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范文(21篇)
教案应注重设计合理的教学环节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设计。掌握好教案编写的基本要点,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要。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掌握说明文的文体特点——准确、生动。
2、培养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教学方法:
讨论游戏法。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下面是则真实故事,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老的一位多大年纪?芽有副数学对联请你运算,“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60年为一“花甲”,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上联可列算式为: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二、整体把握。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采用抢答的形式,从文中摘录出8道问题,主要围绕说明文体的准确性特点。)。
是非大考场: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2、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明确: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可能”与“恐怕”都是作者一种合理性的猜测,并非已经有了科学的依据,所以“可能”与“恐怕”不可以删去,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作者用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4、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明确: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不能以偏概全)。
5、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概念有交叉)。
6、(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概念限定范围不明)。
明确: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7、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那样的数是无理数——可以顺推。)。
8、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因而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不可逆推)。
明确: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三、讨论。
1、说明顺序研究。
(1)、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几种?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是什么顺序?有何好处?
明确: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一般读者的科学水平。
科学小品。
准确生动。
2、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1)、从文中摘录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明确:
(一)、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如用圆周率来说明无理数的特点—“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作比较: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圆周率比较,说明圆周率包含无限信息.
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
(二)、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般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
抒情: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三)、品味语言。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2)化用:道是无理却有情。
(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晴。
此率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此恨绵绵无绝期。
3)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前者用诗来咏圆周率,既贴切又文采斐然,使人感到意趣盎然.后者既突出了零的特点,又赞扬了像零一样虽然清贫却乐于助人的人.
四、作业。
1、数由自然数发展到复数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从原文找)。
2、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说明内容是。
3.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4.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二
师:上课,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示意)莫泊桑的一篇小说。
师:其实看一下题目,我们就知道,所有的情节都围绕??什么展开?
生:项链。
师:好,接下来,我们思考两个问题。
师:第一个问题: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区别在哪里?第二:《项链》是如何创造性地改写,颠覆了《灰姑娘》的童话模式?思考一会儿,不讨论,独立思考。
师:好,我们四人小组讨论一下,前后四人小组。
师:好,我请同学来回答。“灰姑娘”其实是一个模式,我们来探讨,把灰姑娘模式里面的基本要素理清楚了,玛蒂尔德的不同点也就分明了。我们先想想,这个模式里面,有哪些要素?它包含了哪些东西?(示意)你来说。
生:灰姑娘这个童话,主要是说她的青春……主要涉及的应该是爱情吧。
生:而《项链》的女主人公她……。
师:哦,我们继续讲灰姑娘,不要急着讲项链。
生:灰姑娘,最后她得到了幸福的生活。
师: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结局非常好。很好,请坐。还有吗,还有补充吗,关于灰姑娘?(示意往后)。
生:和他们差不多。
师:灰姑娘她通过爱情,本来很贫穷,后来和王子结婚了。她的等级有没有发生变化?
生:等级发生了变化。
师:请坐。好,最后一位同学,你把前面三位同学的要点,总结一下。
生:也就是……她的身份……总的讲起来,这个故事比较有戏剧性的,一个大转折。
师:大转折。请坐。
其实我们会发现,灰姑娘的模式,有这么几点要素:
师:第一,青春的绽放。舞会上,一下就发现这么美!然后,以爱情来超越等级;最后,有一个极其幸福和完美的结局。
那么,你仔细考虑一下,会发现,莫泊桑他在这几个要点上??青春、爱情、等级、结局??每一点上,都不一样。
生:玛蒂尔德她有。
师:有?有过。最后呢?
生:最后,由于命运的差错……(沉默)。
师:请坐。后面的同学,你可以补充一下吗?关于这个“青春”的问题。
生:她应该也是有青春的吧,只不过她觉得嫁给她丈夫以后,就浪费掉了。(众笑)。
师:嗯,舞会上,青春绽放;但是最后呢,十年之后呢,十年之后青春还在不在?
生:不在。
师:她已经怎么样?
生:已经老了。
师:已经苍老了,请注意??用“衰老”的主题,来替换掉“青春”这个主题。请坐。
好,关于这个爱情的问题,请后面这位男同学来谈一谈。
生:灰姑娘的爱情是美满的,她得到了王子。
师:玛蒂尔德是否追求爱情?
生:不完全是。
师:这是一个爱情故事吗?
生:不是爱情故事。
师:这个一个什么故事?
生:比较实际。
师:关于婚姻的故事是吗,在这个故事里面,没有爱情。所以她追求什么东西?
生:她追求物质的东西。
师:她追去物质生活,这就导致我们对于虚荣的批判,是吗?请坐。这一点很重要,(示意)继续往后。“等级”。
生:玛蒂尔德是生活在社会中下层。
师:灰姑娘起先也是这样,对吗?后来……。
生:但是灰姑娘变成了上层,而玛蒂尔德还是保持在原来。
师:(惊问)还是保持?
生:更下层了。
师:降格了对吧,继续往下降,她最后变得像文章里面的那个谁呀?
生: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
师:请坐。她降格了,灰姑娘是往上升的,是吗?(示意)最后,“结局”。
生:结局……虽然她把钱全部还清了,但是她跟以前变得不一样了。变得更加衰老、贫穷。
师:衰老,贫穷。请坐。
如果我们把整篇小说看作一场足球赛的话,莫泊桑他真正射门的时候是在哪里?(示意)你来说。
生:是在结局的时候。
师:结局怎么样,哪句话?
生:是最后一句话。
师:最后一句话,你给我们念一下好吗?
生:“唉!我可怜的玛蒂尔德!可是我那一挂是假的,至多值五百法郎!……”
师:啊,读得真好,请坐。(示意)同桌,为什么这句话这么有杀伤力?
生:因为在前面,为了这串项链,她付出了她所有的东西??金钱,劳动,青春……还有很多。
师:她把一切都付出了。
生:后来感觉就……当她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感觉她所有的东西都不值了。
师:取消了她十年艰辛劳动的所有的意义,对吗?所以说她最后是目瞪口呆。
啊,所以有人读莫泊桑的小说,读出这种感觉,读到后来你会发现。
师:只有一个字??“冷”!莫泊桑太冷酷了,太冷静了,太冷了。
张含彬:玛蒂尔德。
师:玛蒂尔德真可怜。请坐。这是一个让人悲伤的故事。
师:《窈窕淑女》看过吗?
生:没有。
师:《流星花园》看过吧?
生:(众笑答)看过。
师:《曼哈顿女佣》看过吧?
生:(部分)看过。
生:有的。她原来是在一个酒店里打工,做女佣,然后因为巧合,认识了一个议员,结果她就和那个议员相爱了。而且她是借钱买礼服,还有最好看的项链,是她儿子帮他借的。
师:哦,也有一串项链!有舞会吗?
生:有。
师:天哪,也有舞会。
生:参加舞会,最后是舞会结束后的那天,揭穿她了……。
师:等会儿。她舞会上大放光彩吗?
生:有。
师:也大放光彩!
生:舞会结束后的第二天,她就被揭穿了。最后是因为她的智慧,和她儿子的勇气,最后他们得到了爱情。
师:从此过上了??
生:(笑)幸福的生活。
师:(示意)请坐。大家看,通俗的大片里面,灰姑娘的模式,百试不爽,对吧?奥黛丽•赫本《窈窕淑女》,一九年,奥斯卡七项大奖,同样一个卖花姑娘;其实她来自一个小说《卖花女》,萧伯纳的,都是非常通俗的,《流星花园》里面那个谁啊?(示意)你来说。
生:杉菜。
师:杉菜是吗,这个算不算?
生:算的!
师:好像也算得上的噢。
生:(沉默)。
师:一二三四,凌琪,你来说!什么传统?看出什么东西来?
凌琪:悲剧!
师:悲剧?(示意)请坐,同桌两人商量一下,我们从右面的一排里面看出一种什么传统?
师:好。谁来谈?我们抓紧时间,时间不多了。谁来说,你看出了一些什么东西?(示意)你来说。
生:右边那一排都是,爱情高于物质。
师:都是爱情高于物质生活。请坐。(示意)你可以发表一下意见吗?
生:这里都是写的是,她们都有很美丽的外表,但是她们一开始都没有很好的外部条件来支持她们。整个故事的发展,就是围绕她们如何通过一系列的事情,然后把她们这些美的外表最后终于让别人得知,表现出来。这个就是故事中主要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这些女子,你是否发现,她们都很有自己的主见,对吗?
玛蒂尔德有没有表现出自己的主见?文章里面有没有?
生:有。
师:真的有吗?(示意)你来找一段,从哪里可以看出玛蒂尔德的主见?她真的有主见吗?
生:有有有!刚开始发现项链丢失以后,她就辞退了女佣,搬迁了住所,自己开始干家务。
师:文章里面有很好的一句话,你给我们念一下,好吗?
生:路瓦裁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
师:太好了,请坐。“她一下子现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所以你从中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多么有主见的女人啊!
大家看一看,我想说的就是,这一排下来,我们其实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欧洲小说里面,它蕴含的一个主题就是??“女性的自我发现”。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非常佩服我们班的三位同学。
师:程璐,莫剑俊,俞晨浩。他们说,这是一部关于“女性”的小说。(众笑)。
三位同学各讲一句话吧,来谈谈女性。
来,程璐,你谈谈女性。
程璐:女性天生是爱美的……但是女人善变。
师:善变,爱美。对玛蒂尔德而言,她的美丽的容颜的凋零,太可悲了噢。(示意)请坐。莫剑俊,谈谈女性。
莫剑俊:(沉默)。
师:随便谈谈,轻松一点。
莫剑俊:女性比较在乎自己的外表。
师:所以说外表改变了,她会比较地难过,外貌对她来说,太重要了。(示意)请坐。最后,俞晨浩,你也来说一句吧。
俞晨浩:因为这篇小说中的主人公就是玛蒂尔德,她是一位女性,然后……(沉默)(众笑)。
师:非常好!(示意请坐)其实小说里面除了路瓦裁,其他所有的人??当然除了她丈夫和那个部长??其他都是女性。
所以中国很著名的一个文学家,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他在他的《书房一角》里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我们看一个社会是否宽容,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就看这个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就这么简单。
所以有时候,我们映照一下,我们读了《项链》以后,我们对于玛蒂尔德,到底是如何评价,如果你对她的评价过于严厉的话,也许可以看出你还不够宽容。(众笑)。
好了,那么课后如果大家还有兴趣的话,我建议大家顺着两个思路,继续去思考,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就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有个著名的模式,什么模式,大家有印象吗?才子??
生:(齐声)佳人。
师:才子佳人模式,和欧洲大陆的灰姑娘故事的模式,到底有什么异同?这是第一个思考题。
第二个思考题,有关于作家??盲作家,从古希腊的荷马,到英国的弥尔顿,到莫泊桑,莫泊桑他几近失明,当他开始创作《项链》的时候,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一直到最后,现在的博尔赫斯,失明的作家,和他的创作之间,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这个也可以去思考一下。
莫泊桑说:“我具有一种第二视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玛蒂尔德。
其实我们去读一读,想一想,也许可以看得更深一点,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三
一、导语: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是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
二、课文探讨。
1、朗诵《登高》全诗。
2、这个老人是难呀?——是杜甫。
(一)首联共写了几种景物?(六种。风、天、猿、渚、沙、鸟。)。
1、问:急风、高天、哀猿、清清、白砂、飞鸟,各给人什么感觉?
急风——使人感到非常冷。心寒。
天高——显得天底下的人很渺小,很孤单。
哀猿——使人听到它的叫声非常悲凉。
飞鸟——应该是一只找不到食物的鸟。因为是深秋了,食物很少了;是一只找不到家的鸟。它在到处盘旋,寻找自己的巢;我觉得,这是一只跟鸟群失散的鸟。是一只孤独痛苦的鸟。此时杜甫孤单地一个人在外漂泊。
〇毛泽东笔下的鸟是充满活力和朝气的鸟。因为毛泽东当时正处在立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时期。
〇王维笔下的鸟是悠闲自在的鸟。王维特别向往幽静的大自然。
如此说来,那鹰与鸟就是毛泽东和王维的化身了?
(二)颌联,写了几种景物?(两种,落木、长江。)。
师:由落木,杜甫看到落叶飘零,肯定想自己像树一样,已是晚年,已老了。生命短暂。
师:倏忽就是百年。杜甫生于712年,卒于770年,活了58岁,写这首诗时是767年,55岁,也就是去世前三年写的。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四
2、领会小说精巧的构思,续写课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探究悲剧发生的思想根源,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大家知道,项链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首饰。可是有时候,项链也会成为一条锁链,紧紧地勒住命运的咽喉。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他在小说《项链》中就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二、自主、合作、探究。
多媒体展示:“要是那时没有丢失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景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化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项链》语段)。
问题1:作者的这番“感慨”,针对的是课文中的什么人什么事?
明确:针对的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的人生悲剧。
问题2:为什么会丢失?
明确:因为她觉得“临走时候加穿的衣服”“寒碜味儿跟舞会上的衣服的豪华气派很不相称”,“为了避免那些穿着珍贵皮衣的女人看见,想赶快逃走”。
问题3:这是什么思想在作怪?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五
高中语文第四册以文学作品的鉴赏为主,小说的鉴赏占全书的50%。该册虽只选入了三篇外国小说,但这三篇各有千秋,且在文学史占有显著的地位,《装在套子里的人》以其典型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见长巴尔扎克的《守财奴》以其传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吝啬鬼闻名;而莫泊桑的这篇《项链》以其精巧的构思,出色的心理描写、意味十足的结尾被广泛传诵。学习本文,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体味作为短篇小说巨匠的莫泊桑作品的魅力;学习本文,可以为学习《陈奂生上城》打下基础;学习本文,可以形成完整的小说鉴赏体系;学习本文,还可以让我们领略到外国小说的无穷魅力。
二、确定教学目标。
1、确定依据。
1)鉴赏小说可以从小说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等方面着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对小说的主题、小说的结构及小说的描写技巧进行鉴赏。
2)本文的特色:本文构思特别精巧,作者为主人公设计了一个由逆境到顺境,然后再坠入了逆境的曲折经历,安排了一系列出人意料的情节。这些出人意料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摆布着玛蒂尔德的命运,开着玛蒂尔德的人生玩笑;演绎着玛蒂尔德的命运悲剧。玛蒂尔德的心理,玛蒂尔德的性格,玛蒂尔德的命运均在这曲折的情节中实现。
鉴于上述原因,我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a、知识目标。
1、掌握本文的生僻字词。
2、分析小说的情节,初看人物思想和品质。
3、分析深刻、细腻的心理描写,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4、整体阅读小说,客观、全面玛蒂尔德评价形象。
b、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抓住线索,快速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多角度审视小说人物的能力。
3、培养学生仿照原文风格写作的能力。
c、德育目标。
体味人在物质与精神世界中的执迷和追求,以及这种追求在现实的限制下的无奈、荒诞与虚幻。以及由此产生的人的本性的坚持和女扭曲。从玛蒂尔德身上吸取和发扬人性中善的力量。
三、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玛蒂尔德的解读,传统的理解,人们常常从单纯的阶级论出发,忽略了从人性的角度去诠释这一人物,所以,如何引导学生鉴赏和评价玛蒂尔德这样既有虚荣心又有诚实、坚强、善良品质德复杂人物,是本课重点,也是本文德难点。
二、说教法。
鉴于学生已在英语课中接触过该文,对文章内容有大体的了解。故我将本文的教学模式定格为:经典段落指导品读——争议问题学生讨论——疑难问题教师点拨。
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又可以让他们在参与中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三、说学法。
品读法——仿写法。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复述《失街亭》的波澜曲折的故事情节。
教师介绍对莫泊桑作品的情节的相关评价。
二、品读本文情节和心理描写。
导入新课后,要求学生抓住项链这一线索,在项链前分别添加6个不同的字来概括本文情节,再由学生找出情节中的高潮部分,最后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原文分析:本文是如何体现“处处出人意料,处处又合乎情理”的情节特点的。
赏读情节后,要求学生按照情节找出描写玛蒂尔德心理德句子,并加以概括,再据此指导学生初步探讨玛蒂尔德的性格。
三、重点难点的突破:
1、仿写:
两个话题中选择一个,要求突现人物的心理及性格。
a、如果没有那份请柬。
b、“啊!假的”
2、结合课后题对玛蒂尔德定位,并要求从原文找出依据,同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3、形象对比分析:将玛蒂尔德与简爱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发现玛蒂尔德追求德不合理性。
4、引导学生对玛蒂尔德德的肯定评价。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a、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
b、多面人周朴园。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六
1.掌握汉魏晋五言诗的体例特点,能够认识到五言诗在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地位和对后代诗人的深远影响。
2.掌握“迢迢牵牛星”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掌握《归园田居》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1.通过诗歌的语言把握诗歌的意境。
2.鉴赏诗歌的培养。
一、导语。
诗歌发展到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成为了诗歌的主要体例,学习了《孔雀东南飞》我们了解了乐府诗的特点。在那一时期除了乐府诗歌外,还有文人创作的五言诗,这些诗歌在中国诗歌起着重要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两首诗歌分别出自古诗十九首的“迢迢牵牛星”,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二、解题。
1.《迢迢牵牛星》选自《古诗十九首》。是民歌体文人诗,艺术成就颇高,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钟嵘在《诗品》中称之为“惊心动魄,所谓‘一字千金’”。以后历代文人经常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
2.《归园田居》选自《陶渊明集》。其诗语言朴素平淡,着重表现诗人的超凡脱俗,希望挣脱名缰利锁,远离龌龊官场,回归清新自然的闲适之情。
三、研习课文。
诗作中织女的深情是通过她的活动和这些活动引起的读者的想像表现出来的。比如,织女整日忙碌在织机上却织不出布帛,说明她被思念折磨而无心织布,那么她又为什么要徒劳地在织机上忙碌呢?恐怕是为了转移注意排遣苦闷吧。隔河相望,河汉的清浅和并不宽阔强化着见面的渴望,当然也就增加了见不了面的无奈。同样,在见面的阻隔只有“盈盈”一水时,“不得语”就差不多是不可忍受了。叠词突出了该诗哀婉的情调,因而更具有表现力。
2.《归园田居》要注意理解诗人辞官归隐、重返自然的悠然自得的心态,体会其田园。
诗的艺术风格。
守拙与适俗,园田与尘网,两相对比之下,诗人归田后感到无比愉悦。南野、草屋、榆柳、桃李、远村、近烟、鸡鸣、狗吠,眼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惬意,这一切经过陶渊明点化也都诗意盎然了。“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一远一近,“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以动写静,更衬托出田园的幽静、恬美。作者正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的。
四、训练。
(1)熟读两首诗,当堂成诵。
(2)讨论完成练习三第2小题。
五、布置作业。
《饮酒》是陶渊明反映归隐生活的又一诗作,课后诵读此诗,加深对陶诗艺术特色的品味。
一、题解。
《白马篇》又名《游侠篇》,作者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时魏诗人,曹操第三子,封陈王,思,世称陈思王,是文学五言诗的奠基人,自如地运用乐府体裁,大大地开拓了五言诗的境界,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白马篇》是乐歌词,以开头二字命名。诗中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的少年英雄形象,歌颂他“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精神。同时寄托了作者欲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凌云壮志。
二、研习课文。
1.找出《白马篇》中的动词,仔细品味其艺术效果。
这首诗在突出少年英雄高大形象时,其使用的动词是耐人寻味的。如“破”“摧”“接”“散”就很形象生动,使人仿佛看到这位少年英雄在表演精彩的射技;“过”“若”则概括出少年英雄勇猛轻捷的形象;“登”“蹈”“凌”写出少年长驱直人,锐不可挡,压倒一切之势;“(不)顾”“赴”道出了少年英雄的思想境界。诗人就是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动词刻画了一个具有感召力,使人热血沸腾的爱国的少年英雄形象。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七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一篇脍炙人口的短篇小说,也是莫泊桑这位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代表作。作品擅长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义的片断,以小见大地概括出生活的本质。构思布局别具匠心,细节和心理描写惟妙惟肖,人物语言精彩生动,故事结尾耐人寻味。正如鲁迅所说:“无论从形式、结构,以及表现手法来看,都达到了短篇小说的要求具备的高度。”作为高中生接触到的第一篇外国小说教材,可以从多角度去挖掘文本的意义,对学生提高鉴赏小说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中外文学、世界文学的迥异和异彩纷呈的特点。
一、选好角度,打开小说艺术之门。
《项链》这篇小说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去解读、鉴赏,但教学课时和知识的容纳吸收是有限度的,所以力求在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做到抓重点、理顺难点,最大限度的有所收获是最佳效果。为此,可以设计以文本的精巧的构思布局和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作为重难点。在此基础上整体把握,精心设题,深入体会。如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把故事情节简略复述一下,理清线索,再品味“欧•亨利”的笔法和空白艺术的奥妙。进而理解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关系,那么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讨和理解就会顺利成章了。
二、解读文本,沐浴文化阳光。
1.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多媒体以其强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激发的学生学习的兴趣,优化课堂结果,提高教学效率,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有利资源,精心制作了《项链》的课件,调动学生多种感知器官参与学习,手、脑、眼、耳并用,化抽象为形象,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进入文学的殿堂。
2.让学生的身心沉入到作品中,随之动,随之思考,随之感悟,其中关键的一个环节是设计问题导入,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创造能力。比如在探讨小说女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悲剧原因时,可以佛来思节夫人为例设题,“为什么路瓦栽夫人看望佛来思节妇人会如此痛苦?”“借项链时,佛来思节妇人为什么不告诉路瓦栽夫人拿的是假项链?她为什么要装假项链?”等,从大方向把握社会文化气候的因素。
3.在重点品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这一教学环节时,我把小说第一部分的七个“梦想”——得请柬后的复杂心理——借项链前后的心理变化——舞会部分的四个“陶醉”——十年艰辛部分中的一个“回想”这五部分作为解决的教学策略。八班的宋健和刘永两位同学还根据课本的部分情节,自导自演了一段精彩的短剧,不仅让大家欣赏到了惟妙惟肖的生活版的路瓦栽夫妇,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形象深刻地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感受文学的艺术魅力。
二、迁移拓展,引发文化反思。
通过这篇小说我们了解了小说中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大师都十分注重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在此可以把心理描写的分类和方法做一下归类和对比,从优秀作家笔下那些精湛独到异彩纷呈的心理描写片断中,我们可以获得对这一表现手法的较为全面的认识和宝贵的艺术启迪。我把心理描写归纳为直接心理描写和间接心理描写两种,前者分心理剖析、内心独白、梦境幻觉几种方法,后者有神态暗示、动作暗示、语言暗示、环境烘托几种方法。把本文和《陈奂生上城》、高尔基的《母亲》、契诃夫的《凡卡》、鲁迅的《药》的有关片断做拓展和对比,可以看出中外小说惯用的心理描写手法的差异,可以感受把握作品通过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特定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这应该成为我们打开小说进而一切文学艺术之门的一把金钥匙。
课堂应该让思维飞扬,张开想象的翅膀,诱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可以结合所学进行本课续写心理描写片断练习,实践证明这是提高学生习作的一有效途径。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八
1.背诵全文。
2.“根本”“纵情”等词的古今义。
3.积累“倍”“以”“所”等六个词语。
一、基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默写3分,共21分)。
1.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魏郑公文集》。作者魏征,字玄成,巨鹿曲阳人。谥郑国公,以直言敢谏著称。
b.本文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虚心以纳下”等观点。
c.疏,原意为“分条陈述”。后指一种文体,给皇帝的奏议,也叫“条陈”。
d.魏征死后,唐太宗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
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b.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c.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d.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项是()。
a.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b.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惧满溢,则思江河下百川。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九
《师说》中以其丰富的学识、卓越的胆识提出了骇世惊俗的师道观。
首先,韩愈对老师的作用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的全新界定。在他看来,既能做经师,又能做人师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师。他将“传道”放在“受业”“解惑”前面说,表明他把教学生做人比做学问看得更为重要。韩愈心目中的老师不是一般官学老师,也不是学业启蒙老师,而是学有所成的人。他在“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道受业解惑者也”中,明显流露出了对浅薄之师的鄙夷与嘲讽。
其次,韩愈提出的择师标准体现了一种朴素的民主平等意识。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他明确主张“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种全新的师道观是一种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表现出鲜明的态度、坚定的信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种能者为师的择师标准表现出一种谦逊的学风、不耻下问的胸襟。韩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的感慨是沉痛的。因为远远超过一般人的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而远远低于圣人的普通人却“耻学于师”,也因此才有“圣益圣,愚益愚”的不幸结局。
再次,韩愈提出了转益多师、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观。他认为“圣人无常师”,即有学问的圣人从来没有固定的老师,甚至可以向根本比不上自己的人学习。他举例说“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韩愈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这种转益多师、教学相长的师生观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最后,韩愈提倡敢为人师的反时俗精神,鼓励青年从师勤学。在“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社会背景下,学生李蟠好古文,不拘于时,“能行古道”,韩愈嘉许之。他收李蟠这样“好古文”的学生,表现出敢为人师的反时俗的勇敢精神。韩愈对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学于师”的现象深恶痛绝,对一般浅薄的士大夫之族“群聚而笑”的丑态予以辛辣的调侃。他主张做大学问,鼓励青年从师勤学,深入研究。“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中流露出了对浅尝辄止、不深入研究的人的蔑视。他认为学业的精进在于勤勉。“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强调一个人要着力于“业精”、“行成”,即在学业上做到“精”,在品德上要做到“成”。
当然,由于时代与阶级的局限性,韩愈《师说》中所表现的师道观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他办教育的目的是复兴儒学、排斥佛老和推行文学革新运动,因此他所强调的“道”是儒家之道,他所强调的教学内容是“所读皆圣人之书,杨墨释老之学无所入于其心”,“非三代两汉之书不敢视,非圣人之旨不敢存”,“口不绝吟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他的教学方式明显地带有枯燥说教和硬性灌输的特点,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思维与个性的培养。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
2、培养科学精神。
1、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讨论游戏法。
一课时。
一、导语。
下面是则真实故事,乾隆五十年举行“千叟宴”,有3900多位老人参加,其中最老的一位多大年纪?芽有副数学对联请你运算,“花甲重逢,还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60年为一“花甲”,杜甫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上联可列算式为:
——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字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二、整体把握。
三、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与生动美:
(采用抢答的形式,从文中摘录出8道问题,主要围绕说明文体的准确性特点。)。
是非大考场:
1、自然数的实物原型是十个手指。(自然数的实物原型可能是十个手指。)。
2、负数概念的形成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负数概念的形成恐怕与人类早期的商业借贷活动有关。)。
明确:注意修饰限定词的功用。
“可能”与“恐怕”都是作者一种合理性的猜测,并非已经有了科学的依据,所以“可能”与“恐怕”不可以删去,唯有如此,才能体现作者用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
3、虚数和虚数轴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原型。
4、整数、分数填满了整个实数轴。
明确:注意信息提炼的完整性(不能以偏概全)。
5、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概念有交叉)。
6、(实数范围内)无法用整数或者分数表示的数称为无理数(概念限定范围不明)。
明确:注意概念表述的明确性。
7、圆周率是无理数,无理数就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圆周率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像圆周率那样的`数是无理数——可以顺推。)。
8、所有分数都可以化为小数,因而所有小数都可以化为分数。(不可逆推)。
明确:注意逻辑推导的合理性。
三、讨论。
1、说明顺序研究。
(1)、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几种?
明确: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2)、本文是什么顺序?有何好处?
明确:逻辑顺序。(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
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符合一般读者的科学水平。
科学小品。
准确生动。
2、体会语言的生动美:
(1)、从文中摘录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明确:
(一)、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子:如用圆周率来说明无理数的特点—“包含着无限的信息”
作比较:北京图书馆的藏书和圆周率比较,说明圆周率包含无限信息.
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
(二)、多种表达方式:。
描写:加入了分数和无理数以后,数学王国更扩大了,在零这位国王两边雁翅般排开的阵容就更加威武雄壮了.
抒情:谁说数学枯燥无味?数学天地充满了诗情画意,有待我们去发掘.
(三)、品味语言。
1)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例如: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2)化用:道是无理却有情。
(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晴。
此率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此恨绵绵无绝期。
3)引用:文中引用两首小诗.前者用诗来咏圆周率,既贴切又文采斐然,使人感到意趣盎然.后者既突出了零的特点,又赞扬了像零一样虽然清贫却乐于助人的人.
四、作业。
1、数由自然数发展到复数说明了什么问题?(讨论)(从原文找)。
2、筛选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段的说明对象是,说明内容是。
3.划出文段中你认为重要的修饰限定词,体会它的功用。
4.总结文段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翻译全文,理解文意。
步骤与方法:
1.看“预习提示”,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了解课文。
2.教师出示应掌握的实词和虚词,让学生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弄明白。若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答。
3.同位(桌)轮流口译课文。翻译不准确的,对方应指出来加以纠正或共同讨论;二人都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集体解决。
4.教师提问几个重、难点的语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5.布置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上课)。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板书:学不可以已)。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一自然段。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君子博不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请问本段论述了什么内容?(学生举手)同学回答。
生(1):论述了学习的意义。
师:运用什么方法论述的?
生(1):比喻。
师:很好。本文作者运用了5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学习的意义。作者以青青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板书:青青于蓝,冰寒水)同学,请你回答。
生(2):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过程会发生变化。
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生(2):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发展。
师:对。作者又以“直木为轮”为喻,说明什么道理呢?(板书:直木为轮)(学生举手)同学。
生(3):说明事物可以后天改造。
师:对。谁能说得更全面、更具体些?(学生举手)同学。
生(4):比喻说明人的资质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而且一旦提高和发展了,就不会回复到原来的状态,即人若不断地学习下去,会发生质的变化。
师:很好。“金就砺”“木受绳”两个比喻引出什么结论?(板书:金就砺、木受绳)。
生:(集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板书:知明而行无过)。
师:此句与本段哪句相照应?
生:(集体)“学不可以已。”
师:对。荀子提出人性本恶的思想,认为只有用教育来陶冶,用礼法来约束,才能把这种生而具有的“恶”转变为“善”。这里作者运用5个比喻阐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发展的过程,如果不停止地学习,人的知识、才能、品德会不断地增进、提高,达到“知明而行无过”的境界。
请同学背诵第二自然段。
生(5):“吾尝终日而思矣……善假于物也。”
师:很好。同学们思考一下本段写了几层内容?同学回答。
生(6):分三层。第1句为第一层,第2、3句为第二层,第4句为第三层。
师:对。第一层阐明什么内容?同学。
生(7):正面阐明学习的重要性。
师:对。第二层与第三层是什么关系?同学。
生(8):分总关系。
生:(部分)学习。
师:对。由此看来,第二层用什么方法阐述学习的重要性?
生:(集体)比喻。
师:用哪几个比喻?同学。
生(9):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板书: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善假于物)。
师: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在写法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大量的比喻,从各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阐释,使论点既鲜明又生动。
师:请同学们齐背第三段,“积土成山”,开始。
生:“积土成山……用心躁也。”
师:本段主要论述什么问题?分几层?(学生举手)同学回答。
生(10):这段主要论述学习态度。分三层:第一层,从“积土成山”到“金石可镂”,阐述要有持之以恒的态度;第三层,从“蚓无爪牙之利”到本段末,阐述学习要专心。(板书:学习态度—积累、恒心、专心)。
师:很好。作者是用什么方法论述问题的?同学。
生(11):比喻。
师:每一层的两个比喻句是什么关系?
生(11):对比关系。
师:对。本段的三层内容都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这样的写法什么好处?同学,你说说。
生(12):使中心论点更生动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师:很好。请同学们拿出纸来,按要求作练习。要求:每人写一个比喻句阐述知识的重要性,比喻要恰当。(学生动笔写,5分钟)。
师:请同学们交流一下,谁说?(学生举手)同学。
生(13):知识如血液一样宝贵。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就会枯竭。
师:比喻贴切吗?(学生答:“贴切。”)同学,你怎样写的。
生(14):空虚的头脑若以知识来充实,犹如雨水浇灌着干旱的土地,使它能恢复生气。
师:很好。同学,你说一个。
生(15):知识是生活的明灯,没有知识的生活,犹如在黑暗中的远征。
师:好。同学。
生(16):没有知识的头脑,像不长谷物的荒地。
师:他从反面设喻,也很好。同学。
生(17):没有知识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东摇西晃,虚度年华。
师:请同学们推敲一下是否贴切。同学,说说你的意见。
生(18):不贴切。“断线的风筝,东摇西晃”主要是说无明确的飞行方向,与“没有知识”无相似之处。
师:若将本体改动一下,就是一个很好的比喻句,请你改一下。
生(19):将“知识”改为“志向”。
师:对。改为“志向”“目标”“理想”等,就是个很生动贴切的比喻。好的比喻必须符合合理、生动、新颖的要求。
师:再请同学们运用对比设喻的方法,阐述学习要勤奋或谦虚。(学生写,6分钟)。
师:我看同学们基本上作完了,下面分成几个小组交流一下,写得好的向全班同学推荐一下。(6人一组,交流7分钟)。
师:哪些同学写得不错,请组长推荐一下(第二组组长举手说:同学),请同学读读。
生(20):谦虚的人像翱翔高空的雄鹰,知道天高地阔、学海无涯,因而刻苦好学,永不自满;骄傲的人就像井底之蛙,以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因而浅尝辄止、夜朗自大。
师:好。这是以对比设喻阐述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还有好的吗?(第五组组长站起来说:同学请同学读一下。
生(21):勤奋的人,像一颗明珠,无时不刻不放出光芒;而懒惰的人,像生了锈的铁,毫无用处。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二
学习目标:
1、朗读、欣赏、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体味诗歌的感情,品味诗歌的内涵。
学习过程:
自学导引: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给下列问题:
(1)多音字注音:赵翼()冀州()风骚()搔首弄姿()涨秋池()涨红了脸()。
(2)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号,代诗人,和被称为小“李杜”。《论诗》的作者,代诗人,著有《》等。
2.再读课文,初步了解两首诗的主要内容。
《夜雨寄北》的主要内容:
《论诗》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
1、交流讨论“自学导引”部分的知识点。
2、学习《夜雨寄北》。
3).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4).本诗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三
《项链》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直保留的名篇,但是,以往的解读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附着上了太多的政治色彩和道德评判,难免失之偏颇,近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和老师已经对这一文章的传统解读提出了异议,我也在拙作《灰姑娘之梦》里谈到这一点,在此不必赘述。
今天在我们高二(三)班,我上了一堂课,感觉还不错,在此贴上实录。
时间:2005年3月5日星期六上午第四节。
授课班级:盐外高二(三)班。
教师:夏琨。
教学过程 :
教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药》,我们说过,这篇课文是塑造了典型环境下的典型人物,通过对革命者夏瑜为民众革命被杀,而他的鲜血却被愚民当作治病的“药”吃掉这个悲剧,为我们勾勒出了当时的中国社会的黑暗,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必将灭亡的历史规律。而今天,我们将走出中国,来欣赏一位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名作:《项链》。
其实这篇文章的情节大家应该是很熟悉的了,因为高一的时候这就是我们的英语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学生大多都很清楚)。
(教师板书“根源”)。
学生:由于虚荣,不切实际。
学生:就是跟现实相差太远的目标。
学生:虚就是假的,荣就是光荣,所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
教师:哦,原来虚荣就是虚假的光荣啊。那么,大家有梦想吗?
学生:有。
教师:虚荣跟梦想有区别吗?
学生:梦想是切合实际的,可以实现的。
教师:还没有实现之前,你就知道它能实现吗?
学生笑,没有回答。
教师:那么让我们暂时忘掉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位充满了梦想的女孩子:灰姑娘。
(学生若有所悟,出现一阵小小的骚动)。
教师:哪位同学能为我们简单讲一下《灰姑娘》的故事梗概?
(一位学生起来为大家讲述了《灰姑娘》的故事)。
教师:灰姑娘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很广的一个著名童话,灰姑娘这个名字已经不是一个单纯的名字了,已经成了一个成语,每一个女孩子的心中,可能都藏有一个灰姑娘的梦吧?是吗?(有些女生笑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灰姑娘故事是怎么样的呢?
她的家庭——。
学生:母亲去世,继母虐待。
(教师板书)。
教师:此时她面前出现了一个机会——。
学生:王子的舞会。
(教师板书)。
教师:但是,她能参加吗?
学生:不能,没有衣服,马车。
(教师板书)。
教师:这时候,帮助她的是——。
学生:仙女。
(教师板书)。
教师:在舞会上——。
学生:大获成功,王子爱上她了。
(教师板书)。
教师:对,王子爱上她是很重要的,也是故事的本质所在。
学生笑。
教师:舞会结束之后,灰姑娘——。
学生:丢了水晶鞋。
(教师板书)。
教师:水晶鞋丢失之后,王子——。
学生:寻找灰姑娘。
教师:当然,最后找到了,于是,王子和灰姑娘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学生笑。
学生:不幸福。
教师:对,至少她自己不觉得幸福。和灰姑娘一样,玛蒂尔德也有一个机会,只是这个舞会主办者是教育部。在舞会上,灰姑娘得到了王子的爱,而玛蒂尔德得到的是部长的注意(学生笑)灰姑娘在舞会结束的时候丢失了水晶鞋,而玛蒂尔德丢失的则是项链。灰姑娘丢的鞋成为王子寻找她的线索,最后促成她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是玛蒂尔德丢失项链却让她付出了十年辛劳的代价。
从某个角度说,《项链》可以说是《灰姑娘》的颠覆版。
而从文学体裁的角度说,《灰姑娘》是童话,而《项链》则是小说。
教师:那么咱们对比一下,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的梦想,谁的更远大?
学生:灰姑娘。
学生没有回答。
教师(笑):那么让咱们先忘掉灰姑娘和玛蒂尔德,来看看另外一个大家更为熟悉的人——韦小宝。
学生大笑。
教师:一个扬州妓院里面的妓女的儿子,出身不可谓不低,但是由于因缘际会却平步青云,最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最让男士感到郁闷的是他居然娶了七个老婆,而且个个美若天仙,真是没有天理啊!
(学生大笑)。
(学生笑)。
学生:不能。
教师:但是我们的理论家们却一直认为她的梦想是虚荣心在作怪。这里我想谈谈我个人的观点,我以为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男权社会评价体系对女性的误读。
学生有些诧异。
教师朗读了自己的文章《灰姑娘之梦》的片断:
女人和男人一样,其实都有梦想,女人渴望美丽、高雅和爱情,男人渴望成功、征服和占有,但是,在男权社会的评价体系里,女人的梦想是上不了台面的。男人可以骄傲地宣称“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管他自己究竟是块什么材料,即使失败,还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即使摔得鼻青脸肿也可以说是“壮志未酬”,但是女人就不一样了,女人是不能失败的,失败了之后,就会有很多理论家跳出来,说你的悲剧从开始就已经注定,说你的不切实际应该叫虚伪梦想叫虚荣,玛蒂尔德就是一个榜样。其实女人的那点小梦想跟男人的相比实在太可怜太庸俗了,但是,这个奇怪的社会,能对男人的众多不切实际的梦想大加赞赏,却对女人可怜的一点点梦想嗤之以鼻。
(有女生脱口而出:就是!很多孩子笑了)。
教师:因此,我以为,因为玛蒂尔德希望拥有美貌、高雅和爱情等幸福就认为她是“虚荣”是不恰当的。
学生:有。
教师:举例?
学生一时想不起来。
教师:一个地位低贱的箍桶匠,靠着趁革命时期倒买倒卖行贿受贿搞投机生意而迅速起家,赚取了大量金钱,有了钱以后,也拥有了社会地位,这个人就是葛朗台。
学生若有所思。
教师: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教师板书:于连,《红与黑》)。
学生若有所悟。
教师:当你的邻居葛朗台上星期五突然成了富翁的时候,几乎是没有人再能坐得住的,于连就是这样。但是他失败了,并走向毁灭。从本质上来说,于连的失败跟玛蒂尔德的失败虽然表现形式和结果并不一样,但是实质是一样的。
现在咱们再回到我们最初的问题:玛蒂尔德的悲剧根源到底是什么?
学生:时代的悲剧。
教师:很好!玛蒂尔德的悲剧实质上是等级社会的悲剧。每个人都想得到更高的地位,过上更好的生活,尤其在十九世纪的欧洲,仿佛每个人都拥有一夜暴富的机会和可能,那么,机会就没有什么梦想可以说是不切实际的了。
(学生翻书查找)。
教师:对,这其实才是作者真正的看法。也许我们受传统理论的影响,觉得这个解释好像太不“高深“了,但是,我倒是觉得,莫泊桑在这篇文章里其实就是我们学校这个学期经常提的一句话。
学生插嘴:细节决定成败。
(其他学生笑)。
教师:是啊,其实这个观点现在是很时髦的。呵呵。
学生:有。
教师:请大家看书找出来。
学生:买项链来赔的时候,老板说只卖盒子没卖项链。
(学生大笑)。
教师:还有呢?
学生:借项链时候对方的随意,还项链的时候没有打开盒子,装项链的方式很随便。
教师:对,很好,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用他高妙的文笔,为我们叙述了一个看似离奇,但是又切合生活实际的故事,并传达了他对生活的看法。
学生:因为她爱面子。
教师:只是爱面子?
学生:因为她守信。
教师:不管在法国还是中国,有借有还,完璧归赵都是做人应该信守的承诺,而此时她丢失了借朋友的项链,为了守信,她必须完好无损地归还,这实际上也是她保持自己尊严的一个体现。而更能表现她的尊严的是另外一个情节:
学生:付出十年的辛劳。
教师:对。对十年前的玛蒂尔德来说,美丽动人和青春是她最大的追求。但是,为了还债,她毅然显出了英雄气概,不惜变成一个粗壮耐劳的妇女,连她的朋友都认不出她来了。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的莫泊桑介绍,莫泊桑总是喜欢刻划下层人民的特点,并在那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发掘出小人物身上的闪光点,《项链》里面的玛蒂尔德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在承受生活艰难的时候,她能坚强地面对,战胜困难,我想,这也是我们能从小说中获得的另外一个启示吧。
(下课铃响起,下课)。
白银溪流评: 。
我认为学生听了这节课后定会有所悟,特别是“虚荣”这个字眼已经牢牢地固化在学生的脑海中的时候,摩西的课对学生一定会有所启发。
我觉得很多时候大家都成了所谓课改奴隶(原谅我不当的措辞),一上课就是学生为主体,大家展开热裂讨论,学生的回答充分显示了个性。腻啊,同志们。我们不可想象鲁迅等大师们站在讲坛上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你说的对,恩,你说的也对,xx同学的看法很有创意。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个性十足观点鲜明掷地有声!
东方有句话我印象很深,用自己的方式教学,就象用自己的方式爱一个人。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当对学生千依百顺的小男人好男人充斥耳目的时候,我更欣赏摩西这样的“大男子主义者”,我个性十足,我风度翩翩,我刚猛无俦,学生因我而爱思索,因我而爱语文,因我而爱文化!
东方雪评:
摩西的课已经形成既定的风格,这个说法比较好听,但是我还想说定型后的悲哀,希望摩西不要生气。
一如以前,摩西的菜篮子里总是有几样新鲜的蔬菜,看起来色彩夺目,其实也就是青菜、番茄之类。灰姑娘、哈姆雷特、葛朗台、也许还会有小王子、简·爱、苔丝、冉阿让等等。我想说的是,用作对比教学的材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经典性,自然而然的带上批评家的东西,平民化和现实性多多少少的被忽略了。当然,这也足够唬弄学生一阵子了,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且从教学内容需要的程度已经教学组织形式上来说,这样的比较还略显粗糙。同时,学生因比较而生成的基本上不是富有个性印记的东西,基本与教师预设雷同。
那么,我们必须要问摩西和我们自己:我们要追求到底是什么?
精彩!
近似天马行空的课堂设计:和,灰姑娘和玛蒂尔德,男人和女人,灰姑娘和韦小宝,太棒了!这样的大胆而且基本合情合理的联想,基本否定了传统评论家对玛蒂尔德的评价:认为她追求虚伪和梦想不切实际,也基本否定了造成玛蒂尔德的命运的根本原因是个人性格悲剧,为自己个性化的解读张了本。她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摩西脑袋确实是菜篮,不过是菜篮子工程,无所不有呀,所以才能如此纵横驰骋,信手拈来。
精彩!!
老师是灌篮高手,是煽情能人,是杰出导演。有着深邃的思想+雄辩的口才+横溢的才华,学生面对这样的老师充满羡慕和景仰,面对这样的课堂充满激动和期待也就不足为奇了。
遗憾:
我看到了老师的精彩,学生的精彩呢?
既然主要要讨论小说的主题,为什么不把社会悲剧论进行到底?后面加上了为什么要加上“细节决定成败”论呢?准备把课堂继续拓展延伸?但你下面又是话锋一转(追求跳跃性思维?)讨论起小说的结构艺术。
春姑娘评: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四
编剧(按姓氏笔画排列):陈隽、陈馨怡、郑倩、黄歆义。
人物(按出场顺序):玛蒂尔德(欧阳璐)老板娘(杨倩)。
上帝(赵捷毅) 路瓦栽(王冬越)。
佛来思节(周珏) 男宾一(华志斌)。
男宾二(季思远) 男宾三(孙怡)。
甲1(顾嘉威) 甲2(周卿)。
舞者(孙佳龙、马奕宁、潘磊、陈新)。
马夫(郑苏炯) 老板1(陈开放)老板2(陈雁麟)。
导演:陈馨怡。
第一幕与上帝的对话。
老:快点!你要是偷懒的话,我就扣你工钱!
玛:(大声)知道了,知道了,我一定好好干。
(老板娘离开,玛来到窗前,望着天空,放下了手中的拖把)。
玛:上帝啊,为什么要这样不公平,为什么,为什么!(大声)。
(上帝在天上望着)。
第二幕计划借链。
(路揭开了锅盖子)。
路:(惊喜)啊!好香的肉汤!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
(玛惆怅)(路从包里拿出请柬,玛蒂尔德接过请柬)。
(她把信慢慢放下,思索了一会,然后把信往丈夫的怀中一丢)。
玛:你叫我拿着这东西怎么办! 。
路:(结结巴巴,手足无措的)但是,亲爱的,我原以为你一定很喜欢的,你从来不出门,这是一个机会,一个,一个好机会!(愁苦的,委屈的)我费了多大力气才弄到手!大家都希望得到,可是很难得到,一向很少发给职员。你在那里可以看见所有的官员。
玛:(怨怼的看着路瓦栽,身子一侧)你打算叫我怎么去呢!?
(玛用手擦了擦眼泪,抽抽泣泣地哭了起来) 。
路:(惊慌失措的)你,你怎么了!怎么哭了,你怎么了! 。
路:(关心的)你怎么了?看看这三天来你非常奇怪,是不是得了什么病了? 。
路;戴上几多鲜花吧!别在胸前与肩上装点一下,这个时节是很时兴的! 。
玛;(不依)在阔太太中,这样的点缀算得了什么呢,难也难看死了! 。
玛:真的呢!我怎么就没有想到。
第三幕借链失链 。
上帝:玛叙述了原委,把一切都告诉了佛,也开始了这厄运的一切。
佛:挑吧,亲爱的。 。
玛:(高兴的)哦!太谢谢您了,佛!
(玛在镜子前看这又看那,,犹豫不决,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 。
玛;(犹豫的)再没有别的了吗? 。
佛: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玛跳了起来,发抖,迟疑了一会儿)。
玛: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拿起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 。
佛:(不屑地看了看)当然可以。 。
玛:(狂喜的)哦!你太好了!谢谢谢谢,你真是我的福星。
(搂住佛的脖子,狂热地亲她)。
玛:真的太感谢了!(飞奔而去)。
(玛参加宴会)(室内,众男宾与众女宾。路与两男宾被冷落在角落里,睡着了,心中狂喜,尽力地控制自己,脸上还是高贵的样子,所有的男宾马上停下讲话,一齐盯着她看,玛微笑着做出雍容华贵的姿态,马上就有男宾来邀她跳舞)。
(男宾们开始交头接耳)。
男宾一:那女子是谁?
男宾二:不清楚,她可真漂亮啊,看看有谁认识她,好做介绍。
男宾三:小姐,我能请你跳只舞吗?(伸出手,弯下腰)。
玛:当然可以! 。
(凌晨四时,舞会结束。)。
(路把一件很朴素的家常衣服披在她的肩上) 。
玛:(冷冷地)我不要披这件衣服!(把衣服拉下) 。
路:不披衣服要着凉的。
(玛还是把衣服拉下,不管丈夫,独自朝门外走) 。
路;等等,玛,你到外边要着凉的!我去叫一辆马车来。(离去) 。
喂,马车——。
(破马车缓缓而来)。
路:,车夫,快一点,(对玛说)我十点种还要到部里去。
(车夫应声)。
玛:啊————————————!!!!!!!!!!! 。
路;什么事情!! 。
路:什么?……怎么啦!!……………怎么会有这样的事!!!来,快找找!
路:你确定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
玛:(惶恐地确认)是的,在教育部的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路:一定是丢在车里了!
玛:是的,很可能,你记得车的号码吗? 。
路:(颓废的)没有!!! 。
(他们惊慌地面面相觑。末后,路瓦栽重新穿好衣服。) 。
(家里)。
(七点钟光景,一脸沮丧)。
玛:怎么样了?
玛:上帝啊,为什么,为什么你要这样愚弄我!
样我们才会有周转的时间。 。
(玛不住点头,急忙去写信) 。
第四幕 借贷还链。
路:(沮丧)都一个星期过去了,没有希望了(停顿)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
玛:是的(拿出合子)我们按盒子上的招牌字号去找那家珠宝店去。
(店里)。
老板:太太.这挂项链不是我卖出的,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老板:有.让我想想(过了一会儿),在皇宫街的一家店里有。
(来到店里)。
玛:(看到项链,惊讶)是的,就是这串。
路:老板,这串项链能不能再便宜一点。
乙:当然可以,不过价钱嘛。
玛:怎么样。
乙:这样吧,三万四成交,如何。
路:(惊讶.咬咬牙)就这样吧!
(路上)。
(玛来到佛家)。
第五幕公园相遇。
就这样,十年过去了,债也还清了,全都还清了。
老板:这是你今天的工钱,你可以下班了。
玛:是的,多谢你了(接过钱,走了)。
玛:(喃喃自语)反正明天是周末,倒不如到公园去走走,舒散一下也好。
(来到公园)。
玛:(看到一个妇人走来,是佛,吃惊)。
(犹豫,自语)我要不要上去和她打招呼呢?
(上前)你好,珍妮!
玛:没有错,我是玛蒂尔德,路自栽。
佛:啊(尖叫)我可怜的玛蒂尔德,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佛:因为我?这是怎么讲的?
玛:你一定记得你借给我的那挂项链吧!我戴了去参加教育部夜会的那挂。
佛:记得,怎么样呢?
玛:怎么样,我把它给丢了。
佛:哪儿的话,你不是已经还给我了吗?
不过,事情总算了结了,我倒是十分高兴的。
佛:(停住了脚步)你是说你买了一挂钻石项链赔给我吗?
玛:对啊,你当时没看出来吗?简直是一模一样的啊。(天真而得意地笑了)。
柔和的背景音乐响起,玛蒂尔德上台。 。
淡黄色的光束包围着她,玛蒂尔德开始内心独白。 。
路瓦栽(带有一些关心,一些惊讶):“哦!玛蒂尔德,你这是怎么了! 。
玛蒂尔德(生气的):“哼!” 。
(这时候女仆上) 。
女仆(恭敬的):“先生,太太,肉汤煮好了,请用饭。” 。
路瓦栽(温柔的):“来(搂住玛蒂尔德),我们去吃饭吧!” 。
玛蒂尔德挣脱了路瓦栽,但随同他一起走到饭桌前。 。
女仆:“哎呀!” 。
玛蒂尔德(埋怨的):“你看你!连一碗汤都端不好!” 。
女仆(恭敬的):“对不起,太太。” 。
路瓦栽(小声的):“快,下去吧!” 。
女仆想要下台。 。
玛蒂尔德(嘟哝着):“勃雷大涅省的*货!” 。
路瓦栽离开座位,奔上去(陪笑):“别,您别这样。”(想把她拉回来) 。
女仆哼了一声,拂袖而出。 。
她被这些事物所陶醉了。 。
【第一幕完】 。
【第二幕:道具:请柬。人物:玛蒂尔德,路瓦栽】 。
(玛蒂尔德原本就站在台上,旁白一说完,路瓦栽就上台) 。
玛蒂尔德(高兴的):“是吗?是什么?” 。
(路瓦栽递给玛蒂尔德请柬。) 。
玛蒂尔德用手擦了擦眼泪,抽抽泣泣地哭了起来。 。
路瓦栽(退了几步,抬头看了看天花板)(音效响起) 。
【第二幕完】 。
【第三幕:人物:玛蒂尔德,路瓦栽】 。
玛蒂尔德(不依):“在阔太太中,这样的点缀算得了什么呢,难也难看死了!” 。
旁白:她丈夫为她出了许多主意,最后—— 。
【第三幕完】 。
旁白:第二天,玛蒂尔德到他的朋友家中。 。
玛蒂尔德(热烈的):“哦!弗莱斯杰!” 。
弗莱斯杰(热烈的):“哦!你好,玛蒂尔德!” 。
旁白:两人走到桌前坐下了。 。
(仆人上) 。
仆人(恭敬的):“太太,咖啡。” 。
玛蒂尔德(微笑着):“谢谢!哦!弗莱斯杰,您家的仆人也这样懂礼貌!” 。
弗莱斯杰(微笑着):“今天来找我,是为了什么事?” 。
玛蒂尔德(愁苦的):“哦!弗莱斯杰,我遇到麻烦了!” 。
弗莱斯杰(关心的):“怎么了,我亲爱的玛蒂尔德?” 。
玛蒂尔德(高兴的):“哦!太谢谢您了,弗莱斯杰!” 。
玛蒂尔德(犹豫的):“再没有别的了吗?” 。
玛蒂尔德(迟疑而焦急的):“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
弗莱斯杰(微笑着,不假思索):“当然可以。” 。
【第四幕完】 。
旁白:夜会的日子转眼便到了。 。
男宾一(引诱的神态,微笑着,彬彬有礼的):“小姐,我能请你跳只舞吗?” 。
a(用胳膊肘碰碰路瓦栽并指指玛蒂尔德):“嗨!她是你女人?” 。
路瓦栽(有些许尴尬):“是啊!” 。
a(讽刺的):“不会罢,果然是一朵鲜花……啊,哈哈!”(走开) 。
(过了一会) 。
b&c(醉了的):“兄弟你也一个人在这里?” 。
路瓦栽:“……是啊!” 。
b:“你老婆呢?” 。
路瓦栽(尴尬的):“……在那里跟别人跳舞。” 。
c:“哈哈,同病相怜,走吧,我们一起到小客室睡觉去!” 。
(b&c拖住路瓦栽走了……) 。
(玛蒂尔德依旧狂舞着,场面持续15秒) 。
【第五幕完】 。
【第六幕:道具:铜镜,演出服,桌子和椅子。人物:路瓦栽,玛蒂尔德】 。
玛蒂尔德(冷冷地):“我不要披这件衣服!”(把衣服拉下) 。
路瓦栽(重又把衣服拉上去,温柔的):“不披衣服要着凉的。” 。
玛蒂尔德(还是把衣服拉下,不管丈夫,独自朝门外走) 。
路瓦栽(已脱了一半衣服,也有些惊慌):“什么事情!!” 。
路瓦栽(长长叹了一口气,说):“你确定离开舞会的时候它还在?” 。
玛蒂尔德(惶恐地确认):“是的,在教育部的走廊上我还摸过它呢!” 。
路瓦栽(肯定中带有一些气急):“一定是丢在车里了!” 。
路瓦栽(颓废的):“没有!!!” 。
旁白:他们惊慌地面面相觑。末后,路瓦栽重新穿好衣服。 。
路瓦栽(决然的):“我去吧我们走过的路再走一遍,看看会不会找到。” 。
(路瓦栽走了出去,玛蒂尔德坐在一张椅子上,精神一点也提不起来。) 。
旁白:七点钟光景,她丈夫回来了。 。
旁白:于是,她照他说的写了信。 。
【第六幕完】 。
【第七幕:道具:项链盒子。人物:玛蒂尔德,路瓦栽,老板。】 。
(路瓦栽与玛蒂尔德上到台中心) 。
路瓦栽(决然的):“应该想法赔偿这件首饰了!” 。
旁白:于是,他们来到了那家珠宝店,可是—— 。
(玛蒂尔德递给老板那只盒子) 。
路瓦栽:“那么老板,您知道哪里可以买到相同的钻石项链吗?” 。
路瓦栽和玛蒂尔德(欣喜的):“谢谢!”(疾步而走) 。
老板:“诶!盒子不要忘了拿走啊!” 。
(路瓦栽回过头再去拿) 。
【第七幕完】 。
【第八幕:道具:项链,】 。
路瓦栽现有父亲遗留给他的1万8千法郎,其余的,他得去借。 。
路瓦栽夫人送还项链的时候,弗莱斯杰夫人带着一种不满意的神情对她说—— 。
弗莱斯杰(不满意的):“你应该早些还我,也许我早就要用到它了。” 。
【第八幕完】 。
(路瓦栽与玛蒂尔德上台,路瓦栽站着,玛蒂尔德坐着) 。
(灯光暗下) 。
旁白:(边演边说)p47——48令人倾倒。 。
【第九幕完】 。
【第十幕】 。
旁白:前部分不变,直到最后。 。
(灯光全部打在玛蒂尔德身上,玛蒂尔德回过身面向观众。) 。
玛蒂尔德:“没关系,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 。
(全剧完)。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五
学习目标:。
掌握重要的实词、特殊句式。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
学习重点、难点:。
实词、虚词积累;理解、运用“非攻”思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其中有影响的是墨、儒、道、法四大家。他们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中有一个人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他就是墨子。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选自《墨子》的文章——《非攻》。
二、作者简介:
墨子,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出身低微,注重节俭;注重实践,善于制作;学术上,创建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三、析题:
非:非难、责怪。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六
1.关注人性: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典型人物形象。
2.关注古典:用诗词形式对文学人物进行二度创作。
教学重点:
玛蒂尔德性格的两个层面。
教学难点:
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表演法 研讨法 拓展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屏幕显示幻灯:《项链》)。
一.导入。
二.课本剧表演(熟悉情节,为人物分析作铺垫)。
三.分析鉴赏人物性格。
(一)抑。
2.造成玛蒂尔德性格大转变的是哪个情节?
请大家齐读第三和第四段。(读完后)这两段文字中哪一个词语反复出现?
4.“梦想”可不可以换成“理想”?它表现了玛蒂尔德什么思想性格? 。
5.性格与情节有什么关系?
(二)扬。
7.那么主人公在以后的情节发展中,除了虚芝心外,还有没有表现出别的性格特征?(特别是有无值得我们称颂的?)请同学们看课文p207——209。
(勤劳坚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有借有还.热爱生活.纯洁高尚等)。
(三)合。
虚荣心有时也是一种自尊心,上进心。
四.教师小结人物形象:
五.拓展与创造。
用诗词或对联给人物画像是中国古典小说常用的一种写法。
我这里有一描写人物的词,我们读读,能看出它写的是谁吗?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首词中尽现了黛玉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的美丽和气质,找不到一个更好的形容词来综合形容这样脱俗的美和媚,或者“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也或者“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见几回!”
下面我们也试着用诗词或对联的形式来描述一下我们理解的本文的主人公玛蒂尔德。
我们先看下以下内容,培养一下灵感。同学们下来过后认真斟酌,精确用词,把你理解的玛蒂尔德描述出来。
出示幻灯:
1.江城子?极乐公园逢佛来思节夫人。
2.对联。
项链本乃锁链。
虚荣不是光荣 。
3.《夜会惊艳》。
山外青山楼外楼,夜会歌舞几时休?
虚荣熏得人陶醉,只为一夜逞风流。
4.《破阵子》。
醉里裙脚飞舞,梦回黯然神伤。一整夜欢歌如沸,却换来十年沧桑。虚荣断人肠。
手做针线飞快,面如泥土焦黄。了却夫妻心中事,赢得诚信人称扬。尽管白发长!
5.《渔家傲》。
6.《水调歌头?富贵几时有》。
富贵几时有?梦里问苍天。舞会就在眼前,我怎生露面?不愿成天忧虑,只欲灿烂一曲,荣登上层难。新衣加项链,人人争相看。 回家急,项链失,夜无眠。不应有恨,只怪当初梦太圆。人有艰难曲折,月有阴晴圆缺,万事难周全。尝尽虚荣苦,从容终余年。
7.对联:
天生丽质幻想高雅生活一夜风流不慎丢掉假项链。
意外横祸落得满身债务十年辛苦最终找回真人格。
8. 一夜风光十年辛酸都是虚荣惹的祸。
三万法郎半生浮沉赢得世人共叹赏。
玛蒂尔德咏叹调。
天生丽质出寒门,叫人如何不生嗔?
一朝嫁与小书记,可怜珠玉委沙尘。
日思夜想长嗟悼,何时能把龙门跳。
忽闻部长施请帖,顿觉周身祥云绕。
添得新衣借项链,春风满面赴舞筵。
绝色艳光惊四座,满堂珠翠皆黯然。
豪华舞会令人醉,摇曳生姿知为谁?
依依不舍别欢场,惆怅破马独自归。
整顿衣裳失项链,霎时天塌地也陷。
买得新物赔旧友,东挪西借签债券。
造化弄人也成人,减却红颜损却春。
女儿终知关生计,素面朝天夙夜勤。
十年风雨同船渡,锱铢积累债已清。
塞纳河水深千尺,不及卿卿爱我情。
极乐公园逢旧友,始知失链鸿毛轻。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六. 结束语。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玛蒂尔德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终于走向成熟。她的遭遇或许可以给我们这样的启示:与其遥望云端,渴望生活在别处,不如擦亮眼睛,看清脚下的路。将虚荣心化做前进的动力,去开创美好的前途!祝愿同学们雄鹰展翅,鹏程万里!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七
知识目标:鉴赏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情节安排、环境描写及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课堂始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研究性学习是课堂学习的主要方式,课堂阅读教学实施研究性教学,必然是今后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本设计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探讨新的研究性教学方式,使学生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变成自主式学习。
情感目标:揣摩小说标题的重要意义,深刻体会造成祥林嫂的悲剧命运的原因。
教学设计提要。
本设计由4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熟悉课文,展示研究方向,小组明确探究目标;。
第二课时:小组研讨;。
第三课时:小组探究成果交流。
第四课时:完成研究小论文。
教学过程及步骤。
第一课时。
1、熟悉课文:学生快速阅读全文,旨在让学生对小说情节有一个大概了解。
2、展示研究方向,明确探究目标:教师将课文分为四个研究课题,每个课题又列若干小课题,具体如下:
b、情节鉴赏:a、小说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b、祥林嫂死因探究。
d、表现手法鉴赏:a、人物刻画方法;b、以“祝福”为题的意义。
以上课题用投影展示出来;为使每个大课题都有人研讨,规定每一大组挑选一个大课题。
第二课时。
小组研讨:第一课时完成后,各小组明确了任务,要求课余时间就开始搜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选相同子课题的为小组,充分交换意见后,每个大课题组推推举1—3位同学在课内展示本组研究成果。
小组探究成果交流。每个小组推荐1—3名同学上讲台陈述本组的研究成果,要求每人发言不超过四分钟。
第三课时。
课内完成研究小论文。在小组研究成果陈述的基础上。老师提供下列小论文题目,让学生当堂完成。
题目有:1、祥林嫂的反抗精神。
2、祥林嫂死因探究。
3、祥林嫂个人简历。
4、文题—“祝福”之我见。
5、(祥林嫂、鲁四老爷、四婶、柳妈……)人物形象之我见。
6、雪景作用之我见。
7、描写祝福景象的意义。
8、祥林嫂生活圈内的人们对祥林嫂的态度剖析。
9、祥林嫂内心世界探究。
10、对祝福人物刻画的一点看法。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透过人物的行动、语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通过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盛产诗歌的国度,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穿越《诗经》、《唐诗》走过了3000多年的曲折岁月。《唐诗》是我国诗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灯塔,照耀着历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将相,而是诗人才子。唐朝有这样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许早已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为一位诗人写的悼亡诗却永久的流传了下来。这位皇帝是谁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写的这首诗是这样的:
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师:这位诗人是谁?
生:白居易。
师:怎么知道?
生:名居易,字乐天;一篇《琵琶行》,一篇《长恨歌》。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河南省新郑,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官。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有重要地位。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师:白居易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琵琶行》?
生:被贬浔阳。
三、文题背景:
这首叙事诗,主要记叙白居易贬谪江州时,在一个萧瑟的秋夜,送客浔阳江头,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了天涯沦落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述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诗一问世,即广为传送,远扬塞外,直至今天,虽历时千载,仍传不衰。
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就修建了琵琶亭。于是琵琶亭永远的记载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间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浔阳江水又将这个美丽的故事千古的流传下来。现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
四、翻译并疏理课文思路。
序言部分:交待写作动机。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
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第四段:同病相怜感慨多。
第二段:江心聆听琵琶曲。第五段:重问琵琶青衫湿。
五、讲析课文:
一分析琵琶女、白居易的共同命运。
1.在这_诗(叙事诗)当中,诗人一共塑造了几个形象?
明确:两个:琵琶女、诗人。
2.在这_诗当中,诗人是用哪一个诗句将这两个形象连接在一起的?
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提示:从乐_与诗人的人生历程中来寻找答案。
明确:乐_:早年的境况是“艺压京城、艳盖群芳”(色艺双绝);。
现在的境况是“年老色衰、漂泊憔悴”(委身商人)。
诗人:早年的境况是“身居高位、名动京师”(_厚禄);。
现在的境况是“谪居卧病、飘零天涯”(沦落凄凉)。
他们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由“盛”(风光无限、春风得意)而“衰”(沦落天涯、境况凄凉)。琵琶女用一支琵琶曲向人们倾述了她坎坷曲折的人生,白居易用文学艺术形象的再现了琵琶女精湛的演技,又尽情地倾述了自己的悲愤之情。是“音乐”将他们联系在一起。
4.诗人被贬到此地后基本上做到了“恬然自安”,是什么导致了他的情感波动。
提示:(从小序中找)铮铮然有京都声。
5.为什么听到京都声后,能激起白居易如此强烈的愤懑,忧郁之情?
明确:诗人有着伟大抱负和理想,长安城是他施展抱负的地方,他被贬之后,表面上安于现状,可是不能施展抱负一直是他心头的一件憾事,而琵琶女表演的乐曲“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这都是非常激越雄壮的曲子,正好能释放自己隐藏在心头的深深的抑郁。也将白居易心头的不快之情一泄而出,表达了心头激烈的情感。
二、欣赏这千古绝唱的音乐描写。
1.音乐并不象高耸入云的山峰,奔腾不息的河流,翁郁苍翠的林木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缥缈难以捕捉,历代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很少,堪称精品的就更罕见。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可以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可谓描写音乐的_,自唐以来历咏不衰,实乃千古绝唱,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它。
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是诗人描写音乐的开始,音乐的魅力在其能抒发感情,琵琶女是一个演奏的高手,她通过自己的演奏诉说自己悲惨的遭遇和内心的哀愁: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而白居易则是一个听曲的高手,他通过听琵琶女的演奏,由琵琶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遭贬,心情十分低落,因而最后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所以这两句写出了漂泊流浪之恨,写得特别入神。
第二部分是“欢乐曲”: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春风得意的青年时代。那时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形象生动。“大珠小珠落玉盘”更使人觉得在这里落下的哪里是珠子,分明是她往日的盈盈笑语,和欢快时滚烫的泪水,让人过耳不忘。接着用“间关莺语花底滑”写弦音像黄莺(在)花下唱着轻快婉转的歌曲,优美动听。这更进一步写出了琵琶女内心的欢快。
第三部分“沉思曲”:
“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生。”渐渐地,弦声缓慢,仿佛眼前的小溪被寒冰阻塞着,发出冷涩的低泣,诉说着琵琶女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在间歇中琵琶女心中深深的愁和怨在压抑着,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此时此刻真是无声胜有声呀。
明确: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这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四弦一声如裂帛”,如裂帛,这是琵琶女的心的碎裂,也是诗人被贬九江之后,他的伟大抱负被撕裂,是愤激的哀号。
总之,诗人不但写出了琵琶女音乐技艺的高超,而且通过乐曲的变化,表达出演奏者内心情感的起伏变化,让人如闻其声,如感其情。正如诗人所云:“我闻琵琶已叹息。”悲愤的曲调,令普天下伤心人闻声一哭!这一段,白居易和琵琶女,一个笔下写忧怨,一个弦上弹忧怨,他们都有一样的愁怨,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2.“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何作用?
它给我们(造成了)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美感:琵琶女的演奏停息了,东船西舫悄然无声,这是美妙绝伦的琵琶声引人入胜,引发了每一个人内心的郁闷和苦痛的结果;在茫茫的江水上,江面微波荡漾,落花慢慢漂流,只看到倒映在水中的明月,它盛满忧愁,弥漫着凉意,将人们引入一个凄清和悲凉的意境。它渲染了当时凄清的气氛又衬托出琵琶女弹奏的高超技艺,给人造成余音绕梁的感觉。
3.读了这一段,你能想到当时是怎样的社会现实?
尘世太污浊、黑暗,诗人(包括如诗人一样的有志之士)报国无门,请缨无路,他只能在诗歌世界成为士大夫。凭他的才华,他本来应该是这个尘世王国中的一个宠儿,结果却成了尘世的遗弃儿。他满怀的愁怨,就算是甘醇的杜康酒也化解不了,诗人的命运是苦楚的,即使醉了也不能一醉方休而沉醉千年,醒来后又只能继续走他飘泊的人生路。
4.此段关于音乐的描写,是不是直接描写?
生:是。
师:白居易对琵琶曲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生:如听仙乐耳暂明(这是对琵琶女的高度赞扬)。这么美妙的音乐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
三总结本课描写无形的音乐所运用的方法:
第二就是用双声叠韵词(用字方面):“嘈嘈切切”,“幽咽”,能把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表现出来。
第三就是运用的对比(有声和无声)、动静结合的方法:在小学的作文中,曾经常写到“我们教室里非常的静,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能听到它的声音”,那么,以这种手法来写,就能突出教室的静,这种写法,在以后的作文中也应借鉴一下。
第四就是运用心情来表现音乐:如“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表现了心情的压抑,就可以体会到弦声的低沉。
第五就是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比如说“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诗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达了出来,并能区别音调音色的变化,真是妙不可言。
四课堂小作文。
本文在写作中不但注意了音乐美,而且也注意了画面美。比如像《琵琶行》里面的“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这里面的意境就非常美,请大家把它改写成现代文。
参考:春江花月夜,一弯江水,一轮明月,寻声凝目月下船,空舱之前一红颜,追前忆昔信手弹,月浸江水人心寒。
五联想积累。
古今中外还有许多描写音乐的诗都给人们以不尽的美感,你能想出一些吗?
参考:如刘长卿写过一首诗:“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写出了风入松的感觉。
六、小结:
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_客,一个天涯歌女,因为音乐,让他们演绎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这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诗人白居易也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两行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永远都无法抹去。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十九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近来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我以为,它确是不同于一般的咏物体,可也并非只是单纯“截取首二字”以发端比兴而与字面毫无交涉的无题诗。它所写的情事分明是与瑟相关的。
起联两句,从来的注家也多有误会,以为据此可以判明此篇作时,诗人已“行年五十”,或“年近五十”,故尔云云。其实不然。“无端”,犹言“没来由地”、“平白无故地”。此诗人之痴语也。锦瑟本来就有那么多弦,这并无“不是”或“过错”;诗人却硬来埋怨它:锦瑟呀,你干什么要有这么多条弦?瑟,到底原有多少条弦,到李商隐时代又实有多少条弦,其实都不必“考证”,诗人不过借以遣词见意而已。据记载,古瑟五十弦,所以玉谿写瑟,常用“五十”之数,如“雨打湘灵五十弦”,“因令五十丝,中道分宫徵”,都可证明,此在诗人原无特殊用意。
“一弦一柱思华年”,关键在于“华年”二字。一弦一柱犹言一音一节。瑟具弦五十,音节最为繁富可知,其繁音促节,常令听者难以为怀。诗人绝没有让人去死抠“数字”的意思。他是说:聆锦瑟之繁弦,思华年之往事;音繁而绪乱,怅惘以难言。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要想欣赏玉谿此诗,先宜领会斯旨,正不可胶柱而鼓瑟。宋词人贺铸说:“锦瑟华年谁与度?”(《青玉案》)元诗人元好问说:“佳人锦瑟怨华年!”
(《论诗三十首》)华年,正今语所谓美丽的青春。玉谿此诗最要紧的“主眼”端在华年盛景,所以“行年五十”这才追忆“四十九年”之说,实在不过是一种迂见罢了。
起联用意既明,且看他下文如何承接。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玉谿此句是写: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试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说:“枕寒庄蝶去”,去即离、逝,亦即他所谓迷者是。晓梦蝴蝶,虽出庄生,但一经玉谿运用,已经不止是一个“栩栩然”的问题了,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本联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杜宇啼春,这与锦瑟又有什么关联呢?原来,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看来,玉谿的“春心托杜鹃”,以冤禽托写恨怀,而“佳人锦瑟怨华年”提出一个“怨”字,正是恰得其真实。玉谿之题咏锦瑟,非同一般闲情琐绪,其中自有一段奇情深恨在。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象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玉谿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月本天上明珠,珠似水中明月;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月也,珠也,泪也,三耶一耶?一化三耶?三即一耶?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我们读唐人诗,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玉谿生实不多觏。
对于诗人玉谿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深厚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今天解此句的,别无参考,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近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近的。玉谿此处,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玉谿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工力。
颈联两句所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殊,而怅恨则一。诗人对于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哀思叹惋的。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话是说的“岂待回忆”,意思正在: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玉谿诗之所以为玉谿诗者,尤在于此。
玉谿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瘐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循此以求,我觉得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树'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理解认识树与人相互依存的关系;。
3、体会并感受作者内心对生命的感悟与倾诉。
二、教学重点:
“树”的象征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
1、树与人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2、文中诗意的语言和感伤的情感基调。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二)、朗读文章,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三棵树在文章中究竟指什么?一趟长途列车的终点站名、“我”生命中遇到的三棵树。
2、三棵树是指哪三棵树?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
3、这三棵树有什么特点呢?它们象征了人生经历的哪个阶段时期?(提示:请先在文中找出描写苦楝树苗、石榴树、枇杷树的特点的语句,然后再来分析它们和人的生命形态的关系)。
苦楝树--幼小无依--幼年。
枇杷树--含蓄深沉--成年(青壮年)。
石榴树--热烈奔放--成年(中老年)。
讲述'鸟儿、孩子'。作者在对果树的描写中还提到了孩子和鸟儿,作者驱赶鸟和孩子,果树却迎接它们的到来,没有怨言、执着的付出,无边无际的奉献。
那么两相对比的话,我们在果树的身上可以看到一种什么精神?
(提示:对人平等无私奉献的精神)。
思树、种树、丧树、得树、失树。
(三)、情感把握。(合作探究)。
在不同的阶段,作者在对待树的得与失中的情感又是怎样的呢?下面我就请同学从文章中找语句,来谈一下作者的情感脉络。
怅惘---无奈自责---悲伤、隐痛与缺憾---快乐与欣喜---哀伤与缅怀。
(四)、主旨理解。
思考:作者在文章中多次询问:“我的树在哪里”,请思考“三棵树”在“我”心中究竟有什么重要意义,“树”仅仅指自然界的树吗?如果不是,它又象征什么呢?(合作探究)。
“树”象征着一个遥远的梦想,我寻“树”的过程象征着对梦想探寻的过程。
表达了作者渴望生命的完整,追求人生的完美。
(五)、在这样一个寻找的过程中,你觉得作者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为什么?
伤感、无助、无奈。关键是结果“我”没有了树,可见基调。
(六)、总结课文:人与树的依存关系、对生命的思考。
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
(七)、拓展(表达训练)。
项链粤教版高二语文教案篇二十一
一、初步了解我国明末清初时期民主启蒙思想发展的情况;了解民主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生平及其思想。能对这些事件和人物作出评介。
二、积累有关文言文知识,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自读为主,结合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由于此课难度不大,仅安排一课时时间,故按照比较常规的教学方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2分钟)。
清代龚自珍诗云:“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鲁迅先生也有这样的诗句:“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万马齐喑究可哀”“万家墨面没蒿莱”,这就是我国封建皇权统治时期社会的真实写照。
比龚自珍略早些的17世纪中叶,明朝灭亡,另一个号称“中央帝国”的王朝——满清走向了它的“辉煌”。这个时期,帝制正盛,风雨如磐,谁要是对“天子”有一点点“不敬”,那就是“大逆不道”。而就是有这样一个人,在这腥风血雨、黑色恐怖的岁月,竟大胆地喊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的口号,鼓舞人民把人君打翻在地,掷其皇冠,摧其御座,这是何等的勇气,何等的气魄!要知道,这可是轻则系身囹圄,重则身首异处、惨遭灭门的“罪行”啊!
喊出这个口号的人,就是黄宗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喊出这个口号的战斗篇章——《原君》。
二、推出投影资料。(6—8分钟)。
可分成几个专题,要求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在预习中分别从书籍或网络中摘取有关内容,并制成教学幻灯片。课堂上可由学生展示讲解。
内容:
1时代再现。(略)。
2作者简况:
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南雷,又号梨洲。浙江余姚人。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官僚家庭,其父黄尊素因弹劾权奸魏忠贤而遭害,及长,遂承父志,参加并领导“复社”,坚持同魏忠贤余党进行斗争。清兵南下,曾组织“世忠营”进行抵抗。明亡以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于隐居中专事著述讲学。所持政治思想主张,具有鲜明的民主色彩,曾大胆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倡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对清末改良主义维新派和资产阶级革命派以一定影响。在文学方面,面对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极力主张反映历史现实,抒写真情实感,反对明代“七子”的模拟之风。所作诗文,多表现高尚节操之作。除《明夷待访录》单刊成集外,有《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南雷文案》等。今人又编有《黄梨洲文集》。
3一代奇书——《明夷待访录》。(略)。
三、引导学生逐段自读课文。具体方法是:每段按规定时间,完成自读——讨论——质疑——释疑四个过程;自读,重在解决实词、虚词、句式、用法等语言方面问题;讨论,重在解决内容理解方面问题;质疑,重在提出语言、内容两方面的疑难问题;释疑,是由教师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前三个过程学生为主,释疑则由教师为主。自读前教师要提出思考题,加以引导。
1第1段(4分钟)。
文言实词虚词:莫或犹夫(夫以千万倍之勤劳、亦犹夫人之情也)。
2第2段(6分钟)。
问题:后之人君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在长期过程中,其思想情态发生了什么变化?
这一段是怎样推理的?
文言实词虚词:然所曾为然则。
文言句式:传之子孙孰与仲多。
3第3段(5分钟)。
问题:你怎样认识伯夷、叔齐的“耻食周粟”?
文言实词虚词:寇雠稽私。
4第4段(5分钟)。
文言实词虚词:缄若虽易。
四、本文在论证上充分运用了历史上翔实的事例和对比论证的方法,条理十分清晰。教师请大家用归纳提纲、列举图表等方法,对文中涉及的人物及行为,按照“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四项,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梳理(还要考虑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人物——禹;行为——入而不得去;直接原因——勤千万倍,不享其利,非人情所欲居;根本原因——明乎为君之职分。(8分钟)。
示例:
人物行为直接原因根本原因。
许由、务光去而不入。
尧、舜入而又去。
禹入而不得去勤千万倍,
不享其利,
非人情所欲居明乎为君之职分。
汉高帝利“产业”沾沾自喜。
明太祖保“产业”丧心病狂。
崇祯帝失“产业”凄凄惶惶。
桀、纣享“产业”残暴荒淫。
小儒妄传言为虎作伥以天下为莫。
大之产业不明为君之职分。
五、整理写作特点。(5分钟)。
(见“课文说明”)。
六、自由论坛。(时间长短视具体情况而定)。
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以及文言文有关知识等各方面谈谈自己看法。
七、布置作业。
“理解·鉴赏”一至五题。