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优秀8篇)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一
理想课堂一直是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每个学生和教师都希望能够在一个理想的课堂里学习和教学。然而,理想课堂究竟是怎样的呢?在我多年的学习和教学经验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理解和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和大家分享我对理想课堂的理解和体会。
第二段:灵活的教学方法。
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进行教学。例如,对于一些兴趣广泛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互动式、探索式的教学方法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个性化的辅导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只有教师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需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理想课堂中取得进步。
第三段:积极的学习氛围。
理想课堂中必须有积极的学习氛围。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责任。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尊重、友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学生们也应该互相尊重和支持,鼓励彼此的学习。在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们会更加勇于发言、思考和提问,从而促进自己的学习进步。
第四段: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理想课堂必须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和课本的知识。然而,在现代教育中,学生们更加需要接触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教师应该利用现代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多元化学习资源。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子书、教育软件和在线课程,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只有通过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才能够真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第五段:合作与交流。
理想课堂还需要有合作与交流的氛围。合作与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的碰撞。在理想课堂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们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通过分享和交流,互相学习和帮助。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参与和引导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反馈和指导。通过合作与交流,学生们可以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解决问题和社交能力,从而全面发展自己。
结尾:
理想课堂是每个学生的梦想,也是每个教师的追求。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积极的学习氛围、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共同营造一个理想的课堂。在这个理想的课堂中,学生们可以自由地学习、思考和探索,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让我们共同努力,打造一个真正的理想课堂!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二
下午的读书沙龙活动,带我走进了朱永新的理想课堂的六个度。朱永新就“什么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能够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什么样的课堂能够使教师体验挑战,使学生享受学习?”这一问题,提出了他本人的“六度”观点:
理想的课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全员参与(不是个别尖子学生的参与)、全程参与(不是暂时片刻的参与)和有效参与(不是形式主义的参与)。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表演,不能是事先预设程序的再现,更不能是教师的“满堂灌”。学生的参与是激发其思维的基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我主张一般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这一度,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师生互动的问题,在时间上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学生的参与(发言与活动)时间不能少于二分之一。反观我们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满堂灌、漠视学生的感受、不能关注每个学生等现象普遍存在,认为完成了课堂教学预设的任务就等于学生掌握了全部内容。
理想的课堂,师生之间有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课堂上可能是愉悦、欢乐和合作的,也可能是紧张、沉默和不快的,“情不通则理不得”,良好的合作是课堂成功的基础。高效的课堂教学是需要热情的,一节情感丰富的课堂教学会使师生在不知不觉中度过,老师愿教学生愿学,效率自然很高。
理想的课堂充满着自由轻松的氛围。我们的课堂如战场,强调是严明纪律、正襟危坐,学生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少了一些轻松,少了几分幽默,少了一些欢声笑语,少了几许神采飞扬。尤其是要求学生齐声回答,不允许交头接耳、与师争辩,是违背自由原则的。而现在我们上课总认为学生们坐得端正、纪律好就能听好课。当然这是上好课的前提。殊不知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孩子不敢说啦。如何在良好的氛围中让学生爱说是当前我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理想的课堂,切忌过度的“分析主义”,把完整的知识支离为鸡零狗碎,如语文老师把字、词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割出来,学生得到的只是肢解的知识,而不是真正的整合知识的智慧。这一问题,是新上岗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能整体把握教材,教学环节衔接不到位,整个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楚,教完了一节课后,自己问自己也不清楚本节课完成了怎样的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哪些内容,能力得到了哪些提高等。对于我来说深有体会。
理想的课堂,不在于它的有条不紊,不在于它的流畅顺达,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地让孩子练习和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手、动口,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目前不少的地区的课堂教学都提出了“当堂练习,当堂反馈”的做法,也有不少专家认为学生不是教会的,而是学会,是如何学会的?自然与学生参与练习的程度有关,正所谓“师傅领进门,修炼在个人”。
理想的课堂,能够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与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的进一步探究留下空间。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普遍提出了“拓展练习”这一做法,加强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的培养,但是总觉得拓展练习是为少数学生准备的,大部分学生对于这样的题目还有很大的困难。
一边读大师的作品,一边学习,领略大师的风采,丰富自己的课堂,向理想课堂努力。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三
校园里又响起愉快的上课铃声,我快步回到教室。满心的激动让我的眼睛死死地盯住教室门口,为什么呢?因为这节课老师又将给我们带来一场实验——酒瓶吞蛋。
酒瓶能吞下去蛋吗?为什么能吞下蛋呢?许多疑问在我们的脑海中徘徊着。不管了,先看看再说吧。
老师手提两个青绿色的啤酒瓶和一小袋鹌鹑蛋从门外走进来。等老师把啤酒瓶放在讲台上时,有一位同学偷偷在一旁问老师:“老师,你这是准备让我们喝酒吗?”这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全班的人听到。顿时,全班笑声一片,成了一片笑的海洋。老师也咧开嘴笑了起来。丝毫不介意那位同学的插话。过了一会儿,老师拎起一个酒瓶摇了摇,笑着说:“你要真想喝就喝呗,不过到时候别喝醉了在班上耍酒疯”。这句话一出又引起了全班人一阵哄笑。老师把手往空中一挥,再握成一个拳头,嘴里说了句:“收”。立马,全班的笑声嘎然而止,好像刚刚的笑声根本没存在似的。
一场欢笑过后,老师领着我们进入正题:实验。只见老师把酒瓶安放在讲台上,变魔术般从口袋中摸出个打火机,又变魔术般从另一个口袋里掏出一张白餐巾纸,把它卷成细条,用打火机点燃后立即伸入瓶中,再把蛋放在瓶口上。这时,只见一缕缕白烟在瓶中升起,不一会儿,就弥漫在整个瓶子里,白色的烟雾渐渐变的浓了,变成了奶白色,忽然,听见“卟”的一声,瓶口的蛋就被酒瓶吞了进去,兴许是在吞的时候还嚼了几口,瓶肚中的鹌鹑蛋已经面目全非,露出蛋里嫩黄的蛋黄。实验过后,老师向我们讲解为何鹌鹑蛋会被酒瓶“吞”进肚中。原本一脑子疑惑的我们顿时恍然大悟,连连称奇。
老师总喜欢用各种实验教导我们各种各样的知识,这样有趣生动的课堂也许就是我心中最理想的课堂了。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四
作为现今时代的学生,我们经常听到“理想课堂”这个词。但是,对于我们而言,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理想的呢?在我的思考中,理想课堂就是一种能够激发兴趣、增长知识、展示个人能力、提高思维能力的教学环境。在我多年的学习生涯中,有幸经历了许多不同形式的课堂。经过这么多年的学习,我对于理想课堂的体验与感悟,想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自我认知。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那种具有创造性、能够激发思考、推动思维发散的课堂。这种课堂能够唤醒我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期待。我认为最理想的课堂,就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富于启发的环境。这样的课堂将会让我们去思考,去提问,去探索,去发现!在这样的环境下,最终达成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
第三段:互动交流。
在我看来,理想课堂是一个注重学生互动的平台。课堂中的师生关系并不应该是单向的传授与学习,而应该是互相促进并共同进步。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不但会获得新知识,更会通过讨论、分享、反思,增加更多的思想火花。而教师,也能通过对学生的反馈、思考和观察,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认知,优化教学方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第四段:多元化教学。
理想课堂应该注重多元化教学,即教师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将教学融入到实际生活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案例、实验和互动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到,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同的学习障碍,因此,教师还需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供更多的细分教学服务,让每个人都可以从中获得启发和提升。
第五段:总结。
在现代社会,教育的目标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获取知识,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认知。而理想的课堂不仅仅是传达知识,还要通过鼓励、探索、分享、反思等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因此,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切实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的互动与交流,尽可能地发现和发扬自身的优势。在这样的理想课堂中,我们才能突破自我、不断创新,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五
作为学生,每天都要在课堂上度过大量的时间。课堂是学习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成长的关键环境。然而,并不是每个课堂都能给学生带来充实的学习体验。为了构筑理想的课堂,提升学习效果,我在这段时间内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第二段: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堂成功的课堂需要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这就要求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融洽,互相尊重和信任。作为学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作为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表达。只有在这样良好的互动中,学生才能感受到快乐和满足,从而激发学习的动力。
第三段:提供多种学习方式。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节奏。有些学生喜欢听课,有些则更喜欢看书或做实验。因此,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和互动式教学方法,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视听体验。此外,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交流,达到互相启发和学习的目的。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堂不仅仅是灌输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理想的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他们应该通过提问和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教师不仅要给学生答案,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研究去寻找答案。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成为有自主思考能力的人。
第五段:评估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非常重要。然而,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考试、作业、小组报告等。这样可以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能力。通过这样的评估方式,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从而更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
总结。
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和探索,我深刻理解到构筑理想的课堂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而学生则应该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主动学习。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构筑一个理想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六
年后十三,我在十三中听取了太谷专家林建霞的报告,深受体会,先总结如下: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莫不都是以一定时间内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取得为目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为追求。要解决学生学习负担的减轻与教学质量的提高二者之间的矛盾,最为理想的突破口就是教学有效性提高。其次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学生观的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能学习得主动,积极思维,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置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课堂上一环扣一环,处处设疑,步步紧逼,学生情绪振奋,兴趣盎然,课已尽而意无穷”。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产生问题。这些问题的趣味性和应用性能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愿望。在备课、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换位思考,预想学生的提问,教师可扮演学生的角色:“假如我是学生,会想哪些问题?”启发学生置疑、思考。“教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质疑。对学生采取“微笑、激励、共鸣”,促使学生在成功的欢乐中充满信心学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是教师在台上讲独角戏而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只是单方面取决于教师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是最主要地依赖于教师智慧特征和努力程度所造成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以及有机统一的状况;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利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就要实现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也要考虑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和非认知的心理状况。
课堂教学的互动应实现教师的”因学而教”和学生的“因教而学”的有机统一。做到“以教促学,以学为本”。“因学而教”是从教师适应学生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由于学生是课堂上极为重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学习对实现教学目标起定作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光有教师单方的主观努力和发挥是不够的。做到“学大于教”,“教是为了不教”。“因教而学”是学生能否充分发挥自己主动性的学习的角度来论述教学活动,学生要能自觉认识教师的特点,主动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以适应教师的教学,从而达到实现有效学的目的。
现代教育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单调教学模式,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可以进行远程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运用多媒体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活动,可使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易于理解,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实验资料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40.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从而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科学紧凑,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从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节省下的时间,以为学生提供更为广泛的知识空间,从而达到加大课堂内容信息置、拓宽学生知识面的目的;同时由于课件可以反复使用,这样可以大大减轻教师的课堂工作劳动量。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板书和面图时间,而且表达内容直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之,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学习不再是只为了分数、为了升学,而在于技能掌握、科学素养的提高、科学的价值观及科学态度的形成,在于科学的探究能力及合作精神的培养,在于创新潜能的激发。有效地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封闭学习为开放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为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能力、关注社会中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学。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七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而研讨课堂正是一个利用团队合作和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教学形式。我在参与理想课堂研讨中,有着许多收获和体会。以下是我对理想课堂研讨的心得体会,希望与大家分享。
首先,理想课堂研讨是一个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的平台。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通常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解答。而在理想课堂研讨中,学生被鼓励积极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种开放性的讨论环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我在参与研讨中逐渐意识到,只有主动参与,才能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其次,理想课堂研讨提供了一个合作学习的机会。在团队合作中,每个成员都负有一定的责任,需要相互协作完成任务。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在我的研讨小组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我们通过合作互相启发和补充,形成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并得出了更加全面的结论。通过与他人合作,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更多知识,也学会了适应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三,理想课堂研讨鼓励学生主动寻求知识和深入思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我们通常只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而对于其他相关知识的掌握往往不够全面。而在理想课堂研讨中,我们需要主动开展资料搜集和自主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只有将来自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分析,才能在研讨中提出独到的见解和观点。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我逐渐明白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并培养了自主学习和批判思考的能力。
第四,理想课堂研讨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研讨中,我们不仅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也需要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要求我们要积极思考和思维跳跃,寻找更好的策略和途径。在研讨过程中,我逐渐学会了转变思维方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解题思路,而是尝试寻找别样的解决路径。通过不断地思考和实践,我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最后,理想课堂研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指导和安排。而在研讨过程中,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与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起到引导和鼓励的作用。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和互动,在研讨中我逐渐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指导,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综上所述,理想课堂研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合作、主动探索的学习机会。通过参与研讨,我不仅收获了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自主学习、团队协作、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相信这些经验和能力将会给我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成长。
理想课堂的心得体会篇八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理想的课堂?很多教育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阐述,同时,每一位教师也会从自己的实践中得出一些认识和见解。虽然评价一节课会有不同的角度或标准,但是,公认的好课一定会有相通的地方,那就是一节课首先需要一个清晰合理的教学目标来支撑。如果这个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实现,那么这节课就是合格的课堂教学;如果在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师生的心灵得到了舒展,情感得到了升华,那么这节课就向好课更迈进了一步。
前段时间,笔者采访某县的跨校教研活动时,听了两节示范课。示范课讲的是小学六年级语文略读课文《将相和》,由骨干教师a老师执教。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分别讲述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两个故事,占用两个课时。a老师普通话标准、语言亲切、态度和蔼,陌生的学生很快就接受了她。课上,a老师抛出问题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学生们阅读课文之后,开始找出课文的段落和句子来说明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爱国的人。学生发言很踊跃,课堂显得很活跃。但是,学生回答问题时均引用了课文的原文,一旦要用到自己的话语时,就显得很贫乏,甚至不知道该如何表述。
在第一节课的后半段,a老师让学生通过研究文章的段落,根据文章内容把文章分成几个部分,最后自己写一个爱国故事。第二节课上,a老师依然引导学生分析蔺相如,知道蔺相如不仅机智、勇敢,而且顾全大局、识大体。其间,a老师也引导学生读课文分析了赵王秦王、廉颇的人物性格,尤其是赞扬了廉颇知错必改的优良品质。
在课后的评课环节,a老师阐述了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她说,这篇文章比较长,不容易讲,因此她设计了分析蔺相如这个人物的主线,抓住这条主线,就会很容易地把握文章,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这篇文章的意义。让学生写爱国故事,是因为学生在这篇课文之前学过了《詹天佑》等课文,这样设计是想达到升华情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写爱国故事,是a老师确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有大而不当之嫌。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讲,爱国情感可以渗透,但是不能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而基本的道德规范、做人的道理、做事的智慧比如这篇课文传递出来的机智、勇敢、知错必改等才是合适之选。因为这些品质最贴近小学生的实际,他们也最容易接受。近年来常常被人们诟病的小学和幼儿园里讲爱国、奋斗,而大学校园里补讲公德、诚信、规则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将相和》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十分浅显,学生完全可以自己读懂,他们可以很快地从文章中找到a老师所提出问题的答案就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把读懂的文字用自己的语言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是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方法。a老师在这节课上似乎忽略了这一点,而学生非常需要这方面的训练。课堂上,学生自己就能掌握的、教师不用讲的内容讲得太多,而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内容又讲得太少,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一个弊病。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因为它事关教师如何准确确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就《将相和》这篇课文而言,至少有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让学生熟悉这个故事,能够绘声绘色地复述故事,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是让学生领悟一些做人、做事的原则和道理。在这两个教学目标的统领下,课堂教学的组织就可以围绕听、说训练展开,比如让学生讲完璧归赵的故事,讲负荆请罪的故事,联系自己的实际,讲自己遇到的完璧归赵、有错必改的故事,讲自己的机智故事、勇敢故事,等等。这样,不仅语文教学工具性的一面得到了重视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落实,而且语文的人文性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