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公平教案(专业13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案的编写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细心和耐心的工作,以下是一些教案范例,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游戏公平教案篇一
今天看了一堂华应龙老师《游戏公平》的课,启发很大。
游戏公平这一内容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生活中有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的新课程理念。而游戏一直是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好动,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首先以自己生活中的故事作为引入:父亲和儿子通过啤酒瓶盖的正反决定谁去看奥运会男篮决赛,这个办法公平吗?这样子,学生兴趣盎然,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体参与意识。
而良好的开端只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后,接下来,如何让学生真正在“玩”中学呢?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用它去判断规则是否公平;学会设计公平的规则)华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抛10次啤酒瓶盖,记录正面、反面朝上的次数,小组汇报试验数据及推断结果时有的组认为这个方法好,有的组认为不好。为了全班能得出一个结论,学生建议把全班的数据都统计起来,结果发现由于正面重反面轻,正面的次数比反面的次数少得多,因此得出用啤酒瓶盖决定谁去谁不去是不公平的。这个游戏让学生感受到数据的随机性的同时期,又利用全班实验数据推断出了事情发出的可能性。很好的诠释了数据随机性的两层含义: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统计的数据是不同的,但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我们就能得到一个规律。
在这节课里华老师还设计了另一个游戏:掷骰子。华老师准备了两种骰子:一种是均匀的.一种是不均匀的,但不知道哪种是均匀的哪种是不均匀的,1、2、3组是一种骰子,4、5、6组是一种骰子,每个小组各抛15次,统计1点和6点的次数。统计结果是1、2、3组是1点33次,6点38次;4、5、6组是1点31次,6点14次,学生发现1、2、3组的骰子是均匀的,4、5、6组的骰子是不均匀的。因为华老师将4、5、6组的骰子上的6点加重了。通过这个游戏让学生体会到只抛一次就公平的话,掷骰子是一种好的方法,但是要有一个前提,骰子必须是公平的,这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竞争的含义。
学生在自己的游戏中遇到问题会自主去探究,去寻求解决的办法。因此,游戏后,当老师问学生“设计规则时考虑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时,学生都能知道要让“规则公平”,并进一步认识到只有规则公平,游戏才会公平。这样,“玩”中有所学就充分发挥出来了――学生在“玩”中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这节课通过多种游戏活动让学生知道游戏结果可能是不公平的,公平的是结果的等可能性,学生不仅感受到游戏公平的含义,还感受到数据统计的价值和随机现象的特点。
这样的设计让这节课闪动着精彩,而且,在本课活动进行中,由于老师没有大声宣布红队制定的抛硬币的规则,而引起学生争论公平与否的环节,正是学生玩中有所思的体现。我适时捕捉这一课堂生成,相机点拨引导,让这一意外增添了课堂的精彩。
游戏公平教案篇二
经历掷硬币试验和对试验数据处理的过程,通过自己探索与合作交流,体会到掷硬币中两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都是50%,深化游戏公平的认识。
掷硬币实验及对试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和游戏对双方公平的认识。
掷硬币试验规律的发现和游戏公平性的理解。
右图是两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每个转盘被分成6个相等的扇形。利用这两个转盘做与上一节课相同的游戏。这样的游戏对双方公平吗?说说你的理由。
对于转盘a,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必然的;对于转盘b,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这个事件是不确定。由于转盘a、b使最终得到的数字是偶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相同,所以这样游戏对双方是不公平的。
1、出示课本图文的投影。
学生看图读字,教师提问:小明的办法对双方公平吗?导入本节课题。
2、组织学生做掷硬币试验。
(1)同桌两人做20次掷硬币试验,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每人掷10次,一人掷币时,另一人记表)
试验总次数 20
正面朝上的次数
反面朝上的次数
正面朝上的频率
反面朝上的频率
(2)累计全班同学的试验结果,分别计算试验累计进行到20次、120次、240次、正面朝上的频率,并完成以试验总次数为横轴、正面朝上的频率为纵轴的折线统计图。
3、分析实验结果,发现规律。
观察图形看到折线始终在频率为0。5的这条虚线上下波动;当试验总次数较少时,波动幅度会大些,当试验总次数增大时,波动幅度将减小,可以想到当总次数很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非常接近0。5,也就是说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这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为0。
1、通过做实验知道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2、什么是游戏公平原则?怎样评价一个游戏对双方是否公平?
学生在做实验时要注意控制好学生的注意力,要让学生有目标,有目的的做试验,学生对于游戏的公平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这方面的实验。
游戏公平教案篇三
《游戏公平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节是对上册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通过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验证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一、“游戏”公平,游戏的趣味性。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求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我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游戏,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以不公平的游戏无法进行,让学生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以确定硬币的正反面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抛瓶盖的游戏来进行实践验证;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扑克游戏,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游戏中学习。
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对于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必要,因此,我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拘泥于传统教学,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教学这一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怎样公平地选择操作者中,注意对提供方法的选择——选择节约时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公平教案篇四
知识目标: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明白可能性的大小,并能设计出公平的游戏规则。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体会等可能性和游戏的公平性。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活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
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学会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纸质圆片、硬币、骰子。
活动一:摸球游戏。
把2个绿色小球,3个红色小球,放入箱中,任意摸一个球,有____种结果。
摸到___色小球的可能性大;
摸到___色小球的可能性小。
生:学生思考,读题并且回答问题。
师:提问:为什么摸到红球的机会少,绿球的机会多。
生:因为红球多所以摸到红球的机会多,绿球少所以摸到绿球的机会就少。
评:了解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掌握情况,确定本节学生学习新知的认知起点。通过这个追问达到回顾旧知的目的,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活动二:石头剪子布。
1、情境导入。
生:学生有回答用剪刀石头布,用投硬币,抽签等方法。
师:同学们似乎很喜欢用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那你们能说说这个游戏好在那里么。
生:学生猜想有回答公平的,有说不公平的。学生自主发言,对于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适当表扬。
评:分析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规则是否公平。首先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各抒己见直观表达出这种游戏规则简单公平。
2、分析石头剪刀布。
师: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玩石头剪子布这个游戏。老师代表的是小明,同学们一起代表的`是小华:
(1)老师出石头时同学们可能出什么?将三种情况列出;
(2)当老师出布时,同学们会出现几种情况;
(3)当老师出剪刀时,同学们还会出现几种情况。
师:老师出石头时我们双方平局我们不记;同学们出布时同学们赢;同学们出剪刀时,老师赢。
双方都有一次可能赢的情况。赢的可能性相同(板书分析)。
生:全班学生集体参与到游戏中去,作为小华的代表方,学生有石头、剪刀、布的。
师生接着玩这个游戏,同时出拳,当亮出时,教师出布。
生:老师出布时我们也出布就是平局,我们出剪刀我们可能赢赢,我们出石头老师就可能赢。
师:同学们,同桌合作分析第三种情况。
生:老师出剪刀时,如果我们出剪刀就是平局,我们出布时,我们可能赢,我们出石头老师可能赢。
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双方输赢的机会各半,赢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游戏规则才公平,只有规则公平了这个游戏才公平(引出课题-游戏公平)。
评:本环节采用分析石头剪刀布这一游戏规则是否公平作为教学资源不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还让学生经历了新知构建的过。
活动三:掷骰子。
1、巩固新知。
师:(课件出示笑笑和淘气的方法)笑笑和淘气给他俩各想了一个办法来决定谁先走,他的办法是这样的(课件出示)“点数大于3,小明先走;点数小于3,小华先走。”抛硬币正面朝上,小明先走;反面朝上,小华先走。
师:这两种方法如果是你你选择哪种方法,你为什么不用另外一种。请你先思考,然后和你的小组讨论并且互相说一说。
生:喜欢抛硬币的方法,因为正反两面的可能性相等,这个规则公平。
生:不喜欢掷骰子,因为点数大于3,有3种可能分别是4.5.6,点数小于3,有2种可能分别是1.2,可能性不同,那么这个方法对双方不公平。
2、实际操作验证结论。
师:是不是可能性不同游戏就不公平。怎样才知道我们的结论正不正确呢?我们一起做实验来验证一下。
师:共同轻抛一次骰子,抛的时候拿手遮住两边,防止掉在地上。点数大于三的请举手(记录数据)点数小于3的请举手(记录数据)(如果数据不够理想可以再重复一次累加上次数据)。
生:实验统计数据。
师:黑板直接统计出结果,然后对结果直接进行分析。说一说你从统计的数据中有什么发现。
生:笑笑的方法不公平,双方赢得可能性不相同,得双方赢得可能性相同,才是公平的游戏规则(学生能说出该意思)。
评:这样体现了数据的实用性,达到了课堂的高效性。
师:既然确定了游戏规则不公平,那么怎样修改才公平呢?
生:小组交流讨论,汇报结果。
生:大于4点小明,小于3点;
生:掷到单数,小明先行;掷到双数,小华先行;
生:每人掷一次,谁的点数大,谁先行。
评:采用这两种交流方式让学生分享各自的修改方法。这样做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活动四:设计转盘。
师:同学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方法可以作为公平的规则决定谁先走呢?
生:抛瓶盖、抽扑克牌,比大小摇转盘等。
师: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公平的转盘,用摇转盘的方法来决定小华和小明谁先走呢?现在同学们就用你手中的圆纸片来做一个公平的游戏转盘,给转盘图上不同的颜色,利用转盘来决定谁先走。不会的同学可以和其他同学学习或者是自己看看书上是怎么设计的。
生:拿出圆片,尝试制作。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把学生制作的各种情况都收集起来用投影展示。
评: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和相互学习的意识。
师:平均分成四份的我问学生指针怎么放,平均分成两份的指针又该怎样放,方法是什么。
生:将圆对折两次中间的尖就是指针的地方。
生:平均分成两份的,把圆在对折一次中间的部分就是指针的位置。
师:把不是平均分的转盘,也展示出来,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个不行?生:没有平均份,双方赢得能行不相等所以这个不行。
评:这样处理突破了本节课难点。
师:出示抽奖转盘,问:抽到一二三等奖的可能性是不是相等的这样设计对于抽奖的顾客是不是公平的?生:抽到一二三等奖的可能性不相等,对顾客不公平。
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师:数学小故事《生与死》刘墉利用抓阄决定自己生与死的古代故事。
评:在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数学文化的渗透。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自己的收获及自己本节课表现如何。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完成,学生能够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认识到了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且会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而且学生在课堂中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得了知识的提升。
其次本节课是一节活动类型的数学课,现在的数学提倡学生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本节课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本节课中,课的开头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石头剪子布游戏,充分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用多种多样的形式(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让学生体会到了游戏的公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各种分析和游戏活动中,学生理解了掷骰子、掷硬币、石头剪子布、转转盘等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所在。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有启发性代表性的问题是我目前最需要改进的,教师应在备课时要重视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对教材要有理解,钻研,再创造的过程。对学生要做好知识前情预测。在课堂上要及时把握,因势利导适时调整预案。
游戏公平教案篇五
1、学习跳绳的方法,尝试手脚协调的进行跳绳游戏。
2、探索绳子的多种玩法,经过思考跳绳的其他玩法,发展创造思维本事。
3、能与同伴合作,协调地进行跳绳和荡绳。
【活动准备】
1、绳子人手一根。
2、《朋友舞》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列队练习:纵队——大圆——开花——放纵。
要求:精神饱满,喊口号声音响亮。
玩绳游戏:幼儿人手一根绳子,鼓励幼儿自主地探索各种玩绳游戏。请个别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习模仿。
教师师范跳绳,请幼儿仔细观察教师的动作,并说一说教师是怎样跳绳的。
幼儿分散练习跳绳。让幼儿手持绳子的两端,将绳子垂在身体前面,幼儿双脚向前跳过后,将绳子从后绕过头顶绕到身前,幼儿双脚向前跳过后,再将绳子从后饶过头顶绕到身前,然后重复上述动作。在幼儿练习过程中,教师在一旁指导幼儿的动作。
教师再次示范,讲解跳绳要领后,幼儿再分、散联系跳绳。
教师能够引导三人一组玩跳绳游戏。
教师:绳子除了一个人跳,还能够几个人跳呢
两位幼儿各持绳子来回摆动绳子(绳子高度接近地面),第三位幼儿站在中间,随着绳子的`摆动,在绳子的两端来回跳跃。
学习将绳子绕成团,并放在指定的筐中。
音乐起,大家一齐跳团体舞。
游戏公平教案篇六
出示p79的主题图,说说图中的信息。
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一个球,摸放回,一共摸30次,摸到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摸到黄球的次数多,算小玲赢。
猜猜看,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1、猜得对不对呢?
我们来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用什么方法记录结果?
分小组进行,把摸到的结果记录不来。
摸球结果记录表。
摸到红球的次数共()次。
摸到黄球的次数共()次。
集体交流。
提问:刚才的游戏是否公平?为什么?
得到:由于红球的个数比黄球多,所以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也就是小明赢的可能性大。
2、怎样在口袋里放球,游戏才是公平的?
口袋中红球与黄球的个数同样多,游戏才公平。
现在我们改变口袋中红球与黄球的个数,使它们同样多再求摸一摸,把摸到的结果记录下来。
集体交流。
这样的游戏公平吗?用同样的方法再做一次。
得到:游戏规则公平,只能表示游戏双方赢的机会均等。
但实际游戏的结果,一般仍可能会有输赢。
1、p80、1。
让学生弄清游戏的规则和方法,并根据问题分别作出猜测,分组进行活动,每组造两人轮流转动转盘,其他人作记录。
集体交流。
提问:用哪个转盘做游戏是公平的?
2、p80、2。
让学生根据问题,仔细观察每个口袋里不同颜色小球的个数,再根据观察的结果作出判断。
只要看口袋里红球和黄球的个数是否相同,也就是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3、p81、3。
让学生看一看这10张牌,独立思考游戏是不是公平,再进行交流。
怎样修改游戏规则,才能使游戏公正?
4、阅读“你知道吗?”
板书设计:
数量相等,游戏双方赢的可能性相等。
游戏公平教案篇七
本课的.教学内容,探求的是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游戏的趣味性外套需要精心设置,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的活泼生动。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以不公平的游戏无法进行,让学生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以一次定输赢,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以难以分析确定的瓶盖游戏,让学生实践验证;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扑克游戏,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
二、游戏“公平”,需要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这节课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对于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因此,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全面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非常必要。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拘泥于教学重点,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怎样公平地选择操作者中,注意对提供方法的选择——选择节约时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确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公平教案篇八
本课内容属于《概率与统计》范畴,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可能性的大小,平时生活中也经常玩一些游戏,对游戏公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此,教材在编写上注重了活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游戏公平的学习,加深孩子们对事件发生等可能性的认识与理解。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可能性大小的计算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现在思考我设计的活动,很多是不严谨的。例如:情景引入时所采用的摸球游戏(初步体验游戏的公平性)。
1、老师盒子里装有一些球,想不想进行一次摸球比赛?
课件出示比赛规则:
(1)全班分为两组,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女生各派10个代表摸球。
(2)每人各摸1次,摸到白球多算女生赢,摸到红球多算男生赢。
(3)其余学生记录每次摸球的结果。
选出男女生各10人,比赛开始。
2、谁赢了呀?
女生真不简单,祝贺你们取得了胜利。男生有话要说吗?
男生:不公平。
3、你怎么觉得游戏不公平?
4、我们来看一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生1:还是会摸到白球生2:可能会摸到红球,但是摸到白球的可能性会比较大。
5、男生想说些什么吗?
6、怎样的游戏是公平的、合理的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板书)。
思考:我认为这个环节时多余的,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会判断游戏规则的不公平性,并且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其实学生时有这种不公平的游戏经验的,没有必要再课堂上花费时间让学生感知已经有的经验,可以直接引入。
我认为我在探索新知的活动中,所进行的两个掷骰子的`游戏比较好,能够让学生真切的对比不公平的游戏规则和公平的游戏规则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但唯一的遗憾之处在于这节课,我没有把学生的经验上升到理论知识。
游戏公平教案篇九
“游戏公平”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是存在的,学生也都经历过、感受过。但是第一次在课堂上以理论的、知识性的形式接触,所以学生会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本节课,我根据学生以往学习概率内容时的知识基础和经验基础,结合教材,通过“摸球游戏”、“掷骰子”、“抛硬币”、“设计转盘”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学生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通过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切身体验随机现象的特点,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的关系。
一节课下来,我的感受是:
1、本节课我注重了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结合摸球游戏,通过“试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了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了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体现了本节课内容的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
2、课前安排学生进行抛硬币的游戏,统计了全班学生的结果。在分析“抛硬币”游戏规则公平的前提下,再出示学生的统计结果和科学家的试验结果,让学生明白在游戏规则公平的前提下游戏结果不一定就公平,只是当试验的次数越多时,结果越接近理论分析的结果,让学生无论输赢,都能欣然面对游戏结果。
3、给学生提供了多次小组合作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提高了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不足之处是:
1、激励评价太少,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2、本节课中的游戏规则都是对两人公平或两组公平的,没有体现出练习活动由浅入深的原则,没有让学生经历拾级而上的活动过程,能力培养不到位。再上课时,最好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再设计对四人公平或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样会更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和能力的提高。
游戏公平教案篇十
《游戏公平吗》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本节是对上册中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的进一步理解,并且通过经历猜测、试验、分析试验结果、验证等活动,让学生从中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探求游戏中的数学问题——公平性(可能性)问题。我在课堂中精心设计游戏,让孩子在活泼生动的游戏中发现数学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以没有规则的游戏引入,让学生感受游戏规则的必要性;以不公平的游戏无法进行,让学生发现游戏公平原则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寻找选择操作者的公平方法;以确定硬币的正反面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抛瓶盖的游戏来进行实践验证;以开放性非常强的扑克游戏,让学生确定比较公平的游戏规则。整个过程以游戏为主线,让他们真实地玩游戏,切实地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感受游戏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游戏中学习。
二、游戏“公平”,突出游戏中的可能性。
感受可能性的大小(公平性),是这节课的重点。而对于可能性的相关知识,学生通过几个学期的学习已经具有相当的'分析能力。因此,这节课把目标定位于在游戏中用已有的可能性知识,解决游戏中的不公平问题,验证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利用对于可能性大小的分析设计公平的游戏,把游戏中的可能性这一数学问题突显出来,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游戏公平”,是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其数学精髓不是直接呈现的,其对于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也不是那么单一,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必要,因此,我把课堂教学目标的外延扩大,在教学设计中没有拘泥于传统教学,特别重视解决问题的教学这一细节,展示问题解决的全貌。比如,在怎样公平地选择操作者中,注意对提供方法的选择——选择节约时间、简便易行的方法;在验证瓶盖游戏的公平性中,注意对于实验次数选择的分析(实践证明,这也是必要的),注重偶然性对于验证工作影响的分析,融合统计的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困难,不善于总结,而我在教学当中没有很好地给予引导,在今后的教学当中一定注意。
游戏公平教案篇十一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在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骰子”、“掷硬币”、“玩转盘”等游戏活动,猜测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可能性是否相等;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三方都公平的游戏,并能判断生活中的不公平的游戏现象。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从一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设想以及课后反思的问题。
1、从本课的内容来看,这是一节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较强的`课程,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结合身边的事入手,引导学生猜想、试验、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原则。组织活动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猜想——观察得出理论结论——试验验证结论——分析总结——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感受身边不公平现象”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2、师生互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参加游戏”来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的活动,加深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的理解,并获得进一步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3、本节课中还存在不足的地方,备课的时候对学生思考的还是有些不够,以及在每次活动过后没有形成一定的反馈,对学生究竟掌握的怎么样还是有些盲目心中无数。这节课在学生的活动中还在调控的不到位导致了游戏公平性的正面教育材料没有展示给学生。
游戏公平教案篇十二
《游戏公平》这节课属于概率的一个内容,是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尝试定性描述及判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基础上,通过“掷硬币”、“玩转盘”、“掷骰子”等游戏活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并亲身试验,验证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和等可能性;能自己尝试设计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从而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节课下来,有几点感受:
1、本节课,我创设了玩转盘的游戏情境,引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想一个使双方都公平的游戏方法!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适时让学生设计转盘,使游戏公平。有了公平的转盘还要有公平的游戏规则。这时出现笑笑的方法:“大于3点学生先行,小于3点老师先行”你们觉得这个办法好吗?公平吗?这样,学生因为对游戏感兴趣,故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活动中来。
2、本课的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体验性的特点,因此我注重让学生亲自从事试验,引导学生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组织活动由浅入深,通过“提出问题——开展辩论——得出结论——试验验证——分析数据——修改规则——自己设计新游戏规则”让学生充分参与的活动的全过程,逐步加深学生对等可能性及游戏规则公平性的体验和感受。同时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真知来源于实践,要用事实来说话试验起到了验证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3、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本课,我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创设基于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关系,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每个学生有明确的分工,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以提高合作效能。本课的一系列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不断提高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首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完成,学生能够分析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认识到了事件的等可能性,并且会制定出公平的游戏规则,而且学生在课堂中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获得了知识的提升。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最后的环节设计时,学生开始玩游戏,学生的热情极高,以至下课铃响了,学生都沉浸其中,教师此时又不忍打断孩子的游戏,所以可以在教学时间上再压缩一些,让学生有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同时由于班上人数众多,有的学生举手了但没被叫到,教师提问学生的面应设法再广一些。
游戏公平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教材第79~81页。
【教学要求】。
通过这次活动体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初步了解游戏规则的公平,体现每做一次游戏,参加游戏各方赢的机会要相等,也就是各方赢的可能性要相等。
【重点难点】。
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
一、游戏中感知。
(1)每4人1小组,事先分好。
(2)明确活动要求:口袋里有4个红球和2个黄球,每次任意摸到一个球,摸到放回,一共摸了30次,如果红球的次数多,算小明赢,如果摸到的黄球次数多,就算小玲赢。
提:按这样的游戏规则,你认为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
(3)组织学生分小组摸一摸,并统计出结果。
(4)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的活动统计情况。
提:与刚才的猜想的情况一样吗?通过游戏,你认为这样的游戏规则公平吗?为什么?
指出:每次任意摸出一个球,由于红球的数目比黄球多,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相应的赢的可能性也大,这样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5)想一想,如何在口袋里放球,游戏才公平?
2、(1)小组按修改后游戏规则进行,并进行统计。
(2)组织交流,指名说说每一组活动统计情况。
提:通过刚才的游戏规则的修改,你们认为这个游戏规则公平吗?
说明:现在袋中红球、黄球的个数相等,每次摸球,红黄球被摸到的机会均等,这样小明、小玲赢的机会就均等,这样的游戏规则最公平,但这是游戏,所以一般仍会有输赢。
二、组织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想想做做第1题。
你们认为这里两张转盘哪个比较公平些?
学生完成游戏,活动10次,并做记录。
全班交流。说说用哪张转盘更为公平及原因。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4幅球图,请同学们观察每袋中球的分布情况。
指:要想知道哪个口袋里摸球是公平的,主要看口袋里红黄球的个数是否相同,也就是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的黄球和红球可能性是否相等,所以第一和第三个口袋摸球是公平的。
(3)完成第3题。
组织讨论应如何修改这个规则。
三、你知道吗?
1、同学们自学教材81页“你知道吗?”
提:你们通过阅读,你有什么体会?
2、分小组学生活动。
作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