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大地的话读后感范文(20篇)
读后感是对作者思想和写作技巧的评价和思考。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我们深入阅读、思考并提炼出独特的见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选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一
高中的时候,最爱语文晚自习。偷得几时闲暇时光,拿本好书慢慢磨。那时同桌买了本《大地之灯》,封面上有朵巨大的莲花,枝叶花瓣恣意蔓延在纸张之上,跃然欲出,也撬动了我的阅读之心。可惜时间不多,只能囫囵吞枣读了一番,而今日又重读一次,别有风味。
《大地之灯》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讲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出生的两个少年独特的成长经历。他们从开始的迷惘不知所措,到和现实生活的抗争,最后生命走向了通途。两条主线无形之中相交,又在同样的地方戛然而止。
作者七堇年是80后,可是作品和视野却有着不一样的高度。她的笔风老道凝练,不同于同时期的一些作家,一味地追求辞藻华丽、情情爱爱,其实只是堆砌,一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躯壳。那些烂大街的小说,俗套的情节着实令人生厌,顶多作为闲暇消遣。《大地之灯》是她对现实主义作品的尝试。字里行间,我可以看出她内心的安定和强大,这也是我喜欢她的原因之一。不随波逐流,获得内心的安定也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种生活状态。
整个故事之中,我最爱的人物便是辛和。辛和是在男主角简生的大学时期出现的一个女子,她活泼开朗,笑起来阳光明媚,但是生性冷漠沉闷的简生却将她的心牢牢牵住。她用自己的温暖保护着心爱的人,为了他不顾一切。尽管简生的心中一直有一个神秘女子“淮”的存在。我爱她的坦荡,爱她的执着。如果一个男人始终对你忽近忽远,冷冷淡淡,你是否还有勇气去牵手?如果他的心里住着另外一个她,你能否抛开一切放手让他去追寻自己的幸福?如果他当时决绝的与你离婚去照顾一个非亲非故的绝症女子,你是否还能选择原谅?辛和在书中告诉了我,“可以”。答案是如此坚定,正是这样,她也守来了自己的光芒。可以说,淮和辛和在简生寻找生命的隘口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小觑的作用。淮在简生的少年时期,他在他最潦倒落魄的时候,给了一个近乎孤儿的他难以比拟的温暖和爱。而辛和在简生的大学及后期,让他的性格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孤僻,对于他的绘画事业也有了推动的作用。这两个女人所给的爱,成就了简生。他也最终通过自己的探寻,让生命得以解脱、救赎。
读完此书,忽觉心中暖暖地,辛和在简生重新回来的那个风雪之夜,安静地对他说“我一直都在等你回来。”这句话,灼热了我的眼眶。而大地之灯也在心中悄然亮起。
我们也在这或明或灭的世间寻找着,龃龉前进着,去点亮那盏灯。跌撞了百次,终而明了,因爱而生的大地之灯,永远都不会熄灭。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二
《苍茫大地》是我国第一部弘扬雨花英烈精神、描写雨花英烈英雄事迹的长篇小说。我以在雨花台英勇就义的传奇烈士、早期杰出领导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留德博士、原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许包野同志及其革命事迹为主要原型,通过刻画具有崇高信仰和民族大义、身怀过人胆识和博识睿智的“许子鹤”这一光辉英雄形象,来集中、突出地呈现“信仰、忠诚、为民、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以期感人心魂、砥砺人心。
我觉得自己和小说主人翁许子鹤的`原型人物许包野有种神奇的缘分。他在德国留过学、取得博士学位,刚巧我也在德国学习过、取得德国的博士学位。他在江苏、河南工作过,而我老家在河南,目前在江苏工作。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许包野这位人物在我党历史上具有典型性,在文学价值上也具有典型性。我想倾力把这两种典型性描写和塑造出来。
“许子鹤”出生于泰国华侨富商之家,7岁回到祖国,自幼聪明过人,成绩优异,并考入北京大学,在恽长君、邓翰生等感召下接受进步思想,后赴德国哥廷根大学留学,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在朱德等影响下加入党组织,学成之后主动放弃国外优异条件,毅然选择回归祖国,为国效力。回国途中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培训,回国后以上海大学教授身份从事革命活动,转战上海、江苏、河南多地,始终在隐蔽战线领导和从事革命活动,先后经历北伐战争、“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白色恐怖、抗日救国、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和历史阶段,历任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江苏省委书记等职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朽贡献。
这样的一位人物本来可以享受非常优越的生活,但正因为具有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才甘愿放弃一切,直至走向刑场也无怨无悔。他是我党历史上一大批同类人物的代表,称得上是他们的典型案例,是信仰高于一切的典型。
在文学作品中,刻画普通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多,比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但描写高级知识分子形象的比较少。《苍茫大地》主人翁作为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留洋博士,学贯东西,优雅睿智,可谓人中龙凤,但为了民族解放和伟大信仰,主动放弃一切,忍饥挨饿,忍受酷刑折磨,始终不屈不挠,令人动容。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三
这几天,心里一直响着爷爷在去世的时候跟卡桑说的那句话“你要有一颗善美的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心是善美的,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才会是爷爷心中敬畏的天地圣洁。
《大地之灯》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偶然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文字和我所了解的七堇年完全不同,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驱使我打开了这本有着浅灰色封面的小说。
西藏,一个遥远的神秘地域,千百年来一直都带着她神秘的面纱不肯摘下。洁白圣洁的雪山,古老神秘的宗教,朴实的牧民,虔诚的教徒,一切都是未知,对我,一个从未旅行过的学生来说,那样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迷幻。
卡桑,一个在失去双亲之后又送走了相依为命的爷爷的小女孩,带着一只叫着晋美的纯种藏獒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人间的冷暖善恶,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完全没有遮挡的展现了出来,她所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善良”的人们,上演着他们眼里的美好。
简生,在我看来有些自闭的男生,因为爱而降生,也因为爱而被抛弃,小时候的生活是他最灿烂的记忆。因为爱,他离开了那个美丽的老师,也因为爱他接受了深爱自己的善良女孩,最后也是因为爱,他选择离开后者重新守候幼时的小小心事。
我想最后的结尾是平淡的,也是最完美的,卡桑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属于自己但却给了他最多温暖的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简生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之后,也被已经分开却还在念着自己的妻子原谅,或许他们,小说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许多的未知之后,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去学着活的更好,如何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一朵莲花,在经历了污泥的洗礼之后,才会绽放最光辉的人性光芒。大地之灯。实则是人性之灯,他照耀着每个人,评判者每个人的举止。善良,终会让一个人拥有的更多,善美,终会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赢得共鸣。
我们都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怀着最纯真的美好,然而,在走过很多的路之后,在遇见了很多的人之后,那份纯真也逐渐变得的淡漠,变得稀薄。就像小说里卡桑最初的漂泊,被人欺负,也只有默默哭泣,什么都做不了。然而,还有一种东西,它可以拯救即将窒息的孩童,那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爱,熟悉的,陌生的,还有对那个叫做大地的无言神明的爱。我现在有点羡慕那些内心满是敬畏的民族,他们有信仰,在为了一个被很多人嘲笑的简单梦想里简单的生活,其实他们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就如他们所说,我得到了神明的庇护。一个简单的满足,却让他们单纯了一生,也快乐了一生。
大地之灯,人性之灯,简短的文字,却讲演了三代人的丑与恶、善与美,在最后一个看是没有结尾的几句话,却让很多人了解了最简单的善良,最简单的守候与坚守。一颗善美的灵魂或许就在于此吧!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四
很多过当成宝贝的物品动不动就扔掉,不再觉得可惜,也忘记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话。于是,我们会很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竟有这般肮脏。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冷漠张狂的刺鼻气味,而我们也将十分荣幸地回那个人情冷、世态炎凉的社会。究其原因,还要责怪事物衰落的速度大于崛起么?这时,科技发展反倒成了一种错误了。
我本人是很喜欢欣赏日落的,夕阳不像朝阳那样喧闹,也不像正午的日头那样亮晃晃的刺眼。夕阳是温柔的,那夹着金的橙红色鹅卵一般的安详。她轻轻地着大地,即将逝的母亲最后一次此文来源于网抚自己的孩此文来源于网。眷恋、而伤感,教人不忍心打破这沉静。一眨眼,便只剩下橙粉色的云,游荡在淡淡的蓝紫色天空里。
作者还记叙了一个画面:
一个孩此文来源于网有着十分幸福的家庭:周末可以和爸妈山边玩,他有自己的玩具,有自己的小人书库。但是妈妈对他的`管教很严,放学一定要直接回家,回到家第一件事是洗手。为此他又感到非常不幸,恨自己的妈妈。
作者在这段文字结尾写了这样一句话:每一匹新驹都不会喜欢给他套上羁绊的人。
我想做一些评论,暂请作者大人原谅我的无礼。我,一匹马若真生于某个社会、改变不了自己成为坐骑的命运,那么也只好坦然面对。一旦强烈的拒而被杀了卖肉,就比什么都残酷了。生命终还是重要的,不轻生,不被淘汰,就只有接下一场又一场的挑战。想寻得自由,它大可以踢倒那个给他套上羁绊的人,然后从他的身上踩过,直到那个人再也站不起来。如果被驯服,只能怪自己技不如人。
火可以逆风而燃,是它的顽强。风吹得越狠,火烧得越旺。它固执,它偏不向命运低头。那小马驹为何没有这样的勇气?只想燃烧,哪怕只有一丝火苗。风可以把火吹到四面八方,火也可以溯风而上,任谁也动摇不了它坚定的意志。风中观赏这一奇景,也许我会被感动得潸然泪下,一面敬佩火的无畏,一面慨叹自己的懦弱。
终于知道了什么叫做强大--马在风中跑,马比风的速度快,却永远跑不出风的世界。
只记得在搬家以前,每一次打开阳台的门都会听到隔壁的猫向我的父亲问好。那的确是只对于我父亲的,猫的主人并不善待它,时常把它关在屋里,呼吸不到新鲜空气。父亲有时候会吹口哨来逗那只猫,它也很听话地回应着。时间久了主人不再打开阳台的门,于是我们再也听不到那友善的。现在搬了家,不知那只猫住得还好不好,新的邻居在打开阳台门的时候,还有没有可此文来源于网的猫问候。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五
篇一:《大地之灯》读后感
《大地之灯》是朋友的推荐。她说,好久没有这样放不下一本书了。
本书作者七堇年,我不认识。从郭敬明的序中知道,她是一个比郭更为新生代的作者,年仅19岁。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她与很多十几岁写书,想做青春偶像的新新人类大不同,跟郭敬明这样的红人也不一样。她显然对文学有更大的野心,她是那种可以忍受孤独,安安静静写出严肃作品的人。于是,郭敬明在序言里,言辞恳切地推荐这本书,他说“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帮小七这样沉默和安静的女生,去摇旗呐喊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的心意。”
我在两天之内读完这本书,应该说并不是读得很细。但是,我也想讲讲我的感受,算是谢谢朋友跟我分享她喜欢的书。
没看之前,我曾经问朋友,这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她没有跟我说。
现在我看完了,如果有人问我《大地之灯》讲了什么?我同样觉得很难回答。
因为它不是简单一个故事情节可以描绘的,它留给你的印象,不像是看了一个故事,而是心里得到了一些感受。
什么感受呢?
有神秘感。
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天葬的仪式,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当着母亲的面,一刀扎进自己的胸口的场景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他真是勇敢!这样的置之死地,换来的结果也不并非是冲破那层厚厚的隔膜,换来的自由,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样痛苦的成长,简生除了对老师淮——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感情寄托,他不再知道爱是什么。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的结果,作者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呢?
感觉就像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但是,比起很多连表达什么给你都没有欲望的书,这书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个小作者,也很不错了。等她慢慢地有经历了,明白到很多深刻的感受,如果心里有,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撼动人心,就像《活着》,会写得更好!
希望每个人都真的如封底上的话一样,能感受到,
篇二:《大地之灯》读后感
因我们的肉体,只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
从06年的11月开始,不停地跑书店,一直到07年的1月23号才拿到这本书。满是喜悦的气氛,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地品味《大地之灯》。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有震撼力的一本文学性作品。她的文笔,不逊于那些大师。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不少的美图,我看到了我所想看到的场景。在七堇年的文笔里,我看到了希望。
严肃文学,从她开始,又是一个起点。
1、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卡桑的幼年时代,她记忆里的冬天,雪是大地唯一的盛装。总是能够看到冰天雪地的景色,而正如她所深刻记得的: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更恐怖的事情。八岁以前的卡桑,引导她走向盲目的另一个方向的是爷爷,但是,爷爷的猝然离开带走了卡桑的依赖,八岁的她,面对爷爷的猝死,失声哭泣,清楚地明白所有的依赖和关心艘和爷爷一起奔向了盛大的死亡。
这个世界上,卡桑唯一剩下的只是晋美,她变得更加地沉默,而变成日朗家的人,不过也是无奈罢了。在无所需求的时候,即使饥饿疲乏,她依旧会独自咬着牙挺过去。当她把仁索当成自己所能依靠的唯一的亲人时,她对她说出了她的需求:我饿。
遇见辛和,遇见简生,是卡桑这一世最大的幸运。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遇见一些人,有幸运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人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呢?我会不会像卡桑一样幸运,离开厌烦的生活,去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会有人带我离开么?
2、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三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
不要把别人想象得对你很忠诚。
简生的童年,带着欢乐和玩耍的乐趣,却对自己的名字感到陌生,面对自己的母亲,面对“简生”这个名字,感到不知所措。离开婆婆和老房子,这是简生所不愿的,但是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简生又不得不离开婆婆和老房子。
简生的母亲仝素清和简生的父亲简卫东,知青年代的一段感情,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一些人被欺骗着,一些人被抛弃着,一些人被遗忘着。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最初简卫东并没有因为诗和大提琴而引人注目,如果最初仝素清没有表演口琴《山楂树》,如果简卫东没有犯错误,如果素清没有怀孕,如果简卫东没有欺骗仝素清,如果简生没有被抛弃,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所有,也将滑向另一个结局,那些痛和爱也就不会延续下去了。
十年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够不够遗忘一个人呢?十年的时间,仝素清渐渐忘记了简卫东,却想起了简生,于是就带着愧疚着心去接了简生,去不清楚,这将是另一个错的开始。
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逆转是从母亲接自己去城里的那个夏天开始。同学的嘲笑和孤立,成绩的低落,使他变得越来越沉默。画画使他看到了当时他的世界里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让他遇见了淮。或许是幸运,或许是不幸,他还是遇见了他的希望。
羞涩的暗恋,在简生的不懂表达下变的一塌糊涂,笨拙的表白,却得到了如雷击的拒绝。
李婆婆的去世,母亲的不堪,让简生想回乡去看看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淮的陪伴,使得这次的回去在记忆里有了一点美好的成分。
母亲的咒骂,使简生觉得绝望,却不仅仅是绝望而已,也付出了行动。正是简生的自杀,使得他自己清楚了淮在他生命中分量。
十八岁的生日,告别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和母亲的共度生日感到了自己和母亲的生疏,不知道怎样越过这条代沟去和母亲沟通。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和母亲的诀别。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个世界上,到底会不会有亲情的存在。
我似乎是感觉不到亲情的温度。
亲爱的,你说我该相信么?
3、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缘分。
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简生和辛和欲离开,却带上了卡桑。卡桑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却不知道这次的离开使她失去了晋美,使她的生活愈加变得寂寞。
上帝就是这个样子,他爱着我们,却又玩弄着我们。
亲爱的,我们该相信上帝么?
4、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是最后一次相别。
错误的时代结束了上一辈人的青春,依然将阴影留在了他们的集体命运上。
简生和辛和在吉卜的乞求下收养了卡桑。卡桑的命运呀就从这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着一些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遇见叶蓝。
叶蓝曾经告诉她,卡桑,其实没有人知道,不管我有过多少体面的男朋友,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的身边,除了敌人,就是恋人。
或许要除开你。卡桑,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比如说,叶蓝离开。
叶蓝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怎么会忘记你呢?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能够遇见一个像叶蓝这么好的女生?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才能够看见我的希望
5、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人总是需要安然遵循命运最初的旨意。常常绕了很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起点。这又有什么不同。
卡桑遭遇迦南,遭遇了一些命运。而简生遇见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企图得到原谅,简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的终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却遭遇了淮的生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命运的齿轮,到底要拐到哪个方向去?
上帝有这么喜欢捉弄人么?
6、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我们一生,能够对别人做出的,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儿。我怕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好,卡桑。
叶蓝这样的朋友,我是羡慕不来的。我总是期盼有一个会关心我的人,却总是等不到她的到来。
她是不是,被派去做别人的天使了?
7、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他说,辛和,我是否能回家。
我一直都在等着你回来。
她说,
爱情,终有甜蜜的时候。
大地之灯,七年之痒。
篇三:《大地之灯》读后感
两天。我只用了两天时间看完《大地之灯》。
对此我十分惊讶,我向来对此类言情小说都是满腔的不屑,当然也不是说堇年的首布长篇毫无深意。
相反,震撼是由浅入深,缓缓深入骨髓的,正如小说里常提到的,大爱无言,这种震撼是波澜不惊地压入心底的。
卡桑,自省,隐忍,单纯。而且是相较于文中所提到的同龄人纯真不少(傻到居然与一个毫不了解其过去的男子一路向北,真是怪事,也许真的是因为“停歇不下”的谶语吧),踏入尼泊尔也缘于此。只是挺疑惑的是,为何没有安排卡桑与迦南的再会(不是明目张胆告之诸位我希望他们俩再续前缘,我也并不想他们再发生什么)呢,也许堇年觉得没必要吧,也的确相较于有些情节,这的确小小不言。而那人世间乐于奔命,亡走天涯的的孤影成就了永恒绽放与语梗的莲花。
简生,至今我已忘了如何去评价,在阅读期间,天知道我是想好了如何去评价他的。被母亲带回城里够残酷,我是说老婆婆孤苦。而回到城里,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人总要成长的。或许最不该应的当属他过于年幼便撞见母亲与别的男子之间的苟且之事吧。而淮的出现,很容易将看过安妮宝贝的《莲花》的读者带入承袭的沼泽地,我不得不说,其间有些描写很神似,仅是神似,读者明白情节与《莲花》是迥然不同的。怪我肤浅了吧,事实证明,堇年并未承袭,完全不同的路线与情感,这足以颠覆我之前的想法。而看过铁凝的《大浴女》的读者,可能会捕风捉影到一些铁凝风,我能感觉到,但我可以明确的将二者分开,这也能证明堇年并非承袭铁凝,这点我还真希望安波瞬前辈改改。至于莫言,抱歉,我还真没看过此人的作品。
素清,至今我尚不能拼出她的姓,懒于去翻字典。她的命运,并不能撕心裂肺地谈大悲吧,总觉得是种韧性的牺牲。之于简生父子。她的后半生总令我想到鲁迅前辈的《颓败线的颤动》,也写老母亲卖淫为家女的成长,这多少明喻着天下母亲的辛酸泪水吧。崇高的女性在全书彰显无遗,却没有偏执的女权主义。
全书在我看来最大的优点在于人物性格刻画入木三分,梦境是不断穿插与前后照应也十分不错,也许尚存某些我所不能窥见的遗憾。
我想拿那后记里的话来结尾: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是多么好……
篇四:大地之灯·读后感
难得的清明节假日,也是难得的我居然没有回家,许是怀念图书馆的思思宁静,所以就去找本自己喜欢的小说看看。
在众多的暑假中寻寻觅觅,找到七堇年写的《大地之灯》,随手翻了几页,觉得甚好,便细细读来,淡漠的时候总是希望借助着什么让自己充实起来。
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艰辛历程,文中的主人公很多,有矢志不渝的简生,有对爱情如此执着的,哪怕为了心爱的人甘愿把自己放到那么卑微的地步的辛和,有善良美丽的倔强藏族女子卡桑,有同样信守爱的诺言的淮,那么多可爱的人物编织了这个完美的故事。
爱,终究是伟大的;养父母之情于卡桑来说也是伟大的,它让这个藏族女子获得了非凡的人生。
此书估计在我们的图书馆中已传阅数次,又细心的读者在这段文字下划下横线,我看了也深有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只不过有时陪伴簇拥的人多了,便有了错觉,到了一切都已经恢复原本的时候,觉得自己万众离弃。其实只不过是幻象消失,还你一个本来面目而已。”
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
篇五:
初读这本书,便有许久不曾体会到的厚重感。三十几万字的长篇,迥异于那些肤浅而流于词藻的青春文学。题材也是不小的。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不同的时代、民族,不同的地域风光,竟都被作者写了出来。诚然,如资深评论家所说,这本书亦有其缺陷之处。但在作者只有十几岁的条件下,这本书实在是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
“月光之下银色的雪原广袤无边。呈现某种幻觉般的境界。极端的寂静被黑暗盛情包围。没有路,没有尽头。寒冷的空气像是冰一样厚重地顿结在这旷野。她听见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清晰的吱吱声响和自己的剧烈呼吸。因为这深夜的寒冷,她觉得自己的脚、手、脸、鼻子都已经失去知觉……就连肺叶都好像是被塞进了一团团冰块那般刺痛。她就这么失声一般,茫然无助地跟随一个人深入莽莽荒原,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恐惧。那个夜晚的路途,成为她此生命运的一个隐讳的谶语。她能够因此深刻记得,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亡更为恐怖的事情。”
这样娓娓道来却不动声色的描写在书中随处可见,且少有措辞的重复,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用词的老到和准确,不经意间便可看到的深刻句子,自然而自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写出的。
书的装帧简洁低调。白色封面,一朵巨大的灰色莲花。内页也没有任何多余图案。全不似小说本身带给读者的深入思考与回味。然而这简洁与凝重又是和谐的。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同样的,在后记中,她也写:写作及语言这两者,都有是有尊严的。值得敬畏与尊重,并且倾力而为。
现今所谓“80后”的写作者中,很少可以看到有人对于文字有这样敬重的态度。更多的人不过是将其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或者甚至是将写作本身视作一个目的。这些并不是应被指责的,但也足以反射这部作品的可贵及作者的郑重。
如果仅仅说对待文字所持有的态度,当然也不能说明这部作品是多么地优秀。而在思想内涵上,作者毫不犹豫地超越了同龄人。
“这个世界的残忍和不公是如此稀松平常的事情,今后还会有很多。你只要内心宁静满足,便没有什么苦难能够打击你。”
“世上有诸多为自己的想象和胆小所夸张的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取同情或者借以自我倒戈。然而人若心中真有大悲,却通常沉默不语。”
“一个只能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真正愉悦的人,或者完全不能再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愉悦的人,都是老的。” 这样一针见血的哲理性叙述,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思想深度才能达到。而从整篇小说的大构架来看,主题(在我看来)是爱的善与美,忏悔与救赎。最终的完满,回归的结局,也是决定于这样的善。譬如简生与淮的感情。简生认定自己是爱淮的,而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这与男女之情爱是有区别的。毕竟,简生的生长环境没有使他有一个温柔体贴r的母亲。虽然他的母亲更为隐忍坚强,这却远非一个少年所能坦然接受的。所以我想,这感情中应当有一种对于理想中的母性的向往。而淮的温和、善良也远不是小恩小惠那般简单。她不计任何回报地照顾简生,引导他走上正常的,日渐成功的道路,自己重又退回。这样大的付出仿佛是没有任何动机的。即使有,亦只是出自本心的善的愿望。小说中淮的这一形象或多或少带有了理想的色彩,无论是对于简生还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书中的另一主角,卡桑,被设定为一个独立的孩子,对他人可信赖而不依赖,不断选择离开、上路,即使那条路未知而危险。所幸她遇到的人中亦有善良的。如她的养父母,还有叶蓝。她不是没有受过伤害,但她表现得那样坚强,再大的伤害似乎也不能对她的生命有太大的创伤。她只是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活。虽然养父母并未给她永久而周全至极的庇护,却给予了她足以令她健康、幸福成长的爱。而在她成年后选择离开时,他们亦不曾试图牵绊她的脚步。
有太多现实的感情,不能够坦然面对离别。因为不舍,而要求一时的占有。须知人生不带来任何,死时也必将一无所有地走。一切都终将放下,那求来的短暂的满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顾,会不会可笑了一些。如书中反复写到的:我们的肉体不过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但是,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
时下有太多缺乏思考、简单到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小说,《大地之灯》以其独立而傲然的姿态立于层出不穷的新书中,一如封面上静静绽放的莲花。我一直相信,个人的经历是人与人之间迥异的根源。能以十九岁的年龄写出这样一个故事,七堇年的经历必然与那些家庭美满衣食无虞的孩子大有不同。在后记中隐约可以看出,书中有相当的情节,有她自己的烙印。我找来她之前的散文,发现了一些可以照应的细节。但这些都不是什么轻松美好幸福的故事。一个人要背负的回忆如果沉重,她可以将其化为珍贵的、独一的财富。并且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永久或长时地沉湎于回忆之中。想起颜歌在《关河》的序中写到:当你能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关于它的一切已经被我彻底地抛弃了。我把它写焉,就是为了和我的过去一刀两断。颜歌更为隐晦地选择了历史背景,于是我始终只能将它作为一个故事来读——却始终不懂。而对于七堇年来说,也许她尚未能足够决然地以文字向过往告别,但至少,她在其中充盈了自己的感情,并郑重对待。我想,将来她应该很快会有脱离已有风格、主题的新作。毕竟,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可以不断上路的人。
篇六:
这几天,心里一直响着爷爷在去世的时候跟卡桑说的那句话“你要有一颗善美的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心是善美的,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才会是爷爷心中敬畏的天地圣洁。
《大地之灯》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偶然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文字和我所了解的七堇年完全不同,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驱使我打开了这本有着浅灰色封面的小说。
西藏,一个遥远的神秘地域,千百年来一直都带着她神秘的面纱不肯摘下。洁白圣洁的雪山,古老神秘的宗教,朴实的牧民,虔诚的教徒,一切都是未知,对我,一个从未旅行过的学生来说,那样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迷幻。
卡桑,一个在失去双亲之后又送走了相依为命的爷爷的小女孩,带着一只叫着晋美的纯种藏獒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人间的冷暖善恶,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完全没有遮挡的展现了出来,她所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善良”的人们,上演着他们眼里的美好。
简生,在我看来有些自闭的男生,因为爱而降生,也因为爱而被抛弃,小时候的生活是他最灿烂的记忆。因为爱,他离开了那个美丽的老师,也因为爱他接受了深爱自己的善良女孩,最后也是因为爱,他选择离开后者重新守候幼时的小小心事。
我想最后的结尾是平淡的,也是最完美的,卡桑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属于自己但却给了他最多温暖的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简生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之后,也被已经分开却还在念着自己的妻子原谅,或许他们,小说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许多的未知之后,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去学着活的更好,如何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一朵莲花,在经历了污泥的洗礼之后,才会绽放最光辉的人性光芒。大地之灯。实则是人性之灯,他照耀着每个人,评判者每个人的举止。善良,终会让一个人拥有的更多,善美,终会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赢得共鸣。
我们都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怀着最纯真的美好,然而,在走过很多的路之后,在遇见了很多的人之后,那份纯真也逐渐变得的淡漠,变得稀薄。就像小说里卡桑最初的漂泊,被人欺负,也只有默默哭泣,什么都做不了。然而,还有一种东西,它可以拯救即将窒息的孩童,那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爱,熟悉的,陌生的,还有对那个叫做大地的无言神明的爱。我现在有点羡慕那些内心满是敬畏的民族,他们有信仰,在为了一个被很多人嘲笑的简单梦想里简单的生活,其实他们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就如他们所说,我得到了神明的庇护。一个简单的满足,却让他们单纯了一生,也快乐了一生。
大地之灯,人性之灯,简短的文字,却讲演了三代人的丑与恶、善与美,在最后一个看是没有结尾的几句话,却让很多人了解了最简单的善良,最简单的守候与坚守。一颗善美的灵魂或许就在于此吧!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六
因了动物总是能够或多或少地带给人心灵上的慰藉,亦或多或少地增添生活中的乐趣。于是,喜欢养些小动物,但许久以来总是不能理解,为什么小狗总喜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找一个黑暗而阒静的角落结束自己的一生?直到看完小七的《大地之灯》后,才有点懵懂,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尊严。
在那个拥有最为稀薄而洁净的空气、最为廖烈的阳光、最蓝的苍穹、最广袤的大地的藏族高原,他们的祖祖辈辈都流传着这样的神话,秃鹫从不会把自己的遗体存于大地之上,他们的祖先相信每一个快要死去的秃鹫都会离开群体,腾空万里、往太阳深处飞去,直到融入太阳的光辉之中,让生命的尊严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得到绽放,所以藏族人民总会把秃鹫看成是比丘的化身。
大学是我们值得骄傲与自豪的时代,说起大学校园,恋爱是个永远的话题。诸如所有的一切,大学恋爱也承载着欢乐与悲伤。但总有那么多的人输给了欲望,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浪漫,想象着恋爱会有多少的情调。但却忘却了生活并不只是一种添加剂调和而成的,五彩斑斓中隐含着太多的出其不意。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时代,尊严似乎不怎么被人看重,更有甚者,觉得尊严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不值得一提。
总会在上学的路上亦或是小树林中见到恋人的身影,很是幸福的样子,在光天化日、众目睽睽之下你亲我吻,也许这是他们表达爱意的方式吧!但这种过分的行为我实在无法苟同。
随处可见男孩俯身为自己心仪的女朋友系鞋带,也许这真的没什么。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给了我们生活的权利,试问:“又有几个人能俯身为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系哪怕是一次鞋带啊!”恐怕没有吧!再说这样男孩子的尊严到哪里去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应该去拼搏自己的事业,去应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而非这样卿卿我我,屈尊做这些世俗的事情,因了尊严是包括男孩子在内的所有人活着的重要理由!
从来都认为女孩是圣洁的化身,她们应该有高贵的灵魂和典雅的举止。但有时候,恋爱中的女孩为了赢得男孩的原谅而死乞白赖的讨好,即使男孩再怎么狂吼。基于传统观念,就有或多或少的人对于女孩子存在不公平的歧视。所以女孩就更应该让自己活的有尊严一些,因了尊严是自己争取来的,要通过努力使自己拥有善美的灵魂与典雅的气质。
喜欢隔离于喧嚣的尘世,更是喜欢歆享于圣洁的灵魂与思想。让我们的生命有尊严一些吧,因了生命本身便是一种高贵与典雅,生命的色彩让我们每个人都存有生活的欲望,于是我们就不自觉的掉进了深不可测的深渊,警醒于世。
让生命更有尊严一些吧!这样才不枉人世的轮回。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七
《大地之灯》是朋友的推荐。她说,好久没有这样放不下一本书了。
本书作者七堇年,我不认识。从郭敬明的序中知道,她是一个比郭更为新生代的作者,年仅19岁。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她与很多十几岁写书,想做青春偶像的新新人类大不同,跟郭敬明这样的红人也不一样。她显然对文学有更大的野心,她是那种可以忍受孤独,安安静静写出严肃作品的人。于是,郭敬明在序言里,言辞恳切地推荐这本书,他说“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帮小七这样沉默和安静的女生,去摇旗呐喊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的心意。”
我在两天之内读完这本书,应该说并不是读得很细。但是,我也想讲讲我的感受,算是谢谢朋友跟我分享她喜欢的书。
没看之前,我曾经问朋友,这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她没有跟我说。
现在我看完了,如果有人问我《大地之灯》讲了什么?我同样觉得很难回答。
因为它不是简单一个故事情节可以描绘的,它留给你的印象,不像是看了一个故事,而是心里得到了一些感受。
什么感受呢?
有神秘感。
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天葬的仪式,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当着母亲的面,一刀扎进自己的胸口的场景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他真是勇敢!这样的置之死地,换来的结果也不并非是冲破那层厚厚的隔膜,换来的自由,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样痛苦的成长,简生除了对老师淮——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感情寄托,他不再知道爱是什么。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的结果,作者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呢?
感觉就像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但是,比起很多连表达什么给你都没有欲望的书,这书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个小作者,也很不错了。等她慢慢地有经历了,明白到很多深刻的感受,如果心里有,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撼动人心,就像《活着》,会写得更好!
希望每个人都真的如封底上的话一样,能感受到,
theeyesofturtharealwayswatchingyou
篇二:《大地之灯》读后感
因我们的肉体,只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
从06年的11月开始,不停地跑书店,一直到07年的1月23号才拿到这本书。满是喜悦的气氛,拿出一个下午的时间。细细地品味《大地之灯》。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有震撼力的一本文学性作品。她的文笔,不逊于那些大师。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不少的美图,我看到了我所想看到的场景。在七堇年的文笔里,我看到了希望。
严肃文学,从她开始,又是一个起点。
1、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卡桑的幼年时代,她记忆里的冬天,雪是大地唯一的盛装。总是能够看到冰天雪地的景色,而正如她所深刻记得的: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更恐怖的事情。八岁以前的卡桑,引导她走向盲目的另一个方向的是爷爷,但是,爷爷的猝然离开带走了卡桑的依赖,八岁的她,面对爷爷的猝死,失声哭泣,清楚地明白所有的依赖和关心艘和爷爷一起奔向了盛大的死亡。
这个世界上,卡桑唯一剩下的只是晋美,她变得更加地沉默,而变成日朗家的人,不过也是无奈罢了。在无所需求的时候,即使饥饿疲乏,她依旧会独自咬着牙挺过去。当她把仁索当成自己所能依靠的唯一的亲人时,她对她说出了她的需求:我饿。
遇见辛和,遇见简生,是卡桑这一世最大的幸运。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遇见一些人,有幸运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人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呢?我会不会像卡桑一样幸运,离开厌烦的生活,去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会有人带我离开么?
2、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三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
不要把别人想象得对你很忠诚。
简生的童年,带着欢乐和玩耍的乐趣,却对自己的名字感到陌生,面对自己的母亲,面对“简生”这个名字,感到不知所措。离开婆婆和老房子,这是简生所不愿的,但是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简生又不得不离开婆婆和老房子。
简生的母亲仝素清和简生的父亲简卫东,知青年代的一段感情,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一些人被欺骗着,一些人被抛弃着,一些人被遗忘着。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最初简卫东并没有因为诗和大提琴而引人注目,如果最初仝素清没有表演口琴《山楂树》,如果简卫东没有犯错误,如果素清没有怀孕,如果简卫东没有欺骗仝素清,如果简生没有被抛弃,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所有,也将滑向另一个结局,那些痛和爱也就不会延续下去了。
十年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够不够遗忘一个人呢?十年的时间,仝素清渐渐忘记了简卫东,却想起了简生,于是就带着愧疚着心去接了简生,去不清楚,这将是另一个错的开始。
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逆转是从母亲接自己去城里的那个夏天开始。同学的嘲笑和孤立,成绩的低落,使他变得越来越沉默。画画使他看到了当时他的世界里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让他遇见了淮。或许是幸运,或许是不幸,他还是遇见了他的希望。
羞涩的暗恋,在简生的不懂表达下变的一塌糊涂,笨拙的表白,却得到了如雷击的拒绝。
李婆婆的去世,母亲的不堪,让简生想回乡去看看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淮的陪伴,使得这次的回去在记忆里有了一点美好的成分。
母亲的咒骂,使简生觉得绝望,却不仅仅是绝望而已,也付出了行动。正是简生的自杀,使得他自己清楚了淮在他生命中分量。
十八岁的生日,告别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和母亲的共度生日感到了自己和母亲的生疏,不知道怎样越过这条代沟去和母亲沟通。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和母亲的诀别。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个世界上,到底会不会有亲情的存在。
我似乎是感觉不到亲情的温度。
亲爱的,你说我该相信么?
3、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缘分。
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简生和辛和欲离开,却带上了卡桑。卡桑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却不知道这次的离开使她失去了晋美,使她的生活愈加变得寂寞。
上帝就是这个样子,他爱着我们,却又玩弄着我们。
亲爱的,我们该相信上帝么?
4、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是最后一次相别。
错误的时代结束了上一辈人的青春,依然将阴影留在了他们的集体命运上。
简生和辛和在吉卜的乞求下收养了卡桑。卡桑的命运呀就从这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着一些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遇见叶蓝。
叶蓝曾经告诉她,卡桑,其实没有人知道,不管我有过多少体面的男朋友,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的身边,除了敌人,就是恋人。
或许要除开你。卡桑,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比如说,叶蓝离开。
叶蓝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怎么会忘记你呢?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能够遇见一个像叶蓝这么好的女生?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才能够看见我的希望
5、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人总是需要安然遵循命运最初的旨意。常常绕了很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起点。这又有什么不同。
卡桑遭遇迦南,遭遇了一些命运。而简生遇见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企图得到原谅,简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的终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却遭遇了淮的生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命运的齿轮,到底要拐到哪个方向去?
上帝有这么喜欢捉弄人么?
6、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我们一生,能够对别人做出的,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儿。我怕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好,卡桑。
叶蓝这样的朋友,我是羡慕不来的。我总是期盼有一个会关心我的人,却总是等不到她的到来。
她是不是,被派去做别人的天使了?
7、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他说,辛和,我是否能回家。
我一直都在等着你回来。
她说,
爱情,终有甜蜜的时候。
大地之灯,七年之痒。
篇三:《大地之灯》读后感
两天。我只用了两天时间看完《大地之灯》。
对此我十分惊讶,我向来对此类言情小说都是满腔的不屑,当然也不是说堇年的首布长篇毫无深意。
相反,震撼是由浅入深,缓缓深入骨髓的,正如小说里常提到的,大爱无言,这种震撼是波澜不惊地压入心底的。
卡桑,自省,隐忍,单纯。而且是相较于文中所提到的同龄人纯真不少(傻到居然与一个毫不了解其过去的男子一路向北,真是怪事,也许真的是因为“停歇不下”的谶语吧),踏入尼泊尔也缘于此。只是挺疑惑的是,为何没有安排卡桑与迦南的再会(不是明目张胆告之诸位我希望他们俩再续前缘,我也并不想他们再发生什么)呢,也许堇年觉得没必要吧,也的确相较于有些情节,这的确小小不言。而那人世间乐于奔命,亡走天涯的的孤影成就了永恒绽放与语梗的莲花。
简生,至今我已忘了如何去评价,在阅读期间,天知道我是想好了如何去评价他的。被母亲带回城里够残酷,我是说老婆婆孤苦。而回到城里,我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人总要成长的。或许最不该应的当属他过于年幼便撞见母亲与别的男子之间的苟且之事吧。而淮的出现,很容易将看过安妮宝贝的《莲花》的读者带入承袭的沼泽地,我不得不说,其间有些描写很神似,仅是神似,读者明白情节与《莲花》是迥然不同的。怪我肤浅了吧,事实证明,堇年并未承袭,完全不同的路线与情感,这足以颠覆我之前的想法。而看过铁凝的《大浴女》的读者,可能会捕风捉影到一些铁凝风,我能感觉到,但我可以明确的将二者分开,这也能证明堇年并非承袭铁凝,这点我还真希望安波瞬前辈改改。至于莫言,抱歉,我还真没看过此人的作品。
素清,至今我尚不能拼出她的姓,懒于去翻字典。她的命运,并不能撕心裂肺地谈大悲吧,总觉得是种韧性的牺牲。之于简生父子。她的后半生总令我想到鲁迅前辈的《颓败线的颤动》,也写老母亲卖淫为家女的成长,这多少明喻着天下母亲的辛酸泪水吧。崇高的女性在全书彰显无遗,却没有偏执的女权主义。
全书在我看来最大的优点在于人物性格刻画入木三分,梦境是不断穿插与前后照应也十分不错,也许尚存某些我所不能窥见的遗憾。
篇四:大地之灯·读后感
难得的清明节假日,也是难得的我居然没有回家,许是怀念图书馆的思思宁静,所以就去找本自己喜欢的小说看看。
在众多的暑假中寻寻觅觅,找到七堇年写的《大地之灯》,随手翻了几页,觉得甚好,便细细读来,淡漠的时候总是希望借助着什么让自己充实起来。
这是一个有关成长的艰辛历程,文中的主人公很多,有矢志不渝的简生,有对爱情如此执着的,哪怕为了心爱的人甘愿把自己放到那么卑微的地步的辛和,有善良美丽的倔强藏族女子卡桑,有同样信守爱的诺言的淮,那么多可爱的人物编织了这个完美的故事。
爱,终究是伟大的;养父母之情于卡桑来说也是伟大的,它让这个藏族女子获得了非凡的人生。
此书估计在我们的图书馆中已传阅数次,又细心的读者在这段文字下划下横线,我看了也深有感悟“我们每个人都是孤身一人,只不过有时陪伴簇拥的人多了,便有了错觉,到了一切都已经恢复原本的时候,觉得自己万众离弃。其实只不过是幻象消失,还你一个本来面目而已。”
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
篇五:
初读这本书,便有许久不曾体会到的厚重感。三十几万字的长篇,迥异于那些肤浅而流于词藻的青春文学。题材也是不小的。数十年的时间跨度,不同的时代、民族,不同的地域风光,竟都被作者写了出来。诚然,如资深评论家所说,这本书亦有其缺陷之处。但在作者只有十几岁的条件下,这本书实在是一部令人惊喜的作品。!
“月光之下银色的雪原广袤无边。呈现某种幻觉般的境界。极端的寂静被黑暗盛情包围。没有路,没有尽头。寒冷的空气像是冰一样厚重地顿结在这旷野。她听见脚踩在雪地上发出清晰的吱吱声响和自己的剧烈呼吸。因为这深夜的寒冷,她觉得自己的脚、手、脸、鼻子都已经失去知觉……就连肺叶都好像是被塞进了一团团冰块那般刺痛。她就这么失声一般,茫然无助地跟随一个人深入莽莽荒原,忍受着巨大的疼痛和恐惧。那个夜晚的路途,成为她此生命运的一个隐讳的谶语。她能够因此深刻记得,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亡更为恐怖的事情。”
这样娓娓道来却不动声色的描写在书中随处可见,且少有措辞的重复,可见作者的文字功底。用词的老到和准确,不经意间便可看到的深刻句子,自然而自如。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写出的。
书的装帧简洁低调。白色封面,一朵巨大的灰色莲花。内页也没有任何多余图案。全不似小说本身带给读者的深入思考与回味。然而这简洁与凝重又是和谐的。如作者在后记中写到:如果我们真能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同样的,在后记中,她也写:写作及语言这两者,都有是有尊严的。值得敬畏与尊重,并且倾力而为。
现今所谓“80后”的写作者中,很少可以看到有人对于文字有这样敬重的态度。更多的人不过是将其作为达到某些目的的工具,或者甚至是将写作本身视作一个目的。这些并不是应被指责的,但也足以反射这部作品的可贵及作者的郑重。
如果仅仅说对待文字所持有的态度,当然也不能说明这部作品是多么地优秀。而在思想内涵上,作者毫不犹豫地超越了同龄人。
“这个世界的残忍和不公是如此稀松平常的事情,今后还会有很多。你只要内心宁静满足,便没有什么苦难能够打击你。”
“世上有诸多为自己的想象和胆小所夸张的伤悲,可以呼天抢地,痛不欲生,用以博取同情或者借以自我倒戈。然而人若心中真有大悲,却通常沉默不语。”
“一个只能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真正愉悦的人,或者完全不能再从世俗的奔波中获得愉悦的人,都是老的。”这样一针见血的哲理性叙述,也只有具备了相当的思想深度才能达到。而从整篇小说的大构架来看,主题(在我看来)是爱的善与美,忏悔与救赎。最终的完满,回归的结局,也是决定于这样的善。譬如简生与淮的感情。简生认定自己是爱淮的,而我们分明可以看出,这与男女之情爱是有区别的。毕竟,简生的生长环境没有使他有一个温柔体贴r的母亲。虽然他的母亲更为隐忍坚强,这却远非一个少年所能坦然接受的。所以我想,这感情中应当有一种对于理想中的母性的向往。而淮的温和、善良也远不是小恩小惠那般简单。她不计任何回报地照顾简生,引导他走上正常的,日渐成功的道路,自己重又退回。这样大的付出仿佛是没有任何动机的。即使有,亦只是出自本心的善的愿望。小说中淮的这一形象或多或少带有了理想的色彩,无论是对于简生还是从人性的角度来看。书中的另一主角,卡桑,被设定为一个独立的孩子,对他人可信赖而不依赖,不断选择离开、上路,即使那条路未知而危险。所幸她遇到的人中亦有善良的。如她的养父母,还有叶蓝。她不是没有受过伤害,但她表现得那样坚强,再大的伤害似乎也不能对她的生命有太大的创伤。她只是勇敢地遵从自己内心的意愿去活。虽然养父母并未给她永久而周全至极的庇护,却给予了她足以令她健康、幸福成长的爱。而在她成年后选择离开时,他们亦不曾试图牵绊她的脚步。
有太多现实的感情,不能够坦然面对离别。因为不舍,而要求一时的占有。须知人生不带来任何,死时也必将一无所有地走。一切都终将放下,那求来的短暂的满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顾,会不会可笑了一些。如书中反复写到的:我们的肉体不过是一朵自生自灭的莲花。但是,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
时下有太多缺乏思考、简单到看了开头便知结局的小说,《大地之灯》以其独立而傲然的姿态立于层出不穷的新书中,一如封面上静静绽放的莲花。我一直相信,个人的经历是人与人之间迥异的根源。能以十九岁的年龄写出这样一个故事,七堇年的经历必然与那些家庭美满衣食无虞的孩子大有不同。在后记中隐约可以看出,书中有相当的情节,有她自己的烙印。我找来她之前的散文,发现了一些可以照应的细节。但这些都不是什么轻松美好幸福的故事。一个人要背负的回忆如果沉重,她可以将其化为珍贵的、独一的财富。并且我始终认为,一个人不能永久或长时地沉湎于回忆之中。想起颜歌在《关河》的序中写到:当你能看见这本书的时候,关于它的一切已经被我彻底地抛弃了。我把它写焉,就是为了和我的过去一刀两断。颜歌更为隐晦地选择了历史背景,于是我始终只能将它作为一个故事来读——却始终不懂。而对于七堇年来说,也许她尚未能足够决然地以文字向过往告别,但至少,她在其中充盈了自己的感情,并郑重对待。我想,将来她应该很快会有脱离已有风格、主题的新作。毕竟,她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可以不断上路的人。
篇六:
这几天,心里一直响着爷爷在去世的时候跟卡桑说的那句话“你要有一颗善美的心”。其实一直以来,我都不怎么知道,到底什么样的心是善美的,到底什么样的灵魂才会是爷爷心中敬畏的天地圣洁。
《大地之灯》是我在高二的时候偶然在书店看到的,里面的文字和我所了解的七堇年完全不同,也许是好奇心的缘故,驱使我打开了这本有着浅灰色封面的小说。
西藏,一个遥远的神秘地域,千百年来一直都带着她神秘的面纱不肯摘下。洁白圣洁的雪山,古老神秘的宗教,朴实的牧民,虔诚的教徒,一切都是未知,对我,一个从未旅行过的学生来说,那样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如此的迷幻。
卡桑,一个在失去双亲之后又送走了相依为命的爷爷的小女孩,带着一只叫着晋美的纯种藏獒开始了漂泊的生活,人间的冷暖善恶,在一个小孩子面前完全没有遮挡的展现了出来,她所做的只是静静的看着那些“善良”的人们,上演着他们眼里的美好。
简生,在我看来有些自闭的男生,因为爱而降生,也因为爱而被抛弃,小时候的生活是他最灿烂的记忆。因为爱,他离开了那个美丽的老师,也因为爱他接受了深爱自己的善良女孩,最后也是因为爱,他选择离开后者重新守候幼时的小小心事。
我想最后的结尾是平淡的,也是最完美的,卡桑离开了那个其实不属于自己但却给了他最多温暖的的家庭,找到了自己的心灵归宿,简生在了却了自己的心愿之后,也被已经分开却还在念着自己的妻子原谅,或许他们,小说里的所有人,在经历了许多的未知之后,已经开始学着如何去学着活的更好,如何让身边的人活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一朵莲花,在经历了污泥的洗礼之后,才会绽放最光辉的人性光芒。大地之灯。实则是人性之灯,他照耀着每个人,评判者每个人的举止。善良,终会让一个人拥有的更多,善美,终会在茫茫人海觅得知音,赢得共鸣。
我们都是一个幼小的孩童,心里怀着最纯真的美好,然而,在走过很多的路之后,在遇见了很多的人之后,那份纯真也逐渐变得的淡漠,变得稀薄。就像小说里卡桑最初的漂泊,被人欺负,也只有默默哭泣,什么都做不了。然而,还有一种东西,它可以拯救即将窒息的孩童,那就是爱,是对所有人的爱,熟悉的,陌生的,还有对那个叫做大地的无言神明的爱。我现在有点羡慕那些内心满是敬畏的民族,他们有信仰,在为了一个被很多人嘲笑的简单梦想里简单的生活,其实他们在物质上什么都没有得到,然而,就如他们所说,我得到了神明的庇护。一个简单的满足,却让他们单纯了一生,也快乐了一生。
大地之灯,人性之灯,简短的文字,却讲演了三代人的丑与恶、善与美,在最后一个看是没有结尾的几句话,却让很多人了解了最简单的善良,最简单的守候与坚守。一颗善美的灵魂或许就在于此吧!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八
突然间想让自己变成灵魂,卡桑的,简生的,或者辛和,甚至于淮的,仿佛作为他们的灵魂,是一件最幸福的事。
纯净而美丽,夹杂着一丝的无奈和善良,在并不完美的世界中,干净而执着地存在。无论经历了什么,都不会被主人丢弃,无论到了什么年纪,还是一如出生的纯洁。
卡桑的爷爷说,我们的肉体永远都只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友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才会在佛的扶度之下,获得永生。
生活在善变世界的我们该是多么羡慕这样一群生灵,靠着信仰作为养分,得以生存下去,肉体是这么微不足道的东西,他只不过是一朵莲花,只如同一只器皿,用以承载厚重并且洁净的灵魂。
无畏无伤,因爱而生,我是如此羡慕那个不知名的女孩,女孩一厢情愿的爱了简生,奉献了可以给予的一切。最后她说,我已怀孕,原谅我,必须离开了。一切都因为太爱,爱到可以离开。这样的人,恐怕是最为圣洁的存在了吧,难怪现实中常听大爱无言,却始终难以感触的深刻。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九
小时候,讨厌冬菇,嫌它丑。黑黑的一朵,像巫婆身上诡谲的袍子,每每在饭桌上见到它,筷子总绕道而逃。弟弟受我影响,也把冬菇当敌人。
妈妈的拿手好菜是冬菇焖鸡,我一见便皱眉,觉得大好鸡肉被那可憎的冬菇白白糟蹋了,感觉上,就好似香喷喷的一锅白粥,无端地掉入了黑漆漆的老鼠屎。
聪明的妈妈,察觉了我和弟弟的异状,一回,刻意以筷子夹起一朵冬菇,微笑地问:“你们看,这像什么?”
我闷声闷气地应:“黑色的鬼。”
弟弟鹦鹉学舌,也说:“像鬼,黑色的鬼。”
妈妈好脾气地应:“冬菇不是鬼啦,它是大地的耳朵。”
嘿,大地的耳朵?这个新鲜的比喻霎时把我和弟弟的好奇心全撩起了,我俩齐齐竖起耳朵来听。
妈妈饶有兴味地说道:“人间每天都有许多有趣的事情发生,大地好奇,便把长长的耳朵伸出地面来听。”经妈妈这么一形容,那朵圆圆的`冬菇落在眼里,果然像一只铆足全劲来偷听的耳朵。妈妈继续说道:“大地的耳朵,听觉敏锐,你们吃了它,同样可以拥有耳听千里的能力!”
万万没有料到,这一吃,便上瘾了。
品质上好的冬菇,硕大肥厚,一触及嘴唇,便有一种绵密温厚的感觉。在与鸡肉长时间焖煮的过程中,它吸尽了肉的精华,吃起来像是一块嫩滑的黑色油膏,但又绝对没有脂肪那种油腻感,这种绚烂的丰采是独树一帜的。
盲目地相信冬菇有助听觉,吃着吃着,果然便养成了“耳听八面”的能力。然而,有时,不小心听到了一些飞短流长的谣言,听到了一些令人义愤填膺的负面消息,听到了一些叫人恶心的言谈,我便衷心希望,我不曾吃过那么、那么多的冬菇。
小小一道冬菇焖鸡,盛满了童年的快乐回忆,还有温馨的亲情。每回闻到那一股熟悉的味道,母亲慧黠的笑容,便清晰浮现。我们在无数无数半真半假的故事中成长,我们在一则一则善意的谎言里接受了许许多多原本为我们所抗拒的东西,那样的一个成长过程,幸福而美好。而全心全意地相信冬菇是“大地的耳朵”的那些年月,是人生的无尘岁月,澄净明洁。
一日,我刻意以筷子夹起了一朵冬菇,微笑地问:
“看,这像什么?”
孩子缺乏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老老实实地应:“像冬菇。”
我说:“不是啦,它们是大地的耳朵……”
这时,三双墨黑的眸子专注地盯着我看,晶晶的亮光,为饭桌上那盘冬菇镀上了一层美丽的釉彩。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
卡桑,在雪域高原深处长大的孤儿,父母在一次朝圣的途中因车祸双双遇难;简生,父母为北大荒的插队知青,出生不久被急于返城的父母遗弃,直到十岁时被接回大城市,母亲却因为受x案件自杀。年幼的简生遇到美术老师淮,让他的人生走进一段新的岔口。简生长大后又偶遇卡桑,并将其带回城市,作为养女。两个有欠缺的少年,不同的时间,在不同人的庇佑下长大,并完成自我内心的救赎。
这本书的作者属于80后人群,很多不明就里的人看到这个数字就会很自然的想到滥俗的言情小说。但七堇年用自己的坚持和尽心证明了她对于文学的决心。
没有华而不实的辞藻,没有堕落的非主流,没有虚伪的美学,更侧重不同年代和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在书的开头,她用西藏风情这样一个大多数人好奇却也陌生的地方引出故事,冰寒的天地,虔诚的藏民,忠猛的藏獒,羊群,天x的风俗,寂冷的黑夜高原。后来,又陆续引出尼泊尔,中国东部,引出不同人物的命运纠葛。
或许这本书不只是严肃,而是悲剧。
简生,从小被父母抛弃,十岁的时候被亲生母亲接走,然后度过了苦闷的青少年,在他眼里,那段时间每天陪伴他的只有痛苦。淮的出现是他尚且幼稚的心灵窥见光明的天使,他把淮当作自己的老师,而后是母亲,后来随着青春期的到来,他幻想淮成为他的妻子。但事实毕竟不是童话,后来他辗转认识了了辛和,并与他结婚。但他一直固执的相信,他爱的是淮,他的心理只有淮,甚至于他娶辛和也是因为他看到了淮了影子。再后来,为了弥补生命的缺憾,他收养了卡桑。在故事的最后,他固执地离开辛和,坚决去照顾淮。那样的痛楚和坚毅的决心是可以震彻我们的内心的。完成这一切,他给辛和打电话说,我想回家。辛和说,我一直在等你回来。
辛和,努力维持着与简生之间的平静以及和睦,她始终进入不了简生的内心,她也始终是活在表面的配角。她爱着简生,她看着简生痛苦而又无能为力。面对简生的离开,她也只能无奈的接受。一个渐入中年的女子,丈夫因为另一个女人而离开自己,长达一年。这样的苦痛也绝非一般,他对简生的爱是疼痛式的,因为疼痛而持久,并且一直迁就。
卡桑的人生满是分离,阿爸阿妈、爷爷、晋美、叶蓝相继离去,后来与简生和辛和解除了养子关系,逃离与迦南的婚姻……年幼时被x暴,后来遇到好心的简生夫妇而有了新的人生。她为新的生活而努力,并且取得学业的进步。但她毕竟也还是长大了,她遇到了迦南。x爱之后成为迦南的另一任妻子,辗转到了尼泊尔却没有名分。这样的婚姻不要也罢,她靠叶蓝逃回北京,依旧孑然一身。她的人生艰难而又痛苦,尽管在青少年时看似光鲜,但在内心深处她有自己无法抹平的伤疤,在暗夜里独自舔着亲人死去的伤口。
淮,她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人生,并且不会跟简生交错。在简生还是孩子的时候,她那样善良地去接受简生并且照顾他,没有任何血缘和物质的关系。她认真扮演一个老师的角色,同时还有母亲的角色,引导少年简生长大成人。简生长大,她也结了婚,但最后这婚姻没有完美。在她生命的末尾,只有年迈的母亲陪在她身边,躺在昏暗房间的床上,无奈等待死亡。那时,简生来了。在她命途的冬天,简生用宽阔的'肩膀挑起她生命的重量,后来她的身体越来越糟,视力模糊,活动障碍,无法自主呼吸,被迫裸露,浑身插满仪器。直到最后,瞳孔放大,心跳和呼吸全部停止。她安静下来,如同是安睡。这样一个善良安静的女子以这样的方式告别叙述,留下沉重。
在书的末尾,七堇年写道:“现在完成的这本书,仅仅是这样一个开端。写的过程当中,我用了全部心思与精力去构架。其中有不可避免的无力和缺憾。但我依旧觉得这对自己的努力是一次比较尽心的交代。尽管知道困难——但我仍旧希望它能够成为一个告别。一如刚才这样一句话:如果我们能真正举重若轻起来,至少在表达上,该是多么好。”
合上七堇年的《大地之灯》,在心中的感触还没有降温的时候,在那些岁月的痕迹还没有结上霜雪的时候,心中是这样的安静,就像是行走之后的旅途中,翻看一组组照片。这是一本沉重的书,在序言中,安波舜说,“她的写作姿态和对语言的膜拜,预示着我们的严肃文学在隔代复苏。”书的质感和油墨的香气,拿在手里的真实感,以及内容的厚重感,使它成为不拘泥于青春文学的里程碑式的著作。事实也的确如此。
封面上的巨大莲花依旧静美。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一
《大地之灯》是朋友的推荐。她说,好久没有这样放不下一本书了。
本书作者七堇年,我不认识。从郭敬明的序中知道,她是一个比郭更为新生代的作者,年仅19岁。读了这本书,我感觉她与很多十几岁写书,想做青春偶像的新新人类大不同,跟郭敬明这样的红人也不一样。她显然对文学有更大的野心,她是那种可以忍受孤独,安安静静写出严肃作品的人。于是,郭敬明在序言里,言辞恳切地推荐这本书,他说“我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尽可能地帮小七这样沉默和安静的女生,去摇旗呐喊了。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感受到,这样一份诚挚的心意。”
我在两天之内读完这本书,应该说并不是读得很细。但是,我也想讲讲我的感受,算是谢谢朋友跟我分享她喜欢的书。
没看之前,我曾经问朋友,这书到底讲的是什么?她没有跟我说。
现在我看完了,如果有人问我《大地之灯》讲了什么?我同样觉得很难回答。
因为它不是简单一个故事情节可以描绘的,它留给你的印象,不像是看了一个故事,而是心里得到了一些感受。
什么感受呢?
有神秘感。
书里大段的篇幅描绘了西藏的景色、人文、宗教等。
我最喜欢的部分也就是这段卡桑小时候在西藏的生活。作者的文字有一种很沉静的美感,她对景色的描写,有画面感,好像让我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雪地,也看到了黑夜的满天星辰,也看到头上的秃鹫盘旋,也看到了丰美的草原……我感受到西藏宽阔的天地,以及那宽阔无垠带给我的渺小,孤独的感觉。我想在这样环境下生存的人,需要多大的勇气来面对自然的残酷啊!
书中对西藏信仰,日常的生活的描写,都让我萌生好奇。印象最深刻应该是书中老重复的一句话,带有宗教色彩,那是卡桑的爷爷对卡桑说的,“我们的肉体永远不过是一朵莲花,它会毁灭。但是我们的灵魂是永存的。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才能在佛的拂度下,获得永生。”因为有信仰的保护,卡桑相信她的亲人,她的晋美都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不管她走到哪里,最终她会与他们团聚。
最强烈的感受是成长的伤痛。
卡桑、简生的成长都太不容易了!尤其是简生。如果说卡桑的痛苦在于独自一人面对世界,是孤独,是无人依靠,是最亲的亲人都一个个离开。
简生当着母亲的面,一刀扎进自己的胸口的场景给我很强烈的冲击感。他真是勇敢!这样的置之死地,换来的结果也不并非是冲破那层厚厚的隔膜,换来的自由,他可以去追求自己的想要的生活。这样痛苦的成长,简生除了对老师淮——他整个少年时期的感情寄托,他不再知道爱是什么。
卡桑呢,她是那种面对再大伤悲都能沉默对待的孩子。小时候的孤独使她永远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应该在哪里停下来。她急于找到一个爱的停泊,最后发现却是错误,还是受到伤害。
叶蓝,则是个特别的孩子。她面对成长中的伤害,那么坚韧,那么无惧,虽然也悲伤,也受伤,却像仙人掌一样倔强的生长。
最后还有点失落感。
我看完后给朋友说,还是因为年纪小吧,没有经历吧。虽然书已经往着很大气的方向在走了,文字也算凝练美丽,不时也有些深刻的语句,但是最后却结束的有些草草!
最后的结果,作者想给读者表达什么呢?
感觉就像想说点什么,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像要来场倾盆大雨,已经有些轰隆隆的声音了,可最终雨下得淅淅沥沥,没能痛痛快快。
但是,比起很多连表达什么给你都没有欲望的书,这书已经不错了。
对于这个小作者,也很不错了。等她慢慢地有经历了,明白到很多深刻的感受,如果心里有,用最朴素的文字也能撼动人心,就像《活着》,会写得更好!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二
终于,看完了这本书。
这是我有史以来看过的最有震撼力的一本文学性作品。她的文笔,不逊于那些大师。在这部作品里,我看到了不少的美图,我看到了我所想看到的场景。在七堇年的文笔里,我看到了希望。
严肃文学,从她开始,又是一个起点。
1、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卡桑,你一定要有善美的灵魂。这样,你的灵魂,在佛的抚度之下,获得永生。
卡桑的幼年时代,她记忆里的冬天,雪是大地唯一的盛装。总是能够看到冰天雪地的景色,而正如她所深刻记得的:在一片无路可走的雪原上,盲目,是比死更恐怖的事情。八岁以前的卡桑,引导她走向盲目的另一个方向的是爷爷,但是,爷爷的猝然离开带走了卡桑的依赖,八岁的她,面对爷爷的猝死,失声哭泣,清楚地明白所有的依赖和关心艘和爷爷一起奔向了盛大的死亡。
这个世界上,卡桑唯一剩下的只是晋美,她变得更加地沉默,而变成日朗家的人,不过也是无奈罢了。在无所需求的时候,即使饥饿疲乏,她依旧会独自咬着牙挺过去。当她把仁索当成自己所能依靠的唯一的亲人时,她对她说出了她的需求:我饿。
遇见辛和,遇见简生,是卡桑这一世最大的幸运。
看到这里我就在想,我会不会也遇见一些人,有幸运的时候,会不会有一些人带我离开这个地方呢?我会不会像卡桑一样幸运,离开厌烦的生活,去过另一种全新的生活。
会有人带我离开么?
2、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三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
不要把别人想象得对你很忠诚。
简生的童年,带着欢乐和玩耍的乐趣,却对自己的名字感到陌生,面对自己的母亲,面对“简生”这个名字,感到不知所措。离开婆婆和老房子,这是简生所不愿的,但是面对自己的亲生母亲,简生又不得不离开婆婆和老房子。
简生的母亲仝素清和简生的父亲简卫东,知青年代的一段感情,在一些不为人知的情况下,一些人被欺骗着,一些人被抛弃着,一些人被遗忘着。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最初简卫东并没有因为诗和大提琴而引人注目,如果最初仝素清没有表演口琴《山楂树》,如果简卫东没有犯错误,如果素清没有怀孕,如果简卫东没有欺骗仝素清,如果简生没有被抛弃,所有的一切,所有的所有,也将滑向另一个结局,那些痛和爱也就不会延续下去了。
十年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够不够遗忘一个人呢?十年的时间,仝素清渐渐忘记了简卫东,却想起了简生,于是就带着愧疚着心去接了简生,去不清楚,这将是另一个错的开始。
简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逆转是从母亲接自己去城里的那个夏天开始。同学的嘲笑和孤立,成绩的低落,使他变得越来越沉默。画画使他看到了当时他的世界里唯一的希望。而这个希望,又让他遇见了淮。或许是幸运,或许是不幸,他还是遇见了他的希望。
羞涩的暗恋,在简生的不懂表达下变的一塌糊涂,笨拙的表白,却得到了如雷击的拒绝。
李婆婆的去世,母亲的不堪,让简生想回乡去看看生活了十年的地方,淮的陪伴,使得这次的回去在记忆里有了一点美好的成分。
母亲的咒骂,使简生觉得绝望,却不仅仅是绝望而已,也付出了行动。正是简生的自杀,使得他自己清楚了淮在他生命中分量。
十八岁的生日,告别青涩的少年时代,正式成为一个成年人,和母亲的共度生日感到了自己和母亲的生疏,不知道怎样越过这条代沟去和母亲沟通。却怎么也想不到这是自己和母亲的诀别。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个世界上,到底会不会有亲情的存在。
我似乎是感觉不到亲情的温度。
亲爱的,你说我该相信么?
3、几次想忘于世总在山穷水尽处悄然相见,算来即是一种缘分。
旅途尽头,星辰降生。
简生和辛和欲离开,却带上了卡桑。卡桑以为这是一种幸运,却不知道这次的离开使她失去了晋美,使她的生活愈加变得寂寞。
上帝就是这个样子,他爱着我们,却又玩弄着我们。
亲爱的,我们该相信上帝么?
4、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是最后一次相别。
错误的时代结束了上一辈人的青春,依然将阴影留在了他们的集体命运上。
简生和辛和在吉卜的乞求下收养了卡桑。卡桑的命运呀就从这里开始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着一些微妙的关系。
比如说,遇见叶蓝。
叶蓝曾经告诉她,卡桑,其实没有人知道,不管我有过多少体面的男朋友,其实我一直都是一个人。我的身边,除了敌人,就是恋人。
或许要除开你。卡桑,你是我唯一的朋友。
比如说,叶蓝离开。
叶蓝说,你是我唯一的朋友,我怎么会忘记你呢?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能够遇见一个像叶蓝这么好的女生?
到底会不会有一天,我才能够看见我的希望
5、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人总是需要安然遵循命运最初的旨意。常常绕了很远的路,最终还是回到了那个起点。这又有什么不同。
卡桑遭遇迦南,遭遇了一些命运。而简生遇见了自己的父亲,父亲企图得到原谅,简生却不知道该怎么办。终于的终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却遭遇了淮的生病。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走向了一个极端。
命运的齿轮,到底要拐到哪个方向去?
上帝有这么喜欢捉弄人么?
6、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我们一生,能够对别人做出的,就只有那么少的一点儿。我怕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好,卡桑。
叶蓝这样的朋友,我是羡慕不来的。我总是期盼有一个会关心我的人,却总是等不到她的到来。
她是不是,被派去做别人的天使了?
7、时光,重叠在一棵树上。
他说,辛和,我是否能回家。
我一直都在等着你回来。
她说,
爱情,终有甜蜜的时候。
大地之灯,七年之痒。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三
《大地的儿子》一书中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周总理的警卫员彭海贵收到家里两位老人的一封信,信中提到:海贵,几年来你给家里寄的钱,我们全收到了。海贵吃了一惊:我没有给家里寄过钱,怎么家里会收到我寄的钱呢?彭海归不由得思索起来,赶紧到处打听。原来这钱是周总理给他家里寄去的。彭海贵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感动极了。
我读到这里,也非常感动。一位国家的总理,日理万机,却还关怀着一位普通战士的家庭,他多么关心人民的疾苦啊!像这样的例子,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很多,在鞋店、在照相馆里,在公共汽车上……在生活上的每个角落,周总理总是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出现,关心、爱护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因为他时刻记着他自己是人民的儿子。做个大地的儿子,做人民的.公仆,像周总理一样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理想。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四
7月22日晚,和爱人一起观看了《唐山大地震》,没看之前感觉应该是很悲痛的片子,不向往。看了预告片后,才知不仅仅是表现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是着眼于这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影片以质朴的画面和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家庭、亲情的永恒依恋。
《唐山大地震》讲述了一个1976年“23秒、32年”的故事。唐山,卡车司机方大强一家过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一场7.8级大地震将唐山在23秒之内变成一片废墟。为救孩子,方大强死了,方登和方达被同一块楼板压在两边,无论人们想救哪一个,都要放弃另一个。元妮选择了从小体弱多病的弟弟方达,而头脑清醒的方登听到了母亲作出的抉择。停止了手敲地面,处于昏迷状态,被“安置”在死人堆里,经过大雨的淋漓,她慢慢的醒来,被一位解放军救走,经过治疗回复,又被解放军王德清夫妇领养,进入了全新的世界。
震后,元妮独自抚养儿子,坚强地活了下来,劫后余生的方登母女、姐弟从此天各一方…… 。因为妈妈元妮做出了万不得已的选择后,使方登在内心深处对妈妈产生怨恨,养父多次催促回唐山找亲人,她都默不作声。这个决定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让幸存者陷入一个震后32年的'情感困境。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姐弟俩同时参加了救援工作,使失散32年的他们重逢。方登在参加救援的过程中,也谅解了当年妈妈的选择,内心里原谅了妈妈,使32年的怨恨得以释怀。冯小刚导演的结局还是充满了温情,让人从心里感受到 温暖,给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对于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唤亲情的影片。
2.
唐山大地震观后感
几天前晚上,我在网上看了关于76年的《唐山大地震》,真情的演绎了当时的情景。以为只是单纯的危害片,看了才知不仅仅是表现大地震给唐山造成的破坏,更是着眼于这场浩劫在经历者内心深处造成的强烈余震,影片以质朴的画面和语言传达出主人公对家庭、亲情的永恒依恋。。这部电影是讲述女主角方登 在她5、6岁的时候,突如袭来的大地震让她的父亲过世,母亲在只能救一个孩子的时候,毅然选择了弟弟,放弃了方登方,所有人都认为登方死了,但是,奇迹就是这么不寻常,登方在死人堆里爬了起来。后来被解放军救了,在一对解放军的抚养下长大。几十年后,在汶川大地震就在现场,弟弟与姐姐相认了,母亲见到了自己以为死去的女儿,下跪忏悔。
对于一个人来说,在灾难中生存下来是一种幸运,但不可否认的是,地震所带来的后遗症,不仅仅是震后的生存问题,更是伴随终身的心理问题。电影《唐山大地震》表现了人在灾难面前的脆弱,同时也关注了灾后人们如何释怀并摆脱心灵的枷锁。
愈是时间的长久,愈能磨砺人的意志愈能看出爱的伟大,电影中的母亲亦是这样。
现在的我,想起我的母亲,她是多么慈祥,多么善良。在我中学的时候我看过以篇文章:主人公小时候,总埋怨父母爱我太少,。总以为他们在外面就忘记了对他的关心。每过几天,就只能在电话里倾诉,却不知道他们为他付出多少。两岁的时候,主人公的鼻子大出血,跑遍了乌鲁木齐所有的大医院,医生的不愿接受像他一样的病人,但是他的爸爸背他着,***妈陪着他连夜乘飞机回到杭州。他得救了,却又让父母新生了白发,却又让父母为他担惊受怕。虽然我没有和他一样的经历,但是我却领悟了许多,就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写了篇文章,竟然在全校评比,成为十佳作文。
是轰轰烈烈的。而他们希望的只不过也希望我们对他们有平平淡淡的爱,比如倒一杯水,洗一次脚,拿一块毛巾,这些都是我们孝敬父母的机会,他们其实也在等待,等待我们的爱,等待我们对别人的爱,总有一天,我会让他们过上好的生活,让存折越来越多,让亲情占据它们。我相信最终,父母的守望会乘火车离开,越来越远,越来越远...........慢慢的离开我...........
《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一部反映了中国人情感的动人影片,也是一部呼唤亲情的影片。
现在的我明白了,长大了,也明白了,父母的爱是平平淡淡的,不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五
今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东星购物时代广场的六楼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唐山大地震。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个影片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中的'场景所打动了。这个场景描述了:唐山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刹那间,唐山的一切发生了惨不忍睹的变化,房屋倒塌,一切都化为乌有。
对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姐姐和弟弟两个人同时被压在水泥板下的时候那些救援人员说只能就一个孩子,母亲真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无法选择,最好她忍痛选择了弟弟。对此,姐姐对妈妈有了成见,32年都没有跟母亲联系。看完了这个片段:我觉得姐姐不应该对母亲有成见。因为当时母亲选择弟弟也是迫不得已的。
唐山曾经倒下,但是唐山人民没有倒下,他们坚强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今后在班级里一定要团结同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习唐山人民不屈不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六
。每天的日出给每个人的感受也是不同的。巴金说他看到了上海的伟大奇观,刘白羽体会了“我们是早上六点钟的太阳”这一句诗那最优美、最深刻的含意,海涅站在布罗肯高峰又说那是“绯红的小球”,屠格涅夫则带着一种肃穆的欢欣,看见“向上飞似的拥出了一轮红日”。如果时间再往前推移,大诗人杜甫、李白、屈原都以自己的生花妙笔歌颂过日出,那是人类文明永存的美好记忆!
江南无雪,这在今天人们已习以为常的.现象,其实并非正常。刘长春在《江南无雪》里,记叙了他在童年时代的“关于寒冷和飘雪的记忆”:那时候的“故乡的冬天”,“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而现在的江南,“没有寒冷,也没有雪”,以至于在孩子那里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冬天怎么不下雪了?”作者在自己过去有雪的冬天和如今孩子无雪的冬天的两相比照中,写出的不只是童趣的演变与缺失,而还内含了对“大气污染”、“地球变暖”等生态失衡现象的忧思与忧虑,与这篇文章恰成反比的,是《三九闻雷又遇冰雹》一文。这篇文章由隆冬时分的先是高温天气居高不下,接着是某日“天地忽然黑暗,混沌一片,雷声大作,风雨撼窗”,描绘了江南天气日见异常的另一种表现。有意味的是,作者在结尾处写道,“倾听惊雷,倾听冰雹,倾听暴雨,倾听大风,其实也是倾听大自然的教训。”话语不温不火,个中自含深意。还有《鱼之忧乐》,写因人们的过度捕捞而使灵河的“将军鱼”几近“灭绝”;《不见大雁》写因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大雁绝迹从而也使天台八景之一的“清溪落雁”成为历史的记忆。
在这些篇什里,作者由天气、景致与物种的变异与消失,就生存环境的现实危机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也就维护环境的时不我待发出了一声声呼吁。
更多精彩读后感推荐:
《走自己的路》读后感
《我为谁工作?》读后感
《草长莺飞时节》读后感
读《天蓝色的彼岸》有感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七
如果说提到埃克苏佩里,大家感到陌生,那么提到《小王子》,就是家喻户晓了,这本书和《双城记》,常年在图书销售榜的一二名徘徊。
埃克苏佩里是《小王子》的作者,他的职业是一名飞行员,这本《人的大地》,是在《小王子》之前写的,记录了埃克苏佩里在飞行生涯中的遭遇:同志的失事离去,坠落沙漠时绝望等待中与“小王子”的相遇,冰冷山脉中五天五夜的跋涉,飞行时对这颗荒芜星球中出现生命的感动。
飞行,对亿万年生长在大地上的人来说,是一种十分别样的体验,在高空中起飞的那一瞬间,你把尘世抛在跑道之后,将自己的命运交托给未知的气流与乌龙般的山脉,忽然警觉自己之前是怎样虚掷了正在走向死亡的生命。
当在乌云与雷暴之中,生命随时会消逝的时候,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每天早晨吃到的,溢着麦香的面包,和着咖啡的牛奶,打水时在你心底的井中留下涟漪的姑娘,是怎样一种神奇的创造。
当飞行在在大片大片荒芜的沙漠与石滩上时,守望绿洲才能领悟生命与文明是自然瞬间的恩赐。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八
今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去东星购物时代广场的六楼电影院观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做:唐山大地震。
看完唐山大地震这个影片后,我深深的被这部影片中的.场景所打动了。这个场景描述了:唐山发生了一场破坏性极大的地震,刹那间,唐山的一切发生了惨不忍睹的变化,房屋倒塌,一切都化为乌有。
对我印象最深的场景是:姐姐和弟弟两个人同时被压在水泥板下的时候那些救援人员说只能就一个孩子,母亲真的是在那种情况下无法选择,最好她忍痛选择了弟弟。对此,姐姐对妈妈有了成见,32年都没有跟母亲联系。看完了这个片段:我觉得姐姐不应该对母亲有成见。因为当时母亲选择弟弟也是迫不得已的。
唐山曾经倒下,但是唐山人民没有倒下,他们坚强不屈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我今后在班级里一定要团结同学,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学习唐山人民不屈不挠和不怕困难的精神。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十九
今天晚上,爸爸决定带我去电影院观看《唐山大地震》,我听了一蹦三尺高,因为我早就想看这本灾难片了。
来到电影院,那里人山人海,看来人们看电影的热情远胜于炎热的天气。电影开始了,首先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唐山一个普通家庭温馨和平静的生活,可没想到晚上却发生了大地震。令人震撼的23秒大地震的场景啊!山崩地裂、哀鸿遍野,摧枯拉朽般地摧毁一切的力量,残垣断壁、遍野横尸,绝望母亲的呐喊,小女孩无助地张望……一个个片断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影片主要讲述了一对龙凤胎姐弟因唐山大地震而改变的命运。它以回忆的`形式表达了“废墟之下,时光之上,亲人永远是亲人”的主题。自然灾难是残酷的,人们在它面前显得是那么渺小,但自然灾难却阻隔不了人们的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姐弟俩作为志愿者在汶川碰见,终于,一家团圆了。心中所有的纠结打开了,亲情得以重建!
回家后,我的心情仍然万分激动,久久不能平静。我们新一代要努力学习,长大后为征服自然灾难做出贡献!希望唐山大地震的悲剧不要再出现了。
大地的话读后感篇二十
圣经由旧约39卷,新约27卷,共66卷集成。而《雅歌》是其中的一卷。雅歌是紧接在传道书之后的一卷书。传道书的主题是‘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而雅歌的主题是‘男女之间互相悦纳的纯真爱情’。这使我们基督徒读圣经以后对世界有一个比较全面的看法:一方面我们认识到世事都是虚空的虚空,我们在世是客旅,但是我们不会消极厌世,逃避于深山野林之中。因为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上帝为我们安排了配偶,可以两情相悦,成为一体,过美好的生活。上帝还给我们大使命,要我们管理好地球和其中的万物;要我们把基督的福音传到地级。
许多圣经学者、解经家对《雅歌》的理解和注释,都认为雅歌不仅仅是讲‘男女之间互相悦纳的纯真爱情’,更是寓意耶和华上帝与以色列人的关系,主耶稣基督与教会的关系。我们在圣经的何西阿书等先知书里,和四福音书里,可以看到书中常常以夫妇、新郎和新妇的比喻来表述上述的关系。男女夫妇之间的爱情是最神圣最炽烈的感情,因为夫妻是上帝所预备和配合的,二人成为一体了。亚当说,夏娃是他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再也不能分离了。雅歌8:6-7节说:“……因为爱情如死之坚强,嫉恨如阴间之残忍。……爱情,众水不能息灭,大水也不能淹没,若有人拿家中所有的财宝要换爱情,就全被藐视。”
我们知道《雅歌》是以诗歌体裁写出的一卷书。古希伯来文圣经是没有分章分节分段的,甚至还没有母音(元音)。《雅歌》的原文里也没有说明哪一段话是谁说的。后来不同的圣经学者做了分章分段分节的工作,做了加注母音的工作,做了‘表明那一段是谁讲的’工作。由于各种译本和版本的编辑对经文有不同的理解,其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以《思高本》为例,将全卷书分为六幕,他是以歌剧的形式来分幕的:
一,1:2-2:7互相倾慕
二,2:8-3:5互相追求
三,3:6-5:1爱情的成熟
四,5:2-6:10爱情的试探和巩固
五,6:11-8:4爱情的享受
六,8:5-14爱情的圆满
而《和合本》也分为六段,分为六首歌。分段基本上相同,但第三与第四段之间,是以6:3-4节之间为界的。
又以《和合本简释本》为例,将本卷分为八段:
一,标题(1:1)
二,互相的爱慕,象征灵交的开始(1:2-2:7)
三,梦中的思念,象征灵交的失败和追悔(2:8-3:5)
四,相爱的生活,象征灵交的蒙福和快乐(3:6-5:1)
五,离别的相思,象征灵交的间断(5:2-6:3)
六,热切的召唤,象征灵交的恢复(6:4-6:10)
七,永远的团聚,象征灵交的情谊(6:11-8:4)
八,爱情的无价,象征灵交的意义(8:5-14)
至于那段话是谁说的?各种译本也各有异同。如《和合本》雅歌中有四个角色:新郎,新娘,耶路撒冷众女子,新娘的兄弟。《耶路撒冷圣经》雅歌中有五种:lover良人,beloved佳偶,chorus合唱,duo两重唱,poet诗人。
我们在这里着重分析在《雅歌》里重复了3次的一节经文(2;7,3:5,8:4):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或译‘不要激动爱情,等他自发。’)
按新标点和合本的标注,这话是‘新娘'说的。而我们查考希伯来文圣经,相对应于‘他自己情愿’(等他自发)的希伯来文动词h2654的性是第3人称单数阴性(英语为she,德语为ihr),因此在这里应改为‘她自己情愿’(等她自发)。从此我们可以判断这段话是‘男方、新郎、良人’说的。
从寓意而言,是耶和华上帝对以色列人(k的选民和儿女),基督对k的教会说的话。这段话充分地显示了上帝的慈爱,当我们睡着了的时候,上帝吩咐众人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们,等我们自己情愿。上帝称我们是‘所亲爱的’,但k不勉强我们回应k,k赐给我们自由意志,赐给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
当年主耶稣在客西马尼园向天父恳切祷告时,汗珠如大血点流了下来,那时主是何等的忧伤痛苦,因为主耶稣将面临的是在十字架上因承担世人的'罪被天父弃绝的苦难。可是主耶稣最爱的三个门徒,贴身常陪伴身边的三个门徒(彼得,雅各,约翰)却由于忧愁而睡着了。主耶稣祷告完以后,才去叫醒他们,对他们说:“总要儆醒祷告,不要入了迷惑,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了。”
在《思高本》的这三处经文(2:7,3:5,8:4),均注明是‘新郎’说的话。
相对应于‘羚羊’的希伯来文词是h6643,语义有‘美丽,荣耀,尊贵,羚羊’。
相对应于‘母鹿’的希伯来文词h0355,语义是‘母鹿’,但与之发音相近的词h353,语义为‘力量’,h352,语义为‘族长,首领’。因此‘我指着羚羊或田野的母鹿嘱咐你们’或可理解为‘我指着尊贵者或田野的首领嘱咐你们’。
早在20世纪的40年代,重庆神学院的丁素心教士对《雅歌》专心研究,写了专著,连续刊登在该院的学志上。她以女性细腻的情感,剖析良人基督对佳偶教会的爱。
,8,3
《汉语圣经的翻译和比较研究》【刘重明】
作者个人简历
1931年12月31日生于江苏镇江,1952年7月毕业于西南工专(原中央工专)机械科动力专业。
曾在一机部第八设计院、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工作。历任技术员、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教授、城镇建设系主任、高教研究室主任,曾兼任扬州职工业余中专校长。
在技术上负责的‘海南汽车试验跑道工程’获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0年)。
参加江苏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高中后教育研究,高校联合的研究,发表研究报告,并结集正式出版。
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江苏采用核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高层建筑的控烟问题》《中国高专教育向何处去?》等获省学会优秀论文奖。
本人事迹已经被《21世纪人才库》《世界优秀专业人才大典》《科学中国人》《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世界名人录》等40多种文献收录并已出版。
1992年退休后到,从事圣经及其参考书、工具书、注释书的编辑勘校工作,计30多部,3500多万字。为《经文汇编》简化字本主编,该书发行近20万册。《圣经简释本》责任编辑。曾任第二,三届圣经出版委员会委员。提出《和合本圣经版》修订的初步意见,并经讨论后定稿实施。
20建灯与光网站,到4月28日,已发表和文章1541篇。主要内容是查考圣经的领受。到205月7日点击次数已超过185944次,读者遍及国内外各地,每日点击量约100次。
1948年复活节在重庆沙坪坝溪受洗归主,为基督徒,施洗者为全国基督徒学联会重庆区干事许铭志牧师。1952年毕业以前一直参加重庆大学和中央工专基督徒团契灵修生活,服侍弟兄姊妹。60多年来蒙主保守,坚持信仰,靠主站立得住。
1983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曾任民盟扬州市委副主委3届,扬州政协常委3届。
矢志不移地做一个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上帝、爱众人、爱教会、爱祖国的基督徒。一切荣耀归于上帝,而不要归于自己。
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