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精选20篇)
教案的编写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确保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和合法性。教案可以通过合作教研和反思研讨等方式进行优化和改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这些教案范例涵盖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一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过程:
生:我想对老师们说,我们一定会好好表现的,不会让你们失望。
生:我们的课堂将比赛场更精彩……。
师:我坚信你们一定不会让老师失望的。
一、引入新课:
生: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生:我还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生: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课件演示这一过程。
师:你们对圆柱已经知道得这么多了,真了不起,还想对它作进一步的了解吗?(生:想)。
师: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生:还想知道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指名学生摸其表面积,并追问:怎样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汇报: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侧面积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我们看哪个小组最先找到突破口)。
小组代表汇报:把圆柱的侧面沿着它的一条高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正好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所以我们由此推出: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师:大家同意他们的推理吗?(生:我们讨论的结果也跟他们一样)你们能够利用以前的经验,把它变成我们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太棒了。
课件展示其变化过程。
师生小结:(教师板书)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评价:在体育赛场上你们是我的骄傲,在课堂上你们更是我的自豪)。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庆祝一下我们的成功。(掌声……)。
投影呈现例一: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
(1)学生独立解答。
(2)投影呈现学生的解答,并让其讲清自己的解题思路。
师:通过刚才的解题思路说明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周长和高。
师:无论是直接告诉,还是间接告诉,只要能求出底面周长和高就可以求出其侧面积。
师:求侧面积似乎难不住大家,现在再加一问,你们还能行吗?(教师在例一的后面加上求它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师巡视,让一个学生板演,要求学生分步做,并标明每步求的是什么)。
指名学生说解题思路,
师:这说明要计算圆柱的表面积需要抓出哪两个量?
生:底面积和侧面积。
3、反馈练习:(略)。
师:想一想,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请大家动手试一试。
4实践运用:师: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公式,比如,求一个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应该是怎样的呢?(生:略)。
三、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生:要注意单位,还要注意所要求得圆柱有几个底面……。
最后,你们猜猜听课的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你觉得自己的表现如何?(生:略)。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二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近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1.复习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习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而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柞,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习。
做练一练第1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强调不用四舍五入法及其理由,说明用进一法,并让学生说明结果的近似值,板书订正。
5.组织练习。
(1)下面的数用进一法保留整数,各是多少?(口答)
162.3 29.4 3.8 42.6
(2)做练一练第2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名口答前两步各求什么,怎样算的。(老师板书算式)提问:第三步要怎样算,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这节课学习子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些什么?指出:求圆柱表面积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题里的实际情况,弄清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什么时候要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什么时候只要求侧面积,然后计算结果。另外,在求需要材料取近似数时,一般要用进一法。
课堂作业:练习一第5~7题。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三
1、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谁来说一下你对它有哪些了解?
2、不错,今天我们来继续研究圆柱,出示圆柱,观察大屏幕,从图中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高是10厘米)
3、现在我们如果来做一个这样的盒子,你会想到什么数学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观察圆柱,想一想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总结:圆柱所有面面积的总和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动手摸一摸,感受表面积。圆柱表面积包含哪几个部分?(两个底面面积+侧面面积)
(3)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两个底面积+侧面积)
(4)圆柱的底面积很容易求出,但侧面是一个曲面,它的面积怎么求?你有什么想法?想象一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怎么样的图形?你有什么想法。
2、侧面积
(1)小组合作:
请各个小组沿高把它的侧面展开,研究一下这个问题,验证你的猜想。
(2)学生汇报
(3)教师总结演示。
(4)推导圆柱侧面积公式
3、表面积
(1)总结表面积公式
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上底面积+下底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侧面积。
(2)共同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要制作这个盒子至少需要多少平分米的包装纸?
侧面积:2×3.14×10×30=1884(cm2),底面积:102×3.14=314(cm2),表面积:314×2+1884=2512(cm2)
三、巩固练习
1、现在我们自己尝试来算一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
过渡语: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许多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看屏幕,要解决下列问题,需要求圆柱体哪几部分的面积。
5、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
四、总结收获
同学们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请记住同学们善意的提醒,这节课就上到这!
五、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表面积=s侧=c×h=2πrhs表=2πrh+2πr2
底面积×2=2πr2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四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一、铺垫孕伏。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3.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指同学说出它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和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2)引导学生概括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把计算步骤填在课本50页例1下面的空白处,然后订正。
板书:3.14×0.5×1.8=1.75×1.8≈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41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
3.教学。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2)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展开图进行比较、区别,从而使学生清楚: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4.教学例2。
(2)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让学生观察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并小组议论: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再按顺序说出求表面积的具体过程。具体计算由学生完成。
(4)指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并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有关的计算公式。
(5)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在练习本上做,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方法。
5.教学例3。
(1)出示例3,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示: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如果发现计算结果是1800平方厘米的让该生上黑板上做。
(4)订正,让板演的学生讲解题的思路和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5)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制作水桶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数多一些,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够用。那么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时,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所以这题的计算结果应是1900平方厘米。
(6)“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五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三).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
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归纳:,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六、
探究活动。
面包的截面。
活动目的。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活动题目。
有一个圆柱形的面包,要切一刀把它分成两块,截面会是什么形状的图形?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讨论.
2、利用橡皮泥捏一个圆柱体,进行实验,验证结论.
3、画出截面图,表示结论,发展空间观念.
参考答案。
1、沿水平方向横切一刀,截面是圆形.(如图1)。
2、沿垂直方向纵切一刀,截面是一个长方形.(如图2)。
3、沿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大小不一的椭圆形.(如图3)。
4、从顶面向侧面斜切一刀,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4)。
5、从上底面斜切一刀到下底面,会形成椭圆的一部分.(如图5)。
(图1)(图2)(图3)(图4)(图5)。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六
1、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概念。
2、探索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3、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
4、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七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抹水泥的部分”是指哪几个面?(侧面和下底面,也就是只有一个底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2、练习二第17题。
先引导学生明确题意,求用彩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减去(78.5×2)平方厘米,再组织学生独立练习,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13题。
(1)复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学生独立完成第13题:计算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表面积,并指名板演。
4、练习二第19题。
(1)学生小组讨论:可以漆色的面有哪些?
(2)通过教具演示,使学生明白圆柱及长方体表面被遮住的部分刚好是圆柱的三个底面积。因此,计算油漆的面积就是计算长方体表面积与圆柱侧面积之和减去圆柱的一个底面积。
(3)提醒学生将计算结果化成以平方米为单位的数,并可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两位小数。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八
教学内容
教材40页、41页例1、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十第2-5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能力训练点
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
2.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3.教师出示圆柱体模型,指同学说出它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利用圆柱体模型的侧面展开图,引导学生概括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让学生观察议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与宽分别和圆柱底面周长与高的关系。
(2)引导学生概括出: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2.教学例1
(1)出示例1,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并把计算步骤填在课本50页例1下面的空白处,然后订正。
板书:3.14×0.5×1.8
=1.75×1.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2)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41页第1题。
学生独立解答,然后订正。
3.教学圆柱的表面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让学生利用圆柱体模型展开图进行比较、区别,从而使学生清楚: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4.教学例2
(1)投影片出示例题2、圆柱的几何图形和表面积的展图。
(2)指同学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3)让学生观察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并小组议论: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再按顺序说出求表面积的具体过程。具体计算由学生完成。
(4)指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并把计算结果填在书上。
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和计量单位是否正确。
做完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有关的计算公式。
(5)反馈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
指一名学生在小黑板上做,其他在练习本上做,然后订正,订正时让学生讲解题方法。
5.教学例3
(1)出示例3,指名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教师提示: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启发学生说出: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视指导,注意检查学生的计算结果。如果发现计算结果是1800平方厘米的让该生上黑板上做。
(4)订正,让板演的学生讲解题的思路和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的方法。
(5)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制作水桶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数多一些,这样才能保证原材料够用。那么保留整百平方厘米时,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也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所以这题的计算结果应是1900平方厘米。
(6)“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九
《圆柱体的表面积》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以及圆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及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基础。是一节数学探讨课,与生活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表面积概念,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掌握圆柱体的表面积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
(三)重点、难点重点:圆柱体表面积的概念。难点: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
(四)教学具准备:圆柱体实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小组合作精神。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引导-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因此,按小学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剪一剪、拼一拼等系列活动认识形式,采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
(一)开门见山,由面到体。
1、新课导入: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怎么样计算它们的面积吗?(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2、实物出示茶叶筒、易拉罐等立体图形,从而得出立体图形概念。3、板书揭题:圆柱体的表面积,从研究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形成发展中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前,首先让学生对以前平面图形知识进行系统性回顾。然后,再出示立体图形实物,在学生头脑上建立立体图形表象,并得出立体图形概念,从而点明本节课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教师引导、自主探究。
1、引导学生认识圆柱体各个“面”的形状和面积计算。(小组合作完成)。
(1)摸一摸,数一数;圆柱体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可按方位给每个面标上名称。如:上面、下面和侧面。)。
(2)看一看,议一议;圆柱体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4)指一指,说一说;从不同位置展开圆柱体的侧面,不断变换,引导学生认识。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计算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侧面积、表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首先我给学生一张长方形美术纸,用这张纸做成一个圆柱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做出它的底面,看谁的最好,学生的思维很好,给出了多种想法。
方法一:用一张纸盖住圆柱,沿着边缘剪(不会很圆)。
方法二:把圆柱立起来用笔描绘出来地面再剪(不好描,自然不会很圆)。
方法三:用尺子量出直径,算出半径,用圆规画出圆再剪(有点接近了,但是直径不会很精确)。
方法四:把圆柱压扁,量出直径,接着同上做法(误解,这里的直径其实是半个圆的周长)。
方法五:量出美术纸的长,就是底面的周长,由此求出半径,再画圆贴上(很好,能理解侧面积求解的难点)通过这些活动后,再让学生自学表面积的公式,自然水到渠成了。课堂交给学生,会有你意想不到的事情。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2、进一步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对策:
加强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沟通与转化。
教学预设:
1、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板书课题: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高)。
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还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也能求侧面积?怎样求?
3、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告诉我们什么条件可以求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
还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也能求表面积?怎样求?
(以上整理中,根据师生问答,补充数据,学生口头列式,不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24页上第5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练习,评析校对,理解解题思路。理解只要计算一个底面积。
2、第24页上第6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板演,集体练习,评析校对,理解解题思路。理解只要计算一个底面积。
3、第24页上第7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解答后交流解题思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将算式板书于黑板上,集体分析校对。提醒学生注意其中的单位变化情况。
4、第24页上第8、9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再指名分析交流解题思路,说明想法。引导学生学习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5、补充:填空:
给一块边长是6.28分米的正方形铁皮配上一个底面,做成一个圆柱形铁皮水桶。
(1)6.28÷3.14÷2求的是( )。
(2)12×3.14求的是( )。
(3)6.28×6.28求的是( )。
(4)6.28×6.28+12×3.14求的是( )。
(如学生有困难可用粉笔操作演示)。
三、全课总结。
四、课堂作业:(见补充习题)。
课前思考:
本课时是圆柱侧面积与表面积的练习课,教材安排了较多的练习,选取了通风管、灯笼、无盖水桶、博士帽、花柱等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解决“制作一个通分管或灯笼需要多少材料”等实际问题,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圆柱侧面积或表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课堂上,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问题教材提供了插图,这样更便于学生思考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还是两个底面加上侧面积或是一个底面加上侧面积。如果没有插图,也要培养学生读题时要认真分析所求面积是指哪一部分面积,再思考如何列算式计算。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整理题中的信息将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思考。
如何提高计算正确率应该成为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课上可以结合个别题目进行一些计算方法的指导,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自己计算中积累的一些经验。
课前思考:
本节课主要是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灵活判断,到底要求的是圆柱的表面积还是侧面积,要求的是哪几个面的面积。解决这些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只需要计算侧面积,有的需要计算一个侧面积与一个底面积的和,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让学生认真审题。
第7题要具体指导学生理解“博士帽”的结构,要使学生认识到每顶博士帽都是由一个无底无盖的圆柱和一个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
补充的填空题正好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因为班级中很多学生都是只会做不会说。以后我也可以尝试多让学生做一些这样的练习。
课前思考:
《练习六》的后面部分是对表面积生活应用的全面开花,学生在练习中能充分感受不同的应用表面积的实际问题,开阔眼界。
第8题的计算结果是494.55朵,花柱上的花的朵数不可能是小数,实际教学时我想使用的四舍五入法,觉得多一朵还是少一朵,应根据实际空隙的大小来定,也就是得数小数部分的大小来定,如果超过一朵花的一半就补一朵花,反之就把周围的花松开一点就行了。
课后反思:
今天这节主要让学生计算关于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实际问题,从昨天的回家作业的正确率来看,计算的确是学生存在的一个大问题。练习第8题的计算结果是494.55朵,学生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一些学生认为应该取495朵,一些学生认为应该取494朵,我的想法是是否两种都可以呢?想请教各位老师。
总得来说,一部分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他的计算能力和正确都非常低,尤其是遇到一些稍微复杂点的数字。现在的情况是尽管我布置的作业量不多,但是学生交作业的速度很慢,有部分学生一直要拖到放学后。我想这样的教学效果肯定不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也有赖于学生的基础。
课后反思:
在运用圆柱表面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有很多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比如说:算水池抹水泥的面积有时不带盖;有时算包装纸只需要计算侧面积,风管、烟囱也是这样;有时算一个完整的圆柱体的表面积该给底面积乘2的学生们又忘记了。再加上有的题目数据太大,学生计算起来困难太多。有的学生是列式时侧面积和底面积理解分析的不正确。
由于学生本来计算能力就差,这节课的计算量又大,因此,关于圆柱表面积的练习课表现出了很多的问题。除了及时发现,及时帮助学生以外,也要注重在练习的类型上下了一些工夫,以帮助学生度过学习上的难关。
课后反思:
最近有少数学生在课外作业时经常使用计算器,逼得我只好让他们完成每次的作业时要将草稿纸夹进作业本。在第21页的教材上,标注了一行小字,内容是今后涉及到圆柱、圆锥的有关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但我们现在每次的测试是不允许使用计算器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想办法让学生学会一些必要的计算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今天的练习课上,教材中提供的这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计算都比较繁琐。另外,有些题目对于最后结果还有不同的要求,在计算时也需要及时提醒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如第6题要求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还不明白这个要求,这样也常会给计算造成错误。又如,第7题的最后结果的单位名称是平方分米,而题中所提供的数据的单位名称是平方厘米,如果没有仔细读题的学生又会出现错误。第8题的计算结果是一个小数,而联系生活实际花的朵数不可能是小数,并且在取近似值时应该采用“进一法”。所以在计算中,我们要留意不同的计算要求,给予学生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课后反思:
由于今天的计算比较复杂,所以教学任务只完成了教材上的教学内容。从课堂反映情况看,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熟练,但还需进一步巩固,第二,由于在上学期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学习中,注意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后再解答,所以今天练习六的习题,我也同样紧扣这样几个问题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要求什么?求这个问题实质就是求什么?怎样求?按这样的思路考虑问题,学生理解比较到位。
与大家有同样的感觉,计算的正确率不高,且题中还有单位变化、取近似数等要求,计算难度更大了。
与同组老师商量,还得增加一节巩固练习后再上体积计算。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二
2、填空:
(1)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7.3分米。
(2)底面周长是 18.84米 ,高是 5米 。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16、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 0.4米 ,高是 0.8米 ,要在水桶里、外两面都漆防锈漆,油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三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板书: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同学们会求它的面积吗?
(多媒体逐一出示圆柱及条件,求它的底面积,并记录结果。)。
(三)教学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2)小组合作探究。(剪圆柱形纸筒)。
(3)汇报交流研究结果,多媒体课件展示。
(4)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多媒体回到前面三个圆柱,逐一给出三个圆柱的高,求它的侧面积。并把结果记录下来。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3、汇报计算方法及结果,媒体出示结果进行验证。
表面积(平方厘米)150.72 125.6 69.08。
(五)小结: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灵活运用。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运用:本节课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求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使新授与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采取引导 放手 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运用化曲为平的方法推理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圆柱形纸筒、茶叶桶。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四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一)口答下列各题(只列式不计算)。
1.圆的半径是5厘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2.圆的直径是3分米,周长是多少?面积是多少?
(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回忆圆柱体的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讨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的长、宽和圆柱底面周长、高的关系。
2.小结: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而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高。
(二)教学例1.
1.出示例1。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板书:3.140.51.8。
=1.75l.8。
2.83(平方米)。
答:它的侧面积约是2.83平方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1.教师说明: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而侧面积是指圆柱侧面的面积;表面积包含着侧面积。
(四)教学例2.
1.出示例2。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2.学生独立解答。
侧面积:23.14515=471(平方厘米)。
底面积:3.14=78.5(平方厘米)。
表面积:471+78.52=628(平方厘米)。
答:它的表面积是628平方厘米。
3.反馈练习: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五)教学例3.
1.出示例3。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2.教师提问:解答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这道题是求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实际上是求这个圆柱形水桶的表面积。题里告诉我们的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计算时就是用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
3.学生解答,教师板书。
水桶的侧面积:3.142024=1507.2(平方厘米)。
水桶的底面积:3.14。
=3.14。
=3.14100。
=314(平方厘米)。
需要铁皮:1507.2+314=1821.21900(平方厘米)。
答:做这个水桶要用1900平方厘米。
4.教师说明: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5.四舍五入法与进一法有什么不同。
(1)四舍五入法在取近似值时,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5或比5大的舍去尾数后向前一位进一,是4或比4小的舍去。
(2)进一法看要保留位数的后一位,是4或比4小的舍去尾数后都向前一位进一。
三、课堂小结。
归纳:圆柱的表面积,在实际应用时,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必须灵活掌握。如油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无盖的水桶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烟筒的表面积只求侧面积。另外,在生产中备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就是为了保证原材料够用。
四、巩固练习。
(一)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二)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三)拿一个茶叶桶,实际量一下底面直径和高,算出它的表面积。(有盖和无盖两种)。
五、课后作业。
(二)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五
2、填空:
(1)圆柱的( )面积加上( )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3)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4)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5)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6)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
(7)把一个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31.4厘米,宽10厘米的长方形,这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平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0)做一个圆柱体,侧面积是9.42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它的底面半径是( )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1)把一根直径是20厘米,长是2米的圆柱形木材锯成同样的3段,表面积增加了( )立方厘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2)把一个直径为4厘米,高为5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算式是( )。
a、3.14×4×5×2 b、4×5 c、4×5×2。
5、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0.6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六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12册33~34页例1、例2、例3的“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2~5题。
1、知识目标: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德育目标:渗透事物之间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增强审美意识。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圆柱,学习了圆、长方形等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为以后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由于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计算繁琐,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我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合理有效的教学程序。
(1)抓住关键,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的和,圆柱的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对于圆面积的计算是学生已有的知识,学生以前学过的面都是“平面”而圆柱的侧面却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通过教具演示,把侧面展开可以使侧面“由曲变直”,但学生缺乏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接受起来思维障碍较大。所以我反其道而行之,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卷一卷、分一分,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卷成一个尽可能粗的圆柱形的纸筒。使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感知:在一定的条件下,平面也可以“由直变曲”,那么反过来曲面当然也可以“由曲变直”。又经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长方形纸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已经水到渠成,得到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乘以高。
这样抓住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2)及时练习,巩固提高,形成能力。
学生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求圆柱。
侧面积,由于已知条件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用圆柱的底面周长乘以高是最直接的方法,通过练习处理好新知识与旧知识的结合,解决好已有技能在新情况下的运用,将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起重要作用。因此,我在引导学生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之后,及时安排了练习,使学生通过练习牢固掌握求圆柱侧面积的基本方法。对于题中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的,并没有一一进行方法的指导,只需把基本方法加以推广,知道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应用已知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先求出底面周长,然后再求侧面积就可以了。这样就提高了学生运用基本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减轻了学生学习中不必要的记忆负担。这一点既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通过讨论,多向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能力,我在教学中注意研究如。
何引导学生独立钻研问题。对于课本上的例题,可以提供给学生作为讨论和思考的材料,都尽量让学生独立去探讨。因此,教学时提出了“除了侧面外圆柱还有几个面?”“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等三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进行独立的探索。在“怎么样求圆柱的表面积?”这个问题时,有的同学得出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有的同学则会联系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把圆柱的两个底面分成若干个小扇形后拼成一个与侧面同长的长方形,然后与侧面再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整个圆柱的表面积=底面周长×(圆柱的高+底面半径),用字母表示即s=2лr×(h+r)。这样学生不仅亲自参与了对新知的探索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还对旧知进行再创造并萌发了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4)联系生活,迁移知识,感悟生活数学乐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绝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应找准每节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所以在教完例2后,我让学生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是没有两个底面的圆柱体。出示例3让学生认真审题,并说水桶有几个面,再计算出用了多少材料,学生计算完后,要求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启发学生看书发现新问题,讨论计算使用材料取近似值时,要用“四舍五入”法还是用“进一法”。从而使学生理解“进一法”的意义。接着出示拓展延伸练习:制作一个高1.5米,直径0.2米的圆柱形烟囱,需要多少平方米铁皮?最后让每一位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圆柱体水桶并评选出最佳作品展示。
课堂小结后,我提出“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计算圆柱体的表面积?”(例如,可以把圆柱切开,拼成近似的长方体,由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这个问题让学生知道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多种的,也有利于挖掘优生的潜能,还能为求圆柱的体积埋下伏笔。
总而言之,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手、眼、口、脑,借助学具让学生动手去实践,动脑去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教学重点: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八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它是学生初次接触圆柱这个几何形体,要求学生认识掌握圆柱的特征,进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材是在学生掌握长方形面积、圆的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因而要以上述知识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使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新知识纳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另外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学习其它几何形体打下坚实的基础。
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建立空间观念的重要途径。大纲明确指出:教学是要通过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掌握形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本课概念抽象,知识点多的特点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等实际情况,现拟如下目标:
(1)知识教学。
使学生认识圆柱体,掌握圆柱体的特征及各部分名称的同时理解并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训练。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渗透“认识来源于实践”和“全面看问题”的唯物主义观点,以及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观点。
(3)素质培养。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尝试精神,养成敢于质疑问难的习惯,唤起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在本课教材中占重要地位,它们是学习其它几何知识的基础,所以本课的重点是:掌握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由于圆柱体的侧面积计算较为抽象,加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圆柱体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而解决这一难点的关键是: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所得到的长方形各部分同圆柱体各部分间的关系。
本课由于概念抽象,知识难懂,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或产生畏难情绪。我根据学生由感知——表象——抽象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启发性、直观性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等教学原则,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尝试学习为主线,以创新能力为主旨”。采用微机辅助教学等有效手段,以引导法为主,辅之以直观演示法、设疑激趣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全面、全程的参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本课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以教师设计的导思题为依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形式,创设平等、民主、和谐、安全的教学环境,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学会操作、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学会想象,学会与人交往。
(一)温故引新,巧妙入境。
开课提问,我们都认识了哪几种立体图形?学生回答长方体和正方体。然后教师拿出圆柱体模型问,这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为什么?让学生讨论后回答,得出这个物体的形状不是长方体,它是一种新的形体——圆柱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如:药瓶、铅笔、墨盒等。(这样以旧引新,通过讨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对圆柱体表象有了深刻的认识。)教师由此引出新课,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研究的内容。板书:圆柱体的表面积以上设计能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师的巧妙设疑把学生引入一个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无能的愤悱境地,较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妙的揭示课题。)。
(二)探求尝试,明确概念。
1、动手操作,引导发现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是本节课的难点,了解决这一难点,我设计如下:
(1)把圆柱体的侧面沿高剪开得到一个什么图形?
(2)展开后的图形各部分与圆柱体的各部分有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后,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答上述思考题,并且用电脑演示,指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后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宽等于圆柱体的高。再引导学生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推导出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最后引导学生利用公式计算。师问:要求圆柱体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这是及时出一道尝试题:
已知圆柱体的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5厘米,求圆柱的侧面积。
做完后让学生分组说说解题思路。再让学生自学课本中的例1。使学生体验到尝试学习新知的乐趣。(这一环节,使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做到了在合作学习和动手操作中,思维、讨论、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这样能够更好的突破难点。)。
2、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验证表面积,让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拆一拆,摆一摆,看一看圆柱体的表面积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然后教师用电脑演示圆柱表面积的组成。
(3)由学生分组讨论,独立发现计算方法,再向老师汇报:
(4)提问: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公式计算。例2: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这一步骤的设计是在前一步教师扶的基础上充分放手引导学生独立推导出计算方法。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小结,师强调重难点。
4、质疑问难,生问生答或师答。
(三)巩固练习,培养能力。
这一环节是内化知识,训练思维培养能力。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因而我设计的练习题在注重基本练习的前提下,首先在形式上注意新颖、多样、采取、辨析、填空、判断、选择、列式、口答,笔算练习等形式。其次在内容上注意采取秩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这样即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又能兼顾大多数学生。
(四)全课总结,促进构建。
结合板书,让学生说说本课学到的知识,并说出是怎样学到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达到会学之目的。)那么在实际中要计算一只水桶的用料面积是多少,又怎样计算呢?我们下一课再研究。(这样的结尾既承接了本节课的内容,又为学习新知识高下悬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十九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圆柱的表面积》,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介绍我的构思和见解。
1、教材内容和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个内容,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圆锥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2、学情分析:
为了使教学设计更贴近学情,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我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经验进行调研,从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奥数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情我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经历圆柱展开与卷成等活动,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掌握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圆柱表面及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丰富对现实空间的认识。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向学生渗透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4、教学重点:能应用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教学难点:探究圆柱体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6、教具准备:每组一套学具(包括能组成圆柱体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多个圆及其他图形)。
新课标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所以教给学生会做一道题不如教会他解题的方法,交给他解题的方法不如交给他数学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根据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教给学生掌握:合作学习法,练习法,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概括、讨论、归纳、演算、交流等多种活动,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和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使学生正在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为让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积极主动探索、根据学生实情,我主要选用实验法、讨论法、以手动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直观演示等方式为主,再加上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间的互相补充,评价等方式为辅,完成教学目标。
为有效的落实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在本节课中,我共设计了四个环节:
(一)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二)探求新知,动手操作。
(三)拓展提高,巩固应用。
(四)归纳总结,回顾整理,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初步感受。
平面图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会求了,而圆柱的侧面积是个“曲面”,怎么样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就成了圆柱表面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于是让圆柱的侧面“由曲变直”,使新知识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就成了一个关键性问题。
上课伊始,我发给每组学生一份材料袋,并让他们四人小组合作,利用学具制作一个圆柱。
这样一来,把学生理解上的难点“由曲变直”,转化为“由直变曲”。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直变曲”会容易的多。通过他们自己制作圆柱,直观了解曲面和平面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带着兴趣,开始尝试,兴趣有了,自主探究的欲望自然也就强烈了。
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这是本节课的核心,也是重点、难点所在,我主要通过三个层次来完成,使学生在小组探究的活动中,归纳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第一层次:小组探究,自主发现。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用长方形或者正方形卷起来做成圆柱的侧面,然后选择两个合适的园作为两个底,但对于学生能否想到利用平行四边形做侧面,学生的认识可能仍不清楚。因此,在小组探究时,我会到小组中巡视了解学生制作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适时的启发引导,在这样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不仅对圆柱体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也提高了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观察、概括能力。
第二层次:小组汇报、总结归纳。
在小组探究的基础上,分组汇报讨论结果,共分三种情况:
分别选择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作为圆柱体侧面把它卷成圆筒,再选正好能和圆筒对上的同样大小的两个圆。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从感官上加深对表面积的认识,为总结圆柱表面积公式打下基础。
最后,我直接提出问题:你会求它的侧面积吗?你是怎么推导出来的?这里还是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有可能无从下手去思考,我及时点拨学生引导他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和宽与用它卷成的圆柱形纸筒的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这样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及时动脑思考,不仅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能够找到这两者的内在关系,学生汇报时,由课件配合,让学生从视觉上进一步感受到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高是圆柱的高。如果展开的是正方形正方形旳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另一个边长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推导出圆柱的侧面积公式就是底面周长×高。这一教学过程学生亲自参与新知的形成,真正理解公式的内涵,感受到重新创造数学的乐趣,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本环节,我旨在让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感知活动,激励学生合作交流,操作时间,自主探究。并渗透转换的数学思想。教学的重点、难点在学生的亲历探究实践中得到了突破。
第三层次:及时巩固,内化知识。
在教学重点难点基本突破后,让学生根据材料中给出的信息,计算本组制作的圆柱体表面积,然后全班交流。因为学生利用的材料不同,因此涉及到的信息比较全面,侧面展开图有长方形,有正方形,还有平行四边形。这样就使学生巩固了对圆柱体表面积的理解。
1、基础练习,完成课后1、2题,习题设计体现层次性、典型性、探究性,突出教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3、在计算中总结规律并感受学习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第三环节: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根据以上内容,我准备在实践练习中安排三个层次的内容。
一组已知底面半径、直径、周长和高求侧面积、表面积的对比习题,加深学生对圆柱表面积的理解,提高求表面积的技能。
一道求烟囱圆柱体表面积的习题。学生进行练习后,追问:为什么只求侧面积就可以了?
求一个用塑料薄膜覆盖的蔬菜大棚表面积的习题,追问:为什么求完全面圆柱体表面积之后还要除以2。是学生养成灵活计算圆柱的表面积的习惯,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最后安排的是一个拓展提,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的,求帽子的表面积。这个表面积是由一个水桶型的圆柱体和一个环形的表面积组成的。把圆柱体表面积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环形面积及组合图形的知识糅合在一起,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第四环节:回顾整理,总结收获。
在一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的过程,学习时运用数学的思想,使学生在一节课的学习中不仅有知识上的积累,还能在学习方法上有多收获,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价值。
为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对新知进一步记忆和理解,板书如下:既有化曲为直,转化的数学思想的渗透,又有圆柱表面积公式这一新知的形成过程。并用不同色彩粉笔标出易错点,引起学生注意。板书设计提纲,抓住重点词和核心句,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清晰易记。
圆柱表面积的教案篇二十
2、填空:
(1)圆柱的( )面积加上( )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2)把一个底面积是15.7平方厘米的圆柱,切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圆柱,表面积增加了( )平方厘米。
(3)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筒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
(4)计算做一个圆柱形的烟囱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
(5)计算做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水桶要用多少铁皮,要计算圆柱的( )。
(6)一个圆柱,它的高是8厘米,侧面积是200.96平方厘米,它的底面积是( )。
(1)底面半径是2分米,高是7.3分米。
(2)底面周长是18.84米,高是5米。
4、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底面积 b、底面周长 c、底面半径。
(2)把一个直径为4厘米,高为5厘米的圆柱,沿底面直径切割成两个半圆柱,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算式是( )。
a、3.14×4×5×2 b、4×5 c、4×5×2。
5、一个圆柱形无盖的水桶,底面的直径是0.6米,高是40厘米,做这样一个水桶,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得数保留整数)。
班别: 姓名: 学号: 。
1、一个圆柱高9分米,侧面积226.08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至少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8、一个盛奶粉的圆柱形铁罐,底面周长是31.4厘米,高是1.3分米,做一个这样的铁罐至少需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接口处不计,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9、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2.56平方米,底面半径是4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10、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底面直径是0.4米,高是0.8米,要在水桶里、外两面都漆防锈漆,油漆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得数保留一位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