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研究论文大全(18篇)
在生活中,总结经验是我们不断进步的关键。总结中如何平衡事实陈述与情感表达?在下面的范文中,你可能会找到一些启示和思考的点,希望对你写好一篇总结有所帮助。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一
摘要:从压缩、剪切、弯曲等不同力学试验类型入手,对目前农作物茎秆力学性能研究进程进行探究,在今后研究中,应注重试验方法的探究,不断加大对农作物茎秆力学性能研究力度,建立植物茎秆力学模型,注重实现茎秆力学特性测定的标准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力学实验获取农作物茎秆的力学参数,为农业机械设备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撑。李玉道等[1]通过对不同含水率、不同时期内棉花茎秆剪切强度与剪切功的变化规律探进行探究,获取了棉花茎秆收获的最佳时期,晏科满等[2]通过对苎麻茎秆的冲击断裂能进行探究,得知冲击断裂能在茎秆下部达到最大值,为后期苎麻茎秆分离机械的研制提供理论支撑。陈燕等[3]指出峰值切割力和切割强度与刀片切割速度以及切割角度存在密切关系,凹刃和凸刃的峰值切割力和切割强度都比平刃小。为后期荔枝采摘机器人切割机构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薛忠等[4]通过对木薯茎秆力学性能进行探究,获取了木薯茎杆轴向以及径向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为后期设计木薯收获机械提供理论支撑;等[5]采用wde-500n精密型电子万能试验机对甘蔗叶鞘力学性能进行探究。获取叶鞘最大纵向抗拉强度、最大横向抗拉强度和最大剪切强度等力学参数,并给出了甘蔗叶鞘破坏准则,提出合理有效的甘蔗叶鞘破坏形式,研制出甘蔗叶鞘剥离机械,剥叶效果良好。
1.1压缩实验。
压缩实验对于农作物机械化收割过程中降低作物破损率和研究农作物的抗倒伏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对植物茎秆进行压缩性能探究时,主要分为不同方向压缩实验和不同部位压缩实验两种形式。
1.1.1不同方向的压缩实验薛忠等[6]和杨望[7]分别对木薯做了轴向和径向的压缩实验,得知茎秆轴向抗压强度大于径向;吴良军等[8]在荔枝树枝压缩性能试验探究中得知,荔枝树枝顺纹抗压强度明显高于横纹抗压强度。陈燕等[9]通过对荔枝整果压缩性能进行试验探究,得出水平方向所能承受的压力和变形均低于垂直方向。
1.1.2不同部位压缩实验茎秆不同部位材料的木质化程度、直径、含水率不同,导致力学性能存在差异。王伟等[10]通过对不同部位木薯茎秆进行压缩试验得知:生长部位对木薯轴向压缩性能有极显著影响,对木薯茎秆径向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何晓丽等[11]研究发现,大豆茎秆的最大承载能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不断的减少,抗压强度沿高度变化趋势总体不大。杜先军[12]等通过顺纹压缩实验,得知棉花茎秆底部压缩功最大。heidari等[13]研究发现,百合属茎秆上部单位压缩能量和压缩强度最小,茎秆底部最大。通过对茎秆轴向和径向,顺纹和横纹进行压缩试验,可为后期茎秆采摘装置的设计,本构关系建立以及动力学仿真提供依据。而通过对茎秆不同部位力学性能的研究,对于茎秆整体力学性能的探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1.2剪切试验。
农作物的机械化采摘一般通过茎秆的剪切实现。剪切实验的建立对于农作物在收割过程中剪切功的降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双面剪切和单面剪切是两种较为常用的剪切实验形式。
1.2.1双面剪切实验作物茎秆剪切特性受成熟期、茎秆直径、品种、含水率和微观结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14]。李玉道等[1]通过对棉花秸秆剪切实验发现,含水率是引起棉花秸秆剪切强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薛忠等[6]对木薯茎秆不同部位、不同方向的力学性能进行探究,指出木薯茎秆同一部位轴向剪切强度值明显低于径向剪切强度值;木薯茎秆同一方向下部剪切强度值高于中部与上部;王军等[15]在豌豆茎秆力学性能探究中得知茎秆抗剪强度较强的部位为茎秆中部。吴良军等[16]通过对龙眼树枝进行切割实验,得出在切割力最小时,切割速度、切割间隙、动刀刃角的具体数值。李小城等[17]通过对不同品种小麦茎秆进行剪切试验,探究出小麦茎秆受剪切载荷时力值变化趋势。
1.2.2单面剪切实验johnson等[18]通过对奇岗茎秆的剪切性能进行研究,发现60°斜角时单位剪切能较低。邓玲黎等[19]通过自制的.圆盘式玉米茎秆切割试验台,对影响切割过程的切割角度以及切割速度等参数进行调节,通过单因素和组合设计试验,探寻了最优的切割组合。赵春花等[20]通过对不同品种豆禾牧草进行砍切、斜切、滑切等探究性试验,得出切割速度一定时,砍切的切割阻力高于斜切。为后期牧草收获机械的设计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对植物茎秆剪切性能的分析量化层面,双面剪切优于单面剪切,但是通过对植物茎秆进行单面剪切力学试验,可以根据茎秆实际的受力情况,对现有的切割形式、刀具形式进行优化。
1.3弯曲试验。
弯曲试验包含三点弯曲与四点弯曲。三点弯曲有一个加载点,加载方式简单,但弯矩分布不均匀。四点弯曲实验与三点弯曲实验相比,结果较为准确,但是存在两个加载点,装夹复杂。
1.3.1三点弯曲试验姚珺等[21]通过对不同品种芒草茎秆弯曲性能进行探究,指出在收割机械研制的进程中,应以湘杂芒2号第1茎秆部位的最大应力平均值作为设计参数。杨望[7]通过对木薯块根、茎秆进行弯曲试验,测定了抗弯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参数;李小城等[22]通过对不同部位小麦茎秆弯曲性能进行探究,指出小麦茎秆抗弯刚度与加载速率、茎秆含水率等因素间存在密切联系。刘兆朋[23]等通过对苎麻茎秆进行三点弯曲力试验,获取了茎秆剪切模量数值。
1.3.2四点弯曲试验obataya等[24]通过对楠竹弯曲性能进行探究,获得楠竹柔韧性是由于内层木质部能允许较大压缩变形与外层竹纤维能承受拉应力的共同作用。胡婷等[25-26]通过四点弯曲试验,获得小麦茎秆弯曲强度等力学参数。罗燕等[27]通过对小麦茎秆力学性能进行探究,指出外径、壁厚、机械组织厚、维管束等在小麦不同生长时期,对小麦茎秆抗倒伏能力的影响效果不同;孙露露等[28]在玉米茎秆力学试验中指出,在对不同样本纵向弹性模量的差异进行分析时,通常采用四点弯曲实验。
2结论。
(1)目前在对茎秆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时,主要仍以工程材料中的力学参数为主,由于茎秆材料自身的特殊性,其自身的材料特性并不能得到良好的反映。
(2)在对茎秆力学性能进行探究时,试验方法、试样处理方式等还缺乏有效的参考依据,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后期应注重试验方法的研究,逐渐实现茎秆力学测定的分类标准化。
(3)目前,茎秆力学实验的测定仍以基本力学参数测定为主,需进一步对茎秆材料的结构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更好的满足建立茎秆材料力学模型以及仿真量化计算的需要,以便于后期运用仿真技术减少农作物收获机械研发周期。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二
[3]唐子涵.浅谈我校开展音乐公共课教育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3(22).
[4]孙涛.高校音乐公共课发展现状的思考[j].学周刊,2016(16).
[5]单丽.从艺术教育课程现状透析民办高职院校公共音乐教育[j].音乐时空,2014(07).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三
摘要:从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入手,从社会需要和发展的角度,针对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专业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以期提高植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以往的大学教育为精英教育,本科教育处于教育的顶层,专业设置细适应了计划经济的要求。在大学教育逐渐成为大众化教育的时期,本科教育位居整个教育中层,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要求本科专业口径要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样要求加强基础,缩短学时,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如何合理地利用好传统专业优势资源,打破旧的、固有的、传统的窄口径专业设置结构,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宽口径的专业,如何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协调好,不能将专业课程一唯淡化,是当前专业设置上面临的、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以免培养的人才成为不懂专业的大学生。
一、国外农业类专业改革现状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类专业一般口径较宽,表现在基础课程体系在同类专业中通用和学科间课程的相互渗透,同时强调与新的农业生产体系相吻合,学生的选修面较大,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美国要求农科大学生应该适应平均每4~5年改变一次工作岗位的需要,各专业适当拓宽基础,培养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即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由教师主动提出,由学院的课程委员会审定。为适应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要求,发达国家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探究式、讨论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普遍应用,并且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本的`大学绝大多数是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理论和文化教养;三、四年级进入主修课学习,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取一门主修学科,即为专业;三年级逐渐接触专业,三年级下学期,按其兴趣、职业方向、能力等确定相应的研究方向并进入相应的研究室,四年级做毕业论文。日本农业教育课程不断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内容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增加了许多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各级农业学校紧密结合地区农业经济开设了与地区紧密结合型课程,直接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农业专业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面向第一产业的耕田、畜产等农业直接相关知识的学习,还增加了农业管理、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农业高中普遍增设了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了更广泛的农业相关领域,供学生从更宽的范围选择履修科目。
二、国内农业类专业改革现状比较。
我国以往传统农业类专业设置较细,重视专业对口,强调专门技术和知识的传授,以适应社会需求。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厚基础、强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少高校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诸如生物、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受到各院校的普遍重视,学科间交叉融合,提升传统学科的水平。农业类专业开设了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等专业课程,为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一些专业被指定了专业方向。例如,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种子方向)、园艺(观赏植物方向);浙江大学:农学(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方向、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两个方向)、植物保护(农业生物及信息技术方向);贵州大学:农学(烟草、种子、药用植物三个方向);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应用真菌学、农药学两个方向);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城市规划方向)、园艺专业(观光园艺方向)、农学专业(技术与管理、设施农业两个方向)、植物保护专业(计算机应用)、草业科学专业(草业工程与城镇绿化方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企业规划与形象设计、物业管理两个方向);四川农业大学:生物技术(植物、动物两个方向);北京农学院:园林(风景园林方向)、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旅游管理方向)。
三、重新定位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拓宽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提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内涵,设置植物保护宽口径专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植物保护专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植物保护专业处于综合型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出现新的问题。比如,生源不足、社会对毕业生有效需求不足、经费投入不足、学科实力不强、科研基础薄弱、生源素质较差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因此,办学需要重新定位,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位,不追求主导学科,而要努力成为优势学科;不求做大,但求做强。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加强多科综合,优势互补,向交叉、边缘学科拓展。
在专业设置上,坚持“大调整”、“宽口径”,主动适应生命科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从社会需求看,农科大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众所周知,农村社会分工十分粗略,农科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往往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包括社会问题,农科大学生只有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纷繁复杂问题和矛盾,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单科性的农业高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而综合性大学门类齐全,学科众多,有利于拓宽农科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综合大学农科院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资源优势切实应用于人才培养中。其次,应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宽厚的基础,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舞台和后劲。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和教学安排上体现“重实践、个性化”,农业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行学分制、选修课制等,使学生的发展更具个性化。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开展,为了改变高等农林院校偏窄的专业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各高等农林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主要表现在对“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
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注重“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分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教育课程三个类别。其中,普通教育课程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外语、体育、实践训练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了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综合特色、专业实践训练课程模块。综合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化体育课程模块。改革了以往公共课、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避免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使学生明晰如何依托专业培养平台,选择课程模块,构建自己人才知识体系,实现个人理念,满足社会需求。
专业教育贯彻学生整个培养过程,摆脱以往先通识教育、后专业教育的模式,使学生了解专业,依托专业塑造自己。专业课程前移,不仅能够合理配置学时,避免学生学习时间的松紧不均性,而且促进学生对专业认识,增加后期自我完善机会。弃陈出新,优化课程,满足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减少了植物线虫学、植物细菌学、城市绿地病虫害、发酵工程、生物农药等课程,增加了植保生物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绿色食品、农药分析、农产品加工、杂草学、节水滴灌、市场营销等课程。压缩学时,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基础性,注重系统性,拓宽学生视野和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也为开展个性化培养、双学位、特优生培养、硕士推免、跨学科先修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形成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四位一体的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全学程不间断,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教学任务,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考核,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致力于建设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3]龚国淑,黄云,张敏,蒋素蓉,秦芸.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
[13]王峰.兵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新疆农垦科技,,(5):3-5.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四
现代植物保护以农业技术措施为基础,所以应充分发挥生物防治技术措施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物理机械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积极研制开发新型农用药物,从而使植物保护与环境保护相容协调、和谐发展。对于农业职业中专的学生来说,学习植物保护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能够使其从本质上了解病虫草害,掌握病虫草害的防治措施。
有害生物对农业生产的危害:1.产量降低。仅1845年马铃薯晚疫病在爱尔兰造成数十万人饥饿死亡;1943年水稻胡麻斑病引起孟加拉邦饥荒。死亡人数超过200万人。2.品质下降。3.产生有毒物质,引起人畜中毒。麦类麦角病使人畜中毒流产(促进子宫收缩)。麦类赤霉病引起的中毒现象也很严重。4.限制一种植物在某一地区继续种植。锈病使当时斯里兰卡广泛种植的咖啡改种茶树。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五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及植物保护,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必须主动践行生态理念,主动采取新技术和新手段,推动农业增产增效。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要把保护生态环境及植物作为首要前提,通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出具体的植物保护方案,确保发展农业的同时不违规自然生态规律[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和资源的供给变得越来越紧张,给能源、资源有效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植物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高度关注的话题,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真正落实我国植物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必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植物保护意识,并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改善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转变,有效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确保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以损害植被为前提。所以,只有国家加大了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媒体等方式有效宣传植物保护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才能够全面提高社会各界人士植物保护意识。與此同时,相关部门必须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有效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采取最合适的植物保护措施,不断提高农作物的抵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4]。
2.3加大科技投入,增强我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加强对农业科技的研究,通过引进新技能、新技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等化学药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土地和农产品带来的污染,也能够保护植物不被破坏。同时,要注重采用先进的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引进绿色农产品,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注重生物技术、物理技术和绿色农作物、农产品的培养和应用,才能使有害生物侵入情况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通过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升农业的科技含量,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植被造成的破坏。同时,实现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在保护植被的同时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必须加强对生态环保理念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环保生态意识。
参考文献。
[3]徐文远.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分析[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1):87.
[4]刘瑞光,李芹.植物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关系[j].南方农业,(9):84.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六
摘要:系统的阐述了药物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所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提出现在防治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字:药用植物;病害;综合防治。
正文:中药产业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最重要的民族产业之一。在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快速增长的现状下,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日益重要。近十年来,在中药现代化的推动下,中药工业及相关产业迅速发展,逐渐形成了大中药产业,它涉及中药农业、中药商业、中药保健品、中药食品、中药兽药、中药美容、中药制药设备等相关产业。截至年年底,总产值已达7000亿元,并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1]。同时栽培中药可以解决一大部分农民的经济问题,使他们脱贫致富过上小康生活,中药病害是中药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化学药剂的大范围或超标使用使中药的质量严重下降,同时农药残留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中药材是人们用来防病、治病、保健的特殊商品。中药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些药用植物如人参、西洋参、金银花、枸杞等病虫害发生频繁,过量施用农药,不但使中药材中农药残留超过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直接损害人体健康;而且研究表明,某些药用植物施用农药不当,使其有效成分降低。所以现就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中药病害综合防治的现实意义。
1、药用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社会意义。
药材质量低劣是影响中药现代化的“瓶颈”,要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应从规[2]。
丰富的中药资源为中药材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我国土地辽阔,地跨寒、温、热三带,地形错综复杂,气候条件多样,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天然植物药资源,其种类之多,藏量之大,为世界之冠。我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据我国第三次中药材资源调查,目前我国现有的中药资源种类为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中国药典版收载中药材532种。仅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的统计,总蕴臧量就达850万吨左右。全国药材种植面积超过580万亩,药材生产基地600多个,常年栽培的药材达200余种。
我国中药种植数量庞大,从事中药相关行业的人员众多,而作为中药行业基础的中草药栽培行业更是容纳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他们的创富提供了条件,所以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而病虫害防治则是药用植物种植中关乎药材产量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贝母腐烂病、白术根腐病、附子白绢病、当归根腐病等。
无性繁殖材料是病害初侵染的重要来源许多重要的药用植物采用无性繁殖,如地黄、贝母、元胡等。有些是种子育苗后用种苗扩大种植,如人参、当归等。这些种苗不仅用于主产区,还常被引种到新产区。由于这些繁殖材料基本都是药用植物的根、块根、鳞茎等地下部分,本身常常受到严重的病害侵染,所以它们是病害的重要侵染来源。如牡丹分根栽植时,不剔除带有根结线虫的根段,致使根结线虫病发生严重。
这些种种,都对我国药用植物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经济意义。
重要行业具有促进工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具有科技含量和知识产权的系列品种。促进贫困地区脱贫,推动农民就地致富,绿化荒山野岭,改善生态环境,以及较长的产业链适宜安排大量的就业人员等综合效益,符合战略新兴产业的基本特征。
但是在中药种植过程中,种植方式落后,药材质量参差不齐,药材产量不稳定,病害频发,对药材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重视和解决好药用植物的病害防治是药用植物种植过程中的首要任务。
重要病害,是老参地利用的重要障碍。但在北京地区农田种植人参的情况下,锈腐病的严重性被根腐病所代替,因为平原地区农田土壤中的根腐菌占据优势。又如云南三七的根腐病,浙江白术的术蛀虫,山茱萸的蛀果蛾、宁夏枸杞的蚜虫、负泥虫等。
20%~30%,严重者达到50%,甚至还有绝收的现象,病虫害的发生已成为药用植物发展的瓶颈。对药材的经济效益产生着巨大的威胁。
2、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生态意义。
如今药用植物在种植过程中病害的`防治方式最主要使用的是还是使用化学药剂,但是很多人在施用化学制剂的过程中不注意用量,存在施用高毒农药,过量施用,长期施用等问题,这不仅仅会对药用植物的防治带来巨大的隐患,很容易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使原来的化学药剂失效或增大施用剂量;同时药用植物中农药残留也会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问题,药用植物本来是用来治病救人的,由于农药的残留,反而会损害人体的健康,这样就得不偿失了。长期使用农药也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巨大的伤害。
所以在药用植物生产过程中我们应该坚持绿色可持续的原则,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环境和生产安全的药材。
通过流水等自然界的循环,造成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1988年从有机质丰富的吉林省人参产区土壤中分离到多个木霉菌株,并从中筛选出对立枯病丝核菌有强拮抗作用的优良菌株,田间试验结果用木霉麸皮制剂处理表土,防治效果达60%以上,每年早春参苗出土前结合田间松土,施用次即可[4]。室内抑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拮抗作用。作为普遍存在并具有丰富资源的拮抗微生物,木霉在药用植物病害,尤其土传病害的生物防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据报道哈茨木霉至少对1829属种病原真菌有拮抗作用,受到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重视[5]。
绿色中药材是指无污染、安全、优质的中药材[6]。生产绿色中药材我们认为应立足于植物自身的保健,这是“绿色植物”的植保基础。采用抗病、抗虫品种,优良种苗,提高栽培管理水平,注意调整植物体营养等,这些措施不仅能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改善其品质,而且有助于增强其抗病虫的能力。
在生产中应该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来提高药材质量,主要的措施有:
1、以自然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招引和培殖天敌,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植物与昆虫、植物与微生物长期共同生活,互相适应、演变、分化,在这一协调进化过程中,植物的次生物质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可利用植物性杀虫、杀菌剂进行开发利用。
2、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合理使用农药,把农药使用量压低到最低水平,使中药材及其加工品中的农药残留量低于fao,who或我国规定的允许标准。
持续农业的基本内容。其核心是在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同时,保护环境,保持资源的永续利用[7]。从各个方面提高药用植物病害防治的水平和能力。参考文献:
[1]张伯礼.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中国食品药品监督,
[2]proctorg:industry,botany,andculture.horticulturalreviews,1987,9:87.
[3]李根.关于中药产业及生产技术的分析.魅力中国,2010,1。
[5]徐同,钟静萍,李德葆.木霉对土传病原真菌的拮抗作用.植物病理学报,1993(1):63.
[7]黄大日方.病虫害防治生物技术研究的新进展.世界农业,1991,4:37.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七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慢慢意识到了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由于儿童时期是智力迅速发展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此时好的美术教学方式会让儿童在绘画过程中,体会到美术带给他们的乐趣,同时促进儿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健全的人格以及艺术修养的提高。
1学前美术教育的作用。
1.1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以及美好愿望的语言,它是儿童利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来反映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更进一步地表达儿童内心的想法。爱画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力,在学前美术发展过程中,儿童从涂鸦阶段的乱涂乱画到最后能够比较完整加入自己的主观想法创作出或者模仿出自己满意的一幅画,然后给它赋予名字,并加以说明,这都显示出了儿童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例如,当我们拿着着实物模型告诉儿童,这是一种动物,是一只小猫,然后问儿童这是什么颜色的小猫,它爱吃什么,它有什么本领,然后让孩子创作一幅有关小猫的画,儿童就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大家争先恐后跃跃欲试的发言,说可以画一只抓老鼠的猫、一群钓鱼的小猫、一只睡懒觉的猫、一只正在和小朋友玩耍的小猫等等。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儿童认识了事物,让他们学会了发散思维,学会把自己已知的事物和未知的事物结合起来,间接地培养了他们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的创造力其实不仅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还反映在儿童制作美术作品的过程中,在儿童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成人的许多关于美术的条条框框都被打破了,比如说画面中不合比例的人物造型、大胆主观的色彩、随意的空间布置、不合逻辑的构思等。例如,当一个小朋友画了一个农民伯伯,这个农民伯伯占了整个画面,然后在他旁边画一个很小很小的房子,指出这个小房子就是农民伯伯的'家,如果是我们大人画这幅画时,我们就会按照房子和人的比例去画,但是小朋友画得就充满了活力与吸引力,他不会按照我们的常规去做,这些独特的表现手法体现着儿童奇特的创造和丰富的想象。
1.2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具有独特的审美感。
(1)引导儿童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儿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美是一种艺术,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但是人的审美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后天的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儿童时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学前美术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儿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在学前美术教育实践活动中,儿童通过做创意手工、画图、艺术欣赏等活动,来感受美的力量。例如,在绘画《幸福的一家人》时,每个儿童的想象不同,绘画重点也不同,有的儿童突出一家人服装上的各种各样图案,有的儿童更强调一家人幸福的笑脸。他们创作出来的作品千姿百态、各有不同。作为一次美术活动,我想教师应该注意美的形式对激发儿童审美体验的重要作用。在情感目标上,我想让儿童感受情感的美,体会到一家人在一起幸福的氛围。
(2)引导儿童接触生活中美好事物,丰富儿童感性经验和情感体验。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引导下,感受繁花茂盛的花丛,体会夕阳西下的感动,聆听滴答的雨点声,观看波涛汹涌的大海,这些都可以使儿童感受到大自然中、社会生活中、艺术作品中的美好。无论是街上形形色色人的衣着打扮,还是大自然的鸟语花香都能引起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审美情感,让他们感受到美的陶冶。
1.3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思想品德的发展。
学前美术活动能丰富儿童的文化生活,启发儿童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认识。其实对儿童道德品格的培养可以从儿童自己的作品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如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小动物,扶着老奶奶过马路,把拾到的钱交给警察叔叔等等,这些都是儿童常画的内容,虽然他们画得稚拙,但是能从画面中看出儿童的美好,他们用身心感悟着我们的美好世界。
1.4学前美术教育促进儿童手、眼、脑的发展。
大家一提到学前美术,眼前就会浮现这样的情景,很多孩子在拿着画笔在纸上认真的画画,其实美术不只是单纯地画画,它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用手指画画,把豆子组合成一幅画,在废弃的瓶子上画等,所以学前美术不只是用笔在画,只要发散思维,就能创造出不同表现形式的画,儿童在操作中亲身体会到美术活动的乐趣,在这期间充分发挥了儿童的手、眼、脑的发展。他们用大脑去思考和理解,用语言交流自己的感受,用手操作美术工具和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眼睛观察其他人的做法,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2学前美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2.1学前美术教育要求学生画的像,扼杀孩子的想象力。
在学前美术的课堂上老师认真地教儿童画画,以画葡萄为例,老师就用几个几何图形画出了,然后让儿童照着画,还要求要的像,儿童很容易就学会了这种简笔的画葡萄,但是在学之前,他们却能用很多方法去表现,虽然充满稚气,却体现了儿童创造的活力。模仿是一种固定的扼杀孩子创造性的方式,这会严重阻碍了儿童艺术感受和非凡才能的发展。
2.2学前美术教育缺乏儿童情感的培养。
每次当儿童完成画后,老师和家长在下课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看谁画的最好看,每次看到涂颜色没有涂到外面且画面干净的孩子,还有看到你和老师画的一模一样的画家长就大加赞扬,其实这些都是不对的,我们不应该去注重这些,而应该更多地去发现儿童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感受以及情绪,这样做还能发现孩子心智的发展是否健康。
3总结。
虽然现在社会中的学前美术教育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国家的教育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前美术教育活动不是一种孤立的学习方式,在学得技能技巧的同时,我们应该更注重儿童在其他方面的全面发展。通过美术教育对儿童进行的社会化培养,引导儿童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并且利用美术活动去推动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使我们的儿童美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八
摘要:药用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加强该门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本文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与探讨,对实验和野外实习两个方面进行了讨论,以提高药用植物学实践质量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转型背景;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
药用植物学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各个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中发现药用植物学课程存在着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实践教学薄弱与滞后不完善等问题,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开展。因此,有必要打破过去的思维模式,调整课程建设理念,针对药用植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和研究,并重新构建。药用植物学是从显微和外部形态的角度研究药用植物的形态、结构、组成、分类。药用植物学是利用植物学的知识、方法来研究和应用药用植物的一门学科。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植物的显微结构、植物器官的形态、药用植物的分类三部分。通过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野外实习。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课堂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坚持理论够用的原则、注重互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具,利用投影仪等教学设备,以提高教学效果。更要充分重视实习课和实验课,训练学生掌握实验技术,培养严格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方面起着主导作用,而且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掌握药用植物学实验技能的多少。本课程中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是实践教学中的两个最重要环节,教学要求要包含实验教学和野外实习的一般原则,又要突出药用植物学的学科特点。而随着中药国际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改革背景下对中药人才的需要,就要不断改革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1-10]。本文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又参考了各方面相关文献,对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与探讨。
1实验教学的改革
《药用植物学》教学学时经过几年的修正,20xx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为88学时。其中实验学时16学时。理论和实验学学时的压缩,也使得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学生理论和实验内容就要相应减少。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求教师合理制定教学内容,通过合理分配设计,使学生明确了解、熟悉、掌握学习的内容。药用植物学形态显微实验内容保留传统型实验项目,教师详细介绍讲授实验目的、内容、材料以及实验方法,学生按照教师讲到的实验方法和内容来做实验,目的是验证学过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药用植物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理论密切联系实践的能力。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观察描述能力要重点培养。观察描述方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实验技能之一。学生除了认真描述植物形态外,还要细致观察植物的显微特征,能详细的绘出所观察药用植物的显微特征并用绘出观察结果,理解各部分的结构。实验教学中要引入考试机制引起学生的重视程度。药用植物分类学进行开放式教学,利用我校的药用植物园、校园和左家山区进行室外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改变了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改由老师进行引导提出问题,学生通过野外植物的观察、查找文献资料、小组讨论的方式解答。在学校改革的形势下,为了提高实践能力适应转型的发展,我校对药用植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做了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在实验项目方面,把实验种类由单一的基本实验技能和验证型实验转变成以验证实验为基础,多种实验类型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在验证型实验中加入了综合型实验和探索型实验教学类型;在实验教学方法中由于不同的实验内容就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专业因时因地而异,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改革的实验中能提高各项药用植物知识与技能。药用植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是指基本的实验技术,例如临时装片的制作、显微镜使用、生物绘图、常用试剂配制等等,这些基础性的实验技术,要求每个学生熟练操作,在期末考试中增加实验基本技能的内容。
2重视野外实习改革,增加多种实验类型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中药学院坐落在吉林市左家自然保护山区,地处长白山山脉,植被资源非常丰富,采集左家特色药用植物的介绍,以反映国内外该学科领域的发展趋势。笔者近30年的教学生涯积累了大量生动的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图片等资料,编写了《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学生通过看书对野外实习的环境等有了初步的感受。在野外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要求学生从形态特征上对植物的六大器官进行专业描述及用药部位成分,增加中药学和中药化学的学习。还要求学生注意对各种生态环境和植物群落的观察,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环境。明白植物的生长习性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为中药资源学的学习和中药资源的持续性开发奠定基础。在野外实习教学中,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多采用研究性实验法,根据各专业性质合理设计实验项目,供学生选择,给学生自主发展空间。学生又可以根据教师引导自己设计研究内容,设计研究方案,教师审阅修正后,学生就可以动手实践。对于分类学部分的实习教学,非常适合采用现场教学法,充分利用校园、药植园、左家山区的植被,教师讲解各科形态特征,在现场学生认真根据教师所讲的特征观察本科的野外药用植物,准确理解植物形态描述的特征,在各种专业术语的基础上对药用植物的主要特征加以记录,加深对植物分类知识的理解。在野外实习教学中增设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中主要显示学生为主角,教师起到引导、启发和监督作用配角的作用,同时答疑解惑。教师提前精心设置备选研究课题,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和参考书熟悉自己准备选的课题。在实习时教师明确教授实习具体要求、实习目的及注意事项,学生按要求规范采集药用植物、压制腊叶标本、使用检索表独立鉴定植物、识别100种药用植物、整理左家植物名录等,在保证完成老师要求的基本实习任务后,以组为单位按照所选择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如左家山区有毒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等,写出课题报告。通过野外实习教学巩固和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保护环境的意识,这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11-20]。
3结语
通过实践内容、教学方法、考核体系等一系列的改革尝试,调动和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药用植物学实践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不断适应转型背景下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不断尝试,对于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谈献和,姚振生.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xx.
[2]熊耀康,严铸云.药用植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3]严铸云,郭庆梅.药用植物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xx.
[4]杨春澍.药用植物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郑汉臣.药用植物学5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xx.
[6]姚振生.药用植物学2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xx.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九
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各人可以叫我小x。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八年(1580年)主持建筑。属于藏传释教格鲁派,在蒙古地域仅晚于包头的美岱召。大召寺蒙语俗称“伊克召”意为“大寺庙””,个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
由于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的构筑气魄威风凛凛回收了汉传寺庙的情势,首要构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个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路,统称为“大殿”。旅客进入山门后,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游览,就可以游遍全寺。
大召寺在清代被尊称为“皇庙”,由于清顺治天子欢迎五世赴京时,曾住宿在这里;康熙天子也在这里住过几日,并铸有“天子万岁”的金牌,供于大殿银佛像之前,现在殿内光泽很暗,必然要留意才气看到这块金牌。为了暗示对天子的尊敬,从此这里打消了**的转世划定,成为了蒙古地域少有的不设**的寺庙,寺庙的`正殿也换成了黄色琉璃瓦。
大召寺中的银佛、龙雕、壁画等“三绝”不能错过。大殿中一座由3万两纯银铸成的释迦牟尼像,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由尼泊尔工匠建造。昔时银像竣工时,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寺,为银佛进行了“开光法会”。在银佛前,有两条雕在柱上,高约10米金色蟠龙,这就是龙雕,是佛殿中的佳构。充满经堂和佛殿四壁的壁画,用的是矿物质料,颜色至今不退。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游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区——大召,我感到非常高兴。我想几天的草原观光下来,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牧民们,一定让诸位体味了无限的激情;原汁原味、润滑爽口的奶制品,也一定令你们饱尝了蒙古族“白食”的绵软;而那闪烁的繁星、皎洁的明月、广袤的草场、成群的牛羊,更是让各位走进了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绿色世界。现在我们要游览的大召,则会让大家走向另一种深沉、古典、神秘与悠久。
大召,汉名“无量寺”。蒙语称“伊克为”,意为“大庙”。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始建于朝万历七年(1579年)。大召,明代称“弘慈寺”,历史上又有“银佛寺”、“大乘法轮召”、“甘珠尔庙”、“帝庙”等多种称谓。清代崇德五年(1640年)重修后,定名为无量寺,沿用至今。大召,是呼和浩特建造的第一座喇嘛教召庙。是内蒙古旅游必去之地。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现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召,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寺院坐北向南,主体建筑布局为“伽蓝七堂式”。沿中轴线建有牌楼、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配殿、厢房等建筑。附属建筑有乃琼庙、家庙等。寺院外面还建有环绕召庙的甬道及东西仓门。大雄宝殿为寺内的主要建筑,采用了藏汉结合的建筑形式,整个殿堂金碧辉煌,庄严肃穆。
清代时,呼和浩特被誉为“召城”。当里的召庙众多,难以数记。民间有“七大召”、八大召、七十二个绵绵召”之说。大召居于明清著名的“七大召”之首。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堪称大召“三绝”的银佛、龙雕、壁画和佛殿内的各种彩塑、金铜造像、晾佛节展出的巨幅唐卡、108部的甘珠尔经卷,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殿宇、传神的雕塑、精美的壁画,浩瀚的经卷,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独特的“召庙文化”。
大召“三绝”:
大召著名的艺术“三绝”,银佛、龙雕、壁画,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欣赏价值。
1银佛,即供奉在佛殿内的释迦牟尼像,距今已有400余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银佛之一。佛像呈坐姿,高达3米,由纯银铸成。据史籍记载当年银佛落成时,西藏的__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大召也因此有了“银佛寺”之称。
2龙雕,是指银佛座前的两条造型生动的金色蟠龙高约10米,分别雕在两根通天柱上,由下上望,双龙对翔,张牙舞爪,盘旋布上。大召的龙雕形神兼备,气势磅礴,充分显示了明代龙雕艺术的精湛技艺。
3壁画,是大召的一大特色。题材丰富,画面生动。内容以佛教人物、故事为主,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的各种景象。其中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辨经、斗法图最为精美,引人入胜。画面既整体连贯,又能独立成章。全图绘有神佛、凡俗等各种人物770余人,场面宏大,颇为壮观,反映了我国明代绘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大召壁画用天然石色绘制而成,虽历经数百年之久,至今依然色泽艳丽,大召也是内蒙古旅行社推荐的重点景区。
晾大佛,是大召一年中两次盛大的佛事活动。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和六月十五,大召都要将寺内珍藏的一幅长2丈、宽1.5丈的迈达佛(未来佛)像,抬出来挂在佛殿前展晾。晾佛时,要在佛像前举行法会,众僧诵经祈祷,演奏法乐。与会信徒向大佛顶礼膜拜、敬献哈达,布施钱物等。晾佛既能让民间百姓瞻仰佛容,沐浴佛恩,以达到弘扬佛教的目的,又能使佛画受风吹日晒,防止虫蛀,起到保护作用。
跳恰木,简称“跳恰”,即“跳神舞”。是大召的一项佛事活动,有打鬼驱邪、庆贺丰收和预祝来年吉祥好意等多层含意。
好了,女士们、先生们,下边大家可以自由参观,40分钟后我们在山门口集合,希望大家积极配合。谢谢!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一
清康熙年间(1662—1721),扩展召庙规模,大殿改覆黄琉璃瓦。佛殿内有高2.55米的银铸释迦牟尼像。释迦牟尼像前有一对金色木雕巨龙,蟠于木柱之上,作双龙戏珠状。殿前汉白玉方形石座上,有明天启七年(1627)铸造的一对空心铁狮,昂首仰视,形象别致。召庙内另有山门、过殿、东西配殿及九间楼等建筑。寺前原有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被誉为“九边第一泉”,并将此5字雕成匾额,悬挂在山门上。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二
在生态园林中,灌木具有生长速度比较快的特点,其枝干分支比较多,而且枝叶繁大,能够使植物呈现出丰富的层次。灌木生长后,其颜色比较艳丽,而且在灌木上能够生长出颜色各异的果实,如果能够进行合理的设计,就可以使生态园林展现出层次化的美感。一般乔木是比较高大的,在乔木周围设计灌木,能够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使生态园林中的植物层次感更加明显。在比较空旷的场地,种植大量的灌木,能够使空旷的空间具有整体性的美感。
在生态园林中,在对花卉进行设计时,要结合各类花卉的颜色,从而使生态园林呈现出各种色彩,焕发出生机。在一些比较规则的生态园林中,可以设计花台和花坛等,这样能够将所有品种的花卉集中起来展示给游客,花坛中各类颜色的花卉聚集在一起,能够带给游客强烈的视觉冲击。在自然景观比较多的生态园林中,可以结合花卉和稀疏的丛植一起种植,这样能够展现出花卉的层次感,通过绿色植物的衬托,能够使花卉的美感突显出来。各种颜色的花卉能够相得益彰,可以将颜色差别比较大的花卉种植在一起,更加能够突出主体。
在生态园林中,种植攀援植物,这类植物枝叶茂盛,而且生长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生态园林的亭台楼阁周围都可以种植攀援植物,既能够起到观赏的作用,又可以起到遮荫的效果。可以在生态园林的小亭子周围种植蔷薇和爬山虎等攀援植物,这样能够遮挡强烈的阳光,而且能够起到良好的审美效果,蔷薇和爬山虎能够给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4结语。
如今,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改善生态环境更是发展社会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改善生态环境的重点就是建设生态园林景观,环环相扣,这也就意味着植物配置的重要性。为了建设更好的生态园林景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当体现出它的艺术性以及实用性,遵循美学原理,遵循以人为本和经济性的原则。无论是艺术性还是实用性,对于生态园林景观都非常重要,必须经过透彻的理解,才能用适当合理的方法将它们完全体现出来。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
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的转世规定。
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四
大召寺在藏传佛教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大召寺是为什么而建?如何建成?恐怕只有这个传说才能解释。
大召寺建于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是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之后的建筑,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松赞干布建寺目的是为了巩固其统治,并将佛教弘扬到全藏各地。传说建寺前,文成公主运用阴阳五行的方法,试测出西藏的`地形,认为西藏的地形酷似一位仰卧的魔女,而拉萨的'倭塘湖似其心脏,只有填湖建庙。
在填湖的过程中,用白山羊运土,为了使后人记住羊群运土的劳绩,在寺门口的木栅栏内塑有两只白羊,并称为该寺为“惹刹”(意为山羊驮土)。据藏文史料称,寺内原供奉尺尊公主带来吐番的不动金刚佛像(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唐朝金城公主嫁到吐番后,将这尊佛像搬到小昭寺,而把文成公主带到吐番的卧觉佛像(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迎来大召寺供奉,遂称该寺为“觉康”。搬进大召寺的铜佛,由后人镏金,故称“镏金铜座佛”。
据史料记载,唐代文成公主修建大召寺时,曾从长安招来许多木工、画匠,如今在该寺的墙壁上还绘有当年各民族工匠在沼泽地上排水填石、架木垒墙的劳动情景。从主殿看,甘梁架斗拱都是汉族古典建筑中老式造型,柱头、檐部的装饰受到印度和尼泊尔文化的影响。因此人们称大召寺的建筑以藏式为主,融合了唐代和尼(泊尔)印(度)的某些建筑风格和特色,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的结晶。
大召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经历代多次整修、增拓,遂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余平方米的宏伟规模。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五
这些思维定势有时候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解决熟悉的问题,可是当遇到一些较为新颖的题目时,思维定势会误导学生思维产生偏差,不能全面的分析问题,容易忽视一些思路的拓展,造成定式障碍,在做题过程中产生失误。
一、由日常生活经验造成的定势障碍。
这类思维定势障碍主要是由于学生对某些生活现象凭自己的主观判断和积累形成的错误认识,当题目中要求解释这类的现象时,他们往往会绕过科学的客观规律而按照自己的经验误区去分析问题,得出错误的答案。
[例1]初一年级的学生和初二年级的学生进行拔河比赛,初二年级的最后获胜了,下列哪种判断是正确的:
[失误解析]很多学生都以日常生活经验的误区来判断此题的选项,认为初二年级的学生的力气大于初一年级的学生而果断选择b,没有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认真分析,导致错误。
[正确思路]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初二年级的学生给初一年级的学生多大的力,同时初一年级的学生就给初二年级的学生多大的力,这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相互关系,因此两个力的大小相等,答案选c。
二、实验现象造成的定势障碍。
这类惯性思维方式,是由于课堂演示或者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以及老师在介绍实验过程时学生的思维集中在看到的实验现象上,对实验没有深入的观察和分析,缺乏本质理论上的理解,当条件产生变化时,不能及时作出相应的思维改变,仍然用已有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错误答案。
[例2]如图1所示,测定大气压时,测得汞柱高为75cm,当管子绕着o点倾斜放置时,(设定此时外界为标准大气压且管子足够长)管内汞柱高将(温度保持不变)。
a.等于75cmb.小于75cm。
c.介于75cm和76cm之间d.大于76cm。
[失误解析]由于在课堂上学生们一直看到的实验现象是,无论管子如何旋转,大气压强恒定,管内的汞柱高度也不会变化,所以选择a。
然而这个结论只适合于管子是密闭的,然而此题并没有强度管子的密闭性。
此时学生们依然采用在课堂上获得的规律判断此题,没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从而造成了定势障碍。
[正确思路]当外界为标准大气压时,测得的汞柱高度只有75cm,这表明实验过程中,管子并没有密闭,因此管顶封闭空气中有一定的压强(pa=10mmhg).当管子绕o点倾斜时,管中水银柱长度增大,空气柱长度被压缩,因此pa增大,从而使p水银减小,因此汞柱高度降低,答案选b.
三、由公式模式化造成的定势障碍。
这类的思维定势是由于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重视公式的适用范围,没有真正掌握公式中各个物理量所真正代表的意义,同时忽视一些细节条件的分析,而只把思维定势在套用公式模式上,因此而做出错误答案。
[失误分析]学生由于受到斜面计算题的影响,将此题与斜面计算题归为一类,迅速套入公式flac=ghbc,f=6n.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解题时没用认真审题,用思维定势的习惯直接套入公式,导致错误。
[正确思路]虽然轮子是从c点推到a点,但由于推力是水平,因此推力在水平方向的位移并不是ac而是ab,从而代入公式得到:f・lab=g・hbc,f==7.5n。
四、其他定势障碍。
除了上述列举的定势障碍,在学生做题过程中还出现其他一些常见的定势障碍,例如由模糊概念形成的定势障碍,由于学生对一些概念、定律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吃透,当出现了其他新的知识干扰的情况下,将思维方向集中在原有的概念回忆上,致使思路发生偏移产生错误[2]。
数学概念片面理解形成的定势障碍,这类思维定势障碍主要是学生受数学概念的影响,单纯的将思维方向集中在数学的角度上,没有结合物理知识中物理意义和概念,导致了错误,很多同学在学习密度公式时,认为当质量m一定的时候,密度?籽只受体积v的大小的影响,反而忽略了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并不是由体积决定的。
五、结论。
思维最大的敌人是习惯性的思维方式。
世界观,价值观和生活背景以及知识背景都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认知,从而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除此之外,生活和学习的经验在形成学生的定势思维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诚如开篇所说,有的定势思维是有益于学生解答物理题目的,通过惯性的思维可以使学生们建立一种思维方式,更容易总结做题的经验,在遇到相同的问题时能够迅速做出应有的反应。
然而一些定势思维也会造成学生以偏概全的解题思路,将思维只集中在某个点,而忽略了题目中的实际情况,这会使学生的学习产生一些误区,导致一些知识点的模糊记忆。
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策略【2】。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我国各项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应当将完善基础教育放在首要地位。
发展教育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
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学有效性是所有教育人员的共同追求目标。
教学的有效性不仅可以体现高质量课堂教学,还可以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学是学生接受物理学的初始阶段。
本文就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进行简单的分析,以期能够进一步了解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
引言。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新领域。
因而对这方面的研究我国成果并不是非常的明显。
在实践活动中,未经过系统的研究与探讨,导致初中物理力学教学有效性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
针对这种情况,研究初中物理力学有效教学具有其必要性与紧迫性。
探讨出适合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教学实践成果的提高。
一、有效教学的概述。
对于有效教学的界定,不同的学者具有不同的看法。
但是无论采用何种说法,有效教学既取决于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也取决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教学的有效性应当从整个教学过程来进行评价。
因此,对有效教学的理解可以从这么几方面来理解。
首先,教学准备。
所谓教学准备主要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准备上课等方面。
教师与学生共同为教学活动采取措施。
促使教学活动能够高效有序的'进行。
其次,教学过程[1]。
教学过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以及课堂组织等方面。
教学过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
其并非仅由教师一人或者学生一方能够完成的。
教学过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协助。
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实施教学活动。
最后,教学产出。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六
生态园林景观是由植物构建起来的,良好的植物配置不仅可以美化周边环境,为人们制造新鲜空气,提供绿荫,还能够降低噪音,防止水土流失。在建设生态生态园林景观时,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可以提升生态园林景观的整体性,但是,现在仍然存在着很多植物配置的问题。
1植物配置需要体现艺术性,遵循美学原理。
每个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为了满足人的审美需求,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必须体现出它的艺术审美价值,这就是植物配置要遵循多样统一、协调对比的艺术原则,也就是植物配置的艺术性。在植物配置时需要做到布局合理、疏密有致,利用各种园林建筑,如桥、山石、小品等,让植物在色彩、形态、明暗等各方面有着多样化的对比,相互烘托出协调的艺术表现。在表现艺术性时还需要注意植物自身的文化与环境的融合,如熟知的“岁寒三友”———松、竹、梅,经常会被运用到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为了体现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遵循美学原理,美学原理分为两大类:色彩美原理和形式美原理。生态园林景观要先通过色彩美来引起人的注意,然后再展现出形体、香味和听觉。生态园林景观中的色彩一般以绿色为主,用其它色彩的花、叶、果实进行搭配。色彩具有情绪效应,每种色彩的搭配使用在人的心中会产生不一样的情感。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巧妙运用色彩的情绪效应能够更好地体现生态园林景观的艺术性。一些比较鲜艳的颜色,例如红、橙、黄能够给人一种膨胀、扩展的感觉,具有较高的诱目性,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把红和绿放在一起时虽然非常抢眼,但是不能辨明,使得色彩的明视性较低。另外,色彩的轻重体现在色彩的明亮和暗深,明亮的色彩让人觉得轻松,暗深的色彩让人感觉沉重。色彩更有华丽与朴素之分,色度高和明度高的色彩会有华丽感,而色度、明度低的色彩会让人觉得朴素,通常情况下暖色华丽,冷色则更朴素。根据色彩美的原理,在植物配置时,要进行色相的调和,比如,单一色相、近色相、中差色相以及对比色相,在色彩搭配时要先决定主体的色彩,其余的色彩则被用来衬托主体色,千万不能喧宾夺主。在建设生态园林景观时,遵循造景艺术的基本规律,对比调和、稳定均匀、比例尺度、节奏韵律以及变化统一。在植物配置的过程中,需要对植物进行各种对比,如体量、方向、色彩、虚实、空间和质地,通过植物间的差异和变化产生对比的效果,能让人感受到兴奋、热烈和奔放。倘若在进行植物配置时,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或是一致的地方,能够体现出调和的原则,将这样的植物配置在一起可以产生协调感。在设计生态园林景观时,要将植物按照均衡原则来进行配置,让生态园林景观变得稳定,这样能够达到整体的均衡美感。植物的高低起伏可以创造出不同的观赏角度,可以做到处处有景,能够丰富空间层次,让景观变得绚丽多姿。植物存在着差异和变化,运用这种特点可以表现出多样性,但是在配置植物时还要保持它们的相似性,让人感觉统一简洁。
2关于实用性。
实用性就是在进行生态园林景观的建设时,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它需要与绿地功能要求相适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了实现绿地的多种功能服务,在植物配置时必须精心地选择、设计和营造,在体现出植物的多样性时,必须服从以及适应绿地的功能要求。在生态园林景观中想要实现植物多样性的最佳方法就是进行多种植物复层结构的群落式种植。但是,如果植物群落将绿地全部占据的话,生态园林景观就会因为缺乏空间的变化变得太过单调,绿地的其它功能,如文化娱乐、大型集体活动等将很难实现。所以,应当以发挥出绿地的功能效益为主,进行科学的设计,合理布局绿化种植。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一些其它的园林艺术一直强调着重要的观念,就是不能满足于纯粹的自然环境或者人工建造物,而要创造两者相结合的.艺术形象。植物配置时需要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当尊重自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考虑到人与自然的接触和交流,在布局时尽量自然、不规则。许多人喜欢在草坪上进行活动和休息,所以,在植物配置时,要选择抗性强的草种,考虑到人们可以方便进入草坪、融入自然,不能用绿篱将草坪和道路分隔开来。如今的植物配置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缺少草地,一片区域内大面积并密集地栽植地被,让人们缺少游玩和休息的场地;有的人喜欢玩水,但是因为水景周围密集地灌木丛而受到限制;在广场、游玩休息等人流集中的地方,不适宜种夹竹桃以及一些带刺的植物,可以适当种植一些观果植物、药用植物,增加趣味性,在木架上种植一些攀援类植物达到遮荫的效果。实用性除了包括以人为本的原则,还包括了经济性原则。寿命较长、生长速度中等、耐粗放、耐修剪的植物,可以帮助减少资金以及管理的费用。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坚持节约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植物种植的密度恰当合理。在种植建筑边沿的植物丛落时,需要了解植物经过几年后的生长是否会遮挡视线和光线;会不会因为过密导致通风受到阻碍。在种植时更要留出足够的空间让植物生长,植物的株间距要适当,尽量多用中等规格的全冠苗木,少用只有树干没有冠幅的大规格苗木。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七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旧城的南部,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在明万历八年(1580年)主持修建。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在蒙古地区仅晚于包头的美岱召。大召寺蒙语俗称“伊克召”意为“大寺庙””,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的建筑风格采用了汉传寺庙的形式,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九间楼、经堂、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起,统称为“大殿”。游客进入山门后,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游览,就可以游遍全寺。
大召寺在清代被尊为“皇庙”。因为清顺治皇帝迎接__五世赴京时,曾住宿在这里;康熙皇帝也在这里住过几日,并铸有“皇帝万岁”的金牌,供于大殿银佛像之前,如今殿内光线很暗,一定要注意才能看到这块金牌。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此后这里取消了**的转世规定,成为了蒙古地区少有的不设**的寺庙,寺庙的正殿也换成了黄色琉璃瓦。
大召寺中的银佛、龙雕、壁画等“三绝”不能错过。大殿中一座由3万两纯银铸成的释迦牟尼像,建于万历十四年(1586年),由尼泊尔工匠制作。当年银像落成时,__三世索南嘉措曾亲临大召寺,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在银佛前,有两条雕在柱上,高约10米金色蟠龙,这就是龙雕,是佛殿中的精品。布满经堂和佛殿四壁的壁画,用的是矿物原料,颜色至今不退。
药用植物研究论文篇十八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结合植物的种类及数量、所在的地理环境、季节变化特点以及生态和谐等要素,绘画出合理的植物配置图纸。同时,还要进行多次的实地考察及多人审核,做到依图施工。
2.2植物配置与季相变化相结合。
要考虑到不同的植物在同一季节里颜色形态特点和同一种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只有充分了解植物的特性,从功能、形态、颜色、栽培管理及季节变化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设计出较好的植物景观。
2.3注意色彩的组合。
在一个生态园林的设计中最重要的就是色彩的组合,在不同的场所使用不同的植物,有的场所需要安静的效果,有的需要活泼的效果。而色彩最能凸显和营造出不同的环境氛围,如绿色有安静、严肃的感觉效果,红色、黄色等暖色调具有欢快、活泼的感觉效果。
2.4注意植物配置的高度搭配。
在生态园林设计中,植物高度的选择搭配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体现出园林独特景观。例如,在比较高的地方可以种植一些比较高大的乔木,在中低层可以选用一些比较低矮的灌木来进行搭配,在平地可以种植一些小草等。根据植物的生长特性和生长环境来进行科学的优化和搭配。
2.5与人文景观相协调。
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历史人文景观相结合,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及能陶冶情操,所设计的景观要让人们所接受,最终服务于人。例如,岁寒三友“松、竹、梅”多出现在一些文人雅士的私家园林中,而松、柏则多栽植于陵园中。
3.总结。
总之,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对植物进行一些合理的搭配,使生态园林的景观效果更加与众不同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生态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更多地关注植物配置,重视植物配置在生态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