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优质19篇)
总结不仅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还可以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如何通过音乐治疗缓解压力和焦虑情绪?读一读这些范文,能够加深我们对总结写作的理解和认识。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一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二、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短暂而又漫长的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终于告以段落,说它短暂,是因为从知道内容到讲课结束,不足四天时间;说它漫长,是因为在这四天里,我的内心经历了烦躁、焦虑、紧张、投入、虚脱、轻松的复杂过程。
回顾四天来的磨课历程,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条理比较清晰文字简洁质朴。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之后我又翻看了《同步拓展阅读》上网查阅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慢慢的对这个“肩荷一袱背手挟一油伞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有了一丝好感。
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回想起多年前讲《一夜的工作》一课,开始设计时也是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切入,然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受周总理的劳苦、简朴,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跟周总理生活相距太远,并不是课文告诉他“劳苦简朴”他就能认同。这篇课文也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为难了学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渲染。在教学课文时,当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二段“此后30多年……”这些句子理解时,我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例激情渲染——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而当讲到第4自然段谈到徐霞客奇在他的不避艰险\求真求实时,我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在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下,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及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时候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
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四、真正把教材当成例子。叶老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一篇课文不过是一扇扇窗子,好教师经由这扇窗,擦亮学生的双眼,让他们看到窗外更美的风景;坏教师把学生紧紧关在窗子里,天长日久学生的眼睛渐渐蒙上了灰尘,越来越近视、短视。在这节课上,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在内心深处对徐霞客萌生浓厚的兴趣,被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后主动地去阅读,去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资料,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我想,课后学生一定会去阅读更多关于徐霞客的故事,或者多年以后,他在另外的地方再次接触到徐霞客,如果他能回忆起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情景或一丝体验,那么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也知足了。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决“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这个重点问题时,老师的指导朗读缺乏层次性;回放自己的上课录象,发现存在多处“好不好”“对不对”这些随意性的口头禅,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多改进,逐步完。
3、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起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为什么课题叫做《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四、总结升华。
徐霞客用他的双脚丈量了人生,同时也用他的精神与心血谱写了一个千古传奇。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受到徐霞客精神的感染,学习他不避艰险的意志,学习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就让我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徐霞客浏览过的美丽风景当中结束这一课好吗?(播放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三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讲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写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学情分析。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书籍。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明末奇人徐霞客终其一生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2、徐霞客被称为“奇人”的原因是什么?(不求功名、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3、课文列举了哪来具体事例来说明徐霞客为“奇人”的?
4、按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再读感悟。
1、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
4、书上用了一个词概括了他的奇?你知道是哪一个词吗?(卓尔不群)你很善于读书,能敏锐地捕捉到文章的重点词,那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理解了字面意思,下面我们就联系课文进一步来理解与体会。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哪?(板书:不求功名)。
他的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具体的事例表在哪?(第2自然段前半部分)。
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了怎样的艰辛才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出示课件,生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3、4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当时的交通条件是如何的呢?(徐霞客的时代,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汽车、……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走了多少行程?徐霞客阅读大地行程九万里,他走遍三江五岳,(课件)这就是徐霞客用双脚一步一步走过的旅行路线,这就是徐霞客横跨的中国16个省份,在当时就是大半个中国。九万里究竟有多远,你知道吗?九万里就是绕地球一圈还要长一万里的距离,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了九万里!
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谁能来读读?(第4自然段)(课件)。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练习朗读。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这一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导”到“探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出示小提示)。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谁能来读读?(第4、5段中的相关的句子)。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7、这本书“奇”在哪里?(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也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8、赏读《徐霞客游记》中游天台山日记的小片断:
“……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徐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下欲卧。”(课件)。
9、小结:《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1)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2)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他的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课件)。
(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能体现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四)总结全文。
1、延伸:
(1)这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想象一下,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可能会被险峰上滚落的石块砸伤,鲜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骄阳似火,可能大雨倾盆,可能偶遇风寒,可能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让学生进一步由插图到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这样就比单纯的品位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他们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奇人。
(2)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课件)。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课件)。
2、小练笔:
师创设情景:如果今年中国要举办一个大型的“徐霞客研讨会”,要请大家写一篇介绍徐霞客先生的小文章,字数100字左右,该怎么写?谁写得好,我们将请他作为“研讨会”的特邀嘉宾,作第一个现场发言。(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写作时要把握徐霞客的生平事迹及其“奇”的表现,并加上自己的简单的评点。写完后争取当堂能够请学生上台作“现场发言”。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时肯定学生“闪光点”。)。
3、升华:
读到这里,你对徐霞客“阅读大地”一定有了新的理解?(他不仅仅用脚、用手、用眼在阅读,还用心、用胆、用一生的心血、甚至用生命在阅读大地。)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永远记住这位有奇志、奇举,写出奇书的卓尔不群的奇人徐霞客,再次高声齐读课题。
根据前面的学习,徐霞客这个“奇”人,“奇”在哪?引导学生归纳四点:(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4)写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设计意图:再次交流对阅读大地的了解,高声齐读总结升华。)。
(五)作业自助餐(每人至少选两题)。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本文或《徐霞客游记》。
2、背一背: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徐霞客游记》中的优美片断。
3、看一看:有关徐霞客的相关影片。
4、画一画: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
5、听一听:父母对徐霞客的介绍。
7、讲一讲:你还知道哪些奇人奇事。
8、找一找:发生在徐霞客游历中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四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畏艰难险阻,徒步游览了大半个中国,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不朽杰作。
1、回忆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奇”在哪里。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再次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他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课件(重点句式)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体会:“温故而知新”。这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我设计的第三课时,前两个课时已经把课文内容基本上完,时隔一个星期后,再来学习,意在指导学生有新的感悟,并且能够把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入自己的体会。同时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师:本学期我们学过《走遍天下书为侣》,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同样,一篇文章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也总可以从中获得新东西。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收获。
【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
1、师:回忆文章开头那一句话简单介绍了徐霞客?
抽生回答: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齐读这句话。
师:思考一下,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师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对徐霞客的敬仰、佩服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你自己吗?
(教师可以做一个示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进行概括,准确表达了意思。这就是由书上的一句话获得的新知。
2、师:徐霞客是一个“奇人”,首先表现在什么方面?
抽生回答,“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师:当时的读书人都在干什么?(追求功名)考中了,意味着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接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文字让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徐霞客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大家的叙述中我们真正感受到来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他真不愧为奇人。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所以,我们获得的新知是——
过程的艰辛。
3、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获得什么信息?
(交通条件落后、没有——、没有——、没有——,这真是一件——)
师:说说前几天我们春游你的感受。
学生可以说坐着舒服的空调大巴车,品尝着美食,欣赏美丽的风景,是多么惬意。
师:课时,徐霞客的长途旅行却是一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情。
4、师:那么徐霞客在长途跋涉中经历来哪些艰险又感人的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讲给小组成员听听。
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文中提到的素材,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适当补充。
全班交流。
师小结:前两节课我们是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意,今天我们把作者的文字变成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加入了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再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借用书中的素材加上自己的体会,用一百字的篇幅介绍徐霞客。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一开课我引用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学文中我让学生给“卓尔不群”换个成语来表达,学生们提到了“截然不同”、“与众不同”等。谈到当时的读书人时,我又提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引领学生学习使用名言。这与国学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加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还原徐霞客遇到的艰险故事。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交流时,表现积极,兴趣浓厚,都愿意张开嘴巴说。
3、课后的拓展训练是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容易,写作难。如何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准确地表述观点,是学生们有待提高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齐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四、总结升华。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六
一、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
2同学们喜欢旅行吗?老师也非常喜欢,我特别喜欢游览中国的名山大川,看…..(图片配乐教师背诗句)。
黄山 ——“黄山多松林,此峰独神秀。”
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天台山 ——“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 。
4什么感受?我国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徐霞客,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也游览过这些名山大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
6想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吗?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书吧。
二、初读:
2老师发现这几个词语读的不太准:栖身洞穴锲而不舍。
3中心:想一想课文写了谁,和他的什么事情?
徐霞客不畏艰险,阅读大地,最后写成一部《徐霞客游记》的奇书。
这样说,语言既简洁概括的又准确。
4我们读了这篇课文,心中对徐霞客有了一个定义,真是---奇人。(板书)。
奇什么意思?(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
为什么被世人称为“奇人”呢?表现在哪几方面呢?
请同学们就带着这样的问题,边读边画边思考,想一想为什么被称为“奇人”?画完之后还可以和同学讨论一下。
三、精读。
第二段:
1学生汇报,谈感受。
卓尔不群:什么意思?他的卓尔不群,从哪里看出来的?
(优秀卓越,超出常人。)。
他超出常人之处——不求功名。
他优秀卓越之处——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他与众不同之处——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正因为他卓尔不群,淡泊名利于是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当别人想要博取功名的时候,而22岁的徐霞客却立下了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小结:徐霞客立下的志向是卓尔不群的——奇志。(板书)。
1)谈谈你的感受。
2)看图——九万里。徐霞客阅读大地行程九万里,他走遍三江五岳,横跨的中国16个省份,在当时就是大半个中国。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了九万里!
想说什么?再读。九万里路,再长些!再读!
3)来和老师看看第三段,谁来读读。
徐霞客时代,他没有火车,却行了九万里路,他有——。
徐霞客时代,他没有汽车,却历尽千辛万苦,获得考察资料,他有—。
徐霞客时代,他没有飞机,却日攀险峰,步危涧,他还有——。
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他却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他更有——。
小结:徐霞客长途跋涉,靠的是他的雄心壮志,不避艰险。
即使再疲劳他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万难险阻,他一直坚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身心疲惫,他永不放弃——“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3第4、5段。
1)学生汇报第四段。
第一次,徐霞客,你的朋友离开你,放弃吧------。
第二次,徐霞客,你的亲人在家等你,还是回去吧----。
第三次,徐霞客,你身边的人相继离开,你还坚持什么-----。
第四次,徐霞客,最亲近的人都背叛了你,立刻回去吧------。
太了不起了,看来你们读懂了徐霞客!
一路上,千心万苦,他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2)第五段。
学生汇报。
徐霞客的旅游与一般人的旅游不同,尽量不走重复路线,越是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他越是要去看看.有的时候即使有走错的路,他也毫不后悔,因为又可以看到以前没见过的风景.为考察留下第一手材料。
因为他立下雄心壮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徐霞客抱着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地理研究为己任,即使是遇到了千难万险,也决不放弃!
因为他的雄心壮志是——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真是奇人有奇举啊!(板书)。
4最后一段。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徐霞客游庐山瀑布时写下的游记。
出山五里所,至神林浦,望瀑布益明。山沈沈苍酽一色,岩谷如削平。顷之,香炉峰下白云一缕起,遂团团相衔出;复顷之,遍山皆团团然;复顷之,则相与为一。
他写的如何?
科学文献、不朽杰作。真是奇人写——奇书!板书。
同学们,现在你对徐霞客有更深刻的了解了吗?奇人、奇志、奇举、奇书,
你想称赞徐霞客吗?可以写一段话。
你也可以写一首称赞的小诗。或者用一百字简单介绍你心中的徐霞客。选择一个来写。
2)小结: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永远记住这位有奇志、奇举,写出奇书的卓尔不群的奇人徐霞客,再次高声齐读课题。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七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讲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
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学情分析。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2、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3、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点评: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2、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3、按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再读感悟。
1、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4、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5、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6、小结: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于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板书)。
(点评: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7、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8、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练习朗读。
10、这本书“奇”在哪里?
11、小结。
(点评:这一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导”到“探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总结全文。
1、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点评:待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2、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
(点评: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八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新词。 。
2:反复朗读,对课文内容做出整体感知。
二,教学进程:
(一):导入。
师生共交流有关徐霞客生平资料(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徐霞客是明代探险旅行家,游记文学家,地理学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被誉为“千古奇人”。他再34年走遍大半个中国,留给人们一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的“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
卓尔不群:指才得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词语的理解对下面得教学起到铺垫作用)。
2再读课文。思考:
(1)有一段写了哪些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段意(可让学生互相归纳补充,允许用此变化)。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检查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及时纠正,关键部分要多读一遍,加深印象)。
3、回答自渎中的问题。
(1)每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
(可让学生互相交流,弄清徐霞客是明末的一位奇人)。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奇人、奇举)。
四、质疑问题。
1、再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下不懂的内容。
2、找出重点问题。
(1)“阅读大地徐霞客”题目中“阅读大地”、“徐霞客”指的是什么意思?
(2)为什么说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热爱大自然。
3、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采用自渎、自悟、自学的方法,解决上一节课提出的问题(示题目)。
二、讨论交流。
三、交流结果。
1、学生结合2--5段和预习中学到的知识讲一讲徐霞客的“三奇”
(1)读书不求功名。
(2)历尽千辛万苦,坚持写记录、见闻。
(3)不畏艰险、锲而不舍。
(适时使用课件或投影,出示重点语句,让学生对有徐霞客有进一步的理解。
2、交流《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
(1)指导朗读第6自然段。
(2)学生回答。
“奇书”: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奇书”:山水文学的不朽之作。
(课件出示这本书,找其中精彩部分读给学生听)。
(3)有感情地朗读,用一个词概括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卓尔不群。(这样学生对该词就容易掌握也很自然弄清徐霞客被称为奇人的原因)。
三、总结全文,理清课文条理。
1、回顾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徐霞客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
3、练习: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一件小事。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进一步认识徐霞客,了解他一生对祖国的巨大贡献。
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奇人) 《徐霞客游记》(奇书)。
有理想、有抱负 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
不畏艰险、持之以恒 山水文学的不朽之作。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九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游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主要记叙了明朝末年的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畏艰难险阻,徒步游览了大半个中国,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不朽杰作。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游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1、回忆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奇”在哪里。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再次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抓住重点语句,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他一生为中国的旅游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课件(重点句式)
教学这篇课文,我主要是想让学生体会:“温故而知新”。这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我设计的第三课时,前两个课时已经把课文内容基本上完,时隔一个星期后,再来学习,意在指导学生有新的感悟,并且能够把作者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加入自己的体会。同时再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
师:本学期我们学过《走遍天下书为侣》,其中有这样一句话:“你总可以从一本书中发现新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同样,一篇文章不管你读过多少遍,你也总可以从中获得新东西。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看看你会有什么新的感受和收获。
【告知学生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温故而知新。】
1、师:回忆文章开头那一句话简单介绍了徐霞客?
抽生回答: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齐读这句话。
师:思考一下,你从这句话中了解到哪些信息?
学生自由回答。(比如:生活的年代、人们对他的评价等。)
师引导学生再读这句话,读出对徐霞客的敬仰、佩服之情。
师:你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你自己吗?
(教师可以做一个示范)
师:刚才我们学会了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进行概括,准确表达了意思。这就是由书上的一句话获得的新知。
2、师:徐霞客是一个“奇人”,首先表现在什么方面?
抽生回答,“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师:当时的读书人都在干什么?(追求功名)考中了,意味着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接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文字让我们浮想联翩,想象徐霞客会遇到什么困难?
学生自由发言。
师:从大家的叙述中我们真正感受到来徐霞客的雄心壮志和不畏艰险,他真不愧为奇人。请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段话。
“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所以,我们获得的新知是——
过程的艰辛。
3、师: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获得什么信息?
(交通条件落后、没有——、没有——、没有——,这真是一件——)
师:说说前几天我们春游你的感受。
学生可以说坐着舒服的空调大巴车,品尝着美食,欣赏美丽的风景,是多么惬意。
师:课时,徐霞客的长途旅行却是一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情。
4、师:那么徐霞客在长途跋涉中经历来哪些艰险又感人的故事?选择你最感兴趣的讲给小组成员听听。
四人小组讨论,利用文中提到的素材,用自己的话讲故事,可以适当补充。
全班交流。
师小结:前两节课我们是通过读文,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文意,今天我们把作者的文字变成了自己的口语表达,加入了你自己的.东西,这就是我们的收获。
再读:“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借用书中的素材加上自己的体会,用一百字的篇幅介绍徐霞客。可以是第一人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本节课,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入地研究了教材和学生,精心地做了准备,较为成功地组织了本堂课的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整堂课扎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一开课我引用孔子的名言:“温故而知新”,学文中我让学生给“卓尔不群”换个成语来表达,学生们提到了“截然不同”、“与众不同”等。谈到当时的读书人时,我又提到“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引领学生学习使用名言。这与国学教学也是一脉相承的。
2、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根据书中提供的素材,加自己的合理的想象,还原徐霞客遇到的艰险故事。学生们在四人小组交流时,表现积极,兴趣浓厚,都愿意张开嘴巴说。
3、课后的拓展训练是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进行的。说容易,写作难。如何将口语转化为书面语,准确地表述观点,是学生们有待提高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4、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重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
质疑。
导入。
同学们,你最崇拜的人是谁?
出示徐霞客画像,提问:你们猜猜他是谁?能讲讲他的故事吗?
在你的心目中,徐霞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板书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说说自己最崇拜的人.
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他?
齐读课题。
初读。
感知。
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哪些自然段列举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的具体事例。
按内容不同给课文。
分段。
再读。
感悟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什么是“奇人”?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他人“奇”在哪里?
读到这里,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
人?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小结。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
这本书“奇”在哪里?(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默读第二自然段,划出有关语句,谈一谈你的体会。
(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雄心壮志”“亲自”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
(抓住“当时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盗匪横行”,“还是坚持”“设法”“竟然”等词句体会徐霞客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3)练习朗读。
总结全文。
现在你知道课题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一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自然段。
(略)。
第二课时。
理解、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导入,板书课题。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板书:奇人千古奇书)。
3.什么是“奇人”?(罕见的、特殊的人)。
过渡:徐霞客罕见、特殊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他是一位奇人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感受徐霞客“奇”之一。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他和当时的读书人有什么不一样?奇在哪儿?
2.指名回答,联系上下文理解“卓而不群”“雄心壮志”,朗读相关句子。
(板书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3.小结内容: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的第一“奇”。
4.小结学法: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后面的课文。看看徐霞客还“奇”在哪里?
三、按学法学习第二自然段及三、四、五、六然段,继续感受徐霞客之奇。
1、自由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写出简单的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有感情朗读。
“奇”之二: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此后三十多年……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一不受当时朝庭委派,二没有国家的任何资助,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经30余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看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结: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来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在徐霞客探索考察的旅途中,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徐霞客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22岁走到了56岁,一走就是30多年,一走就是9万里。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还带走了他仅有的行囊。”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同伴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奇之三: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第五自然段中徐霞客探寻两处山洞的事例。
师补充资料,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都有具体的记载。
奇之四:写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1.生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书奇在哪儿。(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2.补充资料介绍《徐霞客游记》这部奇书。
四.总结全文。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奇就奇在——(引读)。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写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不仅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更是一位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五.作业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板书: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奇人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写出千古奇书。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二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渲染。在教学课文时,当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二段“此后30多年……”这些句子理解时,我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例激情渲染——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而当讲到第4自然段谈到徐霞客奇在他的不避艰险求真求实时,我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在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下,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及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时候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还要结合生活、回归生活。例如,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他们可以很容易的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当我再次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都有具体的'记载时,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就更加深刻,能更鲜明地体会到他的“奇”。并且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再次回归到课题:为什么叫他“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学生谈到: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当作书一页一页、一步一步刻苦的读着,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横跨了16个省份……此时我出示地图课件,通过看到中国的政区图,使得16个省市的印象丰满起来。之后请同学们再来对比明朝地图,明朝我国的版图远没有现在大,使得学生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二、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
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四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五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还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一段。
我首先提问:徐霞客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反馈。学生很容易知道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说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接下来,我再问:阅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什么?学生根据本段的语言文字说出:他是用双脚一步一步走遍了半个中国的;我知道了他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他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我也知道了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我了解到了徐霞客游历半个中国之后,写成了一本奇书叫《徐霞客游记》……最后提问题: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体会到徐霞客所处的那个时代条件艰苦,靠双脚跋山涉水;经历了很多的奇人异事,孑然一身,独行其志。)。
二、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学习第二段。
首先,设计问题: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默读1分钟左右(段落不长),再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这段文字先写了当时读书人只追求“一举成名天下知”;再写徐霞客与他们不一样,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最后写他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其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学生的探究结果。
生1:我现在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奇人”,因为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到外面去了解大自然的知识,搞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所以他是奇人。
生2:我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是因为他早有雄心壮志,想写一部古人没有写的奇书――《游记》。
生3:我知道了“卓尔不群”的意思,就是说徐霞客与那些人不一样,他才华出众,走自己该走的路。
生4:“史籍地志”、“山海图经”是什么意思?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进行生生对话、师生交流,深入探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学习第三、四段。
1.通过感情朗读进行体验。第三段语言文字内容丰富,对偶句、排比句多,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读起来很有气势、韵味。因此,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练习,在读中体验情感,与徐霞客进行情感对话,使徐霞客的“奇人”形象深深印在学生心里,产生对徐霞客的崇敬和爱戴。
2.利用图片让学生进行体验。可以利用“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和“徐霞客孜孜不倦撰写游历图”来让学生体验徐霞客考察的艰辛和撰稿的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特,知道徐霞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精察细研。
3.展开合理想象推理进行体验。徐霞客怎样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徐霞客历尽了怎样的“千辛万苦”;徐曩客白天都做了什么,晚上在哪里住,他是怎样生活的;“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是怎样的情景?利用这些具体情境让学生想象推理体验,他们就更能感受到徐霞客的伟大。
4.通过背景资料让学生体验。第四段的文字是当时背景资料文字,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以及明末治安问题给徐霞客考察所带来的困难。
四、发挥协同效应,合作学习第五、六段。
这两段文字涉及的内容较多,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达到理解与掌握以下内容的'目的。
1.同伴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2.遭匪抢劫,险些被害。
3.同伴途中遇疾,不幸而逝。
4.同行不愿受累,偷偷而去。
5.唯徐霞客锲而不舍,不畏艰险,旅行成功。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徐霞客推翻历史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也说明他勇于探索的坚定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五、发挥自身特长,让学生个性化学习第七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学习本文的第七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思考:第七段是怎样围绕奇书来写的。要让学生理解这四个要点:第一句说明《徐霞客游记》的成书是亲身经历、考察的记录;第二句评价这本书的科学价值;第三句评价这本书的文学艺术价值:第四句评价书的作者,回到课文题目“阅读大地”,回到“奇人”上来。“阅读大地”可以个性化理解为:徐霞客把大地当作一本知识丰富的书,他每到一处都在探索着大地的奥秘,都在研读着这本巨书,是一个最好的比喻句。“奇人”奇在他的“独行其志”、“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五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应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六
回顾这两天以来的磨课历程,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3、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七
回顾这两天以来的磨课历程,我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当我对徐霞客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着手设计教学过程。我习惯性地翻阅《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集锦》,发现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奇人”这个关键词切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感受他“奇”在哪里。我也打算走捷径。可是,在预设学生会如何回答时,我犯难了,仅仅凭借“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几个重点词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徐霞客的“奇”吗?世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这篇课文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为难了学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假如想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我敢说,影片《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肯定比文本《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更能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但是,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通过换词并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来理解……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情感一脉牵——。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渲染。在教学课文时,当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二段“此后30多年……”这些句子理解时,我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例激情渲染——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而当讲到第4自然段谈到徐霞客奇在他的不避艰险求真求实时,我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在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下,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及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时候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3、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语文学习源于生活,还要结合生活、回归生活。例如,学生在结合事例谈到徐霞客探寻的两处山洞时,他们可以很容易的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但是当我再次补充资料说,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都有具体的记载时,学生对徐霞客的印象就更加深刻,能更鲜明地体会到他的“奇”。并且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在引导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再次回归到课题:为什么叫他“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学生谈到:徐霞客在考察大地,他把大地当作书一页一页、一步一步刻苦的读着,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三江五岳,横跨了16个省份……此时我出示地图课件,通过看到中国的政区图,使得16个省市的印象丰满起来。之后请同学们再来对比明朝地图,明朝我国的版图远没有现在大,使得学生对“徐霞客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这句话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八
本文篇幅较长,教学中我没有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了徐霞客其人的基础上,从文章的整体入手,从课题切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
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九
一、说教材。
“历尽艰辛读大地,锲而不舍著奇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二、说学情。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一理念,我将采用“在创设情境中感悟”“在诵读体验中感悟”“在激活想象中感悟”“在移情体验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感悟”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五、说教学流程。
共分四个环节完成,分别是:(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在引入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质疑引入,明确本节课目的是再次走近徐霞客,沿着他阅读大地的足迹,去探寻他的精神世界。然后复习课文中介绍徐霞客生平的第一自然段,引出问题:1、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奇人”?2、书“奇”在哪里?3、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看似三个问题,老师将其巧妙地用徐霞客人“奇”在哪里,统领其他两个问题,解决了人“奇”在哪里,自然也就解决了后两个问题。
(这个环节我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初步感知情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到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1、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研读课文,勾画出表现徐霞客“奇”的词句。2、小组交流,整理归纳意见。3、抽生全班汇报交流。假设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感受到徐霞客的“奇”。
1、感受徐霞客的“奇志”。学生朗读,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引导学生抓住“醉心”、“发现”等重点词语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卓尔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壮志。)理解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感受主人公的精神。
2、感受徐霞客的“奇行”。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这个小节分五步完成:
(1)引导学生抓住“行程九万里”感受路途遥远;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时间之长;抓住“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栖身洞穴记录见闻”等重点词句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
(2)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请学生结合课文以及搜集到的资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3)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4)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师导读)。
课件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让学生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这里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课件出示)在徐霞客的时代,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许多地方甚至连道路都_________________,加上当时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途旅行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学生感受到徐霞客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段话。(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5)学到这里让学生自由表达,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环节,老师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创设情境导读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有感情朗读的能力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一步一步地深切感受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3、感受徐霞客“奇作”——完成奇书。
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徐霞客游记》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书”补充资料(课件出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徐霞客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最后教师小结:徐霞客一生走遍了三江五岳。他有着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历尽千心万苦,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写成千古奇书,真是一位千古奇人。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学生随着文本和老师的点拨到课文中“走了一遭”,此时,再让学生来理解“阅读大地”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同时以词解词,注重了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印象,对文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题目。
1、在课文中找出四字成语或词语填在括号里。
徐霞客的一生,是(不避艰险)的一生,是(锲而不舍)的一生,是(求真求实)的一生,是(卓尔不群)的一生。
3、利用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课文,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地介绍徐霞客。可用上今天积累的好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介绍《徐霞客游记》的基础上,老师相机由读引申到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地落实了小学五—六年级100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分别用了课文中的四个词来概括徐霞客为什么是个奇人及《徐霞客游记》为什么是奇书,简明扼要地点名了课文的中心,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