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茶文化调研报告(3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茶文化调研报告篇一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研究过程概述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较详尽地介绍,让大家能够对中国茶有更深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国茶的韵味。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地寻找资料、提供素材。我们通过上网、到书店寻找相关图片,最后交由课题组长加以整理并制成网站。我们的网站分别介绍了茶史、茶叶的制作、茶的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
研究内容
l 沏茶之水
“茗者,叙茶品也;水者,择茶水也;盏者,示茶具也;居者,论茗饮之环境也;茶艺者,阐茶饮之哲学精髓也。此五者融会贯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灵活应用的一面。茗、水、盏、居、艺,每个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在综述古人择水的同时,用科学指标归纳水质的基本条件是无异色、异味、异嗅,无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不超过5度,ph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 度以及毒理学细菌指标均符合标准等。比如如龙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范,它们被称为“西湖双绝”。在明代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作者先是对虎跑泉的地理环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洼地,成为泉水集水的来源,接着给泉水以科学的解释:“由于虎跑泉水从难于溶解的石英岩中渗出,所含不溶性矿物质、杂质、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盐沉淀,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质地洁净,硬度很低,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步骤如下:
1、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烫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3、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乌龙茶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上,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或自由一点直接用手抓茶叶亦可。
4、烫杯:将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余温烫杯。烫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致于冷却太快。
l 茶叶种类
我中华茶饮历史悠久,历代积累的名茶品种不胜其多,据傅宏镇《茶名汇考》的统计,包括失传的和现在仍然生产的,超过了八百多种,难以一一缕述。我们着重介绍了普洱茶、乌龙茶、功夫茶、铁观音等著名茶种。
温文尔雅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可以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紧压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2、防癌、抗癌。
3、养胃、护胃。
4、消炎、杀菌、治痢。
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性物质的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绿茶与促进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全发酵红茶之间;即发生酚类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韵一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伴随茶文化的宣传发展,乌龙茶凭借其优良品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畅销国内外。
铁观音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中国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中国台湾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l 缤纷茶具
中国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且不说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贵茶具,就是民间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茶具并不是简单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选择要视一定的茶品、季节、饮茶的场合等而异。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种可以欣心赏目悦目的艺术品,收藏对象,真是妙不可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同于古人的悠闲自适,所以茶具也必然与时共进,发展出许多新式的茶具,
饮茶的环境是中华茶文化“天人合一”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佛道儒的佛茶与茶禅结合,更是超然物外,悠游哲学境界。民间的茶馆、茶肆、茶坊等则是另一种风光,它们还兼有沟通信息、谈判条件、和解纠纷等的作用,这一切都在中陷于中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生活的迅速提高,传统的茶馆终于逐次恢复,并进一步向丰富多彩的茶艺馆发展。
l 茗的药用
我国古籍上说茶叶具有清咽、解渴、消暑、去乏、安神、明目、利尿、下气、去肥腻、养性等等功用,现代科学确认一点也不错。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茶有防辐射、防高血压、冠心病、减肥、健康美容等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将扮演新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茶饮具有清新、雅意的天然特性,并且能静心神,还能做药料,可见茶的确是有多种妙用的极品。卢全这个爱茶成癖的“茶中亚圣”也曾在《饮茶歌》中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孤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羽清风生。“茶是提神醒脑,清肠解毒的灵药啊!茶饮更是人们下的饮料,它独特的风味,较强的营养价值以及保健功效吸引了众多人;茶也以它自身的妙用,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l 关于茶的几点感想
? 郁闷的时候,都喜欢借酒浇愁,其实不妨品茶。
? 酒如诗,而茶如道。
? 酒奔放、浓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转,凝重深厚。
? 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历史沧桑。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还要有一份洒脱,“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
? 真水无痕 茶过留香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日本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 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茶道”,但有“茶艺”。道可道,非常道。而“艺”是大众文化,既可意会,又能言传,不需技巧、不溯渊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这或许也是一种禅意。可以在喧哗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几人对坐,高谈阔论,古今付之于笑谈;可以两人相对,或轻言细语,或不致一词而心有灵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独自品茗,茶洗尘埃,不觉心静如水,物我两忘。
? 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雨露,透过城聊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限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致萦绕于怀。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变幻,深浅纷呈。鹅黄清澈,淡雅素净,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 古诗云:“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甘泉天际流,香茗舞中飘。”一杯好茶,一对知己,畅谈古今中外,神游雄山名峰。正如中国悠久的文化,茶的文化也蕴涵在它的清茗中。“嗅觉精新极,尝知古自轻。”无需什么语言,无论什么民族,不管你来自天涯海角,一杯清茶包含无数情谊;忧愁、迷无助、失落、伤心、痛苦……有杯清茶,化解心中的一切不满。正是茶文化,让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来共同了解中国,也正是茶文化,让迁客骚人思绪万千,谱下一次次动人的诗篇。酣醇的中国茶文化,让我跌足在香茗中,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 多彩茶联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亦是我国楹联宝库的一枝夺目鲜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铺,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问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来。人一生都在为名利奔波,而浅茶一杯,人心可静,从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谊的传递方式。如: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茶的醉人之处在于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联,道出多少茶语,让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且闻那“飘乡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且赏那“精致”茶联,品味茶之真谛。
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了我们的课题,然后,由组长撰写开题报告,为我们分配任务。因由于我家庭条件的限制,我只能负责整理资料和一些文笔工作,而其他的组员.则按照各自的情况给予合理的分配。我对于组长的分配给我的任务较为满意,因为这些对我来说不算很难,而且这对我是个新的挑战,我要努力把我的份内工作做好,把我们的课题尽量完成得尽善尽美。我们经常出外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或采访工作。在出外的研究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原来,不只是书本上那些华丽的文字是吸引人的,而外面社会百态,酸甜苦辣,也一样是吸引我的。另外,我们每个人在回家后也有事先分配好的任务,例如茶文赏析、研究感悟等等,在完成以后分别用邮箱、msn等各种渠道将资料汇总到组长处进行统一编排,甚至利用假日参观茶馆茶场,听茶文化讲座,记录下了大量有意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其实还有好几张有关茶文化的图片,但由于种.种原因及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扫描)增长了我们对于茶种、茶具、茶艺的了解,也丰富了我们的假日生活,使我们度过一个个充实多彩的休息日。我们也知道了很多关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还知道了许多茶的知识,例如要怎么冲泡茶、怎么分辨茶的好坏等,还了解了中国各族的饮茶习俗以及外国的饮茶习俗,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学习的后期,我们的工作任务更紧张了。要把一份份资料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还要逐字查看资料,检查是否有错字或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在组长撰写结题报告时,每个人也参与进去写了。
整个研究性学习融合了我们找资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而且,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也加强了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了解,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角色扮演好,学会通过多渠道去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勇敢的挑战!关于这一次对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找到了大量的,不计其数的资料,但由于时间问题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导致我们只能摘要取出其中独具代表性的关于茶文化的精髓。例如:茶文化中的“茶叶的鉴别方法”就长达十页,我们还在茶馆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茶叶进行拍摄,并存入每个组员的磁盘中,每一个图片还附带一篇对该图片上显示茶叶的简要介绍。如茉莉花茶、安西铁观音茶、普陀佛茶、西湖龙井茶、英德红茶、祁门红茶。沈骊和邵瑜、张莹同学还曾经到茶艺馆中观察茶艺师们泡茶的整个过程,并亲自品尝。那是一种潮洲功夫茶,后来大家又和小组成员严含雪、庄琳一起去一家茶店进行采访、拍摄并亲自试验泡潮洲功夫茶,还拍摄了一些泡茶的照片,最后,茶馆老板还帮我们全体成员在茶馆拍了一张照片。由于其他许多外界因素,我们未能把照片扫描出来。我们还从有关茶文化的书籍上找到了少数民族泡茶的图片并扫描附上。这些图片分别为傣族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云南烤茶以及白族的三道茶。
茶文化调研报告篇二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红茶为例,就英德红茶的历史,现状,发展,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更好的宣传英德红茶及传承英德红茶文化。
关键词:英德红茶;宣传;传承;文化
前言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红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于心脏健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市,属叶型红茶。茶色乌黑雪亮。身披金毫,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回味无穷。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的英德市的英山区,这里在19世纪前半叶就曾是红茶的产地。“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
主体 一.英德红茶的历史与现状:
英德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岭南英德产茶”的记载。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1963年英国女王的盛大宴会上,英德红茶就被用于招待贵宾,并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红茶此后作为高级红茶被英国指定为王室用茶。英德红茶中以英红九号最为出名。英红九号产自英德市的英红镇,英红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出了高香型的英红九号,广受英德人民的喜爱。英德红茶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国内被誉为“茶中明星”的滇红(云南红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红(祁门红茶)一起被认定为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红茶。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在以往与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喜爱,20xx年12月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英德红茶和英红九号以其独特的韵味征服了大多数人。英德红茶的发展带动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茶的享受。
二.英德茶的文化内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红茶文化是与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英德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内涵。通过英德红茶那种苦中带涩,反映了英德人民刚毅又有温柔的一面,与英德人民的性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英德红茶来诉说自己的独特的山区文化。英德红茶带动了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饭”。
1.客来敬茶成为英德人寻常礼节
凡是有客人来作客,人们总是先敬上一杯热乎乎的茶,让客人有种在家的感觉,然后宾主啜饮交谈。通过茶这种媒介,沟通宾主双方的心,让客人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主人心感温暖。“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这已经成为英德人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会敬上热茶,英德茶乡人民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英德人民通过茶体现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会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 以茶馈赠,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的交友方式,茶不仅作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酬赠佳品。“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茶作为一种礼物,是英德人民探亲访友的必备之品,体现了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无论相识与否,一杯茶之后就会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
3. 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与茶室。“陆羽茶庄”等茶庄更是人民喜爱的名字。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英德还有一条长长3.3公里,宽30公尺的茶园路,以及以喜欢喝茶的诗人杨万里为名的杨万里大道。
4.英德独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习惯是英德人的传统习惯,不但从历史上保留了下来,而且变得富有新意,并被推而广之。擂茶粥不仅在普通百姓家里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馆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说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广。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们一有小病就会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保护和利用
由于英德盛产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仅表达全市人民的心愿,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爱茶的浓厚情怀和精神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励人民经营茶类的商品经营,把英德红茶继续的推向全国及全世界。英德还开辟了旅游观光茶园枣茶趣园。茶趣园离市区3公里,有茶园面积20公顷,在美丽的茶园中,设有大茶壶笑迎客人,茶寮观景、采茶区、制茶坊、品茶轩等景点,还喜食“擂茶粥”。游客在欣赏茶园大自然风光之余还可实践采茶、制茶、识茶、品茶的技艺。英德市政府还对英德茶区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顷,推动英德茶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弘扬英德红茶文化。英德还建设“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茶苑”、“茶庄”和“百茶园”,成为广东的茶城,鼓励人民继续发展茶类事业,学习泡茶的技术,推广茶艺。茶城的兴建反映了英德人民为推动茶文化的奉献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点。为弘扬茶文化,英德还拟建茶叶一条街,拟建建成具有展览、贸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叶市场,集齐全国各地的名茶,在此处交流与发展。在这方面来说,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营养;切磋交流发展茶文化之经验;融合贯通各地茶文化之精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发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还发展了英德的商业,做到了文化反哺经济。英德还拟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为英德茶的象征。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极力的发扬发展英德茶文化,通过茶经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反哺英德的经济。
英德红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扬途径,通过英德红茶的推广与发展,英德红茶把英德推向全国,让全国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热情好客及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红茶宣传出去,让英德红茶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红茶。这更是一种发扬英德茶文化的一种途径,希望借此机会更好的传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视英德的茶文化,不仅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建设,还要更好的把茶文化当做是文化产业来宣传和发展冀传承下去。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可以建立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来弘扬茶文化,更是把茶作为广东的一个特色,广东的文化事业和广东的文化产业来发展,不要只靠一个小县城来发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业来发展,相信茶文化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的。
茶文化调研报告篇三
摘要:如今,茶饮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不仅是因为茶有提神消疲等功效,而且喝茶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习惯。针对人们喜欢喝茶的习惯和功效,就以英德红茶为例,就英德红茶的历史,现状,发展,特征,文化内涵,传承与利用等方面,希望通过此种方式更好的宣传英德红茶及传承英德红茶文化。
关键词:英德红茶;宣传;传承;文化
前言 红茶的干茶色泽与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所以称为红茶。以适宜制作本品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红茶按制造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小种红茶、工夫红茶和红碎茶。红茶有健康保健的作用,而且还有预防疾病的功效,有益于心脏健康。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英德市,属叶型红茶。茶色乌黑雪亮。身披金毫,冲泡后汤色格外鲜红,味醇清爽,回味无穷。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的英德市的英山区,这里在19世纪前半叶就曾是红茶的产地。“英德红茶”是与“祁门红茶”“云南滇红”齐名的三大红茶之一。
主体 一.英德红茶的历史与现状:
英德茶历史悠久,可上溯到1200多年前的唐代;英德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茶圣陆羽的《茶经》中,就有“岭南英德产茶”的记载。英德红茶创造制于1959年,品质优异,除了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外,与选用适制红茶的云南大叶种为主体,搭配凤凰水仙和推广成功高香、优质大叶红茶新品种有关。1963年英国女王的盛大宴会上,英德红茶就被用于招待贵宾,并受到一致推崇,英德红茶此后作为高级红茶被英国指定为王室用茶。英德红茶中以英红九号最为出名。英红九号产自英德市的英红镇,英红镇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生产出了高香型的英红九号,广受英德人民的喜爱。英德红茶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与国内被誉为“茶中明星”的滇红(云南红茶)和“茶中英豪”的祁红(祁门红茶)一起被认定为中国三大著名出口红茶。
英德红茶英德红茶花色品种齐全,品质特点突出,规格分明:
叶茶:条索紧直,匀齐,色泽乌润、芽尖肥壮,金黄色毫尖显露,无梗杂;汤色红亮,香气清高、滋味鲜爽醇厚;叶底嫩匀红亮,抖筛8~9孔,长度1~1.5厘米。
碎茶一号:颗粒紧结重实,芽尖金黄显露,色泽油润;汤色红亮,香气高爽持久,花香明显,滋味鲜爽浓醇,叶底嫩匀明亮,圆筛8~10孔。
碎茶2~5号:颗粒紧结、匀齐,色泽油润,不含毫尖;汤色红浓明亮,香气鲜爽浓郁而持久,滋味浓强鲜爽,富有刺激性,叶底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
碎茶6号:较细嫩的茎子茶,色泽乌褐尚润;汤色尚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叶底红匀,圆筛9~12孔。
片茶:叶片皱褶,大小匀齐,色泽尚润,汤色红亮,香尚鲜纯,味醇尚浓厚;叶低红匀明亮,圆筛12~28孔之轻身茶。
末茶:手感重实呈砂粒状,色泽润,不含粉灰及泥砂;汤色浓红、香气纯正,滋味厚,叶底红匀尚亮,圆筛28~60孔。
金毫茶:外形条索圆紧,金毫满披,色泽金黄润亮;汤色红亮,香气毫香或花香,浓郁持久,滋味浓爽甜润;叶底芽叶完整,肥嫩红亮。成为红茶名茶的新花色,填补国内大叶种红茶类高档名茶的空白。
英德红茶在以往与现在都受到人们的喜爱,20__年12月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上,英德红茶和英红九号以其独特的韵味征服了大多数人。英德红茶的发展带动的茶文化的发展,并以其独特的魅力一如既往的影响人们的生活,带给人们茶的享受。
二.英德茶的文化内涵
在英德人民的眼中,英德红茶文化是与英石文化同等重要的,它们不仅展现了英德人民热情好客的一面,更是代表了英德人民的文化内涵。通过英德红茶那种苦中带涩,反映了英德人民刚毅又有温柔的一面,与英德人民的性情结合在一起了。虽然英德人民不像其他城市的人民那样具有很高的科学文化,又不及潮汕人民的好客,但是,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就是通过英德红茶来诉说自己的独特的山区文化。英德红茶带动了英德茶文化的发展,喝茶已经成为了英德人民的“家常饭”。
1.客来敬茶成为英德人寻常礼节
凡是有客人来作客,人们总是先敬上一杯热乎乎的茶,让客人有种在家的感觉,然后宾主啜饮交谈。通过茶这种媒介,沟通宾主双方的心,让客人令客人有宾至如归之感,让主人心感温暖。“来客不敬茶,不是好人家”这已经成为英德人民约定俗成的规矩,一种为人豪放的美德。不管客人是否需要,主人都会敬上热茶,英德茶乡人民把“客来敬茶”当作一种崇高的礼仪对待。英德人民通过茶体现了英德人民的好客,以茶会友是英德人民的待客之道。
2. 以茶馈赠,以茶交友
以茶交友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喜爱的交友方式,茶不仅作为待客之物,更是朋友间礼尚往来的酬赠佳品。“茶山滴绿翠,处处有佳茗”。茶作为一种礼物,是英德人民探亲访友的必备之品,体现了茶乡人民的一种情怀,一番美意。在英德,喝茶是最容易交友的方式之一,无论相识与否,一杯茶之后就会有一种“遇知音”的感觉。以茶交友被称为“君子之交”,与那种被斥为酒肉朋友的“小人之交”不同。“君子之交”是通过相互的品茗而谈茶艺,“茶经”,是一种和谐知音而高雅的交往。以茶交友常在挚友和志趣相投朋友之间,发展到高层领导和知识界层之中,且愈有发展之趋势。
3. 茶店林立、茶叶芬芳、琳琅满目
在英德的大街上,处处可见大大小小的茶庄与茶室。“陆羽茶庄”等茶庄更是人民喜爱的名字。兼营茶叶的专柜顾客盈门,各个茶类,各种茶叶,花色品种,各种包装一应俱全,俨然是茶的世界,处处是茶的芬芳。英德还有一条长长3.3公里,宽30公尺的茶园路,以及以喜欢喝茶的诗人杨万里为名的杨万里大道。
4.英德独特的“擂茶粥”
吃擂茶粥的习惯是英德人的传统习惯,不但从历史上保留了下来,而且变得富有新意,并被推而广之。擂茶粥不仅在普通百姓家里有,而且在一些的餐馆也提供擂茶粥,可以说是擂茶粥的一大推广。擂茶粥不但清香可口,四季皆宜,而且生津止渴,健胃提神,而且人们一有小病就会吃擂茶粥用以治病。
三.英德茶文化的发展,保护和利用
由于英德盛产茶,所以英德人民把茶花定位英德的茶花,不仅表达全市人民的心愿,更加反映了英德人民爱茶的浓厚情怀和精神风貌以及热情好客的美德。大力鼓励人民经营茶类的商品经营,把英德红茶继续的推向全国及全世界。英德还开辟了旅游观光茶园枣茶趣园。茶趣园离市区3公里,有茶园面积20公顷,在美丽的茶园中,设有大茶壶笑迎客人,茶寮观景、采茶区、制茶坊、品茶轩等景点,还喜食“擂茶粥”。游客在欣赏茶园大自然风光之余还可实践采茶、制茶、识茶、品茶的技艺。英德市政府还对英德茶区拟进行第二次创业,其重点是大力发展高香型名茶3000公顷,推动英德茶业经济的发展步伐及弘扬英德红茶文化。英德还建设“茶叶博物馆”、“旅游茶馆”、“茶苑”、“茶庄”和“百茶园”,成为广东的茶城,鼓励人民继续发展茶类事业,学习泡茶的技术,推广茶艺。茶城的兴建反映了英德人民为推动茶文化的奉献精神,是英德茶文化的新起点。为弘扬茶文化,英德还拟建茶叶一条街,拟建建成具有展览、贸易、信息交流等多功能的大型茶叶市场,集齐全国各地的名茶,在此处交流与发展。在这方面来说,从茶文化的发展角度来说,是汲取各地茶文化之营养;切磋交流发展茶文化之经验;融合贯通各地茶文化之精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这不仅发展了英德茶文化,而且还发展了英德的商业,做到了文化反哺经济。英德还拟建一座塑像“茶花女”,作为英德茶的象征。英德市政府及英德市民都极力的发扬发展英德茶文化,通过茶经济推动茶文化的发展,通过茶文化的发展反哺英德的经济。
英德红茶是英德茶的代表,更是英德茶文化的重要弘扬途径,通过英德红茶的推广与发展,英德红茶把英德推向全国,让全国都知道英德,知道英德人民的热情好客及精神风貌。希望通过此次的报告,可以更好的把英德红茶宣传出去,让英德红茶走进更多人的视线里,让更多的人知道英德红茶。这更是一种发扬英德茶文化的一种途径,希望借此机会更好的传承英德茶文化,也希望政府更加的重视英德的茶文化,不仅把茶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建设,还要更好的把茶文化当做是文化产业来宣传和发展冀传承下去。茶,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的食品,更是一种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可以建立博物馆或者纪念馆来弘扬茶文化,更是把茶作为广东的一个特色,广东的文化事业和广东的文化产业来发展,不要只靠一个小县城来发展茶文化,如果把茶文化放在全省的文化事业来发展,相信茶文化一定会更快更好的发展和传承下去的。
茶文化调研报告篇四
茶文化,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茶以其独特的魅力,将我们深深吸引,于是决定对其展开全面探究。因为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中国茶的历史、种类、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因此,我们九位好茶的同学就组成了这个有关中国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
关于茶,可以研究的极多,有茶具,茶饮,茶道等等。我们上图书馆,上网,请教老师等,从多方面研究,不仅对茶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对调查的技术有了更深的实践。
研究过程概述
通过对中国茶文化较详尽地介绍,让大家能够对中国茶有更深的了解,懂得如何去品茶,品出中国茶的韵味。在研究学习中,我们组的成员都积极地寻找资料、提供素材。我们通过上网、到书店寻找相关图片,最后交由课题组长加以整理并制成网站。我们的网站分别介绍了茶史、茶叶的制作、茶的冲沏等各方面的知识。
研究内容
l 沏茶之水
“茗者,叙茶品也;水者,择茶水也;盏者,示茶具也;居者,论茗饮之环境也;茶艺者,阐茶饮之哲学精髓也。此五者融会贯通,既有其博大精深,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一面,又有其雅俗共赏,不拘一格,各取所需,灵活应用的一面。茗、水、盏、居、艺,每个字都蕴藏着丰富的内容。”在综述古人择水的同时,用科学指标归纳水质的基本条件是无异色、异味、异嗅,无肉眼可见物,浑浊度不超过5度,ph值在6.5~8.5之间,总硬度不高于25 度以及毒理学细菌指标均符合标准等。比如如龙井茶和虎跑泉就是好水配好茶的典范,它们被称为“西湖双绝”。在明代的《四时幽赏录》)一书中,作者先是对虎跑泉的地理环境作了描述和分析,它三面环山,形成马蹄形洼地,成为泉水集水的来源,接着给泉水以科学的解释:“由于虎跑泉水从难于溶解的石英岩中渗出,所含不溶性矿物质、杂质、污染物少,不易形成硅酸盐沉淀,因此泉水透明澄澈,甘冽醇厚,质地洁净,硬度很低,含有珍贵的微量元素和其他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作用……”
另外,沏茶倒水也有一定的讲究,一般步骤如下:
1、倒水:将壶内的水倒出至茶船中。
2、烫壶:将热水冲入壶中至溢满为止。
3、置茶:这是比较讲究的乌龙茶置茶方式,将一茶漏斗放在壶口上,然后用茶匙拨茶入壶或自由一点直接用手抓茶叶亦可。
4、烫杯:将茶杯放入茶船中,利用水的得余温烫杯。烫杯的作用是:保持茶汤的温度,不致于冷却太快。
l 茶叶种类
我中华茶饮历史悠久,历代积累的名茶品种不胜其多,据傅宏镇《茶名汇考》的统计,包括失传的和现在仍然生产的,超过了八百多种,难以一一缕述。我们着重介绍了普洱茶、乌龙茶、功夫茶、铁观音等著名茶种。
温文尔雅普洱茶
普洱茶因集散地的地名而得名。普洱茶的原料,主要产于云南澜沧江流域。现代的普洱茶,包括普洱散茶和普洱紧压茶两大类。其原料,主要滇青茶。作为普洱茶原料的滇青毛茶,因采摘时期不同,可以分为春尖茶,二水茶和谷花茶。清明至谷雨所采的茶叶,称为“春尖”。芒种至大暑所采的茶叶,称为“二水”,又分细黑茶,二介茶和粗茶,为紧压茶的原料。白露至霜降所采的茶叶,称为谷花茶,白毫特多,亦很细嫩,为制饼茶的原料。
普洱茶的功效:
1、降脂、减肥、降压、抗动脉硬化。
2、防癌、抗癌。
3、养胃、护胃。
4、消炎、杀菌、治痢。
功夫茶
所谓功夫茶,并非一种茶叶或茶类的名字。而是一种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为这种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为沏泡的学问,品饮的功夫。功夫茶起源于宋代,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区)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带最为盛行,乃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承袭和深入发展。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功夫茶以浓度高著称,初喝似嫌其苦,习惯后则嫌其他茶不够滋味了。功夫茶采用的是乌龙茶叶,如铁观音、水仙和凤凰茶。乌龙茶介乎红、绿茶之间,为半发酵茶,只有这类茶才能冲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乌龙茶
乌龙茶是一种半发酵茶,就制造中鲜叶内含物转化而言,作为茶叶特征性物质的多酚类酶促氧化作用程度,介于抑制酚类酶促氧化作用不发酵绿茶与促进酚类酶促氧化作用全发酵红茶之间;即发生酚类的部分酶促氧化作用,遂形成乌龙茶特有的品质风韵一香高、味醇,绿叶红镶边。伴随茶文化的宣传发展,乌龙茶凭借其优良品质,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和喜欢,畅销国内外。
铁观音
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由于它适制乌龙茶,其乌龙茶成品遂亦名为铁观音。所谓铁观音茶即以铁观音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而在中国台湾,铁观音茶则是指一种以铁观音茶特定制法制成的乌龙茶,所以,中国台湾优质铁观音茶条卷曲、壮结、沉重,呈青蒂绿腹蜻蜓头状。色泽鲜润,砂绿显,红点明,叶表带白霜,这是优质铁观音的重要特征之一。铁观音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泡饮茶汤醇厚甘鲜,入口回甘带蜜味;香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有余香之誉”。
l 缤纷茶具
中国把茶具提到“器是茶之父”的高度。且不说法门寺出土的唐代令人眼花目眩的高贵茶具,就是民间的茶具也是五花八门,丰富多彩。茶具并不是简单的盛茶之具,茶具的选择要视一定的茶品、季节、饮茶的场合等而异。古典的茶具又是一种可以欣心赏目悦目的艺术品,收藏对象,真是妙不可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同于古人的悠闲自适,所以茶具也必然与时共进,发展出许多新式的茶具,
饮茶的环境是中华茶文化“天人合一”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佛道儒的佛茶与茶禅结合,更是超然物外,悠游哲学境界。民间的茶馆、茶肆、茶坊等则是另一种风光,它们还兼有沟通信息、谈判条件、和解纠纷等的作用,这一切都在文革中陷于中断。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生活的迅速提高,传统的茶馆终于逐次恢复,并进一步向丰富多彩的茶艺馆发展。
l 茗的药用
我国古籍上说茶叶具有清咽、解渴、消暑、去乏、安神、明目、利尿、下气、去肥腻、养性等等功用,现代科学确认一点也不错。现代科学研究还发现茶有防辐射、防高血压、冠心病、减肥、健康美容等效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品茶也将扮演新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茶饮具有清新、雅意的天然特性,并且能静心神,还能做药料,可见茶的确是有多种妙用的极品。卢全这个爱茶成癖的“茶中亚圣”也曾在《饮茶歌》中写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三碗搜孤肠,唯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清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也,唯觉两腋羽清风生。“茶是提神醒脑,清肠解毒的灵药啊!茶饮更是人们下的饮料,它独特的风味,较强的营养价值以及保健功效吸引了众多人;茶也以它自身的妙用,为人类的健康带来了福音。
l 关于茶的几点感想
? 郁闷的时候,都喜欢借酒浇愁,其实不妨品茶。
? 酒如诗,而茶如道。
? 酒奔放、浓烈、刺激,是宣泄物,也是麻醉品。而茶,平中见滋味,淡里有幽香,苦中有甜,涩里有醇。之于口感,是回味绵长;之于感受,是恬淡宁静,之于心情,是悠然自得;之于韵律,如同爵士的音符,低沉婉转,凝重深厚。
? 绿茶淡雅,红茶深沉,茉莉香,乌龙醇,龙井如西湖引人神往遐思,普洱使人倍感亲切,铁观音茶如其名,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历史沧桑。好茶未必需好水,要的是好心情、好品味、好境界。最好还要有一份洒脱,“飘萧我是孤飞雁,不与红尘结怨”。
? 真水无痕 茶过留香
茶道者,饮茶之道也。其炊茶用具、煮茶方法、茶室布置、礼节礼貌、交谈话题等一系列高雅考究的道道,都有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招一数、一板一眼都马虎不得,其刻板程度比起孔孟之道来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茶道乃日本民族特有的一种饮茶艺术,讲究“四规七则”,以体现“和、敬、清、寂”的精神。据说,它已成为日本促进家庭和睦、人人相亲,以及教育子女讲究礼仪、尊敬师长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和手段。对于茶道,周作人曾做过这样的解释:“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作‘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完全的现世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永久,是日本之‘象征的文化’里的一种代表艺术。”
? 中国最终没有发展出像日本那样精致的“茶道”,但有“茶艺”。道可道,非常道。而“艺”是大众文化,既可意会,又能言传,不需技巧、不溯渊源,不分高低,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随心所欲,这或许也是一种禅意。可以在喧哗中七嘴八舌,喋喋不休;可以几人对坐,高谈阔论,古今付之于笑谈;可以两人相对,或轻言细语,或不致一词而心有灵犀;更可以一杯在手,独自品茗,茶洗尘埃,不觉心静如水,物我两忘。
? 夜深人静,独处一室,沏上一杯清茶,那蒸腾的氤氲,如同清明时节迷朦飘渺的雨露,透过城聊如雾袅袅上升的水汽,人不知不觉会陷入一种无限的遐思,一种入禅的意境,浓淡相宜的泼墨山水画,江南小桥流水的景致萦绕于怀。茶叶不同,杯中的茶水亦不相同,色彩变幻,深浅纷呈。鹅黄清澈,淡雅素净,恰似久藏琥珀;汤明色绿,清新可人,宛若水洗翡翠。苏东坡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轻盈升腾的水雾中观看佳茗,婀娜多姿,美不胜收。杯中的茶叶沉浮不定,茶香也随之飘飘渺渺,在空中悄悄弥漫。茶香好似深谷幽兰,若隐若现。用力嗅之,不留痕迹;不经意间,却清香宜人,沁人心脾。茶喝得久了,看得久了,便慢慢地有所感悟,人生如茶,品茶如品人生。
? 古诗云:“美酒千杯难成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甘泉天际流,香茗舞中飘。”一杯好茶,一对知己,畅谈古今中外,神游雄山名峰。正如中国悠久的文化,茶的文化也蕴涵在它的清茗中。“嗅觉精新极,尝知古自轻。”无需什么语言,无论什么民族,不管你来自天涯海角,一杯清茶包含无数情谊;忧愁、迷无助、失落、伤心、痛苦……有杯清茶,化解心中的一切不满。正是茶文化,让不相识的人走到一起,来共同了解中国,也正是茶文化,让迁客骚人思绪万千,谱下一次次动人的诗篇。酣醇的中国茶文化,让我跌足在香茗中,让我“沉醉不知归路”。
? 多彩茶联
中国茶叶,源远流长,茶联亦是我国楹联宝库的一枝夺目鲜花。
成都早年有家茶酒铺,联曰: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喝一杯茶去;劳问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倒一杯来。人一生都在为名利奔波,而浅茶一杯,人心可静,从古至今,多少人借酒交友,但茶亦是友谊的传递方式。如:美酒千杯难知己,清茶一盏也能醉人。茶的醉人之处在于品茶者的心境,人心已醉,那喝茶亦能醉人,一幅幅茶联,道出多少茶语,让人看到多少“悠乎哉”。
且看那“甘泉天际流,香茗雾中飘。”
且闻那“飘乡屋内外,味醇一杯中。”
且赏那“精致”茶联,品味茶之真谛。
研究过程
首先,确定了我们的课题,然后,由组长撰写开题报告,为我们分配任务。因由于我家庭条件的限制,我只能负责整理资料和一些文笔工作,而其他的组员.则按照各自的情况给予合理的分配。我对于组长的分配给我的任务较为满意,因为这些对我来说不算很难,而且这对我是个新的挑战,我要努力把我的份内工作做好,把我们的课题尽量完成得尽善尽美。我们经常出外进行必要的实地考察或采访工作。在出外的研究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原来,不只是书本上那些华丽的文字是吸引人的,而外面社会百态,酸甜苦辣,也一样是吸引我的。另外,我们每个人在回家后也有事先分配好的任务,例如茶文赏析、研究感悟等等,在完成以后分别用邮箱、msn等各种渠道将资料汇总到组长处进行统一编排,甚至利用假日参观茶馆茶场,听茶文化讲座,记录下了大量有意义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其实还有好几张有关茶文化的图片,但由于种种原因及时间关系我们只能挑选其中较具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扫描)增长了我们对于茶种、茶具、茶艺的了解,也丰富了我们的假日生活,使我们度过一个个充实多彩的休息日。我们也知道了很多关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还知道了许多茶的知识,例如要怎么冲泡茶、怎么分辨茶的好坏等,还了解了中国各族的饮茶习俗以及外国的饮茶习俗,使我们受益匪浅!在学习的后期,我们的工作任务更紧张了。要把一份份资料按一定逻辑顺序排列,还要逐字查看资料,检查是否有错字或有需要改善的地方;还有在组长撰写结题报告时,每个人也参与进去写了。
整个研究性学习融合了我们找资料的汗水,探索的辛劳和收获的喜悦。通过这次的研究性学习,使我们懂得了,人在这个世界上绝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社会连成一个整体的,而且,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也加强了我们对自己民族的了解,还扩展了我们的知识面。我们还要努力将这个角色扮演好,学会通过多渠道去解决问题,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勇敢的挑战!关于这一次对茶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我们找到了大量的,不计其数的资料,但由于时间问题以及其他外在因素导致我们只能摘要取出其中独具代表性的关于茶文化的精髓。例如:茶文化中的“茶叶的鉴别方法”就长达十页,我们还在茶馆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茶叶进行拍摄,并存入每个组员的磁盘中,每一个图片还附带一篇对该图片上显示茶叶的简要介绍。如茉莉花茶、安西铁观音茶、普陀佛茶、西湖龙井茶、英德红茶、祁门红茶。沈骊和邵瑜、张莹同学还曾经到茶艺馆中观察茶艺师们泡茶的整个过程,并亲自品尝。那是一种潮洲功夫茶,后来大家又和小组成员严含雪、庄琳一起去一家茶店进行采访、拍摄并亲自试验泡潮洲功夫茶,还拍摄了一些泡茶的照片,最后,茶馆老板还帮我们全体成员在茶馆拍了一张照片。由于其他许多外界因素,我们未能把照片扫描出来。我们还从有关茶文化的书籍上找到了少数民族泡茶的图片并扫描附上。这些图片分别为傣族竹筒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云南烤茶以及白族的三道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