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范文(16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整理和归纳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写心得体会时,可以借鉴一些优秀的范文,学习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以下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认识。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也逐渐地发生了变化。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在教育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次虚拟教研室的培训课程,并从中汲取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
虚拟教研室可以省去重复的路途,大家只需要在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交流,这不仅减少了时间的浪费,还可以极大的提高效率。同时,虚拟教研室也无需对人数、时间、地点以及设备做出太多限制,这为同事们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交流方式。
第二段:有效的交流方式。
通过虚拟教研室的交流,我们可以更加有效的进行资料共享、教学交流和互相提升。在虚拟教研室中,同事可以随时随地参与进来,并通过文本、图片和视频等方式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彼此的教学经验、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这对我们的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段:培养自我管理和学习意识。
在虚拟教研室中,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培养了我们的自我管理和学习意识。只有自己主动学习和交流,才能深入了解到同事们的想法,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教学工作中的挑战。
第四段:个性化的教育资源。
虚拟教研室中的教育资源是非常丰富的。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方式的资源共享,我们可以得到更加个性化和适应性强的教学素材,这对于我们的教学工作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段:带来的挑战。
虚拟教研室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挑战。个人需要掌握一定的互联网和计算机常识,同时也需要具备高效的组织和沟通能力。对于虚拟教研室的参与者,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自己的素质和技能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需要从实践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保持持续的进步。
总之,在这次的虚拟教研室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虚拟教研室的优点和挑战。通过不断学习和交流,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积累知识,提升自身的素质,并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提供更多的经验和支持。虚拟教研室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我们需要积极面对和应对,并不断学习和探索,以实现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目标。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现代教学中,虚拟教研室是教师们不可或缺的一个工具,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便捷的教学交流平台。作为一名教师,我也非常重视在虚拟教研室中的交流与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近,我参加了一次虚拟教研室的培训,下面将会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与体会。
第二段:体验。
这次的虚拟教研室培训为期一周,每天晚上安排了不同的课程和主题。我非常珍惜这次培训机会,每天会提前进入虚拟教研室内先预习与思考。进入虚拟教研室后,我和其他教师一起讨论一个个教学问题和实际操作技巧,那些一直无法解决的难题和困扰迎刃而解,同时,与其他优秀的教师交流也使我收获了很多教育上的精华内容。
第三段:实践。
培训过后,我将虚拟教研室的学到的知识应用到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我采用了很多实用性高的方法,如小组讨论、学生互评等,引起了学生们的积极参与,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让我自己的思维得到了拓展,也让学生们获得了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四段:效果。
由于学到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我的教学效果显著得到了提高。学生们参与度更高,学习兴趣更浓,更快的进步也让我非常有成就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虚拟教研室的重要性,并证实了教育界一致认为的"教师是教育工作的核心"这一观点。
第五段:总结。
总的来说,参加虚拟教研室的培训过程不仅仅是一次培训,更是一种全方位的教育体验,是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技能的过程。同时,它也是一个集思广益,切磋交流,互相借鉴的平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拥有了一种共同进步的精神。我相信,随着虚拟教研室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都会受益于这种高效的教学交流平台之上。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三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县教研室举办的教研培训,从中受益匪浅。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研的重要性,增强了自己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在这里,我将分享我对于教研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教研培训增强了我对教学的思考。在培训期间,我们与专业高手进行了研讨,碰撞出了许多创新的想法。与他们的交流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是教师的独理,而是要与学生、家长、同事等进行广泛沟通与交流,共同推进教学的进步。我发现,教育需要的是一个教育集体的智慧,而不是个人的英雄主义。因此,我在教学中开始深入思考,积极接受他人意见建议,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力求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其次,教研培训提高了我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培训期间,我们分组进行了小组研讨和备课活动。每个小组都有一位组长,负责协调分工和安排会议。我有幸成为其中一位组长,这给了我锻炼自己管理能力的机会。通过这次经历,我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每个成员的工作,如何做到分工合作,以及如何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高效完成任务。我还学到了领导协调和沟通能力,以及带领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在教学工作中同样重要,培训的经历使我更加自信,可以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
第三,教研培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在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和其他老师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如组织会议、撰写教学方案等。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一项任务,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倾听他人的意见,如何与他人合作,在工作中形成更好的协同效应。这些都是我提高自身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通过团队合作,我获得了非常宝贵的经验。
第四,教研培训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通过与各个学科的专家进行交流和学习,我深刻了解到每个学科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培训期间,我们进行了多次研讨,分享了各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提高了我处理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我学到了如何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这些都是自己以往教学中所没有思考过的问题,通过培训使我更加全面地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最后,教研培训让我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培训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理念,这激发了我对于教学的思考,也给了我更多的学习动力。在教研培训结束后,我继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因为我明白,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这次教研培训,我深刻认识到教研的重要性,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我将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我相信,在教研的指导下,我能够更好地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注重自己的教学,还需要与同行们进行教研交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而教研室作为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听课的机会,还可以进行教研活动,为老师们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下面我将围绕教研室听课教研心得体会这个主题,分享我在教研室听课教研中的体会。
首先,教研室听课给予我宝贵的启示。在教研室中,我有机会观看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优秀教师的授课过程。每次听课之后,我都能从中获得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例如,我曾观看到一位优秀的数学教师如何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让我意识到,教师要注重寓教于乐,在教学中引入趣味元素,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教研室听课帮助我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通过观看他人的授课,我能很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一次数学课的观摩中,我发现自己在引导学生解题过程中的语言表达不够准确和简练,容易让学生产生困惑。于是,我开始积极改进自己的授课语言,学习借用生活实例和不同角度的思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此外,教研室听课也让我认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在一次英语课的观摩中,我看到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小组活动展开互动。学生们积极参与,活跃的讨论交流让课堂充满了活力。而我在平时的授课中,也常常发现学生们对于课堂内容的参与度不高。因此,我开始尝试引入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增加他们的参与感。
此外,教研室听课也帮助我掌握新的教学技巧。在观摩一位化学教师的课堂时,我被他巧妙地运用实验教学法所吸引。通过实验,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现象,真实地感受到了科学实践的乐趣。我深受启发,开始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加入实验环节,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做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起来,教研室听课教研给予我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从中,我学到了寓教于乐的方法,改进了自己的教学语言,并意识到课堂互动的重要性。同时,我也掌握了实验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技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更加注重教研室的学习和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成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五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进步,学校教研室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学校教研室举办了一系列的培训活动。我有幸参加了其中一次培训,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学校教研室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学校教研室培训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培训中,我和其他老师们一起分享了各自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互相交流,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往往过于依赖教科书,缺乏自主创新和灵活调整的能力。通过和其他老师们的交流,我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尝试从其他渠道获取教学资源,例如教育软件和互联网。这个过程不仅让我对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让我明确了自己在教学上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
其次,学校教研室培训让我学会了团队合作。在课程设计和活动组织中,我和其他老师们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了许多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精神的力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而通过团队合作,我们能够将个人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共同完成更加出色的工作。例如,在一个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负责解说文字材料,而另一位老师则负责操作教育软件。我们互相协助,共同达到了教学目标。通过与其他老师的合作,我不仅学到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合作,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团队合作的价值。
第三,学校教研室培训培养了我对教学的热情和动力。在培训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充满热情和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们,他们的热情和专业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看到他们对教育事业的奉献和付出,我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从教的决心。通过学习他们的优秀经验,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教学水平,也激发了内心对于教学的热爱和追求。学校教研室培训如同一次心灵盛宴,让我重新找回了对教学的热情和动力。
第四,学校教研室培训拓宽了我的教学视野。在培训中,我们不仅和学校内部的老师们交流,还邀请了一些教育界的专家来为我们讲课。他们分享了他们在教学上的独到经验和观点,让我眼界大开。通过参加培训,我了解到了教学领域中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例如探究学习和个别化教学。这个过程不仅使我拓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也让我更加积极地去尝试和运用这些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学校教研室培训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教学目标和发展方向。通过学习和交流,我不仅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的教学特点和优势,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个过程中,我明确了自己在教学方面的短板,并设立了提高自己的学习目标。例如,我意识到自己在学生调研和教学创新方面的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在教育科技的应用方面。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开始积极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着手提升自己在这方面的能力和知识。
总之,通过参加学校教研室的培训,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也获得了提高自己的动力和信心。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学校教研室在教育改革和教师培养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之处,并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发展方向。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六
虚拟教研室是一个研究学科、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平台,这个平台的优势在于省去了时间和空间存在的限制,让教师们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教研和学习。虚拟教研室培训是让教师们熟悉如何使用这个平台的机会,不久前我也参加了这样的培训,收获颇丰。
第二段:培训内容。
虚拟教研室培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演示。在专业知识的传授环节中,我们了解了虚拟教研室的基本架构和功能,学习了如何进入虚拟教研室和创建教育场景。在实践操作的演示环节中,我们按照培训老师的指引自己进行了一系列操作,例如创建虚拟教室、编辑学科场景、上传教学资源等等。
第三段:收获。
虚拟教研室培训让我体会到了虚拟教学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虚拟教研室上,我们可以和来自不同地区乃至于不同国家的老师进行交流,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和理念。此外,虚拟教研室还提供了场景编辑的功能,让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场景模拟教学过程,并且依靠虚拟教室的平台实现一些普通教室无法完成的教学目标。这些实际操作和体会让我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个平台的应用方法。
第四段:启示。
之前我不了解虚拟教研室的具体应用,只觉得它是一个很酷的概念,但是通过这次培训后,我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知道使用虚拟教研室可以更好地促进全球老师的信息互通,创造更多的教育实践机会,甚至改变未来的教育格局。通过这次学习,我也意识到在未来的教学中,虚拟教室这样的技术将会是不可或缺的。
第五段:结束语。
总的来说,本次虚拟教研室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与前辈老师的交流和分享让我拓宽了视野,对虚拟教学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了解和认同。未来,在我教学实践中,我会尝试应用虚拟教研室的技术和功能,让自己的教学更加丰富多样,让学生们更加充分地受益。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七
第一段:引入背景和研讨主题(200字)。
近年来,学校教研室培训逐渐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为了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校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为期两天的教研室培训活动。培训的主题是“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体会到了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第二段:对培训内容的回顾和总结(200字)。
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特点以及后天培养方法。我们首先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内涵,明白了创造性思维是指通过整合、重组、改变已有知识和经验,以达到创新目的的思考方式。接着,我们学习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如开放性、多样性、变化性和灵活性等。最后,我们了解到创造性思维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力、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整合能力来进行培养。
第三段:培训中的交流分享和互动(300字)。
在培训中,我们进行了丰富的交流分享和互动活动。培训师首先布置了小组任务,要求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相应的练习。这样的设计不仅鼓励了我们的合作和交流,还提高了我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在小组任务中,我们通过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观点的碰撞,一起解决了问题,提高了我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此外,培训过程中还有许多小组展示和讨论,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观点,也拓宽了我们的思维。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并获得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
第四段:实际应用中的反思和启示(300字)。
培训之后,我将所学的创造性思维应用于了我的课堂教学中,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主要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考和创造。通过本次培训,我顿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现在,我注重通过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我会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引导他们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并接受失败。我相信,这样的教学方法会让我的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第五段:对未来学习和发展的展望(200字)。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认识到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也发现了自己在这方面的不足。未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计划参加更多的培训活动,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与更多的教育专家交流,以不断提升自己。同时,我也希望将所学的创造性思维理念与其他教师分享,一起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总结:
通过学校教研室的培训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和特点,还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和互动,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我也会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为自己的发展开拓更多的空间。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八
近期,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一次教研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我深感收获颇丰。以下是我对此次教研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教研培训让我重新认识了教研的重要性。在培训中,专家讲述了教研的前沿理论与实践案例,我受益匪浅。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教研,我们才能了解最新的教育理念与方法,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才能提升自身教学水平。教研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教学创新的源泉。通过这次培训,我重新认识到教研对于教师成长的重要意义。
其次,培训中的互动讨论让我认识到教师间的协作合作的重要性。在培训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多个小组讨论,每个小组由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组成,他们代表着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教学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只有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我们才能建立起一个知识共享与资源共享的平台,才能通过借鉴他人的经验来找到更好的教学方案。与教研室的同事们一起合作,是我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再次,这次培训中的实践环节让我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我们不仅听取了专家的理论讲解,更进行了实践研究。我们通过实地走访一所学校,观摩了教学实践,亲身感受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这样的实践体验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更深入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更多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更锤炼了自己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实践对于教师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将理论转化为实践。
最后,这次培训也让我认识到持续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事业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在培训中,我看到了许多年轻的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他们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和能力。这让我反省了自己,我意识到如果不持续学习,就会被时代淘汰,无法适应学生和教育的发展需求。
总之,这次县教研室的教研培训对我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机会。通过培训,我重新认识了教研的重要性,认识到教师间的协作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今后,我将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通过实践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我相信,通过教研的努力,我们将能够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学生贡献自己的力量。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九
近期,我所在的学校举办了一场针对教师的教研室培训活动。通过这次培训,我获得了许多知识和经验,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下面我将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培训效果以及改进建议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培训目标的制定是一次成功的培训活动的基础。在教研室培训中,培训目标明确而具体,能够很好地指导教师的学习和提升。本次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我不仅了解了创新教育理念的核心要点,同时也学到了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和案例。
其次,培训内容的丰富多样是一次成功培训活动的关键。本次培训的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研究与应用、教育教学设计与评价、教育教学方法与技巧,以及课堂管理与学生发展等方面。这些内容贯穿整个培训过程,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加完整,同时也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已有的知识。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中,我还了解到了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这对于我日后的教学工作也是很有帮助的。
培训方法的巧妙运用是提高培训效果的关键之一。本次培训采用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教学实践等多种培训方法。其中,小组合作和教学实践环节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在小组合作中,我们可以和其他老师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自己的教学效果。这些实际性的操作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课程的教学要点,并且提高了我的教学技巧和教学效果。
培训效果的达到是一次成功的培训的最终目标。通过本次培训,我对于教学理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调整了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培训结束后的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自己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也明显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最后,对于改进建议,我认为在培训结束后,可以组织一些交流会或者座谈会,让大家总结自己的培训心得,并分享自己的教学成果和改进措施。同时,也可以邀请一些相关专家和学者,对我们的培训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高培训内容和方法。
总之,学校教研室培训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培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经验。我将会将这些所学运用到我的实际教学中,使我的教学工作更加出色,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我也希望学校能够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质量,让更多的教师受益,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十
教研室作为一所学校的教学指导和研究中心,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研室听课教研则是教师们在实践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教师可以开阔自己的视野,了解教学新思路、新方法,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因此,教研室听课教研的活动在学校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第二段:讲述个人参与教研活动的心得和经验(300字)。
作为一名教师,我曾经多次参与教研室的听课教研活动,并且有许多收获。首先,通过听课,我能够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了解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方法和经验。在交流中,我们可以互相启发和借鉴,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方法的改进。其次,在听课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教学策略不够灵活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教研室听课教研还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己教学成果和积极进取的机会,通过教研论坛和交流研讨,我能够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设计和特色课堂,获得肯定和建议,进一步激发了我的教学热情。
教研室听课教研既有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首先,教师在听课过程中可以汲取他人的优点,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教师可以学习到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教学经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面,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研室听课教研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之间的师徒关系,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教师们可以相互鼓励、帮助和启发,形成一个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学习共同体。最后,教研室听课教研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观摩和交流,学校可以发现和挖掘教师的优秀教学资源,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和示范效应的教学模式,提升学校整体的教学水平。
然而,教研室听课教研活动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由于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教研活动无法覆盖所有的教师,导致部分教师无法参与其中。其次,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安排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于已经繁忙的教师而言,可能会增加额外的压力。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可以采取灵活的形式,如通过分组、轮岗等方式,让更多的教师能够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同时,学校也可以合理安排教研时间,保证教师的工作量不会因此而过重。
教研室听课教研是一种借鉴、交流和学习的机制,通过观摩他人的教学,教师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教研室听课教研还有助于培养教师之间的良好师徒关系,形成一个相互支持、合作共赢的团队。最重要的是,教研室听课教研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因此,教研室听课教研的活动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并参与其中,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一
最近,本人参加了“泗洪教研室讲座”系列活动,听取了多位专家对于教学方法的分享和探讨。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对此活动的体会和感受。
第二段:讲座内容。
在讲座中,专家们分享了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关于课堂管理和学生激励方面的讲解,让在座的教师们获益良多。此外,还有一些教学案例的分享,不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教育经验。
在听讲座的过程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工作者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是引导和塑造孩子成长的大人。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尽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这也是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备的一些素养和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知识传授。为了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我们需要跨越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和体验。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我们需要时刻与社会、科技和文化保持连通,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更好地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第五段:结尾。
总的来说,这次“泗洪教研室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教育工作的意义和重要性,也让我更加明确了当代良好教师应该具备的素养和能力。希望能够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学习和创新,为学生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二
本站发布15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更多15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一篇应用研究随笔或一篇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三篇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三篇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三篇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三
xx年5月31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教科室主任专题培训会,有幸聆听了市教科院副所长xx老师,县教师进修校特级教师xx老师的教育科研专题讲座。
上午,xx所长讲座的主题是(教育课题研究的过程、方法与策略)。他从教育科研的素养、教科室主任的职责、课题的选题和课题研究四大版块作了较为系统而详尽的讲解。教育科研课题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十个环节:提出课题,形成课题;综述文献,提出假设;精心论证,申报立项;落实计划,开题启动;开展活动,实施研究;中期报告,反思调控;收集资料,分析数据;推导结论,提炼成果;总结结题,形成特色;应用成果,促进发展。以上十个环节的内容,前四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剖析,而后六个环节的内容,由于时间匆忙的原因,仅仅是点到为止而已。
提示,如验证某一假说验证结果用实验法,直接研究教育现状用观察法,研究过去的教育情况用历史文献法等。由于时间有限,后面的几个研究方法没来得及讲解讲座便结束了。
两位老师的讲解清楚明了,事例生动实在,让我们收获颇丰。本次教科室主任培训,不仅为我们今后从事教育科研工作教给了方法,也指明了方向。
通过本次培训,增加了一些科研知识,提高了一定的科研水平。收获的同时,也有一些感受。
首先,在培训的过程中,尽管室内闷热难受,培训过程没有多少休息时间,但各位学员学习的热情可嘉,态度端正,一边专心听讲,一边认真作笔记。的确,要学点东西不容易。
教育科研任重道远,为了xx的教育事业,愿同仁们一起携手努力吧!
县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十四
在大多数学校中,教研室都是一个重要的部门,专门负责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发展。而在教研室中,讲座则是一种常见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最近,我有幸参加了学校教研室的一次讲座,这是一次非常有收获的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更多的教师有所帮助。
第一段:讲座的主题和内容。
这次讲座的主题是关于如何使课堂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主讲人从多个方面为我们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科技工具,如何根据不同的学生需求和学习水平来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实施等等。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在讲座的最后,主讲人与我们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这让我在实践教学中更加有信心和方向。
第二段:讲座的参与和互动。
在讲座中,主讲人不仅讲解了理论知识和具体方法,还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教学案例分享等活动,促进了与会教师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这种形式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主动参与意识,而且也让我们能够从别人的经验中汲取教训,共同学习和进步。
第三段:讲座的意义和价值。
这次讲座对于我们教师来说,意义和价值都是非常大的。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更多应对课堂教学挑战的方法和技巧,而且也为我们打开了思路,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应对现代教育变革和发展。同时,这次讲座也加深了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增进了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力。
第四段:讲座的启示和反思。
通过这次讲座,我也开始反思自己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比如,我发现自己有时候过于关注教科书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知识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的需求和教育变革的挑战。
第五段:讲座的建议和展望。
最后,我认为学校应该在教研室讲座的组织和实施上更加注重质量和效果。对于讲座的主题和内容,可以选择某些具有代表性和实效性的话题,结合学校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让教师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同时,还可以加强讲座与学校实际教学的联系,让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与讲座的内容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总之,这次学校教研室的讲座是一次很好的学习和交流机会,不仅让我学到了很多实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而且也让我更加清晰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方向。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会更好地运用这次讲座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让我的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和高效。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十五
泗洪教研室讲座于某月某日在教室举办,我参加了这次讲座,并且深受启发,有了不少心得体会。在讲座中,多位优秀教师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将就这次讲座谈一下我所学到的思考和感悟。
第二段:讲座回顾。
这次讲座有两个主题,分别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第一个主题中,教师们分享了很多关于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最让我难忘的是一位老师的“反抗课堂”,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质疑和自己的想法,从而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而第二个主题中,教师们则分享了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包括时间管理、阅读技巧和阅读习惯培养等方面。
第三段:思考。
在听完这些教师的分享之后,我发现很多方法都是我们平时所忽略的,但是却十分有效。比如,在课堂上加入游戏元素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而在阅读方面,则需要坚持每天阅读、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和增强阅读兴趣等等。听完这些教师的分享,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到很多好的教学和学习思路。
第四段:反思。
在这个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我们急需一种教学方法,能够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和变化。这次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自己的创造力不应该受限于传统的课堂模式和教学方法,而应该根据新的形势和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式,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第五段:总结。
总之,这次泗洪教研室讲座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是一门最重要的事业,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需要多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想法,同时也要时刻更新和适应教学方式,才能真正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我相信,今后我一定会加强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县教研室教研培训心得体会篇十六
本站发布2019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更多2019年县教研室教研培训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本站工作总结频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县研培人员的整体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品质良好,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高素质、专业化,工作作风过硬的研培队伍,稳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我们开展以研培工作为中心,以提高研培能力为目标研培建设活动。结合本县师资队伍状况,采取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的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研培的新模式,使我县研培工作登上新的台阶。
一,走进基层,实现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研培网络体系。
今天的课程改革正催生着课堂教学的种种变化,在课堂上,教师每天面临着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困惑,教师每天在寻求解决问题,摆脱困惑的方法和策略。我校的研培人员虽然是由各校的优秀教师选拔而来,而踏上研培之路,受传统教研方式束缚,就渐渐地无望了讲台,脱离课堂,越脱越远,而今早已不上课,却对教师大谈如何上课,收效甚微,而新课改以其“新”的特点决定不论是研培人员,还是实验教师参与起点相同,面对的是全新的形势,时代特点也决定了不会有现成的前置理论可以拿来套用,大家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跃入课改的洪流,这就意昧着研培人员不能站在岸上“光说不练”,必须在三尺讲台的亲身试教中,亲自体验课改的温热冷暖。
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对一线老师教研活动具有引领、示范积极的指导作用。可惜很多研培人员“只研不教”,研培人员不上讲台,不讲课,致使指导脱离了教学实际,构建了理想课堂理论性太强,研究对象太空,不贴近学校、教师、学生和教学实际,导致教研活动脱离了教研需要,偏离了教研本身的出发点,对基层教师往往口头指导,优点谈一点,问题指一堆,理论来一条,教研员与教师距离越来越远,对课改的进展指导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我县校际之间教师素质发展不均衡,参差不齐,城乡强弱差距大,乡与乡之间,城镇与城镇之间也有差距,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措施。坚持工作重点下移,努力构建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以基地校为龙头的区域联合体等研培网络体系。
二、充分发挥研培网络体系作用,解决基层学校中教学的实际问题,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按照教育局的要求,我们对全县中小学进行了研培体系的重建。采取“强强联合、强弱合作、重点扶弱、整体提高”的原则,组织构建了新的研培网络,做到了研培工作的组织落实。具体做法:一是对全县城乡初中和小学领导班子工作业绩、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课程改革的推进情况、教育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估,摸清基层学校的实际。我们把全县城镇三所初中和14个乡镇的22所初中以及城乡小学,按照区域优势互补原则,构建了以基地校为龙头的5个区域联合体。二是采取城镇学校和乡镇学校、乡镇学校和乡镇学校联姻结对子的办法,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强弱合作重点帮扶、整体提高带动中间的目标。三是建立学科研培网络,每个学科都要由本科教研员牵头成立组织成立研培学科组,构建“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教师进修学校”的整体研培体系,充分保障研培工作的点面结合,做到整体覆盖,不留死角。四是教研员分工包校,保证整体调控。五是加强基地校建设,建立骨干教师档案,积极培养骨干教师,充分发挥基地校和骨干教师在研培工作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六是构建信息网络平台,通过庆安教研网开展研培活动。七是加强领导,制定各级研培机构的工作方案和细则,确保研培工作不流于形式。
研培网络的构建得到了教育局和基层学校的支持和欢迎。我们通过研培网络,利用多极平台积极开展研培活动,极大地提升了研培工作效率,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实施“深水作业”重心下移,提高研培人员整体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确保研培质量,增进研培实效。
为了提升研培工作质量,根据我县研培人员的实际,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整体素质提高方案。学校领导班子根据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全县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确立了技术先进学者型、专家型研培人员队伍的工作目标。紧紧围绕研培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教学理论、专业化水平、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教研、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评价、为基层学校服务等方面的提升和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和内容的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活动。开展了以“树形象、练硬功、做人梯、当先锋”为主题的岗位练兵活动,其中,以“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内需式”储存理论的业务练兵活动为重点,工作重心下移,“深水作业”使岗位练兵落到了实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极大地提升了全体教研员的素质。
“蹲点式”参与学校培训和教研,就是让研培人员在工作实践中打造锻炼,提升自身素质。我们制定了研培人员蹲点工作制定,明确了工作内容和工作目标。为了推进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深入开展学校常态教学研究,有效指导基层学校工作。规定和分配每位研培人员到农村和城区各一所学校蹲点工作。要求研培人员从课堂教学、校本教研、教学常规落实等方面着眼,以学校每位教师为主体,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起从“教师、教研组、学校、教研员到教科研部门”的教育教研网络。教研员以“参与者、合作者、指导者、服务者、研究者”的角色,开展学校教学和教研改进的实践研究,努力打造新型的教研文化。蹲点过程中,要求研培人员结合所在蹲点单位的实际,制定具体、详实、针对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的蹲点工作计划。规定每学期研培人员在学校进行集中蹲点时间不少于一个月。教研员要以蹲点学校为基地,组织开展本学科的教学研讨活动,至少确定一项学科教研课题或教研专题,制定实施方案,进行实验研究。集中“蹲点包校”结束之后,至少写一篇应用研究随笔或一篇应用研究论文。每学期上研讨课不少于两节,听课不少于40节,评课不少于10节,参与本学校教研组活动不少于4次。要在一线总结经验,在一线培养典型,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体现成果。积极撰写蹲点日记,促进对教育教学的深入思考,广泛征求蹲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工作内容和方法。蹲点中,教研员要把原先的“听课—评课”拓展为“预设—上课—评课—改进”不断的循环的'过程,促进了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的改进;蹲点中,研培人员和教研组一起,把原先的“参与—评价”式面上的教研,拓展成“策划—研究—实施—评价”深入式校本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能力,推动了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和课程改革,提高了研培人员自身的素质,加大了指导力度和研究力度。
“下水式”投入到课堂教学,就是要研培人员在课堂教学中锻炼提高自己的素质。研培人员“下水”执教,使教学研究活起来,研培人员根据研究需要选择适当课题现场执教,把先进的理念在课堂中体现。上课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集体备课后,上“研讨课”,体现研究性。二是按课程标准要求,有准备地上“达标课”,主要体现实验性。三是基于某研究课题或某种教学实验而上“演示课”,体现示范性。研培人员上课体现了现场培训作用,也可以使校本培训更贴近教学实际,推进校本研修的开展,更能提高自己研究水平、指导能力和服务意识。
“内需式”储蓄理论,就是在实际工作中,研培人员按照自己工作内在需要选择理论学习内容,这样才能从心底里愿意学习,教师也愿意接受,充分调动研培人员和教师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结合这一实际情况,我校开展了每学期研究一个专题、举行两次讲座、写好三篇文章的业务提高活动。研究一个专题:我校根据研培人员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研究专题:一方面从工作重点中确定。另一方面从教学诊断中确定.。举行两场讲座:研培人员的事业在基层,研究成果在回归学校,回归教师。而且为了在更大层面上发挥研培人员指导作用,必须打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因此,我校每学期为基层学校举办两场教学讲座。通过讲座,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以及自己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推动广大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举行讲座时我们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问题从实际中来,研培人员为基层讲座的主要目的是推动我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应当重点关注基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以此为教学讲座的主要选题。另一方面,案例从课堂中选。我们要求研培人员要根据一线教师的教学特点,教学讲座不能停留在理论的阐释,要选取具体的案例进行剖析,让教师从形象鲜活的教学事件中获得启迪。这些案例除了从书面阅读和影象收视中获取,更重要的是来源基层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些案例真实、有针对性、更有说服力。因此,我们要求研培人员在深入课堂听课辅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发现和整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正反案例。再一方面,对策要切实有效。发现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研培人员在讲座中不能只是查摆问题,更重要的是指明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和方法,策略与方法应符合教学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
撰写三篇文章。经常动笔撰写文章,可以有效地梳理思维,促使研培人员更理性地思考教育问题,并使问题思考更有深度,是提高研培人员素质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我们为让研培人员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开展了每年撰写三篇以上的研究文章研修活动。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样式多一点。教研文章形式多样,理论文章,经验总结,课题总结,调查报告,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教学叙事,教学随笔等。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限于一种样式,而应多涉及以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需要。要借助写教育日记、教育故事、教育随笔等方式,以写促思,并使反思成为专业生活的自觉状态。另一方面,讨论深一点。研培人员撰写文章不能仅满足于有所得,而应对自己提出较高的要求,做到理论探讨有深度,措施方法有创意。
四.巩固研培成果,拓宽研培渠道,探索研培模式,再创研培教研的新局面。
几年来的研培建设活动,使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基础在学校,主渠道是课堂。校本课程的开发,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的专业发展概无例外,作为县级进修学校,各项工作必须落实在基础的实践层面上,这就决定了新的教研方式必须坚持重心下移。“蹲点式”包校,“下水式”投入课堂,“内需式”储存理论等“深水作业”。使我们研培人员走进学校,深入调查研究,倾听教师的呼声,增进彼此的了解;走近教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缩短彼此的距离。发现问题,确定研培主题,指导实践,总结经验,树立典型。变指令性安排为参与式服务。通过听课、评课、亲自做课、参与和指导教研活动,构建以基地校为龙头的五个区域联合体、校与校联姻结对子、学科研培网络等教研方式。达到了指导、帮助的目的,促进教师的教学反思,努力成为新课程理念的创生者和实践者、教师专业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教师教育智慧的催生者和推广者。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研员与教师的共同成长。这一策略,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有利于发挥骨干教师的探路辐射作用;有利于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有利于加强实验监控与调控;有利于推动校本教研,实现优质资源共享,扩大教研活动教师的参与面,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在工作中我们还将根据研培工作实际需要,不断更新研培方式,展示和推广本地成果,借鉴外地经验,拓宽研培渠道。充分发挥区校教研融合互补,实践反思,多向互动,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以此构成多元开放的“有效研培”共同体的优势。搭建专业引领下的服务合作与研培一体的格局。再创我县研培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