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热门13篇)
在备课过程中,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目标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然后要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保证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同时,要精心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最后,要合理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教师的教案分享,希望对大家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一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备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注。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2)师生共同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又有对学习情感的,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二
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第五十一条机动车行驶时,驾驶人、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第六十六条乘车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不得向车外抛洒物品,不得有影响驾驶人安全驾驶的行为。
问题结束:你们现在知道阿凡提是哪一天去巴依老爷家的了吗?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三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罗老师执教的这节《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就是很好地采用了适合这节课本身又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在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概念的。整节课给人以清新、流畅之感,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吸引我的亮点:
1、故事导入,生动有趣,意义深远。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概念。本节课罗老师采用了一个渔夫打鱼的故事导入,此材料不仅紧贴课堂所要教学的主题,又使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并且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揭示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2、讲练结合,层次分明,形式多样。
罗老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及前后知识的整合。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判断2和3、2和5、3和5这些特征明显的两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同时也巩固了已有的知识,加强了数学知识的联系性。练习时,罗老师不仅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当学生反馈时,注重让学生自己来讲讲思考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精彩课件,美丽清新,实用有效。
罗老师这节课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她采用的是flash课件,较一般的幻灯片课件要清新、漂亮。漂亮的课件不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也将我们听课教师的目光牢牢锁住。并不是华而不实,罗老师的这套课件对完成这堂课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许多地方通过动态演示显得更清楚明了。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如:同类型教学出现次数过多,像是在教学并概括出4的倍数还有很多可用省略号表示后,6的倍数还在叫生一一列举,难免给人啰嗦之感;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表述是否完整的关注还需加强,有生在回答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这句话还能理解成什么问题时说道“能被2、3整除的数”,其实准确的描述应是能同时被2、3整除的数;另外,我觉得本课设计的联系量还不够大,可适当再增加一些。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四
使学生理解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含义,学会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备 注
一、问题情境引入
(问题情境的材料可视学生实际情况作调整)
二、新课展开
1、建立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师: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可能有难度)四人小组可以讨论,合作完成。
学生试做,教师巡视指导,反馈。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解法:
生甲:我们画了一条表示天数的数轴然后分别找出甲组、乙组第一次同时去后过几天再去,标上不同的记号,于是发现经过18天后,他们再次相遇。
可由学生边讲边画出示图,也可由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图略)
教师在充分肯定和表扬后提出,18天后他们还会再次相遇吗?
生甲:还会相遇,不过画图找太麻烦了。
生乙:我们有更好的办法,只要分别算出第一次同时劳动后,甲组经过几天劳动,乙组经过几天劳动,就可以找出经过多少天他们再次相遇了。
教师板书学生思路:
甲组经过:6天、12天、18天、28天、30天、36天......
乙组经过:9天、18天、27天、36天、45天......
所以经过18天、36天......他们再次相遇。......
生:甲组、乙组经过的天数分别是6的倍数和9的`倍数。(教书调整板书)
6的倍数:6、12、18、24、30、36......
9的倍数:9、18、27、36、45......
教学过程
备 注
生讨论得出:18、36既是6的倍数,又是9的倍数,是6和9的公约数,即是6和9的公约数,18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可以称为最小公倍数。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就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师:那么什么叫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学生讨论后得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有没有最大公约数,为什么?
生:没有最大公倍数。因为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所以永远找不到最大公倍数,6和9的公约数还有54、72、90......无穷无尽。
2、用列举法求两个数的公约数、最小公约数。
做课本第57页练一练第1题,学生试算后,反馈。
生:先找出6的倍数,再找出4的倍数,然后再找出6和4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随学生记叙板书;
6的倍数有:6、12、18、24......
4的倍数有:4、8、12、16、20、24......
6和4的公约数有:12、24......
6和4的最小公约数是12。
(2)师生共同方法。
(3)练习:完成课本练一练第2、3、4、5题。
三、课堂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除什么是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等关概念外,还应注意学习方法,情感等方面的。)
四、作业《作业本》
从倍数着手,层层深入,得出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中运用集合图,不但形象直观,而且渗透了集合。
课后反思:
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习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要,让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努力的方向。还有对学生的,包罗万象,既有对学习方法的,又有对学习情感的,也有对自己的鞭策鼓励。这样的,教师只需适当点拨、启发,便能让学生在被他人肯定的同时得到极大的满足感,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从而把主动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乐趣。这节课我在设计上注重这两点,来设计和展开教学。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五
3、写出下列各组的最大公因数。
3和74和69和1812和30。
引出新课。
二、师生共研。
以4和6这组数为例,就在50以内数表中找一找。你发现了什么?
(1)4的倍数:4、8、12、13、20、24、28、32、36、40、44、48。
(2)6的倍数:6、12、18、24、30、36、42、48。
(3)两个都有的:12、24、36、48。
(1)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看看如何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交流。
(2)反馈时围饶着以下几个方面交流:
短除式中除数是2的什么数?
为什么在得出商2和3时不再往下除?
(3)师生共同探究与交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找一找,再用另一种验证。
重点反馈短除法。
3、探究特殊关系的两数怎样确定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
思考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全课总结。
1、这节课我们交的新朋友是什么?你现在对它知道多少?
(1)先定关系。
(2)确定用什么方法找。
3、有什么问题或发现?
四、布置作业:
2、3、4、5。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六
我们的教学是要真正地为学生服务,教师的职责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时帮他们把好舵。讲台不是老师的,而是师生共同的,谁都能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只有在被肯定、被信任的时候,才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动机。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七
学生操作活动。
生:6÷2=36÷3=2。
师:铺边长8里面的正方形呢?每条边都能正好铺完吗?
生:8÷3=2……2,8÷2=4。
师:这样的正方形还能铺满边长是多少厘米的正方形?(板书:12厘米、18厘米、24厘米……)说说你的理由。明确:12、18、24……除以2和3都没有余数。
师:6、12、18、24……这些数与2有什么关系?与3呢?
生1:(6、12、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生2:只要正方形的边长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长方形纸片就能正好把它铺满。师: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课题:公倍数)。
师:5、2和3的公倍有多少个呢?为什么?
师:6、8是2和3公倍数吗?为什么?
生:8是2的倍数,但8不是3的倍数,所以8不是2和3的公倍数.
……。
教学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用一些小长方形铺一铺,学生操作时错误比较多,特别是铺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的时候,学生把小长方形横、竖排起来铺,最后竟然得出能铺满的结论,仔细一看,原来把小长方形多余的折起来了,不知是学生对要求不清楚,还是例题的意思不清晰。经过示范一次后,学生再次铺一铺,就好多了。找公倍数的时候,学生都是采用的第1种简捷的方法,只是,找倍数还是四年级时所学,时间比较久了,学生有相当不部分已经遗忘了,所以课前还是进行相关的一些复习为好,不然学生在找某个数的倍数时就会有不少问题,常常把这个数的本身也是自己的倍数给忘了。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八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九
今天汤老师执教的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册《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内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发现、归纳的基础上认识并建立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的过程。
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有:
1.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他们的公倍数。
2.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更为丰富,课标要求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中建立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如今的新教材与以往老教材的编排顺序大不一样了,我想这样的教学更注重的是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概念意义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所以对于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教材注重的是让学生感悟渗透,无需归纳成文。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前述本课承上启下的教材地位,依据课标,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建立。教学难点是运用“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1、能把握教材,教学设计科学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通过让学生找找2和3的倍数,让学生仔细观察,自主探究,从而引出公倍数。并通过发现它们最小的公倍数揭示出最小公倍数的概念。汤老师在教学时设计问题导入公倍数的概念以及设计摆图形时,需精心组织安排,切不可草草行事。
2、能够重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洁的方法。本课要求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师认真细致的讲解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一般算法,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更简便的其它方法,在此建议留出时间让学生讨论交流一下,或许掌握的人更多。
3、能注重讲练结合,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化。练习中有一般基础题,有求一定范围内的两数的公倍数,还有根据自身学习经验判断两数最小公倍数的拓展题,学生在练习中获得对新知的巩固和强化。建议练习时不仅要关注学生会不会做,更重要的是关注怎么做,你有什么发现。当学生反馈时,我觉得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讲自己的考虑过程,暴露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我觉得是蛮重要的。
以上是我对这堂课的认识,有不恰当之处,请大家指正。谢谢!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
该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约数和倍数的意义、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时又是学生学习通分所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因而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本册教材的核心内容。本课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前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后面的内容是本课设计中很重要的一个教学特色,这样设计不仅使教学变得轻松,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这些学习策略和方法的掌握,对于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应用,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渗透集合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课前谈话:做游戏,猜年龄,生日,暑假活动情况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要找出两人正好一起休息的日子,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在月历本上找。
师:请同学们在月历卡上找出小强休息的日子,画上圆圈,找出小红休息的日子,画上三角形。
教师板书:小强小红。
请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写上日期数。
师:(观察)从小强的休息日和小红的休息日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们共同的休息日是12,24,(学生回答后,教师圈出来,然后板书:共同的休息日是12,24,)。
师:其中最早的共同休息日是什么时候?12。
教师板书:最早的共同休息日:12。
师:从数学的角度看,4的倍数还有吗?写得完吗?添上省略号。
师:找他们共同的休息日就是找什么?板书:4和6的公倍数。
师:找他们最早的共同休息日就是找什么?板书:4和6的最小公倍数。
师:4和6的公倍数还有吗?
生:36,48……。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用最小公倍数12乘以3,乘以4就可以知道了。
师:真是好办法!看来通过最小公倍数12乘以1,2,3,4就可以知道4和6的公倍数。
师:我们还可以这样来表示4的倍数、6的倍数。
师:从这里你能找出哪几个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吗?
生:12、24、36……。
师:那你觉得怎样表示更好呢?
生:移过来,中间写12、24、36……。
师:好的,那我们就把它们移一移。(教师课件演示)。
师:现在你能说说你对这个集合图的理解吗?
师:观察板书:你还能说说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吗?
三、尝试应用,方法提炼。
有一些同学做早操,排6人一排、9人一排,都没有剩余。
如果学生的人数在40人以内,可能是多少人?
反馈,你是怎么想的?
师:想想看,还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呢?
师:可以通过给大数翻倍的方法。
这些方法实际都是属于列举法,在解决问题时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总结提升。
6和89和12。
2、猜生日。
师:顾老师生日的月份数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你认为顾老师出生在几月份?
师:为什么不是20呢?
生:一年不可能有20个月。
师:看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联系实际。
师:你是怎么想的?
3、铺墙砖。
生1:我认为边长可能是6分米,因为6是长3的倍数,也是宽2的倍数。
生2:我认为边长可能是12分米,因为12是长3的倍数,也是宽2的倍数。
生3:我认为边长可能是18分米,因为18是长3的倍数,也是宽2的倍数。
师:哦,6,12,18,看来你们铺成正方形的边长既是的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
师:那么,铺成边长是8分米正方形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8是宽的倍数,但不是长的倍数。8÷3=2……2。
师:哦,那么边长是9分米的正方形一定行的了,9÷3=3。
生:不行,9是长的倍数,但不是宽的倍数。9÷4=2……1。
师:那么,正方形的边长还有可能是几?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口说无凭,你能拿出更有力的手段来说服大家吗?
学生图示。
师:哦,画图也是个好办法!
师:边长是6、12、18分米……的正方形正好是3和2的倍数,而6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12、18不仅是3的倍数又是2的倍数。6、12、18是3和2的公倍数)。
师:哇!原来墙上也隐藏着丰富的数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能做个有心人,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
五、全课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对自己的评价,对老师的评价。
六、机动。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二
活动过程:
1.出示活动材料。
2.揭示活动要求: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小长方形铺边长为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吗?(议一议,明确什么叫正好)。
3.猜想,能不能正好铺满。
4.操作,在桌上很快地铺一铺,(提醒学生在操作中能发现一些问题思考一些问题)。
说说发现的问题(生:第二块不能正好铺满)。
5.演示,第一块能正好铺满,第二块不能正好铺满。
6.探究:为什么会这样?这可能与正方形的什么有关?(同桌交流后个别回答)。
生1:如果大正方形面积是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倍数就行。
师:有道理吗?
生:有。
师:有没有反例,思考一下。
师:提供反例,长4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电脑演示铺有一铺,不能正好铺满。
师:再思考,可能与正方形的什么有关?
生:6能正好除以2和3,8不能正好除以3。
师:那正好铺满要满足几个条件。
生:两个。
师:板书:6是3的倍数,6是2的倍数。
规范表达:6既是3的倍数,也是2的倍数。
7.运用:独立思考边长是几的正方形能正好铺满?交流(边长12厘米、18厘米、30厘米……)。
师:这样的例子举得完吗?为什么?
8.揭示概念:
2.交流方法:
生2:先找9的倍数,再用9的倍数分别除以6。
3.比较方法:
师: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1:都要一一列举。
生2:答案都一样。
师:2、3两种方法有什么区别?
生3:第2种方法更简洁。
6、12……9、18……。
18。
活动(四):画画涂涂——体会收获。
1谈收获。
2.练习。
(1)画一画:在2的倍数上画圈,在5的倍数上画三角。
(2)玩一玩,涂一涂:红棋每次走3格,黄棋每次走4格,在两种棋都走到的方格上涂色。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2、会用不同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4、培养学生观察、迁移、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求新知的能力。
5、经历探求新知的过程,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必须包含它们的公有质因数以及它们各自独有的质因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
4和918和2413和3910和12。
2、我们学习了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那些知识?
我们主要是从它们的含义、方法、特殊关系来进行探讨的。(板书)。
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都有哪些方法?(板书:例举法、分解质因数、短除法)。
3、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两个数倍数之间的关系。
二、探求新知。
通过大家的自学,你认为这节课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比较合理?
我们试着从这三方面来进行研究。
1、研究含义。根据你的理解,说说什么是公倍数?什么是最小公倍数?还有其他理解吗?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进一步理解。
练习: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6和9公有的倍数。
2、我们已经了解了什么是最小公倍数,那么怎样求最小公倍数呢?
以30和40这两数为例。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求他们的最小公倍数?
(集体练习,指名板演。)。
(1)交流反馈例举法。
(2)交流反馈分解质因数法。
练习:
30和40的最小公倍数是()m和n的最小公倍数是()。
(3)为了简便,通常求最小公倍数用短除法。你是怎样理解这个短除算式的?
分别提问:各个数表示什么意思?怎样用短除法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对于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你还有不理解或者还有什么建议?
小结:我们根据题目的难易,有时需要灵活的方法。
20和307和95和86和123和24。
交流反馈:
3、互质关系倍数关系(板书)。
看书,我们的结论和书上的一样吗?
三、练习反馈。
13、2、4、15、18、6、100、25、9、1、12。
2、判断:
(1)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一定大于这两个数。()。
3、应用。
有一袋果糖,无论分6人,还是分5人,都正好分完,这袋果糖至少有多少粒?
四、总结评价。
通过自学和交流反馈,你有什么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