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鲁迅为画手抄报(优秀9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一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言行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我们。在阅读他的作品和了解他的生平后,我深深地被他的思想和精神所感动。在以下的五段式文章中,我将与您分享我对鲁迅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鲁迅的尖锐批判精神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而他的尖锐批判精神是他作品的核心。他深刻地瞭解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恶,敢于直面问题,并以尖锐的笔锋将社会的痛苦和人性的扭曲展示给读者。他的作品《狂人日记》讲述了一个正常人患有精神疾病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和反思,这种批判精神不仅揭露了社会的丑恶,也唤醒了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第二段:鲁迅的无私奉献精神
鲁迅不仅有着尖锐的批判精神,还具备了无私的奉献精神。在他年轻时,他积极参与到新文化运动中,用笔和言论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落后,以及西方风气的冲击。他的杂文《狂人日记》、《论雷峰塔的倒掉》等作品,勇敢地批判了旧社会的陈规旧俗,挑战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使他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良心。而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店》则体现了他对于文化和教育的关注,他呼吁要让民众接受科学教育,提倡启蒙,以推进社会的进步。
第三段:鲁迅的人道主义精神
鲁迅的作品充满了人道主义情怀。《阿Q正传》中的阿Q虽然是一个卑微的农民,但他的人性毫不逊色于任何人。在翻过不同的境遇之后,阿Q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尊严,他甚至在被绑上刑场的时候,还心存着对于正义和人权的渴望。鲁迅的作品中也常常充满了对于贫弱、受压迫人民的关怀,他以文字为武器,呼唤公正和人道。
第四段:鲁迅的现实主义风格
鲁迅的作品以其坚实的现实主义风格而闻名。他直接揭示了中国现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如腐败、封建迷信、道德倒退等等。他的作品不在意对丑陋事物的描绘,而是力求以最真实的方式展现社会的丑恶。他的散文《狂人日记》、《社戏》等作品,以及小说《热风》、《故乡》等都取材于生活,以真实刻画了人性的扭曲和社会的腐败。他的现实主义风格使他的作品深植于人们的心灵中,引起人们对现实问题的思考。
第五段:鲁迅对于自由精神的追求
鲁迅一生追求着自由精神,并对此坚守到底。在他的时代,中国正面临着一个转变中的社会,舆论环境十分封闭。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以另类的言论和思想挑战了当时的社会观念,捍卫自由的权利。他的作品充满了对于自由的渴望和追求,他批判了农民在封建社会下的压迫,呼吁人们要追求自由而不是安逸。他的思想和精神为当时的社会提供了一股清新的力量。
总结:鲁迅是一位具有尖锐批判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人道主义情怀、现实主义风格以及追求自由精神的文学大师。他的作品无论在当时还是在今天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和了解他的思想,我们可以激励自己在现实中追求真理、关怀弱势群体,并为实现自由而努力。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二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的。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对敌人顺手一击的讽刺,现在看来更像是驱除寂寞的苦药。
鲁迅,是不可走近的,因为他是寂寞的: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却又多么寂寞。
在我,一个十六岁的高一学生看来,鲁迅,是永远也不可走近却又必须走近的。鲁迅把自己投入到了黑暗窒息的深渊中,发出刺眼的光亮,为后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走近鲁迅,便是走进他内心深处的寂寞——包含着勇气、热忱、客观、严谨的寂寞。
评语:逆向思维的高度截入,新颖,若辅以作品的分析论证其高远,则更能支撑“不可走近”的立意了。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三
第一段: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和作品给予了我们极大的启迪。在学习鲁迅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他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通过学习鲁迅,我不仅拓展了自己的思维,也对如何成为一个富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有了更多的思考。
第二段: 鲁迅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力令人敬佩。他以犀利的笔触,揭示了当时社会中的种种不公与苦难。他所关注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仍然面临的问题,如教育、官僚主义、封建道德等。通过学习鲁迅,我明白了作为一个作家,要关注社会问题,敢于揭露社会的丑陋,让人们思考和改变。
第三段: 学习鲁迅,我深刻体会到他对人性的深刻思考。鲁迅对人性的刻画至今仍然引人深思。他在小说中呈现了人心的丑陋和阴暗面,但也不乏对人性的审视与期待。通过鲁迅的作品,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但我们也要有勇气面对和改变自己。鲁迅希望人们拥有更加真实、坚定和善良的心灵,这对于我们今天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段: 还有一点是鲁迅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神追求,他追求真实、纯粹的艺术,尤其是批判现实主义。他对文学创作的追求激励着我,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作家,我们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要追求艺术的真实与纯粹。通过学习鲁迅,我也明白了文学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能够激发人们的思考和启示。
第五段: 学习鲁迅给我带来的最大收获是对责任与担当的深刻认识。鲁迅通过自己的行动告诫我们,作为一个作家,不能只是坐在安逸的书斋中评论社会,而是要为社会负起责任。通过他的身体力行,他告诉我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热爱生活,用我们自己的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更应该追求鲁迅那样的精神风范,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四
夕阳下,鲁迅先生消瘦的身影印在斑驳的砖墙上,枯黄的手指捏着香烟,香烟的烟雾打到他的脸上。目光射向远方,思索着该如何让唤起这沉睡百年的东方古龙。
于是,他拿起手中的笔,在昏暗的灯光下奋笔疾书。那手中的笔犹如一支利剑一把钢枪,直刺敌人的心脏。震撼着世人的心灵,呼唤着人们的良知,是他们清醒,是他们奋进。
他永远也不会向黑暗低头,尽管自己四处“碰壁”,仍然愿意成为战士。用手中的一张方纸,一支钢笔战斗到最后一刻。他的一声声呐喊,像春日惊雷,撕破了黑暗的天幕。为广大革命人士、苦痛不堪的人民带来一片光明。他有铮铮不屈的傲骨,百磨不屈的精神。
但是,天妒英才,他最终在新一轮的革命中倒下,永远沉睡下去。
他的精神,他的灵魂永远流芳百世,人民永远记住他。鲁迅先生的“铮骨”在于他有不去的精神与傲骨。试问:如今的我们有这样的精神吗?若我们也生活在那个动乱黑暗的时代,我们是否也有勇气像鲁迅先生那样拿起笔抨击黑暗的社会为人民带来光明吗?很肯定,我们是不能的,现在很大一部分的青少年真实缺少那一份“铮骨”那一份爱国精神,崇洋媚外,似乎已经成了各自炫耀的资本。但,至少我不能。我要向鲁迅先生一样拿起手中笔,竖立那种“铮骨”,要坚定自己,要明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笔名:梦回桑年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五
五四运动后,中国文坛涌现出了一批炽热的文学家,其中一个名字久久地在历史洪流中流淌,他就是鲁迅。鲁迅以其独特的洞察和深邃的思考,成为了中国文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我获得了不少心得体会。首先,鲁迅的作品唤醒了我对社会现实的觉悟。其次,他的文风与文字艺术给我带来了独特的感受。最后,鲁迅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激励着我追求真理与进步。
鲁迅的作品总是能够唤醒读者对社会现实的觉悟。《狂人日记》揭示了社会虚伪和人性的扭曲,通过疯狂的日记体呈现出了一个个丑陋的画面。这些画面,警示着我们不能被表面的美好所迷惑,真相往往被掩埋在一片虚伪和黑暗之中。《阿Q正传》则通过阿Q这个人物塑造,揭示了民族软弱与精神空虚。鲁迅通过这位屡战屡败、自嘲不己的阿Q,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愚昧、自负且缺乏自省的民族形象。这使我明白,只有正视社会现实、审视自身的软弱和不足,才能找到自我超越的动力和努力方向。
鲁迅的文风和文字艺术给我带来了独特的感受。他的文笔犀利,不拖泥带水,每个字、每个句子都充满力量。在他笔下,文字成了漫画家的画笔,将现实的丑恶一一呈现。例如,《狂人日记》中的描写生动而具体,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疯狂的梦境。鲁迅的文风不仅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强烈的冲击力,也激发了我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情。他的文字艺术不仅在作品中独具一格,也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坛,揭示了现实主义文学的艺术风格。
鲁迅的品格和人格魅力激励着我不断追求真理与进步。他针砭时弊的勇气和坚守真理的勇敢精神,都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深爱国家,痛恨国家的苟延残喘,用自己的笔触击碎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对民众的压迫。他咬牙切齿地描绘了那些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和无情。鲁迅的热血和正义感让我对社会问题和个人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永远追求真理与进步的思想家。
总之,通过学习鲁迅的作品和思想,我发现自己更加觉悟地看待社会现实,深刻地体味了他的文风和文字艺术,同时受到了他品格与人格魅力的激励与启示。鲁迅的作品将一切浮华撕去,让我看到了社会现实的丑陋和人性的软弱。他的文笔犀利,让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和艺术的魅力。他对民族和人民的关怀,激励着我追求真理与进步。鲁迅用自己的作品和思想开拓了中国文学的道路,也启示着我努力追求真理,关注社会问题,追求个人进步和社会进步。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六
现在是11月上旬,(这里指2019年11月上旬),11月19日也并非过了很久,但从1936年的10月19日记起,却又显的非常遥远了。时间过的真快啊!70年就如此匆急而去,经不得人们思考和回味些什么,沧桑的历史如同一张白纸,在它上面勾勒着一条条的痕迹,触摸着上面那深浅不一的勾痕,在不经意间两个字响的格外醒目??鲁迅。
先生的一生是冷峻与沉重的,以至于先生的文笔也随性格一般,不似一些作家的闲适、散淡,没有那种诗情画意的味道。先生的文字字里行间都有着一种凝练、冷峭与沉重,压抑的气氛中似乎又品出了许多。有些人却说先生的文字太悲观,但如果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是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那我们又怎能体会得到当时社会的黑暗?那个时代在我们的脑海里也许只剩下空白了。
只要有先生的文章在,先生的思想就不会被抹灭,只要有先生的书,就会人读,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也就会持久永恒的传承下去。先生带着一颗不沾染世俗的心走了,可他的精神还在,正如臧克家给先生写的一首诗一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七
1.学习自传的写法。
2.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鲁迅严肃的人生态度和深厚的爱国思想。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难点:
1.了解时代背景,理解文章内涵。
2.选材精当和详略得当的特点。
3.寓内心情感于平淡叙述之中的写作手法。
解决办法:
以“多彩剧场”活动表演再现清末、民国及大革命时期生活片断,使学生对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有感性的、直观的认识。以讨论、比较等分析方法突破选材及详略得当等写作方法这一难点。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组织化妆表演,表演以片断形式连缀成鲁迅的生活时代;目的在于生动地再现历史,具体感知距今已相对遥远的时代,理解鲁迅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2.名人论坛。让学生课前尽可能多的搜集有关鲁迅生平事迹,除在课上交流外,需对所获材料进行分析,归纳鲁迅的人格精神。此活动既可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广泛阅读的良好习惯,又可锻炼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3.口头作文——《我的自传》,以3分钟口头作文作自我介绍,意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自传的写作特点,学以致用,同时也锻炼即兴语言表达能力。短时间内要表达好自己的中心意图,就需对众多生活琐事进行筛选和详略处理,这也突出了对本课重点的理解。
4.教具:旧时男女服装、录音机、自制电影背景画。
五、教学步骤
导入 新课
(生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一件小事》《藤野先生》《社戏》《故乡》等。)
同时,我们也大致了解一些他的生平事迹。今天我们来学习,系统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同时也了解一下他是如何评论自己的。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传记文体取材精当,语言平实的特点。
2.了解人物传记的一般知识。
3.汲取古今中外杰出人物的思想精华,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整体感知
鲁迅生于1881年,逝于1936年,共走过了54个春秋,经历了无数次坎坷波折。可是,我们从本文中看不到一丝他对个人命运的慨叹惋惜,却能感受到他为祖国不惜一切、无悔奋斗的精神和谦逊平易的高尚风范。下面请同学们读书感受一下。
默读全文,按照时间线索,理清鲁迅生活经历。
(读书同时,布置电影拍摄场,绒布背景上写着“电影《鲁迅》拍摄现场”字样,第一个场景:三味书屋;第二场景:樱花树下与藤野话别;第三个场景:北京师范大学讲堂。大部分学生读完之后,表演即开始)
1.(画外音:电影《鲁迅》镜头“三味书屋”开拍。)先生端坐太师椅上严肃的授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鲁迅着补丁长袍匆忙上场,怀抱药包,先生厉声问:“怎么迟到呢?”鲁迅恭敬的回答:“去给父亲买药。”“药店早已开门怎么会晚?”“大夫说需找过冬的蟋蟀做引子,药才会起效。”“天知道那药引子对你父亲的病有什么用。”一同学大叫:“他家早穷得穿不起裤子,不是以前的少爷了,老师你干脆把他哄走吧,别丢了我们这些少爷的身份。”老师转头对这学生说:“你们同姓周,是一家人呢?”那同学洋洋得意的答:“以前是,现在可不一定了。”鲁迅已坐在桌边安静的读着书。(画外音:鲁迅幼年遭遇了怎样的不幸?)
2.(画外音:《鲁迅》镜头“日本仙台”开拍。樱花树下,一群留着长辫的“清国留学生”在闲逛,嘴里叫着:“大好时光去读书才是傻瓜,给国家卖命哪如自己享乐啊?”鲁迅和藤野握手话别)。
鲁迅:先生,感谢您正直、热忱的关怀。我此次告辞,怕以后不会再学医了。
藤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学医呢?(惋惜状)
鲁迅:以前想学医救国,我国的庸医害了许多如我父亲一样的人,他们只会用找不到的药引唬人,掩盖自己的无能。想要中国富强就要有好医生啊!所以来学医。可如今看来,医是救不了这儿的。(指头)那些人(指清国留学生)需要的不是肉体医生,却需要精神医生啊!
藤野:以后做些什么呢?
鲁迅:我想弃医从文,写文章唤醒国人,建立强国。
(师生紧紧握手)同说:“多保重。”(画外音:鲁迅为何“学医”为何“从文”?)
3.(画外音:《鲁迅》镜头“北师大讲堂”开拍。)
鲁迅:(激昂的说)同学们,日本人占了东三省,枪杀中国人,国府却镇压学生请愿,说什么“友邦惊诧”,真是可笑之极了。
生问:先生,我们该怎么做呢?
鲁迅:我们是不会被吓倒的,我要用我的笔来声讨,有人到政府去告我,要政府追捕我,怕我说话,我却一定要讲,正义是杀不绝的,为国捐躯虽死犹荣。(生热烈鼓掌)
表演结束。(画外音:鲁迅被追捕迫害,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三段表演之后,学生对鲁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及经历的前因后果有了形象、直观的印象。幻灯打出画外音所问题目,掌握文章结构,以学生讨论做答的形式,归纳出:
文章共有两大部分:第1~3自然段叙述生平经历,第4自然段集中介绍1929年以前的写作成果,其中第一部分又按时间顺序分别介绍幼年家境、求学经历和工作坎坷,结构非常清晰明了。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将全班分成三大讨论小组,分别针对前三段讨论思考问题,并推举代表作答。
讨论后明确:(1)鲁迅幼年由富家公子沦为“乞食者”,因为“家中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和“父亲又生了重病,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冷淡、世态炎凉。(2)鲁迅宁愿流离他乡也不愿做幕友和商人,反映了他反抗封建束缚,自强自立,有强烈反抗精神的性格特征。破折号后的语句正是用于表现作者这种心理,详略处理得当,决不可省略。(3)鲁迅在国内上水师学堂、矿路学堂,一是因为这两所学校免交学费,解决当时经济困难,二是这些是“新学”,有自强救国的希望。后留学日本先学医,目的是学医救国,后从文,是因为看到光救治中国人的肉体不能拯救民族,还要用“新文艺”唤醒人们的灵魂。由这些经历可以看到,鲁迅把自己的学业和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是为民救国的赤子。(4)作者详写了“学医”和“从文”,突出体现自己的爱国之心,前两次经历,则较为简略。(5)工作以后,鲁迅从浙江杭州到绍兴,又从北京转到厦门、广州,最后定于上海。由普通中学教员到教务长、教育部员、大学教授,每一次波折都因为宣传进步思想,揭露政府劣行和帝国主义列强罪行而受到排挤、迫害。而这些也正是他为人民奔波,同敌人作战的写照,是当时旧政府腐败和社会黑暗的反映。(6)作者对自己的奔波表现的极为平淡,用词为“走出”“又走出”“被拒绝”“到底被拒绝”,较详叙述的只是从北京到厦门的一次,这表明鲁迅对个人奔波毫不介意,而对反动政府的迫害则不屑置辩,不以为然。由此可见,在文章朴实平缓的语言之中,包含了作者对民族、国家的挚爱,也有对反动者的气愤与不耻,结合历史背景,则可读得清清楚楚。
归纳总结:这篇自传中,鲁迅概括地介绍了自己50年的经历。生活细节浩繁无数,作者选择了最能体现自己反抗压迫,追求进步,爱国爱民,奋斗不息的典型事件叙述,并特别注重对重要事件及其原委的清楚交代,既符合自传特点,又能突出主旨。只有对事情的全部过程了解得全面深刻,对事物的概括才能精当恰切,鲁迅正是如此。
作品有小说《呐喊》《彷徨》,一本译文,一本散文诗,一本散文集(即回忆集),四本短评,两本专业论著。
先生很简单的介绍自己的作品,还提到“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其实,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其作品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为世人所推崇。他的这种写法,恰恰表现了他谦逊质朴的人品。这也恰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效仿的,做出一点点成绩不应自夸、炫耀、自大自满,只有不断谦心努力,才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四)总结、扩展
1.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能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分清主次。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2.扩展:为了让同学们对鲁迅先生有更多的了解,更好的认识学习先生身上高尚的思想、伟大的品格,我们召开“鲁迅研究会”,请同学们将你课下搜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语萃、事迹讲给同学们听,要求同学们试着谈谈你从中得到的收获。全体同学准备好摘记本,将你认为同学们交流中有价值的材料记录下来。
在同学的交流之中,老师串插交流以下材料:
(1)1903年,鲁迅在照片背后,写下一首《自题小像》的诗,送给许寿裳: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这是一首动人的爱国主义诗篇,在这里,鲁迅表示了对于祖国命运的深沉关切和忧思,流露了他对于广大人民在封建统治下愚昧、不觉悟的愤慨和焦虑,抒发出他的某种寂寞的心情,同时他还立誓要为祖国的复兴献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这是他毕生遵守的最可贵的誓言。全诗采用各种形象化手法,熔铸成慷慨悲歌的风格,显现一位忧国忧民、看不到人民力量而又不堪孤寂、求索奋斗的青年爱国者的光辉形象。
(2)鲁迅爱憎分明的阶级感情,集中地体现在他所作的旧体诗《自嘲》里。1932年10月5日,郁达夫夫妇招饮于聚丰园,同席有柳亚子夫妇等人。这一天,鲁迅和大家谈笑风生。“因为看到许广平在旁边,郁达夫就打趣地说:‘大先生,你的华盖运可以脱了吧?’这时大伙的目光都集向许广平。鲁迅听了哈哈大笑,连拿纸烟的手也因畅怀的笑而颤抖起来”。郁达夫又关心地说: “你这些天来辛苦了吧!”鲁迅即举“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作答。郁达夫还开玩笑地说:“看来你的‘华盖运’还没有脱。”鲁迅说:“给你这样一说,我又得了半联,可以凑成一首小诗了。”席散以后,鲁迅应柳亚子之请,于10月12日,为他书一条幅,就是这首著名的七律:
运交华盖意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这是鲁迅旧体诗中最为人称颂的一首。他以幽默的笔调,描写自己在国民党文化“围剿”中的艰难处境,但他从容镇定,顽强应战,表现出“为敌为我,了了分明”的阶级爱憎,和“喜笑怒骂,皆成文章”的战斗风格。虽然如此,但这首诗的感情还是十分深沉的。有一次,鲁迅把诗的意思讲给内山完造听,听的人哭了,鲁迅也哭了。因为他处在八面攻击之中,想到自己的处境,想到中国人民的将来,他怎能不悲愤,不落泪!?这首诗充分体现鲁迅一生高贵的革命品质,因而得到崇高的评价。
毛泽东同志说:“鲁迅的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艺工作者,都应该以鲁迅先生为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诗人郭沫若也十分赞赏这两句诗,指出它“虽寥寥十四字,对方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俱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种团结与斗争俱足的精神,也表现在对待自己人和朋友的批评上。他指责错误倾向,经常十分尖锐、深刻。他不习惯于给人搔痒,使他十分舒服,而是喜欢大喝一声,让人出一身汗,以收治病救人之效。这同他以前对农民的“怒其不争”的态度,有其相似之处。这个“怒”字,是“恨铁不成钢”,是鲁迅赤热心肠的写照,表现出他对于错误的不留情面的态度。有些人以为一“怒”,对方就该是敌人,这是不对的。如果不是出于误解,就是有意曲解。
(五)布置作业
1.讨论小组共同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注意时间和事件的对应。(课后完成)
2.课上思考回答课后练习第二题。
答案:鲁迅原想通过学医救治中国人,效仿日本明治维新,通过医学发展促进中国国家富强。后来看到医学只能救中国人的肉体,却不能唤醒人们的灵魂,不能救国,所以改学文学,要用笔写文章来宣传进步思想,激发民族精神,挽救中国,这说明鲁迅是一位热爱祖国的人。
3.课后练习第三题讨论完成。
答案:1.破折号是解释作用。鲁迅用此表明自己不愿置身于封建糟粕之中,自强自立,追求进步。
2.加点字看似平淡,实则包含了鲁迅对旧政府黑暗的不耻和对旧社会不容人才的愤懑,也表明他不愿与落后势力同流合污的气节。
3.轻描淡写的语气表现作者对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屑理会。
4.两个“不好”语义、语气不相同,上一句“不好”是对当时社会反动文人的嘲讽,本句的“不好”则是鲁迅先生谦逊的显示。
(六)板书设计
六、参考资料
1.绍兴光复
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军即将进入绍兴,绍兴城里,人心浮动,恐惧异常,一片混乱。鲁迅在这时便自觉召集全校师生,手执长刀上街游行,进行演讲。人们以为是革命军来了,表示欢迎,此即称为“绍兴光复”。
2.所谓“有几个学者”
1926年,北京爱国学生请愿,抗议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乘机制造了“三一八惨案”。鲁迅指出,这是“异族及其奴仆鹰犬的蹂躏”。在此期间,右翼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公开扮演了可耻的帮凶角色,“有几个学者”即指他们,具体地说,也就是恶毒诬蔑学生爱国行动的帮闲文人陈西滢等人。
3.有关背景
鲁迅的童年是在一个败落的封建家庭中度过的。他原名周树人。祖父周介孚,仕途充满了坎坷。父亲周伯宜,长年卧病在家。母亲鲁瑞是乡下人,思想比较开通。继祖母蒋氏是一个幽默诙谐的老人。每逢夏夜,她常常坐在堂前的桂花树下,一边摇着芭蕉扇,一边向躺在小板桌上纳凉的长孙讲述美妙动听的民间故事,使鲁迅从小就领略到一些人生的哲理。善良淳朴的保姆长妈妈,替鲁迅买到了一部他渴慕已久的绘图《山海经》——这是鲁迅“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然而,骤然而来的风雨打破了这个小康之家的短暂的安宁。十三岁那年,鲁迅的家庭遭遇到一场很大的变故:他的祖父因科场贿赂案被捕,在杭州府狱整整关押了七年。每年秋后,官府都趁机勒索。鲁迅家中仅有的四五十亩水田卖完了,以致不得不靠典当度日。病情加剧的父亲又为庸医所误,终于在三十六岁那年去世。
在家庭败落的过程中,少年鲁迅看透了上流社会人物的虚伪与堕落,对于封建科举制度的吃人罪恶有了切身的感受。这种环境的重大刺激,使他对熟识的绅士阶级产生了极度的憎恶;与此同时,他又得到了更多深入农村接触农民的机会。混进“野孩子”群中,呼吸“小百姓”的空气,成为鲁迅后来的回忆中最美好的部分。这段难以忘怀的农村生活,不仅使鲁迅养成了农民化的生活习惯,比如爱吃农家的炒饭,爱听深夜的犬吠;更为重要的,是使他开始跟劳苦大众建立了巩固的精神联系。这对他形成“下等人”胜于“上等人”的观点,以及日后创作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都产生了极其明显的影响。
自从祖父下狱以后,鲁迅较长时间到乡下避难,对农村有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在跟泥土一样浑厚、淳朴的田夫野老身上,他得到了从称他为“乞食者”的亲戚本家那里所得不到的慰藉和温暖。而劳苦大众“毕生受着压迫、很多苦痛”的非人生活,又激起了他改革进取的强烈愿望。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思想家赫尔岑,曾经把那些出身于名门贵族而反抗沙皇统治和农奴制度的“十二月党人”比喻为“野兽的奶汁所喂养大的。”作为绅士阶级逆子贰臣的鲁迅,也正是兽乳哺育的英雄。不过,作为贵族革命家的“十二月党人”因为脱离人民而惨遭失败。而鲁迅却在经历了曲折的人生道路之后,最终投入了他的乳母——人民的温暖的怀抱,成为人民的忠诚的儿子。
是作者在1930年5月依据《自叙传略》增补修订而成的,这个时期的鲁迅,已广泛地接触了马列思想,经过严肃的思考和严格的自我解剖,终于相信惟有无产者才有将来。他积极参加了革命的政治团体和文艺团体,即“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他从一个英勇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成为一个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八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作为一名学生,读过鲁迅的作品之后,我深受启发。今天,我想分享我的对鲁迅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鲁迅作品对我影响的启示
首先,鲁迅的作品让我明白了人民群众的疾苦。在《阿Q正传》中,作者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由于鸦片战争后的列强侵略和民族凋敝所导致的中国社会的种种矛盾。此外,在《狂人日记》中,鲁迅描绘了一个普通人的疯癫之旅,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及精神生活的不满。这些作品让我明白了中国社会的内在矛盾和人民的苦难,进一步意识到了个人和社会的紧密联系。
第三段:鲁迅的思想对我们现代人的意义
其次,鲁迅的思想和观念对我们现代人也有很大的意义。他主张自由和人民权利,并指出只有自由才能让中国走向强大和繁荣。他在《墓碑文》中写道:“那么自由呢?他说那是‘有人享有权益的状态’,又说那是‘人类的福利’。
”鲁迅对自由的理解启迪了我们,让我们更加珍视自由、人权的价值。
第四段:鲁迅对中国文学发展的贡献
鲁迅不仅是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更是一位重要的文学家。他以创作和发表一批优秀的小说、散文和杂文,极大地推动了当时中国文学的发展。他的杂文力求公正,语言简洁明了,深刻地分析社会问题。他的小说,如《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以及《呐喊》、《彷徨》、《孔乙己》等著名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经典之作。
第五段:我对鲁迅的评价
最后,我想说的是,鲁迅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通过他的作品和思想,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历史,也领悟到了人性和社会的紧密联系。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会持续地影响后人,如果我们能够学习鲁迅的作品,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思考,必定可以在国家和社会的扶持下,推动我们的国家不断前行。
结尾:
作家鲁迅借着笔墨,深情地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让后世读者看到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和惨淡生活,也看到了智者对个人未来和国家发展的思考和追求。希望我们继承鲁迅的精神,走好自己的路,也为后人开辟一条阳光大道。
以鲁迅为画手抄报篇九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言论
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
3、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鲁迅说,许广平载于《欣慰的纪念》)
4、其实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5、我哪里是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6、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7、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
8、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
9、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10、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11、曾经阔气的要复古,正在阔气的要保持现状,未曾阔气的要革新,大抵如此,大抵!
12、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天生的。
13、只要从来如此,便是宝贝。
14、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
15、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16、其实先驱者本是容易变成绊脚石的。
17、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条路。
18、假使做事要面面顾到,那就什么事都不能做了。
19、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20、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21、死者倘不埋在活人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22、改造自己,总比禁止别人来的难。
23、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做会朽的腐草。
24、当我沉默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25、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
26、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27、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28、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29、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
30、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记念刘和珍君)
31、怀疑并不是缺点。总是疑,而并不下断语,这才是缺点。
32、纠缠如毒蛇,执著如冤鬼。激烈得快的,也平和的快,甚至于也颓废的快。
33、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
34、宁可与敌人明打,不欲受同人暗算。
35、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而且连眼珠也不转过去。
36、唯独革命家,无论他生或死,都能给大家以幸福。
37、凡事总需研究,才会明白。
38、生活太安逸了,工作就会被生活所累。
39、使一个人的有限的生命,更加有效,也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
40、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41、走上人生的路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面前才有路。
42、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43、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44、自由固不是钱所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
45、希望是附丽于存在的,有存在,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是光明。
46、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47、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48、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笑脸来迎接悲惨的厄运,用百倍的勇气来应付一切的不幸。
49、不满足是向上的齿轮。
50、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颜黎民》)
51、听说人死的时候很痛苦,我想,反正只有一,总是会挺过去的。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何时睹澄清,一洒民生艰? 树头结得相思子,可是郎行思妾时?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磊磊落落,独往独来,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
心安理得,海阔天空。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
世界之运,由乱而进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成功自是人权贵,创业终由道力强。
凡做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患难困苦,是磨练人格之最高学校。
成功大易,而获实丰于斯所期,浅人喜焉,而深识者方以为吊。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经典哲理受用一生:
1.我不会轻易流泪,直到我的梦想成为现实,我再将所有的辛苦和泪水抛洒。
2.假想敌人有多强,你就可以变多强。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惜别: 以母鸡看小鸡的心情来看待朋友的成长,那已然是亲情。出身如何于我何干,只要我想,梦就在前方。哪怕是不切合实际,哪怕是最后依然失败,但是我曾梦过,我曾拥有过。走过弯路不可怕,失败了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忘却了最初的梦想,放弃了最初的坚定。
我要成就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我要努力的不是成为最佳,而是全国第一。
你有着水样干净透明的气质,你能够带给大家是永远的执着感动,对自己的梦想永不言弃。
如果你坚定,连神都奈何不了你。就算对手再强大,就算所有人认定你输了,只要自己坚信,用事实让他们膛目结舌。不要小瞧弱者,往往最让你意外的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即使已经虚脱,只要信念在,我不会倒下,你也可以。爱情原来可以如此伟大,让人找到理想,找到一辈的梦。信任就是我不在也知道你们肯定不会让我失望。
人不完人,就算是个天才也不可以太过牵强的执着。专心自己最强的才能走的更远。
王者必须拥有渴望胜利的野心。
成为全国第一是我从小的梦想,我不会放弃,这点小伤根本不能让我放弃。
随着自己的成长,不知不觉间曾经的老友会离你越来越远,不要恐慌,这是成长必须经历的,也别多想,那些朋友不是离开你,而是希望你能够走得更好。
什么是热血?不是对着电视剧呐喊,而是面对着薄薄的纸而泪流满面。感动的不是剧情而是你们的信念。
爱一个人就是让她幸福,是不是属于你,其实不重要。
天才不是别人给你的定义,而是自己给予的。只要你信,你就是。
所谓团队的支柱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信念。同理,所谓王牌,不是一个人,而是五个人。
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你的世界和他们没有多大关系、毫无关系,他们只是看客,不能左右你。
别逼我认真,因为一旦我认真了,你就输了。心爱之人的信任和鼓励能够创造奇迹。
所谓传奇,只是别人的仰望,不要畏惧什么,就算不被期待,也要努力。
不到最后一秒,就不会知道究竟是谁胜利。所以哪怕只有一秒,也别轻言放弃。
约定就是说到做到,哪怕委曲求全也要做到。为何不回头再望一眼
为何不轻轻挥你的手 你就这样离我而远去 留下一份淡淡的离愁 为何不回头再看看我 我想再轻轻握你的手 向你诉说你可不要走 愿你再能那样爱我 问你到底这是谁的错 相爱何必又要分手 无奈何轻轻叮一声 但愿你可不要忘了我 为何不回头再看看我 我想再轻轻握你的手 向你诉说你可不要走 愿你再能那样爱我舍不得离别。
南朝 齐 王融 《萧谘议西上夜禁》诗:“徘徊将所爱,惜别在河梁。” 唐岑参 《冬宵家会饯李郎司兵赴同州》诗:“惜别冬夜短,务欢杯行迟。” 宋司马光 《和道粹春寒趋馆马上口占》:“雪华犹惜别,物意倍添新。”
古诗
【惜别的古诗】
1.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3.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4.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5.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11.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1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3.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译文
《恰同学少年》片尾曲
作词:谭仲池 天穹高高鸿雁飞,书院深深松竹茂。晓雾重重盼日出,大地茫茫风雨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