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心得体会 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心得体会(模板13篇)
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一
金秋长沙,举世瞩目。11月3日至4日,2020世界计算机大会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隆重举行。
等待不负期待,此刻光芒凝汇。作为湖南省产业领域首个经国务院批准、规格最高的国际性行业盛会,本届大会汇聚了1位图灵奖获得者、15位院士、百余位政企高层,将围绕5g、计算芯片、网络安全、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等热点话题,分享成果经验,共谋计算机行业发展之“计”。大会各类论坛、讲堂形式多样,采取现场论道+云直播的方式举行,新增“云上”体验,打破地域限制,通过创新化、智能化、数字化线上展厅和5g、超高清视频等技术,为观众展现精彩纷呈的新体验、新应用。大会还将开辟分会场,与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联动,通过知名学者院士与学生的互动分享,诠释计算技术为产业跨界赋能路径。
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计算力就是生产力,计算机产业是智能社会的发展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基石,对产业优化、经济增长、科技跨越、民生改善有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湖南乘势而上,提出产业链思维,将计算机产业列入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意见》,以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计算机产业发展“三个坚定不移”为抓手,连点成链逐步构建起产业生态,招商引资重大项目持续壮大产业规模,构建“两个芯片、一个生态”产业体系打造重要研发高地,加快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不断推动智能制造向“湖南模式”“长沙现象”转变。同时,湖南积极拓展机器人自动抓取和焊接零件、3d视觉识别、实时翻译等计算机应用开发场景,不仅赋能工业制造,更“飞入寻常百姓家”。此外,湖南持续加快产业升级,将世界计算机大会、长沙·中国1024程序员节、互联网岳麓峰会等产业盛会“有机”衔接,配合湖南“软件业再出发”战略打出组合拳,为计算机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营造出活力充沛、前景广阔的计算机产业发展氛围。
大道之行,光荣与共。经过不懈奋斗,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在湖南迅速崛起。目前全省已培育出千亿级智能终端及配套产业集群,新型显示器件、信息安全、集成电路、基础电子元器件等具备特色优势的产业。2019年湖南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突破2920亿元,近5年来持续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面对疫情冲击,今年1至8月现营业收入1822.5亿元,实现同比逆势增长12.7%。不难看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蕴含支撑工业经济复苏的强大动能,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这也印证了本次世界计算机大会“计算万物·湘约未来——计算产业新动能”的时代主题。
潇湘论道,共谋新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新征程新要求,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如何走好计算机产业自立自强的发展道路,成为本届大会的讨论热点。永久落户湖南的世界计算机大会,“湘约未来”的盛大开幕,既缘于湖南信息技术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也源于外界对“湖南模式”越来越多的认同和赞许。接下来,湖南将秉承“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理念,注重基础领域,瞄准计算机领域前沿,激励企业进一步做好“四基”攻关,突破核心技术,把湖南的科技研发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助力全球计算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计算万物,湘约未来”,湖南正在数字新经济的道路上加速奋进、阔步向前。湖南愿在世界范围内凝聚更多共识,激发信息技术产业的更强动能。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二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国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一场令世界惊叹的发展和变革。这样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启发我对未来的理解。下文将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国际影响力五方面展开,探讨中国的发展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过去几十年里实现了持续的增长,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样的飞速发展得益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长期稳定的政策。中国以改革开放为契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此外,中国一直以来注重打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和政策,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国的经济发展给了我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是实现经济发展的关键。
其次,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政府开始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发和教育。中国的大规模科研项目和高水平的科研人才培养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专利申请国和科技期刊发表国,培养出了一批世界级的科学家和创新企业。中国的科技创新体现了中国对未来的远见和创新意识,鼓舞着我对于科技可以为人类带来的美好未来的无限信心。
第三,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努力给了我很多启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如雾霾和水污染等。然而,在过去几年间,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环保措施,并付诸实践。中国日益增长的环保意识激发了社会各界的环境保护行动,如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垃圾分类的实施。中国政府也加大了环保投资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这些努力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环境状况在逐渐改善。中国的环保实践也告诉我,只有全社会的参与和政府的引导,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的未来。
第四,中国的文化传承给了我很多思考。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国家,中国注重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中国的古老文化体现在语言、文字、音乐、绘画、戏剧、舞蹈和建筑等方方面面。然而,保护和传承文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政府的支持。中国的文化传承告诉我,一个国家的文化繁荣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最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并提出了一系列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南南合作,推动了全球合作和发展。中国向世界分享了自己的发展经验和发展成果,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独立和人民福祉。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使我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应该承担起国际责任,为世界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激情。中国的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文化传承和国际影响力都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力量和正能量。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中国的发展道路会越来越宽广,中国将会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三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中国发展史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如何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四史”学习教育中充分汲取党员干部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营养?如何读懂、永葆这历史逻辑的一树繁花,如何激发传承初心使命的澎湃动能?如何保持、积攒干事创业的冲劲、韧劲、实劲。
5月27日,xx区xx街道召开“四史”学习教育部署推进会,街道党工委书记xx结合xx市委、xx区区委会议精神和街道实际,作了“三个聚焦”,学好“四史”,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智慧,厚置发展根基,为xx街道社区治理和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的动员。
聚焦为何学,深刻认识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爱党爱国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必然要求,是把握历史规律、提升应对能力的有效方法。聚焦怎么学,确保“四史”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把握核心要求,更好地学思践悟新思想。把握重要任务,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把握重要方法,将“四史”学习教育和xx实践紧密结合。聚焦如何抓,抓实抓细“四史”学习教育各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分类指导,做到求真务实。
目前,xx街道已形成了党员干部、班子成员带头学,年轻党员与老年党员结对学,小辈带动家人学,两新组织党员线上线下互动学的良好氛围,推动学习教育往深处走、往实里抓。
学好“四史”,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但是,“四史”在时间上跨越500多年,在内容上任何“一史”都是大部头、大容量。因此,如何有效推进“四史”教育学习,笔者以为:必须抓住重点、区分层次,花真功夫、下大力气,在“恒”、“悟”、“践”三个层面着力。
学贵有“恒”,做到常学常新。读“四史”、悟原理,在常学常新中坚定理想信念。一部新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史;一部党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先后创立,生动记录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彰显了共产党人的理论思维。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学好四史,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秉持“学贵有恒”的毅力,坚守“读书破万卷”的决心。毛泽东曾经说过:“学习一定要学到底,学习的最大敌人是不到‘底’”。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聚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只有静下心来通读苦读,耐得住“独上高楼”的寂寞,才能学有所获。在“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的过程中,把握时代变化的脉动,洞察理论创新的深意。
学贵有“悟”,力求走深走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总书记曾说过:“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实事求是,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思考,从学“四史”中寻找答案和办法。只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才能“洪钟小大随叩鸣”,不会“入宝山而空手回”。读史明智。党史、新中国史蕴含着共产党人的历史智慧、政治智慧、管理智慧,学习四史,要用心、用力,学会用历史思维,解决工作中的困难挑战,提高解决问题的本领。
学贵有“践”,坚持笃干笃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工作、解决难题。学史再出发,就是要上下“一条心”,形成以上率下、以身作则,一级做给一级看,用做出样子代替喊破嗓子;上下拧成“一股绳”,一级带着一级干,推动工作创先争优、学习蔚然成风。带动所有党员干部都动起来,切忌踢“半场球”,搞“半拉子工程”。干事创业需要实干、苦干、巧干。实干是态度,苦干是品德,巧干是水平。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决心,落实工作部署,对每一件工作力求实效,做到解决问题不推诿、推动工作不蛮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求实效、讲实干,以“带头干、认真抓”的实干作风推动事业发展。大事难事看担当。在困难面前要毫不退缩,直面问题抓落实、攻坚克难带头上。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笔者有理由相信,陆家嘴街道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将扎实开展好”四史”学习教育,全面学、系统学、深入学,从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学习前人的智慧,认清历史发展的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开拓创新,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为xx社区治理和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为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注重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我们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贯通起来,同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结合起来,同新时代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丰富实践联系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强调党员、干部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以下简称“四史”),总结历史经验,汲取历史营养,这是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现实要求,也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加强自身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习“四史”对于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积极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掌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四史”是党员、干部的“营养剂”、党的建设的“必修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百科全书”。
1.推进自我革命,提升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营养剂”
加强党性修养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促进党员、干部成为“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需要从“四史”中汲取丰厚滋养。
历史文献蕴含丰富营养。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就是经典著作史,经典著作是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中创作、传播并接受检验的。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到毛泽东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从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到邓小平的《加强党的领导,整顿党的作风》,从江泽民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到胡锦涛的《领导干部要带头增强党性》、再到习近平的《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党员、干部提升党性修养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宝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学好用好《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原原本本学,熟读精思、学深悟透,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阅读经典文献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感悟真理力量、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党性修养。
党内教育提供实践经验。我们党历来重视利用各种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毛泽东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从xxx整风运动到新中国初期的整风整党运动,从1983年整党运动到1998年“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党性党风教育,从20**年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到20**年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从20**年“创先争优”活动到20**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20**年“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到20**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借鉴党的历史上党内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是帮助党员、干部突出政治性和保持先进性的重要途径。
警示案例折射历史镜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中的警示案例可以发挥“惩前毖后”的作用。1949年,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从新中国初期发生的“第一大案”,原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犯贪污腐败罪被判处死刑,到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查处包括薄熙来、周永康、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在内的多起举国震惊的大案要案。这些必须引以为戒、自我镜鉴的反面材料,就是历史提供的“前车之覆”成为“后车之鉴”。
2.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的“必修课”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学习“四史”,有助于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党员、干部练就过硬的政治本领,提升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的能力,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
提升党员、干部把方向的能力。把方向的能力事关党员、干部能否在大是大非、重大危机面前临危不惧,保持坚强的政治定力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运动,成功挽救了第一次革命危机。1935年1月,xxx会议从军事上和组织上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再次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历史一再证明,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方向问题,是关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败的首要问题。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清醒、客观地去分析历史,认清历史前进的方向和规律,提高党执政的战略思维。
提升党员、干部谋大局的能力。谋大局的能力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自觉在大局下想问题、做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从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出发,毅然放下政党恩怨,连续两次推动“国共合作”,通过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奋斗。进入新时代,我们党立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总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置身于历史视域中去思考、定位、谋划,提升深刻认识和自觉服从大局的能力,切实增强大局意识。提升党员、干部定政策的能力。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定政策就是从党和国家发展实际出发制定政策和策略,是对党员、干部决策能力的考验。“政策是体现执政党性质宗旨的试金石,是反映治国理政水平的标志。”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从发展着的实际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策略,保证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如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地改革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民族关系的民族政策、解决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三农”政策、构建积极健康宗教关系的宗教政策、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外交政策等。我们党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是党的执政水平的重要体现。学习“四史”有助于党员、干部学会运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思维方式,对世情国情党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客观规律,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党执政的决策水平。
3.科学认识“三大规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百科全书”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四史”中蕴含着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前行的经验与智慧,是科学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钥匙。学习“四史”、把握“三大规律”,是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保证。
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列宁指出:“马克思正是总结了历次革命的这个历史经验,这个有全世界历史意义的——经济的和政治的——教训,提出了一个简短、尖锐、准确、鲜明的公式: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执政党,但后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并出现严重的个人崇拜,没有处理好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成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重要原因。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改善执政方式、提升执政能力的道路上接力探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全面执政70多年,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学习“四史”,是提升广大党员、干部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的重要法宝,对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前进发挥着重要作用。
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从16世纪欧洲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者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一书问世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探索已有500多年,先后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到实践、从一国社会主义建设到多国实践的发展历程,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发展图景。列宁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前无古人的事业,无论其中成功的经验还是失败的教训,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转变工作重心,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交相辉映。中国共产党找到了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发展规律。
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决定了社会形态的更替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马克思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现实矛盾等各不相同,社会形态的更替又具有特殊性。比如,俄国成功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其后又偏离科学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制度的解体。深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泥淖的近代中国,在经历了无数次救亡失败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普遍真理,并成功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巨大成功,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历史证明,“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学习历史可以帮助党员、干部认识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先辈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社会进步、领导革命进程中,创造了科学的理论成果,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精神,留下了珍贵的历史经验。“四史”是理论宝库,是精神荟萃、经验集成之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共产党人革命精神、借鉴革命建设改革经验,是学习“四史”的核心要义,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必备的知识、智慧和力量之源。
1.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
“四史”是一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提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学习“四史”,就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这是党员、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列宁在领导俄国工人革命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立了列宁主义,开启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深刻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毛泽东第一个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和重大任务,并创新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生根、开花、结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飞跃,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体现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立足中国实际,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2.弘扬精神——汲取历史进程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力量
历史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动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撑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强大精神力量。”信仰信念信心是思想之光、精神之钙、力量之源,学习“四史”,就要汲取这些精神力量,将其转化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
对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和“魂”。“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无数共产党员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英勇牺牲了,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如李大钊、萧楚女、陈延年、赵世炎、蔡和森、左权、叶挺等为坚守信仰而英勇献身的无数革命先烈。夏明翰在就义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方志敏被捕入狱仍坚信:“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精神向导,党员、干部要在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矢志不渝的信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世界社会主义带来了巨大冲击。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该何去何从,这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个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课题,廓清了“左”和右的错误思想迷雾,坚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党员、干部要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定不移的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国精神,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xxx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xxx精神、特区精神、女排精神、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承载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也宣示着新时代的“使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从新时代的任务目标出发,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
3.借鉴经验——继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优良传统
一部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学习这些历史,就是要以科学的视野和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经验,继承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所形成的坚持党的领导、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借鉴。
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邓小平指出:“一个国家的革命,核心问题是党。有了一个好党才能引导革命走向胜利。革命胜利后,搞社会主义也要靠一个好党,否则胜利就靠不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会有新中国,也不会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四史”,就要认识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和主心骨,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维护党的权威,巩固党的领导地位。
坚持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进行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坚持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精髓。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总结两次成功、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逐步认识到实事求是的重要性。1938年,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阐述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涵义,经过xxx整风,实事求是被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并被写入七大党章。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付出了艰辛努力,既有丰硕成果,也历经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纵观党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了实事求是,什么时候就能够形成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能够取得成功;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党员、干部学习“四史”,就要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工作方法,并应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中去。
党员、干部学习“四史”,重在抓住本质、明晰主线,核心是把握要义,要以解决中国现实问题为导向,坚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方法论,加强研读与思考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历史与未来的连通,不断提升学习和研究水平,在汲取历史智慧中坚定信仰、把握规律、走向未来。
1.学习历史和坚定信仰相统一
学习“四史”,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苦功夫,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深化认识中提高认识,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做到思、信、行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干部在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
要学而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学习“四史”,要做到学思结合,“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学习“四史”,要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正视自身的理论素养问题,结合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寻找差距,查摆漏洞,提升理论思辨能力,做到不仅能科学解释历史发展问题,还能以历史之光照亮现实之路。
要学而信。学是信之基,信是学之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党员、干部要带着信仰去学习,在学习中坚守信仰。党员、干部真学、真信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就要在思想上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习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克服主观主义、经验主义,自觉做好精神上思想上的免疫防护,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要学而行。知行合一、学以致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习“四史”,要紧密联系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解决中国问题、解决当代中国重大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学习“四史”,旨在为指导实践提供经验借鉴,党员、干部要在学习中增强本领与能力,做到知信行统一、学思用贯通,在认识世界的同时改造世界。
2.学习历史和把握规律相统一
社会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也总是在曲折中前进的。党员、干部学习“四史”,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养成科学的历史思维,培养敏锐的历史眼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两点论”和“重点论”结合起来,在学习历史中把握其中固有的规律性。
善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是从历史实际出发,在遵循历史规律中把握历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都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学习历史“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党员、干部要学会对具体历史问题作出具体结论,不能不加分析地将历史经验应用到实际工作或学习中去,如果“药不对症”,就会犯经验主义错误。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历史学习中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需要做到既全面、整体地看待历史,又要分清历史的主流和支流,针对历史问题学会抓重点、抓关键。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光辉典范。学习“四史”,就要做到以史为镜,坚持以“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推动生产力发展”作为认识标准,不可犯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错误。
正确对待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历史总是在必然性与偶然性、普遍性与特殊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的交相呈现中不断前进的。“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既有辉煌成就,也经历过挫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事业之所以伟大,就在于经历世所罕见的艰难而不断取得成功。”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依然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业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学习“四史”,就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同时做好走曲折道路的思想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不忘初心才能更加自觉,担当使命才能更加坚定,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只有深入学习“四史”,才能坚持初心使命。
通过“四史”的学习,我们要坚定信念,让初心使命在心底里扎根,要坚持党的宗旨职责,让初心在行动中传承。基层党员干部只有牢记为民务实初心和使命,坚持百姓需求在哪里,基层工作就推进到哪里:群众困难在哪里,党员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真正让基层党组织成为新时代新发展的“主心骨”,让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
在党和国家的初期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信仰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心中“可爱的中国”顽强同艰难困苦作斗争:在改革开放到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历程中又有多少优秀建设者、改革家、干部群众,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殚精竭虑、尽心竭力,用一辈子做了两辈子的事。再说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又有多少医务人员、警察、一线工作者,为了抗击疫情、保障居民的健康安全,他们不休不眠、奋战在最前线,只因他们担负着人民交付给他们的重任。疫情期间是医院的白衣天使们给了我们胜利的希望,是坚守在各个口卡点的基层工作者给了我们安心的后盾。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更加要知党爱党、知国爱国。了解我们党和国家的过去、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历史人物,有助于汲取历史上成功的执政经验。除了中国的历史文化,还要放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取其糟粕,取其精华,从中获得启发,为我所用,我们党和国家能长治久仪。同时,还要将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传播与传承给世界各地和子孙后代,让他们感受到我党、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所以,每个党员都应自觉将学习四史,作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党史、新中国史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探索、翻身、奋斗、建设的身影,是由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串联成的彪炳史册的成就。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向前推进的必修课。我们要充分重视历史留下的烙印和启示,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明智,以史鉴今,培养唯物史观和历史思维,服务好人民,担当起重任。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涵养爱党爱国之情的生动教材。我党的历史是我国近现代史中最特别的篇章,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实行改革开放,为华夏大地注入新的活力,是中国共产党找准新的历史方位,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无法忽视党的苦难与辉煌,我们只有细数__年的党史、__年的新中国史,铭记先辈的勇敢刚烈,元勋的智慧胆识,传承红色基因,根治民族情怀,从历史中浓缩出爱党爱国的深厚情谊。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掌握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由之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进程中蕴含着兴亡更替的道理。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的六十多人,发展壮大到现在拥有九千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充满着硝烟中的呐喊,血战中的拼搏,也有从一穷二白到独立富强的坚韧和智慧。一个先进的执政党,最难做好在继承历史中实现与时俱进,在放眼未来中实现开拓创新,不断克服外界不稳定的因素,克服自身长期执政的风险,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后人应从党史、新中国史中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提炼实践经验中的治国理政瑰宝。
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是坚定走稳脚下之路的信心之源。群雄逐鹿的年代无数个政党轮番登上历史舞台,真正唱久唱响的是中国共产党。我党仁人志士初心不改、矢志不渝,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温习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从实践的经验中深刻体会总结,会使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历史走向,更加清醒地认清世情国情,在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基础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们在追忆历史中擦亮初心,站稳人民立场;在回望革命中创新理论,真信共产主义;在传承缅怀中锤炼精神,丰富精神内涵;在对照笃行中自身建设,提高执政能力。
近日,上海市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动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唆使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4史”学习教育落脚到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来,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充满豪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当好善作善成实干家,奋力创造新时期上海发展新奇迹。
汲取历史经验,掌控历史大势。“4史”浩繁,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我们要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去观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容易、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来之不容易,进1步增强“4个意识”、坚定“4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保护”,切实做到理论上苏醒和政治上坚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更要经常回头看走过的路、比较他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不断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面对疫情的突发,共产党员们挺身在前,肩负责任和使命,出现出了无数的逆行者。他们就像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敢无畏奋战在第1线。他们是英勇忘我的逆行者,也是践行时期使命的奋斗者。____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心,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寻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化人、陶冶人、教育人,激起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心,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久奋斗,正是“4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建立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历史是相通的,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遗产。“4史”是记载、是沿革、是过去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1代人有1代人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与历史同步伐、与时期共命运,坚定4个自信,增强历史担当。将“党员先行”落实到行动中,将国之重任抗在肩上。在历史中汲取勇气和气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成功。
学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是今年党内学习教育的重点,也是牢记初心使命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四史”系统化学习,能够更加深入的对当前面临的新形式、新任务、新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组工干部来说,第一位的是政治上绝对可靠、对党忠诚。四史学习涵盖了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史,是我们深刻理解新思想的理论渊源、历史脉络和实践逻辑,学好“四史”,能够帮助我们即使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坚定未来的路,在实践中不断和党中央、向新思想对标对表,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文化自信。历史是最好的教课书,树立正确的历史记忆,有助于鉴古知今,学史明智。四史学习不是水煮历史,是必修课不是选修课,不能抱着走马观花,挑挑拣拣的心态去学习,而是真正把四史学习作为接受政治锻炼的一条必经路,提高政治能力的一场马拉松,学在日常,习在经常。对浩瀚无垠的四史,也要做好深学、细照,做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悟。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党建工作归根结底就是做人的工作,要从四史学习中汲取直抵人心的力量、厚植坚定的政治素养、提升自身的理论功底,并进一步转化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各项难点瓶颈工作的实践热度和情感温度,从而实现党建跟人走,人才能跟党走的根本目标。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就曾说过,延安的人要通古今,全国的人要通古今,尤其是我们共产党员,更要通古今。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更好地认识过去,运用好历史这门大学问,才能把握当下和未来。发展是历史不变的旋律,也是基层党建永恒的主题。要善于把四史作为“显微镜”、“望远镜”,对我们现在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审视,找准基层党建的定位,判明工作所处的时和势,在比学赶超中,在解锁新技术、新模式、新品牌中,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传奇。
近日,在区党委、校党支部号召下,我开始认真系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通过研读“四史”深入了解我党走过的峥嵘岁月,体会我党在革命和奋斗中的艰难历程,从而坚定教育初心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创新,脚踏实地尝试创造不平凡的成就。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读“四史”,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抗美援朝、和平解放等艰苦时期,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无数难关,创造了无数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自觉把纪律和规矩时刻放在前面,以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自身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潜移默化地把教师师德修养融入到学生的成长中,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发挥更多积极正向能量,力求使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及本职工作都有良性、健康发展。
以史鉴今、砥砺前行。通过“四史”学习我更加明确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目标,一定会持续谨守育人初心、勇担教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这几个月来,我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党史,学习的重点是是党的纲领,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对党的纲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首先是党的纲领的涵义和意义,指出党的纲领就是一面旗帜,党的纲领的涵义就是党的纲领就是一个政党根据它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而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个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路线。它标志着一个党是否成熟及其成熟程度。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低纲领。
在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了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既坚定了我们可以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又结合不同阶段的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我们党在建党之初就明确了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是有史以来人类所追求的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和必然性。但是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之上才能得以实现的,实现共产主义需要共产党人的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但我们应该坚信,共产主义必然能够实现,无论任何时刻,共产主义都应是共产党人最主要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其次,通过学习和了解《共产党宣言》中的相关的理论内容以及认识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共产主义的实现具有历史必然性,是社会规律在起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的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也使我们坚信,共产主义的实现不是一句空话。《共产党宣言》通篇闪烁着旗帜的光辉,成为其后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制定纲领的理论渊源。
最后,通过学习我了解如何实现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一条基本。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辩证统一。两者必须统一与发展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条件。只有坚持两者的统一,以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奋斗,才是一个真正的革命者。我们要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最高纲领,脚踏实地地实践党的最低纲领。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乐于生活。
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我们党的共产主义理想,理论联系实践,积极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员的队伍,为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四
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庞大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起伏和变革。然而,近年来中国以其引人注目的快速发展而闻名于世。在我自己的观察和亲身经历中,我汇总了一些关于中国发展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中国发展的关键在于稳定和持久地推进改革。无论是经济、社会还是政治领域,中国始终坚持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相较于其他国家来说,这种稳定性和持久性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巨大优势。中国政府在扩大市场经济、改善民生、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不断进行结构性改革。中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城乡差距、贫富差距等问题,以确保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这种稳定的改革能够为中国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其次,民生改善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支撑。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致力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以教育为例,中国政府大力普及教育,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教育投入,几乎实现了全民义务教育的普遍覆盖。此外,中国在医疗保障、社会福利、住房保障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种对民生的重视不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民生改善是保持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三,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其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交流不断加深。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为亚洲和欧洲国家带来了广阔的发展机遇。中国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促进了全球发展的繁荣。中国的参与和推动全球化进程,为其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
第四,中国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中国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问题,成为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树立了榜样,促进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推进。
最后,我感受到中国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对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人民勤劳、聪明,他们对于自己和国家的发展充满热情和奋斗。中国人民善于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创新,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总是能够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动。这种拼搏精神已经成为了中国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原因。
总结一下,中国的发展心得体会可以归纳为稳定推进改革、民生改善、积极参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和拼搏精神。这些体会不仅适用于中国的发展,也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中国的发展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正是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国才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发展成就。我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将继续保持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五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而辽阔的国家,近年来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发展成就。作为一个中国人,亲身经历了中国的发展变迁,我深有体会。中国的发展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的进步,更是社会和文化的繁荣。在中国的发展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深感自豪。
首先,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坚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国党的领导脱离了传统的等级制度,而是通过党的组织严密的决策制度,来及时解决和应对各种挑战。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党的领导始终贯穿始终,保持了稳定的政权,确保了国家发展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同时,党的领导还注重民意调查和大众参与,使中国的发展更具有人民性和民主性。
其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突破,提升了国家的竞争力。比如,中国在现代化工业制造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也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认可。科技的进步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使中国的产品更加高质量、高效率。同时,科技的进步也带来了很多生活的便利,如移动支付、网购等。这些科技在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第三,中国的发展经验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得到了有效应用。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为了推动全球更加平等、共同发展而倡导的倡议。中国在倡议中以经济和文化交流为核心,促进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差别化发展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通过互联互通的方式进行国际合作,同时也帮助中国更好地利用资源和市场。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与世界各国实现了更加紧密的互动和交流,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影响力,更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四,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承载着人民的力量。中国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关注人民的切身利益。中国在推动全国人民一起奋斗中,确保了人人享有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权益。中国通过改善生活条件、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等措施,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发展的果实。同时,中国也鼓励人民的创新和创业精神,通过人才培养和创新基地的建设,为国家的技术改革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
最后,中国的发展充满了创造力和韧性。中国人民在解决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表现出的创造力和韧性令人叹为观止。无论是在工程建设、科学研究还是在面对自然灾害等方面,中国人民始终坚持不懈地努力,通过创新解决问题。中国人民的韧性使得中国在困境中找到突破口,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创造力引领者。
综上所述,中国的发展成就令人瞩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感自豪和骄傲。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坚定的领导、科技的进步、一带一路倡议、人民力量以及创造力和韧性的结合。这些经验和体会将继续指导中国的发展之路,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六
近日,上海市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动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加强基层党建的重要唆使精神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把“4史”学习教育落脚到解决问题、推动事业发展上来,推动全市党员干部充满豪情、富于创造、勇于担当,当好善作善成实干家,奋力创造新时期上海发展新奇迹。
汲取历史经验,掌控历史大势。“4史”浩繁,印刻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与艰辛探索。我们要用“大历史观”的视野去观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到新中国来之不容易、中国特点社会主义来之不容易,进1步增强“4个意识”、坚定“4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保护”,切实做到理论上苏醒和政治上坚定。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疫情肆虐的今天,我们更要经常回头看走过的路、比较他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不断从历史人物和现代人物中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现实生活中自觉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
传承历史精神,坚守历史使命。面对疫情的突发,共产党员们挺身在前,肩负责任和使命,出现出了无数的逆行者。他们就像我们的革命先辈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勇敢无畏奋战在第1线。他们是英勇忘我的逆行者,也是践行时期使命的奋斗者。____总书记非常重视历史精神的学习传承。他强调,坚定理想信心,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寻求,始终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可以说,真正学好历史精神,用历史精神感化人、陶冶人、教育人,激起广大党员干部的历史担当、情怀、责任、信心,让他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久奋斗,正是“4史”学习教育的精华所在。
建立历史观念,用好历史方法。历史是相通的,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遗产。“4史”是记载、是沿革、是过去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走向成熟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动建设新中国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实践史,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实践史。1代人有1代人的历史机遇,我们应当坚持正确的历史观,与历史同步伐、与时期共命运,坚定4个自信,增强历史担当。将“党员先行”落实到行动中,将国之重任抗在肩上。在历史中汲取勇气和气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成功。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七
随着时代的推移,中国以其迅猛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引领了世界的注目。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国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变化,也感受到了中国的发展给我带来的心得与体会。下面,我将从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和环境五个方面来谈谈我对中国发展的个人体会。
首先,中国的经济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实力飞速增长,继续保持着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和一个最大的出口国。更重要的是,中国成功地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变成了一个中等收入国家,数亿人摆脱了贫困。中国的发展取得的成就让我深感自豪,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激现在的生活。同时,我也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发展仅仅是中国发展的起点,未来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其次,中国的社会进步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与以往相比,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得更加开放和包容。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开放,对于个人权益的保护和民主的诉求意识也在日益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得到完善,公平正义的理念也开始在社会中深入人心。然而,我看到的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社会的阶层差距依然较大,户籍制度限制了人们的迁移,环境污染等问题未解决。我相信,只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中国社会的进步才能更加全面和健康。
第三,科技发展是中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成为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等领域也有着较好的发展,成为全球引领者之一。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认为,继续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国未来的主旋律。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赢得国际竞争,提升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第四,教育在中国的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中国十分注重教育,并且在教育改革上取得了很多成绩。国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同时,中国也在改革教育体制,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我个人对此体会颇深,感受到了教育改革对我个人成长的好处。但是,教育体系的改革仍然任重道远,应该持续加大力度,培养更多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青年人才。
最后,环境保护是中国发展的重中之重。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措施,例如加大能源和资源的节约利用力度,控制重点污染物的排放。我相信,只有在环境问题上下更大力气,中国的发展才能更加可持续、健康。
总之,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中国在经济、社会、科技、教育和环境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坚持改革开放,解决问题,中国的发展将会更加辉煌。我愿意为中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与中国一起成长,共创美好未来。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八
26日上午,南京大学洪银兴教授给我们作了题为如何在新常态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报告。洪银兴教授站在全国经济发展现状的高度,直面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宏观状况,科学地、贴切地分析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用详实的数据说明了我国经济正面临着发展的新常态,用深刻的理论论述了如何适应新常态,加快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洪教授的报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对于如何加快我县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我认为应该结合泗阳的实际情况,作出合理泗阳发展的设想。我有一些体会:
首先,当前我县已有的产业和发展情况来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县的第三产业一直不太景气,主要原因是投入不足,消费不足,消费主要在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真正用于购物、娱乐和高档消费的并不多,所以繁荣商业和服务业应该优先考虑。修建超豪华的休闲、娱乐场所不仅可以吸引外地客商,还可以促进本地人口的消费,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如修建超豪华的歌舞厅、酒吧、茶吧、新华书店、游乐园、商场等。变星罗棋布为旗舰式引领。
其次、随着泗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生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对树木、花草的需求量上升,对绿色、环保的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泗阳具有较为丰富的农业资源,但是成规模的、有影响力的品牌较为缺乏,发展现代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最后,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推动科学发展,说到底是为了让群众过上幸福日子。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真正把群众的事情当回事,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如果心里没有群众,不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也就谈不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常态经济”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建立健全民政救助体系,对符合条件弱势群体应保尽保,积极争取上级补助资金,解决优抚、安置、低保、医疗救助等问题,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扶贫工作开展,抓好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扩大就业再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都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和必然结果。
泗阳的发展要作长远的规划、合理的安排,要逐步地去实现,要根据财力状况实现渐进式地发展,泗阳才会越来越美好。
第二篇: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3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我们把今年经济增速定在6.5%左右,其实,增长6.5%这个速度不低了,也很不容易。今年世界经济政治不确定的因素很多,这是很大的外部风险。对中国来讲,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我们保持中高速的稳定增长,本身就是在为世界稳定做贡献。
鉴于中国经济的潜力、韧性和优势,这一目标完全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的前景会更加光明。
从经济潜力看,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十分巨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消费需求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时,投资亦有很大的挖掘潜力,虽然近三年投资增速有所下降,但绝非没有扩大投资的空间。从人均投资规模看,尤其是东中西部的发展差距以及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所孕育的潜在投资需求,完全能够保障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纵深空间。
从经济韧性看,中国经济的支撑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的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加快形成。2016年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随着“互联网+”行动和国家大数据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实施,“双创”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明显上升,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柔性将进一步增强。
从经济优势看,中国经济的竞争优势更加凸显。中国经济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赖于巨大的人口红利和显著的制度优势。不可否认,传统人口红利的竞争优势已经削弱,但基于人力资本的新人口红利正在形成。整体上看,规模不断扩大的高等教育增加了中国的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大量培养,为大批技术工人特别是研发人员的供给提供了坚实基础。除了人力资源优势,还有市场、基础设施、政策调控等优势。中国经济的竞争优势十分明显。
中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充裕、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配套齐全、科技进步加快、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支撑条件,宏观调控还有不少创新手段和政策储备。我们坚信,只要牢牢把握“贯彻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并提高有效性,依靠创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这五条基本要求,挖掘潜力、铸锤韧性、发挥优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就一定能呈现出新景观、新气象、新格局!
第三篇:中国经济发展心得体会
9月26日本人参加了县委中心组理论扩大学习会,认真聆听了南京大学洪银兴书记的讲座,对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工作实际,本人有了进一步的思考,现将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即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就应当以科学而冷静的态度直面现实:第一,要从昔日的gdp崇拜和速度型情结中挣脱出来,以平常心态对待一个并不算快速的、自然而然但确实有效的增长速度。要重塑经济增长的心理底线,认清经济发展的规律。要清楚地把握当前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创新,是调结构,是追求经济增长的结构效应,即通过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提升带动经济发展,而不是水平结构,即平面复制原来的产业结构。更不能迎合错误的速度情结而盲目刺激。必须明确,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重视就业,但这种就业应当是货真价实的就业,而不应当是伪就业。
第二,在“新常态”下应当抓紧完成旨在建设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任务。经济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微观层面的事,是经济规律自发作用使然。要正确处理宏观调控和制度建设的关系。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看,相当多的宏观调控是顾此失彼、按了葫芦上来瓢,我们切不可过高估计了宏观调控的作用,更不能让宏观调控耽误了我们的改革。
第三,通过合适的制度安排,激发大众的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而言,一个产业空间很大,跟到人家后边模仿着做的时代已经过去,中国经济已经到了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程度。我们必须通过制度安排,例如平等进入、公平竞争;保护知识产权;淡化官本位;鼓励适当的冒险;包容各种创新伊始的“异端”;杜绝各种寻租的机会,把企业家精神引导到真正的创新而不是官商勾结的寻租。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九
净的沙滩、清澈透明的海水受到中外游客的喜爱。游客们可以在此进行沙浴、海水浴、日光浴、沙雕、沙滩排球、帆船比赛等运动,是人们观光、避暑、度假、运动、休闲的理想场所,20xx年的全国沙滩排球比赛就曾经在这里举行。
万平口海滨生态公园是万平口海滨风景区的中心区域,游人至此,东览碧海蓝天,西望十里街景,南观港口雄姿,北眺绵延青山,夜赏溢彩华灯。生态公园由深圳北林苑景观设计公司设计,日照市建委承建,占地35万平方米。整个公园以突出生态和海洋为主题,融入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集广场、绿地、餐饮、购物、停车、娱乐、洗浴为一体,是日照“海滨生态市、东方太阳城”的重要标志,也是日照市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公园采用全方位、全天候、开放式管理模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城市客厅。每年接待中外游客260万人次以上,最高峰时日接待游人可达15万人次。
万平口是距离日照市区最近的一个海水浴场,也是日照第二海水浴场。浴场的沙质不错,设施也很齐全,缺点是海浪比较其他浴场较大,水性较差的人建议带泳圈在浅滩上游泳最合适。由于这里最靠近市区,游客不止是外地,本地人来这里消夏游泳也是很多的,在旅游旺季是日照最拥挤的一个海滨浴场。“旅游来日照,必到万平口”,已成为各地游客的共识。沙岸线长4公里,滩宽、浪稳、沙细为主要特色。万平口风景区是日照市黄金海岸线上新兴的旅游胜地,位于新市区内,总面积4.6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2.6摄氏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依日照海滨国家森林公园、山海天旅游度假区,西靠日照新市区植物园、樱花园,南接日照港。
“日照风光任您游,观海听涛万平口”,游客可在园内拾贝园、垂钓园内,已养殖了大量的杂色蛤和名贵鱼类,您可以去赶海、垂钓,享受那份回归自然的乐趣。亦可观海上日出,乘快艇游览海上风光,进行海水浴、沙滩排球、海上垂钓等娱乐项目。区内有亚洲第二大泻湖。优越的地理位置、便捷的交通、宜人的气候是中外游客夏季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胜地。万平口南边是灯塔,以前是日照第一海水浴场,后来停用了。这里礁石很多,海浪也比较大。在景区里,设有一个高三十多米的灯塔,本来是做航标用的,现在也成了灯塔景区的标志。白天看这里或许并没有特别之处,晚上看灯塔夜景才会领略到灯塔魅力所在。到处都是亮闪闪的彩灯,照耀着蔚蓝色的大海,流光溢彩,让人感觉如梦似幻。
万平口往北走五公里左右就是日照第三海水浴场,也是一个免费浴场。这个浴场沙滩非常平坦,游泳安全性非常好。浴场面积非常大,很适合游泳,更主要的是这个浴场周围都是民俗村,游客住宿民俗村换好泳装后可以步行走到海边,非常方便。三浴场南边是山海天浴场,两个浴场是相通的,抱着泳圈在海里享受一下被海浪冲来冲去的感觉,随波逐流,感觉会非常惬意。浴场旁边的沙滩上有不少烧烤点,吃得时候要注意卫生和新鲜度,避免食物中毒。
日照鲁南国家森林公园在日照金沙滩的最北端,是一个收费景点。公园内分为海滨区和森林区,海滨区就是日照第四海水浴场。这里沙滩很细腻,海水清澈,可以在沙滩上捡贝壳,运气好还能挖到螃蟹什么的。如果在海滩玩累了,可以去森林区玩,带一张吊床找两棵距离合适的树拴上,躺在密林之间看丛林的苍郁,感受夏日难得的清凉。园内林木茂密,海水洁净,滩平沙细,集蓝天、碧海、绿树、金沙滩,是北方一流的天然海滨浴场。公园南北长,东西短,北高南低,主要是黄海退潮沉积滩地。占据海岸线近7公里,沙滩平缓细软,海水清澈洁净,是中国北方少有的天然海滨浴场。沙滩平均宽度180米,这里沙细、浪小、水清、滩平,是天然的沙滩运动场,是开展沙滩运动项目的绝好佳地。
日照的日晒是很厉害的,游泳要注意抹上防晒霜,不然有可能被晒伤。浴场的沙滩上一般都是被承包的,在沙滩上使用插式遮阳伞或搭帐篷都是要收费的。沙滩上设有收费寄存处、洗浴室和更衣室。尽量避免和陌生人搭讪,注意防骗防盗。来日照除了游泳,吃海鲜之外,再就是赶海拾贝了。赶海就是在海水退潮的时候,在海水褪去的礁石堆中,收获一些诸如贝类、小鱼、小虾、小螃蟹等海产品。日照适合赶海的地方主要是太公岛、李家台赶海园和刘家湾赶海园。
在涨潮的时候一定不要在岛上逗留,要抓紧回岸。当回到岸上看涨潮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看似面积挺大的岛屿一点点被海水淹没。李家台赶海园也是一个免费赶海的地点,和太公岛不同的是李家台的赶海点在岸上,退潮后留下很多小鱼小虾什么的在岸边的礁石群中,凭借工具和技巧,很多游客都收获颇丰。桃花岛更像是一个景点岛,岛上种植着不少桃树,春暖时节桃花盛开,有点鸟语花香的味道。岛的四周都是岩石,周围都是海产品养殖区。站在岛上的观海亭,看四周一片苍茫,会让人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感觉。桃花岛是个收费景点,岛屿的面积是比较大的,在日照近海也是一个比较著名的景点。
刘家湾赶海园属于日照涛雒镇,距离日照市区比较远,大约二十多公里,从市区到刘家湾赶海园,一般要打车或乘坐日照到岚山的沿海线客车。这里赶海是要收费的,赶海园内除了赶海还有其项目,像民俗表演、民俗展览,垂钓等。这里还新建设了一个高尔夫球场,当然球场价格也比较高。除去日照海滨的景点外,还有像五莲山、九仙山、浮来山、龙门崮风景区、竹洞天比较有特色的景点。五莲山位于日照市五莲县,景色秀美怡人,曾被宋代著名文学家赞为“奇秀不减雁荡”。特别是春季杜鹃花开放的时候,五莲山和九仙山有万亩杜鹃园,到处是姹紫嫣红。主要景点就是五莲山大佛,光明寺,莲花峰等,虽然面积比不上那些名山大川,但气势上也不逊。
浮来山位于日照的莒县,主要景点是江北第一银杏树、定林寺和校经楼。其中最著名的是江北第一银杏树,相传已有至少三千五百年的历史了。树木高大,枝繁叶茂。莒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莒文化与齐文化、鲁文化并称山东三大文化,浮来山是莒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古刹定林寺、天下银杏第一树、刘勰校经楼等景观,救生泉、卧龙泉等三大名泉,闻名遐迩,为海内外所独有,具有较高的文物研究价值和旅游吸引力。千年古刹定林寺,为文学理论评论家刘勰晚年北归藏书校经之处,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刘勰校经楼为二层小楼,门额上镌刻的“校经楼”,是历史学家郭沫若老先生所题。
龙门崮景区位于日照三庄镇,也是一个山明水秀之地,由于这里是秃尾巴老李诞生的传说之地,所以这里的传说色彩大于景点价值,主要景点情侣石,海螺洞等。以上几个非海滨景点都是收费景点,距离市区比较远,交通也不是很方便,如果人多又不想倒车的话建议游客还是打车去玩比较合适。竹洞天位于日照老城区西郊,游客从市区可转一趟车到长途汽车站然后转15车到达,路程还算方便。景区以竹为主,主要表达江南风情和民俗特色。竹林经常有少数民族特色表演,喜欢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品茶赏竹,意境还是不错的。日照还有一项世界之最,河山上镌刻着世界最大的汉字摩崖石刻“日照”二字,单纯“照”字的一点,都能容纳十几个人站在上面,实属难得。但河山风景区开发力度不够,除了这两个大字之外,别的就没有什么了。
附上主要景点的官方门票价格:万平口风景区免费。灯塔风景区免费。奥林匹克水上公园免费。日照第三海水浴场免费。山海天海水浴场免费。李家台赶海园免费。日照鲁南国家森林公园:票价40元。日照桃花岛风景区:门价30元。日照太公岛:票价40元。乘坐豪华游轮出海打渔:票价50元。日照刘家湾赶海园:票价30元。日照五莲山:票价60元日照九仙山:票价60元日照竹洞天风景区:票价26元日照龙门崮风景区:票价20元日照浮来山:票价40元。
而新鲜海鲜手感则有些发粘,沾手。其实也不是所有的不新鲜海鲜不能吃,日照有句俗话“臭鱼烂虾子”,吃有味道的鱼和虾对正常人是不会构成危害的,只是口味较新鲜的要差。冰冻海货都是新鲜海货为善于保存而直接冷冻起来的,口味也不会差太多。吃螃蟹和贝类,则要严格许多,尤其螃蟹,尽量不要吃死的。就算是没有任何异味的死蟹,吃得时候也要慎重,稍不留神会中毒的。螃蟹味道鲜美,肉质细嫩,母蟹的价格要高于公蟹。不要认为有蟹黄的就是母蟹,在秋季很多公蟹也是有蟹黄的。分辨公母蟹的方法很简单,看螃蟹的腹部,圆脐的是母蟹,三角脐的是公蟹。日照菜属于鲁菜系,口味比较咸,做菜多采用蒸煮炖煎炸炒,不适应鲁菜的游客吃饭的时候,要记得点菜时事先说明自己的喜好,尽量吃到自己满意的口味。住宿:日照有数家三星四星和准四星的酒店,五星酒店只有一家。在旅游旺季,越靠近海边的酒店价格越高。一般游客来日照更喜欢住宿距离海滩和旅游景点近,民俗特色突出的渔家乐。最后说一下在日照旅游的注意事项,游泳要注意安全一定要到正规浴场游泳,不会游泳的人要使用救生设备,比如泳圈,救生衣等。日照有旅游纪念品批发市场,主要出售珍珠饰品、鱼骨饰品、珊瑚和贝类制作的小玩意儿。其中价格较高的是珊瑚和珍珠,这些东西有真有假,购买时大家要注意观察。真珊瑚一般颜色不是很均匀,从横切面仔细看还有类似与年轮的生长纹。假的颜色单一,一般是大理岩或有机塑料仿制的。珍珠饰品价格不一,也是假货最多的饰品。要购买珍珠区分真假可用两个传统的方法鉴别。1、牙咬——真珍珠声音发脆,但不会有凹陷压痕,也不会有表层脱落。假的一咬肯定有痕迹,甚至把表面都咬坏了。2、用利器刮一下,刮下粉后摸一下刮痕,能复原的是珍珠,不能还原的是假珠。这东西价格差异较大,能不能买到好货而且便宜也要看个人运气了。日照特产主要是茶叶和干海产品,其中日照绿茶被称为江北第一茶,对茶叶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带一些。在海边购物注意,不打算买的东西不要去问,更不要去讨价还价。例如烧烤等,说着话马上把串给放到炉子上或锅里,就得拿钱了。有自我保护意识,在火车站汽车站和景区,请不要理会陌生人的搭讪。你想,这些人也不认识你,无故搭讪肯定是有目的的。很多游客误信了这些人的话遭受损失,影响游玩心情。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
近日我参加了县《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网络远程培训,几位专家学者的报告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学习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过往的教育太单一片面,而导致因为"得到了不该得到的",所以"错过了不该错过的",因为"填充了不该填充的",所以"失去了不该失去的"。"方向先于目标,战略先于战术。"当今社会,人类和人工智能将重新分工。基于对人类终极命运的关注,基于对基础教育的反思与检讨,我们提出和重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现谈谈我对“核心素养”理念学习的几点心得体会。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个体在解决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和能力。个体与他们所处的多样化情境间不断变化的互惠关系的构成了人类发展的本质。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就是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学习中感受到,核心素养就是在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为此,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教授首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不同概念,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两者的立足点、出发点不一样,两个问题到底谁更重要些,显然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这让我体会到我们总是在思考采用什么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总想着我们能给学生什么,往往忽略了学生受教育后会变成怎样的人,能力上会表现出什么,未来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因此,我感受到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二十一世纪需要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教授在分析我国国民素质的短板问题时利用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的分析出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那么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由此,我深刻感受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1、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
2、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
3、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就要不断学习,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4、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
作为教师具体能做到的是什么呢?我感受到教师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和课外特长学习的积累,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践和研究。我将不断学习新理念,并付诸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实现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承诺,在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未来建设者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一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变革,如今已崛起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对于我个人来说,中国的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心得体会。首先,中国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国民生活水平,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富足和舒适。其次,我深深感受到中国政府在科技创新和教育方面的重视,这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此外,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努力也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最后,中国的崛起也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让我有机会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中,为实现个人价值作出贡献。
首先,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人民收入逐渐增加,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现在人们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还能够享受到更为丰富多样的消费品和服务。人们过上了更加富足和舒适的生活,这种变化让我深受触动。我亲眼目睹了亲友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他们不仅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还能够关注更重要的事务,如个人发展和家庭教育。这些变化使我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巨大潜力。
其次,我深刻感受到中国政府对于科技创新和教育的重视。中国政府一直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之一,并投入巨大资金和人力资源来支持科研项目和技术创新。这种重视对于我个人来说带来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在大学期间,我有机会参与了一些科研项目,学习到了不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为我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有力的措施来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普及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也随之提升。我感激中国政府为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这让我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
此外,中国全面深化改革也为我带来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中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创新创业,鼓励年轻人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创业之路。中国政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支持政策和资金扶持,给予创业者更多的机会和动力。我见证了许多创业者的成功故事,这激励着我积极投身于创业的浪潮中。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的缩小,中国不断出现更多的就业机会,给予了年轻人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空间。我相信,在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就业机会等待着我。
最后,中国的崛起让我有机会参与到国家发展的大潮中,为实现个人价值作出贡献。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一份贡献。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社会公益活动中,我都努力学习,积极探索,希望能够在自己的领域内有所建树,并为中国发展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参与感和责任感激励我不断努力,同时也让我更加自豪和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总的来说,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丰富的心得体会。中国的经济繁荣为我带来了更加富足和舒适的生活,中国政府对科技创新和教育的重视为我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全面深化改革为我开辟了更多的创业和就业机会,中国的崛起让我有机会参与到国家发展中。我相信,在中国的不断发展中,我会不断学习、成长,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个人梦想以及国家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二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近年来以其快速的发展速度让世界刮目相看。我对于中国的发展有很多感慨和思考,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的快速发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农村到城市,从贫困到富足,从闭塞到开放,不断迈过颠簸,中国的发展从来不停歇。毋庸置疑,中国的崛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腾飞,更是人民幸福生活的提升。比如,中国在经济上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科技领域,中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引领世界潮流;在环境保护上,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碳减排工作。这些发展的成果令人瞩目,让中国成为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国家。
其次,中国的发展成就得益于政府的有效治理和人民的团结奋斗。中国的成功不仅依赖于政府的正确决策和领导,更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中国政府在中央和地方一级上深入落实改革开放,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社会公平更加有保障。与此同时,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梦想和追求更好的生活坚持着不懈努力。他们勤劳踏实,勇于创新,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政府与民众的合作与共同奋斗的精神是中国成功背后的动力和推动力。
再次,中国的发展也告诉我们,只有保持开放和包容,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开展国际合作。倡导多边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体现了中国对于国际秩序的维护和对于全球合作发展的承担责任。同时,中国还大力提倡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平等,建设开放包容的社会,给予每一个人发展的机会和平等的权利。这种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使得中国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学习借鉴,与国际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
最后,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的限制问题;在科技创新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在社会发展中,一些人群的利益仍未得到充分保障。这些问题不仅是中国面临的,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需要深入挖掘和解决这些问题,以进一步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总的来说,中国的发展给予了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我们应该深知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支持和奋斗,政府的有效治理和决策,以及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我们也要认识到,在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和挑战,需要关注和解决。只有持续努力,不断学习追求进步,我们才能迎接更大的发展和更美好的明天。中国的发展给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更加自信地迎接未来。
中国发展心得体会篇十三
站在科学和传统的交叉点上,惊才绝艳。你贡献给世界的,如此深奥,懂的人不多。你奉献给祖国的,如此纯真,我们都明白。曾经,你站在世界的前排,现在,你与国家一起向未来。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杨振宁
山对山来崖对崖,日子好比江中排,毛竹天生筋骨硬,顺风顺水出山来。李家大姐人才好,张家大哥看上她。没脚走出致富路,无手绣出幸福花。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张顺东李国秀
世界屏住了呼吸
9秒83
冲出亚洲的速度
你超越伤病和年龄,超越了自己
你奔跑的背后,有强大的祖国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苏炳添
生命,于你不止一次
士兵,于你不只是经历
没有屈服长津湖的冰雪
也没有向困苦低头
与自己抗争
向贫穷宣战
一直在战斗,一生都在坚守
人的。生命,应当像你这样度过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朱彦夫
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顾诵芬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向世界传递同胞的笑容,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陈贝儿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吴天一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江梦南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无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彭士禄
发射入轨着陆
九天探梦一气呵成
追赶并跑领跑
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
环宇问天探月逐梦
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
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