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大全(18篇)
读后感是读者在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对所读内容的个人感受和思考的书面表达。它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读的文字,也是对作者观点和主题的一种回应和评价。读后感既可以是情感的宣泄,也可以是理性的思考,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一次心灵碰撞。读完一本书后,写一篇读后感既可以让读者回顾自己的阅读过程,也可以让读者对所读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我想,读后感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式,我们都应该尝试一下。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思想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保持文章的条理清晰。以下是我对一本科普读物的读后感,希望能向大家传递科学知识和思考方式。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一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可怕的科学丛书系类。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显微镜下的怪物》。里面讲述了好多种细菌是怎样进入人体,又是怎样折磨人体。自从我读了这本书知道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我们走一步路就有几百万个微小的细菌被踩死了,你一生中洗掉的头皮屑和灰尘比你的体重还要重呢!
这本书还教我们做实验,我也做了一个透镜。只需要一个透明的空瓶子,这本书就可以了。先往瓶子里灌满水,失瓶子里面没有气泡。再将瓶子侧面朝下放在这页书上,眼睛靠近瓶子,看看令人着迷的吸血跳蚤。做完实验以后觉得很神奇可以自己制作透镜。这个透镜可以观察到很多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透镜但是我觉得让我很有成就感哦!
藻类是池塘里的绿色的、黏糊糊的东西,它的独特之处在与:藻类可以在臭水沟里欣欣向荣的生长,这是他们生长习惯之一。如果自己想造出藻类农场的话,办法也有的只要你能够坚持六个月不冲厕所就可以看到属于你自己的藻类农场了。通过分裂的方法繁殖,不能用手接触会对手有害。
注意: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这本书,否则会吃不下饭,甚至会吐哦。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二
显微镜是个神奇的东西,他带我们走进了微小的世界。想知道这个微笑的世界是谁发现的吗?那就是———安东尼。列文虎克。
安东尼。列文虎克是荷兰人。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放大镜。有一天列文虎克又在玩放大镜,他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如果我把2片放大镜放在一起玩会是怎样?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看连忙惊叫:“哇!不得了了,蚊子的腿看起来像兔子的腿那么粗。”他用放大镜观察牙齿,发现牙齿的缝隙里有许多小东西在蠕动。他用放大镜观察水,发现水中游很多的东西游来游去。于是他把一片放大镜固定住,让另一片放大镜随意调节,这样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显微镜。列文虎克就这样玩着玩着玩成了一名科学家,成了第一个发现细菌的人。
细菌分为有益菌和有害菌,它们住在一个很小很小的世界里,等着我们继续探索。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三
放暑假了,爸爸送给我了一件礼物,是我一直盼望得到的礼物,一台显微镜,同显微镜一起的还有一本书《显微镜下的怪物》。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里读的最开心的一本书了,读过这本书后让我知道了许多的科学知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可怕、恶心、好笑的内容。
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本书是《可怕的科学》系列图书中的一本。听到“可怕”这个词,你一定会很害怕,我说的这本书,别看名字渗人,可是有趣的很呢。
让显微镜侦探带我们来一次疯狂测试,让书带我们深入显微世界,让所有“微不是道”的小家伙在我们面前原形毕露。
还有一件事就是书中的漫画了,这些漫画画得都很搞笑,语言则更加幽默。
这本书给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阅读的快乐,当然这只是众多“可怕”之一,爸爸说他会继续给我买来其他的“可怕”的故事,我相信我一定会喜欢阅读这些“可怕的科学”的。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四
我知道了用显微镜可以发现一些微小的生物。如:细胞、跳蚤等等。在观察细胞的时候,这本书让我们知道了每一个细胞和一个工厂差不多。每个细胞里都有这些东西:线粒体、细胞核、溶酶体、高尔其复合体、核糖体和内质网。滤泡是早细胞的最外面可以称为细胞的外墙。线粒体是一个发电站,在细胞工厂内,是它们在发电。高尔其复合体是细胞的蛋白质储存室。核糖体是真正的生产车间,这里的工人们生产出所有细胞生长所需要的蛋白质。多么神奇的细胞啊!
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小的东西可以通过显微镜来变大,从而了解小的东西长什么样,有什么奥秘。
课外阅读可以让我增长知识,我以后要多看书,了解一下未知的世界,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五
这是一本由英国的尼克·阿诺德写的经典科学系列丛书,曾三度荣获国际科普图书最高奖。
《显微镜下的怪物》这本书介绍的是各种我们用肉眼看不到的生物和微小生物。我觉得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生存的理由。比如拟蝎,它就是来吃苍蝇的。它先紧钩在苍蝇的线毛上。假如它们厌烦了高空生活,就会用毒钳子夹住苍蝇,让它落到地上,然后吃掉它的尸体。
有一种生物叫恙螨,它把自己的卵产在人的脚趾分叉的地方。它在皮肤上挖出一个洞来产卵,雌性的恙螨还会吸血,它会让人感染细菌,这种细菌会引发血液中毒。
有一种生物叫水螅,大小是1.25厘米。在它的“手指”里有刺丝,用来杀死一切靠近它的东西。这个生物用“手指”捕获猎物送入口中。
还有一种生物叫长角厥果。它只有0.5毫米,它有一些匕首似的尖刺来抵御其他一些微生物。它们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制造糖类作为食物,这个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读了《显微镜下的怪物》,我感叹:原来还有一个这么神奇的微生世界啊!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六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最爱看的还是历史书,最最爱的还是明史。像当年看到《明朝那些事儿》那样激动,一口气看完。喜欢当年明月和马亲王这种阅读很多历史材料之后归纳总结,只是当年明月是编年体,讲的王侯将相高居庙堂的故事,马亲王的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则是纪传体,讲的是基层小老百姓的故事。
徽州丝绢案,婺源龙脉保卫战,杨干院律政风云,黄册库的前世今生,大篇幅主要讲述了这四个故事,后面两个故事比较短,没有那么精彩。前三个都是地方上的故事,是基层群众和基层官员与高层领导与法律制度硬碰硬的死磕,然后所有人都在权衡自己的利益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正是这种权衡,不断能窥见明朝这座大厦一点点在崩塌。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大人物决策的改变,影响的是数以万计人物的命运,也庆幸数以万计的人当中有人选择记录下这些故事,让后世的我们看到。
最爱的是黄册库那章,实在是太绝了,横穿了整个大明史。明朝的黄册,类似与现在人口普查手册和土地房产证资料,每10年更新一次,记录了每一个生活在明代的人的身死由来,每一块土地的归属变迁,黄册的质量也反映了每个朝代的兴衰荣辱,朱元璋朱棣时期的黄册材料要求较高管理严厉放了几百年依旧清晰可见能翻阅,但是到嘉靖万历年间的材料偷工减料管理松懈放了几十年就已经失踪或者不能翻阅。在这些黄册上,能感觉到生活气息,也感受到历史温度,近300年的历史都藏在玄武湖(后湖)的中央,当时搜集黄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插手谋求利益又各种和稀泥,但是又随着南明的灭亡很多都被当作柴火当作火把毁灭。
“这是一幕极具象征意味的画面。曾令大明江山永固的黄册,在风雨飘摇中被一一扯碎。漫天的纸屑飞舞于后湖之上,万亿大明子民的户籍华为甲胄和火器,以毁灭自己的方式,试图成为挽救这个王朝的最后希望。”以前觉得开国皇帝,开疆扩土武将最为重要,看完这章发现文臣更为重要,打完仗后的`土地和人口,都是一盘散沙一团乱,人口统计经济统计耕地统计,每一样都是由基层人员一个个一点点实地去做,需要一套强大的系统来管理,上行下效。历史书上就简简单单一句几几年,某某朝建立,立年号某某,但是实际上还要好几年整合才能成为真正成为一个朝代。还有,中国实在是一个力量过于庞大的机器,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说从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有整体配套体制的改革了。
都说以史为鉴,呵呵,这本书里面详细描述的官场的姿态,跟400—500多年后的今天还真是有些异曲同工之妙。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七
这本书向我们介绍了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生物,我从来不知道红蜘蛛可能会从花园里爬进来,然后在你的卧室过冬;我从来不知道在陈旧的书籍里生活着虱子;我从来不知道面粉里也有螨虫,而这些面粉是用来给你做早餐的。更令人惊奇而又恶心的就是你那漂亮美丽又干净的身体,竟然被丑陋又肮脏的细菌当成游乐园!你的床上,身上,衬衫上,裤子上,鞋子上无处没有细菌的身影!
在这本书里我用“显微镜”看到了无数种形形色色的虫子,它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好比说家里的地毯,有一次,我婆婆的针掉进了地毯里,就在我仔细找针的时候,发现了地毯里有一种极小又毛茸茸的东西,于是,我的注意力立刻转向了这个东西,拿起放大镜观察起来,百思不得其解,最后打起了退堂鼓。直到我在这本书上再次看到了这种东西才明白,原来它是可怕的金龟子的幼虫,它们吃人的头发,狗的毛和猫的毛,它们还会吃你贵重的地毯,并一点一点的腐蚀掉它,这些幼仔们并不畏惧人类,为所欲为,真是可怕又可恨的虫子!
其实这本书不光是向我们介绍虫子和细菌,最重要的是告诉我们要讲卫生,让自己变得干干净净的,那些可怕的`虫子和细菌就不会再来骚扰我们了。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八
今年暑假妈妈给我买了可怕的科学丛书系类。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显微镜下的怪物》。里面讲述了好多种细菌是怎样进入人体,又是怎样折磨人体。自从我读了这本书知道了很多的东西,比如:我们走一步路就有几百万个微小的细菌被踩死了,你一生中洗掉的头皮屑和灰尘比你的体重还要重呢!
这本书还教我们做实验,我也做了一个透镜。只需要一个透明的空瓶子,这本书就可以了。先往瓶子里灌满水,失瓶子里面没有气泡。再将瓶子侧面朝下放在这页书上,眼睛靠近瓶子,看看令人着迷的吸血跳蚤。做完实验以后觉得很神奇可以自己制作透镜。这个透镜可以观察到很多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透镜但是我觉得让我很有成就感哦!
藻类是池塘里的绿色的、黏糊糊的东西,它的独特之处在与:藻类可以在臭水沟里欣欣向荣的生长,这是他们生长习惯之一。如果自己想造出藻类农场的话,办法也有的只要你能够坚持六个月不冲厕所就可以看到属于你自己的藻类农场了。通过分裂的方法繁殖,不能用手接触会对手有害。
注意: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这本书,否则会吃不下饭,甚至会吐哦。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九
这本书还教我们做实验,我也做了一个透镜。只需要一个透明的空瓶子,这本书就可以了。先往瓶子里灌满水,失瓶子里面没有气泡。再将瓶子侧面朝下放在这页书上,眼睛靠近瓶子,看看令人着迷的吸血跳蚤。做完实验以后觉得很神奇可以自己制作透镜。这个透镜可以观察到很多的东西,虽然不是真的透镜但是我觉得让我很有成就感哦!
藻类是池塘里的绿色的、黏糊糊的东西,它的独特之处在与:藻类可以在臭水沟里欣欣向荣的生长,这是他们生长习惯之一。如果自己想造出藻类农场的话,办法也有的只要你能够坚持六个月不冲厕所就可以看到属于你自己的藻类农场了。通过分裂的方法繁殖,不能用手接触会对手有害。
注意:在吃饭的时候千万不要看这本书,否则会吃不下饭,甚至会吐哦。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
放寒假了,爸爸送给我了一件礼物,是我一直盼望得到的礼物,一台显微镜,同显微镜一起的还有一本书《显微镜下的怪物》。
这本书是我在暑假里读的最开心的一本书了,读过这本书后让我知道了许多的知识,这本书里面有许多可怕、恶心、好笑的内容。
那是一本神奇的书,以至于你一看见那里的故事的标题就会被深深吸引进取了。你一定想知道那是一本什么书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这本书是《可怕的科学》系列图书中的一本。听到“可怕”这个词,你一定会很害怕吧?,我说的这本书,别看名字吓人,可是有趣的很呢。
这是一个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世界,让你走进微小世界用神奇的显微镜,当然了,你要知道重要的'显微镜知识,有很多知识我就是用爸爸送我的礼物来实践的,在书里你需要仔细倾听显微镜侦探的神奇故事,他会告诉你知道哪种生物正在你的脚趾缝里产卵?为什么你的牙刷上布满了细菌的大队人马?是什么让你的肚子变成微生物的天堂?偷看一下螨虫的日记;了解一下成为一位显微外科医生需要什么条件;试着结识那些狰狞的细菌……如果你也想看,那么你也买一本看看吧!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一
《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是明代纪实文体,主要讲了一些平民百姓关于赋税劳役方面几个难缠的官司。说是难缠不是因为官司复杂,而是中间纠缠了各层级官员的利益而使得事情变得难办。从这些故事中能深刻感受到明代百姓生活的水深火热,艰难困苦,明代的基层机构对百姓的掌控与盘剥,真是“皇帝不下县”。
这本书在讲故事之间,插入了大量的注释,一口气读起来不是那么顺畅,甚至有些费力,慢慢读就还好。《古董局中局》相对是比较简单的,《长安十二时辰》情节更紧凑更有趣,叙述时开始夹入一些解释,有些影响阅读,结尾也有些仓促。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很明显故事相对简单,大量的注释非常影响故事的阅读,但是不读又不完整。
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本笔记,一本亲王在搜集、调查、了解这些故事的过程中写下的笔记,开心的是亲王大方的分享给所有人,让读者都能更深刻的了解明代背景,缺点是影响了故事的趣味性、阅读的流畅性。而且这本同样的也是前两个丝绢案、龙脉案精彩,中间的档案馆冗长略枯燥,结尾的简单急促。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二
前一阵子,看刘哲老师微信转发的马伯庸新书《显微镜下的大明》的有关介绍,觉得挺有意思,就在京东上买了一本。最近读了该书的第一个故事《徽州丝绢案始末》,和大家分享一下感触。
故事发生地在南直隶下辖的徽州府,该府管理着六个县,分别是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一天,歙县一名叫帅嘉谟的学霸,闲来无事算起了徽州府历年的税粮账册。就这么一算,发现了问题,他认为本应该有六个县分摊的“人丁丝绢”税目,却只有歙县独自承担,这怎么行,不公平嘛,于是乎,正义感强的帅学霸决心要为歙县老百姓讨个说法,就这样一场前后持续近十年的“丝绢案”开始了,在马伯庸的妙笔下,各地百姓、乡绅、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等诸多利益集团各怀心思、算计妥协的博弈之局跃然纸上,十分有趣。
长久以来,历史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多是规模宏大的历史叙事,多是王侯将相的荡气回肠。而那些贩夫走卒、市井无赖,真正构成社会一血一肉的普通老百姓,他们的喜怒与哀乐,他们的心思与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这些人,在史书中的记录不过寥寥数笔,在历史上或许毫无地位可言,可他们生命中的喜与乐、悲与欢、离与合对于普通人的意义不亚于时代大势。
在《徽州丝绢案始末》中可以看到,小人物也可以创造大历史。当故事的主人公帅学霸在呈文上写下第一个字的瞬间,这一切就像齿轮上的链条,在各方利益的驱动下,不管初心如何,裹着所有人向前走,不管前面是一马平川还是万丈深渊,都已由不得自己。许多事情,一旦开始,可能再也无法回头...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三
首先感谢作者普及了一些历史知识,文中的这些内容对于普通读者,可以说是很难发掘出来的。
本书是和其他历史书的'最大不同在于,其他历史书大多自上而下、高屋建瓴的叙述,而本书则是通过自下而上、见微知著的描述,通过普通老百姓与胥吏、乡绅、地方官之间的逐力,再现了明朝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于历史爱好者,可以是个非常好的补充,对于非历史爱好者,读着也如推理小说般引人深思跌宕起伏。
六个故事中最喜欢帅嘉谟学霸的故事,其一根筋的寻求真相的毅力,确实惊人敬佩,从这个角度看来,马伯庸又何尝不是”帅嘉谟”,不然哪有这本书的出现。
在书评中看到一句话,“存在便是合理”,看完这书,尤其第二篇风水引起的士子科举成功与否的问题,这已经说明了常识往往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改变的情况。
关于档案,感觉和本书其他内容有点格格不入,不知是何原因才放入此书中。
胥吏这个文着实让人感到无奈,易地自处,也是无可奈何,可以说是本书中最令人悲愤的一个,明明啥事没做,却偏偏被人盯上,不从还无处喊冤,一声叹息。
最后,再次感谢马伯庸的“死磕”,让我们看到了显微镜下的大明,看到了大明的犄角旮旯。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四
2018年,赵雷的一首民谣歌曲《成都》唱遍了中国的大街小巷,成都再次火了一把,一首歌曲让成都的旅游业发展迅猛。生活在四五线小城市的我,有时候特别羡慕成都,西南一方,天府之城,人们慢节奏的生活,同时生活在大都市,物质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包容的成都吸引了大批青年才俊的到访,同时也吸引了大批高精尖人才的流动。
本人对成都一直很向往,最近一段时间,抽出零碎的时间阅读了王笛老师的著作《显微镜下的成都》,对成都又有了更多的了解。本书从成都的街头、成都的茶馆、四川的袍哥以及我们很熟悉的麻将这四个部分来介绍成都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底蕴。
对于街头来说,成都的街头是可以在街上看戏的,寻着锣鼓声,喧嚣声,我们就可以找到演戏的地方。戏剧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也是中国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我们或许赞叹于川剧的变脸,我们或许赞叹这种老祖宗留下来的瑰宝给我们带来太多的欢乐。
对于茶馆来说,也许我们首先想到老舍的《茶馆》,但是成都的茶馆则多了一份悠闲。不仅仅是人们用来休闲的地方,也是最好的社交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会客见友,不用事先约定。很多酒桌饭桌上的生意,在成都则是在茶馆去谈,又方便又舒服啊。
对于袍哥来说,我们就要说一下青帮和洪门了。三大帮派的影响深远,比如文字方面,很多方言家乡话,都是很独特的。语言学家对于他们是很感兴趣的,特别适合汉语言文学的教师和学生来阅读一下袍哥的隐语等。
对于麻将来说,脑子中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成都人办婚礼要搓麻将,大水都快淹到家门口都要搓麻将;另外一件事是王菲说的,你可以说我歌唱的不好,但是不能说我麻将打的不好。关于麻将到底只是普通的娱乐项目,还是影响人们工作生活的“”恶魔“?这真的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一个问题。
最后感谢王笛老师的精彩著作,感谢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刻的去了解成都,了解成都的一些微观事情。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五
逛亲王的微博发现的一本书。万恶的微博经常限流,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看到亲王出现在我的首页了。进入亲王首页的契机似乎也是跟明朝有关,好像是说在明朝“住店的细节”。看那个我真的是惊呆了。看这本书也依然惊呆了。
一直以来都对历史有着浓厚的兴趣(叶公好龙式兴趣,有好的纪实文学就巨喜欢,但是自己不会去啃古籍,读着就头疼)。作为一个理科生,其实我知道的大明皇帝也就那么几位。而且对于明朝的认知,除了洪武爷和他的发家史之外,好像就记得锦衣卫和阉党的丧心病狂了。大明朝在我这里就只是一个概念,只与君君臣臣有关。直到看到这本书。
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太让人感叹了。
是啊,历史怎么可能只与君臣相关呢。家国天下,百姓始终是王朝中最最重要的参与者。其中黄册的故事最让我感叹。黄册的存在基本与大明国祚相同啊。他所经历的也是一个国家的兴衰。曾经的国之重本,在两百年后竟然成为了有权者、有钱者敲髓吸血的工具。就算有人建言献策指出弊病,也因为触动了无数的利益集团而无疾而终。多么可悲。多么可叹。人善被人欺。善良的人总是因为低估了人性之恶,被一而再、再而三的谋害。
劣币驱逐良币。在这样的形势下,所有人都必须学会“作恶”才能生存下去。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个故事啊。真的太让人难过了。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六
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最爱看的还是历史书,最最爱的还是明史。像当年看到《明朝那些事儿》那样激动,一口气看完。喜欢当年明月和马亲王这种阅读很多历史材料之后归纳总结,只是当年明月是编年体,讲的王侯将相高居庙堂的故事,马亲王的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则是纪传体,讲的是基层小老百姓的故事。
徽州丝绢案,婺源龙脉保卫战,杨干院律政风云,黄册库的前世今生,大篇幅主要讲述了这四个故事,后面两个故事比较短,没有那么精彩。前三个都是地方上的故事,是基层群众和基层官员与高层领导与法律制度硬碰硬的死磕,然后所有人都在权衡自己的利益的,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也正是这种权衡,不断能窥见明朝这座大厦一点点在崩塌。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一个大人物决策的改变,影响的是数以万计人物的命运,也庆幸数以万计的人当中有人选择记录下这些故事,让后世的我们看到。
最爱的是黄册库那章,实在是太绝了,横穿了整个大明史。明朝的黄册,类似与现在人口普查手册和土地房产证资料,每10年更新一次,记录了每一个生活在明代的人的身死由来,每一块土地的归属变迁,黄册的质量也反映了每个朝代的兴衰荣辱,朱元璋朱棣时期的黄册材料要求较高管理严厉放了几百年依旧清晰可见能翻阅,但是到嘉靖万历年间的材料偷工减料管理松懈放了几十年就已经失踪或者不能翻阅。在这些黄册上,能感觉到生活气息,也感受到历史温度,近300年的历史都藏在玄武湖(后湖)的中央,当时搜集黄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插手谋求利益又各种和稀泥,但是又随着南明的灭亡很多都被当作柴火当作火把毁灭。
“这是一幕极具象征意味的画面。曾令大明江山永固的黄册,在风雨飘摇中被一一扯碎。漫天的纸屑飞舞于后湖之上,万亿大明子民的户籍华为甲胄和火器,以毁灭自己的方式,试图成为挽救这个王朝的最后希望。”以前觉得开国皇帝,开疆扩土武将最为重要,看完这章发现文臣更为重要,打完仗后的土地和人口,都是一盘散沙一团乱,人口统计经济统计耕地统计,每一样都是由基层人员一个个一点点实地去做,需要一套强大的系统来管理,上行下效。历史书上就简简单单一句几几年,某某朝建立,立年号某某,但是实际上还要好几年整合才能成为真正成为一个朝代。还有,中国实在是一个力量过于庞大的机器,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说从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失败之后,就再也没有能够有整体配套体制的改革了。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七
花了两天时间读完了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也是第一次读作者的非小说类历史纪实文学,对作者文字功底的实力我就不赘述赞誉了,只极力推荐。
我不排斥阅读规模宏大的历史叙事,帝王将相,荡气回肠。现代电视剧改编的大部分也都是深宫六院的皇家琐事,夹杂着一些野史与情爱来吸引观众。
普通老百姓的喜怒哀乐,社会底层民众的`心思与想法,往往会被史书忽略。即使提及,也只是诸如“民不聊生”“民怨鼎沸”之类的话语概括,而更细致的描写则少之又少。可能就连当朝的记史官都认为他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蝼蚁般存在。
而在《显微镜下的大明》一书里,没有高屋建瓴的宏大叙事,没有烛照天下,明见万里的大人物风骨,只有小人物的地气。这种地气是普通老百姓的视角去看国家的政策与自己日常生活的实际联系,多交一份税等于少吃了几顿饭,就这么简单。
历史,还是要从纷纷扰扰的细节中看去,才更显滋味。
当把全书看完之后,这里面的勾心斗角,人心百态,官场和民间的各种潜规则,简直比电视剧还精彩。我们能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大明朝:一代代官员林立法度迭代而新,一页页沾满尘土的书页静默无声。
文中所写之事,都藏着平民百姓最深刻的苦难,更也显露着历史中最闪耀的光芒,这不是庙堂之高黄钟大吕的震耳发聩,而是江湖之远起于青萍之末的长风呼啸。
更多的,好像也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现在。大概是我想太多吧,以为历史就是用来喻今的。你看那大明朝的恢弘之下藏着多少不可言说的螽蟁蟊蠹,又有多少地与民、民与官、官与官、官与皇权、皇权与地循环往复的错综缠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各种上层建筑的不断变化之中,唯一不变的只是每个当事人所面临的“经济基础”.
在《丝绢案》中可以看到,所谓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在于每一个人的私心,每一个人的利益之争。事件的“始作俑者”在他提笔给上级领导反映问题的奏文纸上落下第一个字的那个瞬间,这一切的链条像带上了一个巨大的齿轮,在各方的利益驱动下,不管初心如何,它永不停歇的裹挟着所有人向前走,不管前面是万丈深渊还是辽阔平原,都已由不得他自己。
许多事情,一旦开始,便再也无法回头。或许,历史也就只能带给人这些吧。
显微镜下的怪物读后感篇十八
作为一个历史书迷,发现自己竟然只看过一本书,抓紧打开将推荐的《历史三调》、《叫魂》、《显微镜下的大明》和《天朝的崩溃》这几本书加进来,不过搜了一遍,只有马亲王的这本《显微镜下的大明》在列,所以就有了这一个月读这本书的开始。
和大明朝相关的历史书,大家都读了很多,像《万历十五年》、《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大明王朝1566》和《明朝那些事儿》等,每一本都非常经典,每本书的视角也不一样,让我们看到了多姿多彩的大明朝,而这本书是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给大家展示大明朝。它是从平民(小人物)的视角来进行描述,在封建酷吏如此严苛的时代,平民智慧如何在夹缝中生存的。原来看的一些书,都是讲述的士大夫阶层的一些事情,如海瑞、张居正这些大人物如何在朝堂挺身而出,或为党派、或为正义。而这本书就是细致描述一群生活在社会底层,有血有肉的小人物。书单狗评价这本书是最有烟火气的一本历史书,如果换掉时代背景,简直就像是我们刚刚从微博微信上看到的社会新闻。看后会让读者感触很深,也能将里面的方法应用到我们现实的世界中。
“历史是什么?历史就是那些残台断瓦、古庙荒冢吗?就是那些发黄的书本吗?不是,绝对不是。”历史也不仅仅是王侯将相的故事,那只是其中一角,真正的历史应该是活在过去士农工商,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马亲王这本书从农的角度撕开一角来窥探历史发生的事情,是生动的基层治政手册,于细微处读懂真正的明朝。这本书的书名是《显微镜下的大明》,作者是把整个大明朝进行放大在放大,具体一个地域、一个案子、几个涉案相关的人来讲述几个故事,所以叫做显微镜下来看大明。同时通读完本书,这本书又不仅仅是单纯的讲“显微镜”一个镜头下的场景,而是显微镜下的查看整个毛细血管,透过毛细血管你不仅能读到这个具体小故事的始末,也会了解到整个明朝大动脉的情况,从这些“小”中,我们才能真切地见到“大”的意义,也真的理解到“风起于青萍之末”这句话。
这本书通过几个故事来组成:《学霸必须死——徽州丝绢案始末》是在通过万历年间一项不公正的税收政策来剖析存在于乱民、县官、州府、户部、首辅、皇帝等诸多利益集团之间的一场博弈之局;《笔与灰的抉择——婺源龙脉保卫战》中讲一个县级官员如何在科举这样重大的议题上平衡一县之利害;《谁动了我的祖庙——杨干院律政风云》在讲歙县一桩民间庙产争夺案;《天下透明——大明第一档案库的前世今生》中再现大明黄册库这样一个冷门档案机构从建立到衰败的全过程;《胥吏的盛宴——彭县小吏舞弊案》以及《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讲述的底层县府机构的设定和日常运转。作者有血有肉的展现明朝的几个方面,你会发现朝代更迭也可以从细微角度进行查看,所谓“堤溃蚁孔,气泄针芒”在本书里感知的更全面。
底层县府架构管理等,但讲这些内容但都不是从宏观角度讲,也没有明确指出某项政策的错误,而是从小处着手,去从老百姓的角度看待、应对、借力这些政策。每个小故事放在其中一个切面看都是比较小的事情,而当把这些事情嫁到历史长河,就能看到其脉络。不管是徽州丝绢案、婺源龙脉保卫战、杨干院都是经历了好几任县府管理,还是第一档案库甚至从黄册诞生到最后明朝毁灭讲起,绘声绘色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我辈虽不甘,但大部分在历史长河中都打上普通人标签,成为历史的一粒尘埃,已经无法被后来人发现,而马亲王这本书“替那些生于尘埃、死于无闻的蝼蚁之辈作传”,给你感觉就像未来有个作家在讲你的故事一样,让你不仅想看看说的是什么。同时这本书如果剔除已有的历史背景,你会发现也适用于现实的社会情况,比如杨干院律政风云,现在社会也经常出现宅基地被占用等现象,你会发现这些事情稍微变动一下和现实社会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