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大全(16篇)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再次犯错。在写总结时,应注重突出重点、提炼核心,避免水泛滥船载重的情况。下面是一些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方法和建议,供家长参考。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冰窟窿、一座座巍峨壮美的雪山、平均零下88、3摄氏度的气温,相当于九级大风三倍的飓风,这就是南极,这些危险的暴风雪、酷寒、飓风,或许会成为我们征服南极的困难,但有一群人却把征服南极当作自己矢志不移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他们。
2、快速跳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可以从事情入手,也可以从人物入手,还可以从结果概括。
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在征服南极的归途中,悲壮的死去的故事。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结果,必要时可以加时间和地点。
3、对比标题,我们对课文结尾的解读。
提问1:难道死亡就是悲剧吗?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提问2:作者茨威格是在课文中诠释了伟大的悲剧的吗?请从文中找出来。课文16自然段。
朗读第1遍:找出关键词语;(毁灭自己、心灵变得高尚)谈谈自己的理解。
朗读第2遍:找出修饰语:“不可战胜”谈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勇气,更是斯科特对探险事业的痴迷。
小结:在面对不可战胜的厄运时,我们可以选择放弃,我们也可以选择坚持,现在我们来看看斯科特及队员们怎么做的?朗读第3遍,找出一个词,“搏斗”,不管是内心的搏斗也好,行为的搏斗也罢,我在这里把他解读为每一次考验时的选择。
4、走进文本,感悟斯科特一行的三次选择。
第一次选择:面对理想的落空(1-2自然段)。
心情的对比:找出相关句子,品味理解。
他们热情高涨地……。
他们像被判了似的失去希望……。
从激情满怀——坠入冰谷,但他们的选择:尽管精疲力竭,但还是要继续走着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二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部分。
一、自学要求和方法: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会利用工具书。
二、自学内容:
1、了解作者(3分钟)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朗读课文,了解大意(20分钟)。
3、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结合语境加深理解(15分钟)。
三、自学检测(10分钟)。
课堂延伸。
一、巩固自学内容(3分钟)。
二、知识拓展(16分钟)。
1简要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以时间为序,请写出故事情节。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满怀激情的给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可用原文回答)。
5、斯科特一行的探险意义何在?
三、能力提升(15分钟)在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四、当堂检测(8分钟)。
学习了此文,同学们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词的含义了呢?能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吗?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三
学习目标:
1、快速阅读,理清故事情节,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2、品味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自学部分。
一、自学要求和方法: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学会利用工具书。
二、自学内容:
1、了解作者(3分钟)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茨威格一身正气,怀着良知,为人世间的苦难,写下了无数充满同情、动人心魄的壮丽篇章。是20世纪最受欢迎的德语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义和精神自由。出于人道主义的立场,赞美人与人之间的同情、仁爱和宽恕,厌恶资产阶级的尔虞我诈、虚伪和冷酷。
2、朗读课文,了解大意(20分钟)。
3、利用工具书,查出生字词,结合语境加深理解(15分钟)。
三、自学检测(10分钟)。
课堂延伸。
一、巩固自学内容(3分钟)。
二、知识拓展(16分钟)。
1简要概括本文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以时间为序,请写出故事情节。
3、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4、茨威格为什么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满怀激情的给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可用原文回答)。
5、斯科特一行的探险意义何在?
三、能力提升(15分钟)在文中找出下面的句子并加以理解。
四、当堂检测(8分钟)。
学习了此文,同学们是否比以前更深刻的理解了“英雄”一词的含义了呢?能说出你心目中的英雄吗?英雄之所以称之为英雄,并不在于我们颂赞的语言,而在于他们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自尊心和锲而不舍地对神奇而美妙的宇宙进行探索的责任感,去实践真正的生活以至献出生命,我们所能尽力做到的就是记住他们的名字!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四
《伟大的出征》一文再现了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受命出征的过程。文章开门见山点明“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接着文章按“5时”、“5时28分”、“5时30分”、“9时整”等时间的推移,生动详细地再现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的出征,文章紧扣题眼,围绕“伟大”,运用极富震撼力的语言,让学生能从读中体会中国航天事业之伟大,英雄艰苦奋斗之伟大,感受祖国之强大,从而增强民族自豪之情。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伟大出征”的含义,增强民族自豪之情。
3、学习按一定的逻辑顺序写排比句的方法,体会文章中多次交代具体时间和地点的作用。
[重难点]。
反复引导品读语言,联系上下文及补充资料体会“伟大出征”的含义,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之情。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与课文学习相关的图文资料、音像资料。
[设计理念]。
1、引导学生,抓住“伟大”,层层深入地与文本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充分对话的过程。”本课时的学习,紧扣全文的题眼,围绕着“伟大”教学。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在读中初步感受英雄形象,在深入地读中体会英雄的“伟大”,进而感受到中国人的“伟大”!同时进一步与文本对话,通过相关资料补充,从读中理解“神舟”五号飞天的历史意义,从而感悟到这次出征充分显示中国国力之“伟大”,油然而升一种自豪与骄傲之情!
2、品味语言,潜心思考,挖掘深刻含义,激发情感。本文语言极富震撼力,许多词句值得细细品味与咀嚼。在学生充分自主阅读后,引导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补充资料,充分交流阅读感受。既要读透词句内容,更要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同时体会词句表达的精妙,在动情之处能释放情感动笔写一写,真正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感悟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导读1-10自然段,了解航天员杨利伟受命出征,人们无比激动地为英雄送行)。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激情导入。
1、师述: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读文,了解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即将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同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再现“神舟”五号飞天壮举。月15日北京时间5时永远定格在我们的脑海中!
2、课文开篇说“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屏幕出示句子齐读)板书课题。
3、质疑定向: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近英雄杨利伟,领略英雄风采,去感悟这不同寻常的、伟大的出征!
二、品读感悟,释放激情。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1至16自然段。在英雄出征的伟大时刻,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词句画一画、圈一圈,作作批注,写写体会。
2、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以下相关的重点词句,深入体会。
句段1:“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
(1)理解重点词“从容、稳健”,初步感受英雄形象。
(体会杨利伟此时表现得那样镇静、沉着,迈着稳健的步伐是那样气定神闲……)。
(2)抓住“微笑”一词,进一步感受英雄形象。
交流:这是一种自信的笑。我会想到这一刻的背后,英雄所经历的种种艰苦的学习和训练……(相机补充资料,使杨利伟的形象更丰满)。
师小结:是啊!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时的杨利伟充满自信,对于飞天的每一个细节都了如指掌,运用自如,胸有成竹!他曾自信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一闭上眼睛,座舱里所有仪表、电门的位置都能想得清清楚楚;随便说出舱里的一个设备名称,我马上可以想到它的颜色、位置和作用……这是一种自信地笑,无所畏惧地笑,英雄的笑!谁来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指名读)。
引导:你还从微笑中体会到什么?可联系上文:“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千年梦圆在今朝,杨利伟将代表全中国人,代表一个光荣的民族完成这次飞天之旅!他此时又是一种自豪的笑!
师:正是因为这样,“杨利伟迈着。”(引读12自然段读出感受)。
过渡:还有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句段2:“出发!……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涵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1)抓住“出发!”引导:为什么只用短短两个字?蕴涵着怎样的情感?
(2)交流:总指挥简短的话语背后我们仿佛看到了无数的科学家、科研人员及航天员孜孜不倦地研究,没有他们甘于寂寞的研究,没有杨利伟等宇航员的刻苦训练,也不可能有今天!
(相机资料补充,突出载人航天工程之伟大!为此付出全部心血乃至生命的英雄团队之伟大!)。
师小结:正是成千上万人的不懈努力,才有总指挥的几多信任!几多期待!千言万语都蕴藏在这庄重的“出发”两个字中!
(3)齐读,读出信任,读出期待,读出我们一定能成功!
过渡:“是”,随着杨利伟一声铿锵有力的回答,随着杨利伟一个标准的军礼……(出示画面)。
(1)引读16自然段:“……定格在……定格在……定格在……”
(2)评读:从大家的读中我听出来,这三个定格,一个比一个更重要,一个比一个更有意义,一个比一个更激动人心。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
(3)三个定格的顺序能否调换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逻辑的顺序,按照范围的从小到大排列着力点在于“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相机资料补充)。
师:所以说这次出征是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回扣上文,引读)。
(4)指名再读这段话,读出我们中国人的自豪!读出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读出世界人们的祝福!
3、总结:通过这部分学习,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这真是一个伟大的时刻!出征的背后,杨利伟付出了多少艰辛!许多的专家、学着付出了多少心血!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付出了多少努力!所以说“这是一次英雄出征。”“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出征。”(回扣上文,相机板书)。
1、朗读过渡:“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
(音乐起,“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播放录像,杨利伟与战友告别,与人们告别走向专车的情景……)。
师:看到这里我们倍感兴奋与自豪,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个激动人心的场面吧!
2、自由读第三部分,哪些地方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抓住“注视”一词,引导体会:
(2)交流感受:他没有看一眼亲人、朋友、教练,对国家、民族的爱,使他不会辜负全国人民的厚望,不辱使命,所以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鲜艳的五星红旗。
师:杨利伟也是一个平凡的人,我们已经知道飞天成功了。但成功之前,谁也不知道是否万无一失,我们知道1986年1月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坠毁;年2月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坠毁7名宇航员罹难……对国家的爱和深深地依恋,杨利伟已作好一切准备,英雄无悔!
(3)从“注视”中我们读出了这么多,英雄最后满含深情毅然决然地迈着。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朗读过渡:“9时整‘神舟’五号飞船……”
课文为什么多次交代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呢?
2、引导:这可不是一般的时间、地点概念,这一时间,这一地点有着历史意义,将永远载入史册,值得纪念!
同学们,难道中国的飞天之旅仅仅只是这几个小时吗?(不是的,相机补充资料,升华情感。飞离地球、遨游太空是中华民族很久以来的梦想。从“嫦娥奔月”的传说,“鲲鹏展翅”、“九天揽月”的奇思妙想,到明代官员万户的“火箭上天”,以及如今“神舟”五号载入飞船的成功,“神舟”六号第二次载入飞船的成功!中国人的梦想,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美好的现实!)。
师:所以课文中这样写到“……杨利伟开始了中国人的飞天之旅。”(引读)。
3、师总结:我们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英雄出征那激动人心的一幕,仿佛见证了“神舟”五号飞船的发射成功!这一飞不仅让中国人民骄傲与自豪,还让海外游子扬眉土气呀!
(背景音乐起,师生深情朗读)。
屏幕显示:“毛主席54年前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今天,我们一起欢呼,中国人从此‘飞’起来了!”
“天上人间,蓦然间乾坤已转,神州内外,已是赞声一片。”
“或许此前,我对于这个国度有着或浅或深的抱怨、牢骚,但现在,都像蛛丝马迹一样微不足道了!千年飞天梦,今朝一梦圆;中华巨龙心,浩瀚宇宙间!”
同学们,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天(一起说):2003年10月15日!记住这次“伟大的出征”(指课题齐读)。
4、此时此刻,我们也有千言万语想说,自由地写一写吧!(学生激情写话音乐起)。
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我国航天事业又有哪些新的发展?
板书设计。
渴望很久2003年10月15日等待千年。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五
1、感受人物崇高精神品质。
2、品味文中的细节,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对话。
3、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把握多角度、多层次生动的细节描述。
感受斯科特探险队崇高精神品质。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设计]。
一、导语:由学生对南极的了解及阿蒙森-斯科特科学实验站的命名导入。
二、介绍作者: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位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精神疗法》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三、学习课文:
1、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填表复述故事。
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
12.1.16白色雪原斯等发现自己晚到一月。
12.1.18南极点斯等到达极点,伤心并要作证。
12.2.17屠宰场地埃文斯死去。
12.3.2贮藏点四人感到可怕的绝望。
12.3.21帐篷里无法离开帐篷。
12.3.29帐篷里等待死神来临并写书信。
12.10.29营地一探险队出发寻找他们。
12.11.12帐篷发现尸体并垒了石墓。
2、课文探究:
他们当时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失败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作证之悲。
1.艾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六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互帮互助的精神。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深刻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伟大的友谊。
难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多媒体课件的放大课文实物投影。
一、组织教学。
二、复习。
谁来结合课题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都懂得了什么?
提示:
(1)从友谊表现的两个方面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2)抓重点词、句、段来体会马克思、恩格斯友谊的伟大。
三、进行新授。
(一)初读课文,找出过渡段。
请同学们快速默看一遍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两个方面?(找出有关段落)。
1、划出有关句子。
2、齐读过渡段,思考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过渡:下面让我们从生活和事业两条线索,抓重点词、句、段进一步体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伟大友谊。
(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1、划一划。
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读课文,画出表现马克思和恩格斯伟大友谊的句子。
2、说一说。
(第二节:这一部分告诉了我们什么?恩格斯是怎样竭尽全力帮助马克思的?)。
(第三节: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抓住“宁愿“一词,恩格斯为什么帮助马克思?)。
(第五节、第六节用自己的话讲讲意思。)。
(第七节:抓住“无微不至”“毅然”“竭尽全力”等词语来说)。
(第八节:抓住“四十年”、“共同”“伟大”来讲)。
3、想一想。
在这四十年里,两位伟人,他们共同做了什么?联系第一节板书:共同……。
四、课堂小结:看板书小结。
五、课堂延伸:学习了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培养速读课文的能力,理清故事情节,把握内容。
2、品味文中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透过这个悲剧,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4、掌握生字词,能读准字音,分辨字形。
教学重难点:
1、品味文中细节,体悟文中关键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图片展示,创造情境。
2、朗读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文章。
3、合作探究法:引导合作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对文字的感悟能力。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中国有句古话: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虽然也说“不以成败论英雄”、“失败乃成功之母”,但是一直以来,人们歌颂的都是成功者、胜利者。其实,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尤其是在人类征服自然界的领域里,都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失败英雄”。(出示课件)。
——这是1986年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升空72秒后突然爆炸时的情景,机上7名宇航员全部遇难。
——这是20xx年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即将返回地面时解体的照片,机上7名宇航员遇难。
——这是20xx年北大登山队攀登希夏邦马峰时的照片,队员不幸遭遇雪崩,5人遇难。
通过这几个故事,你觉得这样做值得吗?
人类科学探险的道路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这一切从未阻止过人类继续探索的脚步!他们对于梦想的执着追求,给予了我们许多启迪。英国探险家斯科特就是其中的一位。下面,我们就跟着作家茨威格去认识一下这些失败的英雄。
二、作者介绍。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年)奥地利作家。一战前从事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发表了反战剧本《耶雷米亚》,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文学活动从诗歌创作开始,但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说集《最初的经历》等,传记作品有《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等,还有戏剧作品《耶雷米亚》等。
三、字词积累。
四、整体感知。
1.快速的阅读课文,完成问题。
(1)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一年?1912。
(2)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英国。
(3)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5个。
(4)先期到达的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挪威。
(5)斯科特到达南极点后,在南极点看见了什么?
一面黑旗在滑雪杆上。
(6)斯科特探险队返回基地的途中他们遇到的主要危险是什么?
恶劣的风雪天气。
2、复述故事,理清故事情节。
课文写的事件发生在19,英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1月18日,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挪威人阿蒙森迟了一个月,于是只好垂头丧气地踏上归途,最后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五、再读课文。
1、本文共写了五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
2、“现在只有三个疲惫、羸弱的人吃力地拖着自己的脚步,穿过那茫茫无际、像铁一般坚硬的冰雪荒原。”这三个人是:
3、谈谈读完这篇课文的感受,用一个词来概括。(悲剧)。
悲剧的“悲”体现在斯科特一行南极之旅的哪几个方面?
a死亡之悲:在归途中全部队员牺牲了。
b失败之悲:阿蒙森一行已先到达南极。
c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字词。
2、思考课后练习题。
第二课时。
精读课文分析句子。
一、品味语句。
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课后练习1-3题。
表达了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这是拟人手法。
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表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
因为他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能勇敢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正因为这一行为,他的人格才显得无比高尚,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过往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虚无缥缈,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高尚。壮丽的毁灭,虽死犹生。这是作者的议论,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可靠队员的赞美。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完全是事业上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的震撼和启迪。
这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二、合作探究。
1、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表现出人类怎样的优秀品质?出哪里可以体现?
(1)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为了保护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4)无私的爱。在生命的最后一息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
2、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因为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
3、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三、结语。
这是一场令人心酸的悲剧,但探险队员们始终是伟大的。视死如归的他们面对可怕的死神,作出了最大的努力,虽然牺牲了,却在内心上取得了胜利。
四、拓展延伸。
五.作业布置。
1、完成练习册上面的题。
2、学习完这篇文章,写一篇阅读笔记。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作者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2、理清情节,品读体味重要语句。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以及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故事情节,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2、结合重要语句,体会“悲剧”中蕴涵的“伟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1、本文生字词较多,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对内容的把握同桌互查,并写一篇小作文《初看斯科特一行五人》。尽量让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一些资料,拓宽学习空间。
2、教师课前播放关于南极恶劣天气或人类南极探险的录像资料,让学生对南极有进一步的了解,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
本文篇幅虽长,但可读性很强,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的好材料。同时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进而把握课文内容。另外,课文中有许多非常感人的细节,茨威格在笔端饱含的深情正是通过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要激发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体会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隆重推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同学们,这本传记文学,有人翻过吗?(如有生读过,让他(或她)列一列,作者为哪些人物作传记)大文豪托尔斯泰、歌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总统威尔逊,十月革命列宁等等,都是人类历史上叱咤风云的风流人物,茨威格为这些成功者,胜利者尽情作了歌功颂德!(出示ppt1)但是,对其中唯一的一位失败者,茨威格更是笔端饱含深情地为之树碑立传。他是谁?《南极探险的斗争》中的斯科特!为什么作者对失败者斯科特表达崇高的赞誉?同学们从课文《伟大的悲剧》(ppt)中,可以寻找到震撼人心的答案!
二、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默读,抢答有关问题(ppt),理清故事情节,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同时勾画出令你感动的细节两三处(为合作研读准备)。
2、抢答后,一句话概括,先小组交流,再抽号(学号)、推举各一人全班发言,之后ppt。
三、合作研读。
剖题入手,研读课文。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发言,组员补充。教师归纳(ppt)。
(1)失败之悲。
“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2)作证之悲。
“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3)死亡之悲。
a.埃文斯精神失常,死了。
b.奥茨像一位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c.羸弱的三个人决定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而且始终没向世界哀叹过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4)世人之悲。
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
(20xx年,安妮公主登上南极,悼念斯科特他们南极探险90周年。)。
2、这四“悲”,你们认为是“悲哀”还是“悲壮”呢?为什么?
悲壮。因为虽然他们上演了一幕“悲剧”,但作者同样认为他们是“伟大的”。
3、“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人看。”遭到毁灭的,仅仅是斯科特一行的肉体、生命,而他们的精神却是“有价值的”,是“伟大的”。所以文章充满了悲壮的情感。那么大家讨论一下,从文中找出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之处,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a.事业伟大:要第一个到达南极点,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
b.精神伟大:吃苦耐劳、坚忍不拔,有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c.人格伟大:为对手作证,有令人敬佩绅士风度和伟大胸怀。
d.态度伟大: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进行科学观察。
e.情感伟大:生命的最后一息惦记的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祖国和人民。
……。
“伟大”和“悲剧”并不矛盾。因为斯科特他们虽然在探险中牺牲了,虽然他们有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世人之悲。但这“悲剧”中,他们始终扮演者英雄的角色,在这“悲”中正展示了它们“伟大”的魅力所在。所以,这是一场“伟大的悲剧”!
5、课堂小结,先生后师,再ppt。
作者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来写这个悲剧,这蕴含着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精神让所有的人仰慕,给后人精神上的鼓舞。这就是作者为失败者树碑立传的原因!
四、体验反思。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学习了这篇传记文学,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教师可以从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启发学生。
五、作业布置。
1、小作文:《再看斯科特一行五人》。
2、推荐阅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九
1、本堂课较好地落实了语文教学理论。采用了对话阅读,师生互动。采用的方式体现了尊重学生个性,如:“你最难忘的是哪个细节?”“你体会最深的细节?”“请你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请选择你最感兴趣的问题讨论。”“他的回答你满意吗?”因为把学生摆在第一位,尽管听课人很多,学生仍然敢说敢言。如:“斯科特关心他的夫人,其精神使人佩服。”“是什么促使他去关心他的夫人呢?”“爱情!”“那对祖国、民族又是什么情感呢?”“爱。忠诚。”这样我的归纳总结理性分析又是建立在学生的理解基础上的。
2、本堂课在设计上有较大开放性,提供给了学生自我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提供了平等协作的氛围,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引导方式做得较好。在讨论“最后三人走向死亡”的段落,学生一连提出了六个问题,这是我始料不及的。有些问题我在备课时没有预设到。例如:学生问“为什么这里用顿号,而不用逗号?”这个问题我当时措手不及。其实这也是学生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向权威挑战。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常常能迸发思想的火花,这种火花也正是我们所极力追求的。
3、本课堂中与作者对话,品味文章中强烈抒情色彩、意味深长的语句处理稍欠。如:在讨论斯科特一行为阿蒙森作证这部分时,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作者“第一拥有一切,第二什么也不是”这句话。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意图,那么后面的结论将更加水到渠成。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十
1、通过录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日本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再辅以教师声情并茂的激情演讲,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上,这样就可以为整节课开了一个好头。通过学生自己搜集查阅交流查到的资料,深层次认识中国人民经历了八年顽强艰苦的抗日战争,终于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增强了学生爱国的信心,激发了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通过学生阅读课文,活动交流,分析示意图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遗忘就意味着背叛,只有牢记中国的近代史,牢记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通过联系现实,对课本内容作一下延伸,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政治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他们的合作探究,明白“我”与国家的关系,从而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并及时关注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以便及时地、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我将尽力挖掘活动空间,从更多的角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拓展,尽可能地体现一种儿童文化,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朋友。我在课堂中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来让学生自己思考,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上网查资料,来增长孩子们的见识,锻炼他们的能力。
3、针对部分潜能生,本学期需对他们注以更多的爱心和关心,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对他们加强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督促和指导,让他们自信而健康地成长。另外我将多注意这些孩子接触外界的情况,对他们的行为加以正确地引导。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十一
《伟大的先人》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我们至今仍然在继承孔子的'言行及其思想的精华、从中国到世界仍然在敬仰孔子及其人格和思想等各种文化现象,认识到孔子对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乃至世界的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力,了解一些他们的思想与事迹,探究和学习他们的精神,从而对其产生敬佩之情。
我上的是第一课时,这一课时我主要介绍了我们的至圣先师---孔子。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抓住关键词,如:学生说道孔子的思想仁、义、礼时,我随机板书:孔子的思想核心―仁,进行拓展,宣传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和当今社会的联系,进一步让学生感受到孔子的思想影响有多么深广,从而使学生产生对孔子的敬佩之情。让历史名人的成就、精神激励学生,让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学生谈历史人物对自己的影响和自己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性追“星”。课堂上我既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又适时的补充讲解。这样做,不仅锻炼了学生,又可以更好地突破难点,拉近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距离,增强了学习效果。()但是同时也发现不足之处: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比较多,但是资料整理做得不够好,今后教学中还要进行训练。课上,由于时间比较紧张,对其他历史人物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学习和交流。以后备课还要再细心一些。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十二
2、脱离课本,以自己概括的内容为蓝本,适当进行扩充,在小组内轮流复述故事的主要内容,相互指出需要补充调整的内容推荐代表在班级内复述;同学、教师点评,指导抓住斯科特5人一步一步走向悲剧的过程(主要行程和5个人死亡的情形)(此指导环节也可以提前)
3、给学生2分钟时间,将先前概括的内容缩写成一句话交流评价,教师明确(参考:文章记叙了斯科特5人到达南极点后,在返回途中一步一步走向死亡的悲惨历程)
4、简要谈谈对文章的初步感受(不要求深入,不求统一说法)
二、片段品读体味
1、找出你认为最感人的片段,带着充沛的感情读一读,写一写你感动的原因(集中于体会这些探险家透露出来的精神)然后,小组内交流读一读(品读),说一说(感动的原因),小组代表作全班交流(一人品读;一人谈感动的原因)
2、你觉得斯科特是怎样一个人?请你用恰当的词语来描述(教师提示:是一个具有无畏的探索精神,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使命感,坚韧顽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直面现实接受失败的理性精神,诚实的人格品质的伟大探险家)
3、上述人物的这些精神,你觉得是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体现出来的?请你找出来,并一一进行对应分析,将该句体现出的精神以旁批的形式注出对于难于理解的语句,组内共同探讨,必要时提出,在全班内解决,教师帮助解难(也可直接品读分析“研讨与练习二”中的语句)
三、主题思想探究
1、同样是探险南极,阿蒙森成功了,斯科特失败了可是茨威格这位著名的传记作家,为什么要充满激情地给失败的斯科特作传?在文中你能找出体现作者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的句子吗?试着品读分析,谈一谈你的看法(明确:文章结尾句子,能较明显地体现作者的态度因为作者看中的是斯科特失败背后所体现的伟大精神,特别是与自然顽强搏斗、以无比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豪迈气概,这种精神是人类的伟大财富)
2、题目为《伟大的悲剧》,既然是“悲剧”,那又为何“伟大”?这是否矛盾?
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指导学生充分开展讨论,各抒己见
(教师提示:按常理,斯科特等历经艰险终于到达南极点,实现了追求的目标,应该是成功的,但悲哀的是他们不是第一个,也就失去了行动原本所追求的意义;特别是在沮丧心情下不断走向归途时,绝望心理笼罩着整个集体,实为一起悲剧但是,斯科特等人顽强走向困难并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为集体甘愿牺牲个人的精神、接受失败的科学精神、忍受失败的屈辱甘为胜利者作证的胸怀、热爱祖国亲人的人生态度、为集体荣誉而甘于献身的探索精神的意义,是远远大于失败的,是“悲剧”之外的“伟大”体现这也是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斯科特等人在悲剧中表现出来的伟大是人类精神的骄傲,这是事件的伟大之处)
四、思维挑战作业(任选其一)
本教案我选择了斯科特探险的正面意义来组织教学,强调对文本进行正面的理解把握,在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梗概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的语言材料,从自己领会的感人片段入手体会人物身上蕴涵的伟大精神,较多地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自主参与学习。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十三
1、回顾自己的学习、生活,把和朋友相处的故事与大家交流,一起分离快乐,分担痛苦。
2、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愉快和谐地进行沟通。
1、具体生动地讲述朋友间相处的小故事。
2、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情感,愉快和谐地进行沟通。
1、课前布置学生用多种形式记录自己和朋友相处的情景,漫画、照片、文字、物品均可。
2、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创设情况境,谈话导入。
1、课件依次播放三幅图画,问:小朋友,你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明确内容,开展活动。
1、课件显示名人名言,生齐读。
“我把痛苦向朋友诉说,就只剩下半份痛苦;我把快乐与朋友分享,就会变成两份快乐。”
2、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根据自己的实际体会,分小组讨论、交流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生自由发言:自己和朋友之间是怎样分担痛苦、分享快乐的。
4、分小组交流:学生出示为本次口语交际所准备的东西,回忆与朋友相处的往事,以讲故事的形式与小组伙伴沟通。
5、小组推选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讲故事,全班再评选,师适当进行表扬奖励。
(三)互动交流,实践行动。
1、有了朋友,痛苦时只剩下半份;有了朋友,快乐就能变成双份。小朋友,有朋友的.人是多么快乐、幸福,那你应该怎样保持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呢?同桌交流,谈谈自己的计划与愿望。
2、制作心意卡,写上自己最想对朋友说的话并送给他(她)。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能在快速阅读课文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3、情感态度: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冰窟窿、一座座巍峨壮美的雪山、平均零下88.3摄氏度的气温,相当于九级大风三倍的飓风,这就是南极,这些危险的暴风雪、酷寒、飓风,或许会成为我们征服南极的困难,但有一群人却把征服南极当作自己矢志不移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他们。
2、快速跳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明确:可以从事情入手,也可以从人物入手,还可以从结果概括。
探险家斯科特一行在征服南极的归途中,悲壮的死去的故事。
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人物+事件+结果,必要时可以加时间和地点。
3、对比标题,我们对课文结尾的解读。
提问1:难道死亡就是悲剧吗?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提问2:作者茨威格是在课文中诠释了伟大的悲剧的吗?请从文中找出来。课文16自然段。
朗读第1遍:找出关键词语;(毁灭自己、心灵变得高尚)谈谈自己的理解。
朗读第2遍:找出修饰语:“不可战胜”谈谈,这个词说明了什么?“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是一种勇气,更是斯科特对探险事业的痴迷。
小结:在面对不可战胜的厄运时,我们可以选择放弃,我们也可以选择坚持,现在我们来看看斯科特及队员们怎么做的?朗读第3遍,找出一个词,“搏斗”,不管是内心的搏斗也好,行为的搏斗也罢,我在这里把他解读为每一次考验时的选择。
4、走进文本,感悟斯科特一行的三次选择。
第一次选择:面对理想的落空(1-2自然段)。
心情的对比:找出相关句子,品味理解。
他们热情高涨地……。
他们像被判了似的失去希望……。
从激情满怀——坠入冰谷,但他们的选择:尽管精疲力竭,但还是要继续走着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
》
为他人作证:此时此刻,你会怎么做?
斯科特的做法:接受了这项任务,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为他人的业绩作证。
思考:悲在----------,伟大------------------。
第二次抉择:面对队友的死亡。
朗读第10自然段,思考我们应怎样朗读?试朗读奥茨牺牲前的一句话。注意朗读出平静中的回响,就像一块石头从高处掉落到很深的潭水,总会激起我们心中的回响。
思考:奥茨是怎么死的?他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行吗?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队员,你会怎么做?
斯科特和队员们做出了怎样的选择?
小结: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这样,虽然身体的负担会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加重了,所不同的是,这次,大家多了一份镇定,钦佩,奥茨虽然死在南极的寂静之中,却给人留下心灵的回响。
思考:悲在----------,伟大------------------。
第三次抉择:面对自己的死亡。
a、斯科特及队员们做了哪些事?
骄傲的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
给祖国、朋友、亲人留下书信。
b、找出最让你感动的细节,加以品味。
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最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他们上面不写出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品味:关键词“我的妻子”“我的遗孀”
修饰语“悲伤地”“坚决地”
思考:悲在----------,伟大------------------。
5、各抒己见。
科学的理性、探险的精神。
6、课外拓展:
也许我们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重走南极、都可以攀登珠穆朗玛峰,也许我们每个人只能平平淡淡过我们自己的生活,但是,人生的历程本身就是崎岖险阻的,你能例举身边的事例,谈谈你从这课学到的启示。
附:板书设计。
茨威格。
不可战胜的厄运毁灭自己。
选择。
心灵高尚。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十五
进一步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体会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
挖掘探险队员身上表现出来的高尚品德。
结合语境、结合中心法。
质疑、合作探究法。
一、复习导入。
这里有雪域冰山,有南极冰川,有深不见底的冰窟,有平均最低-88.3℃气温,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
这里也有过这样一群人,曾经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
这里是南极。
这里是故事发生的地方。
上节课我们已经理清了文章的脉络,现在来回顾一下课文内容。
1912年,英国人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五人精疲力尽却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到达时间为1月18日,但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他们仅仅比瑞典人阿蒙森迟了一个月,只好沮丧地踏上归途,在途中与暴风雪搏斗2个多月后,在恶劣的气候下一个个悲壮地死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答疑。
默读课文,划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和有疑难的句子。
1、文中哪些语句、情节、事件或细节深深地打动了你?并说一说,这些情节为什么会打动你?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示例1: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并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坚持科学观察,体现出威尔逊博士对工作的认真、严谨,对探险事业的热爱,对死亡的无惧。)。
示例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真正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一行:“为他人作证”体现出他们具有诚实守信、高洁的品质。英国人普通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信、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合作答疑。
在我们的阅读中,那些语句理解上有疑难?把你标示出的有疑难的语句,进行小组讨论答疑,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来共同讨论交流。
示例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表达斯科特角逐失败后极度沮丧、痛苦的心情,同时也反衬他追求标准之高。
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这个观点。)。
(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是斯科特和伙伴的心情。此时,在痛苦万分的斯科特眼中,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就是他的对手,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真是“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表现出斯科特内心的沮丧、失落。)。
(指美好的往事,以及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
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这样比喻更加突出了悲剧给人心灵的冲击。)。
(斯科特虽然失败了,但他的心灵变得无比高尚,他们的失败是“伟大的悲剧”。
这句话是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三、说话练习。
(一)“悲”体现在:
失败之悲。
死亡之悲。
作证之悲。
世人之悲。
(二)“伟大”体现在:
精神品质。
1.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热爱自己的事业并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的无私的爱。
“伟大”还体现在:
有意义的事业。
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四、体验反思课后练笔。
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习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死亡之悲。
集体主义精神失败之悲。
诚实、守信、勇敢作证之悲。
对祖国、亲人、朋友的爱世人之悲。
伟大的出征教学设计篇十六
这是一次英雄出征。
公元10月15日北京时间5时。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航天员公寓“问天阁”。
首飞航天员梯队由杨利伟和聂海胜、翟志刚组成。在此之前,他们按照首飞任务计划完成了综合性演练。
飞船发射前,指挥部研究决定,首飞任务由杨利伟执行。
再过30分钟,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将从这里受命出征,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开始令世界瞩目、令国人自豪的飞天之旅。
深秋的大漠,寒意袭人。问天阁前的广场上,已经站满了送行的人们。曾经和航天员朝夕相处的教练、专家们来了,举着鲜艳花束的少先队员,捧着乐器的军乐队队员来了,穿着鲜艳民族服装的少女来了。大家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和一个共同的期待,为英雄送行。
这一天,中国人已经渴望了很久。
这一刻,中华民族已等待了千年。
“快看!我们的`航天员来了……”
5时28分,身着乳白色航天服的首飞航天员杨利伟迈着从容而稳健的步伐,从问天阁航天员的专用通道,微笑着向大家走来,紧随着他身后的是身着天蓝色训练服的航天员翟志刚和聂海胜。广场上奏起欢快的《迎宾曲》,人群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总指挥同志,我奉命执行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准备完毕,待命出征,请指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大队航天员杨利伟。”
“出发!”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庄重地下达命令,刚劲有力的话语中蕴涵着几多信任、几多期待!
“是!”
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定格在共和国的航天史册上,定格在人类征服太空的篇章中。
杨利伟激动地和翟志刚、聂海胜相互握手拥抱,然后不停地向欢送的人群挥手致意。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伴着《歌唱祖国》的乐曲,大家挥动着手中的彩旗和气球为航天英雄送行。
5时30分,杨利伟深情地注视了一眼鲜艳的五星红旗,然后转身向停在旁边的专车走去。车队在5辆摩托车的护送下,穿过夹道欢迎的人群,向发射塔驶去,开始中国人的飞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