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音乐农家乐教案(优秀12篇)
编写教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有效。教案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编写教案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优秀教案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一
1、感受歌曲带来的快乐气氛和农家生活的情趣,熟悉农村,热爱家乡。
2、初步探索用图示法理解并记忆歌词,学会唱歌。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1、欣赏歌曲感受音乐旋律饿表达的情绪。
2、探索用图示法理解记忆的歌词的方法。
(1)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图上的景物。
(2)结合挂图欣赏歌曲第一段,使幼儿进一步熟悉和理解歌曲内容。
(3)讨论怎样用1-4的贴绒数卡按顺序在图上把第一的歌词标出来。
(4)尝试按刚才标注的顺序演唱歌曲第一段。
(5)欣赏歌曲第二段,讨论歌曲第二段的图示法并用5-8的数字标注和演唱。
3、幼儿与教师练习接唱歌曲。
4、幼儿分小组有表情地接唱,教师鼓励胆小的幼儿大胆地进行接唱表演,分享与同伴一起歌唱的乐趣。
本课的亮点在于图片导入,一下子就直观的让学生体会到农家乐热闹和快乐的场景,还有让学生表演劳作时的.动作,也加强了学生的认知,给下面绘画起了铺垫作用。也有不足的地方,如:播放范画,大部分同学都去临摹范画。改进方法:应给学生看一些优质的画,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印象深的、感兴趣的场景画下来。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二
2、扮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城市小朋友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掌握。
1.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示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沛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示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局部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交叉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局部。
2.《快乐的农夫》。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孩子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定的联系。
3、《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局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只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歌曲《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豪放,表示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局面。
四课时。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局部。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局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局部。
设问:这一局部与第一局部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同学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同学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沛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局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效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同学,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身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示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同学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课时目标:
1、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2、通过旋律天空练习,让同学对音乐旋律进行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局部,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同学唱主题,一半同学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同学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同学自身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身的练习效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褒扬。
课时目标:
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
教学过程:
扮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和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说出歌曲在歌唱什么?怎样的情绪?集体朗诵一遍歌词。
3、放慢速度学唱歌曲旋律。
4、加进歌词,用歌曲应有的情绪演唱歌曲。
5、排练打击乐与人声,然后再加上音高乐器为歌曲伴奏。
6、完整的扮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扮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示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课时目标:
1、学会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苹果丰收》,体会果农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扮演《苹果丰收》。
1.引入:通过前边的学习,大家一定对新农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今天要来感受一下朝鲜族的果农们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范唱欣赏)。
2.在范唱使同学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后快。
3、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协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局部,各承当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协助低声部能找到自身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同学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扮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三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四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四册第七课《小小音乐家》第一课时《音乐小屋》。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一种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玩具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单簧管波尔卡》是一首以波兰民间音乐为素材创作的器乐曲,这首经波兰作曲家、单簧管演奏家普罗修斯卡改编成的器乐曲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后来,乐曲又被改编成各种器乐独奏曲和合奏曲。
学生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1.解决歌曲中附点音符的应用。
2.歌曲中的休止符和最后一句音准、时值的把握。
3.与他人的合作、协调能力等。
为了全面准确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时我针对儿童好新、好奇、思维活跃,集中注意持久性较差,但容易对有趣、富有童趣的事物产生兴趣等特点,遵循直观性、启发性原则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采用引导法、激励法、情境教学法等方法,利用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为学生创设一个音乐小屋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1.情感目标:使学生能够用轻快而甜美的声音表达快乐和高兴的心情,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感受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的'愉快。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
3.认知目标:使学生能准确地进行节奏练习。
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我采用谈话法,然后弹一段旋律给学生听,初步掌握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拉近了我与学生间的距离。
这个环节我主要是为突破歌曲难点做的铺垫,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中能积极、主动地聆听、体验、想象、创造、表现音乐形象。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初步熟悉了歌曲中休止符的唱法,还初步感受了单簧管演奏出的欧洲舞蹈的风格,更好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为完成歌曲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听来表达对歌曲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对歌曲的表现形式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并在听、唱、演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角色形象。我主要分两大块来完成:一是学唱歌曲,二是歌曲处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直观的画面,运用听唱法这种歌曲教唱的方法来完成歌曲学唱的。在歌曲处理这个环节我主要是引导学生改变歌曲的速度、运用不同的情绪的来演唱各个角色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歌曲,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体验。
过生生合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来进行歌曲创编。这一学习方式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民主、宽松、自由的氛围,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了自信心。通过合作创编歌词,学生的合作意识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了发展。
这一环节我创设了小记者采访的情境,让生谈感受。最后整节课在《单簧管波尔卡》乐曲声中愉快的结束,希望孩子们回忆起这节课的时候心中满是开心与快乐!。
以上设计肯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五
1.由反映农家生活的中外作品四首组成本课内容,这是人文性在音乐与社会关系上的体现。让我们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点:
歌曲演唱。
教学难点:
二声部的演唱。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唱《苹果丰收》,听《快乐的农夫》。
第二课时:唱《赶圩归来啊哩哩》;创作活动:选择合适的小节填空。
第三课时:听《丰收锣鼓》;命题创作活动。
第一课时。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部分,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学生唱主题,一半学生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大部分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一部分同学用打击乐器(皮革类——低声部,木质类——高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也可作为农家一乐(虽然作品与农夫无关)。
二、表演《苹果丰收》。
1.教师范唱,使学生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
2.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
3.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帮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帮助低声部能找到自己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学生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表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这首歌表现朝鲜人民获得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绪,因此,速度较快,尤其是第一乐段,一字一音,表演有一定难度。所以必需唱得非常流畅,才能表达这种感情。
第二课时。
一、表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难点练习。由于该曲采用大量的十六分音符节奏,所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学曲调时宜放慢速度,当熟练流畅后逐渐达到歌曲应有的.速度。另外为了降低难度,可分为二段学唱,先学唱4小节,待熟练后再学唱后4小节。注意唱准前十六分音符节奏。学习曲调时要提醒学生用4/4的指挥图式划拍,并做到匀速。可采用小组与集体交替唱,个人与小组交替唱等方式互补互学。要唱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4.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5.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6.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六
1、聆听《丰收锣鼓》《快乐的农夫》。
2、扮演《赶圩归来啊哩哩》《苹果丰收》。
教学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3.选择合适的音组填空,为旋律创作活动做铺垫练习。
教学重、难点:城市小朋友对农村生活的理解对乐曲风格上的掌握。
教材分析:
1.民族管弦乐《丰收锣鼓》。
这是一首民族管弦乐曲,表示了我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和喜获丰收的欢乐情绪。乐曲吸取了我国民间吹打音乐的素材,充沛发挥了民族打击乐器丰富多采的表示功能,既有民族风格,又具时代特点。乐曲由多段旋律和锣鼓局部组成,在调性和情绪上形成并置对比,又因主部主题旋律频频交叉其间而显得前后呼应和统一。全曲可分四个局部。
这是德国作曲家舒曼(1810~1856)所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选自作曲家的《少年钢琴曲集》。这套钢琴曲集是作曲家为大孩子玛丽过10岁生日而写的。这首乐曲情绪开朗,音乐语言简洁,弹奏技巧简单,旋律音调建立在分解和弦上,由上升而下行,起伏自然。这首乐曲的标题仅是对音乐情绪的提示,而与“农夫”则没有必定的联系。
3、《赶圩归来啊哩哩》。
这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区民族风格的歌曲。4/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采用了彝族民歌的音调为素材,旋律流畅明快、活泼,歌曲生动地描绘了彝族农家姑娘在赶集归来的路上,嬉戏欢笑、愉快歌唱的欢乐局面。歌曲以节奏贯穿全曲,衬词“啊哩哩”不只增强了歌曲的民族风格特点,而且使歌曲的情绪表达更为热烈。
4.歌曲《苹果丰收》。
这是朝鲜影片《金刚山的`姑娘》中的一首插曲。歌曲为4/4拍,宫调式,二段体结构。曲调明快活泼、热情豪放,表示了在苹果丰收的季节里姑娘们喜摘苹果时欢乐的劳动局面。
课时布置: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从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2.了解民族管弦乐队的组成常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欣赏乐曲第一局部。
设问: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一个局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3.欣赏乐曲第二局部。
设问:这一局部与第一局部对比,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4.聆听全曲。
(1)看着书上的谱例,随着音乐的发展,举手指出、示意是第几段。
(2)合着音乐的速度和情绪,作模仿该段主要乐器的演奏动作。
(3)出示相应的民族管弦乐队的图片,让同学边听边看边模仿演奏的动作,三结合立体的欣赏全曲,把同学的听觉、视觉、动觉想像都充沛调动起来,投入到音乐中去。
5.师生交流(有时间可允许再复听一次)。
6.小结:丰收的喜悦局面是非常热烈的。感受从丰收中获得劳动效果的欢乐。
二、主题创作活动。
1.围绕着“欢庆”的主题自由命题,创作一段音响(音乐)2.课前提出创作要求,如大家自带些自制的乐器等。
3.对有乐器演奏能力的同学,鼓励他们把家里的乐器带来自身创作旋律,伙伴们配上打击乐等去表示该主题。
4.此项创作活动旨在同学的参与,不求规范、正统、只要能反映出主题的情绪就应给予鼓励。因此创作的过程是重要的,而创作的作品水平不是主要的评价对象,当然有好的作品更好。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音乐中体验农业丰收带来农家乐,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宁与发展。
2、通过旋律天空练习,让同学对音乐旋律进行有初步的理性认识。
教学过程:
一、聆听《快乐的农夫》。
1.初听全曲。
2.设问:这首钢琴独奏给你什么感受(快乐雄壮悲伤)。
3.学唱主题4小节。
4.为这主题4小节伴奏。
(1)全班分二局部,分别按书上节奏用拍手与拍腿为主题曲调伴奏(教师弹主题)。
(2)一半同学唱主题,一半同学分二声部用拍手与拍腿伴奏(交换一次)。
5.复听全曲。
全班为钢琴独奏曲伴奏。
同学拍手(高声部)、拍腿(低声部)。
6.小结:简介乐曲背景。
二、“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同学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同学自身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最佳方案。
4.交流自身的练习效果,并进行评价。
5.小结:把最佳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褒扬。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并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
教学过程:
扮演《赶圩归来啊哩哩》。
1、.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2、聆听范唱(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和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说出歌曲在歌唱什么?怎样的情绪?集体朗诵一遍歌词。
3、放慢速度学唱歌曲旋律。
4、加进歌词,用歌曲应有的情绪演唱歌曲。
5、排练打击乐与人声,然后再加上音高乐器为歌曲伴奏。
6、完整的扮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扮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示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第四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用轻快、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苹果丰收》,体会果农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2、初步感受朝鲜族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扮演《苹果丰收》。
1.引入:通过前边的学习,大家一定对新农村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今天要来感受一下朝鲜族的果农们在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范唱欣赏)。
2.在范唱使同学感受作品的整体效果后,放慢速度学习歌谱与歌词。先慢后快。
3、学习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每句2小节。把每个乐句分组,一个小组,规定时间2分钟自学,然后四个乐句接唱,能接上的为胜者(慢速度)。教师重点指导不能接唱的小组,集体协助。再接唱并逐步加快速度直至歌曲应达到的速度。同样是竞赛,跟不上速度唱错为败者。从竞赛中激发学习学谱的积极性。
4、第二乐段的学习分高低声部进行。把全班分为二局部,各承当一个声部。教师先分别示范两个声部的曲调;然后各声部由组长带领先自学,教师巡视,重点指导低声部。(同样先慢速度学唱)5.合成时,由第一乐段的最后一句接二声部合唱,因第一乐段的最后一个音“do”就是低声部开始的音高,这样协助低声部能找到自身的音高位置。
6、按歌曲的原速全曲合成。要唱出欢乐的情绪。
7、配上伴奏。
8、请几个同学伴舞(朝鲜舞基本动作)。
9、完整地扮演朝鲜人民苹果丰收时的欢乐情景。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七
学习目标:
1.能深刻体会歌词,聆听感受优美动听旋律,用深情舒展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2.通过演唱歌曲《父亲》,珍惜亲情,分享感动,学会感恩。学习重难点:
1.注意歌曲中切分音节奏的演唱,及反复记号的特点。
2.通过歌曲,感受父爱,体谅父母,珍惜亲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漫画,初步感受父母爱。
2.走进父亲,感受父亲的爱,父爱如山。
感受父爱――父爱是山,无论有多大的困难,他总是你依靠的屏障。父爱是路,无论你走到哪里,他都伴你延伸,为你指点迷津,给你一路阳光。
二.学唱新歌《父亲》
(1).聆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体会歌词感受旋律。
(2)填充歌词,体会歌词朴实细腻的感情。
(3)学生齐唱,教师伴奏并指导。
三.自主合作,分享感动。
四.珍惜亲情,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的方法有哪些?例如:
1.多向父母表达你爱他们。
2.和父母有分歧时学会换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多倾听父母的话;遇上烦恼,告诉父母,寻求父母的帮助。
4.回家和外出主动给父母打招呼。
等等・・・・・・
五.老师寄语。
日月流年中,我们忽略了多少父母的爱,而父母一直在身后无怨无悔地延伸着庇佑的苍穹,用自己朴实的爱无私地为儿女编织着美丽的衣衫。父亲,母亲,全世界的人都因为这个温柔的称号而倍感光荣。让我们真诚地对父母说一声:谢谢!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八
十月的一天,学校要组织我们去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秋游并体验农家生活。
早上,天还没有完全亮,我们四年级和一年级的同学就一起到体育馆坐车出发了。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车停下来,不知谁喊了一声:皋兰什川到了,我眼前忽然一亮,这里跟沿途的风光一点也不一样,花草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天特别高、特别蓝,云朵非常柔和,风也格外清香,朴实的农家小房,像高低不平的白色积木块,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
到了中午,天蓝得像一张蓝纸,几件薄薄的白云,随风慢慢地飘着,我们的心情也放飞了,准备鼓足劲去农家干活。一进农家小院,就看见一只可爱的小狗,想上去逗它玩,又一想,不行,还是干正事吧。
一个阿姨安排我们在园子里拔野草。我们立即奔向菜园,兴奋地开始干起来,拔了一大堆,正在我们洋洋得意地汇报战果的时候,阿姨笑着指着我们拔下来的野菜说有蔬菜,唉,还是缺少农家知识没经验啊!
阿姨看我们累得满头大汗,拿来了洗干净的梨让我们吃,这梨真甜,直甜到我的心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绿色食品。在小园子里干活时,我们还抓了一只特别长的蚯蚓,那些女生胆小如鼠,连看都不敢看,有的还连说是蛇,而我们男生却胆大包天,还把它往脸上放。
我们又把拔下来的草拿去喂羊,那些羊真温顺,我们不时摸摸它们,羊毛非常柔软,真想给我当被子。我们男孩子一会也不闲着,在一起又开始玩沙子,在沙子堆上挖了一个洞,把那只毛茸茸的小白狗放进洞去,它舒服地卧在里面。那情景,好美呀!
吃完这些好东西,我差不多都饱了,没想到,后面还有更加美味的农家臊子面,我可顾不上形象了,吃得连一滴汤都没留下来。
这一切乡村景象给我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这次活动,我感受到农家的热情好客,学到了一些基本的农家常识。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九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和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击拍方法和强弱变化,能听节奏变换。
活动准备电子琴1台,打击乐器1套,各种瓶罐,沙子,石头,种子,水,筷子等等供幼儿操作的材料。
活动过程一、随音乐律动进活动室,创设活动情境。
一、练习击拍。
1、练习基本的击拍方法,并注意强弱变化。
2、听教师的节奏击拍。
二、幼儿练习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2、引导幼儿试着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发出声音,如拍手,拍腿,拍肩,跺脚,弹舌头等,并试着用这些方式为歌曲伴奏。
3、请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三、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幼儿自己从中发现或寻找制作能发出声响的物品,作成伴奏乐器。
1、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情况。
2、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伴奏器具为歌曲伴奏。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十
1、乐于模仿小乐手,在玩小乐队游戏中学唱歌曲“小指挥”。
2、尝试分角色唱歌游戏,体验和朋友共同游戏的快乐。
重、难点:唱清歌曲不同乐器唱歌的歌词和旋律。
1、物质准备:ppt、乐器(小铃、沙球、木鱼)。
2、经验准备:掌握乐器的打击方法、熟悉歌曲旋律、交流过和同伴一起玩的游戏。
一、说说喜欢玩的游戏——有节奏地说说喜欢的游戏,回忆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ppt出示新朋友乐乐:想想我们玩过一些什么游戏。请你有节奏地告诉乐乐。
小结:小朋友爱玩的游戏真不少,和好朋友一起游戏的时候是最快乐的。
二、玩玩“小乐队”游戏——学唱歌曲,尝试游戏,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1、熟悉歌曲,模仿乐器演奏的声音和动作。
(完整欣赏)乐乐想和我们一起玩一个什么游戏呢?
(完整欣赏)小指挥说了些什么?
(欣赏教师清唱)小乐器分别是怎么唱歌的?
重点:分段听辨旋律音乐,猜猜唱唱三种乐器唱歌的歌词和旋律。
2、学唱歌曲,尝试玩“小乐队”游戏。
(1)集体学唱歌曲。
(看ppt)跟乐乐一起唱歌。
跟琴伴奏唱歌。
重点:听清前奏唱歌,唱清歌词旋律。
(2)分角色演唱,玩“小乐队”游戏。
老师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乐乐做指挥,和幼儿共同游戏。(幼儿交换乐器)。
小结:小指挥和小乐手一起唱歌游戏,现在我们小乐队多热闹呀!
三、跳跳快乐舞“快乐在一起”——进一步激发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经验分享:让孩子快乐歌唱。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十一
12人。
此游戏需要幼儿认真倾听,并能发现乐曲中的空拍,做出相应的动作判断。提高了幼儿辨别音乐的能力,如:长短乐句、空拍。在循环游戏的过程中,提升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判断能力,能在音乐游戏中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通过与同伴的讨论、合作、交流,提升了幼儿的游戏经验,体验了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材料准备:音乐“我摔跤了”、数字牌。
经验准备:有一定的音乐游戏经验。
1、游戏开始,幼儿跟随音乐拍手、走步打节奏。
2、在音乐空拍处,根据出示的数字,幼儿抱在一起。
3、音乐继续,游戏继续。
1、在空拍时才可以与同伴抱在一起。
2、音乐响起,幼儿必须跟随音乐拍手走步打节拍。
关注点:
1、游戏场地:场地距离是否适宜幼儿游戏。
2、游戏过程:
(1)幼儿参与游戏时是否积极专注,游戏内容是否能促进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发展。
(2)在游戏过程中,是否能自主探寻游戏策略及规则。
(3)是否能听懂音乐中的空拍,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支持策略:
1、观察幼儿游戏,与幼儿共同梳理游戏经验。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尊重幼儿的意见,不急于干涉幼儿。同时,教师要尊重幼儿,与幼儿一同交流、讨论,鼓励幼儿自主寻找、总结适合游戏的经验。
2、适时介入,鼓励幼儿探索游戏策略。
在第一轮游戏结束后,教师将:“你(你们)有什么好方法?”这个问题抛给幼儿,引发幼儿思考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寻找适合游戏的新策略,引导幼儿思考总结策略并将这些策略运用到下一轮的游戏中。
3、适当评价,完善游戏玩法及规则。
树立规则意识、对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来的良好规则行为及时赞赏,对不当的行为要用自身或小朋友的感受的方式,加以引导如:你要是....,你一定会玩的更好的。
1、发现有的小朋友能快速的根据数字抱在一起,请你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做到的?
2、如果发现抱住的人数与数字不一样,要有人选择重新组队。
3、这次多了数字几?
延伸游戏。
1、利用该音乐,进行多种变化的游戏如:抢椅子、登陆保卫战等游戏。
2、可进行模仿类的游戏,如:各种小动物。
注意事项:
音乐是需要通过长时间感知的,对于音乐感知能力比较弱的幼儿,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加以积极的引导,提高幼儿感知音乐的水平。
音乐农家乐教案篇十二
1、感受歌曲情绪的变化,了解领唱与合唱在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发挥的作用。2.了解《春天的故事》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蒋开儒老人。
3、引导学生简要分析歌曲的速度、力度、情绪和演唱形式。
重点: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通过音乐作品引申了解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增强学生对祖国母亲的认识,并体会历史背景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过程:
《春天的故事》的词作者是76岁的蒋开儒老人。创作《春天的故事》之前,蒋开儒曾任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蒋开儒1935年9月出生,籍贯广西,当兵后落户北大荒。当被记者问道为何要用“春天”借喻,藉此来讴歌邓爷爷?蒋开儒表示,他早就注意到,“邓爷爷总是喜欢在春天做一件大事”。“1979年春天,邓爷爷提出办经济特区;1984年,邓爷爷第一次南巡;1992年,邓爷爷第二次南巡”,蒋开儒对邓爷爷的活动一直特别关注。蒋开儒形容自己写出《春天的故事》“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因为家里有海外关系,在“那样的一种特殊年代特别盼望春天的到来,而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蒋开儒就感觉“春天已经到来”――当然,这个春天不仅仅对于他个人而言。
1、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思考情绪?“老人”?“圈”?“春天”?
2、再次聆听,歌曲的结构及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3、分段聆听《春天的故事》
4、完整聆听《春天的故事》,了解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