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管理工作计划范文(17篇)
计划不仅能够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还可以减少错误和冲突的发生。在制定计划之前,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期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一
认真贯彻积极的财政政策,高度重视财源建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一是壮大优势特色财源。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推进骨干企业快速膨胀。
二是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加强楼宇经济的政策扶持,提升对楼宇经济的服务管理,推动的地区性总部集聚。
三是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充实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集中支持恒生科技园、黑牡丹科技园、采菱科技园、中华纺织博览园发展,加快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四是搞好融资服务。充分利用凤凰公司一级开发平台,加快相关公司的筹备建设进度,深化与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合作,在资本运作、合作开发等方面解放思想,创新融资方式,保障建设资金。
五、更好地扶持区内的科技创新、节能减排、战略性新兴产业、文化产业、现代农业和扶贫等重点领域的中小型企业发展,培育我区经济新的增长点。
二、抓收入征管,确保收入均衡进度。
一是完善征管措施。突出抓好主体税种和重点税源的征管,对税源大户实行重点监控、直接调度。对重点企业实行纳税定期通报制度,认真做好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防止出现部分企业销售收入高、税收贡献低的不正常现象。
二是强化综合治税。落实街道、部门职责,严格奖惩。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构筑起细致缜密、反应灵敏的税源监控特别是涉税信息网络,建立起涉税部门税源信息共享平台,真正把各类税源摸清楚,管起来。
三是严格税收执法。强化税收法制观念,加大税务稽查力度,抓好欠税清理清缴,打击偷逃骗税行为,最大限度查禁“跑冒滴漏”,依法严格规范税收秩序。
三、抓支出管理,确保重点支出到位。
一是按照“有保有压、有促有控”的原则,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认真落实好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完善财力综合运筹机制,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科学筹集调度资金,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
二是把保障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将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资金足额安排。
三是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对每一笔关系民生的重点项目支出,跟踪问效、全程监管、严格审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四、抓政策执行,确保利企惠民见效。
一是继续执行政府各项财税政策,认真办理再生资源增值税退税审核。
二是继续落实扩大内需政策,开展个人购买普通住房返还工资薪金所得税工作。
三是继续做好家电下乡新补贴资金的审核兑付工作,严格审核网点申报资料并及时拨付补贴资金。
五、抓改革创新,确保增强财政活力。
一是继续深化预算制度改革,完善部门预算管理办法,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内容,推进财政支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二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重视学校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各校开学初制定好详细的计划,做好教学管理的落实和督查,同时对各阶段的教学质量实施过程化管理,加强平时教学情况的抽查验收,使各科教学质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1.全镇统一教师教学常规业务工作(教学工作计划、班主任工作计划、培优辅差工作计划、作业批改记载等),教育管理中心对各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同时做好期中、期末评估工作。
2.改进对教学秩序、课后辅导、教研活动的日常督查形式,提高督查效果;重视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的评价,督促有关教师及时改进教学。
3.完善听课制度,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
4.整合教育资源,有条件的学校充分利用多媒体,大力推广交互式教学。
5.加强教研组建设。落实教研课题,把备课组建设放在重要的位置上,确立备课组教学质量责任制,提倡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增强团体精神和协作意识。
6.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开好课程,同时认真落实减负规定,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7.重点抓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组织课堂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要求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撰写教学案例,并组织评选活动。
8.加强教育教学科研,走科研兴校之路。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备类教育科研、教学研究竞赛活动,争取发表和获奖论文比以往大幅度提高。继续开展送课下村校、强校帮弱校活动。
9.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各校要一如既往地重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继续开展好阳光大课间活动,保证每个学生每天一小时的锻炼时间。广泛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抓好学校易发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杜绝各种传染病在学校发生。要以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为载体,通过定期举行文化艺术比赛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不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三
今年以来,我县农村财政管理工作在省、市财政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局党组的高度重视下,认真学习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强化农村财政管理为主题,紧紧围绕全县财政工作总体目标,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扎实推进县乡财政一体管理和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全面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创建工作。全县农村财政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为深入推进我县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提高乡镇财政整体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制度建设。为切实加强乡镇财政所(分局)内部管理,规范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县局近年来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加强乡镇财政所(分局)内部管理的各项制度,编印了《xx县乡镇财政所(分局)内部管理制度手册》,分发全县乡镇财政干部,做到人手一册,方便广大乡镇财政干部学习掌握、贯彻落实各项制度,形成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的工作氛围,确保财政所(分局)整体行政效能提高。二是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升全县财政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全县经济发展的本领,3月2日至4日召开了全县财政系统工作暨干部培训会议,学习培训相关财政业务知识,举办了财政系统业务知识辩论赛,组织三批乡镇财政干部共33人参加全省乡镇财政干部培训班,组织4名财政所长参加全省财政系统财政所负责人岗位培训班,举办了乡镇财政资金监管业务和乡镇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培训,通过一系列业务知识学习培训,提高了乡镇财政干部的业务素质。三是规范财政业务。为深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对乡镇财政主要业务工作制订了工作业务流程,严格按业务流程规范办理各项财政业务。由于措施得力,我县农村财政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在全市农村财政管理工作推进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全市农村财政管理工作综合考评中荣获二等奖,这是我县农村财政管理工作连续第五年荣获市财政局表彰,有力地推动了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四是加强督查检查。根据《xx县乡镇财政所作风效能建设督查办法》规定,县财政局于6月28日至29日组织督查组,对全县乡镇财政所(分局)在贯彻落实县乡党委、政府xx县财政局作风效能建设工作部署情况,乡镇财政所(分局)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遵守上下班制度和工作纪律情况等方面开展督查,并将督查结果予以通报,乡镇财政所(分局)对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把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结合起来,形成效能建设的长效机制。五是开展民主评议。邀请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乡镇直单位人员评议乡镇财政工作等活动,在深入群众中锤炼作风、宣传财政政策,树立财政部门良好形象,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战斗堡垒”和“前沿窗口”作用。六是严明考核奖惩。按照《xx县乡镇财政所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和《xx县乡镇财政所长目标绩效考核办法》,组成二个检查组对各乡镇财政所(分局)工作开展综合考评,7个乡镇财政所(分局)被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2个财政所受到通报批评,6个乡镇财政所长(分局长)目标绩效考核先进个人给予通报表彰,有力推进了乡镇财政所(分局)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全面开展创建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按照省、市财政部门有关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工作要求,结合我县被列入全省创建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示xx县,重点围绕乡镇财政所(分局)组织机构、业务工作、内部管理、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五规范”要求,全面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创建工作。一是开展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示xx县创建。根据省财政厅开展创建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示xx县的指导意见要求,县财政局成立了创建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示xx县工作领导小组,出台了《xx县开展创建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示xx县工作实施方案》(财农村[]146号)和相关配套文件,及时调整县农村局工作职能,完善乡镇财政职能,提高公共服务保障水平;致力乡镇财政科学理财,充分发挥“一线服务”和“一线监督”优势;推进乡镇财政精细管理,加强财政基层和基础建设;全面开展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示xx县创建工作,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通过创建,最终实现乡镇财政机构设置更加合理,职能管理更加规范,服务环境显著改善,工作效能全面提升。二是继续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创建工作。科学设置机构,4个乡镇财政分局的分局长提拔为副科级领导职务;科学设置岗位,设立预算管理、惠民资金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岗位;共投入2100多万元对23个乡镇财政所(分局)进行新建、改扩建,设立为民服务大厅、活动室、阅览室、档案室等,配齐了办公设备,办公条件明显改善,为发挥乡镇财政所(分局)的职能作用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按照《xx县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考评办法》文件规定,对20乡镇财政所(分局)规范化创建工作进行量化打分,经过各乡镇财政所(分局)的自评xx县局复核,省、市财政部门考评验收,双河镇等3个乡镇财政所荣获20度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省级先进单位,油坊店乡等6个乡镇财政所荣获年度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市级先进单位,全县共有17个乡镇财政所(分局)达到省、市级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先进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充分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巩固和提高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创建成果,强力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工作,财政局成立了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工作领导组,各乡镇财政所(分局)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分工,建立健全部门间沟通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为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制定实施方案。按照省财政厅《关于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及时出台了《xx县推进县乡财政一体管理实施方案》(财农村[2012]288号)文件,围绕业务管理、资金管理和队伍建设,实现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不断提高乡镇财政管理工作水平。三是全面组织实施。结合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创建活动和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要求,上下协调,联动互动,以县带乡,以乡促县,工作同布置、同落实、同考核,形成依靠和重视基层、关心和支持基层、工作落实在基层、监管向基层延伸的工作格局。在业务管理一体化上,进一步明确县乡财政各自的业务范围和内容,优化县乡财政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建立健全县乡财政内部控制机制。10月份成立23个乡镇财政业务专项检查组,以县财政局选派干部为组长、挂职所在乡镇财政所(分局)相关业务经办人为成员,对23个乡镇财政业务进行交叉检查,确保内部监督全覆盖,及时发现、纠正存在的问题。在资金监管一体化上,县乡财政部门依托“xx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平台,认真做好预算资金、项目类资金、补助性资金、村级资金的监管工作实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在队伍建设一体化上,县财政局实现抓机关、带系统、促基层,选派23名局机关干部到乡镇财政所(分局)挂任乡镇财政所(分局)副所长(副分局长),选派干部每月深入基层财政所(分局),检查、督查财政所(分局)对各项财政业务及重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情况。制定《xx县财政局挂职选派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财农村[2012]309号),对挂职选派干部实行百分制考核,挂职期间选派人员工作业绩纳入乡镇财政所(分局)目标管理考评,实行与乡镇财政干部同奖同罚,充分调动挂职选派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廉政建设,构建乡镇财政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关于加强乡镇财政廉政建设的通知》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建立乡镇财政纪检监察联络员制度的通知》(财农村[2012]454号)文件,选任23名乡镇财政纪检监察联络员,明确工作制度、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及推荐任用程序,有效地扩大了党风廉政建设的参与面、工作面和影响面,进一步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在信息系统一体化上,县级财政平台一体化信息系统应用向乡镇延伸,实现县乡网络畅通、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县乡财政部门通过网络系统,实现预算管理、惠民直达工程、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国库集中收付、非税收入征管、财务核算等软件全面纳入平台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在为民服务一体化上,进一步加强乡镇财政内部管理,统一梳理、制定和公开为民服务具体项目、工作标准、办事流程,依托乡镇财政为民服务大厅,方便单位和群众随时了解公共信息、查阅有关事项,及时反映和办理相关业务。通过开展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工作,实现县乡财政业务工作更加规范,内部管理更加高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工作效能全面提升。
(四)切实做好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
为加强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进一步规范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业务操作,确保惠民资金高效、安全、及时发放。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长效机制,根据县政府办公室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明确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中相关部门职责的通知》文件要求,进一步明确县直各业务主管部门、代发金融机构、乡镇政府、基层站所和村(街、社区)的职责,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修订完善了惠民资金打卡发放实施细则,从补贴资金的管理、发放和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规范操作,对2011年度惠民补助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考核成绩突出的10个乡镇财政所(分局)予以通报表彰。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结合民生政策宣传月活动,通过设立宣传咨询台、召开群众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惠民补助资金。及时转发了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调整财政补贴农民资金项目名称和打卡发放简称的通知》,各乡镇与代发金融机构相互协作配合,根据各自职责,修改调整打卡发放软件,认真按照确定的补贴资金代码、项目名称和简称,并于4月份调整打录到位,同时印制17.5万份《xx县财政补贴农民资金项目名称及代码和简称一览表》,发放到农户手中,确保相关政策的衔接。三是完善基础信息。高度重视农户基础信息和补贴对象数据库建设,对全县17.5万户的农户基础信息开展一次全面检查,认真核对农户户主姓名、身份证号码、“一卡通”存折账号、承包耕地面积等基础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更正,确保农户基础信息完整准确。对农户手机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共采集惠民补助对象手机信息11.6万个,其中:移动号码7.8万个,联通号码1.4万个,电信号码2.4万个,为惠民资金发放信息及时告知补助对象提供依据。四是规范打卡发放。为保障党的惠民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将所有惠民补助资金全部纳入“一卡通”发放范围,按照相关惠民补助资金政策规定,今年共发放惠民补助资金40项近5亿元,做到补贴对象真实、公示到位,各项发放清册齐全完整。通过发布手机信息、年终发放明白卡等方式将惠民补贴资金发放情况告知农户,今年共发布手机信息20万条,以贺年卡方式印制了17.6万份2011年度惠民补贴资金明白卡,委托县邮政局在元月中旬邮寄到农户手中。五是夯实基础工作。严格按照“及时发放、即时上传”的原则,在5个工作日内将发放数据及时到上传省厅,上传率达到100%。按照财政补贴农民资金会计核算办法,县农村局建立惠民补贴资金总账、明细账,进行分项目分乡镇核算,乡镇财政所(分局)建立惠民补贴资金辅助账,及时做账,保证账证、账账、账表相符。对各项惠民补贴资金发放的各项基础资料装订成册,规范建档,便于查询。六是开展走访评议。按照省财政厅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惠民补贴资金“一卡通”走访评议活动,5―10月份县乡财政干部、乡村干部732人参加走访评议,走访215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的93.07%,走访了1517户,召开各种形式座谈会60次,参加人员590人,收集意见建议135条,对意见建议进行整改、完善,通过走访评议活动,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建立健全补贴资金“一卡通”发放长效机制。七是强化监督检查。切实加大对惠民补助资金管理和发放的监督力度,县财政局及各乡镇财政所(分局)均建立了惠民补助资金发放服务监督电话。严格执行惠民管理和发放“六到户、八不准”工作纪律,县乡镇财政部门多次开展惠民资金发放情况专项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补差补缺,确保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为进一步贯彻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构建乡镇财政资金网格化监管体系,更好地发挥乡镇财政职能作用,根据财政部《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省财政厅《关于切实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做好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一是认真开展调研。及时转发《财政部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组织相关人员专程赴xx县考察学习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先进经验及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软件;邀请合肥易百互联科技有限公司软件研发人员来县座谈、商讨开发更加符合我县实际的乡镇财政资金监管软件;召开局机关相关业务股室及乡镇财政所人员参加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座谈会,为制定我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相关制度奠定基础。二是制定实施方案。制定《xx县乡镇财政资金网格化监管工作实施方案》(财农村[2012]312号),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监管、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全面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网络信息化建设。通过监管工作的网格化、网络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不断提高资金运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三是制定操作规程。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办法和流程的通知》及省、市财政部门有关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政策、规定,制定《xx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操作规程》(财农村[2012]313号),按照“大财政、全过程”的原则,对乡镇财政的预算资金、补助性资金、项目类资金、村级资金四大类资金,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四是全面组织实施。按照“统筹规划、分类监管、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在8月份全县正式上线运行,财政局相关股室、乡镇财政所(分局)对1月1日起发生的四大类资金的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的图片、资料等监管信息上传到“xx县乡镇财政资金监管系统”网络平台,共上传监管信息达余条,形成全面完整的年度资金监管信息。纳入资金监管系统的项目类资金778项,监管资金23645万元,补贴类资金11批次40项,监管资金50000万元,预算资金、村级资金全部实时监控。五是强化资金支付安全。切实加强财政资金支付安全管理,防范风险,提高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制定了《关于加强乡镇财政所(分局)财政资金账户印鉴管理的通知》(财农村[2010]231号)文件,转发《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支付安全管理的通知》(财农村[2010]395号)、转发《安徽省财政厅关于乡镇财政加强美好乡村建设资金监管的通知》(财农村[2010]442号)等文件,乡镇财政所(分局)对管理的专项资金账户印鉴按照分人保管、交叉审核、分离制约的原则,实行专人专岗保管,从源头堵塞资金管理漏洞。通过监管工作的网格化、网络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安全性,不断提高资金运行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六)加强乡镇财政所档案规范管理工作。
今年以来,以推进乡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和开展规范化乡镇财政所为契机,继续强化乡镇财政所(分局)档案管理,促进档案规范化、常态化管理。一是加强业务培训。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新修订的《安徽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安徽省机关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并印发给各乡镇财政所(分局),乡镇财政所(分局)对照考核办法进行补缺补差,做好乡镇财政档案整理归档工作。二是开展档案整理归档月。为保证乡镇财政档案资料归档完整、准确、及时、规范,县财政局将3月份确定为乡镇财政所(分局)档案整理归档月。对2011年度乡镇财政所(分局)工作活动中形成并已办理完毕的各种门类和不同载体的文件材料、业务资料、会计资料等档案资料进行全面清理、整理归档,及时向县财政局报送“xx县乡镇财政所(分局)档案室统计台账”,各乡镇整理各类档案1.6万卷(件)。三是严明考核奖惩。将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乡镇财政所(分局)目标管理考评和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考评体系,做到与其它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结合半年工作检查,对乡镇财政所(分局)的档案整理归档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对档案管理不规范的乡镇进行了通报,通报结果纳入乡镇财政所(分局)的年度目标管理考评,从而保证了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
(七)全力做好全市农村财政管理工作推进会筹备工作。
为贯彻落实全省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全市农村财政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市财政局于5月23日-5月24日在我县召开了全市农村财政管理工作推进会,局领导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组织,制定筹备方案,精心准备,努力为“全市农村财政管理工作推进会”提供周到优质的服务,全力做好交流材料编印、印制会务指南、制作会场展板、会场布置、会议报到、食宿安排和相关服务工作等,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得到了省、市财政部门领导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
二、工作打算。
(一)深入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工作。按照推进县乡财政一体化管理的要求,充分发挥县局挂职选派干部的作用,加大对乡镇财政所(分局)财政业务的指导、督查力度,优化县乡财政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实现以县带乡、以乡促县。发挥乡镇财政纪检监察联络员的职能作用,深入推进乡镇财政党风廉政建设和廉政风险防控长效机制,促进财政业务整体上水平。
(二)做好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分局)督查、考核工作。按照创建规范化乡镇财政所“五规范”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创建工作,20所有乡镇财政所(分局)都要达到县、市级规范化创建工作要求,60%以上的财政所(分局)达到省级创建标准,顺利通过省厅对我县开展创建乡镇财政规范化管理示xx县的验收工作。
(三)扎实推进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工作。利用资金监管系统软件平台,重点做好资金监管的信息通达、公开公示、抽查巡查工作及资金监管信息的上传,加大对局机关相关股室、各乡镇财政所(分局)的资金监管工作检查,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财政资金的职能作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四)进一步完善惠民资金管理和发放工作。开展惠民政策的宣传,加强补助对象基础信息收集和动态管理,加大惠民政策执行监督检查力度,维护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确保党的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五)切实加强乡镇财政队伍建设。积极向上级争取政策,解决乡镇财政干部的政治待遇、经济待遇,对符合条件的乡镇财政所及时申报财政分局,或财政所长高配副科级,充实乡镇财政人员,优化乡镇财政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增强工作活力。
(六)继续做好乡镇财政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巩固乡镇财政档案管理达标升级成果,做好乡镇财政档案日常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比,推进乡镇财政档案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20**年,我们以三个一流为目标,树立风险意识,创新税源管理模式,深化征管改革,建立健全零散税源社会管理机制,强化数据应用,构建重点行业纳税评估数据模型,夯实征管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确保在省局三个一流考核中争先进位。现总结如下:
一、构建流程式税源管理模式,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今年,我们积极探索建立起流程式税源管理新模式。2月份在三分局和xx县局开始试点,4月份在全市全面推行。在全市构建起了以税源信息采集为基础,以纳税评估为核心,以核实处理和税务稽查为重点,推进数据增值利用,实现以工作流为驱动的贯通各层级、各部门的税源控管运行机制,形成了税源管理“精细的分工、紧密的联系和有效的制约”的新模式。
(一)构建三级互动的税源风险防范管理体系。
随着税源结构的变化和税源规模的提高,单纯依靠税收管理员单兵作战的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税收征管的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税源风险防范管理,从市局、分局、管理员三个层面构建完整的税源风险管理体系,将税源管理分为日常税源控管和动态税源监控“两大板块”。市局加强分析预警、纳税评估、核查处理等措施的重点监控;基层分局加强纳税申报、税款征收、日常监控、数据管理等措施的日常管理;税收管理员则按征管流程设置日常管理岗、纳税评估岗、核查执行岗和综合岗,并将重点税源企业、重点行业的监管责任分配给综合素质较高的管理员承担,逐步建立了按照风险级别和征管流程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源管理模式,形成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三级税源管理体系。
(二)实施流水作业、相互制约的税源管理流程。
按照优化纳税服务、税收专业管理、税收风险管理等不同特点和要求设置税源管理工作岗位。打破原有税源管理中“责任田”,实施“流水”作业。市局税源监管部门进行税收分析,制定行业税收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对重点行业进行预警分析,指导基层征管单位对重点税源户进行单户分析和纳税评估,对重大建设项目进行跟踪、监控,使税源管理做到了有的放矢,通过税收分析对税源进行监控。县(区)分局按照税源管理流程设立户籍管理、税源采集、纳税评估、日常稽核等相关部门,将原有的税收管理员“责任田”按照税源管理流程进行分解,实施“流程”化管理,对税源管理每一环节实施团队化、专业化管理,做到“管事不管户、管户不下户”。明确管理员工作重点和风险防控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最大限度减少税收执法风险的发生。
(三)优化税收管理员制度,工作流程无缝衔接。
原有的税收管理员负责包办纳税人从办理税务登记直至注销登记的所有环节,造成窗口前台与管理后台缺乏有机衔接,以及弹性执法、人情执法,给纳税人带来不便,也加大了执法风险。我们按照“依事项设流程、依流程设岗位、依岗位定职责、依岗责建机构”的税源管理思路,对综合业务、税源管理、信息采集、纳税评估、稽核执行等五个类型进行职能整合,设置了日常管理科、纳税评估科、核查执行科、综合科,日常管理科负责信息的采集、漏征漏管户的清理以及催报催缴、有关的文书送达等事务性工作;纳税评估科负责纳税评估工作,按行业或区域进行纳税评估;核查执行科负责涉税事项审批后的核查工作、注销检查、日常检查工作;综合科负责税收分析、纳税鉴定、定额核定、任务分派等具体工作。为保证此项工作推进落实到位,该局制定了推进落实制度,按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配备岗位,并通过绩效考核实行能级管理,这充分激发干部职工的创造力和积极性。
(四)加强涉税数据信息采集与分析。
完整、准确的数据信息是税源管理的基础。我们利用地方税收保障平台采集国税、工商、房管等第三方信息,通过专门成立的数据分析加工部门对信息进行交叉比对,把握企业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此来缩短实际税源与潜在税源之间的差距,找出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并严密监控各类税源信息的变化情况,从而为分析预警、综合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提高了对企业涉税信息的监控力度,实现了税源管理信息由单一的纳税申报信息向综合利用信息、信息监控全方位的'转变。同时,市局机关所有业务部门所需数据均由数据中心扎口提供,各部门不再向基层要数据,为基层减负、为纳税人减负。今年以来,我们共更新机构和人员代码500多个,清除作废数据2万多条,补充采集数据1万多项,调整数据2000余项,完成岗位配置近300个,配置功能角色1万余项次,组合应用工作流240多条,提出各类问题100多个,目前,地方税收的纳税(费)人基础信息、地方征管业务操作流程以及纳税人网报业务需求全部纳入了新税源管理模式下的省级大集中系统平台管理,这标志着我市新型税源管理模式迈上了新的台阶。
(五)设定流程节点时限,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为解决大集中系统内、外节点衔接能否高效执行问题,提高工作效能,市局于8月9日至11日,按照省局关于配置流程节点时限的工作要求,充分结合我市转变税收征管方式的初步实践,本着“紧张有序,高效服务”的原则,在认真研究,全面衡量的基础上,确定了各流程的总体办结时限,并于8月12日至13日完成了对整个税收征管流程1000多个节点的时限配置,增强了税收业务内部流转的紧迫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提高综合治税水平,建立健全零散税源管理机制。
(一)构建政府牵头、地税主导、乡街共管的社会化管理模式。
1、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地方政府大力支持下,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协税护税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乡镇、办事处均设有协税护税办公室,统筹所辖村、组、居委会协税护税工作,形成上下联动、层层有人负责协税护税工作的局面,有力地调动各级力量参与到协税护税工作中,使零散税源的征管力量成倍增长。
2、明确岗责,形成动力。制定下发了《xx市个体及零散税源社会化征收工作管理办法》。办法要求:(1)建立协税护税工作制度。定期分析税源信息,确定协税护税工作目标,与协税护税办公室协调沟通,督促协税护税办公室开展协税护税工作,每季度(半年)组织一次零散税源清查。(2)实行目标考核。各级税务机关要分析个体及零散税收税源状况,每年确定对社会化征管工作信息采集、征管质量、组织收入考核目标,提请有关部门按照考核目标对各协税护税办公室进行考核,保障目标实现.
3、细化任务,形成压力。在社会化管理的协税护税模式中,协税护税领导小组办公室是中坚力量,主要负责包括税源监控,个人出租房屋的委托代征,零散税源征收,漏征漏管户清理,负责本区域内纳税人准期申报率、入库率、登记率,专业市场管理,协助地税机关办理其它涉税事项等各项工作。我们对具体操作办法、工作时限、工作标准都作了明确规定,并对协税护税办公室人员进行了专门培训,使他们明确知道做什么、何时作、如何做、做到何种标准。
(二)创优管理,构建税源管理、信息交换、委托代征的社会化管理网络。
强化管理,实现零散税源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集约化,实现协税护税工作可持续发展。
1、构建税源管理网。税源是税收工作的基石,是协税护税的基础工作。税源管理网的主要功能是充分利用好社会力量开展税源清查,实现零散税源征收的透明公开,及时掌握零散税源的变动情况,以便合理调配征管力量。第三税务分局组织乡镇办事处对新浦地区沿街沿面的固定工商业户、土地信息、房产信息实行拉网式税源排查,并将清查结果与征管系统内信息进行比对,共清理漏征漏管户1800余户,清理出土地、房产等财产税税源2200余万元。
2、构建信息交换网。由于国地税及工商等各部门掌握信息的不对等或缺失,不利于信息管税。我们要求各县、分局与国税部门建立定期信息交换制度,每月10日前进行共管户信息交换,每季度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比对。
3、构建委托代征网络。个人出租房屋的税款征收一直是零散税源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由于不同地段不同经营类型的房屋出租价格不同,造成此类税源信息准确性的难以把握,征收难度较大,征收成本较高。这一问题,委托代征网络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各乡镇办事处以及街道居委会熟悉掌握本辖区的个人出租房屋情况,对租金标准也比较了解,并且能够不受工作时间限制开展工作,从而有效缓解了地税部门的征管压力。今年,各通过委托代征网络征收的个人出租房屋税款就达2500余万元。
三、强化数据分析利用,构建纳税评估数据模型,提高税源监控能力。
(一)加强涉税数据比对、提高利用水平。
转变传统的税源管理理念,将省级大集中系统中的海量信息数据与纳税人账簿报表中的反映出的会计信息结合起来进行深度加工分析,与税收要素进行深入对照比较,实施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整合征管、计财、税政、稽查等各部门的税源管理职能,成立专门的数据分析加工部门,负责各项数据的加工分析。同时,制定下发了《xx市地方税务局数据大集中系统数据标准》,明确了涉税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的具体标准,规范涉税数据采集程序,提升了我市涉税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今年通过数据分析比对,筛选出个人所得税申报异常的108户企业,下发到各单位进行纳税评估,评估税款200余万元。
(二)构建评估模型、提高评估质效。
一是突出评估“重点”。根据“抓大控中定小”的工作思路,将重点税源企业全部纳入评估范围,建立建全了重点税源纳税评估基础档案,分行业、分区域进行纳税评估。二是注重提高评估质效,加大对重点评估企业生产、销售、财务等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分析,主动了解来自工商、国税、海关等方面的信息,充分利用征管系统数据信息,加强内部各单位之间的资料共享,丰富评估信息资源,提高纳税评估的准确性,第五税务分局及时获取证券交易所的公告信息,对辖区内某企业的投资成本和收益实施评估,把税法要素与企业生产经营联动起来进行分析,逐步核实股权转让的计税成本,最终确定该公司补缴税款2000余万元。三是注重特点规律的总结,分析专项纳税评估对象的经营特点和纳税规律,研究行业的纳税评估模式和方法,努力实现“评估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工作目标。今年,我们根据年初的工作安排,制定出房地产、餐饮、物流三个重点行业的评估模型,对全市纳税评估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引作用。
四、夯实征管基础、提高征管质效。
(一)深化国地税个体联合管理,逐步实行委托代征。
为保持共管户在双方征管信息系统中数量、信息、状态一致,我们从问题存在的根源着手,在xx县国、地税局率先开展个体共管户委托国税代征工作。5月份,xx县国地税局通过协商达成了委托代征事宜,并从6月开始稳步推进,到9月份已成功实行了共管户委托国税代征。实现了共管户国、地税无缝隙管理,最终达到省局“在数量、信息、状态”三个方面的一致,形成了地税、国税、纳税人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在总结xx县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将在全市逐步推行委托国税代征共管户个体税收。
(二)推行ca认证,提高网上办税应用水平。
为贯彻落实省局相关文件精神,加快我市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提高网上办税应用水平,我们准备在全市网上申报户中推广ca认证,目前我们已和认证中心签定了22000户的推广协议,其中已经使用19400户,ca认证的推广有效解决电子申报的身份认证和数据安全传输问题。
(三)做好税控收款机推广、发票换版工作。
1、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工作。是对全市餐饮、娱乐、服务行业的纳税人进行梳理统计,做到心中有数,全市拟推广餐饮行业为3100户,娱乐业500户,服务行业为1400户。共计5000余户;截止目前,我市共计推广使用税控收款机35台。
2、做好发票发票换版工作。根据总局、省局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情况,统筹做好发票换版工作,理测算各种新版发票的用量,备足发票库存,保证换版期间发票供应不脱节。核对新版发票模版,监制新版发票的印制,盘点旧版库存发票,做好税务机关和纳税人的库存旧版发票缴销、销毁的各项工作。
(四)按期发布数据质量通报。
按照信息管税的思路,今确立了我市基础数据和征管风险监控状况发布月制度,截止到11月底,共发布九期数据质量通报,使用185条规则对全市的数据质量进行了全方位的监控,共计修改数据八万余条,还清了历史的数据质量欠账。为今后的数据管税打下坚实的基础,受到省局的肯定。我市的基础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征管风险显著降低,在省局前三个季度的征管数据质量通报中,我市征管质量均排列在前五名之内。
(五)拓宽信息采集渠道、提升综合治税水平。
积极贯彻《江苏省地方税收保障办法》,以强化税源控管为核心,目前,我市综合治税成员单位为28家,向地方税收征管保障平台提供80余类涉税信息。全年共计采集各类涉税信息81万条,其中建设局、水利局工程信息1万条,国土局地籍信息、土地转让信息近2万条。经地税部门分析利用,实现新增登记1600多户,新增地方各税35000万元。
20**年征管工作将围绕“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征管总体目标,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管税为抓手,健全税源管理体系,深化落实税收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和社会化,提高税收征管质效,逐步推进税收征管的现代化。
一、加强信息管税,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一是深化信息综合利用,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加快业务变革和制度创新,优化征管制度和征管流程,简并操作环节,提升管理效能。二是强化纳税评估,将纳税评估作为风险应对的主要手段,实现疑点选案由人机结合为主向计算机自动选取为主的转变,健全各税种、分行业的纳税评估评估模型和指标体系,扩大疑点库和风险库的使用效能,提升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三是构建涉税信息分析平台,通过定时加工、集中推送、关联链接等方法,实现管理信息的综合化、集约化,为各类业务岗位从事税收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为绩效考核,提供有效的基础信息平台。
二、深化税收风险管理理念,实施标准化有效控管。
以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立足于全省地税系统的应用,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为重点,以采集、分析和利用大集中系统、企业、社会综合治税网络组织以及税务机关掌握的各类数据资源为主线,通过开发应用满足多层次使用和税源专业化管理要求的税收风险管理模式。利用税收风险管理平台,建立风险指标体系,对纳税人涉税信息之间逻辑合理性判断以及与警戒值比对,评估其税款申报入库合理性,发现主要风险点,识别、预防和解决纳税遵从风险问题,并实施标准化有效控制和解决的过程。
三、加强发票管理。
1、根据省局要求,全面做好网络发票和网络版国际税控收款机的推广工作。
2、进一步完善发票查询功能,在建筑业发票入账认证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发票认定范围。
3、加强对发票开票信息的采集,加大对纳税人发票开具数据与纳税申报数据的比对。
4、加强对行政事业票据的清理,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票据的使用。
四、推进税收征管固本强基建设。
1、推进欠税的分类管理。开展无欠税责任区建设活动,逐步实现欠税由事后清理向事前预防转变。
2、加强个体和集贸市场管理。分行业开展个体税收专项治理工作,深化集贸市场国地税管理机制,初步建立集贸市场税收管理长效机制。
3、优化业务资料的档案化管理。全面取消ca用户的纸质资料报送,进一步扩大影印件系统的使用范围,规范纸质资料的管理要求,实现业务档案资料的长效管理。
(一)全市财政收支运行情况。
1、收入完成情况。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275815万元,同比增收64659万元,增长30.6%;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4万元,同比增收56842万元,增长39.1%。其中国税部门完成21009万元,同比增长29.3%;地税部门完成134078万元,同比增长42.3%;财政部门完成47087万元,同比增长35.1%。
2、收入结构情况。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完成152218万元,同比增长41.5%,增幅高于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2.4个百分点,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5.3%。
3、支出情况。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完成319523万元,增长13.8%。其中:上级专款支出67416万元,增长2%;全市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52107万元。
(二)主要工作。
1、千方百计抓收入,确保财政收入平稳增长。
始终坚持把财政增收放在财政工作的首要位置。一是协调征收,定期组织财税分析会,认真落实财税银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收入中出现的问题;二是紧扣目标,在完成年初人大通过的收入任务的基础上,紧盯市委市政府新的目标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做到均衡入库;三是因素分析,抓好重点税源监控,做好税收收入走势分析,关注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坚持属地纳税原则;四是狠抓非税收入征管,积极探索非税收入税式化征管。
2、加强税源建设,夯实财政增收基础。
适时成立税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研究了全市税源建设政策措施,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税源建设意见的通知》,突出重点挖掘潜在税源、培植增量税源、管好存量税源,建立协税护税网络。年利用涉税信息,市国税、地税局通过查补税源共取得收入3386.53万元。
3、积极筹措资金,强力推进新区园区建设。
坚持加大新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和政府融资力度,通过融资平台融资、土地出让等方式筹集资金15.85亿元。强力推进“一区五园”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工业园区承载能力。
4、发挥财政杠杆,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一是全力争取上级财政各类补助资金12.2亿元。安排2.2亿元县域经济和农产品加工园区产业发展调度资金,筛选了湖北三宁股份有限公司等23家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帮助企业解决周转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发放淘汰落后产能财政奖励资金,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10余家。积极争取到工业转型升级及技术改造、产业集群及中小企业发展与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重大科技项目等专项资金1000余万元,重点支持了枝江酒业、三宁化工、宜昌力道起重、湖北浩元科技、宜昌峡江矿机等企业发展,支持了三宁公司10万吨湿法精制磷酸项目建设,驱动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三是向市金桥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注入资本金5000万元,金桥担保公司全年共为17家企业提供担保贷款4600万元;四是通过与中国民生银行宜昌分行合作设立中小微企业产业发展基金,最大限度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市政府首期注入的引导基金2000万元,中国民生银行宜昌分行使用授信2亿元,支持了施扬工贸、明皇木业、大江纺织、宏安化纤、友愿棉业等52家中小微企业。
5、加大民生投入,发展成果惠及城乡。
始终将“服务民生、促进和谐”作为工作的重点,财政支出重点继续向公共服务、新农村建设、科教文卫事业等方面倾斜。民生相关支出合计239025万元,较去年同期支出增加33937万元,增长16.5%,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13年投入基础设施资金4.8亿元,主要用于枝江北站到弥陀寺道路工程、南岗路刷黑工程、仙女四路排水工程、姚港晋宁道路排水工程、城市日常维护管理、规划编制经费、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火车站站前广场二期建设绿化、石宝山垃圾处理场扩容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确保百姓“住有所居”。2013年保障性住房、危改改造、廉租房、棚户区改造等资金累计拨付到位4674万元。
支持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全市财政教育支出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加强学前教育投入,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888万元,用于全市13所幼儿园校舍改扩建。全年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1448万元。同时按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总数15%的比例即每人每年7200元的标准落实骨干教师补助政策,并结合实际出台了教育系统效能考核政策,即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考核奖励,该项当年财政预算追加1600万元。全面启动中小学塑胶运动场项目建设,计划利用3年左右时间投资7500万元,为全市所有中小学全部建成塑胶运动场。已投资1700万元完成枝江二中、安福寺中学等9所学校塑胶运动场建设。
支持三农加速发展。全年农林水事务支出4.5亿元,克服了罕见的夏伏连旱,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小农水重点县七星台片区和玛瑙河流域紫荆岭集镇段治理通过省级验收,七星台董家湾农业综合开发、问安官粮食产能项目完工。安排配套资金265万元,解决全市3.2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筹集农村能源建设资金177万元,支持880户农民使用户用沼气,建设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个,沼气服务网点4个。落实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农作物良种补贴等各类惠农补贴政策,整合惠农补贴资金发放管理工作,发放资金1.02亿元。启动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汉宜高铁沿线房屋改造工程。通过竞争立项争取到第五批小农水重点县项目资金6000万元,第二批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水产养殖项目资金3000万元。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金狮湖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和凤台省级农业科技推广项目11月21日开工建设。全年新增硬化农村公路134公里,完成农村公路渡改桥项目3个,危桥改造项目5个。
支持社会保障全面覆盖。2013年城镇社保扩面新增23143人次,社保费征收突破6亿元。全市已有15.09万农民参加新农保,参保率达99.13%。城镇职工养老金标准月均提高146元,农村低保年补助标准提高900元;发放城乡低保、五保供养及孤儿补助资金4016万元。落实优抚对象补助3987人1477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10笔、2946万元。支持城镇新增就业88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45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591人。2013年xx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额度达1.17亿元,同比增长13.69%。当年发放住房公积金贷款2949万元,现有贷款余额5761万元,无逾期贷款。
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年医疗卫生支出28321万元。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实施。新农合补偿130.6万人次9233万元,参合率为98.9%。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55782人,基金收入2116.57万元。安排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资金1901万元,提供贫困群众医疗救助6359人次637万元。2013年落实计生事业费1233万元,兑现计生奖扶、特扶等扶持政策专项资金986万元,同时将乡镇企业退休职工纳入独生子女奖励的享受范围,落实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提标政策。共筹集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资金527.2万元,主要用于血吸虫病防治、艾滋病防治、国家免疫规划和农村孕产妇分娩补助等。
着力打造平安和谐枝江。2013年保障公、检、法、司日常办案业务支出2230万元。不断充实警力,保障巡逻队员待遇支出82万元,推进第三期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支出240万元,形成全覆盖监控网络。加强城镇网格化管理、社区矫正投入270万元。
6、注重创新,切实提高自身监管水平。
全面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改革创新。全市287家实行部门预算单位全面推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全年集中支付资金总额625561万元。其中:直接支付569853万元,授权支付55708万元,直接支付率达91%。开展了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清理重点检查;全年累计完成政府采购项目1310个,采购金额4.1亿元,资金节约率为5.5%;全年完成财政投资评审项目201个,送审资金为17.78亿元,审减金额2.7亿元,审减率为15.19%;做好市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清理登记,资产清查覆盖面达到100%;创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制定了《2013年xx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行方案》并严格执行,对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2013年共有48个项目列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涉及资金9.92亿元,年底被省财政厅表彰为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一等奖。完成对系统内部单位的检查任务,对相关科室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局直属单位经费会计集中核算工作。对镇街道13项民政救助专项资金、两项物资(大米、衣被)的收支及领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扎实开展会计信息质量检查,认真抓好财政财务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下达处理决定36份。建立了“三公”经费统计报表制度,全年累计处理、传递各类资金请示报告1307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圆满完成政府性债务审计工作。扎实开展财政资金监管,全面掌握各镇街道资金项目额度等信息,建立了监管工作台账,不定期开展抽查巡查。全年印发镇街道财政资金监管信息31个,涉及财政资金14043万元。认真做好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2013年全市共开展一事一议项目369个,村民筹资400.68万元,申请财政奖补资金2200万元。
7、强化管理,全力加强系统内部建设。
结合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八项规定”和省委的“六条意见”以及中共xx市委枝发[2013]1号和枝办发[2013]15号《关于进一步严明纪律、改进干部工作作风的通知》文件精神,大力提倡“三短一简”,认真执行会议和学习纪律,建立违纪行为通报批评制度,纳入量化考核;进一步优化内部工作流程,安排专人负责预算编制的下达、单位日常公用经费的拨付、增人增支的调整、财政专项资金的拨付等工作,统一所有涉农资金的监管,简化政府采购工作流程;推行驻村财政专管员“痕迹”工作法,积极开展规范化镇街道财政所创建活动;以第十四个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为载体,开展以“坚持群众路线,争做清正表率”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财政干部队伍的党性观念、廉洁意识;修订完善《xx市财政局行政管理制度》、《xx市财政工作量化考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安排部署了信息公开工作,明确公开主体责任,公开政务信息367条,公开党务信息102条,在xx市政府信息网公开资金64项,公开资金总额5.4亿元;在“政风行风热线”上,局长走进枝江人民广播电台直播间,介绍财政工作情况,与主持人对话交流,解答问题。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四
根据上级《关于进一步做好应急管理工作》要求,为切实提高处置突发事件能力,预防和减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围绕“无急可应,有急能应”的目标,以应急管理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以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提升为重点,着力增强应急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应急管理工作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二、具体工作。
(一)狠抓组织机构建设。
1.优化指挥机构。针对职责使命,镇委、镇政府及时召开形势分析会,调整应急领导指挥部成员,并进行应急指挥能力强化培训,保障了全镇应急指挥组织健全、领导有力、科学决策。
2.明确职责要求。按照“人按职责干、事按制度办”的要求,明确应急委员会职责,调整应急委员会成员,并进一步明晰应急委员会成员的职责要求和工作任务,为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奠定基础。
3.组建应急队伍。一是建立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年内建议以消防大队为主,联合公安、交警、安监、医疗等相关部门,组成综合应急救援大队。同时,指导社区依托治安人员、民兵、保安等建立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在镇应急指挥机构组织下开展突发事件先期处置。二是建立灭火救援攻坚组。在成功组建森林扑火分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灭火救援攻坚组,提高镇消防队伍灭火救援专业作战能力。
(二)狠抓应急预案建设。
1.修订完善预案体系建设。结合我镇实际,组织编制专项应急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同时制定下发《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做到人手一本,熟悉情况,强化技能,提高应急快反能力。
2.建立健全典型案例档案。广泛收集并整理应急处置典型案例,建立健全应急案例档案库。同时,积极开展应急典型案例分析研讨活动,借锤敲钟、举一反三,警钟长鸣、亡羊补牢,切实做到吃别人的堑、长自己的智。
(三)狠抓指挥平台建设。
1.落实值班制度。一是推行领导带班制度。全体党政班子成员轮流值班,负责协调处置应急值班室发生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并做好有关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汇报工作。二是全面启动应急值班制度。按照预案,落实值班领导和值班分队,并做好车辆、物资器材等相关保障,真正发挥应急总值班室的应急处置功能。
2.发挥应急平台功能。一是发挥镇应急办总协调作用,建立110、119、120、122,以及安监、食品药品监督、卫生、交通、环保等应急平台的沟通通报制度,畅通应急信息,增强全镇应急处置战斗力。二是加快安监分局应急平台建设,协助促进安监分局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建设实时视频监控平台,加快对危险化学类、重大危险源类等企业的实时监控步伐。
(四)狠抓潜力调查工作。
1.做好应急避灾场所调查。对辖区内“小区地下停车场及具备防空防灾功能的地下场所”、“学校礼堂”、“社区礼堂”、“广场、公园、绿地、体育场”、以及“防疫隔离病房”等应急避灾场所调查,做好登记造册,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全面公开。
2.做好应急救援装备调查。对全镇范围内包括集体、企业或私人所有的“消防车”、“冲锋舟(救生艇)”、“救护车”、“吊车”、“大型挖泥机”、“推土机”、“大型自卸货车(泥头车)”、“危险品运输车”、“应急供电车”、“运水车”等应急救援装备调查,做好登记造册,畅通临时应急征调联系渠道。
3.做好应急救援储备物资调查。开展全镇范围内“粮食(大米)”、“食用盐”、“地下饮用水井”、“防凌块石”、“应急药品”等应急救援储备物资调查,并做好登记造册,以备无患。
(五)狠抓演练及制度建设。
1.持续推进应急实战演练。一是持续推进地震及消防避险演练常态化。每年要求全镇所有中小学校开展至少一次地震及消防避险演练。二是大力推进消防自救演练普遍化。对全镇行政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人员密集、危险源集中的重点单位、重点领域开展常规化的消防自救演练,提高全民消防自救应急能力。三是推进应急处置演练专业化,20xx年组织1至2次有针对性的应急综合演练,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的专业化战斗能力。
2.全面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一是积极做好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结合省、地区和县委、县政府要求,做好“气象灾害应急知识宣传”、“防灾减灾日”、“消防安全月”、“应急救护培训”、森林扑火等一系列专项应急知识宣传和教育活动。二是积极做好应急培训讲座,邀请地区有关应急处置专家,到我镇开展1-2场应急知识宣讲活动。三是积极做好应急救护培训,继续协调县医院,组织对我镇企业员工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更大范围地普及我镇人口的应急救护能力。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五
为切实做好xx乡20xx年食品安全工作,构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加大食品安全监测力度,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使我乡食品安全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20xx年食品安全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治本,切实抓好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监管,进一步提升我镇食品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二)工作目标。在全乡范围内有效遏制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实现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食品安全事故明显减少,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明显增强,巩固食品安全示范区工作。
二、工作措施。
1.加强食品安全工作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食品安全形势分析,推进食品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和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通过多种形式适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信息。
2.加强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力量的建设。进一步对现有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队伍进行整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日常监管的力度。
在种养殖环节,要进一步加强对农业投入品市场的监管,防止高毒高残留农药流入农产品生产环节。加大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和监管,重点扶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企业,加强对生产基地投入品进货和生产档案制度的监管。加大农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查出违规违法行为。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加大检测力度,对全乡农产品生产基地实行按月例行监测。同时,要强化产地监管,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执法工作,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在生产加工环节,要建立环环相扣的监管链条,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监督抽查的力度,不断强化食品添加剂的管理,建立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小作坊的监管,逐步减少小作坊的数量,强化监管,巩固压点成果,搞好企业资质认证,实施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全面提升我镇生猪屠宰行业的总体水平。
在流通环节,进一步推进食品安全整治,扩大台帐制度的覆盖面,加强食品安全示范店和农村居民集中区农家连锁店的建设。探索在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中实行市场禁入,即根据监测情况,对被监测的批次、品种、生产厂家实施市场禁入。全面落实酒类流通各项制度,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酒类产品的打击力度。要从执法体系、经营者自律体系、社会监督体系和信息化网络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的长效监管机制。
在餐饮消费环节,进一步推进食品原料进货索证、验收制度建设,加强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建设,餐饮消费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建设。在全乡餐饮业推行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落实食品卫生管理员职责,发挥企业自身管理作用,树立企业合法经营意识。加强餐饮行业的卫生监督管理,加快完善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深入贯彻实施《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及时发现食品卫生隐患并督促整改。
深化20xx年专项整治,做好重大节假日的食品安全工作,要结合我乡实际,针对重点产品、重点环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场所,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以监督性和评价性抽检中问题较多的食品为重点区域,各类食品生产企业、超市、集贸市场、小作坊、小餐馆等为重点场所,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积极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制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方案,使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牢固树立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普遍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防范和监督意识。要着力加大执法队伍、协管队伍以及食品生产企业法人代表、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监管人员、协管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强化食品经营者的安全责任意识,提高企业质量安全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责任。
牢固树立地方政府负总责的责任意识。乡政府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食品生产者、经营者、市场管理者要强化责任,严格自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法人要切实负起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要采取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方式,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责任,强化食品安全的监管。
(二)完善监管长效机制。
我乡将进一步完善食品监管预防体系,全面推进食品监管巡查制;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提高全乡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水平;完善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网络体系,实现食品安全工作“工作有人抓、事情有人做、行为有约束”的工作机制;规范食品安全宣传报道工作,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三)强化目标考核。
建立食品安全考核机制和办法,有针对性地按监管部门、类别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评估,认真落实督查督办制度,对举报案件和上级交办的案件进行督办,保证件件有着落有回复。食品监督管理继续纳入乡政府目标考核。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六
20__年,为进一步加强集团系统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建立全方位立体监管模式,制定20__年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立足食品安全为抓手,巩固和扩大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成果,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着力规范食品流通和经营流程,着力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促进集团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目标。
以《食品安全法》为准则,贯彻执行《____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积极落实市府实事项目,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严格执行“先检测后销售”的交易流程,通过食品安全软硬件共同提升,坚决遏止“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销售。力争在年内基本建立条块结合、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高效、协调联动的立体化长效监管模式。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
一是深入开展《食品安全法》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在市场经营户中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两周年宣传周活动,全面落实各项食品安全措施,营造诚信经营的良好环境。
二是在检测人员中开展检测技能专项培训,覆盖面达到100%。以劳动竞赛为载体,组织开展检测技能竞赛活动,不断提升市场检测人员的检测水平。
批发零售环节:
一是开展每两月一次索证索票、台帐的可追溯机制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重点加强节日、等重大节庆、会议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确保各时段食品安全,增强经营户在食品安全上不可为的意识。
二是在全面推行经营户与批发市场签订安全承诺书的制度上,督促各批发市场做好新进经营户的食品安全宣传、强化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和承诺书签订工作,增强经营户在食品安全上不愿为的意识。
三是做好农残检测、台帐记录情况抽查、互查工作,逐步将猪肉、水果、干货等其他农产品纳入集团食品安全监测体系,严格执行“先检测后交易”的市场交易流程,增强经营户在食品安全上不能为的意识,切实杜绝“问题农产品”流入市场。
酒店餐饮环节。
一是督促酒店餐饮企业做好食品原料采购台帐日记制度;
二是加强涉及一定安全风险的食品销售、加工经营户的监管,对具有高风险的食品销售、加工经营户要坚决退市。
一是在制定《蔬菜供应应急预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基础上,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食品安全风险处置体系,力争做到食品安全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确保食品安全信息的高效传递、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综合利用。
二是突出抓好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置的具体落实,建立定期食品安全信息收集和报告制度,有效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食品安全事件。
三是做好市府实事-肉菜追溯系统建设和运行工作,组织专人收集、归类和更新相关资料,建立进出货台帐和索证索票等制度,做到产品“来源可追溯、流向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
(四)完善农残检测点建设。
在“大市场有安全检测室,区域市场和配送企业有安全检测点”的食品安全检测网络基础上,继续做好“市场+基地”的两道农药检测防线建设,用好__集团蔬菜保供专项基金,完善紧密型基地农残检测设备和落实相关人员培训工作。
(五)提高对食品安全检测的整体可掌控力度。
年内,对集团各批发市场的整体检测情况开展一次调研,重点了解各批发市场检测人员配备、仪器设备现状和维护保养、检测流程、检测站点的环境卫生等情况,为集团在农产品食品安全上的整体规划做好准备。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七
1.学校要与教师签订“控辍保学”责任书,把任务和责任分解到教师,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把“控辍保学”作为教师工作量化考核、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教师评优晋级的重要指标。
2.规范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确保真实、准确,做好学生转学手续,佐证材料作到规范真实有效。
3.做好易辍学生台账,作好动态记录和管理。
4.利用寒暑假、春节期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加大对《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贵州省义务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5.学生一天未到校,学校立即安排教师进行家访,敦促学生返校就读;学生不愿继续就读的,学校要根据“七长”负责制的要求,争取村(居)委配合,想尽一切办法把学生动员回来。
6.学校要加强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确保教育教学任务高质量完成。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对学生不欢迎的教师,学校要提醒该教师,责令该教师改进工作方法。
7.创建“温馨校园”,给学生“家”的感觉,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学习氛围。
8.抓好2、8月控辍保学工作宣传工作。
中职招生工作。
认真分解2020年中职招生目标,抓好中职招生春、秋宣传动员工作,使中职招生宣传工作家喻户晓,让上不了高中的学生到中职学校学技能,未经教育局及教育管理中心同意,任何学校不得接纳不正规渠道的招生单位,更不得有偿招生。
学前教育。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八
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乡镇府要积极探索食品安全监管的新方法,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工作总责,切实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下面是本站小编带来关于20xx年乡镇食品安全管理。
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20xx年,我镇的食品安全工作将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城镇统筹,在全镇继续推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实现监管与发展,监管与服务有机结合,全面提升监管工作能力,结合我镇实际制定镇20xx年食品安全工作计划。
(一)继续在全镇推行“一专三员”(镇食品安全专干,村级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和联络员)监管机制,食品安全专干由镇政府人员兼任,食品安全联络员由驻村干部担任,食品安全协管员由村委会主任担任,食品安全信息员由卫生室医生担任。
(二)强化目标管理,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村,各办、室、站所的综合目标管理。实行半年督查,年末考核,量化评分。
(三)继续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按照《市食品安全综合评价细则》标准。结合平时工作完成情况,推动“食品放心工程”的深入开展,促进食品监管长效机制的健全和完善。
(四)加强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在完成市政府农产品,食品监督性和评价性抽检任务的同时,充分利用我镇现有的安全检测能力,逐步建立我镇食品质量抽检工作制度。形成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的错位抽检机制,提高食品质量监督性和评价性抽查的有效性。
(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防控体系,创新水平安全管理模式,建立以生产经营单位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为一体的食品安全防控体系。通过生产经营单位强化自律,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全程控制水平。通过社会、舆论机构、公民个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筑起第三道食品安全防控线。全面提升我镇食品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六)全面推动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实施。按照“统筹规划,整体部署,分布实施”的原则,在全面落实六大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扩大食品准入的品种和范围,提高我镇食品生产经营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镇食品产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七)健全社会监督网络。在开展整合各部门现有食品安全监督员,协管员队伍建设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推广工作经验,不断拓宽社会监督渠道。广泛开展食品安全社会监督工作。
(八)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有效遏制食品安全违法行为。要结合监管职能,以监督性评价性抽检问题较多的食品为重点品种,各类食品批发市场,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是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九)继续加强宣传培训。加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督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人员法律规范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依法行政能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加强村监管员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法制意识和业务素质。继续加强乡村厨师和食品生产经营者培训,对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法人代表和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强化食品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继续开展“五进”活动,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共
2
页,当前第。
1
页
1
2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九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开始写工作计划了。可是到底什么样的工作计划才是适合自己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乡镇卫生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为及时处置我院的医疗废物,防止传染性疾病通过医疗废物进行扩散和传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以及国家、省、市、区的有关要求,制定本计划如下:
领导小组负责我院医疗废物处置的组织领导工作,统一协调、指挥医疗废物的处置工作。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别装于符合《医疗废物支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或其他缺陷。
3、对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在标袋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的废物的管理,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废弃的化学试剂、消毒剂由医院交专门机构处理。6、含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由医院集中交专门机构处理。
7、医疗废物中的病原体,生物制品等高危险废物,首先经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8、做到定位收集、存放使用后的医疗废物。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贮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
9、垃圾运送人中每天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贮存地点。
10、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贮存区每日定时搬运、定时清洗、定期消毒、保持清洁。
1、培训制度。对全院医务人员以及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处置等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和专业技术、安全防护以及紧急处理等知识的培训教育。
2、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制度。全院统一规定医疗废物使用黄色有标识塑料袋盛装、生活垃圾使用黑色塑料袋盛装,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和生活垃圾中。
3、医疗废物的院内交接管理制度。各医疗单元的医疗废物袋必须使用有医疗废物标识的黄色垃圾袋,指派专人每日与垃圾运送人员进行交接,并做好记录。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4、医疗废物警示制度。卫生院设有醒目标志区分的生活垃圾区、医疗废物贮存区,并在医疗废物贮存区进出口加锁由专人管理,严禁拾捡垃圾。
5、每日收集的医疗废物交由卫生局指定人员集中处理,并做好交接登记。
6、处罚制度。严禁任何个人或单位私自转卖医疗废物。如有发生或有人举报,一经查实将予严厉的处罚。
7、警报制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时,工作人员应遵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并按规定的时限上报主管部门。
1、要求全院职工掌握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
2、掌握医疗废物分类中的安全知识、专业技术,职业卫生安全防护等知识。
3、要求全院职工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买卖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
“九五”期间直至下个世界的前,要实现振兴财政的奋斗目标,关键之点在于如何通过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使我国的财政发展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改革、职能和管理这三者关系中,作为以规范各种财政分配关系、划分各财政主体管理权限、确立各级财政预算组织原则为核心内容的财政体制改革,无疑是改造和健全财政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基础性(体制)条件;各级财政职能的科学、明晰划分和正确定位,则是履行政府职能、加强财政管理的基本依据;而财政管理则可以说是贯彻财政工作始终、几乎覆盖所有财政领域和财政过程的一项经常性工作,不仅决定着财政工作的整体水平和最终成熟,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效应和财政职能的发挥。正是有鉴于此,财政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就成了实现振兴财政这个战略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影响我国财政经济状况和运行机制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而必须以予高度的重视。
既然财政管理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什么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忽视财政管理的现象和问题,不仅造成了大量的财政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加剧了财政的紧张态势,而且又反过来对体制改革和财政职能的正常发挥,形成了诸多的负面影响与牵制。造成我国长期忽视财政管理的原因,大致可从理论偏误和体制、制度性缘由这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长期以来,特别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主宰社会经济运行的模式下,在认识、处理经济与财政的相互关系上,存在着明显偏误。特别是在政策的理论指导上,既存在着片面强调经济对财政的决定性作用,又同时存在着不管国家财政能力,片面要求其发挥对经济的所谓“反作用”问题。在出现前一种倾向时,往往只强调财政对经济的依赖性,或它所处的消极的被决定地位;而在后一种倾向出现时,强调的则又是发挥财政对经济的反作用的要求,而且往往提出的是超过国家财政承受能力的“反作用”要求,比如“大跃进”时期的情况就是这方面的极端性例证。很明显,不管是在上述的哪一种思想指导下,财政管理都不会受到应有的重视,因为它本身处于一种要么被消极决定,要么被要求超负荷运转的不正常的地位或状态,从而没有加强财政管理的起码条件,也必然缺乏加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3][4]。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一
在省、市农机办领导下、在区安监局的支持下,以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为契机,进一步提升依法行政、安全监管和服务水平,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围绕“加强安全法治、保障安全生产、服务农民机手”为主题,深入推进“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持续发展,巩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区及农机示范窗口的丰硕成果,努力构建农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预防和减少重特大事故,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营造了良好的农机安全生产环境。现将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农机“三率”水平有所提高。20xx年上半年拖拉机注册登记130台,落户拖拉机达到6146台,完成注册登记率达到92.1%;联合收割机入户122台,注册登记率达86%;实行电子桩考系统,做到公平、公正,驾驶员考试合格160人,完成驾驶人持证率达到87%以上;检验拖拉机3012台(平安农机),完成年度安全检验率49%;检验联合收割机394台(平安农机),检验率为41.4%;农机事故死亡人数为零。
为了增强农民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加大了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力度,普及农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知识,确保农业机械正常安全稳定生产,切实提高农机安全管理职能。在全区境内全年负责宣传教育工作,经常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致全区农机操作手的一封信》。分别在樟市镇、大塘镇举行了“安全生产月”、购机补贴咨询、农机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隐患排查等咨询宣传活动,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悬挂横幅8条,发放农机安全生产宣传资料3000份,提高了驾驶人员对农机安全生产的意识,消除农机安全事故隐患,杜绝了农机重特大事故发生,上半年没接收到有关农机事故的报告。
自元旦以来,特别是春节、春耕、“五一”、端午节期间,积极与公安交警紧密配合,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组织安全生产检查、共同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打击拖拉机载人、无牌行驶、无证驾驶行为,截止目前,与公安交警联合路检路查8次,检查拖拉机140台次,接受安全教育140人次,治理无牌拖拉机上路违法行为2起。部门间的相互支持,有力的推动了道路交通安全和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违章整改率100%。
存在问题:年检率不高,原因是:耕田拖拉机多、我区需《计生证》才可以办理业务。
(一)夯实“平安农机”示范区成果,加大力度完成上级业务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
(二)巩固、完善全国农机监理示范窗口单位,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促进监理与人民群众关系更加和谐。
(三)严格要求单位全体职工严肃工作纪律,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
(四)提高监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适时组织监理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有关农机法规及农机监理知识,并组织他们参观学习,让农机监理人员认清了农机安全监管当前面临的形势,高度地树立责任感和紧迫感。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二
20xx年我镇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全镇稳定形势为前提,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以淑阳工业园和项目建设为重点,二三产业并举,强力推进村庄整理,扎实开展全民创业,全面促进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乡镇工作思路。
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加速园区和项目建设,不断壮大镇域经济实力。
按照“园区大项目年”的总体要求,全面提速淑阳工业园的开发建设。
一是继续拓展发展空间,集中精力、财力东展、西扩、南连,大力搭建新一轮创业平台;二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滤布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建设,做好潮阳路南延、园区中道东延、商务街等路网建设;同时完善园内绿化、亮化、美化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园区形象品位;三是重点抓好园区服务中心的建设,按工期抓进度,力争尽早竣工使用;四是大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协调用工单位和相关职能部门,抓好融亿世家、瑞达文仪、博乐软体家具、红星美凯龙等50个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使其尽快建成、投产达效;抓好广东威鸿家具装饰材料城、汽车配件物流园等10个在谈项目的跟踪落实,争取项目尽早落户。
二、做强创业辅导基地,大力推进全民创业步伐。
我镇将进一步加大创业辅导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基地的规范升级。
继续加强路网建设,计划投资20xx万元修建道路7条(2500米),架桥2座,全力构建“两横五纵”路网格局,尽快完成与淑阳工业园内的路网、电力设施的对接,并不断完善绿化、亮化、美化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同时切实规划好基地内企业的布局,做到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压滤机滤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基地的特色发展。
按照“一基地、一产业、一特色”的发展要求,加强与家具基地内的广东、江浙等外地客商的接洽联络,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重点引进家具制造企业,强力推进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加大跟踪服务力度,扩大基地的建设成果。
加大对入驻企业的帮扶力度,责成专人负责协调村街、相关部门以及水电等方面难题,帮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
大力支持现有企业进行二次创业,鼓励其进行自主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掀起新农村建设高潮,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
坚定不移开展村庄整理工作,全面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按照组团发展的方式,集中精力、人力、物力,扎实推进地上附着物的登统确认、补偿标准的制定实施、相关手续的报批、正式协议的签署等各项工作,确保在短期内使4个组团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特别是重点抓好河南止务、河北止务、前小屯三个村街的拆迁改造,力争年内实现回迁。
此外,积极筹措资金,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推进城镇化进程。
四、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创建“和谐淑阳”。
继续大力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深入查摆问题,切实进行整改提高,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继续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树立积极地稳定观,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全镇和谐稳定。
进一步完善“三定三包”责任制,在每月例行检查的基础上,建立重大问题预警制度,加大对敏感村街、重点人和事的监控力度;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调解工作体系,完善班子成员每天“开门接访”制度,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和领导接访制度,真正把各种矛盾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大力发挥综合执法队、土地所、城建办的职能作用,针对一些村街私搭乱建、欺街占道等违法、违规现象,加大打击力度;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管理监督和应急处理机制,采取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办法,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三
我镇今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紧跟国家卫生改革的步伐,以公共卫生服务为先导,以免疫规划为中心,以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地方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为重点,切实落实各项预防措施。要按《xx市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责任制》考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明确责任分工,转变工作方式,着力构建基本公共卫生工作新局面,为保障全镇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领导组织实施上级指定的防控计划规定镇长孙伟权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镇长邓锋为直接责任人卫生院院长陈文智为主要负责人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协助做好本镇的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加强对重点传染病疫情的监测预报按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坚决杜绝瞒报、漏报、迟报特别是加强对狂犬病、手足口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应做好具体工作预案和相关应急准备工作各医疗门诊医生应随时密切注意不明原因的呼吸道发热病人。
防疫部门应按免疫要求认真抓好适龄儿童的预防接种工作准确掌握当年出生儿童数确保适龄儿童常规入册接种率达到指标要求加强对流动儿童的调查和薄弱村的儿童预防免疫工作。
入园入学的查验工作,规定每年心生入学开展此项工作,各学校应按具体的职责要求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做好查验工作,凡未按规定完成接种的儿童应及时到卫生院进行补种。
畜牧、公安等部门应积极做好辖区内的养犬管理和犬只免疫必要时组织队伍对各村的犬只进行捕杀凡被犬咬伤者一律到卫生院接受狂犬疫苗接种以严防狂犬病疫情的发生。
加强辖区内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加强食品卫生安全、饮用水安全巡查防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同时进行灭蚊、灭鼠创造文明卫生村镇让广大群众接受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建设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质量确保各类疫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
1、明确分工,落实责任,抓好常规冷链运转接种,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实施安全接种,落实好国家免疫规划正常。
2、继续保持无脊灰成果和麻疹发病控制在1/100万以内,按上级要求做好应急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确保以镇为单位,接种率达到上级规定指标。
3、加强流动人口的免疫接种工作,落实儿童入学、入托查验证工作,确保预防接种查验率达100%,完成补种率在95%以上。
4、继续实施儿童免疫接种信息化建设,及时将儿童基本信息上网录入,实现接种操作同步化管理,构建覆盖城乡的免疫服务体系。
5、免疫各类资料报表报告及时率达100%,传染病疫情准确及时上报,并协助上级疾病控制机构对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率要达100%。
6、做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开展健康教育与促进和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普及防病知识。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四
镇属各学校、村(社区):
健康教育为人们提供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服务,是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实现预防为主、人人健康的`重要途径。为了进一步加强全民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增强国民体质,镇爱卫办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和《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要求,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为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完成,特制定我镇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按照省、市、县三级相关部门的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争取我镇健康教育工作符合《大邑县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的达标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以党委副书记、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由镇爱卫办、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牵头,各村(社区)和学校认真实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精心组织实施各项健康教育活动,建立健康教育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2、做好宣传工作。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使群众认识到学习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重要性,使群众懂得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技能缺乏及卫生意识没跟上才是产生疾病的主要原因。
3、切实加强对群众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的教育,在春季和秋季等疾病多发季节,组织学习有关健康知识。
4、利用市民学校适时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
5、镇政府提供经费保障。
6、建立三个健康教育示范社区,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指导的职责,并使医院、学校等健康网络能够发挥作用。
7、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做好学校健康教育迎检工作。
8、设立固定的健康教育宣传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
在宣传发动组织全体人员开展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学习的同时,要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知识考核检查工作,将健康教育这项工作纳入考核项目。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五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青海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办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条例》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一盘棋”,平安县计生局《关于做好20xx年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要求,为进一步抓紧抓好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完善我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机制及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会议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地、县有关计划生育工作精神,进一步强化“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方式,突出重点,分类管理,创新机制,有效遏制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着力推进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工作,保证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
有效遏制流动人口政策外生育,提高流动人口符合政策生育。
络化协作信息平台应用率达100%,流出地信息反馈率达100%、“查无此人”真实率达100%、流入地信息接收率和更新率达100%、流入地管理服务信息提交率达98%。
1.属地管理原则严格按照《青海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
管理办法》的规定,确定流动人口认定界限,在工作中做到认定清楚,管理科学,服务到位。坚持“谁的区域谁管理,谁雇佣谁负责,谁出租房屋谁担保、谁收益谁负责”的工作方法,对同城范围内的流动人口,积极与流出地相关职能部门取得联系,为流出地提供相关信息,及时做好信息的互通与共享工作。对于从县外流入我镇的流动人口,按照有关规定将这部分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纳入日常性工作范围,提供与本地居民同等的计划生育服务。
2.综合治理,规范管理的原则严格按照《关于建立平安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通知》平镇政字(20xx)31号文件要求开展工作。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服务,形成人口计生、公安、综治、工商、卫生、教育、税务等部门联动,做到管理互补、服务互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3.宣传、管理、服务融为一体的原则寓流动人口计划生育。
积极与就业站联动,从源头上提高外出人员特别是已婚育龄妇女的办证率,对外出务工人员要求凡是长期在外地打工的流动人口必须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须办证者直接向村委申请,由镇计生办审办《婚育证明》;对有外出务工意向的,提前进行宣传,提供办证服务,对未办证的流入人员,要求办理《婚育证明》并发放《婚育证明催办通知书》;同时利用春节、春种、秋收等流动人口流动高峰时期集中抓好《婚育证明》办证、验证工作,始终坚持以“成年流动人口”为办证对象,不缩小办证对象范围,以宣传教育和优质服务促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和管理。
交流和协调制度,及时提交和反馈信息。五管理:政府管理、制度管理、企业管理、宣传员管理和户主管理。
五、依托村(社区),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
坚持把开展优质服务作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方法的重。
要工作来抓,按照“谁管理谁服务”的原则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协助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市场成立流动人口协会1个,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科学管理、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1、提供计划生育宣传服务。
坚持宣传教育为先导,不断改进宣传模式,全面开展“温馨宣传,贴心服务,连心教育”,提倡理解人,尊重人,以温馨的标语口号,架起心灵沟通之桥,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时机,开展多种形式的针对流动人口的计生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各村(社区)在辖区内醒目的地方制作人口文化墙面,向经营摊点发放宣传资料,使广大群众和流动人口自觉执行计生政策。
2、提供生殖健康服务。
组织辖区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开展“三查”为主的生殖健康服务检查,免费开展b超检查和妇科检查服务,免费为流动人口查验《婚育证明》,免费提供避孕药具和避孕方法指导,努力减少外来育龄妇女计划外怀孕率、流产率,从而不断提高外来育龄群众的生殖保健意识和能力。
3、提供生产、生活服务。
以帮助群众解决家庭实际困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对流动人口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户的生产、生活服务,如: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住房信息、经营信息,免费提供司法援助服务,帮助孩子入托、入学等服务。服务工作做到:跟踪服务坚持到人,思想工作谈心到人,排忧解难服务到人,增强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参与意识。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流动人口管理padis平台的应用,明确专人负责,将全镇流动人口全部录入信息平台,按照信息平台的各项要求开展日常工作,各项模块及时变更相关信息,做到“月变更、周反馈”,确保流动人口数据的有效性。加大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的应用力度,及时接收信息,按时反馈信息,切实提高我镇流入人口管理服务信息的提交量,通过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力求使“两地”达到流动人口信息及时沟通,信息共享,责任共担。
各村(社区)要按照意见的要求,理清思路,明确责任,制定措施,切实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确保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有效的开展,从而使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达到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要求。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六
为扎实开展高作镇农机科技入户工作,围绕县局工作计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1、做好联系点水稻机插情况摸底工作,并做好水稻机插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的准备。
2、农机安全技术培训。
3、指导农户做好机插水稻育秧所用的营养土准备,按技术要求进行碎土,合理培肥、旋拌、过筛和堆闷,乡镇科技工作计划。
1、开展水稻机插的技术培训,包括晒种脱芒、发芽试验,同时准备软盘、农膜及插秧机械2、秸秆还田机械技术培训。
3、根据水稻机插面积,选定有较好的排灌能力、交通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
1、组织引进新购插秧机,对新购插秧机进行验收、调试;
2、指导示范户进行插秧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育秧、大田耕整、秸秆还田等)。
3、在选定的播种日期应指导农户进行铺盘、装土、洇水、消毒、播种、覆土、封膜、盖草等一系列育秧起始工作,随之做好揭膜、炼苗和秧苗管理等工作的指导。
4、对联合收割机保养,并指导外出跨区作业。
5、一般在5月300日前完成育秧,同时做好麦茬秸秆还田机具的准备工作。
1、进行机插秧过程中的各项技术服务(机械调试、机械维修、作业技术指导等)。
2、对联合收割机在本地作业时期,及时进行技术指导。
机插秧田块的大田管理技术指导服务(水浆管理、肥料管理、病虫害防治等)。
1、根据机插水稻的长势,指导农户正确施肥,合理用水,以达到以水调肥、以气促根、水气协调的目的,促进分蘖,达到植株健壮,根系发达。同时关注病虫害现象,及时防治。
2、指导农户根据机插秧的特点适时搁田,做到轻搁勤搁,以强根壮杆,提高成穗率,工作计划《乡镇科技工作计划》。同时做好对二化螟、三化螟、稻飞虱等虫害的防治和水稻烂根病的防治。
3、指导农户正确施用穗肥,合理用水,确保延长叶片功能,增加粒重。特别要注意做好杂草的防治,避免形成草害。
1、做好机插水稻收获前的测产工作。
2、进行秋种工作准备,做好稻茬田的秸秆还田工作,高产攻关田的机具落实工作,指导农户正确掌握精少量播种机开沟技术,保质保量完成秋种工作。
1、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组织交流学习,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
2、继续采取技术培训、组织开展农机作业服务等措施加强示范村建设和科技入户工作,积极探索推广工作新机制。
3、冬季机械的技术保养工作。
乡镇管理工作计划篇十七
在科学分析,充分讨论酝酿的基础上,初步确定20xx年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全乡进一步贯彻落实各级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魅力**”建设,进一步突破工业,加快驻地改造和物流园区推进,全面落实“六个建设”,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切实增强“小城镇,大战略”意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一是努力完善城镇功能。按照“规划超前,分步实施,逐年到位,梯度推进”的发展思路,尽快完成新一轮城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充分发挥**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小城镇改造工程,努力实现外延扩张与内涵提升并进。二是进一步规范城镇管理。加大基础设施管护,加强保洁队伍建设,确保小城镇区域主要路段全天候保洁。加大对驻地居民及商户管理,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商贸繁荣”的新城镇。三是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对村庄规划建设的管理,积极培育中心村、扶持一般村、提升特色村,合理布局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宣传绿色文明生产生活方式,扎实完成上级下达的生态文明村创建任务。
立足区域优势,按照“沿路物流区、驻地商贸区”发展思路,全力构筑区域发展新平台,进一步增强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一是突出“招大引强”。坚定不移地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科学招商、理性招商,严格项目落户把关,积极引进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增值高、贡献大、带动力强的项目,实现招商引资向招商引税、选商选资转变。健全客商服务机制,营造亲商、安商、惠商、富商的良好氛围。确保全年完成**亿元的招商引资任务。二是加快园区建设和项目推进。做好**工业园规划,以发展现代物流、新型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为重点,通过市场化运作,组织进展缓慢、效益不高的项目进行整改重组,进一步盘活,充分整合土地资源。将园区建设、支柱产业培植和推进高新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实施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重点产业带动战略,建立健全重大项目督促落实等制度,集中力量推进,突出抓**、**物流园区等一批重点项目的推进速度,争取早建成、早投产、早收益。三是服务好重点工作。做好服务协调,努力营造良好施工环境,为**、**、**、**等一大批重点工程的顺利建设提供有效保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早日改变我乡基础设施条件。
加快农业经济发展,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是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力争完成三分干节水衬砌工程,实施辖区**等灌溉主渠道清淤治理。积极争取各类农业开发项目,改良土地,进一步改善北部农业生产条件,夯实群众增收基础。二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等合作社作用,推广西瓜套种新模式,种植新品种,与**集团合作,引进棉花新品种。不断完善**园、**园建设,充分发挥其龙头带动作用,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水产养殖、畜禽养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增效。三是积极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完善充实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搭建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平台。实施科技兴农,以**园、**为基地,开展多种实用技术培训,依托各级农技推广、创业培训,培养更多的致富能手和实用人才,不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创社会和谐局面。全面发展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创新学前教育发展思路,加强教育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深入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医院”活动,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疾病预防控制等体系建设,确保新农合参合率99%以上。创新管理服务方式,维护低生育水平,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依托北方影视基地开发,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充分利用社区、村活动场所,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下乡、广场文化活动以及自编自演的各类文艺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让广大群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实现与乡服务中心联网,充分发挥中心窗口职能,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群众的水平。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新农保工作,力争覆盖面达100%。加强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高度关注弱势群体,加大低保困难群众救助力度,确保应保尽保。确保全乡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90%以上,实行开门办敬老院,面向社会开展服务,提高供养标准,改善老人生活、居住条件,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活动,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一是全面深化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党委、政府主导,警、村、企联动”的治安防范网络建设,构建“打、防、控、疏”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天、地、人“三网”建设,加大技防投入,在主要路段区域安装电子监控探头,提高综合防范水平。采取有效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二是高度重视信访工作。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深入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重点案件包案等制度,着力解决在土地调整、宅基安排、农村财务、征地补偿、涉法诉讼中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畅通群众依法合理反映诉求的渠道,力争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健全社会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机制,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按照综合考核管理细则和“一岗多责”有关要求,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敬业意识和自律意识,在新一届乡党委领导下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落实“四有”保障工程,加强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建设,明确职责、团结协作,完善培训、考核、激励机制,切实增强带领群众加快发展的能力。以农村财务管理为切入点,以“民主议政日”为平台,切实推进党务、政务、财务“三公开”,不断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认真抓好党员队伍管理,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从党员发展培养上着手,选好入党积极分子,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夯实党的基层组织。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在全乡形成各级党员干部团结干事、激情干事、干净干事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全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