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政府工作报告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一
太清宫又名下清宫,始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前临太清湾,背依七峰,为崂山道教祖庭,是崂山最大的道观。全真道天下第二丛林。道教的“返璞归真”与崂山自然生态互为诠释,浑然天成。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前濒面海,四季葱茏赛江南。现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00平方米,共有房舍150余间。太清宫共分三个独立院落,每个院落都有独立的围墙,单开山门。
道都以“玉清、上清、太清”为三清,“太清”乃太上清净之界,也就是“神仙”的天堂。太清宫的全部建筑由“三官殿”、“三皇殿”、“三清殿”组成。风格清淡简朴。
三官殿这组建筑最大,前后三进院落。殿内塑有天、地、水三官以及真武、雷神等神像。院内有紫薇、银杏、牡丹、耐冬等花木。特别是正殿前院的两棵干粗合抱的耐冬(山茶花),一棵开红花,一棵开白花,每逢冬尽春临之际,拳头的花朵开满枝头,红的火红,白的雪白,花期持续三个月。寒冬季节,满树绿叶滴翠,红花娇艳,犹如落下一层绛雪。据说这两棵耐冬,是明永乐年间道士张三丰从海岛上移植于此。
三皇殿院子里有两株古柏,汉代所植。太清宫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周围有许多景点和刻石。因此,太清宫一带就成了崂山游览区的中心。
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多次以崂山为背景。宫中原有白牡丹,高及屋檐。当年蒲松龄寓于此,与牡丹、山茶相对,孕育出优美神话故事《香玉》,写白牡丹和红山茶变成美丽的女子,与一位书生相恋的故事,为《聊斋志异》中的佳作。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二
大自然是一首奇妙的诗,还是一首美妙的歌……让我们来静静地,仔细地,品位它们吧!
这个暑假我和我的家人们一起去了青岛,和我的一个幼儿园的同学玩。我们一起去了崂山,那天让我始终难忘!
崂山是壮观的。在没上山时,我就看着那雄伟的崂山,心里就感叹道:啊,大自然可真奇妙啊,竟然可以建出一座这么壮观、雄伟、美丽的山!
崂山是俊秀的!在我们登山时,我看见的每一棵树都不一样。有的非常挺拔,有的非常高大,还有的非常娇小,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非常俊俏而秀丽,每一棵都是这样。
崂山的瀑布也是豪放的。还没到瀑布时,我就听见了“哗哗”的水声了,也感觉到空气中充满了水气。到了之后,我看到了一条好似白龙的瀑布,也听见了那震耳欲聋的吼声。瀑布流下的水在阳光的照耀下好似一串串美丽的宝石,这些宝石落在地上,汇成了一个大大的水潭,水潭里的水,又哭着、笑着、闹着,欢快地流走了。此时此刻我终于理解了“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真正意义了!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三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去了青岛的著名景点——崂山。
去崂山观景,最值得一提的要数崂山的泉眼了,我们一行人继续向前走,看到了那些泉眼:泉眼十分清澈,没有一丝杂质,甚至让人有想喝的欲望。那泉水有些甘甜,让人回味无穷。
再往前走走,来到一个凉亭,很多人在那里歇凉。凉亭旁还有一个泉眼,名字叫“玉春龙泉”。在玉春龙泉上方有一个瀑布,我们还在那照了很多照片呢!
休息过后,继续往上爬,我们向山顶努力。原意是为了坐缆车。不过爬了这么久,也只有山顶上的树呀,草呀,花呀,才千分茂密:这里的树高大挺拔,郁郁葱葱,为我们乘凉;这里的草看起来很鲜嫩,也很绿;这里的花很鲜艳,香味沁人心脾。
崂山真美呀!我喜欢崂山的风景!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四
从没有见过如此秀美的山峦,自始至终青岛的崂山都给人一种清新秀丽的感觉,让我融入自然。
坐着观光车,经过一段颠簸的山路,我们终于抵达崂山区。
走进景区,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一条窄窄的林阴道,两边铺着形态各异的鹅卵石。一排排大树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上漏下不少斑斑点点的日影。几只鸟儿藏在浓荫里“叽叽喳喳”地叫着,有时钻出来在我们头顶上盘旋。
我们继续前行,鹅卵石小径被崎岖而陡峭的山路替代,开始登山了。同行的人迎着微风前进,个个信心满满,精神抖擞。估计到了半山腰,前面横着一座铁索桥。桥下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溪,溪水自上而下哗啦啦地流淌,水底的奇石随意排列,偶见几只河蚌爬到水边晒太阳,旁若无人,悠闲自得。
铁索桥摇摇晃晃,走上去令人胆战心惊,刚登山时的万丈豪情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但为了一睹顶峰风景,我依旧硬着头皮走上去。我咬紧牙关,两手紧紧抓住扶手,前后的游人只要稍有晃动,我就会倚住扶手,生怕自己坠入悬崖。我闭上双眼,也顾不得欣赏沿途风光,一步一步地往前挪,心扑通扑通直跳,就像有人拿着鼓槌拼命地敲打。直到踏上陆地,我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心跳也慢慢恢复正常。回头一看,同行的人个个气喘吁吁,大汗淋漓。再走一段距离,离桥不远,就是山顶。
站在山顶远眺,我才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顶峰风景的确不错,山下树叶随着微风此起彼伏,像一片绿色的。再看远处,周围的小山、木屋、居民尽收眼底,他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正独享自然的宁静。
庐山太俊了,太尊了,太贵了——它们似乎被“家”化。人工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之美。而这种人工美,是不能与崂山之美相媲美的。崂山,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静谧和谐的美。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五
“泰山虽云高,不如东海崂”,看到这句话我就想起了去年的崂山之行。
去年暑假我和妈妈坐车来到了号称“海上第一名山”的崂山,我早就听说了“崂山道士”的故事,今日慕名而来,心情特别激动。车刚开到山脚下,我们就惊呆了,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面刻着“海上第一名山——崂山”这几个醒目的大字,下面还有一块硕大的海螺横卧在岩石上,旁边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浪惊涛拍岸。我和几个小朋友情不自禁地说:“海边的景色真美啊!”经过我们的强烈要求,大人终于同意了我们去沙滩上玩耍,来到海滩上,大块的礁石泡在海水里,露出奇形怪状的一面,汹涌的海水拍在礁石上,拍打出“哗哗”的声音,浪花是雪白的,一次又一次地奔向沙滩。抬头远望,雾茫茫的,大海与天空连在一起,真可谓是“海天相接”啊!大海背靠着崂山,真是山清水秀!
游玩了大海,接下来就正式开始游玩崂山了,我站在山脚下抬头向上看,石梯向蛇一样盘在崂山上,又长又陡,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想这么高我能爬上去吗?但我身为男子汉不能不爬,只好鼓起勇气爬了起来。只爬了没到一半的石梯,就累的直不起腰了,趁这休息的时候我便欣赏起崂山来了。崂山的山与其他山都不同,崂山的山怪石嶙峋,很多花岗岩,玄武岩,山都是由石头累积起来的,中间的缝隙里长满了树。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崂山显得格外美丽。休息好后我们又继续向山顶爬去。
刚爬到半山腰上,我们便听见了“轰隆隆”的瀑布声,我们循声望去只见一条宽大地瀑布挂在山崖上,好像一条白的似雪的丝巾。瀑布下的水倒影着崖边的红花绿草和苍劲有力的松树,不远处还时不时传来游人们玩水嬉戏的欢笑声,我拿起相机拍下了这美丽的景色。
这次崂山之旅让我领略了山与海相连的独特风景,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六
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山内群峰耸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壁削如刀、涧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碧海无涯、山高林密、云气离合、岚光变幻;海崖线曲折蜿蜒,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谷应山鸣。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潮音瀑、龙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韵。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崂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点)。本文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每条线上几处主要景观(点),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2、基本旅游线路(南线)
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景点导游:
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
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七
车行驶在开往崂山的小道上,道路蜿蜒曲折,四周十分宁静,很少有汽车来往。路的两旁不时的有一片片低矮的樱桃林,显得十分的宁静,却不觉得单调。到了崂山脚下,仰头观望,只见群山不高,却是连绵起伏。半山腰上云雾缭绕,仿佛人间天堂。一种优雅的感觉油然而生。下了车,一阵凉风徐徐吹来,眼前出现了一架树木丛生的小山,翻过山,便可以到达北九水了。
山中人烟稀少,偶而能听到远处的一两声鸟啼。从山中的泉水清澈无比,手一摸上去感觉很是凉爽。
昨夜的一场暴雨让这里的小溪乐的奔跑起来;让这里的水潭乐的涨开了笑脸;让这里的瀑布乐的挂起了水帘。果然我们才走近这里就听见“哗啦啦,哗啦啦”的水声了。放眼望去,在山石的掩映中隐隐约约能看见瀑布的轮廓。顺流而下的一条小溪缓缓的流淌,好像在留恋着周围的景色。小溪的两旁是连绵不断的山石,置身此地仿佛进入了美丽的画图之中。
我们接着往前漫步,来到一个水潭前。潭水不深,却十分宽广。禁不住的刚刚把脚伸进水潭,一股凉意顺着脚尖瞬间充满全身,夏日的闷热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水潭被青山包围,青山倒映入水,更显得宁愿悠闲。在往前看,瀑布就在眼前了。
终于到了瀑布前了。这儿的瀑布没有黄河壶口瀑布那么声势巨大,也没有黄果树瀑布那么宽广雄伟。但是这儿瀑布景色秀美是其他地方所不能比拟的。
瀑布由远方走来,从一人多高的石板冲出,又被山石分成两半流下,曲折蜿蜒,缓缓的经过三四个小坡,不像是水到像是一匹从天边飘来的薄薄的白纱缓缓的飘到了我们面前。
看到这儿,我不禁被崂山的那深深的静雅所深深的陶醉,久久不愿离去。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八
崂山,座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如诗如画般的崂山之所以名扬四海,是因为它的美丽景色会使人流连忘返。
一群河虾在池中游来游去,好像一个个英勇善战的勇士,一群群所向披靡的军队,不分昼夜地守卫着自己的家园。鱼儿不计其数,五颜六色,千姿百态。有的正摇摆着剪刀似的尾巴,从池中跃出水面,来了个“鲤鱼跳龙门”,有的正几条一起在池中绕着一块鹅卵石游来游去,好像在窃窃私语;有的正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游向水底,好像在训练广播体操呢!最大池子里的池水源源不断地向下面的水池缓缓流来。每当池水与石块碰撞时,便会溅起一簇簇美丽洁白的水花,在这炎炎的夏日,感受一下这洁白的水花,真是凉爽极了!
走着,走着,忽然一条长达数百米的棕色的锁链桥,桥上长着几根绿油油的小草,一阵微风吹过,小草便翩翩起舞,生命力真顽强呀!
走到桥中央,便会有一群灰色的小鸟飞到桥中央,“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好像在热情欢迎远方的朋友来游览!桥下是一条大河,在阳光的照耀下,河里波光粼粼,美丽极了!河里倒映着一棵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十分挺秀,青翠欲滴的叶子,一片挨着一片,一点空隙也没有。
崂山美景甲天下,我爱崂山,更爱它那优美的景色!
崂山政府工作报告篇九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0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
《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
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上清宫创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至宋末已废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师李志明,鸠工重修了上清宫。
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大殿之东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与道山石斜对的石崮上,刻有邱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宫西有一块圆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宫”,还刻有邱处机咏崂山七绝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为崂山名泉之一。
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