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论语感悟心得范文(15篇)
感悟是心灵的指南针,能够引领我们走出困境,找到生活的美好。编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感悟,首先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核心观点。希望这些感悟的范文能够激发您对于生活和思考的热情。
论语感悟心得篇一
第一段:导言(150字)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阅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引发了我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个人的感悟心得体会,并强调学以致用的重要性。
第二段:对待学问的态度(200字)
《论语》中强调了对待学问的态度。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让我深思。在我的理解中,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而思考则是对所学知识的整合和运用。学习必须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通过学以致用,我们能够更好地消化所学知识,不仅提升自己的能力,还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段:处世之道(250字)
《论语》中有关于处世之道的许多教诲。孔子强调了如何正确待人接物,包括尊重长辈,友善待人等等。这些教诲指引着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应该保持的心态和行为准则。我发现,当我把这些准则应用于自己的生活中时,与他人的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人们更愿意与你合作和交流。处世之道并非只是一种待人接物的技巧,而是一种修养和修行的方式。只有真正地将这些思想内化于心,才能将其变为自己的行为习惯。
第四段:学习和实践的平衡(250字)
《论语》反复强调学以致用,意味着学习和实践的相互关联和平衡。在我个人的体验中,仅仅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找到合适的机会将其应用。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所学的内容,从而激发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实践又反过来促进了学习的深入和提高。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我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成为真正的行动者。
第五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250字)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正如《论语》中孔子所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同样,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展现出自己真正的素质和品德。《论语》中提到的许多理念和观点,需要我们在实践中验证,在现实中运用。只有将所学知识与行动相结合,才能获得真正坚固的思想基础,并在各个领域取得成果。
总结(150字)
通过阅读《论语》,我们能够获得很多有关学习和生活的启示。学以致用是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才能真正改变自己和影响他人。处世之道和学习与实践的平衡,让我们在社会中找到了方向和自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让知识变得更加具有实际价值。让我们学习《论语》,并将其中的智慧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我们能够更加全面地发展自己,实现个人的价值。
论语感悟心得篇二
有人说,《论语》是一本十分乏味无趣的书籍,既无小说的通俗易懂,也没有诗歌的风华韵律,不知从何读起。我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也是如此,但之后再深入地阅读,细细品读每字每句,就慢慢发现了乐趣。
在《论语》这本书中,给我感悟最深的一句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我们是学生,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我们每天都会学习到一点,每天都要学会积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思考:你今天做得怎么样:帮助别人做事有没有竭尽全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诚心相待?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用心温习?这所有的一切,都在讲一个字——心。
个人都会有私心,关键取决于你是否跟着心走,会不会为了一点私心而去欺骗自己,违背自己的内心。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案例。在一个烈日炎炎的下午,我坐在座位上思考着一道很难的数学题。脸上的汗水随着脸颊一颗一颗地流下,滴在了纯白的草稿本上,印下了足迹,似乎在证明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想着想着,我灵光一闪,给图形加上了两条辅助线,就轻轻松松地把难题给解出来了。之后,我装出来一副解难题的样子。看着同学们在低头苦思的样子,暗想:待会儿有人问我会不会的时候我就直接说不懂吧,这样就我一个人会解这题,老师一定会夸我的。想到这里,我不禁暗暗地笑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平时跟我十分要好的同学问我会不会那道难题。不能告诉她!可是她是我的好朋友啊,但是说了,就不会被夸了。对!就说不会吧。我刚要说出口,可好像有什么东西卡在喉咙里,怎么也说不出口。一抬头,就对上了她那充满真诚和渴望的目光。那一刻,我开始犹豫不决了。她平时经常帮我解决问题,有什么好东西也会和我一起分享,我不能那么自私!“我来教你吧。”这话一说出口,我的心情也跟着愉悦了,还看到了她眼里的欢喜。之后,又有陆续几名同学来询问,我也都耐心地给他们讲解。那一次,我彻底地明白了什么是快乐。朋友间的真诚相待是我在《论语》中学到的最好的一课。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赞美《论语》,我喜欢这本书。《论语》的点滴,每一页纸,每一个字总能直抒我的内心。“凡事应跟随内心深处最真实的你而去努力”是我在书中上得最好的一课;“随心”是我在《论语》中最深的记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论语感悟心得篇三
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确,孔老夫子给了我们很多道的启示,比如: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天地之间,万物生灵,无非一个“道”字。道是什么?也无非就是原则、规则、规矩、规律。《论语》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应讲原则,要把握好原则,把握好分寸。这对我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的确有很大帮助。
"饭蔬食饮水,曲肱(gong)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我)吃的是粗茶淡饭,睡的是手臂一弯当枕头,生活条件虽然清贫些,却也自得其乐。对于那些以不正当手段得来的富贵生活,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我毫不在意。"
对物质财富的追求无可厚非,但要把握好度,过头了就不好了。当一个人所有的行为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钱"之时,那真是可怜又可悲的事。看看孔老夫子,对清贫的生活也乐在其中,不怨天尤人,泰然处之。有此境界的人能有多少?"曲肱而枕,乐在其中"值得点赞,值得学习。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德行不能修明,学问不能讲习,听到好的道理不能好好去做,有过错不能改正,这都是令人担忧的事情。这是讲的道德、素质、品德、境界。一个人活着,就要有追求,是物质也好,精神名利也好,与世无争、淡泊明志也好,但必须讲德、讲学、讲义、讲善,这是对人的最起码的要求。无德之人不算人,无学之人难为人,无义之人枉做人,无善之人是罪人,所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令人担忧的事情。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决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还应该有精神追求和心灵上的追求。
对于公职人员、党的干部,也有这方面的句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与我们常讲的“忠诚、干净、担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奋斗不息、死而后已”等也是一个道理。做人得讲本分,每种职业有各自的职责,共产党人有共产党人的使命。特别是我们这些基层干部,直接面对的就是群众,首先应该做的就是为老百姓办事,要志向远大,淡泊名利,不怕担负责任,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克服困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论语》是一部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的书,值得我们认真阅读、仔细品味,他的哲学思想是是一份珍贵的遗产,读后令我受益无穷。
论语感悟心得篇四
学校为了推动教师的学习成长,在假期里开展同读一本书活动,并为每位教师赠送了《论语》和《是什么使教师进步》两本书,使我们在学习中得到收益。
孔夫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尊称他为“圣人”。
《论语》是圣人的经典著作。《论语》语言质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它在人们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响,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读的一本圣书。特别是教育者学习这本书受益匪浅。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译今天的语言是:“把老师教给你的知识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识在现实中实践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奋人心的事。”孔子认为作为教学过程的一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就应该是快乐之事。孔子的教学思想完全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在实践中锻炼知识和提升知识能力的培养。孔子的这句开场白就是告诉弟子们,理论联系实际,把学来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识,才能证明你已经把握了知识。而真正懂得知识的人在现实中的运作会兴趣倍增,会自然产生出需要更多知识的充实。
当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引起了我感慨:“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校领导真是我们的救星,及时为我们增多营养。
当今社会知识裂变“一日千里”,知识在不断更新。用传统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经跟不上社会形势的需要,因此老师要经常更新知识结构,要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心与敏锐感,为了培养能适应这个社会需要的`人,老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实践。
学习、实践的重要性,我们大多数人都知道,可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读书学习而不会积极地思考问题,就会茫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读死书。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不解,精神疲惫,就成为“纸上谈兵”。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不但要多读书、认真学习各种先进教学经验、优秀论文、教学先进案例,而且要勤加思考,不断将所学知识与日常教学相结合,在实践中不断将理论知识化成为实际行动,只有这样做才能使我们所学知识利用到实践中去,使之不断符合社会的需要。“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解释为“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那就可以当老师了。”这也就是对我们学习思考明确提出的要求,要求我们在学习中不断“温故而知新。”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们不断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社会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深刻体会《论语》中的精辟言论和孔夫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实质,并将其作为行动准则,不断努力学习,不断实践、反思,定能为我们的社会培养合格的下一代。
论语感悟心得篇五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记载了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和思想。通过研读论语,我们可以深刻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获得对生活和道德的启示。在我的阅读中,我深深感悟到了论语的智慧和价值,下面将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人际关系的原则、教育观念、礼仪观念以及人生态度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论语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孔子认为个人修身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他强调为人处世要正直诚恳、有品德和修养,追求道德的完美。孔子提倡齐家,即好好打理好家庭,为人父母、丈夫妻子,维护家庭和睦稳定;治国则是指成为社会的贡献者,关心国家大事,为人民谋幸福。治理国家要以道德为先导,这在今天仍然有着现实意义。我们作为公民也应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作为人类的基本要求。
其次,论语教导了我们人际关系的原则。孔子认为和睦相处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他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以待人之道待己之道,要以真诚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此外,孔子对友谊也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友谊是一种道德的追求,是对道德有共同认同的人之间的精神交流。这种友谊是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的,我们从中可以学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重要性。
第三,论语的教育观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孔子强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他认为学习应该具有持之以恒的态度。他强调了实践和行动的重要性,学海无涯,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不断提高自己。此外,孔子也提出了德育的观念。他认为对于教育,应该注重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与现代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品德培养的理念相契合。
第四,论语对于礼仪观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孔子强调了礼的重要性,他认为通过形式的礼仪可以培养人们的修养和气质。论语中提到的许多仪式和礼节, 并不仅仅是为了遵守规矩,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行动去表达自己对他人的尊重和关心。笔者认为在今天的社会中,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也是我们应该去遵循的原则。
最后,论语对人生态度也有着深入的思考。孔子认为,人生的真谛在于“中庸”,即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论语中强调了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孔子认为要以平常心对待成败得失,保持内心的宁静和沉着。这对于我们在现代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衡和自己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总之,研读论语让我受益匪浅。从孔子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人际关系的原则、教育观念、礼仪观念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我们深刻理解了儒家思想的智慧和价值。作为当代人,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对于生活和道德的启示,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更好地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和困境。
论语感悟心得篇六
在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星星引导你去前进,而让我转变的就是一颗星,那个照亮了我生命的启明星—《论语》。
《论语》是孔子所说的话,每短短的一句话都有着很深刻的道理。有天地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交友之道,志向之道,人生之道等等。
我还是一名中学生,最社会,对世界,对现实之中的事情,还处于懵懂的时期。我正处于人生的路口,不知从何处动身,或许,踏错一步就会进入那无底的深渊无法自拔,在当今社会中,有许多的诱惑,电脑、嬉戏、赌博、毒品……都在危害着我们成长的环境。但从《论语》中我找到了方向,就像鱼蛋阿姨说的:“《论语》的真谛,就是告知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须要的那种欢乐的生活。”在我来说,学习第一,我们正式学习的年龄,在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
张若虚在《春江花日夜》里树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像……”生命是渺小的在茫茫人海中,人如一滴水。生命虽然很小,但我们还是须要规划的要有方向的。我也有了我的方向:学而第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挚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学问你会吗?我想说是了学习的时候了,学习是很重要的,学而第一,为自己的'将来而打拼!为政其次,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做人要正直,要有道德,讲道德,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也是须要道德的。讲话为名,有礼貌。促进到的法治社会的发展。
在《论语》中的不断探究,我发觉我的心灵成长了许多。当然,在《论语》中不只是我说的这些,还有许多值得学习的。
虽然在古代社会与现代社会有不不同。但连古代人都明白的道理,你都做不到,你又怎样去面对现代社会呢了?连古代经典中还有许多须要我们去学习,去借鉴。《论语》点亮了我的生命,让我感悟了成长。
你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启明星了吗?
论语感悟心得篇七
在学界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研究者对中的名物却历来关注不多。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我读论语心得感悟,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一个不敢梦想,害怕失败的人。面对心向往之的事物我退却了,渐渐的学会用“无所谓”三个字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失落与难过。有时候,当我无法不面对污浊的空气,拥挤的空间,我发现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呼着“小时不识日”的我了。
而这种心态,在遇到孔子的时候发生了转变。我开始相信有那么一种人,境遇比我差得多,却还在用自己的心为这个日渐不堪的社会做着奉献,还在为类似“挟泰山以超北海”的梦想坚持着。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从来没有一个人像荷蓧丈人那样用犀利的语言抨击我的梦想,因为我没有梦想,准确地说,是没有拥有灵魂的梦想。
曾几何时,我也“傻傻”地去给老人让座,在地上捡了钱去交给警察叔叔,看见同学抄作业会严厉制止。而今呢,我看到老人上车会装睡觉,看到同学抄作业会走过去笑着对他说:“要不要抄我的?”看到插队的我也不会管,对着不喜欢的事我会笑,对着不公平的事我能忍。
当我以一个“完美无缺”的姿态重新站起的时候,我以为我不会再受伤了。可是,我错了,我躲不了。我终归不能像孔子一样喊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在一个战乱不断,百姓流离失所,公平难觅的年代,说出这样的话的孔子,真的不能不让我敬佩。因为我做不到。
我轻抚着这冷漠的纸张,读着那些渐渐消逝在时空中的文字,我彻底折服了。高中作文我的痛苦真的不算什么,因为真正的君子是绝不会为残酷的现实所击败,绝不会怀疑自己所选择的路,也绝不会因为身处困境而喋喋不休地抱怨环境的恶劣。他们会自己动手,用自己的行为去改变环境。
孔先生教会我的,让我终生受用。他在梦里告诉我:“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先生,我会努力做到的,因为梦想已经回来了。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
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 交上述两种朋友。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
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这一点与认同感并不矛盾。接受甚至欣赏异己,便意味着从反面认同了对方的“异”,从“异”中求得了“同”,达到“和合”的境界。这或许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和而不同”的基础。如果说俞伯牙之于钟子期是一种同质的认同,那么庄子之于惠施就是一种异质的认同。好比矛盾的双方,缺少任何一方,另一方都将失去存在的价值。
世界上的真理永远是最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两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段段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我们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1则语录都很简短。其实,无言也是1种教育。我们都说孔子是圣人,圣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动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圣人带给我们的是1种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这样的人1定是从我们的生活里面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而不是从天而降的。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系崇尚的是1种庄严、理性和敦厚之美。《论语》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这样1种审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这个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内心传导出来的饱和力量。只有当天地之气凝聚在1个人心中的时候,它才能够如此强大。这是1种力量,我们如果学会了提取锻造这种力量,我们就能够获得孔夫子那样的心胸。我们看到孔夫子的态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内心却10分庄严。因为其中有1种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个特别讲信念的人。宋代开国宰相赵普也曾经说过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与敬仰。子曰:“天何言哉?4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论语》?阳货)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4季在轮转,万物滋生,天而要说话吗?”《论语》的终极传递就是1种态度,是1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大家知道,儒家理论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东西,除了“恕”字以外,还有1个字就是“仁”。孔子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孔子只回答他两个字:“爱人”。爱别人就叫仁。樊迟又问什么叫智?孔子说:“知人”。了解别人,就是智。关爱别人,就是仁,了解别人,就是智。就是这么简单。《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
论语感悟心得篇八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学习的重要原则是学以致用,学了就要应用于实践中,而且要常温、常用、常练。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方能学懂、悟透、灵活运用。在学、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成长的快乐,达到热爱手头上的事儿的地步,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远来造访,何其快乐!几千年来,真正读懂孔子的人都是他远方的朋友,跨越时空的交流,精神领域的深层对话,找到知音、找到心灵家园,那是人生最满足、最快慰的事情。
别人不了解自己,不必怨恨,报怨是修养不够。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了解你、理解你、认同你,干嘛非强求那么多人去了解你呢?你有实力、有魅力,首先应先推销给自己,然后再推销给别人。让别人了解你、理解你、认同你,你自己应先了解别人、理解别人、认同别人。
论语感悟心得篇九
《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代圣人孔子的言行录,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论语》的研究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本文将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经验,谈一谈对《论语》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第二段:坚持仁爱之道
《论语》中最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仁爱,孔子认为以仁爱为中心,才能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共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仁爱对于人际关系的影响。只有我们自己保持仁爱之心,才能在与他人的相处中,展现出我们的善良和宽容。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以及精神素养,更好的利用自己的价值观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有序。
第三段:做一个谦虚平和的人
《论语》同样强调谦虚平和的品德。孔子在论语中多次强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退步”,表达了他对谦虚之道的重视。我们作为普通人,更应该以谦虚为第一点品德,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言行,避免自我膨胀和过度自信。同时在与他人的相处中,也要体现谦虚之心,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避免冲突和矛盾的出现。
第四段:学习坚韧拼搏的精神
孔子在论语中多次提到“不懈和勤奋”,这是他一生了解学习的结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应该自行亏努力,脚踏实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成为一个不懈奋斗的人。同时,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挫折,要学会坚强,心怀信念,带着自信和勇气面对生活的困境,不屈不挠,不断前行。
第五段:维护社会正义
最后,孔子在论语中也强调了维护社会正义的责任和义务。他认为一个人只有敢于坚持真理和正义,才能获得“仁者爱之”的尊重和赞誉。为了维护社会正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奋发有为,坚持原则和伦理道德,遵守法律和社会规范,从而形成一个积极和建设性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总之,《论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精神内涵,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知识和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和修养。通过本文的阐述,相信大家也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的思想和精神,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和起伏。
论语感悟心得篇十
《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历代的统治者心目中的地位了。暑假里,我搬出这本尘封在书架的经典,认真研读了前九篇(共二十篇),受益良多。
《论语》内容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读了《论语》,我知道了孔子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在平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累积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教会我们应该如何接人待物,而且十分严谨地规范自己,以行动做出表率。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孔子的这个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者所提倡的。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希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我们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胜于言教”,“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习惯。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秘诀。《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他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朋友,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
论语感悟心得篇十一
读《论语》,读人生。
或许我是另类的一员,我选择了静静的品读这本已有千年历史的名作,让它来洗净我的`灵魂,让它来指引我的人生。
读《论语》,心情很从容,因为我在体味着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容的心境;读《论语》,心境很热诚,因为我看到他们追逐生命的热度。
在《论语》中,我看到了何为理想的人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是孔子弟子中成就很大的一个人。他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对别人却很宽容,这要有多大的勇气和气度啊!不论在道德修身,还是在工作生活,倘若我们亚能这样不断总结自己的得失教训,待人忠厚诚恳,经常梳理旧学新知,那么即使我们不能收获所谓的功名利禄,起码也能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人。
在《论语》中,我解读了心灵之道。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这是一种可贵的谦逊情怀。有大智慧、低调做人的人,一般都不显山露水,不卖弄聪明。所谓“大智若愚”便是如此。一个人要想洞明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着低着头,踏踏实实的做人,以诚待人、积极行动、公正处事、持之以恒;只有不矫揉不造作不故作呻吟,才得人尊敬,心境方可从容不迫。
这种精神已经难能可贵了。
在《论语》中,我收获为政之道。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团结群众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群众。即在一个团体中,君子重视团队精神,而小人则一切只以自己为出发点。我们要走出圈子,只有团队精神能增强一个集体的竞争力和创新力。
孔子一点也不教条。他感情很丰富,很讲生活品味,很有毅力和信念。他真正的做到了知行合一,让他的言语成为人类精神的共同遗产。读《论语》,读孔子,亲近这样一位圣人来滋润我们干涸的心灵是必要的,因为他教我们用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情。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迷茫的一代,更应该好好品读《论语》,引导我们规划好我们宝贵的一生。
论语感悟心得篇十二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论语中不仅涵盖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也具有超越时空的智慧和价值。在我认真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不断体悟其中的精髓和思想,受益匪浅,让我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体会。
第二段:强调“学习”
在论语中,经常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孔子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强调的是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反复习题,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社会中,这一点同样非常重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才能在变化多样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段:谈论“仁爱”
论语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仁爱”。孔子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待人以仁的道德标准和自我约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定要想着为他人着想,谦虚谨慎,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这不仅是人性美的体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
第四段:探讨“诚信”
在论语中,也经常提到诚信的重要性。孔子曾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的是待人以诚的品质和自我要求。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一个人的重要的竞争力之一。只有诚实守信的人才能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够获得事业的成功。
第五段:总结
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精华和典范。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对于我们的人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我通过阅读论语,不仅体会到了儒家思想的精髓,也从中汲取了很多生活和工作的启示。学习要坚持不懈,做人要讲究仁爱,处事要遵循诚信。这些都是在论语学习中,我们应该不断体会和领悟的。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我一定会不断成长,为社会做出更加积极的贡献!
论语感悟心得篇十三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使用民力。”
管理者能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做事严肃认真,这是一种敬业精神,也是对社会和群体的敬畏和尊重;严守信用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立人之本。古人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现代人能够做得很好更不容易。注重节俭,这是一种美德,爱护员工和人民是管理者的美德。使民以时,这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农民生活规律的科学做法,我们现在可以把它推广到各个领域,那么这个词就是符合时宜地做事,根据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利的条件,去做有利有益的事情。
论语感悟心得篇十四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的,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之根本。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这是永远都无法回报的。不孝敬父母的人,永远不能和他做朋友。尊长爱幼是做人的根本之一。
所谓”仁、义、礼、智、信。”有可能是当时缺失的东西。当时乱世,缺失的东西太多,所以被提倡的东西也多。当今社会亦是如此,问题严重了,就会被重视起来,大家都提倡的、都重视的,恰好是人们缺失的。
论语心得感悟范文
论语感悟心得篇十五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9日上午,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的杏坛剧场内传出朗朗的诵读声。20xx多名少年儿童齐声诵读《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和中国历代名篇佳作明月高悬,孤灯一盏。橙黄色的灯光笼罩着周遭的一切。我正襟危坐于桌旁,在这样一个宁静而又安详的初春的夜晚,仔细背诵着一本蓝色仿线装的,薄薄的小书――论语。
从辩论的角度看,孔子肯定是输了,而且输得心服口服。可是如果从生活的角度看。孔子又是赢家,是大赢家。这是历史证明了的,不是我说的。也许,真理本不是辩出的,而是做出的。
孔子何以获胜,辩论为何不出这样的道理,我不知道,天资太差,脑子太笨。但我知道孔子说了些什么,他说的是做人的道理,生活的道理,生存的哲学!如果你是人,你生活在一个群体中,不论你做什么:你去干革命,做领导,开公司,或是你去当土匪,做强盗,当恶霸。如果你想做强,作大,你就必须相信孔子说的,从这个角度说,孔子的道理,是永恒的真理!
说起生活的道理,生存哲学。我们中国人可是不会陌生。因为我们有五千年的等级社会的生活经验,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比不上。比如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争权夺利,互相倾扎,落井下石,背后捅刀,见利忘义,过河拆桥,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的一套,做的一套,损人利己,假公济私,猜疑嫉妒,暗地造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个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还有什么,大家补充。
总之,我们中国人最不缺的就是智慧,尤其是生存智慧。中国人是适应力最强的生物,在任何的环境里都可以生存。并且还有一整套自我娱乐的方式,我们是最喜欢内耗,窝里斗,最容易忘记过去,最经常变得麻木不仁,最喜欢隔岸观火,充当看客的民族。好了,不说了,鲁迅先生比我说的强多了,不敢班门弄斧。
鲁迅先生原以为可以用笔做刀剑,用激烈的言词,大声得呼喊惊醒沉睡的中国人。可是她错了,文学的力量微乎其微,鲁迅本人也似乎被我们遗忘了。是毛主席率领的,手握着真正的枪杆子的百万雄师,彻底改变了中国,用政治和经济的力量改变了中国人。可是很遗憾,毛主席也犯了一个错误,以为单单依靠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于是,他打倒了孔子。于是,有了今天的局面。
不论是孔子,毛泽东,还是鲁迅,他们对人性善和恶的两面都有着自己的认识,解决的方法也因自身的特质和所处时代而不同,至于结果,只有历史去评说了。我在这里说的,不过是发一点牢骚罢了。
随着我这并不聪明的脑子的一点小小的进步,我越来越感到:社会主义革命与其说一场经济和政治革命,不如说是一场人性的革命。如何能让劳动者联合起来,不是仅为自己的一点私利,团结一心,为捍卫胜利果实而奋斗。如何保证那些代表人民掌权的人真正的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了一己的私利,更不是做剥削,欺压人民的奴隶主,地主和资本家。
非礼毋听,非礼毋闻“的毅力和信念,是坚决的信仰和执行,而非理论的探讨。但我知道信念和毅力,这正是当今世界所缺少的(抛开对金钱的毅力和信念不算)――必会造成“群体短视“,也就是:不到黄河不死心,不见棺材不落泪。注定了我们只有在一次大规模的毁灭之后,才会在废墟上建立这样一种共识。
从这个角度看孔子,其意义有了极大的不同。孔子其实是最早的社会主义的倡导人,是第一从实践上去探索的学者,只是方向有些不同――他的学说是对人性善恶的理解和把握,和各种实践的操作方法。这同样是儒家现代复兴的基点所在!
孔子和毛泽东,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伟人。他们的思想境界高的超乎想象。他们一个用温文尔雅的情感力量,一个用躬身亲为的实干家力量。改变了中国。所以,我喜欢《论语》,喜欢《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因为这些道理,不是辩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另外,本人工作学习很忙,实在没时间去把我的文章总结发展了,还望见谅。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我的首要任务是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而后才是改变社会,所以,不论是人性的善和恶,我都要潇洒走一回了,不论这水多混,我都要摸一回的。也许有一天,我会出淤泥而不染,那时,我也许会写出更有分量的文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