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的金智英读后感(实用23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后,对所读书籍的感受、思考和体会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思想内涵。读后感是对读书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进行整理和记录的重要环节,可以促使我们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加深对书籍的理解与认识。我想我应该写一篇读后感了吧。写读后感时可以引用作品中的名言佳句,以充实文章的内涵和修饰语言的表达。如果你对写读后感感到困惑,可以看看以下的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一
趁女儿午休,看了这本《82年的金智英》。
当然会感同身受,虽然我是92年的,但女人的烦恼是不分时代不分种族且无国界的。
家里兄妹多且是女儿身的应该都经历过:从小习惯把好吃的让弟弟多吃,而且弟弟爸爸几乎不用做家务,童年的自己并不反抗还给自己找了好多理由去解释应该这样。
我自己上学时,女老师比较多,很奇怪的是她们大多数偏爱男生,女孩们经常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
我小学三年级开始上所谓教学条件比较好的私立学校,一个班的男女比例大概是9:1。
是的,当这些问题发生在绝大大大多数女性身上时,大家便习以为常地认定这没问题呀!甚至当事人也会稀里糊涂地认为自己没有理由去抱怨什么。
小说无解,且很短,短到我以为还没到高潮情节,竟这样戛然而止了,留下的尽是自己对此的思考。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二
看了这本书两个想法。
首先,虽然是说的普遍全球的男女平等问题,但这里暴露的更多的是韩国自身的问题。加上最近爆发出来的崔雪莉问题,这个被财阀垄断的资本国度本身阶级流动就相对固定,思想的封闭更是循环在各个阶层,女性的奴性根深蒂固,虽然在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有所反抗,但仍旧止步不前难以改变。女性的出路和价值被更多指向了娱乐圈,指向了“饥饿游戏”里的潜规则(与文本无关不多说),指向了家庭内部自我身份的确立,指向了相夫教子的`偏安姿态。(韩国近几年给人感觉真的快完了)。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男女无法真正平等。因为当你提及到“追求”男女平等,这世界便已经不平等了。真正的平等应该是潜意识与无意识的实践,而不是嘶声力竭却无法改变的痛苦追寻。(当然我们是需要把平等吼出来,那种“ifitsnotmewho?ifitsnotnowwhen?”的坚定绝对不能退缩)。
读书少的幼稚想法,轻喷。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三
【82年生的金智英】呈现了女性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社会状态,前者的故事背景发生在韩国(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至今),女王的棋局则是发生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82年生的金智英】写实地展现当代女性生存现状:从童年时期到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组建家庭每个阶段,金智英都因为女性身份而经历着各种不公对待,这种不公从金智英母亲到金智英代际相传。
作为女性读者,读完之后内心感触颇多,金智英不仅仅是书里的人物,其实就是身边实实在在存在的平凡女性,他们也想反抗发声但是最后却越来越沉默,渐渐理解了为何越来越多女性选择不婚或者不育。
而【女王的棋局】则是创造性地展现天才棋手的成长过程,童年的不幸遭遇、孤儿院无趣且压抑天性的生活方式,让女主找不到发泄口,最后偶遇优秀棋手校工,从此沉迷于国际象棋,并在象棋界杀出一条血路,而在这之前美国象棋界几乎没能看到大师级女性棋手的身影,有传奇性,但是也代表了另一种女性的生活方式。
他们追求着自己的理想,在似乎只有男人才能主宰的世界里闯出一片天,活的精彩而通透,年龄已经不能成为阻碍他们成长的因素,外界对他们的评价已经从用单维的外貌评价体系上升到更多维更开放的体系,更像一个完整的人的评价体系。这是理想化状态,是很多当代女性为之奋斗的目标,同时可能也是那些像金智英一样为了家庭子女放弃一切的女性心里一大憾事吧。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四
说起这本小说,自然而然会想到由这部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虽然票房很高,但也身陷舆论风暴,一大部分韩国男性抵制这部电影,向青瓦台请愿禁止该片上映。理由五花八门:丑化男人形象,三观不正……饰演金智英的演员,在sns上推荐这部电影、小说的女艺人等都遭受了“网络问候”,更有极端者烧毁、撕毁周边、照片小卡等寄往经纪公司以示警告。究竟是怎样一部电影,一本小说引起轩然大波?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女性人物激起了如此大的矛盾?虽然对于韩国男性为何反应如此激烈的问题最后还是无解,但不至于毫无收获。
这本书的女性人物无一不遭受不公平对待,只因为她们是女人,他们口中没用的女人。金智英的奶奶卑微到觉得不偷腥、不打妻子的男人就是好男人,金智英的妈妈的人生从来不属于自己,青春让给家里的兄长,往后的时光让给丈夫,活着的从来不是她自己,那副躯体里面的灵魂已经麻木,她们所谓的乐意,其实是观念下的驯服。于是她尽量给她的两个女儿更多偏爱,让她们追寻自己的梦想。金智英高中补课时,回家遭陌生男子尾随,后经人帮助才逃过一劫,向父亲诉说委屈,父亲的回答则是:“下次衣着要得体,不要穿那么短的裙子了。”长大后在职场中的金智英也不易,被人贬低,升职难升。婚后回归家庭做全职家庭主妇,被年轻上班族讽刺为“妈虫”,还要处理婆媳关系。后来她生病了,时常用她母亲等人的口吻说话,算是一种短暂解脱,借他人的语气才能有勇气说出一直不敢说的话。最后在医生帮助下用写作来治疗疾病,延续她年轻时的作家梦想。但电影结局始终没有说到解决女性偏见,逃避写这个问题,也是无奈之举。
其实整本小说不过是想让男性更关注女性的心理,更重视女性的存在,更尊重女性,如果真的要丑化男性,那就会将书里所有男性描绘得十恶不赦。而与此相反,书中金智英的丈夫是个挺体贴细心的.人,回到家也会尽自己所能帮助妻子,第一时间发现妻子的异常,照顾妻子情绪。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们抵制的理由莫名其妙,说到底还是在逃避现实,固执己见。尤其是某些网民借机讽刺女权,不过是躲在键盘背后的懦夫罢了。
“家庭主妇有什么累的,饭是电饭煲煮的,衣服是洗衣机洗的。”没有体验过金智英们的人生,没有感受过她们每天经受的窒息感,请别高高在上,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别人。愿未来的金智英们能不受非议,勇敢追寻梦想。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五
她很幸运,有一个爱她,体贴她的老公。
但很不幸,母亲的角色,老婆的角色,家庭主妇的角色压得她喘不过气。
生活中的女人,哪一个又不是如此呢?
生活中总能看到一些大嗓门,骂骂咧咧的女人,为什么?如果可以,谁不想做个仙女,每天都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从不生气,不抱怨呢。
婚姻是个学校,如果女人从进校门开始,脾气变得暴躁、易怒,眼神不再清澈,衣着不再亮丽。那一定是学校中的环境改变了她,让她变得如此不美丽。
好的学校使人进步,差的学校让人崩溃。
婚姻生活很长很长,一定要好好选择,幸福才能伴随一生。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六
作者:栗栗子。感想:96年生的我——在前人们努力的成果基础以及良好的运气上,截至目前我所幸没有遇到职场性骚扰、职场男女不平等的经历(以及尚未结婚生子,所以没有可能遭受文中金智英因怀孕生子而变为放弃梦想、工作,沦为家庭主妇、孝敬婆媳、抚育儿女的经历)。但看完此文,我想起自己三次因为身份是女生而不被看好的经历:
(1)某一学期我与几位同学竞选班长,当时规则是得票票数第一的当选为正班长,第二则当选为副班长。当时我得票票数最多,一位男生得票第二。说句实在的,很开心自己当选为正班长,甚至已经在构思如何对班集体负责任了,但没想到下课后班主任找到我,对我说他希望班级是由一位男生来担任正班长,才能更好地引领班集体,让我担任副班长。当时他并没有问我意见如何,而是直接向我宣布了他决定的结果,也没有跟我解释为什么男生才能更好地引领班集体。当然最后我也妥协啦。
(2)有一次参加军训,我们连长是一位比较年轻的小伙子,他挺看重我的态度,于是任命我为副连长。我上任的第二天或第三天,营长随着连长找到我,当着我的面训斥了连长,问为什么要让女生担任副连长。于是连长在服从营长的命令下将我降为排长(因为当时排长是有同学担任的,所以我们是并任,但其实我应该是副排长那样的地位)。
(3)大学某一学期励志要当一次体委,但老师在选拔时,首先问的是男生有没有自愿当体委的,在一番等待发觉男生并没有自愿的后才问女生有没有自愿要当的,我举手后老师小小地调侃了一下男生还没有女生有勇气。就如文中所言,为什么体委总是男生,卫生委员总是女生,而女生担任体育委员就是男生懦弱吗,这些约定俗成的思想到了如今的社会,为什么还是如从前一般。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七
《82年生的金智英》[韩]赵南柱,第一次看韩国小说,用“小说”这个词来形容这本书感觉不太准确,用“报告书”更恰当。书里写了一个普通女性的平凡生活——成长、学习、工作、结婚生子。
生活中男女不平等,性别歧视的现象比比皆是,而人们早习以为常,更是觉得理所当然。女性无论多么优秀,多么有雄心壮志,多么有能力,只要一结婚生子,大多数要放弃一切,回归家庭成为家庭主妇。整个社会环境对女性的要求就是“主内”。
这种男女不平等在中国也不少见。基本上每个家庭里,下班回来,忙着买菜做饭的是妈妈,忙着接孩子送孩子的是妈妈,忙着洗衣打扫的是妈妈……爸爸们则半瘫在沙发上,一手手机一手电视遥控器,喊吃饭半天没反应,饭菜盛好摆上桌,才慢悠悠的上桌吃饭。嘴里还不以为然“家务活能有多少,一下子就做完了。”
作者在最后写到“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这也是每个妈妈的祝愿吧。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八
断断续续看完的一本书,因为电影选择来看原书。金智英是一个很平凡,很普通的女生,如你,如我,如我们身边的许多女孩子一样。她的性格、处境都与我们相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一大点体现就是,现在女性地位的提高女性独立意识的觉醒。虽然我们从奴隶社会步入了现代社会。但是,很多人思维里固有的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还是深深地留下过去文化的烙印。
现在的我们不仅要带孩子做家务还要工作挣钱,一样也不能少。那种丧夫式的婚姻里,女性承担了太多太多,即使是在像过去效仿的家庭主妇模式里,那个家庭主妇也不是轻松的一方。因为没赚钱,所以没有经济地位没有话语权,但谁又能说主妇比上班轻松?主妇也理应受到尊重,应理取得一份报酬,理应获得家人以及丈夫的尊重和平等对待。
希望男女平等不仅仅是一个口号,现代社会里压力重重没有哪一方是轻松的。婚姻生活里,多一些体谅多一些换位思考,多一些沟通交流理解包容,相信离婚率也不会那么高了。
这是一部揭露韩国女性地位的小说,以金智英因为各种压力出现精神疾病为开始,平凡且真实的讲述着在这个人人喊着主权平等的社会下依旧对女性存在的偏见。
公司招聘新人喜欢男性偏多,因为在潜意识里男生工作更加稳定,生活琐事少,为孩子辞职的可能性又少之又少,而女性处处都是事。在受到社会伤害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女性受了什么伤,而且女性做错了什么事,需要承担什么后果,再去评判整个事情。
丈夫也是口口声声的用帮这个字来自以为是的减轻她的压力,这件事不予评论,现在社会有太多太多的女性为了孩子回归家庭,有好有坏,给了孩子完整的童年,维持了家庭的正常运转,但大多数也没有了工作,丢失了自我,我们每个人都是金智英,但又希望每一个女孩子都不要成为金智英。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九
刚读完《82年生的金智英》,说真的,这本书会在韩国引起1:9两极分化的评分,完全在情理之中。
书的可贵之处在于以清晰的事实细节列出了生活中我们习以为常的不公:
但是,完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怎么能让绝大多数的男性不排斥呢?大多数男人本就没有多少平等思想,与其放弃男权社会可能带来的福利,让他们设身处地为女性着想,去抗争现实既定的秩序,不如在舒适区闭口不言来得比较安全。
就像掌握钱权地位的资本家去考虑贫民的温饱一样,是少数有社会意识的男性才能自发产生的思想。而女主的设定还是一个敏感却忍气吞声不知道抗争发声的抑郁症患者,也许是为了文学的夸张会放大细微感受,很容易让男性觉得这是“怨妇的无病呻吟”。
是有必要让男性看看,女性其实承受了怎样隐晦的压力,但是这样的表述方法,反倒引起了两性的排斥对立。真正的女权作品,应该看到男性。
“任何人,写作时总想着自已的性别,都会犯下毁灭性的错误。”
这本书的文学性少,但浅显易懂利于流传,开创性地揭露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细节并不是说一句“别想太多啦”就天下太平的,如果有人因此而敏感到难受,我们就需要承认细节重视细节。
弱势群体想要的平等也许难以实现,但是不代表不可以实现。是需要几十年,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你以为世上没有皇帝不行,大清还是亡了。你以为黑人只能做奴隶,他其实也做总统了。你以为女人只能裹小脚夫唱妇随,她也担任外交部发言人了。
同样我笃信的是,书里的问题可以改善是可以被解决的。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很多情节我都觉得这些人要是嘴没这么贱,也许这些苦楚也就过去了。如果金智英知道表达自己的不满,也会少忍受很多怨气。是那些飞短流长的闲言碎语,和长期受压抑的敢怒不敢言,一点点击垮了金智英。
比如金智英的婆婆,身为女性对自己的女儿关爱有加,可是对儿媳妇却几近刁难刻薄。比如登山社的学长,如果真的心里有更强的尊敬女性的意识,还会一时口快称她作“口香糖”吗?他们大概以为这些称谓是理所当然,也不会让人难受憋屈的吧?那些歧视就藏在这些刀剑一样的冷言冷语里。
勇敢理性地发声。我们需要抗争,并且需要男性的真诚理解和积极帮助。男性应该要意识到,男权社会的后果最终受害者也是男性。男权社会中,女性首先是妻子、母亲其次才是人,男性首先是个强者(现代社会大多数定义为有钱人),其次才算是个男人。只有主流男性群体中的上位者才能真正享受男权社会的红利。
韩国的生育率已经接近零,中国的女性也越来越偏向自己建功立业而不是结婚生子。如果大多数男性学不会尊重女性,并且默认让暴露出来的性侵、家暴、杀人者、强奸犯代表整个男性群体,不加以谴责,只会让男女两性的争端越来越尖锐,因为女性也不会再忍气吞声。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
故事中最洒脱的女性是金智英的母亲,她尊重孩子的选择,有睿智的目光,也敢反驳丈夫家庭的优越是因为她的功劳。可她也只是在生了二个女儿一个儿子,粥店经理得利,买了大房子才这样。面对婆婆的无理要求,流掉第三个女儿,那些时刻她也是脆弱的。拥有了很多功劳才有底气这样反驳,而这反驳对丈夫根本没有任何损伤。
女性为何在社会上如此忍气吞声呢?为什么不能理所当然地去享受自己应得的待遇呢?休假也好,上班晚到也好,好像实行起来总有难度。
在中国,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制度保障福利,却让招聘者在招人时优先考虑男性,面试的时候总会有人问你是否结婚,是否有孩子,处在尴尬的年纪求职,总会遭遇更多挫折。
令人不解的是,似乎就连女性也对女性不友善,理所当然地享受媳妇侍奉的婆婆,地铁上辱骂金智英的女学生,女性意识都没有完全觉醒,只靠几个人的力量,也太微弱了吧。
故事的最后,男医生因为金智英的经历理解了他优秀的妻子,却在女职员因为生育离职后仍然决定下次要招一个单身女性。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一
82年生的金智英,在曲曲折折,承受了那么多的偏见、歧视、不公之后,终于在孩子上幼儿园的年纪深度抑郁到有点人格分裂。
因为她是女孩,所以她不能拥有所有男孩拥有的权利,她的学号必须排在男孩后面,她必须什么都让给弟弟。被男生欺负调戏了也是她的错,谁让她上补习班上到那么晚,谁让她穿那么短的裙子。倾尽全力考上大学在找工作的时候却受尽歧视,工作了以后也没有男同事那样的机遇——就算她的能力并没有问题。结婚了之后作为妻子的她只能辞职生孩子,做全职妈妈,还要被别人指指点点说她是寄生虫。被嫌弃的金智英的,作为女性的一生。
韩国的男女非常不平等,我在读的过程中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这一点。在读这本短短的小说过程中我一直非常的愤怒。我愤怒她遇到的所有不公平的待遇,我愤怒她一直沉默不敢为自己发声,可是看完了我才意识到,她生活的环境已经剥夺了她发声的本领。看到医生的太太,明明是个数学天才却因为婚姻不得不待在家,我想到了《使女的故事》中本来是大学教授的医生,因为是女性而被基列发配去做女佣。而这本书和《使女的故事》构成一种虚构和现实的对应,让我非常非常难受。女明星因为推荐这本书给粉丝竟然遭到男粉丝的极端恶意攻击,就是这两年的事情。国内的环境要比韩国好很多,但我们依然有太长的路要走。女权主义永远都是平权主义,正是因为不公平,我们才要发声。
愿天下所有的女儿,都能够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一本有趣而且阅读流利的小小说。曾经对韩国一无所知,由于公司组里有位最好的朋友是韩国人,从而对韩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她和我同年,很早移民来了美国,她的很多思维方式,育儿,职场理念和我惊人的类似。(比起中国人,韩国人应该更加传统,重礼节,以及有等级观念)。
由于韩国特殊的地域性-前后左右都受敌,北有北朝鲜,边上有日本中国,依赖美国却远隔重洋。韩国是个人人需要服兵役的国家,大部分妇女都没有接受解放运动,男尊女卑严重,商业也没有太大的超级大企业,应该说是没有多少个性而依赖性比较强的小国家;而在这个地方,贫富差距,等级,腐败确是惊人的厉害。
也许我只是了解到了一个肤浅的韩国。日韩曾经在我眼里区别不大,走进才了解原来文化地域和历史造就了两个如此迥异的东亚文明,很有趣,愿意深度了解。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二
太普通了,普通到读起来有些无聊,闭着眼睛你都猜到下一页会发生什么,其内容之熟悉让你觉得有些老生常谈。
普通,就是这本书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为什么如此深刻的伤痛读起来会感到无聊,如此哀怨的悲鸣是那么的普通?普通,就是最好的证据,是留在女性身上最触目惊心的伤疤。
当我和男性朋友去探讨女权话题,我能看到他们在聆听,却看不到一丝触动。即使是身边非常敏感的男性,在我向他抱怨男性面对女性权益问题时的迟钝时,他也只能安慰我说,“的确很难,因为做不到设身处地。就像现在的种族人权运动,我们理解不了黑人,黑人也理解不了我们黄种人。”
在那一瞬间我很清楚的知道种族问题和性别问题是不一样的,但我不太能立刻组织出论点,同样,我也不想表现得过于刻薄,不接受他人好意的安慰。如同接受丈夫安慰时的金智英,我觉得无话可说。
后来,作为一个在西方国家求学的亚洲人,一个女性,我回忆了这两个身份在面对不平等待遇时带给我的感受。
在面对种族歧视时,因为我能回到种族单一的祖国,我的家人和我有一样的身份认同,我也完全认定在深入了解一个人之后肤色特征在个人身份中的比重会骤减,所以安全感始终没有消失。但作为女性,我受到的伤害是四面八方的,你的爱人会在无意中伤害到你,同为女性的人也会伤害到你,你的家人,朋友,长辈。还有不管社会地位多高,相互之间的了解有多深刻,都无法改变的,社会对性别理所当然的偏见。
恐怕,我们必须接受这是一个没有出路的迷宫,并做到我们力所能及的最好。在有一定社会地位有一定权力的时候去帮助其他女孩,但不要忘记在此之前,你也有资格去谈平权,去争取权益,因为我们生来就是有资格的。
当我们合上这本诉说“普通”的书,迷宫还在我们周围,但我知道,每多一本这样的书,那块长满苔藓的巨石就被撬动了一些。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三
韩国的社会问题,客观来说像是比中国更加严峻,但这不代表中国文化下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使在如此包容开放的西方发达国家,依然在发声。
我家里两个女儿,我和我妹妹。对重男轻女的第一认识是我的奶奶在我小的时候不愿意照顾我,她要照顾我爸爸哥哥的`儿子。愿意给爸爸哥哥的儿子买糖,而我的糖是之后妈妈知道后留钱给奶奶才开始有。好在生活在观念日益改变的江浙沿海地区,家长的想法也认为生男生女都一样。
再次意识到性别问题的时候是大学,武汉。一个班级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但居多来自湖北省各个市。4年的大学生涯,年年投票选出来的班长都是男性。不是那种巧合性。像是对性别的约定俗成。
对于职场要是在20__新年伊始之前,我可能不会有如此深刻的性别困惑。一毕业选择了上海,是那种能力说话的地方,女性在职场风生水起。20__年年底,考虑结婚的问题回家发展,开始投简历、面试。而面试官一定会聊到的话题,不管是直接还是侧面,结婚后多久要孩子的问题。说白一点,如果近期要孩子我们不要你。
所以不论是多么有能力,表现多么优秀,只要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女职员都免不了会带来这些困扰。
最后,无关本文,因为今天发生的一件事,用文中的一句话勉励自己。
因为要是没把想讲的话说出口,之后一定会有说不完的委屈和愤恨。
下次记得讲出来,亲爱的。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四
今年暑假,我读了一本韩国近年来的大热小说,《82年生的金智英》。
"一个女孩要经历多少看不见的坎坷,才能跌跌撞撞的长大成人"。这是书中的一句话,也是给金智英34年人生的一句总结。
金智英,1982年4月1日出生于首尔的一个普通家庭。上了一个姐姐,下有一个弟弟,还有爸爸妈妈,和一个重男轻女的奶奶。金智英从小,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先给弟弟,弟弟的东西也永远都是成双成对的,而智英和姐姐恩英每次只能共享一件东西。上了小学,经常会被邻坐的男生欺负,跟姐姐和妈妈倾诉,她们却认为是同学间的玩笑。到上中学的时候,还会经常在公交车上碰到一些图谋不轨的人,但这常常会受到"裙子穿那么短干嘛""为什么这么晚回来"等斥责。
大学毕业进入职场后,还会因为是女性而得不到升职空间,而拒绝智英她们的理由竟然是女人要生孩子,迟早要回归家庭,这种荒唐的理由。直到31岁结了婚,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智英辞掉了工作,成为了一名全职母亲。然而成为母亲后,依然会被外界所岐视,甚至连在闲暇时间里喝上一杯九块钱的咖啡,都会被旁人骂作"妈虫"。直到这时,智英终于明白了,她要面对的是,整个韩国社会对女性,无数的伤害和岐视。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触颇深。既为金智英打抱不平,也对韩国当今社会表示不解,为什么女孩一生下来就应该受到那些不平等的待遇?为什么女性迟早就应该回归家庭?这些真的不能仅仅用不平等而概括了。这本书对我来说,很真实。里面没有什么狗血的大恶人,然而这才是让人最心疼的,是整个韩国社会对女性的岐视。里面所有人都没有做出伤天害理的事,他们对女性的伤害,也是从数以百计的小事中看出来的。
最后用作者的一句话总结:由衷期盼世上的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五
本书从文学价值角度给3星多,给4星少。
从女性角度给5星都不为过。可能由于是译文的缘故,也可能是因为已婚已育,本书读起来像喝白开水一样。我想就大部分女性的人生也就是一杯白开水,从怀孕那一刻起就只为别人解渴,再也没有自己的味道了。
书本从社会不友好到企业不友好到人文环境不友好到女性同胞不友好都以金智英吐槽的形式涉及,话语如此稀松平常,竟激不起半点波澜。只缘我们正是生活在这样不公平的情境中,习以为常而不自知。亦或,如金智英一样沉默,逆来顺受就好。
书中很多情景都可以拿出来单独写一本书,因为它还没有道尽全部的辛酸。读者可以自行去想象,或者问问身边的已婚已育女性的生活常态。不过看书不应该无病呻吟,还是要落实到它带给我们的启发。
产后抑郁何来?
大部分女性从小女孩到少女到妈妈的转变,每一阶段社会赋予其的角色相比男性而言变化巨大。在这巨变之下,却鲜有人告诉女性未来的路是如何的。告诉女性该如何过度由小女孩到母亲的转变。这种转变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要承受巨大的压力。首先生孩子很多情况下会一命换一命;其次从孩子的哺乳到日后的照料要花多少心思。女性必须事先明白今后角色转变后承担的责任和面临的痛苦,只有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在面对产后生理和心理以及角色的变化时才不会那么手无足措,导致抑郁。做父母的应该告诉自己的女儿今后的人生路,如果选择了做一个母亲大概要有本事承受什么样的生活重担。那么我相信大多数女性在择偶,在选工作,在追求自己人生的目标的时候会少走一些弯路。
作为孩子的共同创造者,父亲这个角色通常都是缺失的。很少有当爹的能在上班的时候兼顾月子里的老婆和孩子。强制要求一个白天上班的人去照料老婆孩子看起来还有点不道德。因为不能对遭遇的痛苦感同身受,因为没有生理上的剧痛和激素变化带来的情绪变化,男性更是难以理解此时的女性。其实,简单来说,无尽的关怀+不说一句狠话+主动承担能力范围能够承担的育儿内容,就能够让大部分女性感受到没白生了孩子,并心存感激。
生育价值也是书中提到的一点。个人认为这是社会角色长期不平等,以及家庭矛盾和社会人口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简单来评估一下:生育价值=小孩从出生到18岁的所有花费。如果女性生育可以得到社会统一的价值认可,相信既可以减少产后抑郁,又能促进家庭和谐,更能促进劳动力发展。这里提到了一个经济问题。看到一个读者说,生育就是政府请客,企业买单,老公吃饭,老婆做饭洗碗端盘子。哈哈,前边是很形象,后边就有点反社会了。孕育下一代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不应该仅仅是一个家庭的责任,政府甩锅给企业买单,更造成了女性的窘迫。如果政府能在经济上买单,在实际生活上给予机构的统一管理帮助,也能解决大部分育儿问题。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六
“以前我们可是得拿着木棍敲打衣服清洗呢,还要烧柴火煮衣服消毒,蹲在地上扫啊拖啊,样样都来。现在洗衣服有洗衣机,还有吸尘器不是吗?现在的女人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
老医生看着屏幕上显示的病历,为她开了一些喂母乳也可以吃的药,点击着鼠标。金智英不禁想,以前还要一份一份翻找患者病历、手写记录和开处方,现在的医生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以前还要拿着纸本报告书去找主管签字,现在的上班族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以前还要用手插秧,用镰刀收割水稻,现在的农夫到底有什么好辛苦的……却没有人会这样说。
不论哪个领域,技术都日新月异,尽量减少使用劳力,而唯有“家务”始终得不到大家认同。自从成为全职主妇,金智英最深刻的体悟是:人们对“持家”的双重定义。有时持家会被看作“整天在家里闲着没事做”,充满贬义和歧视;有时则被看作养活一家老小的事”,把你捧得高高在上,却又不会用金钱来换算这件事情,因为一旦有了定价,势必得有人支付。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七
我认为,这是一本社会意义远高于文学性的作品。作为现实题材的小说,它几乎毫无剧情可言,只是用极其平淡的语言描述了一个城市女性从小女孩到跌跌撞撞长成大人的平凡故事。女主人公过着城市女性的体面生活,已经算得上非常幸运了。而她经历过的重男轻女、性骚扰、潜规则,似乎都过于稀松平常,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简直不值一提。
我无意探讨女性到底承受了多少压力,因为这个话题太过庞大了。从遗弃女婴、拐卖妇女、家暴、性侵等骇人听闻的社会事件,到考学、就职、家务这样的普通议题,对女性的打压几乎存在于方方面面,隐性歧视更是无处不在。它们有些可能被大家探讨过,而有些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却从未意识到。但我仍然想说点什么,希望能有更多人意识到确实有问题存在,哪怕一件小事也好,哪怕多一个人也好。
身边很多男性,甚至非常多的女性都认为,男女已经很平等了,女性地位挺高的,甚至“你们女的都骑在我们头上了”。当部分女性稍稍表露出一丝丝对现状的不满,他们即以“田园女权”这样侮辱性的称呼来嘲讽和辱骂。他们全然意识不到,许多深深写在大家意识中的观念,其实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一种不平等。其实,将“女性”与“男性”的对比,放到“中国人”与“白人/黑人”之间的对比就很好理解了。比如,很多人认为,国内一些高校对女生划了高于男生几十分的分数线是很合理的,因为学校需要保持男女比例均衡,如果女生学得太好,那一定是评价体系出问题了。但是,美国许多高校对中国人设了远高于黑人的标准,这在他们眼里就又不合理了,因为“中国人就是优秀,这么做是对中国人不公平”。
人们对不平等的忽视所带来的结果是非常可怕的。女性的病痛不叫病痛,千百年来的女性都是这样生孩子的,所以无痛分娩的发明与普及都无关紧要,女性的疾病得不到重视,相应的药物和治疗手段严重滞后,因为相关的科研基金和项目会优先关注那些被普遍认为更重要的疾病研究上;女性的付出不叫付出,保姆和月嫂的工资上万,而妈妈因为是妈妈,所以做家务就是理所应当;女性的成就不叫成就,有多少在科学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女性只被藏在了背后而不能拥有姓名,又有多少拥有了姓名的女性受到诸如“没有生孩子/生了孩子却一心科研不顾家,不是个好女人”的苛责……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了。我相信,大部分认为男女已经平等的男性,并不能接受这些不公落在自己头上。而这些枷锁禁锢女性已经太久了。
我无意激起两性对立,但仍然建议男性朋友们以换位思考的角度去读一读这本女性的“苦难书”,尽管这些“苦难”已经是女性苦难中最为体面、最为轻描淡写的了。也建议每一个女性读一读,了解作为一个平凡女性的典型困境,认识到不公的存在。最后,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孩,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八
读完《82年生的金智英》,我感到一种从内心深处迸发出的震撼,原来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如此严重,这是我从未想过的。
平日里,我们总是赞颂母爱的伟大,孕育生命的美好,却忽略了女性的坎坷与牺牲。可当妈妈真的不只是表面上的那么幸福与欣喜,那是一连串的难以言喻的恐惧,疲劳,混乱,挫折,不知所措,甚至会出现一股背叛自己的感觉。
身为女儿,女学生,女朋友,女职工,妻子,儿媳都无母亲辛苦。这份辛苦,却并非单纯来自抚养另一个生命,还有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我价值的缺失。
如今,虽然男女教育程度相当,女性的薪金和社会地位不断上升,各种法律面,制度面开始关注男女平等,但是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人与人交往中对女性的诸多限制,甚至歧视却大有存在。
比如:职位晋升,工作机会,质疑女性的工作能力,“男主外,女主内”的惯性思维。
抚养小孩,维系家庭更是将女性禁锢在一个死牢笼中。一个女人若解决不了育儿问题,就会千夫所指,受人摈弃。金智英也就是在亲友的撮合下,父母的要求下,一步步地走向抚养小孩,维系家庭的道路。
故而,抚养小孩,维系家庭不只是女性的任务与使命,男性应承担更多的责任。金智英那么努力,那么敢于拼搏,积极进取,却最终因育儿问题抛弃了一切,事业全都半途而废。
而整个社会对女性的偏见也让金智英沉闷抑郁。明明为了孩子牺牲了那么多,却始终无法获得社会的认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女性抚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无可置疑的。
所以,男性就更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减少女性的压力,让女性有更多的上升机会,更大的发展可能,使女性地位不断上升,男女平等才有坚实的土壤。
换位思考,互相理解也许才是男女平等的最佳良药。只有相互理解彼此,才能了解双方诉求,才有一种感同身受的共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男女平等。
金智英之所以被贬低成“妈虫”,是因为贬低她的人不理解当妈的辛苦。金智英之所以被老医生嘲笑一无是处,是因为那个医生不懂得家务的辛苦。
金智英之所以孕期请假被男性员工羡慕,是因为男性员工不懂得孕期身体的不适。
只有每个人都理解了女性的处境,才会放下那些偏见,那些种种关于女性的刻板印象,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82年生的金智英》虽是描述因为韩国女性,揭露韩国社会的男女性别歧视。实际上,性别歧视在各国普遍存在,只是严重的程度不同。所以,我真切地希望世界的人们辟除偏见,用温暖的目光注视每一位女性,用真诚的行为关怀每一位女性。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十九
一本有趣而且阅读流利的小小说。曾经对韩国一无所知,由于公司组里有位最好的朋友是韩国人,从而对韩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虽然她和我同年,很早移民来了美国,她的很多思维方式,育儿,职场理念和我惊人的类似。(比起中国人,韩国人应该更加传统,重礼节,以及有等级观念)。
由于韩国特殊的地域性-前后左右都受敌,北有北朝鲜,边上有日本中国,依赖美国却远隔重洋。韩国是个人人需要服兵役的国家,大部分妇女都没有接受解放运动,男尊女卑严重,商业也没有太大的超级大企业,应该说是没有多少个性而依赖性比较强的小国家;而在这个地方,贫富差距,等级,腐败确是惊人的厉害。
也许我只是了解到了一个肤浅的韩国。日韩曾经在我眼里区别不大,走进才了解原来文化地域和历史造就了两个如此迥异的东亚文明,很有趣,愿意深度了解。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二十
生活在男女差异对待的环境的金智英,从小就被灌输家里最好的东西总是优先给弟弟,上学被邻座男孩欺负,她哭着向老师倾诉,老师却笑着说:“男孩子都是这样的。”上班后不得不去应酬,忍受客户的黄色笑话和无休止地劝酒。三十一岁结了婚,不久就在长辈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众人“顺理成章”的期待下,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母亲。性别刻板印象就是一种简单的性别归类,或者说贴标签。它的规则告诉大家,男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女人应该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是你就是另类,就会受到排斥。
似乎从很小开始,我便一直受到慢性咽喉炎的困扰。在我刚开始接触一个新的环境的时候,身边就会有朋友或者长辈,一听到我讲话,就充满了疑惑。有人就会开玩笑问我:“你讲话声音怎么这么小,害羞呀?”下一句话一般就是:“像个小姑娘一样。”在他们看来,似乎声音小,就等于女孩子,顺便得出没有男子气概的结论,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这三个概念混合在一起,并且形成一种刻板印象,觉得男生就应该高声大气,否则就是女性化。
其实于我而言,不过是因为偶尔干咳,导致讲话太累,索性少讲话,或者小声讲话。而对于刚刚接触我的人来说,了解一个人需要时间,更需要精力。刻板印象正是大家在不熟悉细节的领域进行快速认知的主要方法之一。它不需果进行比较、分类、选择等过程,仅仅是预先决定和预先判断了一个结果。这种缺少思考的方式,为大家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同时,也阻碍了思维的活动,不能客观描述一个独立个性的真实性。
刻板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洗脑,让人们误以为某种性别必须是这个样子,如果不是这个样子,就不算个男人,或者没有男子气概。从而使得他人不能按自己的愿意来生活,形成一种压迫,造成非常大的焦虑。在被周围人对于讲话声音小开了好多次玩笑之后,以至于在以后每到一个新的环境,我都要尽量大声说话,表现出一种极大的热情,直到嗓子沙哑。当回到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又要喝胖大海、罗汉果或者甘草来润喉。久而久之,越来越不喜欢社交,更为难堪的是,很少有人能够相信我这种外向型社交恐惧症的存在。
很多的性别刻板印象在长期的社会和文化积淀中,已经形成了非常强大的传统。男女被塑造成各自应该的模样,如果这些模样与内心的期望有严重冲突,出现了不是自己所认为的那个样子,就会对他人议论纷纷。从深层次上讲,其实是一种群体认知现象,简单的说就是偏见。认为自己的行为才符合大众群体的审美,产生一种群体的优越感,从而对于不符合这个审美的人群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或者印象,乃至具体的歧视的行为。说到底,还是因为缺少理解和包容,才总对别人指手画脚。就像我,仅仅只是因此讲话声音小,就会引起不知情的人的无端取笑。
或许,我们很难去改变整个社会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但是,清醒的意识就像一个敲门砖,通过自我的觉醒,开始注意到差别对待和以此造成的伤害,并且认识到自己有能力去反抗这些不平等,这或者就是我们想要的吧。如果真的认为做某件事是符合自己内心意愿的,认定了就大胆去做,不要因为别人说你是男性或女性就犹豫或者退却,除非自己内心不喜欢了,否则没人能让你停下!
很多时候,我们受到别人的非议,不过因为没有活成别人习惯的样子。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不应该被一个固定的模塑造成大家期待的模样。我们生而不同,都渴望被尊重和理解,寻求自由与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而不是屈服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如李银河所说:“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坦然地接纳自己的本性,自己的性格特征,能够坦然地做自己,让自己活得自由,活得舒畅,就按照自己的本来面貌自由自在地、随心所欲地度过一生。”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二十一
第一本韩国文学作品,最近的热度很高,也追了下潮流。
在当时的韩国社会里,女子处于一种较为糟糕的环境里。金智英的母亲早早就为家计、为家里的男丁奔波努力,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丝毫得不到众人夸赞,所做的一切都成了哥哥的功劳。结婚后也要忙于家务并照顾顽固的婆婆,没有怀上男孩就像是犯了莫大的罪一般,甚至一个人去医院拿掉第三个女孩,唯一的温暖竟来自于医生的问候关怀。
她明白自己的一生丧失了过多本该属于她的美好,所以她尽量为自己的两个女儿创造更好的环境,鼓励她们追逐梦想,但悲哀的是最后也只是清醒的走入绝境。
所谓的成长不过是在逐渐的失去自我。
现在女性的地位虽然在不断提高,但还是承受了许多没道理的恶意。
如果恶性事件出现了,还是有很多充满恶意的声音在叫嚷着:“谁叫她们这么晚出来呢?”“谁叫她们穿的这么暴露呢?”总有各种不检点的罪名冠之于受害者。女孩在白天穿着整齐规矩的出门就能保证没有侵害吗?不然。
“她很漂亮”也可以成为犯罪的理由。
正如书中金智英下完补习班,男生尾随她的情节中说道:“她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女孩子凡事要小心,穿着要保守,行为要检点,危险的时间、危险的人要自己懂得避开,否则问题出在不懂得避开的人身上。”
我们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但我们不能不看见,女性权利提高的同时,那些过去的观念思想仍然存在。现在仍然有许许多多的金智英,她们被时代束缚、被观念绑架。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
少些难过,少些痛苦,少些疲累,不再忍气吞声,勇敢地为自己发声。
愿我们都不是金智英。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二十二
独立个体,都有自我实现的权利!
文学创作,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82年生的金智英》,来源于生活,同源于生活。平淡简单不失力量的文字,读完之后,内心挤满无力感。
赵南柱在2015年创作《82年生的金智英》时,表示当时的创作基于一种记录的形式,大多数女性一生平淡的生活与作品所表现的相差不大,在那个时期,韩国对性别的区别对待俨然很大,金智英是那个时代女性的缩影。作品出版后,引起分化的讨论,也有轮番的恶评涌向作者与出演电影的女演员,她们承受这些恶意,坚强而勇敢,这些热议也侧面验证了平权运动仍然还有很长的路。
金智英思想是独立的,从小也受有着独立自主的思想的姐姐金恩英的影响,对于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思考,也受整体社会的影响,与大多数女性一样,停留在思考的层面,并未有很多的行动去称合自己的想法。金智英处于社会的中层,生活物质方面没有出现很大的危机,家人与丈夫都未伤害她,她也没有受过周遭人的伤害(非言语),生活总的来说属于不错。她后来抑郁并且严重到去看精神医生,也是她个性使然。
金智英认识到作为女性的自己与男性应该拥有一样的权利,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有权利去实现自我---青春、健康、职场、同事、朋友等任意一方面的追求,是当时社会加诸于女性的不公,限制了女性作为自我个体的实现,金智英意识到这一切但并未做过任何行动去反抗,也许作为寥寥可数的更容易被当成“异类”而被当时社会排斥。
在作品中,时不时有独立自主的女性,敢于反抗不公平,虽着笔不多,但她们是非常重要的存在。每个时期,都有女性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抗争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她们以不同的方式,为女性争取更多应得的---社会应该以对待男性的方式去平等对待女性。
生的金智英读后感篇二十三
总体感觉,非常现实。
记得有这么个故事,学生问老师,为什么有妇女节呢?老师说,直到哪一天我们不在庆祝妇女节,那就说明社会达到男女平等了。
我想我是赞同的,首先,我们要先正视这个社会问题,男女不平等。可是,我们也发现:第一:部分男性的不理解,或者装聋作哑。仅仅因为出演了这部电影,男女主角都被网络暴力,仅仅因为推荐本书,很多男粉丝就火烧女星的海报,我不觉得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这种社会问题,可是他们选择视而不见,甚至想要掩耳盗铃,想要女性一味地付出,想要女性不断妥协。性别歧视一直存在,如果一直以简单的追求利益为核心,那么我们将如何区别人类社会呢?体现在对女性正常权利的漠视?职场上的歧视?甚至生男生女都会怪罪女性?金智英的丈夫,相较于一般男性多多少少他还是比较好的。婚前填写表格,孩子随谁姓的问题,以及他说下班后会帮助她处理家务,帮助她给孩子换尿不湿。这个“帮”字,真的很刺耳啊,第二:女性本身不作为?金智英的.母亲一味地付出,供出大舅,二舅,三舅。最后她也发现了不平等,不公平,开始稍微的反抗?可是,作为金智英的奶奶,她也是女性啊?当前两胎都是女儿时,她就那般不愿意,甚至不会帮助金智英的母亲照顾孩子,还要让她及时做饭给她吃。可真是媳妇熬成婆啊。她这是目光短浅,只关注自己的角色和身份,另外也是她受到的教育给她带来的巨大影响。金智英的母亲,金智英都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希望能有改变,一代代的女性逐渐觉醒,都会不断付出努力,来改变这个问题。
逻辑不通,想到哪里写到哪里?
不写了,表达不清楚,眼睛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