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诗的教案(通用24篇)
教案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推动学生的主动学习。编写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下是一些关于教案编写的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供大家参考学习。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一
(1897.7.16-1984.5.17)、徐迟、徐怀中(1929-)、徐志摩(1897~1931)、徐坤、张辛欣、张贤亮、张爱玲、张炜、张洁(1937~)、张欣、张曼娟、张抗抗、张承志、张恨水、张弦(1934年-)、张小娴、张宇、张天翼(1906~1985)、廖沫沙(1907.1.16-)、废名庐隐(1898.5.4?1934.5.13、)席慕蓉席娟、尤凤伟、宗璞、季羡林(1911.8.6-)、孙甘露、孙犁、孙幼军、姚雪垠、夏衍(1900.10.30-1995.2.6)、周而复(1914~)、周立波(1908~1979)、周国平、周作人、吴组湘、叶灵凤(1905~1975)、叶圣陶(1894~1988)、叶兆言、史铁生卫慧刘震云刘醒龙、刘绍棠(1936~)、刘索拉、刘慈欣、刘心武(1942~)、刘庆邦、刘墉、刘半农、冰心、冯骥才、三毛、万方、丁玲。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二
梁实秋在《文艺批评论》一书的《自序》里,说编这书的经过道:当时手边参考书可说等于零,故很有一部分是凭记忆写的。简略阙漏之病,自知甚多。然而,手边若是有充分的参考书,这一本小册子也许根本写不成了。我对于批评这一门学问若是知道得较多些,这一本小册子也许又根本写不成了。像文艺批评论这样性质的书,大概只能在自己学识尚浅和手边缺乏参考书的时候才会写得成的罢。
两个“若是”,一个“大概……的罢”,真勾人迷离恍惚了。可是虽然是“大概……的罢”的句法,但“罢”字的底下,没有用疑问号,就用句号,想来是肯定的而非假定的了。
依此类推,“大概”也可说是“大概只能在自己没有学识和手边没有参考书的时候才会不写而成的罢”“的罢”。那么,就是这一本《文艺批评论》,也是多写的了。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三
1.学唱《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2.使学生能过自然流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兴趣。
正确的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播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受感染说感受: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
4.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5.视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情绪的把握。
7.完整演唱。
五.板书。
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
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六小结。
第二课时。
1.组织教学。
3.继续学习。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朗诵,舞蹈,绘画……。
5.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板书。
节奏训练。
6.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课后小结。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四
1、会读写“神鞭 恶魔 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学习他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4)、给文中四个片段拟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水稻的?
一、国内面临严重饥荒。二、西方断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难?
1、条件差 2、西方舆论压力。 3、植株的寻找困难 4、“文革”期间人为破坏。
(3)、他是怎样对待的?
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4)、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人类对其赞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1、首尾呼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中间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在一起。
3、教师指导。
(1)、通过品味文字来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硬骨头、偏偏”表现他在迎难而上的决心。
3、“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挖出来”表现对成果的珍爱和成功的喜悦。
4、“夜色下——抚摸着”表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学习“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这三句话极短却又都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能起到强调作用。
4、达标测试。
(1)、从那以后,不论是------,或是--------,不论是-------,或是---,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天边,精心培育。
(2)、仔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时,---------找啊。”
1、本段主要写的是----------。
2、填空后,读读所填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3、读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并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下面。
赞誉 。
研究背景。
遇到困难 科学品质。
寻找植株。
获得成功。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五
1、会读写“神鞭恶魔小心翼翼 坛坛钵钵 馥郁 气人心脾 晨曦初露 阴雨菲菲 郁郁葱葱”
2、读课文,通过研究杂交水稻,体会不畏艰苦,热爱科学事业,献身科学事业的精神。
3、揣摩文章首尾呼应,倒叙等手法对激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4、领会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二、重难点。
重点:给每个片段拟小标题,并探究四个片段分别从那些方面表现袁隆平的科学精神。
难点:通过品味语言文字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
1、预习探究。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理解并积累词语。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通过袁隆平研究水稻的过程,学习他不畏艰难,献身科学的精神。
(4)、给文中四个片段拟小标题。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理解。
(1)、袁隆平是在什么情况下研究水稻的?
一、国内面临严重饥荒。二、西方断言不成功。
(2)、研究中遇到那些困难?
1、条件差 2、西方舆论压力。 3、植株的寻找困难4、“文革”期间人为破坏。
(3)、他是怎样对待的?
袁隆平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熬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挫折,经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
(4)、对人类作出的贡献、人类对其赞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占全世界水稻总产量的20%。
袁隆平先生是世界杂交水稻的创始人,是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5)、总结文章的写作顺序:
1、首尾呼应,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2、中间四个片段按时间顺序组织在一起。
3、教师指导。
(1)、通过品味文字来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1、“忧心忡忡、心急如焚”表现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2、“硬骨头、偏偏”表现他在迎难而上的决心。
3、“他迎难而上的决心——挖出来”表现对成果的珍爱和成功的喜悦。
4、“夜色下——抚摸着”表现了对科学事业的热爱。
(2)、学习“第一天,没找到。第二天,没找到。第三天,还是没找到。
”这三句话极短却又都独立成段,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能起到强调作用。
4、达标测试。
(1)、从那以后,不论是------,或是--------,不论是-------,或是---,袁隆平都时刻守护在试验天边,精心培育。
(2)、仔细读下面一段话,完成后面的问题。
“这时,---------找啊。”
1、本段主要写的是----------。
2、填空后,读读所填的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巧妙。
3、读完片段,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同学交流,并 把自己的体会写在下面。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六
1.理解诗中多种意象所表达献身祖国的愿望和不同角度所揭示热爱秋天风光的感情。
2.掌握诗行间意象转换和诗意跳跃的朗读节奏,以表达全诗的主旨和各节的要义。
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并占优势的艺术想象对深化思想感情的作用。意象叠加和意象特征强化二者对表达主体感情的作用。
2.《我热爱秋天的风光》中的比喻使主体自我能投入客体现实,把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通过贯穿教学过程的、由浅人深的朗读指导,启发学生在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与诗人建立心理桥梁,取得感情共鸣,进而在理性认识指导下,提高朗读质量。这是一个心理与认识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关于《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教学构想。
1.理顺逻辑层次:在预习中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捕捉感情基调后,认识全诗四小节的逻辑结构长期的贫困,痛苦的希望,绯红的黎明,无私的奉献。
2.感知意象特征:
意象在本诗中具有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合而为一的特殊意义,所以,要把每一个意象都从这个高度给以解释,从而对这个高度的理解也具体起来。例如第一节的第一个意象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树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中的我既是你祖国这个客观实体相对的主观自我,即我只是祖国田野河边的破旧的老水车,但是,老水车数百年来一直同一样落后破旧的纺纱机那样纺着疲惫的、喑哑低沉的歌,岂不又是我们贫困落后的祖国的代表?这样,祖国落后的历史便成了诗人自我的组成部分。这种写法是跟那些被歌颂的祖国是一方、作为歌颂者的诗人是另一方的写法有着明显的不同的。
又如第二节在思想内容上稍增亮色,写出我是祖国痛苦的希望时,便把我也是把祖国比喻成另一个意象:是飞天(佛教壁画或石刻中的空中飞舞的抻)袖间/千百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既古老落后依旧,又有花朵落到地面之可能,即我也新生,祖国也新生的希望在前。
上面两节的意象,为了突出特征,加了许多定语,限制其外延,深化其内涵。而第三节的意象,虽然从分号来看,有五个之多,但是,何尝不能从博喻的角度来说明这一个一簇新的理想,即一改它的抽象为生动的具体:神话的蛛网里挣脱就是从因袭的框框中突破,雪被下古莲的胚芽就是承受着沉重的、历史重担的压迫的新生力量正在穿透一切障碍,挂着眼泪的笑涡就是黑夜迷路中看到前面灯光的喜悦与信心,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就是为了正前方的理想而开展一场跟时间比速度的赛跑,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就是漫漫长夜已是尽头、曙光已在涌动、理想的红日就要眺出来了!在这里,不但多角度地展示了祖国作为理想的化身的威力,而且有层次地从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的合而为一递进到主体自我占优势,从而使感情的抒发更有深度与力度。
在第三节中,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都服从于也服务于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的簇新的理想的构思铺排。簇新的理想既是你的所有,也是我的所在:胚芽、笑涡属于你,但是,胚芽、笑涡就是我,所以,我是属于你的,这是第一层次;起跑线、黎明就是我,我就是你祖国啊!这是第二层次。这样,祖国的`理想、前途、一切,就是我的理想、前途、一切,我和祖国就是这样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甚至在主客合一中占了更可抒情的优势。
在第四节,这种联系和优势又有了进一步的分析与明确,从而为全诗的高潮作了准备。我是你十亿分之一,堤你九百六十万平方的总和。这就把我和你的关系说得更为形象与哲理了:我是你的一切中的一,又是你的一的一切。就前者而言,我只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别;就后者而言,我又是所有个别汇集而成的整体。正因为这样,下面又可以通过两个意象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或者简直就是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地写出了我或者说祖国怎样从苦难的历史的迷惘中走向对前途的深思,而且随着实践的深入掀起了沸腾的思绪和情潮,另一方面,所有个别的奉献换取了整体的富饶、荣光和自由。
综上所述,我们在感知意象特征的基础上已各有重点地理解了各节诗组的思想重点与艺术特色,从中可以而且应该把握朗读的节奏,处理好语调、音量和重音问题了。
3.理解意象叠加的好处,激活想象思维。
上文感知意象特征是解决诗中的意象特征是什么的问题,这里主要解决意象为什么叠加的问题,而在学生的想象思维被激活以后,又有一个在诗歌朗读甚至在诗歌创作中怎么样强化意象的研究性课题需要我们去深入钻研。
在第一节,老水车和歌所显示的落后与疲惫,矿灯和隧洞所显示的艰辛与缓慢,稻穗和路基所显示的贫瘠与破败,纤绳和臂膊所显示的痛苦与抗争这一系列相同性质的意象的叠加,加深了我们对祖国落后、贫穷、破败和对劳动人民艰辛、痛苦、抗争的感受,尤其是淤滩上的驳船/把纤绳深深/勒进你的肩膊这个意象把受苦受难但又顽强不屈的祖国母亲的形象浮雕在我们眼前,我们感同身受,我们奋起捍卫,我们怎么会不愿化身为祖国的希望啊!
于是,通过第二节的过渡,在第三节又以叠加的意象表明我们作为祖国的簇新的理想的代表,一定会冲破思想的牢笼茁壮成长,在不断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上,接好、也传好革命接力棒,去迎接一轮一轮喷薄而出的红日!这样,簇新的理想就同簇新的现实之间,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千秋万代,生生不息。
这样,在第四节,就由对消极现象的感觉(迷惘)向思维的深度(深思)和情感的飞跃(沸腾)发展了,同时,这种思维和情感的交融,又化为对自己责任的认识,化为为祖国献身的精神。诗人的情感和思维的层次就是如此递进的。
而当我们反复吟咏、朗读之中逐步加深对意象叠加作用的理解并摸索到诗作情感隧洞之轨迹的时候,我们的想象思维也被大量激活,而且跃跃欲试起来。
关于《我热爱秋天的风光》的教学构想。
1.主体自我与客体现实之间的分合分。
本诗开头两句我热爱秋天的风光/我热爱这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是把我和秋天二者分开来的,即我是秋天的歌颂者、欣赏者。但是,自从介入比喻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以后,我便同秋天这条河流交融在一起了。当然,这种交融与上一首舒婷的诗不同,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地合而为一,而是旨在让我投入于河流之中,静静地沐浴,直到让河流把我洗黑,培育我成熟,旨在构成这个想象中的意象,以完成诗意的主题。而这时,我和秋天的风光又分开来了,以便与本诗的开头照应。由此可见,这种主客两体的分合关系使结构既活泼又严谨。
2.通过设喻来创造意象的抒情作用。
本诗是通过设喻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来打开抒情的闸门的。诗人把秋天比作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既与前面的诗句相联系,由秋天的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使人想象到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的历史的长度与厚度,又与后面的诗句相衔接,由自然创造出来的人沐浴其中的意象使人感悟到这条河流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又是当土地召唤我去收割的时候的大自然所特有的风光:既然秋天是一条河,那么,在秋阳高照的时候,它已经被太阳翻晒一过,所谓翻晒,就是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我既然置身于秋光之中,这时便自然地投入这条河流之中,或者说让河流在我身躯上流淌,直至把我洗黑。在这里,又萌生出无限的童趣来:我被受阳光翻晒、过滤、检验过的河水洗黑的过程,实际上是被涤荡、净化,使自己成长、成熟的过程;成熟后又被河水巨大的冲击力抛到地上,这时我又得到了一个仰望秋天的机会啊!金黄的稻德在鳞次栉比的屋顶上泛着光芒。这是我躺在地上看到的,自己突然得到了一个新的视角!
所有这一切,都是由创造意象而得以开发的抒情资源。
3.主体与客体的融合使人与自然的哲理形象化。
本诗在生动而诙谐的抒情以后,又深入到理性的认识:秋天像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优美的思想。从意象的创造可知,秋天这条河流是无边无际的,但是,秋天确实告诉我们许多有关人和自然的哲理,那么,就让这些优美的思想作为河流的两岸吧。两岸其实可以理解为秋天的河流中的哲理沉淀所在。
你看,秋天的风光就是大自然中水、土、阳光三者导演出来的生动奇特的活剧。在这里,河流日夜流淌,阳光普照,庄稼在田野上生生不息:古老与新生相互映衬,深沉与稚嫩前后参照,斑斓与纯一互为表里,耕耘与收获循环往复,洗黑的身子与金黄的屋顶各异其趣,种子的遗忘与秋天的存在适成对照。正因为这样,我要长时间地欣赏与咀嚼,欣赏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咀嚼它与人类同步而进、与时代同步而行的哲理。
在上述三点教学构想中,要随时辅之以朗读指导,使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同朗读感情的处理有机地联系起来,通过抒情式的朗读习得思想,把握内容,驾驭主题,熟练朗读技能。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七
“青天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多么豪迈的话语。
任时间剥蚀。
它已变得美丽。
染了你的灵气。
你的活力。
一切都变得容易。
等是一块好愚蠢的石头。
你会迈步向前走去。
也许是辉煌。
也许是荆棘。
可你知道吗。
那是一份福气。
难解的古老秘底。
只你一人可以开启。
胜利或是失败。
只是一个结果。
却不是定局。
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中国现代诗歌主要指新体诗。
特点。
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新体诗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最初试验并倡导新诗的杂志是《新青年》,继之《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等刊物也发表新诗。其倡导者和初期作家主要有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俞平伯、刘大白等。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八
我没有留下遗嘱。
只留下笔,给我的母亲。
我并不是英雄。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我只想做一个人。
宁静的地平线。
分开了生者和死者的行列。
我只能选择天空。
决不跪在地上。
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
好阻挡自由的风。
从星星的弹孔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九
教学重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理清诗歌的抒情思路。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
教学手段讨论。
一、明确要求:
1、教师可把学生分为5-7人为一组的若干小组,协调分工:朗诵讨论,记录(有专人)。
2、每个同学要有自己的体会,并能表达出来(1-2分钟)。
3、从主题、内容、写法、情感等角度进行比较。
4、教师巡查、指导,注意倾听学生发言,给予适当启发诱导,充分肯定。
5、讨论情况记入平时成绩。
二、明确讨论题目。
普希金的《致大海》是借大海的形象抒发诗人对自由的热烈追求,意象虽不多样,但却负载着作者沉重热烈的情感,应在教学中组织学生充分讨论理解诗歌中能突出表现大海特点的语句,并体会其中寄托着的作者的情感,明晰诗人的抒情思路。
舒婷的《致大海》是诗人把大海作为一面镜子来表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两首诗在题材上有相同之处,都是诗人借相同的意象(大海)来表情达意的`作品。这就成为了比较教学的基础。让学生充分展开讨论,比较两首诗的异同点。
三、学生讨论。
四、讨论发言。
明确:大海常被世人寄予感情,表达诗人的思想,传达诗人的心意,此课比较阅读普希金和舒婷的作品。
先分析一下二者的结构:
普希金诗。
舒婷的诗:
联想—人对大海的一席感触。
回忆—儿时的生活。
思考—引入对现实之思考。
抒情—积极向上,热情洋溢。
普把大海人格化,大海是自由的象征。作者直接同大海对话,给人一种亲切感。普的大海自由奔放,任性不羁,它是天使头上的光环,闪闪发光,不染纤尘。这是完美的海,梦中的海。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赞美及憧憬。但现实使他伤心,他虽失望但不绝望,他要把大海永记心中,把自由传播到四面八方。
舒所表达的是对生活的感悟,“大海——变幻的生活,生活——汹涌的海洋”。她的大海不是完美的化身,而是变幻的生活。大海有涨有落,有风暴,有平静;它多变,并不完美,但它真实。望着大海起起伏伏,就像在观望生活的戏——有悲有喜,包罗万象。感受着大海的宽广与静寂,就像在感受自己。大海是社会,是生活,是朋友,是自己的心。舒婷自己则像海燕一样,坚强地在生活风浪中自由飞翔,对生活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普采用直抒胸意的表现手法。他所表现出的情感悲壮豪放。诗中多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如将“波光”写作“容光”,将海浪声声化为“怨诉”,“呼唤”,“回音”,使海更加人性化,便于作者与海对话,使海更像诗人的挚友,表达了作者对海——自由的热爱之情。
舒采用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她的大海是对生活细腻的观察,海边的每一种风景都是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将自己对生活的诠释融入对大海的描写当中。诗中多处运用了排比,反复。
普希金是杰出的俄国民族诗人,19世纪积极浪漫文学代表,是自由战士。他一生向往自由,却被沙皇流放远方,加上拜伦的去世,普希金心情郁闷。他要借大海赞颂自由!
舒婷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她以大海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启发人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
一.感受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并用歌声表现之。
二.合唱时做到二部和声既独立又和谐。
用多层次,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精神气质。
二部合唱独立、和谐、均衡。
钢琴录音机。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化。
2.结合学生的谈话,播放课件《家乡多么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学生受感染说感受。、
4.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进行曲。
5.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6.分声部视唱旋律,加强#g的音准练习。
7.教师一个声部,学生一个声部,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8.填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控制,把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板书。
进行曲速度,刚柔兼济,节奏鲜明。
作者:李幼容词希贤曲。
学生画的旋律线: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和声训练。
三.继续学习。
1.分声部练习注意音准,
2.教师弹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然后反之。让学生耳朵里始终有两个声部的旋律。
3.合唱此歌,1—3遍,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四.音乐活动:
一)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式。
a+b+aa+b+尾声。
二)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五.板书。
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图式。
a+b+aa+b+尾声。
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一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在时间之内,。
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浆,在木兰舟中。
一颗星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的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林徽音的《笑》。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据说徐志摩就是因为爱慕这位才女才开始写诗的,不过,林徽音最后却选择了梁思成,后来很多人知道这个名字也是因为这个典故。我想,一个能写出这样作品的名字是不需要借助典故来记忆的。
废名的《星》。
满天的星,
颗颗说是永远的春花。
东墙上海棠花影,
簇簇说是永远的秋月。
清晨醒来是冬夜梦中的事了。
昨夜夜半的星,
清洁真如明丽的网,
疏而不失,
春花秋月也都是的,
子非鱼安知鱼。
卞之琳的《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二
二千二百年前,中国有个哲学家孟轲,他说国家的历史常是“一乱一治”的。他说第一次大乱是四千二百年前的洪水,第二次大乱是三千年前的猛兽,后来说到他那时候的大乱,是杨朱、墨翟的学说。他又把自己的距杨、墨比较禹的抑洪水,周公的驱猛兽。所以崇奉他的人,就说杨、墨之害,甚于洪水猛兽。后来一个学者,要是攻击别种学说,总是袭用“甚于洪水猛兽”这句话。譬如唐、宋儒家,攻击佛、老,用他;清朝程朱派,攻击陆王派,也用他;现在旧派攻击新派,也用他。
我以为用洪水来比新思潮,很有几分相像。他的来势很勇猛,把旧日的习惯冲破了,总有一部分的人感受苦痛;仿佛水源太旺,旧有的河槽,不能容受他,就泛滥岸上,把田庐都扫荡了。对付洪水,要是如鲧的用湮法,便愈湮愈决,不可收拾。所以禹改用导法,这些水归了江河,不但无害,反有灌溉之利了。对付新思潮,也要舍湮法用导法,让他自由发展,定是有利无害的。孟氏称“禹之治水,行其所无事”,这正是旧派对付新派的好方法。
所以中国现在的状况,可算是洪水与猛兽竞争。要是有人能把猛兽驯服了,来帮同疏导洪水,那中国就立刻太平了。
194月1日《新青年》第7卷第5号。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三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底心如小小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赏析。
一、古典意象、意境的化用:江南、容颜、莲花、东风、柳絮、青石、向晚、跫音、春帷、窗扉、马蹄这些充满古典意味的词语,给全诗带来浓浓的书卷味;诗中策马走过江南,东风、柳絮这些情景其实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古代文人的理想空间,这是一个传统文人的古典想象空间;诗中对闺中女子期待和失落的内心描绘,其实又是对古诗“过尽千帆皆不是”意境不着痕迹的化用。
二、叙事性和画面感的结合,将叙事化为画面象征的手法:此诗避开直接的抒情,将具有叙事性的段落化为一个个富于象征性的画面,几乎每一节都可以让人联想出几个形象直观但又富于象征暗示的画面。
三、密集的铺垫和照应,细腻的心理刻画:如上所言,此诗多处用到铺垫和照应,这些照应共同补充了一个闺中女子等待的形象。如果说第一节“莲花的开落”只是让人抽象地理解到一个女子的期盼和失落的话,那么第二节的“跫音不响”就进入到这个女子期盼的耳朵里,来倾听一种具体的期盼和失落;而到了第三节的“达达的马蹄”、“美丽的错误”则进一步进入她的.内心,坐实了期盼和失落的源头——思人。一般认为这是一首爱情诗:游子“我”对一个不认识的闺中女子寂寥守候的体恤,其实源于他对在家中守候的爱人痛苦思念的理解和愧疚。
但也有人对诗歌主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此诗作者郑愁予身在台湾,他所谓的“打江南走过”表达的是一种怀国的故园之思,因此守候者等待的就不仅是“爱人”,也可以是“儿子”。甚至于,这个等待者也可以不视为一个具体的人,而是对因为历史政治的分割而不能团聚,身在故国的守候者群体的抽象;或者说,这个等待者,其实就是祖**亲,此诗是母亲对不能回归的游子的呼唤,也是游子对家国深深的乡愁。考虑到郑愁予的年龄和经历,考虑到和他同时代从大陆去台诗人所共有的乡愁情结(余光中就有《乡愁》《乡愁四韵》等);也考虑到诗无达诂的原则,这也不失为一种可以接受的理解。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四
近来十个做文章的人,就有九个喜欢批评;十个做文章批评的人,就有九个喜欢骂人。一般关心世道人心的人,都个个摇头叹息;然而,做文章来批评,是很好的现象;批评的时候骂人,是正常的行为。
然而,批评的时候,虽可以骂人,骂人却不就是批评。两个洋车相撞,车夫回过头来,你一句,我一句,那是骂人,那不是批评;听差的打破了一件古玩,老爷捶几拍桌,口口声声,那是骂人,那不是批评;说人家做文章有用意,说人家的批评为的是出风头,为的泄愤,为的报仇,为的“三角恋爱”,为的谋夺位置,那也是骂人,不是批评。一个人因为肚里有点气,想发泄发泄,于是乎骂人,是个很坏的习惯,我们应当“有则戒之,无则加勉”。
一个朋友看了我的这篇文章,很严厉的责备我;说“你还要在那里教人骂人!你看见了本月七日《政治生活》上毛壮侯骂胡适的那篇文章没有?什么‘新思潮中的巨子,却不想做人’,什么‘胡适人格降下’,什么‘这位精虫化的灰色酸秀才,得意忘形’,这真是什么话?”我说,别忙,别忙,我赞成的是一个批评家骂《人》,甚而至于丢《人》的脸,我决不赞成一个人乱骂人,因而丢了自己的脸。
发表于《现代评论》1卷2期1924年12月20日。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的:了解一些中国当代诗不同的风格特点。
鉴赏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教学设想:在学生对诗歌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一些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诗歌尤其是朦胧诗的特点。然后依次朗读、分析体会四首诗作,鉴赏诗人新颖丰富的意象,理解诗人复杂热烈的情感。当代诗在字面上没有什么障碍,可让学生多读多想,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抒发自己的见解,关键环节可加以提示和指导,以便使学生对本课有正确的理解。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教学要点:鉴赏诗中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教学步骤 :
一、 导入 :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方法和风格多种多样。它的繁荣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朦胧诗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意象化、象征化和立体化是它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
二、 简介舒婷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本节我们主要鉴赏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是我国当代著名的女诗人,她初中毕业以后曾去福建插队,后回城当工人,《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一九七九年,成诗却早在一九七六年四五之后的动荡时代,因此这首诗有着沉重的历史感,表达了一种希冀光明的痛苦。
三、 诵读指导:
诗歌是抒情的载体,诵读是读者与作者沟通的最佳方式,作者抒发了何种感情,是通过何种方式抒情的,她的希冀存于何方,都需要我们通过诵读加以体会。
本诗先抑后扬,体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音节奏。第一节,长句式,多节拍,仿佛是一首从低音缓慢升起的乐曲,给人一种沉重感。第二节,诗句简短急促,情绪强化深切。第三节诗句拉长,节拍增多,这种起伏变化,造成全诗节奏反复回旋,为第四节把全诗推向颠峰创造了条件,第四节,节奏更快,而且排比的运用加强了语言的力度,把全诗的感情推向高亢,激昂的高峰。在诵读时一定要注意这种节奏变化。
四、 分析诗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第一节:提问:在第一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分别是什么?
明确:在第一节中 ,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五个竟象。
提问:这些意象之间有什么联系?
明确:诗人所写意象都体现了历史上祖国的特点,概括出祖国长期处于贫穷和落后的状态。
提问:在本节中,表现了诗人看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在本节中,诗人回溯了祖国数百年贫困落后的历史,心情深沉而悲痛。
第二节:提问:本节诗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
明确:不是。本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提问:找出本节的修辞手法并加以分析。
明确:本节诗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用“飞天袖间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比喻人民心中渺茫的难以落实而双从未消失的对幸福未来的希望。这种希望并未因长期的贫困而丧失。
提问:联系上下节,说说本节在全诗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明确:本节为全诗情感结构上转折点,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下的诗句开始出现亮色和激情。
提问:第三节的感情色彩是否发生了变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第三节的感情色彩由悲哀一变而欣喜亢奋。与上一节形成鲜明的对比。提问:联系时代背影,找出诗人感情变化的原因 。
明确:诗人用的意象有簇新的理想、古莲的胚芽,挂着眼泪的笑涡、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这一切正是祖国母亲的写照一切都刚刚开始,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第四节:提问: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与第三节有何异同?明确:第四节中诗人抒发的感情紧承上节,但程度有所加强,诗的感情达到了高潮。
提问:本节都写了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明确:本节中,诗人再次强调了我与祖国唇齿相依、不可分割的关系。我是祖国机体的一部分,小我与大我有杨的结合在一起。诗人将抑制不住的强烈感情化作对祖国母亲的壮丽誓言,愿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去取得她的富饶、荣光、自由,去实现她的伟大理想。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献身精神,使诗的思想为之升华。
五、内容总结: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诗人写出了不少佳作。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更能体会出祖国的个人命运不可分割的关系,面对凝聚着灾难和获得尊重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不幸而悲伤,为祖国不幸而忧虑,同时又为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本诗就是诗人表达这种理念与心声的动人乐章。
艺术特色鉴赏:提问:本诗是朦胧兰代表作之一,朦胧诗大都有一些不易理解的地方,本诗哪些地方体现了这一特征?明确:关于“我”的理解是一个难点,在不同的章节中我既指诗人自己,指整个古老的中华民族;我既是祖国肌体的一部分,也是伟大祖国形象的代表。另外象征、隐喻等手法,也是本诗流派特色的体现。丰富新颖的意象创造更是本诗一大突出特色。
六、布置作业 :练习感情朗读本诗,作书后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山民》。
一、导入 :上节课我学习了一首中国当代诗歌 ,这节课我们学习另两首诗。
二、鉴赏《我热爱秋天的风光》。
1、 介绍作者及本诗的特点提出学习要求。
2、 诵读指导:本诗像一首辉煌而又沉静的咏叹调,用语质朴,节奏流畅,比较讲究音韵。读时应注意读出轻快的节奏和韵律。
1)、歌唱自然、歌唱秋天是我国诗歌中常见的咏物题材,但本诗却拥有一些独到的特征,如开关一句比人类存在更古老的风光,就将秋天不可说透的永恒的意韵提示出来了。
艺术鉴赏: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本诗艺术特色,然后加以点拨。
明确:本诗在艺术上最主要的特点为内涵的丰富。在平静中蕴涵着平凡的真理。让读者静静领略了秋天的永恒精神。诗人一笔两写,既写了自然之美,又写了自然的永恒。秋天作为人类一种生存的河流,永远昭示着生命与耕耘,创造与收获。
三、鉴赏《山民》,
1、介绍作者:韩东,当代作家,诗人,主要诗集有《白色的石头》等。
2、本诗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叙述了一个山民追问他的父亲,并感到山的沉闷,萌生了要改变环境的愿望,但是,不知道最后是走出了大山还是最终没有走出去,作品只是这写到了他的遗憾。
3、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本诗写于一九八二年,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的思想落后保守,是改革的最大障碍。
4、 提问:作品中的各种意象都有什么象征意义?
5、 提示:山,象征着封闭、愚昧、落后贫困,而且无穷无尽、无休无止。
海,象征着开放、富裕、先进,是理想的乐土 。
6、 小结:作品中蕴含着对传统生活方式、传统文化封闭特点的批判,对真正的思想解放的呼唤。
7、 讨论:怎样看待山民这个艺术形象?
这个人虽然最终不知是走出了大山,还是没有行动,但是,他毕竟觉醒了,所以,他是一位思想解放者,值得称赞。
四,作业 :熟读我热爱秋天的风光》,将《山民》改写成一篇三百字左右的短文。
第三课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 复习检查:
二、 阅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一)、海子,一个孤独的理想主义诗人,他以牺牲尘世生活为代价献身诗歌事业。写作这首诗时,面临生命的两难选择:选择尘世则放弃诗歌理想,弃绝尘世则将导致弃绝生命本身。
(二)、这首诗,注意读出其轻柔明丽的特点。
(三)、赏析这首诗:
1、 第一节,诗人虚构了一幅远离尘世喧嚣的生活图景。
提问:诗人在这一小节中,怎样描绘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生活?
明确:a、平凡人的生活:“关心粮食和蔬菜”;
b、自由闲散人的生活:“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c、隐逸诗人的生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评析:诗人在上大学之前一直生活在农村,在封闭的环境中长大;大学毕业后蛰居在京郊昌平,又生活在封闭的环境中。他很想走出封闭,走向广阔的大地,走向海边。他想望着平凡生活,又不和其光,同其尘,而保持清静独立,独立于社会人群的边缘,然而这种生活是虚无缥缈的,现实世界何处可以“喂马,劈柴”?他怎能独居一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才开始这种生活,或许今天过得有些暗淡?在海子的诗心中,幸福是田园牧歌的主题,属于未来,属于幻想。把逃逸当成美和希望之所在,美则美矣,但只能神往而不能身往,有海客谈瀛洲的天真,又有着潇洒、遁世隐情。
2、 阅读第二小节: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明确:这一小节,诗人表达了要和每一个亲人分享幸福的愿望。
(阐释:一分幸福和别人分享,一分幸福就变成了两份;将一份忧愁和别人分担,一份忧愁就变成了半份。)。
3、 第三小节:这一小节中,诗人表达了关心自然,关爱他人的愿望。在这里,没有争斗,只有祝福。
5、 阅读最后一句:“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评析:这正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的“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也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的“……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是我不能放歌,悄悄是离别的笙箫。”——诗人刚刚对世人敞开了他的心怀,但立刻关上了门,他内心深处仍不愿放弃对自己最纯洁的理想的追求,不甘心做一个庸俗的人。他内心正处于世俗生活和纯洁理想的矛盾之中,这种两难的选择令他痛苦不堪,两个月以后,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像一颗流星划过天际,发出了短暂而异常眩目的光华。
三、 布置作业 :准备一两首诗练习朗读;写一篇课外诗歌的评论文章。下节课将你所选择的诗歌或所写的评论朗读给大家。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六
人民教育2004年11期。
当代中国有没有教育家?这是一个需要中国教育界认真思索的问题。袁振国教授认为,现在是一个需要教育家,也会产生教育家的时代。从社会环境上看,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重视教育事业。教育的改革为教育界出思想、出人物、出经验创造了非常好的条件。从学术环境来看,教育理论极大丰富并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理念。教育家是有标准的。要成为教育家,首先要有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除了有思想以外,教育家还要有实践,这是教育家与教育思想家的.区别,教育家是有思想的实践家,在实践中,教育家不断改进和提高教育艺术,把经验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思想高度。教育家的思想要不断创新,要富有改革精神。教育家还要有伟大人格,必须有挚爱,有奉献精神。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七
目标:
(1)学习诗歌,感受诗人海子的博爱之心。
(2)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3)训练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诗歌。
重点:分析诗歌,理解诗人如何有层次地表达情感。
难点:通过阅读海子的诗作,初步了解海子的思想。
手段:多媒体。
设计思想:
海子是卓越的,这是有目共睹的。学生限于年龄阅历,不能充分理解海子,但有责任让他们知道海子,尽管本诗被定为自读课。
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认识海子、了解海子、研读海子。涉及内容不是很多,却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范例,他们会更多地去阅读。
过程:
一、导入 。
(大屏幕显示海子遗照)。
这里站着一个相貌平平的中国人,普通而没有特点的面孔并不会给人留下什么记忆。然而他是才华卓越的诗人,是被当代学院派推崇的重量级诗人,他就是海子。
二、关于海子:
1.评价:
“他的一生似乎只为了发光。他把非常有限的生命浓缩了,让它在一个短暂的过程里,显示生命的全部辉煌。”(谢冕)。
“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西川)。
“他不仅对现在、将来,而且对过去都将产生重大影响。”(陈东东)。
2、生平:海子(1964——1989),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人,当代著名诗人。作品有长诗《土地》和短诗选集《海子、骆一禾作品集》等。
3.提供海子诗作《亚洲铜》等,学生也提供自己喜欢的海子的诗。大家朗读欣赏,浅层次地了解海子。
三、小组协作,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步骤:
1.提供自读思考题。
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学习。
3.集体交流学习收获。
自读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诗人在本诗中拟想了幸福的生活画面,它包括什么?你如何理解诗人的幸福?
明确:幸福生活的图景由三个内容组成:“喂马、劈柴、周游世界”、“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个图景不离细碎平常的凡俗生活,却又远离喧嚣地独立在大海边。这是一个明亮温暖的画面,是诗人真诚拟想的情景。但很明显,第三个内容与前两者似乎不大相容,这幸福中有矛盾存在。
(2)诗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
明确:诗人在自己拟想的幸福图景中喜悦着,这种喜悦不断地膨胀,使诗人抑制不住地把自己的幸福告诉别人,又不断祝福陌生人。但究其根本,还是诗人有一颗博大而善良的心,他爱这个世界的一切。
(3)本诗的核心意象是什么?为何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目?
明确:本诗的核心意象是“大海”。诗人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题,因为这个内容是他拟想的幸福生活图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亮丽的部分。当然也是与其它内容难以协调的一部分,但恰是这种不协调表达了诗人的真胸臆,也是这首诗的表达的重点所在。
四、小结。
五、作业 :寻找海子的其它诗作,读其诗,悟其诗。
设计:
海子。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告诉亲人 每一个人。
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祝福陌生人。
第1234页 。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八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1917年2月发表的《文学革命论》,成了中国现代文学最初的理论倡导。1918年5月,鲁迅的短篇小说《狂人日记》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胡适的《尝试集》和郭沫若的《女神》成为最早的白话新诗集。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创作有《呐喊》和《彷徨》、《故事新编》三部短篇小说集,收入《狂人 日记》、《药》、《阿q正传》、《祝福》、《伤逝》、《奔月》等33篇短篇小说,鲁迅还写了两本散文集《野草》和《朝花夕拾》、16部杂文集,两部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和50余首旧体诗。
郭沫若是四川乐山人,原名开贞,又名鼎堂。“五四”新文化时期,他创作了《女神》,《前茅》等多部新诗集,还写了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屈原》、《虎符》、《高渐离》等多部历史剧。1949年后,又写《蔡文姬》、《武则天》等剧作和一些新诗。他在考古和古文字研究方面也有诸多贡献。
1921年1月,中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在茅盾、叶圣陶、郑振铎等人倡导下成立,坚持“为人生”的创作方法。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创作了长篇小说《蚀》三部曲(包括幻灭、动摇、追求)、《农村三部曲》(包括春蚕、秋收、残冬)、《子夜》,中、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长篇小说《腐蚀》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等。1981年底去世时,留下遗愿用稿费设立了“茅盾文学奖”。
巴金是四川成都人,原名李 甘,安尧棠,他创作有《激流三部曲》(包括家、春、秋)、《爱情三部》(包括雾、雨、电),《寒芾》,《憩园》,《第四病室》等。1978年后,写出了散文集《随想录》(包括 话集,病中集等),鲁迅称为“一个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中国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老舍是北京的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字会舍。他以前写出了《猫城记》、《骆驼样子》、《月牙儿》《四世同堂》,《我这一辈子》、《正红旗下》等小说,1950年后,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剧本,被誉为“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
曹禺是剧作大师,先后创作了《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以及根据巴金作品改编的《家》等话剧剧本。
艾青是著名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宝石的红星》、《向太阳》、《光的赞歌》等。
丁玲的小说创作有《莎菲女士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后一部曾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二等奖”。
赵树理是“山药蛋”派作家。作品有《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三里湾》等。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曾创作了中国最早的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朱自清是卓有成就的散文家和学者。他的名篇《荷塘月色》《背影》、《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脍炙人口。
徐志摩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他倡导诗歌创作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写出了《再别康桥》等名篇。
闻一多也是“新月派”诗人,著有《红烛》《死水》等诗集。
郁达夫是“创造社”的主要作家。他的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夏衍是中国电影和话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写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报告文学《包身工》等。
冰心原名谢婉莹,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著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等。
沈从文是著名乡土文学作家。他的小说《边城》等曾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戴望舒是现代派(也称象征派)诗人,他的新诗《雨巷》很含蓄地描述了爱情,被称为“雨巷诗人”。
钱钟书是一个学贯中西的学者。他的小说《围城》和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都影响很大。
张恨水的小说《啼笑因缘》、《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八十一梦》等,都描述了民-国时期社会众生相,被称为:“通俗小说大师”。
孙犁被称为“白洋淀派”作家,他的小说《荷花淀》、《风云初记》,充满了诗情画意。
周立波被称为“茶子花派”、他写有小说《暴风骤雨》,首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
1949年以后,柳青的《创业史》、欧阳山的《三家巷》、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杜鹏程的《保卫延安》、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姚雪垠的《李自城》等,都产生了较大影响。散文大师秦牧的《花城》、杨朔的《荔枝蜜》、《雪浪花》、刘白羽的《长江三日》,诗人郭小川的《甘蔗林——青纱帐》,贺敬之的《雷锋之歌》等,也都各独树一帜,王蒙以《青春万岁》、《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高晓声以《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需》、汪曾祺以《大淖纪事》、《受戒》、邓友梅以《那五》、《烟壶》、刘绍棠以《蒲柳人家》、冯骥才以《神鞭》、张洁以《沉重的翅膀》、莫言以《红高梁》、贾平凹以《鸡窝洼人家》、陈忠实以《白鹿原》等作品,相继蜚声文坛。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孔乙己》等)、《彷徨》(包括《祝福》、《伤逝》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包括《藤野先生》、《范爱农》等)。
(2)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杰出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也是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旗帜。主要作品有1921年出版的诗集《女神》(包括《凤凰涅盘》、《女神之再生》、《炉中煤》等);历史剧作有《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蔡文姬》、《武则天》等。《女神》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诗集,是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不朽的诗歌作品,开了一代新诗风,奠定了新诗运动的基础。
(3)叶圣陶,名绍钧,现代作家,教育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有《多收了三五斗》、《夜》等,童话集有《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写童话的作家。
(4)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笔名。现代杰出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先驱之一。主要作品有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子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杰作,显示了“左翼”文学阵营的战斗实绩。
(5)郁达夫,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6)徐志摩,现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等,着名篇目有《再别康桥》、《在病中》、《沙扬娜拉》、《偶然》等,是新月派主要诗人。
(7)田汉,着名戏剧家,我国革命戏剧的奠基人。主要剧作有《咖啡店之一夜》、《名优之死》、《丽人行》、《关汉卿》、《文成公主》,有京剧《白蛇传》、《谢瑶环》等。他是“五四”以后最有成就的剧作家之一。歌词《义勇军进行曲》经聂耳谱曲后广为流传,现定为国歌。
(8)朱自清,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诗和散文合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学术着作《经典常谈》,着名篇目有《背影》、《绿》、《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等。
(9)闻一多,着名爱国诗人、学者。主要作品有诗集《红烛》、《死水》。着名篇目有《太阳吟》、《洗衣歌》、《发现》、《一句话》、《死水》等,学术着作有《神话与诗》、《古典新义》等。
(10)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50年获“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龙须沟》、《西望长安》等。浓郁的地方色彩,生动活泼的北京口语的运用,通俗而不乏幽默,形成了老舍的风格,也是“京味小说”的开创者。
(11)冰心,原名谢婉莹,着名女作家。主要作品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樱花赞》等。用格言式诗句咏唱母爱、童贞、大海。散文也表现“爱的哲学”,被誉为“美文”的代表。
(12)夏衍,原名沈端先,着名剧作家。主要作品有剧本《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改编的电影剧本有《祝福》、《林家铺子》、《我的一家》等,报告文学《包身工》。创作了我国最早的电影文学剧本《狂流》。
(13)巴金,原名李尧棠。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散文集《保卫和平的人们》、《随想录》等。《家》等为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描写封建家庭历史的最成功的作品。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4)赵树理,原名赵树礼,小说家。主要作品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等。《小二黑结婚》被茅盾誉为“解放区文艺的代表作之一”;《李有才板话》被茅盾誉为“走向民族形式的里程碑”,是“山药蛋派”的`代表作。
(15)曹禺,原名万家宝,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剧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
(16)艾青,原名蒋海澄,着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黎明的通知》、《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手推车》、《光的赞歌》等。他的作品标志着“五四”以后自由体诗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又给以后的新诗创作带来很大影响。
(17)周立波,主要作品有《暴风骤雨》、《山乡巨变》。《暴风骤雨》是我国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最成功的文学作品之一,获斯大林文学奖。
(18)孙犁,原名孙树勋,是“白洋淀派”创始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短篇小说《荷花淀》等。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
(19)梁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旗谱》、《播火记》,作品是概括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北方农民生活和斗争的史诗。
(20)柳青,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种谷记》、《铜墙铁壁》、《创业史》。
(21)杜鹏程,主要作品《保卫延安》,是我国第一部大规模正面描写解放战争的长篇小说。
(22)李季,主要作品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长篇叙事诗《杨高传》。前者以信天游形式歌颂陕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我国现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3)杨沫,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我国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和成长道路。
(24)曲波,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林-海雪原》,故事惊险紧张,富有传奇色彩。
(25)罗广斌、杨益言,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红岩》。
生”的创作目的和写自己熟悉生活的原则,描写现代文明与宗法农村的差异,形成乡土文学现象。[http://]这是五四时期最早的小说流派。
胡适在文学史上的主要功绩:倡导文学革命和白话文运动,在白话诗、话剧等方面有开创性贡献。他的《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改革的第一篇文章,提出文学改良“八事”。他率先发表《白话诗八首》。《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白话诗集。独幕剧《终身大事》是现代第一部创作话剧。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现代小说。他的第一个小说集《呐喊》,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基础。鲁迅是现代杂文开创者。
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取得重大成就的两个领域是诗歌和历史剧。他是现代白话新诗发展史上,第一个有划时期贡献的大诗人。诗集《女神》是新诗历史上的一块里程碑,是五四狂飙突击精神的典型体现。大革命失败后的诗集《恢复》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第一部诗集。 剧作《卓文君》《王昭君》《聂煢》合集《三个叛逆的女性》。小说《漂流三部曲》(《歧路》《炼狱》《十字架》)是郭沫若的自叙传式小说。
茅盾,原名沈德鸿。较早提出“文学为人生”的艺术主张。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毁灭》《动摇》《追求》)首用“茅盾”笔名。《子夜》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要地位,标志茅盾创作的高峰,显示左翼文学的伟大实绩,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和《林家铺子》等短篇,展示一个革命现实主义作家强大创作生命力。
周作人,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初期有很大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是现代中国最大散文家之一。[http://)
刘半农:平民诗人,处女作《相隔一层纸》。
沈尹默,《月夜》是“第一首散文诗而具备新诗美德的”佳作。 叶绍钧,名圣陶。《这也是一个人?》是其最早引起文坛注目的白话小说,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倪焕之》是其唯一的长篇小说,被茅盾赞为“杠鼎之作”。20年代有人说他是和鲁迅一样讲究结构的作家之一。他还是中国现代童话的开山人。
许地山,现实主义小说家。《春桃》《铁鱼的鳃》标志他走上现实主义。
王统照,《一叶》是新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之一最重要的长篇《山雨》,标志其从象征趋向写实的重大转变;小说塑造的农民奚大有,是现代中国农民最优秀的形象之一。
庐隐,原名黄英。新文学抒情小说的开拓者之一,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时唯一的女性,五四时期与冰心齐名,被茅盾称为五四时期女作家中注目革命性社会题材的第一人。代表作《海滨故人》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表现女大学生的作品。
冰心,问题小说中最有影响的一位。《超人》《烦闷》《悟》是其“爱的三部曲”。她还是小诗派的重要代表,有诗集《繁星》《春水》。她的散文更有成就,《寄小读者》为她赢得更大声誉,成为现代最有影响儿童文学作家之一。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十九
由于我国的政治学研究在理论和方法上还基本停留在类似于政治哲学的思辨水平,基本遵循着经典解释、规范性和定性研究、制度和机构描述以及历史探讨的方法,因此亟需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研究和政治分析的基本方法(经济方法、阶级方法和历史方法)的基础上,加强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方法及技术的研究与引进,把定量分析方法及技术放在突出的位置,借鉴并应用当代科学方法论和数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所发展起来的、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奠定经验研究方法论基础,以及时捕捉政治生活的细微变化和发展,准确、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进而把它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加以认识,这是繁荣我国政治学科的当务之急。必须花大功夫改变以往对政治问题研究的那种抽象的、往往是纸上谈兵的方式,要重视调查研究,应用经验研究或实证分析的方法及技术,形成可供检验的经验理论,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在这方面,我国一些政治学者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深入社会政治生活,采取典型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新制度主义研究法、结构功能分析法、经济分析法、历史研究法等各种方法,剖析我国政治的实际运作机制和运行过程,探索政治发展的有效途径,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这项工作无疑应长期坚持下去,希望有更多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加入,形成合力。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二十
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追求真、善、美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审美趣味。
二、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从而体会诗中浓郁的思想感情。
三、采用总体感知、揣摩诗句、扩展评价的赏析方法,训练学生感知和分析诗歌语言,咀嚼品味诗歌的意境美来读出一定的诗味,达到激发学生兴趣,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设想。
本课用两课时教读和自读。这一课中包括四首现代诗,不必每一首诗都讲透讲深。
一、教读《再别康桥》,这首诗语言华丽轻盈,章法整齐,音韵柔美和谐,在形式方面达到很高的水准。
二、《死水》这首诗在教学时,教师着重介绍闻一多的“三美”主张,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吟诵来领悟其中的“建筑之美、音乐之美、绘画之美”。
三、《我爱这土地》和《赞美》两诗则让学生尽可能结合背景资料,动用关于意象概念和象征方法的知识,揣摩诗句度尝试自己进行评价。
(一)背景材料。
1、1920年徐志摩远渡重洋,从美国到英国研究文学。在剑桥大学,他以一个特别生的资格随意选科听课,度过了一年真正悠闲自在的日子。据他自己后来回忆,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风景秀丽的康河两岸,他仰卧在有星星黄花点缀的葱绿草坪上,或看书,或看天上的行云。有时到碧波荡漾的康河里划船。他完全陶醉在康桥的美景中。1922年2月,徐志摩离英返国的前 ,曾作长诗《康桥再会吧》,在诗中称康桥为“我难得的知己”、“永为我精神依恋之乡”。
1928年7月徐志摩重访英伦。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地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友人,遗憾的是,他要寻找的友人谁也不在,吸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情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同年11月,诗人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2、闻一多创作诗注重“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死水》一诗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缘起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认为,1922年赴美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曾写过多篇爱国主义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伐统治下的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现实冷却了他的爱和期望,面为本诗的深层根基。
(二)赏析资料。
1、《我爱这土地》作于抗战初期。诗以“假如”开头,这个头开得突兀、新奇,不禁令人驻足观望,凝神沉思。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他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吟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可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韵,而是全靠诗人在无所依傍的财政部下作出的新的艺术追求。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止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诗人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艾青这位“悲哀的诗人”(诗人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2、穆旦,原名查良铮,1918年出生,1935年考入清华大学外语系。抗战爆发后,随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师生从长沙步行千里之外的边城昆明。1942年5月毅然加入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这些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的考验,长沙到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状况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沉思(如他对战时中国农民非凡的忍耐力的注意)。《赞美》充满了对坚韧的民族生存力的礼赞。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和讲析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来体味其中的诗意。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
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还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那么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色轻轻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徐志摩在语言形式上是追求艺术美的,但他不是钻到象牙塔中去艺术而艺术。他有理想,并把对理想的追求看得高于一切,胡适在《追悼志摩》中说:“他的人生观就真是一种,‘单纯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简言之,他的理想就是英国式的民主,英国式的政治。
二、教师点明本课的教学重点,并指导学生完成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诵读课文。教师做出提示:这首诗像一首肖邦的小夜曲。应读出委婉细致的感情。在朗读时,注意读出诗歌轻盈的节奏。
2、播放录音,学生模仿。
3、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诗歌的内容。
1)提问:根据背景资料,你认为这首诗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对康桥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2)提问:诗人在离别时,写了康桥的哪些风光?你能概括出几幅画面?
明确:有岸边的柳树、康河的水草、榆树下的清潭。
3)提问:诗人告别时,做了哪些事(动作)?
明确:招手、寻梦、放歌、沉默。
三、逐节讲析并评价。(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四、再次朗读,伴以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格的音乐,同时播放关于康桥的风光片。
五、分组朗读,在组内评出读得最好的组员。
六、布置作业 :阅读《语文读本》中《我所知道的康桥》一文。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训练学生揣摩《我爱这土地》和《赞美》的诗歌意象,读出诗歌意韵的能力。
教学步骤 。
一、导入 《死水》。
《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柔美,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四句一节;行数、字数整整齐齐;停顿、韵脚斩截自然,遣字造句绘声绘色。具有“三美 ”。
2、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留意诗句中有关色彩的描绘。
3、让学生读出反讽意味和强烈的憎恨之情。
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死水”的象征意义。(讨论)。
明确:答案不要求一致,可以有如下几种说法:(1)“死水”象征美国社会。那是一个外表繁华,内里充满罪恶的社会。(2)象征北洋政府。当时腐败的北洋军阀政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3)象征黑暗的中国。
四、让学生结合赏析资料自读《我热这土地》。提示:注意读出其中缠绵而深沉的感情。诗的第一节使用了由一系列“的”字组成的长句,诗意层层深入。第二节陡然来了一个大转折,就像一个高明的歌唱家,充分理解乐谱最后一个休止符的意义,他吸够了气,蓄足了势,终于唱出了最高的一个音符。
五、做练习: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19999年全国高考试题第10题)。
1、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灯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执着的爱。
2、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书写了在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3、“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这两句诗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4、“这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中的“我”,指喻体“鸟”而不是诗人自己。
答案:4。
六、结合赏析资料自读《赞美》。教师提供几道思考题:
1、哪句诗点出了时代的环境?
明确:“荒凉的亚洲的土地上”。
2、作者呕歌的是什么人?
明确:“人民”、“农夫”。
3、这首诗的“诗眼”是哪句诗?
明确:“一个民族已经站起来”。
七、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八、布置作业 :从《我爱这土地》和《赞美》这两首诗中任选一首写一篇短评,角度不限,字数在300至600字。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二十一
我写我,真是一个绝妙的题目;但是,我的文章却不一定妙,甚至很不妙。
我认为,我是认识自己的,换句话说,是有点自知之明的。我经常像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剖析自己。然而结果并不美妙,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这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拿写文章?一个例子。专就学术文章而言,我并不认为“文章是自己的好”。我真正满意的学术论文并不多。反而别人的学术文章,包括一些青年后辈的文章在内,我觉得是好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心情呢?我还没得到答案。
再谈文学作品。在中学时候,虽然小伙伴们曾赠我一个“诗人”的绰号,实际上我没有认真写过诗。至于散文,则是写的,而且已经写了六十多年,加起来也有七八十万字了。然而自己真正满意的也屈指可数。在另一方面,别人的散文就真正觉得好的也十分有限。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也还没得到答案。
在品行的好坏方面,我有自己的看法。什么叫好?什么又叫坏?我不通伦理学,没有深邃的理论,我只能讲几句大白话。我认为,只替自己着想,只考虑个人利益,就是坏。反之能替别人着想,考虑别人的利益,就是好。为自己着想和为别人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他就是好人。低于一半,则是不好的人;低得过多,则是坏人。
拿这个尺度来衡量一下自己,我只能承认自己是一个好人。我尽管有不少的私心杂念,但是总起来看,我考虑别人的利益还是多于一半的。至于说真话与说谎,这当然也是衡量品行的一个标准。我说过?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地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我这样一个自命为好人的人,生活情趣怎样呢?我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也是兴趣不老少的人。然而事实上生活了80年以后,到头来自己都感到自己枯燥乏味,干干巴巴,好像是一棵枯树,只有树干和树枝,而没有一朵鲜花,一片绿叶。自己搞的所谓学问,别人称之为“天书”。自己写的一些专门的学术著作,别人视之为神秘。年届耄耋,过去也曾有过一些幻想,想在生活方面改弦更张,减少一点枯燥,增添一点滋润,在枯?粗干上开出一点鲜花,长上一点绿叶;然而直到今天,仍然是忙忙碌碌,有时候整天连轴转,“为他人作嫁衣裳”,而且退休无日,路穷有期,可叹亦复可笑!
我这一生,同别人差不多,阳关大道,独木小桥,都走过跨过。坎坎坷坷,弯弯曲曲,一路走了过来。我不能不承认,我运气不错,所得到的成功,所获得的虚名,都有点名不副实。在另一方面,我的倒霉也有非常人所可得者。在那骇人听闻的所谓什么“大革命”中,因为敢于仗义执言,几乎把老命赔上。皮肉之苦也是永世难忘的。
现在,我的人?之旅快到终点了。我常常回忆80年来的历程,感慨万端。我曾问过自己一个问题:如果真有那么一个造物主,要加恩于我,让我下一辈子还转生为人,我是不是还走今生走的这一条路?经过了一些思虑,我的回答是:还要走这一条路。但是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二十二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1】。
谁遇见了谁,恰逢花开。谁爱上了谁,痴心等待。从前,绑着一颗红尘心,奔向一座无名城,颠沛一世只为遇见一个倾心的你。依着心中的执念,行走在经年之中,守着一份爱的诺言,于江湖外安静等候,辗转一生只为盼到君归期,与君共度余生岁月。
清风伴明月,长亭依古道,瘦了相思,负了容颜。伊人远去归无期,翘首以待盼君返,遥遥时日独空守,偏偏执意痴等候,无可奈何花落去,辗转反侧终是梦,他乡空明雁南飞,不成比翼成相思。只愿,此生,遇一人,共白首。
红尘以外,俗世之中,谁应了谁的尘世劫?谁成了谁的江湖梦?谁为了谁负了韶华?谁为了谁弃了天下?一见成经年,一别成往事,情渡两茫茫,心有千千结,何处惹笙箫,彼岸知红颜。
长发姑娘,你倾尽一世守护的红尘梦惊扰了谁的江湖赤心?谁为你屋檐下粉末画眉?你又甘为谁拔断琴弦共厮守?几度相思不成梦,花满楼台心依然。燃尽风华,终究化作彼岸花;穷极一生,只为换来今生情。
追梦少年,你终其一生追求的英雄名辜负了谁的天涯芳心?谁为你长亭外痴心守候?你又愿为谁放下江湖许诺言?几经蹉跎碾作尘,月倾孤城觅归途。削去长剑,为她舍弃英雄名,退隐归居,只因那时许诺人。
浮生若梦,只一场遇见,已在心中种下了爱的情缘。流年似水,仅一个瞬间,不知错过了多少的倾世芳华。
犹记当初遇见你时,楼台之下烟雨朦胧,一刻回眸,早已深深打动我的心。滚滚红尘渡口,我愿意为你等待,并不等于我没人爱,因为我从未想过违背要等你到天长地久的誓言,只盼君成就功名之时,依然记得那个为你痴情守候在约定地的婉约女子。
或许,等待你等待爱情是我今生注定的宿命,但如若这只是一个无法兑现的诺言,我想,我也不必痴痴地苦守候,因为穷极一生却等不到一份想要的期许,那大概就不是理想的爱情。
多少情爱荒芜在无声的等待之中,多少眷恋迷失在如风的岁月长河里。爱恨情仇终归心乱如麻,从此入了红尘,醉了梦,惹了缠绵,丢了爱。男欢女爱始于初次邂逅,此后割断情缘,冷了心;远离江湖,成陌路。一句来不及的道别,沉没在茫茫人海里。
前尘往事逝如烟,一天天,一点点,沉没在江湖是非纷争之中,纵是江山如画,也不过是刹那芳华。你终究成不了我的盖世英雄,我始终做不成你的'红粉佳人。滚滚红尘梦,终是在兵荒马乱的青春里安然消逝。
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说什么相逢恨晚,这一生能遇见已经很美好。谈什么爱恨情仇,这一世爱过了便是最温暖。时光极速地在轮回里走远,当过往的记忆被逐渐地淡忘,当破裂的爱情找不到缝合的伤口,我想我还是依然爱着你,只是再也找不到靠近的理由。
生命里,总有一些东西在无形之中突然消失不见了,后来就再也找不到踪影了。冥冥之中,很多东西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写好了结局,一如当初的你我,从前在咫尺,从此在天涯。
一帘幽梦,一缕牵挂,开始蔓延在思念的边缘。一根短萧,一曲离歌,终究道不尽内心的情殇。
心情随笔朝着梦想走过去【2】。
生活亦或者生命就是这样微乎奇妙。
一些你意想不到,甚至不敢想象的事情,不代表它就不会发生。
我会将那淡淡的忧伤化为凄美的文字。
愿以千万金,换以心灵一片宁静。心若无尘,哪里还会有烦恼。
争有何用,夺有何用,钱有何用,名利地位有何用,当死神降临的时候,他还是不会多给你一秒活着的时间,你还是要死。所以,人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没有人愿意分离,但现实就是这么让你无奈,你能选择是心相连着。
当灵魂与心脏被硬生生撕成两半的时候,就是一个傀儡了,没有感情,也没有表情。
我不是不合群,只是习惯了孤独。
悲伤的人总要记录些快乐的事。
纵使心早已千疮百孔,眼泪还是要笑着流。
人生路上,风风雨雨坎坷不平,相爱的人总会心手相牵,永不放弃!
我只是怕我死了,没有人像我一样爱你。
我到现在才发现,我之所以什么事都不愿意做,是因为我太闲了。
有的时候觉得自己挺孤独的,总想写点什么填满心中的空虚与不安!
我们就生存在这样水生火热,无比黑暗的世界中,一次次被践踏,一次次被折磨,我努力翻身对抗,最后面目全非。
每当要面对现实的时候,我也只能硬着头皮面对!
当初没有的时候拥有了,感觉很幸福,很自豪,现在什么都有了,却找不到快乐,人就是这样永远欲求不满。
有些事,我真的无能为力。只要问心无愧就行。
有些人在相处过之后才知道,原来她是这么个人!
有人说离别只是为了更好的遇见,可我认为每一次的离别只是为了适应离别的感伤。
当你泡沫般的梦想破灭的时候,那么下一个好的想法就萌生了。
我们总是这样,今天准备做的事情,想着反正明天还有一天时间呢。
丰足的日子里我们更需要心灵安静。
没有谁能够永远的陪在你身边,终究要分离的,前面的路还很长,你们要像探险家一样勇敢探险前进。
我总是喜欢站在樱花树下,看着凋零的花瓣,回忆往事,而后潸然泪下。
每次当我仰望星空的时候,都会想着属于我的那颗星星是不是最亮的。
要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好的归宿。
每次觉得寂寞的时候都要想着我不是最孤独的。
在暗无天日的日子里要想着梦想为你点着一盏灯。
面对未知的事实是不能只靠凭空猜测,需要的是证实。
好的想法要说出来,否则怎么得到别人的认可呢。
好的东西,都会有它好的理由,我们就是要找到这个理由。
但凡好的都是东西要细细品味,琢摸,才能知道个所以然来。
在不赡养老人的事情上,就看出了爱和良心之间的差距。
当一个人在外面流浪的时候要想着,有几个人在等待着你。
一些事情亲眼看到了,也未必是事实,要知道眼睛也会骗人的。
当身边处处都是谎言时你要更加诚实。
看着燕子春来东去偶尔也会感叹,我的心去往何处。
一次次的困难,伤害,就是成长,它会让你的心更强大。
愿我真心,佑其安好【3】。
曾记否,那年初夏,红瓦琉璃,浮生若梦,填上一段婉转哀伤。还忆否,那季深秋,芙蓉散尽,流年笑痴,揪出一纸惨淡相思。
不问情愁,只愿一切安好。不论坎坷,只求平淡共醉。剥落一身伤痕,不求凤凰涅磐。愿萧瑟,愿沧桑,愿衰老,只求能一纸相送。
郁郁平生,指绕寂寥,彷徨彷恐,此情难堪。
天公做孽,雨载残殇,花落嫣然,落地阑珊。又上西楼,对坐只影,轻斟浅酒。断梦逝寒,浅醉西窗。
晓窗残酒,微醉。凭栏远眺,江山入画,尽染哀伤,清琦成泪,玉碎成诀。虚浮重生,往事如过路烟云,风吹即散,虚幻梦境,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断了离别,殇了情深,沮丧失落,空负痴心绝对,乱书一纸艳丽词藻。
孤鸿渐远,白露成霜,黄沙接天,冷清萧瑟,堕落忧伤,寂寞幽魂。一道浅搁,停滞情深;一缕檀香,倾诉无情。大好年华,抵不过逝水流年。
星陨月缺,独伴清风。宫阙残梦,抵不过城春草木深。一纸荒废,一曲悲凉,戚然伤愁。沙随风走,爱随情别。
伤感后方知情重,醉过后方知酒浓。逝水流年,风轻云淡,思念翻滚不息。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二十三
一、国家形式的涵义。
国家形式(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包括过结构形式,即国家政权的区域组织形式(单一制、复合制);国家治理形式(集权制、民主制)。
国家本质与国家形式的关系:国家本质决定国家形式、国家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起维护国家本质的作用。国家形式在根本上是由国家的阶级本质、社会的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决定的。
政体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之分。
君主制:
l古代:
n等级君主制-中世纪欧洲。
n贵族君主制-古罗马?
n专制君主制(中国)。
l近代:
n君主立宪制。
u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英国)。
u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战前日本&一战前德国)。
共和制:
l古代:
n贵族-古罗马。
n城邦君主-古希腊。
l近现代:
n议会制-德国。
n总统制-美国。
n半总统制-法国、瑞典。
n委员会制-瑞士。
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邦联制和联邦制)两种形式。
单一制国家和联邦制国家最主要的区别集中表现在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上。p3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选择)。
三、中国国家结构形式。
中国人大制度的内容和特色p33四点(非重点简答)。
我国单一制的三种形式:民族区域自治、设立特别行政区、在一般地方行政区域,设置地方国家机关。p34(选择)。
一、国家机构概念。
国家机构是形式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内部只能和外部只能,进行立法、行政和司法管理等各种活动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官吏和常备军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两个最主要的特征。――恩格斯(多选)。
我国国家机构系统,按其性质和职能分为: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军师机关、国家审批机关和国家检察机关。
国家主席:国家主席的职权是根据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来行使的。(2届连任)。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他负责受他监督。
中央军事委员会:是中国国家军事机关,是全国武装力量的领导机关。
人民法院:国家审批机关。
中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在中国国家机关体系中,国家权力机关居于首要地位。
三、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简答)。
三个原则: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议行合一、民主集中制。
中国当代诗的教案篇二十四
教学目的:
一.感受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时代精神,并用歌声表现之。
二.合唱时做到二部和声既独立又和谐。
教学重点:
用多层次,富有力度变化的声音表现歌曲中精神气质。
教学难点:
二部合唱独立、和谐、均衡。
教学用具:
钢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利用谈话的形式,让学生谈谈改革开放后家乡所取得的翻天覆地的化。
2.结合学生的谈话,播放课件《家乡多么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3.学生受感染说感受。、
4.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进行曲。
5.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6.分声部视唱旋律,加强#g的音准练习。
7.教师一个声部,学生一个声部,互动练习,提高学生的兴趣,
8.填词演唱,注意气息的控制,把握进行曲的风格特点。
五.板书。
进行曲速度,刚柔兼济,节奏鲜明。
作者:李幼容词希贤曲。
学生画的旋律线: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和声训练。
三.继续学习。
1.分声部练习注意音准,
2.教师弹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然后反之。让学生耳朵里始终有两个声部的旋律。
3.合唱此歌,1—3遍,注意声音的和谐统一。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四.音乐活动:
一、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式。
a+b+aa+b+尾声。
二、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五.板书。
请选择符合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的图式。
a+b+aa+b+尾声。
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理解。
课后小结。
《鼓浪屿之波》。
教学目标:
1.学唱《鼓浪屿之波》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表达的真实情感。
2.使学生能过自然流畅的演唱歌曲。
3.通过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表演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的演唱歌曲,准确地表达中华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真挚情感。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三.复习乐理知识。
四.授新课。
1导言:播放课件引发学生的学习愿望。
2学生受感染说感受:说说你对台湾的了解。
3聆听,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风格。
4.再次聆听歌曲,让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5.视唱歌谱。
6.填词演唱注意情绪的把握。
7.完整演唱。
五.板书。
学生画旋律线体会歌曲的情绪——。
抒情、激昂、欢快、悲伤。
六。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
3.继续学习。
4.用其他的形式表现此歌:
朗诵,舞蹈,绘画……。
5.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板书。
《鼓浪屿之波》。
节奏训练。
6.音乐活动:
找出这首歌曲的最高音和最低音,并指出在键盘上的位置。
找出这首歌中的旋律相似处。
这首歌应用什么情绪来演唱。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