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语导游词(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一
チベット観光の聖地ラサは1320_です。年の歴史を持つ古い都市は、ヤルツァンボ川の支流ラサ河北岸にあり、海抜3650メートル余り。ラサ市は7県の1区を管轄する。全市の総面積は3万平方キロメートル近く、市街地面積は523平方キロメートルです。全市の総人口は37.3万近くで、そのうち市区の人口は13万近くで、チベット、漢、帰りなど31民族があり、チベット族の人口は87%を占めています。
「ラサ」はチベット文化の中で「聖地」または「仏地」の意味であり、長期にわたってチベット政治、経済、文化、宗教の中心であり、金色に輝く雄大で壮麗なポタラ宮は最高の政教合一政権の象徴である。紀元七世紀に、松賛乾布は近くの部族とチベットを統一した後、雅隆から遷都して、吐蕃王朝を建立しました。1951年5月23日、チベットは平和解放され、ラサ城は新しい時代に入りました。1960年、国務院は正式にラサを地級市と承認しました。1982年にまた国家の最初の公布した24の歴史文化都市の一つに決めました。
ラサは古く「薩を誘発する」と言われ、チベット語の「ヤギ」は「誘発」と呼ばれ、「土」は「薩」と呼ばれていました。7世紀に唐の文成姫が吐蕃に嫁いだと伝えられていますが、ここは荒廃した砂浜です。後に大昭寺と小昭寺を建てるためにヤギを背に土を下ろして池に埋めています。住宅は、大昭寺を中心とした旧市街区の雛形をなしている。同時に松賛乾布は紅山に宮室を拡張しました。ラサ河谷平野に宮殿が続々と建設され、国内外の高原名城が形成されました。“薩を誘発します”も次第に人々の心の中の“聖地”になって、その時のチベットの宗教、政治、経済、文化の中心になります。
一般の人の印象では、ラサはポタラ宮、八角街、大昭寺、サラダ寺、哲蚌寺、ラサ川から構成されていますが、チベット人は、厳格な意味での「ラサ」は大昭寺と大昭寺をめぐる八角街を指すべきだと考えています。今でもラサ城東一帯は古城ラサの神髄を保っています。
ポタラ宮と八角街を中心にラサ新城、北はサラダ寺、西は推竜徳慶県に至る。ラサ城を見渡してみると、郵便ビル、新聞ビル、ラサホテル、チベットホテル、各色の建築物がずらりと並んでいて、いつまでも続いています。ポタラ宮の屋上からラサを見下ろすと、ラサ市内は至るところ緑の中に隠れている新式のビルで、八角街一帯には経幡が翻り、桑の煙が漂っています。ここでは、民族的なスタイルの家や街が密集しています。チベットの各地から来た人々が集まっています。彼らの多くは依然として民族の伝統衣装を着ています。
ラサ市は現在、城関区、当雄、堆龍徳慶、曲水、墨竹工カード、達孜、尼木と林周県の7県の1区を管轄しています。ラサ北部の当雄県と尼木、堆龍徳慶、林周、墨竹工卡の一部の区郷はチベット北部の草原の南沿いにあり、水草は豊かで美しく、牧畜業が盛んで、牛と羊の肉、バターと牛の絨、羊毛が豊富に産出されています。中部は有名なラサ河谷で、南部はヤルツァンボ江の中流に属しています。チベットの比較的良い農業区の一つで、ハダカムギ、小麦、菜種と豆類を豊富に産出しています。ラサの周囲には経済的価値と医療的役割を持つ地熱温泉が広がり、ロンドン徳慶県の曲桑温泉、メルド?グンカル県の徳中温泉はチベット全域で有名です。
ラサ市内は海抜3650メートルの河谷沖積平野にあり、世界で最も海抜の高い都市の一つです。地勢は東から西に傾いています。気候は高原温帯半乾燥季節風気候区に属しています。年間日照時間は3000時間以上で、「日光城」と呼ばれています。年降水量は200~510ミリで、6~9月に集中して、夜雨が多いです。最高気温は28℃で、最低気温はマイナス14℃です。空気は希薄で、気温は低く、日の温度差が大きく、冬と春は乾燥し、風が多いです。年の無霜期は100~120日間です。
高原の古城ラサはその青い空、澄んだ川の水、新鮮な空気と目を楽しませてくれる環境で、八方のお客さんに美しい印象を残しました。ラサの水質と大気はとても綺麗で、中国で一番汚染が少なく、環境が一番いい都市です。ラサ地区の大気環境は基本的に汚染されておらず、市街地の大気中の人体に有害な二酸化炭素濃度は一立方メートルあたり0.1ミリグラム以下で、国家基準を大きく下回っている。市の中心部は人口密度が高く、宗教活動による煙が多いが、大気中の煙の総含量は依然として1立方メートル当たり0.4ミリグラム以下である。ラサ川には鉛、亜鉛、銅などの金属微量元素が存在しません。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二
夏休みに家族でチベットラサに来ました。
ラサの木はとても美しいです。
ラサの森林公園を散歩して、遊歩道の両側のケケの株が有名ではない木を切り立って、まっすぐにまっすぐに立って、それらの枝葉は非常に繁茂して、日光をしっかり遮って、道の上で1つの光のぶちも見えません。これらの木は根が発達していて、根は通路の板から出てきて、外に向かって繁生しています。一本は通路の両側に垂れています。流蘇のようです。近づいて見ると、木の幹には一つ一つの渦巻きがあり、木の皮は粗くて硬く、歳月の移り変わりの跡が残っています。風が吹いて、木の葉が何度も揺れ動いていて、まるで気ままな様子で、夏の正午に、この遊歩道を歩いていて、少しも暑さを感じません。葉が風で散って、ついでに拾い始めました。葉脈がはっきり見えます。
ラサの牛はとても実直である。
ヤクはチベットの守護者です。それらの体は均整がとれていて丈夫で、筋肉の線は粗野で、体は褐色の長い毛をはおって、走ってきてぱっと振って、また時々低く一声ほえて、音は重厚です。それらは草の重みの上で、水辺でのんびりと歩き、草を食べ、天上で抑揚のある歌を歌っている鳥と互いに引き立て合い、憂いも心配もないのどかな情景で、静かな高原に活力を与えました。
ラサの水は澄んでいる。
ラサの水は澄んでいます。これらの雪山が集まっている川を融解するのは、川の底の砂石まで目に焼き付けられています。そのような青さはサファイアに匹敵するほど青いです。
ラサの人はとても親しいです。
初めてチベット人と接触しましたが、彼らは親切で優しいです。私たちはお客さんになります。入ると白いハダを捧げて、私たちに歓迎の意を表します。大きなオンドルの上で囲んで座って、私達はバターのお茶を飲んで、チベット族の同胞の歌舞ショーを鑑賞して、雰囲気はとても熱烈で、彼らは私達を引っ張って歌って踊って、異なっている民族のため拘束があっていないで、本当に人にチベット民族の1家の親戚を感じさせます。
ラサは美しくて調和のとれた天国です。高原に輝く真珠です。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西藏旅游圣地拉萨是一座具有1320xx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海拔3650多米。拉萨市辖七县一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37.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3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 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 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 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现辖城关区、当雄、堆龙德庆、曲水、墨竹工卡、达孜、尼木和林周县七县一区。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高原古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拉萨的水质和大气非常干净,是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城市。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市区上空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浓度每立方米少于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市中心虽然人口密度较大,因宗教活动形成的烟尘较多,但大气中的烟尘总含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拉萨河水不存在铅、锌、铜等金属微量元素,沿岸村镇对河流没有造成污染。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四
从大昭寺金顶可以看到大昭寺广场,右边远处山上是布达拉宫,近处的柳树是“公主柳”,相传是文成公主所栽。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地佛教的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拥有各种木雕、壁画。
从大昭寺正门而去是天井式院落是藏传佛教中“格西”(藏传佛教中的高级学位,相当于博士)的产生地。公元1409年,黄教开山鼻祖宗喀巴在大昭寺创立传昭大法会,并将之确立为藏传佛教界最大的法事活动,从此黄教声名鹊起。法会期间各大寺庙的僧人云集此院,观看被寺庙推选出的杰出僧人进行激烈的答辩。院落东侧有数排酥油灯,白天也总是长明不灭。由这里各个家庭的人负责加酥油。
酥油灯后是大昭寺主殿正门,大昭寺最早的建筑都从正门开始;外院是后来修建、扩充的,而主殿是1400多年前的建筑。由于多年信徒的摩擦,门口的石头地板光亮如镜。大殿左右各有一尊巨大的佛像。左侧为红教创始人密宗大师莲花生,他本来是印度的佛学家,公元八世纪进藏,在他入藏以后藏区开始出现密宗。右侧是未来佛。
在西墙与北墙拐角之处矗立了一座白塔,据说这座白塔是在修建大昭寺之前,从卧塘湖中所显现出来的。南侧第一间小殿,端坐着八大“东方净琉璃世界的教主”一药师佛。紧挨小殿,是手置耳侧,白教创始人之一一米拉日巴的塑像。小殿内置三世佛。转过来第二间殿是观世音殿。当地人供养佛的方式很虔诚,在殿内经常能遇到当地一些家庭给观世音菩萨脸上涂金粉。此殿右侧有松赞干布及尺尊、文成公主塑像。
在藏民族的心目中,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是菩萨变成了国王和王后来教化藏族人的。两位公主体貌端庄,其中前面发髻高挽、典型的大唐女子就是文成公主。在南墙与东墙拐弯之处,有宗喀巴及其他教派的诸位宗师。东墙第一间佛殿是无量光佛。
转过殿角是一副壁画,内容是七世纪松赞干布和公主组织的一个庆典活动,是为了大昭寺竣工的开光典礼,实际上是一个七世纪传统运动会的情景。包括摔跤、牦牛舞、面具舞、射箭等等。壁画左侧的山就是药王山,上有电视塔。画上面的是原来的藏医学院,上面的白塔就是布达拉宫前面的广场侧的佛塔,原来是拉萨城的西大门。壁画右侧便是最早只有两栋主要建筑的布达拉宫,也就是松赞干布建的王宫。
绕大殿一周共有380个转经筒,一个紧挨一个。边走边推动转经筒是很多虔诚的信徒必做的功课。
由正门进大昭寺后沿顺时针方向进入一宽阔的露天庭院,这里曾是规模盛大的拉萨祈愿大法会“默朗钦莫”的场所。届时拉萨三大寺的数万僧人云集于此,齐为众生幸福与社会安定而祈祷,同时还举行辩经、驱鬼、迎诸弥勒佛等活动。“默朗钦莫”始于公元1409年,最宗喀巴大师为纪念释迦牟尼以神变之法大败六种外道的功德,召集各寺院、各教派僧众,于藏历正月期间在大昭寺内举行祝福祝愿的法会而建成的。庭院四周的柱廊廊壁与转经回廊廊壁上的壁画,因满绘千佛佛像而被称为千佛廊。整座大昭寺的壁画有4400余平方米。
从庭院出来,到侧门的售票处,有楼梯可以直通二楼和三楼的平台。二楼只在早上开放。松赞干布的法王殿也在二楼的西南角。里面供有藏王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大臣禄东赞等塑像,也是早期的作品。二三楼之间有班丹拉姆护法神殿,这是大昭寺和整个拉萨城的护法女神。二楼天井的东北角有一个梯子,通向三楼的小门,是上金顶的入口。大殿的三楼平时不对外开放,僧人们在这里打坐修行。顶层四座巨大的金顶分别建于14世纪中叶和17世纪。
继续右绕,穿过两边的夜叉殿和龙王殿,数百盏点燃的酥油供灯的后面便是著名的“觉康”佛殿。它既是大昭寺的主体,也是大昭寺的精佛之所在。佛堂呈密闭院落式,楼高四层,中央为大经堂。藏传达室佛教信徒认为拉萨是世界的中心,而宇宙的核心便在于此处。这里是大昭寺僧人诵经修法的场所。从大经堂正可遥遥看见造型精美的千手千眼观世音塑像,两侧有两尊佛像,左为莲花生,右为强巴佛塑像。大经堂的四周俱为小型佛堂,除位于正中心的释迦牟尼佛堂外,开间均不大但布置简洁。释迦牟尼佛堂是大昭寺的核心,这里是朝圣者最终的向往。此殿供奉的释迦像是文成公主所带的佛像。
沿千佛廊绕“觉康”佛殿转一圈“囊廓”方为圆满。拉萨主要的转经活动都是以大昭寺的释迦牟尼佛为中心而进行的,除“内圈”外围绕大昭寺则为“中圈”即“八廓”,也就是古老而热闹的商业街——八角街;围绕大昭寺、药王山、布达拉宫、小昭寺为“外圈”,即“林廓”,已绕拉萨城大半。
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你还可以看到朝拜者在大昭寺门口磕长头,场面感人,可见大昭寺在拉萨人的心目中的地位之高,还有更多的人每天围绕着大昭寺转经,很多僧人也在大昭寺附近摆开架势,向过路的人唱经化缘。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五
西藏旅游圣地拉萨是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海拔3650多米。拉萨市辖七县一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37.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3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 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 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 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现辖城关区、当雄、堆龙德庆、曲水、墨竹工卡、达孜、尼木和林周县七县一区。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高原古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拉萨的水质和大气非常干净,是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城市。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市区上空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浓度每立方米少于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市中心虽然人口密度较大,因宗教活动形成的烟尘较多,但大气中的烟尘总含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拉萨河水不存在铅、锌、铜等金属微量元素,沿岸村镇对河流没有造成污染。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六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_,大家可以叫我小_。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西藏旅游圣地拉萨是一座具有1320__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 ,海拔3650多米。拉萨市辖七县一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523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近37.3万,其中市区人口近13万,有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
“拉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拉宫,是至高无上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早在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萨),建立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 拉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朝文成公主嫁到吐蕃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草沙滩,后为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用山羊背土填卧塘,寺庙建好后,传教僧人和前来朝佛的人增多,围绕大昭寺周围便先后建起了不少旅店和居民房屋,形成了以大昭寺为中心的旧城区雏形。同时松赞干布又在红山扩建宫室(即今布达拉宫),于是,拉萨河谷平原上宫殿陆续兴建,显赫中外的高原名城从此形成。“惹萨”也逐渐变成了人们心中的“圣地”,成为当时西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应是指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只有到了大昭寺和八角街,才算到了真正的拉萨。如今拉萨城东一带尚保持着古城拉萨的精髓。
以布达拉宫和八角街为中心的拉萨新城,北至色拉寺,西至推龙德庆县。纵目眺望拉萨城,邮电大楼、 新闻大楼、拉萨饭店、西藏宾馆及各色建筑物星罗棋布,互为参错,连连绵绵,一片新辉。站在布达拉宫 顶上俯瞰拉萨全城,整个拉萨市区到处 是一片片掩映在绿树中的新式楼房,唯八角街一带飘扬着经幡,荡漾着桑烟。在这里,密布着颇具民族风格的房屋和街道,聚集着来自藏区各地的人们,他们中许多人仍然穿着本民族的传统服装,那仿佛从不离手的转经筒和念珠显然表明佛教实际上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拉萨市现辖城关区、当雄、堆龙德庆、曲水、墨竹工卡、达孜、尼木和林周县七县一区。拉萨北部当雄全县和尼木、堆龙德庆、林周、墨竹工卡部分区乡属藏北草原南沿,水草丰美,牧业兴旺,盛产牛羊肉类、酥油和牛绒、羊毛;中部是著名的拉萨河谷,南部属雅鲁藏布江中游,为西藏较好的农业区之一,盛产青稞、小麦、油菜籽和豆类,“拉萨一号”蚕豆更是饮誉中外的良种。拉萨周围具有经济价值和医疗作用的地热温泉遍地,堆龙德庆县的曲桑温泉、墨竹工卡县的德中温泉享誉整个藏区。
拉萨市区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气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集中在6—9月份,多夜雨。最高气温28℃,最低气温零下14℃。空气稀薄,气温低,日温差大,冬春干燥,多大风。年无霜期100~120天。
高原古城拉萨以其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和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给八方来客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拉萨的水质和大气非常干净,是中国污染最少、环境最好的城市。拉萨地区的大气环境,基本上没有受到污染,市区上空大气中对人体有害的二氧化碳浓度每立方米少于0.1毫克,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市中心虽然人口密度较大,因宗教活动形成的烟尘较多,但大气中的烟尘总含量仍保持在每立方米0.4毫克以下。拉萨河水不存在铅、锌、铜等金属微量元素,沿岸村镇对河流没有造成污染。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七
拉萨是中国西藏自治区首府,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它位于西藏高原中部,海拔3650米,四面环山,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全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故有日光城美誉。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在这里建立了吐蕃王朝。唐朝时,文成公主进藏后建议用白山羊背土填湖建庙。寺庙建成之后为纪念建寺和山羊的功劳,于是就将寺庙命名为惹萨,后来呢又成为了这座城的名字,并演化为拉萨,意为羊土城。
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于是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神圣之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拉萨是由布达拉宫、八角街、大昭寺、色拉寺、哲蚌寺以及拉萨河构成的,但西藏人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拉萨只是指布达拉宫,大昭寺和围绕大昭寺而建立起来的八角街。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游览真正的拉萨把。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了,是不是感觉很震撼呢。
布达拉是藏语译音,即普陀罗。相传,藏传佛教徒认为红山可与观世音的圣普陀罗山媲美,就把它比作第二普陀罗山。
布达拉宫建于公元七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文成公主建的。修建殿室999间,连同原有建筑红楼共1000间。它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海拔3700多米,占地36万平方多平方米。
说了那么多,大家还不知道布达拉宫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呢。
布达拉宫城包括四大部分:红宫、白宫、山后的龙王潭,还有山脚下的雪。
大家看这座建筑,有没有觉得异常的光彩夺目呢,这就是著名的大昭寺了。
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距今已有1350年的历史了。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始建于公元647年,由松赞干布、唐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共同兴建,经历多次扩建,才形成了如今占地25100多平方米的宏伟规模。寺里有20多个殿堂,主殿高四层,镏金铜瓦顶,辉煌壮观。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取了尼泊尔和印度建筑的艺术特色。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这样一段传说。
那是1300年前,那时的拉萨还是一片荒原与湖沼。藏王为了供奉尼泊尔尺尊公主带来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想在这里建一座寺庙。相传,寺庙是白天建起,夜里就倒塌。寺庙是一直建不起来。后来文成公主来到了这里,因为懂得阴阳八卦,就解释说,整个青藏高原是个仰卧的罗刹女。这个魔女呈人形,头朝东腿朝西仰卧着。大昭寺所在的湖泊正好是罗刹女的心脏,湖水乃其血液。所以文成公主说想建寺必须先填湖,首先把魔女的心脏给镇住。然后她还同时推荐了另外十二个小寺庙在边远地区,镇住魔女的四肢和各个关节,共建了十三座寺院。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殿正中供奉着的是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镀金铜像。尼泊尔尺尊公主带去的8岁释迦牟尼等身像则在八世纪被转奉在小昭寺里。
藏族人称头戴王冠的释迦牟尼像为“觉卧”。朝圣者都用前额碰一下“觉卧”的膝盖,认为可以为自己、为朋友、甚至为朋友的朋友祈祷。偏远地区来的信徒替同村人给“觉卧”献上捎来的哈达,就像给“觉卧”带口信一样。
大昭寺是藏传佛教的信仰中心,寺庙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在叩拜,万盏酥油灯长明,这些都记录着朝圣者永不止息的足迹。
参观完了大昭寺当然的看看我们古老又热闹的八角街了。现在大家是否已经感受到了浓郁的藏族生活气息了呢?
八角街是帕廓街的音误。帕廓的意思是围绕大昭寺的街道。
八角街呈圆形,仿佛是一座巨大的时钟,辉煌壮丽的大昭寺就是钟轴。按西藏佛教徒的说法,以大昭寺为中心绕一周称为“转经”,以示对供奉在大昭寺内的释迦牟尼佛之朝拜。八角街还是藏传佛教信徒转经的最主要的线路,每天都有磕着三步等身长头的人来到这里到大昭寺前朝拜佛祖。这些朝圣者有些甚至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是真正从几千里外一步一长头磕到拉萨来朝佛的。不但路途遥远,而且又不能打零工挣钱,为了朝圣,他们在途中必须忍受十分清苦的生活。
八角街是西藏著名的商业中心,是西藏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目前,八角街内有120多家手工艺品商店和200多家摊点。在这里可以淘到各式各样的好东西,各类藏饰,尼泊尔首饰,小工艺品,地毯,唐卡等。当然这里也是美食的天堂。藏餐最富特色。全国各地各种口味的蔡也有。
好了我的讲解呢就到这结束了,希望大家在拉萨玩的开心。
四川日语导游词篇八
暑假里,我们一家来到了西藏拉萨。
拉萨的树很美。
在拉萨森林公园漫步,游步道两旁一棵棵叫不出名儿的树木拔地而起,笔直挺立,它们的枝叶十分繁茂,将阳光遮得严严实实,走道上一个光斑也看不见。这些树的根系很发达,根须从走道的木板冒出来,向外沿繁生,一条条垂挂在走道两边,如同流苏一般。走近看,树干上密布一个个旋涡,树皮粗糙而坚硬,留着沧桑的岁月痕迹。风儿吹过,树叶儿来回摇摆着,仿佛随心所欲的样子,在夏季的正午,走在这游步道上,一点也不觉炎热。叶子随风飘零,随手捡起一片,叶脉清晰可见。
拉萨的牛很憨。
牦牛是藏民的守护者。它们身体匀称健壮,肌肉线条粗犷,身上披着棕色的长毛,跑起来一甩一甩的,还时不时地低吼一声,声音浑厚。它们在草甸上,在水边悠闲地踱步、吃草,与天上唱着婉转歌儿的飞鸟互相映衬,一派无忧无虑的闲适景象,为宁静的高原增添了活力。
拉萨的水很清。
拉萨的水纯净至清。这些雪山融化汇聚的河流,是那样的清,清得连河底的沙石都历历在目;是那样的蓝,蓝得可以与蓝宝石媲美;是那样的静,静得只有微风拂过才泛起丝丝涟漪。
拉萨的人很亲。
第一次接触藏民,发现他们都是亲切又和蔼的。我们去做客,一进门,他们就献上洁白的哈达,表达对我们的欢迎。围坐在大炕上,我们喝着酥油茶,欣赏着藏族同胞的歌舞表演,气氛很热烈,他们拉着我们载歌载舞,没有因为不同民族而有拘束,真正让人感受到藏汉民族一家亲呢。
拉萨是美丽而又和谐的天堂,它是高原上一颗亮丽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