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地的话读后感大全(17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加深对书中角色的理解和情感的抒发。写读后感时,要注重语言的表达,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读完这些范文后,相信大家会对撰写读后感有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一
《大地之灯》是朋友的推荐。她说,好久没有这样放不下一本书了。
本书作者七堇年,我不认识。从郭敬明的序中知道,她是一个比郭更为新生代的作者,年仅19岁。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她与很多十几岁写书,想做青春偶像的新新人类大不同,跟郭敬明这样的红人也不一样。她显然对文学有更大的野心,她是那种可以忍受孤独,安安静静写出严肃作品的人。于是,郭敬明在序言里,言辞恳切地推荐这本书,他说“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帮小七这样沉默和安静的女生,去摇旗呐喊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的心意。”
我在两天之内读完这本书,应该说并不是读得很细。但是,我也想讲讲我的感受,算是谢谢朋友跟我分享她喜欢的书。
没看之前,我曾经问朋友,这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她没有跟我说。
现在我看完了,如果有人问我《大地之灯》讲了什么?我同样觉得很难回答。
因为它不是简单一个故事情节可以描绘的,它留给你的印象,不像是看了一个故事,而是心里得到了一些感受。
什么感受呢?
有神秘感。
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天葬的仪式,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当着母亲的面,一刀扎进自己的胸口的场景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他真是勇敢!这样的置之死地,换来的结果也不并非是冲破那层厚厚的隔膜,换来的自由,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样痛苦的成长,简生除了对老师淮——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感情寄托,他不再知道爱是什么。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的结果,作者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呢?
感觉就像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但是,比起很多连表达什么给你都没有欲望的书,这书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个小作者,也很不错了。等她慢慢地有经历了,明白到很多深刻的感受,如果心里有,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撼动人心,就像《活着》,会写得更好!
希望每个人都真的如封底上的话一样,能感受到,
theeyesofturtharealwayswatchingyou
篇二:《大地之灯》读后感
因我们的肉体,只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
从06年的11月开始,不停地跑书店,一直到07年的1月23号才拿到这本书。满是喜悦的气氛,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地品味《大地之灯》。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有震撼力的一本文学性作品。她的文笔,不逊于那些大师。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不少的美图,我看到了我所想看到的场景。在七堇年的文笔里,我看到了希望。
严肃文学,从她开始,又是一个起点。
1、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卡桑的幼年时代,她记忆里的冬天,雪是大地唯一的盛装。总是能够看到冰天雪地的景色,而正如她所深刻记得的: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更恐怖的事情。八岁以前的卡桑,引导她走向盲目的另一个方向的是爷爷,但是,爷爷的猝然离开带走了卡桑的依赖,八岁的她,面对爷爷的猝死,失声哭泣,清楚地明白所有的依赖和关心艘和爷爷一起奔向了盛大的死亡。
这个世界上,卡桑唯一剩下的只是晋美,她变得更加地沉默,而变成日朗家的人,不过也是无奈罢了。在无所需求的时候,即使饥饿疲乏,她依旧会独自咬着牙挺过去。当她把仁索当成自己所能依靠的唯一的亲人时,她对她说出了她的需求:我饿。
遇见辛和,遇见简生,是卡桑这一世最大的幸运。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遇见一些人,有幸运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人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呢?我会不会像卡桑一样幸运,离开厌烦的生活,去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会有人带我离开么?
2、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三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
不要把别人想象得对你很忠诚。
简生的童年,带着欢乐和玩耍的乐趣,却对自己的名字感到陌生,面对自己的母亲,面对“简生”这个名字,感到不知所措。离开婆婆和老房子,这是简生所不愿的,但是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简生又不得不离开婆婆和老房子。
简生的母亲仝素清和简生的父亲简卫东,知青年代的一段感情,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一些人被欺骗着,一些人被抛弃着,一些人被遗忘着。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最初简卫东并没有因为诗和大提琴而引人注目,如果最初仝素清没有表演口琴《山楂树》,如果简卫东没有犯错误,如果素清没有怀孕,如果简卫东没有欺骗仝素清,如果简生没有被抛弃,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所有,也将滑向另一个结局,那些痛和爱也就不会延续下去了。
十年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够不够遗忘一个人呢?十年的时间,仝素清渐渐忘记了简卫东,却想起了简生,于是就带着愧疚着心去接了简生,去不清楚,这将是另一个错的开始。
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逆转是从母亲接自己去城里的那个夏天开始。同学的嘲笑和孤立,成绩的低落,使他变得越来越沉默。画画使他看到了当时他的世界里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让他遇见了淮。或许是幸运,或许是不幸,他还是遇见了他的希望。
羞涩的暗恋,在简生的不懂表达下变的一塌糊涂,笨拙的表白,却得到了如雷击的拒绝。
李婆婆的去世,母亲的不堪,让简生想回乡去看看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淮的陪伴,使得这次的回去在记忆里有了一点美好的成分。
母亲的咒骂,使简生觉得绝望,却不仅仅是绝望而已,也付出了行动。正是简生的自杀,使得他自己清楚了淮在他生命中分量。
十八岁的生日,告别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和母亲的共度生日感到了自己和母亲的生疏,不知道怎样越过这条代沟去和母亲沟通。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和母亲的诀别。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个世界上,到底会不会有亲情的存在。
我似乎是感觉不到亲情的温度。
亲爱的,你说我该相信么?
3、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缘分。
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简生和辛和欲离开,却带上了卡桑。卡桑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却不知道这次的离开使她失去了晋美,使她的生活愈加变得寂寞。
上帝就是这个样子,他爱着我们,却又玩弄着我们。
亲爱的,我们该相信上帝么?
4、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是最后一次相别。
错误的时代结束了上一辈人的青春,依然将阴影留在了他们的集体命运上。
简生和辛和在吉卜的乞求下收养了卡桑。卡桑的命运呀就从这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着一些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遇见叶蓝。
叶蓝曾经告诉她,卡桑,其实没有人知道,不管我有过多少体面的男朋友,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的身边,除了敌人,就是恋人。
或许要除开你。卡桑,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比如说,叶蓝离开。
叶蓝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怎么会忘记你呢?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能够遇见一个像叶蓝这么好的女生?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才能够看见我的希望
5、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人总是需要安然遵循命运最初的旨意。常常绕了很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起点。这又有什么不同。
卡桑遭遇迦南,遭遇了一些命运。而简生遇见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企图得到原谅,简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的终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却遭遇了淮的生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命运的齿轮,到底要拐到哪个方向去?
上帝有这么喜欢捉弄人么?
6、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我们一生,能够对别人做出的,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儿。我怕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好,卡桑。
叶蓝这样的朋友,我是羡慕不来的。我总是期盼有一个会关心我的人,却总是等不到她的到来。
她是不是,被派去做别人的天使了?
7、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他说,辛和,我是否能回家。
我一直都在等着你回来。
她说,
爱情,终有甜蜜的时候。
大地之灯,七年之痒。
篇三:《大地之灯》读后感
两天。我只用了两天时间看完《大地之灯》。
对此我十分惊讶,我向来对此类言情小说都是满腔的不屑,当然也不是说堇年的首布长篇毫无深意。
相反,震撼是由浅入深,缓缓深入骨髓的,正如小说里常提到的,大爱无言,这种震撼是波澜不惊地压入心底的。
卡桑,自省,隐忍,单纯。而且是相较于文中所提到的同龄人纯真不少(傻到居然与一个毫不了解其过去的男子一路向北,真是怪事,也许真的是因为“停歇不下”的谶语吧),踏入尼泊尔也缘于此。只是挺疑惑的是,为何没有安排卡桑与迦南的再会(不是明目张胆告之诸位我希望他们俩再续前缘,我也并不想他们再发生什么)呢,也许堇年觉得没必要吧,也的确相较于有些情节,这的确小小不言。而那人世间乐于奔命,亡走天涯的的孤影成就了永恒绽放与语梗的莲花。
简生,至今我已忘了如何去评价,在阅读期间,天知道我是想好了如何去评价他的。被母亲带回城里够残酷,我是说老婆婆孤苦。而回到城里,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人总要成长的。或许最不该应的当属他过于年幼便撞见母亲与别的男子之间的苟且之事吧。而淮的出现,很容易将看过安妮宝贝的《莲花》的读者带入承袭的沼泽地,我不得不说,其间有些描写很神似,仅是神似,读者明白情节与《莲花》是迥然不同的。怪我肤浅了吧,事实证明,堇年并未承袭,完全不同的路线与情感,这足以颠覆我之前的想法。而看过铁凝的《大浴女》的读者,可能会捕风捉影到一些铁凝风,我能感觉到,但我可以明确的将二者分开,这也能证明堇年并非承袭铁凝,这点我还真希望安波瞬前辈改改。至于莫言,抱歉,我还真没看过此人的作品。
素清,至今我尚不能拼出她的姓,懒于去翻字典。她的命运,并不能撕心裂肺地谈大悲吧,总觉得是种韧性的牺牲。之于简生父子。她的后半生总令我想到鲁迅前辈的《颓败线的颤动》,也写老母亲卖淫为家女的成长,这多少明喻着天下母亲的辛酸泪水吧。崇高的女性在全书彰显无遗,却没有偏执的女权主义。
全书在我看来最大的优点在于人物性格刻画入木三分,梦境是不断穿插与前后照应也十分不错,也许尚存某些我所不能窥见的遗憾。
篇四:大地之灯·读后感
难得的清明节假日,也是难得的我居然没有回家,许是怀念图书馆的思思宁静,所以就去找本自己喜欢的小说看看。
在众多的暑假中寻寻觅觅,找到七堇年写的《大地之灯》,随手翻了几页,觉得甚好,便细细读来,淡漠的时候总是希望借助着什么让自己充实起来。
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艰辛历程,文中的主人公很多,有矢志不渝的简生,有对爱情如此执着的,哪怕为了心爱的人甘愿把自己放到那么卑微的地步的辛和,有善良美丽的倔强藏族女子卡桑,有同样信守爱的诺言的淮,那么多可爱的人物编织了这个完美的故事。
爱,终究是伟大的;养父母之情于卡桑来说也是伟大的,它让这个藏族女子获得了非凡的人生。
此书估计在我们的图书馆中已传阅数次,又细心的读者在这段文字下划下横线,我看了也深有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只不过有时陪伴簇拥的人多了,便有了错觉,到了一切都已经恢复原本的时候,觉得自己万众离弃。其实只不过是幻象消失,还你一个本来面目而已。”
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
篇五:
初读这本书,便有许久不曾体会到的厚重感。三十几万字的长篇,迥异于那些肤浅而流于词藻的青春文学。题材也是不小的。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不同的时代、民族,不同的地域风光,竟都被作者写了出来。诚然,如资深评论家所说,这本书亦有其缺陷之处。但在作者只有十几岁的条件下,这本书实在是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
“月光之下银色的雪原广袤无边。呈现某种幻觉般的境界。极端的寂静被黑暗盛情包围。没有路,没有尽头。寒冷的空气像是冰一样厚重地顿结在这旷野。她听见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清晰的吱吱声响和自己的剧烈呼吸。因为这深夜的寒冷,她觉得自己的脚、手、脸、鼻子都已经失去知觉……就连肺叶都好像是被塞进了一团团冰块那般刺痛。她就这么失声一般,茫然无助地跟随一个人深入莽莽荒原,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恐惧。那个夜晚的路途,成为她此生命运的一个隐讳的谶语。她能够因此深刻记得,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亡更为恐怖的事情。”
这样娓娓道来却不动声色的描写在书中随处可见,且少有措辞的重复,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用词的老到和准确,不经意间便可看到的深刻句子,自然而自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写出的。
书的装帧简洁低调。白色封面,一朵巨大的灰色莲花。内页也没有任何多余图案。全不似小说本身带给读者的深入思考与回味。然而这简洁与凝重又是和谐的。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同样的,在后记中,她也写:写作及语言这两者,都有是有尊严的。值得敬畏与尊重,并且倾力而为。
现今所谓“80后”的写作者中,很少可以看到有人对于文字有这样敬重的态度。更多的人不过是将其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或者甚至是将写作本身视作一个目的。这些并不是应被指责的,但也足以反射这部作品的可贵及作者的郑重。
如果仅仅说对待文字所持有的态度,当然也不能说明这部作品是多么地优秀。而在思想内涵上,作者毫不犹豫地超越了同龄人。
“这个世界的残忍和不公是如此稀松平常的事情,今后还会有很多。你只要内心宁静满足,便没有什么苦难能够打击你。”
“世上有诸多为自己的想象和胆小所夸张的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取同情或者借以自我倒戈。然而人若心中真有大悲,却通常沉默不语。”
“一个只能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真正愉悦的人,或者完全不能再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愉悦的人,都是老的。”这样一针见血的哲理性叙述,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思想深度才能达到。而从整篇小说的大构架来看,主题(在我看来)是爱的善与美,忏悔与救赎。最终的完满,回归的结局,也是决定于这样的善。譬如简生与淮的感情。简生认定自己是爱淮的,而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这与男女之情爱是有区别的。毕竟,简生的生长环境没有使他有一个温柔体贴r的母亲。虽然他的母亲更为隐忍坚强,这却远非一个少年所能坦然接受的。所以我想,这感情中应当有一种对于理想中的母性的向往。而淮的温和、善良也远不是小恩小惠那般简单。她不计任何回报地照顾简生,引导他走上正常的,日渐成功的道路,自己重又退回。这样大的付出仿佛是没有任何动机的。即使有,亦只是出自本心的善的愿望。小说中淮的这一形象或多或少带有了理想的色彩,无论是对于简生还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书中的另一主角,卡桑,被设定为一个独立的孩子,对他人可信赖而不依赖,不断选择离开、上路,即使那条路未知而危险。所幸她遇到的人中亦有善良的。如她的养父母,还有叶蓝。她不是没有受过伤害,但她表现得那样坚强,再大的伤害似乎也不能对她的生命有太大的创伤。她只是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活。虽然养父母并未给她永久而周全至极的庇护,却给予了她足以令她健康、幸福成长的爱。而在她成年后选择离开时,他们亦不曾试图牵绊她的脚步。
有太多现实的感情,不能够坦然面对离别。因为不舍,而要求一时的占有。须知人生不带来任何,死时也必将一无所有地走。一切都终将放下,那求来的短暂的满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顾,会不会可笑了一些。如书中反复写到的:我们的肉体不过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但是,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
时下有太多缺乏思考、简单到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小说,《大地之灯》以其独立而傲然的姿态立于层出不穷的新书中,一如封面上静静绽放的莲花。我一直相信,个人的经历是人与人之间迥异的根源。能以十九岁的年龄写出这样一个故事,七堇年的经历必然与那些家庭美满衣食无虞的孩子大有不同。在后记中隐约可以看出,书中有相当的情节,有她自己的烙印。我找来她之前的散文,发现了一些可以照应的细节。但这些都不是什么轻松美好幸福的故事。一个人要背负的回忆如果沉重,她可以将其化为珍贵的、独一的财富。并且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永久或长时地沉湎于回忆之中。想起颜歌在《关河》的序中写到:当你能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关于它的一切已经被我彻底地抛弃了。我把它写焉,就是为了和我的过去一刀两断。颜歌更为隐晦地选择了历史背景,于是我始终只能将它作为一个故事来读——却始终不懂。而对于七堇年来说,也许她尚未能足够决然地以文字向过往告别,但至少,她在其中充盈了自己的感情,并郑重对待。我想,将来她应该很快会有脱离已有风格、主题的新作。毕竟,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可以不断上路的人。
篇六:
这几天,心里一直响着爷爷在去世的时候跟卡桑说的那句话“你要有一颗善美的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心是善美的,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才会是爷爷心中敬畏的天地圣洁。
《大地之灯》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偶然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文字和我所了解的七堇年完全不同,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驱使我打开了这本有着浅灰色封面的小说。
西藏,一个遥远的神秘地域,千百年来一直都带着她神秘的面纱不肯摘下。洁白圣洁的雪山,古老神秘的宗教,朴实的牧民,虔诚的教徒,一切都是未知,对我,一个从未旅行过的学生来说,那样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迷幻。
卡桑,一个在失去双亲之后又送走了相依为命的爷爷的小女孩,带着一只叫着晋美的纯种藏獒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人间的冷暖善恶,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完全没有遮挡的展现了出来,她所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善良”的人们,上演着他们眼里的美好。
简生,在我看来有些自闭的男生,因为爱而降生,也因为爱而被抛弃,小时候的生活是他最灿烂的记忆。因为爱,他离开了那个美丽的老师,也因为爱他接受了深爱自己的善良女孩,最后也是因为爱,他选择离开后者重新守候幼时的小小心事。
我想最后的结尾是平淡的,也是最完美的,卡桑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属于自己但却给了他最多温暖的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简生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之后,也被已经分开却还在念着自己的妻子原谅,或许他们,小说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许多的未知之后,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去学着活的更好,如何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一朵莲花,在经历了污泥的洗礼之后,才会绽放最光辉的人性光芒。大地之灯。实则是人性之灯,他照耀着每个人,评判者每个人的举止。善良,终会让一个人拥有的更多,善美,终会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赢得共鸣。
我们都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怀着最纯真的美好,然而,在走过很多的路之后,在遇见了很多的人之后,那份纯真也逐渐变得的淡漠,变得稀薄。就像小说里卡桑最初的漂泊,被人欺负,也只有默默哭泣,什么都做不了。然而,还有一种东西,它可以拯救即将窒息的孩童,那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爱,熟悉的,陌生的,还有对那个叫做大地的无言神明的爱。我现在有点羡慕那些内心满是敬畏的民族,他们有信仰,在为了一个被很多人嘲笑的简单梦想里简单的生活,其实他们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就如他们所说,我得到了神明的庇护。一个简单的满足,却让他们单纯了一生,也快乐了一生。
大地之灯,人性之灯,简短的文字,却讲演了三代人的丑与恶、善与美,在最后一个看是没有结尾的几句话,却让很多人了解了最简单的善良,最简单的守候与坚守。一颗善美的灵魂或许就在于此吧!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二
篇一:《大地之灯》读后感
《大地之灯》是朋友的推荐。她说,好久没有这样放不下一本书了。
本书作者七堇年,我不认识。从郭敬明的序中知道,她是一个比郭更为新生代的作者,年仅19岁。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她与很多十几岁写书,想做青春偶像的新新人类大不同,跟郭敬明这样的红人也不一样。她显然对文学有更大的野心,她是那种可以忍受孤独,安安静静写出严肃作品的人。于是,郭敬明在序言里,言辞恳切地推荐这本书,他说“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帮小七这样沉默和安静的女生,去摇旗呐喊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的心意。”
我在两天之内读完这本书,应该说并不是读得很细。但是,我也想讲讲我的感受,算是谢谢朋友跟我分享她喜欢的书。
没看之前,我曾经问朋友,这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她没有跟我说。
现在我看完了,如果有人问我《大地之灯》讲了什么?我同样觉得很难回答。
因为它不是简单一个故事情节可以描绘的,它留给你的印象,不像是看了一个故事,而是心里得到了一些感受。
什么感受呢?
有神秘感。
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天葬的仪式,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当着母亲的面,一刀扎进自己的胸口的场景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他真是勇敢!这样的置之死地,换来的结果也不并非是冲破那层厚厚的隔膜,换来的自由,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样痛苦的成长,简生除了对老师淮——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感情寄托,他不再知道爱是什么。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的结果,作者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呢?
感觉就像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但是,比起很多连表达什么给你都没有欲望的书,这书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个小作者,也很不错了。等她慢慢地有经历了,明白到很多深刻的感受,如果心里有,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撼动人心,就像《活着》,会写得更好!
希望每个人都真的如封底上的话一样,能感受到,
篇二:《大地之灯》读后感
因我们的肉体,只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
从06年的11月开始,不停地跑书店,一直到07年的1月23号才拿到这本书。满是喜悦的气氛,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地品味《大地之灯》。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有震撼力的一本文学性作品。她的文笔,不逊于那些大师。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不少的美图,我看到了我所想看到的场景。在七堇年的文笔里,我看到了希望。
严肃文学,从她开始,又是一个起点。
1、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卡桑的幼年时代,她记忆里的冬天,雪是大地唯一的盛装。总是能够看到冰天雪地的景色,而正如她所深刻记得的: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更恐怖的事情。八岁以前的卡桑,引导她走向盲目的另一个方向的是爷爷,但是,爷爷的猝然离开带走了卡桑的依赖,八岁的她,面对爷爷的猝死,失声哭泣,清楚地明白所有的依赖和关心艘和爷爷一起奔向了盛大的死亡。
这个世界上,卡桑唯一剩下的只是晋美,她变得更加地沉默,而变成日朗家的人,不过也是无奈罢了。在无所需求的时候,即使饥饿疲乏,她依旧会独自咬着牙挺过去。当她把仁索当成自己所能依靠的唯一的亲人时,她对她说出了她的需求:我饿。
遇见辛和,遇见简生,是卡桑这一世最大的幸运。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遇见一些人,有幸运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人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呢?我会不会像卡桑一样幸运,离开厌烦的生活,去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会有人带我离开么?
2、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三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
不要把别人想象得对你很忠诚。
简生的童年,带着欢乐和玩耍的乐趣,却对自己的名字感到陌生,面对自己的母亲,面对“简生”这个名字,感到不知所措。离开婆婆和老房子,这是简生所不愿的,但是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简生又不得不离开婆婆和老房子。
简生的母亲仝素清和简生的父亲简卫东,知青年代的一段感情,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一些人被欺骗着,一些人被抛弃着,一些人被遗忘着。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最初简卫东并没有因为诗和大提琴而引人注目,如果最初仝素清没有表演口琴《山楂树》,如果简卫东没有犯错误,如果素清没有怀孕,如果简卫东没有欺骗仝素清,如果简生没有被抛弃,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所有,也将滑向另一个结局,那些痛和爱也就不会延续下去了。
十年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够不够遗忘一个人呢?十年的时间,仝素清渐渐忘记了简卫东,却想起了简生,于是就带着愧疚着心去接了简生,去不清楚,这将是另一个错的开始。
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逆转是从母亲接自己去城里的那个夏天开始。同学的嘲笑和孤立,成绩的低落,使他变得越来越沉默。画画使他看到了当时他的世界里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让他遇见了淮。或许是幸运,或许是不幸,他还是遇见了他的希望。
羞涩的暗恋,在简生的不懂表达下变的一塌糊涂,笨拙的表白,却得到了如雷击的拒绝。
李婆婆的去世,母亲的不堪,让简生想回乡去看看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淮的陪伴,使得这次的回去在记忆里有了一点美好的成分。
母亲的咒骂,使简生觉得绝望,却不仅仅是绝望而已,也付出了行动。正是简生的自杀,使得他自己清楚了淮在他生命中分量。
十八岁的生日,告别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和母亲的共度生日感到了自己和母亲的生疏,不知道怎样越过这条代沟去和母亲沟通。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和母亲的诀别。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个世界上,到底会不会有亲情的存在。
我似乎是感觉不到亲情的温度。
亲爱的,你说我该相信么?
3、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缘分。
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简生和辛和欲离开,却带上了卡桑。卡桑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却不知道这次的离开使她失去了晋美,使她的生活愈加变得寂寞。
上帝就是这个样子,他爱着我们,却又玩弄着我们。
亲爱的,我们该相信上帝么?
4、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是最后一次相别。
错误的时代结束了上一辈人的青春,依然将阴影留在了他们的集体命运上。
简生和辛和在吉卜的乞求下收养了卡桑。卡桑的命运呀就从这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着一些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遇见叶蓝。
叶蓝曾经告诉她,卡桑,其实没有人知道,不管我有过多少体面的男朋友,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的身边,除了敌人,就是恋人。
或许要除开你。卡桑,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比如说,叶蓝离开。
叶蓝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怎么会忘记你呢?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能够遇见一个像叶蓝这么好的女生?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才能够看见我的希望
5、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人总是需要安然遵循命运最初的旨意。常常绕了很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起点。这又有什么不同。
卡桑遭遇迦南,遭遇了一些命运。而简生遇见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企图得到原谅,简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的终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却遭遇了淮的生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命运的齿轮,到底要拐到哪个方向去?
上帝有这么喜欢捉弄人么?
6、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我们一生,能够对别人做出的,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儿。我怕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好,卡桑。
叶蓝这样的朋友,我是羡慕不来的。我总是期盼有一个会关心我的人,却总是等不到她的到来。
她是不是,被派去做别人的天使了?
7、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他说,辛和,我是否能回家。
我一直都在等着你回来。
她说,
爱情,终有甜蜜的时候。
大地之灯,七年之痒。
篇三:《大地之灯》读后感
两天。我只用了两天时间看完《大地之灯》。
对此我十分惊讶,我向来对此类言情小说都是满腔的不屑,当然也不是说堇年的首布长篇毫无深意。
相反,震撼是由浅入深,缓缓深入骨髓的,正如小说里常提到的,大爱无言,这种震撼是波澜不惊地压入心底的。
卡桑,自省,隐忍,单纯。而且是相较于文中所提到的同龄人纯真不少(傻到居然与一个毫不了解其过去的男子一路向北,真是怪事,也许真的是因为“停歇不下”的谶语吧),踏入尼泊尔也缘于此。只是挺疑惑的是,为何没有安排卡桑与迦南的再会(不是明目张胆告之诸位我希望他们俩再续前缘,我也并不想他们再发生什么)呢,也许堇年觉得没必要吧,也的确相较于有些情节,这的确小小不言。而那人世间乐于奔命,亡走天涯的的孤影成就了永恒绽放与语梗的莲花。
简生,至今我已忘了如何去评价,在阅读期间,天知道我是想好了如何去评价他的。被母亲带回城里够残酷,我是说老婆婆孤苦。而回到城里,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人总要成长的。或许最不该应的当属他过于年幼便撞见母亲与别的男子之间的苟且之事吧。而淮的出现,很容易将看过安妮宝贝的《莲花》的读者带入承袭的沼泽地,我不得不说,其间有些描写很神似,仅是神似,读者明白情节与《莲花》是迥然不同的。怪我肤浅了吧,事实证明,堇年并未承袭,完全不同的路线与情感,这足以颠覆我之前的想法。而看过铁凝的《大浴女》的读者,可能会捕风捉影到一些铁凝风,我能感觉到,但我可以明确的将二者分开,这也能证明堇年并非承袭铁凝,这点我还真希望安波瞬前辈改改。至于莫言,抱歉,我还真没看过此人的作品。
素清,至今我尚不能拼出她的姓,懒于去翻字典。她的命运,并不能撕心裂肺地谈大悲吧,总觉得是种韧性的牺牲。之于简生父子。她的后半生总令我想到鲁迅前辈的《颓败线的颤动》,也写老母亲卖淫为家女的成长,这多少明喻着天下母亲的辛酸泪水吧。崇高的女性在全书彰显无遗,却没有偏执的女权主义。
全书在我看来最大的优点在于人物性格刻画入木三分,梦境是不断穿插与前后照应也十分不错,也许尚存某些我所不能窥见的遗憾。
我想拿那后记里的话来结尾: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是多么好……
篇四:大地之灯·读后感
难得的清明节假日,也是难得的我居然没有回家,许是怀念图书馆的思思宁静,所以就去找本自己喜欢的小说看看。
在众多的暑假中寻寻觅觅,找到七堇年写的《大地之灯》,随手翻了几页,觉得甚好,便细细读来,淡漠的时候总是希望借助着什么让自己充实起来。
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艰辛历程,文中的主人公很多,有矢志不渝的简生,有对爱情如此执着的,哪怕为了心爱的人甘愿把自己放到那么卑微的地步的辛和,有善良美丽的倔强藏族女子卡桑,有同样信守爱的诺言的淮,那么多可爱的人物编织了这个完美的故事。
爱,终究是伟大的;养父母之情于卡桑来说也是伟大的,它让这个藏族女子获得了非凡的人生。
此书估计在我们的图书馆中已传阅数次,又细心的读者在这段文字下划下横线,我看了也深有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只不过有时陪伴簇拥的人多了,便有了错觉,到了一切都已经恢复原本的时候,觉得自己万众离弃。其实只不过是幻象消失,还你一个本来面目而已。”
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
篇五:
初读这本书,便有许久不曾体会到的厚重感。三十几万字的长篇,迥异于那些肤浅而流于词藻的青春文学。题材也是不小的。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不同的时代、民族,不同的地域风光,竟都被作者写了出来。诚然,如资深评论家所说,这本书亦有其缺陷之处。但在作者只有十几岁的条件下,这本书实在是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
“月光之下银色的雪原广袤无边。呈现某种幻觉般的境界。极端的寂静被黑暗盛情包围。没有路,没有尽头。寒冷的空气像是冰一样厚重地顿结在这旷野。她听见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清晰的吱吱声响和自己的剧烈呼吸。因为这深夜的寒冷,她觉得自己的脚、手、脸、鼻子都已经失去知觉……就连肺叶都好像是被塞进了一团团冰块那般刺痛。她就这么失声一般,茫然无助地跟随一个人深入莽莽荒原,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恐惧。那个夜晚的路途,成为她此生命运的一个隐讳的谶语。她能够因此深刻记得,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亡更为恐怖的事情。”
这样娓娓道来却不动声色的描写在书中随处可见,且少有措辞的重复,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用词的老到和准确,不经意间便可看到的深刻句子,自然而自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写出的。
书的装帧简洁低调。白色封面,一朵巨大的灰色莲花。内页也没有任何多余图案。全不似小说本身带给读者的深入思考与回味。然而这简洁与凝重又是和谐的。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同样的,在后记中,她也写:写作及语言这两者,都有是有尊严的。值得敬畏与尊重,并且倾力而为。
现今所谓“80后”的写作者中,很少可以看到有人对于文字有这样敬重的态度。更多的人不过是将其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或者甚至是将写作本身视作一个目的。这些并不是应被指责的,但也足以反射这部作品的可贵及作者的郑重。
如果仅仅说对待文字所持有的态度,当然也不能说明这部作品是多么地优秀。而在思想内涵上,作者毫不犹豫地超越了同龄人。
“这个世界的残忍和不公是如此稀松平常的事情,今后还会有很多。你只要内心宁静满足,便没有什么苦难能够打击你。”
“世上有诸多为自己的想象和胆小所夸张的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取同情或者借以自我倒戈。然而人若心中真有大悲,却通常沉默不语。”
“一个只能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真正愉悦的人,或者完全不能再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愉悦的人,都是老的。” 这样一针见血的哲理性叙述,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思想深度才能达到。而从整篇小说的大构架来看,主题(在我看来)是爱的善与美,忏悔与救赎。最终的完满,回归的结局,也是决定于这样的善。譬如简生与淮的感情。简生认定自己是爱淮的,而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这与男女之情爱是有区别的。毕竟,简生的生长环境没有使他有一个温柔体贴r的母亲。虽然他的母亲更为隐忍坚强,这却远非一个少年所能坦然接受的。所以我想,这感情中应当有一种对于理想中的母性的向往。而淮的温和、善良也远不是小恩小惠那般简单。她不计任何回报地照顾简生,引导他走上正常的,日渐成功的道路,自己重又退回。这样大的付出仿佛是没有任何动机的。即使有,亦只是出自本心的善的愿望。小说中淮的这一形象或多或少带有了理想的色彩,无论是对于简生还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书中的另一主角,卡桑,被设定为一个独立的孩子,对他人可信赖而不依赖,不断选择离开、上路,即使那条路未知而危险。所幸她遇到的人中亦有善良的。如她的养父母,还有叶蓝。她不是没有受过伤害,但她表现得那样坚强,再大的伤害似乎也不能对她的生命有太大的创伤。她只是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活。虽然养父母并未给她永久而周全至极的庇护,却给予了她足以令她健康、幸福成长的爱。而在她成年后选择离开时,他们亦不曾试图牵绊她的脚步。
有太多现实的感情,不能够坦然面对离别。因为不舍,而要求一时的占有。须知人生不带来任何,死时也必将一无所有地走。一切都终将放下,那求来的短暂的满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顾,会不会可笑了一些。如书中反复写到的:我们的肉体不过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但是,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
时下有太多缺乏思考、简单到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小说,《大地之灯》以其独立而傲然的姿态立于层出不穷的新书中,一如封面上静静绽放的莲花。我一直相信,个人的经历是人与人之间迥异的根源。能以十九岁的年龄写出这样一个故事,七堇年的经历必然与那些家庭美满衣食无虞的孩子大有不同。在后记中隐约可以看出,书中有相当的情节,有她自己的烙印。我找来她之前的散文,发现了一些可以照应的细节。但这些都不是什么轻松美好幸福的故事。一个人要背负的回忆如果沉重,她可以将其化为珍贵的、独一的财富。并且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永久或长时地沉湎于回忆之中。想起颜歌在《关河》的序中写到:当你能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关于它的一切已经被我彻底地抛弃了。我把它写焉,就是为了和我的过去一刀两断。颜歌更为隐晦地选择了历史背景,于是我始终只能将它作为一个故事来读——却始终不懂。而对于七堇年来说,也许她尚未能足够决然地以文字向过往告别,但至少,她在其中充盈了自己的感情,并郑重对待。我想,将来她应该很快会有脱离已有风格、主题的新作。毕竟,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可以不断上路的人。
篇六:
这几天,心里一直响着爷爷在去世的时候跟卡桑说的那句话“你要有一颗善美的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心是善美的,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才会是爷爷心中敬畏的天地圣洁。
《大地之灯》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偶然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文字和我所了解的七堇年完全不同,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驱使我打开了这本有着浅灰色封面的小说。
西藏,一个遥远的神秘地域,千百年来一直都带着她神秘的面纱不肯摘下。洁白圣洁的雪山,古老神秘的宗教,朴实的牧民,虔诚的教徒,一切都是未知,对我,一个从未旅行过的学生来说,那样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迷幻。
卡桑,一个在失去双亲之后又送走了相依为命的爷爷的小女孩,带着一只叫着晋美的纯种藏獒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人间的冷暖善恶,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完全没有遮挡的展现了出来,她所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善良”的人们,上演着他们眼里的美好。
简生,在我看来有些自闭的男生,因为爱而降生,也因为爱而被抛弃,小时候的生活是他最灿烂的记忆。因为爱,他离开了那个美丽的老师,也因为爱他接受了深爱自己的善良女孩,最后也是因为爱,他选择离开后者重新守候幼时的小小心事。
我想最后的结尾是平淡的,也是最完美的,卡桑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属于自己但却给了他最多温暖的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简生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之后,也被已经分开却还在念着自己的妻子原谅,或许他们,小说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许多的未知之后,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去学着活的更好,如何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一朵莲花,在经历了污泥的洗礼之后,才会绽放最光辉的人性光芒。大地之灯。实则是人性之灯,他照耀着每个人,评判者每个人的举止。善良,终会让一个人拥有的更多,善美,终会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赢得共鸣。
我们都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怀着最纯真的美好,然而,在走过很多的路之后,在遇见了很多的人之后,那份纯真也逐渐变得的淡漠,变得稀薄。就像小说里卡桑最初的漂泊,被人欺负,也只有默默哭泣,什么都做不了。然而,还有一种东西,它可以拯救即将窒息的孩童,那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爱,熟悉的,陌生的,还有对那个叫做大地的无言神明的爱。我现在有点羡慕那些内心满是敬畏的民族,他们有信仰,在为了一个被很多人嘲笑的简单梦想里简单的生活,其实他们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就如他们所说,我得到了神明的庇护。一个简单的满足,却让他们单纯了一生,也快乐了一生。
大地之灯,人性之灯,简短的文字,却讲演了三代人的丑与恶、善与美,在最后一个看是没有结尾的几句话,却让很多人了解了最简单的善良,最简单的守候与坚守。一颗善美的灵魂或许就在于此吧!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三
卡桑,在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因车祸双双遇难;简生,父母为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出生不久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直到十岁时被接回大城市,母亲却因为受x案件自杀。年幼的简生遇到美术老师淮,让他的人生走进一段新的岔口。简生长大后又偶遇卡桑,并将其带回城市,作为养女。两个有欠缺的少年,不同的时间,在不同人的庇佑下长大,并完成自我内心的救赎。
这本书的作者属于80后人群,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个数字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滥俗的言情小说。但七堇年用自己的坚持和尽心证明了她对于文学的决心。
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堕落的非主流,没有虚伪的美学,更侧重不同年代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在书的开头,她用西藏风情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好奇却也陌生的地方引出故事,冰寒的天地,虔诚的藏民,忠猛的藏獒,羊群,天x的风俗,寂冷的黑夜高原。后来,又陆续引出尼泊尔,中国东部,引出不同人物的命运纠葛。
或许这本书不只是严肃,而是悲剧。
简生,从小被父母抛弃,十岁的时候被亲生母亲接走,然后度过了苦闷的青少年,在他眼里,那段时间每天陪伴他的只有痛苦。淮的出现是他尚且幼稚的心灵窥见光明的天使,他把淮当作自己的老师,而后是母亲,后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幻想淮成为他的妻子。但事实毕竟不是童话,后来他辗转认识了了辛和,并与他结婚。但他一直固执的相信,他爱的是淮,他的心理只有淮,甚至于他娶辛和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淮了影子。再后来,为了弥补生命的缺憾,他收养了卡桑。在故事的最后,他固执地离开辛和,坚决去照顾淮。那样的痛楚和坚毅的决心是可以震彻我们的内心的。完成这一切,他给辛和打电话说,我想回家。辛和说,我一直在等你回来。
辛和,努力维持着与简生之间的平静以及和睦,她始终进入不了简生的内心,她也始终是活在表面的配角。她爱着简生,她看着简生痛苦而又无能为力。面对简生的离开,她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一个渐入中年的女子,丈夫因为另一个女人而离开自己,长达一年。这样的苦痛也绝非一般,他对简生的爱是疼痛式的,因为疼痛而持久,并且一直迁就。
卡桑的人生满是分离,阿爸阿妈、爷爷、晋美、叶蓝相继离去,后来与简生和辛和解除了养子关系,逃离与迦南的婚姻……年幼时被x暴,后来遇到好心的简生夫妇而有了新的人生。她为新的生活而努力,并且取得学业的进步。但她毕竟也还是长大了,她遇到了迦南。x爱之后成为迦南的另一任妻子,辗转到了尼泊尔却没有名分。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她靠叶蓝逃回北京,依旧孑然一身。她的人生艰难而又痛苦,尽管在青少年时看似光鲜,但在内心深处她有自己无法抹平的伤疤,在暗夜里独自舔着亲人死去的伤口。
淮,她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人生,并且不会跟简生交错。在简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她那样善良地去接受简生并且照顾他,没有任何血缘和物质的关系。她认真扮演一个老师的角色,同时还有母亲的角色,引导少年简生长大成人。简生长大,她也结了婚,但最后这婚姻没有完美。在她生命的末尾,只有年迈的母亲陪在她身边,躺在昏暗房间的床上,无奈等待死亡。那时,简生来了。在她命途的冬天,简生用宽阔的'肩膀挑起她生命的重量,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糟,视力模糊,活动障碍,无法自主呼吸,被迫裸露,浑身插满仪器。直到最后,瞳孔放大,心跳和呼吸全部停止。她安静下来,如同是安睡。这样一个善良安静的女子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叙述,留下沉重。
在书的末尾,七堇年写道:“现在完成的这本书,仅仅是这样一个开端。写的过程当中,我用了全部心思与精力去构架。其中有不可避免的无力和缺憾。但我依旧觉得这对自己的努力是一次比较尽心的交代。尽管知道困难——但我仍旧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告别。一如刚才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能真正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合上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在心中的感触还没有降温的时候,在那些岁月的痕迹还没有结上霜雪的时候,心中是这样的安静,就像是行走之后的旅途中,翻看一组组照片。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在序言中,安波舜说,“她的写作姿态和对语言的膜拜,预示着我们的严肃文学在隔代复苏。”书的质感和油墨的香气,拿在手里的真实感,以及内容的厚重感,使它成为不拘泥于青春文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事实也的确如此。
封面上的巨大莲花依旧静美。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四
《大地之灯》是朋友的推荐。她说,好久没有这样放不下一本书了。
本书作者七堇年,我不认识。从郭敬明的序中知道,她是一个比郭更为新生代的作者,年仅19岁。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她与很多十几岁写书,想做青春偶像的新新人类大不同,跟郭敬明这样的红人也不一样。她显然对文学有更大的野心,她是那种可以忍受孤独,安安静静写出严肃作品的人。于是,郭敬明在序言里,言辞恳切地推荐这本书,他说“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帮小七这样沉默和安静的女生,去摇旗呐喊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的心意。”
我在两天之内读完这本书,应该说并不是读得很细。但是,我也想讲讲我的感受,算是谢谢朋友跟我分享她喜欢的书。
没看之前,我曾经问朋友,这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她没有跟我说。
现在我看完了,如果有人问我《大地之灯》讲了什么?我同样觉得很难回答。
因为它不是简单一个故事情节可以描绘的,它留给你的印象,不像是看了一个故事,而是心里得到了一些感受。
什么感受呢?
有神秘感。
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当着母亲的面,一刀扎进自己的胸口的场景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他真是勇敢!这样的置之死地,换来的结果也不并非是冲破那层厚厚的隔膜,换来的自由,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样痛苦的成长,简生除了对老师淮——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感情寄托,他不再知道爱是什么。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的结果,作者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呢?
感觉就像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但是,比起很多连表达什么给你都没有欲望的书,这书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个小作者,也很不错了。等她慢慢地有经历了,明白到很多深刻的感受,如果心里有,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撼动人心,就像《活着》,会写得更好!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五
因了动物总是能够或多或少地带给人心灵上的慰藉,亦或多或少地增添生活中的乐趣。于是,喜欢养些小动物,但许久以来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小狗总喜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一个黑暗而阒静的角落结束自己的一生?直到看完小七的《大地之灯》后,才有点懵懂,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尊严。
在那个拥有最为稀薄而洁净的空气、最为廖烈的阳光、最蓝的苍穹、最广袤的大地的藏族高原,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秃鹫从不会把自己的遗体存于大地之上,他们的祖先相信每一个快要死去的秃鹫都会离开群体,腾空万里、往太阳深处飞去,直到融入太阳的光辉之中,让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绽放,所以藏族人民总会把秃鹫看成是比丘的化身。
大学是我们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时代,说起大学校园,恋爱是个永远的话题。诸如所有的一切,大学恋爱也承载着欢乐与悲伤。但总有那么多的人输给了欲望,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浪漫,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情调。但却忘却了生活并不只是一种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五彩斑斓中隐含着太多的出其不意。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尊严似乎不怎么被人看重,更有甚者,觉得尊严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值得一提。
总会在上学的路上亦或是小树林中见到恋人的身影,很是幸福的样子,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你亲我吻,也许这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吧!但这种过分的行为我实在无法苟同。
随处可见男孩俯身为自己心仪的女朋友系鞋带,也许这真的没什么。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给了我们生活的权利,试问:“又有几个人能俯身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系哪怕是一次鞋带啊!”恐怕没有吧!再说这样男孩子的尊严到哪里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应该去拼搏自己的事业,去应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非这样卿卿我我,屈尊做这些世俗的事情,因了尊严是包括男孩子在内的所有人活着的重要理由!
从来都认为女孩是圣洁的化身,她们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和典雅的举止。但有时候,恋爱中的女孩为了赢得男孩的原谅而死乞白赖的讨好,即使男孩再怎么狂吼。基于传统观念,就有或多或少的人对于女孩子存在不公平的歧视。所以女孩就更应该让自己活的有尊严一些,因了尊严是自己争取来的,要通过努力使自己拥有善美的灵魂与典雅的气质。
喜欢隔离于喧嚣的尘世,更是喜欢歆享于圣洁的灵魂与思想。让我们的生命有尊严一些吧,因了生命本身便是一种高贵与典雅,生命的色彩让我们每个人都存有生活的欲望,于是我们就不自觉的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深渊,警醒于世。
让生命更有尊严一些吧!这样才不枉人世的轮回。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六
这几天,心里一直响着爷爷在去世的时候跟卡桑说的那句话“你要有一颗善美的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心是善美的,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才会是爷爷心中敬畏的天地圣洁。
《大地之灯》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偶然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文字和我所了解的七堇年完全不同,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驱使我打开了这本有着浅灰色封面的小说。
西藏,一个遥远的神秘地域,千百年来一直都带着她神秘的面纱不肯摘下。洁白圣洁的雪山,古老神秘的宗教,朴实的牧民,虔诚的教徒,一切都是未知,对我,一个从未旅行过的学生来说,那样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迷幻。
卡桑,一个在失去双亲之后又送走了相依为命的爷爷的小女孩,带着一只叫着晋美的纯种藏獒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人间的冷暖善恶,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完全没有遮挡的展现了出来,她所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善良”的人们,上演着他们眼里的美好。
简生,在我看来有些自闭的男生,因为爱而降生,也因为爱而被抛弃,小时候的生活是他最灿烂的记忆。因为爱,他离开了那个美丽的老师,也因为爱他接受了深爱自己的善良女孩,最后也是因为爱,他选择离开后者重新守候幼时的小小心事。
我想最后的结尾是平淡的,也是最完美的,卡桑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属于自己但却给了他最多温暖的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简生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之后,也被已经分开却还在念着自己的妻子原谅,或许他们,小说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许多的未知之后,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去学着活的更好,如何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一朵莲花,在经历了污泥的洗礼之后,才会绽放最光辉的人性光芒。大地之灯。实则是人性之灯,他照耀着每个人,评判者每个人的举止。善良,终会让一个人拥有的更多,善美,终会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赢得共鸣。
我们都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怀着最纯真的美好,然而,在走过很多的路之后,在遇见了很多的人之后,那份纯真也逐渐变得的淡漠,变得稀薄。就像小说里卡桑最初的漂泊,被人欺负,也只有默默哭泣,什么都做不了。然而,还有一种东西,它可以拯救即将窒息的孩童,那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爱,熟悉的,陌生的,还有对那个叫做大地的无言神明的爱。我现在有点羡慕那些内心满是敬畏的民族,他们有信仰,在为了一个被很多人嘲笑的简单梦想里简单的生活,其实他们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就如他们所说,我得到了神明的庇护。一个简单的满足,却让他们单纯了一生,也快乐了一生。
大地之灯,人性之灯,简短的文字,却讲演了三代人的丑与恶、善与美,在最后一个看是没有结尾的几句话,却让很多人了解了最简单的善良,最简单的守候与坚守。一颗善美的灵魂或许就在于此吧!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七
人们脚下这块神奇的土地——自从人类渐渐从农耕社会走向远离与土地接触的生活,自从人们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遗忘了她,毁灭着他,就一直在哭泣。而苇岸与他人不同,他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有人认为,苇岸的英年早逝是可惜又可悲的。我却认为未必是这样。他活着,虽然有麻雀,胡蜂,蚂蚁,小麦,雪等的陪伴,但他也会对那些贪婪、功利之人充满愤恨或是别的不高兴的情感。他对现代科技越是抵触,就对人性恶的一面越是失望。他活着,虽有一颗慈悲的心却并不如神佛那般无忧无虑。
我认为尽管人类文历史有了上千年,但此刻这应该归纳为一个新的人类历史章程。这是全新的章程,可以说我们的境遇与选择,很多时候是不能与古人的相比。古人最为珍贵的境界,可能是“忧国忧民”。而现在我们却有了很多种选择。可以是“献身科学造福人类”可以是“献身自然,造福人类”可以是“献身教育,造福人类”……只要是怀着一颗积极的心干什么似乎都可以扯到造福人类上。
在这个新的章程,我们再无绝对可言。信仰和生存是可以并存的;婚姻和爱情可以并存,那么自然与科技也一定可以并存。它们似乎是对立的,但前面说过,在崭新的时代,一切再无绝对可言。我们只要肯去创造就一定可以找到这种平衡。但这些前提必定是心中没有过多贪婪,过多欲望。不想要不属于自己的,只是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一边生存,一边追求思想的健全,有信仰、追求、思想。
我们不必为了一个方面去牺牲其他,不为金钱牺牲信仰,不为思然牺牲生命;不为科技发展牺牲自然环境,不为自然环境停止科学的进步。当然这个平衡是人类控制的,控制到位,我们就赢了。
就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一切在科学中获得福利,一边在自然中找到快乐。我想这才是苇岸想看到大地上的事情吧!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八
连续五小时的阅读,终于将这部虐心史看完。我脑瓜子疼,困倦,双目红肿。看范稳的小说,就是来受罪的。我以为这是一部传奇,就像玉娇龙和罗小虎的爱情。为什么要爱得如此辛苦?瞬间的擦肩而过,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是什么东西,值得用一辈子来坚守?爱情,信仰还是骄傲?都是,又似乎都不是。
人世间有多少故事,就有多少种传奇。扎西嘉措和央金玛,行吟诗人和贵族小姐,从第一次的邂逅开始,就落入了上苍安排好的宿命陷阱,顺着坑里的台阶,蜿蜒而下,直到胸膛贴上大地,才发现这个陷阱深远得像头顶望不到边的蓝天。一回头,格桑多吉,那个额头闪着红光的昔日强盗,正蹲在另一侧,注目凝视。
年轻时可以犯错,每犯一次错,成长一次。扎西嘉措“诱拐”了央金玛,被康菩土司追杀,他俩私奔到教堂村,被神父救下,因此皈依了天主教。从此流浪诗人有了新名字叫史蒂夫,贵族家的小姐叫作了玛丽亚。扎西嘉措和央金玛从前的历史被时间埋掉,磕磕绊绊开始重生。我总觉得,扎西嘉措的命运在这里悄然转弯,他的灵气和才华开始逐渐消失,这对他来讲,也许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开始了新的牧民生活,但这两个名字总让我觉得别扭。我更喜欢从前那两个纯粹的藏族名字。
如果没有康菩土司的风流,就没有格桑多吉的生命;如果没有康菩土司的贪婪,也就没有格桑多吉的多舛。那真是佛菩萨赐给人间的孔明锁,机巧,环环相扣。父子俩以奇特的方式相见,又以惨烈的方式诀别。这符合作家营造的果报意境。格桑多吉从见到玛丽亚的第一眼起,此生炽热的目光就再也没能从她身上挪开。我一直不能想象,爱情的力量有多大,能让这个昔日嗜血的强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弟兄们的美酒、热泪,甚至生命,都不能挽留这个铁了心的汉子淌入他的爱河,没有什么能阻挡他被爱神牵引的心,勇往直前。
我本来以为,当格桑多吉盛装出现在史蒂夫迎娶玛丽亚的路上时,会有一场决斗甚至劫掠屠杀,但是雄心勃勃的狮子却令人难以置信地低下了一贯高昂的头。他不要抢夺,他要征服,他要用谦卑的姿态赢得心爱女人的心。于是,他住了下来,开始他漫长的修炼。
格桑多吉为了接近玛丽亚,也皈依天主,改名奥古斯叮罗维神父给他取的这个教名,意味深长。他就像那位古罗马帝国时期的基督教思想家,为了和过去的罪孽一刀两断,一直双膝跪在教堂里忏悔。奥古斯丁的心灵深处就是善恶剧烈斗争的战常他住进从前玛丽亚和史蒂文的房间,发现一根她的头发,视若珍宝,把它装进一只蓝色的小瓶子里,和他兄弟的一小片头骨放在一起,像是护身符一样挂在脖子上。有谁会想到,这个小瓶子会陪伴他一生呢。在他跟随两位神父之后,一直沉默得像村头的那棵核桃树,我瞠目结舌地看着他风化成一块坚硬的岩石。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九
今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东星购物时代广场的六楼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唐山大地震。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个影片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中的.场景所打动了。这个场景描述了:唐山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刹那间,唐山的一切发生了惨不忍睹的变化,房屋倒塌,一切都化为乌有。
对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姐姐和弟弟两个人同时被压在水泥板下的时候那些救援人员说只能就一个孩子,母亲真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无法选择,最好她忍痛选择了弟弟。对此,姐姐对妈妈有了成见,32年都没有跟母亲联系。看完了这个片段:我觉得姐姐不应该对母亲有成见。因为当时母亲选择弟弟也是迫不得已的。
唐山曾经倒下,但是唐山人民没有倒下,他们坚强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今后在班级里一定要团结同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习唐山人民不屈不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
如果说提到埃克苏佩里,大家感到陌生,那么提到《小王子》,就是家喻户晓了,这本书和《双城记》,常年在图书销售榜的一二名徘徊。
埃克苏佩里是《小王子》的作者,他的职业是一名飞行员,这本《人的大地》,是在《小王子》之前写的,记录了埃克苏佩里在飞行生涯中的遭遇:同志的失事离去,坠落沙漠时绝望等待中与“小王子”的相遇,冰冷山脉中五天五夜的跋涉,飞行时对这颗荒芜星球中出现生命的感动。
飞行,对亿万年生长在大地上的人来说,是一种十分别样的体验,在高空中起飞的那一瞬间,你把尘世抛在跑道之后,将自己的命运交托给未知的气流与乌龙般的山脉,忽然警觉自己之前是怎样虚掷了正在走向死亡的生命。
当在乌云与雷暴之中,生命随时会消逝的时候,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每天早晨吃到的,溢着麦香的面包,和着咖啡的牛奶,打水时在你心底的井中留下涟漪的姑娘,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创造。
当飞行在在大片大片荒芜的沙漠与石滩上时,守望绿洲才能领悟生命与文明是自然瞬间的恩赐。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一
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以心灵的承载,博爱的情怀,将散文与生命重新系结,当他发现世界所呈现的物质与精神的悖谬,物质文明、现代进程是“一个剥夺了精神的时代,一个不需要品德、良心和理想的时代,一个人变得更聪明而不是美好的时代”,因此,他执着地把寻找生命“彼岸”的感悟,上升为理性的文化思考。
苇岸在《大地上的事情》里以饱含深情的笔墨书写了对季节的怀念:“秋天,大地上到处都是果实,它们露出善良的面孔,等待着来自任何一方的采取。每到这个季节,我便难于平静,我不能不为在这世上永不绝迹的崇高所感动,我应当走到土地里面去看看,我应该和所有的人一道去得到陶冶和启迪。第一场秋风已经刮过去了,所有结满籽粒和果实的植物都丰足的头垂向大地,这里任何成熟者必致的谦逊之态,也是对孕育了自己的母亲一种无语的敬祝和感激。”
苇岸自称“观察者”。他仔细耐心地观察大自然中季节的转换,对古老的时问有一种敏感。而他所掌握的时间,总是同播种、劳动、繁殖联系在一起的,直到生命终结,他仍然系念着与农事有关的甘四节气。没有形而上学的时间。他观察和赞美太阳,月亮,大地和小麦,自然中最可爱的生灵:胡蜂和各种蜂类,蝴蝶,麻雀,其它飞鸟,林木以及鸟巢……在《我的邻居胡蜂》中,他详细地记录了胡蜂的活动,还有极其悲壮的告别场景。在胡蜂离巢以后,文中这样写到书房窗外的情景;“它们为我留下的巢,像一只籽粒脱尽的向日葵盘或一顶农民的褪色草帽,端庄地高悬在那里。在此,我想借用来访的诗人黑大春的话说:这是我的家徽,是神对我的奖励。”
他写蜜蜂:“它们就在我们身边,似一种光辉,时时照耀、感动和影响着我们,也使我们经常想到自己是普通劳动者和合生忘死的英雄。”他写到处流浪而与自然一体的放蜂人:“他常于现代进程之外,以往昔的陌生面貌,出现在世界面前。他孤单的存在,同时是一种警示,告诫人类:在背离自然,追求繁荣的路上,要想想自己的来历和出世的故乡。”他去看白桦林,说:“我相信,白桦树淳朴、正直的形象,是我灵魂与生命的象征。”在这里,正直是生存的首要条件、方向,同时构成了品质。他赞美羊,因为那是“人间温暖的和平精神”。由此,他谴责“羊奸”,“贼鸥”之类,谴责与阴谋,为动物界的不幸和无情的搏噬感到震惊。悲悯和愤慨。他的和平主义、非暴力主义是一贯的苇岸的笔下,流淌着一种博大的人类之爱。他对自然万物都无比赞美,他自然界的蚂蚁、麻雀、大树、太阳、麦田、冬天的雪,都视为自己的家人及平等的伙伴。他的代表作《大地上的事情》。就突出地表明了他已经把爱心,从人类自身扩展到了自然万物。
苇岸关注着“大地的道德”,他吸收了西方生态伦理学的思想精华,反对人类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希望人们爱护动物,爱护一草一木,爱护山川河流,并身体力行。20世纪人类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战争与动荡中度过的。人类经过漫长的血与火的洗礼,逐渐认识到了和平的可贵,真正开始关注人类自身的发展。可以说,“让世界充满爱”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而苇岸正是对时代呼唤的有力回应。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二
今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东星购物时代广场的六楼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唐山大地震。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个影片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中的'场景所打动了。这个场景描述了:唐山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刹那间,唐山的一切发生了惨不忍睹的变化,房屋倒塌,一切都化为乌有。
对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姐姐和弟弟两个人同时被压在水泥板下的时候那些救援人员说只能就一个孩子,母亲真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无法选择,最好她忍痛选择了弟弟。对此,姐姐对妈妈有了成见,32年都没有跟母亲联系。看完了这个片段:我觉得姐姐不应该对母亲有成见。因为当时母亲选择弟弟也是迫不得已的。
唐山曾经倒下,但是唐山人民没有倒下,他们坚强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今后在班级里一定要团结同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习唐山人民不屈不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三
。每天的日出给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巴金说他看到了上海的伟大奇观,刘白羽体会了“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海涅站在布罗肯高峰又说那是“绯红的小球”,屠格涅夫则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欣,看见“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红日”。如果时间再往前推移,大诗人杜甫、李白、屈原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歌颂过日出,那是人类文明永存的美好记忆!
江南无雪,这在今天人们已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并非正常。刘长春在《江南无雪》里,记叙了他在童年时代的“关于寒冷和飘雪的记忆”:那时候的“故乡的冬天”,“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而现在的江南,“没有寒冷,也没有雪”,以至于在孩子那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冬天怎么不下雪了?”作者在自己过去有雪的冬天和如今孩子无雪的冬天的两相比照中,写出的不只是童趣的演变与缺失,而还内含了对“大气污染”、“地球变暖”等生态失衡现象的忧思与忧虑,与这篇文章恰成反比的,是《三九闻雷又遇冰雹》一文。这篇文章由隆冬时分的先是高温天气居高不下,接着是某日“天地忽然黑暗,混沌一片,雷声大作,风雨撼窗”,描绘了江南天气日见异常的另一种表现。有意味的是,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倾听惊雷,倾听冰雹,倾听暴雨,倾听大风,其实也是倾听大自然的教训。”话语不温不火,个中自含深意。还有《鱼之忧乐》,写因人们的过度捕捞而使灵河的“将军鱼”几近“灭绝”;《不见大雁》写因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大雁绝迹从而也使天台八景之一的“清溪落雁”成为历史的记忆。
在这些篇什里,作者由天气、景致与物种的变异与消失,就生存环境的现实危机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也就维护环境的时不我待发出了一声声呼吁。
更多精彩读后感推荐:
《走自己的路》读后感
《我为谁工作?》读后感
《草长莺飞时节》读后感
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四
事后亲人以为把小孩子接走,就是对这个家庭最好的.选择。争论后的结果,元妮做出了让步,但是在这个时候的离别会意味着什么?在我认为就是要了她的命,因为这个时候小孩是她的唯一希望和寄托!!但是她又为了什么愿意让步呢?她又为什么不选择去济南呢?或许她是为了等待,她在为了一个用生命珍爱自己的男人守候,在现今这个物质社会,除了亲人,还用几个人会用生命来珍爱你?还有几个可以为了纯洁的爱情牺牲?真爱值得我们珍惜!
在生活中总给予我们很多的选择,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如果你不甘心选择了恨,那你将痛苦一生,这部戏让人感觉生活中有太多的无耐,但是有更多的是自强不息,所以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开心、用心的去生活,你就可以很幸福!
所以我的人生没有太多的所求,只要平淡、开心、幸福足以!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五
事后亲人以为把小孩子接走,就是对这个家庭最好的选择。争论后的结果,元妮做出了让步,但是在这个时候的离别会意味着什么?在我认为就是要了她的'命,因为这个时候小孩是她的唯一希望和寄托!!但是她又为了什么愿意让步呢?她又为什么不选择去济南呢?或许她是为了等待,她在为了一个用生命珍爱自己的男人守候,在现今这个物质社会,除了亲人,还用几个人会用生命来珍爱你?还有几个可以为了纯洁的爱情牺牲?真爱值得我们珍惜!
在生活中总给予我们很多的选择,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如果你不甘心选择了恨,那你将痛苦一生,这部戏让人感觉生活中有太多的无耐,但是有更多的是自强不息,所以不管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要开心、用心的去生活,你就可以很幸福!
所以我的人生没有太多的所求,只要平淡、开心、幸福足以!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六
唐山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快近40年,可是又有多少人对这一大灾难的过程有相对完整的认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些难忘的记忆吧!
今天与朋友一起去看了唐山大地震。
之前看了很多宣传,但看网友给它的打分并不理想。
今日一睹,才真正品尝到其中的滋味。
酸中带甜,苦中又有着微妙的快乐。
它就是一个催泪弹,从一开始,它来的就是那么强烈,那么震动人心。
生与死的抉择,犹如冰冷的匕首直入人心。
岂能一个痛字了得。
整个地震的描述,缩小到了一个家庭,这样更能让关观众体会到个中滋味。
一个渺小的家庭,却演绎着人生情感的百态。
丈夫在危机关头的冒死,母亲对骨肉的割舍,对丈夫的感恩和忠贞,女儿对母亲的不理解和怨恨,解放军人的博爱无私这种种微妙微翘的动人心弦的描述,给现在疲于生活奔波的都市人的情感提供了一个休憩的港口。
在这个情感逐渐缺失的时代——爱情就像快速消费品,亲情犹如写了据条的支票,友情也变成了向上攀登中的一块垫脚石——突入其来的真情的呼唤,犹如沉睡已久的心灵忽然间业已发生了八级地震。
当心灵开始酸痛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整天围着我们身边的已经平淡的不能在平淡的感情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我很欣赏那句台词:“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
这句让女主人翁愧疚一生的话,似乎也在告诉我们她真正的含义。
是啊,没有人想自己去亲自实践这话的真正含义。
因为当你真正体会到的时候,已经失去了她,而只能生活在暗无天日的过去里。
好好的珍惜现在才是珍贵的。
逝者已矣!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也不能预知未来,唯有好好的珍惜现在。
这也是这部影片的意义所在。
如果我们看过后只是流几行泪水,摸一把鼻涕,然后,哀叹一生:悲矣!将恐怕是对这部影片的糟蹋。
从这里,我更加体会到哈佛校长drew gilpin faust的那句话: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
生命短暂而又脆弱,我们又岂忍心虚度年华啊。
看到这里,请不要忘记,回到家给妻子一个温馨的吻,给孩子一个亲切的拥抱,给父母一句温暖的问候,给朋友一个真诚的祝福!
让每一天都绽放光彩!
雨滴滴答答地下起来,在一片废墟中,一个小女孩醒过来,她咳了咳,大概是被这冰凉的雨水呛着了,她胸口一起一伏,终于,她睁开了双眼。
她惊呆了,不敢相信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她那深色的瞳孔里充满了恐惧,充满了害怕,甚至还充满了一丝茫然。
她呆呆的坐起来,看见的只是人来人往的场面。
夏天的雨是温暖的,但……现在的雨却犹如冬天下的雪一般,冷得让人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她站了起来,她看清了,她清楚了,解放军叔叔正在搬运尸体,她挪着步伐一步一步地走着。
她闻到了那漫天的血腥味,她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他们在哪儿?这时一辆大卡车经过,溅起了水花,那水花是人们的血,是大地的土,也是天上的雨。
她看着眼前的一切走着走着,一个解放军叔叔跑了过来,手里还拿着一件雨衣,蹲了下来,给她披上,问道:“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在哪儿?”她的泪水早已在眼眶里打转。
“小朋友,你的家在哪儿?”她眼眶里的泪水一滴一滴地落了下来,滚烫的泪水滴落在手背上。
“小朋友,叔叔带你回家!”她被叔叔抱了起来,她用那空洞的,茫然的,恐惧的眼神望着后面,仿佛不相信这是真的,这只是一场梦而已。
她紧紧抱住了解放军叔叔的脖子消失在人群中……
得知修读中国语文及文化科,学校指定要看几本书,当中包括《唐山大地震》时,第一个闪进脑海的念头是:天啊!不是开玩笑吧,这样一本书,甚麽报告文学,单听名字和体裁已给人闷出鸟来的感觉,怎样看啊!於是,自买书以来,我一眼也没看过它,让它安静的躺在书柜中。
直至近几天,老师说要写阅读报告啦,我才抱?一千万个不愿意的心情,把它翻开,心中只想随便看看便算了。
但一看之下,惊觉它并不是我所想像中那麽糟。
那一场发生在多年前的大灾难,从蕴酿、发生、结束、到重建,一切均像在钱钢先生的笔下复活了一般,一桩桩感人的故事,一个个经历劫难洗礼的人物,一下子全浮现於眼前,我就像参与其中,见证?那人类有史以来,一场最惨烈的大天灾。
这确实是一场浩劫。
作者并没加上一丁点儿的夸张、一丁点儿的放大,只用了最写实的方法,将几位亲身经历地震人士的感受记下来,将地震的死亡人数、影响范围等资料摘录下来,已教人感觉到那是一件多麽悲惨的事。
但愿这一切都是假的。
书中记录了很多受灾者的故事,有几个令我印象极为深刻。
在第二章,作者的采访笔记记录了这一件事:一个孩子在地震时遭撞伤,头皮被掀开一大块,里面满是沙子,救灾人员用水去为他冲洗,每洗一下,那孩子便抽搐一下。
读到这一段,我几乎掉下眼泪,那只是一个小孩而已,一个本应天真烂漫的小孩,却要承受?成人也难於忍受的剧痛,这是多麽的令人心酸啊!另外还有两个故事令我热泪盈眶:分别是那位被楼板压住下身,无法脱险的护士,及明知病人救不活,但仍要尽力去救治的仁医。
三件事都叫人感到那麽惋惜,无奈。
但此书的`最大价值却不在这些感人的故事,而是那一个个故事背后带给我们的深刻体会,那一堆堆统计资料向人类发出的严厉警告。
书的第一章就已给了我们一个信息:人类是多麽的愚蠢麻木。
一开始,作者描述了许多地震前的异象,一大群老鼠移居,一大群昆虫远飞,?、狗等都出现不寻常的举动,是否在说明人类连动物都不如呢?动物也能感受到地震的来临,但一直自封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却连一丁点感觉也没有,是甚麽回事?是千万年的进化,令我们失去了最基本预知灾害的动物本能吗?但这仍不算是最令人类汗颜的地方,最令人感到羞耻的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荣的科技万能思想。
人类就是太过倚赖它,明明看见一大堆不寻常的事正在发生,但一点也不担心,因为我们信任的那些仪器并没有动静,所以不会有事发生。
结果一直被人类奉为至宝的仪器出卖了人。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日渐发达的科技,是否就是加速我们灭亡的毒药呢?况且,那些所谓的新科技产品、现代化建筑,能抵抗大自然的力量吗?千多年累积而来的科学知识所造出来的建筑,大自然只用了短短的几分钟已将其完全摧毁。
人是否要醒觉,不应再完全倚赖这些不可靠的东西呢!
还有一样更令人痛心的是中国人那极幼稚可笑的爱面子性格。
在第五章「政治的一九七六」一节这样记载:震后,世界各国都表示要向灾区伸出援手,但我们那些伟大的爱面子思想,将这种好意拒绝了。
以为这是自家的事,不需要他人援助。
这是多麽的愚昧啊!救灾根本是全人类的事!结果,五千多年历史遗留下来的伟大的爱面子文化,使千千万万条本来有救的生命,埋进黄土地了。
除了愚蠢外,书中亦揭露了人性丑恶的一面。
像描写人们在灾后大抢劫的那段:一些人在废墟中找值钱的物件,一些人甚至在死人身上抢夺,这完全显示了人类低劣的本性。
还有写五室婶的那段,本来灾后大家是相互扶持的,过?共患难的生活,但不久之后,生活较为稳定,社会稍为回复正常后,中国人那自私自利的本性立即显现。
一个本来紧密联系的小社团,便这样瓦解了。
又在第四章中,精神病人和盲人在灾后都被冷落,他们的残疾、缺陷,使到他们本来应有的待遇,都因歧视而失去。
甚至连原有的东西也被人夺去。
幸好,书中也有记述人性光辉的一面。
像在同一章中,一位小伙子得悉盲人、精神病人被分配较少的食物时,立即将那不公平的饭票撕烂,将好的饭菜都拿出来给病者食用。
这正好和那些歧视病人的行政高层形成强烈的对比,而那两位一直照料病人的医生,是令人敬佩的。
三个人在书中都是小人物,但比起那些所谓所长、部长等大人物有人性得多,难道真的如谚语所云:「仗义每多屠狗辈」?又在第二章中,那几位拚?被水冲去,冒?性命危险都要拉起水闸排洪的勇士,和第三章中提到的那一对新婚夫妇、那个年轻小女孩、那个大婶和那个男矿工,他们坚持活到最后一刻的精神,都漂亮地展示了人性中勇敢,舍己为人和坚强不屈的一面,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又在第二章曾提及有外国人遇难,中国人并无因民族的成见而不予救援,表现了人类互助互爱的精神。
令人觉得可能真的有一天,人类能摒除民族界限,融为一体。
最后,我感到中国人有历史以来实在经历太多劫难了。
只希望在未来日子,不会再有同样的灾难发生。
即使发生了,亦应从唐山一劫中汲取教训,凭着我们美丽的、光辉的人性去战胜它们。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七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76年唐山大地震,人们在地震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弱小,那么的无助。丈夫用生命换得了妻子的生命,而妻子在悲痛之余,发现自己的龙凤胎孩子还活着,被一块石板压住了两头。
此时救援人员发现石头无法抬起,两个只能救一个,母亲坚定说:“两个都得救!”可救援人员没有办法,最后母亲只能心痛的说:“救弟弟!”姐姐听着了,绝望了,这三个字深深的印在脑海里了!弟弟救活了,一只胳膊没了!本以为必死的姐姐却奇迹般的活了,她的心有的只是对母亲的恨。
她没有找母亲和弟弟,而是被当做孤儿被一对解放军夫妇给收养。长大的她一直没有回过唐山,知道xx年汶川大地震,学医的她跑到前线进行救援,被一个母亲的行为感动了,终于理解了妈妈当时心情,慢慢放下了对亲人的恨,觉得弟弟能活着,真好!受到良心谴责的母亲,她没有搬家,一直守在唐山过着清贫的生活,说是等着丈夫和女儿的魂回来。她没有再嫁,一辈子就嫁给这个用生命呵护她的男人。
姐姐回来了,看到母亲为自己准备了“西红柿”,这是地震前母亲许诺给孩子的。上学的书本,母亲也是买两套。母亲给孩子跪下了说对不起,渐渐姐姐理解了母亲,明白了母亲的爱。母亲,我亲爱母亲,对不起,我整整折磨了您3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