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方面的论文大全(23篇)
勇于面对挑战是成长和进步的关键。总结部分是对整个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的重要环节。这篇范文通过对具体事例的分析,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总结的重要性和作用。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一
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幼儿数学教学方法不同。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本文在通过对外国发达国家幼儿园数学教学调查调研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区别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国外幼儿数学教学领域先进经验和特色,提出了幼儿园数学教学注重贴近自然和生活,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互动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思维的国内幼儿园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国外;国内;幼儿;数学;改革。
导言:幼儿数学教育改革,要利用国际化的视野参考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在幼儿教育领域,国别之间的差异较大。笔者认为,在不同社会体制和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异下,结合中国实际国情借鉴国外幼儿教育的特色与经验来改进国内幼儿教育现状,对于推动当前国内幼儿教育界素质教育水平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日本和美国的幼儿园建设和教育理念和国内不同,国内在建设幼儿园时普遍追求高档、豪华、现代化的硬件设施,电教化的教室,塑胶操场,时尚的各种游乐设施设备以及各类生活及教学用具。而国外发达国家恰恰相反,追求的是简单、贴近自然和生活。国外发达国家幼儿园往往是原始的沙地,简陋的活动设施,绿色的田地树木,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中奔跑、嬉闹、成长。
从教育理念上分析,在幼儿教育领域远离“高大上”,回归自然、亲近自然,更符合国家教育导向。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大自然充满了活教材,大自然是我们的教科书,我们要张开眼睛去仔细看看,要伸出双手去缜密的研究。国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
大自然以其天然、有趣、丰富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向孩子们献上不同的礼物,并让这些奇妙的礼物来引导孩子养成善于发现,敢于探索的习惯。通过领导儿童栽培植物、浇水除草、收货种子的活动过程,以及饲养小动物的过程,培养孩子们善于观察的意识,将基础的数学知识运用在与大自然亲近的活动过程中,寓教于乐,能够更好的培养孩子们的数学思维以及了解大自然、热爱大自然,并且获得劳动、勤奋、配合等精神感悟。
传递正确的教育理念,不仅仅是教师的责任,家长们也要更新教育观念,走出“数学就是认识数字、加减乘除”的误区,形状、空间、时间、排列、组合……这些概念,在生活中都有生动的体现。生活中处处是数学。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在日常生活和周围的环境中寻找数字,帮孩子得到具体而丰富的知识;家长还可以帮孩子将这些数字拍成照片,探究这些数字在不同地方所代表的不同意义。
国外幼儿园更注重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环节中。例如:国外幼儿园定期会组织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式活动,比如家长和孩子一起采蘑菇,捕捉昆虫等,将基本的数学知识融入到互动活动中。
在国内,幼儿园则是让孩子们乖乖的坐在板凳上,跟着老师一起学查数、学加减乘除和口诀,很少有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中,没有构成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合力。虽然幼儿园也组织一些活动,但是通常是在幼儿园的组织下孩子们向家长汇报式、宣传式的表演,没有从培养孩子素质能力的教育角度作为根本出发点,很有形式主义的味道,缺乏教育意义。
在中国数学教育的背景下,人们普遍使用乘法表运算已经成为一种本能,因此在幼儿教育数学教学中重点则是九九乘法表。相比之下,国外则没有类似的运算口诀,孩子们都是掰着手指头“苦苦”运算。事实说明,国外没有九九乘法表,孩子们也能运算,也没有不识数。虽然九九乘法表给国内孩子们运算带来了轻松和便捷,但是这种数学教育思想的传统更多的传授给孩子们的是经验、规律和定理,限制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洞察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抹杀了孩子们自己发现规律、创新的思维。国外人才培养成果多,国内人才培养发明创造少,高分低能的现象较重,究其原因,幼儿园数学教育就有一定的责任。
孩子要在生活中学习,让孩子强记数字、机械训练违背了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孩子需要利用生活中的素材,亲自体验自然的、有趣的数学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而这需要家长抛弃一些陈旧的、应试的思维方式,学习和发现数学的魅力,并用适合孩子的方式,打开他们的思维之门。
结束语:国内很多人对国内幼儿园教育诟病不已,更多的家长已经或者愿望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国外幼儿园接受良好的教育。笔者通过调查调研发现,国内幼儿园教育和国外简直天壤之别。国内幼儿教育界要实事求是的面对客观存在的不足和缺点,积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幼儿教育特色和经验,对现行幼儿教学体系进行改革,逐渐缩短与国外发达国家幼儿教育水平的差距。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二
进入到小学工作到现在也有1年多了,从事教育事业的这段时间,我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身为一名教师,在参加工作的这一年来,本人坚定我自己的思想政治方向,定期学习党的各种文献,将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及政策水平。本人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并积极配合学校工作,认真有效地完成学校及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表现出极好的组织纪律性。
我很注意自身的品德行为,努力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的小学,因此学生也有其特殊性,各年级学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我刚刚工作就进入一位班主任的角色,在处理师生关系时就要注意区别对待了。
现在的五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一个特殊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的学生很容易模仿成人的一些行为习惯,很多坏习惯也有很多好习惯都是在这个阶段养成的,是好是坏跟教师的言传身授有很大的关系。
而这个时候老师是学生最直接最容易的学习对象,因此,我尽量的在学生面前以高标准要求我自己,不管在课堂里还是在课外我都努力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而面对一二年级的小学生时则有所不同,课堂上我严格要求我自己也严格要求学生,但在课外我努力与学生做朋友,用心与他们沟通,希望能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想所爱。总得来说,我做的一切目的是一样的,就是希望能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新老师,在如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很快的年代,自身的学识相当重要。所以工作以来,我不断学习,丝毫不敢松懈,继续学习成为我工作学习中重要的一部分。除了参加新教师培训,我还继续小学教育深造,一有空闲时间,我便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学习教学技术,将所学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虽然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的教学方法还不是很成熟,但我已学到了很多并将继续学习。在这一年里,我担任小学四年级数学和科学、综合、美术,三年级科学,二年级美术等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班主任工作充实而不乏挑战。
教学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注重技巧的工作,于是我常常想把教学当成一门艺术来研究。不仅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认真备课,精心设计符合学情的教学预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即使反思并调整教学设计,尽量让学生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让孩子们快乐学习并学有所获。我还积极参与区市级教研活动,吸取前辈的教训和专家的指导,总结出我自己的想法。在教师考核中,是远远不够的,学海无涯,今后我将花更多的时间在课堂教学方法、策略的研究上。
未来路漫漫,相信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定能改善不足,发扬优点,在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全面而不失风格!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三
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一个学年又过去了。一年结束之际,回顾着一年的学习、工作,颇感有总结提高的必要。在思想方面,本人有着强烈的上进心和责任感,一贯将学校当成我自己的家,集体荣誉感较强,平时工作主动、积极、投入。能认真执行教育方针政策,努力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严格执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出满勤,出好勤,与同事和睦相处,团结协作。
在教学过程中关爱每一位学生,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每位学生都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传授知识的同时教育学生如何做人。
本年度上半年担任初二(2,3)两个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周课时18节。下半年继续担任初三(2、3)两个班的教学工作,周课时16节。两个班的学生各有特点,依据学生不同的能力水平,我能精心备课,突出重点难点,由浅入深,拓展深化。平时善于和学生交朋友,教育学生时能注意方式方法和场合机会,注意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学中力求形成活泼互动,奖惩分明的教学风格,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授学生学习方法。针对我自己性格和习惯上的不足能谦虚谨慎,力求逐步养成细致周到的教学作风,在初二毕业统考中,两个班成绩优秀,列同轨班级前两名。
在评教评学的评估活动中也受到了学生的肯定。2月,被评为**年度校优秀党员;8月被授予市级教学能手称号。在担任备课组长期间,能及时组织同组教师集体备课,钻研教材,分析重点难点,探讨适当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能力竞赛,做好辅导课组织工作和参赛协调工作。每次规模考试后能做好阅卷和成绩统计工作。能发动备课组力量帮助组内教师上好全市公开课。
在担任市初二、初三英语协作组长期间,能帮助教研员做好资料整理分发和准备组内活动的工作。9月—11月期间,指导常熟理工学院外语系实习教师费韵帆完成专业实习。为了努力提高我自己的英语水平和业务能力,以便能更好地胜任英语教学工作,我还积极参加多种类型的业务进修学习。除了积极参加校教研活动外,我参加了市首批网上非学历继续教育并被聘任为市外语辅导教师。期间能和其他教师密切配合,做好课程辅导,布置批改作业和组织考试的工作。让人高兴的是经过长达13年的艰苦努力,我完成了全国自学考试英语本、专科的学习。
今年两上南京,完成了听力与口译课程和毕业论文答辩工作,为我自己的漫漫自学之旅作了一个阶段性的小结。此外,在去年市级初赛的基础上,我被市教委推荐参加了第八届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讨会并参加了开课比赛获二等奖,随后在市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中上市级公开课一次;9月,参加江苏省首届“时代之星”优秀教师评选活动,经过两轮的角逐终获教案和课程设计一等奖。
5月,参加市多媒体课件评比获三等奖,7月通过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考试初级。在教学之余,我积极进行教育教学研究。10月参加并通过了了苏州市教育学“十·五”~“十一·五”滚动规划课题:英语“任务型”教学中培养包括学生国际意识在内的综合能力的研究的中期评估。9月,课题模拟结题报告获**年校课题研究成果二等奖。3月,常熟市级课题《多维课堂教学目标的设立及实施的有效性研究》立项。
一年来,我积极参与了校课题研究的各项活动,就我自己负责的苏州市和常熟市级的两个课题在省课题开题验证会,“透视课堂”教育论坛等活动中积极发言,于与会教师交流教学感悟。在学校良好教研氛围的带动下,我积极参与到“新教育”实践的并担任了部分实践任务。
2月论文《谈谈有效英语教学中的记忆方法》发表在省级刊物《时代英语报教研月刊》;论文《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真实有效形式多样的教学》获校一等奖,苏州市级三等奖。今年,我继续担任初中党支部书记的工作。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认真贯彻党总支学习、活动安排。组织支部全体党员认真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从自身做起,从教育教学的细致工作做起,树立党员教师的形象,使各党员教师加强了荣誉感和责任感,更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也进一步扩大了党在广大教师中的影响,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加入到党的队伍中来,今年确定了发展对象一个,并确定了考察培养的计划。
一年来,我分别担任了初二(3)和初三(2)班的副班主任工作。能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常规和教学管理。负责所在班级的冬季晨跑活动,常常和学生谈心,耐心指导,给予适当的鼓励。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学习以及生活,使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当然,在过去一年的工作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新的一年中,我将更加努力,不断提高我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四
交通监理,是项目管理工程的重要监督组成部分。但在交通监理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粗疏化的现象,从而对交通工作的有效监理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影响了交通工程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可在交通监理工作中,采用精细化的馆办理方式,以达到加强控制和提升交通质量的目的。本论文以交通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为研究对象,在全面介绍了交通监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措施,为交通监理行业的发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实践;管理措施;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一种管理文化,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于现代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所谓的精细化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常规的管理基础之上,并将其引向深入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有效降低管理成本的重要方式。最初,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新型的管理思潮,后又逐渐推广到服务业、工程建筑行业的管理中。其中,在公路施工中,交通监理通过精细化的管理方式,可有效地保证了交通工程的质量。
当前,交通监理已经成为交通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公路工程施工监理的规范》规定,我国当前的交通监理,可分为前期、建设和后期三个阶段。在具体的工作中,根据施工的阶段不同,交通监理所负责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在前期阶段,交通监理主要负责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工作,以及根据合同明确监理工作流程与步骤;在建设阶段,主要负责对施工单位的资质进行审查,并参加评标工作,并且根据合同对施工的质量和时间、变更等进行监督管理;在后期阶段,主要负责事后评估。
交通监理的工作与交通工程建设紧密相关,在工作中,受到交通工程的影响,具有明显的特点:项目数量多、管理成本高、地域分布广。在交通监理工作中,必须要通过对交通工程进行全程管理,才能更有效地保证交通工程项目的有效运转。
有效交通监理工作,可确保交通工程的正常运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质量。但在我国,由于交通监理工作起步较晚,且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交通监理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2.1监理力量不足。
从我国交通监理的市场结构来看,我国的交通监理力量还比较弱小,主要表现在规模小、单一、名牌企业缺乏的现象,这种不足之处与我国交通建设的发展速度是不相适应的。交通监理力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年龄结构不合理,老少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中年人所占比例少,缺乏骨干力量;
(2)高级职称人员较少。交通监理对专业技术要求较高,但目前我国交通监理总体专业水平普遍较低。
2.2履行能力较低。
按照监理合同的基本要求,交通监理在工作中,必须要遵循“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要求。但就目前我国交通监理工作情况,其履行能力比较低,以至于在工作时,并未有充分开展,也没有充分发挥其监理作用。具体表现在:
(2)服务意识较低。交通监理在工作过程中,常出现责任心不强的现象,以至于在监理工作中,经常出现审核不及时、签字不及时和上报不及时的现象。
2.3建立企业发展动力小。
目前,我国交通工程的监理单位大多是从交通的建设部门中分离出来的,其属于事业单位,对建立企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此外,交通监理队伍,由于服务费用较低,与大幅度提升的设计费相比较,我国监理费用仍在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在交通监理内部,经常出现因为费用不足而降低了交通监理行业的收入,从而对监理行业的人才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针对交通监理工作的范围、特点,以及结合我国交通监理工作的现状,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监理管理方式,采取精细化管理管理:首先,通过对交通监理进行精细化管理,可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传统的交通监理模式对人力、物力的需求量比较高,如此以来就会增加管理成本。而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可对管理中的人员、设备资源等进行优化配置,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此外,还能够有效体高工程管理的'效率,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次,通过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有效解决管理中的资源瓶颈问题。在交通监理管理中,由于交通项目设计的内容广泛,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这就导致传统的工程监理模式与监理实际工作需求很难相互适应。而通过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就能够在加强管理的基础上,对当前的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尤其能够很好地解决传统管理中的资源瓶颈现象,从而促进交通工程监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最后,通过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在对交通工程的管理中,精细化管理模式可最大限度地对工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并对工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处理。在这一过程中,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中,还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了监理体系的构建,从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交通监理工作的效率,确保整个交通项目的质量。
4.1、采用信息化的手段。
在现代交通监理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就要积极采用现代信息化的手段。这就要求在精细化信息管理中,监理相应的互联网护筒网络,并且以监理人员作为节点,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实时处理,从而让监理人员及时了解自己的责任、工作的要求等。通常,在构建现代交通管理信息中,可通过信息化通讯设备、信息化网络连接、以及信息化整体利用构建等方式,通过有效的手段,积极构建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
4.2、采用合理的人员配比,合理利用人力资源。
实施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配置是关键。在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如果人员配比不合理,就会直接影响精细化管理的效果。而我国传统的交通监理管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这就要求在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中,尽力做好人力资源的内外结合,尽量告别传统的任人唯亲、选拔配比机制不科学的现象,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尽量采用项目本地人员,且以外部人员为补充,最大限度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合理配置,从而保证交通监理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展开。另外,交通工程监理在进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交通工程监理的要求,通过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的方式,选择最佳的监理人才。
4.3不断完善相关的制度体系,采用合理的约束制度。
在交通监理管理的精细化管理中,要保证其有效运行,就必须要拥有完善的制度体系,借此作为确保监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比如,制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监理人员工作职责》、《监理人员月度考核制度》等相关的制度体系,完善对监理精细化管理。另外,在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同时,还要做到责任明确、监管便利、搜索信息有效,并且还要借鉴责任人的制度,将责任到项目组,并积极落实到每一个人,保证每一个监理人在合理的约束制度下,都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4.4不断加强人员培训,推动精细化管理。
实现对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必须要加强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其专业程度、知识能力,从而不断提升监理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在推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还必须要将精细化管理的标准、措施融入到精细化的管理内容中,从而有效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效率,全方位提升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综上所述,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是保证交通工程质量的基础,可有效提升交通监理效率和效益。因此,在进行交通监理管理过程中,必须要通过加强信息手段、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采用合理的约束制度以及不断加强人员的培训等方式,不断促进我国交通监理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1]高亚楠.交通监理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4(25):249,299.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五
喜欢游戏是幼儿的天性使然。一个人,从婴儿期进入幼儿期后,由于其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渴望参加成人社会活动的愿望便逐渐产生。但因受本身特点的限制,又使他不可能真正地参与到成人的活动之中来。所以,游戏成了最受幼儿欢迎的活动,也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学前期重要的教育手段。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主动的活动,是幼儿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
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身体、认知、社会性和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有人指出,游戏对婴幼儿来说,它的重要性仅次于母乳喂养和母爱,足见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要价值。
第一,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孩子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发育不完善,他的神经系统兴奋强于抑制,让他老老实实呆着不动,这对他有着很大的难度。要使孩子身体健康,一定要给他有活动的机会。幼儿园每天都要保证2到3个小时的户外活动,还有另外的游戏活动时间,给幼儿提供的活动机会还是非常充分的。
第二,游戏能满足好奇心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和发现。这种探索和发现不仅体现在很安静的游戏和认知性活动比较多的游戏中,而且体现在户外活动游戏中。
第三,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小孩子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耍,2岁以前孩子一般与成人交往,2岁以后逐渐对小伙伴发生兴趣,成人代替不了小伙伴的位置。游戏是幼儿从事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第四,游戏能促进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在游戏中,幼儿的成功体验多于失败的体验,有利于使幼儿产生成就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角色游戏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和移情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
1、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基本能力,观察力是智力的基础,观察力强的幼儿能获得丰富的素材,获得真实的感觉和认识。比如老师在组织幼儿玩“抢椅子”的游戏时,可提醒幼儿观察:为什么总有一个小朋友没有抢到椅子呢?幼儿通过观察及点数椅子与人数,从中发现了奥秘:原来小朋友的人数总是比椅子多一个。这样使幼儿逐渐养成做事动脑筋的习惯,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使求知欲也更旺盛。
2、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呼吁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自主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手段之一,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和情感爱好,自由选择活动材料和内容,当他们在游戏中产生一些稀奇古怪超越现实的想法时,老师千万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他们,或盲目否定,而应积极地捕捉创造思维的“闪光点”,加以科学的引导,为孩子创设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使他们能够大胆想象,自由思考,并以极大的热情去尝试新思路,新模式,使这种创造力得以升华。
3、利用游戏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作为幼儿教师,我发现学前班,尤其是小班,有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性情孤僻,很难跟不熟悉的小朋友相处和玩耍,但是一参与游戏,却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游戏是幼儿通向真实世界的桥梁,老师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和角色游戏来改变幼儿的这种状态。例如:让小班的幼儿表演《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刚开始表演时,可邀请全班幼儿一起上台来表演,只要求他们大胆地表现出小动物走路的动作及之间的对话,然后趁机对那些腼腆的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增强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到表演中去。这样,不但加强了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还有利于克服不良倾向,培养合作精神。
4、通过操作材料,使幼儿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操作材料是指为幼儿提供操作游戏的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操作,操作中学习,达到手脑并用,全面发展的效果。老师要注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分配游戏材料,尤其是对大班的孩子,应侧重于游戏的操作难度及复杂性。操作材料宜留有很大的想象余地,力图让幼儿通过积极思考,展开想象,反复尝试或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成功,训练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造意识,从而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品质,培养进取精神。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所接触的生活面、知识面越来越宽,好奇心越来越大,随之就会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一系列的幻想,幻想另一个世界是什么样?自己在那里做什么等等,这就是游戏世界。因此,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特点来组织和指导他们的游戏,以便更好的发挥游戏的积极作用,促进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身心健康,和谐的发展。
[1]李季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9.
[2]杨丽珠,吴文菊.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潘日文,侯桂兰.幼儿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六
审计模式是一定审计环境下并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目标、审计计划、审计准则、审计管理体制和审计机构设置等共同组成的完整体系。审计作为一种技术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审计执行者对审计活动本质的逐步加深,依次经历了账项导向审计模式、制度导向审计模式和风险导向模式这三种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又称内控导向审计。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不断出现,社会公众更多关注的是财务报表的公允性、真实性。基于这样的前提,产生了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为基础,然后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并依此收集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的制度导向审计模式。
制度导向审计模式的重点明确,把企业内控制度及其执行情况作为主要的审计对象,极大地提高了审计抽样质量。可以说,制度导向审计在保证审计结论具有一定可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降低了审计成本,并能够有效地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人员的审计思维要跳出账簿,跳出内部控制。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立足于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出发点,制定审计策略和与企业状况相适应的多样化审计计划,将风险考虑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
二、新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的区别。
(一)审计风险模型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为审计风险模型。现代审计风险模型在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形式上有所简化。会计报表整体层次风险主要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把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融入现代审计模型,可建立一个更全面的审计风险分析框架。
(二)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是建立在“无利害关系假设”基础之上的,使得传统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不对企业经营风险实施评估程序,对注册会计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使得不懂管理知识、行业知识的注册会计师也可以进行审计工作。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把思想建立在“合理的职业怀疑假设”上,要求注册会计师以质疑的态度评价所获取审计证据的有效性,并密切关注相互矛盾的审计证据以及对文件或管理当局声明的可靠性产生怀疑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主线始终是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与应对。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掌握一些常用分析工具,还必须要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接受行业的专业知识培训。
(三)审计起点不同。
在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他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
在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其审计起点为企业的战略系统及其业务流程。这种新模式的优点是将审计的重心前移到风险评估,这将有利于充分识别和评估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因此,主要针对风险设计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程序。
(四)内部控制要素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纠正错误与防止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要素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下的内部控制是指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循,由治理当局、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的三要素扩充为五要素,即控制环境、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控制活动和对控制活动的监督。
(五)风险评估方式不同。
旧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中的风险评估是一种直接的方式,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
新审计准则体系的审计模式是从经营风险评估入手,间接地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因为经营风险越高,审计风险也越大,也就是管理舞弊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从经营风险中能更有效地发现财务报表潜在的重大错报。此外,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合理性评估也只有从经营风险入手,才能进行正确的评估。
三、新旧审计体系审计模式比较分析的启示。
(一)依据增值服务合理提高审计收费。
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不仅关注风险,而且对旧的审计模式进行了扩展和延伸。依照改良后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会增加事务所的审计成本,但在目前国内各事务所竞争激烈的情况下直接提高审计收费又不可行。解决这种矛盾的途径可以是,在审计过程中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调整审计程序,让客户感到他们获得了审计以外的很多增值服务。此举,不仅有助于新审计模式的顺利实施,同时,也保证了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水准。
(二)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素质。
根据改良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掌握战略管理、业绩评价、信息系统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具备较高的风险分析水平和职业判断能力。在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注册会计师需要采用复杂系统的认知模式,从而了解、分析客户风险管理过程以及客户控制风险的手段、方法。
(三)完善法律环境及监管手段。
从理论上来说,只要当注册会计师认为审计风险达到可接受的低水平,不会导致巨大的审计风险损失,就可以签发审计报告了。这在法律风险较低时很容易产生审计师的道德风险问题。注册会计师执业的规范性取决于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是否成熟,一个成熟的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环境不仅可以为注册会计师合法执业起到保护作用,还可以起到监督作用。所以,从法律环境和行业监管的改善入手,可以为审计的公正性提供有效地外围保障。
(四)使用并完善辅助审计的软件。
在改良后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中分析性复核程序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辅助审计软件的使用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的条件是辅助审计程序的开发和运用,它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工分析,依据软件模型自行处理数据,使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成为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
(五)关注管理舞弊。
由于旧的审计模式是由下自上的审计模式,对管理舞弊的关注不到位,而新的审计模式是自上而下的审计模式,所以应当加强对管理舞弊的关注。管理舞弊是指直接由组织管理层实施,突破现有会计规范,蓄意错误呈报、遗漏财务报告中应予披露的内容,或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舞弊行为。管理舞弊的作弊者通常均于事前精心设计,事后极力设法隐瞒,舞弊者的层次越高,越难有效预防与检查。如果发现有管理层越过内部控制或存在大笔不合理交易的情况,且具备舞弊动机时,审计师应采用更严格的审计标准,以减少审计失败。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七
摘要:学生的成长从小学开始就需要有好的德育作为辅助,德育教育同科学文化教育一样,对新一代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中是我国实践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渗透方法小学音乐德育。
教育是每一个国家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坚持的东西,在多元化相互融合的今天,对音乐等学科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而德育是树人的关键,是我们国家一直注重的教育要素。每一代新力量的产生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作为铺垫,也需要德育的侧面辅助作用。现在,我国开始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以各种新颖的方法来促进两者的完美融合,从而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在这个极其重要的过程中,小学音乐老师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小学音乐教育学中融入德育的方法。
音乐课堂上的德育是个很新鲜的话题,也正是因为它的创新使小学教育中的德育上升了到了一个新的层面上,取得了出乎意料的结果。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学中的办法有很多。在众多的方法之中,大部分是从基础入手的,从教育的根源就注入德育的因子,使长成的大树更加茁壮,而完成这个过程的主要承担者是我们的小学音乐老师。
1.教学题材选择使融入德育。将德育教学有效地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是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从最基本的教材的选择做起。而小学音乐教学的基础是教学题材的选择,要做好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的教学之中就要从选择教材开始。在苏教版社的简谱音乐教材中,《再见吧,冬天》等歌曲被选入。与此同时,那种对春天的渴望里所蕴含的满满的希望也随之传递到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之中。《唱着歌儿去劳动》这种与劳动号子有相同作用的歌曲也被选入了教材中,孩子们通过这首歌可以感受到劳动的快乐。这种将难能可贵的人生态度传递给孩子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德育课,一颗强大的内心是以后面临挑战的筹码。像这类具有德育功能的曲目应该被更多的编入小学音乐教材之中,滋养孩子们的心灵。
2.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融入。在小学音乐教育过程中融入德育,其中起重大作用的就是小学音乐老师。教师对于学生的作用就是引导,尤其是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里。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将德育部分与音乐教学相结合。有的老师在孩子们欣赏《摇篮曲》的时候吟诵一首直白如画的表达母子深情的诗。在音乐的衬托下,老师的声音在教室里像水一样流淌着。有的孩子出神地望着远方,调皮的孩子也在此刻安静了下来。然后老师抓住这个时机在课后的作业中布置孩子制作一份对妈妈表示感谢的礼物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之中,孩子的心中会种下一颗孝的种子,这就是德育教学的魅力所在。
3.用音乐本身的力量进行德育。音乐本身拥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它是某种宝贵精神的承载者。苏教版教材中,《郊外去》乐曲用轻快明丽的曲调表现出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乐观快乐的心境。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无法理解高深的文字里所蕴含的哲理,而通过乐曲所表达的难以言明的情感却可以被孩子们读懂,这是为什么将德育融入到小学音乐教育之中的重要原因。
二、小学音乐教师所承担的德育重任。
小学音乐老师在德育方面同其他科目的老师一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将德育融入到小学生音乐教育中的过程,缺少了小学音乐老师的付出,就无法达到培养孩子思想品德的作用。
1.小学音乐老师要有绝对的耐心。小学音乐老师所面对的是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他们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仅仅停留在很肤浅的表层。在这个时候,老师们的引导就显得十分重要。如,在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时候,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孩子们只可以听出曲子里的快乐因子,除此之外很难有别的感悟。但是我见过有的老师会在听音乐的同时叫孩子们积极上台表演各种各样小星星的模样,来表现孩子们心中的变奏曲。结果台上就出现了酣然入睡的小星星,也出现了撅着嘴赌气的小星星。孩子们丰富多彩的想象力让人们不禁捧腹大笑,这就是老师的力量。
2.小学音乐老师要鼓励孩子表达。表达音乐的方式其实不只是唱、跳跟演奏乐器,还有很多方式。如,有的孩子比较善于涂鸦,有的孩子喜欢跳舞。有的老师就会根据他们的特点在欣赏《月儿弯弯》时,鼓励孩子用五颜六色的画笔来表达出听到的感觉,用稀奇古怪的姿势来表现孩子的舞蹈。这是对孩子抽象思维的培养,这是对大脑的立体化培养。
三、德育与小学音乐教育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将德育融入到小学生的音乐教育学中是我国对德育看重的一个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德育的一个新发展方向。这是一种新型的创新性的融入,当然也是成功的、和谐的融入。以音乐为载体传递德育,是对孩子们思想品德培养的一种捷径。孩子们自小学开始就接受了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这对以后塑造良好的人格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起一板一眼的讲述硬道理,这些会跳动的音符对于孩子有着更大的吸引力,对孩子的培养有着更突出的作用。
每一代的成长都离不开教育的辅助,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尤为重要。音乐被巧妙地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工具,以孩子们最能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德育,这是最有效的做法。老师又将这一任务巧妙地从多种途径进行完成,形成了多种将两者相融合的方法。这一切的努力,最终都促成了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高翎雁.音乐教育渗透德育教育[j].民族音乐,20xx,(04).
[2]谭慧.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科教文汇,20xx,(09).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八
摘要:休闲德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当前,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大趋势下,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了理论资源。在生活德育视野下,应该针对休闲德育问题系统设计建构课堂教学、生活体验、环境熏陶“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关键词:生活德育;休闲德育;三位一体;。
大学生活与中小学生活相比,存在更多的课余自由时间,即闲暇时间。闲暇作为特殊的时空存在,成为重要的德育资源。然而,当前大学生的休闲生活状况不容乐观。,本项目团队对广东省5所高校大学生闲暇现状开展调研,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休闲贫困”问题。具体表现为休闲异化(不懂休闲、不能休闲、不愿休闲)、休闲层次低(浅休闲、假休闲、逆休闲)、休闲伦理失谐(休闲与自身、他人、自然失谐)等,这些现象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德育回归生活世界”作为德育现代转型的重要内容,使“生活德育”成为新的德育理论研究热点,也为大学生德育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因此,从生活德育角度探讨大学生休闲德育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生活德育理论为休闲德育提供理论资源。
(一)何谓生活德育。
(二)何谓休闲德育。
休闲与工作相对,一般是指工作之外的自由时间(闲暇时间)从事的有利于身心的活动和从中体验到的闲适状态。休闲与时间有关,也有状态有关,是生命提升的机会,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大学生与中小学生相比,突出的特点就是课余时间的增多。自由时间的增多,意味着大学生可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从事休闲活动。如何充分利用大学生的休闲时空与休闲活动,提升休闲审美的品味与境界,关系到大学生道德层次的提升与培育,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意义重大。
近年来,与大学生生活实践相关度很高的休闲生活、休闲教育、休闲德育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德育理论和实践界的关注,但对于休闲德育的内涵和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目前,有的研究者侧重于闲暇的角度,有的侧重于休闲的角度,两者虽然在历史演化上有所区别,但笔者认为,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两者内涵基本是一致的,以下我们将休闲和闲暇等同理解。,邱伟光教授(华东师大博士生导师)较早意识到闲暇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随着大学生闲暇时间的增多,组织与实施闲暇德育可以成为实践育人的新模式。此后多年,休闲德育开始进入高层领导的视野,得到思想政治教育与德育领域的重视和关注,并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所体现。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师培训教材第五章中,专门将大学生的休闲生活教育作为课改的新增内容,作为新教师教育教学的必要内容引起了思政教育届的广泛关注。
在针对休闲德育所起的作用方面,曾琰在其论文《大学生闲暇德育现状及对策分析》中指出,由于高校的闲暇德育能为大学生营造一种“自由体验”的积极氛围,有利于德育活动在主体参与和自主选择的时空境遇中进行,改变了传统道德教育常常被诟病的人学空场现象,因此充分尊重了人性,体现了主体的“在场”。还有不少学者对于建构闲暇德育在方法论上进行了探讨。万慧进在其论文《高校闲暇德育对大学生闲暇德性的建构》中指出,大学生普遍存在休闲资源意识淡漠、闲暇创造性缺失、闲暇生活质量欠佳等现象,并提出通过确立合理的闲暇价值目标来引导大学生的价值观,丰富其闲暇生活方式,提升其闲暇生活的文化底蕴与层次,成就幸福的休闲生活。具有本真意义的幸福生活必然是具有德性的休闲生活。杨佳英在《浅谈闲暇德育》中提出,要使得闲暇教育能真正实现道德引导与教育的良好效果,就需要以休闲化的方式开展道德教育,休闲化教育使人容易处于一种放松的“去目的化”状态,不容易在主观上感受到一种强制性的道德说教,使德育的积极效果能在休闲化状态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发挥。但他也强调,这种教育方式一定要注意保证德育的“焦点化”与“目的化”,避免因为方式轻松而导致教育目的随意与涣散,从而消弭道德引导的有效性。刘胜良、张百顺在其论文《高校闲暇德育有效性研究》中提出,闲暇具有道德意蕴,现存的高校闲暇德育表现为:闲暇时间充裕,闲暇质量低下;闲暇内涵明确,闲暇技能单一;闲暇动力强劲,闲暇指导缺位;闲暇自律明显,合作共赢低效。他们还指出闲暇德育理念偏失,应试教育惯性冲击,闲暇德育活动单一,交互德育主体缺失等,是造成高校闲暇德育低效的原因。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挖掘闲暇德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闲暇德育活动、发挥闲暇德育主体的`能动作用,是提高高校闲暇德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黎海燕在其论文《浅析高校闲暇德育的主要内容》里将大学生的闲暇德育内容归纳为学习、文化、心理、道德实践、生活自律等五个方面,她还在其论文《闲暇教育特征论析》中阐述了作为既具备道德教育一般特征,又有其独特品性的闲暇德育具有闲暇性、生活性、开放性、隐喻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
综合各方面的研究,笔者认为,休闲德育主要是通过教育者有目的地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和途径,对大学生的休闲生活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和影响的活动。因此,高校的休闲德育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理解:一方面,从时间维度来看,是在大学生休闲时间范围内所开展的指向道德提升的教育活动;另一方面,从形式维度来看,是通过休闲实践活动来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休闲德育是德育回归生活、走向生活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对更新德育观念,创新德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休闲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新领域。
(一)“有休社会”需要休闲德育。
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有闲社会”逐渐成为现实,人们将拥有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用于全面发展自我。学会如何有效地利用闲暇时间,过有德性的休闲生活应纳入教育的重要议题。然而,休闲的能力与职业技能一样,并非与生俱来,休闲的层次、休闲的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休闲需要教育。目前,我国教育尚处于为职业工作做准备的阶段,但在后工业社会,出于对生命本真的考虑,人们重新审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体现为“教育为休闲生活做准备”。[2]一方面,休闲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组成。对于大学生这一群体而言,有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每年在校时间约为280天左右,其中双休日加上各种法定节假日竟有90天之多,而且随着年级的增高,正常的教学活动会逐渐减少,使大学生休闲时间进一步增多。另一方面,休闲生活及其教育越来越彰显其重要性。教育要为未来培养新人。当前我们身处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工智能技术等快速发展,“机器代人”成为现实,未来职场需求的已不只是工作技能,休闲、生活的技能越来越被提到重要地位。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的大学教育对于休闲及其教育力度是相当薄弱的,休闲教育甚至是“被遗忘”领域。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休闲伦理的贬抑。传统伦理中我们往往宣扬“劳动至上”、“劳动光荣”,导致对工作伦理的过度宣传,一些劳模因过度工作牺牲生活、牺牲家庭、牺牲生命的案例也被媒体放大宣传,导致民众对休闲的贬抑,休闲往往与懒惰、颓靡联系对等而受到压制。另一方面是对休闲教育的忽视。休闲并非一种本能,而是一种能力。能力绝非与生俱来而需要后天培养。然而,传统的教育往往不遗余力地花费大量的资金与时间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工作技能,却不愿投入一点时间来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休闲生活技能。我国的中小学生常常从踏入体制内学校开始,就被“埋葬”在题海战术中,导致“不敢休闲”(常表现为“学习至死”)。而休闲教育的缺乏,使我们的孩子无法培养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与审美情趣,即使有了休闲时间,也不懂得过高雅而健康的生活,甚至被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误导而沉迷其中,表现出“不会休闲”(常表现为“娱乐至死”),“窒息”了精神生命。这是教育的悲哀!与此同时,不容忽视的另一个问题是,当前随着网络休闲方式的快速发展,大学生休闲生活及消费中的价值观引导问题越显突出,西方文化、非主流文化等通过休闲生活方式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休闲生活领域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新阵地,需要引起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视与警惕。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在休闲生活中的德性培养,即休闲德育显得越来越重要。
(二)休闲德育模式建构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高校更新教育观念,促进道德教育范式的转型。
休闲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仅是技术层面上对德育内容的补充,更是体现了德育观念的转变和德育范式的改变,它充分调动高校在休闲德育资源开发方面的积极性,强调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应注重从课程德育向整体德育转变,从知性德育向实践德育的转变,促进道德教育的生活化。
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休闲生活从自发向自为状态转变。
休闲作为引导人走向自由的途径,使我们能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思考的时间与文化创造的空间,为个体的精神生命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舞台,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彰显。休闲德育引导大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激发大学生道德自我完善的内在需要,冷静反思社会与人生、理想与现实,进行深刻的自我否定、批判扬弃、自我塑造,使其在休闲生活中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超越现有的自发生活状态,创造理想的“可能生活”,实现向自为休闲状态的转变,达成生命的自我超越。
3.有利于拓宽德育生活化的空间和实践育人的新模式。
休闲德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是以休闲德育取代知性德育(课堂德育)。课堂德育作为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能有效通过道德知识的传授与灌输让学生获得道德修养的基本理论。然而,道德规范的确认、情感意志的培养以及行为习惯的养成,则更需要在生活中践行并获得固化。休闲德育作为德育回归生活实践的一种形式,以知性德育(课堂德育)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有效补充、延伸,能更好地弥补知性德育的不足,为高校德育提供新的思路和途径,并与知性德育一起,包容了学生生活的全部,避免因对大学生休闲生活的忽视所造成的“德育死角”,有利于整体德育的建构,对于提高德育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休闲德育的基本进路:通过过“有道德的休闲生活”来学习道德。
生活德育是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来学习道德。而这里的“生活”包括了制度性生活和日常性生活,也包括了劳作性生活(职业生活)和休闲性生活,因此休闲德育作为生活德育的一个领域,就是要通过过“有道德的休闲生活”来学习道德。一方面,休闲生活关涉道德。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休闲必然包含着主观的社会价值取向。“自由”是休闲的本质规定性,然而“自由”并非意味着“无约束的放纵”,自由不仅是更高要求的自律,而且应该自觉承担起对自己、对他人和对社会所应负有的基本道义与责任。“自由时间是自由的,随意的时间,也是检验道德和伦理判断的基础。”[3]也就是说,人们的休闲方式必须符合社会伦理规范,要做到“休而有节”、“休而有礼”。另一方面,休闲伦理需要教育。休闲不仅在形式上有类型之分,在精神层次上也有高低之别。正如有论者指出的“误用时间比浪费时间更可怕”。错误的休闲方式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正确的休闲则是“成人”的重要途径。休闲伦理是人们在休闲生活中用于处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价值原则和道德规范。休闲伦理和休闲能力并非与生俱来,需要后天教育进行正确的培养与引导。
三、生活德育视野下“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建构。
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我们过一种怎样的生活就接受一种怎么样的教育,生活就是教育。同样,关于休闲生活的伦理道德学习,也不能只是关在课堂里进行纯知识讲授,而应该建立一种更整体的生态教育观念,建构一种知性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体现生活德育理念的“三位一体”的休闲德育模式。
(一)课堂中学习。
休闲德育并不局限于在闲暇时间内开展的德育活动,还包括关于休闲道德的教育。因此,发挥大学生课堂的主渠道功能,在相关人文教育、思政课程中设置相关内容,甚至在专业教学中渗透休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我们应该鼓励高校开设独立形态的休闲公共课程。这一类课程应以明确的目标和内容体现直观的休闲教育内容。如有一些高校所开设的“休闲与工作”、“休闲与学习”、“休闲生活技能”、“我的休闲我做主”等公共课程,将休闲教育作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个健全人培养的重要一部分。但限于人力物力,目前此类与休闲有关的专门课程在高校还鲜有设置,条件不具备的院校可以退而求其次开设相关选修课,鼓励具有休闲意识的学生进行选修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应鼓励高校在人文教育、思政课程中设置或渗透休闲教育的精神与技能。一般高校难以开设大量专门的休闲课程,因此通过其他专业课程和公共课程渗透休闲教育观念和技能,是最切实可行的(但也是难度最大的)。如在旅游、艺术、体育等文体艺术类课程,烹饪、烘焙、园林设计等各类专业课程,甚至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课程中渗透休闲教育的精神与技能、内容与理念等。但是这需要学校在宏观层面上加强对教师的休闲教育,提高教师休闲理论水平,形成教师休闲教育的自觉,使其能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具有言传身教的体现与示范。
(二)生活中体验。
区别于传统知识理论传授中他者“自外而内”的灌输式教育,休闲德育更注重自我“自内而外”的体验式建构。因此,高校的休闲德育应注重在教育方式方法上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注重方法整合。首先,从教师角度而言,要强化教师休闲能力的培养,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只有教师的幸福感提升了,才能言传身教,以自己积极的休闲行为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休闲实践。其次,从学生角度而言,要培育和引导文化社团的发展。大学生社团一般可以分为兴趣爱好型、公益服务型、专业学习型等几类,是高校学生开展休闲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因此,通过加强对社团活动的指导与监督,有利于营造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为休闲生活文化品位的提升提供积极支持。最后,从学校角度而言,要突出院校特点开展休闲教育。为规避休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剥离,应尝试把休闲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充分利用专业教育的资源。专业教育与休闲教育并非对立的两个教育领域,休闲应该是专业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高校可以面向师生开放专业教育的实验室、科普展示室等,让学生对专业有更加生动、活泼的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把专业不仅视为谋生的手段,更提升为乐生的途径。此外,还应积极拓展网络时空的休闲教育,以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开展休闲活动,让师生成为校园休闲文化生活的创造者、体验者和积极传播者。
(三)环境中熏陶。
生活德育非常强调教育环境、教育情境的创设。校园文化、校园环境作为一种整体氛围,一方面是休闲德育的“隐性课程”,另一方面也是休闲德育最终达到的目标。在具体实践中,高校应以“幸福校园”作为目标,将休闲精神融入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夯实休闲“软件”的建设基础。此外,还要注重加强相关的休闲“硬件”建设,注重加强校园休闲生活设施和环境的改善。每所高校除了建设好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体育馆等传统体育设施外,还应该根据高校学生年龄、心理和专业特点,增设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与专业兴趣培养的场地设施,如保证校园休闲公共场域的基本建设,休闲广场、舞蹈室、合唱室、乐器室、形体训练中心、健身房、阅览室等娱乐设施应符合基本配比。此外,还可以考虑在学生比较集中的地方,如在生活区配备便利的娱乐、休闲与健体活动室,在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等教学设施配备适当的休息室、茶吧、音乐吧、咖啡吧等,引导学生参与健康有益的休闲活动。同时,在管理上、在时间安排上和空间设计上都要尽量将休闲伦理考虑进去,教育、激励、引导师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休闲价值观和伦理规范,让校园的师生能在一种休闲与审美中提升自我,享受幸福,过一种有德性的休闲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德胜.生活德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陈建华.教育为休闲生活做准备――兼论教育与休闲关系的历史嬗变[j].教育研究,,(10):84.
[3]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m].成素梅,马惠娣,季斌,译.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62.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九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存在着缺乏实践性、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的特点,因此,结合这一特点,本文认为,通过促进教材与培养目标相协调、开展案例教学法、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课后布置实践性特点的作业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中所涉及到的不少内容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特点,采取相关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当然也对加强和改进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
1、缺乏实践性。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是幼教专业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幼儿教育概论和基础知识、幼儿园教育中的各种要素和幼儿园教育的相关实施路径,通过递进的方式把这三个方面巧妙的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幼儿教育学的主要内容。从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来看,主要以理论知识介绍、教育教学方法为主,而较少的涉及到实践性的内容,因此,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该门课程教学呈现出缺乏实践性的特点。
2、教师容易把握教育对象的规律。
《幼儿教育学基础》一书的教育对象是中职生,该书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对幼儿、幼儿教育、幼儿园教学等都进行了一定规律的概括。因此,在幼儿教学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总结出来的规律合理的开展教学活动,降低了教学中的难度。因此,呈现出了容易把握教育对象规律这一特点。
1、把教材与学生培养目标相统一。
《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缺乏实践性的课程,教师把教材与学生的培养目标巧妙地统一起来,可以使学生意识到实践在提高教学能力中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实践性。中职生的培养目标涉及到人际关系的培养、岗位胜任的能力等。因此,在幼儿教育学的教学中,可以把教材中的知识充分结合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比如在讲授“幼儿德育”这一内容时,教师不但要讲授到幼儿德育的培养方法,如多参加劳动,增进与劳动人们的感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还可以把这些方法正确地应用到对中职生的德育培养中去,让学生在接受幼儿德育教育方法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这种教学方法就达到了教材授课与学生培养目标相一致的目标,最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2、开展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系统整编出来,用生动的案例模拟教学过程,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性调动起来的教学模式。在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自主去尝试扮演各个角色,因此,案例教学法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有条理地进行:
一是系统整编教学案例。在幼儿教育学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案例都需要教师进行系统的整编,比如可以把《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进行收集,还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案例进行整理等。
二是对案例进行分析。教师根据收集到的案例,给予学生讲解,在讲解《幼儿教育学》中出现的案例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案例,引导学生正确思维,分析解决,学生在解决案例的过程中,要正确的运用教材中所学到的基础知识。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
三是对案例进行总结和回顾。总结和回顾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内容。教师不但要总结案例,而且还要及时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差异性。在总结和回顾的过程中,教师要以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不要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和回顾,不但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加深基础理论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地指导知识的深化,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性有重要的作用。
3、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校内外实训是开展学生实践能力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教学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而实训教学却充满生机活力。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需求,建设好校内外实训基地。
一是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可以把校园内的空教室改幼儿园仿真实训室,以学生自身为对象,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轮流模拟教师,其他学生模拟幼儿的方式进行。比如,在开展“幼儿游戏”这一环节的教学时,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模拟成幼儿去开展各种活动的游戏,也可以让模仿能力较强的学生去充分想象幼儿的特点去模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表情等。通过这种模仿幼儿的游戏教学,学生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幼儿的情感,体会到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内容的重要性,而更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的建立,一般是以本校附近的幼儿园或者是与本校关系较为密切的幼儿园为主,这类幼儿园可以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实战性场所。对此,学校和教师要广泛联系建立学生的实训基地,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在幼儿园实际教学过程中切实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在开展“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教学时,先让学生了解幼儿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根据幼儿的整体情况、个体差异等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最终确定选定幼儿教育的相关内容。
4、课后布置具有实践性的作业。
课后作业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每一小节的课程教学完成之后,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具有实践性的作业,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是要布置探究性的作业。探究性的作业有助于学生自主去探究问题,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各方面的资料,对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比如,在讲授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布置一些学生家访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获取调查信息后进行探索总结。通过这种形式的锻炼,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提高探究意识、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因此,这样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要布置实践性的作业。比如,在对幼儿园教学环境这一部分讲授完毕后,先让学生去调查当前幼儿园环境中的问题及不足等现状,再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教师再给予必要的指导,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可以布置学生一些合作型的作业,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其中去,针对教学中教师留下的问题采取集体讨论的方式予以总结、探索,这种方式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性。
总之,在幼儿教育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都切实努力。教师方面要善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实践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要高度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断发展自己,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努力促使自己成为合格的、优秀的幼儿教师。
[1]姚妹女.基于幼儿教育学的幼儿园户内儿童游乐设施的设计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1.
[2]朱智红.幼儿教育学教材评价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乔丽.幼儿教师品格整合教育信念及其建构的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爱是一种情感交流,爱是一种行动体验,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关键词:幼儿爱交流体验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心理的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幼儿教育的对象都是3-7岁的孩子,他们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这时就需要教师用爱去滋润、熏陶,这对正处于个性和道德品质形成的幼儿来说,是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因此,我认为幼儿的品德教育。爱,是永恒的主题。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上了中班,慢慢有了自己的好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小蓉蓉跑来问我:"何老师,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骁骁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为什么不和我们荡秋千玩攀岩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铭哲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攀岩吧!"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用手抓住了墙壁,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攀岩墙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在他们心中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是可以信赖的朋友。那次后我和孩子们走的更近了,感情更深了,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深厚的情感,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安慰……用我的行动表达着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潘忆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潘忆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看着你睡觉,好吗?"潘忆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潘忆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忆忆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潘忆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潘忆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潘忆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教师正是孩子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们模仿的对象。有人说过"幼儿是一面镜子,是谁的镜子呢?是我们每位老师的镜子。"其实,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已经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了孩子。所以当你生气想发火时,当你的言行没有为人师表时,请想一想,一面面小镜子正照射着你!我在孩子们面前非常重视榜样作用。孩子们受教师长期行为影响,他们逐渐也养成了良好的品行。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的爱,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的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是最好的伙伴,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鼓励的眼神、真诚的赞美、友善的态度,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我班制定的"值日生"制度正是针对此而设的,即每天安排两个幼儿维持班级纪律、负责班级的简单事务,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幼儿的生活世界也是一个与成人截然不同的生活世界,在那里幼儿不是按固定的眼光或所谓科学、客观的标准看待事物,不是按习惯性的常规或理论来分析事物合不合理,而是按自身的感受和需要表达可不可爱、自己喜不喜欢。他们往往凭借这种臆想或即兴、奇异的想法看事物,因而他们眼中的事物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赋予变化的。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一
三年前的夏天,外面蝉声不绝于耳,我在家里畅想大学生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转眼三年过去了,外面蝉声依旧不绝于耳,仿佛就是三年前那些一样,仿佛我还是那个稚嫩的高中生毕业生。但我知道我不是,三年的大学生活让我逐渐成长、成熟起来,让我许多事情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高中时,老师经常向我们说的就是清华、北大,再或者就是浙大、南大,走道楼梯间的墙壁上贴的也是这些学校的宣传画。因此,我想象中的大学应该是这样的:宁静的林荫道上,偶遇温文儒雅的教授,碰撞风采飞扬的青春,恍若与世隔绝;古雅的图书馆里,安静明亮的书面,晒满轻扬的尘土;澄静的湖水幌过眼角的阳光,美丽的女大学生白衣掠过,恋爱的回忆和幻想像水浸的味道;鸢尾花瓣泄满石板登,谁在读诗,谁在拨弄吉他弦……应该是这样如诗如画一般的生活,十分让人向往。虽然偶尔听人说大学不过如此,但我想那个说的人一定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或者在很差的学校读书。就这样怀着对大学的美好憧憬,我进入了高考考场,最终拿到了武汉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虽然不是十大名校,但也是重点大学,所以心情还是十分激动的,毕竟我们那里考上重点大学的也不多。大学,一个令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大学,一个象征我们成人的地方,我们喜欢这个名字,喜欢它的一切。
就这样,怀揣着录取通知书,我踏上了去学校的旅程。由于是第一次出远门,一路上紧跟着父亲,在火车上我又在想学校会是怎么样。就这样想着想着睡着了,直到父亲叫醒我要我提行李下车。出了火车站已经是下午三点了,天气阴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我环顾四周,原来这就是武汉啊。由于第二天才是正式报到时间,所以我和父亲在外面旅馆住了一晚。晚上父亲对我说要我在学校努力学习,学会做人做事等等。想到进入一个新环境,想到明天父亲就回家了,想到我一个人在陌生的环境里,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对他的话只是点头答应,默不作声,然后早早睡了。
大一是最丰富多彩的。首先是军训,那时有太多太多的心绪在心里充溢,老朋友在远方,新的朋友还在萌芽,当一个人需要有人分享情感的时候,孤独感会被夸大,于是渴望友谊。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通过它逐渐互相认识,在训练中互相帮助慢慢建立新的友谊,每个人开始展露自己,凸显出自己的各种能力。我由于从小就十分内向,所以军训当中很不显眼,我知道我要慢慢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自信,具备应有的各种能力和品质。所以我报名参加了一些协会,希望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填写特长时,我感觉自己没什么特别擅长的就觉得惭愧。我有时十分羡慕那些城里的孩子从小学习各种乐器或参加各种培训,然后懂得很多。但我知道,要对自己有信心。
平时生活也是很简单的,比如由于没买电脑,大家要上网就去网吧,虽然有人玩得比较久,但大都很有节制,我喜欢在寝室听收音机,晚上熄灯后一起听笑话和鬼故事,后还会互相讲述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仿佛一起遨游了大半个中国。那些商店的老板见到我们一眼就认出来我们是大一新生,我们问为什么,他会说这还不简单,只有大一新生才会一起逛商店,那些高年级的要么和女朋友,要么独自一人,很少像你们这样一起的。这时我才发觉谈恋爱在高中简直就是禁忌,但大学确实再普通不过的事情。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一都还延续了高中的一些习惯。我也同样是的,每天按时上课时上课,上晚自习,问老师和同学题目,互相讨论等等。大学的学习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高中有老师监督而大学没有,虽然有的老师比较严格但绝对不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成天督促我们。大学课堂是很随便,比如同学可以随意进出教室而不像老师打招呼,课堂上不想听可以睡觉或看其他书,只要不打扰其他人。至于考试,大家都还是很认真对待的,即使平时上课不认真的同学,在考试快来时也都认真复习了,基本上没有谁作弊,因为大家都认为监考老师会像高中老师那样抓到作弊就严重处罚。
至于专业知识,由于以前很少接触计算机,可以说没什么基础,学习c++就显得很吃力,后来慢慢发现自己还是能学好的,班上有同学学得很好的,我应该向他们多学学。这样通过努力,我获得了“院三好学生”。总之,感觉大一大家都还比较单纯,有时很迷茫,虽然到了大一出现过一些不良现象,但我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的,这样进入了大二。
社团活动我也参加了一些,也让我多多少少有了些体会,比如说义务卖报活动。那么冷的天,我们拿着报纸在华师门口到处叫卖,那时我体会到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同时也发觉自己要是不努力奋斗,以后就别想过幸福生活,年轻时吃的苦不算苦。在与同学和老师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些礼仪,再比如做问卷调查的表格该怎么制作,这些都是通过社团活动所学到的。
大二一开学,我就买了电脑,我想电脑买了一定就主要作学习之用,与我一样买电脑的其他同学也都是这样想的。可后来发现电脑还是没充分用在学习上,我虽然不玩游戏,但平时除了要编程外,很少用电脑学习其他的知识,多查阅写资料,而是用来聊天,听歌,看电影去了,我觉得这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所以叫不断改变自己,如果这点意志力都没有,那以后还能做成什么大事。周围同学有的开始沉迷于网络,经常玩游戏到很晚,我就因为他们玩游戏太吵而换了次寝室,其实我很不想。上课出勤率也明显开始降低,那些不去上课的同学也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不想去听,而且我感觉有的课程也确实是开设的不合理。比如计算机体系结构,老师说本来是应该学了操作系统等课程后再来学得,但大二就开设了,完全颠倒了顺序,所以学起来很吃力。这样,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像大一那样都认真复习了,因为有时出的题改变很小,甚至原题目直接出出来,改都不改,所以只要弄到前两届的试卷把上面的题目都做会,那就能过了。至于一些概念性的东西,有的就开始做小抄。我想自己不能这样,不然太对不起父母,于是依然认真复习,终于获得了“十大学习之星”和“校优秀学生干部”,并获得了校一等奖学金。
进入大三,课程主要是专业课了,平时照样还是去上课,但基本上是想学的就来上课,不想学的有的就放弃了,我知道他们并不是不爱学习,只是对专业不感兴趣,又不知道怎么办而很迷茫所以靠上网来打发时间。看见学风日下,班委也作出过努力,但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很多时候不像小孩子那样容易管,只能劝说,但这样收效甚微。至于考试就基本没什么意义了,不是对所学知识的真正考验,很让人痛心,所以我也不那么看重分数,而是平时到底学了多少。平时上课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老师没有激情,对现实感觉很无奈的样子。但我周围还是有很多我值得学习的榜样,学习上他们很努力,动手能力很强,经常拿奖学金,生活中热情洋溢,工作中综合素质很高。
现在,大三结束了,虽说大学还有一年,但实际大四都忙着找工作考研,大学的学习阶段算是结束了,回想这三年所学的仿佛学了很多,仿佛又什么也没学。说起编程能力有时感觉还不如外面的培训机构培训的程序员,虽然“外面的培训机构能培训出程序员但大学却连程序员都培训不出来”这句话有些道理,但我相信优秀的程序员大部分还是要靠大学来培养的,我不能缺乏自信,同时我要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承认自己的不足。
回望已逝的三年大学光阴,不禁感慨万千,高中时我知道我还未成年,父母还会保护我,但现在我就知道我长大了,不可能再有谁在你前面为你遮挡那些风雨,自己要做自己心灵疲惫的港湾。风雨中,父母那一双双期望的眼神是我最大的动力!总之,大学生活可以很轻松,也可以很沉重,可以很单调,也可以很丰富,可以很舒畅,也可以很痛心……他就像一坛五味醋,我从中尝出了酸甜苦辣咸甚至更多,并获得了很多感悟,这些所得将作为我人生的宝贵财富,让我以后的道路走得更加坚实有力。
通过这次基础强化训练,我学到了不少编程知识,但我感觉比这些最大的收获事张老师您对我们的教导。您说的话很有道理,比如“天道酬勤”,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自己不付出就想有所获得这是不可能的;还有对于“真”的崇尚,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能保持这份心境是很让人敬佩的。
总之,以上是我对大学生活的一些总结,可能不是很全面,但全是自己的所感所悟,希望对张老师您了解我们有所帮助,谢谢!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二
摘要: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回归生活,小学合唱课堂教学的探究与实践。
关键词:小学合唱,主角,互动“复式”教学,回归生活。
合唱是建立在互相协作的基础上的音乐艺术,是歌曲歌词意境分析、曲调调整、音色统一的聚合过程。论文大全,回归生活。合唱培养的是小学生的理性认识上的协作潜力以及感性认识艺术的感染力,如何发挥出合唱的重要作用,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的合唱教学工作,已成为小学音乐教师关注的重要话题。论文大全,回归生活。
一、合唱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合唱教学是小学时代的音乐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提升小学生品位修养,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综合艺术成分。它不仅仅仅是一种互相协作的群众艺术,也是每一个学生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检测自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每个小学生都是课堂的主角。这种放开与自主掌握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小学生内在音乐潜能的开发以及独立思考心智的培养,也是小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最便捷的渠道。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指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它反映的实质是让学生做主角,改变学生被动理解学习的状态,展示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驾驭与领导位置。论文大全,回归生活。论文大全,回归生活。传统的小学合唱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一个课堂的“聆听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记什么,至于学生理解与否,教师无从知晓,因此,“填鸭式”教学便成了传统教育的代名词。不容否认,这种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对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得,而忽略对学生学习潜力的引导。在新课程的背景下,作为音乐教师要认识到,音乐知识只是小学生学习的素材,高效的学习方法才是教师“授业解惑”的关键所在。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唱的主角其实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而“主角”的教学前试验教学法,则是小学生已获得的知识经验与合唱技巧的认知发展水平的“试金石”。试验教学法的实质是向学生带给充分从事合唱试验的机会,是帮忙小学生验证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的合唱知识与技能、合唱思想和方法的过程。教学前的试验教学法是把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落到了教学的进程中。学生能唱的,让学生自己尝试一下,学生能想到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自己实践一下,真正做到把合唱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合唱《好月亮,你走得这样静悄悄》一课中,教师事先让学生透过各种方式感受三度音程的音响效果,透过练练唱唱,将歌曲中要出现的音程关系让学生事先接触;而在课堂上,教师也是透过练练唱唱,让学生自己学会各声部的旋律,然后再小组合作或同桌合作,试唱双声部的旋律,最后再是教师进行指导纠正,这样的教学方法,拉近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提高学生学习的用心性,消除了学生对合唱歌曲学习的恐惧感,最后到达预期的效果。
因此,在合唱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这种教学前试验的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对合唱知识与技巧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对小学生合唱知识的学习与潜力培养的统一。
二、合唱氛围的营造——“生活”教学法。
合唱是在多个人声相互配合下,完成的演唱艺术形式。小学生合唱的好处在于自由中的约束,个人演唱是在具备演唱潜力的基础上进行自由发挥,而合唱则更是注重小学生的协作、互助、配合潜力的培养。我们明白小学生正处在成长的重要阶段,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鲜活的教学实例去引导小学生进行更宽角度的创造。论文大全,回归生活。鲜活的教学素来来自哪里呢,答案是实际的生活。小学音乐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不管是在音乐课程设置还是教师教学上,都要把小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作为出发点,以音乐教学回归生活为突破口,力求在实际生活的环境中,使小学生的情操得到熏陶,实践与创造潜力得到培养。
在教学中生活场景的构建,有助于提高小学生对音乐知识的共鸣度,他们能够及时的应用生活的中例子去验证所学的知识,也能够用知识去丰富自己的实际生活,从而让小学生从小便成为了生活和学习的主导者。生活化生活场景,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潜力,使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参与与收获的快乐。
我们明白合唱艺术和生活场景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因为有了合唱艺术,生活场景才会更加生动与真实,因为有了生活场景,合唱艺术才能有更宽阔的表现空间。在合唱教学中,生活场景的设立能够把小学生思维不由自主的融入到生活中,从而培养了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浓厚兴趣。例如在教学《绿色的祖国》一课时,我们不妨把教学的视角转向生活,首先应用生活化的道具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如塑料的小绿树等,接下来教师开始提出问题,让小学生思考,如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对绿色的认识等,然后,教师再分别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树叶的色彩变化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感官与观察,并对此展开讨论,增加小学生对课堂教学资料的理解。让小学生在融入到歌曲的意境中时,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进行演唱。
音乐教学生活场景的构建,实质上是应用生活的模式去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的欲望,使小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得到生活的肯定与认可,从而让小学生懂得知识的价值所在,对于小学生更好的生活与学习打下了良好了基础。
三、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合唱教学法。
在小学生合唱教学过程中,互动教学模式本质上来讲是合唱前学生“教”学生的过程,具体的操作步骤是:教师在进行歌曲合唱教学前,首先把小学生分层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分组对课堂资料进行讨论与学习,例如《我们的田野》的这首歌,让学生讨论一下,在合唱过程中如何做到对力度、呼吸、咬字、速度、情绪控制等;在听录音中播放该歌曲时如何打拍子,如何听出歌曲的拍子,并能跟着歌曲录音进行边听边打拍子;以及如何进行气息训练的等。其次,提出“小组复式”合唱的理念,透过互动讨论,不但实现了学生对知识点的传递与补充,而且还增进了小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此同时,讨论的结果也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资料的“小组复式”教学带给了第一手资料。
“小组复式”教学法是以互动教学为基础的,透过互动学习,教师获得到不同小组内的同学对课堂资料的理解程度的信息,针对此信息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并使该目标都能贴近于各个小组小学生学习的“发展区”,然后进行分层次指导与教学,让小学生在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成功喜悦的同时,获得更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在《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中,教师先对全班进行了大致的摸底工作,然后从简单的旋律开始入手,让学生陶醉其中,之后教师又加重歌曲的旋律难度。个性是二声部的地方,从单音开始练习再到音程的练习,从单小节的练习到多小节练习,练习的难度都是从不同的层次出发,从不同的层次设计教学,不仅仅能提高学生的用心性,还能更好的解决二声部中出现的歌曲难点,可谓是一举两得。
互动模式的“小组复式”教学法注重的是每个小组的差异化培养,也是消除各个小组差异的最便捷的途径,简而言之,它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学后的观点及时的在小组内交流与沟通,在小组内交流完成之后,各个小组并对知识的获取量与理解程度是存在差异的,因此,在下一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对小学生实行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小组都能在自己掌握的资料的基础上,获得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小组分层教学,是以组为单位进行的,解决了传统模式“满堂灌”的教学弊端,透过小组差异化的培养,来实现对小学生对知识的整合与提升,进而促进全班小学生的共同进步。论文大全,回归生活。总之,“小组复式”展示的是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并运用分层次的理念来进行教学,旨在在班级的氛围中和教师的指导下,逐渐缩小小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
在小学音乐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合唱教学应在注重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小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小学生在合唱中主角位置,并运用生活化的教学实例和素材,带动小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小学生在参与与互动中进步。与此同时,互动模式下的“小组复式”教学法在课堂的应用,不仅仅实现了小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知识的共享,而且分层次教学理念也促进了班级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2]吴灵芬;对中小学合唱艺术教育的思考[n];中国艺术报;。
[3]李薇;关于中小学生合唱艺术素质培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4]陈玉丹著.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三
以科学发展观引领学校德育工作,以《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根据区教育局德育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常规管理,深化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新性。突出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营造学校良好的校风、学风,构建和谐校园。
(一)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保持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加强法制教育,加强安全教育,确保学期内无责任事故发生。
(三)深化少先队活动,从活动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四)坚持“三个加强”,即加强常规管理,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德育科研。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结合本学期学校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继续做好班主任、辅导员的培训工作,加强跟踪指导,开展优秀班主任、党员班主任的带头、辐射、指导作用,通过班主任例会学习、经验交流、班队会的参观等,促进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将采取“推门听课”的形式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形成教育的合力。
5、实施“双德工程”建设,努力形成以师德带生德、以生德促师德,“双德互育、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6、继续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知识教育,du品知识教育的主题活动,通过图片展览、观看教育片、召开主题班队会等形式,把这些知识灌输到孩子们心中,培养他们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7、结合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8、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继续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重点,贯穿“五小”活动于始终,求新、求实、求效。
9、继续把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强化训练,强调四个狠抓:抓活动、促养成(通过思品课,明礼导行,学科教育抓美育熏陶,班队活动抓养成训练,榜样示范抓正面引导,校园文化抓环境陶冶,家庭教育抓辅导配合等途径,从明礼入手,典型示范、训练养成、检查督促、评价表彰来提高活动实效)。抓典型、树榜样(给学生以良好的示范,比如英雄人物事迹,教师的以身示范、文明学生的评选,礼仪规范等)。抓重点、求突破(主要是规范语言,要求学生讲普通话,正确使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粗话,规范学生日常活动,不在活动场所追跑、不打架,积极参加兴趣小组活动。队列、间操、各种集会做到快、静、齐)。抓检查、求深化(开展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学校加强对学生纪律卫生养成教育专项检查评价,每周一评,每月一小结)。
10、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四
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城市交通环境质量日趋恶化,城市交通己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本文在综合考虑城市交通供需矛盾、交通环境污染、能源消耗和其他问题的背景下,从多种角度来重新审视交通规划的变革方向,拓展城市交通规划的理论与方法。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城市生态交通规划城市空间生态足迹交通结构。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问题不可能被与处在产生它们同一水平的认知能力所解决。”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必须跳出对现有城市交通问题认识的框架,重新审视城市交通的发展。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通问题,也都有为解决交通问题而量身订做的交通处方与随之发展的交通模式,这些交通问题、处方与模式看似迥然不同、各具特色,因为它们都是在各自独特的社会脉络与时空背景中逐渐长成的,但仔细分析实是相似,因为问题产生的本质与经历却是共同的。本节期望通过对北京市交通发展的分析,进一步深化对城市交通的认识。
尽管八十年代以来,北京的道路交通建设和交通管理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交通需求与供给在总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失衡日趋严重,从而导致大范围的交通拥挤阻塞和城市活动效率每况愈下。
(1)汽车交通发展失控,道路建设难以适应超常增长的需要。
(2)道路网结构和客货运交通结构不合理,加重了交通拥挤阻塞。从北京市区道路网结构看,二环路和三环路虽己改建为半封闭的快速路,四环、五环快速路也已建成通车,但由于环路之间缺乏快速联络线,因而难以成网。
(1)城市布局与形态的发展固然与城市的历史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形态与发展水平、规划理念与规划实施体制等自然、社会因素相关,然而也同样在很大程度上与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条件有极为密切的关系。
(2)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的无序化发展,反过来又必然加剧城市交通需求的畸形发展趋势(例如时空分布的过度集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对交通规划建设决策做出误导,迫使决策者在中心区的交通供给上进行更大的投入,而无力顾及引导外围地区开发所必要的交通设施建设。
上述北京市的交通发展成功与失败经验的分析表明,人们对于城市交通的认识从开始忽视城市交通的作用到逐渐认识到其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引导和制约作用,并全面考虑城市交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城市交通,深化对城市生态交通内涵的认识。
通过对国内外城市交通发展的审视,深化了对城市交通系统的认识,在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需要重新建立城市交通发展的目标和价值观念。因此,本节通过对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内涵的分析,探讨交通对实现经济效率、社会公平和维护生态平衡的影响,为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特征勾绘一个大致轮廓。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定义为: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考虑生态极限约束条件,以人和物的移动为目标的高效、公平、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系统。研究城市交通生态交通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城市交通各子系统间各种有机联系,掌握城市交通系统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城市交通系统现状进行评价,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态交通规划方案,创造一个适宜居住的城市人居环境。
(1)以人为主体的交通系统。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主体是人类而不是车辆或其它交通基础设施,这是与传统城市交通的根本区别,城市生态交通以提高人的可达性为目标,并引导城市向高可达性演变。
(2)人工与自然生态复合系统。
布局的影响等。
城市生系统的目标是把将城市视为线性、开敞的系统转变为将城市视为闭合回路或更平衡的循环。而城市交通是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应该用输入/输出的观念进行思考,考虑最小化输入/输出量,促进城市生态平衡系统的循环。
根据上述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与特点分析,其总体发展目标是建立一种合理的交通模式,既能提供快捷、舒适的出行条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交通需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地污染与破坏,真正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成为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睦的理想人居环境。
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发展目标和价值观念为我们描绘了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方向和目标。由城市生态交通系统的概念与发展目标可知,城市生态交通规划必须考虑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的生态极限约束,实现人和物的移动。因此,本文给出的城市生态交通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型式;二是中观和微观上,土地利用密度、混合程度和邻里开发型式应以合理的客运交通供应结构为导向。主要是运用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思想,通过研究城市居民总体出行特征(出行次数、出行距离等)的变化及土地利用开发程度的变化,建立城市人口规模一土地利用布局交通需求总量相关关系分析模型;研究城市规模(人口、地域面积)及城市形态(土地利用布局、地形条件等)对城市交通用地的要求及对城市交通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城市交通系统对人口集聚、土地开发的反作用,与城市战略规划相结合,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确定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后,就进入交通供给与需求预测分析阶段。现代社会高度信息化对城市居民出行特征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对居民出行产生机理的影响及由此引起的居民出行目的、方式、时耗、分布、密度等出行特征的变化。同时城市居民总体出行方式结构又取决于交通发展政策如交通投资开发政策,土地开发政策,交通市场政策,交通环境政策等,因此交通总体方式结构预测实质上是个决策过程。
城市交通供给分析包括交通工具、交通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的供给分析,主要通过分析主要交通工具的运行特点,研究各交通工具的动态时空消耗模型及对道路网络、停放空间的需求,提出具体城市在具体道路空间和城市交通结构条件下城市交通系统总体容量。
在交通分析与交通需求预测分析基础上进行交通供需平衡分析后,进入交通系统结构优化阶段,这是城市生态交通规划的核心内容。交通结构的优化受各种因素的约束,包括强约束条件和弱约束条件。强约束条件指规划满足交通需求目标和生态约束等必须满足的约束条件,其中生态约束主要是通过城市生态足迹承载力供给分析与交通活动对自然影响量度计算(交通方式生态足迹分析)来确定;弱约束条件包括其它辅助约束如建设资金约束等,弱约束条件有时为了主要目标的实现而可以放宽。另外,城市总体交通结构、路网方案、交通流量、环境质量、能源消耗、土地占用等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相关关系,因此总体交通结构优化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平衡过程,其贯穿规划的始终。
在交通系统总体结构优化的基础上进行的交通供应设施规划包括以可达性为导向的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和各单项交通规划。当然这部分内容也要受生态极限的约束,体现在整个交通网络的资源、能源消耗、土地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约束上,该阶段是保证宏观交通结构能满足交通需求和生态约束等条件的重要环节,同时要注意进行多次交通供需平衡分析。
从城市交通与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交通供需平衡原理,城市交通规划地位的思考三方面重新审视了城市交通的内涵,认识到城市交通发展观念需要更新,城市交通发展理念首先要明确交通的目的是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破坏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代价。交通规划不应以机动性为主要目标,交通服务的可靠性和可达性应被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而加以强调。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五
本学期我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德育工作为重点,以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为突破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不断创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要求,紧紧围绕新颁布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结合当前德育工作的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德育水平。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我的主要工作之一。平时,我除了利用学习课文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外,平时在教学中我也注重对学生的德育渗透。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思品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1、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思品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3、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4、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在思品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六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交通拥堵呈现加剧之势。本文以武汉市交通情况为例,深入分析了路网密度、道路级配、城市布局、出行方式等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认为路网结构和空间分布不合理带来的出行结构不合理是导致交通节点拥堵的深层原因,提出构建小尺度高密度路网、减少长距离跨区域出行需求、建立高比例公交出行结构的对策建议。
交通拥堵路网密度路网结构快速路主干路。
城市交通拥堵愈来愈严重,大都市变成了“大堵市”,交通拥堵成为一种“城市病”。产生拥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市民都在思考。本文以武汉市为例,对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新的思路和对策。
2010年底,武汉市户籍人口为837万,主城区人口483万,主城建成区总面积447平方公里;轨道交通通车里程28.5公里,城市道路长度约2724公里,道路面积7125万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12平方米。人均道路面积达到了国家规范要求(7—15平方米),位于中值区间。2010年底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04.6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49万辆。
武汉市道路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以过江通道为纽带的主干道上,城区中心的交通拥堵表现为从中心向外围迅速扩散的趋势,其中高峰小时流量大于5000辆的路口从2008年的68个增加到2010年的80个,年均增长6个;高峰小时流量大于1万辆的路口从2008年的16个增加到2010年的22个。近五年来,武汉市道路运行车速呈下降趋势。2010年三环线内平均车速为20.0公里/小时,较2009年下降0.4公里/小时、2%,较2005年下降6.3公里/小时、24%。
从拥堵的节点分布来看,2010年武汉市交通易出现拥堵的80个节点中,主干路上有64个,占了总数的80%。主要为沿常青路—青年路—武胜路—武珞路一线,拥堵点达18个;解放大道沿线拥堵点14个;雄楚大街沿线拥堵点8个。表明车流、人流都集中于主干道及其交叉节点。
对武汉市出现的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容易发现,武汉市具有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一些重要原因。
1、道路网密度偏低。
国家规范的道路网密度标准为5.4—7.1km/km2,武汉市2010年底主城区等级道路密度仅为3.2km/km2,只有国家规范最低值的60%。国际先进城市均非常重视构建高密度的城市路网,如东京、巴黎、纽约、柏林等城市的路网密度都超过10km/km2。
2、道路网等级结构不合理。
根据规范,路网合理的级配结构比例,即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比例应为1∶2∶3∶7。2010年底武汉市路网结构比例约为0.7∶2∶2.3∶3.7,主、次干路密度基本满足规范,但快速路、支路相当欠缺,严重制约城市交通快速运行(不快),也影响路网整体效益发挥(不畅)。
3、公交出行比例不高。
大城市的日常出行应以公交为主,其出行比例需达30~50%,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出行比例要大。东京、巴黎、伦敦等大都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普遍在50%以上,香港的公交出行比例则达到了90%以上。目前,武汉市公交出行仅为23.8%,离建设部要求大中城市公交出行最低标准30%尚有较大差距。其中公交设施中最欠缺的是轨道交通,武汉市轨道交通通车里程仅28.5公里,且不成网,与国内大陆地区2010年轨道通车里程上海420公里、北京336公里、广州236公里等差距十分显著。
4、停车位严重不足。
2010年武汉市机动车拥有量达104.6万辆(其中私人小汽车49万辆),而停车泊位仅有31.5万个。按照国际通行的1∶1.2的泊位供需比例,仅私家车就需要停车泊位59万个,即使现有停车泊位全部用于私家车,缺口就达50%。而香港现有59万辆机动车,但有63.86万个停车泊位,是武汉的2倍。
5、人、机、非没有严格分离,过街设施缺乏。
武汉2010年三环线内人行立体过街设施126座,其中人行天桥85座,过街通道41座,与大城市的要求差距明显。如香港现有1169条人行天桥及人行隧道,北京有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共620座,广州现有人行立交规模也已超过270座。
6、管理措施还需加强。
管理措施对城市道路交通畅通影响极大,武汉存在交通组织不尽合理、占道经营、违章停车、车辆随意变道、交通指示系统不完善、交通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交通组织还待进一步优化,道路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削减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7、城市规划布局结构不合理。
就业岗位与居住的协调分布、完善的生活设施配套等均能给交通带来好的结果。目前武汉部分区域现状功能较单一,以居住功能为主,不能提供相对平衡的就业岗位,增加大量的交通往返于中心城区与周边组团之间。如后湖、常青、金银湖、南湖等地区与主城区之间的交通,不仅出行距离长,而且其中机动车出行比例高,高峰时段道路双向流量分布不均匀,潮汐现象明显,高峰时段易出现拥堵。
8、施工对交通的影响。
武汉市处于大建设、大发展时期,多个建设阶段并存,既有大规模的轨道建设,也有大规模的道路建设;既有快速路网的建设,也有次支路的建设;既有道路的新建,也有道路的升级改造。武汉市现有各类工地近5000个,其中在建交通项目约300个。这些项目基本位于城市干道和交通的主流向上,施工将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减少实际交通供给,将给原本拥挤的道路新增巨大的压力。
上述原因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一般原因,但路网结构和空间分布的不合理带来的出行的结构不合理,则是导致交通节点拥堵的深层原因。仍以武汉市为例,通过一些典型片区进行对比分析。
1、武汉典型拥堵片区分析。
(1)青年路新华路片区。该片区指青年路(发展大道—解放大道)和新华路(发展大道—解放大道)所夹区域。长约4公里,宽约0.8公里,面积约3.3平方公里,公用路网密度5.5公里/平方公里(不含小区内部路网),路网间距平均300米,最小间距180米,最大1000米,仅有2.5纵和10横的道路网络,路网分布极不均匀。是汉口地区典型的堵区。
其主要原因是该范围内有中山公园、北湖、西湖等公园,又有多个大型居住小区。这些致使公用道路上一般长达300至1000米无连通道路,各小区都像一个口袋,各口袋的出口都连接到一条主次干道上,同时利用同一条道路出行,导致拥挤。各小区内部道路不对外,利用率极低,致使小区外部公用主次干道使用功能不明确,既当小区支路(短距离出行),又当干道使用(过境交通),同时又是步行道和非机动道。这导致公用道路功能混杂,断面过宽,道路宽度往往是50米以上,含6条机动车道+两边5米左右的非机动车道+5米左右的人行道。另外,因为小区以居住功能为主,内部不可能将各种设施配套齐全,小区居民对外出行率高,且主要依靠私人交通工具(私家车、电动车、自行车),这样又导致私人交通工具购置率高和使用率高。
(2)中南路、武珞路、卓刀泉北路和八一路围合的片区。该片区长4公里,宽0.9公里,面积约3.8平方公里,路网最小间距880米,最大2200米,仅有2纵和4横贯通的道路网络,公用路网密度仅3.4公里/平方公里,路网分布极不均匀。该片区分布着武汉大学、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洪山公园等,内部道路均不能对外使用,公用道路贯通性极差。是武昌地区典型的堵区。
2、武汉典型畅通片区分析。
(1)汉口老租界片区。该片长4.0公里,平均宽约1.0公里。该片区面积与常青路新华路片区相当,约4.2平方公里,公用路网密度15公里/平方公里(不含小区内部路网),路网平均间距150米,最小路网间距100米,最大200米,有5纵18横的道路网络,路网分布均匀。
该片区除中山大道江汉路段拥堵外(为商业密集点),其余道路均全日不堵车,且道路断面均很窄,大多2车道﹢两边2—3米人行道,该区域多采用单向交通组织,公交线路布置合理,交通顺畅。
(2)青山区南干渠片区。该片区长3.3公里,宽1.2公里,面积约4.0平方公里。该片区道路分布均匀,平均间距200米,公用路网密度9.2公里/平方公里(不含小区内部路网),约为常青路新华路片区的2倍。该片区道路断面均不是很宽,2车道居多,两边2—3米人行道,公交线路布置合理,整个片区交通畅通,流量分布均匀,市民出行便捷,步行也极方便舒适。
3、国际先进城市路网分析。
日本东京都总面积2186平方公里,人口1300万,汽车保有量460万辆,人均0.36辆;北京市域面积16807平方公里,2010年人口1961万,机动车保有量480万辆,人均0.25辆。由于人口密集,交通堵塞也曾是东京市府面临的难题。尽管现在也经常堵塞。东京都人均机动车比北京多,路比北京窄,其解决交通拥堵除了靠公共交通,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有非常完善的路网格局,缓解了高峰期的交通拥堵状况。
东京中心城(区部)621平方公里(与武汉主城区相当),道路总长约1.18万公里,道路总面积9834万平方米,道路面积率约16%,路网密度为19.03公里/平方公里,约为武汉主城区的6倍。东京路网主要由街道、小区内部道路(是贯通的)和高速路组成。中心城区路网分布均匀,道路平均间距为100米,很少有被大院分隔的情形,很多楼宇四周均有道路可通行,道路之间的间距为30—40米。
从以上各片区路网和交通运行的差异分析可知,武汉市部分片区内的居住区、学校、医院、公园等大单位自成体系,严重分割道路,造成路网格局不合理,从而形成大尺度、低密度的城市路网,带来长距离、跨区域的出行需求,而同时公交体系不完善又促使市民依赖私人交通工具出行,最后大量交通集中于主干道上,且主干道上交叉口主要依靠信号灯转向,容易引发主干道交叉口的严重堵塞。构建小尺度、高密度的路网,减少长距离、跨区域的出行需求,建立高比例的公交出行结构,这是改善交通拥堵的关键。为此建议:彻底打开各居住小区、各大单位。城市的交通不能由房地产开发商主导,城市开发需要统筹安排,打开各居住小区、各大单位,让道路相互贯通起来,形成密集的路网,路网间距应控制在200米之内,路网密度应在10公里/平方公里以上。一方面能够有可能充分组织单向交通,提高通行能力;另一方面还可提供大量的沿街商铺,解决就业。减少甚至废除主干道。封闭的小区、大单位是造成堵塞的原因,主干道+信号灯的通行方式则是形成堵塞的载体。建议将目前规范规定的“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城市路网体系逐步调整为“快速路+街区道路+街区内部道路”的体系,近中距离出行依靠街区道路,长距离出行依靠快速路、无信号灯。通过路网结构的调整和改变,改变市民的出行习惯和方式,建立高比例的公交出行结构。由当前的私人交通工具(大量小汽车、大量电动车、大量自行车)为主,公共交通为辅的模式,转变为私人交通工具(少量小汽车、少量或无电动车、少量自行车)为辅,公共交通为主的新模式。
[2]邓毛颖:广州市交通运行特征分析及改善途径[j].城市问题,2010(11)。
[3]杨向前:民生视域下我国特大型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12(1)。
[4]高明华、张正河:关于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途径[j].城市问题,2009(10)。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七
摘要: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保障高校教学质量依赖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转需要奠定四个基础条件:树立更加科学的管理观念;健全和实行更加严谨的管理制度;完善和使用更加高效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形成教职员工人人负责的局面。文章围绕这样的基本观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教学;质量管理。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高校平稳快速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教学质量管理是保证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机制,是高校生命的重要保障。在当今高校日益着重强调教学质量的情况下,高校教学质量却出现了滑坡现象,虽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却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我们有必要针对现今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做深入讨论,找到合理、有效的解决办法,这不仅对提高高校教学质量有所帮助,而且对提高高校办学水平也有所裨益,应当成为重点研究的对象。
1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现存问题。
1.1管理思想方面还不够适应。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统领和指导作用,但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思想仍相对落后,致使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不高,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第一,高校质量管理人员的思想还处于以经验为指导的质量管理阶段,仍存在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拿来主义的思维定势,管理呈习惯化与简单化,以行政命令为主要教学管理手段,而且以分数作为评定学生成绩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致使教学质量管理初衷被扭曲,功利性增强,教学质量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提高;第二,高校教学质量管理过分依靠规章制度,一味按照规定有无进行管理,这是对教学质量管理本质的误解,会使管理沦为检查,造成形式主义的泛滥,这样的管理只是做做样子,不会得到实际效果;第三,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缺乏改进措施,再完美的管理体系也会因时间、环境、形式、条件的变化而缺陷尽显,必须得到及时的改进,这样才能永葆教学质量管理的生命活力,使得教学质量管理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2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素质还不够适应。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与管理素质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管理的水平,影响着高校教学的质量。我国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是以管理来推动高校教育发展的,教学质量管理不仅包括管理工作,还包括对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积极性与创造性的调动,这是对教师的教学服务,也是对学生的学习服务,所以说,教学质量管理同时具备行政管理与服务管理的双重特点,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观念,也要掌握扎实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符合管理工作的要求,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发展。但实际上,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真正素质还远不能达到这些要求,他们的管理方面单一,不重视教学质量管理人员需要兼具思想、知识与能力的一般规律,缺乏对教学质量管理本质的.深刻认识,无法对服务主体做到真正的认识、理解与重视,导致了作为教学质量管理主体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缺失,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
1.3评价体系不够适应。
高校教学质量可以通过教学质量管理手段加以提高,但教学质量管理的效果却缺乏实际评价方法来予以评定,更不具备科学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这大大制约着教学质量管理能力的提高。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众多指标体系都可以作为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评价标准,但实际上,这些标准只能用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而不能用来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因为教学质量的高低只能作为教学质量管理的一个评价指标,而教学质量管理效果的好坏还需结合其他角度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教学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的建立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更会间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1.4投入力量尚显不足。
由于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不被重视。而且,教学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内部繁杂的协调控制才能够良好运作,但有的学校领导缺乏科学的教学质量管理知识与常识,不能及时处理教学质量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类信息,导致教育质量管理实际处于无效状态。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教学质量管理人员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上,造成了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的停滞。
2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现存问题的应对措施。
2.1树立更加科学的管理观念。
首先,建立以人为主体的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应注重人的主体地位,以促进人的提升为根本目的。这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质量管理、学生的学业质量管理和教学质量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方面上,又表现在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价值取向上,也表现在学生的不同发展要求和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上;其次,建立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全面教学质量管理观念指教学质量管理所有环节的全过程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所有因素和工作环节的全方位管理以及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全校领导与师生全员参与管理;再次,建立动态教学质量管理观念。因为在教学质量管理进行的过程中,任何质量因素都处于不断发展和变化的过程,所以,教学质量管理应当是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持续性改进的过程。
2.2健全和实行更加严谨的管理制度。
健全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管理效果的基础。首先,教研室在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负责实际工作并及时反馈相应信息;其次,完善教学质量管理责任制度,明晰每个教职工的教学质量管理责任与权力,并明确考核标准与奖惩措施;再次,完善教学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制度,通过及时全面的信息收集与分析,科学合理地调整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2.3完善和使用更加高效的评价体系。
高校教学质量的管理为了激发全校教职员工的教学质量管理热情,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中来,应大力开展组织与动员工作,并对全校领导与教职员工进行教学质量管理培训和教育。高校教学质量管理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加强对教学质量管理必要性的教育,提高全校教职员工对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认同感,增强其参与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2]何丽华,林思祖,吴承祯,马祥庆,何东进.6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5:85-89.
[4]9000标准在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5]赵贵波.西工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
[6]万薇.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评价[d].南京理工大学,2006.
[7]金荷香.我国高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及体系构建[d].兰州大学,.
[8]童瑞连.基于iso9000族标准的淮海工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
[11]刘璇,马凌.基于约束理论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j].职业时空,2011,05:5-7.
[12]侯艳红.学分制深化改革趋势下高校教学服务的顾客满意模型构建[j].药学教育,2011,05:5-7.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八
美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是基于知识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查显示美国13所研究型大学的理工创业教育经验,可以得出美国一流理工科大学在创业教育模式方面的共同经验:
1.坚持学术性和实用性结合的原则。理工科高校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基础和能力,将研究方向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研究就有了针对性,成果也更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美国理工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条基本指导原则就是:学术性和实用性、企业与高等学校、理论创新和实践培养均紧密结合。”
2.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当今社会最紧缺的是服务于技术密集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科技创业教育模式的使命就是把科学研究推广到实践应用中。这种模式的创业教育往往在经济类或者管理类的学院(系)成立创业中心,把全校范围内不同学科背景、不同技术门类的学生吸引过来。这种模式在保证理工科专业优势的同时,也确保了学生创业的针对性。
3“.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协调发展。“聚焦模式”是带有精英教育刻痕的创业教育模式,只有最优秀的学生才有机会获得创业教育机会,是专业化的创业教育。“辐射模式”是一种学校层面负责的创业教育模式,不仅为非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创业教育,还鼓励教师参与创业。“聚焦模式”和“辐射模式”相结合是美国理工科大学将创业教育和普适的创业教育密切联系的体现。
4.创业教育的开放性和信息化。开放性与信息化是美国理工科大学的普遍经验。开放性是指创业教育要开门办学,体现创业教育从体系设计、实施到评价的全部环节。信息化是将创业教育与其他资源相整合,如政府基金和风险投资、孵化器和创业园科技园、施教者和受教者等,为创业者提供一站式的全程咨询服务。开放性和信息化使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资源与外界建立了密切联系。
通过数据分析和资料研究,不难发现,当前我国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模式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创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当前,创新创业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社会、高等学校已经将创业教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但与此不对应的是,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仍然存在着认识不统一、不到位的现象。很多大学生认为在校期间最重要的是学好专业知识,将来走上社会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对开展创业教育和创业本身并不认同。与此同时,在很多高校,创业教育还作为职业发展课的分支,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2.创业教育师资队伍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的需要。不同学科门类的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方式要有区别。“理工科从事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教师,应具备很强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主要来自专门从事管理类课程的教师和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其中的绝大多数教师未曾有过创业的经历,也不懂创业的精髓,部分教师教学方式简单、[摘要]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不同类型高校的创业教育也有差异。文章借鉴发达国家缺乏教学互动,既降低了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非常重要,师资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的成效,只简单地照本宣科不能满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的需要。
3.理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相对比较薄弱。开展创业活动,理工科大学生多依靠其创新作品,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应紧密围绕“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创业教育是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实践教学应占到较大的比重,但由于资金、设备等原因,实践教学往往受到限制。在不同层次的'创业计划大赛中,为比赛而比赛的想法占了相当比重,使创业大赛偏离了本来的轨道。同时,应该加强创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这需要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支持与帮助,但是愿意提供实习机会的企事业单位少之又少,多方互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还没有形成。
4.理工科大学生自身的局限性。理工科专业的学院较为繁重,成绩的好坏是决定出国、考研、升学和就业等毕业生出路的主要因素之一。与人文社科类学生相比,理工科大学生将精力大多投放在学习、考试和实验上,没有时间去接触、了解、学习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精神,加上理工科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不够,缺乏对社会深入的了解,影响了他们进行创业的原动力。
理工科高校创业教育应紧密结合自身特点和实际,发挥理工科特长,坚持“创新驱动和实践培养”的基本原则,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坚持发挥学科特色,将创业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和强烈创业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大创业观”,以科技创新带动科技创业,培养产品开发型、技术服务型的创业者和各领域开拓创新的实践者,形成富有理工科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
1.树立创业教育全新理念。创业教育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文化,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精神,还需要大学也成为创业型机构。因此高校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于学校的重要意义,提高创业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创业教育在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不能急功近利,应立足长远。”即使学生不能一毕业就创业成功,创业意识的增强、创业能力的提高、创业经验的积累和创业心理的准备对学生来说也是终身受益的。对理工科高校来说,要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实施通识教育,实行真正的学分制。要注重加强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组织保障为基础,构建以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为主体,以教育和实践体系为两翼,完善三园创业平台(孵化园、转化园、创业园)。
2.完善创业教育“三段式”模式。通过普惠式、精英式和典型式的三段式教育,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目标:普惠式教育是对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普及相关知识,了解基本创业的基本情况;精英式教育对有志向、有能力的学生进行培训,增强其创业技能;典型教育帮助和支持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努力培育创业成功的典型。
3.建立专兼职相结合师资队伍。当前,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来源于原先从事企业管理学科教学的教师或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富有实战经验的导师极为匮乏。应从三个方面加强创业师资建设:
(1)将选派创业教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培养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相结合,提高创业教育的授课水平和实战化指导水平,还可通过研讨会、创业论坛等活动,引导教师交流经验,取长补短。
(2)鼓励专业教师将创业知识和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联习,同时积极鼓励教师自身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3)积极吸纳社会创业教育力量,美国创业教育绝大部分师资来源于社会各领域聘请的创业导师。
4.设立分层次创业教育目标。理工科大学生专而不博,大多对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掌握得非常精确,但是对除专业以外的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他们技术功底深厚,有能力自主开发产品,但是缺乏创业知识和创业意识。应采取“文理工融合”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多种机会学习创业知识,为创业夯实基础。
5.开展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要积极组织理工科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指导学生成立创业俱乐部和创业社团,积极开展创业沙龙和创业典型报告会,丰富学生创业知识,提高学生创业素养。“依托理工科大学科技园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创业转化基地和创业基地,为进入基地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提供相关场所,为其解读相关政策并进行辅导,促进大学生以技术创新带动创业。”
6.建立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大学生创新和创业的实践基地,将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毕业设计、学科竞赛和社团活动等与大学生创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水平和能力。鼓励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组成团队,利用基地先进的设备、优越的条件、高端的平台,帮助大学生体验和实施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开发、产品生产直至包装上市、商业运作等创业活动全过程,为学生创业提供职场环境和实践操作经验。
7.完善创业教育外部环境。“培育高校创业精神的前提和基础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也是衡量一所高校是否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试金石。因此,高等学校应该营造一种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成为一个真正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良好的创业教育需要环境和氛围,学校应定期组织参观企业、创业计划大赛、企业家演讲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利用多媒体等方式,传创业知识和创业精神。学校还应积极吸引社会资金,争取大学生创业项目;同时,积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协商,为学生创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作者:高**单位:南京理工大学。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十九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总结,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
德育贯彻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而小学德育是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它肩负着为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任。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时刻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努力实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要求。
近年来,我校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落实《小学德育纲要》,以德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了全县的先进行列。为更好地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我们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
一、德育工作的做法和措施。
1、建立健全德育管理系统。
为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管理,我校建立了学校、教总两处、少先队、班级管理网络,并明确德育管理的任务要求,各负其责。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教务主任、大队辅导员、校外辅导员、班主任及少先队干部参与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施德育工作“一把手”工作。形成了校长亲自抓,教导主任、总务主任靠上抓,大队辅导员具体分管、班主任老师时刻对学生进行教育,少先队干部参与管理的德育工作局面。
班级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德育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为此,学校建立了班级、学生及班主任考核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坚持每天检查监督学生入校、离校红领巾佩带、班级及个人卫生、学生纪律等小学生一日常规的落实情况,生容生貌每周一总结,对好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学校领导、教师轮流值日,每天二次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检查,其结果在学期结束纳入对班级的综合考核,并作为量化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依据,目的是激励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每学期都设立班主任工作奖励基金,对在班级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班主任进行奖励。几年来,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工作积极主动。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下左右联系密切,协调一致,发挥了德育管理的效能,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2、充分调动德育工作积极性。
我校始终注重德育工作的开展和落实,从调动全体教师的德育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入手,经常组织学习《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小学德育纲要》、《潍坊市教师十不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德育工作目标和自己的责任,达到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目的。
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他们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是学校德育工作、安全教育的骨干,我们通过制定班主任工作职责、班主任考核细则,提高班主任待遇,评选优秀班主任等措施,大大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
二是调动各任课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各学科教师都担负着渗透德育的重任,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要求学科教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以教材为载体渗透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科学、爱劳动、爱人民教育等,同时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努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并将学科教书育人成绩纳入学期工作质量考核量化。
三是调动服务育人的积极性,积极营造校园育人环境,学校服务人员在德育工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学校制定了有关保卫、伙房、后勤供应等人员的职责和制度,我校服务人员能围绕育人的要求设计、布置宣传栏等教育阵地,更新新内容,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样,全校上下达成了共识,形成德育工作的合力,保证了学校德育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3、不断加强德育工作研究。
新世纪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德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应该重视德育,要不断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的倾向,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不仅重视智育,更应重视德育,不断加强德育研究。
我校在做好德育工作的过程,十分注重学校领导和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结合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当地资源优势,重视校本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学习外地经验,加强了对德育的研究,组织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每学期组织二至三次校外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德育研究的开展是德育工作科学化的保证,更是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根据小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新形势的要求,在德育工作中还加强以下几方面的教育和研究。如:革命传统教育、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网络媒体教育等。围绕德育工作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活动和研究,如:请法制付校长作有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专题报告、案例分析,进行安全教育;通过组织教师护送学生安全过马路及安全知识讲座进行安全教育;通过严禁进网吧和组织人员进入网吧检查等方式对学生健康的网络媒体教育,多次组织诚信教育、礼仪教育等德育研究和专题讲座,通过“一周常规评比”“学习《守则》《规范》演讲比赛”“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等活动的开展,不仅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也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
4、注重加强德育阵地建设。
黑板报。
宣传栏内容常换常新,各班教室内都张贴了《中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国旗。
名人名言。
和科学家画像,真正使校园的每一处地方都成为无毒的语言,发挥着育人的作用。德育阵地的建设是学校文明的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德育阵地的建设为学校创造了优美的环境,给全体师生以奋进向上的力量。
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升国旗制度和系列化的国旗下的讲话,通过丰富多采的兴趣小组活动和校园文化生活等教育活动,使学生在优美的环境和健康的气氛中陶冶情操,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德育系列活动开展还不够经常。如社会实践教育,有时因受教学的冲击,联系不及时,抓不住季节性,致使活动不能坚持经常。
2、个别教师,特别是个别任课教师,对德育的认识不足,认为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的工作,自己上好课就可以了,不能很好地配合学校和班主任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失去了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育人素质。
3、由于条件限制,致使学校或班级组织的一些德育活动不能留下原始的材料,为以后活动的开展和对学生的教育失去宝贵、有说服力的东西,达不到应有的德育效果。
4、对德育工作的考核还不够完善。
三、今后工作打算。
1、健全德育工作考核制度,将德育工作全面纳入处、室、班级及教师个人的考核量化,进一步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德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扎扎实实落实好德育工作。
2、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改善育人环境,进一步搞好校内、外德育阵地建设,保障学校德育工作长期、有序、健康、和谐地开展,使每一名同学都受良好的德育教育。
3、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促进各类学科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机结合,以学科教材为依据搞好德育渗透,进一步达到学科育人的教育目的。
4、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做好家庭教育。各科任教师要自觉主动、定期做好家访,每学期必须全面家访一遍,对个别学生要随时与家长联系促进相互了解,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德育必须要处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首要地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小学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因此,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不断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办学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我校继续加强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班级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法制副校长,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工作职责,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学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德育纲要》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
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并与工资挂勾,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评先方面优先,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
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三是密切与法制副校长联系,利用他们对社会治安的熟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四,德育活动序列化,多样化.
我们根据教育的主题和常规教育的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各种德育活动内容,使教育内容形成系列化,多样化.我们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形式生动活泼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五,抓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规范.
认真抓好教师的师德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我们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的文章和文件,并进行讨论,反思到位.请学生,家长,社会各界参与对教师,学校师德情况及时进行评议,并把意见及时进行整理,反馈;从而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受到村为会领导的好评.
六,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为了配合澜石街道创建教育强镇,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一是注重了制度建设.我们重新修订了学生。
规章制度。
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及常规重新提出了要求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使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有章可循.
二是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在学科教学中全面渗透德育,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渗透在每节课.
三是抓过程管理.校红领巾监督岗,卫生,纪律二项竞赛,值日的监督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四是抓安全教育周,禁毒教育周等活动,使校园文明风气逐步形成.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格公民的起点。
小学德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同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为了确保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一学期来,我们加强了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研究,其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1、组织师德理论学习本学期,我们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和市县教委有关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文件资料等,以教育行评为契机,有效地加强了师德建设。
2、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本学期,每位教师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撰写学习。
心得体会。
提高教师的德育理论水平。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
(1)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
(2)开展好“祖国明天会更好”读书活动,并根据学校有关要求,组织了征文比赛。学生通过读书活动,进一步提高了爱国热情。
2、安全法制教育。
(1)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
(2)继续抓好学生校内、校外的安全工作,签定有关。
责任书。
规范制度落实好各种措施。本学期此项工作运行良好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
(3)各班继续深入学习贯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一些苗头性现象及时加以教育,杜绝学生违法犯罪现象。
(4)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黑板报、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
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橱窗、校园广播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上好《环境教育》课。我们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
4、文明礼貌教育。
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貌教育,以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开展“文明班级百分赛”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5、学校认真开展了关爱“留守孩”教育工作。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度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或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1、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
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了班主任联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以上是本学期我校德育工作的简单回顾,我们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努力,务实创新,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实效。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二十
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小学教学质量也在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在对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怎样强化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就是一项十分值得研究的工作。特别是在小学学校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工作作为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和难点环节,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适当运用激励机制进行管理,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在班级中的积极作用,使班级更好地提升管理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就针对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展开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激励机制作为当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环节,应该引起广大教学管理者和工作者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实现科学化管理。[1]基于此,本文就将对农村小学学校的管理展开研究,全面分析在这个背景中激励机制的有效落实,以期提升我国小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基本保障。
经过笔者对当前我国实际教学情况的有效分析,发现当前我国小学学校管理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的全面提升。为此,我们更应该清楚认识问题所在,从而更准确有效地解决问题。
1.1体制不健全、管理理念缺失。
1.2缺乏专业的管理机制。
在整个激励机制中,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物质激励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学生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才能更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力量。或者在班级中建立起班级优秀墙的板块,对于有着优秀表现的学生适当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7]每个班级中的学生家庭情况都存在差异,因此对于班级中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的学生,在激励机制的应用过程中,班主任或是任课教师可以适当利用奖学金的方式给予这类学生特殊的奖励或资助,通过这种方式鼓励学生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而和物质奖励相对应的就应该是精神鼓励,精神奖励对于成绩相对优异的学生来说更有效果,因为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自尊心和荣誉感还是比较强的,这个时候,教师掌握适当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将对学生提升学习自信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也将更好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从而更好发掘自身的发展潜能。对于普通学生来说,教师则可以采用颁发证书的方式进行鼓励,并授予学生相应的鼓励和帮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和广大家长进行相应的交流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加以更好的掌握,这对于今后教师的教学工作和家长教育工作都将产生十分有效的帮助作用。
在对学生进行激励的同时,还应该建立相应的惩罚制度,通过两种制度的有效结合,将对学生产生更好的帮助和影响。如果在教学中一味地采用激励方式,学生就会膨胀,对于成绩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将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在执行激励机制的同时,适当地对学生实行惩罚制度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更有效的督促作用,对于能力提升和发展将产生重要帮助和影响。
通过上文的研究,确定在我国的农村小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问题,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可以说学校的管理包含了方方面面,管理者在实际进行管理工作中,也应该对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帮助学校实现有效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在小学学校的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工作作为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点环节和难点环节,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适当运用激励机制对教学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更好地发挥激励机制在班级中的积极作用,使班级管理成效得以提升。激励理论作为当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应该引起广大教学管理者和工作者的重视,从而更好地实现科学管理。总而言之,在我国农村小学的学校管理过程中,学校领导更应该加强对激励机制的全面认识和应用,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和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不断研究和探索全新的管理方式和策略,为今后取得更好的管理成效和育人成效奠定坚实基础。
[1]汤辉.浅论当今农村小学学校管理中的有效激励[j].中外交流,2017.52(2):78.
[6]白音忠.激励机制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j].中外交流,2016.161(35):38.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二十一
平面构成与色彩构成、立体构成并称为三大构成,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由日本传入我国,在设计教育界备受重视和关注。平面构成培养的是在二维空间中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将设计元素进行组织、编排,它是三大构成的灵魂所在,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平面构成课注重各种设计形态的研究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对学生设计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审美,对平面构成掌握的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质量的高低,正如一些优秀的设计师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平面构成的影子。
尽管我们的生活是在三维空间中开展,然而造型活动却常常是在二维空间中实现,即使是一些立体形态的设计也会遇到表面处理的问题以及图纸的表现。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看到一些学生的设计作品,其质量的高低与对平面构成原理以及实际的运用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注意学生对平面构成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对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以及与设计实践的联系是我们作为设计专业的教师应该仔细研究和思考的。然而在近年来的一些教学实践活动中,笔者感到现今的平面构成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由此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
1、更新教材内容、注重平面构成基础训练。
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形象美的规律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判断、表现能力以及创造性的思维并将其应用与设计实践中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感到很多平面构成课的教学还流于形式,学生并没有真正领悟平面构成语言的规律,蜻蜓点水式的学习让学生对平面构成课的意义提出质疑,而同时在许多高校平面构成的教材和教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程度和逐步细化的各设计专业后续课程的发展需要了,以致让刚接触平面构成的大一新生充满疑惑,从而忽视平面构成课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传入我国已有三十来年的历史,尽管当时在设计教育界备受推崇,而且为设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贡献,但一些教材的设计在如今看来已经不适应设计发展的速度而显得陈旧和滞后。课程的建设应从教材的建设开始,翻看平面构成的教材,笔者感到有些内容常重复出现于多本教材之中,所使用的`图例也是类似,缺乏新鲜的内容,不能反映当前设计的发展和更新,练习内容也多是以单纯的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特异等构成形式的骨格、表现形式等内容为主,而忽视基本形的组织方式及创造的训练,构成形式的练习所训练的是骨骼和基本型的排列规律,并按照规律而严格的方式进行练习,而这些需要在完全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原理的情况下进行才有意义。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也感到基本形态的创造及组织方式的练习难度更大,正是因为它没有过多的规则可遵守,而完全依靠个人的审美感和创造力,因此笔者认为及时更新教材、加大基础训练的力度是非常有必要的。将重点放在基本形态的创造、形态之间的组织上,培养创造性思维,为以后的设计实践课做准备。
2、平面构成的练习可以手绘为主,电脑辅助。
传统的平面构成练习是以手绘的方式完成,手绘是一种思维运动、创意形成的过程,但却比较花费时间,因此笔者认为完全可以适当的借助最便捷、最快速的方式——使用电脑辅助完成。创作是一个过程,他要经历准备——设计——修改——在设计——完稿等一系列步骤,这个过程可以一分为二,在前期的设计构思及修改过程中鼓励学生以手绘设计稿的方式完成,这是一个大脑思维不断运动、创意不断涌现的过程,草图以手绘的方式勾勒不必中断思维来考虑拉伸一根线该用什么工具、换一个颜色需要什么操作。当创意如泉涌时,精力的不集中很容易断送一个好的构思,而影响设计者的创作状态。完成稿的制作是把设计的结果以最完美的方式呈现,仍然使用传统的笔、墨工具比较耗费时间,而作为一门课程是有严格的时间安排的,在有限的时间里如果学生完全把精力放在图形的绘制上精工细作就容易降低学习效率,没有精力进行创作构思,使学生感到枯燥而变得应付作业,只能把学生培养成一个绘制工整的工匠,对于平面构成的教学目的是逐本求末,而使用计算机辅助制作可以有效的减少制作的时间,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设计和构思上。
3、加强平面构成课与设计专业课的联系。
在进行平面构成课教学的时候应该加强与专业课的联系避免与后期设计专业课处于一种脱节的状态。平面构成课常常作为设计基础课在大一新生中开设,考前的美术练习主要是针对素描、色彩的应试训练,而对于平面构成的知识涉及甚少,单从教材上的理论和图例也很难真正的理解与设计课的联系,因此在课堂讲授时就需要有意识的把专业设计融入到平面构成的理论当中,这样既加强了前后课程的联系,让学生对后续课程有了感性认识,避免学习的盲目性,又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中晦涩的理论。
近来,笔者在作一些尝试,在讲到点、线、面的构成在设计中的运用时,可以将一些完整的设计作品从平面构成的角度来诠释。以一张设计完成的广告为例,从平面构成的视角来理解作品,将具体的内容用点、线、面取代:如连续排列的说明文字可以看成是点的连续排列,大面积的图形、图片是面的形式……并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分析画面的构成和设计语言。同时,在讲到不同的内容时让学生举例相应的一些优秀的案例并进行独立的分析,帮助更好的理解平面构成在设计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4、鼓励对新材料的认识和使用。
传统的平面构成练习作业一直以来都是以毛笔、颜料、卡纸为工具,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也不过是平涂、勾线、打点而已,形式单一,对于某些设计思想不能充分的表现。而平面构成的重要目标除了形式感的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因此表现手法就无需限制在传统的方式上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掘新的材料,使用适当的材料和技术来表现设计意图。在不断挖掘新材料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所呈现出的天然美感,也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走出传统对平面构成只有黑、白两色,只有颜色涂抹的基础习作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结语。
平面构成课主要是培养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引导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观察生活,挖掘创作灵感,激发创作兴趣,将理论学习与设计实践结合起来,因材施教,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将来设计专业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日]朝仓直已.艺术设计的平面构成[m].中国计划出版社,.
[2]马洁,崔志军.平面构成课的创意性教学[j].美术大观,2007,(10):141.
[3]毛溪.平面构成[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二十二
社会转型期传统的德育观念使学生的德育缺陷加深,而造成德育缺陷加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建立现代化的学生德育体系,今天本站小编给大家找来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总结,供大家参考和阅读。
一个学期以来,我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德育。
工作计划。
进行工作,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家长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道德修养。
3、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势。
4、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己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
5、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为灾区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6、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
7、制定了班级德育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班级内每个学生在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方面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
另外,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
规章制度。
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团结同事作为班组长努力协调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平和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学习。尊重学生不体罚使他们身心得到愉快的发展。在家校联系方面我除了通过家长会和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德育工作计划、内容和实施方法外还通过家访或个别交谈的形式共同分析学生的情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总之,经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和培养,学生在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努力,争取把班级的德育工作做得更好。
教师要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刻影响着学生,身教重于言教。我就本学期的德育方面的情况作一个总结。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省教育厅《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把政治学习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弘扬优秀师德传统,促进思想、教育观念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正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自觉性。
二、勤恳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能力。作为教师,必须勤恳钻研业务,努力提高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学习能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能力、学科德育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从事本岗位工作的能力。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内容、不同教育对象,认真做好教学过程中的每道环节,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三、真心热爱学生。作为教师,想要教育好学生,多和学生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通过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认识到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抓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用鼓励表扬方法来做他们的工作,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真正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儿女一样,事事关怀、体贴,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讲课生动活泼,注重学法指导;布置作业恰当合理,激发学生勤于动脑动手兴趣,坚持“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四、加强与学生家长联系。通过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庭、在社会、在假期的学习、生活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情况,互相沟通,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积极宣传科学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虚心听取家长对教育的建议。
我深深地了解:一名人民教师要重视自身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热爱教育事业,努力培养人才,注重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这片热土上,做到工作更加勤恳,更好。
本学年,我校在教育局的关怀下,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方向,确立了“全面规划,整体推进,突出重点,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思路,拓宽了德育工作渠道,提高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工作中我们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以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寓德育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的素质,结合学生实际,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圆满地完成了本年度的德育工作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把德育工作回顾如下:
本年度我们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成绩有:
一、加强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研究。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注重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和教育。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
1、爱国主义教育。本学期继续抓好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国家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意识。2、安全法制教育。加强安全知识的宣讲教育,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
黑板报。
专题广播等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3、环保教育。通过宣传窗、国旗下讲话、班会课、广播站积极宣传环保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4、文明礼仪教育。本学期我校继续加强了学生常规教育特别是文明礼仪教育。以新的《中小学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制定了新的班级评比细则开展“文明班级评比”活动以班级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红领巾督察队为阵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5、开展了“学雷锋”“感恩母亲”“光辉的旗帜”“欢庆六一”等主题活动培养了孩子热心助人、感恩他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精神。
三、切实加强家校联系。
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本学期制定了家长学校各种制定并开展活动,还对班主任和其他任课老师提出一定的要求,使学校、家庭、社会联系更为紧密,构建立体的教育网络。
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1、利用教师政治学习等机会让教师明确人人都是教育工作者、个个有责任参与德育工作,树立“大德育观”,增强德育力量。2、继续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组织班主任座谈会,通过交流取长补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在这学期的德育工作中,有成效有也不足。我会更加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吸取教训和经验,不断进步。
德育方面的论文篇二十三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培养高精尖人才向大众化的转变,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力量。在“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理论引导下,如何深化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引起了普通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做为普通高校中的一名体育工作者,希望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有所助益。
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新目标。
现代健康的理念和标志的提出,要求体育课程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质的增强,还必须着眼于学生个体健康的生存发展。健康的体魄是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为此我们必须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为导向,重新审视普通高校的教育目标,树立教育新观念,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体育教学工作,在各类各级学校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有评价的体育教育活动。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学校课程设置的价值取向应具备综合性、主体性和未来性的特点。从现代课程的理论看,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宗旨应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增强体魄、练就技能、启发心智、塑造人格。其次,培养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单位从事工作的能力,了解毕业后所处的环境,了解所在单位人的心理及生理特点、掌握现代体育理论和锻炼方法、技能、具备组织所在单位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能力。再次,组织所在单位的体育文化活动、创设健康的单位体育文化、使职工的身心素质得以提高。随着普通高校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依据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体育教学的“职业性”特征越来越突出。因此体育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实施及教学评价必须遵循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宗旨,体现出体育教学应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职业性”特点。
二、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思路的建构。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结构的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评价的多样化出发,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分析研究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系统中各个要素的联系及其与外部环境和系统整体效益的关系,以最优化为目标、力求使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过程和方法形成合理的结构。建构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结构、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体育教学改革的最高层次。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除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外,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教学宗旨确立目标。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环境和教学设备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实施情况,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是否取得成效的价值尺度。总之,普通高等院校应结合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和自身的特点及宗旨进行体育教学。
2.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授课方式。
(1)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目前在我国的普通高校中,有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叫基础课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也有学者总结了8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素质型(适宜一年级素质差学生)、技术型(传统教学模式)、竞技型(多为技术较好、有特长学生)、娱乐型、康复型(多为残、伤、病学生)、开放型(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师辅导性教学)、咨询型(以门诊、体育健康咨询、开运动处方的形式)和自由型(俗称俱乐部模式)。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综合各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结合普通高校的特性,我建议普通高校不能缩减体育基础课的每周两学时,反而应该增加体育课的学时,将三种典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结合起来,在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中都开设体育课,但教学方式和要求要有所不同。一年级采取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也即普修课,普修课以提高身体素质和机能为主;二年级采取专项选项体育教学模式即选项课,体育选项课打破系和班级,依照兴趣,重新组合上课,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个体差异,尽量开出多种专选课,如“搏击”、“篮球”、“体育舞蹈”、“乒乓球”、“网球”、“健美”、“游泳”、“女子防身术”、“形体健美”等体育课程,满足广大学生的需要;每个课程的教学目标分为三级评价标准(初级c、中级b、高级a)每个级别赋予的学分值分别为:1分、1.5分、2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现有水平自由选择课程和等级,并打乱年级和班级的界限,采取选项上课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学习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和强烈的学习动作的期望心理,同时体育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内在动力,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刻苦练习,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的进行身体锻炼,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三年级采取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课堂外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择俱乐部。参加体育俱乐部不需要交纳费用,也不计算课时和学分。
(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设计。普通高校招收的学生是由高中毕业生和中专、技校毕业生组成。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或边远地区。初、高中时体育活动甚至体育课有限,有的运动项目从未见过。学生的体能、技能、体质、意识等个体差异明显。普通高校选择体育教学方法应注重层次性,也就是尽可能个性化教学。现有的普通高校高专院校体育内容主要依据教材,并且教学方法过于单调,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上课的积极性不高。从学生身心特点出发,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活泼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比如体育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性体育课程交叉进行。再如:班级内短时的小型篮球比赛、小型排球比赛、小型田径比赛等。又如,调整教学内容,删掉学生们在中小学已学过体育项目和重复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手段。采用网络技术,实现体育教学全过程的网络化管理。如果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传统教学,利用网络技术辅助体育教学管理,理论上讲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
(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考核、评价的指导思想及其操作设计。体育课教学的考核、评价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切入口。教学评价不仅能够有效地测定出学生的知识、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的能力和个体差异量化,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在有效增强体质的前提下,掌握一些项目的技术技能,并从中得到乐趣和享受。鉴于此,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就是:在学生毕业前掌握两门及以上项目的知识、技术技能,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使以后更好地服务于工作岗位,其教学评价的具体操作如下:学生可在任意课程中选定适合自己的级别(abc)进行学习,通过1/3课时学习便可申请考试,考试合格后,重新选择其它课程或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高一级别的学习,学期结束时,按照最好成绩计。每位学生在两年之内必须通过2门课程的c级或1门课程的c级考试和其它2门课程的'b级考试,时间不受限制。如果在2年之内完成了规定课程的考核,并达标者,可申请免上体育课,但是必须参加身体素质的测试。从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将考试内容分为4个方面:理论(包括健身与健康知识、裁判法等)20%;身体素质(包括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30%;选项技术综合考评40%;平时学习与体育锻炼态度10%。并且在学生学习开始时,教师对学生的基础和运动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并作出恰当的评定,供最后评定学生成绩时参考。考试的内容应趋于简单化,要把学生身心素质提高的幅度、运用所学技术进行锻炼的能力、锻炼的次数等,作为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
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传统体育学习方式把学生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弱化,要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就要改变学习的“他主性”,即以学习者为中心,把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发展提升的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使学生在体育学习实践中成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人,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和终身锻炼的能力。二是由“接受式”学习变“发现式”学习,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都是以讲解示范的方式将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呈现给学生,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发现要学习的内容,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使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三、结论与建议。
1.普通高校院校的体育教学在遵循“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总体指导思想的前提下,还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其教学宗旨,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体育教学模式。
2.整合普通高校院校体育教学结构是体育教学的主导,它决定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走向,不能应用单一的模式,实行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不仅有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教学评价对整个在校期间的体育教学任务予以量化,有助于培养“体育特长+专业”的普通高校人才。
3.普通高等院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个系统工程,除教师应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外,还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才能付诸实施。
【参考文献】。
[1]李志宏.以评估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j].高教研究动态.。
[4]刘俊庭,吴纪饶.大学生健康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