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实用17篇)
总结是我们思考和提高的桥梁,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思路。总结要有自己的特色,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创新,采用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总结范文中的作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你可以思考这些观点对你的总结有何启发。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一
为了做好“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充分体现档案“存凭、留史、资政、育人”的特殊价值,充分发挥档案工作“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特殊作用,科技厅积极组织厅机关及系统直属单位于6月9—16日期间开展了系列科技档案工作宣传活动。
一是在全厅范围内通过电子显示屏、短信等方式宣传档案工作的重要性及意义,提高了广大职工关心、关注和支持档案工作的意识。
二是开展了“科技成果档案推广开放日”活动,向公众开放非涉密科技成果档案,并结合科技成果登记工作,向到访的科技人员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宣传解答有关科技成果档案知识。逾百名来自全省高校、院所的科技人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三是开展了“技术合同登记档案管理辅导”活动,向参加辅导的100多位科技人员发放了四川省科技成果登记报告及技术合同登记报告,对技术合同登记与成果档案管理相关工作进行了说明和讲解。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让广大科技人员走近科技成果档案,了解科技成果档案,体验科技成果档案服务,感受科技成果档案文化,对发掘利用成果档案价值,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二
2019年11月,为了庆祝2019年6月9日ica成立60周年纪念日,ica全体成员在于加拿大魁北克举行的年度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将每年的6月9日定为国际档案日。2019年国际档案日即将到来,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宣传标语吧,希望大家喜欢!
1、继续做好重大活动档案资料收集管理,积极推进电子文件归档管理工作。
2、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4、全社会都要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
5、守护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
6、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服务公众。
7、围绕经济建设,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8、深入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全面发展档案事业。
9、加强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0、建立健全三农档案,满足农民群众对档案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
11、全面提高农业农村档案工作水平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建立健全农村村务档案,满足村民自治需要。
13、建立健全农民(户)档案,满足乡风文明建设需要。
14、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农业农村档案工作的长期任务。
15、全面提高村级档案工作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6、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17、加快档案资源开放开发,为构筑和-谐社会服务。
18、公民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
19、依法治档,服务社会。
20、增强全民档案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利用档案信息。
21、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依法查处档案违法行为。
22、依法保护档案是一切组织和公民应尽的义务。
23、维护《档案法》的尊严和权威,惩治违反《档案法》的一切行为。
24、学习《档案法》、宣传《档案法》、贯彻《档案法》、执行《档案法》。
25、健全民生档案,维护民生利益。
26、全面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服务民营经济新飞跃。
27、弘扬档案法制理念,加强档案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工作。
29、加强项目工程档案监管,积极推进项目档案专项验收工作。
30、继续推进机关档案年检和目标管理认证工作,不断提升机关档案管理水平。
2、2019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主题“档案与民生”
3、发挥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价值。
4、守护历史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服务社会。
5、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6、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7、传播档案文化服务八项工程。
8、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服务公众。
9、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
10、推行现行文件查阅促进政务信息公开。
11、家庭档案——传播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
12、加快档案资源开发服务社会科学发展。
13、建立家庭档案弘扬家庭美德。
14、健全“三农”档案服务农村三个文明。
15、加强工程档案监管严格项目质量管理。
16、公民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
17、保护档案人人有责。
18、坚持依法治档方针打击档案违法行为。
19、贯彻执行《档案法》依法查处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三
时维六九,档案日至,览学界之活动,感政府之重视,遂作此篇,抛砖引玉。
档案历史之渊,肇自文明之始,上古之时,结绳记事,及至三代,老子守藏,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文明得以传承,典章遂有赓续。
四大文明,唯吾不断,实奈文字,记录档案,典谟训诰,诸子引参,倘无片语,焉有经籍,二十四史,参档备矣,八千麻袋,见证沧桑,幸高人救,劫后重光。溯往昔之嚆矢,总历代之幸难。
四九鼎新,借鉴苏俄,全宗案卷,服务建设,孤灯清影,甘坐冷舍,学界求索,致敬贤哲。奠学科之基础,成中国之特色。
进新时代,次第新馆,载体愈丰,理论愈专,嘉惠学林,档案开放,科技加持,服务百行,政府机关,文教工商,航天建筑,咨询网安,档案数据,治国公器,理论创新,中西合璧,一面将来,一面过去,双元价值,诚信控制,三馆融合,图情档一,共享为民,育人教益,谋高质之发展,泽后世以福熹。
何以档案,唯其存真;。
何以档案,唯其资政;。
何以档案,唯其信史;。
何以档案,唯其利民;。
何以档案,唯其传承。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四
今年6月9日是国际档案理事会确定的第十个“国际档案日”,为吸引更多人关注档案、走近档案,帮助社会公众认识档案价值、增强档案意识,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泗阳档案局在6月5日至6月11日期间以多种形式围绕“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主题精心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在泗阳县电视台播放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在档案信息网络平台等网络媒体发布“国际档案日”宣传周活动安排,在多个小区悬挂20条横幅等,提高活动知晓率,扩大活动社会知晓面,宣传档案知识,增强法治意识,营造“国际档案日”的宣传氛围。
组织公民参观展览馆。活动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泗阳”历史展览馆每天对外开放,安排专职人员负责讲解,引导公民走近档案、关注档案、认识档案、了解历史,寻找我们共同的记忆。活动期间共接待参观1580人次。
进社区巡展演出宣传。自6月7日起,在众兴镇周庄社区、凤凰苑社区等组织文艺演出,将档案元素融入到每个节目中,用泗阳快板、小品、地方淮海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宣传档案知识,并向观众发放宣传资料和印有档案宣传标语的雨伞,吸引了来自周边社区500多名居民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举行广场宣传活动。6月9日上午,联合与民生相关的单位开展“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主题广场宣传活动,通过现场摆放宣传展板、挂横幅、向市民发放宣传资料、发放调查问卷、现场解答群众咨询等形式,进行档案法制、档案知识、档案利用、档案征集、建立家庭档案等宣传,回答市民在相关民生档案查询方面的疑问,并赠送宣传太阳伞等小礼品。据统计,当天共摆放宣传展板24面,各小区悬挂宣传横幅20条,发放宣传资料800多份,接受市民群众咨询138人(次)。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五
1、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国家规定从开始,以后每年的6月9日是全国统一档案宣传活动日。今年国际档案日活动主题“档案--与你相伴”
3、管理档案保存历史,传承文明促进和谐,
4、依法管理档案,发展档案事业。
5、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带动基础业务工作的全面进步。
6、公民有保护法定档案的义务和利用国家档案的权利。
7、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8、电子文件与纸质文件一样需要科学归档。
9、建立家庭档案弘扬家庭美德。
10、档案是一个单位管理水平的标志,借助档案,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过去,把握现在,预见未来。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六
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开展宣传。
二、宣传活动时间。
2017年国际档案日集中宣传活动时间为6月9日—6月16日。(各县直单位及乡镇部门可结合实际适当提前或延长。)。
三、宣传活动内容。
2、组织参加主题征文活动(具体安排见附件)。
3、征订“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宣传挂图、“寻找共同的记忆”宣传册以及《家的档案家的`记忆》宣传海报、《中国的世界记忆遗产》宣传折页等宣传材料,数量不限。
4、面向全县开展“百姓家训家规档案”、“族谱档案”征集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单位需深刻认识宣传活动的重要意义,明确牵头负责人,提前做好谋划,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好本单位的宣传活动。
(二)紧扣主题、突出重点。围绕主题,广泛宣传档案的重要价值和独特作用、深入宣传档案工作的政策法规、大力宣传档案事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及时宣传档案工作先进人物,不断丰富宣传活动的层次和内涵。
(三)注重创新、扩大参与。通过体验档案工作、组织广场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海报、推出媒体专栏、投放公益广告、举办档案展览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提升宣传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宣传活动结束后,请各乡镇、各单位及时将宣传活动情况反馈到平江县档案局法制股。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七
2、 “档案在你身边”
3、发挥档案存史资政 育人价值
4、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资政育人 服务社会
5、档案工作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6、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7、传播档案文化 服务八项工程
8、立足档案 面向社会 服务公众
9、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
10、推行现行文件查阅促进政务信息公开
1、纪念6·9国际档案日增强全社会档案意识
2、2015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主题“走进档案”
3、发挥档案存史资政 育人价值
4、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资政育人 服务社会
5、档案工作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6、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7、传播档案文化 服务八项工程
8、立足档案 面向社会 服务公众
9、档案馆,政府信息公开查阅场所
10、推行现行文件查阅促进政务信息公开
守护历史 传承文明 资政育人 服务社会
档案工作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立足档案 面向社会 服务公众
推行现行文件查阅促进政务信息公开
加快档案资源开发 服务社会科学发展
公民有依法利用档案的权利
保护档案人人有责
坚持依法治档方针 打击档案违法行为
1、以创新协调发展 贯穿档案服务民生
2、档案工作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3、档案是财富 人人要爱护
4、归档存记忆 留史鉴未来
5、档案是发展的'帮手 是维权的凭证
7、积极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方便快捷提供利用
8、高效管理档案 促进公司“双提升”工作
9、加强建设项目档案管理 配合各项验收工作
1.档案是资源,价值胜金钱。
2.档案是财富,人人要爱护。
3.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
4.立足档案、面向社会、服务企业。
5.依法保护档案是一切组织和公民应尽的义务。
6.增强职工档案法制意识,依法保护利用档案信息。
7.加快档案事业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
8.档案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9.人人执行档案法,处处盛开和谐花。
10.坚持依法治档方针,打击档案违法行为。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八
不过,从国际法的历史发展来看,古代国际法(或国际法的遗迹)为近现代国际法提供了早期的实践、理念、术语及其概念等。在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中,基督教因素动态地影响了其发展。从起初《圣经》有关人权、战争的经文、教父神学对战争观的阐释,中世纪教廷有关战争、使节、仲裁等的实践,到近现代社会教廷参与国际条约、参加国际组织、基督教非政府组织参与和影响国际法的实践。可以看出,基督教历史发展起伏对国际法产生了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历史特征的影响。
基督教对国际法的影响是以《圣经》为基础和核心,以神学为纽带和动力推动国家法发展,进而在国家法的实践和发展中影响国际法发展的。与国家法发展的同时,浸透着基督教因素的国际关系现实也需要相应的国际法。面对不同历史时代的世俗问题,实践中需要信仰通过神学予以有力回应。道德神学全面、系统阐述基督教对于国际关系、国际法的信仰主张,是影响国际法的基础性神学因素。基于神学基调,神学家建构并发展了神学主义法学律,其中有关国际关系、国际法的思想主张丰富了国际法的思想宝库。教廷和基督教非政府组织立足其信仰主张,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一方面增加了国际法主体的多元性,另一方面显出传统国际法的内部缺陷并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场域和新资源。
国际法在历史演进中主要是欧洲基督教文明的产物。不过,从基督教的历史发展看,基督教在初期延续并发展了犹太教对国际法的影响。犹太教对国际法的影响是持续性的。
早期的国际法学者有很多受益于犹太教及其法律理念、制度。国际法形成之后,基督教因世俗性的广泛进取对其的影响日渐式微,但延续了此前的基本范畴,并在全球宗教复兴的大背景下对国际法的影响呈现新景象。
从国际法史可以看出,最先有意识、系统化地阐释国际法理论的尝试由15-16世纪西班牙学派的天主教学者和神学家开启,这项工作接着被许多新教的学者,尤其是由荷兰、英国和德国的新教学者接续。法国大革命及其民族国家巩固后,在民族国家与世俗基础上对国际法的系统阐述才变得常见。自然而然地,欧洲基督教文明施与法律的印记使其发展为一般国际法——基于此可以认为,美洲是构成整体的欧洲文明之一部分。而这种智识的领导权现在正处在混乱和被瓦解的过程中。总体来看,这种影响表现为全面广泛、日渐衰减、宗教回归三种形态。从国际法史的角度看,基督教对于国际法的影响可分为1648年之前、1648-1945年、1945年至今三个阶段。
1648年之前,欧洲历经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历史时期。基督教进入法律领域是从罗马帝国定其为国教开始的。基督教对国际法的影响,起先是从罗马帝国的国内法开始的,最初表现为对当时国家政治、法律的影响,在法律观念和国家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因素,包括在罗马法中的对外法律规范,是国际法发展的最初渊源之一。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九
对于国际法渊源的内涵,即什么是国际法的渊源,学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派别。
(一)单一内涵学派。
大部分学者认为,国际法渊源的内涵是单一的,其中主要流派有三个。其一,起源说,即认为国际法渊源是现行国际法律规范的起源地。例如王铁崖教授认为:“法律渊源是法律原则、规则和制度第一次出现的地方。”劳特派特修订的《奥本海国际法》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其二,形式说,即认为国际法渊源就是现行国际法律规范得以显现的表现形式。例如苏联学者伊格纳钦科和奥斯塔频科认为:“国际法的渊源乃是协调国家意志的形式,是在互相接受的基础上把国家(以及其他主体)达成的协议固定下来的形式。”其三,程序说,即认为国际法渊源是现行国际法律规范的造法程序。例如周鲠生教授认为:国际法渊源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的法律规范所以形成的方式或程序。
(二)复合内涵学派。
另一部分学者主张国际法渊源可以有多重内涵,其中最主要的流派是主张国际法渊源为“实质渊源+形式渊源”。例如李浩培教授认为:“国际法渊源,正如国内法渊源一样,主要区分为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两类。国际法的实质渊源指国际法规则产生过程中影响这种规则的内容的一些因素,如法律意识、正义观念、连带关系、国际互赖、社会舆论、阶级关系,等。国际法的形式渊源是指国际法规则由以产生或出现的一些外部形式或程序,如条约、国际习惯、一般法律原则。”詹宁斯、瓦茨修订的《奥本海国际法》也持类似观点。除上述观点外,复合内涵学派中还有一些其他意见。例如梁西教授认为:对国际法渊源的多种解释中,一种是指国际法作为有效法律规范所由形成的方式,另一种是指国际法渊源第一次出现的地方。两者各有侧重,可以兼采其长。
二、国际法的形式独立于国际法的渊源。
国际法学作为法学的具体分支,其许多概念和理论植根于法理学,渊源问题也是如此。对国际法渊源的内涵之所以众说纷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理学作为法学基础学科,自己也没有在“法的渊源”问题上达成一致。翻阅中外法理学著作,对“法的渊源”的解释同样是五花八门。由此,凯尔森不禁感慨:法的渊源是个被学界搞得“极端模糊不明”且赋予其种种涵义的概念。博登海默也说:“法的渊源这个术语迄今尚未在英美法理学中获得一致的涵义。法理学的研究滞后拖累了国际法对自身部门法渊源的探究。从法理学角度考察,笔者认为,产生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很多学者要么把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等同起来,要么认为法的渊源已经包含法的形式,可事实上两者不但互不等同,而且相互独立。
(一)从法理学的角度分析法的渊源不等同于法的形式。
在法理学上提出需要对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进行区分的观点,最早可追溯至克拉克在1883年出版的《实用法理学》一书。一些国外学者的著作,如高柳贤三的《英美法源理论》、庞德的《法学肄言》等,也都有某些类似的意思。在我国,明确提出需要对法的渊源和法的形式进行区分的代表人物是周旺生教授。他认为:“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有密切关联,但它不是法的形式。法的渊源有可能被选择和提炼为法,或有可能形成为法,对法而言,它是一个可能性的概念;而法的形式则是已然的法所采取的表现形式,它表明不同的法具有各自不同的效力等级,对法的渊源而言,法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法的渊源发展的结果。”国内其他学者也有类似观点。例如王勇飞先生也认为:“法的.渊源与法的形式,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不能混淆。”形式说将法的形式和法的渊源人为地画上等号,显然是一厢情愿的。
三、国际法形式的内涵界定。
既然法的形式独立于法的渊源,那么在界定国际法渊源的内涵时,就必须首先剥离国际法的形式。那么国际法的形式又如何界定呢?首先,按照法理学的一般观点,法是由三大要素组成的,即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这三大要素的组合就构成了法的形式。国际法也不例外。其次,国内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保证实施的。但由于世界上不存在“超国家”机构,因此,国际法只能由国际社会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单独或集体的强制措施保证实施”。再次,国际法的形式具有一定约束力。法的本质特征之一无疑是具有约束力,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法。国际法也是如此。但笔者想强调的是,国际法形式所具备的只是“一定”的约束力,也就是说:。
(1)并非只有全部国际法主体都遵守的法律规范才是国际法的形式。例如国际条约分为造法性条约和契约性条约两种。有人认为只有造法性条约才是国际法的形式,契约性条约由于约束不了第三国,所以不是国际法的形式。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特定的法的形式所约束的对象是有限的,但是这种有限性并不妨碍它作为法的形式的根本属性。例如上海的地方立法一般无法约束北京市民,但这并不影响它是法的形式这一属性。国内法况且如此,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苛求国际法的所有形式都必须具有普遍的、绝对的约束力。
(2)国际法的形式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并不意味着国际法主体在违反国际法后必须实际得到惩罚。“约束力”是一个“应然”概念,“制裁”是一个“实然”概念,“有约束力”不等于“制裁”,“不制裁”并不等于“没有约束力”,更不能说“不是法”。而且正如李浩培先生所说:“各国遵守国际法的事例,较之违反国际法的事例,在数量上要大得多。实际上,遵守国际法是原则,违反国际法是例外。”即使是国内法也很难做到完全的“违法必究”。综上分析,国际法的形式是指由国际社会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单独或集体的强制措施保证实施的,具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概念、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国际法论文6000字。
仲裁协议作为当事人之间约定争议解决方式的一项协议,一经有效订立,即产生相应的法律拘束力。对于当事人和法院而言,一项有效的仲裁协议具有阻止当事人就协议范围内的争议提起诉讼和排除法院对该争议行使管辖权的效力。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在签订仲裁协议后都能严格遵守,依约将协议范围内的争议交付仲裁解决。但在实践中,也常有一些当事人签订仲裁协议后反悔,无视或违反仲裁协议中的约定,在对方当事人提起仲裁之前,甚至在仲裁程序进行中,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这种情况下,法院一般会应对方当事人的请求中止诉讼程序,甚至命令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以强制执行仲裁协议,为仲裁协议的有效实现提供支持。本文拟从法院支持仲裁协议的角度,就诉讼程序的中止和法院强制执行仲裁协议等问题作一些研究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和剖析我国现行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希望能对促进我国相关立法及实践的发展和完善有所启发和助益。
当事人违反约定将仲裁协议范围内的争议提起诉讼,法院应拒绝受理或中止诉讼程序,以支持仲裁。但是,法院是应主动中止诉讼程序,还是只能应对方当事人的请求中止诉讼程序,以及法院基于何种理由中止或拒绝中止诉讼程序,都是需要加以研究和明确的问题。
根据仲裁国际立法、国内立法以及实践,一方当事人就仲裁协议范围内的争议提起诉讼,只有在另一方当事人提出执行该仲裁协议的请求时,法院才能中止诉讼程序。换言之,法院一般只依据当事人的申请中止诉讼程序,而不主动依职权中止诉讼程序。在起草1958年《关于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的公约》(以下简称《纽约公约》)的过程中,英国代表曾经建议,法院不仅可以依当事人的申请而且可以自行决定将争议交付仲裁。英国的建议遭到了以土耳其、以色列为代表的多数国家的反对,他们认为,仲裁协议的双方当事人愿意将争议交给法院审理时,法院不应享有强制仲裁的权力。最后,《纽约公约》采纳了当前的条文,不允许法院自行中止诉讼程序。
不允许法院主动依职权或自行中止诉讼程序,无疑是有其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的。因为根据意思自治原则,既然当事人有协商订立仲裁协议,选择以仲裁方式解决其争议的自由,那么当事人也应有通过明示或默示方式放弃仲裁的自由,只要他们彼此之间能就此达成一致。一方当事人不顾仲裁协议的存在而提起诉讼,已表明该方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意愿,另一方当事人在此情况下,如果没有援引仲裁协议就法院的管辖权提出抗辩,而是实质性地参与诉讼,进行答辩甚至提出反诉,则亦表明其对仲裁协议的放弃。也就是说,双方当事人已通过其提起诉讼和参与诉讼的行为,默示地达成了放弃仲裁协议的一致。对此,法院理应予以尊重,并及时行使其已经合法取得的管辖权,为当事人提供司法救济。否则,将可能陷当事人于打仲裁不愿、打诉讼不能的尴尬境地。
当事人以仲裁协议的存在请求法院中止诉讼程序,法院是否准许,往往还需视仲裁协议及当事人的有关情况而定。例如,在仲裁国际立法、国内立法以及实践中,通常会有关于仲裁协议不是无效的.、失效的、不可执行的,或申请方当事人未实质性地参与诉讼程序等方面的要求,否则法院可以拒绝当事人的请求,而继续诉讼程序。在有的国家,还曾有过区分国内仲裁协议和国际仲裁协议,适用宽、严不同的标准来决定是否中止诉讼程序的做法。这一方面,英国在以前的做法十分具有代表性,以下将重点进行论述。
(一)依国内仲裁协议裁量中止诉讼程序。
英国传统的仲裁法中曾有所谓法院管辖权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当事人不得借助于意思自治原则,以仲裁协议的形式剥夺法院的管辖权。凡仲裁协议中规定双方当事人不得向法院起诉、仲裁员是双方唯一的和最终的裁判者等条款,在英国法上都被认为是无效的。以后,英国在司法实践中虽一般不主动干预仲裁,但在法律上仍不愿意承认仲裁协议具有排除诉讼的作用。
英国《1950年仲裁法》颁布后,英国在限制仲裁协议的效力方面虽然有明显放松,但仍然很不彻底。主要表现在区分国内仲裁协议和国际仲裁协议,适用不同的标准决定是否中止诉讼程序。这种区分在其后的《1975年仲裁法》中进一步得到了强调,并一直延续至《19仲裁法》生效实施前。
根据《1950年仲裁法》,如果当事人援引一项国内仲裁协议请求法院中止诉讼程序,是否准许,法院拥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通常须具备以下几项条件,当事人的请求才可能得到满足:(1)争议事项是属于仲裁协议范围内的;(2)被告除出庭外,没有提出(实质性)答辩,也未采取其他步骤;(3)争议的问题不依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无充分的理由;(4)请求中止诉讼程序的当事人已准备并且愿意进行仲裁。其中,争议的问题不依仲裁协议提交仲裁无充分的理由这一条件中的弹性措词,为法院认定是否存在拒绝中止诉讼程序的充分理由,留下了很大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而使得诉讼程序的中止充满了不确定性。
(二)依国际仲裁协议强制中止诉讼程序。
如果当事人援引一项国际仲裁协议请求法院中止诉讼程序,法院一般须予强制中止,而不拥有任何的自由裁量权。这既是英国所强调的尊重国际商业合同中的仲裁协议的政策的体现,也是英国依《纽约公约》所承担的国际义务的要求。根据《1950年仲裁法》及主要体现《纽约公约》内容的《1975年仲裁法》,除非仲裁协议无效(null)、失效(void)、无法执行(inoperative)或不能履行(incapableofbeingperformed),或者当事人之间实际上没有应依该协议提交仲裁的争议,法院不得拒绝中止诉讼程序。
对于仲裁协议无效、失效、无法执行一般比较容易认定,但是对于何谓不能履行,则往往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在雅诺什?帕克齐诉亨德勒与纳特曼股份有限公司一案中,原告由于贫穷,需要司法救助,因而请求法院同意继续诉讼,因为这种救助是仲裁所无法提供的。此外,他也不具备依有关仲裁规则支付必需的保证金的能力。因此,他提出仲裁协议是不能履行的。但法院裁定,这属于一方当事人的实际困难,不属于仲裁协议不能履行。对于国内仲裁协议,原告的贫穷和他对司法救济的依赖,是可能说服法院拒绝中止诉讼程序的,尤其是在所称的贫穷是由于被告违约造成的时候,否则原告就不会有挽回局面的机会。但是对于国际仲裁协议,这却不是一项有效的理由。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一
不过,从国际法的历史发展来看,古代国际法(或国际法的遗迹)为近现代国际法提供了早期的实践、理念、术语及其概念等。在国际法的历史发展中,基督教因素动态地影响了其发展。从起初《圣经》有关人权、战争的经文、教父神学对战争观的阐释,中世纪教廷有关战争、使节、仲裁等的实践,到近现代社会教廷参与国际条约、参加国际组织、基督教非政府组织参与和影响国际法的实践。可以看出,基督教历史发展起伏对国际法产生了在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历史特征的影响。
基督教对国际法的影响是以《圣经》为基础和核心,以神学为纽带和动力推动国家法发展,进而在国家法的实践和发展中影响国际法发展的。与国家法发展的同时,浸透着基督教因素的国际关系现实也需要相应的国际法。面对不同历史时代的世俗问题,实践中需要信仰通过神学予以有力回应。道德神学全面、系统阐述基督教对于国际关系、国际法的信仰主张,是影响国际法的基础性神学因素。基于神学基调,神学家建构并发展了神学主义法学律,其中有关国际关系、国际法的思想主张丰富了国际法的思想宝库。教廷和基督教非政府组织立足其信仰主张,作为非国家行为体,一方面增加了国际法主体的多元性,另一方面显出传统国际法的内部缺陷并为国际法的发展提供了场域和新资源。
国际法在历史演进中主要是欧洲基督教文明的产物。不过,从基督教的历史发展看,基督教在初期延续并发展了犹太教对国际法的影响。犹太教对国际法的影响是持续性的。
早期的国际法学者有很多受益于犹太教及其法律理念、制度。国际法形成之后,基督教因世俗性的广泛进取对其的影响日渐式微,但延续了此前的基本范畴,并在全球宗教复兴的大背景下对国际法的影响呈现新景象。
从国际法史可以看出,最先有意识、系统化地阐释国际法理论的尝试由15-16世纪西班牙学派的天主教学者和神学家开启,这项工作接着被许多新教的学者,尤其是由荷兰、英国和德国的新教学者接续。法国大革命及其民族国家巩固后,在民族国家与世俗基础上对国际法的系统阐述才变得常见。自然而然地,欧洲基督教文明施与法律的印记使其发展为一般国际法——基于此可以认为,美洲是构成整体的欧洲文明之一部分。而这种智识的领导权现在正处在混乱和被瓦解的过程中。总体来看,这种影响表现为全面广泛、日渐衰减、宗教回归三种形态。从国际法史的角度看,基督教对于国际法的影响可分为1648年之前、1648-1945年、1945年至今三个阶段。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二
前言。
第一章儿童权利保护概述。
第一节:儿童的界定及与相关用语的辨析。
第二节:儿童权利的概念及其特征。
第三节:儿童权利法律保护的历史变迁与发展。
第二章儿童权利保护的国际法架构与特征研究。
第一节:儿童权利保护的全球性公约及其特征。
第二节:儿童权利保护的区域性公约及其特征。
第三节:儿童权利保护的其他相关国际文件。
第四节:儿童权利国际法保护的小结和展望。
第三章儿童权利保护的基本原则研究。
第一节:儿童最大利益原则的法律问题。
第二节:平等保护原则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尊重儿童原则的法律问题。
第四节:多重责任原则的法律问题。
第四章国际法框架下的儿童基本权利研究。
第一节:儿童生存权的法律问题。
第二节:儿童发展权的法律问题。
第三节: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权利问题。
第五章儿童权利保护国际条约的国内实施研究。
第一节:国际条约国内实施概述。
第二节:儿童权利保护条约的国内实施。
第三节:儿童权利保护条约自身的实施机制。
第六章我国儿童权利保护法律制度完善研究。
第一节: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的法律框架及其问题。
第二节:司法程序中儿童权利保护及其问题。
第三节:儿童权利的行政保护问题。
第四节:完善我国儿童权利保护的建议。
尾论。
参考文献。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三
摘要:国际法,是调整国家间关系的法律原则和规则,涉及国家间政治、经济、法律各个领域,是国家间进行交往的行为规范和维护国际社会正常秩序的法律标准。只有做好国际法的研究工作才能保证国家交往与合作的正常进行,更好地保护各国的自身权益和维护与发展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关键词:国际法国内法发展。
1.全球化与国家主权。
国内外的学者们认为,国家主权作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基石是毋庸置疑的,但不能绝对化,主权的行使也要受到某些限制,这是为了解决世界各国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所必需的。但如何限制,限制多少,学者们见解各不相同。有学者指出,国家主权包括经济主权。对主权的限制是基于国家的认可,是主权权力行使的表现而不是剥夺。尽管主权在经济全球化中不会消亡,但主权的行使必定受到来自国际社会和国家内部的限制。有学者认为,主权与全球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矛盾,这也决定了主权行使的限制。还有的学者提出,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应把主权的功能界定为一种对话的实践,使国际法律体制由强制性模式向管理性模式转化。多数学者赞同从现实来看,主权不会消亡,将是现代社会的基石,但全球化带来的许多重大影响值得细化研究。
法的内在特质的普遍性与形式特征的共同性以及法治社会对法律体系融合协调的基本要求,决定了国际法与国内法必须且只能在法律规范的统领下和谐共生、协调一致。从规范上看,既可以是单个规范之间的一致,也可以是由个体规范组成的规范群的调适,还可以是规范性法律文件间的妥协。从方式上讲,国际法律规范与国内法律的协调既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不在于国内法与国际法孰先孰后或平行对待,关键在于法的本身是否为良法,而正义与秩序才是衡量法律之善的尺度。
有学者提出,传统法理以维护民族国家的主权为核心,因而国际法不能以限制缔约国的主权来对缔约国产生法律效力,而只能在缔约国主权限制下对缔约国产生一定程度的义务约束。但二战后及联合国成立以来,缔约国在履行国际法的义务时,其本国的主权不可能完全不受影响,国家主权学说不得不面对国际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作适应性的调整。影响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的新问题有许多,独立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法院、世界贸易组织等在监督国际法实施中的影响、国际人权公约给传统法理带来的影响等。研究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关系不能抽象地、无针对性地议论,而要就国际法与国内法发生联系的具体情况和条件区别论证。
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在国内如何适用的问题,由于宪法没有明文规定,学者众说纷纭。比较一致的意见是修改宪法或在宪法性法律如立法法、缔结条约程序法等中加入有关国际条约与国内法关系的规定,使国际条约具有高于一般国内法的地位,二者并用,在二者发生冲突时,优先适用前者。因为在我国批准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制定法律的两种议案要经过同样的审批程序,并且经同一立法机关审议进行,二者不会发生矛盾。
有学者认为国际条约和国内立法是两个不同的法律领域,国内法院直接适用国际条约不仅将导致国家主权对内职能的削弱,而且也不利于国家履行条约的国际义务。我国应修改原有的国内立法或者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使其符合我国所缔结的国际条约的要求,即要以执行国内法的方式适用国际条约。
国际法和国内法是不同的法律体系,但由于国内法的制定者和国际法的制定者都是国家,这两个体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彼此不得互相对立而是互相紧密联系的,互相渗透和互相补充的,国家在制定国内法时,应考虑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不应违背所承担的国际义务,国家在参与制定国际法时应考虑到国内法的立场不能干预国内法,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可以从各国的国内法得到补充和具体化,国内法可以从国际法的原则和规则得到充实和发展。两者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但不是互相干扰和排斥的:国际法不得干预国内法,国内法不得改变国际法,两者的关系应该是协调一致的。
3.国际法的未来发展与制约因素。
首先,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为人类活动开辟新领域。世界的范围相对地缩小了,人类的关系空前地密切了。科学技术对国际关系的深刻影响,也必然会反映在国际法的发展上,从而使国际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近现代国际法是如此,当代国际法亦然。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尤为明显,它也深刻地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推动了国际法各个分支的演进。
回顾国际法的演进,我们能够找到许多反映科学技术对国际法规则的产生和发展有影响的例证。然而,国际法的发展经常滞后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不能很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展所带来的严重的利益冲突所导致的。这几乎体现在国际法的各个领域。例如,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外层空间的探索和利用、国际海底开发制度、知识产权以及如何弥补南北经济发展的鸿沟等问题上存在很大分歧。科学技术本身当然不能为自己制定规则,人类也同样不能成为科学技术的奴隶。唯一的选择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不断制定新的国际法规范以适应国际社会的需要。
其次,国际法不可能是一种孤立的存在,它深受国际社会各个方面,特别是国际政治的制约。事实证明,公正、合理的国际关系有助于国际法的发展,而国际强权政治会窒息国际法的生机,因为它为国际法划定了一个非常狭窄的天地。人们从国际法的历史演进中可以发现,国际法对国际政治有一种畸形的从属性。中世纪和近、现代国际法,都是如此。
参考文献:。
[1]梁西.国际组织法(修订第五版)[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余敏友.以新主权观迎接新世纪的国际法学[j].法学评论,第二期.
[3]黄世席.全球化对国际法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第11期.
[4]潘抱存.论国际法的发展趋势[j].中国法学,20第5期.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四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知道12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是“世界残疾人日”。1992年10月16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世界残疾人日”,今年活动的主题是“电子沟通”。
据国际残疾人机构统计,全世界约有5亿多残疾人,而我国约占6000万左右,由于残疾人自身功能障碍,使他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许多困难,使他们成为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弱势群体。因此,关爱残疾人的困难,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此我代表六(4)中队向全体同学提出如下倡议:
一、从我做起,增强关爱残疾人的责任感。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积极行动起来,尊重残疾人,关心残疾人,服务残疾人,帮助残疾人。让“以人为本、相互关爱”的理念在我们的血液中流淌,让长茂小学的每一天都充满爱心,让长茂小学的每一颗心都流露真情。
二、从我做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仅要自己行动起来,还要让更多的人都加入我们的行列。让我们从自身做起,把关爱行动落到实处;让我们从身边小事做起,用生命中的全部热情和力量,关爱所有我们需要关爱的人;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为残疾人事业尽一分心、出一份力;让我们打开心扉,赤诚相见,与人为善,放飞爱心,把长茂小学变成温馨校园。
三、从我做起,向身残志不残的残疾人学习,共建和谐社会。战国时期的孙膑下肢残疾,却写下了著名的《孙子兵法》;酷爱音乐的阿炳虽然是一个双目失明的盲人,但谱写出许多名曲,《二泉映月》就是其代表作品;《千手观音》更是当代身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典范。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该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做文明的先锋,让我们每个人都奉献一份爱心,把温暖送进每一个残疾人心中,同残疾人共享一片蔚蓝的天空!
“爱心无止境,助残见真情”、“滴水汇成大江,碎石堆成海岛”。为了生活在同一蓝天下的残疾人能与我们共享社会文明成果,让我们大家共同伸出友爱之手,以拳拳之心为残疾人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我们热切期盼着您的支持和关爱。
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从我做起!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五
国际法这一构想,最初是由自由主义思潮的代表者们在一战结束后为构建世界和平秩序遏制未来可能的战争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中的一项。国际法的制定是出于希望能在无政府制度的国际体系中建立一个可能管辖各国的法律。同时期,同样的举措还有国际联盟(联合国的雏形)等。但是后来现实主义居上,且二战爆发,使得人们怀疑国际法的可行性。但无论如何,它还是保留至今了,而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一、国际法是法律的一种特殊体系。
国际社会的成员主要是国家,而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都是独立的,平等的,在国家之上没有支配他们的权力,也不存在世界政府。国际法与一般法律一样,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其调整对象,并具有一般法律所具有的规范性和强制性的共性。有些学者为了在名称上对应国际私法,又称国际法为国际公法,但是国际公法与国际私法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认为,通常所说的.国际私法并不是直接用来调整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是一国在其涉外关系中用来调整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之间的民事关系的一种法律。
(一)国际法的主体是国家,国家是有主权的,因此国际法是平等者之间的法,这是国际法的基本特点。
(二)国际法的制定者是国家本身,是国家在合作与斗争过程中通过明示或者默示的协议,直接制定或者认可国际法的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
(三)国际法没有统一的,超越国家之上的强制机关,它是由国家本身单独或集体的强制为保障的。
(四)国际法的渊源是国际条约和国际习惯。
(五)国际法它不是某个或某类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直接反映,但也不是超阶级的,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极力按照自己的利益来主张、解释和利用国际法。
二、国际法的法律性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际法普遍存在于国际社会,并以国家条约和国家习惯作为表现形式。它们为国家以及其他国际法主体规定了一整套调整其相互关系的行为规则,为国家规定了国际法上的权利和义务。
(二)国际法是由众多国家依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虽然不是由一国立法机关或一个超国家的国际立法机关制定,但今天的国际公约都是众多国家通过国际会议或国际组织的形式,依一定的程序制定的。
(三)国际法的法律效力为国际社会所承认。迄今为止,没有哪个国家声明否认或不遵守国际法,相反,各国政府都表明遵守国际法,有的国家还在宪法中规定,本国签订的国际条约是国内法的一部分。而一些重要的国际条约都明确规定了国际法的效力。如《联合国x章》序言宣布会员国应“尊重有条约和国际法其他渊源而起之义务”,在x章宗旨中,强调“以和平方法且依正义及国际法之原则,调整或解决足以破坏和平之国际争端或情势”。
(四)国际法具有强制性。虽然与国内法强制方式不同,但也是特殊的强制方式。《联合国x章》第7章规定了对侵略行为的制裁方法,实际上就是执行国际法的集体强制方式,战后《欧洲国际军事法庭x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x章》规定了对战争罪、违反和平罪和违反人道罪的惩处,许多国际公约规定了对国际犯罪的惩处。在国际实践中,国家采取单独、集体或通过国际组织的方式对某些侵略行为实施制裁的事例时有发生。
(一)社会基础的国际性。国际法的社会基础是国际社会,而国内法的社会基础是国内社会。
(二)调整对象的国际性。国际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关系,国际法是以国际关系为对象的法律,国际法律关系是以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
(三)形成方式的国际性。国际法是在国家之间交往中以习惯或条约等各国共同同意的方式形成的法律,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产物,不是一国单方的行为。
长期以来,人们在探讨国际法的国际性时主要关注国际法所调整的国际关系,关注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的确,自国际法形成以来,国际法一直以国家为中心,即使在今天,国际法也主要是关于国家之间的法律。但是,20世纪以来,国际法逐渐发生了一些变化。早在1923年,国际常设法院在关于突尼斯和摩洛哥国籍法令案发表咨询意见时曾指出,某一事项是否纯属于一个国家的国内管辖事项,主要是一个相对的问题,它取决于国际关系的发展。国际法是国际社会的法,国际法的法律性与国际性是密不可分的,与传统国际法相比,国际法更注重下述追求的价值和目标。
1.国际正义。正义既是法律追求的目标,也是法律的内含要素。国际法也应以追求国际正义为目标,并以维护国际正义为己任。1945年《联合国x章》也表明了维持正义的决心。维持正义是联合国要实现的目标,《联合国x章》所规定的集中力量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等原则和措施是实现国际正义的重要手段。《国际刑事法院规约》也明确宣布,决心保证永远尊重和执行国际正义。
2.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国际法不应只关注和考虑个别国家的特殊利益,而应反映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1945年《联合国x章》在强调不使用武力时,明确提出了“公共利益”的概念。1967年《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在确立有关为和平目的发展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的国际法原则时,明确提出了“全人类利益”的概念。进入21世纪后,国际社会又提出了建立和确保全球公益物的理论和措施。
3.国际法治。国际法治成为国际法追求的目标主要是20世纪特别是联合国成立以来。
我们看到国际法得到普遍遵守的客观事实,但我们也不否认国际社会确实存在违反国际法的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受害国和受害人没有得到有效救济的情况,这表明国际法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法律体系。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六
丰富、系统、综合为基本原则“国际法的各项研究首重资料”,不论是价值评判、实证分析,还是批判解构、政策定向,国际法的学术研究必建立在对国际法渊源的研究之上。国际法渊源的研究也需要确立一定的研究方法,因为研究方法不仅是研究的必要工具,也是研究的评价标准。国际法渊源的研究方法的研究,并不解决具体的国际法问题;它是对学者研究国际法渊源的方法进行总结、归纳、甄别,目的是为后续的研究、学术的发展提供轨道与评价标准。国际法的渊源通常被理解为寻找国际法的确定方法,是国际法法律体系在技术层面运作的规定。
虽然没有“渊源”的字样,但毫无疑问《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的规定就是国际法渊源内容的权威表述。虽然条约、国际习惯还有一般法律原则都可以单独的作为确立国际法规则的渊源;但是不论是学者论著还是国际法院的判决,在确定一项法律规则的具体内容时都会全面地分析《国际法院规约》第38条所列举的渊源,包括补充资料。国际法研究总是在广泛搜集相关的渊源之后,将诸按照相互的关系进行系统化处理以得出结论。法律渊源的内容是否丰富,逻辑是否自洽,种类是否多样决定着结论是否具有说服力。可以说,国际法渊源的研究从来不是片面的:丰富、系统、综合是国际法渊源研究方法的大原则,不同类别的渊源的研究也有不同的要求。
二、不同类别国际法渊源的研究方法各有侧重。
(一)条约的研究。
须结合判例条约的解释是指对一个条约的具体规定的正确意义的剖析明白。按照《维也纳条约法公约》第31条、第32条,条约的解释需要将相关术语的通常含义结合上下文与条约的目的宗旨进行善意的解释即可,如意义难解或解释结果荒谬不合理,还可以使用补充资料。可见条约的解释与案例没有必然关系。但是作为研究的方法,结合案例解释条约是一条捷径。案例不是条约解释的依据,但是案例材料会涉及到几乎全部的相关依据,包括术语的通常含义确定、对条约上下文的界定、条约的目的与宗旨。具体而言,如果某一条约曾经为某一案件的争议焦点,那么该案件的当事各方势必围绕该条款进行大量的论证工作,以试图将条约的含义解释的对己有利,审判机构要作出令人信服的结论,也会对争议条款进行详细的阐述:该案件的相关书面材料就是研究这一条文的必读资料与重要索引。比如,在研究“原材料出口限制案”时,涉及到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第20条(g)款“可用尽的自然资源”。那么有关这一款的“美国汽油标准案”与“虾龟案”就可以说是必读材料了。从学者研究的实际情况来看,凡是讨论到如何解释“可用尽自然资源”的文章,无不援引“美国汽油标准案”与“虾龟案”。
(二)关注国家实践的相关度,慎重评价。
法律确信国际习惯无疑是国际法的重要渊源,但是国际习惯内容确总是十分模糊。国际习惯如何确定,以及什么时候新的习惯代替旧的习惯都是令人头疼的问题。本文无异于纠缠国际习惯涉及到的诸多法律问题,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归纳国际习惯的研究方法。在此处需要注意的是,国际习惯的研究总是要落到国际习惯要素的研究上,也即法律确信的研究与国家实践的研究,正所谓习惯法的实质内容必须“在国家的实际行为和法律确信中寻找”。在研究中,国家实践的选择要注意实践是否依然存在、实践国在相关领域是否具有代表性。正如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案”中所言,“所论及的国家实践必须包括了那些相关利益受到特别影响的国家”。法律确信的标准一般来说很高,在实践中也难于证明法律确信是否存在,目前研究的关注点在于联合国大会的决议以及决议通过时的情况。
故此,对与法律确信还是应当谨慎处理。以国际红十字委员会的“习惯国际人道法”研究为例,国际红十委员会列举习惯国际人道法的不同规则,在每一条习惯规则下列举国家实践,然后结合司法判例对国家实践做简要总结。通过丰富的国家实践材料与细致的论述,“习惯国际人道法”的研究结论颇具权威。
三、国际法渊源研究的发展趋势。
詹宁斯和瓦茨在第九版《奥本海国际法》的序言中说道,自1950年以来,国家行为的范围扩大,国际法发生了实质的变化。现在的国际法正处在一个“资料爆炸”的时代。国际法的发展呈现多元化,学者可研究的素材也相应增加。从数量上来看,习惯法的发展并未突飞猛进,但是条约和判例显著增加;遑论各国际组织的文件,各国国际法学者的论述。从类别来讲,诸多国际法的新领域出现,诸如国际水道法等,而旧有的领域内又因国家实践的丰富伴生新的素材。
以国际刑法为例,在40年代,因没有足够的材料,学者只能研究国际刑法的地位、性质,甚至质疑国际刑法的存在;时至今日,随着前南刑庭、卢旺达刑庭、国际刑事法庭、各个混合法庭的实践,国际刑法的法律问题也不断出现,学术研究也相对言之有物。在反复解读实证材料的过程中,国际刑法渊源的研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不难预测,国际法渊源的研究将走上更为具体、实证的道路;不同领域的国际法渊源的研究方法也会随着国际法实践的发展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模式。
国际档案日论文国际档案日篇十七
广大市民朋友:
档案是每个国家、每个组织和每个人在历史进程中的真实记录;档案从远古走来,向未来走去。她看似遥远和神秘,却与我们息息相关——幼儿时的成长档案,求学时的学籍档案,参加工作后的职工档案,成家立业后的户籍档案、婚姻登记档案、各种社会保障档案等等。档案在工作查考、存史留凭、权益保障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不经意间已成为我们工作、生活的组成部分。档案与人类演变一直相伴,档案必将一直与你我相伴。
每年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值此节日来临之际,我们倡议大家:重视档案、关注档案、保管利用好档案,做档案的倡导者、实践者、先行者,让档案---与你相伴。
如果你是档案工作者,档案与你相伴。清苦、默默无闻,是你岗位的写照;爱岗、敬业、坚忍不拔、矢志不移,是你岗位的追求;建立健全档案资源体系、档案安全体系、档案利用体系,是你岗位的要求。按规范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统计、检索、编研、利用等环节,是你岗位的任务;关注民生档案、重大活动档案,是你岗位的重点领域;档案库房,是你岗位的主阵地;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盗、防光、防虫、防水,是档案的“生命保障”。学好业务、干好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是你赢得老百姓口碑、领导重视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你是档案利用者,档案与你相伴。这时的档案,已经不是一张泛黄的纸,而是你要找寻的历史印记。或许你已经为它四处奔走了多时,或许你为它消得人憔悴。利用档案时,请你带上有效的身份证明材料,告诉档案管理人员真实的利用目的,尽力提供更为准确的时间、事件等线索,充分信任档案管理人员,静下心来等待档案的出现。
如果你是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档案与你相伴。你会感到自豪,因为你是形成档案的主力军,是建立健全档案资源体系的重要参与者。你每天工作中形成的文字材料、研究成果、发明创造等,都是档案来源的主渠道,内容涉及人事、民生、政务、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方方面面。形成好、收集好、整理好、移交好你手中各类载体形式的档案资料既是你的权力,也是你的义务。
如果你是村、社区工作者,档案与你相伴。村、社区是基层民主自治组织,服务好村(居)民是你的职责。村(居)档案工作“三有”(有档案人员、有档案管理制度、有档案室)的落实需要你;村(居)民的农户档案、居民档案、低保档案、土地承包档案、社会保障档案、救助档案等的建立依靠你。
如果你是民营企业业主,档案与你相伴。档案是见证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过往的依据。档案是你企业强化基础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维护自身权益的客观要求;是你企业资产的一部分;是展示你企业文化的生动媒介,是提炼你企业价值理念的素材,是你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管理中,你应注重对资产产权、商业信誉、知识产权、合同协议、客户信息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文件材料的收集和积累,注重建立健全企业职工档案,收集保管好职工的履历、鉴定、工资、考核、技能评定、奖励和处分等文件材料,注重不断完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档案的收集和传递。
如果你是单位部门领导,档案与你相伴。你是部门单位档案工作开展好坏的决定因素。因为你才能最终决定把档案工作纳入本部门本单位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纳入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列入年度工作考核检查的内容。为此,你应定期听取单位档案工作机构的工作汇报,定期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档案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为档案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保障,推动档案工作同部门发展相协调。
如果你是学生,档案与你相伴。你能回忆起小学的童真,初中的快乐,高中的充实,大学的精彩吗?成长档案可以告诉你。成长档案记录了你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有你写给自己的寄语,有你对学习的感受、感悟和收获,有你对具体事物的看法和评价。试想,多年后的一个午间,你手捧香茗,手指在你的成长档案上一页一页拂过,将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档案与你相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每个家庭都有其兴起和发展的轨迹,家庭成员都有自己成长的历程,承载着家庭及成员兴旺发展的每一份证件、票据和资料,都印证着家庭的脚印,诉说着家庭的酸甜苦辣,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变迁……这些,都是家庭档案所在、所系、所为。请你抽出一点点时间,把散存在家中书柜里、抽屉里乃至办公桌里的家庭印迹,如家庭成员的日记、书信、书画作品、照片、各种证书、证件、票据等,用科学的方法对其整理和保管。让家庭档案成为你生活的好帮手,成为展示你家庭精神风貌的窗口。让良好的家风以档案的形式代代相传。
如果你是位老者,档案与你相伴。健康档案记录着你一生所有生命体征的变化,内容包括你的生活习惯、以往病史、诊治情况、家族病史、现病史、体检结果及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的过程等,它在你身旁;社会保障档案记录着你的每一次待遇的调整变化,它在你身旁。
…………。
市民朋友,不管你年少还是年长,不管你现在从事何种职业,你书写别人档案的同时,你的档案也同样被他人书写着。档案离不开你,你离不开档案。
请重视档案、珍惜档案、关注档案,让档案---与你相伴!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档案局。
20xx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