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意义教案(通用17篇)
在编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目标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策略。教案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不同的教案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希望能给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和启发。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一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启发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课件
一、定向导学(5分)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
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
自学时间:8分钟
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
2、正比例关系式是什么?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y/x=k(一定)
(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
引导学生小结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和关系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页正比例图像
1、正比例图像是什么样子的?
2、完成46页做一做
3、各组的b1同学上台讲解
四、质疑探究(5分)
1、第49页第1题
2、第49页第2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结检测(8分)
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如何判断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2、检测
1、49页第3题。
六、堂清作业(9分)
练习九页第4、5题。
板书设计:
成正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关系式:
y/x=k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二
1、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正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1、结合丰富的事例,认识正比例。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用具:课件。
一、课前预习。
预习书19———21页内容。
1、填好书中所有的表格。
2、理解粉色框中话的意义,体会正比例的两个量有怎样的关系?
3、把不理解的内容用笔作重点记号,待课上质疑解答。
二、展示与交流。
活动一:在情境中感受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一)情境一:
1、观察图,分别把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面积与边长的变化情况填入表格中。请根据你的观察,把数据填在表中。
说说从数据中发现了什么?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都随边长的增加而增加,在变化过程中,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的比值一定都是4。正方形的面积一边长的比是边长,是一个不确定的值。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
(二)情境二:
1、一种汽车行驶的速度为90千米/小时。汽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
2、请把下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买一种苹果,购买苹果的质量和应付的钱数如下。
2、把表填写完整。
3、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
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也就是单价)相同。
4、说说以上两个例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路程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路程与时间的比值相同;应付的钱数随购买苹果的质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应付的钱数与质量的比值相同。
5、正比例关系:
(1)时间增加,所走的路程也相应增加,而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速度)相同。那么我们说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2)购买苹果应付的钱数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在变化过程中这两个量的比值相同。
(四)想一想:
1、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吗?面积与边长呢?为什么?
师小结:
(1)正方形的周长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周长与边长的比值都是4,所以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成正比例。
请你也试着说一说。
(2)正方形的面积虽然也随边长的变化而变化,但面积与边长的比值是一个变化的值,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不成正比例。
请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
2、小明和爸爸的年龄变化情况如下:
小明的年龄/岁67891011。
爸爸的年龄/岁3233。
(1)把表填写完整。
(2)父子的年龄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3)爸爸的年龄=小明的年龄+26。虽然小明岁数增加,爸爸岁数也增加,但是小明岁数与爸爸岁数的比值随着时间发生变化,不是一个确定的值,所以父子的年龄不成正比例。
与同桌交流,再集体汇报。
在老师的小结中感受并总结正比例关系的特征。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三
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启发引导法。
自主探究法。
课件。
一、定向导学(5分)。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
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
自学时间:8分钟。
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
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
(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y/x=k(一定)。
(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页正比例图像。
1、正比例图像是什么样子的?
2、完成46页做一做。
3、各组的b1同学上台讲解。
四、质疑探究(5分)。
1、第49页第1题。
2、第49页第2题。
3、你还有什么问题?
五、小结检测(8分)。
1、什么是正比例关系?如何判断是不是正比例关系?
2、检测:49页第3题。
六、堂清作业(9分)。
练习九页第4、5题。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四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怎样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效率?
(一)导入新课。
(二)教学例1.(课件演示:成正比例的量)。
2.出示下表,并根据上述内容填表.。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程。
时间(时)。
……。
路程(千米)。
……。
3.思考:在填表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表中有时间和路程两种量.。
(2)当时间是1小时,路程则是90千米,
时间是2小时,路程是180千米……。
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
时间扩大,路程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
教师说明:像这样,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
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3)请每位同学先取一组相对应的数据,然后计算出路程与时间的比的比值.。
教师板书:
(4)教师提问:根据计算,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说明: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的比值都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
教师板书:相对应的两上数的比值一定。
4.教师小结。
教师板书:
(三)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2.在一间布店的柜台上,有一张写着某种花布鞋的米数和总价的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
路程(千米)。
8.2。
16.4。
24.6。
32.8。
41.0。
49.2。
57.4。
……。
1.观察上表。
(1)表中有数量(米数)和总价这两种量,它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总价随米数的变化情况是:
米数扩大,总价随着扩大;米数缩小,总价也随着缩小.。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教师板书:
2.师生小结。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分析,我们知道总价和米数也是两种什么样的量?为什么?
怎样变化?它们扩大、缩小的规律是怎样的?
教师板书:(一定).。
(2)例1中时间变化,路程就随着变化;例2中米数变化,总价也随着变化.。
教师板书: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3)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教师板书: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
2.小结。
3.字母关系式。
教师板书:(一定)。
(五)教学例3(继续演示课件:成正比例的量)。
例3.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面粉的总重量和袋数是不是成正比例?
2.汇报判断结果,并说明判断的根据.。
(六)反馈练习.。
出示图片:做一做1。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五
p50第3——8题,正反比例关系练习。
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正确判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知识练习。
2、练:950第4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成什么比例?
三、综合练习。
1、练习:p50第5题。
想一想:这三种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你能找出哪几种比例关系?
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二第6题、第7题。
3、做第8题。
提问:从直线上看,支数扩大或缩小时,钱数分别怎样变化?
四、延伸练习。
下面题里的数量成什么关系?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0千米,2.5小时到达。
2、某工厂3小时织布1800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织布x米。
五、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练习与测试》p25第五、六题。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六
反思整节课,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从生活情境出发,真正解放了学生,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使学生在交流评价过程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丰富的体验,较好的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这部分内容是在教学过比和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比例是建立在比的关系的基础上的,所以必须让学生回顾明确什么是是比和比值。两个数相除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所得的商叫做比值。比有两种写法,一种是比号写法,另一种是用分数写法。只有比值一样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从内容上看,“成正比例的量”这一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他不仅要让学生理解其意义,还要学会判断两种是否是成正比例的量,同时还要理解用字母公式来表示正比例关系,要渗透给学生一些函数的思想,为以后初中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和内容的特点,我选择了师生互动,以教师的“引”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去理解成正比例的量这一概念。首先,让学生弄清什么叫“两种相关联”的量,我引导学生去从表格中去发现时间和路程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发现: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成正比例的两种量的变化方向性。其次,我进一步引导学生考虑: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有什么规律呢?学生看了春游路程和时间表中之后,发现路程和时间比的比值是一样的,都是500米。让学生理解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都是500米,从而突破了正比例关系的第二个难点。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会一定。把学生对成正比例量的意义的理解成一系统。由于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一概念,之后,例2的学习还是让学生对比例1来自己理解数量和总价的正比例关系。最后,在两个例题学习的基础上总结出成正比例量的意义,把这意义从局部的路程和时间、数量和总价推广到其他数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老师例子说明,并且请学生互动找例子。
不足之处是在练习方面,学生找不到哪些数量成正比例时应让学生讨论,每个正比例关系都应让学生互相说一说,这样或许会懂得更多。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七
教学内容:p50第3——8题,正反比例关系练习。
教学目的:进一步认识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能根据正、反比例关系的意义正确判断,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基本知识练习。
2、练:950第4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式,再判断成什么比例?
三、综合练习。
1、练习:p50第5题。
想一想:这三种数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式,你能找出哪几种比例关系?
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做练习十二第6题、第7题。
3、做第8题。
提问:从直线上看,支数扩大或缩小时,钱数分别怎样变化?
四、延伸练习。
下面题里的数量成什么关系?你能列出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吗?
1、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千米,每小时行50千米,4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0千米,2.5小时到达。
2、某工厂3小时织布1800米,照这样计算,8小时织布x米。
五、课堂。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进一步认识和掌握了哪些知识?
六、作业。
《练习与测试》p25第五、六题。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八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52页例1,第55页课堂活动第1题及练习十二1,2,3题。
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作业本,数学书。
(1)下面是居委会张阿姨负责的小区水费收缴情况,用这个表中的数能写成多少个有意义的比?哪些比能组成比例?把能组成的比例都写出来。
(2)揭示课题。
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不少的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用课件在刚才准备题的表格中增加几列数据,变成表。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张表,先独立思考后再讨论、交流: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并根据这种规律帮助张阿姨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
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教师: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单价相等也可以说是水费与用水量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
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第52页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
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80 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教师:请大家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成正比例的量。
(1)完成练习十二的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用所学知识判断一下,下面表中的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十二的第2题。
教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用了哪些学习方法?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四、学法。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环节:创设情景,观察实验。
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第四环节: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六环节:全课小结。
六、效果预测。
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一
听评课是很多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一个主要内容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设计和组织水平,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达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
第一文库网平,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实践,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评课时,只有综合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教学行为,才能正确判断课堂教学是否激发、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策略、方法、手段的运用是否适合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征,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是否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从学生的学习行为着眼,把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联系起来分析研究,这就是评课的意义所在。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二
1、导入环节。
为了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提升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我以黄山风景ppt配乐(高山流水)导入,通过第一天的课堂反应,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是很积极,但是问题来了:第一导入有一些太长,与教材内容想关联程度不大,耽误了课堂时间。
2、新授。
教材中例1直接引入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的量,我觉得引入太多,自己根据黄山风景导入中的门票价格,编制例题一道,先来教授相关联的量。然后通过例1来认识正比例。这样的处理带来的问题:教材中安排例1和试一试,两道来认识正比例,第1题比值为速度80是整数,试一试中比值单价为0.3为小数,教材编写从整数到小数,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如果引入我的例题就打破了教材的编写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后决定删除这部分内容。
3、课件ppt的制作不太合适,内容太多,每页上的字数太多,每页上最多不能超过4行字,我在制作ppt时总是想把所有内容都呈现出来,总怕不全面,都想呈现给孩子看,不想错过什么,熟不知道孩子们根本不会看,而且呈现太多会导致重点不明确。第二次试课我忍痛删除了一部分。
4、童谣中有反比例的部分,现在刚上出示有一些太早,应当反比例上完呈现。学生理解深度会加深。利于掌握新内容。
5、课堂上教师不能频繁移动自己的位置,这样会影响学生思考。
上完这节课,我身上暴露的问题很多,还需要不断的去改进,反思,特别是最教材的整体把握。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三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況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效果预测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介绍。
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39正比例的意义。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具体表现在学会思考,学会观察,学会表达,并对学生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乐于说,善于说。
本节课我安排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用游戏的方法将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为后面教学做好了铺垫,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环节: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计算游戏得分,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从而得出:得分随着赢的次数的变化而变化,他们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初步渗透正比例的概念。
第三环节:创设情景,观察实验。
用多媒体呈现数据的获取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水的体积和高度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以及二者之间的变化规律。
第四环节:探究成正比例的量。
学生在反复观察、思考,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自己建立概念,深刻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获得新知的乐趣。
第五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第六环节:全课小结。
在教学的始终,我一直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正比例的意义,加上课件的辅助教学和课堂练习,学生在理解掌握并且运用新知上,一定会轻松自如。所以,我预测本节课学生在知识、能力和情感上都能全面促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和具体环节的安排上,可能还存在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评委给予批评指正。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四
周老师利用学校慈善一日捐的例子,引出了两个相关联的量,为新课后区别判断正比例关系提供了很好的材料。同时使学生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
周老师教态自然,语言幽默,轻松自如,具有大师风范。周老师利用汽车和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表格让学生去比较,去发现。寻找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发现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从而周老师点出了正比例的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汽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一定。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真正起到了引导作用。
周老师自从引出正比例定义后,让学生判断这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首先出示表格让学生观察数量变化进行判断;其次出示文字叙述题进行判断;最后利用带有字母的等式进行判断。练习设计由易到难,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
建议:我觉得在某些环节有点快。例如引出正比例定义后,应该完整出示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读一读;在做练习时,第一题填空题和最后一题深化题不要马上让学生齐读,应该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再指名说一说。在教学正比例时最好和斜线图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正比例的理解。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五
课的个人看法:
一、注重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课堂灵活开放。
老师从生活中的例子“买了一些苹果,已经吃了一部分,你想知道什么?”入手,引出数学的关联的量上,然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相关联的量,让学生明白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从“人的体重与门的高度”还有“我们班的总人数,满意的人数和不满意的人数是否成正比例?为什么?”,无不体现了数学知识运用与生活的特点,课堂设计灵活开放,锻炼了学生的分散思维。
二、如花微笑,温暖学生。
这节课上,赵老师从开始到结束,脸上都洋溢着迷人的微笑。微笑让学生感到温暖,身心放松,创造了和谐的教学课堂。我想在课堂微笑很容易做到,但难的是微笑一节课,不管是引导学生发言,讲授新知识,还是针对练习??我想赵老师是达到了教学思想的很高境界。
三、用问题引领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果已知正方形的边长,你能想到什么?”“你能用具体的数字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吗?”“请同学们挑选其中的一个表格认真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如果把5个表格进行分类,你该怎么办?”每到关键的部分,老师并不着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用思考性的问题引着学生积极思考,最后由学生自己一点一点总结出来,让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从而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六
《正比例的意义》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初步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同时向学生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对于小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还比较抽象,在理解上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我教学本课的主导思想是: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熟悉的数量关系,体验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而进行归纳概括,经历由形象到抽象,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思维过程。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发现两个量之间的变化情况(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也随着扩大;一个量缩小,另一个量也随着缩小,但是比值不变)并不存在多大难度。关键是让学生把这种规律和正比例的意义建立思维联系,让学生深刻理解比值一定的意义。
1、表中的这些数据可以组成比例吗?请你写出几组比例。
2、你是怎样正比例中的“正”呢?(一个量扩大,另一个量也扩大;一个量缩小另一个量也缩小,变化趋势是一致的。)。
3、体积和高的比值,也就是底面积为什么不变呢?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明吗?根据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你是怎样理解底面积一定呢?(一定就是指底面积不随着体积和高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不管体积和高怎样变化,底面积总是一个固定的数。)。
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对正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可能会深刻一些,也就不太容易和后面学习的《反比例的意义》相混淆。
在后面练习拓展的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学生对比值一定这个概念的理解还不是太深刻。
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成不成正比例。学生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是圆周率乘半径,仍有部分学生认为一个圆的半径是固定不变的,所以它们的比值也是不变的,出就是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正比例。看来学生对比值一定这个概念的理解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正比例意义教案篇十七
今天上午听了是老师的听了《比例的意义》一课,感觉这是一堂轻松自然、扎实有效的一堂课。整节课,教师导得自然,学生学得主动。可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娴熟。主要有以下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1、各环节的命名每次听课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展示小组风采”、“辩是非,展口才”“回头一看,我想说”等等。
2、情景创设一方面帮助学生复习了比的知识,另一个方面很自然的过渡到新知的学习,这里,教师的一个启发还检查了学生的预习情况。“怎样连接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学生初步感受到了比和比例的联系和区别。
3、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运用自如,教师给小组和个人都创设了竞争的机会,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总结能力的培养。“辩是非,展口才”一环节,学生说出的理由后,教师再将理由简明的呈现出来,给学生更深的印象。
5、练习设计很有层次。将本课难点和学生易混易错的地方呈现出来,并且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交流。学生学得特别扎实。
商讨的地方:比例的定义表达是否有点欠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