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范文(16篇)
让我们回顾一下过去,总结一下已经取得的成就和遇到的挑战。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路径。总结范文中的案例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理解总结的写作要点。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一
摘要:在动漫文化的蓬勃发展和渗透下,动漫产品业在为动漫强国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也成为不同国家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的载体。我们青少年是动漫产业消费的主力军,很多人是在看动漫的过程中长大的,动漫产品甚至直接或间接影响青少年的三观。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在动漫产业中得到有效地彰显和表达?如何在动漫产品中打造“中国印记”?如何在动漫产业中讲好“中国故事”从而激发青年人的民族自豪感?本文主要研究了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与建议,希望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动漫产品;民族文化;建议;思考。
中国作为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动画的发展肯定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如诸子百家、礼仪习俗、剪纸、皮影、中国武术等等,皆可为动漫作品提供创意和素材。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动漫作品结合起来创造出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作品,让动漫产业走向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需要令人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一、基于国产动漫现状的问题分析。
20世纪80年代期间,很多中国动漫的从业者放弃了自主创作,转向海外动画加工的行业,这一局面使得中国动画产业链的完整性收到了破坏。此后,中国受到西方动漫文化的渗透更加严重,如日本的《一休哥》、美国的《变形金刚》等,迅速改变中国年轻一代的观念,读四书五经、赏中国艺术的人寥寥无几,导致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受到了严重阻碍。在国家与文化部的扶持下,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国产动漫技术水平和市场盈利都有所提高,《神笔马良》《大闹天空》等也曾获得捷克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厄瓜多尔国际电影节奖等奖项,观众的喜爱程度也有所加强,然而国外动漫产品来得太强势,我们急功冒进所带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主要有以下这几个方面:第一,国产动漫缺乏鲜明的民族特色,很难形成产业大品牌;第二,动漫制作机构、放映平台和衍生品开发等环节脱节,形成错误的运营方式;第三,国产动漫创作思路难以摆脱道德教化的创作惯性,没有稳定的受众群。第四,中国优质的本土卡通形象没有获得深度开发,无法形成经典。
二、动漫产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关系。
据调查,在最受中国小孩喜爱的动画片中,日本、欧美、国产动漫所占比例大约分别为60%、29%、11%。古人说“行成于思”,因此正确看待动漫产业与民族文化的关系是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据调查显示,动漫是一种具有强大渗透力的传播媒介,能够快速有效的传播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产生的氛围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再者,动漫产业需要利用大众熟悉的民族元素来赢得广泛的消费群体,我们应当看到,一部顶尖的动漫作品应该是以丰富的文化内涵来充实消费者精神世界的精品。所以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先导才能站稳脚跟,走一条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实现两者互利共赢必然选择。
三、坚定国产动漫的发展道路,实现文化传承。
(一)做好受众定位,走向创新之路。
由于市场上存在多层面、多元化的消费群众,某种产品或者某个品牌都无法覆盖市场全部,因此必须有针对性的打造具有稳定受众群的动漫作品,从而确定自身产品的独特性。以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的动画为例,宫崎骏动画系列以美的视觉,将森林、动物、历史古老的神以及人类贯穿起来,通过奇妙的故事情节突出强烈的社会意识和人文关怀,又以自己独特的画风来形成鲜明的辨识,这种建立在社会时代下的有深度的动漫作品更加深入具有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内心当中,比如《萤火虫之墓》《风之谷》等等,结合国家民族历史反映了环保反战的主题,同时又不缺乏《千与千寻》这些为能为孩子编制美丽的梦的作品,加上丰富的想象和美的视觉造就了宫崎骏的特色,因此打造具有民族精神内核的影片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所谓中国特色,要抛掉迂腐的封建礼教和过时的价值观念,虔诚对待优良传统,注重强调乐观向上的主题,这样才能达到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
(二)打造精品卡通,提高价值空间。
在卡通形象的设计方面,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可供利用开发,如《西游记》中的美猴王正是我们一次很好的成功尝试,因为孙悟空的形象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高价成交其版权,这种版权运营方式能够让创作者专心致力于打造精品的卡通形象,但我们不能只停留在不断的翻炒阶段,而是应该推陈出新,不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理解,耐下心来好好打磨,再结合自己的想象,创造出更具有特色的卡通形象和故事情节。正如美国创作的《功夫熊猫》,影片中充斥着富有中国特色的元素,但是外国又将西方文化的内核植入到中国文化当中,既符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又无声地进行了文化渗透,可谓名利双收。我们必须学习这种创作模式,转被动为主动,将中国传统文化和我们的思想观念弘扬到世界中去。
(三)整合产业链条,优化运营模式。
对于动漫产业,卡通形象的使用授权通常占了整个产业一半以上的盈利额,如美国的《芭比娃娃》,进入中国后每年都获得巨额的玩具销售利润;日本卡通产业年产值在国民经济中位列第六,动漫产品的出口超过了钢铁产业。我们在被他国文化入侵的同时还在自掏腰包为它买单,这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中国动漫产业链条脱节所带来问题。其实我们也有过很好的尝试,如《喜洋洋和灰太狼》,这一系列动漫在市场运营和积累人气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包括玩具授权、图书版权、服装授权等领域的创收,更延伸到网络游戏、戏剧团等新生领域。但我们可以看到,急功近利的动漫作品也不再少数,如今年新出的《新葫芦兄弟》,商业模式下美术片已经不再有,因为找不到这样的技术人员,面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缺失我们是都该好好反思。再者,单靠以情怀为卖点没有诚意和新意的动漫作品现在观众是不会买单的,因此丢到浮躁、传承积淀、厚积薄发才是动漫人的最佳选择。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动漫的发展任重道远,不仅仅在推动经济发展上面,更重要的是它肩负着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动漫作品人依然要重视历史和美学,不断研究中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将动漫与之融合,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弘扬民族文化,创造出能成为经典的卡通形象,借助完整健康的商业运作,让中国动漫作品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作者:王韵诗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周志.孙立军教授访谈录[m].装饰,20xx,(04).
[2]陈奕琳.浅析动漫产业化及其文化因子对民族文化的影响[j].艺术与设计,20xx,(08).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二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它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在这五千年里,也传承了我们中华民族璀璨的传统文化。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是《论语》的首篇——《学而篇》,说的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两点——学习和交往。而这两点必不可少,就像人的两条腿一般,少一个都无法前行。
孔子告诉我们,知识要经常用于实践,再从实践中巩固、复习。对朋友不但要以礼相待,心里更要以诚相待。别人不知道你的好处,也不要生气,因为,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我们每天都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自己是否温习了当天所学的知识,是否和朋友以诚相待?是否衣装整洁,是否做到了文明行事?是否我们的言谈举止都礼貌周到?每天抽出一点时间深刻地反省一下自己,就一定会有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巨大进步。
流传下来的经典文化,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沉淀,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学、理解学、领悟学。中华民族为什么会如此强大?就是因为我们拥有着像《论语》一样,有着对传统文化超前的理解和认知。
在我们这个有着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国家,许多人都拥有着高尚的品质:最美司机吴斌,在20xx年5月29日中午,他驾驶大型客车,车上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时,一块不明铁片突然从天而降,直径击碎挡风玻璃,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在这被击中的一瞬间,吴斌本能的护了一下腹部,忍着剧痛,把车缓缓减速,停靠在路边,打起双闪灯,然后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对着慌乱的乘客们说:“别乱跑,注意安全”。
大家都听过六尺巷的故事吧?“千里捎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宰相的一封家书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吴斌让我们理解了为他人着想,而张英完美地诠释了宽容他人……。他们像一盏盏航灯,为我们照亮了人生的路,更为我们中华民族照亮了未来的路。为了让这一盏盏航灯越来越亮,我们就应该不断学习他们的优良品格和中华文化的精髓,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语,规范自已的一举一动。
作为一个学生,传承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可如果我们连自我修身都不高的话,就更不要提“齐家治国平天下”了。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要有奋发向上的精神和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必须做到勤学、修德、明辩、笃定,崇德向善,逐步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和价值观自信心,做到每天提高一小点,每年前进一大步,让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我们的每一点血液中,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植到我们的灵魂中,创新筑造我们的精神家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激荡永不歇息的前进动力。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三
作为华夏儿女,中国的文化想必每个人或多或少都知晓一些。作为一个拥有上下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现存的历史最久的国家。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就能体现出来,今天就让我们来谈一谈中国的饮食文化。
中国拥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其饮食文化可大有讲究。首先是人们对食材的讲究。对于北方人来说,他们以面食为主,肉食为辅。由于地理环境的因素,北方的气候条件更适合猪、牛等牲畜的生长,所以他们做菜以牛羊肉居多。而南方的居民们则偏向于水产品、家禽等。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因为南方气候条件温和,适合水稻种植和鱼类养殖。除了南北地域的划分,沿海地区的人们世代居住在海边,以海产品为主,所以当地人们大多都吃海鲜。这些便是对于食材的考究。
更为重要的还是餐桌礼仪。餐桌礼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之前,相当完善是在周代,中国向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人对于这些礼仪是十分注重的。在古代,为了更好地体现长幼、尊卑之分,餐桌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首先便是入座,请别人吃饭时应先请客人入座上席,这是对客人的尊重。再请家中的长辈入座客人旁边的座位,这是对长辈的尊重。最后才是自己。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入座时不能发出太大的声响,并且入座之后不要随便动碗筷。吃饭时,先请客人动筷子然后请老人动筷子,夹菜的时候要少夹一些。这才能体现出作为主人的文化素养。还有一些必须要注意的行为举止,如不要随意打嗝,吃鱼或骨头的时候应将鱼刺和骨头轻放在自己碟子或一张纸巾上。作为主人,可适当调节一下气氛,多和客人谈笑。作为客人,在离席是要向主人表示感谢,并且表示下次请他吃饭。这些餐桌礼仪是十分重要的,这不仅仅体现了自己的礼貌礼仪,还展现了自己的文化之风,使别人对你印象良好。
对于餐具的考究,我国的文化也是很久远的。简单说一下筷子,作为东方的大国,与西方国家有着明显的差异,西方国家的人吃东西惯用刀叉,而国人更偏向于使用筷子。筷子的历史十分久远的,在古代,筷子叫做“箸”,箸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而刀叉的广泛使用却是在11世纪的意大利塔斯卡地区,刀叉的历史仅仅只有1000多年,而筷子比它久远得多。在古代,筷子作为方便夹菜的餐具开始广泛使用。到了后来,筷子还成为了一种象征性的物件。装饰豪华精美的筷子,常常象征了高贵的权利和丰厚的财力。到近后代,筷子已然成为了百姓们的餐具,一直流传到现在。
最后便是食物的做法,中国人对于食品的做法多达几十种。而不同的做法做出的菜品又不同,所以根据不同的做法就诞生了八大菜系。分别是鲁、川、粤、苏、闽、浙、湘、徽八个菜系。做法可简单地分为煎、炒、烧、煮、蒸、烤等几种方式。鲁菜作为八大菜系之首,其独特的做法可以称为一绝,菜式中正大气,平和养生,滋补身体,令人叫好。川菜是我国菜式最多的菜系,一般以炒和烧为主四川人善用麻辣辛香的`调味料,吃起来又麻又辣,使人充满激情。川菜始于秦汉年代,是特色的民间菜系,有着“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说法。而苏菜和闽菜都倾向于调汤调味,这两种菜的共同点都是口味平和,令人舒适。八大菜系的诞生,将中国的饮食文化推到了顶峰,各种民间美食层出不穷,实乃大国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但我们不能忘记祖先们留下来的东西,更应该将其永远地传承下去。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四
当众人被“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撩拨起续诗的兴致时,有人却嗤之以鼻:“参加接龙的很多人对诗的用韵一窍不通,折射出大众对真正传统文化的外行。在任何时代,真正的诗人都是寂寞的,诗歌都是小众的”,使不少网友“诗情酒兴渐阑珊”。
这一观点体现出当今一些人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存在的一大弊病:总是端着架子,否认群众基础,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高姿态,充分显示其狭隘性。而这,也恰恰是他们相对落寞的原因之一。传统文化的发扬,当有“大足以容众”之胸怀,有“海纳百川”之气度,而不能在自我设限中孤芳自赏。
那些文采斐然、炳炳烺烺的诗歌流传至今,固然是古代文人墨客的智慧结晶,但我们不能因为只看到绚烂夺目的金字塔尖,就忽略历史中已被风化埋葬的金字塔底的大量作品。从某种角度看,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淘洗沉淀无痕的平庸之作,何尝不体现了诗歌所拥有的广泛群众基础?事实上,当吟诗作赋成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而不是文人特定的炫耀手段,文化创作才能具有活力,涌现佳作。
从《诗经》中的不少作品采自民间,到白居易写诗但求“老妪能解”,再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诗词的兴盛从来不是小众的,而是在让普通百姓怡情养性中根植了其勃发的生命,正所谓“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那些传世的佳作,恰恰是文人贤士从普通百姓中汲取养料,佐以自己的才华而挥就的。诗歌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诗歌从来不排斥普通百姓对它的唱和吟咏与逸兴遣怀。
作为“戏曲之母”,昆曲经历时代的变迁而一度奄奄一息。戏曲工作者们意识到,昆曲从家喻户晓走向没落,不是因为昆曲名家的离世,而是因为昆曲在大众市场中找不到一席之地而渐失群众基础。于是他们开始引入歌剧、交响乐等流行元素,打造青春版《牡丹亭》,吸引更多受众,而不再曲高和寡。当昆曲再次走进人们视野时,也走进了新的时代舞台,台下仍是一群不懂得“良辰美景”“似水流年”的痴情戏迷,台上是大师在演绎传统的精髓。这时我们懂得,没有一个文化可以将自己封闭起来,没有一个文化有资本筛选受众群体,多一分包容,多一分谦逊,才能换来更长寿的生命和更精彩的未来。
以精英品位为借口故步自封,最终只会日薄西山,上演一群圣贤大师在文化的墓碑旁落寞吊唁的悲剧。唯有敞开胸襟,接受不同文化水平的智慧,才能得到继承与发展,促成文化繁荣进步。时代需要包容,传统文化亦需包容。无论何时何地,传统文化止于独行,而盛于大众。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五
我以为传承文化经典应该“原汁原味”。文化之所以要传承是因为它经典,文化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它装载了文学大师的思想结晶以及他们对于时代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标题往往都是其精华所在,是作者经过思考才慎重选取的,他们可能还会多次修改。如简奥斯汀在写《傲慢与偏见》时开始命名为《最初的印象》,后来才修改,可见标题对于作者来说是有讲究的。在我们肆意篡改标题时,我们其实也在不经意中改变了它的文学性以及其经典之处。修改标题在错误的引导我们走向传承不正统的经典的道路。我认为经典的传承宁少需精,万不可求多而泛。
与此同时,传承文化应是出于本愿的一种自主的行为。博尔赫斯曾言:“在人类使用的各种工具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书籍。其他的工具都是人身体的延伸,但书籍是记忆和思想的延伸。”既然书籍是一种“工具”,那么我们使用它的时候只有真正有兴趣去深入了解,才能够使用自如。如果在阅读书籍时常带着一种痛苦的心绪,难免会心浮气躁,无法静下心来潜心就学。在科技日臻完善的今天,人们很容易被网上的一些花边新闻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电视剧吸引,在这样一个大时代背景下,人们如果没有主动想要去学习的想法,人心浮躁,还想拥有古人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恐怕是有点困难了。所谓“宁静而致远”。如果无法宁静,还怎么能够深入研读,选择其精华用于自我陶冶,提高品格性情呢?所以我想我们不应该追求汗牛充栋,而应追求韦编三绝,至四更而不倦的精神。
此外,我们还应该避免“假传承”。有一些人为了在当今社会显示其文化素养超脱常人往往喜欢捧着书本装样子,其实只是泛泛而览并未汲取到多少精华和养分,这样是不可取的。既然想要阅读经典,就应该要传承大师独特有力之处,兴许其文字笑里藏刀的隐晦,或者其跨时代的文学历史意义。捧着书而不去阅读就像一个穷人坐到精美丰盛的一桌食物前连筷子都不屑于动一般。最后穷人只有饿死或者随意捡拾些残羹冷炙来勉强充饥。这样无谓的折磨是毫无意义且不必要的。
马尔克斯说过:“一旦人们到了只顾自己乘头等车厢,却用火车厢装运书籍的那一天,就是人类的末日。”现代的人们有许多正在一步步将自己推送至深渊而不自知。只有我们拿起知识的武器,传承祖辈们的思想精髓与文化经典才能够武装自己,使自己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仍有一个清静的小角落没有人侵入,保持着内心的本真,纯洁,使自己更加睿智。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六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化体系,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和积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发展成为体系完整、内容丰富的一种文化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中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其基本精神肩负着一中华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本文着重从文化含义、分类、功用以及中西文化差异几个角度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表明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吸收西方文化的文明成果,继续繁荣和发展我们的民族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中西文化差异
传统文化,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保留在每一个民族中间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有着特定的内涵和主导地位的基本精神。
它肩负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聚拢着一个民族自我认同的凝聚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社会起源、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具有独特文化风貌的总和,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所创造的民族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古今中外有许多学者进行研究: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从前,我们谁也不会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我们的伦理更完善、立身处世之道更先进的民族存在;现在,因为东方中国的出现,使我们觉醒了。
”法国思想家伏尔泰等人在思想启蒙运动中,也高举孔子人道思想的大旗,用以反对宗教神权,反对封建王权。
他们对中国崇尚理性的道德观念甚为推崇,甚至著文主张欧洲各国政府必须以中国为范本。
现代学者余秋雨也在《千年一叹》写到:“中国就像是一个两千多岁的老人,今天他还在和众多年轻人一起跑在世界的田径赛场上。”
一、文化的含义
在中国,文化是一个古老的词汇。
“文”的本义是指由各种颜色交错而形成的纹理,后来引申为文物典籍、礼乐制度、文德教化等。
“化”的本义是生成、造化,指事物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后来引申为教行迁善等意义。
“文”与“化”联用最早见于《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天文”,指天道运行的自然规律,如冬去春来、风雨雷电等。
“人文”,指人际之间纵横交织的社会关系、人伦规范和风土民情等。
这里的“人文”与“化成天下”紧密联系,已经具有“以文教化”的思想。
西汉以后,“文”与“化”才合成一个整词,如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文化不改,然后加诛”。
《文选・补之诗》:“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这里的“文化”,或与天造地设的自然对举,或与无教化的“质朴”、“野蛮”对举。
总的来看,我国古代“文化”一词的本初含义偏向于人类的精神领域,是一种人文文化,属于狭义文化的范畴。
我们现在常用的文化一词,源于西方拉丁文cultura。
原形为动词,含有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多重意义。
英文写作culture,表示栽培、种植之意,并由此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养。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一词比中文“文化”的含义宽泛些,包括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含义。
“文化”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中国大百科全书》说:“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专指语言、文学、艺术及一切意识形态在内的精神产品。
”广义文化涵盖众多的领域,包括认识领域(语言、哲学、科学、教育)、规范领域(道德、法律、信仰)、艺术领域(文学、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器用领域(生产工具、日用器皿以及制造它们的技术)、社会领域(制度、组织、风俗习惯)等。
几乎与人类有关的一切事物都和文化密切关联。
因此,广义文化又叫“大文化”。
狭义文化是指人类在实践中所创造出来的精神财富,包括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
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狭义文化专指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
因此,狭义文化又称“小文化”。
二、文化的分类
一般情况下,文化研究者往往从不同的视角对文化的结构作出不同的分类。
例如:从时间角度,分为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等;从空间角度,分为东方文化、西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等;从不同的社会功用角度,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校园文化等;从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角度,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四个层次等。
其中精神文化,又称“心态文化”,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蕴育升华出来的价值观念、知识系统、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
心态文化又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两个部分。
社会心理是指人们日常的精神状态和思想面貌,如人们的情绪、愿望和要求等等。
社会意识形态则是指经过系统加工的社会意识,由科学家、作家、学者对社会心理进行归纳、概括、整理,用物化的形态如著作和艺术品把它们固定下来,并跨时空传播,留传后世,如文化典籍,世界性的名著名画等。
文化结构无论如何划分,核心都是价值观念的问题。
无论是哲学宗教、科技教育,还是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都折射出某种价值观念,反映出一个民族固有的文化心理特征,而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最根本就在于价值观念的差异。
文化的功用
人类由于共同生活的需要才创造出文化,文化在它所涵盖的范围内和不同的层面发挥着主要的功能和作用:(1)整合功用。
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对于协调群体成员的行动所发挥的作用,就像蚂蚁过江。
社会群体中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己的需要、根据对情景的判断和理解采取行动。
文化是他们之间沟通的中介,如果他们能够共享文化,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沟通,消除隔阂、促成合作。
(2)导向功用。
文化的导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
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这就是文化对行为的导向作用。
(3)维持秩序。
文化是人们以往共同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人们通过比较和选择认为是合理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某种文化的形成和确立,就意味着某种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被认可和被遵从,这也意味着某种秩序的形成。
而且只要这种文化在起作用,那么由这种文化所确立的社会秩序就会被维持下去,这就是文化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四、中西文化之差异
当今世界,各国和各国人民交往日益繁多,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关系密切。
但是,中西方文化在不同环境发展过程中形成各自主要特性,产生了差异。
不同文化、不同价值观体现在人际关系和人际交往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规则和习惯。
(一)文化内涵不同
根据中西方文化的具体形态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两者分别归结为和谐型文化与抗争型文化。
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侧重于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尊重自然,遵循自然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认为“获罪于天,无可祷也”。
中国文化主要地是把自然作为崇拜的对象而不是研究和征服的对象,作为想象的对象而不是作为探究的对象。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七
身处“屏时代”的我们,无时无刻不接受着外来文化,使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习惯。但吾辈少年也不能一味地接受那些好或不好的文化,让我国文化在屏幕中沉没,所以我想说,“吾辈少年不能因为屏幕断续中华文化,而是要让中华文化在屏幕中展现别样的风采。”
“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这句话出自《围炉夜话》,恰好赞扬那群不因屏幕断续中华文化的青少年。表面上,沉迷于屏幕的低头族并不会影响什么,反而在人们眼中,层出不穷的文艺新玩法让任何青少年都能接受文化。实质上,屏幕中的繁华何只在文艺新玩法上,还有更加“吸引人眼球”的游戏、视频、小说,让无法抵抗诱感的青少年沉沦。可也有“纷华不染”的青年人凭自己手中的屏幕,点开了有道课堂、网易云直播课学习,投身于续中华文化光明的道路,勇立屏时代潮头,勇做屏时代先锋,让人好不骄傲喜悦。
吾辈青少年不能因屏幕断续中华文化,要勇把红旗旗不倒。君不见李子柒着古装、担铁锹,用一个个诗情画意的视频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君不见阿木爷爷通过屏幕向世人展现朴实无华却精巧的中华传统的榫卯技艺;君不见华为任正非着眼于中国屏幕,让世人看到中国文化。吾犁青少年郝知道,李子染也才二十多岁,阿木爷爷和任正非也是从青少年开始立下传扬中华文化的志向,吾辈青少年也应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勇于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的精神,在屏幕中续中华文化。吾辈少年当自强,不因屏幕断续中华文化。我相信手持屏幕的青少年能不因屏幕阻其志,断其行,隐其意,能共振中华文化。
点评:本文能找出任务并较好地落实任务,“青少年”、“屏幕”、“文化”三大关键题,能有机统一。本文开篇点出观点,开门见山,中心观点明确:三个分论点语言简练,紧扣关键词,独立成段,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同时,作者能把我们积累的素材、课堂讲过的论证方法运用到作文中,这是同学们需要学习的。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八
中国文化的伟大,包容一切宗教,集中了一切文化。“儒”身为“儒释道”之弁。
《论语》作为儒家学说的经典,千古以来的治国王道,一直推崇至今。而孔子,这位在春秋时期的老者,其“仁”,自汉便成为正统思想。
依我看,孔子这个人非常伟大,风流潇洒,万事都懂。
周王之礼,仁世之乐。是孔子的治国之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认知,这是他的修养。他一生禀信仁义,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视金钱权利为粪土,忠信仁义为生命,风餐露宿,日复一日,只为拯救世人。他无法实现政治抱负而产生深深的无奈,才造就他超人的才人武略。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读书要用思想,要提出问号,要怀疑。文化是对的,科技也是对的,只不过因为时间的过渡,信仰的崇拜和时代的发展,产生矛盾,不在适合,而将一部分放弃了。但“人生要以人生为目的”仍是最模糊而又最准确的基础。
“以不智不愚之身,处不死不生之地,做不文不武之业。”这是孔子的卓尔不群,也是孔子最后的反省。而当今时代应该每个人养成独立的人格,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真正的自由。我想这才是周礼。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九
今天,我们只会坐在草地上用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郭敬明);当简简单单而又通俗的《老鼠爱大米》唱遍大江南北时,谁有能重拾昔日哲人心中那”青青子矜”那般泛黄的感动?无可否认,青春文学可以带来梦幻般的感动,但倘若一个人的精神主体是这些,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很难想象他是一个成功的人士。在这个众生传媒的时代,我们看到了一些人为了一点点事斤斤计较,谁又能理解”大同世界”的美好呢?谁又能重拾昔日大教育家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度量。
翻开厚重的古典书籍,我们看到的是老子用了五千个字写出的《道德经》,句句短小,却又饱含真理,孔子与弟子言行在《论语》的二十篇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短短八个字,体现出的却是何等的重要。打开《三国演义》,是刘,关,张三人”不在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义气;翻开《红楼梦》,是林黛玉“红藕香断有谁怜”的惆怅;翻开《西游记》是孙悟空的神通广大,唐僧的执着;”以史为镜,可以明得失。”司马迁用《史记》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翻开唐诗,是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怀念,是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豪放,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忧国忧民。
魂兮,归来。
一个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需要拥有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世界!而对于每个炎黄子孙来说,中国的古典文化无疑是经典了。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十
小学时的国学老师是个很难理解的人。
他平日对我们一团和气,关心爱护我们,有谁不舒服时总是第一个去关心,脸色清瘦,身形瘦削,戴着与同学玩闹时摔断的眼镜不知疲倦地上着每一节课。
他却是我们最怕的老师。他不仅经常讲一些我们不懂的道理,而且讲这些时表情严肃认真,不苟言笑,也不许别人在这时说闲话,一遍遍地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也不管台下是否有人在听。他要求我们写感受,无论是否听懂。他让我们背诵经典,背不下来就要抄。看着我们怨怼的目光,他总是会狠下心来,摆出一幅平日不曾见的坚决: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必须要背。
儿童节的语文课上,一天都欢笑的儿童们悲戚的进入他的课堂。他照旧讲他的课,一言一行、一笔一划都与往常一样调动全身气力。他问大家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无人应答,他也不以为意,接着讲。讲到老庄,不由动情:“如今西方哲学分类繁多,如形而上学、宇宙论等等,但中国哲学却循自老子。”言简意赅、微言大义,将哲学变成一个统摄一切的整体,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同学们学了这个,以后会很有帮助。他也不管有无回应,在黑板上留背诵作业,我不禁兴起手叫他,他回头叫起我。我问道:“老子,您难道不觉得您讲的太专业太难了吗?我们理解不了,背又有何意义呢?”老师缓缓放下手,叹了口气,犹豫了一下,目光忽又坚定,将作业写完,然后轻轻地把粉笔抛回粉笔盒。
他淡淡地看着我们:“小学的时候,我也有一个国学老师,他也教我们国学,每日都教,上课时他总是认真地讲,一次次,他总是不停地告诉我们这是中华文化几千年留下的精华,没了这些,以后我们就会遗忘,遗忘孔子的忠恕,不记得老子的知白守黑,忘记了公孙龙子的坚白论,你不再能体会到人类的精神曾经的高度,你也不会体会人类多少年来产生无数对智慧的思考。我当时却不能体会,不去背,现在想再背,就困难多了。”他顿了顿,“中华文化是多么可爱呀,多去读读吧!读过老子的书,一生就不至空虚迷惘,心中永存对道的追寻。现在背传习录,就对通四方上下,知往来古今的心学有了向往,去把这些传承下去吧,给后人一个仰望的机会。”
说罢,他又转过身,似乎在擦黑板上没用的板书,但走下讲台,他刚刚哽咽的脸上多了两条泪痕。
第二天,他没查背诵,也再没查过,但大家都背下了他所有的作业。
五年后,我回母校看他。未入教室,就听见熟悉的声音回荡,不复年轻的他昔日黑发已悄然染上雪色,刀刻般的脸多了几条皱纹,但他的激情仍在,仍在动情地讲着,台下的人依如当年的我们一样沉寂。突然,他看见了我,让我讲课。我走上台,如当年的他一样动情地说道:“人这一生很长又很短,很强壮也很脆弱。有人说人就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体会一下,如果人类不会思考,那能干什么,而中国古代哲学,宏大精深,是对思考的思考,也是对智慧的思考,而哲学就是肉体早已行将朽木,或是已经离开人世的他们对我们的忠告,去听听文化的声音吧!”我看着台下的人群,看着面含微笑的他,心中仿佛有如火的激情。
那是国学的火,中国传统国学薪火相传。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十一
一个人,闲来无事,走进了一家普通的便利店,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于是,就独自在店里慢慢逛。
春节到了,我突然想买点鞭炮,喜庆喜庆,逛了整整一圈,却唯独没有遇见鞭炮。
问过之后,才知道原来现在政府为了保护环境,不在允许随便卖鞭炮。每个小店都能买到鞭炮的情况已经成为历史。没能买到鞭炮,心中有些怅然,不禁想起以前过春节的时候。
鞭炮是我小时候过春节最好的玩具,每年我总会去偷偷买鞭炮。鞭炮种类很多,我最爱的一种只要一块钱,就能买到一盒,像一盒火柴,里面的鞭炮也像火柴一样,小棍状。
要用打火机点燃,十几秒后就会爆炸,没有绚丽多彩的火花美景,但有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和四溅的碎片,很吓人,没有人愿意把它与象征美好的鞭炮联系在一起。
肯定有人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会喜欢这样的鞭炮,不美,只能吓人,同时还很危险。每个小男孩都有一点冒险精神,幻想自己是一个英雄,我也不例外。每当我手中有了一盒鞭炮,我就觉得自己有了可以依靠的后盾,不惧怕任何人,正因为这样,鞭炮也总能陪伴我许久。
而且,鞭炮确实给了我力量。到了春节时,家家户户都得做不少美食。香味吸引了不少“中华田园犬”,这些野狗就成了我用鞭炮的试验品。不过,很显然这些狗鼻子太灵,没有一只是被鞭炮吓走的,它们闻到了刺激的味道就跑,但我从不计较这些,依然我行我素,照样玩鞭炮。此外,我还试过炸沙子,吓鸡,炸蚂蚁,炸纸巾等等。当然,危险的事也发生过,我曾经一不小心把鞭炮扔进妈妈的头发里,好在她头发密,哑炮了,没有造成伤害。
其他的鞭炮我也喜欢,每年都会放几个。可惜,现在春节将至,大街小巷里却见不到鞭炮的影子,不禁有些怀念,鞭炮是春节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可同时鞭炮又会影响空气,污染大气,这种危险的易爆物,国家已经明令禁止,鞭炮在不久的将来可能只能变为回忆。一想到这件事,心中就有些怅然和失落。
春节的鞭炮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这个中华文明的瑰宝,我仍希望可以传承下去。我们应该守护好这象征美好的传统,把中华文明推向世界。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十二
摘要:中国文化彰显中国特色,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是中国古典艺术文化的精髓,是中国现代艺术文化发展的基底。在中专美术教学中学习和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不仅是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亦是实现中专美术特色化教学的重要保障。本文主要在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融合重要性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发展以“中国元素”为核心的创新型美术教育是我国中专美术教育实现自身创新及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史,优秀文化艺术灿若星辰,并随着我国历史的不断发展,其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融合在一起,使其相互渗透,是发展“中国元素”创新型美术教育的必然选择。
传承、发扬和与时俱进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及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以及各种西方艺术文化思潮不断冲击着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以及文化观,以中专生为代表的青年主体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很容易受到各种西方思潮的影响,因此,在对其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更需要加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育的融合,在与时俱进中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基于此,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中专美术教学的融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实践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对学生独特美术风格形成的促进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水墨画、木版画等不仅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亦是世界文化艺术的重要构成部分,占据着独特的地位。美术教学不仅是绘画理论、绘画技能的教学,更重要的是美术精神以及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合进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解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魅力,更能引导其在美术基础理论和绘画技能知识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国美、创造中国美,并深入体会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髓,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
(二)对现代文化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融合作用
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发展既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为基底,又吸收了其它因素,形成了具有现代化风格的文化艺术,而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则需要吸收现代文化艺术中的一些精华因素以保持与时俱进。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中专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精华,增添美术教学亮点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具有音乐、美术等多种形式,但无论是哪种艺术形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精华。我国古人在艺术上一直追求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反应在文化艺术中即为意境表现,如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的“松”意味着坚韧不拔、“梅”意味着品节高尚、“荷”意味着出淤泥而不染等。
(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发展美术教学“中国元素”
“中国元素”彰显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艺术的深厚积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既包含有古人的.艺术精神追求,亦包含着许多与生活、风俗习惯等有关的文化艺术,如具有明显中国特色的中国结、剪纸等,都深刻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因此,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融入中专美术教学过程时,既要注重与美术本身相关的知识教学,亦要对其进行适当的延伸,将美术教学与实践就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如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可以融合中国结欣赏及编织、剪纸以及插花等实践性艺术教学方式,即通过开展美术手工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深入理解民族文化内涵,以更好的将“中国元素”融入自身美术学习中。
(三)欣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拓展美术教学空间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集中表现。因此,在中专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要通过多媒体展示、艺术博物馆实地考察等形式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作品,如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写意画中的“神似而非形”、工笔画中勾勒出的细腻线条、建筑艺术中的“天然去雕刻”等,以不断丰富美术教学的艺术表现形式,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的从多层次、多领域以及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空间内丰富自身美术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综上所述可知,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中华民族精神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艺术载体,具有明显的民族审美特征,将其适当的运用在中专美术教学中,不仅可以有利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扬,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为往后的美术创作及就业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十三
临近年关,最热闹繁华的街上已是挂满红灯笼,年味正浓。趁着刚放寒假的闲暇时光,我报名参与了社区组织的迎新活动——学习剪纸。
社区工作人员讲我领到位子上,桌上已备好了材料。请来的老师是位剪纸的传统手艺人,只见剪刀在他手上仿佛是活了一般,将原本普普通通的纸张剪成了一个又一个精美绝伦的图案,大家都十分惊叹,跃跃欲试想要亲自上手。老师举手示意,使按奈不住的大家安静下来,他举起话筒,将剪纸艺术的历史娓娓道来,中国的剪纸起源于西汉。当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思念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
我听了之后感到十分震惊,没想到那么久之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老师还说到:“千万不要觉得这只是一件普普通通的工艺品,民间剪纸善于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并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无论用一个或多个形象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构象’来造型,而不是根据客观的自然形态来造型,同时,又善于用比兴的手法创造出来多种吉祥物,把约定成俗的形象组合起来表达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为意象组合的最终目的之一。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这便是平凡的剪纸所蕴含的深意。”老师的一番话使我受益匪浅。剪纸不仅仅是剪纸,更是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劳动人民的精神支柱。我们学习剪纸,其实也是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接下来老师教授了我们如何剪“福”字,大家都尝试起来,将自己对新年的美好祈盼寄托在了剪纸之上。活动结束后,社区人员组织我们一起把剪出来的“福”字送给社区里的老人们。我们来到老年人活动中心,为老人们送上了我们最诚挚的新年祝福与一个个新鲜出炉的“福”字,面对着他们和蔼的脸以及幸福的笑容,大家都感觉收获颇丰。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十四
一个国家就是一棵大树,而那个国家的文化就是这课大树的根;一个国家就是一栋高楼,而那个国家的文化就是那栋高楼的地基。文化是构成一个国家的根本,只有文化像根,一样稳扎稳打地,像地基一样打的稳、打的深、打的坚固,才能在风雨过后屹立不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能代表中国的只有它,我们中国的文化之根——汉字。
汉字,不但是文化之根,而且还有着怒久的历史。早在五六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一些陶器上刻一些符号,这就是汉字的形商周使其,出现了甲骨文和金文。甲骨文就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而金文就是刻在青铜器和钟鼎上得文字。虽然甲骨文和金文出现在同一时期,但是金文比甲骨文更进步。这是汉字发展的一个过程,也是汉字发展的前期。后来,汉字演变成了小篆和隶书,这是汉字发展的又一个过程,也是汉字发展的中期。东汉时期,隶书又演变成了楷书,楷书的形体方正,壁画平直。魏晋南北朝后,楷书成为了汉字主要书写体。一千多年来楷书一直作为汉字的规范体,并广泛运用。与楷书并行的还有草书和行书,这就是汉字发展的后期,也是汉字发展的另一个过程,再后来就形成了现在的汉字,这就是汉字发展的全过程。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是那么的神奇、那么的奇妙、那么的优美。中国汉字是多么的神奇啊!每一个汉字都拥有着它自身的意思和含义,每一个汉字都形象代表着某物。中国汉字又是多么奇妙啊!有的汉字不但神奇而且奇妙,有一些汉字真可用“同字不同意,同意不同字;字同意不同,意同字不同”来形容。
汉字的奇妙在书法家的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一点、一横、一竖、一撇在书法家中变成了越冬的校精灵或舞者跃动的优着舞资。可是当这些笔划组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汉字;当这些汉字组合起来的时候,它就奇妙的变成了一句话;当一句一句的话组合起来时,它就形成了一篇文章;当一篇篇文章组合起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本书。多么奇妙啊!汉字不但神奇、奇妙,而且还很优美。在书法家手上,汉字的形态各异,姿态万千。或挺拔如峰,或清亮如溪,或浩瀚如海,又或凝滑如脂。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写得字被世人称为“惊若浮云,娇若惊龙。”从此看出他写的字甚是优美,而他写得正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从此又可看出汉字的魅力有多么大。
但是,在如今的社会上,有多少人还能写出一手好字呢?现在,很多人都依赖电脑和手机来写字了,哪还有多少人能写出一手好字啊!如果你叫一个成天玩手机或玩电脑的人来写几个字,都是歪七八扭的,哪有多少人还能写出一手好字呢?让我们呼吁全国人民。放下手机,放下电脑,放下电视,把汉字学好吧!你要让我们的汉字在未来中消失,成为一个历史!
汉字,文化之根。它展现出我们中国汉字的神奇、奇妙、优美与它无限的魅力。不要让电脑代替它,不要让手机代替它,不要让电视代替它,不要让它悄无声息地沉下去成为一个历史。我们要它发扬光大,而不是成为一个历史。让我们呼吁全国人民,放下网络,学好汉字,让它发扬光大。它不但是我们的文化之根,也是我们中国的瑰宝!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十五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传统文化传承议论文,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最具魅力的莫过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形成了我泱泱大国的民族精神,并倍受世界各民族的推崇。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具有不朽的地位,有着光辉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有利于人们正确对待人与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善于区别真、善、美与假、丑、恶,并能作出正确评价与判断;培养爱科学、爱劳动、守纪律、有礼貌、诚实、勇敢、尊师敬长、孝敬父母、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等优良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埃及,虽然历史比中国早一些,但先后被波斯、罗马、阿拉伯帝国所征服,其文化也被阿拉伯文化所代替;古代印度,其本民族历史的文字记载早已丧失殆尽;古巴比伦,作为一个国家的名称早已在历史上消失,其文化也被中断。人类文明的四大发源地,有三个都先后衰落了,或者分裂成许多国家,唯独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发展绵延不断,经久不衰,世代相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延续力,这是什么道理?原因方方面面,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根由,就是中国不仅有着共同祖先遗传下来的血统,而且有着共同的优秀文化和美德传统。就是这血统与传统,繁衍、培育、造就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就是这两统影响着、凝聚着人口众多的中国社会的稳定运行,维系了社会和谐;就是这两统的凝聚性与延续性,使中华民族祖德与祖魂代代相传。
传统美德教育是前人经过五千多年不断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结果。
我国是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刻苦耐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人类。古往今来,涌现出多少勤劳向上的名人,成为世人学习的楷模。
但据调查,现在的中小学生,爱劳动、有较好劳动习惯的约占1/3,另外的2/3是不爱劳动或不太爱劳动的。有些孩子,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过去的公子哥儿、娇小姐什么样,他们也差不多了。
事实上,家长重视对孩子从小培养热爱劳动品质的并不多。 现在,我国几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太阳”,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处于幸福家庭,优越的生活环境,祖辈父辈们过多的照顾、宠爱、放任和袒护,致使独生子女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思想。而一些学校为了迎接科技挑战,只顾传授科技知识和能力,却严重地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与民族道德素质的培养。结果,智能上去了,德能下来了。一些青少年思想品质出现问题,见利忘义、骗财害人,不讲人格、不顾国格;自私自利、损害公德;虐待父母、不讲孝敬的非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民族形与民族魂,遭到严重的扭曲。要遏止和消除这些社会的非文明、非道德现象,除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外,还必须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而传统美德的教育除了家庭、学校的教导以外,更需要整个社会的配合。
二十一世纪,人类第三次站在了世纪的起跑线上,未来的中国面临严重的挑战,迎接跨世纪的挑战,关键在于人的素质。试想一下如果未来的接班人连修身也做不好,更不用说什么“齐家、治国、平天下”了。
所以,应当站在培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高度来认识和理解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知道懂得什么是美德,什么是非美德,从中能正确分辨真与伪、善与恶和美与丑,知荣辱、明爱憎,让学生实践良好的道德行为,引导学生勇于实践,着力实践,真正按着道德准则,规范自己的行为。
阳光洒落在幽静的花园里,梧桐叶斑驳的影子落在我身上。我席地而坐,膝上摊开一本厚厚的《论语》,不停地读着、背着,一股清新、淡雅、古朴的墨香沁入心脾。身旁,一只又一只小鸟儿飞来飞去,美丽的歌声时而婉转动人、时而清脆动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国学教我们学习方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学教我们为人处事;“百善孝为先”国学教我们孝敬之道。
中国文化,就是风雨中坚忍不拔的大树,无论有多大的困难都无法将他打败;就是风雨时同舟共济的努力,团结一心用爱温暖每一个人;就是风雨后七色的彩虹,只有在与困难搏击之后才会显现。
其实,中国文化就在我们细小的举动中流露。在早上,妈妈耐心的叫我们起床;上学路上,不随便攀折树木;学校里,见到师长礼貌问好;上课时,谦虚认真地倾听;课间,朋友互相帮助,不耻下问……国学并不是一定多么深奥的哲学,而是在最细微中体现的。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确如此,但是腹有诗书却不能够真正做到书中所讲,岂不是变成了书呆子?!现在的人,大多都是一肚子学问,却显得特别肤浅,是他们学问少吗?不,是他们做不好。在如此发达的21世纪,我们需要的是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之所以把“高素质”放在前面,是为了强调文明、礼仪、帮助、关爱、感恩等素质的重要性。而这些素质就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中国文化,这些中国文化,就是大家所说的国学。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1世纪中国文化,就在我们手中!让我们共同传承,让我们发扬光大!
中华文物浩如烟海,称得上国宝的文物都具有无与伦比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这些国宝大多都在各地的博物馆中,想全部欣赏这些国宝,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难的。所以我便在书店买了这本《国宝档案》。这本书中收录了56件“重量级”的国宝,分为6类,分别是青铜器类、玉器类、瓷器类、石刻类、书画类和其他类。几乎每一件奇珍异宝的背后都有着一个婉转悠扬的故事,既回味悠长,又让人流连忘返。每一件国宝都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沉浸在这些故事里,或欣喜若狂,或扼腕长叹,与众不同的流传经历让这些无价之宝在视野中。
慢慢呈现。回肠荡气之余,让你在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匪浅。
这本书中有着浓烈的爱国主义氛围,因为中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不少国宝都“流离失所”,很多爱国主义人士都想尽一切方法来保护这些贵重的国宝,不被金钱、官职所利诱。这些人才是真正的中国人!比如虢(音“国”)季子白盘,是刘铭传家中四代的共同守护,才使得它流传至今(现藏北京的博物馆)。虢季子白盘这个青铜器是商代一个诸侯打铸的,重达215.3公斤!刘家为了让虢季子白盘不落入坏人手中,作为一条祖训让子孙们保护好它。后面三代传人更是铭记着祖训。每次有坏人来索要盘子,都被刘家以各种方法拒绝,他们气急败坏地在刘家掘地三尺,可仍没找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刘家第四代传人刘肃增解开了秘密:原来刘铭传栽了一颗桂花树,将虢季子白盘埋了下去,现在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刘肃增含泪砍倒了这个“功臣”,将虢季子白盘取出毅然交给了国家。刘家四代竭力保护国宝已成了一段佳话,他们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一口气看完了这本《国宝档案》,觉得受益匪浅,他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国宝知识,而且还领悟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他们见证了中国悠久的历史,记载了中华的古老文明,宛如一条血脉连载着过去、今天和未来。通过这些国宝,我了解了中国的发展历程,了解了我国的灿烂文明。它们就像是立体的历史书!《国宝档案》带您穿越时空,进入一个神奇瑰丽的世界。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我从中读到人的贪婪与正义两面,有的人为国家献出一切,而还有一种人为了金钱放弃了良心。
我们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了解它们,对这些国宝进行更加有力的保护!
书法文化传承论文好篇十六
今天是天一校园艺术节,学校组织我们少年部观看了一场由着名锡剧演员特意为我们展现的锡剧表演。
演员们共表演了《珍珠塔》、《双推磨》、《李三娘》、《小夫妻相会》、《双玉蝉》和《赠蝉》等锡剧中的经典传统曲目选段。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歌舞,有形体,有对唱,有单唱,有表演唱。精彩不断的表演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锡剧顾名思义,就跟无锡有着不解之缘。但我们大部分同学却都是第一次欣赏锡剧。因此我们全程都充满新鲜感和好奇感,竖起耳朵,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
主持人告诉我们,锡剧是无锡的传统戏种,距今已有百年发展历史。它具有秀丽的江南水乡风格,深受无锡人民的喜爱。锡剧前称滩簧,是江、浙一带说唱艺术的一大支流,发端于古老的吴歌。现经国务院批准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锡剧的角色和京剧一般,分生、旦、净、末、丑,其中老生、小生、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出现得较多。
这是一节别开生面的锡剧基础普及课。深入浅出的讲解加上台上抒情优美、悦耳动听的音乐,演员们用生动的肢体语言,向平时对传统戏剧毫无接触的同学们展示了传统艺术别样的美。此次活动,使得锡剧走进了同学们心里,让锡剧更具象的传播,让锡剧这个地方戏有了更大的舞台,有了更多的观众。
一台表演,一堂戏曲,看似与学校课堂无关,但却实实在在的融入到了教育教学的课堂中。这台节目不仅让我饱了眼福,更让我长了见识。锡剧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该珍惜它,让它能永远地传承下去。然而,现在我们小一辈对锡剧却知之甚少。这一方面因为包括锡剧在内的戏剧那慢悠悠的唱腔与如今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不太相配,另一方面一些传统曲目缺乏时代感,感觉离我们生长的年代太久远了,多听两遍估计就会使人兴味索然。更达不到百听不厌的地步。
因此锡剧要想作为中国文化得到传承并发扬光大,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潮流。锡剧这一传统地方剧种只有在我国传统的基础上固本纳新、与时俱进,才能长远发展下去,为人们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与精神动力。这些包括锡剧在内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拥有更广阔的前景。而不是只能作为一个个冰冷的名词被列在文化遗产名录中。希望我们的后人也同样有欣赏到这些艺术的眼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