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范文(17篇)
没有计划的人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做事效率低下。制定计划时要考虑到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资源条件,量力而行。以下范文仅供参考,希望大家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运用。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一
临夏州图书馆成立于1992年,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平方米。图书馆自成立以来相继开设了行政办公室、采编室(辅导部)、典藏部、地方文献部、保安族东乡族文献部、共享工程阅览室、阅览部(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资料室、少儿阅览室)7个部门。
现有职工24人,男职工11人,女职工13人,中共正式党员8人;馆长1人,副馆长2人;副研究员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人;职员17人,工人7人。
我馆现有馆藏图书1.1万册,期刊合订本4000册,报纸合订本2000册,电脑16台,阅览坐席60个。
二、临夏州图书馆主要职责和职能。
3、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4、开展社会型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5、传递科学技术情报;。
6、开发智力资源,包括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人力资源;。
7、开发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三、单位性质: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馆长:宋天云。
四、部门职责。
1、行政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整理、协调、处理本馆行政事务工作;负责文秘、对外联络、公关工作;负责本馆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管理工作;负责本馆财务、统汁、考勤、考核工作;负责本馆的安全保卫、环境后勤保障工作。
办公室主任:王欣欣。
2、采编室(辅导部)主要职责:负责本馆图书文献的采集、加工工作;负责图书文献的分类、编目、著录及分流工作;负责新书的宣传推介工作;负责本馆目录组织及维护工作。负责本馆及本地区基层图书馆(室)及各学饺图书馆(室)的业务辅导工作;负责全馆学术研究、成果推广、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肯工作;负责本地区图书报刊发行员等级考核和培训工作;负责组织专业性、公益性讲座;负责“临夏州图书馆学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图书馆对外宣传工作。
采编部部长:王建华。
3、典藏部主要职责:负责本馆新书入库工作;负责本馆图书文献的收藏管理及图书的防潮、防火、防尘、防蛀的日常维护工作;负责跟馆馆藏图书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典藏部部长:王玉红。
4、地方文献部主要职责:负责地方文献和特种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工作;负责文献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负责地方文献和特种文献的研究、开发工作;负责古籍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工作;负责地方文献的查阅、咨询服务工作。抢救、挖掘、保存、传承和保护保安族东乡族文化遗产;负责保安族东乡族文献的研究开发工作;负责保安族东乡族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工作;负责保安族东乡族的读者服务工作和查阅、资源服务工作。
5、共享工程阅览室主要职责:负责信息情报的收集、筛选、整理及信息代查、专题服务和课题咨询服务工作;负责本馆数据库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服务本馆网站的制作、更新及维护工作;负责本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和维护工作;负责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工作;负责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开放工作。
技术部部长:常志军。
6、阅览室(期刊、报刊、资料、少儿)主要职责:负责报纸、期刊的采集、加工、整理工作;负责报纸、期刊的分类、编目工作;进行报刊宣传及辅导工作;负责报刊信息提存,编制报刊论文索引、报刊文摘等报刊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负责报刊资料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为读者提供报纸、期刊的阅览服务和咨询导读工作;负责期刊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资料室、少儿阅览室的正常开放工作。
5.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计划。
6.小班个人研修计划模板。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二
大学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研究会是唯一由我校首届研究生发起成立的一个校级综合性社团。协会宗旨:为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提供社会调研锻炼平台,为安庆地方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协会性质:实践性、公益性、学术性。本期我们将努力提升社团地位和形象,紧跟团委的步伐,着力打造核心社团文化,创新工作内容。
管理混乱,势必造成组织涣散。我们地方发展研究会坚持以制度管人。在“基础项”这方面,落实到人,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及时进行学习《安庆师范学院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安庆师范学院学生社团财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密切联系导师。积极配合校团委、学生社团管理中心的工作;除特殊情况外(必须请假)均按时参加相关会议;按时交纳社团活动等材料。我们经常向刘燕老师、唐雪莲老师、金忠良老师等汇报和请示工作。
在安庆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团委的直接监管和指导下,在社管中心和兄弟社团的热情支持下,在会长吴晓峰及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去争取立项,去实践,去奋斗。这样的社团才是好社团。
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和生机。所以,这学期我们要充分利用资源,凸显活动建设。另外,要及时用图片和文字及时记录我们自己开展的活动和参加的别的社团各种活动,这要成为我们地方发展研究会今后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性常规工作。加强和各兄弟社团的合作。把现有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
丰富会员生活,搞好博客建设。这是我们社团全体成员的精神家园,更是我们社团对外的宣传窗口!我们博客.这学期我们将响应校团委的号召,紧扣社团文化艺术节,提升自己的社团品牌核心文化,我们将尽力打造“立足地方,服务发展”的最新最好的理论性社团,编辑出版会刊(暂定)简报《和谐地方》。
冬去春来,万象更新。虽然我们地方研究会在工作中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或大或小的问题,但我们相信,有学校党委和团委的领导,有社管中心同志和兄弟社团的支持,有全体会员的积极努力,我们有信心,更有能力把我们的地方发展研究会,全面推向新的辉煌明天!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三
本学期,对于图书室来说,是*凡的一个学期,我踏踏实实地完成着学校的各项任务,使“图书室”发挥了应有的教育、服务功能;然而又是不*凡的一学期,我大胆地进行创新探索,不断追求更完美的境界,使“图书室”成为师生密切的朋友。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完善了借阅及赔偿制度,针对师生借阅的不同特点,制定不同的借阅方法,简化借阅手续。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培养班级图书管理员,壮大了服务队伍。其次利用优秀书刊资源,激发师生借阅兴趣,对各班图书管理员表现好的进行表扬鼓励并对他们大开绿灯,各班图书管理员可自由到图书室借阅自己喜欢的要看的书,用激励的方法、用优质的服务,用优秀的书刊来吸引学生到图书室。对教师,及时了解他们教研所需,及时为他们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为他们及时推荐读书体会和读后感。再次,创造优良的借阅环境。新书登记、分类、编目、科学排架,归还的图书及时上架,整理、修补,收藏、登记;室内卫生每日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做到窗明几净、室内整洁,师生走进来就感觉到身心愉悦,优良的借阅环境也是促使借阅工作更好的开展。通过多种途径,借阅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期师生借书总人次达1000多人,阅览总书籍达3500多册。
为了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图书室的图书情况,我加大了宣传的力度,不断地向老师和孩子推荐新书和一些名人的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把老师们吸引到图书室里来,壮大了宣传队伍,全体教师人人参与“图书室”图书宣传,班级图书管理员在班上每月宣传,通过竞赛、发动全体学生参与宣传活动,这样,一支强大的宣传队伍为图书宣传提供了有力保障;宣传内容更贴近师生,有新书介绍、介绍推荐优秀书刊,有老师们的教学资讯,教学理论、学习方法,了解“图书室”工作,了解师生借阅,谈谈读书心得;保证宣传时间,不定期地推出信息专栏;完善了宣传制度,每次宣传工作后及时作好记录,包括时间,宣传内容、形式及责任人等。
全期共组织3次读书活动在全校各年级中开展幸福读写活动:开学初召集各年级、班级图书管理员进行学习培训,讲解图书室的基础知识讲座,如何走进学校图书室,学习有关图书室的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好小小图书管理员,本学期学生参加读书活动共210多篇,获奖人数达20多人,活动前有安排,活动中有组织,活动有记录,使读书活动的开展走上规范化道路。
我执着,在*凡岗位上干着*凡的工作,我骄傲,在*凡的工作中做出了不*凡的成绩。今后,我要继续努力。积极配合学校做好资料查询工作,为学校的素质教育提供优质良好服务。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四
地方文献是文献的一种类型,从广义上说,是指一切与地方有关的文献,主要包括史志、地方出版物和地方人士著述三方面的内容从狭义上讲,是指内容上与地方有关的一切文献。
1.平顶山市地方文献形成的历史及现实条件。
平顶山市地处中原腹地,管辖四个区:卫东区、新华区、湛河区和石龙区:二个县级市:汝州市、舞钢市:四个县:叶县、鲁山县、郏县和宝丰县。
平顶山有若悠久的历史文化,约在80前,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境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里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都是很好的见证。这里尚存极具历史意义的楚长城遗址,在中国长城史上亦占有一席之地。此外,还有汉代冶金遗址和闻名遐迩的风穴寺、香山寺等文物古迹。这些文物犹如镶嵌在中原大地上的璀璨明珠,都向世人展示着灿烂的古代文明。
历史上,平顶山境内出现过许多彪炳青史的人物。春秋叶公沈诸梁,曾任楚国令尹兼司马:战国鲁阳人墨翟,创立墨家学说;东汉时期,辅佐刘秀统一天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有七人出生在平顶山一带;南宋时的抗金名将牛皋、清代著《歧路灯》的李绿园、清末民初的农民起义领袖自朗、倍受孙中山赞誉的民国名将樊钟秀等,都在平顶山的历史上留下闪光的足迹。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党领导的人民武裟在这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留下了无数佳话。解放后,平顶山更有一批文学家、诗人、教育家、科技工作者,以其热情的笔触和辛勤的劳动,写出了小说、诗歌、散文、科学专著,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著述。
悠久的历史,众多的人物产生大量的地方文献,构成了平顶山市地方文献收藏的厚重的物质基础。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五
2.1具有强烈的地方性特色。平顶山市地方文献反映的是有关平项山这个地域范围内的一切事件、人物和信息,包括历史的和现在的,如《平项山年鉴》、《平顶山市志》、《河南省平项山市第二次全国工业普查资料汇编》、《平顶山历史人物志》。
2.2较强的历史资料性。通常以政府部门的文件资料、党政及其领导人的著作、报刊及一般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等形式表现出来。这类地方文献,如《中国共产党平顶山市新华区党史大事记》、《鲁山文史资料》、《平顶山晚报》、《平顶山日报》、《平顶山文史资料》等,具有内容可靠、针对性强、部分具有一定保密性、印数少且一般不重印、再版的特点。
2.3题材多样化。有关经济的文献,如《平顶山农业》、《平顶山轨枕厂志》、《平顶山市啤酒厂志》;有关信息传播的文献,如《郏县广播电视志》;有关地方志的文献,如《叶县志》、《平顶山市志》;有关地理旅游的文献,如《平顶山景区生态旅游览胜》、《平顶山市卫东区城郊生态旅游览胜》..
2.4文献载体的广泛性。以地域知识为内容的地方文献除包括传统的印刷型之外,其记录知识的符号(文字、图像、声音等)、记录手段(书写、印刷、录制等)及其相应的物质载体(们‘木、纸张、微缩品、音像制品、机读件、多媒体等)决定了地方文献的形式多样性。如网络版《甲顶山日报》、画册(《托起辉煌――纪念平顶山建市四十周年(1957―997)》)、各种手册(《煤矿安全手册》平顶山矿务局安全监察局编)、手刻稿(《报刊管理》张素琴编)等。
3.目前平项山市地方文献工作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对平顶山市图书馆、平顶山学院图书馆、平顶山工学院图书馆及一些县(市)图书馆的调查,发现平项山市地方文献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3.1认识不到位,缺乏地方文献搜集的长远规划和目标。有些图书馆,特别是县(市)图书馆还认识不到地方文献的真正意义和价值,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地方文献搜集和利用的长远规划和目标,在收集和开发利用上很大程度带有盲目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甚至当成“副业”,认为可有可无。造成平顶山地方文献收集的缺口较大,很难形成鲜明的馆藏特色和科学的藏书体系,也就很难使地方文献资源本身具有的巨大潜能释放出来。
3.2机构不健全。除了开展地方文献工作较好的平顶山市图书馆外,大部分图书馆末设置专门机构,没有地方文献专架。地方文献的收集较一般的图书采购复杂,困难较多。因为地方文献相当一部分为非正式出版物和内部资料,而且大多数分散在各单位和个人手中,有些甚至流散到外地,文献来源不好掌握。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更是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技术和时间,是一项业务性较强的工作,没有健全的机构是难以做好这项工作的。
3.3经费短缺。大部分图书馆没有购置地方文献的专项经费,地方文献因受出版发行量的限制,尤其是一些非正式出版物,内部资料及个人手中收藏的资料,价格昂贵,虽然内容不错,图书馆也确实需要,但由于经费问题也只能望洋兴叹。所以划拨专项经费,保证平顶山市地方文献完整系统地征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3.4未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呈缴本制度是为保障文献的收藏和流传,由政府下发文件,明文规定各科研机构、机关、学校、新闻出版部门等有关单位及个人,义务向图书馆送缴一份编写和出版的一切书刊资料,使图书馆成为一个收藏地方文献的职能单位。呈缴本制度是国家采取的一种文献保障措施,是我国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我国广东省很重视地方文献的征集工作,先后五次行文规定呈缴本制度,对广东省地方文献的收藏起到了保障作用。但目前,平顶山市还没有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处于无助的状态。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六
藏书楼历来被称为知识和理想的^v^“第二教室”,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学识的增进大有好处,也有利于他们各项素质的均衡发展和全面提高。因此,我校藏书楼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同时,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指导好学生利用藏书楼中的知识来充实自己。
图书管理员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藏书楼的工作规律,加强藏书楼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管理、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采集各类文献信息,为师生提供书刊资料、信息;利用书刊资料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文化科学知识等方面的教育;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开展文献检索与利用知识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
1、安排好各年级学生借还书的时间,尽量保证每班每周不少于1次借书时间。为了保证学生借书时间、质量,每天上午对当天轮到教室的还书及时归类入库,对未能按时归还的书与教室领导及时联系。下午学生借书后及时对书架进行整理。每周对学生的借书情况及时公布。
2、每学期必须保证新书及时入室、上架,并及时发布新书信息。做好书刊的入库、出借登记工作。
3、做好图书总括帐、分类帐及注销帐,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随时做好破损书刊的修补工作。
4、与教室领导老师联系,做好学生的借阅工作,提高学生的借书质量。低年级重点是拼音读物的集体阅览;中高年级名著的推荐阅览,提高学生对书的品位,配合语文学科教师上好“读书课”。
5、学校开放式书廊分年段由学生自主管理,每学年结合学校读书节活动,由学生自愿捐书补充,倡导学生文明阅读、规范阅读。
6、根据学校实际开展读书活动,创设优良的阅读氛围。
7、教师图书全天开放,为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工具书一律不得出借。
8、教室图书角每学期每班借书50册以上,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10本。
9、图书室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和各种征文比赛。
10、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为师生提供所需材料。
11、学生进图书室每周不少于一次。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七
学校图书馆的功能是服务于全校师生,不仅让学生在这里通过广泛的阅读课外书籍获取丰富的知识,也可使教师通过借阅后提高他们的理论水*。为了更好的发挥我校图书室、阅览室的服务功能,使图书室、阅览室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帮手,新学期开始之际,本人在总结了上学期的工作经验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学期图书室工作计划如下:
我校因为地处农村,班额学额少,学生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很单一,所以他们很喜欢到图书室借书看。今年,学校图书室将继续在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支持与配合下,认真贯彻国家教委《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积极主动地开展各项图书管理工作,以充分发挥图书室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推进作用。
1、抓好藏书建设。
2、积极服务于教学工作和广大师生。教学实践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我室将通过各种途径为学校的各科教研课题服务,让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开放学生阅览室,开展读书活动,提高图书的流通率。
3、提高管理水*。积极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开展班级图书管理员培训讲座,培养学生自主服务能力。
4、制定相应的借阅制度、阅览制度和赔偿制度。学生借的图书应及时归还,丢失的图书要按丢失图书的价钱的^v^五倍进行赔偿,损坏的图书要及时修补好。同时要求学生在阅览室读书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阅后要及时将图书放回原位,将桌椅排放整齐,保持阅览室的干净、整齐。
1.对新书进行登记、上架,以便尽快方便师生借阅。
2.在每班选一位认真负责的同学做图书管理员,并及时对学生管理员进行上岗培训。
3.本校图书室开放时间:每周周一、周二和周三分别对一年、二年和三年及学生开放。集体阅览的时间也是相应的七八节,要求班级图书管理员认真填好集体阅览记录。
4.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5册。要求本班图书管理员配合老师积极做好借阅记录。
5、图书室本学期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和各种征文比赛。
6、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为教师学生提供所需材料。
9、进一步做好各类工作,准备好相应材料,以便迎接上级部门对学校图书馆的验收。
10、学期期末时及时做好学校师生借阅图书的回收工作。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八
4.1提高认识,确定平顶山地方文献建设的长远规划和重点藏书体系,形成鲜明的藏书特色。首先要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地方文献的认识,其次要向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宣传地方文献工作的重大意义,使全社会真正认识到地方文献是平项山市的宝贵财富。加强地方文献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千秋的工作,它不仅可以为平顶山市“两个文明”建设服务,为促进地区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事业的发展和提高人的素质服务,而且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根据平顶山的特点和发展需要制订地方文献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各馆地方文献的收藏范围和重点,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地方文献,坚持长期积累,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实力雄厚、效益显著、适合各类读者需要的藏书体系。
4.2争取政府支持。
4.2.1保证地方文献专项经费。地方文献征集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工作,必须要有经费作保障。目前平顶山市有关地方文献征集的法制还不健全,人们的法律意识还比较薄弱,加上地方文献来源的复杂性,尚需要一定的经费保证地方文献工作的征集。这就需要图书馆做大量的.工作,争取政府领导的认同、重视和支持。
4.2.2争取用政府行为建立地方文献呈缴本制度。地方出版物是地方文献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来源,为了系统收集和完整保护平顶山市地方文献,各级各类图书馆必须争取有关政府部门下发文件,建立地方文献样本缴送制度,使地方文献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4.2.3地方文献资源的收集工作是一种社会行为,需要个人的合作和大家的配合,靠图书馆一家是难解决的,只有取得政府的支持,由市县政府发征集函,向全区域内的重点对象进行征集才能收齐收全。
4.3健全机构,加强管理。地方文献的管理,各馆的做法不同,大致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分散管理的方式,也就是说把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分别置于图书馆的各个部门:采编、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由这些部门根据各自特点分别进行管理,如平项山学院图书馆。另一种方式是集中管理的方式,即成立地方文献部,把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一系列工作都集中归属到地方文献部,如平顶山市图书馆。这两种管理方式各有利弊。笔者认为,第一种管理方式,由于地方文献分散在各个部门,从收藏上来说不够全面、系统,形不成规模和特色:从管理上来说比较分散,不成体系;从利用上来说不便于工作人员和读者从总体上把握、了解和熟悉馆藏地方文献,因而得不到充分利用,发挥不了地方文献为地方政治经济服务的独特功能,容易使地方文献工作陷于无序状态。因此,有条件的图书馆,还是成立地方文献部为好,将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保存和利用集中在一个部门,以保证地方文献的统筹规划和系统管理以及读者对这些珍贵资料的利用。无条件的图书馆,也要考地方文献的相对集中,即保持现有文献体系和管理部门不变,将地方文献筛选出来编制专门目录予以揭示,使地方文献工作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平顶山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平顶山市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1。
3.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2002.9。
(高光辉平顶山学院图书馆)。
〔出处〕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第3期。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九
全面系统地收藏地方文献,应当成为省级公共图书馆的一项重要任务。但地方文献的范围和内容概念,各馆又有其不同的理解,因而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处理又有侧重和不同作法。
现以甘肃省图书馆的地方文献工作为例,关于地方文献的范畴,试作分析探讨。
“地方范围”概念,以现今的行政区划为依据并结合历史发展沿革,历代行政区划变更和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来确定。甘肃省图书馆的西北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地方范围”就依此而确立。所以它的“地方范围”以现今的陕、甘、宁、青、新五省区的地方范围为主,并结合了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变更和传统作法,如额济纳旗和阿拉善左旗,历史上属甘肃管辖,1928年划归为宁夏,但仍属西北行政区划范围之内,近三十年中,此二蒙旗的归属问题几经变动,现虽属内蒙古自治区管辖,但根据历史上区划的归属,以及甘肃省图书馆的传统作法,凡属此二旗的有关文献资料,都作为西北地方文献处理。查现今西北区域概念,系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所辖之地。但西北区域概念的产生,始于张骞通西域之后。《史记・大宛传》称:“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当时的西北区域指今新疆及葱岭迤西之地,这一概念一直延续到唐代,盖因汉唐的政治经济中心在长安,今陕甘为其直接统辖区,殆至南宋偏安,始称西夏及金人统治地区为西北,从此西北区域概念发生了变化。后因历史的发展,行政区划的变更,遂以现今陕、甘、宁、青、新五省区所辖之地成为西北地区的区域概念。况此五省区之地,从我国历史发展沿革中,早已成为一个军政管辖下的整体,汉代的凉州刺史部就辖有今日的甘宁青之地;唐代的陇西道所辖范围,包括今甘宁青新之地乃至更广;元代陕甘行中书省,几辖有今西北的全部地区;明代陕西行都司管理今陕甘宁青之全境,清康熙五年(1666年)析置甘肃,军政大事由陕甘总督节制。1928年在甘肃宁夏、西宁二府基础上,又析置宁夏、青海二省,军政大事仍由西北行辕,第八战区和以后的西北军政长官公署辖治。解放后,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都在西北军政委员会领导之下,开展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并取得了伟大胜利,所以从历史角度来看,现今的西北早已成为一个整体。若从地理交通因素考虑,兰州位于西北五省区的中心,为通往西北各省区及西藏的必经要道,又为西北铁路交通枢纽。著称世界的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人民用血汗浇铸而成的友谊之路,自古以来对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做出过重大贡献。其东段和中段,包括了今日西北五省区之地。今后随着西北地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然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至于西北的民族问题,自古即以复杂著称。秦汉以来,匈奴族统治西北地区,且与秦汉王朝之争夺几百年之久。东汉时氐羌民族侵关犯边,西北地区几无宁日。南北朝时,鲜卑、匈奴、氐、羌等民族,在今西北地区曾建立过所谓“三秦五凉”等少数民族政权。唐初,突厥、回纥雄据西北;中唐以后,吐蕃兴起,其最盛时,占有今日西北的绝大地区。北宋时党项族建立西夏政权长达二百年之久。明王朝代元而起,蒙古族退居漠北,对明朝西北边境侵扰达二百余年。明末,蒙古族侵入青海,藏族深受其害。嗣后顾实汗率众进入青海,分左右二盟,以其子十人领之。及至近世,又有藏回等民族的形成与兴盛。故西北民族问题,其间既有民族战争与迁徙,又有民族同化与融合,所以西北民族问题的研究,在整个西北地区有其共同之处,而各省之间又有其不同之点。因此,从西北地区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文化的递嬗,已形成了西北的固有特点。
历史沿革、地理条件以及现今的行政区划等因素,成为甘肃省图书馆西北地方文献“地方范围”概念的形成依据。
二、地方文献的“地方范围”概念确定之后,才能确定地方文献资料的内容的范围。
(关于文献资料的内容涵义,参见1986年《文献》第三期《从图书馆工作角度谈文献》一文)。各馆在这方面的做法颇不一致,但各有其特点。地方人士著作作为地方文献收藏,则可考见某一地区的学术史和文化史。收藏地方出版物,对研究某一地区的科技史和出版史多所稗益。地方文献的收藏内容范围,无论有何不同,而完整系统则是地方文献工作中的基本要求。甘肃省图书馆的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不囿于地方人士著作和地方出版物,而是以文献资料的内容是否有地方特色为依据,如《潜夫论》和《甲乙经》二书,作者都是今甘肃平凉地区人,前者是东汉时的著名哲学著作,后者是晋代著名之医学经典。此二书虽在我国哲学史和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它却无地方特色,故不作地方文献收藏。甘肃省馆地方文献资料的收藏,则以其文献资料是否带有地方特点为原则,而不以地方人士著作或地方出版物为依据。
地方文献和其它藏书一样,有其类型、文种和学科之不同,各馆对地方文献资料内容的理解和作法也不尽一致。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省级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基本内容归纳起来包括:
1.地方志。
地方志是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内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等各方面的综合记载,是研究一个地区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必不可少的资料,大都保持了时间的延续性,是一个地方几十年或几百年间各方面真实历史的反映,所以它是构成地方文献的主要部分。
2.本省地区的研究资料、调查报告、游记笔记及其它专门著述。
《日下旧闻》和《日下旧闻考》是研究北京文物古迹、园林建筑等方面最详实的北京地方文献;《西域水道记》则是新疆水道、湖泊调查的详细记载。这些资料地方特点突出,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本省范围内出版的期刊、报纸。
通过期刊可以掌握本地区学术研究动向、研究水平以及研究成果;报纸每天则有大量的关于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信息资料和建设成就的新闻报道。所以本地区出版的期刊、报纸是构成地方文献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
4.地方档案和家谱、族谱以及名人传记材料。
地方档案是地方历史事件的真实记录,是研究地方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如巴县档案,是研究川东地区政治经济极为宝贵的资料,尤其是关于石达开的有关档案,对太平天国史的研究,尤为可贵。最近在湖南岳阳发现的六卷本《圣裔宗谱》,全面系统地记载了孔子生平家世及历代君王对孔子的评价。这是研究孔子家世及世裔分支的详实资料,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5.有关本省地区的地图、图片、照片等。以上仅就地方文献的不同形式和内容而言,这些文献的地方性强,特点突出,并为人们所熟知。但有些文献资料的地方特点并不明显突出,所以在处理时应有所鉴别,审慎对等。
三、有关特殊资料的鉴别和处理,需要审慎解决。
1.文学作品的.处理。
好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现象,它可与历史资料互为补充,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暴风骤雨》运用文艺手法描绘了1947一1948年东北地区土地改革、肃匪反霸的真实情况。《保卫延安》描绘了1947年延安保卫战的全过程,这些作品都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地方色彩,反映了该时期的历史真实面貌,可作为地方文献处理。本地区的民族史诗,如《格萨尔》、《江格尔》等,以及本地区的民歌,或以本地区范围内特定的人和事所写的报告文学、特写等,如钱钢的《唐山大地震》等,均可作地方文献处理。但文学作品的鉴别要慎重,处理要妥当,尺度不宜过宽,更不能滥收。
2.地方戏的处理。
地方戏的发生、发展、唱腔、服饰和脸谱等材料,是研究改进和提高发展地方剧种不可缺少的资料,应作地方文献处理。但地方戏的剧本和戏文,其内容如不反映本地区的真实事件或地方特点不突出,原则上不作地方文献处理。《游龟山》、《游西湖》等,虽为秦腔剧的优秀传统剧目,但不作为西北地方文献处理。相反,非地方剧种而内容反映了本地区历史真实面貌和特点的优秀剧本,如话剧《茶馆》、电影剧本《响导》,前者可作北京地方文献,后者可作为新疆地方文献。
3.地方出土文物。
地下出土金石文物和碑拓,以及考释记载有明显地方特点的,可作地方文献处理,如青海乐都出土的《赵宪碑》。但有些出土的金石文物及其铭文碑记,地方性不强或无地方特色,如云梦睡虎地区出上的秦简,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道德经》,殷墟卜辞及《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等,其内容都不具备地方特点。但这些出土文物与出土地的物质文化至为密切,其铭文拓片及其考释文字,都应作地方文献处理。
4.地方名人传记资料的处理。
地方名人传记及英雄模范事迹资料,以被传人的事迹是否与本地区有关,如《刘志丹》一书,主要叙述了刘志丹同志在陕北的革命活动事迹,可作陕西地方文献处理。《铁人王进喜》一书,主要描写了他在大庆的创业精神及其英雄业迹,因此不作为甘肃地方文献处理。
5.有关民族问题记载和资料的处理。
我国民族问题,自古以来各地不同程度都有所发生,而以西北、东北及西南为多,尤以西北为甚。而一省一地民族问题的研究,往往涉及其他有关省份。凡研究本省区域范围内民族关系、民族分布、民族语言、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问题而涉及其他省(区)者,其资料收录范围不宜过严。如研究青海、甘肃藏族问题,必然要涉及西藏的民族。研究西北蒙古族问题,必然涉及内、外蒙古族。研究新疆的哈萨克族,也会涉及中亚哈萨克民族,这些民族的族源、语言、习俗等,都有共同之处,所以文献资料的处理,尺度应予放宽。
6.关于“丝绸之路”资料的处理。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人民用血汗浇灌而成的友谊之路,是古代人类文明的见证之一。关于这方面资料的处理,应从丝绸之路整体来考虑。丝绸之路分东、中、西三段,西段隶属苏联的中亚细亚及阿富汗一带。就丝绸之路一些城市之兴废、民族之移徙、语言之传播、宗教之递嬗、文化之交流及贸易之往还等都属“丝路学”研究范围。故葱岭以西凡属于这方面的资料也应作地方文献处理。
7.敦煌、吐鲁番文书的处理。
敦煌、吐鲁番古籍书卷,内容十分庞杂,除个别材料外,都不具备地方特点。但敦煌吐鲁番学是当今世界之显学,它不仅是祖国西北地区文化上的一个特点,而且是中西文化的结晶。所以凡属敦煌吐鲁番的一切资料都作为西北地方文献。另外,西陲汉晋木简其内容多为来往公文函件,地方特点并不突出,但在西北干燥的气候条件下,保存了数以万计的汉简资料,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一大特点。汉简资料的考释及研究资料都应作西北地方文献。
8.丛书类书以及名人文集中有关地方文献的处理。
这类书中收录地方资料的情况不少。如《二酉堂丛书》,其内容多为甘肃河西地区资料辑佚,《左文襄公全集》多为治理西北筹兵设饷的奏章、专论及文稿,为研究西北问题的重要材料。这些丛书、文集地方性较强,其资料又较集中,所以应作西北地方文献处理。但有的类书和文集中的地方性资料并不集中,且多为零星记载,这种情况下,不能一概作为地方文献处理。因此,须要做细致的工作,可将有关资料进行转抄,复制或抽印。这样既不失去丛书、类书、文集的完整性,又能将这些图书中的分散资料得以集中,供研究者使用。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地方文献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地方文献工作的研究不断高涨。因此,已有人提出“地方文献学”问题。“地方文献学”是否得以确立,有赖于从事地方文献工作者的研究探索。但地方文献的发展。已成为我国文献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理论的研究,又有方法的研究。地方文献的地方范围概念、内容范围概念以及地方文献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等,均属理论方面的研究。地方文献的发掘、整理及报导手段的改进和提高,则属方法方面的研究。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为了努力准确划分地方文献,还应注意下列问题:
1.注意本地区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自然资源等各方面的调查研究。了解并掌握本地区的历史发展概貌,自然资源储藏以及工农业生产情况,这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基础。
2.研究历代地方人士著述和地方文献存佚及发展情况,以进一步了解本地区学术源流及其变化情况,这是做好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要条件。
3.研究地方文献的发掘、整理、校注、辑佚、汇编以及做好地方文献书目、索引、文摘等工作,是积累地方文献资料,提高地方文献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地方文献资料为本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
〔出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89(1)。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
临夏州图书馆成立于1992年,图书馆大楼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图书馆自成立以来相继开设了行政办公室、采编室(辅导部)、典藏部、地方文献部、保安族东乡族文献部、共享工程阅览室、阅览部(期刊阅览室、报纸阅览室、资料室、少儿阅览室)7个部门。
现有职工24人,男职工11人,女职工13人,中共正式党员8人;馆长1人,副馆长2人;副研究员1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1人;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人;职员17人,工人7人。
我馆现有馆藏图书1.1万册,期刊合订本4000册,报纸合订本2000册,电脑16台,阅览坐席60个。
3、搜集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4、开展社会型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
5、传递科学技术情报;。
6、开发智力资源,包括开发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人力资源;。
7、开发文化休闲娱乐活动。
馆长:宋天云。
1、行政办公室主要职责:负责整理、协调、处理本馆行政事务工作;负责文秘、对外联络、公关工作;负责本馆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管理工作;负责本馆财务、统汁、考勤、考核工作;负责本馆的安全保卫、环境后勤保障工作。
办公室主任:王欣欣。
2、采编室(辅导部)主要职责:负责本馆图书文献的采集、加工工作;负责图书文献的分类、编目、著录及分流工作;负责新书的宣传推介工作;负责本馆目录组织及维护工作。负责本馆及本地区基层图书馆(室)及各学饺图书馆(室)的业务辅导工作;负责全馆学术研究、成果推广、业务培训、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肯工作;负责本地区图书报刊发行员等级考核和培训工作;负责组织专业性、公益性讲座;负责“临夏州图书馆学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图书馆对外宣传工作。
采编部部长:王建华。
3、典藏部主要职责:负责本馆新书入库工作;负责本馆图书文献的收藏管理及图书的防潮、防火、防尘、防蛀的日常维护工作;负责跟馆馆藏图书文献的开发利用工作。
典藏部部长:王玉红。
4、地方文献部主要职责:负责地方文献和特种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工作;负责文献阅览室的读者服务工作;负责地方文献和特种文献的研究、开发工作;负责古籍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工作;负责地方文献的查阅、咨询服务工作。抢救、挖掘、保存、传承和保护保安族东乡族文化遗产;负责保安族东乡族文献的研究开发工作;负责保安族东乡族文献的收集、加工、利用工作;负责保安族东乡族的读者服务工作和查阅、资源服务工作。
5、共享工程阅览室主要职责:负责信息情报的收集、筛选、整理及信息代查、专题服务和课题咨询服务工作;负责本馆数据库的开发和维护工作;服务本馆网站的制作、更新及维护工作;负责本馆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利用和维护工作;负责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工作;负责电子阅览室的日常开放工作。
技术部部长:常志军。
6、阅览室(期刊、报刊、资料、少儿)主要职责:负责报纸、期刊的采集、加工、整理工作;负责报纸、期刊的分类、编目工作;进行报刊宣传及辅导工作;负责报刊信息提存,编制报刊论文索引、报刊文摘等报刊参考咨询服务工作;负责报刊资料的日常管理及维护工作;为读者提供报纸、期刊的阅览服务和咨询导读工作;负责期刊阅览室、报刊阅览室、资料室、少儿阅览室的正常开放工作。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一
xx年,在学院图书馆领导的正确指导下,我带领班组成员,勤勤恳恳工作,扎扎实实做事,不断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提升了服务质量与管理水*,认真履行岗位职责,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实现了流通部的总体目标,得到了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个人在工作实践中也得到了锻炼,工作能力、职业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主要工作如下。
作为图书管理主要负责人,我不断结合实际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调整自己管理图书的思路,做到了创新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内部管理水*。图书馆藏书数量多,种类多,进进出出中,总馆往往找不到书的单的盒,针对这种情况,我强化内部管理,进一步规范了代借图书程序,专门设有送总馆的代借单,在检索机旁张贴了“填代借单须知”,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减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目前我们收到代借单2700多张,借出代借书xx本。*均每天可以收到30多张单。
一年来,我始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凡的图书管理工作,风雨无阻,尽心尽力履行还岗位职责,认认真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坚持不懈地做好日常管理,严格遵守劳动纪律,按时开放,保持开放的时间,确保广大读者的利益。为了图书布局合理、方便读者借阅,我带领员工始终坚持有计划倒架,做到了一天一小倒,一周一大倒,目前已经有了2万多册的藏书,布局基本合理;为给读者提供一个舒适、整洁的借阅环境,每天早上坚持卫生清洁活动,中午和晚上,发现不洁情况,随时清理,每个周五组织大扫除,各个角落全部整理,确保环境的优雅;为保持书库整齐有序,经常整架,每天还回的书,尽量当日上完,上架图书1万册左右。
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我认识到,只有加强学习才能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式的需要,。为此,我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业务研究,xx年阅读文献200篇,并作了大量读书笔记,主动参与了《大学生生命研究》、《图书营销研究》等课题的研究,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我总结工作经验,撰写论文《读者服务的新方式——图书代借服务》,在xxx公开发表,理论水*提升很快。
回顾一年来,虽然取得了明显了成绩,但是与领导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图书馆业务知识还不够丰富,需要进一步强化个人业务素质;二是创新意识还不能满足管理工作的现实需要,还需要在管理和服务方面实现新突破。今后,我将紧紧围绕上级部门的要求,在工作中创新,在实践中总结、提高,力争为图书馆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二
为进一步适应地方文献分类工作的需要,我馆于1988年上半年在《中图法》的基础上,编制了《开封市图书馆地方文献分类表》,并在具体的地方文献分类工作中使用。编制类表的有关情况如下。
一、编制前的几点考虑。
我馆建立地方文献专藏之初,有关地方文献资料均由采编部门以馆内统一使用的《中图法》迸行分类加工,然后入“专藏”保管使用,后鉴于《中图法》不能较好的适应地方文献的分类及一些客观工作实际的需要,确定由具体搞地方文献工作的同志做地方文献的分类加工工作,并依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单独编制地方文献分类表。
类表究竟如何编制呢?完全脱离《中图法》来编制地方文献分类表,有较大的主动性,编制过程中能较广泛的考虑地方文献的各种特点,从而使类表更大限度的适用于具体的地方文献分类工作。然而,这样做必然会人为的造成一馆图书分类法的不统一,不利于以后馆藏文献资料的总体向标准化、现代化等方面的发展。那么是不是能找到一个使编制出的类表既不脱离《中图法》,又能比较好的适用于地方文献分类的途径呢?经过与馆里有关人员具体研究,最后确定以《中图法》为底本,将其中部分不必要的类目删去,对个别确实不适用的类名、标识符号作一些必要的改动,同时依据地方的客观情况,以增设部分重点类目及专类复分表等做法,对部分类目进一步扩充,另外,从地方文献的特点、对地方文献的深入揭示等诸因素考虑,配置应有的辅助表。
二、类表的编制。
1、类目的取舍及详简级次的确定。
从编制出的类表在总体上与《中图法》相吻合的角度着眼,保持使用了《中图法》的'二十二个基本大类,每基本大类下,根据地方文献的特点,将一些确实不必要的类目删去。以“d政治、法律”类为例,保留使用了“d2中国共产党”、“d4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d6中国政治”、“d8外交、国际关系”、“d9法律”各类及其类目下的有关细目,将其余类目删去,兼顾类分地方文献的需要、以后地方文献资料的不断增加及还要对部分重点类目迸行扩充等情况,确定对《中图法》原则上取用2―3级类目。个别类仅取用到1级或深入取用到4级类目。对选择使用各级次类目的类名、类号尽可能的保持了与《中图法》吻合不变。
2、对个别类目、类名的改动。
编制类表过程中,为较好的体现地方某些特点,我们在经过慎重考虑基础上,对有关类目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改动。以宗教类为例,“开封犹太人”是开封地方宗教史上的一大特点,很多国内专家学者专门从事有关问题的研究,写出了大量的论文及专著。但该问题在《中图法》中没有专门的类目,包含在“b89其它宗教”之中,做为地方文献的分类表,有必要将犹太教列为一个专类在类表中明显的突出出来,以便于有关文献资料的集中归类和提供利用。同时,根据宗教方面地方文献资料不多的总特点,与“b89其它宗教”同级的其它三级类目又没有全部保留使用的必要。于是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处理:保留使用“伊斯兰教”(该教是开封的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者),增设“犹太教”,将“佛教”、“道教”、“基督教”、等类归并包含在“其它宗教”类目中,并以“基督教”原有类号“b97”做为“犹太教”的类号,使“b9”类下形成了既能概括照顾到一般地方宗教情况,又能很好体现地方宗教特点和三个类目“b96伊斯兰教”、“b97犹太教”、“b98其它宗教”,看上去简单明了,比较适宜于虽该类文献资料不多,又需突出某些地方特点的客观情况。
对一些确定不适用于地方文献分类的类名,也作了适当的改动。例如将d62的“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改为“政治制度与地方机构”;将k82的“中国人物传记”改为“传记”,将k821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传”改为“市、县领导人传”等等。试图在不改变原类名基本性质的前提下,通过这些词语上的适当调整改动,使编制出的类表在类名等方面尽可能的和“地方文献”接近些。因为它毕竟是一个经过改编的地方文献分类表。
3、重点类目的增加及专类复分。
历史地理类是容纳地方文献资料的主要类别之一,有关资料在整个地方文献资料中占有较大比例,无论是从地方文献的分类、还是以研究地方史的需要考虑,都有必要对该类文献资料进行较具体的区分。根据由于全国性地方志工作的开展引出的许多机关单位专志、部门志的不断出现这一客观情况,为对各类地方志书进行较具体的区分归类,我们将“k29地方史志”类的原则上定为只集中地方总志的类目,紧挨该类增设“专志、部门志”一类,又在“专志、部门志”类下采用组配复分的方法,使地方各行业门类的专志、部门志相对集中在一起。“k9地理”类下有关类目不能切合于地方文献的实际,在删去有关类目的同时,我们在该类目下设“开封地理”(包含有开封市、市属各县有关地理情况的资料归此)、“黄河”(有关黄河的史料、治理等资料归此)、“开封市地理”、“市属各县地理”诸类目。并在“开封市地理”类下设置了对地方名胜古迹、著名建筑、革命史迹进一步区分的专类复分,使有关内容能在类表中单独显示出来。通过这些重点类目的增设及专类复分,使地方文献的各类特点在类表中进一步突出出来,对有关资料进行尽可能详尽的区分。
4、辅助表的设置及使用。
结合类分地方文献的需要,我们还编制了《开封地区表》、《开封时代表》两个辅助表。
《开封地区表》以“1―6”分别作为开封市区及市属五县的区域区分号。又以“0”作为“开封”(包含有开封市区、开封市属各县有关区域的地域)、“9”作为“有关地域”(曾属开封管辖过的地域)的区域区分号。则是地方文献分类表的一个主要辅助表。我们通过用该地区表对分至各类目中的每个细目(不再有下位类的具体类目)的资料再一次区分,使某一具体类目下记述开封各区域情况的文献资料按地区表中标明的具体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进一步突出类表的地方性,方便对地方各区域有关情况进行研究的需要,方便读者的查阅利用。
《开封时代表》依据中国历史发展阶段、结合地方的历史发展特点编制而成。表中对北宋及明清等近现代各历史阶段分别给以单独的时代区分号,而对五代以前及南宋至元的若干朝代仅分别综合在一起给以单独的时代区分号,使编制出的时代表简短、适用。该表主要用于类表中带有较强时代性的部分重点类目的再区分。如在“k29地方史志”类下,将同区域的地方总志以《开封时代表》再次进行区分,使同区域不同朝代编纂的地方总志再按朝代的先后集中序列起来,达到这些重点类目中文献资料归类的尽可能细致和系统化。
〔出处〕《图书馆员》,1989年第3期。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三
地方文献对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各地对地方文献的收集、利用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不少地方对革命文献特别是抗日反法西斯文献的收集、利用力度却显得不够,为此,笔者拟谈一点补遗意见。
一、发生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大地上的抗日战争,波澜壮阔殊惊世界,留下了极其丰富、弥足珍贵的地方文献资料。千百万人抛头颅洒热血的八年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进行爱国教育的恒世典籍。按说,我们这个优秀的民族是不会忘记历史伤痛的,然而,出人意料的是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后,我国综合国力已跨入世界强国之列,人民身心健康生活富裕的时候,却刮起了一股有失国格人格的媚日风。尽管只是少数人兴风作浪,此风断不可长,此风有损我大国地位形象,更有悖中华民族爱国风骨。我们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仔细深刻挖掘,就会发现我们的爱国教育不是加强而是削弱了,20多年的经济改革,国门洞开,各种不健康思想浸入,人们政治免疫力在不知不觉中降低,根子就出在这里。笔者以为,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所需史料,尤以抗日战争为要。
二、收集抗日战争方面的地方文献,要克服两个误区。
1、重古轻今。近些年来,受经济利益驱动,各地利用当地历史名人、名胜古迹搞旅游景点,圈地占地大兴土木,比富斗阔如火如荼。然而,对革命人物或战斗场所却着墨不多,冷热界限分明。视地方文献越久远古老越有价值,这分明是实用主义,且步入地方文献收集利用误区。其实,现实最需要的才是最有价值的。
2、重藏轻用。大量革命文献至今仍散逸在社会各个角落里。昔日流行忆苦思甜的,许多村子摆出日寇刺刀、钢盔、破烂膏药旗、日伪催逼粮款文告等等,曾深受铁蹄蹂躏的村民振臂控诉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现在随着忆苦思甜的消失,这些珍贵的地方文献也多藏民众家里,改重藏轻用为重藏重用,散逸民间的珍贵文献才会最终显身露面。
如何利用地方文献为爱国主义教育服务?笔者馆的做法如下。
1、利用当地事教育当地人。博兴县是我省较早建立平原抗日根据地的地方,1939年杨(国富)刘(其人)首长带领抗日三支队穿过胶济铁路,挺进鲁北平原,在极端恶劣的`形势下与敌人对峙,建立起铜墙铁壁般的抗日根据地。期间,青年参加抗日队伍,仅战死在沙场上的烈士就有2195名,发生在博兴境内的大小战斗百余次,英烈捐躯事迹举不胜举。我馆抗日地方文献比较齐全,在采用何种方式、选择哪些文献资料配合爱国教育上,进行了充分研究,决定利用较有影响的几次战斗教育当代人。
王文战斗。1940年3月,敌伪余人,在敌指挥官糟谷指挥下,将我驻王文村部队约70人团团包围。我武器低劣、弹药缺乏,且兵力仅及敌人l/30,但为了保卫人民利益,我八路健儿与敌伪血战昼夜,在弹尽粮绝及大部分受伤的情况下,仍然以土块瓦片与敌厮杀。是役,我21名战士殉国。
抗日战争期间发生在博兴大地上的王文、陈户、裴袁、冯高、王桥等战斗,人民没有忘记,1946年抗日政府就在这些地方建起了烈士纪念塔、亭,以示永世纪念。只是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沧桑,这些塔、亭变化不大,有的周围环境还很荒凉,与现代化的城镇相比并不匹配。我们向民政部门提出建议,筹集足够资金,改造塔亭周围环境。在烈士战斗过的地方,也要建起和城里一样的公园、文化广场,也要安装和城里那样的霓虹灯,把远远近近的观众吸引来,默诵碑文,倾听松涛。
2、利用当地人介绍外地事。博兴县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著书立说的文化名人遍及全国。部队老作家黎汝清久负盛名,他写的《海岛女民兵》、《万山红遍》、《皖南事变》等深受人们欢迎。人是同乡亲人们大都喜欢听老乡讲外地故事,黎汝清回乡探亲时,我们曾两次请他讲述革命战争小说创作生涯。老作家的拿手戏是叙述皖南事变,他曾实地深入云岭,访问新四军老战士,查阅档案资料,得出新四军副军长项英在突围前线曾临阵出走,而且也不是牺牲在前线,他是被副官打死在山洞里的结论。这个结论与历史教科书相左,引起学术界震撼和领导层关切,让乡亲们好奇和担忧。老作家坚持要冒险秉笔直书,这在改革开放之初的八十年代,极左文艺创作路线还没彻底肃清时,是需要何等胆量和勇气。后来《皖南事变》出版,和老作家讲述的如出一辙,博兴人纷纷购买,如获至宝。电视剧《新四军》在央视播出,重大事件与《皖南事变》吻合,残害项英的枪声就响在山洞里,他也成了一个有战功、有错误、血肉丰满的新四军军长,从而否定了历史教科书有关他牺牲在前线的记载。
我馆设立博兴籍名人捐书专柜,将黎汝清捐赠的十几种版本和其他博兴籍名人捐书一并珍藏,定期对外借阅,引起读者极大兴趣。
3、利用馆藏新闻史料,沸腾爱国热血。我馆珍藏着1939―1945年的《渤海日报》,该报是抗日战争时的渤海军区机关报。当年的渤海军区辖40多个县,北起天津卫、南到胶济线;西自平原、禹城,东至益、寿、临、广。在这广袤的平原上,抗日军民每天每夜都与日伪进行着生死较量,爱国热血洒遍了这片土地。《渤海日报》就像录像机一样,把当年的实况记录了下来,如今翻阅半个世纪前的报纸,那枪炮声、呐喊声仿佛如雷贯耳。发生在博兴大地上的大大小小战斗,军民鱼水情,几乎全部在报纸上有报道。老百姓最相信党报,读读这些报纸,爱国热血就要沸腾。我馆采取各种方式,为查阅资料者,为纪念展览活动,为学校传统教育等提供极为珍贵的历史新闻资料,配合爱国教育,受到各界欢迎。
参考文献。
(1)邹彩芬等.论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山东图书馆季刊,(2)。
(3)胡怀美.艺苑散论.中国文联出版社。.12。
(4)张瑁.试论地方文献的搜集与利用.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2)。
(5)杨卫东等.济宁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回顾与思考.山东图书馆季刊,2003(3)。
(王刚明魏晓辉王舰三博兴县图书馆)。
〔出处〕山东图书馆季刊第2期。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四
近年来,我国各种各样的数据库层出不穷,对数据库的开发、数据著录的格式、数据库的管理等数据库建设方面的问题均有不少论述,但对地方文献专题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却稀有涉及。地方文献是以一个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的文献资源,是了解和研究某一特定地区的工农业生产、科学文化、历史与现状的主要情报来源。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的研究更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图书馆要想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已是当务之急。如何根据地方文献的自身特点,将那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资料建成适合用户需要的特色数据库,更方便研究者的使用,则是图书馆人不可忽视而需要共同探讨研究的问题,笔者拟就此谈几点看法。
地方文献是关于一个地方的全部资料,不仅其内容涉及一个地区的历史、现状、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历史遗留等各个方面;著述形式也有方志、专著、期刊、族谱、地图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记录等新老成员;文献载体更有印刷型的书籍、缩微品、录音制品、录像制品、机读磁带、磁盘、光盘等众多品种……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就是要将这些不同来源、不同内容、不同著述形式、存于不同介质的原始数据存于同一库中综合使用。面对内容如此广泛、形式极其多样的地方文献,如何将其内容适度地呈现给用户,如何让使用者更快、更多地了解地方文献信息,这是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
目前各种专题数据库的数据录入大都以书目数据为主,只对文献的特征、主题、分类等做一般著录。实际上,从用户角度来看,他们更需要的是全文数据显示,以便直接获取原始资料。
在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地方文献不再仅仅以书籍形式出现,而更多的是发表于各种各样的报刊上,散见于各种各样的会议文件之中,甚至出现在各种各样的商业宣传品里,地方文献和其它文献一样力求以更快速度、引人注目的方式向社会传播。这部分文献大都以简短精要的论文形式出现,建成全文数据非常可行。再者,论文型的文献比较零散,不仅分布在不同的媒体介质上,而存贮地方文献的媒体介质本身又不全是地方文献的收藏范畴,若全部收集地方论文材料的原载体有一定难度,也不适宜,故这部分论文文献有必要建成全文数据,让用户直接获取原文、及时了解最新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的载体不断发生变化。地方文献在以传统的印刷书籍占据主角时,更多的非书资料正逐年增加。这部分非书资料虽然内容繁多,但其本身的检索使用都较方便,故不必要建成全文数据。然而非书资料仅从外表又看不出其具体收藏内容,故需要对原始文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加工成文摘或提要式录入,以向用户简要介绍文献的.主要收藏内容,建成摘要数据库供用户选择使用。当然摘要式文献部分还应向用户提供原文献出处及其收藏地,以便用户及时找到原文,尽快获取所需信息。
地方文献是有关某一个地方的一切资料,除我们常看到的白色文献外,一些单位的半机密资料数据或机密文件等灰色文献或黑色文献亦是地方文献的收藏对象。这部分资料不便于广大用户公开查阅,需要使用的用户可以同有关单位联系,根据具体的使用办法及注意事项查阅,所以只提供题录比较合适。为便于用户查找获取原始资料,题录式数据须注明具体的收藏地或收藏单位。
再者,地方文献中除图书、杂志、报纸、手稿等常见资料外,还有图片、画片、表格、票据等资料,这部分文献一般从其名称即可知其内容,没有必要建成全文或摘要。建成全文型也困难,故也可建成题录式数据,并准确注明其收藏地。
地方文献数据库应建成全文、摘要、题录三种形式并存的交叉信息混用库,尽可能将数据库建设得全面、深入、贴近用户,而又易操作可行。用户在使用时可以随时检索到自己所需要资料的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地方文献库具有涉及内容广泛、时间序列较长、且资料来源复杂、贮存方式多样等特点。要将这些不同来源、不同途径、存于不同介质的原始数据归于同一库中供用户综合使用,须对其内容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划分和揭示,给用户提供多条检索途径,以便用户能从不同角度查找自己供所需资料。
2.1建成具有学科分类检索功能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方文献数据库应属于专题文献数据库,但因其文献内容广泛而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军事、文化、文学、历史、地理、人口等多学科范畴,故又具有综合性数据库的特点。打开一个学科综合的数据库,广大读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依学科分类来检索文献。
不同的用户一般都有自身的研究领域,而且对该领域的文献最敏感、知识分类也最熟悉。为使用户能快速了解自身学科范畴的文献资料,并能较全面地浏览某地区在该学科领域的科技发展新动态,地方文献数据库必须依据学科专业来组织文献资料,分门别类地显示文献信息,实现按学科分类检索的功能。
学科分类检索功能主要是指依据文献内容的学科属性其特征,将成千上万种文献划分开,按照科学分类标准,将容文献编排类目,各分其类,数据库系统能按类提示文献息、提供文献线索,便于用户寻类索文、触类旁通。用户同可按学科分类的次第性,逐次寻找类目,查获数据库内含有关文献。
2.2应建成具有地名归类检索功能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虽然学科分类检索能满足人们检索文献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学科、新科技不断涌现,学科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越来越强、而学科分类是属于一种先组式的检索体系,只能单维地提示文献特征,对文献的专指度跟不上交叉学科的发展,在反映新学科、新成果方面也总是滞后,给用户检索新的科技信息增加了不少困难,也降低了文献的检全率、检准率。因此有必要实现按地名归类检索的功能。
地名归类检索功能主要指依据文献所属的地区,将文献划分开来,按地域区分和隶属关系。将库容文献各归其地。这样可避开文献的学科分类,按地域提供文献线索,便于用户以地寻文、鸟瞰全貌。
地方文献都是以某一地区为记述范围且反映本地特色的,这些共同的地方特色,体现为文献的区域性。对研究地方特色的用户来说,他们更注重地方文献这一“区域性”特征,地名归类检索功能也正是满足了用户按地名揭示和组织文献的要求,用户不仅能以地名作为检索口,查检某一具体地区的有关文献资料,并能较全面地了解该地区的总体概况。
可以说,地名归类检索功能为“区域研究”的用户提供了一张地图似的资料检索途径,使他们对地方文献一目了然,广域的地方文献从而成为更具体的地方文献。
2.3应建成具有著述形式检索功能的地方文献数据库。
地名归类检索已是在学科分类检索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了用户的查检途径,亦是在综合性数据库的基础上,体现了专题性数据库的检索要求,但对地方文献的不少用户来讲,学科的交叉渗透、地域的临界相关往往正是他们研究的焦点,这时候前述两种检索子系统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而著述形式则成为他们查找资料的第一入手点。地方文献数据库如能按著述形式组织文献,即实现按著述形式检索的功能,满足更多地方文献用户群的需求。
著述形式检索功能主要指依据文献的著述形式,将文献划分开来,如:地方志、地方史、地方报刊、地方年鉴、地方名人、地方论文、地方档案、地方图录等等,按著述形式的层次关系,依次设立子目,如:地方志层次下可分综合志、专门志等,将库容文献各归其位。
关于地方文献据库究竟应如何建成学科分类、地名归类、著述形式等多途径检索的库,数据库的检索系统又如何构建,笔者另有专文“地方文献数据库检索系统建立之设想”详细论及,在此不再赘述。
地方文献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探索性工作,究竟建成一个什么样的数据库才是最适用的、用户最满意的,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这里的几点设想,不求同行赞同或采用,只求抛砖引玉。
〔出处〕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2(2)。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五
地方文献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反复提供使用的信息价值。作为遍布各地的本、专科师范院校,应进一步明确自身需求和客观要求,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着力加强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
1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是师范院校的内在需求和客观要求。
1.1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比丰富的历史文献。地方文献作为历史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记录有某些地区知识的一切载体”,理应是师范院校文科专业甚至一些理科专业必然涉及的教学内容。
1.2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科研中涉猎较多的区域。
师范院校在我国高校中分布最广,因而师范院校的教师,往往因为地方文献易于收集、利用等有利条件而涉足其中并多有建树,所谓“地近则易核、时近则迹真”。
1.3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良好教材。
一个学校地处一个区域,不能不给学生传授这个区域的历史文化,也不能不从中开发用于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史料,以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求上进、求发展的热情和干劲。
1.4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图书馆应有的特色馆藏。
1.5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
地方文献内容上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可以起到重要的资治作用,还可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情报服务。师范院校要积极主动地为当地政治、经济建设服务必须开发利用好地方文献资源特别是处于地市级城市的师院、师专,大多是当地唯一的高等学府,更是责无旁贷。
1.6开发利用地方文献是师范院校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
保存和开发本地文献资源,弘扬传统文化,是师范院校应有的责任。为宣传地方特色,提高学校和所在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对外交流,促进友好往来,师范院校应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加大开发利用力度。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六
近年来,师范院校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方面,由于所处城市的差别和院校层次的不同,工作成效不尽相同,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
2.1主要成绩:。
2.1.1不少地处大中城市的师范院校如师大、师院等,由于历史较长、馆藏较丰富、科研力量较强,不仅在编制地方文献目录、地方文献专题目录及联合目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还直接参与了馆藏历史文献高层的整理、研究、开发利用工作,承担了国家古籍整理规划中的重要项目,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如上海师大的.《上海方志资料考录》,哈尔滨师大的《馆藏方志目录》,东北师大的《八旗通志》,山东师大的《齐鲁史纪事汇编》、《岱史》,福建师大的《东西南沙群岛目录及重要资料选录》,陕西师大《敦煌宝藏篇目索引》、《馆藏墓志目录》等学术成果,填补了地方文献及其研究方面的空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2.1.2不少处于地市级中小城市的师范院校如师院、师专等,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形成了独有的特色馆藏,在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方面做出了可喜的成绩。笔者曾到10多所此类院校进行过考察,了解到此类院校的一些情况。如荆州师院图书馆设有“荆楚文化研究资料室”,黄岗师院设有“苏东坡文献专柜”,都有我国当今该研究领域最具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安阳师院的“商文化资料”、洛阳师院的“河洛文化资料”、南阳师院的“汉文化”资料,都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为保证和弘扬传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岳阳师院的“屈原研究”,绍兴师院的“鲁迅研究”,商丘师院的“老庄研究”、“侯方域研究”等专题研究,或充实已有的成果,或纠正谬误,或开拓新的领域,填补了一些学术研究的空白。
2.2主要不足:。
2.2.1有的院校地处历史文化名城,但认为地方文献工作与己无关,而当地公共图书馆也没有重视这项工作,地方文献的搜集和开发利用出现空档。
2.2.2有的没有地方文献专藏机构,没有专人负责,地方文献的入藏、目录及服务无法集中体现,给读者带来诸多不便。
2.2.3有的没有长期规划,目的性不强,地方文献的收藏、管理、开发利用不能有计划有组织的进行,工作成效不明显。
2.2.4在地方文献的收集方面,标准不一致,重点不明确,渠道不畅通,致使馆藏地方文献种类较少,缺藏率较高。
2.2.5管理手段比较落后,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化技术,没有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没有联入局域网和因特网,文献资料的利用率较低。
2.2.6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面还比较狭窄,研究人员较少且多是单兵作战,没有形成合力,没有组成联合攻关的群体。
地方文献研究工作计划篇十七
地方文献工作,收集管理是基础、是条件,开发利用是关键、是目的。而这一切,又都取决于对地方文献工作的重视程度。师范院校有关领导要认识到地方文献在教育、教学、科研、服务社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扩大对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强领导,设立地方文献专藏机构、选派专职人员、制定规划、保证经费。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要突出做好以下工作。
3.1重点收藏。
师范院校收集庋藏地方文献,不宜过于追求齐全,要根据需求,有重点地收集。洛阳师院提出重点收藏该区域的地方史志、地方资料、人物资料、地方出版物、地方人士著述等。并提出了“对公开出版发行的以订购方式收集,对未公开出版发行的以函购、现场采购等方式收集”,其经验可供借鉴。其他地方文献资料如照片、画片、文告、手稿、簿籍等不易收集的资料,可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市县公共图书馆共建共知共享。在致力于地方文献研究的教学科研人员手中,往往收藏有大量的珍贵资料,采取动员捐献或统一保管等方式,也不失为收集地方文献的有效途径。
3.2科学管理。
地方文献工作实践证明,集中管理优于分散管理,既便于地方文献的补充及其书目的编制,又便于读者的检索和开发利用。因此,在建立地方文献专藏机构的情况下,可采取集中管理的形式,并认真抓好管理的每个环节。
3.3有计划地开发。
师范院校开发地方文献资源,要根据本校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需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首先,要把单兵作战的科研人员组织起来,形成联合攻关的群体。其次,可采取地方文献专藏机构人员与读者互动的方式,一方面为读者提供专题服务、跟踪服务;一方面吸引读者协作开发地方文献资源。第三,明确开发目标。一般说来,地方人物资料、地方史料、特定历史阶段的资料、该区域在历史上的特殊贡献和影响,都是学校读者所广泛使用的文献信息,应为开发的首选目标;同时也应选择地方文献中最具代表性、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和地位的文献、具有长期史料价值、为读者反复使用的文献作为开发目标。第四,进行深层次开发。应深入挖掘文献信息内涵,主动开展课题研究,编制二次、三次文献,提供专题的资料索引、专题资料汇编甚至针对某一主题的综合述评等高层次的服务。在网络环境下,还应建立各种文献专题数据库,联入局域网和因特网,与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共建共享,形成良好的检索与服务系统。
3.4有效利用。
一是有效率,即是说,开发出来的产品要管用、好用。这就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搞好调研,明确用户的需求,确定相关文献的支持率,确定专题的内容、形式和检索方向。要根据读者不同层次的需求,开展借阅流通、参考咨询、主动跟踪、专题信息等多层次地方文献情报服务。二是有效益,主要指社会效益和地方文献专藏机构的经济效益。师范院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一项公益事业,其传统服务是不收费的。但是,作为从地方文献资源中开发出来的专题信息服务产品,理应收取一定的费用,作为对投入的补偿;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包括在服务本校教育、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存史资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作用。这是最重要的,是师范院校开发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最高追求。
〔出处〕津图学刊(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