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模板21篇)
读后感是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评价和吸收。读后感并不要求对书评价过高或过低,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进行评价。以下是一些读者对名著的读后感,让我们一起感受他们对经典之作的心灵触动。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一
刘胡兰这个仅有15岁的小女孩,表现出来的是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对人民,对革命同志忠心爱戴,应对敌人的屠刀面不改色心不跳,最终牺牲了自我年轻的生命。我最受感动的是:她在凶恶的敌人面前表现出的坚强、勇敢、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这是多么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啊!
15岁,花一样的年华。15岁,应当在父母身边享受天伦之乐,无忧无虑地学习。可是刘胡兰却被敌人杀害了。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虽然刘胡兰牺牲了,可是她为中国的解放事业表现出来的不怕牺牲的精神,一向在传送着,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人民的利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
读了这本书使我深深懂得:今日的生活来之不易,为了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我决心好好学习,不断磨练自我,严格要求自我,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为祖国建设贡献自我的力量。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仅有一次,所以,它比世界上任何珍宝都更为珍贵,都更需要我们万分的珍惜。所以,当你应对“生”与“死”的抉择时,你会怎样做是委曲求全还是苟且偷生还是……而刘胡兰同志却以自我的行动做出响亮的回答——军队包围了她的家,把她捆-绑而去,进行了严酷的拷打。只要她说出谁是军人,就能够重获自由。但她为了掩护军人,为了保护每一名乡亲,为了一个共产党员的气节,应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刘胡兰硬是咬紧牙关,一声没吭,更没有发出一声呻吟,直到把自我的生命献给了乡亲们,献给了伟大的祖国,献给了伟大的解放战争。这,需要怎样的勇气和舍身精神啊!
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我认为刘胡兰的死就比泰山还要重,因为她是为祖国而死,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死,她的死就是死得有意义,死得有价值,是死得其所,她无愧于毛主席那句“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赞誉!
虽然,我们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和平年代,但我觉得刘胡兰的精神仍值得我们学习。我们需要学习她那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献身精神,需要学习她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勇于牺牲的拼搏精神。也仅有如此,我们才不会愧对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二
当我读完《革命英雄小故事》这本书后,那一幅幅惊心动魄的场面总是浮现在我的眼前,它再现了那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
这本书介绍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故事。但最使我感动的是放牛郎王二小。那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凶狠残暴的日本鬼子践踏我们袓国的大好河山,强占了我们的土地。晋察冀的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搏斗。
一天早上,一百多个如同恶狼一般的日本鬼子爬上山来。但是,他们站在山头上就不敢再往前走,生怕走进我军的埋伏圈。正好,他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敌人叫他带路。王二小心里琢磨着:如果让日本鬼子自己下山去,一旦他们辨明了方向,找到后方机关和庄里的老百姓,那可就糟了。但他还是镇静地领着敌人走了。他知道在一个山沟里我们的八路军已经设下了夭罗地网。当敌人夸他时,他装着一副很高兴的样子,走着走着,两边的山上就响起了密集的枪声,手榴弹也一个接着一个地爆炸,整个山沟充满了硝烟。一个日本鬼子知道上了当后,端起雪亮的剌刀猛地朝王二小剌去,然后这个残忍的家伙用剌刀把王二小高高挑了起来,鲜血顺着枪把流了下来。接着,敌人又把王二小狠狠地摔在了大石头上。一时间,草地上、石头上、鬼子的大皮鞋上溅满了王二小的鲜血……就这样我们的小英雄壮烈牺牲了,当年他只有13岁。“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道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弄丢了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我看完后,从中我体会到,我们今夭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我们应当像对自己的生命一样对今夭倍加爱护和珍惜,用自己学习好、工作好的实际行动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实现中华民族的振兴。我们还应当学习革命者那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优秀品质,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袓国,把有限的生命投人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一流的成绩。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三
《英雄故事》里全是一个个红色故事,所以,这成了我最喜爱的图书之一。“夏明翰在临死前作诗”,“鲁迅剪辫记”,“董存瑞舍身炸城堡”......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故事不断的浮此刻我眼前。《英雄故事》描述的是英雄们的顽强、执着,他们描述的是战争期间任名门的痛苦生活!
如果拿些人民和英雄们比的话真是太渺小了,他们没有英雄们的智慧;没有英雄们的勇气;更没有英雄们的毅力和决心。我们退后一步想:如果没有他们的英勇牺牲,我们能有这么舒适优异的生活条件吗?也许这时中国还在受着欺压虐待的痛苦。
我认为我们应给像英雄们一样,心里一向存着报效祖国的念头,努力认真欢乐的学习,有着英雄们顽强的毅力。再看看我们脖子上系着那条鲜艳的红领巾,它正是五星红旗的一角,正是用英雄们源源的鲜血染成的,我们系在脖子上应当认为自我是光荣的少先队员。
同学们,加油吧!来快欢乐乐的学习吧!今后为祖国的建设献出自我的一份力!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四
暑假里,我看了《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书中描写了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们的光荣事迹,他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被捕之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面色不改,宁死不屈。这些英雄人物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坚贞不屈,傲骨凌霜的江竹筠。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就是她。江竹筠十岁的时候就到袜厂当了童工,后来到一所学校边工边读,抗日战争暴发后,就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8年春,她的丈夫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她勇敢地接替了她丈夫的革命工作,6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在一次审讯中,特务拿来一把特制的四棱筷子,用力夹在江竹筠的几个手指间。大汗淋漓,疼痛难忍的江竹筠使尽全身力气喊道“你们可以整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我说出组织,永远办不到!”几天后,江竹筠伤口未愈,特务分子又用竹筷子猛夹她的手指,看她还是不说,就残酷地把竹签子钉进她的指尖,竹签撕裂着血肉,可江竹筠斩钉截铁地喊道“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用钢铁做的!”然后就疼痛地晕了过去。为了让江姐开口。国民党军统用尽了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等酷刑,简直到了惨绝人寰的地步,江姐被折磨的皮开肉绽,但她坚贞不屈,正义凛然,关键时刻守住了党的机密。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竹筠被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年仅29岁。看到这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到现实生活中,我们面临困难,总是没有足够的勇气,畏缩不前;面对诱惑,又意志不够坚定,犯下了种.种错误。我们都应该向这位英雄“江姐”学习,什么事都要坚持,不能放弃。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五
红岩这本书,是xxx时期中美合作期间发生的事,勇敢的成岗,顽强地江姐,忠于xxx的余新江……这些人物都出现在这本书中。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是一本很好看的书!而这本书,正好出现在我们杉树林读书节的六年级书单中。
从那天起,我们就为最后一天的考试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我们班上的同学下课在看书,午间在看书,什么空余的时间都用来看书,所以我们觉得最后的考试已经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也是重在过程吗。我们班的同学双手捧书,两眼炯炯有神,好像是两个深邃的黑洞一般,想把这本书的知识吸干呐!不仅仅是这样,我们班的小书虫更是开心至极,找到了自己的发挥之处,细细的品味着书中的人物和剧情,嘴角还有时微微扬起,可能是因为xxx员逃过了敌人的眼镜;但也有是因为xxx员被抓了起来而愤怒。我们班看书的时候十分安静,任何事物都打扰不了我们看书时的认真,站在讲台上看,大家都在“贪婪”地看着书。
到了考试的那天,我们个个精神充足,已经毫不惧怕这次“特别的考试”。试卷发下来了,我们拿起笔,信心十足地做了起来。教室里十分寂静,寂静到连掉一根针的声音都可以听得到。
我抬起头,向四周望望,同学们都把头“埋”进了试卷中,只剩下黑黑的头发,我也埋下了头,认真地做了起来,仿佛什么东西都打扰不了我们。
时间到了,有些同学还不舍得把试卷交上去,好像还想回味一下纸卷中的书味儿……
红岩,久久地印在我心……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六
王二小是河北人,是一个孤儿。他生长在抗日战争时期。他从小就喜欢马,经常到八路军的兵连去玩。自然,他和八路军很熟悉了,所以,懂得要为国家要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战斗。他不是一个爱说话的孩子,但是他做事情很勤快,人很聪明。他还加入了儿童团。他一边放牛,一边帮助八路军放哨。
这一天, 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这时候,敌人来了。他们要进行扫荡。但是因为他们获知八路军就藏在在山沟的后面,所以,不敢轻易出击。他们看见山坡上有一个放牛娃。就上前说,“小朋友,你知道八路军在哪里吗?”聪明的王二小听到了,就连忙说,“知道啊”“你能不能给我们带路?”王二小开始还有点不知所措,但是很快就镇定起来,并且答应了。
他带着敌人一直往前走。他就想着把敌人带到八路军埋伏的地方,然后让八路军歼灭他们。这个时候,敌人发现王二小的计策已经为时过晚了。王二小想趁机走到后面的树林里,但是他逃不过敌人的刺刀。王二小牺牲了!
王二小的英雄告诉我们,与敌人作战要有计谋,要敢于反抗。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七
夏明涵(1900-1928)男,汉族,湖南省衡阳县人,中共党员。1920年秋,夏明廷受五四运动洗礼,来到长沙,会见毛泽东。1921年冬天,何书恒和毛泽东介绍他加入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他参加了长沙工人运动,领导了黄包车工人的罢工。1924年,任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委员会委员,负责农业委员会的工作。他注重培养农业运输干部,护送革命青年到广州学习农民运动,为湖南农民运动培养了大批骨干。1926年2月,被党调到武汉,任全国农民协会秘书长、毛泽东书记、中央农民运动讲习班书记。
1927年6月,在“412反革命政变”和“长沙马事件”后的严重白色恐怖中,党把他送回湖南,任省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同年7月大革命失败后,他参与发动了秋收起义。
1928年初,任湖北省委常委,协助省委书记郭亮参加省委领导。同年3月18日,因叛徒的背叛被敌人逮捕。3月20日凌晨,他在敌人的护送下前往汉口俞济里刑场。当敌人的长官问他有什么话要说时,他喊道:“是的,给我拿笔和纸来!”杀死萨默明厄姆,还有他的后代!英雄正义感,只有28岁。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八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弘扬爱国精神树立报国之志——清明节参观马本斋烈士墓六十多年,历史的车轮在不经意间前进,然而半个多世纪前热血青年们那一声声“誓死不做亡国奴”的呐喊,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荡。
那些热血青年们,不惜用鲜血和生命来保家卫国的热血青年们,就是我们永远缅怀的烈士。清明节在春的怀抱中/悄悄地走来/我们来到烈士陵园/拜谒你/长眠的英雄/远逝的画面/已载入历史/英雄的壮举/化作一尊不朽的雕像/曾记得多少烈士为我们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不惜自己的生命为我们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空,让我们无忧无虑地自由飞翔,而他们却在这里静静地躺了下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在他们之中有共产党员,也有普通的中华儿女,但他们的言行却都是为了保卫祖国,保卫这片神圣的土地。也许我们无法知道他的名字,也许他们没有像毛主席、周那样伟大。
如今,我们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面对未来,祖国的前途无限光辉灿烂,我们更应该具有爱国之情和树立报国之心。当看到一个个海外归来的游子们,用他们的知识报效我们祖国时,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爱国情操的巨大动力。它才真正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它才真正是一个民族的象征。我们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就应该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努力学习,奋发图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紧紧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踏着革命烈士的足迹,努力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最后请允许让我用毛主席的话作结束语:“成千上万的革命烈士,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踏着他们的脚步,继承他们的遗志奋勇前进”。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九
捧起《革命英雄故事》这本书,我感受到了革命英雄的伟大。书中有宁死不屈的李大钊,还有集体主义精神的楷模邱少云,刑场赋诗的夏明翰,舍身堵枪口的黄继光……一个个英雄的高大形象,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介绍李大钊和邱少云的英雄故事。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之一,又是新文化运动的猛将之一,他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影响巨大,让敌人让敌人又恨又怕,他们逮捕了李大钊。敌人先来硬的,使用酷刑,将竹签钉进他的指甲缝里,把指甲扯下来,如此的残酷的手段李大钊竟然毫不畏惧;敌人见酷刑不行,又来软的,用高官厚禄的引诱他,李大钊还是没有屈服,最后敌人竟然把他带到绞刑台上,把他杀害了。我想他的革命信念真坚定,为了革命的胜利,不被利益所诱惑,宁可牺牲自己,这种革命精神让我感动不已。
“就义从容甚,大义凛不辱,人民柴市节,浩气贯长虹。”陈毅元帅的诗句正是他的英勇无畏的精神写照。
集体主义精神的楷模邱少云更是让我佩服。在_______的战场上,一次,他和官兵潜伏在离敌人很近的高地上,敌人投下的火焰弹在邱少云的身边燃起,火烧到了他的衣服上,邱少云身边就是一个水沟,可是他一动不动。我的手指曾经被开水烫过,火辣辣的疼,又是水冲,又是抹药膏,还觉得无法忍受,他难道不怕疼?不是他不怕疼,是因为他知道,他一动就会被敌人发现,大家也会牺牲,还会影响整个作战计划。他就像一块石头一样一动不动,这需要怎样的毅力啊!我仿佛看到了火光中的邱少云,他满头大汗,无比痛苦,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宁可牺牲自己,也要遵守战场的纪律。他的形象在我的眼前高大起来,深深地烙在了我的脑海里。
妈妈告诉我,新中国的诞生,就是无数英勇的革命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现在的美好生活,也是我们一代代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捧着这《革命英雄故事》,我暗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像无数英雄那样,做一名英勇的战士,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
今天,我读了《黄继光》这篇英雄故事,内心非常激动。夜已深了,可我还未入睡。黄继光那舍身堵枪口的光辉形象老是出现在我眼前。黄继光1930年生,1952年逝世,牺牲时年仅22岁,是四川中江人,在1951年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堵住了敌人正喷着火舌的枪眼。敌人、战士们惊呆了时,我也惊呆了,谁又见过这等可歌可泣的事迹呢?都说人的死有两种:要么重于泰山,要么轻于鸿毛。黄继光叔叔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死,他死得有意义,死得伟大!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英雄们,我们将以你们为榜样,勤奋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告慰你们的灵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英雄事迹读后感400字
当我读到邱少云这位革命少年时,眼前便出现他活活被烈火焚烧的情景。他明知只要拍打几下,火苗就会被扑灭,可他没有,因为他深知,只要动一下,他们所有人都会暴露,这次行动也意味着失败。
那时,邱少云所在的部队得知日军要从这里经过,他们必须派出一部分人前去埋伏,邱少云想都没想就跟随他们去了。
邱少云他们都埋伏在日军即将通过的路边上的一片草地中,当一切准备就绪,正好从远处传来了一片“咚咚咚······”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越来越响,邱少云一些人也越来越警惕起来。当敌人快要进入埋伏圈的时候,狡猾的他们好像事先就知道邱少云会来埋伏一样,用喷火器喷出火来,用来清扫道路两边的杂草。就在这个时候,邱少云突然被大火烧到了,一开始,只有裤腿着了,他知道,自己千万不能动,一动就全完了,所以邱少云只能忍受着熊熊烈火的残害······直到他被烧死的那一刻,他还是一动不动!埋伏成功了,胜利的果实是辉煌的,在这欢庆的时刻,每一位中国人都没忘记他们的英雄——邱少云!
让我们一起向革命烈士学习吧!
革命英雄的故事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一
暑假的一天,我拿起了这本名为《红星照耀中国》的书。本以为这是一趟无聊的读书之旅,但是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陷入了深刻的沉思,因为我不光是体会到先辈的英勇无畏,更是因了解而更加地钦佩。
这本书是一本记述红军生活的书,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而写。作者从中立者的角度,在这本书中记叙了有关红军的重要事件和红军伟人的生活习惯,还记叙了许多我们在书本上找不到的伟人事迹。这本书中也体现了作者对红军的感情变化。从最开始的害怕,到接受,到喜爱。可以体现出红军的和蔼可亲。总之,这本书让我们深刻地了解了红军。
在这本书的开头,埃德加。斯诺写他对红军不太了解,听了传言甚至怕红军身体里的病毒感染到自己身上,以至于他开始是很惧畏惧红军的。但是到后来,他看见了红军对自己的真诚和友善,以及红军将士们的大胆。再后来,他又遇见了许许多多红军的领导人,并细致地记叙了他们的一言一行,使我们了解伟人更多的生活习惯,亲切可感。
我印象深刻的还有:
这本书记叙了红军与人民的关系: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个红军军委,每一个村子里都有一些小学生愿意给红军通风报信。告诉红军国民党的动向。其中最令人深刻的,就是红军领导人的住处都没有警卫站岗。反观蒋介石,出门就必须要有几个警卫员跟着他。并且他并没有被悬赏首级。红军领导人这么放松是因为人民对他们的信任。这也体现出了一个哲理。只有爱戴人民,人民才会爱戴你。这就是斯诺渐渐喜欢的原因,也是人民爱戴的原因。
红军不是神,红军也是有血有肉平凡质朴的先辈。开卷有益,掩卷有味。这真是一本让人真切地了解红军了解伟人的书啊!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二
董存瑞
邱少云
勋章、一级国旗勋章
黄继光
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黄继光的英雄壮举,获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高荣誉——他被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并授予“特级英雄”称号(另一特级英雄是杨根思);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黄继光最后长眠于沈阳市北陵烈士陵园。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三
我已经读完了《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其中,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让我刻骨铭心。
雨来挺身而出,保护交通员李大叔,智斗日本军官;他不管鬼子用什么手段,软的、硬的,甚至毒打,以死威胁,直到被鬼子枪毙也毫不屈服。
雨来被鬼子暴打时,扁鼻子军官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得青一块紫一块。鼻子也被打出血来,顺着腮边留下来,一滴一滴的血滴在课本上。然而雨来只是用手背一挡倔强地抽动一下嘴角,仍旧咬着牙,严守秘密。这场面实在让人心悸!难以想象,假如换成是我,我能承受这样的折磨吗?雨来仅仅是一个12岁的'孩子,出生在那样动乱的时代,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是他却能面对最强的敌人,勇敢的说“不”。然而我们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挑食,总是埋怨玩的不够,我们只会要求父母为我们做这做那,从没想过为家庭、为社会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同雨来相比,我们显得多么的渺小和无知!
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人生的价值,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做一个爱学习好少年,为祖国的建设尽一份力!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四
读革命故事,让我们知道今日的幸福生活是由革命英雄经过抛头胪、洒热血换来的。那么,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革命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读了《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他们那为革命事业出生入死,百折不挠,令我十分感动。
《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了在祖国还未解放之际,一大批应用的革命烈士用热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解放,用生命换来了我们安逸的生活的故事。
百战敌胆寒的张云逸,劫法场抢出来的将军刘志坚,出奇制胜的旋风司令韩先楚,地主阶级逆子农民运动领袖彭湃,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夏明翰;其中最让我感动,他为了解放,敌人还有几分钟就来支援了,而桥下有没有支点放炸弹,他为了攻破碉堡,拿自己当支架,蹦的一声,碉堡炸了,我方的部队像潮水一般涌入,插上了胜利的旗帜。而却牺牲了;我们要像这些革命烈士一样,有着出生入死,百折不挠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
今天,我读了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有王朴的故事,有的故事,有的故事......但我印象最深的是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0xx年生在河北省涞源县上庄村,他在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而王二小是儿童团员,他常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还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迷了路。他们看见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让他带路。王二小先装着听话的样子走在前面,为了保卫转移躲藏的乡亲,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气急败坏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这时候,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了全部敌人。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刘家庄的山坡上。现在,王二小的坟上长满了青草。他的鲜血染红的那块大石头,现在还静静地卧在山沟里,人们把它叫做血色石。 词作家、曲作家立即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来纪念他。
读后我想到了王二小为了保护转移躲藏的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牺牲了自己保护了别人。他可以不保护躲藏的乡亲们,他也可以不牺牲自己,但他没有,他为了别人牺牲自己。再想想我们,不用保护别人,也不用牺牲自己,在这种好的环境下,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珍惜呢?想想别人再想想自己,其实我们也可以做到的,但我们不努力,只要努力也可以做到。
从现在起,我们应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在这美好的环境里发奋读书,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同时,祝福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立足于世界强国之首,不再受其他国家欺负。
今天,我读了《革命英雄的故事》这本书,我非常感动。他们都十分勇敢,面对残酷的环境他们宁死不屈,其中,我最佩服的是刘志丹。
刘志丹在1920xx年冬生于陕西保安县。他在青少年时期目睹了民不聊生的凄惨景象。于是,他想改造社会,复兴中华。通过努力,他考进了黄埔军校。1920xx年他毕业了,之后随军东征,在这期间,他带领着革命军打土壕,分财物。这时敌人带领大批部队向革命军发起了进攻。他带领革命军英勇阻击,将敌人打了回去。恼羞成怒的敌人组织大批部队再次攻击,这次他们因为力量悬殊而失败。
之后,刘志丹带领着部队在三交镇展开战斗,他的部队从清晨打到中午,一直不大顺利,总是攻不下三交镇。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指挥战斗。结果,在指挥部队发起进攻时,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射中了左胸,伤到了心脏。在临死前他让其他战士告诉政委,请他带兵,一定要把三交镇给攻下来。
他为了革命出生入死,百折不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五
包铁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吴沛城
指导老师:刘婷
我读了许多革命故事,比如炸碉堡、堵抢眼、火烧……我被书中一位位英雄所感动,我的眼睛湿润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和我们年纪相仿的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
王二小1929年出生在河北省的一个小村庄里。抗日战争时期,王二小的家乡是八路军抗日根据地,经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扫荡。当时的王二小是一名儿童团员,他经常一边在山坡上放牛,一边给八路军放哨。1942年10月25日这一天,日本鬼子又来扫荡了,走到山口时却迷路了,他们抓住二小,让他带路。这位小英雄从容地走在前面,为了保护乡亲们,把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响起了枪声,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残忍地杀害了王二小。二小牺牲后,他的鲜血染红了大石头。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创作了歌曲。
读完这个故事,我痛恨那些无恶不作、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也为这位机智勇敢、挺身而出,最终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小英雄感到惋惜。
每当我们听到嘹亮的国歌,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面鲜艳的旗帜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染红的。他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作为一名少年军校的小学生,我们要时刻铭记历史,在今天这样美好的环境下努力学习、发奋读书,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出一份力。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六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唱。在共产党的奋斗史中记载着不少可敬可佩的英雄人物,如: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今天我读了《刘胡兰的故事》,被书中刘胡兰的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和震撼。
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周西村,那是她生活的地方,和敌人斗争的地方,也是她英勇就义的地方。一九四七年冬天,年仅15岁的她不幸被捕,在敌人的威胁面前,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地说:“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还说,“怕死不当共产党员!我死也不自白,绝不投降!”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她毫不畏惧,沉着地躺在铡刀下。就义前两眼闪着光,并且瞪得圆圆的,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她要亲眼看到敌军的灭亡,看到自己的队伍胜利归来。看到这里,我的眼眶禁不住湿润了。一个年仅15岁的花季少女,一个比我大几岁的姐姐,就这样壮烈牺牲了。毛主席亲笔为她题词:生得伟大,死得荣耀。并号召全国人民向她学习。
想想现在的我们,生活在没有硝烟、没有战争的.和平年代。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碰到一点点挫折会掉泪,碰到一点点困难就会轻言放弃。每天在父母身边撒撒娇,享受着天伦之乐。这样的幸福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是千千万万个像刘胡兰姐姐一样的革命英雄用鲜血换来的。他们的鲜血不仅染红了黄土地,还染红了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心。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好好学习,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锻炼好身体,长大后可以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奉献。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七
我利用午饭后休息时间,重温了《英雄人物》中杨靖宇的故事。
读完后,我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杨靖宇出生在河南省确山县。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受党组织委派,来到我们东北组建抗日联军。
在雪山丛林,经常和敌人打游击战,扰得日军惶惶不可终日。打出了我们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意志和豪气。1940年2月28日,杨靖宇在和敌人一次激励的战斗中,因弹尽粮绝,牺牲在长白山脚下,当可恨的敌人用刺刀割开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树皮、棉絮时,连他们都惊叹了。他这种艰苦奋斗、壮志凌云的英雄气概和精神正是我们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
解放后,我的家乡人民为了铭记他的英雄事迹,把他牺牲的地方命名为靖宇县。现在靖宇县已成为我们吉林人引以自豪的红色圣地。合上书本,我深深地感到,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杨靖宇这样的革命先辈用鲜血换来的啊!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努力学习。只有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了,才能永远不被他国侵略。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八
1932年10月8日,刘胡兰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刘胡兰生下来的时候不叫刘胡兰,按她奶奶的意思,为了吉利,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富兰子。但是,他们家并没有因为叫她富兰子而富裕起来。
云周西村在山西省太原市的东南,汾水河绕过太原,一直流到这里。云周西村是个很不起眼的村子,现在叫胡兰镇。它的东面是太岳山脉,西边是吕梁群峰,这里是一马平川,盛产小麦、棉花,是个金不换的好地方。可是,在以前村东的好水地都让地主富豪霸占着,贫苦农民只能租种村西的贫瘠土地,给地主扛长工打短工,有时还得背井离乡、逃荒要饭,村东村西形成了一个鲜明对照。
刘胡兰的爸爸刘景谦,爷爷刘起成一年四季起早贪黑干活,春天刨盐土,秋天打短工。刘胡兰的大伯在昔阳县一个杂货铺当勤杂工,奶奶是个过日子的能手,整日纺线织布,管家很严,谁要把小麻油灯的灯捻挑大一些,她就要说几句。全家人勤劳节俭,也只能勉强度日。
刘胡兰的降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一点生气,反而给这个家庭添了一张嘴。后来,刘胡兰又有了一个小妹妹爱兰子,妈妈在月子里又得了病,一天比一天重。家里揭不开锅了,没办法,借了地主石廷濮3袋“驴打滚”的高梁。地主石廷濮害怕红军来了“共”他的产,就发话给向他借贷的穷人提前还债。刘胡兰的爸爸、爷爷没钱还债,只好到外地去躲债,妈妈的病也越来越重,只有奶奶一个人硬着头皮应付。只要院门一响,奶奶就心神不定的说:“怕是催命鬼又来了,这欺杀人的„驴打滚‟。”什么是驴打滚呀,4岁的刘胡兰一直闹不清。有一次,刘胡兰实在憋不住了,就脆生生的问奶奶:“什么是驴打滚呀?”奶奶给她解释说:驴打滚就是借财主家一升粮食,还的时候就要给两升。这次还不起下次就得还四升,越滚越多。刘胡兰一听,气的小脸一扬,说:“咱们不还他!”奶奶听了苦笑了一下说:“那还行,人家有钱有势,谁要是拖欠不还,不是把人扣到大庙村公所,就是用绳子捆到衙门,穷人谁惹得起啊?”。刘胡兰还不甘心,紧接着又问:“那红军也惹不起他吗?”奶奶想了想说:“肯定惹得起,要不石财主为什么一听说红军要来,就紧着催债呢”。“嘿,红军真好呀,红军来了就好了。”这时,奶奶侧耳听到西屋好像有什么动静,就吩咐刘胡兰:“怕是你妈又难受了,快去问问,她喝水不?”
妈妈已经好几天不吃东西了,奶奶从一个紧口小瓦罐里掏出两个积攒下准备换盐换醋的鸡蛋,做了一碗蛋汤。妈妈端起热呼呼的蛋汤,刚送到嘴边,看见爱兰子眼珠紧盯着碗的样子,就把碗放下,难过地说:“富兰子,妈不想吃,你和爱兰子喝了吧!”刘胡兰赶快说:“妈,我不喝,我吃饱了。”“你吃饱了?”妈妈看了刘胡兰消瘦的脸颊,心里一阵酸疼!:“听妈的话,你喝两口,剩下的喂给爱兰子吧!”刘胡兰还是没喝,双手端着那碗蛋汤,看看妈妈,又看看妹妹,然后送到爱兰子的手上。
就在这时候,院子里一阵脚步响,石廷濮的狗腿子又来逼债了,奶奶为难的说:“家里又揭不开锅了,你叫我拿什么还债,富兰子她妈病成这样,也没钱冶……”不等奶奶说完,狗腿子贼眼珠一转,看见爱兰子碗里的鸡蛋汤,冷笑着说:“哼,装穷叫苦,这是什么?”说着,直冲爱兰子走来。爱兰子急忙用手护碗,蛋汤全洒了。爱兰子哇哇地哭了起来。刘胡兰实在气不过,把脸都憋红了,猛跑过去冲着石廷濮的狗腿子喊道:“你赔我家的蛋汤!”
一天下午,刘胡兰的妈妈忽然病重,又咳又喘,还直说胡话。家里只有刘胡兰一个人,她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会儿给妈妈捶背,一会给妈妈擦汗。忽然,妈妈一阵猛烈的咳嗽,咳出一滩鲜血,刘胡兰吓坏了,忙把大伯母喊来。大伯母把妈妈扶起来,往背后垫了一床被子。过了一会儿,妈妈的脸色才稍微好看一些,她拉着刘胡兰的手说:“孩子,妈心里火烧火燎的,想吃点凉东西,给妈买几个梨来吧。”
刘胡兰在大伯母那拿了点钱,冒着寒风转遍了全村,一直跑到村外边很远,才买到了梨。刘胡兰手捧着梨,恨不得一步就迈到妈妈跟前,心想:“妈妈吃了梨,一定会好的,”可是,当她慌慌忙忙推开院门时,听到的是一片哭声。她忙冲进屋,一看妈妈直挺挺的躺在床上,闭上了眼睛。“妈妈,你要的梨买来了!”刘胡兰边哭边把梨塞到妈妈的手上,可是妈妈已经永远离开了她。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十九
今天中午,我怀着激动地心情一口气读完了《英雄故事》这本书,书中讲述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的英勇事迹,有机智勇敢的董存瑞,有为了朝鲜民族的解放,舍身堵住枪眼的黄继光,还有南宋抗金英雄岳飞等。
其中我最钦佩的英雄是黄继光。黄继光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一名战士。在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部队遭到了敌军暗堡火力的猛烈阻击,为了扫清部队前进的道路,黄继光自告奋勇去炸暗堡,不幸中弹负伤,昏了过去。他苏醒后,手里什么武器也没有了,看到敌人的机枪却还在不停地喷着火舌,于是,他咬紧牙关,撑起右腿,一下子猛扑了上去,用自己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的枪口。那悲壮的场景,让人感到惊心动魄。
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人类的和平,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们那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要发奋苦读,立志成才,长大后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一切力量。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二十
1931年生,湖南省新化县人。 原名雨成,新化县松山乡人。少时在维新、文德小学读书,后因家贫辍学。1945年冬,去乾城县所里镇(今吉首)叔父家。翌年春,入省立九师附小就读。1947年,考入省立九师,毕业后升入省立十三中学高中部求学,并改名罗盛教。
由于家境贫寒,罗盛教11岁时才上小学,只念了一年半就失学了。为了有口饭吃,父亲将他送去当了道士。14岁那年,他不得不到镇上叔叔开的杂货铺帮工。
1949年,罗盛教的家乡解放了。这年11月,他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湘西军政干部学校的一名学员。罗盛教文化程度较低,听起课来感到吃力,抓不住重点,笔记记不全。为了不掉队,每次下课后,他都要将别人的笔记借来,和自己的笔记对照,查缺补课,然后用钢笔工工整整地抄写一遍。在建校劳动中,需要将倒在河中的一棵树抬到岸上搭桥用。罗盛教第一个跳进冰冷的河水中。在他的带动下,全班二三十个同学都跳进河里,终于将树拖上了岸,搭起了桥。1950年2月1日,罗盛教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1年4月,罗盛教响应党的号召,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并随部队奔赴朝鲜。 任志愿军第47军141师侦察队文书。在朝鲜他曾参加了1951年阵地防御作战。
在朝鲜的日子里,罗盛教时时感到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他和驻地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经常帮房东大妈担水、劈柴,乡亲们都夸奖罗盛教是好样的。
1952年1月2日清晨,罗盛教和战友宋惠云一起去河边练习投掷榴弹。正值隆冬季节,河面已被厚厚的冰雪盖住,几个儿童正在滑冰,笑声阵阵。忽然,传来了呼救声,有人掉进冰窟窿了!
罗盛教抓起自己的帽子,往地上一扔,一弯腰,直冲过去。他一边跑一边飞快地脱掉身上的衣服,接着跳进了冰河里。过了好一会,罗盛教才浮出河面,深深吸了口气,又钻进水里。又过了一会,罗盛教终于将落水的孩子托出水面。当那少年两臂扒住冰面往上爬时,突然,哗啦一声,冰又塌了,少年连人带冰又落入水中。这时罗盛教全身已冻得发紫,体力已快消耗殆尽,但他却又一次潜入水中,好久,才用头和肩将少年顶出水面。这时宋惠云已将一根电线杆拖到河边,少年抱住电线杆被拉上了岸。人们急切地等待着罗盛教,然而,他却再也没有上来。为了救落水的朝鲜儿童,罗盛教英勇献身。
全村老百姓都赶到了河边,沉痛哀悼这位英雄的志愿军战士。村民们将罗盛教安葬在村庄边的佛体洞山。
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一级模范”、“特等功臣”的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决定追认罗盛教为“模范青年团员”。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及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读革命英雄故事读后感篇二十一
杨开慧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其父杨昌济是闻名三湘的学者,他思想先进,开慧虽为女儿身,但父亲也为她取了名、字、号。1904年,杨昌济怀着救国救民的抱负,远涉重洋去留学,杨开慧在母亲向振熙的抚养下度过了童年。
1908年,杨昌济从国外来信,嘱咐杨开慧的母亲一定要送开慧上学,随后杨开慧破例进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在当时的板仓女孩子还没有上学读书的先例,杨开慧开了风气之先成为该校第一批女学生,也是班上年龄最小的学生。杨开慧在杨公庙小学读了三个学期后,转到离板仓五里路的储能学校。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杨开慧回家动员不识字的妈妈也进学校读书,便和妈妈一起转到离家20多里的衡粹女校,妈妈读实业班,她读附设小学班,母女同校读书一时被传为佳话。后因衡粹女校要迁到长沙,杨开慧又转到麻林桥附近的县立第一女子高校,一直读到毕业。
青年时代
1913年,杨昌济从国外归来,任教于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杨开慧跟随母亲陪伴从国外留学回湘的父亲,从乡下到长沙大鹅塘居住。杨昌济以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吸引着向上有为的学生,-、蔡和森、萧子升等经常去杨家向老师请教各种救国救民的大道理,正是在这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从迁居长沙到杨昌济病逝,杨开慧没有再进入学校,一直在家里由父亲指导自学。当-等来家向父亲请教时,她总是搬一条小凳坐在旁边,听他们谈论治学、做人之道,研讨朝代兴衰,探寻救国救民真理。-和杨开慧日渐熟悉。
1918年6月,杨昌济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北迁。1918年秋,为了组织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北京,前去看望老师杨昌济并在杨家小住,并经恩师介绍,在北京大学图书馆任助理员。-虽是暂住杨家,小师妹和他接触的机会却多了,-每天清晨起来坚持洗冷水澡锻炼身体,而且寒冬腊月都是这样坚持着,这也使得杨开慧从内心深处对他产生了一种敬佩,正是这时-和杨开慧开始相爱。
1919年12月8日,-率驱张(敬尧)代表团第二次到了北京,也住在杨家。不久,杨昌济染病,杨开慧日夜侍于病榻之侧,并为父亲读书读报。每期《新青年》是必读之书,从这里,杨开慧汲取了许多新思想新道德。1920年1月,杨昌济不幸病逝,北京和长沙的教育界都为杨昌济开了追悼会,-以半生半婿的身份参加守灵,帮助料理后事,父亲病逝后杨开慧随母亲、哥哥回湖南。
杨开慧回到长沙,得到父亲生前好友的关照,在李淑一父亲的帮助下进入教会学校福湘女中读书,和后来成为柳直荀烈士夫人的李淑一住在同一寝室。杨开慧在校期间不做礼拜,破坏校规,还经常出去搞学生运动,奔走于各校组织讲演队走上街头,宣传学联的主张。因此不久被保守的福湘女中开除。
1920年8月,-在长沙成立了文化书社,杨开慧得知书社缺经费后,还回家动员母亲把父亲去世时亲友们送的奠仪金,拿出一部分来支持-,同时她还参加了书社的工作。
1920年湖南教育界、学界就妇女教育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男女同校”成为讨论中的热门话题。要开风气之先,需有勇敢者带头,需要非凡的魄力和胆识。杨开慧想进男校,和-商量,-非常支持。1920年9月,杨开慧串联了福湘、周南两女校的5名女学生,毅然进入岳云男子中学,成为全省男子中学中第一批女学生。
1920年冬,杨开慧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成为湖南第一批团员。就在这时,她与-结婚。他们一不置嫁妆,二不坐花轿,三不布新房,四不办酒席,也没有送亲客。杨开慧独自一人提着一个装着衣服的小箱子,来到了-的住处第一师范教员宿舍,以同居来表示结婚,用他们的话来讲叫“不做俗人之举”。过了一段时间,才请来一些挚友吃饭,这顿饭总共用了6块大洋,吃到最后他俩向各位客人宣布:“我们结婚了!”
革命岁月
1921年夏,-同何叔衡一起,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2年初,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党龄而论,杨开慧在女性中仅次于北大的缪伯英(何孟雄之妻),共产党第二个女党员的身份。中共“一大”后,-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书记,杨开慧负责区委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成了-的得力助手。他们把家安在了长沙市郊外清水塘22号,这也是区委所在地。她经常往来于文化书社、船山学社等党的秘密联络点,传送党的文件和指示,协助-收集资料,抄写文稿,同时照料-的生活起居,使他有精力从事日益繁重的革命工作,杨开慧当时把她母亲也接来跟着住在一起。
1922年,-创办了湖南青年图书馆,杨开慧主持图书馆的一切事务。1922年10月,杨开慧生了第一个孩子,取名毛岸英。杨开慧一边带孩子,一边协助-工作。1923年4月,-到上海党中央工作,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1923年11月 次子毛岸青在板仓家中出生。1924年,杨开慧带着岸英和岸青两个孩子也来到了上海,并同向警予一起去纱厂组织女工夜校,为此还专门学习用上海话讲课。
1925年2月,随-回到韶山开展农民运动,协助-创办农民夜校,在农民夜校担任教员。她不仅一直照顾丈夫生活并带孩子,也帮助联络同志,还帮-找资料、抄写文章。
1925年12月 离开韶山转往广州协助-收集、整理资料,编写文稿,负责联络工作。
1926年随-在广州开展革命工作。
1927年初,-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考察,杨开慧把大量的调查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工整地抄写下来。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在中共湖南区委机关报《战士》上首次刊登,里面也凝聚了杨开慧的心血。1927年4月三子毛岸龙在武昌出生。
“八七”会议后,-潜回湖南,赶到板仓看望在此隐蔽的妻子和三个孩子,又在杨开慧陪伴下潜入长沙,住进了岳父留下的那座挂着“板仓杨”匾额的房子。-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要堂弟杨开明送一程,并叮嘱-最好扮成郎中(医生)。这次话别,是这对夫妇的永诀!
此后,杨开慧独自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开展地下斗争。面对严重白色恐怖,在与上级组织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杨开慧参与组织和领导了长沙、平江、湘阴等地武装斗争,发展党的组织,坚持斗争整整3年。
被捕牺牲
1930年,红军两次攻打长沙。湖南军阀何健把对朱、毛红军的仇恨都发泄到杨开慧身上。他出了1000银元的赏格捉拿杨开慧。杨开慧在群众的掩护下,几次都逢凶化吉躲过了敌人的追捕。1930年10月24日,杨开慧潜回板仓看望母亲和孩子,被军阀密探发现,当晚凌晨80余人团团包围了杨开慧的家。她被逮捕时,连同8岁的儿子毛岸英和保姆也一同被抓去。
她先被关在国民党的“清乡司令部”,怕有人劫狱,又转移到长沙陆军监狱。转移时,押签上注明:“最严重的政治犯,女共党杨开慧一名,附小孩一名,女工一名。”她带着长子毛岸英坐牢,面对国民党长沙警备司令部“铲共队”的种.种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她坚贞不屈,大义凛然:“你们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想从我的口里得到你们满意的东西,妄想!”“砍头只像风吹过!死,只能吓胆小鬼,吓不住共产党人!”中共地下党和杨开慧的亲属们也四处营救,许多知名人士也出面保释。何健迫于压力,对下属交代:只要杨开慧同意登报声明与-脱离夫妻关系,就可交保释放,其他问题都可不再追问。杨开慧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死不足惜,愿润之的事业早日成功!”“要我与-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于浏阳门外识字岭英勇就义,年仅29岁。
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解放后,-仍常怀念杨开慧。1957年,他给故人柳直荀的遗孀李淑一回信时,写下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第一句就是“我失骄杨君失柳”。对女子的称呼本应用“娇”字,当年推荐杨昌济去北京大学任教的章士钊曾“骄杨”当作何解,-则说:“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
1901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县板仓
1913年:随父亲迁往长沙
1918年:杨昌济到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随父北京
1920年: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0年冬:与-结婚
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5月:-与贺子珍结婚
1930年10月:被长沙警备司令部逮捕
1930年11月14日:就义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