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开题报告步骤(优秀18篇)
报告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用以将具体事实、数据和意见传达给相关人员。在写报告时,我们需要做好信息筛选和提炼,以便将重点、核心的内容清晰地传递给读者。范文包括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报告,涵盖科学研究、商业分析、市场调研等方面。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整个一切都直接影响着建筑师对住宅小区的规划和住宅设计的研究,这就需要新的小区、新的住宅区适应新的变化和新的生活。
18世纪下半叶爆发的工业革命引发了城市形态的重大变革,人口向城市大规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胀打破了传统城市以家庭经济为中心的城市格局。
城市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业区、商贸区、工人住宅区以及仓储区等职能区划,城市结构和规模都发生了急剧的改变。
同时城市人炸,居住条件恶劣等问题日益严重,出现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复杂城市问题。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纪末以功能主义和机器美学原理为基础的城市理论应运而生。到20世纪20年代,在ciam的推动和雅典的倡导下,城市逐步脱离古典主义传统,向功能主义形体化方向迈进。
雅典强调城市明晰的结构组织,注重功能分区与用途纯化,追求统一的视觉空间秩序,将城市机械地分割为四项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强调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区布局,再以交通网彼此联系。
雅典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实质在城市形态上表现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线划分成具有严整几何性的功能分区,形体环境秩序井然。同时城市结构以纵向的树形结构形成等级化的组织体系,即按照严格的递增等级来组织城市。
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是:
1.近百家住宅组成一个邻里单元;
3.城市结构表现为由大至小等级化梯度形成的中心体系(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组织的城市空间,同时城市道路也根据各中心的等级相应呈等级化的梯度变化。
二次大战以后以这种组织结构规划的城市及城区大量出现,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国哈罗新城为代表的新城建设及巴西利亚的规划和建设中,这种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和功能空间划分的特征非常鲜明地体现出来。
邻里单位是由美国建筑师佩里()于1929年提出的居住空间组织方式。它以一个小学的合理规划为基础控制邻里单位的人口规模(大约居住1000户),以四周的交通道路为边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内设必要公用设施的、日照通风景观条件良好的居住空间。
邻里单位模式产生于功能主义形体规划观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与功能主义等级化城市具有同构关系,邻里单位模式的确立为等级化的城市组织结构提供了基础。
邻里单位内部道路宽度、绿化面积、服务设施规模也从邻里单位向邻里单元呈等级化递减;对于建筑形体环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间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过精心的设计达到理性的结果。邻里单位模式的出现,改变了工业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拥护、恶劣的居住环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对应汽车交通时代的客观条件,其在当时的进步意义是不可忽略的。
在邻里单位被广泛采用的同时,前苏联等国家提出了扩大街坊的组织形式,我国许多小区也属于这种形式,这种规划原则与邻里单位十分相似,但在空间布局上邻里单位比强调轴线构图和周边布置的扩大街坊要自由活泼些。
随着战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适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居住区规划有进一步总结和提高了居住小区和新村的组织形式,使邻里单位和扩大街坊理论又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现代交通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大干道间距,住宅建设规划的空前发展,住宅层数因用地紧张而不断增高:城市交通因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由于过分强调城市规划的功能分区,使工作和居住地点分布不合理而越来越紧张:城市旧居住区改建的特殊性以及居住区自给自足的生活服务设施在经济上的低效益,因而出现了“居住区”、“综合居住区”等多种规划组织形式。
综上所述,居住区规划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从小到大、从简到繁、从低到高的变化过程,今后还将随着社会经济、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间的人口规模,以公共设施服务半径限定居住空间的用地规模,小区内只容纳单一的居住功能;小区内呈等级化的组织结构等等。居住小区模式正借目前大规模住宅建设的东风在中国城市中被普遍使用着。
本次就是把以上理念充分融入到小区规划设计中。规划设计出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居住小区。
二、什么是居住小区?
1、居住小区的概念。
我们通常所叙述的居住小区是哥非常不清晰的概念。按照《城市居住规划设计规范》。规模在300-700户,人口在1000-3000人为组团;规模在20xx-4000户,人口在7000-15000人为小区;规模在10000-15000户,人口在30000-50000人为居住区。可见,其概念划分以户数,人口总量为标准,并不以建筑用地面积多少为指标。常见某些地产广告,称某某小区,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组团。居住小区指规模在20xx户,人口在7000人以上,并且用地有一定规模的住宅区。
2、居住小区超区域性辐射。
一般而言,居住小区与单体建筑在商业信息辐射面上有不同之处,单体建筑辐射面区域性强,外区顾客一般不易进入辐射区域。由于住宅小区讲究环境、配套、功能开发,其附加值要高于单体建筑,影响力、社会效应打打增加,除了受到本区域顾客青睐之外,外区顾客也会慕名而来,所以居住小区相对于单体建筑有着超区域的辐射性。
3、注意地形地貌的特点,显其之美,避其不足。
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并无十全十美的地形,即使是坐北朝南的方形地块,由于规整,设计时很容易做的古板。反之,一些不规则的地块,却可以设计出道路流畅,楼型新颖的优美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如果充分注意地形地貌的优点、缺点,就能做到显其之美,避其不足。比如,条状地块要注意楼型设计时点、条、矩的结合。如果建筑临水,楼型尽量设计成略带环状。
4、开掘主题与最求创兴。
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时,常常合二而一。既然被称为居住小区,那自然有一定规模,主题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没有主题也就失去了灵魂如同缺乏主题的乐曲,是一团杂乱无章的音符。然而作为建筑音符的居住小区主题形成也颇为复杂,(1)。
地理位置;(2)私密性;(3)住宅户型;(4)绿化布置;(5)道路规划等,这些因素结合起来,进过设计师的创作才能形成主题。
三、住宅小区规划应注意哪些方面?
1、小区规划应注重人文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
2、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在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富有当地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居住小区的空间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四级。
4、小区规划应注重安全防卫的设置。
住宅小区的居住环境安全与否,是小区居民极其关心的问题,要创建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不仅要有科学的小区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小区规划的安全性,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会安全等因素。
5、小区规划应注重服务系统的完善。
在住宅小区规划中,社会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是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需要的基本保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
四、如何进行住宅小区规划,具体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建设?
1、居住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
二是居住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
2、居住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特色的主题。
居住小区应根据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环境确定其主题定位,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欧化、洋化风格。居住小区的规划应因地制宜、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
居住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
3、努力建设生态环境系统。
在居住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
生态住区要提倡环保理念、节能理念,充分利用环保材料、节能材料,使用太阳能,节约用水,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科学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小区的影响。
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
住区的停车位要数量合适、设置合理,有利于优化环境、节约用地,减少对居民的干扰。
参考文献:
1.《建筑群体设计》徐严、蒋红蕾、杨克伟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xx。
2.《建筑总平面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席文洪,20xx。
3.《居住区详细规划》王仲谷、李锡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区详细规划》课题研究组编。
5.刘滨宜,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二
随着时展,城市人口增多,城市变得越来越拥挤、狭小。城市绿化空地越来越少,人与自然之间变得越来越疏远,人们在不断追求改善内部居住环境的同时,越来越渴望有一个舒适的外部环境与之相适应。今天的园林设计不仅仅是观赏的艺术品,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更好地为人们日常生活所服务。
生态化;人性化;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居住观念的更新,人们不仅对室内环境提出更多要求,对室外的环境也提出了新的理念。人们渴望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空地--城市广场。园林广场的设计对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与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要,人们希望能够享受到自然和谐的景观。现代园林广场设计应该走向生态化,体现以人为本,使得园林广场在带给人们享受与快乐的同时实现环境与人的和谐发展。园林广场设计的目标就是创造一个更适宜人们生活,满足人们各种物质、精神需求的环境。
园林广场的设计要与城市集中绿地、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花园或城市自然景观相结合,形成以自然生态环境,园林景观为主要功能的广场空间,与其周围的植物绿化、四季花卉、山石水景、构筑物,园林小品等形成亲切怡人的生态小气候。
3.1整体性原则。法国哲学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指出:“也许个别的美也会感动人,但真正的艺术作品,个别的美是没有的,唯有整体才是美。”这从美学的角度说明了整体在事物美的创造中的重要性。园林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在城市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是和城市的其它空间形成完整的体系来共同达到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环境目标以及历史景观的保护等。这些都是我们从城市整体上进行园林广场规划的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从城市的整体出发,以城市的空间目标和生态目标为依据,研究商业区、居住区、娱乐区、行政区、风景区的分布和联系,考虑园林广场建设在什么位置,建设成什么性质和多大规模,采取适宜的设计方法,从宏观上优化城市空间,美化城市形象,真正发挥城市园林广场的作用。
3.2人性化原则。“人性化”是现代城市设计理论的主流,空间的人性化也是近年来讨论最多的问题之一。从20世纪心理学家开始研究“人的空间”以来,对人性化的探讨就没有停止过。园林广场设计应该关注的是市民的居住、工作、休息、娱乐、交往的有机结合。日本建筑师丹下健三曾经说过说:“现代建筑技术将再次恢复人性,发现现代文明与人类融合的途径,以至现代建筑和城市将再次为人类形成场所。”园林广场也包括在内。园林广场设计的人性化体现在人的生理需求、人的行为心理感受、人的精神需求,设计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就是要为人考虑,形成“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考虑到人的所想所需,是人性化设计的主要内容。
3.3情感性原则。人们所居住和生活的空间自古以来就是有着丰富的情感。情感空间一直存在于城市和村镇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是由于情感空间的存在,才使得城市和建筑的发展史色彩缤纷。空间没有人的存在是毫无意义的,人们赋予空间多种情感,在解读空间、解读历史中使情感得以延续。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情感与空间环境得到了统一,也就是情景统一,这是情感空间的核心特征。
3.4时代性原则。人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和特定的时代,审美观念受时代的影响。在进行城市园林广场设计的同时,一定要体现时代的审美意识。城市广场往往是由标志性的建筑、雕塑、壁画和环境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等组成的大型公共艺术的综合体。我们既要借鉴前人的设计美学观念,又要以现代人的视角去研究设计美学,从而培养现代城市公共艺术设计的审美意识,指导园林广场景观设计,使园林广场既能体现现代都市风尚,又能陶冶市民的情操。
园林广场设计这门学科所涵盖的知识面较广,它涉及文学、艺术、生物、生态、工程、建筑等诸多领域,同时,综合各学科的知识统一于园林艺术之中。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的境界的一门学科。
4.1设计要点。园林广场设计是一个热门话题。主要是因为它具有很强烈的社会基础,能充分反映时代的需要。它主要是针对当前环境设计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来的,如追求高档、豪华而远离自然,违背自然;盲目模仿,照抄照搬,缺乏个性;缺乏人文关怀,不顾及人的需要;只注重视觉上的宏伟、气派。
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厚度、色彩,使具有不同生物特征的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实行节约经营,构成一个和谐有序并且能长期共存的立体植物群落。与此同时,提高单位面积的绿地叶面积系数,叶面积系数越大,光合作用效率越高,使人们在运动娱乐时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感受大自然的亲近。为满足人们活动的不同需求,在设计中还应注重园林建筑及景观小品。如为满足集会、休闲娱乐的小广场,散步、跑步锻炼时会需要路面平坦相对人少安静的场所,林荫道、假山湖水为人们游玩放松提供良好的场所;石凳、长椅为累了的人提供休息场所;隐秘的花园木屋,给那些喜好安静者提供了好的去处。4.2设计方法。
4.2.1引用自然环境,引入树林、绿化、花卉、草坪、水等自然环境。如生态绿化林、水系、喷泉、假山等。
4.2.2通过道路划分区域,道路沿着人的视线,有深度和方向感。根据人的感官组织景观节点,使人不自觉的随着自己的感觉游览漫步。
4.3设计分析。由于人是环境设计服务的主体,从人对环境身心感受的角度来分析,主要有视觉、听觉、触感、嗅觉等,即人们对环境的生理和心理的主观感受,其中又以视觉感受最为直接和强烈。根据人本能的反应精心设计和布局。
(1)植物种植。绿化具有改善小气候和吸附粉尘的功能,生机勃勃的植物带来自然气息,使人赏心悦目,具有协调人们心理的作用。多种树木花卉的种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城市氛围。丰富多彩的植物不仅能营造物质环境,而且有益于调节人们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广场道路铺装。园林铺装的表现形式多样,主要通过形状、色彩、质感和尺度四个要素的组合产生变化。设计时要对使用者用心关怀,无论老人小孩都能走得舒适,没有磕绊,更不会摔倒。
(3)景观小品设计。小品设施包括:景门、景窗、景桥、景水、景牌、景标、廊架、护栏、花坛、花池、园凳、灯具、雕塑、建筑、亭榭等。不同环境小品的有机组合,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景观风格。组织园林空间的手段是多样的,小品的布置和环境联系紧密。对于园林小品一定要精心进行加工,才能标新立异,在整体环境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水体景观设计。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水景是现代景观艺术中最富魅力的一种要素。在水景的设计中形、色、声是三大要素。所谓“形”是指水景的形式和形态,水景的形态又可分为静水与动水。造型还可分为规则式与不规则式。形是水景设计中最重要的要素,大自然用各种各样的结合方式来塑造水之美韵。特别是近年来的灯光艺术使水景更加灿烂妩媚。水景的基本功能是供人观赏,因此它必须能够给人带来美感,使人赏心悦目,所以设计首先要满足艺术美感。不同的水景还能满足人们的亲水、嬉水、娱乐和健身的功能。
综合上述,园林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中的一个方面,但它的设计却与城市的总体布局与环境质量密切相连,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元素之一,它反映了城市整体性设计的重要性。使人在城市中能够感受到自然的美,实现生态园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最终目标。并最终达到城市整体环境的统一。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三
(1)、先对要建设的村庄做一个调查和分析,研究其是否拥有完整的道路系统,宅基地布和土地是怎样的情况,还有村庄主要的建筑形式,村中的绿化面积大概是多少,是否能和自然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互相协调,村庄的建设布局是否规整,是否影响对其的建设和生产发展等等。以及村庄的用水用电情况如何,是否有完善的饮水排水系统。还有关于服务设施的问题,能否跟上现在的生活需要。
(2)、开展相应的方案,根据对村庄的现状分析还要深入研究村庄建设发展模式,并制定相对方针,首先从改善村容村貌着手,科学安排建设发展顺序:1、主要以现状为基础,对村庄合理预测,因地制宜地规划设计。建筑质量较好的居民点应给予重视,做适当的保留;2、以科学发展观和和谐发展观为指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重点地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居民居住环境,改善整体风貌,规划时要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融合,在功能结构上达到合理有序,以此加速城郊型新农村社区建设;3、建筑质量较差的建筑应拆除,然后留下的空地应该听从建设的意见来建设和规划,从治理脏、乱、差并结合绿化入手,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完善基础的文娱设施,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使村庄面貌从质的方面改善;4、对有特色并且保存完好的传统型民宅、寺庙等建筑则永久保留。
设计规划方案(建设规划图)。
(1)分析基础资料,确定村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统计村庄人口规模,制订各种功能不同的建设项目的布局和总体规划基本原则。
(2)在此基础上提出其他类型的布局方案。而且要对每个布局方案的各个系统进行分别分析、研究、比较。其内容为:
1、首先,整治村容村貌是规划目标的重点,应该按照建设时间顺序,分期分批的进行一、二、三类建筑的拆建、搬迁和翻修的工作,在同时还要整治高低不同的围墙,将其修整美化;逐步完备和完善村里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文化娱乐基础设施,建造一系列如村委会、医疗机构、大小超市、文化院、学校和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和机构;还要结合相应的规划,按部完成村内水、电、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或者修改工程,增强以上各种设施及基础设备、机构,完善了乡村环境,美化生活,农民收入才能稳步提高,从而踏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2、规划的结构:(一)建设新村庄的布局结构要总体呈现出以“中心集聚、轴线拓展”这样一种的发展趋势,主要是用了这种结构形式:以建设的村庄现状为基础,从而进行整顿和改善。以道路规划为核心骨架,构建灵活的布局、使用地紧凑,形成便捷的交通组团式的用地结构。(二)把村内的道路划为三个等级,依次是主要道路、次要道路和支路。把散乱的布局规整起来,从低级道路上升到高级道路,构建起一个规整有序、畅通无阻的村庄道路。
(3)在进行经济和技术的分析和比较之后,提出适用的一个相对经济合理的村庄布局方案。
(4)在村庄布局方案的基础之上,设计不同的建筑物造型以及空间布置景观。将建设的规划方案与对方进行沟通了解,然后记录并修改意见。
(1)根据村庄建设用地现状来规划总体布局,是采用集中和分散融合的布局结构,能够更合理的划出功能分区,有效进行迁建散户工作,进而达到土地资源的整合最佳。把生活区与生产区互相协调起来,解决村庄建设和城镇规划间的一些矛盾,并且要完善村庄对内外的道路网,建立起良好畅通的现代化的交通体系。
(2)土地规划。
1、村民居住和建筑用地规划(a)把1到2层联排式住宅作为主要建筑,每家每户都应有各自私有的庭院,若有许多户村民有要求,按规划进行联合住宅建设也是允许的。(b)可以进行一定的绿化建设,比如在屋前屋后、墙边、房顶、阳台等的地方植树种花,这样可以形成绿荫,美化环境。(c)要有村民社区物业管理,实现定点回收垃圾的管理,使周围环境保持清洁和安全。村庄里的主要道路要设置路灯在两旁,消防栓也要定点安置,达到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的基本要求。(d)集中建设居民住宅,还要尽可能的满足就近农业生产这一条件,利于人们生产活动。
2、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筑用地规划(a)行政管理用地:更新改造现有的村委会,建造一个文化大院。(b)教育机构用地:对原有小学也保留,但要进行内部设施和环境的更新改造工作,还要在小学附近开采一片空地,建设供孩子活动的地方。(c)文化娱乐活动设施用地:多建设几处以供人们使用,活动和娱乐不可缺少。(d)医疗卫生保健设施用地:规划几处医疗卫生用地,原有的也可以保留,不过要进行更新。(e)金融和商业用地:也要适当进行建设,发展起来当地的金融商业事业,可以在主干道或者中心部位进行建设。
(3)实施近期规划。
1、把建筑划分一类,二类,三类,根据对房屋的综合因素的分析来整治和改建农房,一类建筑不是整治的对象,除非其是严重影响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工作;二类建筑则属于主要整治对象,主要应根据房屋的具体情况来进行修整和翻新的工作,还要以不影响交通和公共设施的建设为主;三类建筑属于应当拆除的建筑,对这一类的建筑,应该进行原地翻新和修整,不然要按土地置换原则视作搬迁建筑来处理。对近期规划内不涉及拆建和搬迁,但远期规划里在最后还是要进行拆建和搬迁的一、二类建筑,仍旧要提前做好拆建和搬迁的前期准备工作。
2、修扩建道路主要按照村庄道路的整体发展思路,率先考虑其影响到村庄发展的主要道路,以不影响居民生活和出行为前提,村民也可按实际情况自行自主对路面进行硬化处理。
3、修建的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体现在提高村民之间的各种娱乐休闲活动上,还有文化、教育和医疗设施的项目上。其内容有:更新改造村委会,修建集会广场在文化娱乐用地之处,敬老院规可以选择划建在村委会附近,还可在敬老院周围选址新建一处卫生所。
4、设施和布置绿地景观,规划建设绿地阴凉带,让其成为村民茶余饭后聚集一起休憩聊天的舒适之地。按照规划发展区域内景观绿地,根据整体规划发展思路中的点,线,面原则进行。
点:主要是居民自家附近的绿化环境装饰。线:沿着主要道路种植绿树,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也可增加其他地区的树种,能够突出地方特色即可。面:对原本就有的绿地以保留,对因搬迁而空出的用地,可以规划成街头的休闲绿地;由本来的住户房屋进行设施的规划,对自然形成的院落空间改造升级进行绿化休憩,建设成亲和舒适的邻里空间,能够增进交流,使固有的社会邻里文化更加稳定团结友爱。
5、实行对村庄及周边环境的卫生治理规划,在村内可在道路两旁安放小型垃圾回收处,将垃圾集中倾倒。必须由专人管理并收集,安全密闭的运输及储存,然后再交由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公害化处理。
关于新村庄的规划建设比起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少了许多的复杂性,但是它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差异和相当复杂的文化、经济冲突的特征性,因此村庄的整顿规划问题将是伴随着农村改革和建设中的一个长期并且艰难的任务,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攻坚克难,完成好这个繁重的任务,建设起来新型的农村,让今后群众的生活家园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四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经济持续增长,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暴雨积涝灾害。从古至今,暴雨积涝灾害一直是人类难以解决的问题。
近几年,中国的暴雨洪涝灾害愈发严重:“20xx年7月12日,哈尔滨多处上演‘水漫金山’”、“20xx年7月21日,北京遭遇特大暴雨,导致严重内涝”、“20xx年6月18日,到武汉看海”、“20xx年深圳6.13特大暴雨”……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这些新闻无不说明暴雨洪涝已成为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大多城市的通病。暴雨积涝灾害对城市水利、农业、交通、工业等方面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可估量,同时通过人口死亡、疫病爆发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的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程度更是难以估计。
造成城市暴雨积涝灾害的原因主要有气候和城市建设两方面的原因。从气候角度来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循环产生变化,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导致城市出现暴雨积涝灾害;从城市建设角度来说,主要是城市建筑和硬化面积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或者遭到破坏,城市的吸水、存水能力差,其次是排水设施的排水能力不足、重建轻管。
目前,城市针对暴雨积涝灾害采取的工程性措施主要有修建蓄水池、增加排水泵站、加大排水管径、在线蓄水等,这些措施需要占用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间,投资大,维护困难,废弃后无法回收利用,会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其他措施如增加绿化面积也会引起城市用地紧张等问题,浪费城市空间资源。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lid技术于1990年末发源于美国马里兰州的王子县、西雅图和波特兰,是由马里兰州环境资源署首次提出。之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lid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广泛应用。在美国,lid设施的应用还形成了绿色道路、绿色社区等理论和方法;在澳大利亚,lid的.应用称为水敏感城市设计;在英国,lid技术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形成了可持续城市排雨水系统;在加拿大,lid和场地设计相结合,形成最优场地设计、保护性设计等;在新西兰的应用称为低影响城市设计与开发。
随着对国内雨水问题的重视,雨水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也逐渐多起来,lid在国内已有的研究和实践,于20xx年形成了“海绵城市”.
20xx年4月中国北京大学在《20xx低碳城市与区域发展科技论坛》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一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xx年2月17日发表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xx年工作要点》中首次提出海绵城市的概念,20xx年10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20xx年4月2日,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宣布了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西咸新区、武汉、重庆、贵安新区、遂宁、南宁、常德、鹤壁、济南、萍乡、厦门、池州、嘉兴、镇江、白城、迁安16个城市。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鉴于传统城市普遍存在的暴雨积涝灾害和道路排水问题,而国内的海绵城市和lid发展和研究较为薄弱,因此,对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进行系统化设计研究很有必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整理与分析,探讨海绵城市与lid、海绵城市道路与lid的关系,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系统地对城市道路进行了lid设施的选择及其组合优化设计;针对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探讨lid在海绵城市道路中如何应用。
论文的研究目标是建立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的基本理论框架,研究其具体的设计方案和技术。
论文的研究意义: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对解决城市雨水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四、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1)研究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分析其与lid的关系及对lid设施的选择。
2)构建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和设计的完整体系,从路网规划和道路设计两个层面进行具体研究。其中,道路设计重点研究停车场和广场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道路与红线外用地衔接中重点研究建筑、小区的优化设计。
3)将研究的设计理论成果应用于商洛城市道路系统,并通过swmm模型进行模拟评价。
五、提纲。
第1章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城市暴雨积涝灾害频发。
1.1.2传统城市道路排水存在的问题。
1.1.3lid与海绵城市理念的提出。
1.2相关理论的概念。
1.2.1海绵城市概念。
1.2.2lid概念。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应用现状。
1.3.1国外研究应用现状。
1.3.2国内研究应用现状。
1.3.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不足。
1.4研究目标、意义、内容和方法。
1.4.1研究目标及意义。
1.4.2研究内容。
1.4.3研究方法。
1.5论文创新点和技术路线。
1.5.1论文创新点。
1.5.2技术路线。
第2章海绵城市与lid。
2.1海绵城市与lid概述。
2.1.1海绵城市-lid。
2.1.2海绵城市与相关理论的联系与区别。
2.2海绵城市与lid。
2.2.1海绵城市与lid的关系。
2.2.2lid设施的选择原则。
2.3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
2.3.1海绵城市道路系统。
2.3.2海绵城市道路系统与lid的关系。
2.3.3lid技术设施选择。
2.4本章小结。
第3章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
3.1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与设计体系框架。
3.2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3.2.1影响因素。
3.2.2规划思路。
3.3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1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思路。
3.3.2海绵城市道路设计注意事项。
3.4本章小结。
第4章基于lid的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4.1海绵城市道路与传统城市道路的区别。
4.2海绵城市道路的lid设施组合优化设计。
4.2.1机动车道和公交专用道。
4.2.2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4.2.3路缘石、雨水。和路肩边沟。
4.2.4道路绿带。
4.2.5停车场。
4.2.6广场。
4.2.7高架桥、立交桥。
4.3海绵城市道路与红线外用地的衔接设计。
4.3.1道路与建筑、小区衔接优化设计。
4.3.2道路与城市绿地衔接设计。
4.3.3道路与城市水系衔接设计。
4.4海绵城市道路横断面布置型式设计。
4.4.1单幅路。
4.4.2两幅路。
4.4.3三幅路。
4.4.4四幅路。
4.4.5特殊形式断面。
4.5本章小结。
第5章商洛市海绵城市道路系统设计应用研究。
5.1商洛市概况分析。
5.2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2.1商洛市现状路网分析及存在问题研究。
5.2.2商洛市排洪防涝、水系和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5.2.3商洛市海绵城市路网规划。
5.3海绵城市道路设计。
5.3.1商鞅大道地理位置。
5.3.2商鞅大道现状分析。
5.3.3基于lid的商鞅大道横断面设计。
5.3.4商鞅大道公共停车场设计。
5.3.5丹江立交平面设计。
5.3.6商鞅大道综合设计。
5.4商鞅大道设计效果模拟评价。
5.4.1swmm模型介绍。
5.4.2获取基本数据。
5.4.3开发前场地模拟。
5.4.4传统城市道路模拟。
5.4.5海绵城市道路模拟。
5.4.6三种情景模拟结果分析。
5.5本章小结。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六、研究方法。
论文釆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调研法、实地调查法、swmm模型法等。
1)文献调研法论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调研、对seastreet等案例的研究,总结lid设施在城市道路中的应用情况。
2)实地调查法论文通过实地调查收集商洛市的路网、道路、绿地系统、水系、降雨等相关资料,为海绵城市理论的实例研究做铺垫。
3)swmm模型法论文采用swmm模型对城市道路设计后的雨水径流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
七、进度安排。
20xx年11月01日-11月07日论文选题、
20xx年11月08日-11月20日初步收集毕业论文相关材料,填写《任务书》。
20xx年11月26日-11月30日进一步熟悉毕业论文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0xx年12月10日-12月19日确定并上交开题报告。
20xx年01月04日-02月15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上交指导老师。
20xx年02月16日-02月20日完成论文修改工作。
20xx年02月21日-03月20日定稿、打印、装订。
20xx年03月21日-04月10日论文答辩。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五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选题合适是前提。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因此选题应本着以下原则:
*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综合训练的基本要求,难易度及任务量适宜。
*与自己实际教育背景、科研工作或生产实践相关的、较为熟悉的问题。
*是自己专业中发展迅速影响重大而需综合评价的部分。
*反映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或新动向的题目。
*所选题目不宜过大,越具体越容易收集资料,从某一个侧面入手,容易深入。
(2)研究目标具体却不死板,有价值。
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
(3)收集资料,积极学习研究课题所需理论是论文开题报告的基础。
首先,收集资料。我们要了解别人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基本情况,研究工作最根本的特点就是要有创造性。
文献资料是撰写好学术论文的基础,文献越多,就越好写。选择文献时应选择本学科的核心期刊、经典著作等,要注意所选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及科学性、优先选择阅读近期的(近3~5年),后读远期的;广泛阅读资料,有必要时还应找到有关文献所引用的原文阅读,在阅读时,注意做好读书卡片或。
读书笔记。
其次,学习理论。我们要掌握与我们课题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研究工作才能有深入进去,有真正的创造。因此,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一定要多方面地,要加强,这样我们写开题报告的时候,才能更有把握一些,制定出的开题才能更科学、更完善。
文献综述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要注意按照问题来组织文献资料。该部分应是是评论性的,本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4)正确的指导思想是论文开题报告的政治保障。
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对于范围比较大,时间又很长的课题来讲,大家在总的方面,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指导思想,就可以避免出现理论研究中的一些方向性错误。
研究计划,就是课题确定之后,研究人员在正式开展研之前制订的整个课题研究的。
工作计划。
它初步规定了课题研究各方面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研究计划水平的高低,是一个课题质量与水平的重要反映。一个好的计划,可以使我们避免无从下手,或者进行一段时间后不知道下一步干什么的情况,保证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因此研究计划要科学、要务实,切忌脱离实际。
(6)参考文献要有代表性。
(7)进度计划要细致,这样完成论文的时间才能比较准确。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六
1、巩固、深化、拓宽所学过的与城市广场、城市园林景观规划相关的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独立进行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能力;2、了解国内外的城市广场设计研究动态、规划策略和设计方法,正确使用本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水平;3、针对现状地形图,在收集大量现状资料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4、通过实际操作,熟练掌握计算机绘图技能,掌握正确的图纸表现方法。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特别城市中心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一个城市要令人可爱,让人留恋,它必须要有独具魅力的广场。
广场的规划建设调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间,改善了生活环境质量。
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相关研究动态。
相关研究动态1、广场的起源与发展广场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最早只是作为市民会外交往和聚会的场所,当时古希腊人就用来表示广场。公元前7世纪后,广场具有丰富和开放的文化内涵,它除了原先市场交易弁鄍,还是庆祝、审判和表演的场所。中世纪的广场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建筑规模尺度适合所在的城市小区,围合性很好。文艺复兴时期的广场更加注重时代美学精神,透视原理,比例法则和美学原理在广场的建设上得到很好体现,这与当时人们追求人文主义的价值理想是一致的。
一类存在于封建统治城市中心,体现整体规划,形状方正,讲求轴线对称。
另一类存在于结合交通、贸易、宗教活动之需的城镇空地。中国近代城市的发展,由于帝国主义侵略,本国资本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变化。
城市设计与建设体现帝国主义明确的侵略意图,建筑形式全是搬用占领者本国的形式,有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城市规划图都是西方古典的形式主式,及早期资本主义规划特征的搬运及模仿,与中国传统的规划手法完全不同。
2、现代广场的发展态势2.1功能的多元化休闲、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以文化、休闲为主,其它功能为辅的多功能市民广场则取而代之。各种年龄层次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广场内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
2.2规模的小型化充分利用临街转角处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空间,建设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广场,或称中心花园广场,不但可以节约资金,疏散人流,而且它们在城市空间中还具有视觉心理上、环境行为上等多方面的调节和缓冲作用,为单调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景观。
2.3空间的立体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处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立体化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沉式广场、台地式广场、多层立体广场、空中广场、地下广场等多种空间形式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都已或多或少出现。
立体广场的出现为疏散人流,丰富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
2.4环境的生态化在保护生态、回归自然的强烈愿望和呼声中,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的口号被提出来并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方向而加以实施。
将自然元素纳人城市空间,已成为今日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然趋势。
2.5立意的场所化场所既包括物质真实又包括历史。
在场所内每一新的活动,在其中既含有对过去的回‘忆,也预示着对未来的想象。在今天的城市广场设计中,注重表现地域文化和环境文脉,力图创造一个具有清晰可识别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场所,以求在人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2.6设计的整体化城市是一个大系统,而特殊地段的广场是一个小系统。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果没有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广场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
1、要求根据地形周围的现状对城市广场布局进行调整,在资料搜集时以体现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及民族特点为主要关注点。
2、对广场内的活动设施及场地进行整合设计,合理地体现城市广场的内涵,分析人们生活中对广场安全性及可达性的内在要求,进行人性化设计。
3、考虑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要素,在设计中穿插团队思想主线,将广场与外部城市环境有机地串联起来,同时安排合适的外部广告系统,使人能较直接地了解广场概况,做出城市品牌。
4、对现有水边路网进行综合性分析和定位,注意城市主次道路的内外交通应如何考虑,同时注意停车空间、外立面广告及灯光设置。
5、与目前国家相关政策《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实施意见的通知》结合考虑城市设计布局。
6、结合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应有长远规划,预留发展空间,分期实施。
方案设计上“庭院的概念”作为全园设计的指导思想,庭院是中国古典造园的精华部分。庭院虽小,却又咫尺山林,别有洞天的感觉;庭院虽小,却包含了佛,道,儒等中国古老哲学思想和禅宗理念;庭院虽小,却要素齐全,包含着中国许多的传统文化;庭院虽小,却富有诗情画意,陶冶情操,沉淀思想,洗礼心灵……以庭院的概念,庭院的精神,庭院的手法,来进行城市广场景观设计,即从微观入手来进行宏观的设计,让城市广场不再仅仅是面子工程,而是承载文化,传播幸福,营造生活,回归自然的一个大庭院。让巢湖市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庭院!构思原则突出小中见大、大中有小的思想,体现城市广场不同以往的集锦式总体规划。城市广场虽然以回归传统、追溯文化,庭院概念为构思原则,但实际情况毕竟会有若干不如意之处。规划设计时,可巧妙地扬长避短。
如大、中、小相结合,运用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的手法,在广大的范围内连续展开,体现雄浑气魄与精致小巧的完美结合。
以往比较成功的城市广场设计,常利用具有鲜明的城市文化特征的小品,雕塑及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灯具、铺地图案,坐登等元素烘托广场的地方城市文化特色,使其广场达到文化性、趣味性、识别性、功能性等多层意义。在城市广场特色方面,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
城市广场建设承继巢湖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总之,城市广场是城市设计与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在一个城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实地调研(踏勘、走访或表格调查)——社会实践训练。
2、资料查阅——文献查阅训练(含专业外语能力训练)。
3、相关知识讲授——知识结构充实。
4、调查资料分析研究——综合能力训练。
5、调研报告及图纸——文字与图纸表达能力训练。
6、规划方案或初步研究报告——规划设计构思及构思确定、方案研究训练。
7、汇报会、研讨会或公共参与活动——口头表达及公共交往能力训练。
8、意见与建议收集、分析、研究、修改并完善规划方案或研究报告——综合能力训练。
9、规划说明书或研究报告——文字表达能力训练(含计算机能力训练)。
1.1确定总体布局;确定广场结构分区;配置公共建筑。
1.2制定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标出主次干道交叉点坐标和标高,确定道路断面形式。
1.3制定绿化系统、环境卫生及防灾规划。
1.4确定必要的控制点的坐标和地面标高。
1.5确定给水、排水主干管线的长度和管径;确定电力、电信、有线电视除主干线外的支线走向。
1.6制定各建设项目的分期实施计划,确定工程量(包括项目、用地、建筑面积、密度、层数等)。
1.7制定文物古迹的保护范围和措施。
现状图除区分用地外,应标明建筑与工程质量,可具体分为保留、可利用、应拆除三个等级。
2.1建筑的的空间组织、环境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2.2道路系统规划设计:标明道路控制点坐标,道路断面,交通设施。
2.3绿地系统规划设计:标明植物配置的种类、景点名称。
2.4工程管线规划设计:标明工程管线的走向,容量、位置、相关设施和用地2.5竖向规划设计:用标注法对规划后的地形地貌进行标注。
期进度。
2、方案草图设计:两周。
3、方案二草设计:两周。
4、方案定型设计:三周。
5、方案成果出图:两周。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七
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至二十一世纪,全球已掀起一股信息高速公路规划和建设的高潮,作为其雏形,国际互联网(internet)上相连的计算机已近达数千万台,全球有数亿人在internet上进行信息交换和各种业务处理。internet上积累了大量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涉及人类面对和从事的各个领域、行业及社会公用服务信息。成为信息时代全球可共享的最大信息基地。
校园网是各种类型网络中一大分支,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作为新技术的发祥地,学校、尤其是高等学校,和网络的关系十分密切,网络最初是在校园里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许多网络新技术也是首先在校园网中获得成功,进而才推向社会的。另一方面,作为“高新技术孵化器”的学校,知识、人才的资源十分丰富,比其他行业更渴求信息、希望能有渠道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来促进自身在研究、学术上的进步。
正因为网络与学校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从1994年教育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于1994年正式启动以来,已与国内几百所学校相连。为广大师生及科研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环境。1910月,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二期工程正式启动,工程到20二期工程完成,除达到连接1000所大学的目标外,对有条件的中小学也提供接入上网服务。的确,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中小学校园网的建设已经逐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校园网上的应用还不丰富,与学校原有一些计算机业务系统还没有充分发挥,应用水平的低下是对校园网资源的极大浪费。只有提高校园网上的应用水平,才能切实提高学校各项业务水平,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目前,在国家教委211工程的支持下,全国各大专院校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校园网,同时,地方所属的专业/职业院校和中小学的.校园网建设如火如荼。因此,如何规划、设计、维护校园网是当前各个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高效、充分地利用校园网的资源关系到校园的整体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校园网建设的原则、目标。
(1)系统设计原则:。
(1)实用性:指从实际情况出发,使之达到使用方便且能发挥效益的目的。
(2)先进性:指采用当前国际先进成熟的主流技术,采用业界相关国际标准。设备选型要是先进和系列化的,系统应是可扩充的,能够便于进行升级换代。
(3)安全性:指用各种有效的安全措施,保证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安全运行。安全包括4个层面:网络安全,操作系统安全,数据库安全,应用系统安全。
(4)可扩充性:指采用符合国际和国内工业标准的协议和接口,从而使校园网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实现与其他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互联互通,并可以在网络的不同层次上增加节点和子网。
(2)网络设计目标:。
主要用于多媒体教学、行政办公、学籍和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信息共享、视频点播、web服务、电子公告、科研和技术交流以及internet应用等。
2.校园网总体框架。
使用作图工具,画出整个校园的平面图和网络结构拓扑图。为网络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
3.校园网规划、建设方案。
根据校园平面图和网络拓扑图,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出具体的实施方案。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八
二、开题报告要点:核心概念界定、国内外相关研究简况;研究目标、实现目标需研究的问题,针对问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研究进度、预期成果、组织分工、经费分配等(3000字以内,可加页)。
学科作文: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内容,挖掘学习生活中的素材,关注学生心灵成长历程,让学生自觉用文字自由表达他们在学习各学科知识过程中的见闻、心得。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为学习而写作——介绍美国的一种写作实验方案》一文中介绍: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的教师正在探讨一个新的课题——把写作作为其他课程的学习工具。他们认为:写作不但是写作课上的练习,而且是学习其他课程的一种手段。写作应该成为跨课程的学习工具。写作是“书面上的选择”。(作者使用“选择”一词。意在排除像抄书这样的书写活动)包括记录要点、列出纲目、记下观察情况、表达感受,它们和写散文、写故事等的写作行为是一样的。每一个写作者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正在学习的东西,写作练习实际上是提倡学生积极参与、积极思考的学习方法。他们认为:语文教师和各科教师相互配合,只要方法得当,就能成功地运用写作这一手段去促进学习。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和聂恰耶娃强调作文训练与各学科教学的联系。他们认为:看图作文和听音乐作文是小学阶段的重要作文形式。同时,他们还要求让学生在各个学科中寻找丰富的写作素材。他们认为:作文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工具,而且应该成为加深理解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专家评议要点:对开题报告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修改建议(800字以内)。
专家组通过审议开题材料、查看相关资料、听取主持人报告、课题组答辩,对课题开题报告进行了可行性评估,形成一致性意见:
小学学科作文教学研究以训练学生语言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为重点,以学科知识、学习情景、学习收获为切入点,开辟了新的写作资源,形成跨学科教学理念,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内涵。该课题的研究开创了教师教、学生学的新路子,是一个*性的`新的教学实验,指导学生用另一种视角看世界,了解世界,提升了学生生命的成长素质。课题主持人从20xx年开始思考学科和作文整合,并进行了一个阶段的实验,取得了丰厚成果,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科作文理念,在国内类似的研究不多,通过中国知网搜索,仅有两篇关于学科作文的论文,其中一篇是莲花小学课题组的文章,该课题从作文的基本特征出发,从学生的作文困惑入手,符合新课改精神。该课题采用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恰当适用,课题研究方案切实可行,课题预期研究成果令人期待。为了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确保课题顺利达成课题目标,专家组建议:
1、进一步明确学科作文的内涵,从学生、学科、作文三个层面切入,准确定义学科作文的概念。
2、课题研究目标高了一点,整合各学科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学科整合的方式,形成作文教学的合力这是可行的,但形成大语文、大作文教育思想不是一个实验周期可以做到的。课题需解决的问题不能太多,应该少而精。学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可以作为一个专门的课题放到下一个研究周期进行,学科学习策略和作文策略研究更是理论性强,作为小学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不容易。
3、应该加强个案研究,选好个案研究对象,及时收集个案的信息,不断分析总结,确保课题实验数据真实、有效。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九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
开题报告。
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
毕业论文。
的质量。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
文号主题词。
你县“关于白水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请示”(白政字〔2008〕34号)收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陕西省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陕西省建设厅关于做好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经研究,原则同意你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现批复如下:
一、《白水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是指导白水县农村改造和建设,优化居住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重要依据。规划目标是提高村庄发展和建设整体水平,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布局有序的村庄体系,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农业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范围为县行政管辖区域内所有行政村共194个。规划期限近期2007年—2010年,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年—2025年。
三、村庄等级结构为中心村—基层村(一般行政村)两级结构,规划中心村52个,基层村104个。中心村人口规模为1500—3000人,基层村为300—1500人。
四、村庄整治改造按照村民自愿、因地制宜、节约用地的原则,充分挖掘旧村用地潜力,强化环境保障措施,区分城镇化型、迁移新建型、改造完善型的不同模式,按照各自特点,逐步实施。
五、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国道和省道为主骨架、县乡道为次骨架,对全县乡村公路逐步进行改造和升级,县道全部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乡村公路达到四级公路标准,所有自然村通公路。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效率,加快35处供水工程建设,改善生活用水质量,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农村生活污水宜采用沼气净化池、化粪池等形式处理达标后排入水体,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加快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垃圾收集体系,形成村收集—乡(镇)清运—县城处理的模式。
六、协调解决好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大力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加强重点污染源的治理,抓好防护林和优质苹果示范园建设,实施庭院绿化、村庄绿化、路渠绿化和一村一片林绿色建设,提高绿化面积和林地覆盖率。
你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批准后,村庄布局和区域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按照规划执行,规划管理权集中在县人民政府。在村庄布局和建设中,要做好不良地质影响和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进一步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做好风景名胜和文物保护工作,把白水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管理民主、社会文明、环境优美、城乡协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二日。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一
修建性详细规划作为规划最微观的层面,在城市规划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日前城市飞速发展的时期,有许多城镇居住区的兴起。因此,城镇居住区的规划成为了城市中一个具有特色的区域。松滋市纸厂河镇纸金社区居住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就是一个这样的项目。通过此项目设计,巩固大学几年来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实际项目的设计中,锻炼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可以初步掌握此类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的内容和方法,加强对规范的深入了解,学会应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当地的有关规定。通过针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将来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一次系统学习提高的机会。
[3]彭燕;开放式结构居住小区的发展研究【网络出版投稿人】重庆大学硕士。
[6]周检;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同济大学出版社。
[7]王芳;居住区规划与设计—住区规划理论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
[8]田宝江;生态和谐—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创新cnki,20xx年11月。
[9]长江大学设计研究院;松滋市纸厂河镇总体规划(20xx-2030)。
(1)在市场经济相当发达的现在,修规表现出相当的不适应,这不仅有市场的原因,也有修规本身局限性的原因。根据《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对修规编制内容的规定,修规具有明显的工程性特点。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居住区环境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生活休戚相关,居住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物质和精神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从起初对住房建设数量的追求逐渐地过渡到对居住质量的追求。因此,创造一种合适的居住区环境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并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2)西方城市规划从建筑工程向社会经济、公共政策方向发展,从建筑学科向多学科发展。在经历了科学视角、政治视角下城市规划系统性、理性理念的不断更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西方理论界中逐步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城市规划思想,即交往规划思想。该类思想把城市规划视为一种本质性的交流行为,而将规划的全过程物化为沟通、交流与协作的过程,赋予了规划行为更多的从属于各利益团体间的交流、对话属性。这些利益团体包含市民、政府、开发商乃至当地规划社区等,真实反映了他们之间多元化的利益关系。因而规划工作者不仅扮演技术专家的职业角色,更充当各利益团体间的协调者、解释者与排忧解难者。在交流视角下,多元化发展的城市规划思想,通过广泛的宣传、积极主动的对话、实时的沟通交流吸引多方参与到规划协作中,令城市规划由为公众规划转变为与公众共同规划的科学模式。
(3)自从1980年引进西方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开始,我国城市设计经历了30年的时间和探索,取得了丰厚的经验和成果,当前,将本属于修建性详细规划的项目当作城市设计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照城市设计的人性化目标,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满足人的全方位需求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居住区规划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城市功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城市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特征。应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居住区规划设计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是城市功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着城市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特征。应从人的需求出发,根据整体环境和具体要求来综合设计,充分利用当今的科学技术,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居住区规划设计理念。
纸厂河镇位于松滋市东南边陲纸金社区位于纸厂河镇南部,规划区域位于,欣欣街西侧,新政街南侧,地块面积2.52公顷。新政街北侧与规划地块相对的为纸厂河中学,设计时需要设置小区出入口。周边以农田为主,有部分教育科研设计用地。规划范围内目前以农田,树木为主,有少量的民居,其余的为空地。
由于新政街在镇区总规中定为城镇发展主轴,欣欣街为城镇发展次轴,均为城镇主干道,这两条道路周边即城镇商业中心,而规划区域即在城镇中心区。在方案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前新政街和欣欣街的交通状况及将来周边居住环境需求。并且依照上位规划将地块定性为以居住、商业及绿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居住地块,坚持以人为本,居住区的功能结构和规划布局有利于提高居民生存空间质量,有利于创造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节约土地资源,最大限度降低开发与保护资源之间的冲突,旨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发挥各专业间的相互兼容和相互制约的作用,以更好的在构筑居住环境过程中把握人和环境之间的平衡关系,从而创造出一个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居住环境,纸厂河镇区域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中心。
规划范围地形图,基础资料的收集,现场调研了解地块周边环境,相关业主单位对于本地块的要求和规划思路等,相关的设计软件autocad,sketchup,photoshop软件。
解决方法:。
1文献比较收集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消化吸收,形成初步设计思路。
2实际调研现场调研,了解项目地块周边环境,结合基地现状,充分了解周边的有利条件。
3归纳总结在文献比较、实际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形成初步方案并绘制各项规划分析图,完成设计构思。
4图形文字结合通过图片和文字相结合的方法更好的展现方案。用同一的标准书写、绘制规划文本及图纸。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二
为了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协调空间布局,制定了《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下面是详细内容。
《株洲市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协调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村庄,根据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村村庄制定、实施、修改村庄规划,进行村庄建设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城市规划区、集镇规划区、风景名胜区范围内的村庄和历史文化名村不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本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重大问题,保证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经费预算适应工作需要,对下级人民政府、本级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进行考评、奖惩。
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土地、城乡规划、民政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明确机构和人员,履行以下职责:
(一)村庄规划的组织编制、实施、修改和管理;。
(二)村庄资源和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筑保护;。
(三)限额以下的小型工程和村民建房的施工与安全生产、工匠的监督与管理;。
(四)收集整理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文件、图纸等资料,并建立档案;。
(五)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执法权;。
(六)其他。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设立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由乡、镇人民政府有关人员和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派到乡、镇的人员组成。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派到乡、镇的人员在派出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和上级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通过招聘规划师、协管员或者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
第五条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应当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组织和引导村民自治管理村庄规划建设具体事务。
第二章规划。
第六条本条例适用范围内的村庄应当编制村庄规划。
编制村庄规划应当以县域规划、乡(镇)域村镇布局规划、农业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与林业、水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建设、旅游、防灾减灾等专项规划相衔接。
第七条编制村庄规划应当明确自然保护、村民建房管理要求、配套设施建设等基本内容。
编制村庄规划的具体内容包括:
(三)村庄的教育、医疗、养老、集贸市场等公共服务设施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
(四)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等具体安排。
第八条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和公示,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报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由乡、镇人民政府公布实施。公示的时间不得少于三十天。批准后二十日内公布。
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并经到会人员的过半数同意。村民代表会议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组成人员参加方可召开。村庄规划涉及村民小组的规划内容应当经村民小组讨论,并经本村民小组三分之二以上的户的代表同意。
村庄规划编制所需经费,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予以保障。未通过本条第二款程序的村庄规划,财政不得拨付经费。
第九条经批准的村庄规划,应当严格执行,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后,依照法定程序组织修改。
第三章建设。
第十条村庄建设应当集约节约用地,优先利用原有的住宅用地、空闲地、荒山荒地,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
第十一条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公开村庄建设审批权限和办事流程,实行审批手续集中办理。
在村庄集体土地上进行住宅建设的,经村民委员会出具书面意见,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会同县级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联合踏勘、选址、审核,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核发个人建房用地批准书,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农用地转用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在村庄集体土地上进行经营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生产生活附属设施建设、临时建设的,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向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乡、镇人民政府依法办理。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将其职权范围内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审批事务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实施。
第十二条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农村村民,可以在村庄规划区内申请住宅用地:
(一)符合分户条件且无宅基地的;。
(二)现有住房用地明显低于规定标准,需要新建住房或者扩大宅基地面积的;。
(三)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需要搬迁的;。
(四)向中心村、乡镇或者农村住宅小区集居且退出原有宅基地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三条农村村民在村庄规划区内申请宅基地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一)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的;。
(三)原有宅基地面积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四)已享受征地拆迁补偿或者安置的;。
(五)所申请的宅基地存在权属争议的;。
(六)其他依法不予批准的情形。
第十四条有旧宅基地的村民申请移址新建住宅的,应当退出旧宅基地。政府应当鼓励其退出旧宅基地。村民委员会应当与其协商签订旧宅基地退出以及旧房处置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可以按照约定收取履约保证金。
建房户违反约定,不主动退出旧宅基地的,履约保证金依照约定不予退还。
第十五条村庄建设应当保护自然风貌和人文风貌,坚持与自然相协调,以自然村、村民小组为单元,培育建筑风貌和村庄特色。鼓励使用青、灰、白等色调。在协商的基础上,相邻新建房屋的色调逐步、相对统一。
村庄建设应当立足村、村民小组的地名文化、历史文化等,传承、养成村庄文化。已有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护。鼓励公共建筑、村民住宅建设体现村庄文化特色。
第四章管理。
第十六条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收集村庄建设信息,资源与环境、公共设施等保护信息,做好处置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村庄规划建设违法行为。
村庄管理实行以人为本,分类管理。村庄已建成的区域以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管理为重点,改建期的区域以建房的规范与管理、风貌构筑为重点,未建设的区域、未来的居民社区和产业园区以规划控制为重点。
第十七条村庄建设施工应当按照规划许可的场地标高和室内外地坪标高、建筑位置、高度、层数、色彩与风格形态等内容施工;应当确保施工质量,按照有关的技术规定施工,不得使用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应当采取施工安全防护、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不得侵犯相邻住户的合法权益。
村庄道路两侧的建筑物施工,应当与道路保持距离、衔接自然;鼓励同时建设停车位、隔离带、辅道;不得临近道路建设围墙、挡坎、陡坡等影响视线、减损有效路面的设施。
第十八条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村庄具体情况编制农村民居通用设计图集或者标注设计图集,向农村村民无偿提供,鼓励推广使用。
县(市)区人民政府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制度,提供技术指导和免费培训。
第十九条市、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规划建设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实行垃圾、污水处理,推广村庄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回收利用和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逐步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污水再生利用。
村庄集贸市场、车站、码头、停车场、餐饮、娱乐场所等单位和个人应当维护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妥善处理垃圾、污水、粪便及杂物,种植和保护树木花草,美化环境。
鼓励村、村民小组实行物业管理。
第二十条鼓励以自然村或者村民小组为单元,对房屋外立面的色调风貌、饮水安全、垃圾处理等实施村庄治理,改善村庄人居环境。
由村民委员会组织,自然村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制定村庄治理计划,由村民委员会报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第二十一条村庄规划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损坏村庄的房屋、公共设施;。
(三)损坏文物古迹、古树名木;。
(四)破坏、损毁、侵占山体、水域;。
(五)破坏、污染饮用水源,污染水环境和大气环境;。
(六)恢复和建造宗族墓地,建造永固性墓穴、活人墓;。
(七)其他严重破坏村庄规划和影响人居环境的。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乡、镇人民政府以及村民委员会应当对其批评教育、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一)违反第一、二项规定,拒不改正的,乡、镇人民政府可以处以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第三、四、五、六项规定,拒不改正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罚;乡、镇人民政府执法能力与执法事项专业要求相适应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处罚;报经省人民政府决定综合执法的乡、镇,由乡、镇人民政府处罚。
第二十三条在村庄规划区内,未取得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规划许可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拆除,拆除费用由违法者承担。
违反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拒不退出旧宅基地的,村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小组报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二十四条妨碍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农村村庄规划建设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资源与环境遭受破坏、危害公共利益、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村民委员会组成人员、村民小组组长在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危害公共利益、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予以罢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六条本条例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由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布,自3月1日起施行。
第二十七条本条例施行后六个月内,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细则。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
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四
摘要:小区的总体规划布局、单体空问组合、房屋构造、自然能源的利用、节能措施、绿化系统以及生活服务配套的设计.都是以改善及提高居民生态环境、生命质量为出发点和目标。
远大美域项目位于珠海市唐家湾镇,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距珠海市中心区仅十五分钟车程,是从中心城区到珠海高新技术开发区和京珠高速的必经之地,交通出行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也具有良好的城市界面来展示小区形象。
项目地处珠海,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观良好,气候宜人。地块南高北低,植物品种丰富,可通过景观设计营造形成良好的景观面。
地下车库的局限,形成景观空间整体地势平坦高层不大,容易出现空洞、一马平川的空间感受。满足消防、入口通道、私家花园等硬性功能要求,各个组团的绿地空间十分有限,容易缺乏空间层次感和尊贵感。同时4m消防道路路面处理不好容易割裂景观的连续性,产生生硬感,成为景观建设的一个难点。以目前景观市场行情,工程造价在(四期)270/平方米,(五期)100/平方米,对景观软硬造景元素的选择限制较大。
一、设计构思;
1.项目建筑以简欧式为主,采用简约的线条和立面构成来展现时尚简约的住居空间,同时行列围合式布局形成了一个大内庭园和各个宅间庭园,为景观营造宁静、舒适、自然、亲切的庭园空间提供了良好的基底。
2.《周易》云;“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体现在景观上便是“天人合一”,既建筑与环境可以相互交流,和谐共生。如何协调景观环境与居住空间的关系,在尊重场地空间布局及景观特质的前提下塑造高品质社区,成为设计师始终贯穿整个作品的设计哲学。
将建筑和景观在空间、尺度、风格、形式、材质、色彩等方面进行统一协调,从居住的舒适性、空间的私密性、景观的相融性等方面营造一个融洽和谐、生态休闲的社区氛围,达到以人为本的三个界面的和谐,即住户与被改造过的自然和谐;在园区内部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和谐;人与自身精神境界的和谐(人在所改造环境里面心情舒畅)。
二、设计理念;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将本项目主题定位为;“艺术时尚园林景观,现代生态休闲生活”
经过多年的市场锤炼,做园林就是在做空间,注重对人空间的切身感受,因此空间是本项目的设计重点,在处理空间的`表现手法上重点是怎样利用高差、植物层次、风情构架营造精致的艺术观赏空间和活动参与空间、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
注重观赏性和参与性相结合,运用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与精致趣味的造景元素符号来造就现代时尚的居住景观环境。
设计极力寻求每个细部、节点、甚至每棵树、每个铺装都做到完美,经典艺术小品、特色景观构筑物无不为小区环境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空间的有收有放无不为景观增添了趣味性,水的处理、细部的处理、植物的搭配与建筑单体相辅相成,为人们提供了不同的心灵感受。
三、设计原则;
1.人性化原则。
在院落式组团需要充分的“绿”适当的活动、休闲空间,同时注重空间开放性和私隐性、观赏性和参与性的不同特点,满足不同年龄层人们的不同需求。
2.生态化原则。
人回归绿色自然的心是不可逆的发展趋势,设计通过绿色植物,适当营造微地形、空间分割等手法隔离城市喧哗,亲近自然,使人的视觉和心里感受是处在生态环境之中。
3.简洁美原则。
借鉴中国园林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植物造景等处理手法,以空间营造为灵魂,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及理念通过最简洁的元素力求达到具备风情园林的雅韵,又体现后现代主义的简练。营造恬淡雅致的居住休闲环境,与自然完美交融,令人很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4.经济性原则。
设计充分考虑了工程造价投入的费用,又考虑了日后养护管理的费用。在设计过程中,寻求合理地利用各种景观资源以实现景观可持续发展,做到尽可能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而获得最大的景观效果,主要表现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与节约、选择合适的乡土树种、日后绿地养护管理的节约等方面。
四、设计特色。
设计力求把握时尚、现代、生态的景观特点,同时融入强烈的艺术性,追求艺术化和空间的趣味性,在呼应现代简约艺术气息的同时,运用了步移景异、植物围合等营造手法,营造出丰富的景观序列空间,通过地形塑造出层层递进的空间感受,营造出围合的或隐蔽的多样空间,以静止的空间组合场景,以流动的时空牵动游人的步伐,让景物依次展开。利用植物、水景、铺装、小品等营造空间,并通过有趣味性的路径相连,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健身等不同功能的活动场所。
五、交通分析设计。
小区内景观部分平时实行无车化管理,通过地下车库入口和小区行车道组织行车,保证小区内部良好的步行环境。按建筑消防要求,结合各个入户通道,将小区主要步行通道设置隐性消防车道,最大限度减小消防车道的生硬感,提升小区景观的连续性。同时设计注重入户通道的景观焦点处理,并围绕主体园路合理布置了停留休憩空间。
六、标高设计。
------依据现状地形,营造立体式景观,建设体验式园林。
1.堆坡造景,创造步移景异;营造微地形,运用植物造景划分空间,让人有步移景异之感。
2.营造灵动多变空间;通过开敞空间和私密空间的结合与变换,并结合多层次植物的围合,以扩大景观空间感。
3.构建景观立面构架,增加空间立体层次感。
七、景观空间分析;
结合建筑的整体布局,景观设计采用了动态的空间组织形式,通过南北纵向主景观轴和东西横向次景观轴将小区的各个组团联系起来,在实现便捷交通联系的同时,创造一个充满生机的、有艺术文化韵味的庭院景观空间。同时考虑到成本的控制和日后的物业管理,在本次方案中我们只在主入口和会所前广场设计了点式的水景,无论有无或无水都具良好的景观效果。
架空层作为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的过渡,集休闲,娱乐,邻里交流于一体,充分完善社区的活动场地,进上一步体现社区的活力与动感。
同时设计上以鲁班文化、老庄文化、儒家文化或以《红楼梦》、《水浒》、《三国演义》、《西西游记》四大名著为主要内容,取其语言优美,影响广泛,用雕塑、装饰画、书法(节选小说的精彩片段)等形式展示书本的精华。精选诗词曲赋的优秀篇章,结合兰花艺术,营造优雅的架空层环境。结合中国结艺,布置历代散文和小品文(如《陋室铭》、《滕王阁序》等。体现小区的文化内涵,彰显高贵的品味。
八、种植设计。
植被是影响景观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它不但组成了场地的绿化结构,而且创造着场地四季变幻的色彩。因此,搞好种植设计不仅关系大场地综合功能的发挥,园林艺术的审美效果,而且影响到绿化工程的投资与经济效益。
1.体现植物多样性原则。
2.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少量经过长期考验的外来树种作为骨干树种的原则。
3.构筑乔、灌、地被、草复合群落,提高群落乃至场地景观稳定性原则。
4.充分发挥植物造景作用的原则,将植物所拥有的形态、季相、色彩等特点完美体现出来,让人们能够真正集中体验到大自然中的植物之美。
结束语。
在该项目规划设计中,力求发掘地段最大潜力,以居住生活为主,商业物业为辅,通过对社区邻里关系生活空间的打造、建筑与景观关系的处理、交通系统的立体人车分流设计,实现该项目的高档化、地标化和舒适化,从而实现开发商与住户双赢。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五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
1、理论学习和收集资料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2月)深入学习有效情境的有关理论,掌握创设与利用有效情境的方法。
2、研究分析资料阶段(2017年1月-2017年4月)。
通过现场看课、网上查找、杂志阅读等方式收集专家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通过听普通教师的课并进行现场录音(包括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录音)收集教学实录并初步整理出情境教学的典型片段。然后根据理论分析,制定出对情境教学的参照目标,总结同类型的课不同的策略方法。
3、自我实践阶段(2017年4月-2017年5月)。
根据阶段分析研究的结果,进行对比性实践,总结性实践。在实践中进行对比和反思,验证阶段性研究的成果。
4、总结、结题阶段(2017年6月)。
回顾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根据实践检验的情况进一步深化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写一份有计划、有实施、有案例的关于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报告,展示一堂运用研究结论所驾驭的课堂。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六
课题目的:
1、通过小区规划设计让自己对小区具体实施由浅显到深入的过程。
2、正确的运用小区周边环境对小区做好整体协调。
3、充分的将“休闲”“环境”“空间”理念融入到小区规划当中。
研究意义:居住区是一个城市中住房集中,并设有一定数量及相应规模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公用设施的地区,是一个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务的社区。它包括居住区、居住小区、居住组团、住宅街坊和住宅群落等,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相对独立的生活居住地段,同时还是一个社会学意义上的社区,它包含了居民相互间的邻里关系、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等维系个人发展和社会稳定与繁荣的内容。
居住区规划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来其目标是期望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区,是构建一种广义交流层次上的良好的人际关系,从物质形态构筑而言可以说是提供一些场所。从居住区在中国发展的历程来看,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已建居住区已不适应现代人的居住要求,居住区规划设计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
国内外现状及水平: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我们在小区规划设计方面容易忽视的一些问题,例如社区功能不完善、居住组团布局不合理、服务性设施缺乏、居住环境安全差、小区模式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等等。而国际上居住小区的设计也趋向智能化,绿色环保,这也是我国当今研究的话题。
主要内容:
(装订要求请参考“邵阳学院毕业设计编写要求及装订规范”)。
(一)毕业设计任务书。
(二)基地分析及可行性研究报告(字数为20xx~3000字);。
(三)设计说明:
1.总则:设计依据、设计范围、设计指导思想。
2.总平面设计:场地概述、总平面布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景观设计:景观小品、园林绿地。
1.小区鸟瞰图。
2.小区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分析图。
4.绿地景观规划图。
5.主要建筑平面设计图。
6.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7.重点地段城市设计鸟瞰以及表达城市设计意向的有关分析图。
8.功能分析图。
9.局部景观设计。
技术方案及措施:做足准备工作,实际居住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居住区的人口容量以及人群层次,给设计方案进行定位,随时记录下各种有用信息。
根据小区实际情况绘出平面图,查阅图书馆和资料室等文献资料,并利用网络资源来完善设计,对于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及时向导师请教,多与导师进行交流,纠正错误。
[1]段汉明.城市详细规划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xx.
[2]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3]谭纵波.城市规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4]李铮生.城市园林绿地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5]徐循初.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上、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6]埃德蒙?n?培根.城市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
[7]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10]当代国内外住宅区规划实例选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1]高密度底层住宅区规划与建筑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12]建筑设计资料(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13]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佳作选遍--城市住宅.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14]21世纪城市住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5]当代商业住宅区的规划与设计—新都市主义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七
提高城市规划决策的科学性,领导应当尊重科学、尊重专家、尊重规律、尊重群众。在制定规划中,要多方案比较,要建立和实行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现在有的城市把专家评审当成过场和形式,这是不正确的,必须改变。城市领导应当真心诚意地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特别是那些和自己有不同看法的意见。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真正让群众参与到城市规划的制定过程之中来,在规划确定之后,置规划的实施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城市规划应当保持连续性。不能一任领导一个规划,换领导就换规划,城市领导在城市发展的长期任务中,要“跑好接力赛”。
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决策水平,与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相关。国家应建立新的科学的干部考核体系和制度,这是克服当前由于政绩考核方面的片面性与表面性所造成失误的迫切需要。
加强学习和职业道德的建设。
对我们城市规划界自身来说,急迫的任务是加强学习和加强职业道德的建设。
我们城市规划界的同志们千万不要认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已经明白的事,是城市规划已经倡导的,从而失去努力学习和提高的重要机遇。的确,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从来就是城市规划的根本原则,可持续发展则是城市规划的目的'所在。但是,第一,现在全国上下都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对我们的压力就大了;第二、城市领导在城市科学发展观方面对城市规划的要求更高了;第三、相关方面工作的综合协调观念也在加强;第四、广大群众对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能力的要求也更高了。我们过去的水平和能力能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吗?!其实,我们这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龙头”到底当得怎样?大家也心中有数。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必须努力学习,才能够跟上形势的发展。
学什么?核心是学习和提高政策水平,提高协调的能力和水平。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发展、要求可持续发展,目的和条件正是协调。综合协调,正是我们城市规划的基本功。学习的内容很多,首先要学习政治、学习形势、学政策。其次,要学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许多学建筑和工程的同志,如果再不学习经济,是很难做好规划的,更不要讲去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再次是学法律,学法制。还要学社会学等。总之,我们在做综合工作,我们的知识应当是多方面的。
要大力加强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建设。在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坚持科学发展观,并不容易。比如,在甲方提出并不科学、甚至很不科学的要求时,我们怎么办?是完全听从其要求,奉命作文与画图,还是从大局出发,坚持科学,坚持原则,努力工作,并且用多种方案比较和经济技术分析城市发展的利弊得失,去说服,去争取领导的理解和支持。这恐怕是我们规划界面临的严峻考验。在这个问题上,规划专家们和上级政府也肩负着重要责任。至于那些只是为了货币而胡乱“规划”的现象,则是我们必须坚决防止和严格禁止的。对城市规划市场,政府必须加强调控和管理。城市规划是政府行为,是代表人民利益的行为。我们的责任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我们要无愧于城市规划这个神圣而崇高的职业!
规划开题报告步骤篇十八
基于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就可以分别组成三个项目组来开展研究,即“校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组”“课例研究项目组”和“专业阅读项目组”。
4研究目标、内容、方法与步骤、分工与预期成果。
4.1研究目标。
1.通过建立有机适应型组织,提升校本教研质量,增强学校应对变革的效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
2.通过“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项目组”,开发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3.通过组织“课例研究项目组”,丰富实验校教师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提高课堂教学能力。
4.通过组织“学科知识项目组”,丰富实验校教师的学科知识。
4.2研究内容。
1.有机适应型组织的理论研究。
2.校本教研管理制度研究。
3.课例研究。
4.教师学科知识发展研究。
4.3研究方法与实施步骤。
1.研究方法。
用文献研究法分析有关组织理论和校本教研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进而提出适合本省课改实际的推进策略;研究人员将运用行动研究法进入学校现场、深度参与到研究中;运用调查法确定学校亟待解决的教学问题;运用多案例研究法分析省级校本教研实验校的结论,体现研究的复现逻辑(replicationlogic)。
2.实施步骤。
(1)2012月至1月:制定研究计划。
(2)202月至年3月:组织课题开题会。明确研究分工;成立三个研究项目组;发布子课题。
(3)2013年2月至2013年6月:各个项目组围绕核心问题展开研究。
(4)2013年7月至11月:第一次校本教研现场会暨阶段性研究总结。
(5)2013年12月至4月:课题中期研究总结。各个项目组总结研究成果。
(6)205月至7月:第二次全省校本教研现场会暨阶段性总结。
(7)年8月至11月:课题总结,完成课题总报告。
(8)2014年12月:申请结题。
4.4分工与预期成果。
1.研究分工。
李海龙为课题总负责人,组织协调各项研究事务。
李海龙、赵阳、陈保新、刘俊凯负责“管理制度项目组”的研究;三次省级交流的会务组织。
杨伟东、申宣成负责子课题管理;市级教研共同体活动的组织管理。
李涵、张琳、杨伟东、杨惠茹负责“课例研究项目组”的研究。
高正起、杨爱珍、申宣成负责“专业阅读项目组”的研究。
杨霞负责英文文献翻译。
2.预期成果。
课例集两卷(2013年一卷、2014年一卷,必要时结集成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集一卷(必要时结集成书);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若干篇。
4.5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专业保障。课题组成员自身不但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素养,还专就此项研究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建立了专业合作关系,该所承诺将随时提供他们能够搜集到的关于校本教研的国内外的最新的研究成果,目前课题组已经搜集了200余篇(本)研究文献,并整理出了文献综述。
2.制度与资金的保障。省基础教研室已经下发了专门的校本教研实验校的管理办法,实现了学科教研员和学校的对接,提供了专项的研究资金,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足够的资金支持。各个实验学校的校长对这一项目也高度认同,承诺在学校内部提供尽可能多的研究便利。因此,开展本研究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保障。
3.时间保障。本课题组的两位成员都是课题办的专职工作人员,组织实施课题研究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同时,省教研室已经以文件的形式对学科教研员进入实验校的时间做了规定,这些都为本研究的推进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注释:
1.信奉理论是指当事人宣称他/她所遵循的理论,而使用理论则是指那些在实际行动推导出来的理论。参见:argyris,c.,schon,d..theoryinpractice:increasingprofessionaleffectiveness.sanfrancisco:jossey-bass,1974,p.19.
2.本尼斯著,姜文波译.领导的轨迹[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88.
3.梁歆,黄显华著.学校改进:理论和实证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3.
4.邵水潮,申宣成.论有机适应型组织对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的促进作用[j],当代教育科学,2012,,20.
7.金卡梅隆,罗伯特奎因著,组织文化诊断与变革。
9.基本研究问题(issue)和具体研究问题(problem)是stake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前者“是指我们面对的问题情境(problematicsituation),甚至是在我们头脑中显现出来感觉到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后者则是指“在基本研究问题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细致的问题,具体问题是直接针对我们的研究目标的”。参见:马云鹏.课程实施探索: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个案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83-84.
10.余文森.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j].教育研究,2003,4.
11.余文森.校本教学研究的实践形式[j].教育研究,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