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优质15篇)
教案的编写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案的编写要注意提前准备所需的教学资源和教具。如果你对教案的编写还有一些困惑或不明白之处,可以参考下面的教案范文进行学习。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数轴的三要素,能画数轴。
2、能将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同时也能读出数轴的点所表示的数。
3、能理解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数的大小关系,并利用它来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重点】:认识数轴,画数轴,并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候课朗读】:有理数的分类。
【学习过程】:
一、学习准备。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____;零既不是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但它是_________。
2、正数,负数通常可以用来表示具有_________意义的量,请同学们读出教材p43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你能在温度计上标出150c,-200c的位置吗?若把温度计水平放置(或把书横放过来),我们可以发现温度计上既有正数,零,也有_______。因此我们也能将一个有理数用图形表示出来。
二、解读教材。
3、数轴的概念。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_________(叫做_________),选取某一长度作为_________,规定直线上_________的方向为_________(用箭头标出),就得到下面的数轴。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
3、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丰富的文化价值。
二、教学重点:
1、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概念;。
2、准确判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并找出对称轴。
三、教学难点:
1.找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却别与联系。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使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实验操作,协作探究。
1、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1)实验操作:
实验1:将一张纸对折后,用笔尖在纸上扎出任意一个图案,位于折痕两侧的部分有什么关系?与同伴进行交流。
实验2:你能将给出的每幅图片沿某条直线对折,使直线两旁的部分完全重合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2)诱思提炼:
实验一和实验二中所涉及到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同学们通过操作、讨论、交流,可以得知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能够互相重合。得出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3)巩固应用:
2、探究二:轴对称。
(2)想一想:观察下图中的每组图案,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们通过讨论、交流可以得出:这3组里的每幅图案沿一条直线对折后,他们能完全重合。得出轴对称的定义: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试一试:
(三)知识对比,认识升华。
1、比一比: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对比两个知识点,二者本质是一致的。这里体现了辩证与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2、拼一拼:
(四)反思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发现了什么?
(3)本节课中,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4)本节课后,你还想继续探究什么?
2、作业:
(1)基础知识题:习题5.1。
(2)动手操作题:
(3)社会实践题:请你收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
1、探究一: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探究二:轴对称。
轴对称的定义:对于两个图形,如果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它们能完全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
4、巩固应用。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三
1.初步体会观察、猜测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2.通过探索,初步了解数字中推理的重要性.
3.初步了解要判定一个数学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有根有据的推理.
【学习重点】。
判断一个结论正确与否需要进行推理.
【学习难点】。
理解数学推理的重要性.
学习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
学习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独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
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先阅读教材第162页“做一做”之前的内容,然后完成书中设置的两个问题,最后与同伴进行交流.
【说明】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初步体会得到的结论不一定正确.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教材第162页“做一做”的学习与探究.
【说明】(1)中让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2)中利用先猜想再验证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知识:对顶角邻补角概念,对顶角的性质。
方法:图形结合、类比。
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
学习重点:对顶角的概念、性质。
学习难点及突破策略:“对顶角相等”的探究;小组讨论。
教学流程:
【导课】。
同学们,你们看我左手拿着一块布,右手拿着一把剪刀,现在我用剪刀把布片剪开,同学们仔细观察,随着两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怎样变化?(学生答:也相应变小)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板书课题)。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请大家阅读课本p,回答以下问题(自探提纲):
2、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什么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有什么性质?你是怎样得到的?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对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分小组讨论,然后老师针对自探提纲的问题让学生回答。先让学困生、中等生回答,优等生做补充、归纳,特别是问题3的第2问,最后老师强调:
1、注意“互为”的含义。邻补角和对顶角都是要两个角互为邻补角或对顶角。
2、“邻补角”这个名称,即包含了这两个角的位置关系,还包含了数量关系,对顶角一定是两条相交直线所构成的,这是一个前提条件。
3、“对顶角相等”的推导过程。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五
学习目标:
进一步理解角的有关概念。认识角的表示及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学会角的表示.
难点:在度、分、秒之间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过程:
课前热身:
说一说生活的角。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143页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想一想: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想一想:p144。
4.做一做:p144从角的运动定义出发,得到平角、周角的定义。
平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角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钟记忆:角的定义和角的表示方法是什么?
反馈检测:
1.如图,可以表示成或可以表示成______,可以表示成______.
2.两个角的和是()。
a.一定是锐角b.一定是钝角c.一定是直角d.可能是直角、锐角、钝角。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六
1、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证明的一般步骤.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能力.
2、结合图形用符号语言来表示平行线的三条性质的条件和结论.并能总结归纳出证明的一般步骤.
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教学重点。
证明的步骤和格式.
教学难点。
理解命题、分清其条件和结论.正确对照命题画出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教学过程:
一、创设现实情境,引入新课。
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如果两条直线平行”.
二、讲授新课。
在前一节课中,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这个真命题是公理,这一公理可以简单说成: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议一议。
利用这个公理,你能证明哪些熟悉的结论?
想一想。
(2)你能根据所作的图形写出已知、求证吗?
(3)你能说说证明的思路吗?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七
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证明命题的一般步骤:
(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若已给出图形,则可省略)。
(2)根据题设和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和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已知退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4)检查证明过程是否正确完善。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八
1.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同位角的平分线()。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c.交角是锐角d.交角是钝角。
2.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那么内错角的平分线()。
a.互相平行b.互相垂直。
3.体育课上,老师测量跳远成绩的依据是().
a、平行线间的距离相等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垂线段最短d、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九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
2.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可以通过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来理解单项式的除法,要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
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
一、复习回顾。
活动内容:复习准备。
1.同底数幂的除法。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单项式乘单项式法则。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二、情境引入。
活动内容:由生活常识“先见闪电,后闻雷鸣”的例子引出课题。
三、探究新知。
活动内容:
1.直接出示问题,由学生独立探究。
你能计算下列各题吗?如果能,说说你的理由。
一、学习目标:1、熟练地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
2、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是本节的重点.
三、学习难点: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及综合运用。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
1.(知识点1)为了测量调查对象每分钟的心跳次数,甲同学建议测量2分钟的心跳次数再除以2,乙同学建议测量10秒钟的心跳次数再乘6,你认为哪位同学的建议更具有代表性()。
a.甲同学b.乙同学c.两种建议都具有代表性d.两种建议都不合理。
2.(题型一)某市期末考试,甲校满分人数占本校总人数的4%,乙校满分人数占本校总人数的5%,则两校满分人数相比()。
a.甲校多于乙校b.甲校与乙校一样多c.甲校少于乙校d.不能确定。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一
1.某市期末考试中,甲校满分人数占4%,乙校满分人数占5%,比较两校满分人数()。
a.甲校多于乙校。
b.甲校与乙校一样多。
c.甲校少于乙校。
d.不能确定。
答案:d。
解析:解答:因为没有给出两校的总数,所以两校的满分人数也无法比较.
故选:d.
分析:由于缺少两校的总人数,因此无法判断.已知百分比比较多少时,要有总数,当总数不确定时无法比较大小.
2.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你认为班长在收集数据过程中的失误是()。
a.没有明确调查问题。
b.没有规定调查方法。
c.没有确定对象。
d.没有展开调查。
答案:a。
解析:解答:根据班长对全班同学说:“请同学们投票,选举一位同学”,而没有明确选举一位学习优秀,还是品质优秀,调查的问题不够明确。
故选:a.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二
8.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式子:
(1)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__________;(2)用字母表示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__________.
命题点3用字母表示规律[热度:95%]。
9.④用棋子摆出如图3-1-1所示的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下去,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棋子()。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三
第一版块:(前奏版)。
第一环节:课前热身(复习提问):
回顾一下我们在小学学过哪些数呢?这些数能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吗?
还会有新的数吗?
第二板块:(启动版)。
第二环节:引入新课:(导学提问)。
1.观察第二章章前图,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高8848米表示什么?
(2)吐鲁番盆地在地形图上标着—155米表示什么?
(3)从全国主要城市天气预报表中,可以看到哪些新数?这里“—”号表示什么呢?
(4)在测量温度时用到了温度计,那么温度计又是以什么为基准呢?
第三环节:展示目标。
一.学习目标:
(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数、负数的概念:
第三版块:(核心版)。
第四环节: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见书p37如何求出每个队的最后得分,与同伴进行交流。
2.完成p38表格。
3.见p39议一议。
4.正数、负数的概念:
像______________叫做正数,____________.
像______________叫做负数。
零______________。
5.例题:见书p40例1。
6.做一做:见书p40将所学数进行分类,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8.有理数分类:
第五环节:展示汇报小组展示。
第四板块(强化版)。
第六环节:
1分钟记忆: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有理数的概念。
第七环节:反馈检测。
自我检测:。
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那么向西走5m记作____.
3.某食品包装袋上标有“净含量385g+5g”,这包食品的合格净含量范围是___g至___g。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数和负数统称有理数(b)0是整数,但不是正数。
(c)一个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d)整数又叫自然数。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四
了解数据收集与整理的基本方法,学习设计调查问卷,体会并掌握数据收集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收集数据的过程要有组织性,也要有认真的态度,积极参与,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据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养成用数据说话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设计调查问卷.
难点:掌握数据收集的方法,会设计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享有“杂交水稻之父”美称的袁隆平爷爷,为了寻找理想的水稻育种材料,他北至黑龙江,南到海南,观察了数不清的稻田,他对水稻生长的土壤肥沃情况、植株生长高度、植株的产量等各方面的数据进行了系统的收集,然后进行比较,最后筛选出了满意的材料,培育出了深受农民喜爱的杂交水稻.
要想发现一个事物的规律,就需要我们收集大量的数据,从中发现它们隐含的规律.
在生活中,我们会从报纸、电视或者网络上见到很多的数据,它们是信息的载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据,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和数据打交道.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收集数据.
问题展示:班级要举办元旦联欢晚会,如果由你来策划这次活动,你将如何安排节目?
学生合作探究,然后由代表发言.
师: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经历这样的活动过程:。
第一步:明确调查问题——同学们喜欢什么样的文艺节目;。
第二步:明确调查对象——全班每位同学;。
第三步:选择调查方法——采用调查问卷法;。
第四步:展开调查——每位同学填写问卷;。
第五步:记录结果,分析处理;。
第六步:得出结论.
师:此次调查问卷是如何设计的?你知道如何来设计调查问卷吗?
学生看书、交流,并举手回答.
平行线与相交线北师大版数学初一教案篇十五
1.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2.运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在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时,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学习重点】正确理解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学习难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