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现代农业实训报告(案例13篇)
报告是一种正式的文件,可以帮助我们传达信息和展示成果。报告的结构要清晰明了,可以采用目录、章节和段落等方式来分隔和组织内容。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主题的报告,你可以选择适合你需要的范文进行参考。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一
“三农”是中央到地方一贯重视的问题。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过程中,赣榆县工商联积极创新、大胆改革,在发展工业性、商业性行业商会的同时,积极探索在农村发展以种植养殖、加工、贸易为主体的“农民型”行业商会新思路。**年10月份,在市县工商联的积极组织下,在欢墩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数月的精心筹备,我县成立了赣榆县淡水渔业商会、赣榆县芦笋业商会、赣榆县黑莓业商会、赣榆县欢墩畜禽业商会,初步形成了农业、加工、贸易三位一体的“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发展框架。经过规范化、合理化的有序运行及强化管理,商会的具体运做所带来的整体经济和社会效益日益凸显。
一、合理有序引导,整合资源优势,依靠合力闯市场。
赣榆县欢墩镇党委、政府一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产业结构调整,目前,淡水鱼养殖已突破8万多网箱,并形成1.2万亩芦笋、1万亩黑莓的特色种植业规模,成为农村增收、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为此,该镇被市政府评为“多种经营先进乡镇”,并连续多年被市政府命名为“芦笋之乡”。
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使全镇5000多农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想,对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以一家一户独立经营为主,各自育苗购种、各自管理、各自销售的发展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一是单一农产品产量急剧增多,容易造成供大于求,导致产品过剩,不仅价格低,而且有可能卖不出去;二是形成了买方市场,价格由买主说了算,常会出现商贩压质压价的现象,做为卖方的种植户对此却无可奈何;三是本地农产品科技含量低、档次不高,没有品牌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这些现象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广大种养大户的利益。
正是基于这种原因,该镇党委、政府牵头成立了各行业业商会,以此将全镇种养能手联合起来,依靠合力闯大市场。商会成立以后,可以规范本地市场秩序;可以对农副产品进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从而有效遏制商贩压质压价等行为,保护各养殖、种植大户的利益;可以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利用合力加大科技投入,实行标准化种养,提高产品的档次与水平;有利于打响品牌。利用商会的整体力量,为本地农产品注册商标,并争创市级以上名牌产品,这样本地农产品可以经过精包装进入大中城市超市,价格将大幅度提高。
二、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高效发挥商会管理职能
各行业商会是在工商联监督指导下的“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群众性民间组织,各经营户可根据经营品种,按照“志愿加入,成果同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选择加入适合自己的商会。我镇的芦笋业、黑莓业及淡水渔业商会还注重吸收行业经纪人这一特殊群体,有效实现了信息共享,管理强化,竞争有序,高效发挥了商会特殊的管理职能。到目前为止,经过民意调查,宣传动员,填写会员登记表,象征性的缴纳一定数目的会费,各商会共吸收会员2019余人;在黑莓业商会的组织领导下,于**年6月19日召开了黑莓商务洽谈会,总计有21家食品加工企业的负责人参加,有效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实施了产品竟价销售,保证了会员的个体利益。
行业商会虽然被称作为政府、企业以外的第三部门,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及。我国现有法规要求建立行业商会,必须通过一个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即先取得“行政合法性”后才能取得“法律合法性”;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一个经济性的行业商会只有具备相当程度的社会合法性,才能成为真正自治意义上的民间组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虽然是执法者和行为规范的调节者,但远远不是企业和商会的上级主管部门,只对行业商会的规范运行起监督指导作用。
实现组织机构的民间化,其实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所代表行业的利益。政府退出市场经济的中观和微观层次,而把这些带有执行性、技术性与操作性的职能,让给行业商会等一类组织去行使。政府后退,市场才能回归。
新成立的各类行业性商会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休,是由民间个人发起,自主营运,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民营自办的专业组织,如何将其办成一个能办事,肯办事,办好事的机构,并在工作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组织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只有靠加强自身建设才能建好,只有“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规范”才能逐步探索完善。
三、搞好内部协作,抓好横向联系,明确商会内部(低碳生活绿色环保调查报告)权限
会员之间要充分实行资源共享、利益均沾。品种资源、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品牌资源等要通过商会合理配置、充分发挥资源的效益,谋求整体利益。内部协调的重点和难点是利益协调,得到服务后会员要积极缴纳会费,实行权利与义务对等的原则,商会应该不断地探索并完善管理的方法和模式,通过管理达到利益的合理分配。
商会与政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接受监督和管理;本镇县级与地方区域性商会与外地商会之间要加强联系与合作,与外地行业性生产基地、水产品市场要建立广泛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扬长避短,以促进各商会的不断发展。
商会成立之后,各商会的理事长要明确工作权限和职责,具体要召集并主持理事会,检查会员大会、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以及代表本商会签属有关重要文件。
秘书长要主持办事机构开展日常工作,组织并实施年度工作计划,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决定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以及处理其他日常事务。
综上所述,“农工贸一体化”行业商会商会的成立,使农民变成了商人,产品变成了商品,个体变成了群体;在“三个变化”中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在农村,行业商会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须依靠主管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引导,监督才能使之尽快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目前主要困难是观念、经费、信息和支持等问题。我们将按照“打造品牌产品、发展自身加工、扩大外向贸易”的指导思想,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用海纳百川的胸襟广泛吸纳会员,不断壮大会员队伍,为商会的发展增添活力;要用蚍蜉撼大树的气魄,将单个会员的力量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带动农户,带动基地,带动市场,把各个会员的优势转化为整体的商品优势、品牌优势;要用求真务实的精神,把各项工作做细做实,要从细微处入手,把各个环节的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切实解决会员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
我们坚信,在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扶助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运作下,在全体会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商会必定具备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的行业经济必将迎来辉煌灿烂的明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二
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目标,关键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千方百计发展现代农业是党委、政府常抓不懈的中心工作,也是当前一项严峻、迫切和闲适的课题。今日,随着县人民政府开展百名“主头”大调研活动的深入,我镇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企业,围绕农业发展现状,探索“推动跨越发展、建设现代”的新思路,寻找制约农业发展的因素及现代农业发展的途径、举措。针对我镇农业发展的实际问题作以下调研分析。
一、基本情况 修梅镇位于县中部,辖 22 个行政村,2 个居委会,269 个村民小组,总面积 75.3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33680 亩,总人口 20543人,距县城 7 公里。我镇素有交通便利,资源丰富等优势,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果木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但是,发展步伐小,农民增收慢也是农业发展的现状。
质红提生产基地,建立 200 亩的集中育秧示范点,已引进石门双佳公司落户落户,投资 5000 万建成现代化养鸡场 5 个。但农业产业化经营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综合实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优势不明显,品牌、规模与农民之间和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弱。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影响了结构调整。目前,没有强有力的龙头企业集团和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动以及有效的中介组织提供各种服务,结构调整很难取得成功。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结构优化的有效载体,由于受人才技术不足、信息滞后、投资乏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相对缓慢,重生产、轻流通;生产和流通、加工脱节,结果生产发展了,产量增加了,而价格却下降了,结构调整没有实现最初的目标任务。
(二)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为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从调查情况来看,弄明大多是小学文化程度,初中的也比较少,学习知识、利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导致致富手段较少,技能欠缺,投资理念落后,创业意识淡薄,致使难以接受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和现代农业科技知识,耕作方式仍停留在传统的牛耕人收模式上,机械化收播范围小、普及少。在劳动力转移方面,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外出务工,更使得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显得尤为突出。
户,土地相对集中困难较大,难以实行集约化经营模式。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种植业效益低,在当前的种植水平下,没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突破,增产增效是很难的,所以必须在扩大规模和调整产业结构上下功夫,走规模种植和集约经营的路子。
(四)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经不足。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近几年新修建的农田水利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矛盾更加突出。
(五)土地使用流转机制滞后,制约农民增收空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改革滞后,制约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流转市场没有形成,土地供求之间缺乏必要的中介组织,土地流转进展较慢,流转层次较低;另一方面,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无论是劳务输出还是城乡之间劳动力流转,农民都凭自我感觉或典型带动,自发组织进行,缺少必要的组织引导管理、中介服务以及对外输出平台,劳动力流动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服务到户”的总体要求,着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油茶、水稻推广优质高产品种;扩大规模,提高单产,加快机械化进程;培育大村大户;果业引进高特新品种,推广最新管理技术;葡萄园以发展标准化园区为主要抓手,扩大规模,提高效益,鼓励引导葡萄相关产业发展,建葡萄园加工厂等,逐步形成村村都有增收的骨干产业,户户都有增收的主导途径,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确保逐年增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上规模、增效益,做特色、强产业”的原则,加快实施“优势产业提升计划”,调整种植结构,努力把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在做好观光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以观光旅游业逐步兴起为契机,大力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生猪养殖业以及特种养殖业等。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是夯实现代农业产业基础的重要手段。要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发展壮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扩大试点规模和辐射效应,进一步规范完善现有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各种协会组织健康成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协会组织纽带和拉动作用,努力提高农民开展生产经营和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增强农业规避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我县农业持续稳步健康发展。
(三)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民增收。
科技进步是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必须把科技兴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不断加强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一是继续实施良种工程。继续加大以水稻、棉花为主的良种推广力度,增加良种覆盖面积,切实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二是加强栽培技术推广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含量,提高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三是加强农作物灾害防控工作。一方面要加大病虫害监测力度,全面掌握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趋势,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要及时贮备好防治器械和药品,严防病虫害发生蔓延,积极推广先进的植保技术和农药,提高植保工作效率。四是强化农民科技知识的普及培训。邀请县农广校、果业局、农技站的技术员对广大农民群众分项目、分产业、逐层次的培训,增强大家增收致富的信心。努力推广一批先进、使用、成熟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加大农机投入和政策补贴力度。
(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要加强以农田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修整乡村道路 18 公里,整修排水渠 32 公里,实施堰塘整修 41 口。积极争取和落实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和高稳产农田建设力度。
(五)落实支农惠农政策,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不折不扣地把各项“三农”政策落到实处,严格执行支持粮食生产的“四项补贴”政策,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把各项支农惠农资金发放到受益农户家中,确保农民群众得到实惠,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减少农民数量是富裕农民的一个重要途径。我镇属于劳务输出型经济发展模式,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减少农民数量。以县劳动局、镇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平台,对准备从事非农产业和进城打工的农民进行培训,计划培训农民工 1200 人。
现代农业调研报告
市现代农业发展考察报告
2020年区县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发展调研报告
发展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及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三
20_年_县第十五届人大会任期届满,五年来农业环境保护工作委员会在会和分管领导的直接领导下,在专兼职委员和联系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优先、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文化立县、和谐安县”的发展思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证宪法和法律实施为重点,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切实抓好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
一、抓好工作监督,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把事关发展全局、影响社会和谐、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拓展监督渠道改进监督方法,提高监督实效。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大对产业发展的监督力度,20_年为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畜牧产业发展情况的报告》;围绕群众利益,为主任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中央财政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设施情况的汇报》;围绕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监督力度,夯实发展基础,20_年为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五小水利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县移民工作情况报告》;围绕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20_年为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抗旱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发展产业,增加收入,为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20_年以泡核桃为主的经济林果及中低产林改造情况的报告》,为主任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20_年烤烟生产情况的汇报》;关注“两保护、两上山”战略设施,20_年为会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两保护、两上山”工作情况的报告》;围绕关注民生,为主任会议听取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抗旱工作情况的汇报》组织专兼职委员和部分人大代表,深入生产一线,深入群众,广泛调研,了解实情,分析研究,形成调查报告,总结成绩经验,找出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为会、主任会审议好政府专项工作做好服务。围绕会审议意见和工主任会议通报,采取定期督办、跟踪问效、听取汇报等方式,加大对会决议、决定执行和审议意见办理,增强办理实效,提高办理质量。
二、抓好法律监督,促进司法公正。
三、配合做好代表视察工作。
20_年围绕社会热点问题,配合组织视察小湾电站库区移民工作情况;20_年针对拉动内需项目和实施情况,对东山干渠建设等项目进行视察;围绕古城保护,20_年对古城保护、新区开发建设及县城管理情况进行视察;围绕保护环境,20_年对_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关注新区开发,20_年组织对文献新区开发为主的县城建设情况进行视察。
四、认真开展好环保世纪行活动
紧紧围绕环保世纪行活动的主题,认真组织开展好年度环保世纪行活动,积极发挥好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的有力作用,同时积极发挥新闻媒体舆论监督村委会换届工作总结和社会群众监督的作用。结合本地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积极配合省州人大组织的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认真组织好新闻媒体宣传报道我县饮用水安全和水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经验成果、典型事例,丰富环保世纪行的内涵,使环保世纪行活动更加富有特色,更加扎实有效。
五、积极为代表会、会、主任会议服务
服从安排,积极主动为人代会服务,认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撰写好调查报告,为会听取和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主任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汇报作好准备。
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依法履职能力
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深入学习贯彻精神,牢固树立党的观念、政治观念、大局观念、群众观念,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方向;努力学习《宪法》和法律法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针对性的开展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进一步加强和各乡镇人大和联系部门的联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会制定年度工作要点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参与开展“四群”教育工作,认真落实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四
盛夏,阳光灿烂,xx秋瑾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小阳春”但是来得早,几十“职业农民。在田间挖掘、开沟、播种、育苗,各司其职。
新出土的豇豆、辣椒、黄瓜苗在湿润的土壤中展开枝叶,茁壮成长,绿色的桑园生机盎然。
反弹琵琶:大宗蔬菜产业应该大有可为
没有粮食,没有蔬菜,没有山,没有习俗,没有季节。段,土生土长的农民,弹起了琵琶,奏起了现代农业的新乐章。“300亩早春萝卜卖了100万。”这就是散装蔬菜的无穷魅力。
农业产业也像金字塔。段曾从事高山蔬菜的购销和特色农产品的经营考察。“3000人,每天都要摆上台面的萝卜白菜,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他选择了正确的taki ”追求。
白菜,萝卜,豇豆,白菜,早春,盛夏,秋延,越冬,周而复始,他种的蔬菜总能瞄准高山蔬菜和低山平坝蔬菜的空地,赢得最好的商机。
“不要低估这几天和十天价格几倍十倍的悬殊。”段坦言,只要能避免季节性、错位竞争、提高复种指数,低山区的散装蔬菜产业就大有可为。
困难:工业形成的道路有多远
xx年以来,秋瑾农业从一个只有几十亩基地,启动资金只有一万元的大种植园主,成长为一个拥有500万元资产,1000多亩基地,近千家万户的重要龙头企业。
今年短短几个月,萝卜就种了几百万。段没有了常人所期望的那种喜悦,反而显得忧心忡忡。因为今年春天下雨,蔬菜产量普遍下降,每公斤萝卜卖到1.8元,相当于正常年份价格的4到5倍。“只要简单腌制存放两三个月,每公斤可以卖到1.2元。”
“为什么不这样做?”段告诉记者,建设一个500吨的气调保鲜仓库需要200多万元,可以使时令蔬菜保鲜半年。由于市场需求大,在处理大宗蔬菜时,资金周转速度极快。基地投入很大,没有办法贷款。段只能看着行情而发愁。
资金瓶颈一直是困扰贫困地区中小企业特别是涉农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该是各级政府和金融业亟待研究的课题。
打个比方:现代农业能开拓新的视野吗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统的单一家庭农业经营模式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农村的繁荣成为新的时代问题。“过去,一亩地产生产400公斤粮食,全家人可以画一幅画& lsquo腹部是圆的。现在还有人在外打工,收入过万。死了的农场只能永远受穷。”大河镇山木堂村留守农民张欣明显感受到了生产生活的压力。
怎样才能缓解这种压力?农业企业无疑是生产和市场中最有效的“传动轴”。
xx县农民有30年种植桑树和养蚕的历史。由于缺少“在短暂中成长。在市场冲击波的影响下,大部分桑园被毁。近年来,老乡依托秋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蚕桑产业..通过订单生产方式,在桑园种植冬春蔬菜,与武汉市场对接,不仅实现了“桑椹和蔬菜相辅相成。并且可以规避单一行业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季蚕收入xx元,两季菜收入3000元。农民对桑养蚕的热情空前高涨,三年间增长到6000多亩,带动了3000多农民。
“只有把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作为商品,把山野和农村作为作坊,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才能惠及每一个农民,开辟现代农业的新天地。”县里的有关领导说。
事业有成就是有钱。走大宗产品产销之路是根本解决之道。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五
——大泉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现代农业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中心,该实验区南括季山林场,西至竹镇林场与交界处,东启西部干线,北至乌龙港水库大坝。总控制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风景区有大泉水库、大河桥水库、三星水库、红山水库、乌龙港水库、杨港水库、彭港水库,有林木植被茂密的驼子山、季山、广佛寺大山、尖山、凉宝山、龙望山、焦山,山水相映成趣,自然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实验区内三星村(含泉水街道)、送驾村及烟墩村精华片三片地域内所有农村民居,结合风景区的综合开发,拆迁安置,异地规划,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据初步统计,这三片共有耕地面积7241亩,居民小组35个(合并后),共计2242户(三星村822户,送驾村1089户,精华片331户),人口9912人(三星村4839人,送驾村3941人,精华片1132人),村庄占地面积5663.5亩(三星村1580.2亩,送驾村3090.8亩,精华片992.5亩),建筑面积428810m2(三星村158334m2,送驾村206969m2,精华片63507m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验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实验区经过一段时间开发,目前已形成了驼子山4000亩桃树,周家洼3000亩冬枣、三星村9000亩彩叶等一批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原有一批板栗、红薯等项目也形成良好经济效益。下一步的发展是链接这些项目,整合项目资源,使之产生聚合效应,促进风景区的高效开发,带动实验区全面发展。
2.实验区综合开发的需要。目前涉及该实验区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环保规划已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这些都为实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宏观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实验区发展瓶颈因素—土地,“风景这边独好,土地总量不少”,这时我们的发展目标,实验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先从土地的科学利用开始,这必须要求我们通过新农村民居建设项目实现土地利用的节约化、高效化。
3.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该项目正是切合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助实验区整体开发这一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
三、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途径,以提升实验区的品牌效应为重点,突出园艺蔬菜、经济林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将“立足高效、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农村、农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思路,具体做到:
1.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机制。组建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招商服务班子,实现项目跟踪,包干服务,严格兑现奖惩制度。
2.大力培育市场开发主体。积极利用现有的开发成果及开发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以及信贷资金投入实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实验区主导产业为龙头,加长产业链,对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桃、枣、粟、跑山鸡、波杂羊等)实现深加工,充分利用民族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特色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实验区农民的就业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
4.加强村镇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偏和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实验区开发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型农民新村建设,引导农民向新区集中,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文化社区。
四、项目工作开展及措施
项目工作开展是以实验区整体发展为依托,需统筹协调多种因素:“把握好原则,用活好政策,美化好环境,利用好生态,开发好资源,建设好家园”。具体措施包括:
1.整合力量,做好项目实施的前瞻性工作。一是开展一次实验区大调查,走村串户绘制土地、建设、农田、林地等分布图,获取实验区开发的一手资料,建设台帐,形成数据库。二是统筹做好实验区总体要求上空间布局服务配套规划工作,做好水、电、路、有线、通讯、污水、垃圾治理等规划,做好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卫生医疗等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规划。三是适时拿出农村中心村住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凸显住房建筑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建筑造型力求新颖别致,融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于一体。四是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制定社区型农民新村规划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尊重民意、合理集聚、节约有地、设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典型示范为样板,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2.加大投入,提升实验区接待档次。一是利用镇商会的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实验区接待中心,实现就近接待。二是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实验区招商服务团队,要求定期培训,熟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各职能部门政策、办事流程,打造企业化政府公共服务团队。三是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主要有实验区航拍电子图、勘查测绘地图、沙盘等。
3.编制控规,制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方案。三星村片内将利用现有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彩叶苗基地建设项目,将把这片土地打造成集农业生态观光、生态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和高效现代园艺区。项目综合实施过程中,逐步使当地农民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并结合大泉湖和泉水街道经营性用地综合开发,在泉水街道以东,西部干线以西一带建立农民新村,引导鼓励部分村民购置泉街商用房,部分村民向新村集聚。泉街和新村一带将突出观光、旅游、餐饮、物购(农副产品)等特色开发,考虑到商用开发和民居生活和谐一体。
送驾村片内将采用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的办法,积极利用片区内风景区强力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金港水库、彭港水库、红山水库及凉帽山草场等特有的山水资源,着力将这一片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区,积极引导深山、高山、库区、林区农民向交通便利的区域(泉街和新民居点)转移。这一片将结合投资商的道路详规,拟在主干道沿线(送驾村村部以东一带)建立新农村民居点,突出新区的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休闲农家乐主题,打造成山水森林农民新居。对一些较偏远未列入开发计划的村庄,重点加强村庄道路、公共设施、村组环境建设,根据其地理位置、生产条件、村风民情,分类打造一批民俗村庄、特色种、养殖村庄、怀旧村庄。精华片及大泉湖周边地区,一部分村民向泉街及新村聚集,一部分村庄结合大泉湖高端旅游度假区开发,或依山而建,或面水而筑,自然和谐、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接待点。
4.明晰制度,激励各种资本强势投入开发。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投入大,必须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利益补偿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借助实验区的整体开发,才能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具体包括:一是把中央、省、市、区项目扶持政策汇集成册,并与实验区一些项目分析细化比较,了解我们争取扶持的空间。二是制定出台镇政府一些招商鼓励政策,给予投资商在税收及土地出让价方面优惠,特别是要明确投资商关心的土地治理项目项目中的生态综合治理财政资金扶持及经营性用地指标的划拔等相关政策。三是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农村民居建设过程中,拆迁农民利益的补偿制度,鼓励农民向新区集中,促使农民向居民转变,为投资商创造宽敞的动作空间,确保实验区高效开发、和谐开发。
5.积极探索,形成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根据项目特点,整合农村人口、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强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高起点规划,高效益开发,形成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聚合效应,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快速实现,形成模式,完善推广。
五、项目效益分析
a、资金运作模式
项目实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金运作必须按“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流动发展,多方共赢”的方针,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承受力,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考虑到政策的配套,考虑到资金的长效增值,保证项目实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资金运作上按照“多方投入,整体推进,谁投入,谁收益,投多少收益多少”的原则,项目所需资金由投资者支付,从土地治理项目获得经营性用地开发、风景区项目开发和高效农业项目开发获得资金回报。
b、投资成本测算
1、规划农民新居面积:(每人住房面积40m2测算)
泉街片:4839+1132=5971人*40m2=238840m2
送驾片:3941人*40m2=157640m2
2、民居点建设面积=238840+157640=396480m2(按1:1容积率,下同),现有农民住房面积428810m2(主体住宅面积287792m2),已满足实验区所有住宅户拆迁安置需要。
3、前期拆迁及基础设施配套1亿元。
4、农民新居建设(流动)成本=1+396480m2*700元/m2=3.78亿元。
5、风景区建设按5.0亿元总投入计算
6、10年累计流动投入5+3.78=8.78亿元。
c、资金平衡点分析
1、建设项目用地396480/666.7=594.7亩,其他配套建设需用地65亩,这样通过项目动作可争取经营性用地指标5000亩。(5663.5-594.7-65=5003)
2、经营性用地指标可利用开发商业性建筑面积5000*666.7=3333500m2,(总成本3333500m2*20xx=6.67亿元,销售收入3333500m2*3300=11.0亿元),商业开发净市场利润=3333500*(3300-20xx)=4.33亿元。
3、风景区效益在第6年产生约8000万,并保持20%的年增长,10年内旅游效益=8000*(1+20%)5=2.0亿元。
4、10年高效农业效益2.0亿元。
5、其他政策性扶持资金0.5亿元。
以上分析可知实验区10年总体开发需流动资金8.78+6.67=15.45亿元,其中新农村民居点项目分两片实施,需资金3.78亿元,商品房开发需6.67亿元;10年可产生滚动效益11.0+2.0+2.0+0.5=15.5亿元,即10年开发,10年内达到效益平衡。
6、其他效益分析(10年期)
建筑开发累计税收=(3.78+11.0+5.0)*4%=0.79亿元;
商品房销售税收=11.0*7%=0.77亿元;
旅游服务业税收=2.0*9%=0.18亿元;
其他服务发展实现税收0.5亿元;
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实现税收0.2亿元
六、项目结论
通过以上项目具体实施分析和效益测算,该项目做为整个实验区的基础性项目开发,符合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符合地方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符合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科学的,切实可行的。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六
摘要:从目前生态屋面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对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以及建设生态屋面存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剖析,分析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机遇和前景,阐述了陕南秦巴山区发展生态屋的可行性和可发展性。
关键词:陕南;生态屋面;效益;机遇前景
1引言
随着陕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逐步增长,工业及民用建筑日益密集,植树量不断增加,绿地面积不断扩大,然而土地资源是有限的,这样就使可建绿地面积越来越少,只能采取见缝插针的形式为零星绿地植绿,从铺满道路楼房的城市内地区找到的绿化空间己接近极限。这样保留的零星可建绿地已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绿化工作向屋顶绿化进军,来提高绿化环境质量。实施建筑形体与自然配合的生态建筑,生态屋面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2国内外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2.1国外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国外很早就开始了生态屋面的研究与实施,在德国、瑞典、日本、新加坡、加拿大、美国等国家,屋顶绿化已经成为有限的城市空间提高绿地率最有效的方式,并且有些国家还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在德国,政府采取和业主共同出资进行屋顶绿化的办法,如政府补贴25%的生态绿化费,在城市重点地区内,对建筑所有权者实行5年内固定资产税减50%的特殊措施;日本东京早在205月修订的城市绿地保护法中提出了“屋顶绿化设施配备计划”。东京规定凡是新建建筑物占地面积超过1000m2者,屋顶必须有20%以上的绿化覆盖率;美国芝加哥为减轻城市热岛效应,利用生态屋面为城市降温等。
2.2国内生态屋面建设现状
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生态屋面技术。如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地区城市屋顶绿化指导书》及《北京市屋顶绿化地方标准规范》;深圳市编制了《深圳市屋顶绿化实施办法》。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加速,生态屋面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建设生态屋面,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已经成为一个生态环保的必然趋势。而陕南秦巴地区在屋顶绿化方面刚刚起步。
3生态屋面的发展效益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3.1发展效益
发展生态屋面可以获得生态、社会和经济这三方面的效益。一是生态效益。美化人居环境,通过屋顶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滞粉尘等功能净化空气;调节城市气候,在夏季对室内环境隔热保凉,在冬季对室内环境隔冷保暖;二是社会效益。生态屋面可以使住在城市的人们保持着与自然的联系,尤其是在高楼耸立的城市繁华地带,它能够带给人们少许的心灵慰藉,可以拉近邻里之间的距离,给人们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舒适的交流环境;三是经济效益。生态屋面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能够使其所在的建筑物增值[1]。房屋的所有者可以以此获取更高的租金,与此类似,酒店生态屋面建筑,以及能直接通往屋面的或者看得见的收取更高的费用等;在那些土地价格昂贵的中心地段上,可以使用生态屋面在一定情况作为增加建设高度、面积和密度的交换条件等。
3.2存在的问题
3.2.1屋面荷载
屋顶的承重问题是建造生态屋面最关键的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国家《城市园林绿化技术操作规程》(db51/510016-199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d50207-2002),要使屋顶花园得到快速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屋面荷载问题。屋顶花园的荷载主要有活荷载和静荷载两种。屋顶花园的活荷载主要是指人和修检工具设备的重量,这方面要预计到极限值的出现。活载较为确定,对一般的私人住宅,可按普通的上人屋面1.5kn/m2;对规模较大的,有可能进行集会或小型演出的可取为2.0~2.5kn/m2;对于处于城市中心主要道路两侧,如可能成为密集人群观看节日游行等则应按2.5~3.5kn/m2考虑;静荷载主要包括植物荷载、种植土荷载、排水层荷载、水体荷载以及其他荷载,如植物荷载约为127kg/m2;假山、置石可按实际山体的体积乘以0.8~0.9的孔隙系数,再按不同石质换算成每平方米的荷载。
屋顶荷载的减轻,一方面要借助于屋顶结构选型,屋顶应采用整体浇筑或预制装配的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作结构层,有的是用隔热防渗透水材料制成的“生态屋顶块”[2]。减轻结构自重和结构自防水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减轻屋顶所需“绿化材料”的自重,包括将排水层的碎石改成轻质的材料等,如减轻种植基质重量、选用轻质植物、优化景观设置等。
3.2.2屋面防水材料
防水层处理是生态屋面建设的前提因素。因为屋顶绿化植被长期保持湿润,并有酸、碱、盐的腐蚀作用,会对防水层材料造成破坏,同时植物根系也会侵入防水层,破坏其结构,势必会造成房屋渗漏,这样很难找到漏点,难以根治。这就要求生态屋面首先要解决好防水问题,防水材料要经得起一般性冲击和摩擦[3]。传统的防水材料主要是刚性的混凝土和砂浆、柔性的沥青卷材以及高分子改性沥青卷材等。然而,刚性的防水材料尽管密度大、抗拉强度低、极限拉应力小,但易受混凝土或砂浆的干湿变形、温度变形和结构变形的影响而产生裂缝,其刚性防水层亦易受结构层的变形而开裂;柔性防水材料热稳定性不好,高温易产生沥青流淌起包,且不利于建设种植屋面和屋顶花园,低温易产生脆性开裂。冷铺复合乳化沥青混凝土是以乳化沥青、水泥以及消石灰为粘结材料的一种半刚性的防水材料,克服了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的缺点,保留了刚性防水材料和柔性防水材料的优点,刚柔并济。生态屋面系统的另外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结构形式,目前一般情况是按照美的标准去设计和布置生态屋面,这样土体和植物对建筑物会产生不均匀的荷载,影响屋面防水层及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抛弃美的标准,注重荷载传递,是屋顶花园设计的一个新思路与方法。
3.2.3日常管理
生态屋面是对该屋顶所处地理位置、气温、降水、风速以及植物物种的初步尝试。在屋面施工后的日常管理中,要注意对防排水、屋顶景观小品、种植植物的生长情况的观察,在植物浇水和施肥上采取适当措施,一般是浇水原则是少浇勤浇,及时清理落叶和枯枝,预防水管道堵塞,经常修剪植物枝叶等[4]。
4陕南秦巴山区生态屋面发展的机遇与前景
4.1发展机遇
抓住发展机遇。“十二五”时期,陕南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全新机遇。建设美好陕南。进一步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步伐更快、社会发展协调同步、人民幸福指数提升”三大战略目标,着力打造生态、秀美、富裕、安全的新陕南。
生态屋面作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的建筑方式,已经成为现代人们的一种生活诉求。它的建设和发展,不仅给人们带来生活上的进步,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和谐发展,而且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规模扩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环境恶化、生活和工作压力增大等,长期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以漫步在屋顶花园里放松自己、恢复精力和体力[1]。
4.2发展前景
陕南北依秦岭,南为巴山,中间是低山丘陵和汉江的月河盆地,为南暖温带、北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地表水资源量383.5亿m3,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水能总蕴藏量占全省总量的56.9%,是优良的水电梯级开发地区。种子植物有余种,药用植物900余种。陕南是陕西省水稻和油菜的主要产区,是西北茶叶最大产区,柑橘、板栗、核桃等林特产品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是陕南最大的优势。“千里秦岭、千里汉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发展环境更加优美,秀美陕南已成为全省响亮的名片。汉中的黎坪、华阳,安康的南宫山、瀛湖,商洛的金丝峡、牛背梁,已成为陕南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景区。旅游新亮点不断呈现,生态、休闲类景区广受青睐,自驾游成为主流,陕南已成为全省休闲假日游的胜地。
生态屋面的发展,必将带动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如观光族游业、绿化苗木培育业等相关行业,都将分享生态屋面还来的巨大的契机和商机。尽管生态屋面的发展还有很多制约因素的存在,但随着人们意识的逐渐进步,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政府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扶持力度的加大,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生态屋必将走向成熟,成为陕南秦巴山区绿化行业的新起点,新亮点,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空间。
5结语
生态屋面是一种全新的生态建筑,是人与自然的进一步融合。陕南秦巴山区有着区域优势,人文优势,生态屋面建设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发展前景,必将成为一个新兴的绿化产业,带动社会人文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智勇,金萍.我国屋顶花园发展的意义、态势与前景[j].改革开放,(6).
[2]李伟杰.屋顶花园荷载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
[3]史丹,姜会洪,李娜娜.沈阳市屋顶绿化可行性探究[j].现代园林,(12).
[4]童明杰.关于屋顶花园绿化特点与措施的探讨[j].科技资讯,(28).
[5]杨芳.发展屋顶花园相关技术问题[j].魅力中国,2009(8).
[6]夏爱萍,李慧峰,王通.屋顶花园研究综述[j].山西建筑,(11).
[7]董必慧,邵菁.屋顶花园设计[j].林业实用技术,2009(8).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七
1、从听讲座笔记中整理获得的感性认识;
2、理论联系实际,就讲座某一方面内容展开论述;
3、听讲座的收获和心得体会;
4、结合实际情况,对本专业的认识。
听了几场认识实习的讲座后,从中受到了不少启发。想起当年我选择了财管专业,开始慢慢去了解它,关注起我未来的就业和发展前景。从师兄师姐和老师的讲座中,了解到了这个专业的职业定位和实现自我价值是很重要的。虽然说是一个专业,每个人找到的工作和实现的社会价值都是不同的,不是说千篇一律的做财务管理,什么行业都有行业的价值和观念。
从几场讲座中我可得知,财务管理人员在企业成长中所要担负的责任。因此,在我们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财务管理除了需要重视基础的会计课程,进一步学会分析和决策等财务管理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认真的学习是我们以后的发展的基础,几场讲座以来,无论做什么,最重要还是基础知识要牢固,所以从我们的专业课程学习可以了解到以下几门学科: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等等,通过这些课程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财务、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因此我觉得将财管这个专业划入理科类更为贴切,这也对于我们财管专业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我们并不能通过死记硬背来应付一门课程的通过,我们需要良好的数学基础,以数学作为分析工具和研究手段来学好财务管理。
讲座中师兄师姐的素质都是很高的,所以我们还要注重自身的素质发展。由于当今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越来越得到重视。首先就是道德,由于财务人员终日与金钱打交道,因此道德尤为重要,就像我的一位会计老师所讲,我们要为企业合理避税,但不能偷税漏税。现在很多财务人员就因为缺乏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而违法入狱,因此我们需要重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和单位财务制度,要掌握《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和《经济合同法》等一系列财政、金融、税收的法律制度,对国际惯例有所了解,在日常工作中不至于因无知而触碰地雷线。第二就是工作态度。我觉得作为刚踏入社会岗位的新人,工作态度尤为重要。在disc行为测评中,c值高的人十分适合于从事会计财务类工作,原因就是此类人喜欢与事实、数据、逻辑打交道,思维有序,在工作中会极度认真仔细,他们往往把这种严格的标准用来律己,他们努力争取一种稳定、有序的生活,他们在个人生活和业务领域中都比较遵守规程。他们擅长系统性的思维和工作,有条不紊、中矩中规。他们做事精细,注意细节,一般都喜欢坚持曾经让他们获得成功的方法。我们处于事业起步阶段,并不会接触到企业的管理工作,因此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踏踏实实的做好基本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良好的工作态度是成功的前提。
我想我们每一个学生最关注的仍是自身就业问题。现在网上也会流传很多文章类似于十大就业不理想的专业、就业率急速下降的几大专业等等,于是我们很多人走进了误区,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渺茫。事实上现在的人才市场存在的问题是低端的泛滥,优秀的缺乏,所以我们只要足够优秀是不用担忧就业问题,就像认识实习讲座的老师所说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我们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职业规划上,筹谋如何获得更好的职场发展。财务工作是一个“越老越值钱”的职业,刚毕业的我们不能要求很好的待遇和很高的职位,而是应该认真踏实做好基层工作,为以后成为“cfo”、“ceo”积累本钱。
从讲座中我大概认识到的是,财会类的从业人员主要任职与下面的四个领域:1)会计师事务所。任职于会计师事务所,为客户进行广泛的会计,审计,税务和咨询服务。熟为人知的四大会计事务所相信是很多毕业生一心向往的地方,但是要想在四大扎根,需要付出比别人多好几倍的艰辛,一大艰巨任务就是必须考出注册会计师(cpa),不然一定期限后会被劝退辞职。但现在很多人都选择在四大工作几年后跳槽到企业做财务管理,这也是不错的一种规划选择。2)公司财务。通常任职于一家公司企业的财务部门,公司财务人员为公司管理层分析并解释财务信息,协助进行全面的商业运营决策。公司会计同时也负责准备一些财务报告,提供给公司股东,债权人和管理机构。在公司财务部门,公司会计的工作还涉及到财务分析,规划,预算和成本会计等领域。3)政府机构会计。政府机构的会计和审计负责核查政府机关的财务状况,并对公司和个人的某些财务情况,比如税务,进行审计。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八
课程名称:广告摄影摄像
班
级:10级广本二班
姓
名:周亚男
学
号:1007111139
一、实训时间、地点
实训时间:2012年10月15日至2012年10月21日。实训地点: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南京五地。
二、实训目的
通过本次实训,开阔学生的视界,切实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真正掌握摄影摄像这门技术,更好的为设计服务。提高学生在不同环境,不同情景下的摄影能力。
三、实训主要内容
设计类摄影、风景类摄影、建筑类摄影。
四、实训日志
历时七天的的江南之旅实训考察结束了,有快乐、有酸涩、有欢笑、也有遗憾。记忆已经凌乱了,所以也不尽详细了,最好选择以日记的方式略作描述。
10.15 晴
清晨,早起,背起行装,坐上车,开始了江南之旅。沿途的风景不记得了,亦或在睡梦中见过,一路向南,间或吃着零食,亦或看电影、听歌。
在长期的枯燥中,到了第一目的地——上海。在上海吃了江南的第一顿饭,这个饭是乘兴而去,失望而归,没有可口的菜肴,没有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汤,有的只是冰冷的米饭,仅仅铺满盘底的剩菜,没有了温暖、温馨,有的只是陌生的冷淡。
是夜,住宿时发觉还好。躺在很大的床上,感觉很是舒服,尤其是在洗过澡以后。躺在床上,看着电视,自我感觉良好。在这闲适的气氛中期盼着明朝。
10.16 晴
上海
睁开惺忪的睡眼,洗漱过,几口吞下宾馆的早餐。南方的主食不知怎么了,吃包子也会觉得发腻,不过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稍适休息,集结以后前往上海城隍庙。车上但见上海的车流络绎不绝,上班族是busy的,感觉上海人都是忙碌的,在与时间争抢。
上了高架桥,看着着不同于北京外环、内环的新式交通缓解措施,一圈又一圈的绕行在高架桥上。初升的太阳,阳光洒溢在黄浦江上,波光粼粼,水光潋滟,分外妖娆。远处的船不断的在江上游弋,两岸的建筑也不同于中原的中规中矩,也不同于传统的古韵,各有特色,群芳争艳,好一幅清晨江面水景图。
刚到上海,一路所见皆感新鲜,按耐不住心绪的同学们不断按下快门,拍下一张又一张绝妙的佳作。短暂骚动之后复归沉寂,不久抵达了城隍庙。虽然仅在此游玩了一会儿,但我们见到了许多传统建筑、西式建筑,日新月益、许许多多新潮的物件。不断惊起的快门声再一次出卖了我们内心的心绪,也许我们不会在此长久停留,以后也许不会在此工作,但作为上海的一大特色景点,城隍庙无一不在向世人展示着他自己的活力与巨大潜力,为上海绽放出璀璨光芒。人潮涌动,商机沉浮,上海毋庸置疑,其不愧为中国最为繁华的城市。
午饭之后,看了心仪已久的外滩。看到了许文强强哥曾经常会出没的和平饭店,看到了被称为最适合情侣约会的外滩风景,看到了小马哥风起云涌的上海滩,看到了外滩处的步行街······驻步外滩,似曾看到了上世纪硝烟弥漫的上海,似曾看到无数仁人志士为革命、为国家而血染黄浦江,而今江水泛黄,却不知是在为谁而低声哭泣,亦或呢喃历史长河对上海的侵扰。适值午后偏热时,在历经外滩的观光后,大家直觉精疲力竭,然而还有最后一个景点在向我们招手。
此刻,站在水晶馆门口欣赏水晶。
虽然十分喜欢水晶,但没想到在水晶馆只是一扫而过!一场走秀,我们走进水晶馆,只是为了被推销产品,昂贵的价位压的学生的份位低到泥土中卑微。水晶馆中漫长的s通道设计,令人不得不佩服其设计者的心血!
上海之旅在夜幕的帷幔拉起时,已悄然迈向结束的序曲。
杭州 天阴蒙蒙的,车行进在高速上太阳在云层时隐时现似个爱玩捉迷藏的顽童。清冷的阳光透过玻璃打在脸上,分外的有味道。
车经杭白菊之乡——桐乡,微作休息,品尝了菊之意境,菊之清淡,菊之隐逸。菊之茶明目养肝,携一缕菊茶香施然前行。
终于到了魂绕梦牵的西湖。鱼戏莲叶间,风吹竹林动,鸟语鸣幽谷,亭台楼榭,飞阁流丹,古道西风,小桥流水人家,一幅幅精美、秀色可餐的画面不断在我眼前浮动。
西湖——这颗遗落人间的明珠给了我太多的惊喜。泛舟于西湖,望四周之美景,美不胜收。垂杨随风而舞,水随波而雀跃,岸边的人们纷纷拍照留念,南方人、北方人、中国人、外国人,南来北往,车水马龙。远处的几座山静谧的站在那里,历经千年没有变化,默然守护着西子湖。船动了,立于船上,感受着江南水风的气息,吸纳着江南灵气,飘飘然而不知身在何方,唯觉心旷神怡,神游太虚。虽然此时依然入秋,但西湖的风依旧是柔美的、清凉的、沁人心脾。
在湖中心,近观湖心岛,远观雷峰塔。湖心岛上绿意盎然,一片苍翠,竹林影动,光怪陆离,光移影动。雷峰塔在山上直入苍天,在那山腰处凝视着西湖。看着雷峰塔,想起了法海,想起了小青,想起了许仙,想起了白娘子,想起不朽的赵雅芝。千年等一回,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相遇西湖为人生添加了一笔绚丽的色彩。往事越千年,千年情难变,情义荡气回肠,萦绕西湖。
游玩过西湖,在丝绸世界中走了一遭,这五彩靓丽的丝绸无怪乎会使女子如此着迷。离开丝绸世界,去万松书院感受一下前人学子的气息。青青子衿,羽扇纶巾,谈笑鸿儒,弹素琴,阅金经,学子的生活格调因该是高雅的。在这庄严肃穆的学院是浪漫之地,却也是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载共读之地。集庄严与浪漫于一体,万松书院不愧为前人仰慕的学院。
苏州
曾几何时,对苏州园林是多么的憧憬,而今迈步在定园中,却也见苏州园林的缩影。
苏州园林的却不错,值得一看。定园虽然比不上其他有名的苏州园林,但其特色与苏州园林也有互通。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定园里是有假山和池沼的。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设计的桥梁一座一个样,绝不雷同。还在岸边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池沼里养着金鱼,看着鱼戏莲叶间,却又是一幅美景。
定园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定园中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阶砌处往往会栽几丛树、花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
随后,步入寒山寺,故地重游,反而没有了那么多感慨。不过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依然在脑海中回响。好一个“夜半钟声到客船”,敲响多少在外游子的孤寂、落寞。在寒山寺看到的只是人来人往,繁忙已不复昔时的钟声、经声悦耳。
周庄,江南第一水乡,以“唐风孑遗,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而闻名遐迩。进入周庄,是在驱车高速行进之后。迎面而来的是大城市没有的宁静,饭店、旅馆的大门半掩,虽然大红的灯笼挂满了每个可以利用的角落,却没有节日的嘈杂,也没有车水马龙的“盛景”。人们或悠闲地迈步、或安详地端坐,连摇橹的大娘的歌声也悠长舒适。
走过牌坊,但见飞檐翘角,黛瓦粉墙,小桥流水人家。在这青石板铺就的狭窄悠长的巷子向周庄深处走去。这青石板小路,也不知留下多少远方的足印。三毛、艺术家、画家、导演、演员、外国友人,还有国家领导人,足音回响,似我与他们同行。
不同于主人的闲适,来此游览的人太多,人流密集,人与人间距为零,稍一疏忽就丢失了自己。小巷延伸开来,路旁家家户户摆放着经典的江南工艺,丝巾、珍珠、刺绣、扇子、糕点,还有臭豆腐、万三蹄等风味小吃。
江南水乡古镇,古朴的建筑,双桥、张厅、沈厅、古牌楼、小桥流水人家······无一不诉说着其历史底蕴及质朴。走进周庄,灵魂发生着一次次的撞击,其内涵极深,纵然商业气息为小镇添了几许喧闹,少了一许水乡的宁静,但这依然无法掩盖她的安寂,无法掩盖她的古朴,她的魅力,没有绝对的宁静。
走出周庄时,依然日暮时分,回眸处,但见夕阳余晖为古镇添上金缕衣,华灯升起点点滴滴。
无锡
是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正是郊游好时节。
和江南大多数公园一样,蠡湖公园中林木苍翠,郁郁葱葱,湖水清澈,再次也就不再过多着笔。但走在蠡湖公园中,走进那竹间小道,亦或林中小路,有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小游过蠡湖公园,等游轮,游太湖,逛鼋头渚。立于游轮上,感受着太湖的气息,天人合一,感受着大自然的恩赐。在这湖心岛,在这远观极小的岛上,近观却很大的岛上,我们仿佛藏匿在山间的精灵,雀跃着,在这宁静的岛上充斥着我们欢快的笑声。在见过大山、大水之后,我已无法再现这奇山妙水。
南京
南京,这个六朝古都,烟云繁华之地,历经沧桑历史的古都,已不复繁荣鼎盛时的欢快、喧闹,只留下浓浓的忧伤。
金陵不复,物是人非,但见断壁残垣,历史的伤痕,使这个城市更加忧伤。走进中山陵,瞻仰这位为国家而奋斗终身的英雄,走进那列强割据、战火纷飞的年代,走入伟人的世界。
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感触这段悲惨的记忆,这一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疤。也许日本不会承认这一罪行,我们可以原谅,但我们自己不可以忘却历史的惨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走进雨花台,走进烈士纪念馆,感受先烈的热血。没有了先驱英烈的付出,怎会有站在此处的我们!
走进夫子庙,走进南京小吃街,没有食欲,有的只是忧伤。南京小吃街并不适合我们,它的繁华与历史忧伤的矛盾感使我难以言表。
南京的忧伤经久不散······ 10.21 晴 归去来兮
历经一周的考察,江南之旅结束了,启程返航了。
在车上,不知他们在想什么,只是我在不断反思。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过往,反思自己的未来,反思自己的人生。
没有前人的恩赐,何来我们的幸福,前人植树后人乘凉。先烈的碧血已经洒干,后人的铮铮铁骨是否扛得住时代的洪流呢?大城市的繁华,欲我所的;古镇的宁静,亦我所的,二者不可得兼,唯有奋发学习,一技在手,脚踏实地,努力工作。方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
五、实训结论
有了大山大水的胸怀,有了大城市繁华灯火的历练,感触一番,才会对广告有更多感想,才会对设计理解另辟蹊径。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九
一、产业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我是农业大县,农村经济在国民产值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我县的农村经济同全国一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着加快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繁重任务。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历届县委、县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走了一些探索性的路子,逐步确立了蚕桑、畜牧两项主导产业,结构调整已初见成效。
一是全县桑园面积达7万亩,常年发种量15万张,畜牧业生猪饲养量达49.2万头;二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初步形成,蚕桑、生猪产业目标从种植到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已形成,畜牧业也通过专业市场、中介组织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也雏形初现。三是在结构调整中,农民来自粮食的收入趋于下降,畜牧业与经济作物的比重上升,结构调整真正让农民在“看得见”中受教育,在“摸得着”中学本领,在“学得会中”得实惠,实现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收。xx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79063万元,按参考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7.5%,比“xxx”末期达到6.1亿元,净增加1.8亿元,年均增长7.6%,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4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现价增加值45929万元,较上年增长7.2%。比“xxx”末期达到3.9亿元,净增加0.69亿元,年均增长7.3%,比“xxx”计划确定的年均增长7.2%左右高0.1个百分点。
二、我县目前农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小富即安的思想障碍尚未破除
一是安于现状不愿调。一些人小农经济意识较强,习惯了“吃一点、卖一点、贮一点”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也有些人满足“小富即安,不富也安”缺乏高速调整的主动性。二是怕担风险不敢调。怕种不好,没有大面积种植经济作物的经验,怕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担心普遍种植造成价格下跌。三是按部就班不愿调。面对滚滚而来的结构调整大潮,一些人消极对待,被动应付心思严重,一味求稳、求准、不愿接受一丁点风险,满足于微调、慢调,具体表现在品种选择上,只选择自己熟悉,会种、会养的品种,在调整进度上,看左右、随大流,没有一个时间表,调到几时算几时。产生上述思想的原因,主要是受传统习惯势力影响较大,思想不解放,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对“结构调整”这一新生事物不易接受。
2、宣传教育不到位
一是广大农民甚至个别乡、村干部对种植业、养殖业、退耕还林、还草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大调、快调、多调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非调不可,不调不行的大趋势认识不清,对结构调整的内涵搞不清。结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之间的全面调整,是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宜农则农,宜牧且牧、宜林则林的原则调整,而不是种多种少的调整。三是市场波动大,在部分农民中产生了负面影响。
3、农业产业化进程迟缓
虽然我县农业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所处地理位置,引资融资能力较弱,因而现有产业规模小,缺乏龙头企业的有力拉动,资源优势得不到有效转化,产业化进程迟缓。一是龙头企业规模小,经营管理水平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对农户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二是产业化经营体制不完善,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连结不紧密。三是主导产业只注重规模未充分挖掘本自然优势,主导产业无自身特色。四是品牌意识不强,虽有天然无公害绿色产品但都没有经过专业机构认证,更无叫得响的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创新意识不强,新兴产业挖掘力度不足,市场敏锐性不够,总是跟着别人跑,抢站不了市场先机。六是主要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加蚕桑、黄姜等),科技含量低,初级产品多,高附值产品少;大路品种多,优质新品少,产品结构质量远不能适应市场需求,难以参于国内市场竞争。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十
今年以来,全县围绕农民增收主题,坚持以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指针,将建设现代农业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种植业工作始终,进一步发挥职能作用,创新工作思路,强化为农服务,狠抓措施到位,全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为增创现代农业新优势、促进现代农业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将我县发展现代农业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20××年全县高效农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下,全县高效种植业种植面积15.8万亩,比上年新增2万亩,形成了高效农业规模基地15个,其中设施蔬菜规模基地8个。建成“一村一品”专业村12个。全县高效农业工作特点是:
1、设施高效农业发展速度快。以设施蔬菜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种植基地新建7个,分别为公兴镇大棚西瓜基地,杨集镇大棚西瓜、冬瓜基地,益林镇大棚蔬菜基地,陈集镇大棚蔬菜基地,罗桥镇大棚蔬菜基地,东沟镇大棚番茄基地,板湖镇大棚西芹基地。大棚蔬菜基地新增面积达亩。
2、高效规模基地建设规模大。新建的高效规模农业基地连片面积超1000亩以上有10个,分别是公兴、杨集、罗桥镇的荷藕基地,板湖镇的西芹基地,古河镇的西兰花基地,三灶、合利镇的芡实基地,公兴、罗桥、益林镇的大棚蔬菜基地等。
3、高效规模基地种植效益高。全县高效规模基地平均种植纯效益3525元/亩,其中设施蔬菜基地平均纯效益5145元/亩。
1、设施农业所占比重偏低。全县大棚蔬菜实际种植面积1.03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0.79%。反观外地,寿光常年固定蔬菜面积为40.05万亩,其中各种蔬菜大棚达34.95万亩。盐城最高的东台大棚蔬菜面积达39万亩次,设施蔬菜发展势头强劲,几乎每个村都能看到百亩以上的规模基地。
2、产业结构调整较为滞后。种植业仍以粮棉油为主,粮食面积171.37万亩,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1.1%,而蔬菜和特经作物种植面积不到11.7%。稻麦轮作居多,亩收益在700元左右,远远低于20xx元的高效农业标准。粮棉油占我县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只有78.6%,但却占有了五分之四的土地资源。
3、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全县从事粮、棉、油等传统农产品加工企业占绝大多数,销售收入超千万元的大型龙头企业大都是从事粮、棉、油加工的。这些企业还仅停留在农产品初级加工上,产品附加值不高,和农民增收的关联度不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我县蔬菜产业加工龙头企业数量虽然较多,但规模偏小,与高效农业基地规模发展还不能配套,加之销售体系不健全,许多蔬菜品种的种植规模一但发展到较大规模时,就会造成产品的过剩。农业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4、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县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还处于始发阶段,规范化程度低,发展会员少,联结较为松散,组织的实力和带动力不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吸收入社农民3万多人,相对于我县众多的农业人口,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覆盖率还比较低。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在市场竞争中没有优势,制约着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
1、来自现行土地政策的制约。土地流转难度大,往往有一些农民自己不愿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也不愿意把土地流转给其他投资主体开发,即使愿意流转,流转费用也很高,一般每亩流转费700元左右。农民不肯流转和高额的土地流转费严重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
2、来自务农劳动者素质的束缚。现代农业技术含量高,对生产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以及对产品的定位、市场信息的了解等要求较高。近年来,全县农村劳动力尤其是有文化知识的中青年农民大规模的外出打工,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数是那些年纪大、文化低的中老年和妇女。目前,绝大多数本地农村青年已经不再务农,农业从业者大多劳动技能单一,半数以上的人只会种植粮油,对现代农业生产技术比较陌生,往往对新生事物带有抵触心理。此外,在家种田的老年人和妇女,要他们发展现代农业难上加难。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十一
根据金农字[2020]2号和金农字[2020]7号文件精神,xx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全体镇村干部和镇直单位负责人参加的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宣传动员会,镇11个村街于2月21日同时召开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特色产业扶贫政策宣传会,对产业扶贫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印发产业扶贫政策明白纸1100份。会后全体帮扶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共同协商,因地制宜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和规划。并要求产业与人合影以图片的形式放入贫困户一户一档当中。镇农技中心进行汇总,及时准确上报到县农发委。2020年xx镇享受农业奖补户644户,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均有1-3项稳定增收的产业,奖补金额166.55万元,无一例虚假现象。为了保障贫困户特色产业顺畅发展,政府积极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产业扶贫基地,提供劳务用工,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参与链接和被帮带达95%以上。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十二
一、项目基本概况
xx——大泉湖旅游度假风景区(以下简称风景区)位于xx现代农业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中心,该实验区南括季山林场,西至竹镇林场与xx交界处,东启西部干线,北至乌龙港水库大坝。总控制规划面积约36平方公里,风景区有大泉水库、大河桥水库、三星水库、红山水库、乌龙港水库、杨港水库、彭港水库,有林木植被茂密的驼子山、季山、xx、广佛寺大山、尖山、凉宝山、龙望山、焦山,山水相映成趣,自然秀美,令人心旷神怡。该项目主要是针对实验区内三星村(含泉水街道)、送驾村及烟墩村精华片三片地域内所有农村民居,结合风景区的综合开发,拆迁安置,异地规划,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据初步统计,这三片共有耕地面积7241亩,居民小组35个(合并后),共计2242户(三星村822户,送驾村1089户,精华片331户),人口9912人(三星村4839人,送驾村3941人,精华片1132人),村庄占地面积5663.5亩(三星村1580.2亩,送驾村3090.8亩,精华片992.5亩),建筑面积428810m2(三星村158334m2,送驾村206969m2,精华片63507m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实验区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实验区经过一段时间开发,目前已形成了驼子山4000亩桃树,周家洼3000亩冬枣、三星村9000亩彩叶等一批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基地,原有一批板栗、红薯等项目也形成良好经济效益。下一步的发展是链接这些项目,整合项目资源,使之产生聚合效应,促进风景区的高效开发,带动实验区全面发展。
2.实验区综合开发的需要。目前涉及该实验区的农业规划、旅游规划、环保规划已编制完成,综合发展规划也正在编制之中,这些都为实验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宏观保障。同时我们也看到实验区发展瓶颈因素—土地,“风景这边独好,土地总量不少”,这时我们的发展目标,实验区的科学发展,必须先从土地的科学利用开始,这必须要求我们通过新农村民居建设项目实现土地利用的节约化、高效化。
3.科学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我国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问题高度关注,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该项目正是切合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借助实验区整体开发这一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实践。
三、项目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发展为途径,以提升实验区的品牌效应为重点,突出园艺蔬菜、经济林果、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项目开发,大力发展高效农业、生态观光农业,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做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将“立足高效、生态、旅游、观光农业,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实现农民、农村、农业协调快速发展”的思路,具体做到:
1.强化组织领导和考核机制。组建具有丰富经验和创新思维的招商服务班子,实现项目跟踪,包干服务,严格兑现奖惩制度。
2.大力培育市场开发主体。积极利用现有的开发成果及开发扶持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以及信贷资金投入实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现代农业投入机制。
3.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以实验区主导产业为龙头,加长产业链,对一批特色农副产品(桃、枣、粟、跑山鸡、波杂羊等)实现深加工,充分利用民族工业集中区的企业扶持政策,培育一批特色高端农产品加工企业,扩大实验区农民的就业面,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目标。
4.加强村镇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偏和项目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实验区开发建设,逐步推进社区型农民新村建设,引导农民向新区集中,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努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文化社区。
四、项目工作开展及措施
项目工作开展是以实验区整体发展为依托,需统筹协调多种因素:“把握好原则,用活好政策,美化好环境,利用好生态,开发好资源,建设好家园”。具体措施包括:
1.整合力量,做好项目实施的前瞻性工作。一是开展一次实验区大调查,走村串户绘制土地、建设、农田、林地等分布图,获取实验区开发的一手资料,建设台帐,形成数据库。二是统筹做好实验区总体要求上空间布局服务配套规划工作,做好水、电、路、有线、通讯、污水、垃圾治理等规划,做好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教育培训、卫生医疗等村民基本生活需求的规划。三是适时拿出农村中心村住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农民的生活习惯,凸显住房建筑的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风格,建筑造型力求新颖别致,融经济实用、安全、美观于一体。四是深入研究,反复论证,制定社区型农民新村规划建设的总体规划,按照“尊重民意、合理集聚、节约有地、设施配套、适度超前”的原则,以典型示范为样板,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2.加大投入,提升实验区接待档次。一是利用镇商会的力量,多方筹措资金,建立实验区接待中心,实现就近接待。二是选拔骨干力量组建实验区招商服务团队,要求定期培训,熟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方针、政策,熟悉各职能部门政策、办事流程,打造企业化政府公共服务团队。三是不断加强软、硬件建设,主要有实验区航拍电子图、勘查测绘地图、沙盘等。
3.编制控规,制定各具特色的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方案。三星村片内将利用现有丘陵山区综合开发项目和万亩彩叶苗基地建设项目,将把这片土地打造成集农业生态观光、生态采摘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和高效现代园艺区。项目综合实施过程中,逐步使当地农民逐步向农业产业化工人转变,并结合大泉湖和泉水街道经营性用地综合开发,在泉水街道以东,西部干线以西一带建立农民新村,引导鼓励部分村民购置泉街商用房,部分村民向新村集聚。泉街和新村一带将突出观光、旅游、餐饮、物购(农副产品)等特色开发,考虑到商用开发和民居生活和谐一体。
送驾村片内将采用新村建设和旧村整治的办法,积极利用片区内xx风景区强力开发建设,充分利用金港水库、彭港水库、红山水库及凉帽山草场等特有的山水资源,着力将这一片打造成休闲旅游度假区,积极引导深山、高山、库区、林区农民向交通便利的区域(泉街和新民居点)转移。这一片将结合投资商的道路详规,拟在主干道沿线(送驾村村部以东一带)建立新农村民居点,突出新区的绿化、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休闲农家乐主题,打造成山水森林农民新居。对一些较偏远未列入开发计划的村庄,重点加强村庄道路、公共设施、村组环境建设,根据其地理位置、生产条件、村风民情,分类打造一批民俗村庄、特色种、养殖村庄、怀旧村庄。精华片及大泉湖周边地区,一部分村民向泉街及新村聚集,一部分村庄结合大泉湖高端旅游度假区开发,或依山而建,或面水而筑,自然和谐、使之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接待点。
4.明晰制度,激励各种资本强势投入开发。新农村民居点建设投入大,必须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利益补偿机制,制定有效的激励制度,借助实验区的整体开发,才能吸引大量资本投入。具体包括:一是把中央、省、市、区项目扶持政策汇集成册,并与实验区一些项目分析细化比较,了解我们争取扶持的空间。二是制定出台镇政府一些招商鼓励政策,给予投资商在税收及土地出让价方面优惠,特别是要明确投资商关心的土地治理项目项目中的生态综合治理财政资金扶持及经营性用地指标的划拔等相关政策。三是制定科学可行的新农村民居建设过程中,拆迁农民利益的补偿制度,鼓励农民向新区集中,促使农民向居民转变,为投资商创造宽敞的动作空间,确保实验区高效开发、和谐开发。
现代农业实训报告篇十三
(一)自然地理和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总土地面积43578平方公里,耕地总资源1646.3万亩,农业人均5.6亩,常用耕地956万亩。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总面积的42%,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下水位高,灌溉农业较为发达;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58%,土层深厚、土质优良,主要为早作农业区。榆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雨热同季,四季分明,适宜谷类、豆类、薯类等多种作物生长。,全市农业总产值110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402元,粮食总产量132万吨,农民人均占有粮452公斤。
(二)现代特色农业的基本内涵
特色农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和特定的消费市场的农业产业。现代特色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它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就是以资本、物质和技术等先进要素为基础,对传统农业进行改造,以工业化的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以社会化的服务体系支持农业,以科学的经营理念管理农业,最终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从过程看,是依靠科技,培育名牌,实现农业的集约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和产业化经营;从结果看,是不断提高特色农业的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实现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现实条件
一是榆林的工业化已进入中期阶段。20人均gdp达到4360美元,在经济规模上已具备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二是榆林的自然资源和经济优势明显。具备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土地优势、生产优势、品质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生态优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三是榆林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已初见成效。
(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市委、市政府站在宏观、全局、长远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了“矿业开发强市,特色农业富民”的发展思路和建设“两基地一中心”的发展战略,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市“三田”面积达到410.8万亩,其中水地111.3万亩,坝地37.2万亩,梯田262.3万亩;建成各类水库73座,总库容量达到10.52亿立方米;农业机械及配套农机具拥有量达到10万多台,农机总动力达到219.79万千瓦;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达到2.3万口,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明显。“十五”以来,粮食产量基本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转变为总量平衡,部分产品出现区域性、结构性过剩。
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由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转变。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势头明显加快,“北种、南豆、东枣、西薯”的特色优势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3、农业科技研究推广成效渐显。近年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先后承担中、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00多项(次);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各类作物新品种80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到85%以上;建立各类试验示范基地(点)160多个,累计面积达200多万亩。年马铃薯、玉米、蔬菜刷新7项全国高产记录,小杂粮首次创立7项全国高产记录。
4、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市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5000多个,乡级以上农产品购销企业已有1000多家,拥有各类农产品营销市场300余个。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各类加工、营销企业逐步发展,“订单农业”、“科研单位+企业+基地”等多种模式的产业化经营机制在探索中得到有序发展。
5、土地流转机制得到不断创新。较为典型的有“孟岔模式”和“东坑模式”,米脂县银州镇孟岔村成功地把全村182户承包的2142亩山地流转到8户农民手中,靖边县东坑镇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设施农业,都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全市签订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5万多份。
6、农民生活水平得到稳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榆林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110.24亿元,实现增加值66.11亿元,分别是的6倍和7倍。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比19增加了2442元,增长幅度达254%。
(一)对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重视和支持有待进一步提高
后续投资。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配置上形成了明显的城市偏向。
在现实发展中,以能源工业为动力的跨越式发展,凸显出“三大失衡”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失衡。20xx年我市三次产业的增加值之比为6.5:78.7:14.8,呈现出明显的一产弱、二产强、三产滞后的特点。二是区域南北经济失衡。20xx年南六县gdp总和72亿元,仅占全市的7.1%;农民人均纯收入2909元,比全市平均水平低493元。三是城乡发展失衡。20xx年榆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为3.58:1,差距为8795元。农村在教育、就业、医疗、文化、卫生、社保、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人均投入远低于城市,社会事业发展与城市相比滞后明显。
在工作措施上,尽管已将现代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列入“两基地一中心”三大任务之一,并制定出马铃薯、玉米、小杂粮、蔬菜等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任务目标等,但县区及乡镇仍停留于只建点不扩面、只引进不创新的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没有有效地整合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资源,行政推动力不强。
(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机制尚未形成
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动了整个经济跨越发展,但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导致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同时,“三农”工作与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没有得到同等重视、同等加强、同等组织、同等支撑,缺乏政府的统筹运作。在能源化工建设浪潮中,广大农民不仅没能参与进来,分享工业利润,一些农民还因此要成为“生态灾民”。生态环境治理法律、法规和政策缺失,“谁破坏,谁治理”的责任难以落实,治理经费“悬空”,治理基金机制尚未建立。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还停留在行政手段、政治号召的层面上,没有形成制度机制,至20xx年,全市仍有贫困人口38.7万。
(三)农业投入、资金整合和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较好解决
近年来,中央在增加农业投入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加上市县逐年增加的投资,农业投入不足的矛盾得到很大缓解。但从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需要看,农业投入仍然严重不足。这既表现在国家公共财政资金投入不足,并且过于分散,也表现在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资金投入不足。由于资源开发体制以及财税体制的不尽合理,导致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三农”,直接用于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少、涉及面小。一些增产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好的新品种、新技术基本上局限在示范区内。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用于农业科研推广的经费占农业总产值的2%—4%,发展中国家平均约占1%,而我国只占0.5%,榆林市则更低,不足0.3%。全市各级农业部门装备简陋,监测、分析化验等设备严重短缺,多数乡镇农技部门名存实亡,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工作条件差,农业科技人员有技术、无设备,缺乏展示技能的平台,服务手段落后,工作效能受到很大制约。
财政支农资金投入过于分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统计表明,政府对农业的投入渠道多而且乱,分散在10多个部门,约28个项目渠道,既增加了管理运行成本,又降低了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究其原由,一是由于资金来源分散,各级事权划分不明确,资金使用范围模糊。部门各自为政,缺乏有机协调,导致农业投入混乱,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二是资金分块管理,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由于农业基础设施、科研、生产、流通等方面的财政资金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造成了“撒胡椒面”的现象,财政资金难以合理配置。三是政出多门,监督不力,农业资金流失严重。尽管近几年加强了农业财政资金的制度建设,但截留、挪用支农资金的现象仍屡见不鲜。
农村经济缺乏金融支持。一方面,金融资本集中于能源开发地区,广大农村的资金来源渠道很窄。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农村的撤并精简也导致了农村资金投入不足。农民除在信用社获得小额贷款外,在其他机构很难获得金融支持。再则,一些涉农企业由于无资产抵押,很难获得银行贷款。榆林市生财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是陕西省“民营科技优秀企业”,先后开展了30多项农机新技术,获国家专利6项,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产品辐射周边几个省区,实用价廉供不应求。就是这样一家企业,因没有银行贷款所需的固定资产抵押,在微利经营的艰难生存发展过程中,全是靠高利息与私人贷款扩大生产规模的。
(四)农副产品加工能力和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弱
全市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数量虽多,但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整体水平较低。相当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只是一种松散的买卖关系,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一体化经营。同时在加工中存在着加工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高科技产品、名牌产品少等问题,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农村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程度较低。全市至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只占总产量的30%。农业产业链短,产销环节关联度不高,还没有一项产业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业化经营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