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范文(17篇)
透过总结,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如何高效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实践的问题。以下是一些优秀的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一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3.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4.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课件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
朗读法、讨论法、想象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习第一自然段。
(略)。
第二课时。
理解、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品质。
一.导入,板书课题。
1.直接导入,板书课题并齐读。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板书:奇人千古奇书)。
3.什么是“奇人”?(罕见的、特殊的人)。
过渡:徐霞客罕见、特殊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称他是一位奇人呢?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前半部分,感受徐霞客“奇”之一。
1.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他和当时的读书人有什么不一样?奇在哪儿?
2.指名回答,联系上下文理解“卓而不群”“雄心壮志”,朗读相关句子。
(板书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3.小结内容: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这是他超出常人之处的第一“奇”。
4.小结学法:在刚才的学习中,我们抓住了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过渡: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后面的课文。看看徐霞客还“奇”在哪里?
三、按学法学习第二自然段及三、四、五、六然段,继续感受徐霞客之奇。
1、自由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画出重点词句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写出简单的批注。
2、小组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有感情朗读。
“奇”之二: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此后三十多年……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
徐霞客一不受当时朝庭委派,二没有国家的任何资助,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经30余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徐霞客日间攀险峰……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看插图,说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小结:图上的`情景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来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在徐霞客探索考察的旅途中,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有的是。徐霞客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从22岁走到了56岁,一走就是30多年,一走就是9万里。
“有一次,他和三个同伴到西南……还带走了他仅有的行囊。”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同伴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奇之三: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第五自然段中徐霞客探寻两处山洞的事例。
师补充资料,徐霞客为了进行详细的考察和科学的记述,仅在中国广西、贵州、云南三省区,亲自探查过的洞穴便有270多个,而且都有具体的记载。
奇之四:写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1.生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书奇在哪儿。(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2.补充资料介绍《徐霞客游记》这部奇书。
四.总结全文。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奇就奇在——(引读)。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写出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不仅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更是一位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五.作业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板书:
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奇人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写出千古奇书。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二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二、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短暂而又漫长的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终于告以段落,说它短暂,是因为从知道内容到讲课结束,不足四天时间;说它漫长,是因为在这四天里,我的内心经历了烦躁、焦虑、紧张、投入、虚脱、轻松的复杂过程。
回顾四天来的磨课历程,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条理比较清晰文字简洁质朴。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之后我又翻看了《同步拓展阅读》上网查阅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慢慢的对这个“肩荷一袱背手挟一油伞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有了一丝好感。
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回想起多年前讲《一夜的工作》一课,开始设计时也是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切入,然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受周总理的劳苦、简朴,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跟周总理生活相距太远,并不是课文告诉他“劳苦简朴”他就能认同。这篇课文也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为难了学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2、语言渲染,激发学生情感。
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进行情境渲染。在教学课文时,当学生抓住文章的第二段“此后30多年……”这些句子理解时,我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事例激情渲染——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而当讲到第4自然段谈到徐霞客奇在他的不避艰险\求真求实时,我又运用语言进行渲染: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在总结学生发言的情况下,梳理了学生的思维,及时提升学生的情感,这时候再进行有感情朗读指导就有水到渠成的感觉。
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
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四、真正把教材当成例子。叶老说过,教材不过是个例子。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一篇课文不过是一扇扇窗子,好教师经由这扇窗,擦亮学生的双眼,让他们看到窗外更美的风景;坏教师把学生紧紧关在窗子里,天长日久学生的眼睛渐渐蒙上了灰尘,越来越近视、短视。在这节课上,学生反复阅读,通过语言文字训练,在内心深处对徐霞客萌生浓厚的兴趣,被徐霞客独特的人格魅力所打动,最后主动地去阅读,去了解更多关于徐霞客的资料,才是教者的最终目的。我想,课后学生一定会去阅读更多关于徐霞客的故事,或者多年以后,他在另外的地方再次接触到徐霞客,如果他能回忆起在这节课上的一些情景或一丝体验,那么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也知足了。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上,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比如在解决“徐霞客是怎样阅读大地”这个重点问题时,老师的指导朗读缺乏层次性;回放自己的上课录象,发现存在多处“好不好”“对不对”这些随意性的口头禅,这些都需要自己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多多改进,逐步完。
3、资料补充,激发学生的情感。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的过程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把住情感的命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使教学合一,达到更高妙的境界。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三
明末奇人徐霞客终其一生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再读感悟。
1、徐霞客被称为“奇人”的原因是什么?(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2、课文列举了哪来具体事例来说明徐霞客为“奇人”的?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哪?(板书:淡薄名利)。
他的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具体的事例表在哪?(第2自然段前半部分)。
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了怎样的艰辛才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生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他走了多少路程?(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
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
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英勇顽强的红军战士不怕牺牲,排除出万难完成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历尽30年,行程九万里!这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啊!
当时的交通条件是如何的呢?(徐霞客的时代,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汽车、……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其中的艰辛是怎样的?(此后三十多年……走笔为记。)。
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谁能来读读?(第4自然段)。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谁能来读读?(第4、5段中的相关的句子)。
徐霞客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有力地证实了徐霞客“求真求实,锲而不舍”科学研究的品质。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十多年的千辛万苦,最终他完成了自己的愿望。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他的“奇”还体现在哪里?(最后自然段)。
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那《徐霞客游记》这本书“奇”在哪里呢?(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价值,也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小结:《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推荐理由:本课的阅读教学由教师教的思路转向学生学的思路,贯穿以学为主的思想,尊重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独特体验。不搞条分缕析的讲解,而是在学生充分预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入手,自主阅读,整体感知;然后抓住关键部分的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先扶后放,再回到全文,最后发散性的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学生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了阅读。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四
这是一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述了全文,讲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写成了一本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第二自然段讲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艰辛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
第三——五自然段,通过具体事例写了徐霞客在考察途中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第六自然段总结了徐霞客一生游历的价值,高度评价了他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鄙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及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写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学情分析。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2、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雄心壮志、”、“先驱”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相关书籍。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2、明末奇人徐霞客终其一生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初读感知。
1、自由地轻声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小组内互教互学。
2、徐霞客被称为“奇人”的原因是什么?(不求功名、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3、课文列举了哪来具体事例来说明徐霞客为“奇人”的?
4、按内容不同给课文分段。
(三)再读感悟。
1、指读第一自然段,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讲的?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什么是“奇人”?
3、为什么称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呢?
4、书上用了一个词概括了他的奇?你知道是哪一个词吗?(卓尔不群)你很善于读书,能敏锐地捕捉到文章的重点词,那么你知道它的意思吗?理解了字面意思,下面我们就联系课文进一步来理解与体会。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
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哪?(板书:不求功名)。
他的淡薄名利、不求功名具体的事例表在哪?(第2自然段前半部分)。
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差错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徐霞客卓尔不群,立志亲自考察祖国山川地貌,并在此后的30年间历尽了怎样的艰辛才获得了第一手考察资料?(出示课件,生读)。
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段?(指导朗读)。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3、4自然段)。
第三自然段:当时的交通条件是如何的呢?(徐霞客的时代,没有飞机,没有火车、没有汽车、……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走了多少行程?徐霞客阅读大地行程九万里,他走遍三江五岳,(课件)这就是徐霞客用双脚一步一步走过的旅行路线,这就是徐霞客横跨的中国16个省份,在当时就是大半个中国。九万里究竟有多远,你知道吗?九万里就是绕地球一圈还要长一万里的距离,徐霞客只身一人为了自己醉心的考察研究,用双脚一步一步走出了九万里!
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谁能来读读?(第4自然段)(课件)。
一路上,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辞而别,服侍他的仆人偷走了他仅有的行囊,面对土匪的掳掠他毫不畏惧,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他真是一个卓尔不群的奇人啊。
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的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就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练习朗读。
徐霞客人还“奇”在哪里?在刚才的学习中,大家找到了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这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下面的课文。(这一环节采用先“扶”后“放”,由“引导”到“探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按照刚才的方法学习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找出重点句子谈体会。
(2)小组讨论交流。(出示小提示)。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
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谁能来读读?(第4、5段中的相关的句子)。
(4)、成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7、这本书“奇”在哪里?(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也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8、赏读《徐霞客游记》中游天台山日记的小片断:
“……又里许,为珠帘水,水倾下处甚平阔,其势散缓,滔滔汩汩。徐赤足跳草莽中,揉木缘崖,莲舟不能从。暝色四下,始返。停足仙筏桥,观石梁卧虹,飞瀑喷雪,几下欲卧。”(课件)。
9、小结:《徐霞客游记》除遗失部分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超越了时代。(1)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记录。”(2)与徐霞客同时代的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他的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课件)。
(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能体现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四)总结全文。
1、延伸:
(1)这只是徐霞客旅行生活的一个小片断啊!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想象一下,在徐霞客长途旅行的日日夜夜中,他还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可能会被险峰上滚落的石块砸伤,鲜血直流,可能找不到野果子,可能遇到骄阳似火,可能大雨倾盆,可能偶遇风寒,可能险些成了野兽的美餐)让学生进一步由插图到抓住关键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这样就比单纯的品位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教师在整理总结学生的回答,点拨提升,引导他们体会到,不求功名,立志考察的徐霞客,的确是一位卓尔不群的奇人。
(2)关于徐霞客“奇人”、“奇事”的故事很多,大家还知道哪些?(课件)。
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是在1636年,那时他已五十一岁了。这次他主要游历了我国的西南地区,一直到达中缅交界的腾越(今云南腾冲),至1640年重新返回家乡。他回乡不久就病倒了。他在病中还翻看自己收集的岩石标本。临死前,他手里还紧紧的握着考察中带回的两块石头。
徐霞客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在科学事业上奋勇攀登的精神,是值得后人永远学习的。(课件)。
2、小练笔:
师创设情景:如果今年中国要举办一个大型的“徐霞客研讨会”,要请大家写一篇介绍徐霞客先生的小文章,字数100字左右,该怎么写?谁写得好,我们将请他作为“研讨会”的特邀嘉宾,作第一个现场发言。(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写作时要把握徐霞客的生平事迹及其“奇”的表现,并加上自己的简单的评点。写完后争取当堂能够请学生上台作“现场发言”。要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及时肯定学生“闪光点”。)。
3、升华:
读到这里,你对徐霞客“阅读大地”一定有了新的理解?(他不仅仅用脚、用手、用眼在阅读,还用心、用胆、用一生的心血、甚至用生命在阅读大地。)让我们永远记住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永远记住这位有奇志、奇举,写出奇书的卓尔不群的奇人徐霞客,再次高声齐读课题。
根据前面的学习,徐霞客这个“奇”人,“奇”在哪?引导学生归纳四点:(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4)写就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设计意图:再次交流对阅读大地的了解,高声齐读总结升华。)。
(五)作业自助餐(每人至少选两题)。
1、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本文或《徐霞客游记》。
2、背一背: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徐霞客游记》中的优美片断。
3、看一看:有关徐霞客的相关影片。
4、画一画: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徐霞客。
5、听一听:父母对徐霞客的介绍。
7、讲一讲:你还知道哪些奇人奇事。
8、找一找:发生在徐霞客游历中的故事。
(六)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起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为什么课题叫做《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四、总结升华。
徐霞客用他的双脚丈量了人生,同时也用他的精神与心血谱写了一个千古传奇。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受到徐霞客精神的感染,学习他不避艰险的意志,学习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就让我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徐霞客浏览过的美丽风景当中结束这一课好吗?(播放课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六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5年级下册《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齐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 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师:现在同学们能理解为什么课题叫做《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了吗?
四、总结升华
徐霞客用他的双脚丈量了人生,同时也用他的精神与心血谱写了一个千古传奇。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受到徐霞客精神的感染,学习他不避艰险的意志,学习他锲而不舍的精神。最后,就让我们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在徐霞客浏览过的美丽风景当中结束这一课好吗?(播放课件)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阅读,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通过阅读知道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在阅读、理解中,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游圣”的人是谁吗?(徐霞客)。
2.上百万字的考察记录,仅留存下来的《徐霞客游记》便有60多万字,因此,人们都称他为“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画出文中的生字词,同桌间可以互相帮助。开始吧!
2.出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雄心壮志、荒野露宿、栖身洞穴、大陆、源流、岷江、勘探、抢劫、先驱。
(为“卓”“锲”“宿”“栖”“穴”“岷”“勘”注音)。
3.扫清了生字的障碍,相信同学们再读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快、更流利,那就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细细品读课文,注意要默读,最好是用我们刚才找重点段、重点句、重点词的方法,还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记一记自己的感受。
三、围绕中心,品读课文。
1.为什么称徐霞客为“奇人”呢,他“奇”在哪里?谁准备好了的同学汇报一下吧。(生汇报)。
2。结合表格,引导学生体会徐霞客与多数读书人不同。他淡泊名利,却立下了走遍天下、亲自考察的雄心壮志,他的思想境界和人生追求远远超越了同时代的人,他是多么的超然和洒脱啊!他真是一位奇人。
3.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后是怎样做的呢?我们来一齐读——“此后三十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师:这段话中,哪些句子使你感动,让你震惊,使你觉得徐霞客是一位奇人?(生汇报)。
师:是啊,一天两天容易,要坚持几十年却困难;走十里百里容易,要走几万里却艰难。但是徐霞客却不避艰险,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正是因为他——“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所以才能——“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这真是一项壮举,这真是一个奇迹,徐霞客真是一位——“奇人”啊。
师:同学们真是徐霞客的知音啊!其实,徐霞客在旅途中克服的又何止是这点困难呢,同学们再从文中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徐霞客是一位“奇人”。
5.引导学生读英国科学专家李约瑟对《徐霞客游记》的由衷赞叹。(课件出示:《徐霞客游记》读起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师:听到这高度的评价,真让我们感到自豪,你能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感情再来读一读最后一段吗?(指名朗读)。
四、总结升华。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八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名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1、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1、师板书:阅读。生齐读。师:“读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生谈感受。
师板书:大地。生齐读“阅读大地”。师:“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师:可是的确有一个人,他会阅读大地,他就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板书:徐霞客)。
2、齐读课题。
(一)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反馈: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板书:奇人。
(二)学习第二段(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思考:徐霞客的人奇在哪里?他的书又奇在哪里?自读做批注。
2、汇报交流:
(1)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句子一: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而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句子二: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a:学生汇报读句子并谈自己的体会。
b:品读重点句子。
c:师引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徐霞客的“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徐霞客的“奇”因: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3)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3、体会《徐霞客游记》的“奇”
(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本书奇在哪里?
(2)反馈: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现《徐霞客游记》的价值。
(3)齐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2、课题还可以换成()的徐霞客?
1、搜集阅读有关徐霞客的故事和《徐霞客游记》。
2、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九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在教《阅读大地的徐霞客》一文时,我采取多种方法让学生学习,还给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地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一段。
我首先提问:徐霞客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进行阅读,然后进行反馈。学生很容易知道用课文中的语言概括说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接下来,我再问:阅读这一段你还知道什么?学生根据本段的语言文字说出:他是用双脚一步一步走遍了半个中国的;我知道了他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他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我也知道了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我了解到了徐霞客游历半个中国之后,写成了一本奇书叫《徐霞客游记》……最后提问题: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呢?(体会到徐霞客所处的那个时代条件艰苦,靠双脚跋山涉水;经历了很多的奇人异事,孑然一身,独行其志。)。
二、以问题为中心,探究学习第二段。
首先,设计问题:本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让学生默读1分钟左右(段落不长),再让学生汇报学习结果:这段文字先写了当时读书人只追求“一举成名天下知”;再写徐霞客与他们不一样,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最后写他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其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对问题进行探究。下面是学生的探究结果。
生1:我现在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奇人”,因为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到外面去了解大自然的知识,搞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所以他是奇人。
生2:我知道了徐霞客为什么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是因为他早有雄心壮志,想写一部古人没有写的奇书――《游记》。
生3:我知道了“卓尔不群”的意思,就是说徐霞客与那些人不一样,他才华出众,走自己该走的路。
生4:“史籍地志”、“山海图经”是什么意思?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
让学生产生这样的问题,进行生生对话、师生交流,深入探究,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贴近生活,让学生体验学习第三、四段。
1.通过感情朗读进行体验。第三段语言文字内容丰富,对偶句、排比句多,富有音乐的节奏感,读起来很有气势、韵味。因此,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练习,在读中体验情感,与徐霞客进行情感对话,使徐霞客的“奇人”形象深深印在学生心里,产生对徐霞客的崇敬和爱戴。
2.利用图片让学生进行体验。可以利用“徐霞客旅行路线图”和“徐霞客孜孜不倦撰写游历图”来让学生体验徐霞客考察的艰辛和撰稿的认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奇特,知道徐霞客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精察细研。
3.展开合理想象推理进行体验。徐霞客怎样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徐霞客历尽了怎样的“千辛万苦”;徐曩客白天都做了什么,晚上在哪里住,他是怎样生活的;“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是怎样的情景?利用这些具体情境让学生想象推理体验,他们就更能感受到徐霞客的伟大。
4.通过背景资料让学生体验。第四段的文字是当时背景资料文字,文字浅显易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感受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以及明末治安问题给徐霞客考察所带来的困难。
四、发挥协同效应,合作学习第五、六段。
这两段文字涉及的内容较多,通过让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达到理解与掌握以下内容的'目的。
1.同伴旅途劳顿,不辞而别。
2.遭匪抢劫,险些被害。
3.同伴途中遇疾,不幸而逝。
4.同行不愿受累,偷偷而去。
5.唯徐霞客锲而不舍,不畏艰险,旅行成功。
通过讨论交流,学生认识到徐霞客推翻历史错误所付出的代价,也说明他勇于探索的坚定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
五、发挥自身特长,让学生个性化学习第七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本质上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在学习本文的第七部分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进行个性化学习,思考:第七段是怎样围绕奇书来写的。要让学生理解这四个要点:第一句说明《徐霞客游记》的成书是亲身经历、考察的记录;第二句评价这本书的科学价值;第三句评价这本书的文学艺术价值:第四句评价书的作者,回到课文题目“阅读大地”,回到“奇人”上来。“阅读大地”可以个性化理解为:徐霞客把大地当作一本知识丰富的书,他每到一处都在探索着大地的奥秘,都在研读着这本巨书,是一个最好的比喻句。“奇人”奇在他的“独行其志”、“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五种方法是相互联系、相互包含的。它虽是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我们应从整体的高度来全面把握现代学习方式的精神实质,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名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教学目的.:
1、学习徐霞客热爱自然,不畏艰险,求知探险的精神。
2、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抓住文中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质疑、揭题。
1、师板书:阅读。生齐读。师:“读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生谈感受。
师板书:大地。生齐读“阅读大地”。师:“你有什么疑问?”生质疑。
师:可是的确有一个人,他会阅读大地,他就是明朝末年的徐霞客。(板书:徐霞客)。
2、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自读第一段,思考:徐霞客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学生反馈: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板书:奇人。
(二)学习第二段(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思考:徐霞客的人奇在哪里?他的书又奇在哪里?自读做批注。
2、汇报交流:
(1)淡泊名利、立志考察。
句子一: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埋头于经书之中,而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
句子二: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a:学生汇报读句子并谈自己的体会。
b:品读重点句子。
c:师引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徐霞客的“奇”还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用同样的方法汇报徐霞客的“奇”因: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
(3)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1)自读第六自然段,思考:这本书奇在哪里?
(2)反馈:用恰当的关联词语表现《徐霞客游记》的价值。
(3)齐读: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
三、再次解题。
2、课题还可以换成的徐霞客?
四、拓展。
2、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介绍徐霞客。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一
“我们去旅行”这个主题对五年级的同学来说并不陌生,应该说还是非常喜欢的。在阅读单元说明和深入研读单元文章后,我将大的单元目标定为:1.通过文本阅读,了解旅行的多种益处;2.明白尽管每个人都会有各不相同的旅行,但是总会在旅行中收获生长这个道理。3.树立在生活中探索的意识。在这样的主题目标下,再次认真分析单元文本,发现:《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虽然离同学的生活较远,但是徐霞客这个人有许多值得我们探究和学习的地方,会对我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并且这篇文章也是本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所以确定精读精讲。《少年旅行队》是散文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易懂又与同学的生活密切联系,定为自读自悟。《古诗二首》是两首很有意境的古诗,值得品位,所以确定为品读感悟。《古罗马斗兽场》同学很感兴趣,描写也很生动,确定为自读略讲。
依照这个思路,在单元整组阅读,初步感悟单元文章后,设计了《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堂课。希望同学从目的、过程、结果几方面探究徐霞客之奇,再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精彩的旅行绝对不是凭空而来,需要我们用心付出。感悟后,希望同学能借助这种探究思路,自读后文,多方面感悟旅行为我们带来的益处;最后联系自身,进一步感受旅行的好处。或许同学在反思自身的旅行时,会发现没有收获,我们就希望通过这样的比较联系,让同学受到一点点启发。
但是只是这样的教学是单一的,语文课就应该有语文味,语文课就应该落实语言训练,思维训练等。所以在研读文本后,我将教学重点放在第2段,因为该段用了简洁而又深刻的语言说明了徐霞客旅行的目的以和旅行过程中的情况,并且这也是徐霞客成绩千古奇书的原因。所以以此为生发点,设计了理解感悟,感情共鸣,个性朗读等。希望同学通过这段的品读,感受徐霞客这个人物形象,感悟其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并借此发展同学思维,提升语文素养。
【教材分析】。
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全文共6个自然段。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之所以称徐霞客为“奇人”原因有四:
1.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科举时代,“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而书生徐霞客,却卓尔不群,唾弃权贵,摒绝仕途。“卓尔不群”,指优秀卓越,超出常人。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在于,淡泊名利,不求功名。当他发现先人留下的“古今史籍和地志、山海图经”少且有过失时,便立志“走遍天下,亲自考察”。于是他毅然走出书斋,把一生献给了旅行考察事业。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奇举。
2.不畏艰险,毅力超凡。徐霞客自22岁出游,至55岁病返故里,30多年间,足迹遍和大半个中国,行程9万里,横跨16个省份。当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甚至“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多数行程徒步完成,加之“明朝末年治安不好”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几十年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长期在旅途中他遭遇了重重困难:“攀险峰,涉危涧”,甚至遇盗匪、断财物、失同伴,疲劳、病痛更是不在话下等等,然而这一切都从未曾使他动摇。30年里,他天天坚持日间跋涉,夜里笔耕,从不间断。多么坚韧而有毅力的人呀!也正是凭借这坚定的信念和超凡的毅力,他获得了先人不曾获得的考察资料,成绩了被后人称为“千古奇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
3.求真求实,锲而不舍。在许多读书人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徐霞客特立独行,本着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实践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而证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求真求实,锲而不舍”是徐霞客从事科学研究的品质。课文通过徐霞客克服种种困难,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的事例,和第5自然段中列举的两个简短事例,对此品质做了具体说明。
4.成绩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正因为奇人、奇举,才著就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两句话分别概述了此书“奇”在哪里,即它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徐霞客游记》除遗失局部外,留存至今的还有60多万字,是我国篇幅最为浩繁的游记之一,也是世界游记文字中的鸿篇巨制。其间蕴含着许多真知灼见,某些思想甚至逾越了时代。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博士曾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写的考察纪录。”
【教学目标】。
1.在整体阅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为自读后文奠定基础。
2.通过探究、交流、品读,层层深入,感悟徐霞客之奇。
3.以感悟徐霞客旅行过程为生发点,发展同学思维,培养同学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文本阅读,激发同学走进生活、探索知识的愿望。
【教学重点】。
在通读单元文本的基础上,精读课文,层层深入地感悟徐霞客之奇。
【教学难点】。
通过文本阅读和感悟,得到启发,树立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学过程】。
一、在交流回顾中整合单元内容。
2.个性化交流单元初读感受。
二、揭示课题,走近徐霞客。
1.引出徐霞客。
2.读课题,质疑课题。
3.感悟“阅读大地”。
三、自读文本,初步感悟。
1.自由快速地读一遍课文,初步感悟徐霞客。
四、读中探究,走进“奇人”
1.激发同学探究兴趣。
3.层层深入,探究徐霞客之奇。
五、整合延伸,升华主题。
1.自读感悟后文的旅行收获。
2.结合自身旅行收获谈启发。
3.总结升华单元主题。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二
“历尽艰辛读大地,锲而不舍著奇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篇写人的记叙文。文章主要记叙了明末奇人徐霞客为了考察祖国山川地貌,不避艰险,徒步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并将其游历、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形成了不朽杰作《徐霞客游记》,歌颂了徐霞客淡薄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文章语言简洁、质朴,全文紧扣一个“奇”字,写出了徐霞客这位“奇人”卓尔不群的一生。
徐霞客所处年代距今天久远,课前应要求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教学本课可以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开始,通过反复阅读课文,在寻求答案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悟徐霞客的品质。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五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以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策略为指导,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反复阅读,知道徐霞客“奇”在哪里,领悟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
2、品词析句,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二)发展性目标:
1、品词析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这一理念,我将采用“在创设情境中感悟”“在诵读体验中感悟”“在激活想象中感悟”“在移情体验中感悟”“在拓展延伸中感悟”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创造条件。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采用自主质疑法,合作解疑法,朗读感悟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共分四个环节完成,分别是:(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在引入这个环节中我采用的是质疑引入,明确本节课目的`是再次走近徐霞客,沿着他阅读大地的足迹,去探寻他的精神世界。然后复习课文中介绍徐霞客生平的第一自然段,引出问题:
1、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奇人”?
2、书“奇”在哪里?
3、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看似三个问题,老师将其巧妙地用徐霞客人“奇”在哪里,统领其他两个问题,解决了人“奇”在哪里,自然也就解决了后两个问题。
(这个环节我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初步感知情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初涉课题学生也许会感到困惑,不必强求学生完全理解,待深入理解课文后,再回归课题领悟它的含义。)。
(二)潜心会文,感受“奇人”。
这一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研读课文,勾画出表现徐霞客“奇”的词句。
2、小组交流,整理归纳意见。
3、抽生全班汇报交流。假设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感受到徐霞客的“奇”。
1、感受徐霞客的“奇志”。学生朗读,相机出示: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引导学生抓住“醉心”、“发现”等重点词语来理解,通过对比,感悟徐霞客“卓尔不群”以及他的雄心壮志。)理解之后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段话,感受主人公的精神。
2、感受徐霞客的“奇行”。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这个小节分五步完成:
(1)引导学生抓住“行程九万里”感受路途遥远;抓住“三十多年”感受时间之长;抓住“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栖身洞穴记录见闻”等重点词句想象徐霞客阅读大地的情景。
(2)师点拨:徐霞客在阅读大地的长途跋涉中经历了哪些艰险而感人的故事?请学生结合课文以及搜集到的资料来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讲给同学们听。
(3)指名讲故事,再次感受徐霞客不避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4)创设情境,指导有感情朗读:(师导读)。
课件出示:徐霞客旅行路线图,让学生体会到徐霞客锲而不舍的精神。
在这里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想象:(课件出示)在徐霞客的时代,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_____,许多地方甚至连道路都_________________,加上当时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途旅行时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学生感受到徐霞客不仅用双脚,更是用心血,甚至生命走出了一条卓尔不群的人生之路,让他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段话。(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课件出示)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他把游历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5)学到这里让学生自由表达,你心目中的徐霞客是个怎样的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此环节,老师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抓住重点词理解感悟、创设情境导读等多种教学形式,在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概括能力、有感情朗读的能力等,在语言文字训练中一步一步地深切感受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坚持真理的科学研究精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3、感受徐霞客“奇作”——完成奇书。
学生朗读(课件出示):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徐霞客游记》为什么被称为“千古奇书”补充资料(课件出示):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称《徐霞客游记》为“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最后教师小结:徐霞客一生走遍了三江五岳。他有着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历尽千心万苦,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写成千古奇书,真是一位千古奇人。
(三)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学生随着文本和老师的点拨到课文中“走了一遭”,此时,再让学生来理解“阅读大地”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同时以词解词,注重了语言文字训练。)。
(四)布置作业、延伸阅读。
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印象,对文中人物的品质和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题目。
1、在课文中找出四字成语或词语填在括号里。
徐霞客的一生,是(不避艰险)的一生,是(锲而不舍)的一生,是(求真求实)的一生,是(卓尔不群)的一生。
3、利用自己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并结合所学课文,用一百字的篇幅简单地介绍徐霞客。可用上今天积累的好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在介绍《徐霞客游记》的基础上,老师相机由读引申到写,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有效地落实了小学五—六年级100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
板书分别用了课文中的四个词来概括徐霞客为什么是个奇人及《徐霞客游记》为什么是奇书,简明扼要地点名了课文的中心,从而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千古“奇”人卓尔不群锲而不舍。
千古“奇”书科学文献山水杰作。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三
徐霞客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奇人。他用双脚一步一步地走遍了半个中国大陆,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经历过许多奇人异事,并且把他的观察和、研究记录下来,写成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此后三十多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尽千辛万苦,获得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曰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录下当日见闻。即使露宿荒野,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徐霞客的时代,没有汽车,没有火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有一次,他和二个同伴到西南地区,沿路考察石灰岩地形和长江源流。走了二十天,一个同伴难耐旅途劳顿,不辞而别。到了衡阳附近又遭遇土匪抢劫,财物尽失,还险些被杀害。好不容易到了南宁,另一个同伴不幸病死,徐霞客忍痛继续西行。到了大理,最后一个同伴也因为吃不了苦,偷偷地走了,还带走了他仅存的行囊。但是,他还是坚持目标,继续他的研究工作,最后找到了答案,推翻了历史上的错误,证明长江的源流不是岷江而是金沙江:
徐霞客具有锲而不舍的科学研究精神。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有一次,他到广西融县的真仙岩山洞,洞口盘着一条蟒蛇,他还是设法进去,到洞里去考察。又有一次,他到湖南茶陵的麻叶洞,听说洞里有一条会吃人的神龙,没有人愿意当向导,他竟然一个人拿着火把进去。当他安全出来的时候,当地人都惊讶得不得了,因为当地都还没有人敢进去呢!
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走遍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现代地理学家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考察记录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翔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徐霞客终其一生游历探险,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求真求实、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卓尔不群:
(2)锲而不舍:
2、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3、徐霞客是以为“奇人”。他人“奇”在哪里?写出的“奇书”又“奇”在哪里?
5、根据短文内容及课外搜集的资料,用一小段话简要介绍徐霞客。
参考答案:
1、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2、徐霞客终其一生游历探险,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追求实事求是、开创田野考察的科学家。
3、人奇在:志向与常人不同,他不求功名,立志考察探险;他不畏艰险,毅力超凡;他求真求实,锲而不舍;他写成了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书奇在:它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4、这本书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也是一边走一边写出来的,所以他是在阅读大地。
5、提示:介绍要简略完整。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二、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
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
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五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导入了解学生的理解状况,让学生就课题质疑或初谈自己的理解,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质疑问难的能力。引导学生抓住“奇人”这个词反复读文,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人物品质,在此基础之上再指导学生朗读,体现了朗读指导的循序渐进。
让学生了解徐霞客这个人物,感受他卓尔不群的人格魅力,学生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这个人物,感受他的品行,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在了解人物、感受品行的同时,进行字、词、句、段、篇和听、说、读、写的语文综合训练。
在这节课上,我感觉自己还是上出了“语文味”:1、形式多样的阅读训练为学生“潜心会文本”提供了保证。如开课时的大声朗读、思考问题时的默读、感悟文本时的自由读、感情升华时的齐读等等,都给了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2、重点词语的理解运用了各种不同的方式。如“卓尔不群”,通过对比来理解;“醉心”,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九万里”“三十年”通过化抽象为具体来理解;“锲而不舍”,在体验的基础上用换词法来理解;课题中的“阅读”通过到文中找相关词语来理解等等,形式多样,落到实处。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六
短暂而又漫长的语文组“同课异构”活动终于告以段落,说它短暂,是因为从知道内容到讲课结束,不足四天时间;说它漫长,是因为在这四天里,我的内心经历了烦躁、焦虑、紧张、投入、虚脱、轻松的复杂过程。
回顾四天来的磨课历程,感觉自己收获颇多,谨以感受最深的几点反思如下:
一、教师要做文本的知音。记得听到讲课内容的那一瞬间,我的大脑出现了短暂的空白。我在心里不停地埋怨,为什么是徐霞客而不是李白或苏轼?我不熟悉徐霞客,不喜欢徐霞客,如何引导学生熟悉、喜欢徐霞客呢?我陷入了迷茫中。可时间紧,任务重,容不得我埋怨,容不得我不喜欢,我强压住内心的不满,一遍遍地朗读课文。我先以一般读者的身份读,了解到徐霞客是个奇人,写了一本奇书;接着我又以学生的身份读,在读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拿不准音的字,如“栖、锲”等;最后我才以教师的身份读,发现这篇课文还是有值得教的地方,比如条理比较清晰,文字简洁质朴。正如古人说的那样,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渐渐地,徐霞客这个人物在我大脑中明晰起来。之后我又翻看了《同步拓展阅读》,上网查阅了有关徐霞客的资料,慢慢的,对这个“肩荷一袱背,手挟一油伞,足踏天下半”的“天下第一奇人”有了一丝好感。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本。当我对徐霞客这个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后,便着手设计教学过程。我习惯性地翻阅《教师教学用书》和《教案集锦》,发现所有的设计都是从“奇人”这个关键词切入,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来感受他“奇”在哪里。我也打算走捷径。可是,在预设学生会如何回答时,我犯难了,仅仅凭借“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求真求实”这几个重点词就能让学生感受到徐霞客的“奇”吗?世上具有这种品行的人千千万,为何独独称他为“奇人”?我感觉设计的问题和学生的认知之间似乎缺了点什么。到底缺了什么呢?我陷入困惑之中。后来有老师点拨了一下,为什么不从“阅读大地”入手呢?是呀,为什么不从课题中“阅读大地”这个新奇而又值得玩味的词语入手呢?我一下子有种拨开云雾见晴天的感觉,回想起多年前讲《一夜的工作》一课,开始设计时也是从中心句“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切入,然后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感受周总理的劳苦、简朴,效果并不好,因为学生跟周总理生活相距太远,并不是课文告诉他“劳苦简朴”他就能认同。这篇课文也是写人的,徐霞客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远,假如从“奇人”入手,再来一步步地“演绎”,这样设计方便了老师可为难了学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当机立断,立即修改教学设计,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自主读书,小组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有感情朗读能力。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徐霞客,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这个人物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奇人”这两个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多么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三、语文课要注重语言文字训练。
1、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
文本是阅读教学的载体,因此教师要善于深入钻研教材,预设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情感。而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励学生的思维活动。充满情趣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新知识的热烈探求。如:本课中,我借学生之口扣住了中心句提出了有一定的难度,又具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和开放性的问题: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本千古奇书。他人“奇”在哪里?书“奇”在哪里呢?从而引导学生们默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反复读一读,在旁边批注。这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与文本对话,主动地去探寻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这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内容到中心、由外在到内心的过程,使学生处于一种兴奋状态,积极地去思考、去表达,迸发了智慧,同时情感受到了熏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了这样的对话,学生自然融入其中,做到了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
阅读大地徐霞客教学设计篇十七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十单元“我们去旅行”的第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主要讲述了明朝末年的大旅行家徐霞客一生不避艰险,用双脚走遍大半个中国,进行科学考察,最终写下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的伟大事迹。全文语言简洁、质朴,赞颂了徐霞客卓尔不群的一生,历尽千辛万苦,始终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赞扬了他为祖国旅行考察事业奉献一生的功绩。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阅读理解的能力,敢于质疑,乐于解疑,学会了搜集并筛选资料。学生学习本课有几个困难:一是具体事例叙述简略,不能满足学生探索的兴趣,不能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离学生生活距离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三是要抓的词语很多且不够通俗。因此,课前要求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简要了解时代背景,了解徐霞客的生平,为课堂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激发兴趣,问题源自学生,再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性学习。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奇’在哪里?”,抓住“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两个重点词,挖掘了词语在文中的多层意义展开教学。二是结合课文潜在的感情色彩,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联系课前搜集资料、联系上下文体会徐霞客历尽艰险,始终不放弃考察的可贵品质,使学生思想受到熏陶,体现了语文学习的人文性特色。三是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运用,如“写批注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方法”、“读懂句子的方法”、“文章的写作方法”,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策略意识和工具性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习7个生字,12个词语。掌握“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燃松拾穗,走笔为记”等词语的意思。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课题中“阅读大地”的含义。继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以及借助资料理解课文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快速默读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抓住“奇”这一文眼,紧紧围绕“徐霞客人‘奇’在哪里?”这条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词句写心得批注。顺学而导,指导学生运用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理解词语、读懂难读的句子并进行有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徐霞客历尽磨难却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学习徐霞客立下雄心壮志、勇于实践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徐霞客卓尔不群,层层深入体会他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伟大精神,感受到他的确是千古奇人。
2、运用批注的方法读懂难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课前资料搜集:徐霞客的故事。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问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关于徐霞客,你了解多少?
生:奇人、奇书……(相机板书:奇人、奇书)。
师:文中哪段话这样概括的写了徐霞客的生平?生齐读第一段。
3、【引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生:为什么说徐霞客是“奇人”?书“奇”在哪里?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相机板书:?)。
师:我们先来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儿?
二、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6页,认真研读课文,勾画出表现徐霞客“奇”的词句。(师巡视点评勾画批注的方法)。
2、【小组交流】。
三、释疑点拨,精读感悟。
(一)探究徐霞客人“奇”在哪里。
【预设一】。
生:徐霞客卓尔不群……(相机板书:卓尔不群)。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引导学生在句中理解卓尔不群,及卓尔不群的表现之一——读的书不一样,之二——读书方式不一样,之三——立下雄心壮志,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相关语句。(相机板书:立壮志)。
师总结:我也想和你们一起读读这段话,我读当时读书人的表现,你们读徐霞客。
(师生读整段)真是天下书生皆功名,他却卓尔不群立壮志,怎能不说他是奇人啊!
【预设二】。
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三十多年”、“九万里”、“长风为伍,云雾为伴”……感受时间漫长,路途遥远,理解是“锲而不舍”的精神支撑着徐霞客不避艰险,指导学生带着理解读相关语句。(相机板书:锲而不舍)。
师总结:无论时间多么漫长,路途多么遥远,但他依然锲而不舍,真是个奇人!
【预设三】。
师范读,引导学生想象徐霞客路途中的那一幅幅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师引导学生想象着画面朗读。
师总结:徐霞客历尽千辛万苦,却矢志不渝,这何尝不是锲而不舍。
【预设四】。
生:只有一双脚!
师出示课件,引读:
他就是用这一双脚,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
他就是用这一双脚,走了(三十多)年,走了(九万)里。
【预设五】。
师:一起来回顾你们刚才说到的故事。出示课件,师引读。
师总结:看啊,一个坚持,一个继续,让我们仿佛看到徐霞客用自己的双脚在三江五岳上写下的铮铮四字——锲而不舍,他真是一个奇人!
【预设六】。
生: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师:是呀,徐霞客没有被困难吓倒,面对死亡的威胁他也毫不动摇。其实!徐霞客探险的山洞远不只这两个!一生所探306个洞穴,他是中国探洞第一人。
引读——他遇到高山一定要登上峰顶,遇见山洞一定要进去探个究竟。
师总结:这306个洞穴,个个都见证了徐霞客的精神,那就是锲而不舍。
(二)探究徐霞客书“奇”在哪里。
师:徐霞客就是这样,从小立下雄心壮志,执着理想写下奇书,真可谓是——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板书:著)正因为这样,他才被称为奇人。(板书:擦掉“奇人”后的“?”)。
师:他人奇在这儿,书又奇在哪里?
生:……。
师补充视频资料,总结:难怪后人评价他的书——(生读评价),真是一部奇书!(板书:擦掉“奇书”后的“?”)。
(三)探究为什么说是“阅读”大地。
生:……。
师:难怪我们都称他是——(齐读课题:阅读大地的徐霞客)(板书:擦掉“阅读”后的“?”)。
四、总结文本、升华感情。
师:此时,面对徐霞客,(出示画像)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
师:让我们用这幅共同创作的对联来赞美他吧!(生读板书:卓尔不群立壮志,锲而不舍著奇书),横批——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