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篇一
1.本学期从“学习方面、生活方面、文明方面”三个方面,以学 期为阶段,采用加分的形式,对学生在校的具体德育表现作出量化评价。
2.德育分的加分情况,由分管各方面的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记录、统计、公布;班主任负责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协调、调控工作,力争使德育分真实、客观地反映出学生在校的德育表现。
3.德育分以每周统计、每月小结的形式在班内公示,并将每月结果上交政教处存档。
1、早操及课间操:
按时出操;排队做到快、静、齐;跑步过程中要跟紧队伍,横排竖排对齐,步伐一致,目视前方,保持安静。排与排之间要保持一定距离。体育委员口令声音洪亮。同时体育委员在管理同学时一定要尊重他人。课间操要及时,按节奏做,动作到位,时刻保持队形的整齐。
2、晨读:
认真晨读,不分心。站有站姿,坐有坐姿。听从负责人的指挥。负责人提前预习好晨读内容。
3、上课:
认真倾听,不搞小动作,坐姿端正,积极发言,不说与
上课无关的事情,听从老师和组长的安排,完成老师布置的每一项作业,课前把学习用品准备好。
4、课间:
课桌上的物品要摆放整齐,上下楼轻声慢步靠右行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上或下,楼道内不喧哗,不在班内打闹、说笑。到教学楼外做正当游戏,文明游戏。
5、就寝:
不说笑,不打闹,不吃零食,不提前穿衣服,中午尽量不去厕所。按时睡觉起床,起床后把被褥叠整齐。
6、就餐:
不做不文雅的动作,不说话,就餐前不去厕所。等餐时保持坐姿,不挑餐具,不自带食物。分餐时扶住餐盘,不挑食,服从桌长安排。不剩菜饭。桌长分餐公平且和蔼,有耐心。
7、自习课:
能够主动完成老师或科代表布置的任务,不抄袭。注意坐姿。不与同伴说笑,不东张西望。
8、卫生治理:
值日组长合理分工。及时值日,保证在第一节上课前把室内外卫生治理好,并且做好日常卫生维护工作。
9、升旗仪式:
每天佩戴好领巾,升国旗时立正站好,面向国旗敬礼,
在队伍里不说笑,严肃对待。在国旗下演讲时要认真听。如果来迟,当国歌声响起,应在原地站好,面向国旗敬礼。
10、路队:
和前面同学看齐,紧跟队伍。不说笑,打闹。
学习方面包括:晨读、平时上课、晚课。生活方面包括:就餐、就寝、课间。同时就餐又分早、中、晚;就寝又细化为午休和晚休。文明习惯包括: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诚实守信、互帮互助。互帮互助也包括我校组织的“大手牵小手兄弟姐妹情”活动的大帮小。每天一评价。并及时记录。评价的方法就是做得好的在对应项内打“5、4、3、2、1分”,做得不好的在对应项打“减分”。一周一汇总,每项每天都坚持好的就会被评为星级少年,“5分、4分”为星级少年评比标准。如“学习之星”“生活之星”“文明之星”。每获得一个星就会加德育分2分。
另外,我们每周还要评出守纪小天使、读书小天使、负责小天使,讲卫生小天使,进步小天使等,每一个称号同样也加德育分2分。每周一记录,每月一小结,评出德育之星进行表奖。
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篇二
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校根据区域特色与学校发展需求自主开发课程内容,我县正争创国家生态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对于环境建设尤为重视,而环保理念也逐渐深入到每个家庭与个人心中。我校处于县生态路附近,周边环绕着多家大型花木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优势资源,故此,选择花木文化作为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1、能够将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开展形成系统;
2、有助于学校特色文化的创建;
4、强化学生的绿色环保意识,是生态发展深入学生心中。
本校本课程是对校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课程的一个补充,各年级段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其中选择内容开展,也可以在校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性活动。
1、三年级主要是围绕认识花木、欣赏花木为活动方向;四年级在认识与欣赏的基础上加入保护,与标本制作方面的内容;五年级更多的关注到花木文化层次上的研究;六年级则走进社区进行花木栽培、管理实践,调查了解本地花木经济。
2、围绕整体安排,拓展校本课程内容,开展的多项以花木文化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比如《为学校花木做“名片”》、《早园竹研究》、《快乐的植树节》、《茶文化研究》、《青青小草踏之何忍》、《树叶标本制作》、《树叶的指纹——叶脉观察》等等,各项主题活动的开展为丰富学生对花木文化的深入了解又增添了一个平台。
3、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班花我来定”活动,提炼花木精神作为班级铭言,使其成为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班设立植物角,这样既为班级添加了一份生命的绿色,陶冶学生情操,更为现实的是:力求体现绿色课堂的教育理念。
4、3——6年级各班设有校内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学生既是基地的管理者又是基地的实践者;另外,利用周边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小组还与周边多家花木苗圃场协商设立了校外实践基地,定期前往活动。
组织领导
组长:张金星
副组长:朱克卫 荀爱花 吕金华
教师队伍:诸荣华 王云生 王小娟 陈天福
教学管理: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开展相结合,要求每学期各年级段必需选取校本课程中相适合内容开展活动。
科研管理:与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科研统一管理
经费:学校保证充足的校本课程开展经费与软硬件设施。
将校本课程的开展纳入到载体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的评价体系中,确保每学期的开展,提倡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强调与少先队班级文化建设的融合,将花木文化深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
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篇三
为切实做好全区夏季秸秆禁烧工作,防止大气污染,确保空气环境质量,保障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干线的畅通,为全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区政府关于年农作物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实施意见》(镇政发43号)要求执行,坚持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相结合,全面防控与重点清查相结合,强化责任落实和组织协调,明确责任,周密部署,协同作战,全面完成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任务。
全区范围均为禁烧区域,全区禁烧率达到100%。
(一)动员阶段(5月初)。区委、区政府召开各镇、园区、街道以上领导会议,动员发动,建立区、镇(街道、园区)、村(社区)、组四级秸秆禁烧工作网络,把秸秆禁烧任务分解落实到各相关部门、镇(街道、园区)、村(社区)、组,层层签订责任状。切实做到辖区挂钩部门干部包到各镇、园区、街道,各镇、园区、街道干部包到村(社区)、村组干部包到户。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重要意义以及补贴政策、技术措施等,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的良好氛围。
(二)实施阶段(夏季收割期间)。组织区机关精干力量,深入乡村田间,督促各镇、园区、街道做好禁烧工作;各有关执法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进一步加大执法巡查力度;各镇、园区、街道,村组成立执法、巡查、应急处置队伍,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检查,一旦发生秸秆焚烧现象的,第一时间到位,迅速控制火情;区秸秆禁烧工作督查考核组组织对各地秸秆禁烧工作开展巡查、督查、考核,发现焚烧行为,及时调查取证,及时制止和依法查处;各级政府设立举报电话。
(三)总结考核阶段(7月)。对禁烧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一)实行挂钩包干制度。区机关部门与镇、园区、街道实行秸秆禁烧挂钩包干,并与挂钩乡镇捆绑考核。5月23日前,区挂钩包干部门向区政府和区秸秆禁烧工作领导小组书面报告秸秆禁烧责任人与责任区域。在农作物收割期间,区党政领导要包干到镇,区机关部门干部和镇领导班子成员要包干到村,村委会要包干到村民小组,村民小组要包干到农户。挂钩包干部门禁烧工作人员要划分到村,由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确保吃住在村、全天在岗,通过实行24小时不间断、全方位、高密度的巡查督查,坚决禁止焚烧秸秆和秸秆抛河行为。
(二)实行风险金抵押制度。各镇、园区、街道向区政府、村(社区)向各镇、园区、街道、组向村(社区)层层缴纳风险抵押金。各镇、园区、街道交纳20万元风险抵押金。完成禁烧任务全额返还风险抵押金,并进行奖励;发现着火点的,按考核办法扣减风险抵押金。
(一)明确责任主体。各镇、园区、街道是秸秆禁烧和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全力以赴亲自抓。要成立专门工作班子,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分片包干,广泛宣传秸秆综合利用的意义和焚烧秸秆的危害,增强群众利用秸秆和禁止焚烧的自觉性;指导、督促各村(社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方案,落实全面禁烧举措;要加强对秸秆收集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秸秆加工利用的扶持服务;要结合当地实际,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和引导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
(二)强化合力推进。区委、区政府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由农委、环保、宣传、监察、公安、安监、交通、城管、气象、水利、财政、教育、卫生等有关部门组成,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秸秆禁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三)严格考核奖惩。由区监察局、区环保局组成全区秸秆禁烧工作督查考核组,组织对各地秸秆禁烧工作开展巡查、督查、考核。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落实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责任人和单位给予行政问责和经济处罚。
(四)加大宣传力度。各镇、园区、街道和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大力宣传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要利用流动宣传车、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印发通告、宣传资料(品)、设立禁烧标牌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大力倡导环保理念,把有关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的好处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到人,不断增强广大农民对禁烧秸秆的认同度和主动性,大力营造有利于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良好氛围。
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为目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实效的原则,以人民群众热切关注的在职教师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专项治理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违纪案件,从重从快处理一批顶风违纪人员,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营造有利于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治理范围
我校在职教师。
三、治理内容
(一)严禁学校利用寒暑假、双休日、法定节假日等组织学生在校内集体补课;严禁学校以各种名义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办班补课或上新课;严禁学校默许、指使班主任、科任教师在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组织或变相组织学生在校内开展奥数、特色英语、作文等有偿辅导。
(二)严禁学校以任何理由为借口,为违规办班提供场所;严禁将校舍租借给社会办学机构或个人,开办以面向中小学生为主要授课对象的补习班、提高班和兴趣班。
(三)严禁学校在职教师以各种名义举办有偿补课班、辅导班;严禁在职教师受聘参加社会各类短期培训班、文化补习班等教学活动;严禁在职教师为社会培训机构介绍生源或提供相关信息;严禁在职教师之间相互介绍学生提供有偿办班补课生源,并从中获利;严禁在职教师利用职务之便动员、诱导、暗示或强制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在职教师以家属、亲友等名义违规开办补习班等有偿补课;严禁在职教师利用所教学科的不同,组合成不同学科的教学班,组织学生集体有偿补课。
四、专项治理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主要工作职责:安排部署专项自查工作,督促落实问题整改,查处违规行为;需要时向国家、自治区、市、县专项督导检查组汇报我镇小学贯彻执行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教师〔20xx〕5 号,以下简称《规定》)以及对中小学有偿补课督导检查和处理情况。制定自查工作实施方案,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自查报告,做好迎检的各项准备工作。在抓好《规定》日常治理的同时,对群众反映问题集中的学校,组织开展明查暗访,会同纪检监察部门对违反《规定》行为及时查处,并提供专项督导需要的相关材料。
校长任组长亲自抓、负总责,确保治理活动取得实效。
(二)做好宣教,提高认识。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制度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治理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珍惜工作岗位。要将本次开展的专项治理行动与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教育紧密结合,坚决抵制有偿补课,维护教师的良好社会形象。
(三)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学校领导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并通过座谈会、专项工作推进会等形式加以指导推动。学校要在教育网页、校刊校报、学校网页上及时宣传本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要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及时规范和完善制度,争取通过此次整治活动,形成治理有偿家教和违规办班补课的长效机制。
五、工作步骤和方法
20xx年7月至20xx年9月,配合县教育局组织开展中小学有偿补课治理情况专项督导,督促建立完善中小学有偿补课查处工作机制,自查自纠有偿补课行为,查处顶风违纪的有偿补课责任人。20xx年秋季期起,建立有偿补课监督、举报、调查处理、问责工作新常态,防止中小学校或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
(一)学习宣传。
学校组织教师学习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自治区教育厅关于规范从教行为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建设的意见(试行)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贯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文件,在校园内张贴教育部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并公布有偿补课举报电话,营造治理有偿补课的良好氛围。
关于重申严禁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组织、推荐和诱导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违反上述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批评教育、诫勉谈话、责令检查、通报批评直至相应的行政处分,并作为年度考核、职务评审、岗位聘用、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
(二)全面部署
学校要迅速动员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治理工作方案,落实工作责任,签署教师承诺书,发放家长告知书(每个学生家长一份),排查重点对象,设立公开的投诉意见箱,公布举报电话,有条件的学校要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形成强大的舆论宣传氛围。
(三)建章立制
学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把教师有偿补课纳入制度管理,在学校有关的规章制度里,要明确教师参与有偿补课的处理办法,如何与教师师德考评、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挂钩,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处理。
(四)依规管理。
1.加强监督。学校要积极接受社会监督,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加强对教师有偿补课的监督,将发现的教师有偿补课行为,及时按学校规章制度的规定作出处理,并在校内作出通报,并及时书面报告教育主管部门查处。
2.严肃查处有偿补课责任人。学校接到群众举报或学校有偿补课的报告,要组织调查小组,及时调查有偿补课行为,收集事实证据,通过学校行政会议,研究处理意见,对当事人作出恰当的处理并上报县教育局。
3.学校对问题严重的班级或教师,不定期进行专项督查。
(五)常态化开展治理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是教育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行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工作,今后要长期化和常态化开展有偿补课的治理工作。
三、工作要求
(一)强化工作责任
学校是有偿补课治理工作的责任主体,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切实肩负起治理有偿补课工作的主体责任。学校要切实做好治理有偿补课的建章立制工作和调查处理工作,对在职教师的有偿补课行为,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二)做好工作,迎接各级督导检查
学校在做好本次有偿补课治理情况专项督导工作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制定治理有偿补课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开展自查和治理工作,收集有关材料,撰写治理工作报告,迎接各级督导检查。
(三)巩固提高
学校要对这次专项治理工作进行认真总结,针对治理中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治理工作长效机制,坚持开展下去,可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跟踪督查,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等形式,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抬头反弹现象发生,确保各项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篇五
为贯彻落实《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划》精神,科学系统地构建企业文化体系,打造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实现xx企业奋力走在更强、更优、更和谐xx公司最前列,打造“百年老店”的宏伟愿景,根据xx企业的具体情况,特制定xx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基本原则
(一)彰显共性,体现特色
在遵循xx公司统一核心理念,塑造同一公司形象,彰显xx人独有的精神面貌和行为风范的前提下,结合xx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企业文化要素和成功经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运营之道。
(二)围绕中心,落到实处
紧密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战略,培育具有xx企业特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采取有效措施,使企业文化切实发挥引导、凝聚、激励和规范职工行为、思维的作用。
(三)全员参与,领导垂范
以多种形式号召全体职工踊跃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 各单位负责人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率先垂范,在决策和领导过程中身体力行企业文化理念。
(四)齐抓共管,协调推进
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企业群策群力,共同落实。各单位、部门既要恪守本职,又要相互补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注重理念、行为、视觉的协调发展,注重跨部门、跨单位配合的协调。
(五)总体设计,分步实施
企业文化建设是系统工程,xx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依据xx公司要求,从xxx年开始到xxx年,立足企业本身实际,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推进。
(六)闭环管理,不断丰富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应遵循计划—组织—协调—监控的管理规律,形成管理闭环。强化企业文化建设的计划性,确保分工协作到位,加大监控评估力度,实现持续改进,与时俱进,在xx公司的领导下不断完善企业文化体系,丰富企业管理经验。
二、企业文化建设目标
按照xx公司关于“创建以责任意识、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为精髓的企业文化体系”的总体要求,构建符合xx文化体系的理念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视觉识别系统,形成统一的思想意识、统一的行为准则和同一的公司形象。
(一)理念识别建设目标:
1、形成符合xx公司要求统一的、共享的核心理念体系和具有xx企业特色的企业运营之道,努力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全体职工普遍知晓、理解xx公司倡导的企业文化理念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认同xx公司倡导的理念体系及其行为要求。
3、围绕理念体系建设,在xx企业营造工作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幸福的文化氛围,将“快乐工作”融入到职工行动中,增强职工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4、通过理念识别建设,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内化为个人价值观,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并朝一个确定目标奋斗。
(二)行为识别建设目标:
1、完善与企业文化理念相一致的制度体系,引导、规范、激励职工形成符合xx公司理念要求的行为。
2、通过行为识别建设把理念要求变为自觉行动,使各级管理者和职工在生产经营及日常活动中得到具体落实和体现。
(三)视觉识别建设目标:
依照xx公司要求,建设同一的视觉识别系统,确立企业明显的行业特征,形成一致的企业形象认知,传达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通过视觉符号吸引注意力并产生记忆,提高企业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社会对中州企业的认知程度。
三、组织管理体系
(一)组织机构:
xx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下设办公室,xx公司企业文化部为日常工作机构。企业各部门、各单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
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主任:xxx
副主任: xxx xxx
委员会成员:各单位、部门行政一把手
办公室主任: xxx
副主任: xxx xxx
(二)工作职责:
1、xx企业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的职责:
(1)负责xx企业企业文化建设整体工作的决策、领导、监督和评价;
(2)结合企业自身成功经验和经营实际,形成独具特色的运营之道;
(3)领导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活动;
(4)批准有关制度的优化方案;
2、xx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的职责:
(1)向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报告工作;
(3)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载体,宣传xx企业文化的建设特色;
(4)组织开展企业文化主题活动;
(5)组织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估工作,提出改进建议;
(6)选拔、培训和管理企业文化骨干队伍;
(7)挖掘、整理企业文化案例并组织宣传;
(8)搜集广大职工对公司理念识别手册、行为识别手册、视觉识别手册的建议。
3、各管理部门的职责:在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对本部门职工开展理念宣贯,参与各项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梳理职能范围内的相关制度并提出修订建议,督促本部门职工行为方式向公司倡导的方向转变。同时结合本部门职责,按照企业文化建设基本原则的要求,完成与部门职能相关联的文化建设任务,配合推进企业文化宣贯落地。
4、群、工、团组织的职责:紧密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在各项群众性学习和文体活动中宣贯、渗透企业文化理念,寓教于乐。
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篇六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xx〕40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的意见》(鲁教师字〔20xx〕18号)等文件精神,提升我省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制定20xx年“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以推动中小学教师自主专业发展为目标,与我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整合设计,采取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的方式,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完成不少于36学时的网络课程学习。
推动学习成果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引导全体参训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节研究课,参加逐级晒课和赛课活动。鼓励中小学教师积极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
探索建立以工作坊为纽带、以志愿者为主体的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推动我省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完善我省“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
工程实施包括网络课程学习和实践应用两个环节。
1.必修课程(18学时)。
(1)国家级“优课”课例学习专题(4学时),各学段、各学科教师深入学习2节国家级“优课”课例及专家点评。
(2)学科课例点评专题(12学时),研修平台为每位教师随机推送4个市级“优课”课例,开展省级观评课活动。
(3)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专题(2学时)。
2.选修课程(不少于18学时)。
(1)高中、初中和小学学段:在原开设的班级管理、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艺术修养、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环节优化和微课程的设计与应用等6个专题基础上,20xx年新增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学基础与应用、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4个专题。以上10个专题均包含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6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学校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修不少于18学时。
(2)幼儿园学段: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信息技术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教师艺术修养、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科研方法和留守儿童的教育与指导等6个专题,每个专题包括若干门课程,共提供不少于400学时的选修课程,在幼儿园选择的专题下,参训教师自主选学不少于18学时。
(二)实践应用。中小学和幼儿园组织教师全员开展“一师一优课”创建活动,在网络课程学习基础上,每人每学年至少要上好一节研究课。通过人人创课、校内亮课和观课评课等活动,遴选出具有创新特色和推广价值的校级优秀课例。学校负责按照“优课”内容要求、技术标准,拍摄课堂实录,完成“优课”制作,推荐参加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各县(市、区)在各学校推荐“优课”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赛课,评选出县(市、区)级“优课”,并向市一级推荐优秀课例。各市在各县(市、区)推荐县级“优课”的基础上,分学段、学科组织晒课和赛课,评选出市级“优课”,经公示无异议后,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参加省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评选出省级“优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只参加省级晒课,不参与省级观评课和省级“优课”评选活动。
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20xx年,我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创建的“优课”可同步参加教育部“一师一优课”活动,具体要求与活动流程,另行通知。
高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6个学科的教师。
初中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5个学科的教师。
小学学段: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与生活(社会)、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等11个学科教师。
幼儿园学段:包括取得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学前教育机构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在职教师和园长。
具有中小学或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各级各类教科研机构的人员和教师培训机构的学科专任教师以及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随班就读指导教师等,也可参照中小学、幼儿园参训对象学科类别报名参加本年度网络课程学习。
(一)网络课程学习。
1.报名时间:3月1日-31日。具体报名工作流程。
2.市、县级管理员培训时间:3月中旬。
3.各级工作坊主持人培训时间:4月至5月。
4.学校选专题时间:5月20日至5月31日;
5.教师选课程时间:6月1日开始;
6.必修课学习时间:6月15日至9月30日;
7.选修课学习时间:研修平台于6月15日常态化开放,学员可开始选修课学习。学分登记时间截止到20xx年12月31日。
工程结束后,山东省教师教育网个人空间、工作坊常年开放,所有参训人员仍可继续参与课程学习和教学研讨,学校可基于网络资源支持组织开展校本研修,享受平台提供的资源服务和网络研修的跟进服务。
(二)实践应用。
学校创课、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时间、方式由各市、县、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安排。各市教育局要在5月15日前完成市级“优课”遴选工作,经公示无异议后,于5月20日前推送到省级“优课”平台,并填写本市、县级“优课”汇总表,发送到省项目办邮箱([email protected])。
各市、县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优课”评选办法,按照一定比例逐级遴选推荐,确保“优课”质量。每市每个年级每个学科每个版本每堂课推荐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节,每位教师限报1节。没有经过县、市两级遴选的课例,不得直接推送省平台,也不能参加教育部“优课”评选。
(一)课程学习。参训教师网络课程学习通过研修平台“个人空间”进行。必修课由研修平台依据参训教师所报学段、学科自动推送到个人空间。选修课采取以学校为单位选择专题,教师在所属学校选定的专题下自主选择课程的方式进行。
为保证教师有效完成网络课程学习,学校要根据校本研修年度计划,以学校为单位统一安排学习时间,统一组织必修课程和教师自主选修课程的集中研修。教师完成必修、选修课程学习,通过标准化测试,完成作业要求,由平台登记相应学分。
(二)研讨交流。研修指导与研讨交流通过“工作坊”进行。必修课以学科为单位逐级建立“学科工作坊”,选修课以专题为单位建立“专题工作坊”。工作坊根据参与研讨人数可由平台或工作坊主持人拓展若干子坊,每个工作坊人数不超过300人。工作坊主持人通过学习导引、发布简报、上传资源、辅导答疑、发起话题和引领讨论等方式开展业务指导和研讨交流。积极推动教师网络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教育教学“智慧众筹”活动,以问题为核心,以问题解决为目标,引领深度研讨,推动研修成果的实践应用。
(三)建立常态化研修指导机制。
1.建立开放、多元的研修指导专家选聘制度。各学科省级工作坊主持人由省项目办遴选配备,由各级教科研骨干、高校专家和齐鲁名师(或工程人选)、特级教师等组成。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通过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省级遴选的方式产生,鼓励在教育教学各领域有专长、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优秀教师积极参加。
各市、县(市、区)要按要求组建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并将本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团队名单逐级报省项目办审核备案。
2.建立志愿服务制度。研修指导是齐鲁名师、特级教师及骨干教师培养和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途径。省级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主持人的研修指导工作均采取志愿服务的形式,要进一步弘扬教育志愿服务精神,努力在教师队伍中倡导无私奉献的良好风尚。
3.建立工作坊主持人培训制度。省项目办举办高级研修班,对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进行集中培训。优先将省级工作坊主持人列入“国培计划”。支持省级工作坊开展线下研讨活动,提升研修指导团队业务素质和指导能力。
4.建立研修指导管理评价制度。各学科、各专题工作坊要制定指导工作计划,实行轮流值班制度,开展常态化线上指导和线下研讨活动。省项目办制定省级工作坊主持人考核评价办法,对省级指导团队实行动态管理。
(一)建立省、市、县、校分工合理、责任明确的四级管理体系。完善“协同管理、分工负责、以校为主”的工作机制。工程由省教育厅统一领导,在山东省中小学师资培训中心设立省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实施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调度,省级工作坊主持人遴选、培训及课程资源建设等。齐鲁师范学院负责山东省教师教育网平台开发、功能建设和平台运行服务保障等。
(二)各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科室及专人负责此项工作,要成立项目办公室,负责工程的督导和管理,负责组织市、县级晒课和赛课活动,负责市、县级学科工作坊主持人的遴选配备、培训与考核管理。要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相关政策,加强过程管理,为工程实施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要在认真总结上一学年“优课”创建活动经验的基础上,研制20xx至20xx学年度“优课”创建活动方案,并于20xx年2月10日前将“优课”创建和晒课、赛课活动方案报送我厅教师工作处。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网络平台,并与省平台有效对接,确保各级晒课、赛课活动及推送课环节的顺利进行。
(三)各级电教馆站(教育信息中心)要做好工程实施的技术支持。各级教研部门要做好“优课”活动的指导。在校级“优课”创建过程中,市、县(市、区)工作坊主持人团队要及时跟进,同步开展教研指导。
(四)中小学校长(园长)是工程的第一责任人。各学校、幼儿园要结合校本培训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引导支持全体教师创建“优课”。要制定本校教师统一集中研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落实教师学习场所和网络条件保障(网络条件标准见附件5)。要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督促、引导教师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和研讨任务。要抓好线下研讨和“一人一节研究课”活动的落实。各中小学、幼儿园工程实施方案要上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五)参训教师要正确理解工程活动的意义,避免功利思想和形式主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优课”评选,在推进教师全员“研究课、上好课”的基础上,把真正的好课选出来,把“优课”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负责本级优秀课例课堂实录的拍摄,避免增加教师经济负担。教师要把“优课”创建与日常教学进度安排有机结合起来,在创课活动中要注重实效,尊重学生。严禁上“表演课”“彩排课”“重复课”。对弄虚作假、功利色彩浓重的课例,一律不得入选各级“优课”。为保证优质课例资源的覆盖面,在各级优秀课例的遴选和推荐时,要优先考虑尚未获得各级“优课”的课例。
(一)工程经费。工程实施经费由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分级承担,不得向参训教师收取任何费用。
(二)考核评价。工程结束后,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参训教师,通过考核,依据《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办法》和本实施方案要求登记相应学分。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逐级提交工程总结报告,省教育厅将组织第三方开展专项评估,依据研修平台后台管理数据和评估结果形成工程的总结评价。
乡愁活动策划案 实施方案篇七
20xx年我矿资源接替问题异常突出,在继续抓好资源回收利用的基础上,20xx年,我矿资源获取方式进入转折期,开始实施二马地采项目。20xx年孟家沟采区也将转入地采筹建阶段。为适应生产模式的转变,加快岗位转型,打造各类与形势发展相适应的人才队伍尤为迫切。与形势发展任务对比分析,突显当前我矿各类人才队伍整体结构不适应,不能满足形势发展需要:一是科级干部队伍复合型人才不足。既能带队伍又要懂专业知识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明显匮乏。二是专业技术的领军型人才不足。由于人才流动较快,新、老力量接替存在断层现象。三是操作岗位技能单一,操作岗位中青工比例较大,实际工作经验欠缺。四是与发展形势相比,知识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与储备不够,特殊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储备不足。五是一线技术岗位人员短缺。主要生产操作岗位老化,主要岗位工种人员接替困难,后续力量不足。
开展岗位转型工作以来,大石河铁矿紧密联系实际广泛发动、选准试点、摸索推进,岗位转型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通过学习先进单位经验、对照公司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认识层面不高、目标不明确。在推进岗位转型工作过程中,未能主动适应生产模式转变,特别是按照矿业公司打造“四个支撑”,推进“百年矿业”的发展要求以及大石河铁矿长远发展要求,在创新和打破传统模式,赋予岗位转型工作新内涵上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是创新力度不够、措施不到位。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的相关措施针对性、实效性存在差距,有关的激励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典型推动、营造氛围、全员参与的不够。
三是数据管理不细,平台不完善。岗位转型主要依赖于信息化平台的搭建,自动化系统的延伸,现有的选矿自动化、信息化平台仍存在缺少分析功能、数据利用系数低的问题,信息化、自动化升级改造、工序工艺整改任务重,现场岗位劳动强度依然较大,制约了岗位转型工作的开展。
四是分工协作不具体、合力不够。岗位转型是一项较为广泛的工作,涉及的专业较多,各自分工侧重不同。但从以往工作开展情况看,各相关专业组织力度不大,缺乏综合和有秩序性质的管理体制,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致使此项工作深入推动不够。
因此,必须深刻理解岗位转型工作的意义,抓住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大胆实践,将其作为更新干部职工思维模式、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重要手段狠抓落实。
一是根据当前由露天到地下,采矿方式的变化,打造一支地采领军人物和团队。
二是根据资源综合利用,打造一支资源开发,固废综合利用、深加工的技术营销团队。
适应达标升级攻关要求,解决好技术工人断层接替问题,建设一支高素质技工团队。此外,还要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各级管理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有效解决人才短缺断层问题。根据上述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按计划推进,使岗位转型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针对当前自动控制水平较低,大部分工艺操作处于现场手动状态,制约岗位转型工作的开展的实际情况,今年要紧密联系实际重点做好选矿自动化系统建设。20xx年要以提高控制能力为核心,重点开展工艺参数检测以及系统功能完善改造,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岗位人员劳动强度、改变流程调整模式、提高制控能力。
一是开展破碎系统自动除铁研究工作,解放劳动力。针对a0#、a1#两条皮带探铁器不完善,停机由人工进行金属构件剔除的运行模式。采用连续式除铁器与自动分离器相结合的设计进行改造,实现中破前过铁情况下,皮带系统不停机的良好效果,使岗位更好地履行设备巡检等岗位职责。
二是完成碎矿全工艺自动控制改造。利用振动检测、润滑系统检测、供电系统检测、图像分析技术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碎矿三机及其辅助除尘系统的集中控制,实现皮带通廊排水系统自动控制以及实现皮带系统跑偏、欠速自动监测改造,达到对碎矿系统一线岗位职责进行重新界定、工时重新核定的条件。改造任务计划年底前完成。
三是开展精选机、振网筛远程控制改造,提高工艺制控能力。在远程控制改造中使用近年来的数模研究成果,通过“振网筛振幅与筛下粒度关系”、“同一规格筛片在不同振幅下的筛分效率”、“筛下粒度与尾矿品位关系”、“精选机给矿浓度与提高幅度关系”等相关工艺关系模型的自动化控制应用,利用erp系统中质量数据,实现工艺设备自动调整,缩短调整时间,调整更精准。岗位人员职责转为工艺状况监督。改造任务计划年底完成。
四是进行磨选工艺矿浆浓度自动检测改造。20xx年在进行工业试验基础上,对一次溢流浓度、二次磁选机给矿浓度、二次球磨机给矿浓度以及过滤机给矿浓度的自动监测进行改造,并与球磨自动控制系统、工艺配水系统实现连锁,完成磨选工艺重点工序浓度自动控制以及过滤工艺水分自动分析。改造完成后利用“浓度与粒度关系”模型完成粒度指标的自动分析,降低岗位人员工艺调整劳动强度。
五是开展工艺配水自动控制试验,实现浓度自动控制。20xx年重点开展工艺配水自动控制试验,在浓度检测以及数学模型的支撑下,实现全工艺配水自动监测与控制,通过浓度自动检测进行配水控制监督、指导,岗位人员不再承担水量调整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