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桥梁。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我首先出示例: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同学列出算式(1/2+1/4)并提问同学今天的分数加法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引入今天的课题是学习异分母的加减法,我并且适时板书。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同学的求知欲望,我抓住契机,提问同学,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我该怎么求呢?我给同学充足的时间去分组探究,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去发现1/2+1/4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设计就让同学从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变为了具体的操作,不仅锻炼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也符合小同学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充当好同学的引导者,这时我着力让同学去观察发现1/2可以看作几分之几?让同学试着说出是2/4,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初步感知要先将1/2进行通分,只有当分数单位相同的时候才能进行相加。
2、接着教学完例1后,我利用同学对异分母的加法的探究经验,引入同学做“试一试”的5/6-1/3,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尝试让同学独立练习,并集体交流。由于同学的个性差异,可能有些同学的结果是3/6,1/2,这时利用教学契机,提问同学3/6和1/2哪个更简洁?在交流中指导同学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接着让同学完成剩下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结果。
3、最后,让同学去说说是怎么计算异分母的加减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同学理清最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培养了同学概括知识的能力。我在同学的总结中,最后加以给出准确的归纳,明确指出:“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候,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能写成最简分数的要写成最简分数。”
第三个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主要是让同学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4题,也是采取独立完成、集体校正的方法,对于同学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同学在练习环节达到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熟练过程。同时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练习中也涉及到了利用异分母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部分设计主要让了同学体会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任务结尾
这环节主要是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表现,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同学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为了培养同学正视自己对自己课堂评价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异分母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结果写成最简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