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通用15篇)
报告的内容应该准确、客观、有条理,避免主观臆断和模糊表述。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的语气,以客观、客观的态度陈述事实。我们整理了一些行业领先公司的年度报告,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一
菁芜洲镇江口村辖8个村民小组,共256户1120人,总面积918公顷,其中耕地面积934.56亩,林地面积5284.5亩。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0户324人,20xx年底贫困村出列。20xx年―20xx年已脱贫户67户318人,至今未脱贫3户6人,20xx年底综合贫困发生率为0.54%。
脱贫攻坚“四支队伍”,是我县精准扶贫脱贫最前沿力量。其指导开展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工作;参与实施产业扶持、易地搬迁、教育支持、生态补偿、就业创业、兜底保障、医疗救助、危房改造等精准扶贫工作;推动金融、交通、水利、电力、通信、文化、社会保障等行业和专项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抓好扶志扶智工作,做好贫困群众激励动员、宣传教育和情感沟通工作,激发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帮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动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整顿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提出建议,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吸引各类人才到村创新创业;发展集体经济,立足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选准发展路径,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实现形式和有效路径,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强发展后劲;办好为民实事,抓好便民服务工作,方便群众办事;经常入户走访,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关心关爱贫困户、五保户、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有知识有文化、懂扶贫政策、临近居住、方便交流的优势,发挥经常性联系作用;上门了解贫困群众日常生活保障、房屋安全、身体健康状况、小孩上学等,使其反映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和解决。因此,开展如何充分发挥“四支队伍”集村部优势,攻克最后贫困堡垒,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着力解决因病、因灾、因学、因意外返贫的问题调研势在必行。
(一)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不完全到位。
(二)不同程度存在多层级、多部门、多行业在村里扶贫各唱各调的“独角戏”。
(三)有的干部出征不实战、出工不出力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一)队伍力量集中下沉到位。全体联村县领导、牵头县直单位一把手、乡镇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四支队伍”第一时间下沉到乡到村、到组到户,组建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严格落实“早上签到,白天走访收集问题,当天碰头研究解决问题,做到常态化驻村集中“办公”。
(二)驻村工作时间保证到位。严格执行驻村集中办公时间要求,确保结对帮扶单位党组织书记、包村乡镇干部、驻村工作队队员、村“两委”干部每月按照规定时间驻村开展工作。
(三)涉贫问题排查解决到位。对照“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深入排查人均收入、住房安全、医疗保障、学生辍学、饮水安全、产业发展、基础工作、重点人群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有效解决,补齐工作短板。
(四)民情恳谈答疑释惑到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有党员代表、“五老”人员代表、贫困户代表、非贫困户代表参加的民情恳谈会,收集社情民意,帮助答疑释惑,化解心理疙瘩,增进理解认同。
(五)暖心关怀上门走访到位。深入开展帮扶群众“微服务”行动、“暖心行动”“户帮户亲帮亲互助脱贫奔小康”活动,坚持“结对认亲”,送去暖心关怀,做到重要节日必访、婚丧嫁娶必访、生病住院必访、遇重大灾害困难必访、遇重大矛盾纠纷必访。
(六)民生微小项目实施到位。统筹各方资源,想方设法,解决好贫困群众最急需、看得见、效果好的小项目、小设施、小困难、小需求、小心愿,提升群众满意度。
(七)严管厚爱激励约束到位。坚持严管与厚爱结合、激励与鞭策并重,对工作不力的干部严惩实督,加大问责力度。对工作得力,长期奋战在脱贫一线的干部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通过政治上关心、待遇上保障、工作上支持、纪律上严管,充分激励广大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安心安身安业,凝聚决战决胜的关键力量,最终兑现好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八)“两头”政策吃透到位。吃深吃透中央、省、市扶贫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对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因村因户因人综合施策,及时有效解决有关问题。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二
xxxx乡辖9个行政村、6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276户,人口9128人,是全市居住人口最多的彝族乡。今年9个村计划脱贫219户、979人。5个贫困村计划脱贫174户、807人。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乡党委政府能够按照国家、省、州、市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并结合我乡实际,求真创新,找准帮扶要点,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件实事”“六个精准”为工作标尺,全体乡、村、组干部、第一书记、联乡帮扶单位所有人员都是带着感情在做事,怀着激情在谋事,都能够自觉地以务实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及严谨的工作作风投身整个扶贫攻坚工作。并取得扎实显著的工作成效。乡党委政府和联乡帮扶单位在全乡九村实地调研的基础上,特别针对五个贫困村的贫困人口的分布状况及致贫原因,根据每个村的实际,决定以种养殖为主,引导性外出务工相结合,利用本乡自然旅游资源和彝乡特色,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为辅的近、中、远脱贫发展规划。以“八查”要求对照我乡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不足,加大整改力度和资料的完善。8月初率先完成落实“五个一”的入户宣传,和入户核实贫困户的经济收入登记,通过对基础信息和基础工作的夯实,力求做到对每户贫困户基本情况掌握清楚,经济收入是否能够真的达到脱贫解困的标准,扶持项目是否能够让贫困户真脱贫而不返贫。全力围绕加快实现解温饱、快发展、奔小康的脱贫致富攻坚工作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提高思想认识和责任意识
不断提高强化全体干部和帮扶人员的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把考核机制和问责机制贯穿整个脱贫攻坚工作。
2、全力推进产业化扶贫
目前我乡已初步形成烤烟、畜牧和核桃三大支柱产业。今年烤烟种植4300亩。为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户增收,我乡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人均核桃100株以上,3至5年后将逐渐取代烤烟产业成为我乡的第一大支柱产业。种植方面:今年在马市长的支持下,为我乡西洼村争取了140亩退耕还林指标;在贫困村麻棚试点建设了核桃“双百万”精品示范工程1051亩。结合农牧该基地的建成得到了州、市相关领导和部门的肯定。大力发展经果种植,发展了青、红花椒1千3百亩;核桃林间套种魔芋120亩,山药2亩;樱桃70亩;中药材5亩;示范种植高山大棚蔬菜2亩;采取多源示范种植逐渐推广形成规模。养殖方面:依托农牧帮扶,全乡大力发展适合我乡的养殖产业,目前已发展黄牛,羊、猪、鸡、钢鹅等养殖产业。引进科华、嘉和公司在柑桠村养殖虹鳟、裂腹鱼等高端鱼类。成立核桃专业合作社2家,养殖专业合作社1家、家庭农场1家,目前正在组织5个贫困村建立1-2个专业合作社,引导和重点建设发展集体经济。
3、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
4、安全饮水问题
我乡5个贫困村已经有长梁村和麻塘村在20xx年全面实施完成,剩余的3个贫困村西洼村、小沟村和麻棚村规划已经上报了水务局,待实施。
5、一村一幼问题
我乡一村一幼除麻棚村和大水村外(两个村已经招标准备建设)全部建成,学生和老师已经在开课,但我乡学生太多,招收人数在30人,不能全部满足。
6、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
市科协、市林业局到我乡开展“科普下乡”2次、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11次;开展劳务培训150人次。市农办进行了劳务培训,大力引导,支持鼓励贫困人员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快自身脱贫致富速度。截止目前贫困村共有80户、122人外出务工月工资2000―3000元/月。
7、脱贫攻坚基础工作完成情况
我乡脱贫攻坚按照“六个精准”、“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五件实事”、“六个有”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一图”、“二卡三台账”已全部完成;结合网格化管理,将贫困户纳入相应网格进行管理,推进贫困户脱贫工作落在实处,见到实效,确保20xx年五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
8、村卫生室和文化活动场所
我乡共建成了核桃村和柑桠村的村卫生室,长梁村正在建设,其余的村有些规划了,有些还没有规划建设;村文化活动场所已经建成的有核桃村、柑桠村、大水村、麻棚村,西洼村正在建设,长梁村正在建设,小沟村和白水村没有规划建设,麻塘村已规划,待资金落实久可以实施。
1、主要是缺资金、缺技术。
发展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脱贫,主要是缺资金和技术,不能加快和稳定的实现增收脱贫的目标任务。现有的核桃、青花椒等种植项目见效慢,不适应当前需要。要保证年内消除贫困,见效最快的就是外出务工和发展养殖业。我乡组织贫困户参加人才市场定向招聘,因为招聘条件过高,文化程度低和缺技术是导致招聘难以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乡正在努力筹备以技术培训和文化培训的方式,提高劳动力的技能和文化水平和竞争力,组织贫困户与用工单位或企业进行对接,增加劳务输出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
2、历史原因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城乡环境和生活环境亟待改善。
(一)加大资金和技术扶持力度,重点发展增收见效快的项目
建议市上出台扶贫开发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投资农业,参与扶贫工作。扶贫部门要加大与银行联系力度,尽可能帮助贫困户小额贷款和办理贴息手续,解决个人发展无资金的难题;政府应采取向社会购买培训服务的方式,加大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和外出务工技能培训力度,同时,招募一批农村急需的农业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专业人才,担任扶贫自愿者,蹲点指导贫困村农业生产和脱贫致富工作,鼓励致富带头人影响一批、带动一批、指导一批、致富一批。加大以“四个好”的标准,引领全乡群众从改善生活环境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抓手,鼓励和加大“四好”家庭户的评选。
(二)建议政府加大养殖项目帮扶的力度,增加猪、羊、鸡的数量。林业部门增加适合二半山区经果品种引进。自身加大经济效益好,见效快的项目引进试种,成功后规模推广种植,形成规模化效应和稳定的经济效益,巩固脱贫攻坚成效。
(三)依托xxxx自身自然气候环境和自然旅游风光,申报打造柑桠村核桃村拖琅河漂流项目、核桃村彝家特色文化广场、自驾游营地、高山草甸滑雪场地、麻棚村高山草甸和麻棚瀑布旅游景区项目申报打造,依托乡村旅游,促进和带动二、三产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促进经济增收。
我乡下一阶段的攻坚脱贫工作将严格按照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攻坚指挥部的工作要求,与帮扶单位紧密协作,对照“八查”标准,查缺补漏,更进一步完善总结,用更严谨、更负责的工作态度,更加切实可行更具实效的帮扶措施,确保20xx年底,我xxxx乡五个贫困村、219户贫困户、979个贫困人口全部按时间节点脱贫摘帽。明年也绝不放松脱贫攻坚巩固期的巩固工作,保证不发生一户返贫户的出现,不断巩固脱贫攻坚实效。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三
20xx年以来,中里乡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部署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041户,涉及贫困人口4938人,其中9个贫困村共454户贫困户,2118人。今年摘帽的有(龙山、六台、双古、中里)4个村,全乡脱贫贫困户374户,贫困人口1843人。截止目前,中里乡20xx年脱贫户在“八有一超”完成情况方面:“八有”中的有水、有电、有道路、有医疗保障和有义务教育均为100%;23户没有有稳固住房,完成率为93.9%;63户没有电视机,完成率为83.2%;有收入来源为92.5%;“一超”完成率达60.7%;“双认定”完成情况为49.2%。4个摘帽村“十一有一低”完成情况方面,除新农合参合率未达标之外,其他指标均已达标(贫困发生率低于3%正按照既定目标循序完成)。新农合参合率情况为:双古村89.53%,龙山村87.49%,中里村79.42%,六台村96.48%。
中里乡创新组合式扶贫攻坚措施,重点打造乡“扶贫工作站”和企业“扶贫服务站”,实现帮扶精准化、精确化和精细化,走出了本乡精准扶贫工作的特色之路。成立中里乡脱贫攻坚作战室,面积40平方米,由书记、乡长作为总指挥,内设扶贫工作站,配备3名专职扶贫专干,工作站下设7大工作组共36人,确保各项工作有专人跟踪落实。与东方尚贤和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对接,成立“企业扶贫服务站”,积极响应和落实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措施,通过土地流转、转移就业、金融扶持、教育培训、科学种植加示范引领等,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扶贫产业路子。
积极帮助贫困户申请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全乡已经完成1041户贫困户的.评级授信和申请工作。截止目前,共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650万元,涉及贫困户330户。其中,20xx年脱贫户为304户,占20xx年脱贫任务数的81.28%。主要承载企业为广西贵港市港丰农牧有限公司、广西东方尚贤文化有限公司等,按年分红不低于8%支付给贫困户。
实施移民扶贫,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的方式,积极动员和引导贫困户异地搬迁,切实解决贫困户无稳固住房问题。经宣传动员,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
按照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的要求,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六月份以来,为符合条件的300多户贫困户申请低保,目前已经办理140户涉及贫困人口560人。
1. “八有一超”中,没有电视机共66户,需要协调后盾单位解决无电视机问题;
2.无稳固住房23户,除3户申请易地移民搬迁外,其他都已申请危房改造指标。但是根据扶贫办给的非正式文件通知,住在兄弟家的也算有稳固住房。中里乡很多贫困户都住在兄弟家,甚至有部分20xx年脱贫户在没有拿到危房改造指标的情况下借钱起了房子,他们数据上已经有稳固住房,但是一直在等危改指标。希望扶贫办能够发一份正式文件,定义清楚稳固住房的概念,以备第三方验收,同时,希望建设局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下达危改指标。
3.异地搬迁方面,中里乡贫困户报名集中安置132户,679人。但是截至目前,移民搬迁指标还未真正落实,不知道多少户分别是哪一户能够搬迁。20xx年没有稳固住房但申请了移民搬迁的脱贫户,他们的稳固住房如何解决?希望上级能够给出明确答复。
4.贫困村摘帽“十一有一低”方面,根据最新反馈数据,新农合参合率未达到95%以上的村有龙山、双古、中里3个村。希望区新农合办协调区教育局,尽快将学生参合人数统计汇总。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四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政协xx市委《关于集中开展“大调研月”活动的通知》(万协发【20xx】4号)文件精神要求,我乡驻村工作队组成调研小组,深入xx乡xx村等村精准贫困户入户调查,认真分析了各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结合全乡发展现状,认真分析总结,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贫困现状及“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基本情况。
(1)全乡基本情况。
xx乡地处xx南麓,距离xx市城区33公里,幅员94平方公里。全乡6个行政村和1个居民社区,52个村民小组和5个居民小组,共3529户13810人,其中农业人口11881人(其中举家外迁80户305人,在外购房或租房365户1472人,在外务工人数941户4051人),外籍户口迁入28户89人,实际居住人口3458户13592人。全乡有耕地面积6944亩(其中田4566亩,地2378亩),有林地13万亩。境内青石资源丰富,种养殖业初具规模,但基础设施滞后,耕作条件有限,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20xx年、20xx年全乡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598.5元、5150.3元,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
(2)xx村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乡场镇东北部,距离乡场镇区3公里,离xx市城区36公里。全村幅员面积1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49亩、林地21290亩。有8个村民小组,439户1637人。
2、贫困现状。
(1)全乡贫困现状。
20xx年底精准识别贫困村3个,贫困人口1046户2407人,20xx年脱贫95户239人;20xx年锁定贫困人口951户2168人,贫困发生率17.5%,20xx年脱贫172户433人。
(2)xx村贫困现状。
20xx年通过村民投票和公示确认的建卡贫困户为130户392人,贫困发生率30%。20xx年底,已脱贫10户39人;20xx年,xx乡xx村被确定为全达州市828个省定贫困村之一,该年全村锁定建卡贫困户有129户369人,贫困发生率降为29%,20xx年底,达州市扶贫驻村工作,xx乡驻村干部和xx村村委会,通过综合评估全村共脱贫了43户、151人(其中达州市驻村工作组评估脱贫23户81人)。20xx年xx村精准贫困户锁定为90户,其中预脱贫23户。
3、六个一批属性分布情况。
(1)全乡分布情况。
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520户893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187户466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医疗救助扶持一批:713户1000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314户676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121户148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政策215户,享受2个“一批”政策316户,享受3个“一批”政策207户,享受4个“一批”政策80户,享受5个“一批”政策8户。
(2)xx村分布情况。
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107户214人;移民搬迁安置一批25户72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45户141人;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89户204人;灾后重建帮扶一批无;教育资助解困一批32户40人。
以上享受1个“一批”政策40户,享受2个“一批”政策45户,享受3个“一批”政策40户,享受4个“一批”政策11户,享受5个“一批”政策2户。
(二)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方法及步骤。
通过调查,xx乡自20xx年开展扶贫攻坚工作以来,一律是按照“群众自愿申请,村民主评议、公示公告,乡审核、再公示,再上报”等几个工作步骤和“三严三实”的工作要求,从严从实把真正贫困的对象识别出来。
(三)脱贫规划及具体措施。
经查阅村委会相关扶贫攻坚档案资料,自20xx年5月以来,xx乡争对本乡实际制定了“xx乡精准扶贫工作规划(20xx-20xx年)”、各年度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相应各村也制定了扶贫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
1、具体帮扶措施有:
(1)资源开发与生态建设并举。因地制宜地确定发展目标,突出地方生态特色,实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态环境建设并举,采取“项目带动、政府协调、群众参与、社会帮扶、金融支持”方式,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好新的产业发展平台,为群众增收致富提高条件。
(2)实行产业化扶贫。依托地方优势资源,大力推进产业化扶贫。继续以种养殖业为产业核心,积极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大培育特色产业种植基地力度,有目的、有计划地抓好经合组织建设,走规模发展、集约经营之路,引导广大农民走向市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实现特色产业流通增值。
(3)实行“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以解决贫困人口脱贫为重点,以发展产业为核心,本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尽其责”要求,实现各种资源和各类资金的整合利用,连片规划,整村推进,努力实现全乡协调发展。
(4)开展劳动力培训与转移。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多种渠道,积极争取市级培训资金,加大培训投入,大力开展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实用技术培训。采取短、中期为主的技能培训方式,让更多农民群众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变成技术能手,增加务工收入。
(5)实施搬迁扶贫。对生存条件恶劣、居住分散、自然资源贫乏的特困人口,实施搬迁扶贫,把扶贫搬迁与危房改造等政策相结合,加大搬迁的支持力度,在保证上级补助资金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减免有关费用,解决好搬迁户子女入学、户口迁移、饮水、用电等生产生活困难,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保障措施是:
(1)组织保障。一是健全工作机构。为全面完成所规划的各项任务,乡成立精准扶贫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责指导各村、各责任单位按照规划实施时间节点做好各项工作。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对规划中确定的目标任务,乡人民政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到牵头领导和责任站所,领导干部带头包村包贫困户,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扎实推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
(2)资金保障。一是力争上级扶贫资金投入。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对于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我乡要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争取上级加大对我乡的项目资金投入。二是积极调动贫困群众自筹资金。按照参与式扶贫开发的原则和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充分调动贫困群众热爱家乡、建设家园、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增加扶贫总投入。三是强化资金管理。严格按照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度管理办法以及各级部门资金的管理使用要求,建立健全职能部门监督、审计监督、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四道防线”,严防贪污、挤占、截留、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发生。
(3)机制保障。一是建立规划实施的监督机制。为切实履行好本规划实施,本规划经乡党委扩大会议通过,自觉接受本级人大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二是建立考核机制。乡人民政府与各村和相关部门签订责任书,将每个阶段具体工作目标量化,项目按照包保责任“定人、定点、定户”,将每项工作落实到人头,将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实行奖惩。
(四)国家扶贫项目及资金落实情况。
因xx乡xx村是省定扶贫村之一,从20xx年起,国家的部份扶贫专项资金大多安排在该村。
1、《20xx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茶叶产业)》。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20xx年,完成新建高效优质茶叶164.5亩,第四年投产,实现鲜茶叶总产量13吨以上,名优茶比例达50%以上,茶叶综合产值实现160万元以上,项目区贫困户每年人均增收9358元以上,最终实现项目区摘帽,贫困户脱贫。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新建优质茶园164.5亩。其中:xx村104.5亩、白燕溪村60亩。
新建项目茶叶产业区便道路1394米(硬化路面)。
(3)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调查,该项目实施方案于20xx年9月25日xx乡政府进行了申报,市扶贫移民局于20xx年11月以(万扶贫移民【20xx】140-3号)文件进行了批复,项目实施是按每亩1400元给实施贫困户补助茶幼苗,茶苗提供是xx市茶叶局,20xx年11月18日,xx村共实施4个社,59户,114.8亩、68.88万株。目前已进行了三次技术培训,做到了有栽有管。
2、《20xx年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产业扶持周转金)》。
(1)项目建设目标任务。
产业扶持周转金实施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贫困户发展种养业的资金瓶颈,充分调动贫困户的积极性,通过发展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使贫困户从根本上走上脱贫致富之路;通过资金的周转,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上致富之路,做到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无限的作用。
(2)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实施对象为村内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缺乏资金、有能力、有意愿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户。种植项目:2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3万元。养殖项目:14户,计划财政专项周转资金17万元。
(3)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经调查,该项目实施方案于20xx年12月10日xx乡政府进行了申报,20xx年12月底该项目资金20万元已入乡财政专户,20xx年1月10日,xx乡xx村村委会、村财务监督委员会及时召开了该项目资金发放办法工作会议,争对16户项目实施贫困户的申请书和担保人协议逐一审查,并对该项目资金周转起止时间进行了商定。后进行了再公示7天,20xx年2月初上报乡政府审批,20xx年2月19日是和20xx年2月20日分二次将该项目总资金20万元分别按实施贫困户提供的帐号兑现到位。
3、扶贫整村推进项目。
该项目在xx乡清水溪村实施,国家扶贫专项资金投入100万元,建设主要内容是新建清水溪村“子房沟到大草坪”2公里村道公路硬化。xx乡政府于20xx年1月20日向市财政局、市扶贫移民局提交了请示,20xx年3月12日市扶贫移局进行整村推进实施方案的批复。接到批复后,xx乡党委、政府立即组织实施,20xx年8月11日开展了施工队伍比选会,20xx年12月18日项目完工并进行了验收。
(五)建档立卡贫困户退出机制情况。
贫困人口退出严格按“拟选对象、精准扶持、民主评议、公示公告”程序办理,乡政府和帮扶部门根据年度减贫目标任务确定预期脱贫人口,实行精准帮扶;贫困村退出按“初选对象、精准扶持、退出审批、公示公告”程序办理,由市级扶贫部门组织入村调查、摸底核实。贫困人口退出后,符合政策兜底要求的应按有关行业政策继续享受,不因退出而返贫;贫困村退出后,原有贫困村规划中未实施完成的项目继续实施。
1、贫困户退出标准。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指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户退出要以户为单位,以贫困户年人均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家庭有安全住房、无因贫辍学学生等为主要衡量指标。凡享受以下政策,收入达到或超过脱贫标准的贫困户应退出:1、已享受移民搬迁政策;2、享受危房改造政策入住的;3、享受产业扶贫到村到户政策;4、享受“雨露计划”培训补助政策;5、享受医疗救助的;6、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超过当年国家贫困标准的地方,凡纳入低保的家庭,视为脱贫人口。同时,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提升,有一门以上就业技能,有一项以上收入主业的贫困户,应视为脱贫户。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指省“十三五”规划扶持重点贫困村。贫困村的退出应以贫困发生率和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完成率为主要衡量指标,原则上,退出贫困村的村贫困发生率应低于3%,重度贫困村小组村庄整治建设全部完成。贫困村达到“九有”标准,即:有主导产业,有集体收入,有健全的群众服务中心,有小学教育、卫生文化等服务功能,有硬化的通村公路,有入户的安全饮水,有安全的农村电网,有入户的广电通信光纤电缆,有清洁的生活能源。
2、退出程序。
(1)贫困户退出。贫困户的退出按照预退出、精准扶持、摸底调查、民主评议、入户核实、公示公告、批准退出等程序执行。
一是选定预脱贫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户退出规划及年度减贫计划,下达贫困户退出指导计划,并与乡政府签订减贫责任书。各村根据乡下达的退出指导计划,分解落实到组,选定年度预脱贫对象,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预退出处理。
二是精准扶持。各村要对照贫困户退出条件,对预退出对象加大扶持力度,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扶持。
三是摸底调查。年底,组织村委会干部、驻村工作队干部、贫困户结对帮扶干部等,对预退出对象进行调查摸底,填写调查摸底表(附后)。
四是民主评议。摸底调查后,由村委会组织召集相关人员召开民主评议会,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逐户讨论,拟定退出贫困户名单,并在行政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公告时间不少于七天。拟定对象的确定要综合考虑贫困户的收入、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的缓解、住房、家庭成员的上学和就医等情况。
五是上报审核。公示无异议后,对拟定退出的贫困户,上报乡政府审核。
六是入户核实。乡政府组织相关人员(不得少于3人),对拟退出贫困户进行逐户核实,确定全乡贫困户退出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
七是审核批准。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批准,并在各行政村公告,报设区市备案。
八是信息录入。贫困户经批准退出后,即录入信息档案,在建档立卡系统内进行退出处理。
(2)贫困村退出。贫困村的退出按“五步法”程序执行。
一是初选对象。每年年初根据贫困村退出规划及上年度贫困村退出计划执行情况,下达贫困村退出计划,乡政府根据市下达的退出计划,确定初选对象。初选对象要综合考虑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重度贫困村小组的村庄整治情况,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产业发展、贫困发生率等情况;初选对象确定后,乡政府要对照村级扶贫开发规划和贫困村退出条件,对预退出的贫困村加大扶持力度,进行重点攻坚。
二是调查核实。市组织有关部门,对预退出贫困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确定是否符合贫困村退出条件。
三是公示公告。如符合退出条件,则在乡、村所在地进行公示公告。公示公告时间原则上不少于7天。
四是批准退出。公示公告无异议后,报县批准退出。
五是备案管理和信息录入。报设区市、省备案;贫困村经批准退出后,即进行信息录入,在建档立卡系统内作退出处理。
3、退出后扶持措施。
(1)扶持政策。贫困户、贫困村退出后至20xx年,可继续享受中央、省、市扶贫开发有关政策扶持,资金量不变;贫困村退出后至20xx年,继续实施贫困村村级扶贫开发规划。
(2)主要扶持措施。
围绕这一目标,结合xx乡现有贫困农户的脱贫需求和实际情况,全力落实上级有关的脱贫帮扶措施,确保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有效推进,脱贫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3)组织保障。
把脱贫攻坚纳入全乡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强化各乡村干部的参与度,形成全员齐抓共管,积极作为的攻坚脱贫格局。一是落实脱贫责任。将年度脱贫任务细化到各村,要求各村主要负责人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二是整合项目资金。建立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对象,统筹安排交通、水利、农业、民政、就业、教育、卫生等部门各类资金,优先投向贫困村贫困户,重点发展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产业,着力帮助贫困对象增收脱贫。三是强化目标考核。将脱贫攻坚任务纳入年度考核重要内容,采取逐村逐户核查,确保脱贫任务落到实处。四是推进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申报审批程序,严格组织项目实施,强化过程督查,确保项目实施质量,对截留、挤占、挪用和贪污、挥霍扶贫资金的责任人进行查处,确保项目、资金和干部“三安全”。
(六)脱贫攻坚过程中的先进典型及工作新亮点。
1、先进典型。
xx乡xx村七组村吴才国,20xx年识别为精准贫困户,贫困人口2人。自20xx年,在达州市和乡政府驻村工作组的支持下,自主发展种植业,渴望早日脱贫,20xx年期间,自已投资发展弥猴桃1亩,20xx年初又新建弥猴桃5亩,核桃4亩,目前,该户共发展有10亩经果产业,同时自筹资金近3万元,修建了入户道路300余米。
2、工作亮点。
xx村做为省定贫困村,在20xx年精准扶贫工作期间,创新思路,开拓思维,在达州市农商行的支持下,开展了全村贫困户信用等级评议工作,大力宣传小额信贷扶贫优惠政策,对全村200户贫困户进行评星授信并公示,提高了小额信贷资金到户率。
通过对全乡的建档贫困户深入走访调查,其贫困原因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1.自然、交通等因素致贫。由于我乡地处大山深处,很多贫困户生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居住较为分散,山上田地很少,没有进行土地整理,大部分属“望天收”,收成有限,加之部分社不通公路,进出村社全靠双脚,运送物资、农产品不便,制约了发展。加之群众信息闭塞,思想固化,不能适时调整产业结构,增收致富不足。
2.因病返贫。因农村卫生环境有限,加之部分群众生活习惯较差,人畜不分离,造成部分年老体弱家庭成员突患疾病,或慢性病长年缠身,使原有家庭积蓄花费一空,原本不富裕的家境雪上加霜。虽然通过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救助缓解了一点经济压力,但高额的医疗费用如同无底洞,依然是此类家庭重返贫困的主因。
3.劳动力缺乏致贫。一方面现在年轻的精壮壮劳力都外出打工,家里只剩下“386199部队”(指妇女、儿童、老人),而外出打工人员大都从事体力活,一年到头存钱寥寥无几,却错失了家里的农活,荒废了田地;另一方面是由于家庭本身缺乏劳动力,又没有资金技术,产出的农产品又无法外销,家庭经济捉襟见肘。
4.其他原因致贫。如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发展能力不足,致富本领不强,若遇上天灾人祸,本来自给自足的'家庭被掏空家底而陷入困境等。
其中:因病致贫或返贫322户530人,占总数的24.5%;因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致贫178户401人,占18.5%;因自然条件差致贫185户495人,占22.7%;因缺乏劳动力致贫135户335人,占15.5%;因自身发展能力致贫102户295人,占13.6%;因缺资金11户13人,占0.6%;因缺技术致贫31户99人,占4.6%。
(一)农民收入估算难精准。随着“三清”工作的不断开展,工作中的难点也逐渐显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城镇化进程加快,交通条件不断改善,农民经济发展形式也从单一的农业生产向多元化就业方式转变,多元经济相互交织混合发展,给准确调查核实农户收入增加了难度,加之受农业经济效益不稳定的影响,大量外出务工农民收入情况难以掌握。
(二)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现阶段农民文化素质在快速提高,但思想觉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为了获得帮扶,个别贫困户有意隐瞒真实收入和家庭情况,给精准识别增加了难度。
上述分析的开展精准扶贫工作面临的诸多问题,决定了来xx乡准扶贫工作将是一场异常艰巨的攻坚战。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建立和完善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明确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和保障措施。通过对贫困户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引导好各类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扶贫到户,逐渐构建精准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为科学扶贫奠定坚实基础。
(二)明确职责。精准识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前提,要做到“三清”信息采集表清查对象、清查人员、核查人员、录入人员等相关人员均要签字确认,并且入户清查人员要与户主合照存档,切实做到“一表一填、一表一核、一表一录、一表一责”。
(三)转变观念,切实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信心。针对部分农民素质偏低及思想观念落后的问题,一是要切实采取措施,充分调动全体镇干积极性,进村入户与贫困群众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积极鼓励他们增强信心,克服惰性心理,积极发展生产,自力更生。二是切实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与来榜本地发展的产业相关的短期培训,提高农民群众实用技术能力。
(四)发展本地特色扶贫产业。一是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扶贫对象,申报实施产业扶贫项目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以奖代补、提供种苗,大力发展本地特色优势产业和养殖业,培育主导产品,提高特色产业开发效益。二是帮扶部门、帮扶责任人要及时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三是上级下达的产业扶贫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精准贫困户直接参与、直接受益、稳定增收的种植、养殖和其他产业项目,发挥产业基地对贫困户的辐射带动作用。四是积极引导承包土地向专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增加贫困户财产性收入,让贫困户从产业发展中获得更多利益。
(五)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完成精准扶贫任务。脱贫攻坚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这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凝聚全社会力量共同来完成。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专项扶贫、社会扶贫、行业扶贫等多方力量相互协作,共同支撑,开拓出了全新的扶贫局面。合理整合资源“重拳出击”,这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体现。我们要紧紧把握精准扶贫的根本,确保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五
近期以来,我结合重点水利建设督查,先后到6个基层水利站开展“水利脱贫攻坚”专题调研活动,通过看建设成效,听意见建议,问民生需求等多种形式,客观地总结前期水利工作,分析水利扶贫存在的问题,谋划下步工作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岳西县共有出境河流8条,分属4大水系,即皖河水系的皖长河、皖水、潜水;巢湖水系的杭埠河;菜子湖水系的大沙河;淠河水系的有包家河、黄尾河、头陀河。全县水库114座,总库容11686万m3,设计灌溉面积3.019万亩,设计年供水量1168.95万m3;其中中型水库2座,小(一)型水库3座,小(二)型水库109座;发电水库57座,灌溉水库67座。塘坝7716处,总容积1977.83万m3,灌溉面积51238亩。
围绕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十二五”期间,水利建设投资超出4亿元,年均投入接近前“十一五”的总和,恢复及加固小型水利工程5000多处,水利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夯实。
一是工程水利建设提速。实施了中央与省投资1.246亿元的天堂、冶溪等5条中小河流及来榜山洪沟治理项目,加固堤坝34.64公里,防洪保护面积3.4万亩。实施中央与省投资8750万元的第二批、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覆盖16个乡镇30个行政村,建设拦河堰105座、灌溉渠道136条71.73公里、排水沟15条5.4公里、山塘51口、渠系建筑物139座,新增及恢复灌溉面积0.8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5.6万亩。
二是生态水利深入推进。争取资金7873万元,实施了莲云、五河等10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2.64km2,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创新建设管理理念,将景观水利、生态水利理念融入工程水利,改善外观形象,美化农村水环境;编印《景观水利建设读本》1500份,指导基层推进生态水利建设;以中小河流治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工程为依托,以水工程、水景观、水文化为主要建设内容,及时完成了姚河小街水环境优美乡村创建工作,达到“一溪、一滩、一田园、一渠、一庄、一青山”的试点要求。
三是民生水利惠及全县。投入资金5974万元,实施小水库除险加固43座,防洪保安人口5万多人,新增或恢复有效灌溉面积2.5万亩。投入资金6948万元,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49处,解决全县24个乡镇186个行政村14.12人饮水不安全问题,工程绩效连续三年全市夺冠。落实省政府“5588”行动计划,全面推进沟、塘、渠等“八小水利”改造提升,荣获2013年农田水利建设荣获“江淮杯”三等奖与“皖江杯”铜奖。2013年-2015年共争取上省级财政投入2482万元,整合资金3000多万元,累计完成水库加固7座,扩挖塘坝3538口,清淤整治沟河458条,建设小型闸坝20座。
四是资源水利持续发展。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绩效考核始终位于全市前列。建立重点企业用水在线监测设施,加强用水总量与用水效率控制;强化工业企业用水评估论证、跟踪监测,确保水行政审批科学合法;依法征收水资源费600多万元,实现以征促管,促进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
(一)水利投入仍显不足
一是上级投入份额少。国家对小型水利工程的投资历来是以地方政府投资和群众自筹为主的政策,所以山区小水利争取国家投资范围小、份额低。近几年来,由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到省市争取水利项目,我县所争取的水利项目份额逐年增大。但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岳西“小水利”始终难以在省市占有位置,很难在大的水利项目申报上有所突破。
二是水利建设欠帐多。全县水利工程基本是上世纪60-70年代修建,部分河堤主要是鹅卵石堆砌而成,水库、山塘、堰渠多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同时,我县山洪灾害频发,稍遇强降雨,易成毁灭性灾害,堰、渠荡然无存。山区水利工程虽然规模场面不大,但工程措施复杂,耗人工,费材料,成本高,恢复难度大,一次较大洪灾,往往需要多年才能恢复。
三是水利民生需求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农民群众在防洪保安和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要求也相应提高,尤其是在中央、省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后,农民群众都对水利大投入抱有很高的期望。
(二)建设管理相对滞后
一是缺乏整体规划。目前,从事水利建设的有财政、发展委、国土、扶贫办、水利、农委等部门,各部门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不一,各单位根据主管部门的要求,申报水利建设项目,然后根据各自的规定进行项目管理。多部门参与水利建设固然加快了水利发展,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可能造成各类工程之间缺乏配套,甚至出现重复投资、重复建设,导致公共财力的`浪费。
二是缺乏有效管护。近几年来,国家水利投资逐年增加,我县水利工程建设也得到长足进展,一大批新建、加固的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所有的建成水利工程没有落实真正的管护机制,小水库“三有”没有落实,饮水安全工程真正形成长效管护机制的不多,堰渠堤等基本上是“有人用、无人管”的状态,水利工程效益没有得以正常发挥,群众对此有不少意见。
三是建设模式落后。当前的治水模式仍很落后,全县的水利建设大都围绕防洪、灌溉目标,很少有与生态保护、旅游等产业结合,至少是结合不足,许多地方还是就工程建工程,形式比较呆板。如何让水工程效益最大化,还得从大水利入手,围绕大水利作项目规划。
(三)水利改革还需攻坚
一是小水利难走向大市场。山区水利规模小、工程散、效益低,导致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难以走向市场,完全依靠政府大包大揽又很不现实。
二是水务一体化难推进。顶层设计上要明确事权,统一管理涉水事务,但在基层实践中,县、乡水利事权难界定,水利项目的统一规划、建设、管理难推进,水务一体化更是难上加难。
(四)能力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水利技术人员断层现象突出,专业技术力量难以满足大规模水利建设需要。同时,基层力量薄弱,造成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不畅通。防汛责任的末稍传递以及应急处置水平仍存在薄弱环节。治水管水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工作思路
切实把精准脱贫贯穿于水利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补短板、促发展、惠民生,着力构建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体系。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脱贫时间表的要求,实施水利“1345工程”(力争“十三五”期间年均实际投入超过1个亿,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防洪、供水、生态“三个安全”,实施好水行政、水资源、水利建设和工程管护“四项改革”,推动水利工作与“五大发展”深度契合,为岳西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
(三)主要措施
围绕以上目标,建议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确保任务完成。
1、科学谋划水利“十三五”蓝图。规划思路要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规划目标要做到与地方发展战略相衔接、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规划指标要切实可行,规划任务要统筹确定今后五年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工程布局、体制机制。
2、大力实施两项扶贫工程。以65个贫困村为重点,实施“基础设施改善计划”。两年内完成4.6383万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通过巩固提升工程,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体系,保证水量、提高水质,使贫困村居民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强化管护责任,保障工程良性运行。同时以贫困村、贫困户为基本单元,加大塘坝、沟河等小型水利的改造提升,完善贫困村、贫困户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保障贫困人口农事用水。主要任务是新建及加固水闸6座,清淤塘坝1279处,改造中小灌区2个1.4万亩,清淤沟河524条,完善渠系2.6万亩。
3、着力实施水生态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重点区域的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重点河道或水域的乱排、乱采、乱建、乱弃等行为,改善河道水环境功能和水质,着力保障居民饮水安全和防洪安全;加强水土保持监督检查,突出做好景区、水源涵养区等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及时查处水土保持案件,规范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和审批,更好地服务生态示范县建设;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大力整治农村河道堰塘,使溪河、库、塘呈现出自然、生态、亲水态势。
4、增强水利发展内生动力。进一步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好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利建设。创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积极推进设计、施工、招投标等环节市场化改革,努力建设规范有序、管理严格的水利建设市场秩序。探索推行水利工程代建制、集中监理制等建设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集中组建项目法人等建管模式。加强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联动的质量监督与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完善群众参与质量监督管理机制,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安全监督常态化、安全监督信息化建设,提高监督管理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汛期检查、监测预报、预案预警、指挥调度、抢险救灾等制度体系,提升防汛能力;强化执法能力建设,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水法规制度的贯彻落实。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六
根据档案局《档案局关于开展脱贫攻坚档案工作专题调研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积极开展调研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位于北部,系通往西北区的北大门,地理坐标东经102°08′至103°39′、北纬32°56′至34°19′之间,县境内地形复杂,黄河与长江流域的分水岭将全县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地理单元和自然经济区。中西部和南部为典型丘状高原,占全县总面积69%,地势由南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500米。北部和东南部山地系秦岭西部迭山余脉和岷山北部尾端,境内山高谷深,地势陡峭,海拔2400米至4200米。属于典型的高原半农半牧地区。我县41个贫困村共计有贫困户2209户10995人,按照“五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的'要求,分年度制定到村到户的扶贫脱贫计划,确保全县每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0xx人左右。到20xx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
我县脱贫攻坚档案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档案资料归档不规范,我县脱贫攻坚档案资料多数由脱贫攻坚人员负责,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稍差,造成我县脱贫攻坚档案归档不规范。二是档案资料缺漏多,至去川档一号文件发布前,脱贫攻坚档案无统一规范,从而导致我县各乡(镇)、机关归档资料归档不统一,造成材料缺漏现象。三是档案资料重复归档,因迎检需要,我县县、乡、村、户四级档案资料多有重复,因此对以后脱贫攻坚档案归档造成严重阻碍。
一、加强脱贫攻坚档案业务培训工作。一是今年,根据我县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各乡镇、各部门档案专兼职工作人员及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参加由、组织的脱贫攻坚档案的培训。二是在本县继续加强对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精准扶贫干部学员档案知识的培训。
二、健全档案工作机制。20xx年3月与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转发了《档案局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县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同时督促各乡镇及相关部门明确相关职责,并制定了本部门的脱贫攻坚档案工作职责。
三、积极开展脱贫攻坚档案执法检查。按照年初计划和工作安排,8月底至9月中旬县档案局将按照印发的《关于印发《20xx年档案全县档案工作要点》的通知》文件要求,对全县xx个乡镇及相关部门的脱贫攻坚档案进行了执法检查,并对脱贫攻坚档案整理归档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指导。
四、进一步加强对脱贫攻坚档案的指导。下一步,我局将严格按照《档案局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进一步规范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意见》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并根据我局已制定的《县精准扶贫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表》及《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规范要求,结合我县脱贫攻坚各类文件材料形成的实际和规律,遵循档案整理中“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的基本方针,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开展好我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的收集与整理,指导规范整理好全县脱贫攻坚档案,并且对全县xx个乡镇及相关部门再次进行脱贫攻坚档案的培训,确保我县脱贫攻坚档案工作健康有序的推进,顺利通过、的验收。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七
根据县领导重要指示,11月7日11日,xx镇党委、政府牵头,会同县城投公司,就xx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调查研究,并对调查情况进行了初步梳理,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几点粗浅建议,形成本调研报告。现将本调研报告呈领导审阅,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xx村位于xx镇东南部,离xx圩镇约5公里,是国家十三五贫困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1500余人。该村20xx年共有在册贫困户71户267人,经20xx年11月10日精准再识别,在册贫困户调整为66户 261人,其中20xx年已脱贫35户137人,20xx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20xx年计划脱贫7户25人,确保实现20xx年底实现脱贫摘帽。
(一)贫困户分布情况
(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5 户20人、因病1户5人、因残1户1人),东山下小组7户28人(缺劳力1户3人、缺资金1户3人、因病4户16人、因残1户6人),岌下小组8户30人(缺资金6户21人、因病1户6人、因残1户3人),老屋小组5户13人(缺劳力1户1人、缺资金3户9人、因病1户3人),社母小组4户17人(缺资金4户17人)。
20xx年,全村已脱贫35户137人,其中缺劳力2户6人,缺资金22户88人,因病9户37人,因残2户6人。20xx年计划脱贫24户99人,其中缺劳力7户25人,缺资金11户48人,因病4户22人,因残2户4人。
(二)项目实施情况
20xx年,共安排各类项目14个(光伏发电项目已变更,村史馆、文化广场20xx年兴建,20xx年完工),截止目前,已完工项目11个,正在实施项目工3个。一是已完工项目11个,分别是:
(1)安装上村至新屋、东山下小组村主干道太阳能路灯项目;
(2)硬化社光下至岌下自来水厂村组道路项目;
(3)硬化xx小学门口至长坑子小组村组道路项目;
(4)兴建东山桥桥梁项目;
(5)兴建文化广场至松树下桥防洪堤项目;
(6)兴建田塘桥至东山下桥防洪堤项目;
(7)硬化左排至枸子树下道路项目;
(8)中桥至田塘绿化项目;
(9)兴建xx村仿古文化广场;
(10)兴建xx村史馆;
(11)上村桥梁加宽修建项目。
二是正在实施项目3个,分别是:
(1)硬化上村至仙人桥、吊子石道路项目,已硬化4公里,完成工程量90%;
(2)兴建松树下桥梁项目,已完成工程量20%。
(3)古村风貌打造项目。上下田塘古围屋民房屋顶改造工程已完成项目设计,有3栋房屋已开工建设。
(三)产业发展情况
积极开展群防群控工作,有效地把黄龙病发病率控制在3%以内,促进贫困户稳步增收脱贫。
2、果园鸡养殖。挂点帮扶单位县城投公司向每户贫困户家庭免费发放鸡苗30只,绝大部分贫困户反映良好。
3、苹果桃种植。目前已种植苹果桃约300亩,苹果桃示范基地初具雏形。
4、其他产业。有1户贫困户养殖藏香猪100余头,蜜蜂养殖6户,生猪养殖6户。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金融扶贫方面。帮助19户贫困户落实了产业扶贫信贷通贴息贷款,已发放贷款19笔92万元,有效帮助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困难的问题。
以上;为1名贫困户提供公益林护林员岗位,年工资约9000元。
3、教育扶贫方面。大学助学贷款3名19000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人次5000元,学前教育补助1名1000元,义务教育寄宿生生活补助11人次7750元。
4、医疗扶贫方面。医疗扶贫4户,新农合报销127452元,大病救助报销35330元。全村在册贫困户均享受了疾病医疗商业补充保险和治安保险。
5、兜底保障方面。全村共有24户贫困户落实了兜底保障措施。
根据省扶贫和移民办20xx年10月13日下发的《关于建立贫困村退出指标体系的通知》xx扶移字〔xx〕49号文件要求,共8大项指标,16项小指标。具体如下:
(一)贫困发生率方面
贫困发生率低于2%,此为刚性
指标,不达标不得退出。
20xx年全村计划脱贫24户99人,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46元。20xx年在册贫困家庭仅有7户25人,贫困发生率低于2%,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二)交通方面
1、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米以上(含米)宽度的通村委会硬化道路。
目前,xx村老屋小组有1公里道路暂未硬化,目前该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待县扶贫办发文后启动实施。
2、7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
据统计,全村约8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已硬化,老屋小组1公里道路硬化后,可实现95%以上农户入户路道路硬化,该项指标已完成。
(三)饮水方面
100%农户饮水安全,有水质、水量达标的自来水、家用井水或山泉水。
全村仍有近50户农户暂未安装自来水,现喝山泉水,但水质未化验,
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项目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水利局。
(四)住房方面
1、100%农户住房安全。
全村基本实现100%农户住房安全,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2、无人居住危房拆除率100%。
经摸底,全村共有空心房900平方米,已拆除空心房400平方米,还有500平方米空心房暂未拆除,11月底可望拆除,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五)用电方面
1、100%农户通生活用电。
全村所有农户已通生活用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2、村委会所在地通动力电。
该村已通动力电,该项指标已完成。
(六)通讯方面
1、村委会所在地通宽带网络。
该村已通宽带网络,该项指标已完成。
2、100%农户能收看电视节目。
100%农户可收看电视节目,该项指标已完成。
(七)环境建设方面
1、65%以上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
全村约80%农户享有水冲式卫生厕所,该项指标已完成。
2、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
村内排水沟渠基本健全,正常年份的降雨期无内涝现象,平时无污水横流现象,该项指标已完成。
3、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保洁员
全村共15名保洁员,该项指标已完成。
4、25户(含25户)以上自然村有垃圾集中收集点。
村内每天有垃圾车循环收集垃圾,如需摆放垃圾桶,也可第一时间落
实,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八)公共服务设施方面
1、贫困村有卫生室。
村内暂无卫生室,计划利用老村委会房屋改建,已上报县移民和扶贫办、卫计委,待协调解决。
2、贫困村有农村综合服务平台或综合文化活动室(中心)。
现村委会有综合服务平台,且有下田塘社区活动室、电商+农家书屋两处文化活动场所,兴建了村文化广场,该项指标已完成。
(九)其他指标完成情况
1、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xx该项指标已完成。
2、有一个主导产业:柑橘产业,该项指标已完成。
3、有一个与贫困户利益联结紧密的合作社:xx已成立2个合作社(xx县春胜果业合作社、xx县御仙苹果桃合作社),该项指标已完成。
4、政策覆盖率达到100%:下
一步继续加大宣传力度,xx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5、贫困户满意率90%以上:现挂点干部、镇村干部已实行责任包干,下一步加大帮扶力度及政策的宣传力度,xx该项指标可以完成。
(一)项目实施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意为难,是前任村干部及其家人为了打击现任个别村干部。路灯安装项目方面,上村小组的部分村民认为该小组的路灯安装不合理,路灯间距太大,个别路灯没因地制宜安装,其他小组的还有个别路灯照顾了个别家庭。
(二)工作不实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少数群众特别是暂未得到明显实惠的群众反映村干部在贫困户精准识别上不准,认为条件较好的家庭被列为贫困户,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列入;还认为在农村低保对象评定上存在不公平、不公正行为,相比之下条件更差的家庭未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三)宣传不到位产生出的问题及原因
的还不够,有些群众还不了解扶贫贷款的发放程序及财政贴息的审批程序。还比如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方面,群众不知道此项工作已并入县城建局,误认为改建了就可以享受资金补助,不知道今后的土坯房改造应按古村的保护性规划严格审批。
(一)开展好系列宣传
一是加大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督镇村干部、帮扶干部加强对扶贫各项政策的学习及理解,让帮扶干部先学后传。与此同时,增加干部进村入户次数,面对面地向广大贫困户及其他农户宣传好扶贫的相关政策。
二是加大其他政策的宣传力度。加强与县城建、国土、医疗、农业农村、金融等与农民密切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针对贫困户或其他农户关心的政策或问题,及时向贫困户或其他农户进行宣传或回复,提高群众满意率。
(二)开展好系列教育
一是加强镇村干部的教育。利用镇村干部大会、镇干部片会、各村工作布置会等载体,进一步加强对镇村干部的思想教育及提高处理各类矛盾纠纷的能力,增强镇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及廉政意识,督促镇村干部在日常工作中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目前,已采取村定补干部责任包干的'形式,对全村66户贫困户实行包干到户,明确村干部职责。
二是发挥党员队伍的作用。一方面,力争实现农村党员组织生活的正常化、有序化,及时向广大党员通报村两委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实施情况,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建言献策,参与到各项工作中来,大力争取党员的支持;另一方面,从党员队伍中物色一批责任心强、参与意识强的党员充实到村定补干部后备人选中,引导其配合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三是提升广大群众的思想。一方面,理顺农民的气,针对农民的牢骚、
恩怨,深入农户家中做好相关解释及恩怨的化解工作,倾听他们的心声,让其发泄出内心的不满或不痛快另一方面,借助农民的力,积极做好人员聚集店面店主的思想工作,引导其正面宣传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掌握好村情民意。
(三)开展好系列走访
一是继续开展好贫困户的走访。督促帮扶干部经常性到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家庭的收入、疑惑、困难等等,关心贫困家庭的生产生活,协助解决贫困家庭产业验收、产业行情分析等群众关心的事宜。
二是开展好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结合当前进村入户听诉工作,组织帮扶干部及镇干部开展一次群众纠纷大排查活动,分门别类收集汇总好群众纠纷及社会不稳定因素,建立相关台账,明确专人包干,实行销案负责。
三是开展好重点人群的走访工作。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出
上访户、牢骚户、纠纷户等群体,针对这部分农户的思想,做足前期工作,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曲线方式尽可能做通其思想工作,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满意度。
(四)开展好系列工作
一是开展好三同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帮扶干部与贫困户的三同活动,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进一步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及时梳理贫困户的建议与意见,加强与贫困户的沟通,做好省、国家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是开展好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扎实开展好党建+扶贫工作,认真挑选一批觉悟较高、家庭条件较好、威信较高的党员,尤其是担任过村干部的党员,一对一地与思想较落后的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走好人情关系,树立良好的家风、村风、民风。
活动,积极与该公司协商,争取尽可能增加慰问家庭户数,让贫困户及未列入贫困户且有意见的较贫困家庭得到帮扶单位的温暖另一方面,谋划好春节慰问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充分酝酿讨论好相关慰问人员的慰问名单,争取扩大春节慰问受益面。
四是开展好项目推进工作。一方面,围绕第三方评估硬指标,加强与县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重点加快老屋小组道路硬化、50户农户自来水安装、村卫生室等项目的进度,确保指标按时完成;另一方面,围绕满意率这个中心,及时妥善处置好松树下桥梁建设纠纷事宜,力求双方诉求得到较好处置。针对古村风貌打造项目,计划分期实施,一期计划在年前尽量完成村中心主道两旁农户的风貌打造,二期积极争取资金向周围延伸。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八
为积极推进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确保2019年省级贫困县“摘帽”,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户全部稳定“越线”,xx县政协组织相关政协委员和部门负责人深入全县11个镇和15个当年脱贫村,采取实地查看、查阅档案资料、走访贫困对象、与镇村干部座谈等形式,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来,我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头等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到户措施、帮扶到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实施易地搬迁、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创业、实施生态建设、加强教育扶贫、开展健康扶贫、落实政策保障“七个一批”脱贫措施,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强化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建档立卡“回头看”,瞄准扶贫目标。2015年底市上核定我县贫困村87个、贫困人口4.57万人。通过认真组织建档立卡“回头看”,全县共识别贫困户18490户44831人,建立完善了贫困对象信息档案。找准致贫原因,按照“七个一批”分类实施脱贫。分年度落实脱贫任务,其中2016年脱贫村15个、脱贫人口4030户11710人。
二是建立作战体系,强化组织领导。建立了脱贫攻坚县指挥部、镇作战部、村作战室三级作战体系,实行了县级领导联镇、部门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强化督察督办、问责问效,压力层层传导到位。
三是筹集整合资金,强化投入保障。筹集财政扶贫资金5000余万元,15个当年脱贫村每村安排财政扶贫资金300万元,同时整合部门行业扶贫项目资金1.44亿元,集中用于当年脱贫村。申请农发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信贷资金4.5亿元。出台“5321”小额贴息贷款政策和贫困户发展产业每户最高限额3000元的奖扶政策,为贫困户建房和发展产业解决资金困难。
四是突出工作重点,落实脱贫措施。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的工作重点,加强项目规划对接落实,涉及基础设施、产业建设等390个行业脱贫攻坚项目中,有37个已经竣工,209个正在建设,还有144个项目处于规划设计、招投标等前期工作阶段。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方面,以易地搬迁和产业扶贫为工作重点,认真落实劳务创业、生态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现有政策,各负其责做好各批次脱贫实施方案制定工作。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大型标语、电视、网站专栏、简报、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脱贫攻坚工作氛围。
六是积极探索创新,开辟脱贫新路径。各级各部门紧密结合实际,积极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出“精准扶贫+”、“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出特色、出成效。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工作成效,但在工作机制、贫困村项目建设、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政策兜底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1.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一是工作统筹协调有待加强。工作部署前瞻性有待增强;部门政策要求与脱贫攻坚要求还不够协调一致;部门各自为战,相互支持配合不到位。二是政策配套整合有待加强。整合的1.44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部门对接落实不到位;除开当年脱贫村,后期脱贫村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具体实施方案不够明确;各项惠农政策散落各部门,亟需进行整合;镇村脱贫攻坚人员、经费、培训保障力度有待加强。三是抓落实力度有待加大。工作推进力度的持续性有待增强,存在忽冷忽热现象;少数镇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对脱贫攻坚任务的艰巨性认识不足,依赖包帮部门的思想较为突出,存在被动应付、“等缓看”等消极思想;少数部门和包帮干部对扶贫政策一知半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工作缺少有力抓手,驻村帮扶成效不明显;“5321”贷款政策,少数经办人员对文件精神理解有偏差,执行口径不统一,手续不够简便。四是群众教育引导有待深化。部分贫困户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急,群众不急;部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相互攀比,以当贫困户为荣;部分群众自身条件好,但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成为贫困户。
2.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展迟缓。一是项目对接不到位。贫困村脱贫标准没有完全与项目对接,有的标准缺少项目支撑;部分贫困村所报项目在部门对接过程中缩水严重。二是项目实施效率低。贫困村水、电、路、堤等项目多数还停留在规划表上,没有到落实层面;项目审批程序多,时限长,办事效率有待提高,按时完成年度任务堪忧。
3.易地搬迁难度较大。一是集中安置开工率低。全年49个集中安置点,仍有13个未动工建设,贫困户建房40%仍未开工,部分村“交钥匙”工程尚未进入招投标程序。二是旧房改造尚未全面启动。10400元补助标准偏低,贫困户旧改积极性不高。部分贫困村非贫困户土坯房的比例很高,按照砖混结构房屋不低于60%的贫困村脱贫标准,年底实现目标难度较大。三是集中和分散安置比例与实际需求脱节。自然土地条件较差的镇村难以安排符合规模要求的安置点,分散建房又有比例控制,矛盾比较突出,基层反映比较强烈。同时还存在如果安置过于集中,将给部分贫困户生产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导致贫困程度加深的问题。四是“两灾户”搬迁安置实施难。部分边远镇村存在没有地方安置、农户没有搬迁能力、远离土地资源、“交钥匙”工程不愿入住等问题。
4.产业扶贫困难较多。一是产业规划项目落实难。部分贫困村没有特色优势产业项目带动贫困户发展。部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缺乏劳力,没有经济基础,抵御风险能力较差,加之农业产业比较效益低,导致发展产业积极性不高。部分产业项目见效周期较长,当年难以实现脱贫。二是种苗供应不足。本地种苗供不应求,种苗价格上涨迅猛。贫困户购买外地调运种苗,没有质量保证,死猪、死鸡现象突出。三是产业技术指导不到位。部分贫困户没有相应的经验技术储备,缺乏相应技术指导。四是存在市场风险。贫困户发展产业存在销售难的问题,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农产品价格不稳定,部分农产品价格呈现下滑趋势,导致增产不增收。五是产业大户、合作社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当前部分产业大户、合作社缺资金,规模效益低,贫困户就地就业困难,带动贫困户脱贫乏力。
5.健康扶贫任务重。一是健康扶贫资金投入不足。贫困人口由政府全额资助参合的制度尚未完全落实;新农合总体补助标准相对较低,患者住院自付费用较高,特别是大病患者,经济负担较重。二是医疗报销结算服务有待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便民付费结算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健康扶贫标准不够清晰。贫困户医疗服务缺少明确规范标准,存在过度治疗等问题,导致健康扶贫资源浪费。四是解决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问题难度大。根据调查,我县因病致贫人口中负债2万元以下的1843户,2-5万元的56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因病返贫现象较为突出。如广佛镇松河村仅尘肺病人达70余人,健康扶贫任务艰巨。
6.兜底脱贫有待完善。一是兜底对象精准识别机制有待规范完善。扶贫兜底对象与民政低保对象不一致,部分需要兜底人员实际将落空;低保评定中存在家庭收入核算难、家庭财产状况界定难、“踩线”群众认定难、民主与集中结合难等问题;五保标准执行不到位,对“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等符合条件的对象存在“漏保”问题;部分行动不便、自主意识差的重度残疾人没有户口、身份证、残疾证,不能享受政策。二是兜底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扶贫与低保“两线合一”有待明确。五保集中供养率不高,集中供养设施不足,分散供养五保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有待明确落实。瘫痪等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员敬老院不接收,缺少相应的特殊救助护理机制。临时救助手续不够便捷,救助覆盖面有待扩大。残疾人生活补贴和护理补贴政策宣传和兑付力度有待加强。
我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实际情况复杂,群众期望值高,任务十分艰巨。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真正把脱贫攻坚上升到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力量资源,增强标准意识,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效率,用各级干部的真情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干群一心、上下合力夺取脱贫攻坚战役的胜利。
1.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加强工作统筹协调。要坚持政出一门,各部门脱贫攻坚有关文件须由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审查协调一致后统一发出。增强工作前瞻性,未雨绸缪,前后一致,标准统一,同时要建立政策制定的修正机制。项目审批要加强部门协调配合,积极推行无纸化集中办公,特事特办,限时办结。强化工作保障,通过购买服务等途径增加镇村脱贫攻坚工作人员力量,适当追加镇村行政办公经费,加强工作培训指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基层反映的问题。二是加强政策配套整合。要加大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集中用于脱贫攻坚。各责任部门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及时将项目资金对接落实到位。要夯实工作责任,统筹政策资源,尽快分别制定出台贫困户脱贫“七个一批”实施方案。“5321”小额贴息贷款要简便放款流程,政策执行落实到位,同时要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防范监管机制。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各部门的所有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口径,干部人手一本,贫困户户均一册,方便干部学习掌握,引导群众理性依规寻求帮助。后期脱贫村脱贫任务更加艰巨,应当采取分期安排项目资金、“先给指标后结算”等方式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脱贫,减轻后期工作压力。三是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全县上下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工作的艰巨性,统筹安排人财物,杜绝消极应付思想,消除相互推诿现象,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任务。要明确突出镇村主体作用,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工作职责,加强工作指导,让贫困群众有获得感。要强化督查问责,把不定期暗访抽查和定期督察督办相结合,对于工作推进不力的,要启动问责问效。同时要尽快制定出台脱贫攻坚考核奖惩办法,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四是深化群众教育引导。宣传部门要组织通过文艺巡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倡导勤劳致富、“人穷志不短”的正确舆论导向,引导贫困户转变“贫穷光荣”等错误思想观念,增强脱贫信心。积极开展“脱贫致富标兵”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充分发挥身边榜样的带动作用。公安部门要加大“黄赌毒”等不良社会风气的打击力度,引导群众守法脱贫致富。司法部门要加强司法宣传和救助,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依法维护老年人合法利益,营造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2.加大贫困村项目落实力度。一是要加强项目对接落实。要强化标准意识,贫困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脱贫标准要用项目一一对接支撑,确保年底能够按标准验收过关。各职能部门要按贫困村脱贫标准主动到村对接落实项目,兼顾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探索贫困村项目资金整合分配制,采取“项目资金总额核定、产业与基础设施比例控制、镇村自主申报、部门对接落实”的办法,破解贫困村项目争取难、上下不一致、对接不了的问题。二是要抢抓时间节点推进项目实施。要倒排工期,简化项目审批程序,采取打包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尽快启动落实项目建设。三是要加大项目的督查力度。要就贫困村项目落实开展专题督查,确保所有项目对接落实到位,有人抓,有人管,能够按时完成。
3.强力推动实施易地搬迁。一是加大集中安置推进力度。尚未开工建设的集中安置点要尽快启动建设。贫困户集中建房,包帮干部要逐户敲定落实,督促尽早开工,同时应当加强建房技术规范和用材安全指导。统规统建“交钥匙”工程要尽快完成招投标程序,确保年底贫困户能够入住。二是要全面启动旧房改造。明确旧房改造验收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水平。要通过“先实施改造、后兑现政策”、“分户签订协议、统一组织施工”等多种措施尽快全面启动旧房改造。贫困户土坯房改造可以和“交钥匙”工程相结合,贫困户易地购买安全住房,可以享受政策。三是分类解决两灾户问题。提请省上相关部门对滑坡体进行评估,力争销号一批。国土部门加大滑坡体治理项目申报力度。两灾户搬迁结合农户实际,分类采取措施动员搬迁。四是适当调整集中与分散安置比例。在全县集中安置率总体达标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对条件相对好的镇适当提高集中安置比例。对自然条件差的镇,按照就近安全避险的原则,适当扩大分散安置比例,方便贫困户生产生活。
4.因户施策推进产业落实。一是尊重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和实际。产业规划尽量选择贫困户具有经验技术基础的项目。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充分考虑其自身能力基础,规模不宜过大。适当提高贫困户发展产业奖扶政策最高限额标准。政策兑现标准要切合贫困户的能力实际,降低门槛。二是要加强种苗供应管理。要通过引进技术本地育苗等措施加大本地种苗供应力度。扶持建立本地种苗良繁供应基地。外地调运种苗要与种苗供应方签订风险防范协议,保证种苗成活率,避免给贫困户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加强种苗供应市场管理,防止种苗价格任意上涨。三是加强产业技术指导。要大力倡导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提升贫困户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农业技术部门要对猪、鸡、牛、羊等畜禽养殖和绞股蓝、茶叶、核桃、魔芋、猕猴桃、蚕桑等种植项目分品种、分项目及时编发简明技术规程明白纸,并加强对贫困户和包帮干部的技术培训指导。高度重视畜禽防疫,组织动员县、镇、村畜禽防疫力量全面抓好畜禽防疫工作。四是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建立贫困户发展产业产品信息收集监测发布平台,为产品销售提供准确信息服务。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电商+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等模式,加大贫困户农产品销售力度。建立贫困户农产品收购补贴机制,对于按保护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贴。五是建立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流转土地、入股、代饲代养、务工、种苗供应和保护价收购等多种方式加强合作,增加贫困户资产收入、务工收入,降低贫困户发展产业风险。对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在项目争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加强龙头企业、产业大户、合作社之间的联合,共享市场信息资源,连接内外市场,畅通销售渠道。
5.完善服务开展健康扶贫。一是加大健康扶贫投入。将贫困人口医保参合资金全额纳入财政预算解决;适当提高对贫困人口新农合基本补助和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建立因病返贫救助制度,整合其它救助资金兜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费用问题,通过分期分批救助等形式积极帮助化解因病致贫人员就医负债。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完善“先诊疗、后付费”制度,建立医疗费用、医保补助、困难救助“一站式”结算机制,最大程度简便医疗和结算手续,减轻就医资金压力。三是要制定健康扶贫就医服务标准。对贫困对象就医服务,应当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执行标准,既要保证贫困对象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服务,又要防止无原则要求提高服务标准、过度治疗等浪费健康扶贫资源的现象发生。四是要综合运用其它脱贫方式。对部分多种原因致贫的贫困户,在实施健康扶贫的同时,综合运用其它扶贫方式帮助真正摆脱贫困。如对尘肺病等重大特殊患病人群,建议进行政策兜底。
6.织牢网底落实政策保障。一是完善兜底对象识别机制。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的“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低保评定办法。坚持将家庭收入核查作为最基础、最核心的环节,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减少评定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全面准确执行五保评定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对象实行“应保尽保”。积极探索贫困户和低保户、五保户由第三方进行评估认定机制。建立主动服务工作机制,协调组织工作服务队进村入户为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提供办理户口、证件、身体检查等服务。要稳妥做好五保、低保的核退工作,确保所有五保、低保都是贫困户;同时要确保需要兜底的对象能够全部纳入五保、低保。二是要完善兜底保障措施。对接省市政策稳妥推进扶贫和低保“两线合一”,落实完善分类施保,建立低保动态管理机制,落实渐退低保帮扶。加快敬老院、幸福院等养老设施建设力度,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通过临时救助等措施落实解决分散供养五保对象的住院护理费和丧葬费用。建立瘫痪等失能人员特别护理救助机制,一方面可以由村组聘请人员进行护理,政府解决护理经费;另一方面可以在敬老院等机构开设失能人员特殊护理床位,向社会招聘专业人员进行护理。同时要加大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兑付力度。精神病人由残联、合疗、民政三家共同救助解决住院和家庭托养费。加大临时救助力度,进一步简化救助程序,适当增加基层自主权。积极发挥保险作用,兜底对象购买养老保险,由各级政府和兜底对象按一定比例分担费用,进一步提高兜底对象保障水平。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九
xx行政村地处淤泥河流域,坐落于xx县水源保护地郑家河水库上游,距隆坊镇政府9.8公里,行政村下辖北河寨、米家塬、候村、xx、朱家坪组五个村民小组,174户682人,贫困户17户41人,已脱贫9户30人,其余8户11人均为兜底保障对象。
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
xx村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严格落实中央“六个精准”要求,统筹推进“八个一批”脱贫工程,用足用好各项惠民政策,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每一户贫困群众,推动脱贫攻坚取得扎实成效。
(一)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中央提出的精准扶贫不落下一人的总要求,截至20xx年底,村上建档立卡贫困户17户41人,按照两不愁三保障、一条收入线及饮水安全的脱贫退出标准,9户30人的产业户全部顺利实现脱贫。贫困户张玉成,不但自己科学管理果园,还积极引导帮助其他村民科学务农,20xx年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6500元,被评为“市级脱贫之星”。20xx年遭遇罕见冻害,果园套袋量比往年减少一大半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技术管理,提升果品的质量,20xx年仍取得人均6000元的果业纯收入,再次被评为xx县首届农民丰收节的“脱贫之星”。
(二)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各级共投资1300万元,加快了xx乡村主干道路、生产路、居民巷道、排水渠等民生基础工程建设推进速度。修通了三条道路,实施了连接五个村民小组的9.8公里主干道路翻修工程,朱家坪至普乐寺的生产路硬化工程,xx村民小组的产业基地内的1公里生产路硬化工程;维修300米巷道及排水配套工程,建设了300平方的文化墙及花园围栏和xx小组38户村民的卫生改厕工程。贫困村水电路网建设全部到位。
(三)集体经济稳步壮大。依托村党支部引导,改组三岔口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为xx特色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产权制度改革点,启动运营三岔口股份经济合作社,盘活沉睡资源,保值增值集体资产。运用流转土地,种药材、养水产、育果苗、促就业,村域合作社通过两年连续发展中药苍术110亩,订单豇豆50亩,小龙虾、大闸蟹12亩,培育果树优质苗木20万株,花田种植50亩,中蜂饲养1200群。为每户贫困户实现产业分红2910元,吸纳村民长期务工5人,短期务工50人,有力地解决了村里闲散劳动力就业问题。贫困户彭铜强在村里担任勤杂工公益性岗位每月工资600元,在众益养殖专业合作社务工每月收入1800元,中蜂养殖年分红1500元,湖羊养殖年分红4000元,低保补助每月490元,残疾补贴每月60元,年总收入40900元,每月合计收入3400元左右,用他自己的话说,工资可高了,不能乱花,要攒着买房子娶媳妇。
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力量薄弱。村基层组织建设还不能适应脱贫攻坚发展需要。总体上讲,村支书、村主任文化程度不高,认识水平较低。虽然热情很高、干劲充足,但在产业方向选择和坚持把控上有所欠缺,产业开发全面开花却成效一般。市级部门包村后,县级部门派驻的工作队成员出现等靠思想,工作热情有所减弱。个别村民小组选不出组长,村务瘫痪。整个村里年轻有文化懂技术的人特别缺乏,基层组织补充不上新鲜血液,引领带动作用不强,村子发展后劲不足。
(二)群众思想观念封闭保守。调查中发现,村民普遍感谢党、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党的好干部、深怀感恩之心,自我发展意识逐步催生起来。但是,由于受教育程度低,学习的机会和途径不多,保守发展、自我发展、稳妥增收成为主导思想。缺乏联合发展、借力发展、抱团发展等开阔的思维和勇气,在“三变”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比较大,影响并制约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村集体经济不强。缺乏“造血”功能,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影响脱贫攻坚后续工作。村上自有资金有限,融资能力不强,过分依赖政府投资。目前村集体的两个专业合作社,都没有实质性的收入。中蜂养殖对村集体经济贡献少,甚至还要补贴一部分。上世纪九十年代川道村组因土地坡台地多、耕种艰难,把大量的土地实施了退耕还林,现补贴已经过期,收入微不足道。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发展蔬菜种植、中草药种植和水产养殖刚刚起步,尚在投入阶段,缺人才、缺技术、缺合作企业成为当前最大的发展瓶颈。
(四)扶贫工作中农村出现了“三个阶层”。第一个是贫困户阶层,虽然有很多利好的政策,但部分贫困户发展信心不足,上面热,下面冷,干部着急,群众不急,处于国家养贫的状态;第二个阶层是一般户,紧邻贫困户,却享受不到国家的任何扶贫政策,处于“羡慕嫉妒恨”的状态,有的甚至恶意搞一些不利于发展的事情,无理由告状、上访时有发生;第三个阶层是富裕户,专注自身发展,致力于家庭建设,但不关心村集体事情,发展在村里,常住在城里,成为农村的“脱产农民”群体。
(五)农村基层干部负担过重。一是来自各方面的检查过于频繁,省市县镇及部门单位,方方面面的检查应接不暇,哪家来了都很重要,都要求第一书记、村支书、村主任全都在家,放下手头事情,打扫卫生,准备资料、会议室,静静等待(等半天和空等是平常事)。二是繁重琐碎的资料报送工作。第一书记的手机里有十几个群,任何一个群里的领导或单位工作人员都可以发出要求,限定时间严格标准上报事项,而且一个单位的不同科室就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群里或可发出多次的指令,村第一书记和村支书、村主任就像是电脑程序员一样,疲惫机械地完成这些来自各方的指令,死死地绑住了基层干部的思想和手脚。三是村务琐事压力过大,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项管理工作要求电子化,云平台、小书包、党费、养老保险费缴纳等等都必须在手机上完成,对于大部分都是50多岁的党员群体,这些任务都落到了村支书手里,他们都操作不了,乡里乡亲,必须代劳。
(六)工作方法简单化。扶贫工作开展到现在,重点应该转移到巩固提高上来,更多的是对群众宣传教育引导上,加强扶志扶智。但是各级还是一昧在产业上下功夫,盲目投资,拔高标准,建成很多不适合农村发展的项目,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脱贫攻坚对策及建议
坚持以精准脱贫统揽农业农村工作全局,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同步推进,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织密织牢产业脱贫和兜底保障两张网,切实提高脱贫质量,不断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
(一)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按照国家政策要求,率先实行“一肩挑”。在选优配强班子带头人上下功夫,认真负责地选好村支部书记。同时把致富带头人、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等见识广、有技术、思路宽的人充实到两委班子,可任办公室主任,作为重点发展对象,解决人才断档问题。要不断提升村党支部的组织力,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认真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种全会精神的宣传宣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群众自我发展,主动发展,迈开腿奔小康。
(二)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要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专业合作社运营管理和股金收益分配制度,充分激发和调动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建立企民利益联结新机制,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新机制。要推动资源变资产,围绕苹果、蔬菜、中蜂三大产业,按照“公司+股份经济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一步盘活资源要素,激活发展潜能。按照“三变”改革的要求,推进资金变股金,在不改变资金使用性质及用途的前提下,将各级财政投入的发展类、扶持类资金等,量化为村集体或农民持有的股金,集中投入企业转化为股权,企业、集体、农民依照股份比例分享收益,形成村集体经济稳步壮大、农民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要推进农民变股东,引导农民将个人资产、承包地、资金等入股到村集体,促进村集体与公司合作,让农民参与分红,多渠道增收。
(三)扶志扶智,全面提振发展信心。一是针对靠政府“养”的贫困户,要讲政策。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引导,不能简单给钱、给物,要继续坚持集体固定分红、农户量化分红和“借鸡还蛋、借牛下犊”等方式,采用生产奖补、劳务奖补、以工代赈等机制,教育和引导村民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二是对心态不平衡的一般户,要讲理解。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要密切注意这些人的思想情绪,要毫不放松地帮助引导他们自立自强,快速致富。三是对村里的富裕户,要讲责任。吸收他们多参加村里会议,多参加村里公益事业,通过讲党课,逐步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增强为集体、为乡亲发家致富做贡献的自豪感和获得感。四是要进一步改变落后生活习惯,组织成立红白理事会,立好用好村规民约,充分发挥乡贤作用,摒弃红白事大操大办、随份子跟风攀比等陋习,强化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四)坚持问题导向,改进脱贫攻坚作风。认真贯彻落实“基层减负年”要求,坚决取消不必要的检查、督查、考察,整合资源,压缩减少会议,完善科学实用公正的考核评比办法。建立起上下快速高效的工作体制机制。要从源头上杜绝形式主义,各级各单位需要的情况、数据、资料,请亲自下基层调研,摸清情况,统计录取。需要完成的具体事项,请主动作为,统筹协调,不能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给最基层干部以干事的时间、思考的空间和回家休息的安宁。在第二轮包扶压茬过渡的关键时期,要引导驻村扶贫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摆正位置,克服畏难情绪、厌战情绪、麻痹情绪,真正扑下身子,心贴群众,与基层干部群众同甘共苦,群策群力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十
为全面抓好脱贫攻坚各项任务落实,促进群众增收致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xx乡积极开展脱贫攻坚“转作风、大调研、抓精准、促落实”专项行动,将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进行研究,深入开展调研,探索思路方法,积累经验做法,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xx乡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71户1489人,其中:2018年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目前全乡仍有2个深度贫困村和16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636人尚未脱贫,2018年计划脱贫摘帽77户330人,2019年计划脱贫摘帽85户306人。xx村委会共有14个小组234户农户1004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58人于2016年全部脱贫,xx贫困村于2017年脱贫出列,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2019年,xx乡紧紧围绕全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乡情实际,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定不移打好脱贫攻坚战。
(一)不断壮大产业发展。紧紧围绕产业发展布局,抓好传统农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业,积极推广xx村“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引导农户发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增收渠道,推动全乡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不断扩大规模养殖。继续发展壮大生猪、肉牛等养殖,养殖大户达297户,生猪出栏14130头,牛出栏2242头,羊出栏9840只,家禽出栏13.5万羽。
二是培强特色生态产业。特色种植方面,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坚定产业发展方向,以核桃、魔芋、中草药、果蔬为重点,在稳定粮烟生产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核桃提质增效,目前已落实种植魔芋9400亩、果蔬3000亩、中药材3000亩、小米辣1500亩,示范种植羊肚菌5亩;特色养殖方面,发展黑山羊、野鸡等特色养殖。
三是积极培树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培强乡集镇电商体验店和6个村电商站点。四是探索发展乡村旅游。以打造xx村特色旅游体验区为重点,发展xx种植650亩,规划落实一批乡村旅游体验项目。
(二)稳步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申报、储备、建设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一是加强公路设施建设。完成涉及2016年度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3条44.28公里公路和2座桥工程量核验工作,稳步推进投资1180.53万元的2条28公里农村人居环境通村道路改建及硬化工程。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完成xx易地扶贫搬迁水利工程项目核验工作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三是加强电力设施建设。实施完成2个农网改造工程项目。
四是加强互联网项目建设。大力提升农村互联网覆盖面,完成37户农户农村“互联网+”工程,实现33个小组连接光纤网,新增526户网络宽带用户,全乡村组实现4g网络覆盖达90%以上。
(三)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围绕脱贫目标任务,科学编制精准脱贫四级规划,巩固提升已脱贫人口的扶贫成效,抓好xx、xx2个贫困村提升工程,稳步推进建档立卡数据信息调整和补录工作,新识别纳入10户31人;实施完成2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到户项目和发放100万元产业信贷资金扶持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完成2017年度60户危房改造及抗震安居工程建设项目验收和补助资金兑付工作,抓好2018年度63户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建设;抓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工作,全面落实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相关政策。
(一)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硬件水平。针对我乡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乡党委、政府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依托脱贫攻坚政策扶持,积极争取、协调项目落实,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开展。
(二)狠抓特色产业培育,提升群众增收致富能力。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注重贫困群众经济发展能力提升,加大特色产业培植力度,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为全面建成小康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创新“以奖代补”产业帮扶模式,激发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改变传统的产业帮扶模式,采取“先补后做,以奖代补”的方式,避免部分贫困户“套利”的侥幸心理,极大削弱贫困户“等、靠、要”的思想,有效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加快“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的转化。
(四)多措并举扶贫济困,提升帮扶成效。促进贫困户脱贫退出,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点,xx乡紧紧围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坚持贫困帮扶多措并举,坚持教育扶贫、产业扶贫、健康扶贫齐头并进,确保贫困户脱贫有保障、脱贫不返贫、脱贫能发展。
(五)健全完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科学化管理。xx乡持续建立健全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确保脱贫攻坚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易地搬迁、挂包帮扶及一户一档科学化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六)坚持生态环境保护,打造绿色经济增长新动能。多年来,xx乡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努力打造以马龙河流域的绿色经济和乡村旅游示范带,强化引领带动,为我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xx地处山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辖区内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完善,群众增收困难,经济“造血”功能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项目偏少,项目整体带动作用不够明显,群众致富条件受限。多年来,xx乡人口高度分散,项目建设成本高、难度大,项目整体偏少,导致全乡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项目带动作用、经济社会效益发挥不够明显,制约了群众生产生活和增收致富。
(三)产业结构单一、规模不足、结构不优,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在产业发展过程中xx乡因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资金投入、人力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优化困难,产业规模化发展难以形成,市场不稳健,产业发展风险难以预估等,都严重制约了我乡脱贫攻坚推进步伐。
(四)群众生态意识不强,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由于我乡基础设施整体配套不完善,导致人居环境项目落实困难,加之群众意识不强以及政策指引、宣传不够,群众良好的生活习惯暂未全面养成,目前部分村组脏、乱、差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农村人居环境亟待提升改善。
(五)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脱贫摘帽任务艰巨。由于xx乡贫困程度较深,贫困户致贫因素多样,整体发展不均衡,群众“等、靠、要”思想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群众主体作用发挥不明显,扶贫项目、产业发展、脱贫致富任务落实困难。
(一)抓教育,强引领。一是强化教育引领,加大宣传教育培训力度,明确和清晰贫困群众增收、发展、脱贫的思路和方向。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农村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批专业新型农民,积极发挥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积极落实到户产业发展。三是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学习教育活动,强化思想道德和政策形势宣讲,全面提升群众道德意识和致富意识,切实把群众思想素质提升作为扶贫、扶志与扶智的关键核心。
(二)抓项目,夯基础。继续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一是改善“路网”,积极争取脱贫攻坚建设项目,不断提高村组公路硬化率,同时加快推进在建村组公路路面硬化项目,进一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和出行条件。二是建强“水网”,争取及早实施乡集镇供水工程二期项目和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及早启动实施投资120万元的xx河节水灌溉项目。三是完善“电网”,实施好电压质量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台区电力改造工程,全力解决新搬迁无电户的用电需求。四是进一步抓好贫困村提升工程和自然村整村推进、危旧房改造和易地扶贫搬迁精准扶贫项目。
(三)抓特色,培产业。紧紧围绕全乡产业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增收产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依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采用“基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做大做优做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业行动计划”,支持企业和个人参与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强乡集镇农村电子商务站点,以点带面,充分发挥“互联网+农业”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产销衔接,促农增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培植建设一批乡村特色旅游项目,打造xx村特色旅游示范区。继续培植优势特色产业,科学合理布局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落实好“核桃、魔芋、果蔬、中药材”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努力实现核桃提质增效10000亩的目标。
(四)创品牌,找市场。一是进一步依托xx、xx”等绿色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现有品牌知名度。二是围绕“绿色、生态、本土、安全”目标,持续发展壮大特色生态产业,积极培育以绿色生态种养殖和野生菌为主的新品牌,积极对接种养企业、农副产品经销商、旅游开发商,依托国资商城、农村电子商务平台,打开农副土特产品销路,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五)抓生态,建新村。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环境的独特优势,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推进,全面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和绿色经济带,强化引领带动,为全乡脱贫攻坚和经济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抓作风,促发展。深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狠抓作风建设,重点抓好制度创新及运用,建立改进干部作风常态化保障机制;进一步抓好群众工作,结合“三问”活动持续健全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加强作风建设监督制约,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十一
遵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十二五”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贵州视察时的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和“33668”行动计划,牢固树立抓脱贫攻坚就是抓发展、抓民生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突出问题导向,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全力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共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1万人,4个贫困县、111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226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发生率从24.3%降到7%以下,交出了脱贫攻坚的遵义答卷。
一、遵义市脱贫攻坚主要成效
(一)脱贫攻坚加速了全面小康进程。通过实施大扶贫行动,加速了贫困地区全面小康创建进程,提升创建质量。按照国统字〔〕77号监测,全市全面小康实现程度84.0%,比、、分别提升3.8、7.5、10个百分点。14个县(市、区)实现程度均超过80%,均值达到90.6%,较20大幅提升,其中正安、习水、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增幅均超过10%,习水在全省排位提升12位、正安提升9位、道真提升5位、务川提升4位。
(二)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初具规模。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扶贫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引导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形成了道真药业园区、正安吉他产业园、轻纺产业园,务川绿色食品(轻纺)工业园区等一批贫困县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了赤水竹业和石斛、正安白茶、务川山羊、凤冈茶叶、桐梓方竹笋等一批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三)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以改善贫困地区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重点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积极开展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危房改造等工程建设。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进一步破除贫困地区发展瓶颈,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群众出行难、吃水难、用电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
(四)贫困群众收入快速增加。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增加就业岗位、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实施“雨露计划”“阳光工程”提升就业技能、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等多措并举,拓宽了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的5216元提高到8365元,年均增长11%;扶贫开发重点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870元,年均增长13%;民族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6753元,年均增长13.5%,分别比全市平均增速快2和2.5个百分点。
(五)脱贫攻坚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在落实省委“33668”扶贫计划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未减贫摘帽乡镇干部管理使用的意见(试行)》《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意见》等综合配套文件,制定并实施“35669”行动计划,对不同致贫原因的贫困户实施精准扶贫,探索完善一整套脱贫攻坚体制机制和规章制度,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打下坚实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精准调研培训,在贯彻落实上求突破。一是强化调研培训。市委先后召开中心组集中学习会、专题培训会,举办专题培训班,对全市各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宣传部部长、文明办主任、组织部分管基层组织建设的负责人以及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脱贫攻坚专题培训。二是精准调查摸底。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6元为基本标准,以摸底情况为依据,综合考虑住房、教育、健康等情况,做到了村社有册、乡镇建簿、县区存档,实现了统计指标精准化、统计分类科学化,实现精准管理、精准调度。
(二)精准落实责任,在组织保障上实现突破。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市委、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遵义市扶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领导小组;组建扶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市委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统筹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工作。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制定出台《关于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减贫摘帽”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各地各部门进一步细化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明确完成时限,精准责任,同时出台投资、财税、金融等六个方面20多项具体政策,确保脱贫攻坚有计划、有资金、有项目、有措施、有检查。三是实施结对帮扶。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分别挂点联系4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时整合全市111个部门475个项目,投入帮扶资金8.45亿元,对务川、道真、正安等县13个一类贫困乡镇实施“集团帮扶”.抢抓上海对口帮扶机遇,20以来共争取各类帮扶资金1.92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22个,惠及9个县(市)58个乡镇72个村。
(三)精准谋划思路,在目标引领上实现突破。全面实施脱贫攻坚“三步走”发展战略和“35669”行动计划,精准实施结对帮扶、产业发展、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社会保障精准扶贫“六个到村到户”,确保到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000元以上。第一步到,全面实现习水、正安、务川、道真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116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第二步到20,全市基本消除绝对贫困人口,实现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第三步到,补齐脱贫指标和小康指标的差距,建档立卡脱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四)精准帮扶措施,在扶贫到户上实现突破。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每年选派5000名以上机关干部到871个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和“项目书记”,实现贫困村结对帮扶全覆盖、户户有帮扶责任人。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大力扶持发展中药材、干鲜果、草地畜牧业等八大扶贫产业,共种植中药材35万亩、核桃70万亩、蔬菜200万亩、人工种草30万亩,发展乡村旅游点1500多个,全市贫困对象参与产业发展达到80%以上。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实施“雨露计划”与科技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每个贫困户掌握一至二门农业科技生产技术。“十二五”以来,完成“雨露计划”培训13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5万人。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重点把好危改对象确定审批关,做到资金直补到户、部门帮扶到户、责任包保到户、技术指导到户。“十二五”以来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0.6万户。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坚持把移民安置与园区建设、集镇商贸、旅游发展、特色产业统筹起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就业、有保障”.累计建成项目安置点92个,搬迁贫困人口8.83万人。六是基础设施建设到村到户。全面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解决“小康水”饮水安全68万人,新建改建“小康房”2704户,95%的自然村通电话、95%的行政村通宽带,“小康电”一户一表率95%以上、“小康寨”创建点355个。
三、当前遵义市贫困现状分析
虽然遵义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14个县(市、区)和新蒲新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到底,全市还有5个贫困乡镇未摘帽,645个贫困村未出列,51.42万贫困人口未脱贫。贫困人口居住条件恶劣、总体素质偏低、致贫原因复杂,导致自身致富能力较弱,实现同步小康难度大。
(二)致贫原因复杂。国务院扶贫攻坚建档立卡和省扶贫开发大会要求统计的各类致贫原因我市均有涵盖。有的贫困户、贫困人口同时存在两种以上致贫原因、情况复杂,增加了精准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难度。特别是缺技能、缺资金的贫困户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能培训,无力脱贫无业可扶的贫困户需要政策兜底、资金兜底,对于财政本就贫弱的各级政府而言,困难不小。
(三)收入渠道单一。由于贫困地区工业发展起步晚、水平低,工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实力不强、带动能力弱,加之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对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拉动效应不明显。广大贫困地区群众主要依靠外出务工,收入构成单一,增收困难,扶贫开发重点县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接近50%.
(四)贫困制约突破难。由于广大贫困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加之贫困地区财力弱投入不足,导致以交通、水利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滞后。全市还有196个行政村3671个村民组未通硬化路,需硬化通村公路1486.6公里、通组公路15830.95公里,71万农村人口还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严重制约贫困地区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
(五)贫困人口素质偏低。遵义贫困地区平均受教育年限不足7年,比全市平均水平低1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年。由于贫困人口文化素质相对较差,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足,思想相对保守,开拓进取精神不足,不同程度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主动参与扶贫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还产生抵触情绪,增加了脱贫攻坚难度。
四、做好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的对策建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大会精神,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机遇,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确保年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到20消除绝对贫困。
(一)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深入开展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和精准识别“回头看”活动,做到户有卡、村有簿、乡有册、县有账、市有库,完善贫困监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脱贫销号、返贫重录,确保数据真实可靠。确保真正的贫困农户建档全覆盖。运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手段,建立遵义“扶贫云”,市县乡村四级同步搭建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实现脱贫攻坚数据化查询、数据化调度,信息化管理、精准化实施。
(二)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一是着力推动产业就业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扶持生产和就业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引导贫困地区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和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加工业,实现“强一接二连三”.依托贫困地区植被丰茂、气候凉爽的优势,统筹扶贫项目和资金,在贫困地区发展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乡村旅游产品,引导群众发展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二是着力推动生态移民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大扶贫生态移民力度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制定分年度搬迁计划,确保“十三五”期间完成18万人易地搬迁任务。三是着力推动生态补偿扶贫。制定遵义生态补偿实施细则,细化流域、森林、草原、湿地、矿产资源等重点领域生态补偿实施细则,探索“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相结合的生态补偿新模式,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促进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和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四是着力推动教育医疗扶贫。对农村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中、中职学校,分别实施不同标准的“两助三免(补)”,对贫困学生就读普通高校实施“两助一免(补)”,确保贫困家庭不因孩子上学而致贫返贫,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上不起学、读不好书。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采取集中诊疗方式对贫困人口实行先诊疗后付费等方式,确保贫困户生病能得到及时治疗。五是着力推动保障兜底扶贫。制定并实施《关于开展社会保障兜底推进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织密织牢社会保障“安”,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扫除社会保障救助盲区,确保年前“两无”人员和暂时不能脱贫人口全部脱贫,共享全面小康创建成果。
(三)精准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强化领导。扭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干部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关键,市县乡均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同步小康领导小组,加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夯实县级党政领导班子、选好配强贫困县、贫困乡镇党政“一把手”,加强“三支队伍”建设,选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确保贫困村全覆盖。二是着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探索完善集团扶贫、定点扶贫等“八大扶贫机制”和“市领导包乡、县领导包村、乡镇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四包责任制”,实行政策、资金、项目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确保贫困帮扶到村到户到人,贫困乡镇不摘帽、贫困村不出列、贫困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三是建立完善退出机制。设定时间表,建立完善贫困县、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退出机制,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逐户销号,解决好“如何退”的问题,实现有序退出,防止“数字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四是强化考评、严格问责。强化督查暗访,全面落实脱贫攻坚“一票否决”制,对在扶贫开发中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对违规违法、不作为乱作为和精神懈怠、落实不力、扶贫效果不好的干部要严肃追究责任。
(四)精准破除脱贫攻坚的制约瓶颈。加快推进以路、水、电、讯等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覆盖所有镇村组,将农村公路“毛细血管”融入干线“大动脉”,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确保到2017年实现建制村通畅率、建制村通客运车辆比例、农村公里列养率、重点路段安全隐患治理“4个100%”.规划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和饮用水源,确保县县有中型水库,乡乡有稳定水源,破除生产生活用水瓶颈,全面解决农村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村用电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贫困户实现一户一表,群众集中居住村寨通讯信号全覆盖,提升农村通信网络覆盖质量。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十二
一、深入调查摸底,摸清村情民意驻村后,为了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摸清村委会的情况,我把调查研究作为一项工作制度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调查研究:一是请进来。分别请村民小组长及村老党员干部请到村委会,召开村两委班子扩大会议,详细听取了党员干部、群众对村班子评价,了解当地民情风俗、经济发展情况、村发展计划、村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使工作组初步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
二是走出去。为进一步了解村民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听取群众对发展本村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有选择性地访问了本村个体老板、种养能手、困难户等不同层次的村民代表。了解群众真正想什么、盼什么,需要他们解决哪些问题,真实地了解到农民的现状和实情。通过深入的调查摸底,整理出当地存在的一些问题,初步掌握了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明晰了今后的工作思路。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十三
做好档案工作,促进企业健康成长。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
一、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部分,是提高企业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是维护历史真实面貌的一项重要工作。科学规范的管理档案,是衡量一个企业业绩与管理水平的重要尺度。企业档案记载着这个企业发展史上的优秀成果,对研究本企业的经营业绩和科学发展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是进行科学分析,扬长避短,制定发展方向的好教材。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
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臵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档案管理工作的边缘化危险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知识。
三、关于做好档案管理的意见与建议
1、立足于法,搞好建章立制工作。简单地说就是要法制化,使档案管理有法度,有规范。
2、实现档案管理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档案管理要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减少档案管理的繁琐,提高效率。
3、档案管理的根本目的在于档案利用。因为档案利用工作是档案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直接手段,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是档案管理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要加强档案的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四、总结
在管理好档案的基础上,档案管理工作也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寻求更为有效的服务新途径,以提高档案利用的质量和水平,把“死”档案变成“活”档案,更好地发挥档案的作用,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因此,只有全力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才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档案服务。
综上所述,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只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开创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局面。科学规范的档案管理可以不断地提升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做好档案的开发和利用工作,不但可以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自身价值,而且可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展望未来,机遇和挑战共存,机遇大于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避免消极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管理优势,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档案管理道路,一定会实现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十四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八个一批”扶贫政策,精准持续发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20_年底,全县30个贫困村摘帽出列,5183户贫困户19069人脱贫。在全省率先建设了“庭院式”易地搬迁点,安置贫困户68户,代表宝鸡市接受了全省易地搬迁工作现场检查。雍川镇宣旗营村苗木花卉特色产业、益店镇宋村土地流转“三变”改革经验以及青化镇北阳村千亩苗木花卉、启航阳光猕猴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在全市进行推广,创出了“岐山扶贫”模式。
困难问题
虽然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随着此项工作的逐步推进,目前已进入了攻坚克难的深水区和啃硬骨头的时期,工作难度越来越大。总结去年脱贫攻坚工作和当前面对的新形势、新任务,许多个性化问题比较突出,已不能用共性措施解决,必须逐项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1.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人为分户现象突出。不少村组存在将老人与子女户口分设,把老人识别为贫困户,造成了子女不去赡养老人,而把赡养义务转嫁给政府,破坏了社会风气,推卸了责任。二是帮扶措施脱离实际。在扶贫中都要求为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但有些贫困户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无发展产业意愿,这种做法不切合实际。三是贫困户依赖思想严重。部分贫困户在享受到政策实惠后,不愿自主创业,全靠政府帮扶,妨碍了扶贫成效的提高,造成基层群众的不满。有些贫困户一有病就找村上,让村上给自己想办法,解决看病问题,依赖思想严重。四是低保兜底对象不精准。低保政策实行贫困户整户纳入后,造成壮劳力享受低保政策。一些因疾病困扰、家境困难的家庭,应当享受兜底保障政策的却没有享受。还有一些游手好闲整天无所事事的农村懒汉成为贫困户,享受扶贫政策,村组干部和群众意见较大。
县城惠民新村安置点移民搬迁123户371人。异地搬迁后,贫困户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缺乏有效的措施和路径,实现稳定收入没有渠道,群众顾虑较大。二是农合报销制度有待完善。受合疗报销政策过于优厚的吸引,贫困户在医疗机构存在小病大看、过度治疗、挤占床位等问题,引发了群众矛盾。大病保险报销成本较高,医疗单位报销资金透支大、风险高。三是部门政策衔接不够顺畅。在健康扶贫中,卫计、民政及保险公司在医疗救助、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信息方面缺少有效衔接沟通,形成“两张皮”现象。贫困户医保政策执行中,民政部门不能及时拨付合疗保障资金,造成医疗机构经费垫支严重。四是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不均。近年来,各类涉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资金全部倾斜到贫困村,使贫困村基础设施有了大的提升,而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得到财政资金支持,相对而言发展滞后。
3.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是产业发展缺乏计划安排。部分镇村对发展产业缺乏具体的谋划,没有形成统一的规划和思路,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讨,缺少具体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对发展哪些产业仍处于观望停滞状态。一些镇村虽然制定了产业规划和年度计划,但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二是产业项目不能因地制宜。有些镇村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不从实际出发,简单照搬,盲目跟风。没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比如,雍川镇宣旗营村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一方面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的技术引导,另一方面苗木花卉产品全部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包销,这种做法其他地方就不能盲目照搬。三是产业项目存在“一刀切”现象。脱贫攻坚要求镇、村都要发展产业,有些镇、村为了完成任务,按主观意志为农民设计发展项目,与贫困户签订的措施相当一部分千篇一律,具体到户缺乏可操作性,形成了越俎代庖、包办式扶贫。最近大多镇村都发展花椒种植,到底花椒产业能否畅销都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4.扶贫资金过于分散。一是发展资金“趴窝”现象严重。为了促进村级专业合作社发展,省、市、县要求各村要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并下拨了20万元(非贫困村10万元)的启动资金,但大多数村没有可行性项目,又怕造成扶贫资金流失,致使发展资金未发挥应有的作用。目前,全县12个专业合作社,20万元的扶贫资金均未得到正常使用。二是扶贫资金与项目对接不够一致。在扶贫项目实施中,有些扶贫措施有资金却没有实施的项目,有些项目扶贫资金配套支撑不到位,不及时,影响了项目的实施。比如,将20万元专业合作社发展资金分散给各村级专业合作社,有的村有20万元却没有具体项目,有些村有项目,20万元资金又不够使用。三是扶贫资金整合不力。在产业发展上,“八办两组”和相关部门都有不同数量的扶持保障资金,但由于各部门相互协调不够,造成扶贫资金分户分行业实施,有限的资金没有用到急需的项目上。
5.村级经济激活不力。一是“三变”改革推进较慢。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群众对“三变”改革的理解还不深,思想顾虑较多,“三变”改革实质还是停留在租赁、流转、分红等浅表层上,致使镇、村在推进“三变”改革工作中的力度还不够大。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壮大乏力。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村级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但大多数只是起了个名称,办了个营业执照,没有投资,名不副实。三是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不广。由于县属企业、民营企业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就业用工渠道不畅,本地劳务输出缺少途径,贫困户就近就业的路径受到限制,造成许多贫困户只能外出转移就业,这不仅增加了贫困户的负担,也导致了许多镇、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较多。
对策建议
1.加强统一指导,解决扶贫信息不对接的问题。一要加强工作统筹协调。县扶贫办要牵头抓总,加强与“八办两组”的协调配合,打破部门之间的政策“壁垒”,全面解决政策执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要注重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及时解决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二要建立扶贫信息平台。扶贫办要积极建设岐山扶贫大数据中心,推进脱贫攻坚科技化、智能化、信息化,实现数据集中推送、信息快捷传递、资源互联互通、全面共享的数据运营模式,并不断建立健全数据收集,储存分析和综合利用机制,以“大数据”思维,助力精准脱贫。三要坚持政策公开透明。对“八办两组”惠民政策进行全面梳理,汇编成册,统一标准,确保帮扶干部人手一本,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全面落实各项扶贫优惠政策。明确镇村脱贫攻坚职责,进一步细化部门、驻村帮扶干部工作职责,落实帮扶干部工作任务,加强工作指导,改进考核奖惩措施和办法,以更加务实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对于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孤儿类贫困学生,建议由学校详细统计信息,走职业教育的路子,传授一定的技能或者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使其能够独立创业,改变贫困面貌。对于应当落实兜底政策,全面享受民政、残联等方面救助政策的帮扶对象,建议从贫困户中及时予以剔除,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3.加强政策配套落实,解决精准帮扶的问题。一要严格标准。要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吊高胃口。民政部门要认真落实兜底保障政策,加强兜底保障对象的甄别,建立健全动态调控工作机制,明确兜底标准,摸准兜底对象,实施精准识别兜底,做到因享尽享。二要精准落实。县扶贫办、“八办两组”等相关部门,要加强政策的协调配套落实,打破政策界限,破除政策藩篱,使政策在实际落实中无障碍、无限制、零折扣。在慢病治疗方面要把贫困户与非贫困户对等起来,从根子上消除贫困因素。对于长期处于亚健康、慢病患者,建议出台相应政策,经治疗鉴定确认健康后,由退出劳动到进入劳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三要有效整合。坚持以项目带资金,以产业带资金,整合各类扶贫资金,集中发展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要打破农、林、水等项目资金使用界限,对有产业能力的村采取捆绑整合,集中使用资金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比如,有些村的建设项目可以把其他村的资金整合吸收过来,壮大发展规模,带动贫困户增收。
4.加强产业扶贫,解决扶贫如何扶的现实问题。一要做好产业规划。积极稳妥的实施产业扶贫,深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会战,积极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因地制宜,既不包办,又不下达指令,结合实际,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优势产业。二要选准发展路子。要加强产业发展的科学谋划,制订适合本镇、村发展的产业规划。例如,凤鸣镇苍颉庙村发展农耕体验,董家台村发展油菜种植,带动旅游产业。选好发展方向,明确发展目标,寻求适销对路的产业品种,用产业代就业,用就业促增收,用增收来脱贫。三要扶持龙头企业。全县要形成统一的引进方式和方法,各镇要制定相关配套实施办法,抓好贯彻落实,形成地域特色。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发展龙头企业,通过流转土地、产业托管、入股分红等形式,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加快推进“一村一品”建设,探索互助组的发展模式,鼓励形成专业合作社带动广大贫困户增加收入。同时,将保险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之中,发挥保险职能,增设扶贫对象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保护屏障。
5.加强规范管理,解决帮扶效果的问题。一要强化帮扶管理。建立统一高效的帮扶管理模式,针对帮扶干部帮扶力量单一的实际,实行单位捆绑式项目帮扶管理模式,由帮扶单位结合帮扶村的实际开展重点项目的帮扶落实,增强帮扶实效。要加强帮扶干部培训频次,形成会扶贫,懂农村,爱农民的帮扶队伍。二要制定考核办法。科学合理的制定扶贫考核办法,减少对扶贫资料的核查,克服片面单一的考核方式,注重帮扶成效的检查考核,真正将扶贫考核的“晴雨表”体现在贫困户的笑脸上。三要坚持党建引领。要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委”换届工作,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配强基层班子,选出能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6.加强氛围营造,解决扶贫扶志的根本问题。一要扶贫先扶志。要进一步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补齐精准脱贫精神短板,提升群众精神面貌,破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观念,落实好精神塑造和能力转化工作,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持久的力量支撑,实现“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二要开展道德评议活动。每季度组织开展道德讲堂和道德评议,设立《村规民约》、“红黑榜”,积极推广青化镇焦六村乡风文明建设经验。
以“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和“好公婆”、“好儿媳”评选为着力点,弘扬孝老敬亲、扶老携幼等中华传统美德。加大“爱心超市”日常运行和管理,弘扬新风正气。三要营造脱贫攻坚整体氛围。脱贫攻坚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有效解决群众参与性不够、意见较大、工作推动不力的问题。要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动员广大群众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营造积极向上、民风淳厚的脱贫攻坚整体社会氛围,促进农民素质全面提高,打一场全民参与的脱贫攻坚战。
贫困村脱贫攻坚调研报告篇十五
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之年,在现行标准下确保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可持续脱贫,推动贫困人口稳定实现由贫转强、跨越发展的目标。对于如何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巩固脱贫成效,值得作出些思考。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党的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一超、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稳定脱贫标准,落实“四不摘”要求,保障政策供给,强化责任落实,把巩固脱贫成效和防止返贫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注重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全面巩固提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脱贫成效,在现行标准下实现稳定脱贫、边缘户不致贫,有效防止出现新的绝对贫困,实现“零贫、零致贫”目标,夺取打赢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二、贫困村和贫困户摘帽脱贫后现状。纵横交错的路网,使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快捷,解决了饮用水、用电等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实际问题。广播、电视(村村通)、网络等设施配套到位,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村级特色产业不断壮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真正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
(一)实施攻坚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引导村党组织和党员领办新型经济组织,大力推行“党支部+专合社+贫困户”模式,推广富裕村带贫困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村企村组联建等做法,形成各类党组织之间帮扶共建的党建扶贫新模式。着力选拔熟悉农村工作,有开拓精神、有经济头脑、敢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村两委班子,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加大村级后备干部选拔培育力度。从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和致富能人定向培养村干部后备人选。注重在脱贫户中培育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和入党积极分子,形成“支部破难题、党员树标杆、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的生动局面。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多渠道拓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来源,持续稳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二)实施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工程。一要加强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积极倡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靠辛勤劳动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通过舆论宣传引导、贫困户大会、科技文化“三下乡”等形式,激活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二要加强脱贫致富典型的评选和推荐。开展以“艰苦创业、脱贫光荣”为主题的活动,评选“脱贫之星”,树立“自主脱贫光荣”的鲜明导向。三要加强移风易俗工作,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引导贫困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坚决纠正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以及不赡养老人、不供养残疾人和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培育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三)实施风险防控能力提升工程。一要防范易地扶贫搬迁稳不住的风险。做好产业、就业后续扶持工作,做好劳务协作服务,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二要防范已脱贫对象返贫的风险。把防止返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强化“回头看、回头查、回头帮”,对收入在边缘线上下浮动的贫困户加大帮扶力度,加大对贫困老年人、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贫困群体救助帮扶力度,坚决杜绝“一兜了之”。三要防范扶贫小额信贷还贷难的风险。按照要求分类妥善处置逾期贷款,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每月逾期率和不良率均在1%以下。四要防范产业扶贫失败的风险。防止扶贫资金投资饥不择食,投资出去收不回来。五要防范扶贫信访舆情的风险。坚持守土尽责,高度重视苗头性的不良现象,落实好扶贫涉访问题,迅速核查、妥善处置、及时回复,决不能掉以轻心影响脱贫攻坚大局。
(四)实施推进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贫困人口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开展乡村沟渠畅通及河塘清淤整治活动,加快推进通村组道路建设,基本解决村民出行不便等问题。充分发挥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带头带动作用,逐步改善视觉贫困现象。
(五)实施就业扶贫提升工程。对符合条件的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为有就业意愿且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推荐岗位(包括公益性岗位),提供职业指导和免费技能培训服务信息。加强对贫困留守妇女技能培训和居家灵活就业扶持,力争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对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但没有稳定增收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仍争取给予扶贫小额信贷和产业扶持基金等政策支持。
(六)实施宣传培训提升工程。一是把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宣传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与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斗志。二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培训学习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三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带动贫困户发展。
(七)实施推进消费扶贫提升工程。加强贫困村和贫困户农产品产销对接工作,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及机关事业单位食堂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继续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村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食堂和交易市场等活动。
(八)实施贫困村集体经济提升工程。采取“公司+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农户)”“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农户)”等模式,推广土地入股、劳动力入股、财政资金转股等入股方式,降低贫困户分散经营的市场风险,强化运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全面盘活农村资源,确保贫困村集体经济稳定增收。加强产业后续管理工作,并对贫困户加强技术培训,帮助他们获得脱贫的能力和本领。
(九)实施驻村帮扶工作提升工程。把入户宣讲政策、开展人文关怀、扶志扶智扶德等工作作为驻村帮扶工作重点。加大对工作队员和结对帮扶责任人的培训力度,积极增强他们的主动作为意识和脱贫攻坚工作能力,并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活和生产经营中的问题。脱贫攻坚期内,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后,常态化开展扶贫对象“回头看”“回头帮”,帮扶重点转移到巩固产业发展等可持续性帮扶上来,直至稳定脱贫。
(十)实施乡村治理提升工程。完善“村规民约”,完善自治、德治和法治的“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模式,每个乡镇创建1个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宗族恶势力、村霸等农村黑恶势力,保障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十一)实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工程。要切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力争在产业振兴、集体经济壮大、基层组织建设上有新突破,在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有新成效,率先实现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
目前脱贫攻坚进入到关键阶段,越到紧要关头,越要坚定必胜的信念,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要做到思想不松,队伍不散,力量不减,继续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落实好各项扶贫政策,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