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汇总17篇)
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强调时间的重要性。总结要具备客观性,避免主观感情和个人偏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一
前段时间聆听了一节《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感受颇深。本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纵观整节课老师教态大方、语言精炼,能够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有效教学,主要有以下两大亮点:
上课伊始,曹老师出示6组找最小公倍数和6个同分母分数加减法题。在解题的过程中与学生回顾了倍数关系、互质关系和一般关系的数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以及同分母分数加减的计算法则。这两种题型都与本课知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系统性强的学科,各个知识并非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联系十分紧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发展。曹老师正是本着这样的原则精心铺垫教学,帮助学生检索与新授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复习回忆,做好铺垫,切实复习好那些在学生知识结构中对学习新知识提供帮助的旧知识,由旧引新,从而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心理、知识和智能上的准备,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水到渠成,既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中,曹老师特别注重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在列出二分之一加四分之一后,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引导学生从中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在此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这一环节既突出重点,又突破难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此环节中教师将学习的自主权完全交给了学生,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经历了自主探索,算法多样化、优化的过程,使他们在体验中理解、掌握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方法,既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又使学生的探究能力、自学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二
温端峰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三
1、导入新知。
2、资源利用。
3、注重了算法的总结。
老师对于计算的方法都给予了语言总结。在这方面彭老师做的比较全面。她设计了表格去总结,然后填空,最后用“化异为同”,帮助学生更深层次的去理解如何计算。
建议:
在课堂上教师说的再少一些,让学生在练习中去体会算法,这样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一些。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四
1、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创设了吃蛋糕的情景,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展开探究活动。这样的问题便于方法讲解是的演示。
2、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教师不急于交给学生计算方法或是让优秀的学生讲解方法,而是让学生在自学提示的引导下思考交流解决的方法,问题的设计很精练,便于操作。
3、注重让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教师将学生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展示,让学生发现计算应注意的问题。如计算3/4+1/6时学生未找到最小公数。
4、练习注重基础,有层次。先是尝试练习,然后出现分母不为1的异分母加减和被减数是1的计算,逐步练习,一一订正。
建议:练习中判断练习可先判断,争取展示学生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角度很快发现错。如分母先加了等,然后再让学生改正。
算理的讲解环节是不是有点简短?如利用课件演示会印象深刻。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五
温xx老师课堂教学中有几个亮点:
1、直接导入,师问看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个题目大家想想这节课我们要掌握什么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唤起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强烈欲望。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自学法,自学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还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想办法变成同分母分数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本节课周老师注重学生书写格式的强调,让学生养成认真仔细,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但回顾这节课的教学情况,我觉得在对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做得不太够,仍然停留在教师让学生做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的层面上。而且有些教学环节的设计,显得没有深度,太淡薄,没有达到本堂课索要培养学生探索,归纳能力的目的。还要多关注学困生,努力使它们当堂达标。在增加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善用激励性语言调动评价学生。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六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下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本课教材创设了折纸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得出算式1/2+1/4,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但是,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确定这样的教学整体思路,另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质疑、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理解算理,获取新知。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以达成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迁移,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操作、观察、对比、分析、联系、归纳、推理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
教具和学具:同桌两人一组,一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或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或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但部分优秀的学生什么都没有,目的在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维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将教材中折纸的情境改为了五(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因为我认为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到不同分数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凸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历活动,探求新知。这一层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是思考判断,大胆猜测。以1/4+1/8为例,通过预设同学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的认知判断计算结果对不对,从而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并大胆地猜想计算结果,阐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者画图的方式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面、体、线在操作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母互质、分子都为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利用知识迁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计算1/4—1/8,找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共同点,归纳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巩固应用,强化技能。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他们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利用练习强化巩固对新知的掌握。
4、自主阅读,交流体验。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再一次巩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数学经验,从而再让学生经历一次再发现、再创造、再体验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谢谢大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七
新课程倡导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课堂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关注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听了叶老师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感觉他的教学设计条理清晰,重难点明确,朴实之中闪着亮点,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学习。
这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心中有正确的学习方式。疑问,使学生带着问题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上课一开始,叶老师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地探究。针对学生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同分母分数的计算的基础,对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叶老师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些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学生很快解决了。但是叶老师加以提问,为什么可以直接相加减?教师这样的问题虽然看上去很平常,却是很好的将学生的新旧知识做了回顾复习。接着,叶老师出示一组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式子,紧接又发问:“那怎样计算1/2+1/3呢?”“为什么要通分?”一石激起千层浪,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将已学知识联系到新知识,促使对新知识的学习更加活跃,在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的过程,就形成活学活用的立体知识体系。明白同一单位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加减。同时也进一步让学生明白整数、小数加减计算为什么数位要对齐的道理。此外,这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到了要提有价值的问题,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2、心中有过程。王老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过程获得对法则的掌握,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不压缩或省略学生思维过程,不让学生造成思维断层,不让学生出现“消化不良”,从而实现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学习中获得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心中有正确的细节观念。王老师很重视细节的处理,在专项训练时找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找得快的好方法的引导、强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用大数扩倍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找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后面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中能正确、快速地通分了。
4、心中有实效。不追求表面热闹、花哨,不把公开课上成教具的展示课、游戏课,不搞教学的形式主义。不盲从,能针对本课时计算课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和形式扎实让学生理解算理,学会正确计算。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不浮躁、不走过场,注重有效教学。
不足之处:
1、在说明1/2和1/3不能直接加的时候,叶老师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了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不一样,从而让学生明白样通分的原因。我在想这里是不是可以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折一折或是画一画,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主动地感受到这一点,这样既可以活跃一下课堂氛围,也能更好地贴近新课程所倡导的人学生在的动手的过程中学习的理念。
2、在巩固练习的过程中,关注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八
由于有了上一步解决问题的经验,这里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在集体交流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最后在观察与讨论中对计算方法进行概括总结,完成由直观操作到抽象概括的过渡。
这两步教学中分别讨论加减法计算方法有些费时费力,如教学时将综合起来概括,这样会更加科学有效。
第三步:探索1减几分之几。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为了突破难点,梅老师设计了如下的环节:
1、独立思考。1-5/8这个算式,让学生说一说1代表什么?再利用图形来探索如何计算。接着出示两个带有图形的算式,1-2/5=1-5/6=让学生计算,目的是使学生明确将整体1化成分母是几的分数,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2、讨论概括出1-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由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内容没完成)。
以上这三大步教学,采用了“数形结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机会。
有效地数学活动不能单纯模仿和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通过学生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展开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探究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总之,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猴和机灵狗吃西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九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激趣引入——合作探究,自主建构——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课件播放:千岛湖美丽的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景。画面定格在千岛湖的最高峰。
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千岛湖游玩好吗?
2、出示一组千岛湖游玩的信息:
游船码头千岛湖最高峰
坐缆车要小时
爬山要小时
宾馆游船码头
乘汽车要小时
骑自行车要小时
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你准备怎样游千岛湖,并用算式表示你所需的时间。
得出:1/2+1/3 5/8+7/81/2+7/8 5/8+1/3
【设计意图: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
每人独立尝试3个算式,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
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
(1)化成小数计算
(2)通分计算
(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6、再一次请学生选择游玩路线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单一练习:把下面各组分数通分。
2、创设生活情境:
目前我校正在打造书香校园的品牌,图书室最近新买了一批图书。
(1)买来的故事书占总数的1/4
科技书占总数的1/6
基本练习:出示两条信息
(2)综合练习:
在前面2条信息的基础上,再增加一条信息:连环画占总数的1/5。
要求学生求出:这三种书共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学生列出:1/4+1/6+1/5
(3)思考练习;
在前两个信息的基础上,补充这样一个问题:其他书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让学生尝试解决:1-1/4-1/6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五)板书设计通分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同分母分数相加减转化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中的第一节。
从整个章节看,由于在实际计算中经常遇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所以它是分数加减法教学的重点,也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这节课是在学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之后,并且整合了分数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不但是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回顾和巩固,更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教学作好准备。因而,本节课的教学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把“异分母”化为“同分母”也是数学“化归思想”一次很好的渗透。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上一个学段已经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知道分数单位相同才可以直接相加减,又在前一个单元里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所以,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技能目标:
1、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过程方法目标:
1、初步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1、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探索过程。
本课主要采用“自主探究教学法”,即设置问题情境,发现和提出问题,论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小结法则——巩固应用。力图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开放教学全过程,教师主要着眼于“引”,启发学生“探”,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掌握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规律,把“引”与“探”有机结合起来。
上课伊始,我用数学趣味故事引入,并让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且由他们提出问题,学生会感到分外的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积极性,并调动了学生去积极思考。然后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列出算式,并观察所列的算式与以前所学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为此在新授部分我着力创设民主气氛,提供参与机会,渗透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新知。
1、摆一摆: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从直观上得出1/2+1/4的答案是多少。
2、算一算:
教师首先抛出问题:“像这样分母不同的分数应怎样相加呢?”并适当提示:“可不可以转化成我们以前所学过的知识?”学生会马上想到刚学完的通分,然后让学生独立算一算,算后交流算法。此时的算对学生来说已非难事,而且在自主探索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并突破了教学重点。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摆一摆、算一算,并结合教师的提示,在头脑中已有了基本的计算方法,对于算法的总结也就水到渠成了。
3、说一说:
在学生自主算出答案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在学生汇报后,我在此加了一个环节:老师的算法跟同学们的不一样,我是这样算的:1/2+1/4=2/6=1/3。我这样算对吗?针对我的算法,学生进行了反驳,指出“只有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这一算理。此处看似不经意的一问,对于明确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突破了难点。
4、总结算法:
学生有了计算1/2+1/4和1/2-1/4两道题的基础,所以此时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自己总结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培养了学生自学与合作的能力。
首先让学生交流、汇报:本节课你有哪些新收获?你是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进而组织讨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与整数、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这不仅使学生主动总结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而且适时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纵观本节课,我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活动情境,帮助学生探索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并为后继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一
各位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下面我将从:
一、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学情、地位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二、教法学法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四个方面去说课。
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
二、节课的内容。
学情:本节课既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知识的基础上的拓展,又是后续将要学习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
地位作用: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形成数学思想的典型章节(即转化思想)
在整个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自主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加深环保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法则的实际应用及转化思想的渗透
教法:针对学生处于思维能力和数学化能力的发展阶段,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层次与深度,有力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学法: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启发探究、课堂讨论三个维度去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从四个环节进行展开:复习导入,探索新知,巩固强化,课堂小结。
复习旧知:本环节我设计两种题型:通分和同分母分数计算,这样既可以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复习巩固又可以运用到下面的教学中。
情景导入:本环节我会出示一篇关于生活垃圾的文章,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顺利的导入新课。
探索新知:本环节我设计的思路是:先启发引导,再自主探究。首先我出示生活垃圾分类的扇形统计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出示第一个问题: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中共占几分之几?学生们很快能列出算式1/4+3/10=?但是学生知道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于是我启发引导学生利用刚才所复习的知识进行思考,然后让他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去合作探究,这样一来他们会渗透这样的转化思想:因为同分母分数可以直接相加减,所以先将异分母分数通分再进行加减。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分母不同的分数,要先通分才能相加。接下来我会用多媒体出示孩子的思考过程及结论,这样一来就可以满足学生的自我实现的需要,使学生有成就感,提高兴趣。下面自主探究的过程我会出示第二个问题: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让学生自己解决该问题,并通过以上的学习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同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巩固强化:数学是一门重在练习的学科,所以相应的练习题是很必要的。本环节我会让学生训练做一做的计算和改错以及练习二十二的第四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题目上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
课堂小结:一节课最后的总结是很必要的,所以我主要的总结思路是:以“学了什么?怎么用?注意什么?”为问题帮助学生梳理新知识,有效的巩固和掌握要点。
我用简单的文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化异为同
通分
取缔以前的概念性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二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第十册第五单元第二节内容,是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异分母分数是将来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在实际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初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感受转化的思想,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有条理、清晰的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从中获得成果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由于异分母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必须通过通分把它们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因而运用通分的方法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是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的掌握和熟练运用,这是教学的重点。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运用了以旧引新、设疑激趣、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讲练结合等方法。
本节课我设计了一下教学流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完成计算的。因而我设计了两道与此内容相关的练习题,作为教学铺垫,为学生顺利的完成学习内容打下基础。
兴趣是学生愉悦学习,自主探究,提高课堂效益的催化剂。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把兴趣看成是学习的原动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说明兴趣在人的学习生活中非常重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我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生活中的过生日分蛋糕引入新课,有利于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现实意义,感受到数学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学生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知识才能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才能创造性的学到新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本教学环节我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法。学生学习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的技巧,我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讨论交流,增强学生的信息量。在师生的交流中,逐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二步,学习异分母分数减法。由于学生学会了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所以在此环节中,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思考独立完成,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获取成功经验,建立自信心,培养自学能力。
通过笔算等练习题的训练,检查学情,强化概念和算理,进一步掌握计算法则。特别是通过思考题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解体过程中会自觉的与他人合作,主动探究。此题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新课程倡导评价的多元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本节课的最后环节,我通过学生填表,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小组内对成员的互动评价,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个性的张扬。教师的鼓励和对学生的建议,为学生的发展起引领作用。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三
1、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31页“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和通分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在应用上有很大的普遍性。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好异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重要基础和必要前提。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比较简单,学生只要抓住分母不变,分子直接相加减再进行计算,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必须要先进行通分,通分是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学生对于这一要求是较为容易忽略和产生错误的。
3、本课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本课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2)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及其关键:
教学重点: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
教学难点:紧扣法则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关键:弄清通分在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中的重要性。
根据建构主义的观点,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老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结合我校构建“自主、互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的三个理论基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是人际合作互动、人境和谐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追求的目标,联系计算教学的特点,本课教法、学法如下:
1、以学生活动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学习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进行探索,对有关疑问进行合作学习,小组交流,老师参与其中,使课堂教学体现出较好的生生交流和师生交流。
2、设计由浅入深的练习,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训练中联系知识的迁移,通过观察、比较、辨别分析等环节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本课安排五个主要教学环节:复习导入——学习探索——巩固应用——组织评价——布置作业。
(一)复习导入:本环节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最近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适当的铺垫,并设疑引入新知,学生为学习新知做好思想准备。
1、口算:4条同分母分数加减的算式,并回顾:同分母分数为什么能够直接相加减?
2、通分:三组分数,并说说通分的目的,为下面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通分的环节打好基础。
4、出示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目标:1.理解、掌握2.会计算
(二)学习探索: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结构的主体部分,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关键环节,安排以下三个层次:
1、探索异分母分数相加的算理板书例1:+提出2个问题:
(1)与所学过的算式有什么明显不同?
(2)怎样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进行实验操作〈一〉:取出取出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
老师提2个问题:
(1)能否直接、明显地知道合并后是几分之几吗?
(2)为什么不能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呢?
[通过联系旧知识,找关系,找差异,进而明确可以用学过的通分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随后,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试算:
(1)用什么方法把和化成同分母分数?
(2)公分母是几?
(3)通分后分别是几?相加后是几?
老师巡视,参与大家的讨论,并作适当指导。让个别小组汇报结果,师板出计算过程,规范解题格式。
进行实验操作〈二〉,进一步证明解题的方向与思路是正确的。
取出通分后的取出通分后的
学生随师操作,同位合作,把取出的和放在右边的标准圆内拼好。
老师提出2个问题:
(1)能否直接、明显地看出是几分之几吗?
(2)为什么能?
使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围绕例1,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2、同位讨论,自学例2、师板例2-提出2个问题:
(1)分母不同,能否直接相减?
(2)怎样化成同分母分数?公分母是几?
当学生顺利回答2个问题后,老师提出:这道题目,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同位讨论说说计算方法,填在书p131上,老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答案。同位再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减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学生围绕例2进行讨论,导出:异分母分数相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3、归纳,总结法则
让学生先围绕例1、例2自己归纳,提问补充,最后总结出p132的计算法则,让学生划书,读书,加深记忆和理解,并作1分钟的自我整理,质疑。
(三)巩固应用:计算教学最后必须体现在“会计算”的环节上。本环节设计四类练习,让学生逐步加深对法则的认识,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与计算能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1、填空: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加深对计算方法的认识和应用。]
2、课本p132“做一做”
[这部分是让学生
围绕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3、错题纠正:
[这部分设计的目的是考验学生的观察、比较与分析能力。]
(四)组织评价:1、今天学习了什么?是否掌握?法则是什么?
老师再强调计算结果的要求。
2、小组评价:哪个小组表现最好?哪个同学有进步?
3、目标检测:p133.1〈1〉2〈1〉统计全对率,反馈学习效果。
4、自由练习:比准比快选自〈〈目标〉〉p103.掌握1.
(五)布置作业:(略)
板书设计:(略)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四
分四个层次:1、根据问题列式,猜想结果;2、同桌合作利用图形动手操作验证猜想;3、讨论交流理解算理;4、练习计算加法算式,在观察讨论中抽象出同分母分数加法的算法。
这一步是学生初步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探索抽象的数学知识,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五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的方法,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及对学情的把握,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拟订为: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算理
教学关键:通分
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基于新课标的上述理念,我把本节课的教学流程预设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理清算理——巩固内化,拓展创新——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上个月,学校食堂对学生最爱吃的早餐进行了调查,请看这幅统计图:
火腿稀粥:1/4 豆奶花卷:3/20 奶茶蛋糕:3/10 肉丝炒粉:3/10
师: 从图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
【设计意图: 我创设这个情境的意图首先想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这个情境中,给学生提供了一组开放性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
(二)合作探究,自主建构
这一环节是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是本课的中心环节。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安排这样的五个小环节。
1、独立探险究每人独立尝试计算1/4+3/10,注意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2、小组合作,集体反馈
4人小组交流方法,再各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3、算法优化在多种算法中,讨论出最合理的方法:先通分,再计算。
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算法:(1)化成小数计算(2)通分计算(3)画图解决。当学生出现这几种方法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体会并感悟出:化成小数计算时有一定的局限性;画图解决很麻烦。从而得到:异分母分数加法要先通分,再计算比较合理。
4、验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减法
你能把自己的计算结果验算一下吗?(学生有的用加法,有的用减法)
通过验算这个小环节,自然引出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然后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掌握异分母分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5、归纳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巩固内化,拓展创新
学生学习新的知识方法后,还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拓展、创新,形成技能,发展智力。
1、算一算:课本“做一做”练习题。
【设计意图:巩固新知,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2、 思考练习;
1/2+1/3 1/9+1/10 1/4+1/7 1/5+1/8
1/2-1/3 1/9-/10 1/4-/7 1/5-/8
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写下来。
【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规律,锻炼思维能力,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回顾总结,完善认知
请学生谈谈,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从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力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的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在学习方式上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在教学评价上:我不仅关注计算法则的得出,更关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知识的学习过程。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六
1、教材分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小数互化、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后的一个知识点,是今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带分数加减法的基础。
2、教学目标:
b、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c、进一步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好习惯。
d、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数学的交流和表达。
4、教学难点:理解计算时必须先通分的道理。
5、学具:同桌2条一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条。
教师抓住“化异为同”这一知识的连接点,以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在“生成”中建构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面临的新问题。
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注意在计算法则的引入和形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小组讨论,通过同桌合作真正地让全体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体验转化思想在教学中的运用,经历观察、探索、归纳的数学活动,自主推导计算法则。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创设情景:在本次向“海啸”受灾国捐款过程中,文苑小学的学生表现出色,以下是五、六年级捐款情况:
501班与502班捐的占五年级的5/8。
503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4。
504班捐的占五年级的1/8。
601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602班捐的占六年级的3/7。
603班捐的占六年级的2/7。
问:“从以上信息中,你能提出一些一步计算的问题吗?”
估计学生会提下列问题:503班与504班捐的占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504班比503班多捐了全年级的几分之几。
……。
2、由此得到下列算式:5/8+1/85/8+1/41/4+1/8。
1/4-1/85/8-1/45/8-1/83/7+2/7……。
问:“这些算式可以怎样分类?”
(二)、探索合作,由旧引新。
由此,大部分的孩子会想到“通分后计算”。
估计学生的答案有以下一些:把1/4再对折,可以相加:
把1/4对折成2。5/4,可以相加……。
根据回答板书:5/8+1/4=5/8+2/8=7/8。
5/8+1/4=2。5/4+1/4=7/8。
5/8+1/4=10/16+4/16=7/8。
问:“从左边的算式到右边的,你的目的是什么?”(把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引导学生讨论择优:“哪一种方法更好?”
1、5/8+1/4=7/8如何检验?
生估计有两种想法:a交换加数再算一遍。
b减法验算。
启发学生:减法怎么算?学生试做,指名板演、讲评,问:“你是怎么想的?”
2、教学例2:3/10-2/15。
3、阅读课本,质疑。
(三)、巩固应用,提高能力。
学生可能回答:通分(教师可出示一组通分题让学生练习,如:1/5和3/101/6和3/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师可以趁势引导小结: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就是通过转化,成为旧知——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来学习的,转化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2、基本练习。
1口答。
5、实际应用。
各位老师,大家好!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下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本课教材创设了折纸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得出算式1/2+1/4,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但是,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确定这样的教学整体思路,另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质疑、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理解算理,获取新知。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以达成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迁移,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操作、观察、对比、分析、联系、归纳、推理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具和学具:同桌两人一组,一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或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或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但部分优秀的学生什么都没有,目的在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维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将教材中折纸的情境改为了五(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因为我认为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到不同分数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凸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历活动,探求新知。这一层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是思考判断,大胆猜测。以1/4+1/8为例,通过预设同学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的认知判断计算结果对不对,从而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并大胆地猜想计算结果,阐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者画图的方式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面、体、线在操作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母互质、分子都为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利用知识迁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计算1/4—1/8,找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共同点,归纳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巩固应用,强化技能。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他们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在这个时候,利用练习强化巩固对新知的掌握。
4、自主阅读,交流体验。阅读是一种很好的数学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阅读再一次巩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并交流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数学经验,从而再让学生经历一次再发现、再创造、再体验的过程。
总之,整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这一理念,让学生在积极参与、主动探究新知的学习过程中得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谢谢大家!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说课稿篇十七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应用,在五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倍数与因数、分数的再认识、约分、通分,这些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下面谈谈自己对本节课教法与学法的思考。本课教材创设了折纸的情境,利用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得出算式1/2+1/4,然后通过计算,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但是,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并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确定这样的教学整体思路,另外创设学生感兴趣的运动会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质疑、猜测、操作验证等活动,理解算理,获取新知。并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设计教学活动程序,以达成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知识迁移,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操作、观察、对比、分析、联系、归纳、推理等能力。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结合数形分析,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教具和学具:同桌两人一组,一组两个同样大小的圆纸片或两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或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但部分优秀的学生什么都没有,目的在于促进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思维的无限可能。
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程序与设计意图。整个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1、回顾旧知,揭示课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将教材中折纸的情境改为了五(1)班学生参加运动会的情况。因为我认为这样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能不能利用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加法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从而得到不同分数相加的算式,利用以前学过的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帮助学生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分子才能直接相加的算理,既从旧知识中引出新问题,凸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为新知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历活动,探求新知。这一层次,我主要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组织教学。一是思考判断,大胆猜测。以1/4+1/8为例,通过预设同学们在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时容易出现的错误,要求学生根据以前的认知判断计算结果对不对,从而让学生明白异分母分数相加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并大胆地猜想计算结果,阐述自己的理由。二是实验操作,探究验证。让学生利用学具或者画图的方式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面、体、线在操作中的实际应用,了解异分母分数加法计算的关键是要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探究分母互质、分子都为1的两个异分母分数相加的和的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三是利用知识迁移,探究异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独立计算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