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模板17篇)
教案是教学管理的工具,能够确保教学计划的实施。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教案是每位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希望以下的教案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学会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合理地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约数有什么联系
当两个数是倍数关系时,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乘积。
二、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学习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三、教学新课
1、例3求12、16和18的最小公倍数。
2、学生自学完成。
3、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
4、注意:用短除法求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时,先要用三个数的`公约数去除,然后再用任意两个数的公约数去除。最后的结果要两两互质。
5、试一试
求15、30和60,3.4和7的最小公倍数。
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1)其中一个数是其他两个数的倍数,那么最大的数就是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当三个数是互质数时,三个数的乘积是这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四、巩固练习
五、反馈
六、布置作业
反思: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在求出三个数的公约数后还要求出两个数的公约数。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乘起来。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二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三
1、通过看微视频,能掌握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概念。
2、能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观看微视频过程中,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微视频、课件。
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请来一位新老师来给大家上课。
二、新课教学。
1、播放微视频。
(1)2、4的倍数有:4、8、12、16、20、24、28、36……。
6的倍数有:6、12、18、24、28、32、36……。
(2)你发现了什么?
(3)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4)想一想,两个数有没有最大公倍数?
(5)例2:怎样求6和8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思考方法)你们都有什么好的办法吗?
学生先尝试独立思考,用列举法先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微视频介绍筛选法。
(6)小组合作完成后做一做,发现规律,总结方法。
小组内交流,说一说。
汇报结果: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较大一个数。(板书)。
三、课堂练习。
1、填一填。
2、找一找。
3、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口答)。
4、教材练习十七第1题。
5、练习十七第7题。
6、练习十七第2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七第5题。
六、板书设计。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两个数成互质关系,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数的乘积,两个数成倍数关系,最小公倍数是较大一个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四
骆老师能找准学生的知识起点,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创设的情境合理:既能符合儿童心理有趣味,又能启发学生深入思考:这个活动或游戏隐藏了什么数学问题?能获得什么解决问题策略?每节课,学生都积极动手,主动合作,踊跃交流…。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不时闪现,愉悦的神情在小脸上洋溢。
xx老师的教学内容是五年级的“最小公倍数”,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智力游戏“动物尾巴重新接回”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寻找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奥秘。课堂围绕主要问题“尾巴重新接回的奥秘到底是什么?”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老师以“为什么重新接回的次数就正好是多边形边数的公倍数呢?”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汇报交流,课堂结束后,学生与现场观众还沉浸在对“奥秘”的进一步思考中。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五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六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激情导课。
1、师:同学们,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最小公倍数)。
看到这个题目,你会想到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倍数)。
2、师:(出示课件)谁会求这俩个数的倍数?有了这个知识做铺垫,相信我们这节课一定会学的很轻松。
3、(出示目标)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请同学们默读一遍,并牢牢的记住它。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
要求:先独立思考,不会的小组商量。
提示:每4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3天休息一天,每6天休息一天就是工作5天休息一天。
教师巡视学习情况。
1、师:他们可选那几日外出?(12、24)。
你是怎样选出来的?根据回答板书;
妈妈的休息日:481216202428----4的倍数。
爸爸的休息日:612182430-----6的倍数。
共同的休息日:1224-----4和6的公倍数。
还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
2、仔细观察两组数据有什么特征?
3、再次强调4的公倍数就是妈妈的`休息日。
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的休息日。
4和6的公倍数就是爸爸和妈妈的共同休息日。
4、最近是哪一天?12。
12也是这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叫做最小公倍数。
5、集合图还可以这样表示出示课件。
问:和前面的图有什么不同?中间的部分表示什么?(重合的、公共的)。
你会填吗?把刚才的数据填在这个表里,中间填?两旁呢?
这样我们可以一眼看出4和6的公倍数是12、24.
6、谁能用一句话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7、89页做一做。
任务二。
一、任务呈现。
2、想一想。
1.你还能想出几种求法?
2.公倍数有多少个?你能找出最大的公倍数吗?
二、自主学习。
三、展示交流。
1、把不同求法板书。
2、交流以上三个问题。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
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要求5分钟)。
2和74和8。
3和56和15。
2、结果反馈。
一次正确5分,自己改正4分,帮助改正3分,
3、反思总结谈谈收获和不足。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七
今天汤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他们的公倍数。
2.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如今的新教材与以往老教材的编排顺序大不一样了,我想这样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概念意义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所以对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材注重的是让学生感悟渗透,无需归纳成文。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1、能把握教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通过让学生找找2和3的倍数,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并通过发现它们最小的公倍数揭示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汤老师在教学时设计问题导入公倍数的概念以及设计摆图形时,需精心组织安排,切不可草草行事。
2、能够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本课要求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师认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般算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更简便的其它方法,在此建议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或许掌握的人更多。
3、能注重讲练结合,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化。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自身学习经验判断两数最小公倍数的拓展题,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建议练习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你有什么发现。当学生反馈时,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讲自己的考虑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觉得是蛮重要的。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认识,有不恰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八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九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每周的七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老师最喜欢的是星期五,因为一周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周中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心里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接下来的两天就要休息了,心里又是轻松的.
在生活原型中丰富表象.
导入话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表.
先指名找出妈妈的前4个休息日,再引导学生观察休息日形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乘法规律继续找明明妈妈的休息日.(板书: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4,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明明爸爸的休息日.(板书:爸爸的休息日:5,10,15,20,25,30)。
5,找出两人共同的休息日.
从生活原型中抽象数学知识.
把妈妈的的日进行抽象.
再回忆妈妈的休息日是怎样找的,从而得出妈妈的休息日是3的倍数.将板书中的"妈妈的休息日"替换为"3的倍数".
指名说3的倍数还有谁有多少在板书上添加省略号.
同理把爸爸的休息日进行抽象.
指名说说3的倍数和5的倍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公倍数,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的公倍数有多少(板书:3和5的公倍数:15,30…)。
把板书知识用下图表示:。
3,6,9,12,15,305,10,20,。
18,21,24,…25…。
27…。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出示:。
这些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做前分析题意:6有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8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8的倍数.因此,总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又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多少人,所以要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试找,并把找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自学课本上的方法.
师介绍课本上的方法,注意:把每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讲清,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2,出示:。
学生试做.
如有难度,结合图示讲解.
每个学生任意写两个数,找它们是否有公倍数.
反馈总结: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全课小结.
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并且这些公倍数里面还有很多奥秘,以后我们再来探索.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倍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并能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学习习惯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同学们,每周的七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老师最喜欢的是星期五,因为一周就要结束了,在这一周中认认真真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心里是充实的,是踏实的,接下来的两天就要休息了,心里又是轻松的.
在生活原型中丰富表象.
导入话题.
出示四月份的日历表.
先指名找出妈妈的前4个休息日,再引导学生观察休息日形成的数列有什么规律.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乘法规律继续找明明妈妈的休息日.(板书:妈妈的休息日:3,6,9,12,15,18,21,24,27,30)。
4,用同样的方法找出明明爸爸的休息日.(板书:爸爸的休息日:5,10,15,20,25,30)。
5,找出两人共同的休息日.
从生活原型中抽象数学知识.
把妈妈的的日进行抽象.
再回忆妈妈的休息日是怎样找的,从而得出妈妈的休息日是3的倍数.将板书中的"妈妈的休息日"替换为"3的倍数".
指名说3的倍数还有谁有多少在板书上添加省略号.
同理把爸爸的休息日进行抽象.
指名说说3的倍数和5的倍数之间的联系,从而引出公倍数,再让学生举例说明它们的公倍数有多少(板书:3和5的公倍数:15,30…)。
把板书知识用下图表示:。
3,6,9,12,15,305,10,20,。
18,21,24,…25…。
27…。
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出示:。
这些同学至少有多少人。
做前分析题意:6有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6的倍数;8人一组正好分完,说明总人数是8的倍数.因此,总人数是6和8的公倍数.又因为问的是至少有多少人,所以要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试找,并把找的方法写下来.
学生自学课本上的方法.
师介绍课本上的方法,注意:把每种方法的操作过程讲清,把几种方法进行比较.
每个学生任意写两个数,找它们是否有公倍数.
反馈总结: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
全课小结.
每两个数都有公倍数,并且这些公倍数里面还有很多奥秘,以后我们再来探索.
3的倍数。
5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
教学实录: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因为边长6的正方形面积是36平方厘米,长方形面积是6平方厘米,36÷6=6个,用6个正好铺满。
师:那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为什么不能正好铺满?
学生沉默。
师:我们接着他刚才的想法往下想。
生:正方形面积64平方厘米,64÷6=10……4,还多4平方厘米。
师:好的,还有别的想法吗?
学生沉默,教师引导。
师:我们一起来想想这6个长方形怎么铺,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
生:每排2个,摆3排。
生:6÷3=2个,6÷2=3个。
生:12、18、24、36……。
师: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师揭题。像6、12、18、24、3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现在再来说说为什么能正好铺满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而不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
生:6是2和3的公倍数,8是2的倍数但不是3的倍数。(师: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师:找出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学生独立思考如何找公倍数,学生交流。
生:6和9的公倍数有18、36、54、72……。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先找18,再十位上加2,个位上加2……。
师:这方法是能找出公倍数来,可总觉得不太保险,会不会有遗漏,有没有其他方法了。
生:找出6和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一样的。
师生共同找,(略)。
师:这方法是保险了,但有点烦,有简单点的方法了吗?
学生思考。
生:找9的倍数,再从中找出6的倍数,因为先找6的倍数的话,比如第一个是6,比9小,肯定不是9的倍数。
师:大家觉得这方法怎样。老师觉得至少有两个优点,第一,比刚才的方法简单了,而且不会遗漏。第二,大家想,在一定的范围里,9的倍数可定比6的倍数要…(少)这样,考虑的数也就……(少)。
师生一起找,先找9的倍数再找6的倍数。
生:还有方法,先找9的倍数,第一个是9,第二个是18,18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那么以后的公倍数就只要依次加18.
师:哦。那我们来一起试试看。
三.教学韦恩图(略)。
教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除了开始部分由于教学准备不足,学生思维有点跟不上外,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能有效的引导学生围绕着为什么能铺满,还能铺满边长几厘米的正方形,丰富学生对公倍数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公倍数的意义。能围绕着找公倍数的方法展开方法优劣的比较,让学生从中较为主动地自主学习有关公倍数的一系列知识点。本课上完后的体会是:一是教师的问题不宜过多,要有重点的设置几个即可,有益于学生在课堂学习总思维的连贯性和思考的深度。二是备课除了思路清晰外,一些细小的地方还应完善做得充分点。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5、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以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4和918和2413和3910和12。
2、我们学习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那些知识?
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含义、方法、特殊关系来进行探讨的。(板书)。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有哪些方法?(板书: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通过大家的自学,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合理?
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研究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还有其他理解吗?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练习: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6和9公有的倍数。
2、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呢?
以30和40这两数为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集体练习,指名板演。)。
(1)交流反馈例举法。
(2)交流反馈分解质因数法。
练习:
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3)为了简便,通常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短除算式的?
分别提问: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还有不理解或者还有什么建议?
小结:我们根据题目的难易,有时需要灵活的方法。
20和307和95和86和123和24。
交流反馈:
3、互质关系倍数关系(板书)。
看书,我们的结论和书上的一样吗?
三、练习反馈。
13、2、4、15、18、6、100、25、9、1、12。
2、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大于这两个数。()。
3、应用。
有一袋果糖,无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正好分完,这袋果糖至少有多少粒?
四、总结评价。
通过自学和交流反馈,你有什么收获?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二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材料。
2.揭示活动要求: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铺边长为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吗?(议一议,明确什么叫正好)。
3.猜想,能不能正好铺满。
4.操作,在桌上很快地铺一铺,(提醒学生在操作中能发现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
说说发现的问题(生:第二块不能正好铺满)。
5.演示,第一块能正好铺满,第二块不能正好铺满。
6.探究: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与正方形的什么有关?(同桌交流后个别回答)。
生1:如果大正方形面积是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倍数就行。
师:有道理吗?
生:有。
师:有没有反例,思考一下。
师:提供反例,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电脑演示铺有一铺,不能正好铺满。
师:再思考,可能与正方形的什么有关?
生:6能正好除以2和3,8不能正好除以3。
师:那正好铺满要满足几个条件。
生:两个。
师:板书:6是3的倍数,6是2的倍数。
规范表达:6既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7.运用:独立思考边长是几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交流(边长12厘米、18厘米、30厘米……)。
师: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为什么?
8.揭示概念:
2.交流方法:
生2:先找9的倍数,再用9的倍数分别除以6。
3.比较方法:
师: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1:都要一一列举。
生2:答案都一样。
师:2、3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生3:第2种方法更简洁。
6、12……9、18……。
18。
活动(四):画画涂涂——体会收获。
1谈收获。
2.练习。
(1)画一画:在2的倍数上画圈,在5的倍数上画三角。
(2)玩一玩,涂一涂:红棋每次走3格,黄棋每次走4格,在两种棋都走到的方格上涂色。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三
回来一次,你知道它们最快什么时候相遇吗?(完成书上60页的试一试)。
师:50以内6的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36、42、48。
师:50以内9的倍数又有哪些?
生:9、18、27、36、45。
师:50以内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18和36。
生:18。
师:我们的两组蜜蜂最快在18分钟的时候相遇了。
生:列举法。
师:那现在还有一种方法找最小公倍数,短除法。
21824。
912。
34。
3和610和89和4。
4.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师:看看,这是什么?
生:跑道。
师:同学们平时爱跑步吗?,在学校的跑道上跑一圈大概需要多长时间?现在看看他们三个人的。
(1)我跑一圈用6分钟。
(2)我跑一圈用4分钟。
(3)我跑一圈用8分钟。
师: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1: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2:他们同时出发男孩和老师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生3:他们同时出发老师和女孩最快什么时候相遇?
(独立完成)。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四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五
生:蜜蜂。
师:蜜蜂在干嘛呀?
生:在采蜜。
(生自由发表意见,各抒己见)。
2.师:现在呢,有只小蜜蜂呢提出了这么一计策,把这些蜜蜂分成两个组,一组四分钟回来一次,一组六分钟回来一次,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完全解决了吗?同学们想一想。
(片刻之后)师:同学们把书翻到第六十页,在这个表中把4的倍数用标出来,用把6的倍数标出来。
两分钟之后展示一位同学所标出来的。
3.师:那4的倍数有哪些?
生:4、8、12、16、20、24、28、32、36、40、44、48。
师:那6的倍数又有哪些呢?
生:6、12、18、24、30、36、42、48。
又标了的有哪些?
生:12、24、36、48。
师: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它们就叫做4和6的公倍数。
师:那么我们的两组蜜蜂在这些时候又会碰上一起回家。那它们最快是在什么时候相遇呢?
生:12分钟。
生:有,有无数个。
师:你能找出最大的一个吗?
生:不能。
师:4和6没有最大的公倍数,但有最小的公倍数,它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最小公倍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六
师:课前我们来做个报数游戏,看谁的反应最快。请两大组的同学参加。
师:请报到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报到4的倍数的同学起立。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为什么要起立两次?(因为他们报到的号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是吗?咱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师板书:12、24)。
师:像这些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4的倍数,我们就把这些数叫做3和4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公倍数。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七
学生操作活动。
生:6÷2=36÷3=2。
师:铺边长8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生:8÷3=2……2,8÷2=4。
师:这样的正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板书:12厘米、18厘米、24厘米……)说说你的理由。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师: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
生1:(6、12、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2: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课题:公倍数)。
师:5、2和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
师:6、8是2和3公倍数吗?为什么?
生: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
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一些小长方形铺一铺,学生操作时错误比较多,特别是铺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的时候,学生把小长方形横、竖排起来铺,最后竟然得出能铺满的结论,仔细一看,原来把小长方形多余的折起来了,不知是学生对要求不清楚,还是例题的意思不清晰。经过示范一次后,学生再次铺一铺,就好多了。找公倍数的时候,学生都是采用的第1种简捷的方法,只是,找倍数还是四年级时所学,时间比较久了,学生有相当不部分已经遗忘了,所以课前还是进行相关的一些复习为好,不然学生在找某个数的倍数时就会有不少问题,常常把这个数的本身也是自己的倍数给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