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汇总18篇)
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旅行,给予我们丰富的情感与思考。要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首先要先通读整本书,全面把握其中的主题和思想。小编为大家选取了一些知名作家的读后感,以期给读者带来一些阅读上的启示和思考。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一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可怕的科学丛书系类。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显微镜下的怪物》。里面讲述了好多种细菌是怎样进入人体,又是怎样折磨人体。自从我读了这本书知道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我们走一步路就有几百万个微小的细菌被踩死了,你一生中洗掉的头皮屑和灰尘比你的体重还要重呢!
这本书还教我们做实验,我也做了一个透镜。只需要一个透明的空瓶子,这本书就可以了。先往瓶子里灌满水,失瓶子里面没有气泡。再将瓶子侧面朝下放在这页书上,眼睛靠近瓶子,看看令人着迷的吸血跳蚤。做完实验以后觉得很神奇可以自己制作透镜。这个透镜可以观察到很多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透镜但是我觉得让我很有成就感哦!
藻类是池塘里的绿色的、黏糊糊的东西,它的独特之处在与:藻类可以在臭水沟里欣欣向荣的生长,这是他们生长习惯之一。如果自己想造出藻类农场的话,办法也有的只要你能够坚持六个月不冲厕所就可以看到属于你自己的藻类农场了。通过分裂的方法繁殖,不能用手接触会对手有害。
注意: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这本书,否则会吃不下饭,甚至会吐哦。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二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生物,我从来不知道红蜘蛛可能会从花园里爬进来,然后在你的卧室过冬;我从来不知道在陈旧的书籍里生活着虱子;我从来不知道面粉里也有螨虫,而这些面粉是用来给你做早餐的。更令人惊奇而又恶心的就是你那漂亮美丽又干净的身体,竟然被丑陋又肮脏的细菌当成游乐园!你的床上,身上,衬衫上,裤子上,鞋子上无处没有细菌的身影!
在这本书里我用“显微镜”看到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虫子,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好比说家里的地毯,有一次,我婆婆的针掉进了地毯里,就在我仔细找针的时候,发现了地毯里有一种极小又毛茸茸的东西,于是,我的注意力立刻转向了这个东西,拿起放大镜观察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打起了退堂鼓。直到我在这本书上再次看到了这种东西才明白,原来它是可怕的金龟子的幼虫,它们吃人的头发,狗的毛和猫的毛,它们还会吃你贵重的地毯,并一点一点的腐蚀掉它,这些幼仔们并不畏惧人类,为所欲为,真是可怕又可恨的虫子!
其实这本书不光是向我们介绍虫子和细菌,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讲卫生,让自己变得干干净净的,那些可怕的`虫子和细菌就不会再来骚扰我们了。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三
这本书还教我们做实验,我也做了一个透镜。只需要一个透明的空瓶子,这本书就可以了。先往瓶子里灌满水,失瓶子里面没有气泡。再将瓶子侧面朝下放在这页书上,眼睛靠近瓶子,看看令人着迷的吸血跳蚤。做完实验以后觉得很神奇可以自己制作透镜。这个透镜可以观察到很多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透镜但是我觉得让我很有成就感哦!
藻类是池塘里的绿色的、黏糊糊的东西,它的独特之处在与:藻类可以在臭水沟里欣欣向荣的生长,这是他们生长习惯之一。如果自己想造出藻类农场的话,办法也有的只要你能够坚持六个月不冲厕所就可以看到属于你自己的藻类农场了。通过分裂的方法繁殖,不能用手接触会对手有害。
注意: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这本书,否则会吃不下饭,甚至会吐哦。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四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最爱看的还是历史书,最最爱的还是明史。像当年看到《明朝那些事儿》那样激动,一口气看完。喜欢当年明月和马亲王这种阅读很多历史材料之后归纳总结,只是当年明月是编年体,讲的王侯将相高居庙堂的故事,马亲王的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则是纪传体,讲的是基层小老百姓的故事。
徽州丝绢案,婺源龙脉保卫战,杨干院律政风云,黄册库的前世今生,大篇幅主要讲述了这四个故事,后面两个故事比较短,没有那么精彩。前三个都是地方上的故事,是基层群众和基层官员与高层领导与法律制度硬碰硬的死磕,然后所有人都在权衡自己的利益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正是这种权衡,不断能窥见明朝这座大厦一点点在崩塌。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大人物决策的改变,影响的是数以万计人物的命运,也庆幸数以万计的人当中有人选择记录下这些故事,让后世的我们看到。
最爱的是黄册库那章,实在是太绝了,横穿了整个大明史。明朝的黄册,类似与现在人口普查手册和土地房产证资料,每10年更新一次,记录了每一个生活在明代的人的身死由来,每一块土地的归属变迁,黄册的质量也反映了每个朝代的兴衰荣辱,朱元璋朱棣时期的黄册材料要求较高管理严厉放了几百年依旧清晰可见能翻阅,但是到嘉靖万历年间的材料偷工减料管理松懈放了几十年就已经失踪或者不能翻阅。在这些黄册上,能感觉到生活气息,也感受到历史温度,近300年的历史都藏在玄武湖(后湖)的中央,当时搜集黄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插手谋求利益又各种和稀泥,但是又随着南明的灭亡很多都被当作柴火当作火把毁灭。
“这是一幕极具象征意味的画面。曾令大明江山永固的黄册,在风雨飘摇中被一一扯碎。漫天的纸屑飞舞于后湖之上,万亿大明子民的户籍华为甲胄和火器,以毁灭自己的方式,试图成为挽救这个王朝的最后希望。”以前觉得开国皇帝,开疆扩土武将最为重要,看完这章发现文臣更为重要,打完仗后的`土地和人口,都是一盘散沙一团乱,人口统计经济统计耕地统计,每一样都是由基层人员一个个一点点实地去做,需要一套强大的系统来管理,上行下效。历史书上就简简单单一句几几年,某某朝建立,立年号某某,但是实际上还要好几年整合才能成为真正成为一个朝代。还有,中国实在是一个力量过于庞大的机器,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说从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有整体配套体制的改革了。
都说以史为鉴,呵呵,这本书里面详细描述的官场的姿态,跟400—500多年后的今天还真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五
我知道了用显微镜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生物。如:细胞、跳蚤等等。在观察细胞的时候,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细胞和一个工厂差不多。每个细胞里都有这些东西: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高尔其复合体、核糖体和内质网。滤泡是早细胞的最外面可以称为细胞的外墙。线粒体是一个发电站,在细胞工厂内,是它们在发电。高尔其复合体是细胞的蛋白质储存室。核糖体是真正的生产车间,这里的工人们生产出所有细胞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多么神奇的细胞啊!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小的东西可以通过显微镜来变大,从而了解小的东西长什么样,有什么奥秘。
课外阅读可以让我增长知识,我以后要多看书,了解一下未知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六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可怕的科学丛书系类。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显微镜下的怪物》。里面讲述了好多种细菌是怎样进入人体,又是怎样折磨人体。自从我读了这本书知道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我们走一步路就有几百万个微小的细菌被踩死了,你一生中洗掉的头皮屑和灰尘比你的体重还要重呢!
这本书还教我们做实验,我也做了一个透镜。只需要一个透明的空瓶子,这本书就可以了。先往瓶子里灌满水,失瓶子里面没有气泡。再将瓶子侧面朝下放在这页书上,眼睛靠近瓶子,看看令人着迷的吸血跳蚤。做完实验以后觉得很神奇可以自己制作透镜。这个透镜可以观察到很多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透镜但是我觉得让我很有成就感哦!
藻类是池塘里的绿色的、黏糊糊的东西,它的独特之处在与:藻类可以在臭水沟里欣欣向荣的生长,这是他们生长习惯之一。如果自己想造出藻类农场的话,办法也有的只要你能够坚持六个月不冲厕所就可以看到属于你自己的藻类农场了。通过分裂的方法繁殖,不能用手接触会对手有害。
注意: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这本书,否则会吃不下饭,甚至会吐哦。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七
放暑假了,爸爸送给我了一件礼物,是我一直盼望得到的礼物,一台显微镜,同显微镜一起的还有一本书《显微镜下的怪物》。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里读的最开心的一本书了,读过这本书后让我知道了许多的科学知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可怕、恶心、好笑的内容。
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本书是《可怕的科学》系列图书中的一本。听到“可怕”这个词,你一定会很害怕,我说的这本书,别看名字渗人,可是有趣的很呢。
让显微镜侦探带我们来一次疯狂测试,让书带我们深入显微世界,让所有“微不是道”的小家伙在我们面前原形毕露。
还有一件事就是书中的漫画了,这些漫画画得都很搞笑,语言则更加幽默。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阅读的快乐,当然这只是众多“可怕”之一,爸爸说他会继续给我买来其他的“可怕”的故事,我相信我一定会喜欢阅读这些“可怕的科学”的。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八
前一阵子,看刘哲老师微信转发的马伯庸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有关介绍,觉得挺有意思,就在京东上买了一本。最近读了该书的第一个故事《徽州丝绢案始末》,和大家分享一下感触。
故事发生地在南直隶下辖的徽州府,该府管理着六个县,分别是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一天,歙县一名叫帅嘉谟的学霸,闲来无事算起了徽州府历年的税粮账册。就这么一算,发现了问题,他认为本应该有六个县分摊的“人丁丝绢”税目,却只有歙县独自承担,这怎么行,不公平嘛,于是乎,正义感强的帅学霸决心要为歙县老百姓讨个说法,就这样一场前后持续近十年的“丝绢案”开始了,在马伯庸的妙笔下,各地百姓、乡绅、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等诸多利益集团各怀心思、算计妥协的博弈之局跃然纸上,十分有趣。
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多是规模宏大的历史叙事,多是王侯将相的荡气回肠。而那些贩夫走卒、市井无赖,真正构成社会一血一肉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喜怒与哀乐,他们的心思与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这些人,在史书中的记录不过寥寥数笔,在历史上或许毫无地位可言,可他们生命中的喜与乐、悲与欢、离与合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不亚于时代大势。
在《徽州丝绢案始末》中可以看到,小人物也可以创造大历史。当故事的主人公帅学霸在呈文上写下第一个字的瞬间,这一切就像齿轮上的链条,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不管初心如何,裹着所有人向前走,不管前面是一马平川还是万丈深渊,都已由不得自己。许多事情,一旦开始,可能再也无法回头...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九
没想到写实的故事能写得这么生动,比起明朝那些事更加详细和精确出处。
看了第一篇《丝绢全书》,一开始被帅嘉谟的有条有理折服,看了这么引经据典,计算精确且又慷慨激昂的上书,我要是处理官员肯定一下就下判书了。可还是发现自己在以好人坏人来定义历史人物。听完徽县和其他五县为期七年的来回不定人辩论赛之后才发现,各说各有理,竟然最后还能想出个双方都满意的对策。
看到最后佩服程任卿的气节,普通人编书都会把对方写得很坏,他如此真实的记录下来当时的发生,真是有君子气节。没想到写实的故事能写得这么生动,比起明朝那些事更加详细和精确出处。
看了第一篇《丝绢全书》,一开始被帅嘉谟的有条有理折服,看了这么引经据典,计算精确且又慷慨激昂的上书,我要是处理官员肯定一下就下判书了。可还是发现自己在以好人坏人来定义历史人物。听完徽县和其他五县为期七年的来回不定人辩论赛之后才发现,各说各有理,竟然最后还能想出个双方都满意的对策。
看到最后佩服程任卿的气节,普通人编书都会把对方写得很坏,他如此真实的记录下来当时的发生,真是有君子气节。
再记:
真正的叙事高手从来不用定性或装饰性质的字眼,而是把得出结论的权利和快乐留给读者。大概是又一起看了几本东野圭吾的书,那种说教感实在太过明显。
一旦出现偏差很难纠正,后朝的人的政策只起到了药的缓解作用,早已千疮百孔的器官是无法挽救了。这过程中出现的编纂《后湖志》的赵官、民国时期守住黄册遗迹的罗显隐、寥寥几笔带过的发现问题驳回的小吏…不管历史记不记得他们的名字,零星的闪光还是耀眼的瞩目,这些人都好值得我敬佩。人活着对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渴求都是为了活着,他们在各种体制下所做的一切,都像在身体中取了一些组织物放在显微镜下看,身体的健康状况都在这一些细节中有迹可循。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
真正的叙事高手从来不用定性或装饰性质的字眼,而是把得出结论的权利和快乐留给读者。
作者在故纸堆里找到这几个湮没在浩瀚历史里的小故事,让读者近距离地了解大明基层的人生百态、官场运作,于细微处见精神,看大明王朝如何一步步走向陨灭。
《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万历年间,一个数学学霸帅嘉谟的无心发现引发的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战。一项不公平的税收政策,在诸多利益集团的博弈下,硬生生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成了首府张居正打击异己的好机会。
《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婺源县一场持续了六十四年的经济争端:保龙脉的文人举子与开矿烧灰的灰户之间的拉锯战。可以看到当时的县级官员在处理争端时,唯一的要求就是:稳。
《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嘉靖年间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诉讼双方在这场绵延八年的官司中各展所长,用尽心思,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法律大戏。
《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这一篇真的是看的唏嘘不已,大明王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费尽心机建立的黄册库竟然没有专款来维护,简直不知道说朱元璋是精明还是天真。在巨大的赋税利益面前,基层小官吏营私舞弊,一级级官府盘剥压榨,最后的最后,层层剥削还是压在底层人民身上,明代的基层统治,就这样一步步垮掉。
《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一件小到不能再小的官司,中间牵扯到一堆小吏的营私舞弊、敲诈勒索,胥吏之恶,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四个无辜的清白老百姓,被迫卷入朝廷斗争,成了官员排除异己的炮灰。
这本书应该搭配着《万历十五年》一起看。黄仁宇笔下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王侯将相,如此的高高在上,一个挥手,就让马伯庸故事中所有人的命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苛政猛于虎,基层胥吏贪婪如蛇蝎,大明王朝的基层人民被牢牢地攥在皇帝手里,任人鱼肉。这几个故事,让后人在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里听见他们的呐喊哭嚎,让他们不至于生于尘埃、死于无闻。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一
这本书是明代纪实文体,主要讲了一些平民百姓关于赋税劳役方面几个难缠的官司。说是难缠不是因为官司复杂,而是中间纠缠了各层级官员的利益而使得事情变得难办。从这些故事中能深刻感受到明代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艰难困苦,明代的基层机构对百姓的掌控与盘剥,真是“皇帝不下县”。
这本书在讲故事之间,插入了大量的注释,一口气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甚至有些费力,慢慢读就还好。《古董局中局》相对是比较简单的,《长安十二时辰》情节更紧凑更有趣,叙述时开始夹入一些解释,有些影响阅读,结尾也有些仓促。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很明显故事相对简单,大量的注释非常影响故事的阅读,但是不读又不完整。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笔记,一本亲王在搜集、调查、了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写下的笔记,开心的是亲王大方的分享给所有人,让读者都能更深刻的了解明代背景,缺点是影响了故事的趣味性、阅读的流畅性。而且这本同样的也是前两个丝绢案、龙脉案精彩,中间的档案馆冗长略枯燥,结尾的简单急促。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二
2018年,赵雷的一首民谣歌曲《成都》唱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成都再次火了一把,一首歌曲让成都的旅游业发展迅猛。生活在四五线小城市的我,有时候特别羡慕成都,西南一方,天府之城,人们慢节奏的生活,同时生活在大都市,物质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包容的成都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的到访,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流动。
本人对成都一直很向往,最近一段时间,抽出零碎的时间阅读了王笛老师的著作《显微镜下的成都》,对成都又有了更多的了解。本书从成都的街头、成都的茶馆、四川的袍哥以及我们很熟悉的麻将这四个部分来介绍成都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
对于街头来说,成都的街头是可以在街上看戏的,寻着锣鼓声,喧嚣声,我们就可以找到演戏的地方。戏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我们或许赞叹于川剧的变脸,我们或许赞叹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欢乐。
对于茶馆来说,也许我们首先想到老舍的《茶馆》,但是成都的茶馆则多了一份悠闲。不仅仅是人们用来休闲的地方,也是最好的社交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会客见友,不用事先约定。很多酒桌饭桌上的生意,在成都则是在茶馆去谈,又方便又舒服啊。
对于袍哥来说,我们就要说一下青帮和洪门了。三大帮派的影响深远,比如文字方面,很多方言家乡话,都是很独特的。语言学家对于他们是很感兴趣的,特别适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和学生来阅读一下袍哥的隐语等。
对于麻将来说,脑子中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成都人办婚礼要搓麻将,大水都快淹到家门口都要搓麻将;另外一件事是王菲说的,你可以说我歌唱的不好,但是不能说我麻将打的不好。关于麻将到底只是普通的娱乐项目,还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恶魔“?这真的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感谢王笛老师的精彩著作,感谢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去了解成都,了解成都的一些微观事情。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三
历史应该是生活本身。很喜欢的书,从一些明朝公案入手,翔实生动的叙述呈现出大明的面貌–不仅在于政治史的宏大叙事,也在于作为其中一个个微小组成部分的人如何生活。见微而知著,从这些故事中好像也管窥了明朝的吏治、宗族、制度与人性。
徽州民风实在令人印象深刻。改税案感慨于制度的因循守旧和自我僵化,一项临时税收竟然就自然地被沿用数百年还引发了六县大争论;龙脉案看着因风水而起的争论,看着六十余年的反反复复,一任又一任官员来来去去,深感“官府真的要管没有管不来的”的同时也多少觉得世家大族并不恤民,灰户或许多有苦衷,还是要做好产业发展和再就业问题;祖庙案被这群人的骚操作和对司法制度的熟悉深深折服,然而最后“人的命运啊还是要看历史潮流”,能夺回祖庙说到底还是刚好合了圣上心意。
最令人拍案叫绝的还是黄册的故事。一项王朝根本的制度,从发始之初的精心设计、逐步推行,慢慢变得形式主义、敷衍塞责,直到最后几无用处。黄册的编修最好地反映着,也深深地影响着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黄册的衰落恰恰是大明基层的腐败吏治,中上层膨胀的官僚阶层共同所致,这些盘踞在王朝血脉中的利益集团吸食着王朝的生命,直至积重难返。于是覆灭成必然。读时忍不住发想,什么样的制度才可以呢?从哪一步开始才能挽救?明朝的这些沉珂,说到底是封建王朝固有的总会走向土地兼并、富者连田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最后推翻而重分田地的模式吗?还是其实是有挽救途径呢?黄册、里甲这些严格的户籍制度,把人民牢牢控制在土地上的同时不就必然会导致乡土权力、世家大族、土生土长的“吏”实际掌权这些情况的出现吗?叹息,疑惑。
最后两个简短的案子,一个生动地体现了吏治可以腐坏到何种程度,多小的官员都可以利用手中权力尽情寻租,读来令人悚然而惊。另一个四条冤魂的故事,则更多地体现了亲王的人文情怀。四人之案成了朝堂斗争的引子,成了王振作威作福迫害忠良的又一典例,成了大人物、大故事中那微不足道、可一笔带过的发端。可是那四人如何,有人关心吗?传统的史学不关心,正史不关心,政治史不关心。但总有些人在意的,如亲王一样的人,如我们这些读者。为之叹息,为之共情,看这些小人物如看我们自己。
本书的主旨,也让我不禁想到此前选修课上讲的历史人类学–穿过漫长的时光试图描绘古人的生活,在故纸堆中埋头追溯他们的所思所想,于历史的“边角”,望出一片崭新天地。是生活的历史,是历史的生活。
最后的最后,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大概还有一点–就像在黄册故事的结尾,亲王写“大明的每一个人,这里都记得”。那些生活重压下坚韧求存的百姓,为众人抱薪的改税先驱,固执保龙的文人与迫于生计的灰户,四条冤魂……这许许多多人,这里都记得。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四
开年到目前为止读过最好的历史题材新书,书中挑选了史料中有详细记载的六桩大明时期地方诉讼案件的官方文献进行解读,这些留存至今的历史文物准确详实的记录了一桩桩明代诉讼案的每次审案经过与结果,再经由马亲王的重新整理和编撰,一个由无数底层百姓和基层官吏为细胞组成的“市井大明”跃然于纸上生动鲜活的展示在读者面前,也给了已经习惯从上帝视角看待历史的我们一个从百姓生活细枝末节的案件中自下而上观察和分析明朝官员更迭社会演变的机会。
简介书中那几则发生在明朝的真实有趣的故事:
“学霸必须死“的《徽州丝绢案》,缘起明代南直隶徽州府歙县一位叫帅嘉谟的学霸,在用税赋粮册练习演算习题的过程中发现因税赋统计漏洞导致原本需徽州府辖下六县均摊的丝绢税竟独由歙县一家背负长达2之久,案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审理过程中又因牵连周边其余五县利益,演变为六县官民大乱斗的混乱局面…。
于是在万历三年的徽州,可以看到一番神魔小说般的盛况:六个县的官员腾空而起,纷纷祭出法宝与神通,呈文如雪片一般交相挥洒,肆意互喷,口沫四溅。六县的乡宦们也在暗暗输送内力,支持知县们拼个你死我活。
而在《婺源龙脉保卫战》中大明贡院中的秀才举子们也不甘寂寞的跳出来,演绎了一场利用封建迷信保护家乡绿水青山的运动,一场牵扯到百姓们烧山奔小康和士族学子们护林祈求功名之间的利益官司。
流传至今的《保龙全书》一共有五册。我们看到的这段经历,仅仅是第一册涵盖的内容。此外还有《续保龙全书》,记述了康熙年间先后两次保龙运动的始末;第三册单独记录了一个叫施大任的人在乾隆年间的保龙诉讼经历;第四册记录了乾隆年间的保龙运动;第五册则讲光绪十六年(1890年)到十七年(1891年)之间的`龙脉烧灰大战。
个人认为最有趣的当属《杨干院律政风云》一篇,案件由晚唐时期的罗式祖坟和南宋时代迁移到此的杨干院寺院引起,横跨几百年间的房地产纠纷,最后一直闹到了嘉靖年间,甚至惊动了当朝天子。当中描写的明代僧俗关系以及朝廷对宗族祠堂的管理政策非常详尽,案件中关于各级涉案人员在案件审理中如何买通证人也都记载的一清二楚。
明王朝十分注意限制僧尼的数量,规定每三年发放一次度牒。并且,男子不到四十岁、女子不到五十岁,不得出家。《大明律》中对没有度牒、“私自剃度者”亦有十分严厉的处罚。
“冤死而民不思”意思是老百姓知道你是冤枉的,可是一点都不同情。王文能得到这样的评价,可实在是太讽刺了。
除了这些历史案件,书中自然不乏马亲王独有的经典幽默语录,时常让人被拽着着穿越来穿越去,捧腹间就理解了那些原本干涩难懂的词藻与制度体系,比单纯历史小说更人性化的阅读体验。推荐给所有喜欢历史,热衷于了解明朝历史的书友,更多有趣的史料内容就等待你自己在书中发掘了。在看了那么多皇帝视角的大明历史后,这一次,我们来用显微镜看大明。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五
首先感谢作者普及了一些历史知识,文中的这些内容对于普通读者,可以说是很难发掘出来的。
本书是和其他历史书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他历史书大多自上而下、高屋建瓴的叙述,而本书则是通过自下而上、见微知著的描述,通过普通老百姓与胥吏、乡绅、地方官之间的逐力,再现了明朝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历史爱好者,可以是个非常好的补充,对于非历史爱好者,读着也如推理小说般引人深思跌宕起伏。
六个故事中最喜欢帅嘉谟学霸的故事,其一根筋的寻求真相的毅力,确实惊人敬佩,从这个角度看来,马伯庸又何尝不是”帅嘉谟”,不然哪有这本书的出现。
在书评中看到一句话,“存在便是合理”,看完这书,尤其第二篇风水引起的士子科举成功与否的问题,这已经说明了常识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的情况。
关于档案,感觉和本书其他内容有点格格不入,不知是何原因才放入此书中。
胥吏这个文着实让人感到无奈,易地自处,也是无可奈何,可以说是本书中最令人悲愤的一个,明明啥事没做,却偏偏被人盯上,不从还无处喊冤,一声叹息。
最后,再次感谢马伯庸的“死磕”,让我们看到了显微镜下的大明,看到了大明的犄角旮旯。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六
前一阵子,看刘哲老师微信转发的马伯庸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有关介绍,觉得挺有意思,就在京东上买了一本。最近读了该书的第一个故事《徽州丝绢案始末》,和大家分享一下感触。
故事发生地在南直隶下辖的徽州府,该府管理着六个县,分别是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一天,歙县一名叫帅嘉谟的学霸,闲来无事算起了徽州府历年的税粮账册。就这么一算,发现了问题,他认为本应该有六个县分摊的“人丁丝绢”税目,却只有歙县独自承担,这怎么行,不公平嘛,于是乎,正义感强的帅学霸决心要为歙县老百姓讨个说法,就这样一场前后持续近十年的“丝绢案”开始了,在马伯庸的妙笔下,各地百姓、乡绅、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等诸多利益集团各怀心思、算计妥协的博弈之局跃然纸上,十分有趣。
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多是规模宏大的历史叙事,多是王侯将相的荡气回肠。而那些贩夫走卒、市井无赖,真正构成社会一血一肉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喜怒与哀乐,他们的心思与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这些人,在史书中的记录不过寥寥数笔,在历史上或许毫无地位可言,可他们生命中的喜与乐、悲与欢、离与合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不亚于时代大势。
在《徽州丝绢案始末》中可以看到,小人物也可以创造大历史。当故事的主人公帅学霸在呈文上写下第一个字的瞬间,这一切就像齿轮上的链条,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不管初心如何,裹着所有人向前走,不管前面是一马平川还是万丈深渊,都已由不得自己。许多事情,一旦开始,可能再也无法回头。.。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七
作为一个历史书迷,发现自己竟然只看过一本书,抓紧打开将推荐的《历史三调》、《叫魂》、《显微镜下的大明》和《天朝的崩溃》这几本书加进来,不过搜了一遍,只有马亲王的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在列,所以就有了这一个月读这本书的开始。
和大明朝相关的历史书,大家都读了很多,像《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大明王朝1566》和《明朝那些事儿》等,每一本都非常经典,每本书的视角也不一样,让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大明朝,而这本书是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给大家展示大明朝。它是从平民(小人物)的视角来进行描述,在封建酷吏如此严苛的时代,平民智慧如何在夹缝中生存的。原来看的一些书,都是讲述的士大夫阶层的一些事情,如海瑞、张居正这些大人物如何在朝堂挺身而出,或为党派、或为正义。而这本书就是细致描述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书单狗评价这本书是最有烟火气的一本历史书,如果换掉时代背景,简直就像是我们刚刚从微博微信上看到的社会新闻。看后会让读者感触很深,也能将里面的方法应用到我们现实的世界中。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历史也不仅仅是王侯将相的故事,那只是其中一角,真正的历史应该是活在过去士农工商,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马亲王这本书从农的角度撕开一角来窥探历史发生的事情,是生动的基层治政手册,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明朝。这本书的书名是《显微镜下的大明》,作者是把整个大明朝进行放大在放大,具体一个地域、一个案子、几个涉案相关的人来讲述几个故事,所以叫做显微镜下来看大明。同时通读完本书,这本书又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显微镜”一个镜头下的场景,而是显微镜下的查看整个毛细血管,透过毛细血管你不仅能读到这个具体小故事的始末,也会了解到整个明朝大动脉的情况,从这些“小”中,我们才能真切地见到“大”的意义,也真的理解到“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句话。
这本书通过几个故事来组成:《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是在通过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来剖析存在于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之间的一场博弈之局;《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中讲一个县级官员如何在科举这样重大的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在讲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中再现大明黄册库这样一个冷门档案机构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以及《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讲述的底层县府机构的设定和日常运转。作者有血有肉的展现明朝的几个方面,你会发现朝代更迭也可以从细微角度进行查看,所谓“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在本书里感知的更全面。
底层县府架构管理等,但讲这些内容但都不是从宏观角度讲,也没有明确指出某项政策的错误,而是从小处着手,去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待、应对、借力这些政策。每个小故事放在其中一个切面看都是比较小的事情,而当把这些事情嫁到历史长河,就能看到其脉络。不管是徽州丝绢案、婺源龙脉保卫战、杨干院都是经历了好几任县府管理,还是第一档案库甚至从黄册诞生到最后明朝毁灭讲起,绘声绘色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辈虽不甘,但大部分在历史长河中都打上普通人标签,成为历史的一粒尘埃,已经无法被后来人发现,而马亲王这本书“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给你感觉就像未来有个作家在讲你的故事一样,让你不仅想看看说的是什么。同时这本书如果剔除已有的历史背景,你会发现也适用于现实的社会情况,比如杨干院律政风云,现在社会也经常出现宅基地被占用等现象,你会发现这些事情稍微变动一下和现实社会差不多。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八
逛亲王的微博发现的一本书。万恶的微博经常限流,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看到亲王出现在我的首页了。进入亲王首页的契机似乎也是跟明朝有关,好像是说在明朝“住店的细节”。看那个我真的是惊呆了。看这本书也依然惊呆了。
一直以来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叶公好龙式兴趣,有好的纪实文学就巨喜欢,但是自己不会去啃古籍,读着就头疼)。作为一个理科生,其实我知道的大明皇帝也就那么几位。而且对于明朝的认知,除了洪武爷和他的发家史之外,好像就记得锦衣卫和阉党的丧心病狂了。大明朝在我这里就只是一个概念,只与君君臣臣有关。直到看到这本书。
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太让人感叹了。
是啊,历史怎么可能只与君臣相关呢。家国天下,百姓始终是王朝中最最重要的参与者。其中黄册的故事最让我感叹。黄册的存在基本与大明国祚相同啊。他所经历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兴衰。曾经的国之重本,在两百年后竟然成为了有权者、有钱者敲髓吸血的工具。就算有人建言献策指出弊病,也因为触动了无数的利益集团而无疾而终。多么可悲。多么可叹。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总是因为低估了人性之恶,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谋害。
劣币驱逐良币。在这样的形势下,所有人都必须学会“作恶”才能生存下去。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故事啊。真的太让人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