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浅谈合同法论文(汇总18篇)
合同是商务活动中的基本文件,能够确保双方权益平等。在合同中,应当注明合同期限及终止方式。在商业交易中,合同是保障双方权益和明确责任的重要法律工具。合同的签订是确保合作双方共同利益的必要步骤。编写一份完美的合同需要仔细审查和修订,确保精确无误。在合同中,应该特别注明各方的违约责任和违约条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合同范本,仅供参考,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一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度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
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
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生衣。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作者
韩愈字退之,南阳人。少孤,刻苦为学,尽通六经百家。贞元八年,擢进士第,才高,又好直言,累被黜贬。初为监察御史,上疏极论时事,贬阳山令,元和中,再为博士,改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转考功、知制诰,进中书舍人,又改庶子。裴度讨淮西,请为行军司马,以功迁刑部侍郎。谏迎佛骨,谪刺史潮州,移袁州。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兵部侍郎。使王廷凑归,转吏部,为时宰所构,罢为兵部侍郎,寻复吏部。卒,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愈自比孟轲,辟佛老异端,笃旧恤孤,好诱进后学,以之成名者甚众。文自魏晋来。拘偶对体日衰,至愈,一返之古。而为诗豪放,不避粗险,格之变亦自愈始焉。集四十卷,内诗十卷,外集遗文十卷,内诗十八篇。今合编为十卷。
注释:
荦确:山石不平的样子。
支子:即桅子。花白香浓,果可入药。
所见稀:言依稀可见。
羹饭:僧人待客的饮食。
疏粝:蔬菜与粗米饭。
百虫绝:各种虫声绝,犹言万簌俱寂。
无道路:辨不清山路,含行不由径之意。
穷烟雾:言走遍山径,看尽烟。
枥:栎树,分麻栎、白栎。多生长在深山里。
鞿:马缰绳。为人鞿,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吾党二三子:志同道合的友人寥寥无几。辛弃疾《贺亲郎》词:“知我者,二三子”。
不更归:更不归。更,再。
赏析:
这首诗用素描的手法有次序地写从雨后的黄昏到山寺漫游至第二天早晨的情景,具象地写出了山中和寺中所见到的景物,语言朴素自然。结尾处的深深感慨倾泻了宦途失意的痛苦。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二
心怀一颗感恩之心
感恩是人最朴实、最真诚的一种情感,也是一种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体现。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更懂得尊重。尊重生命、尊重劳动、尊重创造。
我们每天享受着清洁的环境时,我们要感谢那些保洁工作者;当我们迁入新居时,我们要感谢那些建筑工人;当我们出行,要感谢司机懂得感谢,就会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感恩是乐观。感谢困难,感谢挫折,是乐观。感谢对手,感谢敌人,是乐观。对于我们不甚喜欢的一些人和事物,尽量想到它的正面,想到它对我们的好处,从而去感谢它,是乐观。所以,感恩,是一种乐观的心态。
感恩是礼貌。有人帮助了我们,我们随口说声“谢谢”,可能会给对方心里带来一股暖流。有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我们感谢他,他可能会更加多的帮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是有礼貌,是知恩图报。
所以,感恩,是一种有礼貌的品质。感恩是感谢。感谢父母,他们给予你生命,抚养你成人;感谢老师,他们教给你知识,引领你做“大写的人”;感谢朋友,他们让你感受到世界的温暖;感谢对手,他们令你不断进取、努力;感谢太阳,它让你获得温暖;感谢江河,它让你拥有清水;感谢大地,它让你有生存空间。所以,感恩是懂得感谢。
感恩是爱。爱有许多种爱,它们代表着不同的意义,有父母对子女的爱,那是无私的;朋友之间的爱,那是纯洁的;我们对穷苦人的爱,那是真诚的所以,感恩是爱。公交车上看到步履蹒跚的爷爷奶奶,我总怕他们跌倒,因此我每次都是抢先把我的座位让给他们,看到盲人过马路,我总怕他们被车撞倒,因此每次我都会扶着他们过马路;看到垃圾扔到路上我总感到不雅观,我要伸手捡起扔进垃圾箱,老师多么辛苦,见到老师我总想说:老师您好!感恩,是你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是你无时无刻给予我温暖,给予我希望、鼓舞,是你让我感到快乐,让我感到幸福。谢谢你,感恩!希望你永远陪伴在我的身边。
展开一张叫情感的纸,提起一支叫感激的笔,写给我生命的父母,写给我知识的老师,写给我友谊的同学,写我一颗热忱,感恩的心。
一个婴儿呱呱落地,一个宝宝快乐玩耍,一个学子踏上征途这其中涌着多少热烈而含蓄的亲情!
无情的浪突然袭来,也许,只有悲观失望,只有忧愁叹息。这时,就是我们的父母让我们看见敢上青天的雄鹰,看见敢下大海的巨龙。让我们相信只是让生活欺骗了我们的心,让泪水模糊了我们的眼。告诉我们,风雨之后依然是晴天,月缺之后依然是月圆。是他们带我们走出了生命的误区,是他们教会我们向困难挑战,是他们让我们在失败之后,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
当年的雏鹰面对蓝天,他们一无所知,心里藏满解不开的迷;如今,他们凭
借着强劲的翅膀翱游天空,去寻找未知的答案。但不管他们飞得多高,飞得多远,一定不会忘记他们可爱的家,一定会感谢父母给他们的爱。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老师向我们伸出了热情的.手,那手是路标,于是我们在彷徨中坚定,在思索中清醒。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广袤无垠的天空,是老师让我们看见了碧波荡漾的大海。老师的谆谆教诲化作了我们脑中的智慧,胸中的热血,外在的行为。在人生旅途中,是老师丰富了我们的心灵,开发了我们的智力;为我们点燃了希望的光芒,给我们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翱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因为有老师的一片爱心的浇灌,一番耕耘的辛劳,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当我们变成翱翔在天空中的雄鹰,当我们变成游动在大海里的蛟龙,这都是老师的功劳,所以我们要用“心”来感谢老师。
良师,更不失为益友,难道不是吗?
一个人一生如果没有朋友,可以说什么都没有。而同学的同窗友情,多年来的朝夕相处,会在一瞬间爆发,一瞬间感动。几年,虽然只有短暂的一瞬间,可我们一起歌唱友爱,歌唱希望,歌唱拼搏,融进了深情厚意。
人们常说,战友与同学的友谊是世界上最诚挚最永恒的友谊,我们拥有其一,难道我们不应该幸福吗?难道我们不应该感谢同学们给了我们这样的友谊吗?人生的岁月是一串珍珠;漫长的岁月是一组乐曲,而同窗友情是其中最璀璨的珍珠,最精彩的乐章。永远我都记得,在我肩上的双手,风起的时候有多么温热;永远我都记得,伴我成长的背影,用你沧桑的岁月,换我一生的幸福,快乐!
默默无闻育出桃李满天下,拳拳有志造就栋梁兴中华。在您的日历里只有春天,在您的人生里,只有为我们成长而萌生的喜悦。
我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老师,感谢我的同学,感谢他们给了我绚丽多彩的人生,感谢他们让我拥有一颗热忱,感恩的心!总有一种真情能触动我们内心最脆弱的一环,总有一种人格会驱使我们不断的寻求自我完善,总有一种感动能让我们泪流满面。当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徐本禹走上银幕时,内心的善良被唤醒,有一种叫眼泪的东西盈满迎眶。被世俗的灰尘包裹的太久,好久没有这般痛快的哭过;被忙碌的工作所牵拌,好久没这样的心情释然。原以为人世间太多的冷漠,早已经缺少了感动的情怀,而这一夜我相信许多的中国人和我一样,得到了一次绝好的宣泄,得到了一次空灵的净化。
徐本禹用他感恩的心,为大山里的孩子铺就了一条爱的道路,点燃了贫穷和希望。爱,让我们的世界变的温暖,让我们信心百倍。面对生活你还有什么天平的失衡?你还有什么不满和牢骚?当你也用感恩的心情去生活,去体验的时候,你会发现天也这般蓝,树也这般绿,生命是这般美好!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面向世界吧!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对待我们的生活吧!只要我们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充满希望与热情,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指责与推诿,多一些宽容与理解,就会少一些争吵与冷漠,多一些和谐与温暖,就会少一些欺瞒与涣散,多一些真诚与团结,我们的精神家园将永远年轻。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都备受追求德与行的完美者的推崇。无可厚非,追求感恩固然是十分重要和难能可贵的。但是,青年的感恩实践若缺乏科学性,不但达不到预想的目的,而且会收到事与愿违的后果。因此,教育青年人懂得感恩,践行科学感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感恩实践及其模式
(一)感恩的由来和内涵
感恩是人之本性。感恩一词源于拉丁文“gratia”,意为慈悲、好心和感激。对感恩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西方,其产生的主要途径就是宗教。感恩,是宗教寻求和保持信仰者所采用的最普遍的情绪,它表现为一种自我实现者的一而再地感激、精神饱满、敬畏、快乐、好奇等核心特征,这使得个体常常获得愉快感。学界对感恩的定义也不统一,存在多种解释。有学者认为,感恩是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愉悦的感受等即时的情绪体验,感恩是一种个体资源。有学者认为感恩是所有美德之父,感恩是一种推动个体关心他人和传递支持性社会联系的道德情感。在中国,尽管感恩是一传统美德,历史由来悠久。但是,直到近代才成为心理学的热点问题。感恩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既有感恩戴德之意,又有感谢之说。古人的“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生活中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至理名言,都是感恩实践的科学诊释。它既强调感恩实践的重要性,又强调了感恩实践的对象,还指出了感恩实践的方法。因此,作为意欲践行感恩的青年,应该深刻领会感恩实践的科学内涵与外延。在其感恩实践中,对养育自己、帮助自己和教育自己的父母、老师、他人心存感恩之心,践其感恩之行。而要践行这种感恩之心和感恩之行,就应努力做到:一是感恩要有心,即感恩存于心;二是感恩要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这就是青年人科学感恩与实践的深厚内涵和必然要求。
(二)感恩实践的三种模式
一是愚昧的感恩实践。谁都知道,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于人们受“天、地、君、亲师、父母”然后才是自己等人伦关系的束缚,因而在践行传统美德时就忽略了感恩应以人为本的原则,把自己放在了“局外”,对有恩于自己的“上者”,为了报恩不讲任何条件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和子孙的物质利益,甚至是生命。这种愚昧的感恩,在古代有,在近现代有,在今天仍然还有。这种感恩是不可取的,是有悖人性和科学的。
二是功利主义的感恩实践。有这样的青年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随时把感恩二字挂在嘴上,在事成之前偶有一些感恩行为,但只要事成之后,很快就把不能再给他她)以帮助的人忘记,只是记住今后能再给以他帮助的人。这就叫功利主义的感恩实践,是消极的落后的感恩实践。这种青年人是不可能有前途的,应当引起有志青年的重视。
三是科学的感恩实践。青年人科学感恩的实践原则是:以人为本,尊重人性和感恩实践的规律,在善行自己、发展自己和完善自己的前提下,去报答长辈、关爱他人、回报社会。如能这样做,才是人们和社会所需要的科学感恩实践,才会达到感恩者的初衷和目的。
二、科学感恩实践的现实意义
在青年人的感恩实践中,坚持其科学性,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现实意义:
(一)对受恩者人权的保护
人权是什么呢?在狭义上讲,就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我们提倡受恩人感恩,应“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必须在保证自己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的前提条件得到满足。诸如古代的“埋儿养母”、当今的“割肝救父”和为感恩留下遗言“将奖学金孝敬父母”,然后结束自己生命;以节衣缩食、荒废学业的等感恩行动都是不可取的,是违背科学感恩要求的。因此,提倡科学感恩,就是要摒弃愚昧的感恩行为,这也是保护受恩人的人权的需要。
(二)能够增强其有效性和社会性
我们知道,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有其目的的,其中,动机是命令,目的是动力。如做事不为目的,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同样,教育青年人知道感恩、学会感恩、用实际行动去感恩,也是有其明确的目的的。即要有明显的效果,或助恩人克服困难走出困境,或锦上添花让曾经帮助过你的人心情愉悦、健康长寿,或用你的感恩行为影响更多的人去追求感恩,让感恩实践在全社会中蔚然成风。
(三)感恩主体能够体会到幸福
三、科学感恩实践的伦理要求
科学感恩实践的有效开展,必须遵循其客观规律,按照其伦理要求行事。唯此,才能收到实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科学知恩
知恩,是指人的识恩能力。即感知受恩于人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这个问题看似简单,而要做到实则不易。从认知层面上讲,知恩源于教。教育青年人学会知恩,必须教育和培养其感知受恩的能力。而感知受恩能力最为基础的品质是什么呢?就是古人说的“知足常乐”。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足的品质,天大的恩情也会感知不到。谚语“喂不饱的狗”说的就是人的不知足。这是人不会知恩的心理基础。应该看到,不知足的人的感知受恩的能力是非常低的,即情商是很低的。在人的情感海洋里,有的人是一石击起千层浪;有的人是“死猪不怕滚水烫”,无动于衷。究其原因就是人的不知足,导致人的不知恩,进而使得感恩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因此,科学的知恩,就应从人的知足教育抓起,扎扎实实地培养人的知足心理,使之为乐而知足。只有这样,科学感知受恩的能力才会培养起来,这是科学知恩的要旨所在。
(二)科学记恩
记恩,是指受恩于人记之于心。不要忘记施恩于己的人,即“恩人”。“吃水不忘挖井人”,就是记恩的健康心理表现。反之“过河拆桥”、“恩将仇报”就是不记恩的典型。这种与记恩人相比虽不占多数,但为数也不少。当然,强调记恩,一定不要把此变成压力,而应该变成动力才是。记恩的科学性就在于此。为此必须做到:首先,要学会善待自己。在当今社会,各种机会和挑战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其次,要学会发展自己。当今社会的各种机会和挑战对人的科学文化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第三,要学会完善自己。当代社会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对人的道德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青年人要完善自己,就是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达到“厚德”、“上善若水”之境界。而达到这一目的,非一朝一夕之功,须持之以恒地努力。这样做了,才能完善自己,才能去载相应的“物”。
(三)科学报恩
青年应当在科学知恩、记恩的前提下,践行科学报恩。科学报恩的基本要求是:第一是孝敬父母。孝敬父母是科学感恩的基础,一个不讲孝心的人是无从说起感恩的,因为百善孝为先。在这个问题上,正确的做法应是,既要拿钱回家,又要去倾听父母的“唠叨”,常回家去看看父母,在情感上多交流,言行上多关心。第二是关爱他人。关爱他人,就是要去关心、爱护、帮助有恩于自己的人。同时,还要像关心、爱护、帮助你的人那样,去关心、爱护、帮助更多的人。第三是回报社会。回报社会是科学感恩的核心所在。青年回报社会就是要把个人的奋斗,自己的追求溶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否则,就不能叫真正的回报社会。总之,我们倡导的科学感恩,不是“化合式”—相向报恩,而是“几何式”—发散报恩。如果这样,正能量就得到传递,感恩就会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国家就是感恩的国家,民族就是感恩的民族,天下就是感恩之天下。
人之初,受恩而来,人之终,报恩而去。应当看到,报恩是应当有条件的,作为受恩者,应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只要自己心怀感恩,学业有成,事业有成,报效国家和人民,你就是一个科学的感恩人。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四
泰山,古称“岱宗”、“岱岳”,位于中国华北大平原的东侧,山东省泰安、济南两市境内,绵延100多公里。山体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的新生代中期,基地岩石有24。5亿年的历史,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层之一。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四周环绕112座山峰,98座崖岭,102条溪谷,形成群峰拱岱的气势。泰山巨大而厚实,东临大海,西依黄河,在平原上拔地而起,以居高临下的地形,成为万里平川上的“擎天一柱”。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的泰山,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地质公园。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泰山所特有的地质资源——泰山石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市场需求和影响都在不断扩大。
泰山石是观赏石的一种,是中国石文化的一个缩影,在山东悠久的文化史上,有着光辉的地位。远在先秦时代,五岳之首的泰山怪石就成为了特别重要的贡(供)石。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地理著作《尚书禹贡》中记载的泰山鹅卵石、文字石、玉石等,大概是有记录的最早的观赏石。在我国,对于石头的观赏和收藏历史久远,距今4000多年前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所出土文物里,就有石珠项链,松绿石、玉石饰物等。而关于泰山观赏石的记载,在《山海经。魏书》《池北偶谈》《西清砚谱》等典籍中,更是俯拾可得。明代万历年间编写的《素园石谱》中录入泰山奇石二枚,其中一枚就为秋泉真人所收藏。
泰山五彩缤纷的石头家族中,有花岗石、燕子石、玉石、墨石、麦饭石、景观石等等,在这里主要讲述其中的花岗石。其石的特点是粗犷豪放,成实稳重,为泰山石中的精品。泰山花岗石属卵石的一种。卵石是岩石的碎削物,是岩石经过流水的长期搬运被磨掉了棱角而形成的,不是岩石的一种类型。泰山峰高谷深,水流落差大,冲刷力猛,每到雨季山洪卷顽石滚滚而下,千万年来冲刷出无数的卵石。这些卵石光洁滑润,晶莹明亮,石色铁青,纹理雪白,造型千姿百态,图案千变万化,具有观赏收藏奇石所崇尚的“形质纹色”四大元素。泰山花岗石多出于泰山谷底,尤以主峰西部桃花源峡谷中所产成色最好。其外表多为不规则卵形,以花岗岩为主,间有石英。结晶颗粒较粗,纹理清晰,画面突出,粗狂凝重,对比色调比较强烈。大多为青黑色,并呈现白、褐、红不等的花纹,以黑白花居多。泰山石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纹理图案与石体本身在花泽上反差较大,特别醒目。直观性较强,有奇美、壮美、精美、粗犷美的不同特色,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泰山石上各种各样的人物、动物、植物、景物、文字或像得逼真,有纯真之美;或似像非像,有朦胧之美;或似图画艺术大写意,速写,简笔勾勒;或似运用西方印象主义等艺术手法创作的油画,勾起人们的联想,有很强的意境美。
由于泰山奇石主要以其纹路奇特清晰著称,鉴赏泰山石也就主要从其石面上的线条、纹路、色彩和形象构图上寻觅具体的文化象征。章鸿钊《石雅》中说到泰山“麻石中有文如阿拉伯数字者”,这麻石即为泰山石。所以泰山石也被称作是文字花岗石。泰山文字石主要有字形、字体、字意三方面评价标准,同时也看石形、质地。按照现在欣赏奇石所遵循的“形色质纹”来说,鉴赏泰山石首要的标准就是“形”奇。要标新立异,特点突出。或丑、漏、透、瘦,或皱、拙、清、顽,所呈现的形状要独特,让人印象深刻。此外,形体要完整,自然天成,而非人工雕琢。每块奇石的石棱、石纹、石根等等都是其与众不同的一点,只有保持特色,才能成为独一无二的奇石,美石。鉴赏泰山石第二条标准就是色美。泰山石的色泽,或深或浅,或单色或复色,都应与其形态主题相协调一致。在美石色泽的鉴赏上,要突出特色,避免含混模糊。同时还应注意主题和主调的鲜明。鉴赏的第三条标准是质佳。指的是石质坚韧细密,结晶体分布均匀。鉴赏泰山石的最后一条标准就是纹丽。纹理分为平纹、凸纹、明纹、暗纹、横理、竖理、曲线理、环状理。有言之:“优秀之品,形质既异,纹彩亦殊,无一重复,备无穷无尽之妙。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欲罢不能之感”。
中国的石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至宋朝的15间,是中国赏石文化的起源期。宋朝米芾以赏石四字诀“皱瘦漏透”作为赏石文化的精髓,确定了中国传统的赏石美学、理论。这以后的800多年间,几乎没有一部赏石著作突破过米芾的赏石美学框架。包括宋苏东坡、元赵孟頫、明清李渔、林有麟、清沈心、梁九图、民国章鸿钊、张轮远等人的赏石论述,均是在米芾赏石美学理论的框架内进一步丰富和深化。直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中国广西红河石为代表的新石种被重新发现,并被迅速流传到东南亚,异军突起的赏石四要素“形色质纹”才逐渐被传播开来,并广泛的被赏石家所接受,确立了一种新的赏石美学理论,动摇了米芾在中国赏石界的传统地位。泰山石就是现如今赏石潮流中的一刻璀璨新星,将“形色质纹”表现得异常美妙又淋漓尽致。
从秦始皇封禅立石到大汶口的第一串石珠项链;从孔子凭石寓志到重如泰山、安如泰山的观念,中华石文化不仅内涵深邃,而且一直发展着。如今,石文化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位于自然、社会和主体精神的交叉边缘,有了更深远的发展。而泰山石文化作为中华石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份,不仅具有重要的思想文化价值,还拥有文学和旅游等多方面的价值。对泰山石文化的研究和理论探索将在保护、开发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庆芳,孙毅。中国石文化,时事出版社,。
[2]周谦。中华石文化与泰山石。山东大学出版社,。
[3]程玉岱。泰山花岗英脉石。奇石探究,,153。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五
摘要:大学生感恩教育主要包括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感恩自然等四方面的教育。其实施路径,一是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三是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四是充分发掘自我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五是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感恩教育;内容;路径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近代哲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道德情感论》中涉及到了感恩这一概念,这便成为感恩世俗研究的开始,其把“感恩”定义为“立即和直接促使我们去报答的情感”。在我国,对于感恩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蓼莪》,其表述为:“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吴天罔极。”“感恩”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在《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解释为:“感谢别人对自己的恩德”,而《牛津英汉字典》则解释为:“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因此,我们可把感恩定义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识恩、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内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任何文化公认的基本道德规范。人只有心怀感恩意识,才会主动去报恩乃至施恩。开展感恩教育,目的是让大学生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积极学会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感人所感,知他人之情,能体谅他人、同情他人、帮助他人,从而形成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培养大学生“道德意识能力”的重要手段。确切地说,就是高校教育工作者针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遵循大学生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大学生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其目的就是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恩”,深切体会“恩”,不忘所受之“恩”,并将“恩”施之于需要之人。在大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有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学校教育中人本生态的建立,有助于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内容
1感恩父母
“百善孝为先”,感恩首先应该感恩父母。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又费尽心血哺育我们,他们热爱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起早摸黑,为子女受苦受累,只要能把子女培养成才,他们不惜牺牲自己的工作、金钱甚至健康和生命,父母是这个世界上永远给予我们关爱、宽容,为我们奉献和付出的人。因此,我们首先要感恩父母,感恩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感恩父母的含辛茹苦的教育,感恩父母的鼓励和默默的支持,感恩父母无私的爱。大学生应当听从父母的教诲,体贴父母的辛苦,肯定父母的付出,并努力地回报父母之恩。
2感恩师长
感恩师长在我国有着优良的传统。孔子曾说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意思是,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社会上要尊敬老师。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我们做人,给予我们指导和教育,我们要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在当代社会,尊重老师更是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一种体现。感恩教师需要实际行动:课堂上,一道坚定的目光,一个轻轻的点头,证明你在专心地听课,这便是感恩;下课后,在校园里看到了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礼貌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在考场上,认真应试,仔细答题,诚信考试,这依然是对老师的感恩。这一切都是多年来老师对学生谆谆教诲的成果,我们只有心怀感恩之情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3感恩社会
当今的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教育事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让我们在和平年代快乐成长;感恩国家和社会提供给我们优越的学习和生活条件,使我们能全身心的学习;感谢社会对于大学生的众多优惠政策,如国家财政部、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大学生国家奖学金助学金评比办法、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甚至大学生在购买火车票时还可以享受半价优惠等。对于这些优惠和关爱,大学生应该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
4感恩自然
学习生活单调乏味而紧张,而这时候美丽的大自然就成为我们解除包袱、放松心情的最好选择。我们要感恩自然,是它让我们能够健康、快乐地生活,是大自然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阳光雨露,让我们感受到了无尽的美好和舒畅。作为当今的大学生,要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自觉与一切破坏自然、污染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保护地球母亲的“美丽”和“健康”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路径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目前,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没有设置专门的感恩教育课程,教学中涉及到的感恩教育内容也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联系较少,知行脱节,甚至出现“知其善而不为”、“知其恶而为之”的现象。因此,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将感恩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之中,使之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雅斯贝尔斯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渗透和突出感恩教育。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感恩是人的职责和使命的理念。在现实社会中,接受他人和社会的馈赠、支持与帮助等等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定要学会感恩,及时回馈,常怀感恩之情,常做感恩之事。其次,引导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应从幸福感人手。在物质财富日益丰富的今天,人们容易重交换,轻奉献,太看重回报而忽视感恩,一时的失衡会感到社会的不公,进而总感到社会和他人亏欠自己太多,背上了心理失衡的包袱。在高校德育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大学生正视现实、摆脱阴影,使心灵产生一种平实感、慰藉感和幸福感。
2营造感恩教育的良好氛围
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感恩氛围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实施感恩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环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学校园文化具有教育、塑造、导向、熏陶、调适、激励以及控制等功能,是学校个性风格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大学灵魂之所在。学校可以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活动中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无细无声”的效果。比如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公开评选“校园感恩模范”等活动,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校报校刊、网站、开学典礼等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感恩文化,营造感恩教育氛围,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善、美”,能分辨是非曲直,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形成正确认知,养成感恩的良好品质。
3充分利用主题教育,激发学生感恩情感
高校在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和时代特点开展主题性和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在感恩教育中可以通过精选感恩故事、榜样,也可以利用利用特定的节日,在学生中开展感恩交流活动,比如每逢父亲节、母亲节,在学生中举办“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句话”送贺卡的活动,或要求学生打电话回家,给父母亲送上温馨的祝福,教育学生感恩要及时,不要总把机会留待将来;还可以针对目前社会反映的“大学高消费、大学致贫论”,引导大学生进行大学投资成本分析,计算出自己在校期间每分钟的花费,学生震惊的同时还引发了感想,切实明白读书机会的来之不易,明白国家、社会、学校、父母为培养自己所倾注的心血。通过上述主题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感恩的学习和思考氛围中激发出感恩的情感。
4充分发掘自我教育潜力,提高感恩教育认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感恩意识是通过自我教育才不断内化、不断提高的,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如果没有把自我作为客体去塑造和发展,那就很难发掘自己的能力、实现自己的发展。实现自身能力发展的最重要的方式就是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技能结构,学会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地去理解他人,体谅父母的辛苦和他人的善意,体会社会的恩惠,增强人情味和社会责任感,自觉地把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活动,实践于生活中,最终实现自身的升华。
5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施恩于人,报效社会
我们在让大学生通晓感恩教育理论的同时,还要让他们走出课堂,参与到感恩教育的社会实践中去。马克思认为,“人的认识活动既不能脱离被认识的客观对象,也不能脱离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积极鼓励学生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暑期“三下乡”等以服务社会与他人为宗旨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组织“感恩在身边,你我共参与”的团日活动;还可以利用清明节等节日,组织学生去祭扫烈士陵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体会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同时,在组织的各种实践活动中,应当尽量避免将美好的感恩活动任务化、程式化和形式化,要让学生真正明白知恩图报是做人之本,把感恩行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和谐。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六
一、感恩教育是高校德育的应然诉求
1.感恩教育是学会善待自我的良策
有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因此,总是终日抱怨,虚度时日。这样只会苦了自己,最终一事无成。如果这些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学校录取了自己;感谢父母辛辛苦苦的养育,把自己送进大学;感谢教师的辛勤培育,让自己学有所成。那么这些学生就会抓紧时间,抓住机会,努力学习,就会有所收获,也不会令自己陷入自怨自艾的泥沼,导致恶性循环。
2.感恩教育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妙方
在道德价值的坐标体系中,坐标的原点是“我”,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一切关系都是由主体“我”而引发的。尊重是以自尊为起点,在自己与他人、社会的相互尊重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展现自己的独立人格。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有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由于心怀感恩,大学生们就会真诚地尊重别人,这样,也会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3.感恩教育是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有些学生在家里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都不需要管,到了高校需要自我照顾时,缺乏一定的自立、自理能力。这时候相互帮助、感激对方给予自己的关心,有利于师生、同学之间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此外,来自不同家庭和不同教育背景、生活习惯的青少年在一起学习和生活,无疑会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大学生要接触到许多老师,师生阅历不一样,角度不相同,自然会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如果大家不能相互谅解,相互关心,必然会导致这样或那样的矛盾,造成人际关系的紧张。据笔者在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体会来看,一些大学生之所以出现心理障碍等问题,就是由于同学间、师生间人际关系不协调,甚至非常紧张而引发的。常怀感恩之心,会使人心胸恬淡、胸怀广博,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自己的成功。
4.感恩教育是进行自我教育的必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自我的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通过自我教育,学生可以进行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去理解他人,从而逐渐学会体谅别人,去学习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不足,并学会自控,逐步克服自己的缺点。当大学生们懂得感恩时,便会将它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自觉地实践于生活中。这样,感恩就有助于自我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自己的不断进步。
5.感恩教育是建立人本生态的基本保障
高校的教育理念应该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高校不仅应当传授科技知识,还应当注重人文修养。而感恩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矫正传统高等教育重科学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精神的培养,重理论的灌输、轻情感的培养的单向教育的弊端,契合了新时期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对教育的要求,即教育必须建立一个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高度协调的生态系统,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
6.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桥梁
“和谐教育”必须致力于促进人内在的全面、和谐发展,在素质结构中体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而感恩教育使人感谢他人,感谢社会,感谢自然,正好促使人具备这种与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态度。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更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追求阳光人生的美好精神境界。从社会角度而言,通过感恩教育,人人常思回报,少索取,将使整个社会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表现。
二、加强感恩教育,推进高校德育
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一是认知层次,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里产生认可;二是情感层次,在认知基础上,衍生出一种愉悦、温暖和幸福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三是实践层次,将感恩的意识和回报的冲动转化成为报恩乃至施恩的行为,并形成习惯。这三个层次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
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高校要经常组织全体师生学习感恩的思想,要使学生体会到祖国的博大胸怀、社会的行进脉搏、集体的凝聚力量、父母的艰辛无私,认识到个人的成长之路离不开社会和他人的帮助,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感恩意识。
(1)适度的感恩愿望。要引导大学生既要知恩图报,但又不必因为他人施恩于自己而时时处处思索报恩,把报恩变成了个人的终生负累,这样容易导致知恩图报的畸形化。而这将是施恩者所不希望看到的。要引导大学生拥有正义、文明、健康、向上的感恩认识,做到努力在平时,坚持在平常,奋斗在平凡,关键时刻看品格,生死关头经考验,危难之中见真情。
(2)正确的感恩方式。感恩,不是庸俗的私情义气,不是市场的等价交易,不是不分是非地对所有人的感谢,而是要在力所能及和社会法律道德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不能因为报恩而付出自己终身的.幸福,更不能因为对某些人的感谢而损害了他人或社会公众的利益。知恩图报既可以在力所能及和必要的时候“报”施恩者,也可以转而由人及人,报答和帮助社会公众,这对于施恩者而言,无疑是最大的报答。
(3)平和的施恩心态。我们既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又要像华罗庚所言“人家帮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做到施恩不图报。另外,要感谢帮助自己的人,理解不帮助自己的人。俗语说“帮你是情,不帮你是理”。能帮助自己,是基于其美好心灵及其力所能及,而对于不能帮助自己的人,则要体谅别人的难处,哪怕是故意不施以援手的,也要从人的道德水平差异的角度予以宽容和谅解,而不能因求助不得而记恨于心。
2.巧妙激发强烈的感恩情感
(1)充分发挥教师的感染作用。教师的模范榜样作用早已为人们所共识。要让学生从老师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学会知恩和感恩。高校在进行感恩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应当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决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2)利用丰富的资源激励学生。要努力挖掘古今中外名人有关感恩的嘉言懿行,学习革命前辈、英雄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抓住学生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及搜寻益智育德的成语典故、寓言童话、歌曲、影视等,使这些丰富资源成为感恩教育的生动教材。
另外,高校感恩教育应尽可能地寓于课堂教学、日常管理和环境中,让大学生于不知不觉中感动,潜移默化地受到情感的启迪。
3.积极开展丰富的感恩活动
感恩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激发人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之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高校德育要化抽象为具体,化说教为行动,要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在现实行动中把感恩意识和个人的情感、意志、知觉等具有缄默特征的东西交融在一起,进而在这种交融和行为表现中丰富、发展感恩品质,最终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感恩教育。例如,搞社会调查,写报告、体会;参加社区服务和义务劳动及献爱心、送温暖、送凉爽活动;写祝贺信、感恩信;每逢重大节假日开展慰问活动,开展扶贫、救灾、捐款、捐物活动;高校与社区、部队、工厂、农村开展道德使者活动,开展联谊竞赛、树典型活动等。2004年寒假,华中科大能源学院辅导员顾馨江给2003级的400多名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寒假“作业”:“爱父母就给他们洗一次脚吧”。2月份开学后,全院300多个同学完成了“作业”。这件事在华中科技大学掀起不小的波澜,也在全国各地引起绵绵不绝的回响。许多学生都说,给父母洗脚看上去是形式,但它作为表达亲情的一种方式,做与不做绝不一样。洗的是一双脚,温暖的却是两代人的心。洗脚看似一件小事,但对大学生们都有启发和激励。此外,感恩教育应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回归生活世界,在生活中让青少年体验感恩,实践感恩。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善于引导青少年,在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现实社会生活中体悟和认同感恩,具备感恩之心,养成感恩的习惯。要引导大学生从孝敬、体谅父母,感谢、帮助老师做起,让感恩的种子在平凡的生活中发芽、成长,成为年轻一代的思想品格之一。
参考文献: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七
你注定背负了使命
那最艰辛的重,辉煌
渗透了你每一个毛孔
上亿年的征程
浓缩成一个民族的工程
一望无际
你跨越了时空
横空出世
你傲视群雄
攀上云烟
你拉近了神圣和普通
你很平易
平易得到处有人经营
你很特殊
特殊得到猎奇者的肯定
视觉变换
变换中你成了万花筒
我从推销者手中
赎买了你
感觉有千斤重
那剥离的岩层
定会觉到心痛
散落的瓦砾
似乎掩隐着哭声
洗去你的尘土
擦拭你的眼睛
把你放回高高的岩顶
请你放眼千载的轮回
百年的复兴
这个辉煌的工程
你的作用
理应越来越重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八
从前,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大群动物。
一天,猫“迈特”走出大森林里,打算去城市旅行。
迈特从那天开始迈向一条通往城市的路。
一个月,两个月、、、、、、
突然有一天,迈特突然回来了穿了一身奇怪的衣服。
“你好麦丽娅”迈特感觉很奇怪。哦!原来迈特把城市和森林的环境搞反了。
“哦!迈特,你在干什么?”老鹰玛丽大叫。
“我才去了城市,那里可有趣了。”迈特得意洋洋地说,“这里只有我一个人去了。”
玛丽把这件事告诉了整个大森林里的动物。
并开了一个故事聚会,要求迈特为它们讲述城市里的事情。
“城市有斑马线,红绿灯、、、、、、、、我在城市学了不少的知识”迈特耐心地讲着。
斑马杰瑞躺在地上,当斑马线,狗狗巴杰睁一只当绿灯,小兔睁一只眼睛当红灯。
巴杰睁开一只眼,一群动物从杰瑞身上走过,然后小兔睁开眼。
“城市一定很疼。”斑马抱怨道。
“城市一定很困”小兔和巴杰异口同声地说,很想睡觉。
“不如我们一起去城市吧?”猴子安克出了一个好主意。
“好,一起去,明天出发”狮子王巴西大声宣布。
第二天动物们随着迈特来到了城市。
“看!好多怪物。”猪“尼尼”大叫。
“看,好多动物,抓住了就发财了”人们像见了宝藏似的追了上去。
“快逃”狮子王巴西大喊。
动物们竟逃进了动物园,被关了起来。
除了猪,它们都后悔离开了大森林。
“我觉得挺好啊!还有免费的食物。”猪开心地叫。
它们想念绿油油的大森林,那嫩嫩的青草,清澈又甘甜的泉水、、、、、、、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九
1、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2、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
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4、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5、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6、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7、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
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
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18、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19、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晏殊
20、何以解忧,为有杜康。——曹操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
写作既可以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提起写作,他们总是愁眉苦脸,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呢?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引导鼓励学生写作
针对不少学生面对写作难以下笔的情况,我想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关于写作教学的一些方法。
外物,是写作的本源和坚实的基础,它是在写作主体的认知结构中被感知、认识和接纳的。有的学生写作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就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还有的学生拿起笔来不知道写什么,折腾了半天还是不知所云。为何会产生这些现象呢?归根结底,学生平时积累少,没有养成细心观察、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文章自然写不好。在写作教学上,我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的范文,每一篇都是文字优美,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作品,其作者都是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使文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睛,以自己的心去感受、理解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如以自然景观为话题的习作,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的去发现,如在放学路上、公园里、家里的庭院中,发现的花草树木;又如晚间繁星、日出日落、雨后彩虹,或者在外出旅游时,看过一些奇特的景观等等,引导学生去体验身边的自然美。有这样一句话: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积极涉猎书海,不断接受文化熏陶,主动培养审美情趣,为作文大量储备知识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课内外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茅盾先生曾说:一个作家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而能深刻领会其构思、剪裁、塑造形象的好处,并且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心得,这就意味着他的欣赏力在一步步提高;而欣赏力的步步提高反过来会提高表现能力。实践也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其他相关书籍,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还可以提高鉴赏能力,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教师充当着重要的角色,而且需要师生双方的长期共同合作。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入手,指导他们反复品味课本中的重点篇章,背诵精彩的语段;还要依据各类文体的写作特点,提出阅读重点,点化阅读难点,教给阅读方法。另外,教师要定期给学生推荐一些必读书目,介绍一些报刊杂志,范读一些美文华章;要求学生床头桌前常备一些可读的东西,闲暇时间能读多少读多少,并做到持之以恒。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作文成功的最近通道。因此,学生多阅读对写作是非常有益的。
提倡学生多阅读文章的同时,多鼓励学生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使之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当学生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后,作文时,就能随心所欲的表达。教师应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本子,把读到的漂亮词语,精彩句子记在本子上。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只有把这些记下来,才能时常温习,不至忘掉。这样,写作时才能运用自如。例如,《火烧云》这篇文章中有很多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叠词:红通通、金灿灿、笑盈盈等,还有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句子也写得非常生动形象。我们学习文章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多读多记,语言句子积累多了,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穷词穷句啦。
多练笔,可以加快从掌握写作知识到运用写作知识的过程,可以说这是提高写作水平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清代唐彪曾这样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大概的意思是说,读十篇文章也不如写一篇文章收获大。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道理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的道理,要求学生经常进行认真的练习,这样才能逐渐摸索出作文的思路和机关。平时,在教学上,我要求学生常写日记,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笔头熟了,素材也丰富了,有些内容还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减轻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我们在进行以课堂教学为主要阵地的作文教学时,更应该对以往格式化的枯燥无味的作文教学模式实行改革,化被动为主动,变单向接受为双向交流。改革以往读题审题分析范文写作的写作指导结构,以学生感受教师点拨师生互相交流实践写作合作评改的结构取而代之。在师生共同参与或学生互相合作下,把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发现写作的规律,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生活、对社会产生真切的感受,激发想说的欲望,领悟写作的真谛。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宣读或展出,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能带给自己满足感、成功感,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十分重要。评价得当,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而对学生文章的评价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不同水平的文章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使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语白驹过隙,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今后能多看点书,认真作好记录,老师相信你的作文会更上一层楼!这样做,能让一些作文水平稍低的学生得到鼓励,看到希望。
以上是我的一些写作教学方式。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之路是艰难的。我们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从点滴抓起,做生活的主人,多留意观察,多阅读积累,我们教师要重视作文的评改,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从厌写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一定能克服学生害怕写作的情绪,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一
一、乘务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1.基础知识薄弱乘务专业的学生均来自于全国各地高中应届考生,招生过程与普通高考不同,更注重学生的面试程序,考核学生的身形、相貌、气质等外在因素,在部分省份按艺术类考生招生,我校乘务专业录取分数线比其他高职专业录取分数线低近200分,因此学生在知识面、学习习惯、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诸多不足。
2.人文意识缺失人文素养教育是一个需要唤醒人的内心为前提的长期教育。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生活节奏快,就业压力大。在校期间,她们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技能的掌握,更容易追求个体成功,存在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表达与情感沟通、人际交往与团队协作等方面与普通专业学生具有一定的差距。
3.心理素质滑坡在校的乘务专业学生都属于“90后”,多数学生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应变能力和自控能力较弱,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集体主义、团队意识淡漠,在学习上一旦遇到困难就容易放弃产生消极自卑情绪。
二、《茶酒文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为了满足航空公司推出的机上茶艺表演,以及机场贵宾区的茶艺服务需求,我校空中乘务专业率先开设了《茶酒文化》必修课程。学生通过学习茶和酒的知识更多地了解和掌握中国文化、世界文化,在以后的客舱服务中能够根据不同国籍的旅客,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从实践来看,开设本门课程及其效果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及其他用人单位的认可。
近年来,由于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校生源质量下滑,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课程教学中的不足逐渐突显。1.教学目标单一茶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茶酒文化》课程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素质教育资源,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有效载体。然而,在当前教学中,仅局限于对茶礼、茶德、茶道、茶艺的讲授,对酒文化发展的介绍,仅注重茶类之分,酒品之别,对于茶、酒的“味”外之音,以及茶酒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未能进行详尽的.解读及思考,学生难以对其形成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2.特色教材欠缺目前,针对茶文化与酒文化的课程教材有近百种,但多数教材只重视茶酒的历史、礼仪及其哲学思想,针对实用性茶酒知识涉猎较少;或者仅重视茶酒知识实用性操作,而缺乏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编写一部符合行业特色,满足职业技能需要,且具有一定丰富文化思想内涵的教材势在必行。
3.实践环节不足当前课程设置中较为重视理论教学,弱化实践教学,这使得学生接触茶酒文化的实践活动较少,很难体会识茶、辨酒、泡茶、调酒的全过程。仅仅通过文字表述,难以领悟酒的喧嚣,茶的静雅,更无法加深对礼仪、历史、道德、思想内涵的理解。
三、《茶酒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措施
1.将人文素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引入诗词歌赋,茶酒典故,结合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万象中能摒弃浮躁、功利,培养理性的思维、宽容的心胸、健康的心态。
2.优化教学内容,编制特色教材教材的编写要从乘务专业了解茶酒文化基础知识出发,结合本专业的学生知识水平,选材要新颖,实用性要强,形成有民航特色专业性、实践性应用教材。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现状,调查包括学生学习茶酒文化意愿、教学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满意度调查与学生对茶酒文化课程建议,分析包括学生知识结构、历史知识水平与语言理解能力,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以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水平为依据,重新优化、设计教学内容。
3.补充有生活气息的审美意趣实践活动为了让学生体验更多的实践性茶酒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组织开展大量课外茶酒实践活动,如名家讲座、名品展览、茶艺展示、品茶品酒会、茶酒知识竞猜等,茶艺与品酒仪式的演绎过程,涵养着一缕优美的诗意,营造出一派庄严清雅的文化氛围,使学生感受着一种民族的澄净精神境界,培养出学生高雅、大方、自信的气质,感化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关剑平.中国高校茶文化专业建设状况浅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6).
[2]蒋雁峰.中国酒文化课程渗透师范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
[3]李文川,杨坤.空中乘务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
[4]周艳芳.高校旅游专业背景下的茶艺学课程设置[j].文教资料,(13).
[5]朱海燕,萧力争,刘仲华,等.高校茶文化教学现状及茶文化素质教育模式探研[j].教育教学论坛,(23).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二
合同法小论文:《合同法》中的合同目的
[摘要]合同目的是合同所订立的指导方针,其对于合同的签订、履行及解除都意义重大,同时,正确认识合同目的与合同内容及合同动机的区别,理解合同目的的含义与特点,对于实践中处理合同纠纷具有重要的作用。
文章通过对合同目的进行定位,结合《合同法》中有关合同目的的规定,阐述合同目的在合同法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合同目的;区别;定位;意义
《合同法》并未对合同目的一词做出明确的解释,但如今诸多条款都出现了这一词汇,合同法中诸如合同履行、解释、解除制度等的具体制度都与“合同目的”相关。
合同的有效性取决于合同目的的合法与否;合同最终是否能够得以贯彻落实取决于合同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此外,对于合同中重大误解、根本违约等的判定都要求要通过对合同目的这一理论的解释来实现。
对于合同目的的探讨如同“立法旨趣之探求,是阐释法律疑义之钥匙”,也是非常关键的。
因此对“合同目的”一词的法律内涵及其特性做出正确的解释,能够在理论层面为上面所论述的合同制度的适用提供有价值的引导。
一、合同目的的界定
(一)合同目的与经济利益
着眼于不同角度对合同目的所做出的解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专家提出“合同是当事人根据此来达到彼此利益变动的一种协议,合同目的即为利益的变动,因此合同活动目的在于利益的变动”。
还有一些专家则提出“当事人之间签订了合同,且落实合同相关条约从而获得一些特定结果的心理状态即为合同目的”。
一些专家着眼于经济学这一层面对合同目的一词进行了解释,提出“当事人借助合同来达到其期望的经济目的即为合同目的。
是当事人借助合同的签订来获得其所期望的效果,也就是其所希望获得的经济利益”。
之所以会将合同目的解释成某种经济利益有着复杂的历史渊源。
关于“合同目的”一词的解释,《合同法》在立法之初就经过了一番讨论与推敲,讨论的焦点在于使用“合同目的”一词更妥当还是“经济利益”一词更妥当。
此后的三年时间,法工委针对此反复修改了多次,最终才明确采纳“合同目的”这一解释。
由此可知,“合同目的”“所期望的经济利益”两个词汇的含义有着较高的相似性,因此导致上述争议。
最后明确“合同目的”一词意味着经济利益并非合同目的的唯一含义,如果只是将合同目的视为某种经济利益,并不合理。
合同目的不能够将特殊状态中的一些非经济利益排除在外,它并非仅仅属于某种经济利益。
例如,无偿赠与合同中,无偿赠与人赠与财物的行为并未获得经济利益。
《合同法》第2条明确指出,“此法提及的‘合同’一词是指那些平等主体的法人、自由人及另外一些组织间就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进行设立、变更及终止而约定的协议。
”所以,关于合同目的,笔者认为是合同当事人借助签订合同、履行合同来获得其所期望的物品、达到其所需状态,一般而言,大部分人都可以明晰“合同目的”这一词汇的内涵,但在真正实践的过程中,合同目的界定并非易事,合同目的是指已成立的合同的目的,还是指订立合同之前当事人各自所持的订立合同的目的?或者说是当事人合意以后的目的还是合意以前目的?要准确理解合同目的的含义,就要把握好合同目的与合同动机、合同目的与合同内容之间的区别。
(二)合同目的与合同动机
与刑法学中有关“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之间区别的论述相类比,当事人签订合同、履行合同从而获得某些特定结果的心理态度即为合同目的,而合同动机是当事人签订合同、到合同目的的内部推动力。
合同目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具有合意性,是双方当事人通过谈判等措施达到的一致。
而合同动机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之前所各自持有的目的,不具有合意性,合同动机对相对方没有任何约束人,所以无法将其视为判定合同目的的唯一根据。
但是两者间是存在内在联系的,在特定条件下前者可以由后者转化而成。
“只是在一般状况下不能将合同动机等同于合同目的,仍有一些情况是可以例外的。
例如当事人将订立合同的动机明确告知对方当事人,将此视作合同条件及成交前提;此外,尽管订立合同过程中当事人并未明确告知,且合同并未把合同签订动机以条款的形式确定下来,假若当事人能够提供证据表明此合同成立的前提是此动机,那么此时合同动机与合同目的是一致的。
”进一步说,前者的内在基础是后者,前者还是后者的具体外化。
抽象性是合同动机的显著特性,由此也导致实践过程对于合同动机的认定难度非常大,但是对合同目的的把握却相对容易很多。
一般意义上,合同的双方当事人都有着自己的合同目的、合同动机的,由于合同目的、合同动机在法律上并非同一个概念,因此仅仅在明确告知对方当事人,且两者达成共识情况下,合同动机才具有转化成合同目的的资质,基于此,合同目的的法律评价价值才能得以实现。
《合同法》第52条明确指出,“通过合法手段将其非法目的掩盖的合同是没有法律效用的。”
那么该如何解释此处的“目的”一词?是该理解为前文所说的合同目的还是合同动机?假若理解为后者,如果当事人一方为获得赌博的资本向他人借款,但是对方却对此毫不知情,抑或是当事人一方购买刀具作为不法用途,但此时出卖人不知情,这些借款合同、买卖合同是否有效?笔者倾向于认为上述行为属于合同动机违法,但上述合同有效。
《合同法》第52条的合法形式指合同形式合法,只是合同的内容及所要直接达成的状态不合法,比如为了伤害他人购买刀具,其签订买卖合同的直接状态是拥有刀具的所有权,这是合同目的,而合同动机则是伤害他人,其后续用刀伤害人的行为并非买卖行为所造成的状态;而在以合法的买卖形式来达到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情况中,此处买卖的目的应认定为合同目的而非合同动机,因为此时当事人买卖行为造成了转移财产以逃避债务的状态。
因此往往动机不应该对合同效力产生影响,不能够因为合同动机违背相关法律而将合同的法律效力全面否决。
原因在于合同动机只是当事人主观上的意识,往往不能够对此进行评价,法律无法对人的思想进行惩罚。
“动机仅仅是一个心理历程,结果会因此产生效果意识,在法律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并非意思表示的组成要素。
法律行为的效力一般不会受到动机错误的影响,但也有例外情况,例如合同双方当事人都明晰合同动机,此时就会对法律行为的效力产生较大的影响。”合同目的'则具有特定的法律功效,是受到法律的严格调整的,假若当事人所签订合同条约中明确阐述了违法动机,抑或双方都将其视作合同内容之一、相对人对动机违法这一事实是有认知的,在这些情况下,合同都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劳动合同法》实施中的对策
摘要: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了保护劳动者的价值取向,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明确了劳动双方的劳动关系的权利义务,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从而加强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但是在《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针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分析,并给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劳动合同;劳动立法;劳动者;用人单位;对策
我国自1995年的1月1日起实施的《劳动法》,在建立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制度,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起到历史性的作用,但因其历史局限性和操作性的原因,目前它已不能完全切实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甚至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从1994年的开始启动立法程序到2007年6月29日颁布,经过长期的起草,修改,多方的调研权衡,并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三次会议审议,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劳动合同法》。
它是一个法治国家文明的法律基础,其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较于旧的劳动法,新的《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新的解释间接的扩大了《劳动合同法》的使用范围,在合同的订立方面对于是否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修改,试用期的解释,签订劳动合同的条件的要求,在合同履行,接触,终止方面以及相关的特别规定,都在不断规范着劳动合同。
其中特别是,对于工会,集体合同,劳务派遣等方面的首次提出,对于完善各市场劳动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特别是2010年以来,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国,对于规范劳动合同不仅关系的个人的生活,还关系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位置。
由此看来,解决《劳动合同法》存在的问题的就刻不容缓,笔者愿谈一些自己的管锥之见。
(一)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大监察力度
1、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
使《劳动合同法》真正成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武器。
政府有关部门及工会等群众组织,要运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劳动合同法》,使《劳动合同法》进入社区、企业和用人单位,使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真正认识签订劳动合同的重要性。
在宣传教育中,深刻结合企业主与管理者的错误认识,加强宣传贯彻实施《劳动合同法》的现实意义,更进一步明确用工单位与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从而更好的执行《劳动合同法》,形成自觉签订劳动合同氛围,使用工单位自觉认识到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
2、加大对劳动合同签订和履行情况的监察力度。
劳动监察部门应全面的积极地行使监察职能,监察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合同是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完善、程序是否正当,劳动合同续签、终止是否合法,是否依法支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是否依法履行或变更,对于未签订《劳动合同法》的有关单位,令其择期签订合同。
对劳动合同制度进行中的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劳动监察部门应主动出击,及时检查,通过年龄、日常巡视和专项整治活动。
及时发现制止和纠正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劳动合同制度实施工作顺利进行。
3、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充分发挥其服务职能。
提供劳动合同规定文本、录用、以及备案服务、劳动合同签订服务及《劳动合同法》等有关宣传资料。
4、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要与其他劳动部门配合。
按照劳动合同数据库中企业和劳动者的名单,提供以劳动合同为依据各项服务。
包括企业工效、技术职能的评定、工伤认定、工资调整、劳动纠纷整理等项目,凡是行政部门服务的,劳动合同数据库中必须有的基本信息。
特别是在社会保险拖欠或者未足额缴纳上。
5、建议加强工商、税务、劳动监察之间的联动。
在区域范围内对用人单位进行专项调查,加大对于违法情况的处罚力度。
进一步合法、有效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
简化劳动仲裁的程序,实现劳动争议的快审,快结。
合理根据现实需要,合理有效配备相应的处理劳动关系的人才。
健全劳动关系的信息平台,发挥其在劳动关系中基础作用,实现管理与服务的齐头并进。
(二)立法部门完善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政策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关系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关的立法也应该对新事物和立法盲点给予相应完善。
针对与我国现行的《劳动合同法》存在的缺陷,应根据我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借鉴国外有关劳动立法经验,对《劳动合同法》进行前瞻性的修改,其方向是使它的保护范围更广泛。
1、《劳动合同法》加强程序性的法律的修改。
另外,要尽快制定与《劳动合同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
目前,应在抓紧实施《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同时,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企业工资条例”、“工薪保障条例”等法律法规。
2、加大对于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的处罚力度。
特别是欠薪,拒付赔偿金,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
同时建议结合我过刑法,对于不依法提供劳动保护条件,并造成劳动者人身权益受到伤害的行为,可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
同时,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废除同《劳动合同法》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维护《劳动合同法》在于劳动关系方面的权威,不得干涉企业自由合法使用劳动者的权利。
3、对于劳动合同法中存在的一些有待明确的概念和法律漏洞。
如对有行业淡季、旺季的工作如何解释“连续工作”之“连续”“连续签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合同之“连续”。
许多雇主对此采取规避的措施,还有劳务派遣的缺陷,事实劳动关系的限定,特殊劳动关系的界定,要抓紧做好配套规章的制定好关键术语解释,保证《劳动合同法》的顺利贯彻实施。
还要及时对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调差研究,不断完善。
4、应该完善支付令有关的督促程序。
劳动者因用人单位拖欠或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而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时,人民法院应当认真审查劳动者的要求是否合法,如合法即可发出具有强制力的支付令,且不因用人单位的书面异议而失效,最大限度的而保护劳动者的利益。
对于劳务派遣的劳动者的用工单位,应当将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的复印件交付劳动者一份,将此规定为用工单位的法定义务。
同时用工单位与用人单位承担连带的劳动法的责任。
用工单位或者用人单位承担义务后,再依据劳务派遣协议与用人单位或者用工单位去区分他们各自的责任。
5、在《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给予劳动者以法律援助的具体制度。
程序和方法,并明确规定劳动者为了维权而支出的律师费、交通费、误工费为劳动者的直接损失,全部有败诉方的用人单位承担。
同时,可以考虑在《劳动合同法》中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权作出具体的规定,还要对工会的活动作必要的规定,从更多的方面保护劳动关系,使《劳动合同法》真正成为劳动者的法律,更好的维护社会市场经济中薄弱群体的法律权益。
总之构建和谐的劳动者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需要对劳动关系制度进行规范和引导。
我们必须努力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完善相对立法并严格的执行,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一系列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劳动违法现象。
参考文献:
[1]余向阳.利益博弈对劳动合同法实施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0,(12)
[2]吴红玲,程平.浅析《劳动合同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人才资源开发,2009,(7)
[3]《劳动合同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8.1.1
[4]《劳动法实施条例》.法律出版社,2008.9.18
[6]徐建宇.《劳动合同法》实施中应予关注的几个问题[j].阅江学刊,2009,(2)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三
1、只有在探险中,一个人才成功地认识自己,找到了自己。——andregide
2、真理的大海,让未发现的一切事物躺卧在我的眼前,任我去探寻。——牛顿
3、有探险才有希望。——[古罗马]塔西佗:《历史》
4、勇士面前无险路。——英国
6、危险面前测勇气。——欧洲
7、世界是用来探险的,规矩是用来违背的,手洗干净是用来再弄脏的。——蔡康永。
11、人生的精彩在于探险。——霍金
12、能勇士面前无险路。——英国
13、探险的步骤通常会有成功的结局。——[波兰]显克微支:《你往何处去》
14、探险常常带来乐趣。——[英国]培根:《随笔集·论爱情》
16、当你第一次背起背包踏上远方的路,就永远都不会停下来!——佚名
17、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徐霞客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四
师德主要从教师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教育家提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品格特征体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务必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准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规范、道德化身、人类楷模、父母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教师作为学习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音容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教师作用在于“教育”学生,教会学生做人根本,构成学生高尚人格。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思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生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博大胸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高尚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人格层面,这就是做人根本。正如明清之际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首先要使受教育者“为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平民”。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信奉程度是同其受益程度成正比例。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人之模范也。”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校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现行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法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到双重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一般常识,讲究精神礼貌和社会公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会落伍。当今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潜力,才能获得生存社会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私地传授给自己学生。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形象生命更重要”。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撑这只鼎三只是:思想——真,品德——美,情感——善,只有“三足鼎立”,真、善、美和谐统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教师,才能尊重、陶冶学生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教师,他培养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培育就没有师德提升
教师对学生爱,就是“师爱”。在必须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无私、广泛且没有血缘关系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爱。这种爱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但是头是低下。老师说:“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我没有看见什么?”“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这是什么?”“哦,这是黑板,”“对,你前途就像黑板一样黑!”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出发点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学习,但是,一句话,不仅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了全班学生自尊心。
传统“仁义”,谦爱”思想是能够引导着师生关系优化。倡导"仁义"孔子始终以“仁”为人生追求目标,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道;墨家要求“兼爱”——爱天下人。作为知识分子教师,当然就应时时事事以君子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永久性关系;而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为师之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心理素质
教师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地实际。透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观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着高升学率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保守,甚至是阻力教育观念、人才观念、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用心建立素质教育新模式。在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实践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未来前景。一个有作为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素质结构和教师类型,从而站在前瞻性高度,构筑21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理解学生挑战。在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主角而学生扮演受教育主角,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增益。教师作用于学生,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学记》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而《学记》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教学活动经验为依据。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十分欣慰,认为这是自己幸事。例如;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过错:“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学生子路、冉求、‘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十分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养成出类拔萃英才。在教学中认真理解学生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观点。他指出,为师者应“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忠为贼他自己就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教师要虚心理解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正确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言行教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之后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是“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韩愈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生之间存在着“道”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教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子弟教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由此联想到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教育思想》中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论述:“在解放教育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教育者务必‘死去’,以便作为受教育者受教育者重新‘诞生’。同时,他还务必向受教育者推荐:他应作为教育者受教育者而‘死去’,以便作为教育者教育者而‘重生’。”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过失。子曰:“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教师先于学生学习了超多社会、政治、经济理论和丰富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教师教育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意识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人,一个真善美人。
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本领。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透过导学,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潜力,会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抓住问题关键,找出新旧知识联系,促进知识和技能迁移。
能够说这是教师工作全部。但是——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言,最大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矛盾——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学生组成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忙后进生进行用心归因训练;关注并帮忙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学生越会做出一些引人注意举动,做不出正面用心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事。“爱莫大于心死。”绝不能用一些激烈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愿望。魏书生说过:“要珍惜学生心灵中闪光东西,以他们自己光芒,照亮自己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吾与点耳”,但是他自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思考、鉴别。“诲人不倦,能够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一段话。“世界上最宽广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是人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道德风貌反应出整个民族发展水平。每个个体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构成,每一个人从儿童开始所构成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作用。尽管社会风气、家庭环境对儿童道德品质构成有必须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优秀。因为,教师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资料、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一生发展,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构成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关键因素。教师主要职能是培养未来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礼貌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现实好处和深远历史好处。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五
商务礼仪,通常指的是礼仪在商务行业之内的具体运用,主要泛指商务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应当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在讲商务礼仪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场合。因为所谓商务礼仪,是应用在商务场合之中的。小叶为你整理了浅谈商务礼仪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题目: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摘 要:生活中,社交礼仪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掌握良好的社交礼仪知识是我们走向成功必要的铺路石。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现状、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关键词:大学生 社交礼仪 重要性
我国素以“礼仪之帮”著称于世,源远流长的礼仪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遗产。讲“礼”重“仪”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而今天,社会的和谐发展,需要的是更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就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正确的社交礼仪,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在校生活的质量、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更能使莘莘学子在踏人社会、走向新的工作岗位时,可以充分展示自身有礼、自信的良好风貌,从而迈出事业成功的第一步。
社交礼仪是指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文明行为,也是个人文化、品德、思想修养等精神内涵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发展自我、体现自我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一、大学生社交礼仪现状及其产生的原因
今天,部分大学生的交际困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和为人处世;不善交往,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不懂交往的原则;有的有自闭倾向,不易被人接触;有的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自己做人的正确原则而随波逐流。这些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家庭教育的欠缺
当代大学生的父母一辈,大都在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上,缺乏理性,缺乏科学和正确的引导。将孩子视为掌明珠,百般呵护、使孩子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这同礼仪自律、敬人、宽容、平等的做人原则是格格不入的。在教育内容上,则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盲目性、从众性,急功近利。
2、学校教育的偏失
考试成绩好就是教学效果好,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应付考试,这是当今社会相当一部分人对教育和学校的认识。由此忽视了对学生个人礼仪的教育和培养。由于礼仪知识的欠缺,交际能力的低下,当他们离开父母独自进入大学生活时,疏于自治,我行我素,一些不良行为逐渐显露出来。有些人在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礼仪知识的缺乏转化为现实的失礼行为,一失足成千占恨。
3、社会的负面影响
由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当前社会文化价值和伦理价值正处于无序性向有序性重新构建的过程中,一些传统的思想观念正受到形形色色的“新思潮”、“新事物”的挑战。伦理和道德领域出现了某些紊乱,社会上存在的各种不道德、不文明,有悖于礼仪的现象无不对正处于各种观念初步形成的大学生带来负面的、消极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传统的社会伦理价值标准的认同度降低,礼仪修养的缺乏,必然导致他们道德困惑、认知失调和心态失衡,表现出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4、自身素质修养的匮乏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重视组织及个人形象的时代。当今的大学生对自身的形象也非常重视。他们强化各种能力的培养,如专业技能的多元化、高水平的外语,追求时髦、名牌服饰,但部分人却认识不到用礼仪规范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学识、内涵的重要性。
二、社交礼仪对当代大学生的重要性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世界上最廉价,而又能得到最大收益的一项特质,那就是礼节。”当代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有下面几方面的重要作用。
1、有助于思想道德修养的提高
种意义上说,礼仪即教养,教养即素质。一名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通常都会被人们与他的个人素质相联系。社交礼仪反映了人们在共同生活、彼此交往中最一般的道德关系,是保证交往活动顺利进行和社会生活正常秩序的基础性因素。系统的社交礼仪知识可以丰富他们的礼仪知识,他们明确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并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按照社交礼仪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真正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有较高文明表现和道德素质的现代人。
2、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古人认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句话,讲的其实就是交际的重要性。曾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也曾说:“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前提条件,是人们交际生活的钥匙。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人类越进步,日常生活越社会化,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讲究礼仪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礼记·礼器》说:“君子有礼,则外谐而内无怨。”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如能懂得一点不同场合交际礼仪的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地与交际对象打成一片。洛克认为礼仪的作用就在于“使他敬重别人,和别人合得来”。相反,如果一个人不懂得有关的礼仪知识,就有可能被某些社交场合隔离开来。
社交礼仪在协调人际关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人际关系的纽带和调节器。由于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是敬人律己,真诚友善,因而它能联络人们相互间的感情,架设友谊的桥梁,协调各种人际关系;也有助于建立和发展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即使在人与人之间发生了某种不快、误会和碰撞时,通过一句礼貌用语,一个礼节形式,便会化干戈为玉帛,重新获得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初次相遇的陌生人,只要礼节周全,也会成为一见如故的知心朋友。唐人罗隐曾说:“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慢一人,则千万人怨。”
3、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部分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交的技巧而导致人际交往受挫或交际范围狭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是感到孤独寂寞,缺少朋友,形成一些心理障碍,不利于心理健康发展。社交礼仪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大学生学习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能顺利地开启各种交际活动大门和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样,加强社交礼仪教育不仅是形成良好的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的主要途径,而且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实践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信和自尊,降低挫折感,缓解内心的冲突和苦闷,宣泄愤怒、压抑和痛苦,减少孤独、寂寞和空虚等。这些都十分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而且也会使大学生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即使产生了不良情绪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排遣。
礼仪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试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讲究仪表美将不再只是一种外在的东西,更多的是使人不断地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振奋,这样久而久之,自卑心和羞怯心会逐渐消失,自信心会相应增强。第二,礼仪教育能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为礼仪教育是从日常生活、社交场合等方面指导学生,从小事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礼仪教育可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礼仪教育指导学生怎样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提高自己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4、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
大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社交礼仪教育则是一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为礼仪是整个人生旅途中的必修课。“不学礼无以立”。对于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来说,将面临着自主择业、竞争上岗的挑战 在求职择业中,人们不仅重视其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还将更加重视包括职业道德、思想水平礼仪修养等在内的综合素质。礼仪修养是大学生修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他们处世之道的学习,多是依赖对有限的人际环境有限时间的耳濡目染以及家长的言传身教,零散而又容易失之偏颇。这就要求在大学针对学生实际进行礼仪教育,系统全面地加以正确引导,使他们在校期间掌握必要韵社交礼仪知识,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弥补其修养的不足,提高自身的素质,从而拥有一张通往任何地方的“自荐书”。
对大学生进行社交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不仅满足大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而且还可以培养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社会心理承受力。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学生们要想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施展自己的抱负,就必须认真学习做人的礼节和规矩,了解如何与人相处的法则和规范,把礼仪作为与人交流的润滑剂,使自己在社会中游刃有余,轻松自如。
5、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
一般而言,人们的教养反映其素质,而素质又体现于细节。反映个人教养的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一个人、一个单位、一个国家的礼仪水准如何,往往反映着这个人、这个单位、这个国家的文明水准,整体素质,整体教养。礼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际交往的日趋频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礼仪、礼节、礼貌不仅是我国人民走向世界、与世界交往的名片,也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
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因为讲文明、讲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普及和应用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礼仪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然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如果人人讲礼仪,我们的社会将充满和谐与温馨。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六
“诚信”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在中国古代时就被广泛推广。在中国古代一般就治国思想分为儒家、法家、道家,但不管是哪家的学说,说道底都是在“诚信”上做的文章,仅仅是论述的角度不同而已。作为西方文明发源地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更是将“诚信”上升为法律原则。在中国历史上,由于人治的原因,“诚信”在许多时候被作为判罚的依据。由此可见,诚信原则在中国是有其悠久历史的,它扎根于中国的传统道德,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意义上的为各国广泛采用的“诚信”源于罗马法。就当代中国而言,对“诚信”的理解已经同起源于罗马法中的“诚信”基本一致,与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理解已有很大的不同了。概而言之,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以善意的心理状态从事民事活动、行使民事权利、履行民事义务。其次诚信原则本质上是一种道德规则,它从道德要求出发,以法律的手段规制人们的行为,确立起牢固不可动摇的交易道德准则。而诚信原则又与公平正义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共同构筑了市场主体行为的范围,要求市场主体得在不损害他人与社会利益的`范围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最后诚信原则不仅是守法原则,更是司法原则,从而实现民法理念以及填补法律的空白与漏洞。
信用是一个国家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市场经济秩序的基本内容。整治经济秩序,重塑社会信用不仅需要强化诚信观念,而且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市场监管法律体系。通过法律手段整治社会信用。而我国合同法就把诚实信用原则作为一个重要原则。
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交易的日益频繁与复杂,经济走向规模化、社会化,合同自由原则的地位似有所下降,而诚信原则经过学者的推崇,已渐上升为合同法中的核心原则,甚至被尊为"帝王条款"。可见其在合同法,乃至整个民法中的重要地位。在交易中讲究诚实信用,已不仅是道德需求,更多地具有了经济价值。合同法诚信原则因其对合同行为全过程的规制,在维持交易秩序,保护交易安全,降低交易费用,鼓励交易成功,解决交易纠纷等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诚信原则与自由原则被称为是合同法的两大主线,贯穿合同成立、履行、解释等阶段,在合同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执行合同的主要目的在于相信双方在进行一个都能获利的交易,在当事人进行交易的整个过程中,需要最低限度的信赖,诚信原则作为一个法律与道德的保障,在合同法中的功能非常突出。它要求当事人必须具有诚实、守信、善意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当事人有诚实、善意的主观愿望,在从事交易活动中,应当忠于真相,不得欺骗他人,损人利己。在订立合同后也应恪守诺言,任何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都是违背诚信原则的行为。其次,诚信原则要求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和矛盾。平等主体之间的交易关系,都是各个交易主体追求不同利益而产生的,各方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需要以诚信原则来加以平衡。并且诚信原则不仅要平衡当事人的利益,还要平衡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即要求当事人不得乱用权利,损害国家、集体和第三人的利益。最后,诚信原则具有解释法律合同的作用,要求在法律和合同缺乏规定或规定不明确时,司法审判人员应根据诚信、公平的原则,准确解释法律和合同。
我国《合同法》明确了诚信原则的地位和适用范围。当事人在合同的订立、
履行的过程中及合同订立前与合同终止后,都要遵守诚信原则,严格依据诚信原则行使权力和履行义务。第一,在合同订立阶段,虽然合同尚未订立,但当事人之间已产生了邀约或意向上的关系,双方都有向对方如实告知的义务。如一方当事人应如实陈述商品的瑕疵、质量情况;如实向对方陈述一些重要情势(财产状况、履约能力);履行相互协助、通知、保密等义务。第二,合同订立后,双方当事人都应当依据诚信原则遵守诺言,认真做好各种履约准备。如果一方在履约前出现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法定情势,另一方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要求暂时中止合同履行,并要求对方提供履约的担保。但是,在行使中止权利时应遵循诚信原则及法律规定的条件,不能因对方暂时的困难便借故终止合同。第三,在合同实施阶段,当事人应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权利义务。一方当事人以善意方式履行其义务,另一方当事人要积极配合,相互协作。根据诚信原则的要求,当事人应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诚实、善意地履行义务。第四,合同的变更和解除只有在不可抗力的情况下才能进行。根据诚信原则也可以提出变更或解除合同,但应提前通知对方协商进行,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第五,在合同关系终止以后,尽管双方当事人不再承担合同义务,但也应根据诚信原则的要求,承担一些附随义务。如受雇人在雇佣关系终止后,对雇佣人的商业秘密等情况负有保密义务。
很明显,诚信原则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其实际包含的相当难以把握的规范性内容,而在于其作用,使一些宽泛的道德准则具有了法律效力。在《合同法》中,诚信原则在很多条款中都有所体现。随着法律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诚信原则将成为合同法中人与人交往永不败落的规范。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七
1、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
2、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
3、披君貂b,对君白玉壶。――李白
4、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
5、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
6、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7、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
8、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
9、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佑
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
11、何以解忧,为有杜康。――曹操
12、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
13、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
14、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
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
16、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晏殊
17、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
18、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
19、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
20、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张先
2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
22、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
2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
24、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浅谈合同法论文篇十八
修养是指人们在某一方面自觉进行陶冶活动及其所到达必须水平。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职业修养,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就应具备一般教师必有基本素质外,还就应具有其独特职业修养,这包括作为一个合格小学语文教师就应具有师德修养、文化知识修养、教学潜力修养、也包括作为一个优秀高层次小学语文教师所应具有教学艺术方面修养。
教师自身行为道德规范,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学生和社会,对于学校工作和谐开展、社会新人培养和社会进步推动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十分必要。
从正确处理教师与教育事业、与学生、与同事、与自身关系上,小学语文教师师德可归结为三个“心”,即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事业心,热爱学生高度职责心,为人师表不断进取上进心。
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事业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师要“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这意味着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已经不只是个人意愿、个人行为,而是全社会对教师共同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这已经是教师群体共同意志。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教师群体职业向心力,也是一个光荣小学语文教师师德核心。
当人民教师光荣,当小学老师更光荣,当一个用祖国语言文字来培育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小学语文老师更加光荣。当人民教师艰苦,在目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甚至能够说清贫,清苦,清寒,当一个小学教师可能比别人更加艰苦、清苦,但是却很神圣。“人有腰缠万贯,我有桃李三千”,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特有人生追求与人生享受。每个作出重要贡献小学语文教师都有对小学教育事业和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爱心。他们就是凭着这颗爱心去克服种种困难,去战胜种种偏见。著名教育家吴天石先生在他《教育书简》中曾引用过一位苏老师小诗:“人家说我是支蜡烛,这是赞许不是侮辱。如果真能为别人心灵照亮,我宁愿熬尽心血,滴尽汗珠。人家说我是只渡船,这是嘉奖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们渡上坦途,我宁愿碾平波涛,终身摆渡。”从这位苏老师写一手好诗看,想必该是个语文老师。他对老师工作重要好处有清醒而又足够认识,他认识到没有平凡就没有伟大。他以教为志,以教为荣,以教为乐,以教报国,在教育这块活土上耕耘、播种、收获,周而复始,从一而终,发扬了崇高职业奉献精神。
二、热爱学生高度职责心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集中体现,是师德修养根本资料。在教育过程中,老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学生就应尊敬教师,但从教师职责来说,其本质要求是热爱学生,教好学生。
我们语文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在《论师、为师、尊师》中说过,“我如果当小学教师,决不将到学校来儿童认作厌恶小家伙,惹得人心烦小魔王;无论聪明、愚蠢、干净、肮脏,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地喊一声,而是出于忠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亲切表示。小朋友成长和进步是我欢快,小朋友羸弱和拙钝是我忧虑。有了欢快,我将永远持续它,有了忧虑我当设法消除它。对朋友忠诚本该如此;不然,我就够不上作他们朋友,我只好辞职。”
叶圣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当过小学语文教师,编过小学语文教材,他真诚地称呼小学生为“小朋友”,“无论聪明、愚蠢、干净、肮脏”。他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全体学生,关心爱护所有学生,不放下每一个学生,决没有一丝一毫偏感情绪和不公正对待学生倾向。他以学生欢快为欢快,以学生忧虑为忧虑。他全身心地炽热地爱着学生,这种高尚师风、师德,真正堪称师之范。
一个热爱学生教师,首先务必教好学生,这是一个教师立身行事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他们事业有成立命之本,严格要求学生:“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在一丝不苟教学实践中教书育人,忠心耿耿,尽心尽力。
三、为人师表不断进取上进心
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是一项平凡而艰巨劳动,字词句章,听说读写,语修逻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打是一场“消耗战”,数十年如一日,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心血浇灌学生心田。像春雨一样,“润物细无声”,默默无闻,不图名利。“丝尽”方止,“泪干”才灭,很难显身扬名。但决不能由此而丧失上进心。古人说“学不能够已”、“学无止境”;我们这天同样能够说“教不能够已”、“教无止境”。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有强烈上进心,业务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断更新,锦上添花,学点理论,搞点试验,写点文章,攀登教学一座座高峰。
无数事实说明,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务必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才能教好学生。譬如你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群众观点、劳动观点、群众主义观点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你首先务必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一个革命者。道理很简单,因为教师做是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工作。我国古代,对于启蒙老师选取,十分重视。《大载记保傅》中说,对于赤子,要“选天下端士,孝悌闲博有道术者,以辅翼之。”
这天要培养千万万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劳动者和接班人,就务必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处处为人师表,成为“端士”,一言一行,都成为学生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