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帝陵导游词(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尧帝陵导游词篇一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尧帝陵导游词篇二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xx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尧帝陵导游词篇三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尧帝陵导游词篇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尧帝陵导游词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xx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小三峡导游词 ·陕西大雁塔 ·黄帝陵导游词 ·司马迁墓导游词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云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尧帝陵导游词篇六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大家瞻仰炎帝陵。
炎帝陵为举世闻名的始祖三陵之一,它位于湖南省炎陵县城西鹿原陂,陵区面积5平方千米,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祭祖朝圣、旅游观光的胜地。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农耕文化的创始者,为中华民族的始兴和繁衍作出了开创性的伟大贡献。炎帝生于湖北的隋州,长于宝鸡姜水,名叫姜石年。晚年巡视南方,体察民情,为民宣医疗疾,因误食断肠草而“崩葬于长沙茶乡之尾”的炎陵县鹿原陂。史载汉代以前有帝陵,唐代奉祀以昌,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登基夜梦炎帝,遂于鹿原陂找到帝陵,“立庙陵前,肖像而祀”,至清朝末年,历代帝王祭祀炎帝陵200多次。炎帝陵历经一千零三十几年,经过20多次大的修葺,1954年春节因香客失火,主殿、行礼亭全被焚毁。
现在的炎帝陵大殿就是1986年整修的,1996年被列为全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大殿共分五进,第一进——午门,看到午门各位也许要问,北京有个午门,怎么炎帝陵也有个午门呢?因为清朝的陵殿是仿清皇宫建筑风格,整修时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午门,所以就有午门。穿过午门可以看到迎面竖立一块高大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陵”三个大字,这是圄家主席江ze民1993年9月斗日为炎帝陵题的词。在石碑的左边卧着一只美丽温驯的鹿,右边立着一只展翅欲飞的鹰,原来炎帝的母亲叫女登,当她生下幼小的炎帝石年就到山上去找野果子去了。石年醒来饿得哇哇大器,哭声被天上九玄女王听到了,于是她命仙鹿给炎帝喂奶,作为他的奶娘,神鹰给他遮阴,作为他的养母,这就是传说炎帝的另外两位母亲。
第二进——行礼亭。行礼亭也就是宰牲祭陵、烧香祭祖礼拜的地方,中间一张石祭台,行礼亭上方悬挂的那块“民族始祖,光照人间”的横匾,是全圉政协副主席周培源所手书;再看两旁是碑坊,里面放置8块清朝原始御祭碑和民国原刻的记事碑。
穿过行礼亭,后面这栋建筑就是主殿。主殿是炎帝陵最高大的建筑,门前回廊的两根大石柱上悬挂一幅楹联:“制耒耜奠农工基础,尝百草开医药先河”,概括了炎帝一生中最重要的三大功绩;大殿门额上悬挂一块横匾:“炎黄子孙,不忘始祖”,这是陈yun同志83岁高龄时题写的。主殿是炎帝金身塑像所在地。老祖宗端坐在金碧辉煌的圣坛上,慈眉善眼,满脸微笑,左手持一束稻穗,右手拿两朵灵芝,两腿之间放着一只竹筐,里面装满他亲手采回的药草。这正是炎帝奠农、工基础,开医药先河的三大功绩的体现。
现在参观第四进一下墓碑亭。墓碑亭正中放置一块汉白玉石碑,上面刻着“炎帝神农氏之墓”七个大字。各位也许会问:炎帝为什么又称神农氏呢?因为炎帝始制耒耜(原始农具),教民播种五谷而食之,所以称之谓神农氏,他是我国农耕文化的开创者,被列人我国古代三皇五帝,称为农皇,几千年来中国都是以农业立国。这块碑是时任的胡yao邦于1985年5月15日为炎帝神农氏题写的。亭后是炎帝神农氏的陵墓,我们的老祖宗炎帝神农氏就一直安息在这里,几千年来墓前一直香火不断,即使在十年浩劫时期,也经常有人来这里偷偷烧香、祭祀。
好,接下来去看看御碑园,御碑园坐落在炎帝陵殿中轴线之北,占地面积640平方米,建筑面积280平方米,由碑廊、九鼎台、《神农功绩图》等构成。
在御碑园北面的照壁上,有一幅长达40米的《神农功绩图》,它以粗犷的手笔,写意画的形式,形象直观地表现了炎帝神农氏的十大功绩,整体效果尤如一幅经过装裱的巨大手卷,古朴凝重,气势恢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就是神农氏创造的弓箭,以威天下,改进了狞猎工具,提高了生产力,这是一大功绩;“重八卦为六十四卦”,神农氏和厨师苏松子推究伏羲氏的八卦并“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对生产、生活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这是第二大功绩;“遍尝百草,宣医疗疾”,贝j是炎帝第三大功绩,后人为了记住神农氏的这一大功绩,将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医药书称为《神农本草经》;“教民耕种,种植五谷”,就是炎帝终日思考改变人们捕无所获的情况,心怀天下苍生,感动了天帝,天帝便命布谷鸟衔了许多谷种交给神农氏,而他又将这些种子分给先民,教他们耕种,从而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这是第四大功绩;为了方便种植,提高效率,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发明了早期农具,这是五大功绩;先民的物质生活提高以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实践中知道削桐为琴,结丝为弦,发明了五弦琴又称为神农琴,教化子民。每当岁末年初,先民们便囝着五弦琴,伴着皎洁的月光,跳起傩舞,以祈求来年丰收,这是神农氏的第六大功绩。“始造明堂,相土而居”是神农氏的第七大功绩;明堂的建造源于鸟儿窝’鸟儿白天飞出去觅食,晚上又能飞回窝里憩息,神农氏想:如果人们也有这么一个圄定的“窝”,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再是钻洞穴,那多好呀;神农氏的第八大功绩是“耕而作陶,蜒填为器”。《资治通鉴。外记》及《路史·卜记》都有关于神农氏制作陶器的记载。他利用黏土的黏性、火能使黏土固定成形的原理,制造了最早的陶器。陶器发明,大大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第九大功绩是“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社会向文明发展迈出了重大的一步;神农氏最后一大功绩是“日中为市,交易而退。”神农氏首辟市场,提倡交易,互通有无,以满足人民生活、生产需要。
大家今天的衣、食、住都起源于他的创造发明,炎帝这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立足点,经过无数先辈的继承和发扬,已经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华民族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