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精选15篇)
足球是全球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对过去的成功和失败进行客观的评估和总结。提供写作灵感的范文合集。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一
掌握三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分步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验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过程,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在算法多样化中感悟算法合理化。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新授引入。
1、出示27+64=。
师:27+64的结果是多少?
你是怎么算的?
生:十加十20+60=80,个加个7+4=11最后把两次结果相加80+11=91。
师:还可以怎么想呢?
师: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结果呢?
小结: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相加,最后把两次的结果再相加就可以了。
二、新授与探究。
探究一(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
(1)列式。
师:这题怎么列式?
生:356+247。
(2)尝试计算:
(3)方法交流。
出示学生的计算的过程与方法。
师:这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
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得出:
生1:个加个6+7=13。
十加十50+40=90。
百加百300+200=500。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生2:百加百300+200=500。
十加十50+40=90。
个加个6+7=13。
13+90+500=603。
所以356+247=603。
也有可能学生直接口算,也有可能学生列竖式计算。
(4)明确计算方法的表达---分步计算。
板书:两种计算的过程,
小结:以上两种方法都可以,把相同的计数单位相加,最后再把每次的得数全部加起来。
跟进练习:
267+314=572+268=。
探究二(用递等式计算三位数的加法)。
a)这种方法是怎么算的?
b)这种算法与前两种方法有何不同?
(只拆一个数)。
师:如果要用算线来计算怎么算呢?
出示算线,组织学生观察算线后讨论得出:
生1:356+247。
=356+200+40+7。
=556+40+7。
=596+7。
=603。
小结:用算线来计算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生2:356+247。
=356+7+40+200。
=363+40+200。
=403+200。
=603。
小结;也可以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三、练习与巩固。
练习一。
连线。
382+229=382+200+20+9百加百,十加十,个加个。
776+198=776+8+90+100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
173+429=500+90+12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
656+318=14+60+900先加个,再加十,最后加百。
练习二。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并写出过程。
478+317=。
①478+317。
=478+300+10+7。
=778+10+7。
=788+7。
=795。
②478+317。
=478+7+10+300。
=485+10+300。
=495+300。
=795。
③478+317。
=15+80+700。
=95+700。
=795。
④478+317。
=700+80+15。
=780+15。
=795。
⑤478+317。
=480+315。
=480+300+15。
=780+15。
=795。
练习三。
268元898元348元268元。
小明妈妈要为家里添上2件小家电,你猜,小明妈妈挑选了哪两样,共付了多少钱?
生:268+348。
200+300=500。
60+40=100。
8+8=16。
500+100+16=616。
四、本课小结。
三位数加法的横式计算,可以用个加个,十加十,百加百的方法计算,也可以用先加百,再加十,最后加个的方法来计算。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二
一、指导思想:
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二、评比内容及安排:
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上交一份教学设计(详案)。(第7、8周)
(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2、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上一节公开课。(第11、12、13周)
(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第15、16周)
(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三、参赛对象:
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四、评选小组名单:
组长:车先林
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五、表彰奖励:
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2014/2/24
(注:第八周周五,4月4日前上交“教学设计”,并报公开课时间。 第十六周周五,5月30日前交“教学评价”。)
带着憧憬 且行且思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汇报
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订学校推进方案,落实相关配套措施,确保“零起点”教学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
2、设施保障
为了更好地推行“零起点”教学,学校投入近20万元,特为一年级7个班级全新配置电子白板等,为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提供了保障。
3、班额控制
我校一年级学生247名,随迁子女占35%。为了有效实施“零起点”教学,在教育局的支持下,我们克服办学条件的困难,多扩了1个班,使班额控制在35人左右,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充分性。
4、师资优先
组建较强的师资团队实施“零起点”教学。在现有14名语、数、英教师中,中学高级教师2名,小学高级教师6名,青年骨干3名。
5、制度完善
依据课程标准、课程计划及教学常规等,修订和完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评价管理等工作。
6、培训跟进
组织管理人员培训,在学习文件、贯彻视频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制订学校推进“零起点”教学工作方案;组织全体教师培训,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认清教改方向;开展一年级教师系列培训,明确具体政策要求,落实推进工作重点,把握课程教学目标,探索多元评价策略。
同时,教研组长积极参加区级滚动式培训、上好“传达课”,通过上课或说课的形式在组内进行再培训。
7、家校合力
推进“零起点”教学,需要家长教育观念与学校达成共识,形成
教育合力。为此,我们设计了“家校互动”的相关活动,每月组织开放日活动,邀请家长进课堂听课、参加班级活动和学校活动,使家长亲身感受孩子在学校的健康成长。
8、环境优化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经过了暑期一期整修,校园绿意葱茏,生机盎然,教学楼色调明快,活泼大方,学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一年级新生。
准备期“综合活动”,我们从熟悉环境、认识伙伴、喜欢学习、学习礼仪、健康安全等五方面进行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准备期顺利“软着陆”
为保证每个学生充分享受均衡化教育资源,切实履行零起点教学措施,我们从丰富课程、丰富活动入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体会校园生活的快乐。如:经典诵读《弟子规》进课程,开设舞蹈拓展课,安排快乐韵律操,组织元旦班班唱,举行小红星入团仪式等。
二、推动“零起点”教学——贵在实践
(1)严格课程设置。按规定开齐、开足、开好课程,不随意增减课时,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在校体育活动时间。
(2)严格教学规范。不随意提前教学进度、不随意增加教学内容、不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3)严格政策执行。按要求组织好为期四周的“学习准备期”、每周一次的`“快乐活动日”、每月的“家长开放日”,落实“不布置书面回家作业”、“取消期中考试”、“期末不进行书面考试(查)”、“不以成绩排名或变相排名”等减负措施,全面实行“学业成绩等第制”。
(4)严格招生行为。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不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不以生源特殊情况分班。
2、教学有效
(1)依据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
学校组织教师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知晓本学科各年段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梳理本学科各年段的核心知识点、能力点、考核点等相关内容,解决老师“教什么”的问题。
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每月开展教材的疏通工作,学习研修中心下发的各学科每册教材的“单元目标要求”,明确每单元和每课时的教学目标,使教师能准确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2)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
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兴趣和基本规范的培养,注重让学生在体验和活动中成长。
例如,一年级语文教材有所变动,备课组首先一起学习研究课标,再分工合作。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进行教学设计和课件的制作,然后在上课的前一天对其他老师进行第一次说课,骨干教师陆彩霞适时进行指导,随后再让第一次任教一年级的第二次说课,最后一起确定教学方案、落实教学。
(3)开展“基于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
上学期,一年级语文、数学、英语教师都上了实践课,分学科进行了听评课。在教学中,老师们注意引导全体学生参与活动,组织学生在小组学习、锻炼,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发言,开展探究活动。利用学生的差异,关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适当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学科分管领导、教研组长组织备课组的老师一起进行分析评价。
(4)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学习“准备期”,老师们通过游戏、谈话、活动等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数学课堂上,老师在课前组织齐念儿歌准备上课,并进行习惯谈话;课中,始终用评价、鼓励和引导的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课末,小结引导学生对习惯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课后,将课堂上得到表扬的学生给以鼓励性符号的评价记录。引导、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已成为一种自觉要求,数学课堂中学生的精神面貌和习惯、态度态势良好。
(5)进行作业设计的研究
学校分别于2012学年和2014年12月开展了两次“学生作业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作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提高作业效度的方法,整理并出台了“逸夫小学作业规范化标准”的意见和“关于作业的温馨提示”,以此来规范作业的管理:一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分析研究教材和配套练习,把握使用的时机,提高练习的功能与价值;二是组织学科骨干教师设计符合校情的配套“同步练习”,在不断使用、修改中力争做到数量少、质量高;三是备课组内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少量的课堂“学习单”和“针对性”练习。
3、评价多元
(1)科学设计评价内容与要求
换礼物”等形式鼓励表扬学生。如数学学科,
为每位学生设计了一颗“成长树”,每周进行“学业”、“兴趣”和“习惯”三方面进行评价。
语文、数学、英语学科,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年龄特征,精心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进行阶段性和终结性的评价。如:语文和英语学科采用读读、说说、圈圈、演演等活动形式进行考查;数学学科则以“复复考考”形式在课堂上完成考查。考查的结果都以等第形式呈现,对部分学生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评语加以补充和鼓励。
我们还积极探索非语数英学科的学业考查方法,根据学科教学目标采用节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设计、考核评估等形式进行学生学业的评价。另外教导处通过校内年级和学科调研、学科知识点达标测试等形式,了解教师对学生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2)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所有学科采用等第制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各门学科针对不同年段学生的作业练习都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符号;考查(试)结果使用等第评价,另加适当评语。
规范使用“成长手册”,期中、期末组织师生在自评、互评的基础上互相留言,使“成长手册”成为师生联系沟通的桥梁。
(3)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
经常进行过程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促使师生在重视学业的同时关注良好学习行为的养成,同时让学生及时获得成就感、明确自己的不足之处,有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
在许多展演、展示等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心、表现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采用等第制、进行一年级学生学业非书面考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教师采用口头或书面的评语,在沟通的过程中,增进了师生之间学习、情感之间的交流,便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
4、教研深入
(1)教育共同体联手,邀请教研员结合教学实例,分别对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教师进行“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语评价”的专题辅导。
(2)开展“零起点”教学的视导活动。组织学校语文骨干教师对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备课、作业三方面进行听课检查,发现优点,查找问题,并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提出改进的意见及值得深思关注的问题。
(3)召开教研组长专题学习会议,提高教研组长对“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认识,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与不足,商讨开展此项工作的关键点和着力点。
(4)教研组内设计开展“零起点”教学的主题研讨活动。
如:音乐组在区级课题“基于课标的中小学音乐学科教材教法实践与研究”的引领下,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 “关注学生课堂表现,即时进行有效评价与指导“的主题研究。
再如:一年级数学进行学生学业“复复考考”的评价研讨。探索数学终结性评价的模式。
(5)以备课组为单位每月开展教材的疏通工作,使教师能准确理解单元的教学目标,指导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三、推进“零起点”教学——勤在反思
虽然一年级新生进校才一个多学期,但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在不断进步:一是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遵守规则的意识。如课前两分钟预备、课间文明休息、如厕习惯、午餐秩序、文明礼仪、课堂学习倾听与表达等,都表现较好。二是学习积极性较高。在准备期学习课堂中,教师们针对一年级孩子的特点及自己学科特点,采用了各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弟子规》的诵读,让刚进入学习生活的孩子们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规范了行为,学生喜欢学习,主动参与。三是适应了小学生活。对班队活动、兴趣活动、集体活动、社团活动等表现出良好的参与状态。
同时,在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过程中,也有了粗浅的有效做法:
(1)专题学习。城乡教育共同体联手,进行“零起点”教学的专题辅导。
(2)校内视导。开展“低年级语文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视导活动。
(3)主题研究。教研组内设计开展“零起点”教学的主题活动。
(4)多元评价。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修正语数英学科课学生学业评价,探索其他学科的考核评价途径。
一方面采用节目展演、作品展示、方案设计、校内调研、学科基本知识点测试等形式进行学生学业的评价。进行了二年级音乐和四年级数学能力点考核,进行“学生艺术作品”展览、“我爱古诗词”展演、“学生科技作品”展览、“班班唱”、“数学周”、“英语周”等活动,了解学生在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学习中成果。
另一方面采用书面、对话、问卷、操作、实践等形式,尝试进行自然、劳技、品社等学科的考查评价。
尝试设计各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分析表。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我爱银河》.。
2、欣赏歌曲《啊,高山》.。
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
2、能自主学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合唱和谐优美。
3、初步学会八六拍的指挥图式。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本单元的标题是“星空畅想”。星空能引起人无数的遐想。自古到今,关于星空有着很多美丽的神话故事。例如“天上一颗星,地上一个人”,还有牛郎与织女的'故事等,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有关星空的美丽传说?生答。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童声合唱歌曲《我爱银河号》。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录音。
(2)简介“银河合唱”。
(3)随录音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谱和歌词。
(4)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二乐段。
(5)将两个乐段连起来演唱。
3、欣赏歌曲《啊,高山》。
(1)初听歌曲录音。
(2)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讨论。
(3)学习八六拍。
(4)复听。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星空畅想。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四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我们这儿正值什么季节?(秋季)你能回忆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关于秋的诗句吗?(枯藤老树昏鸦、霜叶红于二月花……)在文人那里,秋天是忧伤的、哀怨的、令人顿生惆怅。可在劳动者的眼里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喜庆的日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何其芳的《秋天》。
二、范读课文,注意下列问题
1、找出诗一描写了几种景物?
2、思考这几种景物组成了几幅画面?
3、通过画面的描绘,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4、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答案:
1、诗中写了露珠、伐木声、幽谷、镰刀、背篓、竹篱、瓜果、江面、冷雾、网、乌桕叶、桨、草野、蟋蟀、溪水、牛、牧羊女。
2、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抒发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略。
三、品读诗歌,体会诗歌意境
1、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2、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延伸拓展
我们学习了优美的诗歌,欣赏了美丽的画面,下面就该我们描绘我们自己的秋天了。
以“秋天”为题写一段描景抒情的文字。(以诗的形式来写)
五、作业
摘抄以秋为内容的文字,并做点评。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五
一,教学内容:
比第六版第六版的应用内容和第六版的相应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理解的生命比分配的意义和这种类型的应用的特点。
2,根据不同解决方案的分布来掌握问题,体验问题解决方法的多样性。
3,通过学习开发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知识解决问题,了解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
学生可以根据实际问题的分布情况正确分析和解决。
四,教学困难:
数字与相应数字之间的比例。
五,教学过程:
首先,检查导入。
谈论想法。
老师:其实,生活中不可能无处不在,而且被广泛使用,今天我们要研究如何根据一定程度的实际问题分配。(黑板主题:比应用程序)。
二,探索新知识。
(a)制备实施例。
(b)探讨该方法。
1,分析问题。
老师:现在我们可以从标题中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吗?
老师:谁可以解释5是怎么来的4/5和1/5什么意思?
2,独立尝试。
老师:现在请学生自己想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你可以试试。
老师:谁在谈论你的想法?
老师:现在你可以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回答。
方法1:部件总数:14=5(部件)。
每个是:500÷5=100(ml)。
浓缩物:100×1=100(ml)。
水:100×4=400(ml)。
方法2:浓缩物:500×1/4=100(ml)。
水:500×4/1,4=400(ml)。
3,分析两种解决方案。
方法一:使用整数除法,乘法求解问题;方法2: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找到少数几个减。
4,检验。
让学生交流测试方法,合理正确。
三,巩固实践。
尝试完成独立。
四,课堂总结。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六
语文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尤其需要师生默契的配合。教师对课文知识内容及思想内容入情入理,动人心弦的完整分析对开启学生心智的大门,既活泼又有秩序地进行课堂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课堂上师生保持融洽和谐的关系,除运用课文的情感力量拨动学生的心弦外,还要做到对学生真诚、关心、负责、谦让,采用激励机制,让学生敢思敢言,并在言的过程中充分肯定,多加鼓励,使学生时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这样,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就会水乳交融,课堂教学就会情趣盎然,事半功倍。
同仁们,也许你们会认为这些都是大道理、行话套话吧!但是,请你相信:只要用心体会、认真钻研、敢于探索,你在教学中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次的教学评讲活动,我在上《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课时,真正感受到了“感动学生,学生就会感动你”的快乐体验。
【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实验小学 李 妙】。
〖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体现整合,这一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得到了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得到加强,每一单元教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不仅围绕本单元的专题合理安排,而且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的方法与要求,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陶情冶趣和训练阅读的功能。如,学了精读课文《画杨桃》,在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前有这样一段话:“画杨桃告诉我们,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下面这篇课文又会告诉我们什么呢?读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段话承上启下,既概括了前面精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同时也引出略读课文所学的内容和要求。
新课导入要精挑细选。
1、一只猴子每分钟掰玉米一个,在果园里,5只猴子5分钟掰玉米几个?
2、为什么青蛙可以跳得比树高?
4、三个人共撑着一把小伞在马路上走,却没有人淋湿,为什么?
这样的设计,一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二来可以放松学生紧张的心情,另外还能帮助教师顺利地导出课题。希望很美好,但根据公开课上的情况,效果并没想象中好。
如在课前导入后教师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脑筋急转弯的答案的?你是怎么思考的?”学生当时的回答肯定不是教师想要的。
究其原因,第一,学生对猜脑筋急转弯虽然很有兴趣,但猜脑筋急转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题目只有当他们看到过答案才会想到。第二、如果学生猜不出来,教师比较难引导。因为猜脑筋急转弯根本没什么方法。通过这种“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引导到本文课题《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似乎关联性不是特别强。与“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主题相关的故事有不少,如:《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韩愈》、《爱因斯坦救妈妈》等。
我还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个将领,给三个人各一张白纸,看谁在纸上画的兵士多,画多少就给他带多少兵士。结果,第一个人在上面画了许多人,第二个人画了许多人头,而第三个人画的是从城门伸出来的一面旗子,旗子上写着一个“帅”字。结果,第三个人就成了一军的统帅。如果用这样一个故事来做导入,或在课前让学生进行评析研究,学生肯定既有兴趣又能把三张画的内容研究得一清二楚。假如有了这样的铺垫,相信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会很容易。对本文的三张画,大徒弟和二徒弟的画与前故事中的第一、第二幅画几乎相同,学生对小徒弟的画的理解是一个难点。
小徒弟以少代多又与前故事中的第三幅画蕴意相似,只要理解了小徒弟以少代多这个难点,学生对下面的一个环节表现肯定会很出色:请你以画师的口吻来评评三位徒弟的画。记得当时的课堂上学生们似乎对小徒弟的画的内涵还不是了解得很透彻,因而当起师傅就不是很像,当得不太顺。我想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对于小徒弟的画的蕴意还未完全理解。
由此而感:课堂导入的选择也要精挑细选,既要考虑到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要让它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服务。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七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
1、课件出示(一头狮子)和(一只鹿)板书课题,生齐读。
2、这篇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出示课件,简单了解。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伊索寓言》这本书,一起去阅读——狮子和鹿。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每节写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交流检查。
1、出示词语:匀称精美别致珊瑚。
读准多音字“称”,区分几种读音并组词,把这些词语藏在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抱怨撅起配得上。
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撒开长腿甩在了后面使劲一扯挣脱出来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谁能用很概括的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如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
预设:欣赏美角抱怨细腿狮口逃生懂得道理。
5、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句式帮助理清思路:鹿非常欣赏(),而抱怨()。但是当(),那()让它(),而()帮它()。
6、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品读语言。
1、故事发生在一片丛林中,丛林里住着一只漂亮的鹿,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来,谁快来夸夸自己。指导读“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生齐读。
2、引导用“多么……多么……”说话训练。
3、小结导入:清清的池水让小鹿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丽。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指名接着读。
此时,鹿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没精打采、抱怨、撅起嘴、皱起了眉头。
此时,我不仅听到鹿的抱怨声,还看到她神情的变化,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齐读。
小结:清清的池水,也让鹿看到了自己的——不美丽。
4、但是,一场怎样的遭遇让鹿改变了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一幕——。
5、创设情境引读第六自然段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到过猛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对于弱者来说,那将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这样吧,现在我们就到森林深处去亲自体验一下。闭上眼睛:清清的池水边,一头小鹿正在悠然地喝水,突然它发现了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身材是那样匀称,皮毛是那样光滑,特别是两只鹿角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风吹来,他忘情地欣赏着,殊不知远处的树丛中,两只虎视眈眈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它,一场厄运就这样降临了——出示ppt:
(1)读懂。
1、2两句话,体会有力的腿让它甩掉狮子——。
鹿猛一回头……,(惊叫)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好险哪!)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甩在后面。鹿心想:(惊魂未定,危险紧接着来临了)。
(2)读懂。
3、4两句话,体会美丽的角让它重陷险境——。
这段话中的三个动作很精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演一演,老师在几个惊险地方配上画外音(“好险哪!”)。
(4)再次引读。
5、6自然段,感受惊心动魄的“狮口逃生”
五、悟寓意,谈体会。
2、这片丛林,这只狮子,让鹿知道了——(生谈体会)。
是啊,这次逃难,让鹿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生齐读最后一句。
3、小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欣赏美角——差点送命抱怨细腿——狮口逃生悟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八
一、课题。
二、目标分解依据。
1、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相关陈述。
2、教材特点。
3、学情分析。
三、学习目标(按规范格式叙写)。
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
四、评价活动方案(设计)。
五、教学活动预案(体现以生为本)。
六、目标达成检测样题。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九
本节课按新课标的要求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求知欲,调动了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在新知的讲解中紧扣关键词易错点,设置不同的疑问,通过师生共同探究,逐个完成对各个易错点的突破;例题的讲解中,鼓励学生主体参与,采取到黑板书写,既能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又能训练了学生书写以及正规答题格式。课题的引入以及例题均采用投影仪、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和教学直观性。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使学生能很好的做到数形结合,启发他们利用已学的知识迁移到新知中,如椭圆定义的数学语言叙述,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通过实验研究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学会归纳、抽象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学生的数学的能力完成不同层次的提升。
本节课椭圆定义的形成过程十分重要,实际教学中学生很难做到能用精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椭圆定义,或许正是这种不完整的描述引来的一些易错点会加深学生印象。在推导标准方程时,教材是对式子进行了有理化之后与原式相加达到化简的目的。实际上对含有两个根式的代数式的化简一般采取将一个根式保留在等号一边然后两边平方的方法,这种方法更具有一般性(学生对此运算技巧不熟悉,而且运算能力不高),而教材中的方法则充分利用了代数式的对称性,化简中的运算量较小,但从对含两个根式的代数式化简的方法来看不具有一般性,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大多数学生在对方程进行化简时会采取两边平方的方法,在教学中应充分展示学生的不同方法,并注意引导学生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点评,提高学生代数运算的能力.同时求轨迹方程的验证一项教材是以小字形式出现,对初学圆锥曲线的学生理解难度较大,在课堂不要做太多要求,要合理的处理。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课堂容量较大,从而导致学生归纳总结这个环节较仓促。因此今后要合理地安排每一节课的课堂容量,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的效率。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不够熟练,缺乏简化计算的能力,今后还要继续加强对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
总之,本节课我将自己的想法融入课件之中,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使其感受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不断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十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 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 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3)具体描述语句 指对学习目标各个层次的具体描述。
在课堂教学的条件下,教学对象特指授课班级的学生,在目标描述中可以省略而不致引起误解;教学条件一般都在教室、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如非必要也可以省略;评价标准除了特指以外,都以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或本知识点的学习目标层次为依据,因此也不必再重复说明。对于学习目标的具体描述,只要用动宾短语来说明与学习目标相对应的学习行为就可以了。如:
知道电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和基本作用。
能画出常见电路元件的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了解环境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是构成本课程的知识能力体系中最重要和最本质的学习内容。
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
在填写此栏时,除应简明地说明重点、难点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突出和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和化解教学难点。在填写“解决措施”栏时,应把考虑的具体内容简要地进行说明。
(1)知识点编号 同前。
(2)学习目标 同前。
(3)媒体类型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物理形态。一般常用的有:图表、照片、标本、模型、幻灯、投影、电影、录音(cd)、录像(vcd)、课件(视频、音频、动画)、网络等。除此之外还包括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如演示、示范、实验、上网等。
(4)媒体内容要点 指选用的教学媒体的主要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一般情况下,媒体的名称(题目)大多可以反映它的内容要点。
(5)教学作用 指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它已在表中列出,选用时,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6)使用方式 指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方法。它也在表中列出,只要把相应的代号a、b、……等填入栏内即可。
(7)所得结论 指媒体使用后预期的结果。如阿基米德实验预期的结果是学生将认识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和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系。
(8)占用时间 指媒体使用过程需要的时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估计到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计划好媒体使用的时间。这样有利于教学进度及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合理掌握。
(9)媒体来源 包括自制、购入、库存、××资源库、网上下载等。
板书是指教师讲课时在黑板(白板)上所写的文字、公式符号和所画的图表等内容。它是整个教学思路和内容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
板书设计的目的不仅仅是从表面上要求做到美观、整齐,充分合理地利用板面,更重要的在于板书可以使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形式有条理地呈现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突破难点、掌握重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要求板书设计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内容完整,系统性、逻辑性强,符合视觉心理,便于学生的学习。
板书设计一栏,整体可做为一幅板面,也可分为4幅板面,或者作为8幅投影片(只限板书内容)使用。如果需要在板面上书写的内容较多,可以只用符号“×××”代替板书内容即可,不必把字符一一写出。
我们通常所用的板书,多为逻辑式的:
一、× × × × × × ×
1.× × × × ×
(1)× × × ×
(2)× × × × × × ×
其实,板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精心设计,学生得到的将不仅仅是学习的内容,而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和审美情趣的陶冶。
这是课堂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前面所进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策略、教学媒体的选择,课堂教学结构类型的选择与组合等工作,都将在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中得到体现。
为了便于教学和交流,我们规定在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中统一使用下列图形符号:
内填写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媒体的类型和媒体的内容要点;
内填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活动内容;
内填写教师进行逻辑判断的内容;
为课堂教学过程开始和结束的符号。
它是按照教学目标编制的一组练习题,用以考核学生对本节课(或本知识单元)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形成性练习题的编制,应按如下要求进行:
(1)将每个知识点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2)将每个知识点上每个层次的学习目标用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练习题与之对应;
(3)将所有的练习题由简单到复杂顺序排列;
(4)在满足上述3项要求的前提下,练习题要尽量精简,要求做到题量少但满足检测的需要。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深入钻研、精心设计。
形成性评价是对每节课(或知识单元)教学情况的评价,在本栏中应填写以下内容:
(1)形成性练习题的检测结果;
(2)课堂教学中的反馈信息;
(3)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
(4)遇到有测验和考试时,记录其评价结果。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十一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深化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教学研究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2、加强校本研训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加强集体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3、搭建合作共享互动展示的平台,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和低效的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
评比分三个内容开展。
(1)选择上课内容,设计教案。教学目标应体现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
(2)备课组、年级组内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探讨对教材的理解、教学设计的方法和教学策略的指导思想,对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设想及做法。
(1)试教修改,使教学设计更加完善。
(2)在本班进行公开教学。课堂教学要重视目标意识,目标达成度要高;凸显教学的重点,对教学难点的突破方法合理,效果明显;课堂训练精而有效,提高40分钟的效率。评选小组、学校教师一起听课。
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评:上交一份教学评价。(第15、16周)。
(1)开展一次“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专题式学习讨论活动。
一年级、预初、初一语数英教师。
组长:车先林。
组员:李勇、夏茂进、龚根弟、郭伟峰、朱成兵、赵艳。
评选产生“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优胜奖和鼓励奖(各50%)。分部对获奖教师颁发获奖证书并通报四中、四小、二小表彰。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十二
分析《课程标准》对相关教学内容的要求。
(二)教材分析。
分析教材内容在整个课程标准、每本教材和每个模块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2.教学重点与难点。
(五)教学策略。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与技巧。
(六)教学用具。
1.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准备;2.教学用具的设计与准备。
二、课堂系统部分——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部分。
设计出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准备和探究的问题及方案要求。
(二)新课导入部分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引语及导入方案,要着力于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
(三)师生互动部分。
1.设计出每节新课的教学结构(包括板书)。2.写出每个教学步骤(含设计目的和意图)在教学结构设计中要注意体现下列6个原则: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从学生的问题出发营造教学情境,设计教学问题并引导学生探究、解决问题。3.设计出以任务型教学指导下的师生互动方式。4.争取准备两、三种针对不同群体学生的教学安排。
5.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处理,发掘出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及育人作用。6.课堂教学要减少统一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究,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
(四)课堂。
总结。
部分。
1.设计出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系统的回忆巩固问题及方案。2.设计出发散、扩展、升华学生思维的问题及复习巩固方案。
(五)课后作业部分。
三、
课后系统部分——教学反思要求:
1.评价出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的实施结果。
2.对你的每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及时的修改、补充、完善。3.写出你的教学感想、心得、体会。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十三
本学年,“零起点教学”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所谓“零起点教学”,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新一轮课改,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用课程标准来替代原来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来实施教学。但现实并不乐观。虽然新课改已经推进了十二年,很多教师也在不断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变革,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等学习方式逐渐被师生们所接受,可多数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研究并不深入,不少教师手边根本就没有自己学科的课程标准,“跟着感觉走”的教学依然非常普遍。
教学不基于课程标准,就像火车不在既定的轨道上行驶一样,不仅会迷失方向,而且容易拔高教学要求,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今天课堂教学中的很多问题与此是有很大关系的。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一个核心的要求,是要依据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以及学科教育的规律来实施教学,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是落实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预期学习结果的规定。它有如下特点:
第一,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学习内容、知识点的具体规定。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来开展学习活动。全国有不同版本的教材,为这种选择提供了可能。
第二,课程标准对学习结果所做出的规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教师在保证基本要求有效落实的基础上,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机会。
第三,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和教学顺序,它既赋予了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执行者,而应该和学生一样作为主体参与教育过程,课程的生成性成为可能。
之前的教学大纲,“刚性”的要求很鲜明,规定了学科教学的具体内容、顺序及其要求。教师必须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顺序和课时进行教学,不能越雷池一步。换句话说,它在一定程度上不仅限制了教师教什么,而且还限制了教师怎么教。
教学大纲的“刚性”要求,对教师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时,教师考虑较多的是“何时能完成教学内容”,而关于“如何完成教学内容”以及“完成的效果如何”却少有考虑;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许多教师更关注的是教科书中的教学内容,更多的是依据教科书的内容安排教学,至于为何选择这些内容、如此安排教学顺序的原因,教师却缺少深入的思考;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比较关注教科书的内容细节以及教学时间的安排,较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课程标准被隆重推出。
课程标准没有指出具体的教学内容要点,也没有要求教学顺序,更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有的只是教学建议。因此,基于标准的教学,一定不是一种标准化的教学方法,而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
从教学的角度看,实施任何一项新的课程计划或者政策通常包括三个要素:使用新的教学材料,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的理念。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基于标准的教学也是如此,推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以及与之配套的教材,推行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等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方式,更为重要的是,教学的理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确定学习的内容,明白学生做到什么程度才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水平,知道为此需要运用的教学策略、需要建立的评价机制,等等。在教学实践中,让教师来适应新的教材、运用新的教学方式都是比较容易的,但转变教学理念往往很困难。但教师的教学理念不发生改变,很难保证新课程的有效落地。新一轮课改十多年的现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最关心的是学科中一个个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希望学生能够记住它,并在需要的时候能够用它来解决问题。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最需要教师清楚的是学生达到标准时的具体表现,以及可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标准要求的水平。为此,课堂教学的设计需要有新的模式,逆向设计,就是其中被大家所认可的一种模式。
逆向设计是一种面向目标、又确保目标得以实现的设计。该模式主张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然后确定针对目标的评价方式,最后再来规划学习经验和教学。其核心的步骤如下:
开展逆向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思考学习目标是什么?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应该理解什么或者能够做什么?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是怎样的?换句话说,要能够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比较清晰地明确教学的三维目标。
即教师要在设计教学流程之前,先设计学生的学习评价,以便知道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的要求,能够通过具体的实证资料来说明学生已经实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教学的三维目标,都应该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都可以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课堂或者课后的作业来进行验证。因此,测量工具的编制很重要。
传统的教学不会在教学流程设计之前就关注评价,也不关注课堂上的即时评价,通常是教完了一个单元之后才做一次检测,以此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学习结果。这很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落实,也很难起到通过评价改进教学的作用。
目标明确了,评价的方式也清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针对性就会更强,就会兼顾目标和评价这两头,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来让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之所以强调教学观念的转变,从基于课程标准的逆向教学设计模式中就可以明白。观念决定行为,没有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观念,就不可能有逆向教学设计这样的行为。
要实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在课程标准的研读和评价工具的研制上下功夫。
如前所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要求通常是一个学段结束的时候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水平,需要教师通过一节节的教学逐渐加以落实。这其实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将课程标准的要求细化为每一节课具体的学习目标。
为了帮助教师做到这一点,安斯沃斯从技术层面提出了解析课程标准的方法:
1)确定与教学相符合的某一具体内容标准;
2)列出内容标准中的概念和技能,创建知识技能结构图;
3)分析主要知识技能,确定学生学习的核心要点;
4)用学生能明白的语言,表述实质性的学习问题;
5)依据概念和技能,设计表现性的学习任务;
6)确保标准中的知识技能要求能反映在表现性学习任务中;
7)创建与表现性学习任务相符合的教学纲要;
8)设计学习结果的评分标准或评价量表。
美国评价专家斯蒂金斯认为,任何课堂教学的质量最终都取决于该课堂所运用的评价的质量,如果评价能够在课堂层面得到良好的运行,那么学习将会得到极大的改善。“为了确保学生最终实现学习目标,教师在教学前就应该清楚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后的表现是怎样的。”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学、对学习的判断,更是促进教学和学习的工具。
学习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一般性的了解。比如口头提问,直接谈话等等;二是日常性的考查或者考试,比如随堂小测试、课后测验、单元测验、期中或者期末的考试等等;三是开放性的提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对一些事件进行分析和判断等;四是实践性作业,比如实验、小制作、课题研究等等。选择什么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最基本的一条原则就是看它能否直接评价学习目标中反映的学习结果。
上述的各种评价方法,换一个角度来看,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性的评价,一类是表现性的评价。客观性的评价大家非常熟悉,不用多说。表现性的评价有四个基本的特征,分别是建构性、标准性、过程性和真实性,是对学生的学习实践活动给予的评价。一个最为典型的事例就是跳水比赛,针对这样一项运动(真实性),我们要观赏从起跳到落水的全过程(过程性),为此要制定评价的规则(标准性),明确达到某种程度的运动员,可以得到多少分,并根据该运动员在空中重现标准动作的情况(建构性)来加以评判。
教学活动设计的一种关键的策略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明确的中心问题可以减少教学活动设计的随意性,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中心问题通常与这节课的核心知识有关。由此出发可以抓住一节课的核心概念和关键技能,也能够很方便地构建起教学活动的内在框架。
如何确定中心问题?仍然可以从三维目标的角度来思考。有的教学内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在学科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本身就是中心;有的知识虽然在学科中的位置不重要,但这一知识呈现的过程中人们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很有借鉴意义,那么其中的过程和方法就成为中心;还有的知识,从学科内容组成的角度看并不重要,也少有方法论的意义,但在给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浸润方面有很重要的价值,那么它就会成为该领域的中心。
中心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功能:它可以成为教学活动的支撑点,引导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准备是整个教学过程的起始阶段,是搞好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作为一名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其一生的学习反思都可以说是在为教学做准备。针对具体的教学,更是需要进行富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准备。教学准备就是掌握“内外之道”,即先学好、后教好。教师先要通过持续和充分的学习来提升自己,苦练内功,从而消化吸收教学内容,然后才有可能自如地运用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去展开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制定教学方案,并走向教学实践。
建议课堂流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完成:
学习目标是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习活动的核心。围绕三维目标设计。
教学方法是组织运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手段、策略。
教学目标不会自动实现,而是需要好的教学方法去达成。能否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特点以及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当的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高效课堂里的教学方法通常有案例教学法、活动体验法、讨论法、讲授法等。
在教学策略上例如:先设预习课,后上展示课,先独学、对学、群学再进行教学互动,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等。
一、二、三、四„„”不是随意划分的,而是按照教学内容的内在理路逻辑地展开的。实际上,教学过程是教学内容的问题凭借教师的引导在学生思想中展开的过程。
教学过程要和课堂实录区分开来,只需将所教内容按逻辑划分好步骤或板块,然后分别说明每个步骤或板块通过这种形式进行教学的原因或达到的目的即可。
五、作业与活动设计。
作业与活动,都是由学生来完成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途径。高效课堂模式下,作业与活动一般安排在课堂,学生必须动脑、动手、用心,教师更要首先用心设计。
六、教学反思。
另外还可以包括教师小结等内容。
基于标准教学设计篇十五
一、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三、教学难点:使学生体会故事中所讲述的道理。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奋力脱险的故事。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的细长的腿。当遇险时,鹿的四条有力的腿救了它,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差点让它丢了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了它的长处。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四、教学过程。
一、
1、课件出示(一头狮子)和(一只鹿)板书课题,生齐读。
2、这篇寓言故事出自《伊索寓言》,出示课件,简单了解。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伊索寓言》这本书,一起去阅读——狮子和鹿。
二、初读课文。
1、打开书,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边读边想,每节写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交流检查。
1、出示词语:匀称精美别致珊瑚。
读准多音字“称”,区分几种读音并组词,把这些词语藏在句子中读一读——。
出示句子:鹿摆摆身子,水中的倒影也跟着摆动起来。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他不着急离开了,对着池水欣赏自己的美丽:“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2、抱怨撅起配得上。
出示句子: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
3、撒开长腿甩在了后面使劲一扯挣脱出来出示句子: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蹦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就在狮子灰心丧气不想再追的时候,鹿的角却被树枝挂住了。狮子赶紧抓住这个机会,猛扑过来。眼看就要追上了,鹿用尽全身力气,使劲一扯,才把两只角从树枝中挣脱出来,然后又拼命向前奔去。这次,狮子再也没有追上。这三段话,就像是三幅画面,谁能用很概括的词语给每幅画加上标题。如学生有困难,老师先示范。
预设:欣赏美角抱怨细腿狮口逃生懂得道理。
5、选择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如果学生有困难,出示句式帮助理清思路:鹿非常欣赏(),而抱怨()。但是当(),那()让它(),而()帮它()。
6、教师小结:能抓住关键词语初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就初步读懂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四、品读语言。
1、故事发生在一片丛林中,丛林里住着一只漂亮的鹿,有一天,鹿口渴了,找到一个池塘,痛痛快快地喝起水来。鹿忽然发现了自己倒映在水面上的影子,现在我们就是这只漂亮的小鹿,来,谁快来夸夸自己。指导读“啊!我的身子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生齐读。
2、引导用“多么……多么……”说话训练。
3、小结导入:清清的池水让小鹿第一次发现了自己的美丽。这时,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指名接着读。
此时,鹿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从哪些词语读出来?——没精打采、抱怨、撅起嘴、皱起了眉头。
此时,我不仅听到鹿的抱怨声,还看到她神情的变化,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齐读。
小结:清清的池水,也让鹿看到了自己的——不美丽。
4、但是,一场怎样的遭遇让鹿改变了看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一幕——。
5、创设情境引读第六自然段同学们,看过“动物世界”吗,看到过猛兽追赶猎物时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吗?对于弱者来说,那将是一场生与死的考验,这样吧,现在我们就到森林深处去亲自体验一下。闭上眼睛:清清的池水边,一头小鹿正在悠然地喝水,突然它发现了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身材是那样匀称,皮毛是那样光滑,特别是两只鹿角就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风吹来,他忘情地欣赏着,殊不知远处的树丛中,两只虎视眈眈的眼睛正在注视着它,一场厄运就这样降临了——出示ppt:
(1)读懂。
1、2两句话,体会有力的腿让它甩掉狮子——。
鹿猛一回头……,(惊叫)哎呀,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好险哪!)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从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甩在后面。鹿心想:(惊魂未定,危险紧接着来临了)。
(2)读懂。
3、4两句话,体会美丽的角让它重陷险境——。
这段话中的三个动作很精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演一演,老师在几个惊险地方配上画外音(“好险哪!”)。
(4)再次引读。
5、6自然段,感受惊心动魄的“狮口逃生”
五、悟寓意,谈体会。
2、这片丛林,这只狮子,让鹿知道了——(生谈体会)。
是啊,这次逃难,让鹿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美丽!生齐读最后一句。
3、小结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
板书设计。
28狮子和鹿。
欣赏美角——差点送命抱怨细腿——狮口逃生悟寓意尺有所短寸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