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故事说课稿(专业14篇)
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意境。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感谢大家的关注和阅读,希望这些总结范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一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节活动是一节大班语言领域的活动,《屈原的故事》是通过介绍发生在屈原身上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传说。这符合大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大班教学。通过仿编,可以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幼儿与同伴交流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活动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地位和作用的分析,我制定了如下的三维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故事内容,并能尝试用完整的语言复述故事。
2、能力目标:
在多媒体和分角色扮演等过程,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感受端午节过节的传统方式。
3、情感目标:
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热爱自己的'祖国。
(三)活动重难点。
重点在于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及相关习俗。
难点在于感受屈原的爱国之情。
二、说学情。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幼儿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来我对幼儿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大班幼儿对事物的理解能力逐渐增强,能通过手、口、动作、表情进行表现、表达与创造。因此我设计了角色扮演的游戏,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及时予以幼儿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的内容。
三、说活动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本活动我采用了分角色扮演游戏法和电教法等,综合语言、游戏等活动,来理解故事内容。
四、说活动准备。
具体形象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关于端午节的一些传统。根据这一特点,利用粽子道具和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以获得有关于事物归属关系的经验,为理解屈原的故事内容和端午节的由来做铺垫。
为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活动上来,我将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本次活动的导入:以提问的方式结合粽子等道具进行导入,通过提出端午节需要吃什么呀?等等的问题,帮助幼儿了解端午节的一些风俗,通过提出这些风俗从哪里来的?等问题激发幼儿想听故事的兴趣。
(一)初步感知。
多媒体展示《屈原的故事》的图一和图二,通过我的讲述,学生能够回答出两个问题:你知道屈原为什么投江吗?人们听到屈原投江的消息,做了什么事呢?在前两段故事讲完以后我会引导学生去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我会多说几种情况让幼儿猜猜看,如:人们都不理不睬,人们去打捞他等等,通过提问的方式不但能够启发学生去感知故事的内容还能让我了解学生对故事掌握情况。
接着通过多媒体播放《屈原的故事》图三和图四的情节,在学生看视频的过程中我会补充一些问题引发幼儿猜猜看,如屈原的尸体有没有被人们打捞上岸?端午节要不要包粽子、划龙舟,为什么呢?端午节还会在门口插艾草和菖蒲,你们知道为什么吗?等这些问题,多媒体能够帮助幼儿直观的感受故事的内容,讨论的过程幼儿能够理解端午节及相关风俗的由来。
(二)理解体验作品经验。
在幼儿完整的听完故事以后,我会对故事里的角色进行分类,让幼儿进行分角色扮演将故事里涉及到的事情再演出一次,在幼儿分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我会对幼儿提供一些帮助同时还会以重复或提问的方式强调端午节的风俗,这个过程的设计幼儿基本完成了故事的复述并且还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三)迁移经验。
在幼儿分角色游戏结束后,我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带着幼儿一起再次感受端午节的习俗和传说,帮助幼儿感受屈原的爱国精神同时对幼儿本身也起到了教育意义。
六、说活动延伸。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对幼儿价值观的培养,活动延伸不可缺少。因此,我采用家园合作的方法进行活动延伸,让幼儿回去和家长一起收集关于爱国主题的小故事,帮助幼儿把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继续延伸。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二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识、理解“喷火、零零星星、冶炼”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读悟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过程,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奉献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从中感受故事的神奇。
4、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并从中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们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展开想象,体会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类的奉献精神。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进入情景。
1、齐读课题,回顾上节课内容。
2、课件展示灾难。
二、质疑,铺垫情感基调。
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上来了,女娲为什么还要补天呢?其实课文中有一句话已经告诉我们了,找到这句话的就用笔划下来吧!
1、交流出示“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
2、比较句子:“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冒火”(引导学生比较“喷”和“冒”)。
3、师引述:多可怕啊!如果让如此猛烈的天火一直这么喷下去,会有什么后果?
三、整体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女娲补天的过程。
1、过渡:是啊,面临这即将发生的巨大灾难,女娲为了拯救深受苦难的人们,为了让他们再过上以前那样幸福美好的生活,她做了一个决定!(指名答)。
3、师生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三、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体会女娲找石的艰辛。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分别描写女娲寻找五彩石和冶炼五彩石补天的过程的段落。
3、师生交流。
1)“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指导读“几天几夜”)。
2)还缺少一种纯青石(指导读“找哇找哇”)。
3)师分层次引读“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从而进一步体会女娲找石的艰辛。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文中动词的准确,从词语中感受女娲的智慧。
1、引述:女娲历尽千辛万苦找齐了五彩石,她又是怎样炼石补天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圈出动词)。
2、指名说动词:找、挖、放、冶炼、炼、化、装、端、对准、泼、补(cai出示)。
3、联系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将这些动词连起来说说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同桌互说)。
4、指名复述女娲炼石补天的过程。
5、仔细读读这段话,边读边想,看看从这段话的哪些词中可以看出女娲补天是件不容易的事呢?(学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6、师生交流(“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7、师小结,指导朗读本段描写女娲补天的句子。
五、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体会故事的神奇。
1、师引读第五段:现在,人们常常看见天边五彩的云霞,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cai)。
2、为了拯救人类于水火,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好了,不仅那时补好啦,直到现在,我们仍旧拥有着一片完整无缺的天空,此时,你有什么想说的么?(指名说)。
3、情感升华:她做的这些不是为她自己,而是为了――我们人类,这就是一种奉献精神啊!(师板书:奉献)。
4、齐读第五自然段。
5、你们猜猜古人怎么就从这五彩的云霞想到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呢?(指名答)。
6、师小结:我们古代劳动人民多么神奇的想象力阿!
六、拓展。
1、课件出示古代神话中的英雄人物。
2、师总结。
3、齐读课题。
七、课后作业(课件出示)。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三
1.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教学目标:
(1)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
(1)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
(2)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
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
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
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七)课后拓展(1分钟)。
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四、板书设计。
生长姿态颜色外型。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五、说教法。
1、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树的美,创造大树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力。我采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了探究学习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为导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
六、说学法。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欣赏、联想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认识人与大树的关系。
(2)交流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成长。
(3)表演法:学生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大树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七、小结。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受时空制约的,美术课教学同样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本身对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四
上午好。我将从教材、目标、教法、设计四个方面来说说《渔夫的故事》。
《渔夫的故事》是人教版第八册第八单元最后一篇课文,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塑造了两个来自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典型形象——渔夫和魔鬼。通过渔夫机智地制服魔鬼的记述,形象地告诉我们:正义力量一定能战胜邪恶势力;对付魔鬼那样凶恶的敌人,不能抱有幻想,不能心慈手软,而要敢于斗争,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它。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
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
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通过朗读分析人物形象,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课堂上采用“分角色朗读”、“课堂质疑”、“课堂讨论”等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步,讲故事,导人新课。
通过娓娓动听的对故事的讲述,拉近师生距离,激发阅读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学会质疑。
通过朗读,理清故事思路,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三步,共同学习,赏析课文。
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赏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首先指导学生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
第四步,练习复述。
课后要求以渔夫的口吻讲述《渔夫的故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五
《渔夫的故事》选自古代阿拉伯著名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这是个充满智慧的故事,故事主要讲了一个贫穷的渔夫,到海边去捕鱼,意外地捞上了所罗门王封锁魔鬼的瓶子。他打开瓶子,狡猾凶恶的魔鬼钻了出来,想要杀死他。渔夫用自己的智慧战胜了魔鬼,使魔鬼重新被封锁在瓶子里。故事中魔鬼的强大和渔夫的弱小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但是故事却告诉人们: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
课文语言形象生动,特别是魔鬼的形象和魔鬼与渔夫的对话,非常引人入胜,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选编这篇课文,目的有三:一是使学生通过阅读,知道有智慧的人,是真正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二是进一步学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简要讲述故事。三是激发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从有关词句中体会魔鬼的凶恶、狡猾和渔夫的智慧,引导学生简要地讲述故事。
二、说目标。
《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选读一些中外名著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外的优秀文化,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培养赏析能力。《渔夫的故事》选自《一千零一夜》。《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它是一部著名的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丰富多彩的故事内容,充分显示了古代阿拉伯人民高度的智慧和丰富的想像力,它不仅是阿拉伯人民的宝贵文学遗产,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学瑰宝。高尔基称它为“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因此,了解《一千零一夜》,了解课文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的特点应是本文教学的认知目标。初步学会按民间故事的特点来赏析课文,有表情地朗读对话为本文教学的技能目标。感受“正能压邪”的道理,感受课文所歌颂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是本文教学的情感目标。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强、爱幻想、爱表演的心理特点,提出“渔夫会怎样简短地讲给妻子听?”“又会怎样跟渔夫们讲魔鬼的事?”等极具想像空间的问题,激发学生进行再想像,以达到本文教学的思维目标:开发、拓展学生的想像能力。课文十分成功地运用了对话、外貌和心理描写,来刻画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渔夫诚实善良、勇敢机智,是正义力量的代表;魔鬼凶残狡猾,卑鄙愚蠢,是邪恶势力的化身。故事通过渔夫这个形象,歌颂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通过魔鬼这个形象,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和愚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赏析渔夫和魔鬼的性格特征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三、说教法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因此,本文的总体教学思路为: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学会根据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来自己读悟课文的方法,以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可采用“分角色朗读”、“评价分析人物”、“创设情境,口语交际”等方法进行教学。简洁而有个性的对话描写是本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段,爱模仿、好表演是小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通过分角色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声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节奏的强弱,并辅以表情、动作、姿态,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初步达到感知人物形象的目的。四、说设计1、简介作品,导人新课。通过娓娓动听的对《一千零一夜》故事内容的讲述,营造神秘气氛,使学生的想像与作品的想像贴近,激发阅读兴趣。2、快速阅读课文,概述故事内容。
课文较长,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概括有难度,因此,我让学生抓住三个词语“渔夫、瓶子和魔鬼”来概括,以降低难度,达到简明概括的目的。3、根据“鲜明的人物性格”来分析渔夫和魔鬼两个形象。
首先指导学生同桌分角色有表情朗读对话,生动形象地再现人物性格,让学生从语言的音韵变化中分辨角色,整体上感知各自的性格特征。接着自读自悟,再全班讨论,具体分析人物特点,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概括出渔夫的“诚实善良,机智勇敢”,魔鬼的“凶残狡猾,卑鄙愚蠢”的鲜明的性格特点,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4、从概括形象入手,归结寓意。
设计问题“看了渔夫和魔鬼斗争的过程,你明白了什么?”让学生谈谈感受,自己归结出寓意,受到教育。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六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美术第三册第八课《大树的故事》。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对大树有着特殊的感情。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但是本课的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为此,我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根、树杆、树枝、树冠、树洞)。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2、难点是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悟畅想。
1、孩子们是最喜欢看动画片的,我就精心选择了一段动画片《大树伞》让同学们观看,激发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大树的故事》。
2、讲引观察巧画大树。
(1)大树对我们的学生们来说并不陌生,为了让他们进一步了解大树的外形特征。我在黑板上画出基本的大树一些外貌特点让学生们进行欣赏、分析。接着我提问大树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学生通过对大树的观察,了解大树是由树冠、树洞、树干、树枝、树根等结构组成。此环节是让学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
(2)根据学生爱做游戏的特点,我用做游戏的方式教学生们画大树。结合我们手掌张开后,犹如一棵树的外形特点,我在黑板上范画。描出手指的外轮廓,形成树枝的效果,再向下延伸至手臂形成树干,接着再添加树杈,树叶和树根,一棵完整的大树就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的方法简单有趣。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会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学画大树。
(3)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能力。并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然后又展示一些具有故事情节的大树图片,并让学生讲一讲,你觉得大树上会发生什么事情或者尝试创编小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
(4)为了培养学生的构图意识,我把两幅不同构图的作品放在一起,通过对比让学生了解到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来表现大树。
二体验表现创新。
这一环节重在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为学生运用知识技能表达思想和情感提供一个空间和平台。
1、课件展示学生作品欣赏。为学生提供借鉴,打消作画的畏难情绪。
2、提出作业要求:给同学讲一个大树的故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学生创作、表现,教师巡回指导。
作画过程中播放欢快、活泼的乐曲,为学生创造充满激情的作画氛围。
三展示评价交流。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快乐,我从作业的完成、作品的构图效果、语言的表达等方面,让学生自评、互评,同时给予指导。力求让每个学生在这节课中都有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反思拓展在创新。
展示一幅关于环保的宣传画,让学生们从宣传画中体会到我们大家要一起来爱护树木,爱护我们的环境,我们的家园。
以上是我就《大树的故事》这一课题展开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七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包含面广,可以从其中三个方面入手,这样就不会觉得内容空洞。引导学生对大树的图片展示、创作实践、自编故事进行丰富联想,从而使学生有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能力。本课内容可以非常自然地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达到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需课时一课时。
2 、教学目标:
(1) 美育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绿色生命的情感。
(2) 知识目标:鼓励学生大胆地、有个性的用自编故事、绘画方式等去表达对大树的情感。
(3)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儿童画创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3、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 在本课中,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是重点
(2) 在认知大树的基础上拓宽学生的视野,表现大树的同时培养学生画面构思的完整性,又是本课的难点。
4、 教具准备:课件、画纸、画笔等。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上课开始教师歌曲《好大一棵树》导入,引出课题,把学生带进树的故事,并且感受到树的重要性,让学生初步形成保护树的意识。
(二)教师引导、赏析图片。
我用课件展示绘画中的大树作品
(1) 欣赏绘画中的大树,让学生知道大树可以用不同的绘画方式去表现
(2) 欣赏教材中的作品,让学生了解不仅可以画整棵大树,还可以针对大树的某一部分进行创作绘画。
(三)讨论交流,启发思维。(2分钟)
我提出:“那你们喜欢大树吗?喜欢大树那些地方?一起说说,小朋友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喜欢树叶、树根、树枝、、、、、、为下面的绘画打基础。
(四)创作实践活动。(7分钟)
学生体验创作快感,其特点是让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创作时还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创作能力,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给学生创造一个快乐宽松的情境,让学生在创作中获得一定的创作灵感和快乐。
(五)课堂表演,自编故事。(7分钟)
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大树的故事,表现自己的所思所想。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此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六)播放学生作品(3分钟)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创造自信心,也让学生赏析到美术语言表现的多样性。
(七)课后拓展(1分钟)
有关大树的用途有很多。小朋友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发挥想象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大树。
大树的故事
生长姿态 颜色 外型
这样的板书设计直观明了既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又体现本课的教学内容,对本课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1、让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感受大树的美,创造大树的美,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表现力。我采用情境教学贯穿始终:
2、新的美术课程提出要特别注意对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的培养,教师应该在充分相信并尊重每位受教育者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帮助学生建立符合各自个性天赋的视觉思维方式和体验,这决定着学生有可能具有丰富而自由的创造力。因此,我引导学生运用了探究学习法: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一些简单的问题为导向,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解决创造过程中的问题。
“学”是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采用以下主要学法:
(1) 欣赏、联想法: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初步认识人与大树的关系
(2) 交流合作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让学生仔细思考讨论合作,然后随意交流、发言,这样的.学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民主、自由、开放的气氛中成长。
(3) 表演法:学生用语言或动作,表现大树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受时空制约的,美术课教学同样不应局限在40分钟之内。我们应该注意到,学生在课后生活实践中,在有意无意地积累着生活经验,而这些经验本身对其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巨大的作用。这就是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八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孩子在一棵参天大树下成长,在树下玩耍,躲风避雨。
有一天,孩子来到树下很沮丧,大树问他,怎么啦这么不高兴?孩子说,我要去上学了,可我没有钱,大树说,这好办呀,你把我的果实都摘了去卖就有钱上学了。孩子很高兴,说了声谢就摘了果实换钱上学去了。可是,每年只有在叫学费的时候,大树才能看见孩子欢天喜地的跑来,摘完果实高兴的走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长大了,有一天又来到了大树下,显的很忧伤很没精神,大树说,好久没见你来啦,又遇到什么不顺心的事了?孩子说,我要成家了,可是我没有钱盖房子。大树说,这好办呀,你把我的枝杈都折了去不就可以盖房子了嘛。孩子一听,高兴的蹦起来,道了声谢就折下了大树所有的枝杈,盖了一栋又大又漂亮的房子。
又过了很多年,有一天,孩子又来到了树下,靠在树旁,独自抽着烟,大树用残缺的枝杈搂着孩子,低声的问道,怎么了孩子?好像你遇到了不可逾越的问题,跟我说说吧,没准我能帮你想想办法。孩子长长地吸了口烟说,我要出去闯闯世界,可是我需要一艘大船,能抵抗大风浪的船,可是我没有一点办法。大树沉思了一会,打起精神对孩子说,你把我的树干砍了去吧,足够你做一艘大船的了。孩子一听变的没有那么忧郁了,在大树的一再坚持下,孩子砍下了树干......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在大树旁坐着一位老人,满脸夹杂着岁月风霜的痕迹,他靠着已没有树干的老树根,望着远方,这时,老树根醒了,看到孩子坐在身旁,特别的高兴说,啊呀,孩子,你好久没有来看我了,过的怎么样呀?老人看着老树根说,我年纪已经大了,也不想再继续漂泊了,我就是回来陪你的,我再也不走了,说完,老树根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九
课时安排:建议教学1课时。
1、学习各种不同的讲道理的方式、方法,了解不同的.文体特点。
2、学习把握不同文体中的主要内容,领悟文章深刻含义的方法。
本单元为哲理单元,或故事、或童话、或诗歌表达见解,阐明道理,是人读后受到启迪。
阅读链接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阐述道理的文体,寓言、打比方、哲理诗漫画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字里行间所蕴含的道理。
阅读链接是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扩展和补充。
通过众所周知的《守株待兔》的故事,了解寓言的特点。
用打比方讲故事。
以《泗水河畔师生游》以及两幅蕴含哲理的对联,引导学生体会打比方说理的委婉与奇妙。
对话框里的文字把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指导学生课外了解更多的揭示道理,蕴含深意的作品。
教材介绍的几种讲道理的方式不必面面俱到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一种方式,深入了解、研讨、学习,学生在搜集资料、创作、理解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掌握技巧,享受学习的快乐。以下几个方面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课题某一角度深入进行。
“寓言”一词出于《庄子》。寓有寄托的意思,所谓寓言,就是作者用故事的形式巧妙的表达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这些故事很简短,含有比喻和象征的意思,蕴含着人类的知识和智慧,是艺术化了的人身哲理。寓言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自己的生活经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和游说之士,大量吸收和借用这类民间故事,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一种手段,他们进而创作新的寓言故事,以便说理生动、通俗易懂。
韩非子是当时最杰出的寓言作家,先秦寓言故事,《韩非子》一书中不仅多而且精采。大家熟悉的有《滥竽充数》《自相矛盾》《郑人买履》等等。
关于寓言的特点,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所接触与了解,例如《陶罐与铁罐》《伊索寓言》等,本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搜集有关的故事,尤其是搜集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进一步感受寓言的特点。
有条件的班级可以让学生自己创作寓言故事,编辑成册或张贴出来大家交流、评议。
中国人说话爱打比方,用于文章叫比喻。比方打得好,可以生动形象、通晓明白,帮助人们理解问题,所以好的演讲者都会打比方。
打比方的第一个关键是要抓住共同点。换句话说,原问题和所打的比方必须具有相似点。
打比方的第二个关键是必须用简单的东西来比喻复杂的问题,而不是用复杂的东西来比喻简单的问题。水是实实在在的事物,而人的德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孔子以水相比,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君子”的德行修养。
水还用来可以比喻什么?生活中常见的哪些事物还可以用开打比方说明道理?开启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智慧,引发他们大胆想象是这项专题研讨的关键。
引导学生搜集整理哲理诗,并从中体会诗句的含义,加强积累,以便写作时能够恰当地运用。
以下诗句可供参考。
1、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在迷茫中坚定执着地前行,才会有希望的惊喜。
2、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世间万物总不能摆脱消亡,但是同时又会有新生命的诞生,表达一种欣慰的情感。
3、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表达一种历尽艰难险阻后取得成功的骄傲情感,告诉人们成功的韵味,从而激励世人。
4、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教人应当有奉献自己,服务他人而且默默无闻的精神。
5、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站的高看的远,每个事物都能发挥他的作用,即使饱受他人的压制摧残也要实现自己的价值。
6、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死而后已的一种爱恋。感动他人的往往还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所以好好去守护他人吧。
7、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由阴晴圆缺。
自然万物包括人都是分分合合,不必难过,可是你不是他,怎知别人的痛苦。表达无奈时的内心感受。
8、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人生就该豪迈洒脱,不谓权贵,做自己想做的事。
课时安排:本课建议教学2`3课时。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十
草地上有一棵大树,孤零零地站在这里,一个朋友也没有。
大树想:唉,我一定很难看,这里一个人都不跟我做朋友,他们都不喜欢我。就这样,大树悲哀地度过了漫长的严冬。
第二年春天,大树长出了绿色的嫩叶,可爱极了。一只蚂蚁走过,目不转睛地看这大树,兴冲冲地说:“大树先生,你真漂亮!我能到你身上找食吗?”大树第一次受到了别人的赞扬,自信心忽然增加了:“没问题!”
于是,蚂蚁爬上了树,找到了许多食物。不知过了多久,夏天来临了,大树开出了许多朵美丽的鲜花。
一只只过路的蝴蝶和蜜蜂都问大树:“你真美丽啊!我能到你身上采花蜜吗?”大树又感到一阵幸福的温暖,说道:“没问题!你尽管采吧。”接着,它们采到了很多花蜜,哼着小曲儿飞走了。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大树身上已硕果累累。一群人来到树旁,把果子打下来,津津有味地吃着。又过了几天,蚂蚁、蜜蜂、蝴蝶等小动物都不约而同地来到大树底下,感谢大树为他们所作的一切,就连人们也在称赞大树呢!大树听到大家的夸奖,终于开口了:“原来大家都那么喜欢我啊!只要大家喜欢,我一定会把你们需要的都给你们的!”大树变得自信多了,它非常快活,它相信自己一定会活得有用。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十一
大树高高的,绿绿的。
小猴子说:“大树是我的游乐场。”小猴子跳到大树上,尽情地玩耍。
小麻雀说:“大树是我的安乐窝。”小麻雀站在窝边,幸福地给小小麻雀们喂食。
小公鸡说:“大树是我的遮阳伞。”小公鸡迈着方步,头翘得高高的,悠闲得在大树下走来走去。
小花猫说:“大树是我的阳伞。”小花猫坐在大树底下,愉快地乘凉。
小松鼠说:“大树是我的果园。”小松鼠爬到大树上,高兴地采下一颗颗果实。
小朋友说:“大树是城市的环卫工人。”大树每天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在太阳公公的照射下,转化成新鲜的氧气。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十二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1单元《春天的故事》。
教材简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和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和基本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春天图片,感受春天美景,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表达交流的方式有哪些,最后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进行交流。
课时安排三课时,根据实际情况,我把这三课时合并为一课时,学生预习,提出问题,确定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和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
本课的三维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能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2)知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愿意与同学交流看法。
学习重难点:发现春季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
二、说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科学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学习环境下,在教师和学生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已意义建构而获得的,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作如下思考:直观教学,依据本课教学思路,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动口、动手、动眼、动脑,充分重视学生的直接经验,感受获得。情境教学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生活中关于春天有趣的现象,开始探究活动,营造科学探究的学习情境,倡导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拓展学习活动,在探究中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强调主动参与,小组合作,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参与或探究活动,促使学生自行获取信息,让学生自已找问题,课下继续运用观察分析,总结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三、说教学准备:
展现春天的图片、儿歌、音乐、散文、视频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春天是多姿多彩的,春天里的科学问题也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走进春天,欣赏春天的美丽,探索春天里的科学奥秘。
2、观察与思考。
课件出示春天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
春天在哪里?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
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春天下雨少,有时候会有沙尘暴?
3、表达与交流。
美丽的春天让我们的生活五彩缤纷,春天的故事我们知道很多。选择自己比较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准备与大家交流。
(1)提醒学生:交流时应注意的事项。
(2)学生分组交流春天的故事。
(3)学生用不通的表达方式进行展示交流。
4、课堂小结。
5、课堂检测。
本节课我知道了。
问题银行。
1、怎样给别人介绍一种景致或现象?
2、怎样给别人介绍或展示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研究过程和成果?
知识填空。
1、研究活动中表达与交流的重要形式是()等。
2、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写出调查研究的(),并总结出调查和研究的()。
3、写调查报告、研究报告要忠于()、表达要简明、清楚、通顺、完整。
4、表述自己的观点要(),倾听别人的意见(),对他人的劳动成果要(),同时还要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
五、说板书设计。
课题:春天的故事。
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介绍和展示一种景致或现象用:
介绍或展示针对一个科学问题或科学现象的研究过程和结果用: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十三
如果你是一个善于观察自然的旅游者,当你登上某些较高的山峰,或者来到劲风疾吹的海边,就会观察到那里树木的一个有趣现象:树木的形状怪怪的,不像正常树木那样从四周长出枝叶,组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锥形的树冠,而是树干的一边有正常的枝叶,而另一边则几乎没有,整株树木看上去就像一面飘扬的旗帜,因此在生态学上称为旗形树。
为什么旗形树形状会变得如此奇特?其实道理很简单,在一些具有固定风向的地区,如高山、海岸等,生长在那儿的一些树木由于经常遭受固定方向强风的吹袭,对着风的那一面树干的芽体受到强风吹袭而损坏,或者水分过度蒸发而导致死亡。因此,面对风向的树干部分就不容易长出枝条,而背风面的芽体则因受风的影响较小而存活较多,相对会长出多一点的枝条。
也有的树木,它的向风面虽然能长出枝条,但这些枝条因受风的压力影响而弯向背风的一侧,使植株变成了旗形。
旗形树不仅会出现两面枝条数量不一样,就连树干也常常出现畸形。如果把旗形树的树干切出一个横切面,观察它的年轮,就能发现向风一侧的年轮间距很窄,而背风的一侧很宽。
点评。
造成这种畸形是因为向风面受到的压力大,缺少树叶,营养不足;而背风面则相反。我们根据旗形树树冠的朝向,就可以知道这里的常见风是什么风向。你瞧,这些植物的生长都能让我们看到别的问题呢!所以每个事物之间都有着联系呢!
大树的故事说课稿篇十四
原本在阳台的窗前除了那个大得吓人的广告牌之外什么也没有,直到那一天,从窗台的下面延伸出了一抹鲜亮的绿色,改变了我家窗外的风景。
这是一棵大树,树干直挺,树皮光滑,鲜绿的叶片像水滴一般光滑,现在想来,也许是一棵桂花树,只是我从没有见过它开花。它很茂盛,很年轻,在它周围的一切都能感受到它散发出的蓬勃生气。与它相遇时我只有四岁,我与它一同走过了五个年头。
大树越来越高了,没几个月就挡住了半个广告牌。夏日,我穿着清凉的花裙,抱着毛绒绒的熊娃娃,趴在窗台上,对它絮絮叨叨着自己不着边际的想法。大树不耐烦地听着,因为它的脚被埋在土里出不来,走不掉,我想。大树每天所能听到的,只有附近洗车的声音,街道上汽车发动机的轰鸣,还有人们絮叨的声音。
后来,也许是因为我长大了,也许是因为我开始读童话了。我不是絮叨着天马行空,而是沉静的靠在窗台边,看着头顶上那片远离城堡的、只属于我的天空。我明白为什么大树要使劲往上长了。那天空,是一种水润的淡蓝,在圆顶的苍穹下,一丝丝蚕丝堆成的白云,正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走。看到这些,谁会不去想长出一双翅膀,融入那充满魔力的蓝天中呢?可是大树做不到,,它的脚被埋在土里呀!所以,它只能努力向上长,好向那梦幻的地方近一些,更近一些。
我没有看见大树融入奇幻的云端,我只是看见了大树倒下的那一刻。几年后,道路扩建。大树所站立的地方要变成人来人往的地方。恼人的电锯声的结束是大树倒地的巨响,大树倒下时,还带着蓬勃的生气,鲜绿的叶片中,仿佛带着一抹含着惊恐的微笑。我第一次如此伤心地落泪。我想到当年,我对大树絮絮叨叨时大树的“不耐烦”。原来它只是调整表情慢了些,还是很认真听我当年对它说的话的。
如果大树的灵魂升天了,那么我希望它把属于它的那片天空送给我,然后生活在里面,这样我就能像以前一样每天看见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